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4 10:02: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前兒童繪畫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尊重接納;自主創造;打造自信
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五花八門,盡管微不足道,但是,教師欣賞的目光,或者簡單的一句話,滿意的一點頭,一個輕微的動作,他們都覺得是對他們創造力莫大的肯定,感受到莫大的快樂,這就是所謂的“賞識教育”。通過對兒童創造力肯定,催生他們潛在的巨大的創造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教師用尊重接納、贊許的態度、發現學前兒童作品中的精華所在,使學前兒童在滿足中產生,受到激勵,在無聲的交流中促進學前兒童創造性的發展,提升學前兒童面對困難的信心。
1.用稚氣的眼光看待
學前兒童各自獨特的生活經歷在他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形成了他們特別的體驗和感受。學前兒童的繪畫總是強烈地透著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氣,他們獲得的是成人所不能體驗的生活情趣。
在筆者曾進行過以“冰激凌商店”為題的繪畫作業中,學前兒童用獨特的視角表現了桌子的四條腿,這個學前兒童并沒有受到專業的透視教育,卻在桌面上是一個俯視角度的茶杯。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穿透冰柜看到里面的雪糕,并且配有文字“哥哥你的個子真大”,大冰激凌回答:“你是個小弟弟。”這都是學前兒童生活經驗的反映,充滿了學前兒童對生活無限的遐想。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從事學前兒童繪畫教育的教師,在看到兒童畫出綠色的花以及紅色的葉子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武斷的“教育”他們,花應該是紅色的,葉子應該是綠色的,他們在沒有完全讀懂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而簡單粗暴的用成年人的生活體驗做出的指點,他們沒想到,也許學前兒童想畫出綠色的牡丹花,或者想畫出幾片秋天的楓葉,只是他們不知道綠色的牡丹花和秋天的楓葉不會同時出現,僅此而已。
在很多從事學前兒童繪畫教學的教師看來,學前兒童的繪畫絲毫無所謂的“畫理”所尋,他們天馬行空的表達,是一次次心靈的自由旅行,這種自由的心靈體驗甚至穿越了時間的更迭以及空間的跨度,因此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指點”,扼殺他們正處于萌芽階段的想象力,帶給他們的是受挫的自信心,讓他們以后都不愿意畫,到最后不敢畫。
所以對兒童畫的評述不能以成人的“固有觀念”和要求去看待,只有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懷著一顆童心,才能對兒童畫做出恰當的評價。
2.用想象的思維傾聽
筆者長期從事學前兒童繪畫教育,也常常驚嘆于繪畫對學前兒童的巨大吸引力。學前兒童在進行每一幅繪畫作品中,都是用真實的心靈在表達,無論其結果對于成人來說是如何的難以理喻。這也正是兒童畫有別于成人畫的地方,就是源自那單純稚嫩的天性,對新世界飽含熱情的好奇,驅使他們用無所顧忌的手法,去表達生活。比如筆者曾以“小火車”為題,有某個學前兒童的作品,卻赫然看到一個個數學符號,筆者直接感覺到他對數學的濃烈的愛好,希望小小火車能帶他進入那充滿未知歡樂的數學殿堂。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每一幅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都能表現出一定的主題和故事情節,無論是一條最普通不過的直線,還是最簡單不過的圖案,都帶著他們對生活獨一無二的感悟,反映出他們真實的內心,充滿對未來的向往。所以盡管繪畫的手法尚且十分稚嫩,在畫面構圖上面還不夠完善,但在圖案背后凝聚著濃厚生活氣息的想象力,這是藝術得以存活的最基本的元素。通過每一次繪畫練習,學前兒童在情感體驗以及智力提升方面都得到了鍛煉的機會。想象是兒童畫恒久不變的主題。教師不僅僅停留在指導學前兒童畫的層面上,而是能夠和學前兒童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飛進那夢幻般的童畫世界。
3.用賞識的目光觀賞
對于學前兒童而言,繪畫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于是他們往往會以“無師自通”的方式,達到“畫無定法,貴在得法”的藝術水平狀態。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是他們鍛煉想象力表達力的機會,不應該用簡單的好與壞粗暴的評判。教師應該提供自由創作的環境,鼓勵他們在繪畫中表達出自我的意識,并對他們每次大膽的創作嘗試后,及時給與肯定,鼓勵他們通過每一處細微的表達,傳遞出對現實生活以及內心世界的獨特理解。
筆者曾提出以“午后”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學前兒童的表達異彩紛呈,有的把小雞和蝸牛畫成了好朋友,有的畫出冒出黑煙的煙囪,地面上的人們沒法生活了,教師應該及時肯定,對前者,肯定他們友好的態度,對后者表揚他們的環保意識。
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發散性的思維方式的培育,是為將來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學前兒童的表現欲望,在自己微不足道的繪畫作品得到教師充分的贊揚之后,大大的激發出來,從此逐漸養成了“一物多寫”的發散性思維。
學前兒童通過教師贊賞的目光以及肯定的態度,堅信自己能成為自己生命的創作者,自由的情感充分在繪畫中得到了抒發,不斷的尋求自我創新和探索的道路,逐漸建立起人生重要的自信,成為將來自主學習的基礎。學前兒童的自信心以及創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以及面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正是源自教師一次次的鼓勵與肯定。
4.用疑惑的意味指導
幼兒園的教師,作為學前兒童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甚至會影響學前兒童今后一生的發展,他們往往以大哥哥大姐姐的形象,成為學前兒童最信賴的“伙伴”,成為他們模仿與學習的對象。這時候如果在學前兒童主動提出繪畫請求的時候,教師開始他們循規蹈矩的“示范性教學”,勢必讓學前兒童過早的養成依賴性,自信心在教師的示范下慢慢消磨,不愿意積極獨立的思考。事實證明,在繪畫過程中教師過早過多的干預,其實是變相剝奪了學前兒童天性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得以發揮的自由,使得繪畫中最寶貴的原創性的水土流失嚴重。成長是一個奇特的過程,當學前兒童的認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自然會開始逐漸畫的像。
在以“小貓的煩惱”為題的繪畫過程中,教師給出的繪制要求是把魚、小貓和老鼠繪制在一幅畫面中,用自己的方式安排構圖??吹降孛嫔系聂~缸,教師有了質疑:
“魚缸放在地面上,小貓就可以吃到魚了嗎?”
“小貓的頭和魚缸的口是一般大的,小貓吃不到小魚。”
“那小貓為什么不吃老鼠呢?”
“這是兩只小飛鼠?!敝灰娺@是學前兒童為小老鼠添上了對翅膀。
教師要達到培養學前兒童的創造力,就需要尊重他們的情感體驗的過程,盡可能的把他們的思維拓展開來,通過以上的繪畫過程中,教師與學前兒童的交流,并不是一種干預,而是通過對對學前兒童事前充分的了解和觀察,對他們繪畫情況進行準確的分析判斷,之后設置的人為的“繪畫障礙”,讓學前兒童通過翻越這些所謂的“障礙”得到思維探索與嘗試的體驗。
當然筆者并非完全否定教師在學前兒童繪畫教學中的主導興趣,只是提倡恰如其分的“引導”,別看學前兒童貌似對周遭事物漫不經心,其實他們內心不斷在成長,所以,這種引導必須建立在學前兒童的興趣之上,用適當的方式,教授他們必要的技能。
須知,對美的欣賞理解以及美的修養都不是靠“教”可以得到的,需要在充滿智慧和靈性的引導和啟發的“培養皿”一點點的催生出來的。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強調的是發散性的思考以及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貌似“無中生有”的“無師自通”,教育者需要做到的是認真聆聽,仔細觀察,合理引導,真誠賞識,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歡樂的同時,自主探索性的學習。
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前兒童創作的本能,細心挖掘他們的自我內心世界,幫助他們建立面對世界的自信心,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幫助他們釋放出創造力的思維,用接納、贊許的態度對待學前兒童的每一次藝術創作,達到敢于表現自我、勇于表達自我,在交流中促進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培養學前兒童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任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歷史演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
[2]歐陽禾子.從圖形走向發散思維的訓練[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學科教育
[關鍵詞]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31-0116-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樹立新的藝術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上開展新型的藝術教育,還指出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通過這種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藝術教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幼兒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方面,其發揮的作用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對學前兒童開展美術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1 美術教育在學前兒童教育中的目的
首先是為了提高學前兒童的美術素養。兒童的美術素養關系著他們對生活環境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賞,關系著他們對美術作品創作中的想象和展現,關系著他們對美術作品創作的表達和評判,成為他們感知美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開展美術教育非常必要。其次是對兒童進行美術啟蒙。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具有啟蒙意義,可以使兒童對美術產生興趣,并通過美術展現自己的思維和感情。這一階段的美術教育決定著兒童對美術的喜愛程度,及其以后從事美術專業學習和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是基礎性的美術教育。再次是為了明確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目標首先要向教育總目標看齊,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功能,使兒童建立自信,形成合作、友好、團結的意識和能力,促進他們的全方位發展。另外,還要注重兒童美術素質的培養,如感知并發現生活中的美,可以在美術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美術活動,抒發自己的感情,認識美術工具并掌握其基本用法。
1.2 學前兒童開展美術教育的作用
兒童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在《創造與心智成長》中指出:“美術教育并不是教人畫畫,通過造型訓練,促進人健康成長。”可見,美術教育對學前兒童的作用是綜合性、全方面的,不僅局限于向幼兒傳遞美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人生教育,讓他們學會欣賞,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培養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1)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人們發現美和欣賞美,而美術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種,對于培養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形成審美觀具有重要作用。學前兒童對美的感受具有直觀性,雖然他們的認識還比較膚淺,但是已經具備了審美感覺。他們喜歡色彩艷麗、造型夸張的事物,為此,我們可以利用周圍的生活環境來啟發他們對美的欣賞。如帶領孩子們到郊外放風箏,教給他們堆雪人,帶他們撿落葉做標本等,利用自然界的事物為他們營造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學習環境,讓周圍事物的美感化學生,讓他們對美更感性,并通過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讓他們把美的體驗和感受表達出來,如繪畫、拼圖等,讓他們在快樂中創造美好。
(2)培養幼兒的自然個性。赫伯里德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美術教育可以直觀展示幼兒的心靈感受,培養幼兒的個性,通過這種直觀的視覺藝術讓兒童在快樂中感受成功,可以說,美術教育為幼兒提供了最佳的表現自我的形式。幼兒的思維簡單,他們總能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繪畫內容豐富,雖然繪畫的線條不規則,甚至畫面凌亂,但卻準確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和對事物的愛憎分明。繪畫中傾注了兒童的感情,面對自己的繪畫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大人不一定能看懂,但是這是他們內心的直接表達。所以,我們要善于從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用兒童的眼光去欣賞美,多鼓勵孩子進行創作,不要給他們規定條條框框,深究其畫的質量,相反要從他們的創作中發現美,這樣,他們才能更自信、更快樂。
關鍵詞: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現狀;策略
引言:
近幾年,因為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諸多農民對教育意識有所增加,致使農村學前兒童教育快速發展。但因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的場所條件比較差、設施不夠完善、教師教育水平不高等問題的存在,對兒童的學前教育有著極大阻礙。本文主要闡述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探究問題來提出優化對策,從而提升農村學前教學水平。
1意識層面上的問題
1.1認識較模糊:在當前,有很多幼兒園為了招收更多的學生,打著藝術教育頭銜來進行宣傳,但其實際并未對藝術教育有全面的認知。例如有諸多幼兒園大力宣傳在幼兒時需要加大孩子對色彩的認知,從而奠定繪畫的功底,有諸多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長,便將其送到幼兒園中,但諸多幼兒園并未對繪畫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只是單單分配部分教師到繪畫課堂中培訓幾天。無論是哪種教育都有屬于自己的萌芽階段,而在這個萌芽階段對學前兒童進行合理教育,會激發兒童一些潛在的天分,而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務必要滿足當地實際發展需求以及經濟基礎。1.2力求精英化,追求貴族化:因為我國國民整體水平不是特別高,致使諸多人們產生只有貴族人才可以進行藝術教學,學習藝術的費用是昂貴的,所以諸多人們給藝術帶上了貴族化的頭銜;也因為社會競爭壓力的日益加大,人們迫于無奈,把學習藝術作為生存的一種技能,農村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但諸多父母認為學習藝術是需要花費大力資金的,就會出現猶豫的態度。對藝術扣上昂貴的帽子,這種想法的存在是對藝術的曲解,真正的學前藝術教育是不分區域、不限資金的。對于諸多農村地區出現藝術貴族化的思想是存在誤區的,生長環境的不同、經濟條件的差異是會影響藝術教育的方法以及選材,但并不會影響大眾化、平民化的理念?;陲L景畫為例子,農村幼兒園可以運用農村獨特的風景來作為繪畫的背景,此種方法不單單不影響大眾化的效果,還突出了農村獨特風味??傊?,農村學前兒童的教師需要充分運用農村獨特的素材來進行藝術教育,通過合理有效的結合農村周邊的環境,來構建出多元化的學前藝術教育。
2農村師資隊伍的薄弱化
在農村藝術教師的師資分布極不均勻,在城市中藝術教師的師資極為雄厚,而鄉村卻是恰恰相反。根據對農村與城市中的幼兒園實際調查,會發現農村的幼兒園中教師的年齡大概在20~32歲之間,而城市中幼兒園的教師年齡大約在25~38之間,在農村幼兒園中幼師這個職位流動率比較大;而在城市中的幼師大多數是??埔陨蠈W歷,而農村大部分是高中;在城市中給幼師的工作待遇比較好,而農村的幼師工資比較低。這是造成城鄉師資差異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國政需要加大對農村幼師的工資待遇,通過政策傾斜的方式來吸引大學生到農村來就業;另外,在學校中也要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二者共同作用,來實現城鄉師資的平衡發展,進而促進農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水平。
3家長支持性不足
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認知存在不同,城市與農村的家長對其態度是不同的,一些80后的家長與90后的家長的育兒觀念都有所不同,但在藝術教育方面是極為支持的,城市與農村的家長對兒童藝術教育的態度應該是相差不多的。但因為在農村的孩子諸多是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來照看,他們對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眾多0后、90后的家長對兒童進行早期的藝術教育是非常支持的,認為其存在的價值是要比金錢投資要高的,而爺爺奶奶們則對其沒有一個充分了解,致使其出現進行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無關緊要的。對于此種現象的發生,可以運用三點策略:一是農村幼兒園需要加大對家長的溝通力度,對其進行在教育,從而提高其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價值的認知;二是政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進而為諸多年輕父母提供一個就業崗位;三是,開展宣傳活動,呼吁父母多留給孩子一些時間,培養孩子的學習方向。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因為城市與鄉村的教學條件的不同、師資隊伍的差異化以及家長的支出力度不足等因素,致使城鄉幼兒之間的藝術教育水平存在極大差異。因此諸多農村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來提高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認知,農村中的幼兒園需要向城市中的幼兒園進行學習,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實力,來最大程度的發揮出政府存在的價值,科學合理的應用政策傾斜,來使農村學前藝術教育得到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楊,金昌濤.農村學前兒童家庭環境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06:61-64.
[2]倪健.新形勢下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27-28.
[關鍵詞] 甘肅學前兒童 藝術教育 目標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并使其在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發生變化的過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人類社會進步所特有的一種社會活動,也是兒童發展的需要,它是以藝術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陶行知曾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其實人小心不小。”寓意學前兒童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學前兒童是如何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呢?對于成人來說,最簡單的表達方式莫過于語言了,但學前兒童還不具備成人所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學前兒童手舞足蹈、涂涂畫畫和擺擺弄弄,學前兒童正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藝術便成了學前兒童表達自己內心情感世界的一種符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求學前兒童通過感受他們周圍事物的美來發現大自然的美,進而用他們對藝術的獨特表現方式展現周圍事物中的美,從而實現對藝術的審美體驗。由此可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目標的確定直接關系著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成敗。
目前,我省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整體性的幼兒園藝術教育和分散式的家庭藝術教育兩種形式,其中主要以整體性的幼兒園藝術教育為主。近幾年來,我省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精神,開始有計劃地推動學前藝術教育“示范性幼兒園”建設。在城鄉各類幼兒園中建立和扶持一些辦學方向端正、辦園行為規范、管理上層次、教育質量好,并具有良好社會信譽的幼兒園作為示范性幼兒園,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省教育廳組織專家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甘肅省示范性幼兒園評估標準》為依據,經教育廳研究決定,對蘭州城關區保育院等18所各項辦園指標基本達到標準的幼兒園,命名為“甘肅省示范性幼兒園”。此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我省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發展,體現了省政府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視。盡管如此,由于我省地處西北邊陲,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整體而言學前兒童教育相對滯后,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發展更加滯后,主要表現為管理體制很不完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特別是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在培養目標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改進和完善。依據國內經濟較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先進經驗,我省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目標應從四個方面改進。
一、以提高素質為目標,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綜合效應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幼兒藝術教育中多學科地綜合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關鍵。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重視藝術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創造潛能的開發;重視藝術活動的結果,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單科教學,忽視藝術活動形式之間以及與其他領域的有機整合。毋庸置疑,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學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較高的道德文化素質、較強的專業素質、健康的心理和強健的體魄,同時具備適應新的環境的能力,同時還能在新環境中不斷學習、創新和自我發展。我省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改變過去偏重技藝的傳授內容,要從幼兒的家庭生活和興趣出發,將那些貼近幼兒生活,幼兒熟悉并喜歡的事物通過游戲的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激發學前兒童的好奇心和創造力,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從而整體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當代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兒童在學習音樂時,將音樂活動和舞蹈動作、形體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以身體奏樂,并把音樂移植于軀體之中”,加深幼兒對音樂知識的體驗,進而增進其情感。這種將音樂教學與情感體驗整合的方法,無疑給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內容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參考。音樂本身就是綜合性的藝術,它融知識性、趣味性、情景性和審美性于一體,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我省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應將音樂的綜合效應和藝術教學活動的策略有機結合并起來,使學前兒童對音樂的認知、體驗、情感、行為、能力的培養統一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學前兒童的音樂興趣和音樂潛能,為以后的學習興趣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以師生平等對話為基礎,充分體現對幼兒人格的尊重
在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內容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師生平等對話法。只有積極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幼兒才會“隨心所欲”,他們的藝術火花才會源源不斷地涌出。雖然幼兒是脆弱的、敏感的,然而又是有人格尊嚴的。教師言行舉止中表露的輕視,甚至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扼殺幼兒藝術的萌芽。所以學前兒童的藝術教育要特別注意傾聽來自幼兒的聲音,而且要聽懂,這不僅是對他們幼小心靈的傾聽,而且也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實踐證明,教師在與學前兒童的相處中,自始至終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平等對話,幼兒就沒有了思想上的壓力,他們身心就會完全放松、完全自由,整個氣氛和環境中就沒有了可供參考的現成答案,空中唯一飄蕩的是師生不斷奔流而出的藝術靈感。
我省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培養目標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在幼兒教師動情的參與和熱情的鼓勵下,培養幼兒的藝術興趣,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其實,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是非專業的藝術教育,它的目標不是培養小畫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員,也不是為了少數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而存在,而是為了培養所有幼兒對藝術的興趣,通過藝術活動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通過藝術活動使幼兒的認知、情感、智力、創造力得到健康發展。因此,幼兒教師和家長只有以平等的身份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中與幼兒“對話”,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的藝術興趣。
三、以社會生活情景為前提,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奧爾夫認為:“教育應該順應幼兒本性”。這種從幼兒本性和主體性出發,鼓勵幼兒積極地自我表現和努力創造的理念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內容只有貼近幼兒的生活,反映幼兒的需求,才能培養幼兒對藝術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幼兒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聆聽,逐步感受生活和周圍環境中與藝術表現相關的要素,才能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領略藝術、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才能增強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例如,在活動中利用電視廣告詞,“牙好,胃口好,吃飯噴噴香!”“今年過節不收禮呀,收禮就收腦白金呀,腦白金!”等,讓幼兒進行有關廣告設計的音樂教育,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和創編廣告,使藝術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輕松愉快。
學前兒童也是一個全方位不斷發展的個體,他具有滿足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權利。幼兒的生活環境是整體的,因此,幼兒的發展具有整體性,具有全面發展的潛能。藝術教育的任務就是促進這些潛能的充分發展,并使幼兒獲得全面的、和諧的發展。據此,我省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內容應適宜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積極促進幼兒健康的心理過程和健全的審美心理、使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發揮他們的潛能。
四、以游戲的方法為主,組織和安排教學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游戲的內容最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對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把游戲引到藝術教學中,開展藝術游戲活動,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藝術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情感,幼兒在藝術游戲活動中能夠自由自在地表達他們的情感和想法。游戲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并培養幼兒對美的敏感性;此外,幼兒通過藝術游戲的活動,可以培養他們的審美表現和審美創造能力。
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藝術教育是一種融生活理想、生活情趣于一體的教學娛樂活動,在游戲中學習藝術是激發幼兒藝術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教幼兒畫“龜兔賽跑”畫時,先讓幼兒聽故事,然后帶他們去飼養室觀察兔子、烏龜,回到教室后再讓幼兒戴上頭飾玩“龜兔賽跑”的游戲,然后再讓幼兒動手畫。由于前者的鋪墊,幼兒的畫面顯得真實、生動,幼兒在繪畫時心理輕松、感覺不到任何壓力,使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發揮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綜上所述,由于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獨特性,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目標不可能像中小學藝術課程那樣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它更多的應是培養幼兒全面的素質和健全的審美心理。依據培養目標在內容的編排上要適宜學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既是貼近幼兒生活的,又是幼兒力所能及的,以此達到培養學前兒童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其實,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幼兒所熟悉的審美教育資源,如春天的小草、秋天的落葉、雄偉險峻的山川、秀美柔和的江海湖泊、精致典雅的園林田野等,都是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內容,讓幼兒去尋找“自然界中的歌聲、繪畫、舞蹈”,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自然,認識自然界中的各種藝術要素,使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培養目標盡可能地同幼兒生活和社會現實相聯系,讓他們把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融入藝術活動之中,從中體味到現實生活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印小青.學前兒童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8).
[2]杜青芬.回歸生活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研究.2009.
[3]邊霞.幼兒的藝術與藝術教育(博士論文).2000.
[4]邊霞,劉麗玲.關于藝術教育若干問題的對話[J].學前教育研究,2003,(1).
[5]高華.幼兒藝術教育綜合性的實踐研究(碩士論文).2005.
[6]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7]臧琳佳.奧爾夫教學法與學前兒童音樂教育[J].藝術教育,2008,(3).
[8]楊曉萍.學前教育回歸生活的課程教育理念[J].學前教育研究,2002,(4).
[9]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主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10]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兒童繪畫 色彩 情感 表現
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一種情感符號。學前兒童的繪畫中充滿了情感色彩,早在兒童使用筆、紙、顏色畫畫之前,他們的視覺就有明顯的對色彩、線條等形式的審美偏愛,并且表現出一種情緒傾向。隨著兒童身體的逐步成熟,其心理發展的移情作用在繪畫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凡是具有強烈的色彩表現又符合兒童自身的生活經驗、愿望的繪畫作品就會使他們感到興奮和滿足。
一、學前兒童使用顏色的發展階段與趨勢
羅斯?艾爾斯庫勒和哈特維克提出,學前兒童使用顏色的正常發展進程:早期暖色(如紅色)的使用占優勢,以后才會使用諸如藍、綠等冷色。學前兒童通過顏色這種媒介,來直接表達他們的情感、沖突和困難,這種非言語的情感表達對于學前兒童具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因此,色彩是兒童情感生活本質以及情感強烈程度的最早表現。
墨菲等人對100名兒童進行不同層面的色彩測試,結果表明:絕大多數3歲兒童僅僅使用一種顏色來完成畫面的表現,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兒童能夠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選擇顏色還不能夠遵循一定的色彩搭配規律,這與其認知發展水平相關聯。
在對4歲兒童繪畫的分析中,使用一種顏色畫畫的人數在下降,畫面的顏色變得豐富起來,有大約一半的兒童在一種繪畫主題里可以使用兩種以上的顏色。兒童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使用顏色。但是,繪畫主題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他們使用一些顏色,呈現在畫面上的是寫實主義的顏色:水是藍色的、太陽是黃色的、土地是黑色的、草是綠色的、樹皮是棕色的。這表明,兒童在有意識地提高畫面主題的視覺定義。
在5歲至6歲這個年齡階段,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兒童能夠自由、恰當地使用多種顏色去表現,這種現象與繪畫的主題有關。這一時期畫面主題的顏色是物體的固有色和主觀色彩的混合,但是,他們使用顏色還是受到寫實主義的指引和約束。因此,客觀物象眾所周知的屬性規定了兒童對顏色的選擇。
學前兒童使用顏色的趨勢變化與兒童的繪畫表現能力密切相關。他們是以一種游戲的和有點武斷的方式將形狀和顏色聯系在一起。當兒童獲得一些基本的繪畫表現能力后,開始嘗試使用各種顏色去勾畫,這種相對放松的狀態允許兒童快樂地探索顏色。
二、學前兒童有目的地使用顏色來描繪內部的心理狀態
由于顏色在我們的知覺世界中處于中心地位,顏色和情感表達之間具有獨特的聯系。幼兒對色彩的審美趣味表現為對鮮艷、對比強烈、明快的色彩構成的偏愛,向對協調、柔和的色彩構成的偏愛逐漸轉變。在色彩情感效果方面,幼兒有一些色彩的情感體驗,但并不十分強烈和豐富,從萌芽狀態的情感體驗漸進地向情感聯想發展,學前晚期才顯示出較明顯的特征。例如:4歲兒童對色彩的情感體驗僅是一種泛化的情緒體驗,并不能區別對待不同色彩;5歲兒童對色彩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體驗,不僅用“高興”“快樂”“開心”等來描述這些色彩,而且還有反向的消極情緒投射;6歲兒童則具有較強烈的色彩情感體驗,且易發生情感聯想。在色彩象征效果的感受方面,幼兒的感受極為微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這一能力在緩慢地發展和提高。
此外,幼兒的色彩審美感受具有明顯的年齡發展特點,特別表現在幼兒對色彩情感意味和象征意義的感受以及色彩的冷暖、輕重感受上。但在較高層次的色彩審美把握上,幼兒存在著較明顯的個別差異,某些4歲兒童就已達到6歲兒童的水平,即使同齡幼兒,也存在把握程度上的差異。
三、學前兒童繪畫中的色彩是他們進行情感表達與交流的工具
兒童對顏色的選擇是非特定性的。他們最初以一種很不分化的方式使用顏色,還不能區分顏色所象征的不同情緒狀態。4歲時,更多的兒童將相同或相似的顏色混合起來表示高興、難過和生氣。到6歲時,這種趨勢會逐漸減弱,兒童能夠選擇顏色來表示不同的心境狀態。其中紫色最常被用來代表高興,而藍色則用來表現難過,紅色用來表示生氣。這種模式看起來好像是一種不同情緒的色彩編碼,但是在兒童早期繪畫的色彩表現中并沒有表現出這種模式。只有當色彩融會在一個有意義的主題中時,情感的表達才最為成功。比如,兒童會使用暖色表現燃燒的火、冬天的太陽,用冷色表現冬天的池水、晴朗的夜空。與此同時,顏色自身也具有約定俗成的象征意義,這也恰恰反映出他們的心境狀態與情感認知。
每當兒童準備在畫面上把自己的構思畫出來時,他們通常都是在情感激發的前提下進行的,他們似乎沉醉于自己的創作中,以積極的態度,借助于色彩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個5歲孩子在畫《憤怒的爸爸》時,用綠色來描繪父親氣得鐵青的臉,沖冠的頭發一根根地直豎起來,鑲嵌著火紅色。孩子通過畫面色彩等表達他在父親憤怒時的體驗。有時人們還會看到,一個兒童如果內心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表達,那么他在作畫時往往非常激動,用這種方式作畫有很大的價值,因為正是這種繪畫活動為緊張情緒的排除和大量能量的釋放提供了一條途徑。
在繪畫活動中,幾乎每個兒童在畫完一幅畫或欣賞一件繪畫作品時都會流露出一種愉悅的、放松的甚至戀戀不舍的情緒,因為學前兒童繪畫的色彩表現可以準確地代表兒童內部的情感。變化豐富的顏色既能表達情感,又可使兒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而這種情緒的抒發和滿足感是一個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
參考文獻:
[1]屠美如.幼兒彩色畫世界[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4.
[2]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丁寧.美術心理學[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
【關鍵詞】繪本閱讀;學前教育;重要性;分析
早期教育往往被人們稱為前閱讀教育階段,是為了能夠讓學前階段的兒童能夠通過前閱讀和前書寫,對于識字和學習引發出濃厚的興趣,人類天生有豐富的求知欲和學習欲望,如果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技能,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長期對閱讀保持熱情,并渴望有效閱讀,就可以對學前兒童的未來,知識發育和閱讀技巧領悟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及學習利用
學前兒童是整個閱讀的啟蒙和基礎階段,所有與閱讀活動有關的行為都是淺閱讀,包括對于繪本和圖畫的閱讀和理解,不應該僅僅將閱讀行為局限在印刷的文字方面。早期的閱讀行為是兒童認識整個世界,獲得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重要的基礎,閱讀是從初中就開始的,早期閱讀在學前階段隨著年齡的發展,兒童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兒童在學前階段就有必要大量掌握和閱讀書籍,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自我閱讀的能力。對于學前兒童來說,由于其識字量有限,因此在此階段的閱讀必須閱讀大量的圖畫和圖文結合的書籍為主,閱讀方式主要是親子共讀,為了培養兒童閱讀的習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這些特點,在兒童早期閱讀的過程中,應該以非文字的圖畫或者符號材料為主,來將口頭語和書面語一一對應,從而幫助學前兒童加深對于圖畫和內容的理解。
二、兒童閱讀繪本對于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和引導性
繪本的出現,是為兒童早期閱讀提供適宜的閱讀資料的一個重要突破,繪本中的圖畫是作為故事內容存在的,在每一頁故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圖文并茂,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這種簡潔的信息表達方式和色彩豐富的故事性內容可以很好地引發學前兒童的學習興趣。西方對于繪本閱讀往往非常重視,中國的繪本教育是近兩年才慢慢興起的,繪本是以圖為主的書,他的語言簡潔,畫質非常優美,故事非常有趣,能夠很大程度上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學前階段是兒童認知發展和語言迅速發展的階段,因此親子共讀在整個繪本閱讀過程中會起到非常好的、良性的推動作用。通過有效的繪本教育,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情感和情緒,并且對于知識和內容有更新的領悟,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來體驗不同的情緒,理解這些情緒的深刻含義。對于兒童品格的健康發展,在教育學中已經為人們所廣泛重視,學前階段是兒童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從小塑造才會對于未來的定型有一個良性的促進,閱讀優質的有關于人格品格形成的繪本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模仿能力能夠得到最大伸展和進化的一種過程,培養如何克服恐懼心理,與別人平等相處,為未來兒童的人格形成和發展會起到非常好的良性作用。
三、繪本教育對于學前兒童美感和審美能力的綜合影響
對于美的感知和領悟以及對于美的創造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經典的繪本一般來說都是由著名的藝術家來繪制的,一般來說,繪本都是由精通兒童心理的美術家來進行描述的,他們可以出色地運用良好的繪畫技巧,通過色彩繽紛,畫質優美的圖畫來詮釋生命的故事,這種故事非常有利于兒童進行理解,對于美好事物和真摯情感的理解,可以讓兒童通過美麗動人的圖畫來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感覺。同時,隨著科學的發展,滲透著科學教育內容的繪本也慢慢出現,這些運用優美的繪畫手段,將生活化和科技發展相互結合的繪本,可以向孩子們展示更多的美好天地,而這種繪本對于孩子們擴展知識面,促進全方位的發展,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做好了基礎性的準備。因此對于繪本的教育,應該按照繪本本身的寓意,進行不同類別的繪本教育,對于0—3歲的兒童以及更大的兒童,應該選擇不同難度的繪本進行教育。這種對于教育的分層閱讀,是為了讓兒童能夠更好地在自身年齡階段能夠領悟的范圍之內對于繪本的深度有更好的潛能激發。繪本不僅僅是對每一頁故事的具體闡述,更應該對于繪本的整體連貫性進行更多的思考,兒童在有效的閱讀過程中,往往對于整體繪本的連貫性會有一個非常好的自我概括,這是因為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未必是分頁閱讀和逐頁閱讀,而很可能進行跳躍性的思考和思維過程,現代的繪本設計一般來說都會考慮到照顧兒童的這一閱讀特點,在繪本設置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兒童進行更好的領悟和學習。
四、總結
綜上所述,閱讀是孩子的人生大事,早期閱讀是學習兒童重要的學習內容,孩子的閱讀開始得越早,在閱讀時的思維過程會更加復雜,閱讀對于智力發展就更加有益處,七歲之前學會閱讀就能練就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技能,可以在讀和思考的過程中慢慢領會更多的人生真諦,有科學研究表明天才兒童往往都能夠在五歲之前開展有效的閱讀,因此,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和繪本閱讀教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條件和閱讀環境,是目前為了兒童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一種絕佳途徑。
參考文獻
[1]萬如意.繪以人生之色彩,發現生命之美麗——淺議繪本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視界,2016.
關鍵詞:學前兒童 差異教學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6-0083-01
在差異教學中,教師扮演著推動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教師在差異教學中教學策略的實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差異教學的實施效果。本文特提出如下具體策略和思考。
如果學生學習任務的難度與學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理解力(準備水平)相當,或者學習任務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興趣),以及如果學習任務能鼓勵學生以偏好的學習方式(學習風格)進行學習,那么他們的學習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們應該立足于學前兒童音樂能力的差異為他們提供開放性的音樂學習內容。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應該是開放式的、充滿活力的,而不是封閉的、沒有生氣的,學習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音樂能力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考慮幼兒的現實音樂學習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面對所有幼兒,又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兒童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音樂美的熏陶和培養,尤其是對有音樂天賦的兒童要注意發展他們的音樂潛能。因此,在選擇幼兒音樂學習內容時應該注意。
第一,同樣的內容,針對不同的幼兒,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各自的強項進行教學,用學生擅長的方式來完成教學。就拿《瑪麗有只小羔羊》的教學為例,當幼兒學會歌曲后,我們可以請語言方面有天賦的學生為歌曲創編新的歌詞,請有律動天賦的學生創造一段律動舞蹈,請擅長繪畫的同學畫一副小動物像,請喜歡演唱的學生為大家演唱等等。兒童雖然在一起共同學習同一首作品,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個體音樂能力差異,用不的形式去教同一教學內容。
第二,根據幼兒音樂能力差異,對教材進行彈性加工。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音樂能力的強弱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刪減和綜合。同樣的內容對有的兒童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有的兒童而言卻很困難。教師應該建立自己的差異化音樂資源庫,使學習內容與幼兒達到高度的匹配,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潛能。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特感受以及特長去把握教材,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以滿足不同程度孩子的不同需要。學前音樂教師還可以在兒童集體的主體性或者單元性音樂活動中加入動畫片或者繪畫等視覺藝術的手段的運用,讓兒童可以更加細膩、準確的去理解音樂作品。
當然,在為學前兒童選擇學習內容時,一定要把握好幾個原則:第一,必須能夠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需要,并能為幼兒的感受提供生動、感性、形象的基礎。第二,必須符合實際,與兒童生活相關的而不是那些無意義的,或者適合以后學習的。第三,要考慮幼兒智力和情感上的整體性,同時尊重音樂學科自身的基本體系,將“淺顯的、然而又是必要的、科學的、準確的、生動的、簡約的、內賦情感內涵和發展動機的音樂知識教給幼兒”。第四,必須體現幼兒教育活動性,實踐性的特點,內容選擇上要注意游戲性和趣味性,還要注意靈活性和伸縮性,每個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發展的。如結合現在熱播的幼兒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天線寶寶等),將劇中的人物形象引入到相近形象的音樂作品(歌曲狼與小兔,小紅帽等)中來,這樣不進能更大的激起學前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也可引導學前兒童在家庭生活中進行自覺的學習和聯系每個學前兒童的音樂能力都是存在差異的,他們在不同的年齡段所表現出來的音樂能力的發展是十分顯著的。僅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音樂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而且,由于不同的兒童對音樂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們在表現音樂時呈現出明顯的個體的差異。
目前在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教師過分關注音樂以外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離開了音樂的本義。要為學生創設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不僅要使用傳統的唱歌教學活動,還有創造生動有趣的唱游,律動,音樂游戲,節奏樂器演奏,舞蹈,音樂創編等活動。以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活動照顧到每一個幼兒的差異。
第一,如果幼兒一起合作開展某個音樂游戲或者創編活動,可以考慮把班上的學生分成或個小組。小組人數少,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音樂活動,這使得教師的管理更加便利,也助于幼兒更有效率的開展各種音樂活動。
第二、靈活掌握和不同小組一起工作的時間。教師不必把時間平均分配給各個小組。時間的分配應該依據每個小組對直接教學及教師反饋的需要程度而定。
第三、盡可能把時間分配給那些需要更多指導的小組,對其他只需要教師少量指導的學生,可以設計更為多樣的音樂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做。
第四、用幼兒的語言向孩子說明學生在彈性分組學習時要遵守什么樣的行為準則。
第五、指導幼兒在什么時候可以用什么方式向教師求助。建立一種方式,讓學生明白教師什么時候有空,可以回答他們的問題或提出反饋意見。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背景音樂的播放和停止來建立這種方式,還可以利用一般上課時慣用的節奏樂器(鈴鼓)來建立
如果差異教學的方法和策略能被每一位學前音樂教師所掌握,那么學生們將會打下較為堅實的音樂學習基礎,我們的社會也能獲得巨大的收益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美]Carol Ann Tomlisllno著,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北京:中國輕工出版社. 2003.
[3]朱智賢、林崇德.兒童心理學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4]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