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內涵
時間:2023-12-13 11:21: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內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辨析
對基本概念的明晰和規范,是任何嚴肅的科學思考的前提。對于理論性、抽象性和應用性較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研究來說更是如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正名定義”的工作,不僅需要框定和闡明它的含義,而且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比較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廓清和明晰它們之間的外延邊界,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獲得科學性的一個基本條件。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含義
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學科意義上的“范疇”最早出現在哲學領域,是人類思維關于事物本質關系的基本概念,具有“一般范疇”的意義,并逐漸成為各門具體學科范疇理論發展和建設的學理依據。在學習、借鑒學界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它是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帶有階段性特征的理論成果,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工具。對于這一含義,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它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理性規定。作為思維邏輯的理論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有主觀的形式,也具有客觀的內容,它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客觀現實,是人們對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經驗材料的科學分析和邏輯加工,并以其特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運動轉化和普遍聯系中歷經實踐檢驗形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特征、規律等的精確表達和理性規定。第二,它是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思維工具。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以其獨特的邏輯思維形式,發揮著認知、表達、解釋本學科理論規律與對應實踐發展相切合的重要作用,成為認識和把握學科理論的邏輯出發點。另一方面,它又以“紐結”和“網”的方式聯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并通過其自身具有的衍生性、拓殖性和建構性,不斷推動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和完善,成為學科理論體系建構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呈現出較強的工具理性。第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產生、驗證和應用。因為植根于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才能在發展中不斷獲得新的內涵和闡釋,而人們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才能正確地對其及其所構成的系統進行檢驗。此外,它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更要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以范疇為基點和切入點來深化和創新學科理論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學理應用和實際轉化的著力點和應力點,也是其價值所在。第四,它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與邏輯發展的統一。從根本上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思維內容,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歷史進程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發展是這樣的一種歷史順序:從表現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發展階段上的關系即最簡單的范疇開始,逐漸向較高發展階段的較復雜的、成熟的范疇過渡,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及其所構成的學科理論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發展進程的一致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專門用語,即用來指稱和描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點的約定性語言或符號。簡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行話”,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聯系。
第一,二者在表現形式上有一定的共通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反映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最一般的“謂詞”,用來銘記和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一般本性、共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主要以特定的“詞語”或“符號”來標記、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概念、范疇及理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文字指稱”。第二,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網上紐結”,承載學科理論信息,蘊含學科理論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話語載體”和“敘述方式”,具有認知、分類和表達學科理論的工具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的專門用語,是指稱、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的“語言用料”或“語言符號”,發揮著描述和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單元和學科理論體系的作用,同樣具有工具性。第三,二者的形成和存在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出現和使用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規范和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中的概念、理論等需用它來指稱或表達,據此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也就不得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來說明或指稱了。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說明和確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中“物之為物”的理性規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形成與存在的邏輯前提和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形成與存在有賴于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理性規定的支撐和確證。二者具有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的區別。
第一,二者有本質規定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諸要素及其關系的簡化或規定,反映的是一種客觀存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則不然,它是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約定性語言或符號,更多的是一種主觀層面的指稱和表達。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是指稱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用語,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則是對學科研究對象的一個說明。第二,二者表達對象的范圍不同。一般看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可以描述、說明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描述、說明研究對象的整體宏觀。就其描述、說明的某一方面而言,可稱為“某類范疇”,如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范疇、重要范疇等;就其描述、說明的整個研究對象而言,它又可統稱為“某學科范疇”或“某理論范疇”,如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則不然,它是學科的專門用語,只限于研究對象的整體、宏觀表達,因而一般不會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本術語”“重要術語”“具體術語”之說。第三,二者各自具有的功能不盡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為思維的邏輯形式和認識工具,至少有指謂、分類、建構等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指謂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所概括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性質、關系、規律等內容的客觀存在性;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分類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對研究對象本質屬性、關系特征等本質規定的區分歸類;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建構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通過自身的邏輯推理、演繹來拓展完善自身范疇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學術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門用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概念、理論等物質載體或語言用料,其功能傾向性的表現為指稱和表達。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是指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某種屬性與關系的思維形式。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聯系。
第一,二者都是學科理性思維的邏輯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在不同程度上都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性質與關系的概括和反映,是我們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基本要素與工具。二者都是在實踐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和現象的某種歸類劃分和概括總結,反過來又在實踐中為人們服務,通過有機的組合統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建構之中。對它們的認識和把握越深刻、越正確,我們就越能接近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學所面臨的客觀現實。第二,二者都是學科知識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任何學科都有自己專屬的概念和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大廈的“基石”和“支柱”,是學科理論思維和學科建構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是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概念和范疇相互貫穿、滲透,按照一定的內在關系建構起來的。而任何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范疇只有作為系統整體的一個有機環節,才能在與其他環節的相互區別和聯系中獲得自身應有的意義及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研究“以學術為業”的現代化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概念、范疇的研究日益規范化和科學化,進而建立起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系統,這越來越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學科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的區別。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比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更高級的邏輯形式。盡管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但二者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的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從總體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屬性與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是學科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方面、某層次的性質和關系的一種反映,因而簡單的、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而那些能夠說明存在的統一性,即從整體上表示普遍聯系和準則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也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邏輯形式是外延較廣的基本概念,統攝著屬于這個范疇的一系列層次不同的概念,并通過這些層次不同的概念來反映和表現學科范疇體系的內在關系,比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更深刻、更具普遍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問題不純粹是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二者反映抽象的角度和致力解決的問題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概念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概念的定義及其規則,即通過定義來揭示它所反映的某一問題的本質及關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不僅涉及學科理論中各種概念的定義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要從各種概念中抽取出內涵豐富、外延較廣的基本概念,用他們來網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范疇體系,并以此拓建和完善學科理論體系,認識、發現和運用學科理論規律。
四、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從總體上看,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聯系密切、緊密結合,但從具體的存在和認識過程來看,二者又有區別。
1.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聯系。
第一,二者反映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礎上的客觀內容。列寧指出:“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盵1](P151)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礎上,從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現實中吸取經驗和內容并將其加工、上升為理論的形態或觀念,再經過不斷地轉化、檢驗和改造,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范疇、規律等理性認識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之所以客觀和必然,之所以能夠成為認識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邏輯工具,是因為它們再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現實及其關系,這一點對二者來說是共同的、無條件的。第二,二者都以探求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為己任。思想政治教育學每一范疇的形成和確立都標志著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認識的一定階段和環節,不同的階段和環節始終處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整體認識過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整體認識和反映,我們在認識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過程中,會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正有秩序、有規則地排列組合形成認識之網,處于揭示規律的不同過程和階段,發揮著自身應有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區別。
第一,二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的認識范圍和程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側重于從整體的一定范圍、階段、層次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關系,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整體的個別特性、關系的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認識過程中的一些小的階段或范圍,較為具體、生動。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則側重于從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整體來反映本質關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現實本身的決定性關系、動力和方向,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整體性認識和把握,較為宏觀、深刻。第二,二者在邏輯思維的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通常表現為一種概念的形式,以一個或多個概念來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階段或過程中的本質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要揭示概念之間的本質關系,就要把一個概念同另一個概念進行比較。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一般表現為一種判斷的形式,通過若干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有機結合,從整體上來反映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關系。第三,二者發揮的作用不同。從前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前提和基礎,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豐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現實的總的、整體性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現實的具體的、階段性的認識,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作用的程度較強,適用的范圍較大;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作用的程度較弱,適用的范圍較小”[2](P48)。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學規律比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發揮的作用更為穩定和持久。綜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內涵的研究,闡釋和規范真正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質和富有闡釋效力的范疇內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基本理論研究體現學科性和獲得科學性無法繞開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理論創新和突破的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關鍵詞:思想政治;內部化;專業化;科學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新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朝著更加專業和科學的方向不斷發展,不論是在思想政治學科建設、相關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進展。但是在更加精確、系統和現代的教育內部化問題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處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很多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影響了教育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問題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概念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學科專業性和學科科學發展要求建立起來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學科建設、相關學術研究以及教育實踐工作中主動地構建自身專業學科知識架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進行自我剖析、自我發展和自我建設。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部化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要將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等與教育本身、教育主體和客體等進行有機融合,在學科建設研究發展的過程中促使教育相關內容組成統一有機的系統,構建專業的、科學的、獨立的知識架構體系和教育活動體系。根據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有兩個主要特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基礎和立足點,不論是思想政治學科的建設、相關的學術研究活動還是教育實踐活動,都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其主要的活動對象,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當中,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之間的關系、明確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立足的點,從而更好地確定教育主題和教育理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核心是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化。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政治思想實踐發展活動,具有獨立、自足的特點,同時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特殊性,具有很強烈的專業色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性。綜合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概念和特征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內部化,一個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究的內部化,還有一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的內部化。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部化就是建設自身的學科、研究自身學科的問題以及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實現途徑和方法
(一)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覺的學科認識體系
當前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部化傾向十分嚴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在學科建設自覺性上十分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科建設的獨立性和專業性,要從學科發展的規律、學科建設的態度和學科建設應當遵循的理念等方面采取措施,這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自覺構建的學科認知體系。為了在學科建設方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培養和建設自身扎實的專業素養,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進行研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定位、內涵、特點和學科價值等等。要做到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要培養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情感認同,只有在情感和心理上認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才能夠在學科建設方面做到堅定。其次,要自覺培養自身的學科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進行自身的學科職業倫理建設,這樣才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育過程中做到愛崗奉獻、積極努力,從職業認同和職業理想方面堅定“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理念”。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判斷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基本特點和學科發展路徑,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有序進行。
(二)樹立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科學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是指在思想政治的認知、理解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學術研究內容進行探討,要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內核認知當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系統的科學探索體系。而這一科學探索體系的建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敬業的科學研究精神,這樣才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相關探究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科學精神樹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求真精神。求真精神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與社會發展現實相貼近,教育內容要能夠將社會當前真實的思想狀態和價值取向進行客觀地展示,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開展學術研究活動。其次,要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精神,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重要保證。嚴密的論證方式、理性的內容分析以及知識的真理性探究等等,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理性精神。另外,探索精神作為科學研究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重要精神之一,學科的科學研究、內容規律的探索以及理論和實際的實踐聯系等等,都需要科學探索精神。通過以求真精神、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為主的科學精神的培養和樹立,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工作的科學性。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意識培養
社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重要實踐基礎,也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的重要載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工作,需要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意識的培養,要注重對社會的分析、認知、理解和提煉,將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深入到社會體系當中,同時也要將社會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研究的內容當中。具體來說,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意識,就要對社會進行仔細觀察、對社會現象進行解釋、對社會問題進行批判以及注重社會發展的改造方向等等,從多個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屬性,使之具有社會關懷性、社會解讀能力和改變社會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要立足于社會發展,同時也要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事件、現象進行分析、解釋和批判,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成功的重要體現。
(四)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邊界
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需要以一定的邊界為限,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化必須要對邊界有著較為明確的限定和認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邊界意識的構建,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條件。邊界意識的構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在思想上堅定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應具有的思想內涵和教育從業要求,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意識的重要體現。其次,在教育活動中以及學術研究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與思想政治學科進行區分,有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專業化。另外,不論是在學科建設還是在學術研究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對所謂的邊界進行研究,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三、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是基于當前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傾向性提出來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和質量的重要措施。需要從多個角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邏輯建構[J].思想理論教育,2014(2):16-21.
[2]葉方興,孫其昂.論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J].湖北社會科學,2014(9):162-167.
[3]劉基,閆立超.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反思與重構[J].求實,2011(12):93-97.
[4]孫其昂.論思想政治教育從工作研究到科學研究的轉型———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14-19.
[5]李萍.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學化與組織化[J].科學中國人,2016(5):247.
關鍵詞:管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256-03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在校生人數和生源結構已經發展了很大的變化,加上互聯網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性也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復雜性、長期性、層次性,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要及時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著精細化的要求。管理學中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強調的是工作中的“精、細、準、嚴”,力爭實現工作過程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流程化,以各項管理措施的有效貫徹與系統執行為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值得在更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進行實踐和推廣。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的內涵與特征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的內涵。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高等教育中的系統育人工程,不僅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做到精益求精、方向清晰,而且要求科學化、細致化,因此,將管理學中的精細化概念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當中是非常有比要的。我們可以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的概念界定為:以精心的態度、精確的把握、精致的過程,突出工作重點,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細致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到每一個過程、細化到每一個環節、規范到每一個步驟、具體到每一個事件、落實到每一個大學生。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的特點?;趯Υ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概念的界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的特點可以從“精、細、準、嚴”四個維度進行探討。①精。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益求精,力爭實現最完美的教育效果,教育細節和教學過程的精湛與精致,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實踐中樹立精益求精的觀念,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工作氛圍。②細。即在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細致深入,要善于把握關鍵細節,注重管理細節,但也并不是事無巨細,而是要有重點、分主次的細,要緊緊抓住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和重點,提高深入、細致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控性、可行性,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要重視內部的分工與合作,通過標準化、程序化、數據化等管理手段,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詳細的調研、分析,制定科學、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計劃,使組織管理的各單元精確、高效、協調和持續運行。③準。即準時、準確,主要包括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準確掌握,指令傳遞的準確;領導層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準確判斷、合理安排和準確決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匯報的準確,工作時間、工作銜接時間的準確,工作業務的計量和數據提供的準確等。④嚴。即使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變為事實的關鍵條件,這主要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貫徹、執行和控制上,同時也包括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標準要嚴格,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各項教育措施的堅決而深入的貫徹,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嚴格監督等。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過分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細致化,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科學性很強的育人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細化管理雖然強調精益求精,但這并不意味著越細越好,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顯然是不合理的。從一些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不難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總是在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細致、具體和細化,甚至考慮到了方方面面,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大學生的接受能力、時間和個人精力也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加上當前日趨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摒棄“事無巨細”的錯誤理念,要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緊緊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給學生留有一定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時間與空間。
2.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成了單向性的教育活動,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確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激勵學生、服務學生、培養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必然訴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就是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以達到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但是有些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管理的制度和執行措施時,基本都是以教育計劃的執行為出發點的,忽略了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個性差異和個性化需求,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單行教育活動,未能保證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無從談起,這顯然不利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的有效貫徹與執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注重教育制度的剛性而忽略制度執行中的柔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細化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這是確保各項精細化管理措施得以有效貫徹與落實的基礎和前提,但有些高校在強調精細化管理制度剛性建設的同時,忽略了制度建設的開放性和柔性,因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人,人與人之間就會具有差異性和選擇性,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和想法,思想政治素質更是千差萬變,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細化管理,更應當傾向于柔性管理,給學生更多的人性關懷,降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剛性要求,積極建設剛性管理與執行中柔性管理相結合的制度與措施,在開放、靈活、創新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向著更有效、更適宜、更和諧、更科學、更優質的目標不懈努力。
4.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很多高校不太重視對教育效果的考核與評價,很多考核指標的落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輔導員的工作通常都會造成相應的考核要求,但是由于受到高校擴招政策的影響,在校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輔導員的數量卻沒有相應的增加,導致輔導員的工作量越來越大,能夠針對每個學生開展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導致很多考核評價措施難以得到有效的貫徹與落實。例如,在對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考核時,發現“三個貼近”方面的工作質量在整體上呈現出一定的下滑趨勢,輔導員過多的量化工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學校、家庭、社會”的“三聯動”教育格局還沒有完全建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規律研究; 簡要評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365-02
一直以來,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比較曲折的,整個期間經歷了對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規律的研究。目前,大多數學者從規律的概念和定義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
一、關于規律本身及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概念的界定
哲學認為,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而事物在運動過程中,既有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也有事物與外界環境之間的聯系。因此,我們可以把規律看作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那我們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時,就要首先從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出發來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概念。目前,學界對這一概念的界定并沒有取得完全一致。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從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從這種角度出發的學者認為,不管是單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還是滲透在社會生活或其他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有其特殊的規律性。因此,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八枷胝谓逃^程的規律是一個由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組成的多側面、多層次的規律體系”[1]114,它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因素、諸成分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1]114。
(二)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出發來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決其基本矛盾過程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和關系,是它們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2]144。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與受教育者現有水平的矛盾”[2]112,這一基本矛盾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全過程,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要解決的全部任務。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因素包括橫向結構的“三體一要素”和縱向過程的“三次轉化、兩次飛躍”。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產生于這一有機結構和過程之中,是在解決其基本矛盾的活動中,它們之間內在的、穩定的和本質的聯系和關系。
(三)從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出發來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其運動發展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所揭示和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3]119。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因素廣泛且聯系復雜,既有本質的聯系,也有非本質的聯系,既有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矛盾運動,也有只在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類型、某一環節存在的矛盾運動。根據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進行分層次研究”[3]119,即分為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進行研究。
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內容的簡要闡述
(一)從過程角度出發的學者,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分為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
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要素的本質聯系及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1]11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是“適應超越律”,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具體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諸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系及具體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1]115,主要包括雙向互動律、內化外化律、協調控制律。
(二)從基本矛盾出發的學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分為社會適應規律、要素協同規律、過程充足規律、人格行為規律和自我同一規律
社會適應規律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要素協同規律是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過程充足規律是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采取的措施必須充分滿足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需要,而人格行為規律是要通過分析環境和行為促進人格完善的規律,自我同一規律則強調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要充分調動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動性。
(三)從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出發來探討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學者,也把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分為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
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終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存在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諸多因素和復雜關系中的基本關系的反映,包括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服從、服務于社會發展的規律。前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行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據,主要是為了促進人的思想、行為進步,面向現實的、個體的人,后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中賴以存在并發揮作用的根本依據,主要面向現實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規律是在揭示某種類型、某一部分、某一環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聯系。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環節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具體規律是不同的。
三、簡要評述以上觀點
第一,從過程出發的學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作為一個規律體系,分為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來進行研究,這種從多側面、多層次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方法,確實推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但是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當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兩者的區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強調動態,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從靜態角度來把握的一個整體概念,若把兩者混為一談,則縮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第二,從基本矛盾出發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但是他以西方行為科學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卻有待考察,因為,西方行為科學是為了滿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新形勢下控制和管理工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順應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家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是一門以個人主義為基礎來研究人的行為特點和規律的科學,帶有濃厚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色彩。以這樣的理論作為基礎來研究社會主義國家對人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確實有待考察。同時,該觀點同樣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混淆。但要注意的是,該觀點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仍有借鑒意義。
第三,持第三種觀點的學者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并指出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眾多因素構成的復雜關系中,從不同層面、不同環節、不同類型中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規律。這一觀點為學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提供了新角度,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我們應該首先把握好規律概念的內涵,事物的規律不同于其特點和原則。特點強調的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點;原則是為達到目的而制定的準則,是價值性和目的性的統一,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強調的不是聯系;而規律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強調的是一種聯系。規律既然是事物固有的聯系,那就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包括價值性和主觀性;既然是本質的聯系,那就不是一般的、外部的、現象的聯系;既然是必然的聯系,那就不是偶然的聯系,必須是有因果必然的聯系。
因此,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就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部以及與社會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首先,從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受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主導意識形態的制約,但反過來又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簡單地說,思想政治教育既依賴于又反作用于社會。因此,從思想政治教育依賴于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服從于社會發展的規律;而從思想政治教育反作用于社會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服務于社會發展的規律。
其次,從內部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眾多因素,以及由這些因素相互之間所構成的眾多復雜關系,而最主要的則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因為,教育者所掌握的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發展狀況之間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而為了解決這一基本矛盾,教育者就應該根據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現有水平,把握社會發展要求,并把這一要求轉化為教育內容,使受教育者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選擇接受內容,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超越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并根據外在的社會條件,把思想政治品德素質轉化為良好的行為。從這個角度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轉化提升律和適應超越律。
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具體規律的研究,則可以從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大過程中的各個小過程和不同階段著手,但切忌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具體規律時把原則當規律。
總體來講,從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的關系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服從、服務于社會發展的規律;而從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各要素的主要關系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是轉化提升律和適應超越律。而具體規律則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過程和不同環節來考察??梢?,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生態價值; 生態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 G 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1)01-0042-04
近年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研究,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展開了系統研究并漸成熱點,其間最為大家所關注和闡釋的問題之一,便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概念的準確界定和科學解讀。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概念界定和內涵理解是否全面、準確、深刻,不但關涉我們為什么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以及如何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等問題,還關系到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問題。
圍繞“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概念”相關問題的研究,筆者通過對CNKI期刊數據庫,對搜索到部分文獻進行了仔細研讀,有以下一些思考和體會。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概念研究現狀
1.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定義
張花花、王墨菊、楊亞萍等人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是指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來研究問題,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教育和生態倫理教育,告訴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應遵守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和準則,從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觀念,養成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建設環境的思想政治品德,并進而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而馬萬賓、杜文玲、肖春雷等則認為,生態價值的字面含義有兩層意思:一是生態的價值,即指生態所具有的價值,是就人與生態的主客體關系而言,指生態對于人的需要的意義;二是生態性價值或對于生態的價值,即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動來滿足生態的價值。這種意義關系表現為正價值、負價值。并進而推論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就是建立在生態的價值之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來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調節人與生態的關系,這種調節作用,不但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于生態的意義關系,也體現為生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人的有意義關系。
從以上定義中可以發現,國內學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定義,明顯有別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不但應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生態價值”,也應包含“生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的價值”。
2.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內涵
國內學者馬萬賓、肖春雷等認為,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是建立在“生態的價值”基礎之上,其主體是人,是作為類主體的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實現,依賴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同時也強調生態對于人這個主體的意義關系;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生態的價值”,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對生態的價值,即生態是價值作用的對象,這個價值直接作用于生態。此時價值可表現為正價值、負價值。
3.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分類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分類,國內學者的已有研究還未細致并且觀點大致統一,馬萬賓、肖春雷等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可以從不同角度劃分為不同價值。從主體角度一般都劃分為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又被化分為經濟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其中,生態價值還可以細分為生態的資源價值、認識價值、審美價值、經濟價值、生命維持價值、社會政治價值等。
4.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提出的意義
綜合汪倩倩、杜文玲、肖春雷、楊亞萍等學者的觀點,生態價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的價值形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是一種發展性價值,是隨著近年來生態危機的出現,生態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后才出現。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提出轉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空間,開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野,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變革與創新,標志著人類本質的回歸與主體境界的提高。因而,只有完整、準確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內涵,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價值,才能逐步緩解生態危機。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概念的再思考
1.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定義的再思考
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進行科學定義,首先必須了解與之相關的幾個概念:一是“生態”。狹義上,“生態”通常指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廣義上,“生態”可以泛指一切生命體在自然環境下按照其自身規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現在,“生態”一詞也被引申為泛指一切美好的、合乎其自身發展規律的事物,如自然的、原生的、和諧的、美好的、鮮活的、健康的事物等。二是“價值”。其原意是“對人有維護、保護作用”。后來被用于政治經濟學,意指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在哲學上的意義被進一步擴張,意為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效用。三是“生態價值”。既包括人和社會對生態環境客體滿足人類主體生存和發展需要的關系判斷,也包括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獨立于人類主體而獨立存在的自然功能(系統功能)判斷。生態價值的表現形式:包括生態的個體價值、生態的群體價值和生態的自然(功能)價值三個方面。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指“人和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認識活動中建立起來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為尺度的一種客觀的主客體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質是否與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適應、相接近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動和社會關系中合乎人的發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進步)的目的而呈現出的一種肯定的意義關系?!?/p>
從以上與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相關的幾個概念可以發現,隨著人類認識與活動范圍的擴大,人類對于自身及其所處自然環境的認識也在廣度與深度上不斷擴大。只有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態價值”的“本代中心主義”狹隘價值觀,才能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有一個全新的看法。
從國內學者已經做出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定義來看,均有不足之處,一是把人和人的需要置于一切生態環境的中心地位;二是把人視為生態環境無可辯駁的主宰者和改造者;三是只重視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于生態的意義,或者是生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的意義,而忽略了生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外其他要素的意義;四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局限于現實社會的人和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與其他學者的定義不同,筆者試圖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進行如下定義: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及構成要素,和生態環境及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和意義。這種關系,不但包含個體、群體及其命運共同體與生態環境的現實關系,也包含他們之間的代際關系。這種意義,不但體現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也體現為生態環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具體地說,是指以追求人類及其命運共同體永續的生態價值為目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從事生態實踐及其相關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思想和行為,或者為這種調整改變創設條件,或者對已有的調整作出解釋,或者為未來的調整作出準備;同時,生態環境及其運行規律也會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自身和其他要素發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2.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內涵的再思考
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定義,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第一,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至高無上甚至是唯一的主體,人類還可以通過其他自己所創制或擬制的教育主體及其相關教育資源,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開展思想政治生態價值教育,從而使他們可以更有效地向自然、歷史和災難學習,此時,他們更多地將直接或間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客體。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于“生態環境”的意義,也包括“生態環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意義。前者又有不同分類,從作用性質上可以分為形態價值和功能價值,從作用途徑上可以分為開發價值、利用價值和保護價值,從作用方式上可以分為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從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顯性價值和隱性價值,從作用效果上可以分為正(積極)價值、零(中性)價值和負(消極)價值,從作用時間上可以分為歷史價值、現實價值和未來價值;反之,一旦人類對于生態規律有了新的認識與把握,或者生態環境自身發生任何新的變化,它們也會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及其構成要素發生影響。第三,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但不能局限為狹隘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甚至也不能局限為人為創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人為創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樣,所有自然規律、歷史經驗和生態災難,都會對人的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產生教育作用,如任何親歷或間接目睹過切爾諾貝利核泄露、“5.12汶川地震”等人為和自然生態災難的人,都可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意識或潛意識地發生深刻改變,而這種改變,至少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來看,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其結果也與人為創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第四,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能從傳統的以人為中心的視角出發,僅僅理解為“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樣的過程和結果。從生態視角出發,“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應該包括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的新途徑,或者是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新資源,或者是為教育主客體的思想和行為發生變化創造的新契機,以及讓受教育者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探索的新方法等等。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首先需要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者才能完成,而生態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則只需要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受教育者就可以完成。第五,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態實踐”活動,既包括當代人,也包括前人和后來者。圍繞對生態價值的追求,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態實踐活動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而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也會對子孫后代造成深遠影響。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應該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生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主體的價值”、“生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以及“生態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生態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重含義。
3.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分類的再思考
從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態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可以從作用主體、作用途徑、作用方式、作用時間、作用表現等方面來進行不同的分類。就目前國內學界的普遍觀點來看,以從主體角度的分類比較常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論,喜歡單純從有且只有現實的個人或相關群體才能成為教育者(或教育主體)的角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劃分為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并進而從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論觀點出發,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劃分為生態個人價值、生態社會價值,而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個人價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社會價值的具體所指也缺乏深入研究。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以上觀點值得商榷。其一,這樣的分類方法,顯然是“人類中心主義”思維的又一佐證。沒有考慮到人類的祖先、人類的子孫,乃至其他與人類處于同伴地位的動植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應有的地位與作用。從目前科學技新發展的啟示看,人不僅僅應該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也應該是生態關系的總和。與其他有機體最大的不同,人也只能是可以能動地適應社會、適應環境。也就是說,在人與社會和生態的所有關系中,人不但是無法主宰社會的,也是無法主宰生態的。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個體(個人)價值和生態群體(社會)價值,往往是已經全部或部分被某些特定的人與社會所認知的生態價值。但人對自然的認識和實踐,總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和遠未停止的過程,即生態對于人與社會而言,迄今為止,都還有著人類社會目前還難以全面認識甚至毫無所知的效用和意義,但它又無時無刻不在對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體甚至宇宙萬物發揮著作用。其三,從人類發展歷史看,除了某一特定人類主體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還有一類可以改變人類乃至宇宙萬物行為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那就是不以人類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社會規律、歷史記憶等對于人類思想的教育和行為的塑造。它們是不同于一般客觀物質世界的精神世界的教育主體,是在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漫長過程中,被人為創制或擬制出來的教育主體,他們不是一種可以為自然萬物直接感知的形象物,而是客觀上隱藏于自然萬物及其相互關系之中,主觀上表現為人類所創制的超人類教育主體,如天與上帝、耶穌救世主、真主、宗教先知、佛祖佛陀、菩薩神靈、天神地祗,以及被神化的帝王將相、名人賢達等等。正因如此,宋朝理學派大儒朱熹才指出,“天”、“帝”、“道”、“理”其實都是對同一本體的不同稱呼。不過,和朱熹一樣,人世間任何某一特定的個體或群體教育者,如圣賢人物、名鴻大儒、革命偉人、科學泰斗、國術宗師、學術聞人、教學名師,都只能是其不完美甚至不合格的代言人。在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現世中的人類個體和群體,永遠都只能是學習主體之一(自我教育過程中,同時也可以是教育主體),所謂的“向自然學習”、“向前人學習”、“向災難學習”,就是對這種被人類所創制的教育主體的認可和尊重。也正是從這個角度,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還應該包含生態自然價值。
因此,與其他學者分類觀點不同,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應該劃分為生態個體(而非“個人”)價值、生態群體(而非“社會”)價值和生態自然價值(也稱“生態功能價值”)。
所謂生態個體價值,是從人類個體與生態之間的關系而言,是指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以個體形式存在的人的身心發展的全面的、現實的、穩定的、終身的效用和意義。所謂生態群體價值,是從人類群體與生態之間的關系而言,是指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以群體形式存在的人的人生價值的實現的全面的、現實的、穩定的、持久的效用和意義。所謂生態自然價值,是從人類的命運共同體與其所依存的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而言,是指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能超越時空的、穩定的效用和意義。生態自然價值是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獨立于人類主體而獨立存在的系統功能判斷。這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包括生活在現世的人類,也包括他們的祖先與子孫;既包括人類,也包括人類之外的其他生命體;既包括現實社會的人與社會,也包括人類所改造和創造的智慧生命體;既包括與人類現實社會發展直接相關的生命體,也包括與之間接相關甚至史前或人類后時代的一切生命體。這里的“可能超越時空”可以這樣理解:良好的生態環境,不但可以直接與人類互動,而且可以通過其他媒介與人類間接互動;良好的生態環境,不但可以在現實中與人類互動,也可以超越現實在虛擬世界中與人類互動(如“雄、奇、秀、險”的長江三峽風光影像資料);人類對歷史上曾經擁有過的良好生態環境的回憶,也會對現實世界民眾的生態情感與生態行為發生影響;已經被破壞的良好生態環境,一旦被恢復后又可能蔭及子孫等。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等正是對生態自然價值的真實寫照。
生態個體價值和生態群體價值都是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是人對生態環境客體滿足人類主體生存和發展需要的關系判斷。這些價值的存在和發生作用,必須依賴人類自身的主觀感知和理性應對,一旦人類或人類的理性消亡,它們也就會跟著消亡。而生態自然價值卻可以相對獨立地存在,而且迄今也無法被人類所完全認知,從人類誕生前的史前時期,到人類可能消亡后的后人類時期,無論人類個體或種群的存續興亡狀況如何,其他高等級的生命體甚至和人類一樣具有智慧的生命體的存在也不無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態自然價值都是永恒存在的。
4.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提出意義的再思考
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是一種歷史性、發展性和多元性價值。生態價值本身就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內的古今德育工作所固有的一種的價值形態,其自身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其效用和意義的具體表現,會伴隨著人類的認識水平和人與生態關系的變化而變化。近年來,人類生態危機的出現和加劇,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重新被人們所認知和重視,科學的生態教育開始被納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提出,顛覆了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突破了主體決定論的思維定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開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變革與創新,標志著人類本質的回歸與主體境界的提高。因而,完整、準確、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內涵,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生態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實現過程中的共同作用,不但可以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價值,逐步緩解生態危機,還可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生態規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構成要素的重大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冷雪嶺.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思考[J].環境教育,2004(1):26-27.
[2]汪倩倩.淺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89-91.
[3]張花花.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及對策[J].理論觀察,2009(5):21-23.
[4]王墨菊.淺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J].黑龍江史志,2009(6):136-137.
[5]馬萬賓.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初探[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9(11):93-95.
[6]杜文玲.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J].經濟研究導刊,2009(35):249-250.
[7]楊亞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78-79.
關鍵詞:環境;心理環境;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0)04-0112-05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概念的內涵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研究傾向
由于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中心項的理解存在不同觀點,目前關于心理環境的研究存在兩方面的傾向,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中心項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研究,主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心理環境、軍營心理環境、家庭心理環境、群體心理環境等因素。如三峽大學陳剛認為:“高校德育心理環境則是在高校這一特定區域內,影響德育效果及過程的所有心理環境因素的總和?!盵1]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為中心項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研究,主要關注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所具有的情緒、情感狀態。如沈國權在《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中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在某一時刻或某一階段的心理狀態,情緒和情感是它的外在表現。”[2]持相同觀點的還有西北第二民族學院的黃彥華以及華中師范大學的邊素貞等學者。這說明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研究還未達成完全的一致,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構成以及功能做進一步的探討。
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環境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內涵的理解,筆者認為,有必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環境”這兩個概念加以區分。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環境的區別,我們可以參照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的區別。沈國權在其《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中對兩者進行了區分。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經過主觀調控和創造而形成的,保證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開展的優良環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是個寬泛的中性概念,是對所有的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影響作用的環境因素的總和。”[3]同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也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環境,不能涵蓋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所有心理環境因素。因此,那種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是指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產生影響的一切心理環境因素的觀點,實際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環境,過于寬泛化。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的觀點,實際上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情境,又過于狹隘。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不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情感狀態,還應包括教育對象對于教育的認知模式、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傾向等因素。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概念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內環境的研究范疇,是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環境的主觀化,其內涵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把握: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以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為中心項?!掇o海》中關于“環境”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指環繞所轄的區域;另一種解釋是指圍繞著人類的外部世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和物質條件的綜合體。[4]可見,環境的存在是相對于某中心項而言的,離開了其中心項,環境就無所謂環境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就是相對于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這個中心項而存在的。其機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者的信息輸入和外界環境的刺激,通過教育對象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最終內化為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這種對教育對象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的認知模式、情感狀態、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傾向,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是教育對象主觀上的環境,是教育對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映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其主體(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都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一方面,教育者通過創設特定的教育情境,采取各種方法、手段將教育內容傳遞給教育對象,發揮了教育主導作用;另一方面,作為教育客體的受教育者并不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灌輸的,他們有自己的內心生活,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會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實踐體驗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主觀上的改造和擴展,經過一定的心理積淀,從而形成了以認知模式、情感狀態、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傾向為表現形式的心理映像,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映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對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會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以教育對象的認知模式、情感狀態、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傾向為表現形式的,影響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心理映像。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構成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是由教育主體的認知、情感、意志以及個性心理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而形成的有機整體,缺一不可。但是,為了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進行深入考察,分析教育主體的各個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建構中的機理,我們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環境。
1.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
認知是指在一種有意識的層次上對思維和意象加工和處理的過程,[5]一般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表象、想象、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
關于人的認知環境,1956年,法國學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國學者威爾遜(Wilson)在聯名出版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這部語用學專著中提出了關聯理論,其核心概念就是“認知環境”。關聯理論認為,認知環境就是人們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實或假設構成的集合。這個集合包括已知的、可知的和可推理的事物,還包括物質的東西、精神的概念以及全部的假設。[6]這種關于認知環境的界定是從語言交際學的角度來理解的,目的是強調人的認知差別對于交際行為的影響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的交互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特殊的交際活動。因此,教育主體的認知環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影響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認知的全部因素,即教育對象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感知或假設構成的集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通常會根據以往的教育體驗、生活經歷、知識結構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對當前的教育活動進行主觀上的感知與假設,包括對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形式、教育效果的主觀感知與假設,這些主觀上的感知與假設會對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知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由此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促進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積極的認知,從而敞開心扉,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活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反之,消極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會導致教育對象對于教育產生消極的認知,從而內心產生抵觸情緒,加大了教育者實施教育的阻力,增加了教育成本,降低了教育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建構具有重要的意義。認知過程是一切心理活動的開始,情感、意志以及個性心理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認知環境,也會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環境的建構。
2.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
情感是“人們對現實的現象或對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盵7]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根據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的感到喜悅,有的感到悲傷,有的感到憂愁,有的感到憤怒,還有的感到恐懼,這種喜悅、悲傷、憂愁、憤怒、恐懼的體驗就構成了人們對待現實的現象或對象的情感。情感是伴隨著人們的認識過程產生的,但又不同于認識過程,它是主體的一種主觀感受,反應的是客觀現實與需要之間的關系。
情感環境,是指對人們的情感具有影響作用的相關因素所構成的集合,一般包括人的需要、刺激情境和對刺激情境的認知等因素。這是因為:首先,情感是人們根據個人的需要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某種態度。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8]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愉快、喜悅的體驗,相反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則會產生失望、悲觀的體驗。因此,人們的需要狀態的不同,對客觀事物的態度不同,由此產生的情感體驗也不同。其次,情感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要受當前情境刺激的影響。不同的情境刺激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古人講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和三悲(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體現的就是情感的情境性。再次,情感是一種主觀感受或體驗,與人們對刺激情境的評價息息相關。情感認知理論代表者,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提出,認知因素在人們的情感體驗中起著重要作用,相同的外界環境刺激有時會由于認知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影響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心體驗的相關因素,通常包括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狀況、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以及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評價等。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突出反映的是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和接受程度,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表現為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保持較高的認同度和接受度,產生愉悅的內心體驗,從而增強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促進教育的落實。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環境,表現為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持有明顯的懷疑和抵觸情緒,對教育無動于衷或者逃避、抵抗,產生煩躁、憤怒等內心體驗,大大削弱了教育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嚴重影響教育活動的開展。
3.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9]意志之所以成為意志,必須具備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意志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明確的目的性是意志成立的必備基礎,離開了自覺的目的,就難以保證行動的一貫性,也就沒有意志可言。個體對目的越是明確,越是意識到這個目的的社會意義,他的意志就越堅定。二是意志具有相對的自主性。意志的自主性是指個體可以自由地組織、支配、調節意志行動,克服困難,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當然,人的意志自由是相對的,絕對自由的意志是不存在的。歷史上,關于有沒有意志自由以及怎樣理解意志自由,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們曾經爭論不休。行動主義者從根本上否定意志的存在,主張一切行動都是外界刺激決定的。而唯意志論者,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則鼓吹人的意志主宰一切,是絕對自由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對事物的認識來做出決定的那種能力?!盵10]因此,在相對的,有條件的意義上,意志是自由的;在絕對意義上,意志又是不自由的。三是意志與克服困難相聯系。意志在克服困難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往往以困難的性質和克服困難的難易程度為衡量標準。
意志環境是由影響個體意志行為的相關因素構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行動目的的性質。由于意志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那么這個行動目的越是有價值,越是能夠滿足個體的需要,意志就越是強烈。二是個體對意志行動后果的意義是否充分認識。個體對意志行動后果的意義認識越是充分,克服困難的決心就越大,意志力就越強。三是個體克服困難的能力大小。因為意志行動是與克服困難交織在一起的,意志過程也就是克服困難,實現意志目的的過程。因此,個體克服困難的能力越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就越足,就越容易成功。
對于教育對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質上就是教育對象自覺依據教育目的,不斷調節支配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將教育要求內化為素質,外化為行動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突出表現在教育對象對教育的自主把握和操控能力上,也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影響教育對象自覺依據教育目的,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實現教育目的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對象參與教育的目的、教育對象對于教育意義的認識以及教育對象克服困難的能力大小等。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的形成,是建立在教育對象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和情感的基礎之上的,同時又對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知和情感具有反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能夠促使教育對象自覺依據教育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排除外界各種干擾,明辨各種是非,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實現教育目標。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志環境,則是教育對象易受各種不良因素影響,不能夠堅持行為的一貫性,缺乏主觀上克服困難的努力,難以實現教育的最終目的。
4.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環境
個性一詞來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指演員在舞臺上所戴的面具,后來引申為人物、角色及其內心的特征或心理面貌。現代心理學中,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11]個性是復雜的、多側面的、多層次的統一體。它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大部分。個性傾向性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它對心理活動的影響在于對心理活動的組織和引導,使心理活動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客觀現實進行反映。個性心理特征是個性心理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成分,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個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反過來又影響心理過程的進行。
個性環境是指影響個性形成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生物遺傳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家庭環境因素、教育因素、以及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和主觀能動性等方面。生物遺傳因素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一方面它為個性的形成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它為個性的形成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社會文化因素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主要指社會經濟、國家制度、生產關系以及生活方式等。例如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地域的人們具有不同的行為方式、不同家庭環境的兒童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教育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主導因素。因為社會文化對人的個性的影響是自發的、多向的,個體只有在教育的主導下才能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個性的人。最后,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和主觀能動性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內因。其他各因素多屬于外部條件和物質方面的因素,而個體并不是單純消極被動地接受這些因素影響的。個體總是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面貌。
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環境,是建立在教育對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認知、情感以及意志等心理過程基礎之上的,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影響教育對象參與教育活動的個體傾向和心理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對象的性格、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等。教育者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環境的多樣性,根據教育對象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個性環境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從而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是在由教育者主導的教育活動中,教育對象的認知、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等心理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于教育活動,從而形成了一個對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和發展具有影響的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環境不同于外部環境的間接影響,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平臺,對于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和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具體來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功能表現為心理動力功能、價值導向功能、情感支持功能、感染滲透功能和行為規范功能。
1.心理動力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思想與心理密不可分,它們都以人腦為物質承擔者,都是人腦的機能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心理是思想的基礎,思想是心理的高級形式。一方面思想對心理具有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心理又制約思想的發展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決定著教育對象對于教育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取向,從而影響到教育對象對于教育的內化,發揮了心理動力功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能夠使教育對象對教育充分認識教育的重要意義,采取積極的認知策略,產生愉悅的內心體驗,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形成堅定的教育意志,培養優良的思想政治素質;相反,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會導致教育對象對教育形成消極的認知,對教育產生不信任感和抵觸情緒,從而消弱教育說服力,不利于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和發展。
2.價值導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描繪的是教育對象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時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對于教育對象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取向有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能夠使教育對象在教育過程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產生對真善美事物的追求,對假惡丑現象厭惡,從而發展為一個人格健全、情趣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而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導致教育對象對教育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對教育所倡導的價值標準缺乏認同感,模糊了是非、善惡、美丑之間的界限,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取向??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對于教育對象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功能。因此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的價值導向功能,努力構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以此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
3.情感支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進行思想交流與情感交流的雙邊活動,情感對于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12]情感是認知行為的動力,只有激發人對于真理的情感,才能使人認識到真理的力量,從而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奮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的情感體驗能促使教育對象對教育保持長久的注意,提高教育認知能力,通常對事物做出肯定的判斷;而在消極的情感體驗下,教育對象往往會心不在焉,思維受阻,用否定的眼光對事物做出否定的判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決定教育對象在教育活動中的情感狀態,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情感支持。在一個自由開放、關系融洽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中,教育對象會產生心情舒暢、輕松愉快的積極情感,從而對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之中去;反之,在一個專制壓抑、關系緊張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中,教育對象會產生苦悶、焦慮、悲觀、厭倦的消極情感,因而對教育以否定的判斷,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4.感染滲透功能
唯物論認為,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觀環境影響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雖然是教育對象主觀上形成的,但是這個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其本質也是人腦在外部客觀環境的刺激下形成的心理映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決定著教育對象在教育活動中對于教育的認知狀態、情感體驗、意志行為以及個性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平臺,因而對于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感染滲透功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能夠促進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和發展;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會削弱教育效果,阻礙教育對象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和發展。
5.行為規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對于教育對象具有行為規范功能。首先,這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所具有的價值導向功能決定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取向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一個人選擇了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決定了他做出什么樣的行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能夠促使教育對象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知道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教育的要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不但是教育內化為思想政治素質的平臺,而且對于教育外化為行為也具有重要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環境,為教育的外化提供了情感支持和意志保證,對于教育對象克服各種干擾,按照教育要求掌控自己的行為發揮強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剛.高校德育心理環境建設研究[D].宜昌:三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3]沈國權.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20,8.
[4]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1519.
[5][美]F?J?布魯諾.心理學關鍵術語辭典[M].王振呂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07.
[6]程淵,跨文化視角下的交際與認知――評關聯理論的基本觀點[J]. 山東文學(下半月),2008(7):86-87.
[7]宋子.簡明思想政治教育辭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435.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9][11]張朝,李天思,孫宏偉.心理學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94,54.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就是對本門科學所研究的特殊對象的普遍的本質聯系的反映,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基礎上產生的,反過來又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起指導作用?!盵1]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體系也應該得到完善。筆者認為,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就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的應有之義。
一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目前對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主要有兩種:一是基于大數據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大數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新工具、新方法;二是大數據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前者是對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狹義理解;后者是對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廣義理解。已有的研究更傾向于前者。筆者認為,大數據環境是基于大數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將大數據作為新載體、新工具和新方法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內容、方法等的全面革新。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借助多樣的統計分析技術,以大數據為載體來開展教育的精準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教育主客體交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是雙向互動的。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和新媒體的興起挑戰了傳統教育主體的地位,教育者逐漸由教育的主導者向教育對象的互助者和伙伴轉變。二者由我講你聽的單向關系向雙向互動關系轉變。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的關系趨于平等化。大數據和網絡的開放性打破了主體和客體對立關系,使客體同樣也具有主體性,能夠針對主體發出的信息進行接收和反饋。
2教育內容數據化
“數據化”是“一種把現象轉變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過程”。[2]“大數據時代提供多樣的、有價值的數據信息,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盵3]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和移動終端,借助QQ、微信等媒介,收集教育對象的“一卡通”刷卡記錄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數據化,通過云計算進行分析整合,全面了解教育對象的思想狀況、情感態度、行為規律、個性特征等,進而掌握和預測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作出個性化的、精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決策。
3教育方法定量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指向人們的思想領域,思想具有動態性、不確定性、差異性的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定量研究難以進行。大數據的到來使這種狀況得以改善。大數據已經成為觀察和分析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顯微鏡。借助于大數據的技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使教育對象的思想和情感變化這類非結構化的研究對象變地可量化,有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與實踐。
二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意義
1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有助于進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深層次規律
首先,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一步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大數據技術可以利用過去積累的海量數據,總結出數據規律,并通過算法模型和機器學習,自動地從過去經驗中按照規律推測出未來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大數據廣泛挖掘影響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的外部環境因素,也能精確細致地監控教育對象自身的因素變化,從而抓住時機、找準著力點,合理處理教育對象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知行脫節、清理沖突等問題,幫助教育對象獲得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認識,形成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行為。其次,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一步揭示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雙向互動規律。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增強主觀能動性的規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個體的自主性也得到了重視,挑戰了教育者的主導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密切聯系社會實際和受教育者的自身實際,熟練運用大數據的技術手段,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多樣性、矛盾性和變化性,增強教育內容和過程的時代性,才能持續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二是揭示了受教育者必須要增強自覺積極性的規律。大數據以種類多樣、免費共享等特點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受教育者有了更大的選擇自由和空間,可以自覺積極地“根據數據分析的結論,開展自主性學習,基于多樣性、共享性和互動性的網絡教育資源,根據自身知識狀況、能力水平,自主選擇多樣學習方式并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4]
2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和學科理論體系
首先,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入探討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屬性,可以在邏輯上辯明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從而為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融合提供理論基礎。系統精細地挖掘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方法,構建系統精細的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能夠促進個性化學習、科學化管理和精準化服務的實現。除此之外,對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模式建構、評估機制、話語創新等方面的研究,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把握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各個要素之間的必然聯系,從而正確認識和把握“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體系。其次,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理論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理論體系是“由本學科特有的概念、范疇和術語以及有它們組織起來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所構成的知識體系”。[5]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學分支學科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質關系認識的思想結晶,是學科的基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因此,順應時代要求,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有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學的基礎上,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學科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三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的途徑
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色,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計算統計學層面的完善和發展,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本質所決定的。依據“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規定,筆者認為,構建“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需要注重三個方面:第一,要妥善處理好借鑒與移植、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門借鑒多學科的學科,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大數據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產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借鑒而不是移植”的理念,立足自身的本質和規律,合理借鑒大數據技術的有益成分,才能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范疇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硬核。另外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繼承和創新,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確把握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變與不變的關系?!安蛔兊氖撬枷胝谓逃幕疽?、基本結構、基本功能以及基本原則,順勢而變的是大數據時代新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盵6]
第二,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倫理自治的原則。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義,具體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就是要以教育對象為本,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目標追求日趨多元化,同時,大數據以其豐富的信息獲取通道也使人們得以接觸廣泛的信息資源,思想政治教育者失去了曾經的信息優勢。面對這種情況,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以“雙向互動”的新方式替代過去的單純灌輸,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形勢需要。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調動教育對象進行自我教育的主體能動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還應堅持倫理自治的原則。大數據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隱私泄漏、過度預判等倫理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大數據保持開放心態的同時還應堅持倫理底線,加強數據立法,實現公開透明,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大數據的積極作用,實現大數據服務于人的最終目的。
第三,要樹立大數據思維和大思政觀念。首先,要樹立大數據思維?!按髷祿季S有兩層含義:一是人們思想上對大數據的認識和重視,這是一種思維態度;二是大數據思維范疇,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盵7]為了應對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視大數據,增強自身進行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另外還要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逐漸學會運用精準研判、個性化教育等大數據思維來分析、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其次,要強化大思政觀念。大思政觀念“是一種從全局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的看法和從根本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的方法”。[8]積極樹立大思政觀念是適應大數據時代特征和教育對象成長特點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掌握并運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論,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和工作體系,形成以教育對象為中心的“同心圓式大思政教育新格局”[8],才能從全局上實現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參考文獻
[1][5]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4.
[3]廖小琴,李潔.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6(11):34-37.
[4]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M].思想教育研究,2015(5):50.
[6]王莎,楊揚,楊航.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評[J].大學教育科學,2015(3):113.
[7]張馳.大數據思維范疇探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20.
[8]儲德峰.高?!按笏颊苯逃J降奶卣骷袄砟頪J].中國高等教育,2012(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