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3 15:1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醫用材料的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市場環境背景從市場的角度看,社會對生物醫用材料產業日益重視,客戶群更加關注品牌、效果、質量和售后,銷售模式也日趨規范化,以上因素均使得小型生產和經銷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壓縮,行業并購加劇。政府招標采購政策調整也為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隨著政府的監管和招標的日趨規范化和專業化,地方保護主義面臨更大的宏觀政策和市場壓力,質量和渠道不完善的小企業面臨巨大壓力,要么做強做大贏得中標機會,要么被擠出風險高、技術含量高的領域。而有原創能力的小企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成為實力公司并購所追逐的目標。
2.企業自身意愿隨著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發展,企業僅僅通過自身的內在式發展已經很難實現業績的大幅提升,外延式并購成為了企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二級市場的估值溢價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并購。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和市場風險的共同作用下,生物醫用材料等中長期向好的產業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上市公司較高市盈率(PricetoEarningRatio,P/E)增發獲得資金,較低P/E收購能夠大幅增加公司業績。上市使得企業擁有并購所需的資金,而大量中小公司的存在給上市公司并購提供了基礎條件。另外,2012-2014年是創業板解禁高峰期,部分企業并購意愿強烈。
3.典型案例從2010年開始,我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陸續發生并購案例,并購金額也屢創新高,典型并購案例見表1。在市場調節和行業政策的雙重作用下,產業并購力度進一步加大,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鏈不斷得到完善[1-2]。
4.并購方式及動機并購是兼并和收購的統稱,是以商務控制權為標的的交易,會使社會資源從經營不善、效率低下的企業向具有經營能力、效率高的企業轉移,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如今,并購已成為生物醫用材料行業的常態。并購有多種方式。按照并購雙方所處的行業關系,可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按照并購的動因,可分為規模型并購、功能性并購、產業型并購和組合型并購;按照出資方式可以分為現金收購和股權收購;按照并購動機可分為戰略并購和財務并購。通常,企業的并購是從戰略并購的角度出發的,即并購雙方以各自的核心競爭優勢為基礎,為實現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目標,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產生協調效應,創造大于各自獨立價值之和的新增價值,實現“1+1>2”[3]。并購的動機包括:①快速實現規模效益。成立2年的微創骨科收購蘇州海歐斯,即為借助海鷗斯公司的實力及分銷網絡迅速打入骨科市場。②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美敦力購買先健科技部分股權,主要是看重先健科技在心血管領域材料研究與制造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以期加速美敦力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準入和提升競爭力。③獲得新的分銷渠道,增加市場份額。如樂普收購荷蘭Comed公司,即利用其歐洲及南美地區的銷售資源,快速進入國際市場;而史賽克并購創生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中國的中低端市場。④獲取新產品或新技術。如上海微創并購強生Cordis藥物洗脫支架相關業務中,就包括相關知識產權的無償使用權,上海微創有望借此取得冠脈靶向洗脫支架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⑤實施多元化戰略,進軍不同的產業領域。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的生物醫用材料企業產品線還較為單一,因此這類公司并購擴張產品線的需求迫切,如邁瑞收購武漢德骼拜爾、凱利泰收購易生科技等。
二、并購給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帶來的變化
1.行業集中化傳統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的并購模式傾向于對物質資本(設備設施、產品結構等)的并購,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并購模式傾向于對知識資本(專利技術、分銷渠道、管理能力等)的并購。在發達國家中,生物醫用產業中小企業主要從事新品新技術研究開發,通過向大企業轉讓技術或被大企業并購來獲利,而產品改進、產業化和市場運營則主要由大企業進行。不同于我國生物醫用企業多、小、散,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已形成寡頭統治的局面。近年來全球生物醫用行業的并購案持續不斷,僅1998-2009年期間,美國生物醫用行業年均兼并收購達200起,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是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2.產品多樣化生物醫用材料產業不同于傳統行業,絕大多數單一產品銷售額較小。為謀生存、求發展,生物醫用材料企業通過內部發展、外延并購和不斷進行產品延伸,已實現了從最初單一的產品生產到多品種經營的產品布局。例如邁瑞公司,已從最初的醫療電子生產發展成為多品種產品生產,產品覆蓋了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數字超聲、醫學影像、獸用產品、骨科器材等多個領域產品。
3.產業國際化近年來,發達國家醫療支出普遍面臨入不敷出的局面,政府和保險公司不斷縮減開支,生物醫用產品價格下滑壓力增大,而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增長強勁,成為國際大公司持續發展的增長點??鐕緦鴥柔t療器械公司并購的主要目的在于:強化第二和第三市場的滲透、提高市場份額、獲得低成本的研發和生產平臺、減少監管障礙,直接進入國內市場。在此環境下,跨國公司從起初在華設立代表處到成立貿易公司,再發展到通過直接建立和并購等在本土構建自身生產和研發中心,近2年發生的知名國外企業并購案有史賽克收購創生,美敦力收購深圳先健、康輝控股等。與此同時,近幾年也有不少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案例。2010年,納通醫療集團收購芬蘭醫用可吸收材料企業Inion;2011年,樂普醫療收購銷售心血管介入和外科醫療器械的荷蘭Comed公司,錦江電子收購了美國生產治療房顫高端介入耗材的Cardima公司;微創醫療2013年收購美國Wright醫療骨科業務、2014收購強生Cordis藥物洗脫支架業務。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主要目的有并購高端技術以提升主營產品競爭力、引入公司未涉及的領域以延伸產品鏈或尋求業務轉型、收購經銷企業來拓展海外市場的銷售渠道等,從而快速實現國際化、多元化的產業布局。
三、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并購注意要點
1.整合并購將原先獨立的不同企業實體結合在一起,無論并購程度如何(一方將另一方吞并;雙方合并成新的實體;雙方共存),這種結合都給雙方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變化,需要正確處置這種變化,才能達到并購的最終目的。如果把股東價值是否得到了提高作為衡量并購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的話,那么在所完成的并購業務中只有一部分達到了最基本的股東價值預期。并購的目標在于實現增值,即2個企業合并后的收益大于單獨存在時的收益之和。完整的并購包括2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成并購手續,以達成交易為標志;第二個階段是整合,以完成預期目標為標志。在全球失敗的并購案例中,70%的原因是整合出了問題。并購交易的完成只是并購的第一步,并購后的整合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所以,并購是手段,增值是目的,整合是關鍵。整合的難點包括業務對接、經營管理、文化差異等。應視不同情況做好整合:①對主要業務進行“1+1>2”的整合。對縱向業務整合以產業鏈無縫對接為目標;對橫向業務整合以實現規模效益和避免內部競爭為重點。需要統一規劃、研發、生產、采購、營銷等各個環節,對混合業務整合以統籌兼顧為原則,對優勢企業并購弱勢企業的業務整合,以優勢產業為主導;②對經營管理及文化進行“1+1=1”的整合,統一管理,文化融合,促進發展;③對不符合發展戰略及弱勢業務進行“2-1>1”的減法整合,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1生物醫用復合材料組分材料的選擇要求
生物醫用復合材料根據應用需求進行設計,由基體材料與增強材料或功能材料組成,復合材料的性質將取決于組分材料的性質、含量和它們之間的界面。常用的基體材料有醫用高分子、醫用碳素材料、生物玻璃、玻璃陶瓷、磷酸鈣基或其他生物陶瓷、醫用不銹鋼、鈷基合金等醫用金屬材料;增強體材料有碳纖維、不銹鋼和鈦基合金纖維、生物玻璃陶瓷纖維、陶瓷纖維等纖維增強體,另外還有氧化鋯、磷酸鈣基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陶瓷等顆粒增強體。
植入體內的材料在人體復雜的生理環境中,長期受物理、化學、生物電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各組織以及器官間普遍存在著許多動態的相互作用,因此,生物醫用組分材料必須滿足下面幾項要求:(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相容性,保證材料復合后不出現有損生物學性能的現象;(2)具有良好的生物穩定性,材料的結構不因體液作用而有變化,同時材料組成不引起生物體的生物反應;(3)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能夠承受人體的機械作用力,所用材料與組織的彈性模量、硬度、耐磨性能相適應,增強體材料還必須具有高的剛度、彈性模量和抗沖擊性能;(4)具有良好的滅菌性能,保證生物材料在臨床上的順利應用。此外,生物材料要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不因成型加工困難而使其應用受到限制。
2生物醫用復合材料的研究現狀與應用
2.1陶瓷基生物醫用復合材料
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以陶瓷、玻璃或玻璃陶瓷基體,通過不同方式引入顆粒、晶片、晶須或纖維等形狀的增強體材料而獲得的一類復合材料。目前生物陶瓷基復合材料雖沒有多少品種達到臨床應用階段,但它已成為生物陶瓷研究中最為活躍的領域,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材料的活性和骨結合性能研究以及材料增強研究等。
Al2O3、ZrO3等生物惰性材料自70年代初就開始了臨床應用研究,但它與生物硬組織的結合為一種機械的鎖合。以高強度氧化物陶瓷為基材,摻入少量生物活性材料,可使材料在保持氧化物陶瓷優良力學性能的基礎上賦予其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骨結合能力。將具有不同膨脹系數的生物玻璃用高溫熔燒或等離子噴涂的方法,在致密Al2O3陶瓷髖關節植入物表面進行涂層,試樣經高溫處理,大量的Al2O3進入玻璃層中,有效地增強了生物玻璃與Al2O3陶瓷的界面結合,復合材料在緩沖溶液中反應數十分鐘即可有羥基磷灰石的形成[2]。為滿足外科手術對生物學性能和力學性能的要求,人們又開始了生物活性陶瓷以及生物活性陶瓷與生物玻璃的復合研究,以使材料在氣孔率、比表面積、生物活性和機械強度等方面的綜合性能得以改善。近年來,對羥基磷灰石(HA)和磷酸三鈣(TCP)復合材料的研究也日益增多[3,4]。30%HA與70%TCP在1150℃燒結,其平均抗彎強度達155MPa,優于純HA和TCP陶瓷,研究發現HA-TCP致密復合材料的斷裂主要為穿晶斷裂,其沿晶斷裂的程度也大于純單相陶瓷材料。HA-TCP多孔復合材料植入動物體內,其性能起初類似于β-TCP,而后具有HA的特性,通過調整HA與TCP的比例,達到滿足不同臨床需求的目的。45SF1/4玻璃粉末與HA制備而成的復合材料,植入兔骨中8周后取出,骨質與復合材料之間的剪切破壞強度達27MPa,比純HA陶瓷有明顯的提高。
生物醫用陶瓷材料由于其結構本身的特點,其力學可靠性(尤其在濕生理環境中)較差,生物陶瓷的活性研究及其與骨組織的結合性能研究,并未能解決材料固有的脆性特征。因此生物陶瓷的增強研究成為另一個研究重點,其增強方式主要有顆粒增強、晶須或纖維增強以及相變增韌和層狀復合增強等[3,5~7]。當HA粉末中添加10%~50%的ZrO2粉末時,材料經1350~1400℃熱壓燒結,其強度和韌性隨燒結溫度的提高而增加,添加50%TZ-2Y的復合材料,抗折強度達400MPa、斷裂韌性為2.8~3.0MPam1/2。ZrO2增韌β-TCP復合材料,其彎曲強度和斷裂韌性也隨ZrO2含量的增加而得到增強。納米SiC增強HA復合材料比純HA陶瓷的抗彎強度提高1.6倍、斷裂韌性提高2倍、抗壓強度提高1.4倍,與生物硬組織的性能相當。晶須和纖維為陶瓷基復合材料的一種有效增韌補強材料,目前用于補強醫用復合材料的主要有:SiC、Si3N4、Al2O3、ZrO2、HA纖維或晶須以及C纖維等,SiC晶須增強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材料,復合材料的抗彎強度可達460MPa、斷裂韌性達4.3MPam1/2,其韋布爾系數高達24.7,成為可靠性最高的生物陶瓷基復合材料。磷酸鈣系生物陶瓷晶須或纖維同其它增強材料相比,不僅不影響材料的增強效果,而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基體材料組分相同或相近,不會影響到生物材料的性能。HA晶須增韌HA復合材料的增韌補強效果同復合材料的氣孔率有關,當復合材料相對密度達92%~95%時復合材料的斷裂韌性可提高40%。
2.2高分子基生物醫用復合材料
關鍵詞:醫用鈦基合金;表面改性;生物相容性;NiTi-SMA
引言
在現階段醫學領域,鎳鈦記憶合金憑借其質量輕、高強度、高回彈性以及良好的耐疲勞和耐腐蝕等性能,使其逐漸成為了最具發展潛力的一種金屬生物材料,而且在骨科中應用日益普遍,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科學方法和證據足以證明其在長期的植入機體中能夠保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階段,我們在應用天鵝型記憶接骨器的大量實踐應用的基礎之上,歸納并總結了合金組織的相容性及表面改性等特性,從而為相關醫用材料的后期開發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1 醫用鈦基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細胞毒性研究
生物材料成功植入后,對機體的影響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主要反映的是血液反應、組織反應和免疫反應的反應,而所發生的這些生物反應有對于評定其生物相容性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在對鈦基合金生物相容性進行評價時,主要指標內容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1]:(1)機體血管的分布密度;(2)機體炎癥細胞的種類和數量;(3)所植入的材料周遭組織的生化分析和組化分析;(4)是否形成了包囊膜;(5)對遠離植入組織的生化分析;(6)是都存在脂肪變性;(7)對所植入的金屬物外觀結構變化的觀察。
鈦鎳合金一般含有近50%的鎳,如果它被植入人體,其生物相容性和如何,鎳元素在人體內的長期存在會產生許多問題,如細胞毒性等,這也需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和試驗研究中不斷解決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鈦鎳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在體外實驗中多采用成纖維細胞或成骨細胞或內皮細胞等;(2)取不銹鋼或其他金屬材料同鈦鎳合金作
對比試驗;(3)適當的增加了體內試驗數量;(4)在試驗過程中綜合應用了多項分析方法;經過長期大量的試驗研究表明,鈦鎳合金作為一種植入材料植入人體后同其他材料相比具有明顯的安全優勢[2],究其原因如下所述:
(1)機體組織之所以會出現一種良好的組織反應,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在鈦鎳合金表面有一層由氧化鈦組成的鈍化膜,其中含有了極少量的鎳元素。
(2)在鈦鎳合金中的鎳元素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即使在人體會出現解離現象,但其數量卻是微少的。
(3)在機體外部所觀察到的細胞毒性現象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鎳的大量聚集所致,而在機體內部由于不會出現這種現象,所以細胞毒性也就不會發生。
現階段,許多學者對于鈦鎳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表面改性都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而且得到的結論卻明顯的一致:太鎳合金植入機體后能夠很好地被機體細胞所接受,而且合金表現所出現的腐蝕極少[3]。
2 NiTi-SMA的表面改性及細胞毒性
對于NiTi-SMA的加工制造以及表面處理等方面,國內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在目前,也存在很多的處理方法應用于NiTi-SMA的表面處理過程。然而,表面處理方法的優劣將會直接影響其生物相容性,具體哪一種表面處理方法最為有效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善合金表面特性等存在的等等問題也是目前NiTi-SMA應用領域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NiTi-SMA由于其表面氧化膜的存在,使其具有了良好的耐腐蝕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合金氧化膜的存在,能夠促使NiTi-SMA在生理環境下保持來相對惰性狀態;而對其表面的處理方法所常見的有熱處理和電子拋光以及機械拋光等多項手段,同時在對合金界面以及表面的分析過程中也會涉及到電子顯微鏡以及X光衍射和X-RAY點光子分光光譜的應用[5]。
經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NiTi-SMA所體現出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腐蝕性等特性其主要還是源于在其表面均勻分布的氧化膜層,在該膜層中含有了極少的鎳元素。
除上述所介紹的幾種常見的表面處理方法之外,下面介紹幾種其他表面處理方法:
等離子注入和噴涂羥基磷灰石方法,化學處理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具有工藝簡單,可在復雜形狀的表面形成一層修飾膜;其中作為表面改性的一項重要處理手段――等離子處理法,在其應用過程中也需要對材料界面通過AES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輔助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在應用等離子處理方法進行表面處理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鈦鎳比例,它能夠有效引發鈦、鎳元素的富集和偏聚等現象,其中鈦元素能夠有效地增強材料表面活性,對于鈦鎳合金同機體高分子膜的結合提供了極大地幫助;在之列等離子體進行表面處理過程中,在樣品的表面將沉積大量的電極成分,由于氯元素對人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從安全角度考慮,直流等離子處理裝置一般不采用鋁電極材料,因此,在表面處理過程中建議采用射頻等離子體處理方法。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對合金表面進行涂層處理[6],常用的就是聚合四氟乙炔高離子噴涂法,該方法的實施能夠有效地提高鈦鎳合金的抗腐蝕能力,并極大的降低了鎳離子的釋放,進而促使其合金細胞毒性得到了明顯的降低。
3 問題及展望
在鈦合金生物材料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其材料的改進以及表面性能的優化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通過一定的表面處理方法能夠有效地降低鈦鎳合金中鎳元素的釋放,其中應用效果最好的一項方法就是涂層處理法。
經大量實驗分析發現,NiTi-SMA具有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獨特的形狀記憶效應,經表面處理后的NiTi-SMA表面會形成一層輕質均勻而且致密分布的鈍化膜,與金屬表面進行緊密的結合,并通過涂膜技術的應用,能夠促使NiTi-SMA細胞相容性以及抗腐蝕性等性能的明顯改善。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現階段所存在一系列難題都將會迎刃而解,同時,隨著新型合金材料的不斷改良和開發,NiTi-SMA也必將迎來一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田博.醫用鈦基合金的表面改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貴州大學,2007.
[2]冉均學.鈦基生物醫用材料表面改性及模擬體液培養[D].河北工業大學,2003.
[3]李晉波.醫用鈦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和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大學,2012.
[4]孔麗麗.醫用鈦表面的電化學構筑及生物性能的優化[D].廈門大學,2009.
(一)醫學科學研究的發展史
(二)醫學科學研究的類型
1.基礎研究:
增加科學技術知識和發現探索領域的任何創造性活動,而不考慮任何特定的實際目的。
研究內容:
保持人體健康的規律,健康指標的分子基礎,人體功能與結構的研究
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全過程的規律及分子基礎
人體衰老過程的規律及分子基礎
人體的生物力學、流體力學、電子學
化學藥物的構效關系、植物藥的有效成分
2.應用研究:
增加科學技術知識的創造性的系統活動,但考慮到特定的實際目的。
研究內容:
疾病的病因、流行規律、治療及預防效果的機制研究
為實驗研究需建立的動物模型、細胞株的研究
流行病學調查、考核防治效果的方法學研究
尋找新藥物、新生物制品、新醫用材料的方法、有效藥物的藥理作用機制、藥代動力學、醫用材料的機體相容性的機制研究
3.實驗發展研究:
又稱開發性研究,是運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實驗知識,為了推廣新材料、新產品、新設計、新流程、新方法,或為了對現有進行重大改進的創造性活動。
研究內容:
有關疾病的新的診斷、治療、預防方法及措施的研究
有關新藥物、新生物制品、新器械、新試劑、新醫用材料、實驗室樣品研制
有關藥物的資源調查、植物藥的試驗
其它分類方法:
觀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實驗性研究(動物實驗、臨床實驗、現場實驗、社區干預和整群隨機試驗)
理論性研究
按研究目的:
描述性(記述性)研究:客觀描述研究對象的某些現象或特征,如個案報道
闡述性研究:闡明研究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性,如論著
按研究深度和廣度:
基礎性研究:如遺傳基因的研究
臨床應用研究:如新藥的臨床觀察
按學科范圍:
專科研究:局限于專科某領域內
多學科研究:涉及多個學科
邊緣學科研究:介于兩個或多個學科相互滲透交叉處的研究
按研究的主要形式:
分析性研究:將研究對象從總體聯系中分解出若干分支,然后同時或逐個進行分析
綜合性研究:在逐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性綜合認識,揭示整體聯系
按研究方法:
Ⅰ型研究:隨機、對照研究
Ⅱ型研究:隊列(組群)研究
Ⅲ型研究:病例對照和多因素研究
Ⅳ型研究:敘述性研究和專家評論
(三)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研究課題的選定
搜集閱讀文獻
提出設計與假說
制定科研計劃
申報研究課題
進行實驗與觀察
搜集科學數據與材料
整理加工及統計學處理
形成科學概念和結論
撰寫論文并發表
鑒定成果與推廣應用
二、醫學科研選題
(一)選題在科研工作中的意義
(二)選題的原則(6原則)
1.科學性:必須要有依據,符合客觀規律,符合邏輯性
2.創新性:充分了解本課題領域國內外研究狀況和水平,是選題的首要前提
3.適用性:實際、需要、適當
4.目的性:有明確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預期成果
5.可行性:研究課題主要技術指標實現的可能性,包括技術水平、設備條件、科研試劑、經費來源等
6.效益性:基礎研究要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應用性研究要有應用前景,具有可開發性和可推廣性
(三)選題的思維過程
提出問題和確立選題的過程
(四)選題的方法
1.前瞻性研究:所采用的原始資料是嚴格按實驗設計的科學方法獲得的,確定選題不受既往積累資料的限制,故選題有極大的活動度和隨意性。
(1)在臨床實踐中選題
(2)在閱讀文獻資料中選題
(3)重復前人實驗研究選題
2.回顧性研究:是對過去某段時間內自己經歷的病例資料,或搜集本單位某階段收治的某種疾病的病例資料作為選題,進行歸納、分析、總結。
(1)總結經驗選題
(2)發現新問題選題
(3)總結教訓選題
(五)選題的途徑
社會需要中
事物之間的聯系中
原有理論與新事實不符中不同學說的見解中
不同學科交叉的邊緣中
不同的信息渠道中
(六)選題的應用
1.病因學研究選題(病因)
病因學研究選題
并存病的因果效應研究選題
致病因素的量與病研究選題
2.診斷性試驗研究選題(診斷)
診斷標準選擇研究選題
3.疾病治療性研究選題(治療)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其它治療、預后治療
4.藥物不良反應研究選題(預后)
劑量-效應關系研究選題
藥物不良反應遠期效應研究選題
三、醫學文獻檢索
(一)文獻的分類 1.一次文獻:又稱原始文獻,凡以作者本人的工作或科研成果創作的原始論文,不管引用或參考了他人的著作或文獻資料,均屬一次文獻,包括期刊論文、研究報告、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等
2.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進行搜集、整理、加工、編制而成,以檢索工具的形式發表,包括目錄、索引、文摘等
3.三次文獻:是在廣泛利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對一次文獻做出系統整理、概括、分析與綜合而成,包括綜述、述評、進展以及年鑒、手冊、教科書、指南、辭典等
4.零次文獻:在形成一次文獻之前的信息、知識,即尚未形成文字記載或未公開發表的材料,包括書信、手稿、記錄或口頭交談等
按出版形式分類:
圖書、期刊、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科技報告、會議文獻、技術檔案等
按文獻載體分類:
印刷型、微縮型、聲像型、機讀型、光盤型、電子網絡型
(二)檢索工具
1.書本型檢索工具
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
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
美國醫學索引(Index Medicus)
荷蘭醫學文摘(Excerpta Medica)
美國生物學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
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2.光盤型檢索工具
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
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CMCC)
關鍵詞:細菌纖維素 納米銀 抗菌 創傷敷料
一、引言
細菌纖維素是一種由微生物合成的高純度纖維素,其微纖維直徑只有40-60nm,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精細納米材料。超細纖維網絡結構使其具有高比表面積、高持水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稱作“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天然生物醫用材料”[1]。大量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細菌纖維素基創傷敷料對于燒傷燙傷以及慢性潰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是一種極具潛力的“理想”創傷敷料材料[2]。
然而,細菌纖維素本身不具有抗菌性能,難以應對細菌感染的傷口。金屬銀及其化合物是目前最常用的無機抗菌劑,尤其適用于治療燒傷燙傷以及慢性潰瘍創傷[3]。因此,以細菌纖維素為載體負載納米銀粒子將有望獲得具有高效保濕抗菌功能的“理想”醫用創傷敷料。孫東平等以細菌纖維素為載體,甲醛為還原劑采用液相化學還原法合成載銀細菌纖維素復合材料,所得銀納米粒子平均粒徑在45nm左右,對大腸桿菌、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理想的抗菌效果[4]。Marques等分別以細菌纖維素和普通植物纖維為基體,采用NaBH4原位還原AgNO3的方法在纖維素膜上合成納米銀單質,結果表明細菌纖維素纖維的銀負載量可達到植物纖維的50倍以上,并且對Ag+具有更持久的控釋作用,是一種良好的納米銀合成基質[5]。上述研究大多采用NaBH4、甲醛等化學試劑為還原劑,這些試劑通常具有較高的人體毒性,反應結束后很難解決試劑在纖維膜內的殘留問題,尤其不適合應用于生物醫用材料產品的制備。據此,我們提出,以細菌纖維素為模板,摒棄有毒化學還原試劑,采用環境友好的抗壞血酸為還原劑,原位制備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
二、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材料
木醋桿菌(Acetobacter xylinum):本實驗室保藏。AgNO3、抗壞血酸購買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其它試劑若無特殊說明,均為市場可售。
(二)細菌纖維素膜的制備和純化
以木醋桿菌為菌種,將活化后的菌種接種至種子培養液中,在30℃和160rpm的搖床中培養24h。按6%的接種量接種于發酵培養基中,30℃恒溫培養箱中靜置培養8 d,得細菌纖維素膜。培養基組成為麥芽糖25g/L,蛋白胨3g/L,酵母浸膏5g/L,pH值為5.0,121℃滅菌20 min。
將BC膜取出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再浸泡于0.1%的NaOH溶液中以去除細菌纖維素膜中的菌體及殘留培養基,80℃處理6h至膜呈乳白色半透明。最后用去離子水充分洗滌,直至洗液成中性。
(三)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的制備
將上述BC膜浸泡于一定濃度的硝酸銀溶液中,在30℃恒溫水浴鍋中100rpm震蕩12h。然后將膜取出放入10mM的抗壞血酸溶液中,在磁力攪拌下冰浴還原6h。然后取出用去離子充分洗滌,得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
(四)含銀量的測定
將制備的復合物樣品干燥后剪碎,準確稱取一定質量溶解于HNO3溶液中。采用原子吸收法測定其銀含量。
(五)抗菌性能的測定
(1)抑菌圈法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模型菌。具體方法為: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從斜面接種到種子培養基中,37℃恒溫培養12h得種子液。吸取0.1ml種子液至固體平板培養基上,涂布均勻。將載銀細菌纖維素膜平鋪在平板中央,37℃恒溫倒置培養24h。然后測量其抑菌圈大小,并以不載銀的純細菌纖維素膜為對照組。抑菌帶寬度定義為:抑菌帶半徑平均值與樣品膜半徑平均值之差。
(2)最小抑菌濃度法(MIC)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模型菌,采用MIC法定量評價復合物的抗菌效果。具體方法為:將10個滅菌的含一定量培養基的三角瓶分別編號1-9號,在培養基中放入1-9片載銀細菌纖維素膜制成不同含銀量培養基。然后,取107cfu/mL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懸液0.1mL接種于上述1-9號三角瓶中,于37℃恒溫培養24h。
培養結束后,分別從上述三角瓶中取出0.1mL培養液,將其涂布到瓊脂平板上,每個樣品做三個平行,于37℃恒溫培養箱中倒置培養24h,觀察菌落的生長情況。以不長菌的最低濃度為最小抑制濃度(MIC)。
三、結果與討論
(一)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的制備
目前化學法還原制備納米銀粒子大多采用NaBH4、甲醛等化學試劑為還原劑,這些試劑通常具有較高的人體毒性,反應結束后需解決試劑在纖維膜內的殘留問題,不適合應用于生物醫用材料產品的制備??箟难崾且环N常用的醫藥原料,具有一定的還原能力。因此本文嘗試以抗壞血酸為還原劑,細菌纖維素為模板,原位還原制備納米銀。實驗過程中發現,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細菌纖維素膜由初始的透明色逐漸變為亮黃色,表明納米銀粒子在細菌纖維素膜上形成(圖1)。
(二)含銀量的測定
分別選用1.0、2.5及5.0mM的硝酸銀溶液制備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采用原子吸收法測定不同硝酸銀溶液濃度條件下復合物的載銀量情況,結果如圖2所示。結果顯示,隨著硝酸銀濃度的升高,復合膜的含銀量增加。但當硝酸銀濃度大于2.5mM時,繼續增加硝酸銀濃度,復合物的載銀量幾乎不變,這說明此時可能達到了細菌纖維素膜的最大銀負載量。
(三)抗菌活力的評價
首先采用抑菌圈法對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的抗菌活力進行定性評價。分別考察了上述三種硝酸銀溶液所制備的復合物的抗菌效果(圖3)。如圖所示,復合物產生的抑菌圈的變化趨勢與其載銀量相似,這說明復合物載銀量的高低與抑菌圈寬度有一定相關性,即載銀量越高,抑菌圈越大。
采用最小抑菌濃度法定量評價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的抗菌活力,如圖4所示。由結果可知,當硝酸銀濃度為1.0mM時,MIC值最低,說明該制備條件下,復合膜的抗菌效果最好。在較高的硝酸銀濃度條件下,由于較高量的銀粒子負載到細菌纖維素膜上,可能會產生銀粒子團聚,進而影響其抗菌效果。
四、結論
本文以細菌纖維素為模板,抗壞血酸為還原劑,原位制備細菌纖維素/納米銀復合材料,并對其抗菌活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較低的硝酸銀濃度條件下,所得復合膜的載銀量較低,抑菌圈較小,但其最小抑菌濃度值較低。這可能是由于較低的銀負載量減弱了銀粒子的團聚現象,導致其抗菌效果較好。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No.21004008);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晨光計劃”項目(No.11CG35)。
[參考文獻]
[1]Czaja W,Krystynowicz A,Bielecki S,Brown R M.Microbial cellulose―the natural power to heal wounds.Biomaterials,2006,27:145-151.
[2]Alvarez O M,Patel M,Booker J,Markowitz L.Effectiveness of a biocellulose wound dress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results of a single center randomized study involving 24 patients.Wounds,2004,16:224-233.
[3]Rai M,Yadav A,Gade A.Silver nanoparticles as a new generation of antimicrobials.Biotechnol.Adv.,2009,27:76-83.
[4]孫東平,楊加志,李駿,周伶俐,于俊偉.載銀細菌纖維素抗菌敷料的制備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26:1034-1038.
摘要:
本文概括了國內外有關聚ε-己內酯共混膜的研究情況.分析了聚ε-己內酯膜的性能,指出單組分膜的應用局限;介紹了制備聚ε-己內酯共混膜的共混方式,主要包括熔融混合和溶液共混;概況了聚ε-己內酯與聚乳酸、聚砜、殼聚糖和海藻酸鹽等聚合物的共混膜,并對其性能進行了分析,重點總結了聚ε-己內酯共混膜作為可控藥物釋放載體、醫用敷料和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闡述了聚ε-己內酯與聚合物共混制膜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潛在價值.
關鍵詞:
ε-己內酯;共混膜;藥物控釋;醫用敷料;組織工程支架
聚ε-己內酯(PCL)是一種半結晶型聚合物,可由ε-己內酯經開環聚合而制得,分子式為CH2—CH2—CH2—CH2—CH2—COO,從中可以看出,它的結構重復單元上有5個非極性亞甲基—CH2—和一個極性酯基—COO—,分子鏈比較規整,分子中的C—C鍵能夠自由旋轉,使其具有良好的柔軟度和可加工性.PCL的降解產物是CO2和H2O,對人體無害,可用作人體植入材料和藥物控釋材料,目前已經通過FDA的認證[1].與其他聚酯材料相比,PCL最突出的特點是具有超低的玻璃化溫度(Tg≈-60℃)和較低的熔點(Tm≈60℃).因此,它在室溫下呈橡膠態,且易與其他聚合物熔融共混.此外,它易成膜,溶劑溶解性良好,與其它高分子的相容性也很好,是優良的生物醫用材料.盡管PCL膜在藥物控釋、骨組織修復和人造皮膚等醫療領域應用廣泛,而且很多學者在相關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2-6],但是單一材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由于PCL強度較小、結晶度高、生物降解速度慢,所以純組分的PCL膜在生物醫用領域的應用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綜述了通過共混改性制備的PCL共混膜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進展.
1聚ε-己內酯共混膜的制備
為了改善聚ε-己內酯膜的性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復合材料性能互補的原理直接將聚ε-己內酯與其他高分子材料共混,制備聚ε-己內酯共混膜以改善聚ε-己內酯膜的性能.目前比較常見的混合方法是熔融混合和溶液共混.
1.1熔融混合
熔融混合通常是一個無溶劑進程,可以通過熔體混煉機來制備樣品.該方法操作簡易、便于控制且樣品均勻性較好,但是對于共混聚合物的熱學性能要求較高.許多文獻[7-10]表明,將聚ε-己內酯與其他聚合物通過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備相應的共混膜是可行的.
1.2溶液共混
溶液共混一般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聚合物溶于某種公共溶劑中混和均勻后,再除去溶劑以得到固態共混物.其中,溶液共混的關鍵是合理地選擇溶劑,而公共溶劑既可以是單組分溶液也可以由多種溶液組合而成.例如,在聚ε-己內酯和殼聚糖共混時,除了可以用乙酸來溶解也可以選擇乙酸/水作為公共溶劑[11].此外,溶液共混也可以通過將分別溶解好的聚合物溶液進行混合來實現.Nguyen等[12]將聚乙丙交酯(PLGA)和聚ε-己內酯分別溶于四氫呋喃/二甲基甲酰胺(50/50)和二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20/80)中得到均一的溶液,然后再將其混合獲得均勻的混合液.
2聚ε-己內酯共混膜的應用
2.1聚合材料/聚ε-己內酯共混膜
2.1.1不同相對分子質量聚ε-己內酯的共混膜聚ε-己內酯的降解速度緩慢,初始強度高且力學強度持續時間長,適于作為骨損傷修復材料.Piskin等[13]將兩種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PCL共混通過靜電紡技術制備成膜,并使其負載上辛伐他汀,一系列的實驗結果證明,與對照組相比該樣品植入大鼠顱骨損傷部位一段時間后明顯出現骨礦化.
2.1.2聚乳酸和聚ε-己內酯共混膜聚乳酸(PLA)是以乳酸或丙交酯為原料經縮聚或開環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成膜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及機械性能良好等特點,且可生物吸收,已廣泛用于生物醫用領域[14-16],涉及人工骨、組織工程支架和生物導管等.Tsuji等[17]先將PLA和PCL溶于二氯甲烷中獲得分散均勻的共混液,再通過溶液澆鑄、真空干燥得到25μm厚的共混膜.趙婧等[18]通過熔融共混、溶液澆鑄獲得了不同比例的PLA/PCL共混膜,結果顯示PLA可以與PCL以一定的比例共混并且可以澆鑄成膜,而且不管是水潤濕性還是力學性能,共混膜的都要比單一材料的好.
2.1.3聚環氧乙烷和聚ε-己內酯共混膜聚環氧乙烷(PEO)是目前最常用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醫用材料之一.它毒性低、水溶性好、免疫性低,可用于藥物修飾來提高循環系統中藥物的半衰期.Nien等[19]以PEO/PCL共混膜作為醫用補片、酮洛芬為藥物模型,研究了其藥物釋放過程,結果顯示靜電紡膜上的酮洛芬在30min內完全釋放,可以預計它在醫用補片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2.2天然材料/聚ε-己內酯共混膜
2.2.1殼聚糖/聚ε-己內酯共混膜殼聚糖是甲殼素的N-脫乙?;漠a物,脫N-乙?;话阍?5%以上.殼聚糖分子鏈中含有羥基和氨基等官能團,可以與多種有機物反應形成很多的衍生物.它不但具有無毒、抑菌、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良好等特點[20],而且可以促進傷口愈合,是用于制備醫用敷料或組織工程支架的優良材料[21-22].黃勵中等[23]用乙酸作為溶劑制備出殼聚糖(CS)/聚ε-己內酯共混膜,通過對不同混合比例的CS/PCL共混膜進行分析和表征,發現共混膜中CS和PCL具有較強的相互作用和一定的相容性.此外,在實驗范圍內隨著殼聚糖含量的增加,膜的力學性能、孔隙率和吸水率都有一定的提高.Wan等[24]將CS溶液與PCL溶液共混,經過加熱濃縮,最終澆鑄成膜.對CS/PCL共混膜的性能進行表征,結果顯示盡管CS與PCL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是共混膜內部出現相分離結構.組織工程支架是細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因此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組織工程支架材料需要具備的重要條件.雖然聚ε-己內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但是其親水性較差,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細胞的粘附.閔翔[25]利用旋轉涂膜儀制備CS/PCL共混膜,并對膜表面的形貌特征、親疏水性和粘附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隨著CS/PCL共混膜中殼聚糖含量的增加,膜表面粘附的牛血清纖維粘連蛋白和3T3細胞的數量減少;與此相反,隨著CS/PCL共混膜中殼聚糖含量的下降,生長在膜上的3T3細胞形貌和細胞骨架逐漸被抑制.何瑩等[26]采用靜電紡技術制成CS/PCL共混膜,通過實驗推測靜電紡CS/PCL共混膜有望成為一種新型牙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角膜組織工程支架材料不僅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優異的力學性能,還要具備極好的透光率[27-29],因此聚ε-己內酯和殼聚糖都存在一定的缺陷.Young等[30]將CS與PCL進行共混制膜,制備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CS/PCL共混膜,通過對其表面形貌和牛角膜內皮細胞(BCECs)在膜表面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析,發現PCL含量的增加對BCECs在CS/PCL共混膜上增殖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CS/PCL共混膜有可能是用于制備組織工程角膜支架的理想材料,在未來的角膜移植中有很大的潛力.Wang等[31]指出,只有當PCL含量為25%時,CS/PCL共混膜才具有足夠的力學性能作為角膜細胞生長的載體.殼聚糖的抗菌性極好,但是對細胞增殖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32],而聚ε-己內酯雖然不能抗菌,但是其細胞相容性良好.因此,CS/PCL共混膜在醫用敷料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Sarasam等[33-35]對CS/PCL共混膜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獻[33]指出CS與PCL之間并沒有生成新的化學鍵,而且各組分的晶態結構在共混條件下沒有發生變化,但是PCL的存在抑制了CS的抗菌性能.Salgado等[36]制備了用于創面修復的CS/PCL共混膜,并對其物理形態、熱學性能、粘彈性和細胞毒性等進行了評價,CS/PCL共混膜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它的這些優點推動了其在創面修復領域的應用.
2.2.2海藻酸鹽和聚ε-己內酯共混膜海藻酸鹽(ALG)是一種天然多糖,其分子結構主要由β-D-甘露糖醛酸(M單元)和α-L-古洛糖醛酸(G單元)構成.它黏性高、吸水性好、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溶解性以及一定的成膜能力.Perlette等[37]認為含有抗菌劑的PCL/ALG共混膜在前4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4天以后抗菌作用幾乎消失.
3其他研究Shim等[38]利用固體自由成型技術
將聚ε-己內酯、聚丙乙交酯(PLGA)和β-磷酸三鈣(β-TCP)共混成膜,體外細胞活性分析表明,脂肪干細胞(AD-SCs)在PCL/PLGA/β-TCP共混膜上的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相比PCL/PLGA共混膜顯著提高.將共混膜植入兔子的顱骨損失部位,其中不含AD-SCs,實驗證明PCL/PLGA/β-TCP共混膜相比PCL/PLGA共混膜對骨的形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Samoladas等[39]將聚ε-己內酯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一起溶于氯仿中,分別與不同濃度的吡喃溶液混合均勻,待溶劑揮發完全得到了PCL/PES共混膜.McDonald等[40-41]制備了聚DL-乳酸(PDLLA)、聚丙乙交酯(PLGA)和聚ε-己內酯(PCL)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的物理性質、降解速率以及藥物釋放特點,結果發現共混膜中PDLLA和PLGA的存在,導致PCL無定形區的降解加速,而藥物釋放的調控可以通過調節薄膜中PCL與PDL-LA或PLGA的比例來實現.
4總結
1鉭應用的生物學基礎
不溶性的鉭鹽經過口腔或局部注射均不被人體吸收,胃腸道對可溶性鉭鹽的吸收量也極小。鉭一旦進入人體后,負責清除鉭的主要載體是吞噬細胞,體內吞噬細胞在接觸鉭塵1h后均可存活且無細胞變性,僅伴有葡萄糖氧化的明顯增加。而在相同條件下,矽塵則可使吞噬細胞出現嚴重胞漿變性和死亡,這說明鉭是無細胞毒性的[5]。1940年,純鉭首次被應用于骨科醫療[6],多數報道顯示鉭金屬作為人體植入物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
2鉭的醫學應用
2.1鉭絲
鉭的延展性好,可制成與頭發絲相當甚至更細的細絲。鉭絲作為手術縫合線具備滅菌簡易、刺激較小、抗張力大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不易打結的缺點。鉭絲可用于縫合骨、肌腱、筋膜,以及減張縫合或口腔內牙齒固定,還可用作內臟手術使用的縫合線,或嵌人人造眼球中。鉭絲甚至可以替代肌腱和神經纖維。徐皓等[7報道了33例采用鉭絲環扎內固定治療各種類型髕骨骨折病例,術后隨訪5個月至l6年中,除2例出現輕度創傷性關節炎外,其余31例均取得良好療效,無并發癥。、
2.2鉭片
鉭金屬可以制作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的鉭片,根據人體各部位的需要進行植入,如修補、封閉人體破碎頭蓋骨和四肢骨折的裂縫及缺損。而用鉭片制成人造耳固定在頭部之后,再從腿上移植皮膚,經過一段時間后,新移植的皮膚生長得很好,幾乎看不出是人造鉭耳朵。
2.3鉭支架
利用鉭絲可編織成網狀球囊擴張支架,鉭支架在X光下清晰可視,非常便于監測和隨訪。其長期滯留體內無斷裂及腐蝕。鉭的柔韌性良好,因此鉭絲支架可以較好地適應動脈的正常搏動,能夠快速、準確地釋放。侯東明等[8將鉭絲支架植入小型豬的冠狀動脈內,并觀察了植入后6個月的結果。結果表明,植入支架后冠狀血管未見局部組織排異反應,新生內膜的增殖呈時相性過程;在3個月時,新生內膜的增殖達到峰值,其成分主要是大量增殖的平滑肌細胞和細胞外基質。臨床實驗結果顯示,即使在病人患有缺血性綜合癥的情況下,鉭絲支架介入治療也是安全有效的,急性和亞穩性血栓也穩定在允許的范圍內,血管的再生結果令人滿意[9]。該療法可以應對復雜的傷害,手術操作性良好,6個月后的亞急性血栓和血管再狹窄率下降L1。
2.4多孔鉭棒
多孑L鉭棒是一種具有人體松質骨結構特點的蜂窩狀立體棒狀結構,平均孔隙為430~m,孔隙率為75~8O。多孑L鉭棒的彈性模量約為3GPa,介于松質骨(約為1GPa)與皮質骨(約為15GPa)之間,遠低于常用的鈦合金植人材料(約為11OGPa),從而可避免應力遮擋效應『1]。多孔鉭棒由Zimmer公司制備,圖1為多孔鉭棒以及植入后的X光片。圖1多孔鉭棒及植入后的X光片Fig.1Poroustantrumrodsandradiographforinterventionimplant多孔鉭棒植入主要用于早中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13,14]。股骨頭壞死是因股骨頭血運破壞所導致的一種影響功能的疾病,任何年齡均可患該病,但多發于年輕人。對于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主要有降低股骨頭內壓力、增加股骨頭血供、防止或減慢股骨頭變形等方法。多孔鉭棒對股骨頭壞死區域有很好的支撐作用,避免股骨頭塌陷,并有對股骨頭缺血壞死區域再血管化的潛能[1。多孔鉭可以促進細胞增殖,提高成骨細胞的造骨能力1.】。臨床實驗表明,鉭金屬植入物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臨床效果令人滿意rl,術后成功率明顯高于腓骨植骨術。多孔鉭棒植入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手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平均手術時間為36min)、出血量少(平均出血為70mL)、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平均為lOd)等優點l_】。因此,鉭棒植人為臨床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2.5多孔鉭人工關節
多孔鉭作為人工關節材料也具有明顯優勢。多孔鉭有一定的彈性,當與彈性模量相對較大的皮質骨發生相互作用時,在一定范圍內會產生輕微形變而不發生碎裂。這一特性使多孔鉭髖臼蓋與骨性髖臼能更好地相配,提高植入物的初期穩定性,減少發生髖臼骨折的可能。另外,多孔鉭的摩擦系數比其它多孔材料高,如相對松質骨和皮質骨,多孔鉭的摩擦系數分別是0.88和0.74,比用其它方式進行表面處理后的材料的摩擦系數高4O~8O,這也有利于植入后的初期穩定性口。人們將超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直接壓制在完全由多孔鉭組成的基材上,制備出多孔鉭髖臼蓋。這種一體化的設計比實心金屬髖臼蓋更加富有彈性,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并且能將載荷均勻地傳遞給周圍的骨骼[2]。聚乙烯和多孔鉭的整體性避免了多孔鉭底部的磨損以及體液和殘屑從螺絲孔流出[2,23],相關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沒有錯位和無菌性松動現象發生【2。參考多孔鉭髖臼蓋的設計理念,多孔鉭一聚乙烯一體化的脛骨連結平臺已設計成功[25](見圖2)。圖2多孔鉭脛骨關節及植入后的x光片Fig.2Poroustantalumtibia]jointandradiographforinterventionimplant這種設計比傳統材料具有更低的彈性模量,從而將對周圍脛骨的應力遮擋效應降低到更小的程度。針對髕骨缺失設計的髕骨假體,將多孔鉭穹型結構連結肌腱并縫合在相應位置上,最終可促進組織的生長。此外,股骨錐以及脛骨和髕骨的組合關節的植入效果也很好,沒有并發癥的發生~2627]。多孔鉭用于全膝關節置換的臨床實驗結果表明l[2],多孔鉭結構提供了足夠的支撐,病人骨愈合良好,沒有無菌性松動現象發生,病人滿意度良好。另外,使用多孔鉭全膝關節置換的患者術后骨礦鹽密度的降低小于使用鈷鉻合金的患者,但是長期臨床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3。由于鉭本身的惰性,以及多孔鉭與人體相適宜的力學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鉭將在人工關節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6多孔鉭填充材料
多孔鉭也可作為人體各個部位的填充材料[3,如腫瘤切除后的組織再造、頸部和腰椎溶解填補、椎弓置換等。由于多孔鉭在力學性能、組織生長、加工性能等方面近乎完美的融合,為多孔鉭的成型提供了廣闊的設計空間。
2.7鉭涂層
人們利用鉭金屬優異的耐腐蝕性,將其涂覆在某些醫用金屬材料表面,以阻止有毒元素的釋放,提高金屬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同時鉭涂層也提高了材料在人體中的可視性。Cai等[3z]利用多弧離子鍍法在Ni-Ti形狀記憶合金表面沉積了鉭涂層。與未涂層的Ni-Ti合金相比,沉積鉭后材料的體外凝血時間延長,無明顯血小板堆積,僅觀察到少量偽足的出現,這說明沉積鉭涂層后Ni-Ti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提高。美國Isoflux生物材料公司利用磁控濺射技術將鉭沉積在Ni-Ti血管支架表面,對豬的植入實驗結果表明,涂層與未涂層樣品在血管狹窄、內膜厚度和產生炎癥等指標上無明顯差別。另外,由于鉭的X射線可視性,無需在支架上做標記。Chen等[3,34利用磁控濺射技術將摻雜了鉭的TO及T0/Ti-N薄膜沉積在生物材料表面,體外細胞培養和血小板粘附實驗表明,這種摻雜鉭的涂層有效地提高了被涂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鉭涂層可提高鈦金屬的骨整合性能,增進細胞的粘附能力,促進細胞的生長。鉭涂層更高的表面能和更好的潤濕性改善了細胞與植入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3。除了金屬材料外,鉭還可以涂覆在一些非金屬材料表面,如碳籠表面涂覆鉭用于脊柱融合術,鉭涂層提高了碳籠的強度、韌性以適合脊柱承力及更好地滿足手術過程的要求[3,37]。鉭也可與某些聚合物組成復合材料涂覆于材料表面[3B],改善材料的可視性和生物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