時間:2023-12-14 14:51: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生態振興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以平武縣關壩村為例
一、平武概況
(一)平武縣脫貧攻堅形勢嚴峻
平武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是“5•12”特大地震極重災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和邊遠山區“五區合一”的貧困縣,也是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縣。2014年,通過精準識別,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896戶19543人,貧困村73個,貧困發生率12.8%,貧困發生率7.3%,分別高于綿陽市、四川省4.3%和1.5%。平武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落后,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脆弱,“靠天吃飯”的現狀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扶貧脫貧任務十分繁重,全面同步實現小康的瓶頸制約較為突出。
(二)平武縣生態地位非常重要
平武處于長江的二級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地和水源涵養地,其生態環境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下游的環境安全。同時,平武縣是四川省綠化模范縣、林業生態旅游示范縣、省級環境優美示范縣,是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林業三大工程建設的重點縣,是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縣域氣候區系明顯,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被國際組織列為全球優先保護的關鍵生態系統區域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
二、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平武具備的優勢
(一)生態資源豐富
平武是生態資源大縣。近四年來,實施前一輪、新一輪退耕還林14.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14年的74.07%提高到2017年的74.42%??h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縣級自然保護區1個、其他保護地1個,保護區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17.2%,森林蓄積量4600萬立方米,水土涵養能力、森林碳匯功能優勢明顯。
(二)生態經濟明顯壯大
生態旅游正逐漸成為平武的支柱產業。平武始終將綠色產業作為脫貧奔康的著力重點,下大力氣夯實脫貧奔康和綠色崛起的產業基礎。創新生態扶貧方式,大力發展“森林+”,2017年生態旅游年收入達33.35億元,占全縣旅游收入的80%,帶動貧困戶每年人均增收近800元,建成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1處,省市級森林康養基地、康養人家28家,旅游業正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生態農業是平武經濟發展的另一優勢。建成“中蜂+”產業園84個(覆蓋74個貧困村),入園蜂群8萬箱,年產蜂蜜1000余噸,帶動貧困戶年人均增收3000元,平武被授予“中國中蜂之鄉”稱號,平武中蜂成為2018年全省公開推介的10大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
(三)旅游資源眾多
北有被譽為‘熊貓樂園’的白馬王朗生態旅游度假區;南有被譽為‘夏日天堂’和‘洗心洗肺•養生養老’非物空間的清漪江鄉村文化旅游區;東有被稱為‘天然氧吧•自然寶庫’的磨刀河生態科考旅游區;西有書寫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稱為‘臥云海•攬星月’奇妙世界的虎牙觀光探險旅游區;縣城還坐落著被譽為‘深山故宮’的國家級重點文物報恩寺。
(四)知名度與美譽度逐漸提升
2017、2018年平武連續兩年入圍“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成功舉辦“2017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游節”、“四川省旅游投融資及市場營銷會”、“四川省第八屆鄉村文化旅游節(冬季版)暨首屆平武冰瀑節”,平武逐漸被外界熟知與認可。2018年 5月,平武作為生態扶貧實驗的首個試點縣與阿里巴巴進行合作,更是將“生態的平武”和“平武的生態”推向更大范圍的公眾視野,極大地提升了平武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中藥材種植具有絕對優勢
近年來,平武把具有歷史優勢、區域優勢和比較優勢的中藥材列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扶持和開發,初步形成了品種多元化、布局基地化、生產規范化、加工精深化、產品品牌化、經營規?;⑹袌鰧I化、服務優質化產業發展格局。2010年,平武被命名為“四川省中藥現代化種植特色科技示范基地”。
(六)生態信息農業有了穩步發展
2015年四川生態誠品公司攜手壩子鄉貧困村玉豐村,達成“互聯網+生態定制農業合作協議”,利用互聯網來對外銷售生態農產品。銷售了生態土雞、土雞蛋及其他農產品,產值近30萬元。今年,四川生態誠品公司再次牽手平武深度貧困村南壩鎮洪溪村,與12戶農戶簽訂購銷合作協議。木皮藏族鄉關壩村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幫助下,搭建起社區生態產業信息化的小平臺,目前,村民們通過這一平臺銷售蜂蜜等農產品獲取實惠22萬多元。平武生態信息農業有了穩步發展。
三、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關壩模式
(一)關壩村概況
關壩村位于平武縣木皮藏族自治鄉,關壩村的關壩溝流域屬于國家原始森林保護區,森林覆蓋率96.3%,天然林占98.7%。關壩村雖然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優良的生態環境在過去沒有轉化為經濟價值,所以它仍然是平武縣貧困村之一。村民們在沒有找到替代生計之前,不可避免的要向大山溪水索取。因此對大熊貓棲息地和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還將持續發生。
(二)關壩村生態扶貧的緣起
如何將自然資源保護和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協同發展,是一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2009年,在平武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在木皮鄉政府和平武“水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山水中心入住關壩村?!吧剿蓖ㄟ^技術援助和資金幫扶等多種方式,與該村簽訂了主題為“加強自然生態保護,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保護協議,并創新提出了通過發展生態養蜂產業,促進生態保護援助計劃。通過溢價收購關壩蜂蜜,返還利潤用以繼續支持關壩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產業;成立森林監測巡護隊,開展例行巡護,自覺進行關壩溝內森林、動植物資源、水源的監測和保護;保護關壩溝流域水環境,對溝內的原生魚種進行了野生增殖放流;基于村里的核桃種植基礎,成立了烏仁核桃種植合作社,嫁接了本地優質品種烏仁核桃;成立旅游合作社等。關壩村保護與發展有了一定起色。
(三)生態扶貧的深入
1、成立關壩溝流域自然保護小區。保護小區的正式成立,不僅搭建了平武非保護區大熊貓棲息地保護管理示范平臺,為大熊貓保護以及社區參與保護探索新途徑,為大熊貓棲息地集體公益林管理提供新思路,也為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精準扶貧”提供新模式,在發展與保護之間找到新的平衡和示范。
2、成為阿里巴巴首塊生態扶貧實驗田。今年,經“山水”牽線搭橋,給關壩溝保護小區引來了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阿里選擇關壩村之后,首先聯合中科院對平武全縣進行生態價值評估,幫助平武尋找適宜當地發展的生態產業;其次,支持環保公益機構在平武建設運營多塊公益自然保護地,護林管護等崗位的就業機會向貧困人口傾斜;最后,阿里通過螞蟻森林等渠道,啟動保護地及周邊生態產品營銷試點。5月上線“關壩自然保護地”, 網友通過螞蟻森林能量對其進行認領,160萬平方米保護地全部認領?!捌呦潯鼻跋?,平武蜂蜜通過阿里巴巴生態體系借助螞蟻森林、天貓淘鄉甜官方旗艦店等平臺預售上市。不到一小時,第一批1萬瓶蜂蜜就宣告售罄,第二批蜂蜜準備在9月25日開始預售。平武的青山綠水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四)以生態扶貧為契機 實現貧困山區鄉村振興
關壩村通過退耕還林享受國家生態補償政策,通過發展養蜂、種植烏仁核桃、旅游業等產業夯實家底,通過村社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創建自然教育基地和產業發展等項目建設,牽住發展的“牛鼻子”,通過牽手阿里巴巴共建“關壩自然保護地”, 探索保護的“新路子”。他們充分利用生態扶貧的各項政策,發展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創新保護方式,讓老百姓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而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在產業發展與確保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方面,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高度契合。
四、關壩模式啟示
關壩村是貧困村,它緊緊抓住“生態資源”這個“牛鼻子”, 緊緊抓住生態扶貧這一契機,充分利用扶貧政策與當地政府創造的機會,依靠社會力量,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來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它所選擇的道路適合所有像它這樣具有生態資源優勢的貧困地區,具有可復制性。關壩村的案例給人以啟示:
帶頭人很重要。村支部書記喬梁是一名復原軍人,曾在九寨溝打工9年,2012年毅然回鄉競選村主任,2013年換屆,當選為村支書。他具有軍人固有的果敢與擔當,是一位非常具有正能量,非常有情懷的人,少有私心,一心撲在工作上,將村兩委班子團結在自己周圍,努力為村里的發展、村民的致富想方設法,在群眾中很有威信。
人才是關鍵。貧困村的脫貧與振興離不開一群具有“鄉愁情節”的年輕人。鄉村振興與否,關鍵看人氣,要創造條件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留住人。關壩村巡護隊過去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現在是清一色壯小伙?;貋砹艘慌贻p人,成為村里各項事務的主力,他們是這個村當之無愧的“傘骨”,撐起關壩村的一片天。
政府的財力支持是保障。近四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1960萬元實施營造林工程,營造林18萬畝。就關壩村自2015年始,縣財政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生態環境保護、人工巡護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前前后后共計投入近500萬元。
產業發展是支撐。中蜂、冷水魚養殖、重樓、烏仁核桃種植是關壩村的主要產業。
保護生態環境是基礎。關壩村成立了“關壩溝流域保護小區”,旨在保護流域內生態環境。
幫扶部門創新幫扶方式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關壩村對口幫扶部門平武縣林業局一直將探索創新作為生態扶貧的活力源泉,積極引進社會公益組織“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參與生態扶貧。
社會公益力量的加入助推扶貧與振興。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自2009年進駐關壩村,就一直致力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并不斷為保護小區引進社會資金、技術、理念及管理模式;對外宣傳關壩、增強關壩知名度;今年通過“山水”的牽線搭橋引進阿里巴巴,構建“自然保護地認領管護模式”, 助推扶貧與振興。
該書寫作思路清晰,結構分布合理,邏輯性強。作者以休閑農業的基礎知識作為導入點,進而系統探究了國內外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基于此,作者以“休閑農業”為第一視角,客觀分析了現代農業資源的特征和類型,從休閑農業經營管理到休閑農業的相關法規及國外先進經驗的借鑒,在內容上層層遞進,體現出作者寫作思路框架清晰,同時也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科學嚴謹的態度、細致的寫作表達。休閑農業是農業功能的拓展與提升,鄉村旅游是旅游市場的轉型與細分,兩者的結合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作者提出的觀點都以事實為依據,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通過系統的總結,給出合理的建議。
二、內容材料豐盈,指導性強
本書的材料確鑿、內容充分,論據充足,對于休閑農業的發展,作者從多個方面展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工作時間大大地縮短,休閑已成為大眾化的需互聯網新常態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轉型——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曹雅潔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求,休閑農業為人們提供了極佳的休閑場所,同時滿足了人們高品質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養生需求,為人們實現自我價值創造了條件,在此背景下,為順應時展、響應時代號召,宏觀上而言,休閑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土地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前提,是學習和研究休閑農業的基礎;微觀上而言,休閑農業在我國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但是相應的理論研究還很滯后,作者以辯證的眼光解讀了影響農業旅游發展的多個要素,并將實際案例貫穿于文章中。作者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穿插了多張圖片進行范例展示,以引導相關從業人員在現代農業基礎上發展休閑農業,這在農業與旅游書籍中頗具特色。使讀者直觀了解相關休閑農業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學習農業與旅游的興趣,這不僅使得讀者閱讀起來輕松、一目了然,也體現出作者細致嚴謹的研究態度、扎實的基礎知識、內容材料的收集全面、翔實。這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和亮點,也為其他農業與旅游類書籍在改革和創新中樹立了一種新的榜樣和方向。
突出資源稟賦優化產業結構
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切實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
改造升級“老字號”。加快酒類、食用菌、木材等傳統行業技術創新改造,推進大地糧油紅樹莓果酒、偉業國際木材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力促傳統行業升級。深度開發“原字號”。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著力引進龍頭企業。推動水稻、玉米、大豆在深加工上做大做強,特別是在玉米深加工上實現破題。培育壯大“新字號”。立足生態優勢,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加強新產業培育.力爭在新材料、新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等行業建樹。
突出引資引智創新體制機制
從完善體耕機制搞活體制機制入手
推動尚志振興發展
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審批項目清單管理,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扎實推進“雙創”工作,加快民營經濟產業園項目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完善人才培養體制.加大培訓力度,靈活培訓方式,強化實踐鍛煉,培養創新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改善吸引人才硬環境,優化留住人才軟環境,促進各類人才集聚。深化對外開放。依托“對俄合作經貿示范市”,加快對俄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建設.繁榮對俄貿易,把尚志建設成哈爾濱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龍江絲路帶”上的重要樞紐。
突出體系建設發展現代農業
以深化業改革動力
以轉變業發展方式為主線
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積極構建現代業產業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安排農產品生產優先序。提高供給質量,叫響尚志綠色無公害水稻、白頭霜玉米、大白眉大豆品牌。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800個以上。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以穩定糧食生產為抓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農業從拼資源、拼消耗轉到依靠現代機械和新技術上來,從而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適度經營,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戶籍、金融、鄉村治理等各項改革.繼續破除束縛農村生產力的不合理限制,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突出生態文明走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互促共贏
加強生態保護。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優勢,搞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完成上下達的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任務,提高水質、空氣質量達標率,擴大森林覆蓋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積極發展全域旅游,精心設計和培育生態旅游產品.逐步形成以亞布力為龍頭,帽兒山、烏吉密為配套的復合型國際冰雪旅游綜合體;以亞布力和帽兒山為兩極。葦河、一面坡、烏吉密為配套的休閑度假和健康養老及異地養生旅游產品。加強土地保護。實施“三減”行動,推廣應用農家肥、有機肥和病蟲害生物防控等技術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探索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促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
突出共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把財政資金更多向民生領域傾斜
扎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泥草(危)房、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解決好拆遷、回遷等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落實扶貧責任,探索多元化扶貧脫貧新路子,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教育、醫療、養老、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改革探索,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突出專項整治優化發展環境
嚴查侵害企業和群眾利益行為
關鍵詞:鄉村旅游;農村區域經濟;互動發展;渝西經濟走廊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140-02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長期居住在城市的人們,由于城市的喧囂、交通的擁擠和生活壓力的加大,開始懷舊,追求自然和心緒的寧靜。如今,尋求安靜祥和、純樸自然的田園生活已經成為都市人的一種向往、需求和趨向。正是在這一需求的推動下,鄉村旅游開始發展起來。鄉村旅游既能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追求,又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推動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但不一定能直接推進新農村的建設。同樣,農村區域經濟建設也不一定能直接帶來鄉村旅游的發展,亦即鄉村旅游不等于農村區域經濟建設,兩者的互動發展需要一些條件輔助支持,且需要找到一種較為理想的互動發展模式。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研究方法,運用旅游學與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對兩者的互動發展模式展開論述,著重探討鄉村旅游與農村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最佳模式。
一、鄉村旅游和農村區域經濟
鄉村旅游是在鄉村地域內開展的,以鄉村獨特的生產方式、田園風光、人文古跡、民俗風情以及鄉村生活情景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觀光、休閑、度假和學習考察的旅游活動。
農村區域經濟是按照自然地域、經濟的內在聯系、商品流向及社會發展需要而形成的經濟聯合體,是特定區域農村經濟整體的總稱。每個區域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和特點,因而導致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結構和布局的差異性。
二、鄉村旅游產業和農村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現實意義
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意義表現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與第三產業的旅游業相聯接,對于農業產業升級、調整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穩定農村社會,增加農民收入,農戶離土不離鄉,就地搞接待,對其兼業、轉業的技術要求不高;改變農村破敗的面貌促進農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整體提升農村地區的衛生面貌;溝通城鄉,引進城市資金流、信息流以及先進的思想觀念,縮小城鄉差距。因此,鄉村旅游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最終要實現各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農業產業的區域化、專業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將有限資源實現最佳配置的體現,也是農村從溫飽向小康邁進的必由之路。農村經濟生產的區域化,有益于實現農業生產的統一組織、統一協調、統一標準和指導;有益于“品種、知識、科技”三大更新工程;產品易集中收購和銷售;容易實現效益農業致富農民,推進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實現農村經濟區域化,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基礎。
三、渝西經濟走廊鄉村旅游業的現狀
(一)宏觀管理力度不夠,相關政策欠缺
中國“旅游法”尚未出臺,鄉村旅游的發展更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在這方面也未能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來保護和管理。這種無章可循、無法可依、自由發展的狀況導致許多鄉村旅游地發展處于自發、盲目、無序狀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二)鄉村旅游景點分散,缺乏整體規劃
目前,鄉村旅游的發展普遍存在投資與經營規模小、地區分布與組織形式散、項目低水平重復設置、市場競爭秩序亂的局面,地域上的分散性也給旅游線路在設計上造成很大困難。而且鄉村旅游景點在很大程度上和其他旅游景點缺乏有機聯系,共生性較差,極大地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三)項目活動形式單一,產品深度不夠
渝西經濟走廊鄉村旅游的主體方式仍是以觀光旅游為主,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尚未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雖然已經注意到產品開發的參與性,但因對其深度挖掘不夠,使旅游活動形式過于單調。
(四)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環境條件較差
盡管各鄉村旅游區開發時對基礎設施建設都有較大的投入,但由于鄉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區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許多基礎設施仍然適應不了游客的需要。
四、鄉村旅游產業與農村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對策
(一)打造鄉村旅游的品牌文化
在積極支持和鼓勵農民在辦好家庭旅館和提供特色餐飲服務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和培訓農民依托當地的特有資源,參與設計、開發和銷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飾、手工藝品、特色食品、旅游紀念品等旅游商品。提升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的附加值,使更多的農民成為制作、生產旅游商品的能工巧匠,并從中得到實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藝”;推動接待、農副產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產的分工,加強自主品牌深加工農產品和紀念品、工藝品的開發和生產,提升產業化水平,逐步完善鄉村旅游商品生產和銷售體系。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
科學編制鄉村旅游規劃,并納入各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旅游總體規劃,強化規劃的銜接和協調。建立規劃實施和監督機制,加強鄉村旅游規劃執行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同時,建立健全鄉村旅游標準化體系,建立和實施鄉村旅游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主要消費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準。啟動準入標準、組織管理標準、基礎設施標準、服務標準、市場營銷與信息管理標準和鄉村旅游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地方性標準的制定,提升鄉村旅游產品質量和檔次。另外,根據鄉村旅游地域差異大、類型豐富、方式靈活多樣等實際情況,要加強分類指導。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發展,明確各自工作重點,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三)加大對鄉村地區的資金投入
探索推動重點地區農村旅游項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引導大型旅游企業參與開發和經營。鼓勵多渠道和多層次籌措資金,探索建立社會化的旅游就業發展基金。積極鼓勵和引導規范各種扶貧基金和社會捐助。建立“政府主導、業主開發、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開發建設機制,以財政投入為引導、業主開發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項目經費打捆使用的模式,多渠道投入。在確保農民利益基礎上,鼓勵社會資金以租賃、承包、聯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投資開發鄉村旅游項目,興辦各種旅游開發性企業和實體;鼓勵農民集資入股或以村組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公司+農戶方式參與鄉村旅游投資開發;有條件的地區要引導大企業參與投資開發,推動鄉村旅游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四)繼續加強基礎設施環境建設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領導,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布局中部署和推動,促進各級政府有關公共服務向鄉村旅游延伸,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農村沼氣、鄉村道路、人畜飲水、鄉村清潔等支農工程項目要向發展鄉村旅游的村鎮傾斜,推動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和各種支農資金掛鉤。重點是優先解決交通干道、重點旅游景區到鄉村旅游點的道路交通建設;加強農村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加大旅游區及周邊環境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有機食品建設;推進旅游村鎮街道硬化、綠化和亮化工作,指導鄉村旅游點房屋外表改造和標牌、標識規范設置;改善鄉村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條件。
(五)因勢利導起好帶動特色經濟
積極探索,用好用活國家和市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轉、土地整治和土地轉換等土地政策。在“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前提下,探索按照“城鄉掛鉤、指標周轉”的要求,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復墾,保障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各級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采取補助和獎勵等辦法,鼓勵鄉村旅游企業應用小型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在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等扶持中,對鄉村旅游示范點予以支持。在星火計劃、863、服務業支撐計劃、新能源發展計劃等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大對鄉村旅游的科技扶持,納入國家和各級政府相關科技計劃,享受相關政策,用于發展鄉村旅游。
結語
鄉村旅游是世界各國普遍開展的旅游項目,也是最受人們歡迎的旅游方式。但各個國家的鄉村旅游各有特色,其地點都在農村,內容則大不相同,因各國各地的風俗民情而異。因此,我們應從實際出發,認識到鄉村旅游產業與發展好農村區域經濟的互動關系,以高度的戰略眼光,求真務實,積極奮進,為我國的經濟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孝勝.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J].生態經濟,2004,11(12):62-64.
[2] 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經濟年鑒[Z].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3] 邵琪偉.發展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J].求實,2007,(1):42-44.
[4] 白潔.發展鄉村旅游 推進新農村建設[C].重慶青年人才論壇作品選登,2006.
[5] 國家旅游局.發展鄉村旅游典型案例[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1.
[6] 楊振之,周坤.城鄉統籌與鄉村旅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關鍵詞:生態經濟;農村經濟;發展
在農業發展中,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能夠幫助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能夠將農業資源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推動農村人口更好地就業,縮小農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經濟背景下的農業經濟也有了較好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生態農業內涵分析
1.生態農業具有循環的內涵對于生態農業而言,其中心便是生物組分,這本身便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包含了生物、社會以及經濟三個方面。在進行農業實踐的時候,將生態經濟系理論應用進來,最后形成一個生態經濟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要求協調、整體、循環、再生、非常重視各個農業結構之間的調整和完善,并在不同生產環節之間進行接口的建立,從而形成良性產業鏈。此外,還要求不同的專業、產業和層次部門更好地協作,提高管理的綜合性。比如形成?;~塘、稻田養魚、農林復合經營系統,都能夠將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理念很好地體現出來。
2.生態農業具有綠色的內涵生態農業的本質便是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非常關注環境污染、產品質量等一系列的問題。傳統農業中也存在很多進行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整合和調整的系統,不但切實提高了資源利用的實際效率,還能夠抑制有害物質,切實提高農產品的品質。隨著生態農業理念的落實,更需要將綠色農產品生產所具有的優勢發揮出來,將生態環境作為基礎,將農產品安全優質、食品健康作為核心,通過產品標準化生產手段來進行農業的整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3.生態農業具有低碳的內涵通過分析生態農業生產中的不同工藝流程可以發現,生態農業能夠更好地共享資源,切實提高資源的實際利用效率,能夠排放更少的污染物,從而真正做到低排放、低能耗和低污染。將水稻種植作為案例,在種植水稻的時候,會產生非常多的溫室氣體,進行稻魚共生系統的建立,能夠通過魚類活動來攪動土壤,從而很好地降低甲烷的實際排放量。
4.生態農業具有高效的內涵高效主要包含了兩個重要方面,分別是效益和效率,效益和效率的提高也是生態農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進行生態農業發展的時候,比較重視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地產出率的提高以及投入產出率的提高。和西方國家存在一定的差別,西方在生態農業發展的時候,為了做到回歸自然,可以將農業生產力犧牲,但是我國不同,我國人均耕地占有率非常少,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比較重視土地生產力的提高。通過系統結構改善、系統管理加強和增加系統養分循環來提高土地的生產力,而不是僅僅依靠投入的更多。所以,我們可以說,發展生態農業能夠切實提高社會經濟和生態方面的效益。并且和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相比,生態農業的穩定性更高,也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二、生態經濟和農業經濟協調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我國生態經濟和農業經濟協調發展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想要二者協調發展,便必須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并在這個基礎上找到問題解決措施。
1.政府的引導作用沒有得到較好地發揮首先,政府行政部門沒有進行干部考核制度的完善,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對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合理分析。生態環境發展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F在我國政府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其在農業生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但是還是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及監督制度,我國目前在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干部考核制度并不完善和系統。其次,農業生態化發展程度較低,無法在生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促進和協調的作用。隨著經濟轉型改革的進行,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也更加重要,但是在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跨區域發展并沒有真正實現,獨立發展模式也給跨區域的資源協調和配置以及聯動發展造成了阻礙,這也導致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時候市場競爭力提高緩慢。最后,政府對農業旅游經濟發展的支持還存在一定限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生態旅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給農村產業鏈的拓展提供了思路。農村旅游行業發展的主體往往是農村的家庭,產業化程度較低,生態旅游以及生態化產品等概念并沒有得到較好的融入。
2.技術的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我國當前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比如生態農產品加工時,技術水平落后,相關的設備資源比較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生態農業生產規模也有了明顯的擴大,產品多樣化程度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在銷售的時候依然通過傳統的方式來銷售,加工也不夠精致,沒有能夠將產品所具備的附加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很好地體現出來。專業人才的數量比較少,人才體制支撐也不夠完善,人才及技術方面的創新在產品加工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便必須完善人才體系。首先,當前無論是農業經濟發展還是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方面的人才都非常有限,優勢人才以及技術制度并沒有很好地向農業經濟發展傾斜;其次,沒有給相關技術人才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體系內部和人才技術創新獲得的支持非常有限,這也給農村生態經濟發展造成了較大的阻礙。
三、生態經濟要求背景下發展農業經濟的策略分析
生態經濟要求發展生態農業,農業發展的目的便是為了提高農業的效益,筆者上面分析了當前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找到了一些解決策略,希望能夠推動我國生態農業更好的發展,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
1.重視政府引導作用的發揮(1)建設干部考核制度,協調農村經濟發展首先,需要進行干部考核體系的建立,重視生態環境的實際承載力。隨著生態理念的深入,雖然我們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承載力依然很差。為了滿足實際的需要,我們必須進行干部考核體系的建立健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情況下,不但要重視生產力的發展,還必須讓經濟發展和資源發展更加協調,在考核的時候,把生態環境指標看成重要的考核指標,只有這樣環境保護的效果才可能真正提高。其次,需要根據政府生態功能區域來做好經濟發展的協調和規劃,進行都市經濟發達區域以及生態經濟區的建立,根據環境承載能力以及資源情況來對農業生態發展和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統籌。進行都市內經濟發達區域建設指的是建設產業開發區和促進示范區,進行觀光型和生態化農業產業的發展,將農業的功能從以往的單項功能轉變成為多項功能。進行示范區的建設,能夠進行優質品牌的培養,做好生產技術方面的創新。進行經濟走廊建設指的是通過生產條件的完善來進行優質果蔬、糧油和肉類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形成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擴展區域發展模式。在進行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時候,應該重視發展那些優勢明顯的農產品,發展綠色食品加工行業,推動生態農業產區的發展。再次,需要做好生態功能區的建設,重視農業問題的研究,提高農業發展的品質,切實提高農村的綜合生產能力。最后,需要重視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將信息和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做好市場環境的研究和生產規模的調查,從政策和資金出發來推動農業生態功能區更好的發展,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財政政策的制定,幫助農村更好地發展。(2)做好市場調研,完善評估制度生態經濟要求背景下想要更好地發展農業經濟,便必須對鄉村旅游和鄉村環境進行合理的布局。在布局前,必須充分調查市場情況,準確定位旅游產品以及市場的實際需求,對交通、資源以及市場進行合理評估,讓生態環境和生態旅游能夠發展得更加和諧。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將當地資源的優勢發揮出來,完善鄉村旅游環保制度,從而給鄉村旅游更好發展提供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對鄉村旅游進行引導和扶持,完善健全環境評估和審批制度,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在進行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必須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教育的力度,重視節能環保及時的引入。需要給排污設施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確保環境和鄉村旅游二者能夠發展得更加協調。經營者必須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幫助其掌握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從發展規劃出發合理地使用新資源和新技術,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更好的進行。對于游客的行為也應該進行監督和引導,幫助其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在設施設備上可以進行標語的張貼,提醒游客的相關行為。
2.將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發揮出來(1)引進和更新科學技術農業想要更好發展,必須將科學技術作為支撐,給產學研結合以及一體化產業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品種培育、產品深加工以及安全生產的時候,需要將新的科技成果引入進來,重視生態發展。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吸引更多的企業來農村建廠和運營。農業發展也必須給農業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進行優惠政策的制定,將社會資本引入進來,推動外向型經濟更好發展,擴大產業的規模。(2)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就目前而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人才還比較少,并且人才本身的知識儲備也不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實施農業人才培養戰略,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進行產業主體的明確,將其在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經濟轉型中的作用發揮出來。生態經濟要求背景下農業經濟想要更好地發展,便必須將人才和優勢資源放在同等的位置,對產業發展的思路進行明確,做好人才的培養,提高人才的薪資待遇,重視人才的引進和人才作用的發揮,對人才流動機制進行完善,從而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根據全省水利局長會議精神和全市水利局長會議精神,以及《2020年全省水土保持工作要點》,制定了XX縣水利局2020年水土保持工作要點如下:
一、關于人為水土流失監管
1.開展人為水土流失衛星遙感常態化監管。根據2020年水利部下發和省水利廳加密開展下發的衛星遙感監管發現的疑似違法違規圖斑,開展現場復核、違規項目認定和查處工作;按照水土保持信息化監管要求,完成2019年遙感成果、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料和日常監管等數據資料的錄入,及時錄入2020年遙感監管資料,建立和健全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數據庫。
2.嚴肅查處生產建設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要切實履行查處違法違規案件的法定職責,健全監管與執法的聯動機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依法懲治水土流失違法違規行為;通過衛星遙感監管、日常檢查、督查、群眾舉報等方式,及時準確發現、嚴格認定水土保持違法違規行為,對發現的存在“未批先建”“未驗先投”“未批先棄”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建立臺賬、嚴肅查處、逐一銷號,進一步鞏固提升2019年XX省長江經濟帶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成果。
3.開展水土保持信用監管。要按照《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水建設〔2019〕306號)要求,落實專人,針對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市場主體違法違規情形提出“重點關注名單”及“黑名單”;實行“重點關注名單”及“黑名單”每季定期報送制度,信用監管履職情況作為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日常評估的重要內容。
4.優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按照省水利廳有關要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在縣本級已開展水土保持方案審查一稿制,強化水土保持方案剛性約束,對不符合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要求的,?堅決不予審批。做好審批信息公開,提高審批效能,為管理相對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5.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責任落實跟蹤檢查。通過長江經濟帶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河湖衛士監督執法行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以及日常監督檢查等形式,采用書面檢查、現場檢查等多種方式,爭取實現在建生產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督檢查基本全覆蓋。建立水土保持監督檢查與行政綜合執法的聯動機制,明確水土保持主管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協作、密切配合,確保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有效查處。
6.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監管。按照省水利廳有關要求,對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項目,認真組織核查,對核查中發現存在弄虛作假,以及不滿足驗收標準而通過驗收的,嚴肅追究生產建設單位和相關技術服務機構及人員責任。
二、關于水土保持考核評估
7.抓好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迎檢。按照全省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評估要求,做好2019年度自評和資料報送等工作。在2019年度考核評估工作基礎上,認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部署開展2020年度全縣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自評工作。
8.強化水土保持目標考核制度落實。按照《XX省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試行)》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完善考核方案與內容,做好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政府主體責任和相關部門職責的落實。
三、關于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9.全面完成年度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務。根據規劃任務指標,明確2020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務??h水利部門要加強統籌,將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政府各相關部門,采取切實有力措施,協調推動政府有關部門認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義務,加大投入,廣泛凝聚各部門和全社會力量,?確保圓滿完成本地區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10.持續推進改革創新。繼續開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工作,創新水土保持投融資機制,引導政府、社會力量和水土流失地區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及時總結試點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以獎代補有關政策和措施。
11.抓好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創建。積極推進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創建,提升示范工程質量,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有條件的地方,結合鄉村振興、秀美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各方力量,推進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四、關于水土保持監測和信息化
12.做好年度水土流失動態監測。配合完成2019年度省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復核、匯總分析和技術審查。按照省水利廳的統一部署,完善技術方案,開展2020年度全縣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
13.開展水土保持監測點優化布局。配合省水利廳開展水土保持監測點專題調研,摸清我縣監測站點現狀與問題,研究提出我縣監測站點優化布局建議;組織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建設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強現有監測點日常管理,確保監測點正常運行。
14.強化水土保持監測成果和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規范監測成果的審核、報送、使用與。及時完成水土保持信息系統資料錄入,加強數據質量審核。加大無人機、移動終端和水土保持信息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在水土保持監督、治理和監測等工作中的應用,提高全縣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加強上下溝通和信息共享,及時將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反饋鄉鎮,加強問題督查、整改。
五、水土保持宣傳
為全面深化我鎮河長制工作,切實維護好河湖生態健康,結合全鎮河長制工作實際,制定本年度工作要點。
一、主要目標
(一)清河。
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全鎮地表水水質優良(國考斷面)比例達到國家目標要求,地表水無劣V類國考斷面。
(二)護岸。
岸線管控力度增強,河湖“四亂”工作常態化規范化,侵占河道、非法采砂、破壞航道、電毒炸魚等突出問題得到依法清理整治。
(三)凈水。
集鎮污水處理率達到100%,黑臭水體基本解決,有效實現水環境污染源頭減量,農村水污染防治能力明顯提高。
(四)保水。
全鎮用水總量更趨合理,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于95%。按照《XX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通告》,從2021年1月1日起,在全鎮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10年禁止生產性捕撈。
二、工作要點
(一)聚焦重點難點,抓好總部署
1.為建設河湖管理保護示范縣凝心聚力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幸福美麗新村和水美新村建設,持續推進我鎮河湖管理提檔升級。通過實施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實現轄區內河湖“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目標。
2.深化跨流域跨區域河湖聯防聯控
貫徹XX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渠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工作要求,常態化開展與毗鄰鄉鎮的聯合巡查,召開聯席會議,持續推進跨界河流“三排”、“四亂”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做好聯防聯控工作。
3.完成年度河長制考核工作
制定2021年河(湖)長制考核方案,加強河(湖)長制考核結果運用,與綜合表彰、評優選先相結合,激勵河長履職盡責。
4.召開河長制工作會議
結合工作實際,適時召鎮村河長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河(湖)長制部署要求,通報全鎮河湖管理保護治理成效,交流經驗做法,安排部署下階段工作。
(二)常態清河護河,健康水生態
5.開展河流湖庫健康評價
根據鎮情、水情和河湖管理實際,結合河湖自然地理、社會環境和服務功能等差異性特征,在全鎮挑選1條河流(可包含水庫)開展河流湖庫健康評價工作,推動河(湖)長制“有名”“有實”“有能”。
6.依法規范河道采砂監督管理
全面鞏固全域禁采成果,公示重點河段、敏感河段河道采砂監管“四個責任人”,構建部門聯合打擊河道非法采砂工作機制,規范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砂石綜合利用,打擊非法采砂。
(三)依法治亂護岸,健全水體系
7.常態化規范化開展河湖“清四亂”
強化調查研究,進一步規范工作制度、完善整治標準、明確工作責任,提升規范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深入開展日常巡查,堅決遏制“四亂”問題發生。推進智慧河湖監管,充分利用視頻監控、手機app等技術手段加強河湖管護,提高河湖監管的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實現動態監管。
8.強化河湖水域岸線管控基礎
依托地理測繪信息技術,進一步規范完善河湖劃界成果,構建全鎮河長制“一張圖”的基礎數據,進一步提高河湖管護信息化水平。配合上級部門在6月底前完成規模以上河湖岸線保護和利用規劃編制。
(四)持續治水凈水,提升水環境
9.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繼續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鄉運輸、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不斷健全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各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覆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鼓勵綠色生產方式,采取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村秸稈利用等,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10.提升水環境治理能力建設
強化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實現與國考、省級考核斷面有效結合,配合上級部門開展地表水功能區劃修編工作,完善相關管控目標。全面啟動河污口綜合整治工作,編訂印發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平臺。繼續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提出差異化管控措施,提升精準治污水平。根據“十四五”新設斷面,抓緊啟動2021年枯水期管控工作,編制科學管控方案、督促采取強力措施,確保實現整體平穩過渡。
11.著力抓好重點流域污染防治
進一步摸排集鎮污染嚴重的小區域,加強源頭生態保護,組織實施一批環保專項行動,加快相關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
12.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
將三磷污染預防監督、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納入到環保督察、日常執法檢查、河湖長巡河等工作中,進一步健全完善機制體制,推動新發現問題限期整改,提升污染治理成效
13.加強黑臭水體治理和長效管護
堅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及省級環保督察反饋的污水垃圾問題整改,持續鞏固集鎮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健全機制持續改善集鎮水質,繼續保持集鎮建成區無黑臭水體、長治久清。
14.持續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大力推廣農業綠色生產、種養循環、健康養殖等發展模式,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套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6%以上。
(五)從嚴管水保水,優質水資源
15.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根據全縣2021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在0.9億m3以內總要求,嚴格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取水許可管理規范取水行為。加強主要江河流域水資源調度管理,實施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管控。
深入開展節約用水工作。按照《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和《XX省節約用水辦法》要求,強化節水評價工作,嚴格用水定額和計劃用水管理,建設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公共機構等節水載體。
16.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
集中整治水源保護區內環境問題,提升鄉鎮集中式飲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持續開展不達標水源地整治,推進水源地風險防控能力建設。
17.持續推進河湖生態修復
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非法矮圍專項整治工作,加強長江流域禁捕日常管理,切實抓好護漁巡查工作;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修復;落實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和“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整治行動。
(六)完善保障措施,凝聚新合力
18.強化依法治理
落實《水污染防治法》,認真落實“河長+警長+檢察長+法官”工作機制,嚴格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19.加強暗訪督查工作
強化河長制暗訪督查,組建暗訪督查人員庫、建立河長制問題數據庫及管理流程,實現“查、認、改、罰”閉環管理,使河長制暗訪工作常態化、規范化。
20.高質量完成“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及年度“四張”清單編制工作
按照“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編制大綱,全面完成我鎮主要河流“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工作。加快河長制年度工作清單編制,結合各流域、各行政村域實際,提出問題、目標、責任、任務“四張”清單。
21.加快河長制信息化進程
按照水利部“一數一源”的管理原則,規范河湖數據的管理使用辦法,加大遙感技術在河長制及河湖管理中的應用,完善巡河APP,同步巡河數據,深入推進河湖信息化建設。
22.強化河長聯系單位職責
協助縣級河長和縣級有關部門編制、落實相應河湖“一河一策”方案;落實縣級河長專題工作會議議定事項;開展所負責河湖管理保護推動情況和重要動態的調查研究;定期督查河長制工作開展情況,參與考核評價;完成縣級河長交辦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