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3 17:4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個人理財的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5年發展概況
(一)銀行個人理財已成為個人理財市場的不可替代的主導力量
保險公司是最早進入個人理財市場的金融主體,基金公司在2000年初開始跟進。銀行理財起步相對滯后。但他利用自己在品牌、信譽、渠道和人員方面的優勢,后來者居上,迅速占據了個人理財市場的主導地位。
(二)預期中的中外資銀行正面競爭并未出現
外資銀行理財目標客戶集中于高端客戶,而國內銀行理財客戶集中于中端市場。中外資銀行個人理財門檻高低有別,并且外資銀行的客戶主要集中于母國企業和公民,中資銀行很難插足,所以業界預測理財市場激烈競爭的場面沒有顯現。
(三)整合營銷是銀行采用的主要營銷方式
各家銀行逐步摒棄單一的營銷方式,轉而采用整合營銷的方法,把公共關系、廣告宣傳、渠道建設和促銷結合起來,根據品牌和產品的生命周期合理分配使用營銷資源,走出了一條資源綜合利用型的營銷道路。
(四)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財服務大受歡迎
從產品設計來看,低風險、收益相對穩定的理財產品銷售看好;從產品定位來看,定位于中端市場的理財產品很受歡迎。
主要問題與對策
(一)客戶需求明朗化,監管方式需不斷創新
隨著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監管部門加大了信息共享、政策統一的力度,但仍然沒能突破分業監管模式??蛻粜枨缶C合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朗,各金融主體在理財渠道、人員配置、產品設計方面已進入混合經營狀態,這些都將進一步推動監管部門監管方式不斷創新。
(二)理順個人理財與個人存款的關系勢在必行
個人理財是從個人存款業務演變而來,卻又不同于個人存款業務,因此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管理經營要不同于個人存款業務。
(三)加大公共金融教育,培育良好的客戶市場
由于國內普及金融教育嚴重滯后,客戶對風險與收益沒有正確的認識,加上銀行理財營銷側重于收益的宣傳,沒有嚴格履行風險提示義務,顧客相當程度上把理財等同于發財。
(四)提升品牌競爭力
缺乏獨特價值內涵和理財服務同質化是困擾銀行理財品牌建設的主要問題。在品牌建設中,運用媒體等資源傳播品牌還處于探索期,缺乏必要的經驗。
(五)創新服務方式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分為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個人理財綜合服務。在為顧客提供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方面,我們的市場還很不成熟,銀行缺乏足夠數量且經驗豐富的理財規劃師,另一方面客戶對于人生理財規劃也有一個認識的過程,這些都制約了理財市場的快速發展。
(六)加強理財隊伍建設,提高理財隊伍素質
理財客戶經理是銀行個人理財的重要服務和銷售力量,理財經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無論是國內理財師的資格培訓還是銀行內部培訓,從培訓體系的建設到培訓資源的運用都亟待加強。
(七)提高理財業務戰略規劃能力
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市場是全行業參與的市場。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必須和銀行的整體發展戰略相適應。個人理財對銀行的整體發展意義越來越大,需結合銀行自身的市場定位、發展戰略和資源優勢,從整體上規劃個人理財發展的戰略。
2006年發展趨勢
(一)銀行理財在個人理財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銀行將充分發揮個人理財市場銷售主渠道的作用,加強與保險、基金、證券、信托公司的合作。但是個人理財市場格局將是銀行搭臺、多家唱戲,其主角仍然是銀行。
(二)銀行理財品牌建設難度加大
理財業務關系到銀行個人業務的發展和銀行戰略的轉型,從銀行個人理財品牌發展趨勢來看,2006年理財品牌將會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創新能力強、產品差異大、服務能力強、成長性好的成熟品牌;第二層次是創新一般、產品差異較小、服務差異化程度較低的品牌;第三層次是投入有限、創新差、服務能力差的品牌。
(三)品牌保護意識加強
2006年各銀行將加大理財品牌及產品專利的保護力度,尤其銀行后臺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產品開發、理財中心運營方面有巨大的創新空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將成為新的亮點。
(四)理財范圍擴大,產品線延長,產品混合性增強
2006年個人理財市場的投資品種將進一步擴大,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投資標的物從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國債、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向外匯市場、黃金市場擴展;產品從固定收益類向金融衍生品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品與匯率、利率、指數掛鉤,產品也將趨于復雜。銀行還將與其它金融機構聯手推出新的理財產品。
個人理財論文參考文獻:
[1]曹淑杰.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創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趙叢叢.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王文蕾.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4]羅旌倍.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同質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5]陳兆松.中國個人理財產品創新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7.
[6]毛春國.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創新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個人理財論文參考文獻:
[1]張麗.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4.
[2]符娟.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4.
[3]徐亞飛.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4.
[4]林琳.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
[5]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個人理財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6.
[6]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財理論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的應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7]徐凡.基于生命周期理財理論的個人理財投資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
[8]張展.中國城鎮中產階層家庭理財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個人理財論文參考文獻:
[1]范平平.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外資,2014(4):30,32
[2]袁雅莉,張惠蘭,魏冬.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4(9):72
[3]丁皓忱,任飛霞.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改革對策[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0-62
[4]吳玉梅.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現狀、挑戰與對策[J].金融經濟,2014(6):93-95
[5]劉迪.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8):189-190
[6]柯君行,焦薇薇.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問題與對策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3):48-52
[7]李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問題及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14(S1):56-59
[8]邵志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4(22):342-343
[9]劉旖旎.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工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之鑒[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4(11):88-89
[10]陳曉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4(6):33-35
[11]羅伊恒.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4(31):132-133
[12]鄒祥文.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創新發展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3):312-313
[13]張志衛.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問題與對策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9):112-114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發展;對策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近年來,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前景
在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出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個人理財業務將隨著市場環境逐漸成熟而發展
從改革開放至今的30年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有了更多的財富積累,使得人們對理財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人們僅靠個人是很難成功地進行理財的。所以,他們需要專業的理財建議,幫助他們實現理財計劃。因此,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是很有必要的。
(二)投資市場環境的改善將擴大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證監會積極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推進證券業務創新。同時,政府大力規范房地產市場、抑制樓市炒作。另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制度的改革進程在穩健發展。這些政策和措施將極大地促使我國資本和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使可加入的投資渠道、可選擇的投資產品和可投資的規模相應擴張,將會極大地增強居民個人理財的愿望和參與程度。
(三)混業經營趨勢的不斷強化將從體制上推進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準直接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銀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使得我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進一步明朗。另外,我國開放金融市場后,國際混業經營的模式將不可避免地從外部影響我國,使我國的金融業混業經營進程在實踐中得到實質性的推進。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相對較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國家金融業政策的限制
目前我國金融業仍然是分業經營的狀況,《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便y行、保險、證券三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二)缺乏專門的理財服務系統的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建立和運用客戶資料庫分析系統是銀行個人理財的基礎,以客戶為基礎的客戶資料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多數銀行的信息系統仍以業務處理、數據保存為主,很少考慮對產品和客戶信息的分析整合,因此無法進行準確的銀行收益測算和客戶價值評估,也就無法真正實現客戶的差異性和針對性。服務系統的落后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三)客戶對理財認識存在誤區
由于國內沒有積極普及金融教育,客戶對個人理財認識存在著誤區,目前我國大眾的理財意識雖然有所增強,但是大多數人對個人理財的概念缺乏正確認識,理財觀念淡薄。不少人認為理財是富人的事,理財就是儲蓄,更有甚者認為理財就是賺錢。
(四)外資銀行加入競爭
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引起了劇烈的競爭。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也存在基礎建設薄弱、核心產品缺乏、經營觀念落后、營銷方式單一等問題。同時外資銀行擁有豐富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經驗,可見外資銀行加入競爭將會給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
(五)經營理念落后缺乏創新
一些銀行雖然成立了理財中心或個人理財部門,但是由于認識不到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內部組織結構、人員配置、以及網點布局、硬件配備等方面沒有認真研究,仔細實施,以至于到最后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財力方面的浪費。目前,個人理財業務僅僅局限于理財產品方面,沒有技術含量,大家一窩蜂擠上去,沒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做響自己的品牌,搞出獨一無二的特色。我國很多商業銀行做的還只是把自己做的產品展示出來向客戶推銷,而并非是為客戶量體裁衣,提供個性化服務,進行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和投資組合建議。
(六)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理財人員
從國外情況來看,理財還涉及到稅務、財務、會計、保險、證券甚至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實際操作,而理財業務大到人生目標的實現,小到日常的生活開支,方方面面無不囊括在內,因此對理財人員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大多是從柜臺業務人員中篩選出來的,即使參加了銀行組織的培訓,個人理財技能仍以銀行類業務為主。但顯然,國內的理財人員滿足不了這一要求,很難確保服務質量。
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建議
(一)加強行業合作,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
隨著金融業本身的發展及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加深,金融業混業經營將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商業銀行應該加強行業合作,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商業銀行應該與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加強跨行業合作,從現階段相互間業務發展到更廣泛的行業間合作。
(二)建立健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科技發展相對落后,遠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銀行業的需求,想要適應以后銀行業發展的步伐,就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培養信息技術人才,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形成專門的理財服務甚至經濟網絡服務系統。
(三)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
商業銀行應結合自己多網點的優勢,利用媒體和中介機構加強宣傳、正確引導消費者,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積極培養和開發理財市場。同時,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尋找適合客戶的產品組合。
(四)加強品牌建設
加強品牌建設,強化品牌的管理力度,加強對品牌推廣的支持和指導,引領分行統一建設規劃、培養標準、服務模式和推廣活動,打造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商業銀行在打造個人理財品牌時應體現差異化,提升品牌內涵,增強品牌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客戶的品牌忠誠度。
(五)加強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
現在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且模仿能力強,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獲得一時的利益,得不到長久的效益。因此,在上述對客戶進行細分的情況下,應該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不同的服務,加強產品、服務的創新。沒有兩個客戶的需求是完全相同的,如何做出最適合客戶的產品是必須要研究的。當能夠根據每一位客戶的需求做出最適合他的產品,那么“個性化”服務就達到了極致。
(六)壯大理財專業人員的隊伍
理財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情況,因此,各商業銀行要積極培養和選拔專業的理財客戶經理,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滿足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隨著金融全球化及混業經營的發展,對我國今后的理財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全面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以及抗壓能力,組建一支專業的、全能的個人理財專家隊伍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劉蘭英,楊志.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必要性分析[J].金融經濟,2009,12.
[關鍵詞]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成因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居民個人財富急劇累積,個人理財意識也逐步增強。居民個人的理財服務需求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面對這樣強大的市場,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等都已開展相關理財業務,而各家商業銀行更是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紛紛進入這塊領域,推出各自的個人理財品牌。個人理財業務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巨大的市場潛力給商業銀行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必然伴隨一定的風險,而其中法律風險是制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認清法律風險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界定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諸多不規范的現象,有些銀行甚至以個人理財業務之名行高息攬儲之實。有鑒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辦法和指引秉著“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完善并舉”的監管原則,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了系統的界定和規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了《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對商業銀行代居民個人進行境外理財的活動給予了規范。至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了比較清晰的規范依據和保障。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涵和分類。根據《辦法》,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的服務活動。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個人理財業務可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前者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客戶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管理和運用資金,并承擔由此產生的收益和風險。后者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風險與收益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的方式承擔。而按照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計劃分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后者又可進一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
(二)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嚴格限定。在《辦法》出臺之前,關于是否允許商業銀行提供保證收益理財計劃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很多人擔心商業銀行會利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把它作為一種高息攬儲和規模擴張的工具,變相突破國家利率管制,進行不公平競爭。《辦法》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給予了承認,但為防止利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變相高息攬儲,《辦法》明確規定保證收益理財計劃或相關產品中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的保證收益應當是對客戶有附加條件的保證收益;商業銀行不得承諾或變相承諾除保證收益以外的任何可獲得利益;商業銀行使用保證收益理財計劃附加條件所產生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此外,銀監會對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實行嚴格的審批制。
(三)綜合理財服務的準入起點。為保證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指引》規定商業銀行應綜合分析所銷售的投資產品可能對客戶產生的影響,確定不同投資產品或理財計劃的銷售起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人民幣應在5萬元以上,外幣應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其他理財計劃和投資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應不低于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并依據潛在客戶群的風險認識和承受能力確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財業務準入的門檻,這將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資者退出該市場,而擁有大量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將會成為購買個人理財產品的主力軍。由此,個人理財產品結構也就隨之發生了變化。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經營面臨多重風險,而其中法律風險造成的損失很可能是無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把法律風險單獨列為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之一。對于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范,我國《辦法》和《指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將其列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內容之一。如《辦法》三十六條規定“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進行嚴格的合規性審查,準確界定個人理財業務所包含的各種法律關系,明確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問題,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切實防范法律風險?!?/p>
具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如下的法律風險:
1未按規定進行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風險。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辦法》和《指引》分別規定了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時必須履行相應的風險揭示和信息披露義務,否則將可能會遭到客戶的索賠請求并受到銀監會的處罰。如商業銀行利用理財顧問服務向客戶推介投資產品時,理財計劃的宣傳和介紹材料應包含對產品風險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客戶揭示相關風險,說明最不利的投資情形和投資結果;按照要求對客戶進行風險提示,如個人理財顧問服務中風險提示應設計客戶確認欄和簽字欄,由客戶抄錄確認欄的語句進而簽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風險提示的內容至少包括語句“本理財計劃有投資風險,您只能獲得合同明確承諾的收益,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狈潜1靖邮找胬碡斢媱?,風險提示內容至少包括語句“本理財計劃是高風險投資產品,您的本金可能會因市場變動而蒙受重大損失,您應充分認識投資風險,謹慎投資?!?/p>
2宣傳和銷售中的法律風險。我國對商業銀行宣傳和銷售理財計劃或產品的活動提出了一定要求,商業銀行必須予以遵守,否則將承擔相應的后果和責任。如商業銀行不得銷售未經批準的理財計劃或產品,也不得將一般儲蓄存款產品單獨當作理財計劃銷售或者將理財計劃與本行儲蓄存款進行強制性搭配銷售;理財業務人員和一般產品的銷售和服務人員的工作范圍應有明確的界限;對于市場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特別是與衍生交易相關的投資產品,商業銀行不得主動向無相關交易經驗或經評估不宜購買該產品的客戶推介或銷售。
3證據保留的法律風險?!掇k法》第十五條規定:“商業銀行未保存有關客戶評估記錄和相關資料的,不能證明理財計劃或產品的銷售符合客戶利益原則,給客戶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按法律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承擔責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旦出現訴訟情形,商業銀行應當承擔舉證的責任來證明自身理財計劃或產品銷售的正確性。因此,商業銀行應妥善保存完備的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記錄,為以后可能產生的訴訟提供全面有力的證據。此外,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應當與客戶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或根據業務需要簽署客戶授權委托書和其他必須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關合同和各類授權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夠齊全。
4金融分業格局下的法律風險。雖然我國現行法律對混業經營已顯現出認可的趨向,但實際上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商業銀行不得開展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由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往往也只能將客戶的資金投向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融資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財產品無一不和資本市場相連,隨著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為了能夠獲得比較優勢,必然會積極為客戶的資金尋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這會導致商業銀行在現行分業格局下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
5代客境外理財違反投資所在地法律法規的風險。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受境內居民個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戶的資金在境外進行規定的金融產品投資的經營活動。這要求商業銀行在開展境外理財業務時不僅應該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國家外匯管理及行業規定,而且還必須知曉且嚴格依照投資所在地的法律法規來開展投資活動,否則將會面臨違反投資所在地規范的法律風險。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
個人理財業務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新業務,其法律風險的產生必然會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認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決此問題的良策。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針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有規定雖然出臺的比較及時,但隨著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將涌現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法律法規來加以明確。且僅就我國目前的規定來看,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仍處于法律規制的空白狀態。例如我國現將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性質界定為委托關系,但這種界定十分牽強,模糊和回避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屬于信托范疇的實質,這種法律界定和現實業務運作的沖突必將難免法律風險的發生。再有,我國雖然對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給予了認可,但商業銀行一旦破產,在破產清算中個人理財產品將處于何種清償順序,《辦法》和《指引》都沒有予以提及。另外,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獲得資格的情況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實際中復雜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一般也都會涉及該類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備“理財”的內涵,因為它也承擔類似規避風險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導致的情形是個人理財業務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現監管法規上的“交集”,商業銀行對在判斷適用何種法規及相應程序上存在困難。
(二)金融分業體制滯后于金融業務創新的整體趨勢。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的繁榮是以其本國金融混業的現實背景作為支撐的。由于西方國家放寬金融管制、實行混業經營,他們在個人理財業務中推出的理財產品可謂花樣繁多,無論是證券交易、外匯交易、黃金交易還是保險業務、基金業務,只要客戶有需求,銀行統統可以代為,可以說西方國家商業銀行實現了個人理財業務投資領域多元化和服務全能化,體現出“理財”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基本原則,這種分業經營的格局使金融機構之間缺乏足夠的競爭和效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許多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理財品種無法開辦,最終導致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理財品種和服務手段的創新受到制約和束縛。
(三)銀行法律風險內部控制機制不夠完善。銀行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對法律風險的防范可以說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國個人理財業務興起較晚,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所以其相應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尚沒有得到系統完善的建立。例如商業銀行制定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操作依據等不夠完備、存在疏漏,有些甚至與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沖突和矛盾;銀行法律部門的工作職責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風險化解上,事前防范風險的作用被忽視;銀行高層領導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比較淡薄,對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一旦發生將造成的嚴重后果沒有給予重視;業務人員的法律素質低下,為了穩住客戶,有些業務人員往往明知道應該辦理哪些法律手續,卻為了行客戶“方便”而使銀行承擔法律手續不健全的危險等等。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對策
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的防控,我們認為可以從其外部法制環境和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兩個方面予以解決: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改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外部法制環境
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填補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對于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關系的定位問題,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明確;在注重對個人理財業務監管的基礎上重視商業銀行與客戶之間關系的調整,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另一方面,面對商業銀行競相開展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積極拓寬投資渠道的現實發展趨勢,我國應加緊立法,掃清“灰色區域”,進而構建出個人理財業務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內控機制建設
內控機制的完善與否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倘若商業銀行不自我約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將失去應有之意,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防范更是無從談起。
1制定和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內部規章制度。商業銀行應當針對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風險點制定詳細的規章和制度,尤其是對容易出現風險的環節重點防范。并且,針對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實際還要不斷完善業務規章、健全操作程序。當然,一個重要的前提是銀行內部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等首先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并且結合國家法律的調整對已有的業務制度、管理規章等進行必要的修改。
2提高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首先從銀行高層管理者就要樹立把法律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態度,將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放在第一位,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確保個人理財業務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對個人理財業務人員定期法律培訓,并且以一定的考核機制和懲戒機制來加以保障,使其樹立起“法律至上”“依法操作”的工作理念。
3重視銀行法律部門“事前防范”職能的發揮。應正視法律部門在銀行經營中的重要性,將法律部門的工作重心由風險的“事后救濟”向“事前防范”過渡,使法律部門的工作與業務部門的經營緊密結合,從而為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為個人理財業務部門的經營管理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具體到法律部門應著力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首先,訂立個人理財業務合同、文書范本。合同和文書范本可以使業務操作規范進行,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商業銀行要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的合同文本管理制度,其法律部門應在遵守國家法律和本行規章的前提下,通過梳理和研究個人理財業務的常用合同,訂立、完善并推廣使用標準的合同文本,同時適應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更新來進行調整和修訂。其次,加大審查力度。法律部門應嚴格根據已有的法律事務審查制度,認真完成行內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事務審查工作。法律部門在審查中如果發現風險點,應及時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為個人理財業務部門提供內容具體、操作性強的法律指導意見。第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法律檔案。建立個人理財業務法律風險防范檔案庫,積累業務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為今后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范例,同時也可以從中梳理出一些今后需要個人理財業務人員加強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煒個人金融業務與法律風險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賀坤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幾個問題[J]北京:中國金融,2005,(24)
[3]賴小民法律工作與銀行經營風險控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信任溢價影響全球各地金融理財
根據益普索全球聲譽中心(Ipsos Global Reputation Centre)對“影響各行業部門的重大問題”和“行業中各大公司的聲譽”進行調查的結果,就金融業內的公司而言,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熟悉程度的作用結果。擁有牢固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本地覆蓋面的銀行,通常會享受到“信任溢價”的好處。但是,美國幾家首要消費者銀行與歐洲幾家銀行,因為他們與2008年金融危機難分難解的關系,得到的信任水平卻低于他們的消費者熟悉度水平本應保證的水平。相比之下,在聲譽方面,與信用卡發行公司相比,全球知名的信用卡業務處理公司的聲譽表現,大大接近于受到高度信任的消費商品公司。同時,信任水映出網絡議論的調查性。
就全部益普索(Ipsos)訪問的24國的全球首要金融機構而言,“熟悉度”與“信任度”之間的關系幾乎純粹是線性的。在消費者對21家銀行企業的平均熟悉水平與他們對銀行的“凈信任分”之間,存在極強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到:0.92。換句話說,一個消費者越熟悉一家銀行,就
越有可能對它產生信心。但是,這條定律也有一個例外:如果熟悉度來自負面新聞報道,這一定律不適用。與2008年金融危機關系最深的幾家銀行就是明證。
比較益普索(Ipsos)訪問期之前12個月間針對各個金融機構的“網絡態度”,可以確信:普通大眾對金融機構的信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在網絡上談論他們時所采取的調子?!皣H本地”銀行,尤其是桑坦德銀行和ING集團,也非常突出。在網絡態度的另一端,六家“凈積極網絡態度”比例最低的銀行都是“丑小鴨銀行”。其中,美洲銀行是所有被調查機構中唯一“網絡負面態度”超過“網絡正面態度”的機構。
盡管消費者對多數銀行的熟悉度主要是通過個人體驗、有關其產品與服務的積極口碑和廣告建立的,他們對于“丑小鴨銀行”的熟悉度更有可能是這些銀行暴露在負面新聞報道下的結果,以及把這些銀行與負面或爭議事件相連的評論的結果。
對于消費者信任水平與熟悉水平相稱的銀行,以及網絡議論偏向積極態度的銀行而言,提高自身好感與信任評分的首要方式就是:增強自身的可見度。他們的聲譽有可能從市場營銷與廣告活動中受益。
誰才是真正的中國個人理財客戶?
“得零售銀行者得天下”。《中國金融機構財力白皮書》中,益普索數據顯示,中青年人群、高學歷和家庭月收入在萬元以上的是個人理財主力客戶群。個人理財客戶以銀行VIP客戶為主,多數持有金卡及以上級別的借記卡。
投多少是多?10萬以上是小數?
2012年,超過六成的個人理財客戶將金融資產的30%或更多用于理財產品的購買;高收入群體投入更多。超過六成的個人理財客戶在理財產品購買或持有上的資金投入在10萬元以內;高收入群體投入在 10萬元以上。接近八成的個人理財客戶理財年限在5年以下;高收入群體理財年限經驗更為豐富。
基金和股票?滿意度并非最高!
《中國金融機構理財力白皮書》揭示,2012年,銀行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保險理財產品是最受個人理財客戶歡迎的理財產品。其中,高收入群體購買或持有理財產品更為活躍。而個人理財客戶對信托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基金和股票的滿意度。
七成個人理財客戶將增投
2013年,銀行定期存款持有比例保持穩定,其他類型理財產品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趨勢,其中期貨產品和信托產品接近翻番。略多于八成的個人理財客戶每周有2-3天或每天均會關注理財產品的購買或查詢;高收入群體花費時長更多。該白皮書顯示,與2012年相比,接近七成的個人理財客戶預計2013年將增加或大幅增加在理財產品上的投入。
電子銀行、和新媒體稱王
該白皮書透露,電子渠道已經成為個人理財客戶知曉理財產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官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第三方理財網站和新媒體(微博/論壇/博客等)逐步崛起。可見中國金融機構要在深刻洞察個人理財客戶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各方面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金貔貅獎”評選標準:
1. 收益力:指金融理財機構和理財產品的收益實現能力;包括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率、凈值表現。
2. 風控力:指金融理財機構在考察期內風險與收益的掌控能力與程度;發行的產品是否有保本條款和其他風險控制條款及風險控制措施。
3. 透明力:指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狀況;包括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
4. 服務力:是指金融理財機構提供服務的能力程度;服務力由人力資源、設施、手段、時間以及客戶參與五個基本要素構成
5. 變現力:指金融理財機構和產品發行的流動性、抗風險能力、收益率和兌付渠道在同行業中具有明顯能力。
6. 研發力:指金融理財機構研發設計理財產品的實力;包括研發團隊專業權威、市場分析深刻、趨勢判斷準確、研發品種繁多、適應理財市場需求等。
7. 發行力:指金融理財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和所銷售理財產品的募資金額;涉及領域越廣,規模越大,數量越多,市場供應能力越強,募集資金數額越大,證明其發行力越強。
8. 創新力:參選機構在某一領域、產品、運營等方面的創新開拓了行業發展格局;包括標準創新、要素創新、多樣創新。
一、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興起背景
(一)需求方:客戶理財需求日益增長
麥肯錫公司曾預計,2002年中國個人金融理財服務市場的稅前利潤將達310億美元,成為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極具潛力的國家。雖然這一預計顯然高估了一些,但國內“理財熱”的興起卻是顯而易見的。分析表明,理財熱的興起至少有以下幾點因素:
1.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恩格爾系數下降加快。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1978—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1年的6859.6元,年均實際增長達到6.4%。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的同時,恩格爾系數下降加快。2001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9%,與1978年的57.5%相比下降了19.6個百分點。特別是1996年至2001年,恩格爾系數下降速度明顯加快,共計10.7%,年均下降2.1%。顯而易見,人們的貨幣支付能力大大增強之后,在滿足基本消費的同時,有了更多的資金滿足其他方面的消費。
2.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體制改革激發了居民的理財需求。最近幾年國家推出的貨幣分房化、教育產業化以及醫療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觀念,也激發了居民理財的需求。也就是說,現在人們必須自己面對怎樣實現家庭的購房計劃、保障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保障自己的健康以及安享晚年等人生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相互協調的家庭財務計劃和投資計劃,即我們常說的理財規劃。
3.金融產品的日漸豐富提高了人們的投資理財意識。20世紀的最后10年,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西方國家資本市場近百年的歷程。從金融品種看,股票基金債券等常見的投資工具都初具規模。截止2002年9月,我國深滬兩市總市值達4.4萬億元,上市公司數有1200多家,投資者開戶數達6850萬戶。金融產品的日漸豐富既提高了人們的投資理財意識,又為人們的理財規劃提供了可實施的投資渠道。據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四地對800人做的專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4%的人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PA18個人理財網站專業調查顯示:50%以上的人是無計劃分配資產的;78%的人愿意接受專家顧問意見,自己理財;25%的人愿意接受服務委托理財;70%的人認為有必要時常對自己的投資績效進行評估;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顧問費。由此可見,我國居民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需求是熱切而且比較成熟的。
(二)供給方:應對市場競爭,提供增值服務
我國保險市場競爭加劇已經成為業界共識,而分紅投資類保險品種,成為各公司最有力的競爭武器。近兩年來,分紅投資類保險品種,成為我國壽險業的高速增長的主力軍。中國保監會最新統計顯示,截止2002年10月底,全國保險公司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為1832.4億元,同比增長約70%。分紅類保險等新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2002年上半年分紅險保費收入達624.06億元,市場占有率52.58%,同比增長1057.48%。國外成熟市場表明:無論是分紅險還是投連險,該類非傳統壽險都是未來保險市場上的主流產品,而該類產品的成功銷售非常需要銷售人員提供全面的理財規劃服務,綜合分析客戶的風險偏好和資金狀況等因素,將產品銷售給能夠承受投資風險,有理財觀念和理財需求的客戶,否則后患無窮,國外市場經驗就是如此。
此外,在我國加入WTO后,外資保險機構全面進入國內市場,其參與競爭的重點主要就是提供理財服務等一系列中間業務,而在這方面,外資保險具有更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國內的保險公司要想保持或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就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壯大自己的個人理財服務隊伍,提供優質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
(三)中介方:未來潛在的理財服務供給者
雖然我國新興的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專業中介公司找到了長久穩定、附加值高的主營收入。據悉,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都在積極策劃提供專業的理財規劃服務,以中介人的獨特位置來彰現自己從事理財業務的獨立性、專業性和客觀性,以此作為公司發展的有效武器。
二、國際上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概況
(一)CFP服務理念對壽險業的影響
研究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就不能不研究CFP(CertifiedFinancialPlanner)。CFP是國際金融領域最權威和流行的理財規劃職業資格,2001年全美職業資格中排名第一。盡管CFP不是壽險專業從業證書,但是在國外,獲得CFP證書的人中,有70%以上同時持有保險經紀人和證券經紀人資格證書,CFP天然地同壽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相聯系。雖然壽險從業人員中CFP的總量有限,但CFP所倡導的“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全方位的理財服務理念卻深入人心。國外的壽險公司,如友邦、紐約人壽等公司一直致力于理財規劃服務的研究和開拓,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隊伍,為客戶提供理財規劃服務。
(二)亞太地區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狀況
在亞太地區,人們習慣稱理財規劃為“財務規劃”。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都是國際CFP理事會成員,因此這幾個國家的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漸成規模,以財務顧問的身份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正成為新世紀壽險業務員的轉型目標。在剛剛落幕的第六屆亞太壽險大會上,理財規劃的挑戰與角色定位成為此次大會的主軸。馬來西亞2002年推出了“最佳建議規范”和“獨立財務顧問”制度,要求壽險業務員必須收集客戶充裕的資訊以后,才能提出適當的建議和壽險產品給客戶。新加坡從1988年要求壽險業務員開始運用理財規劃為客戶進行資產分配,自2001年7月1日開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規定所有壽險業務員在提呈建議書的同時,必須讓客戶知道自己賺取了多少傭金。傭金透明的目的在于讓保險業務員像醫生、律師般收取專業的服務費用,提高業務員的形象和地位。
三、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內容及影響
(一)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基本內容
全面的個人理財規劃涉及各類金融產品,但并不意味著某個理財規劃師要提供從提出理財建議到完成具體投資操作全過程中的一站式服務。從成熟的歐美壽險個人理財市場服務看,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首先是某位理財規劃師提出“理財建議”,然后再尋找各專業領域的專家來具體實施理財規劃方案。
從服務內容上看,壽險業理財規劃服務主要包括:保險、投資、稅務、退休、教育、遺產等六大方面。提供上述六方面的全部規劃也稱為全方位的理財規劃。事實上,提供理財規劃服務并不一定要求面對所有客戶時都提供如此全面的規劃,按照客戶需求和壽險業務員的個人專業水平,也可以就某一個財務問題提供單一的解決方案(單方位財務規劃),也可以主要提供保險、投資和稅務方面的規劃(多方位財務規劃)。
從實施過程分析,CFP的標準執行程序共六步:第一、設定目標,目標必須有時間性、實際且明確;第二、收集客戶資料;第三、分析個人財務狀況,找出其長處和短處;第四、根據客戶能力和理財目標,制訂理財建議;第五、實行規劃,因為行動最重要;第六、定期檢查,因為理財規劃是動態變化的。
從壽險業務員的角度看,其實可以將以上六步劃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從第一步到第四步為第一階段,即提出規劃建議階段;后面兩步為第二階段,即理財建議的實施和績效考核階段。不同專業背景的業務員可以在兩個階段中扮演不同重要程度的角色,但是無論如何,在第一階段,壽險業務員必須要為客戶制定一套全面的、互相協調的、可操作的理財建議,在這個階段,壽險業務員就相當于客戶的“軍師”,要提出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建議。并在該大前提下,為客戶制定更具體的保險規劃,同時推薦其他領域的專家來協助客戶實施其全面的理財計劃。
(二)壽險業推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影響
從直接的產品推銷轉變為圍繞客戶需求來組織生產和銷售,這個過程本身可以說是行銷史上具有質變意義的一大步,壽險業推行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將對整個壽險業、壽險公司、人及中介機構以及壽險客戶本身產生重要的影響并帶來多贏結果。
1.對壽險業的影響。整個服務模式的轉變有助于提升保險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提高公眾的保險理財意識,避免少數不良人的行為影響到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梢哉f,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推行,也是壽險業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化的標志之一。
2.對壽險公司的影響。個人理財服務有助于開拓中高端客戶市場。通過客戶保險需求的深度挖掘,提高客戶的口袋占有率,不僅可以給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業務收入,而且可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開發出最令客戶滿意的新產品,占據市場先機。同時,要滿足客戶的綜合理財服務需求勢必引起壽險公司與銀行、證券等跨行業金融企業的合作,通過客戶資源共享,創造更多的主營業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尤其對具有綜合性的金融集團背景的壽險公司更為有利。
3.對壽險人及中介機構的影響。實施理財規劃服務,要求業務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按照CFP的“4E”標準,實施理財規劃服務必須要求從業人員在考試、教育、經驗和職業道德四個方面達到較高水準,才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在壽險業推行理財規劃服務,必然會推動業務員提高自己素質,轉變自己的角色,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朝CFP的最高職業資格邁進。如果能夠出臺強制性的法規,規定人銷售保險產品必須提供全面的財務建議,則效果將會更加明顯。另外,保險中介機構也有機會分到一杯羹,以提供理財咨詢、培訓和收取產品傭金找到立足之本。
4.對壽險客戶的影響。毫無疑問,壽險客戶也是真正的受益者,通過接受理財服務,他們可以明白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自己究竟需不需要保險,需要多少保險以及需要什么樣的保險;同時他們還可以明白自己的理財目標和生活目標是否合理,通過家庭資源的合理分配,以最經濟的成本實現自己的綜合理財計劃,從而做到“明明白白消費,輕輕松松理財!”
四、我國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缺陷和發展趨勢
(一)目前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缺陷
1.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市場尚處在初級階段,有效的理財需求和供給都不充分。雖然國內個人理財規劃服務需求日益顯現,少數公司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但總體上講理財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味著理財服務市場本身并沒有巨大的理財服務的主動性市場需求。雖然潛在需求很大,但現時的有效需求很少,普通的壽險業務員仍然可以用傳統的產品推銷式的方法獲得客戶。與此同時,理財服務的供給者也是風毛麟角,同時受制于人隊伍總體素質低下等原因,所提供的理財服務層次較低。
2.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體系尚未建立,市場影響力有限。由于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體系尚未建立,雖然各保險公司可以選拔自己的精英業務員進行理財規劃方面的培訓,并嘗試為客戶提供個人理財服務,但由于沒有系統的培訓體系和專門統一的培訓教材,也沒有權威、中立和專業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資格認證證書,這些理財規劃人員的理財規劃技能和服務品質都難以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同,市場影響力有限。
3.現時金融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不能完全滿足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要求。雖然國內各項理財金融品種已經相繼出現,但各領域的金融品種都相對初級,如股票市場不規范、銀行產品簡單、基金投資風格趨同、保險產品流行一陣風等,這些都制約著理財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效果。
4.現行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國內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法律監管體系,個人稅法的不完善,遺產繼承等方面法律制度的空白,以及壽險行業理財規劃服務的行業標準欠缺等,從制度的層面制約著綜合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發展。
(二)國內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發展趨勢
1.壽險業開展個人理財規劃服務所需的法律法規正逐漸健全和完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的良性發展需要一個相對健全的法制環境,由于“理財”的專業性、復雜性、可操作性和隱私性,需要銀行、保險、證券、稅務、遺產等方面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護,良好的制度環境是個人理財規劃服務發展的前提條件。如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樣,實施財務規劃服務的保險監管部門規章也有可能出臺。
2.壽險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行業組織逐步建立和規范。隨著第二屆中美策劃金融論壇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國際上金融領域最權威和流行的個人理財規劃(CFP)副業資格有望登陸中國大陸,CFP標準的引入將大大有利于保險業理財服務的開展。擁有權威認證,參照4E標準培養出的專職理財規劃隊伍,必然會提升理財規劃師的職業影響,并刺激潛在的理財需求轉化為顯形需求。同時,保險業的理財規劃行業協會在中國金融策劃協會成立之后也有望誕生,行業的自律規范有可能逐步形成。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差異化策略;人才隊伍
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居民理財意識的進一步增強,以及近年來物價水平的持續走高,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契機。鑒于看好個人理財業務廣闊的市場前景,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個人理財產品,爭奪這塊誘人的蛋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商業銀行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拓展個人理財市場,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已成為當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個人理財業務概念
個人理財業務,始于18世紀瑞士的私人銀行業務,在全球經濟―體化與金融自由化的推動下,已成為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根據國際理財師標準委員會的定義,個人理財是用客戶的各項財務資源,幫助實現其人生目標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基于客戶的收入、支出、資產、負債、保險等財務現狀數據和一定的財務假設,綜合考慮客戶的各種財務目標,進行客戶風險偏好測試和投資組合的調整,基于現金流、資產價值、各項財務指標的分析,幫助客戶制定個性化的理財規劃,推薦需要的金融產品,并出具理財報告。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個性化的理財產品
我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有同質化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品目標客戶群體基本相同。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商業銀行將理財產品定位于資產總額在10萬元以上的大眾群體,甚至個別商業銀行門檻更低;二是產品收益率差別不大。多數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維持在適當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水平上。主要原因是由于商業銀行多數理財產品投資于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涵蓋的基礎資產范圍和種類大致相同;三是產品營銷模式和銷售渠道差異性不大,甚至某些商業銀行的理財品牌名稱也相差無幾。
2.缺乏專業理財人員
個人理財業務綜合性很強,涵蓋了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理財人員不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營銷溝通和承受壓力的能力。對于大多數國內商業銀行來說,在大力推出個人理財產品同時,并沒有及時充足人力資源配備。個人理財人員多數是接受臨時的專業培訓后即上崗,對個人理財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理解不足,更像是推銷人員而非專業的理財人士。
3.缺乏正確的管理機制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歸口于個人銀行部,但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又分別由多個部門管理,導致前臺業務條塊分割。個人理財業務未能形成相對獨立的業務系統,使商業銀行無法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策略
1.倡導正確的理財觀念,加強理財知識的普及
金融機構作為理財產品的設計者和銷售者,必須肩負起消費者理財教育這一重要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對消費者進行投資教育。理財教育與知識普及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參與,形成全社會推進公眾教育的良好氛圍。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資源,多角度、多形式地向公眾普及相關金融知識,不斷提高公眾識別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與特色服務,獲取客戶的持久信任與忠誠
當前,國內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和可復制性。在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財產品,以及超越客戶預期的特色創新產品及服務,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榮譽度,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產品和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超出。在品牌建設方面,需要商業銀行持續地將自身核心理財品牌加以塑造,通過準確的服務定位和文化內涵,與客戶建立情感,從而贏取客戶的忠誠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場競爭力。以建設銀行為例,其全部理財業務冠以“利得盈”“乾元”之名,已形是難以被同業復制的品牌。
3.提高理財師的業務素質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盡快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專業理財規劃師隊伍。發展理財業務,理財專業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因此必須盡快選拔一批理財規劃師培養對象。在選拔要求上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將具備較高學歷、熟悉金融專業知識、有投資意識和營銷經驗、通曉客戶心理的業務骨干選拔到理財崗位上來。建立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系統橫向聯合培訓制度,對理財人員實行跨行業的崗位交流,使其盡快熟悉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的各類業務,能夠進行金融業務和相關業務的獨立操作。實行嚴格的資格準入制,統一對理財師進行資格認證和考核管理,做到持證上崗,努力提高銀行專家理財的社會公信度。
4.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理順關系,健全組織架構。針對理財業務的綜合性特點,必須首先實施組織架構的再造,并盡快調整到位,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進一步明確業務專門管理部門,配備相關業務骨干,統一負責個人理財業務的規劃、管理和拓展工作,組織理財產品的市場營銷,推廣理財品牌統一協調與保險、證券、信托、期貨、基金管理公司的業務合作和溝通,培訓和管理理財專業人才,建立理財顧問隊伍。
參考文獻:
【1】熊微,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15)
【2】徐明亮,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策略研究【J】經濟叢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