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0 16:4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與能源應用工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流體力學》課程;實驗教學;教學改革;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225-02
一、前言
我校的學生培養定位是:“立足內蒙古,面向全國,服務國家基礎工業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崗位適應性強、工作作風踏實的應用型人才”[1]。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工程實施能力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夠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筑室內環境與暖通空調、通風除塵、采暖供熱、燃氣供應、建筑給排水等公共設施系統、建筑熱能供應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動化系統的方案制訂,并具有初步的應用研究與開發能力,能夠在設計研究院、建筑工程單位、物業管理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和教學等單位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
《流體力學》是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一門主要技術基礎課,也是我校重點建設課程之一,是該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同時,該課程也是我校環境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采礦工程、機械設計與自動化等工程專業必須開設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水力計算的基本方法。流體力學實驗是流體力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體力學實驗是發展流體力學理論,驗證流體力學假說,理解流體力學現象,解決流體力學工程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該課程實驗教學質量的好壞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甚至影響到他們就業后對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
二、當前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驗教學現狀。流體力學實驗是《流體力學》課程的重要環節。實驗基本目的要求是:使學生觀測流動現象,驗證所學理論,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訓練學生整理實驗資料、編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培養學生嚴格的科學作風。目前我校《流體力學》課程開設的主要實驗項目有:雷諾實驗、伯努利方程驗證實驗、圓形管道沿程阻力實驗、圓形管道局部阻力實驗、一元流動量方程驗證實驗、氣體紊流射流實驗等[2],全部是傳統的驗證型實驗,由于實驗室房間、實驗器材、指導教師人數等方面的條件有限,綜合型、設計型實驗不能開出。不同專業、不同學時的《流體力學》課程的學生進行完全相同的實驗。在實驗課堂上,實驗指導教師從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實驗報告格式要求等方面進行講解,之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出現問題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處理,教師根據實驗報告的書寫完成情況和質量來評定成績。雖然實驗項目開設的比較全面,基本覆蓋了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有利于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沒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做實驗的主動性和熱情沒有體現出來,只是被動的完成了實驗教學過程,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2.實驗教學效果。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使學校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回避的是學生質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基礎知識不很扎實,給后續教學工作帶來了困難,也是擺在全校師生面前的難題。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通過調劑專業而來的,不是他們所鐘情和喜愛的專業,因此,學習積極性也不高,疲于應付,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很認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只求考試及格過關了事,流體力學實驗課的學習也是如此。
近年來,學校也做了很大努力,在改善實驗條件方面投入不少,但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實驗儀器設備臺套數較少,實驗小組人數偏多,親自動手操作的次數不是很多,感性認識不夠,盡管實驗指導教師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多的創造機會,但收效甚微,實驗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測試儀器,如畢托管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注意事項等都不清楚。另一方面,由于小組人數多,實驗測試數據相同,實驗報告抄襲現象嚴重,沒有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結果的討論,因此對實驗的感悟不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體會起不到作用,同時給實驗成績的考核帶來了不便。
三、課程實驗教學改革內容
1.實驗課的地位。實驗是《流體力學》課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更多強調的是理論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實驗對流體力學理論學習的幫助。因此要充分重視流體力學實驗的地位,實驗在流體力學教學中和理論課具有同樣的重要作用,流體力學實驗是驗證理論、數值計算結果的唯一途徑,是學生獲得流體力學感性知識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入理解,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培養他們的擴散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要樹立重視實驗教學、熱情服務學生的觀念。首先要重視實驗室建設,無論從政策傾斜還是人力、物力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都予以高度重視;其次要尊重實驗教師的地位和實驗教師的勞動,吸引具有一定操作技能和設計構思能力的教師充實到實驗教師隊伍中。
2.優化實驗教學內容?!读黧w力學》是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技術基礎課,其內容貫穿了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所有領域,如采暖供熱中的熱媒介質(水)的流動,空調工程中空氣、冷凍水、冷凝水的流動,通風除塵中空氣以及粉塵粒子的流動,鍋爐中的煙氣、水、蒸汽、粉塵粒子的流動等,所有這些流動的參數測試分析類似于流體力學實驗,因此流體力學實驗應該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而目前《流體力學》課程開設的實驗全部是傳統的驗證型實驗,也是非常經典基礎的實驗,雖然實驗項目開設的比較全面,基本覆蓋了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有利于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和專業工程實踐脫節,聯系不密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3,4]。
在完成傳統經典基礎驗證型實驗的之后,指導組織學生自行完成一次設計研究型實驗,把原有單一的實驗內容組合到新的設計實驗中,如具有一定規模的管網設計實驗,并對設計管網系統進行運行調試,分別測定不同工況下的運行參數,如流量、流速、壓力等,這樣既把流體力學知識和專業課的知識結合在了一起,由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的實驗,因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操作運行技能,同時,在解決出現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了綜合應用。因此筆者以為,傳統經典基礎驗證型實驗固然重要,可以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加深鞏固和理解,綜合型設計性實驗則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的有效途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優化現有實驗資源,在完成傳統經典驗證型實驗的同時,加強了設計性實驗的開出。
3.教學手段與方法。為了達到應有的實驗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實驗指導教師講解學生聽的模式,指導教師與實驗學生采取互動的形式,共同探討實驗的目的、意義、背景、對應知識點以及和相關知識的聯系、完成實驗測定的技術路線等,使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積極參與,主動進行。方法可以靈活多樣,教學手段可輔助以教學錄像、多媒體等,對于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讓學生互相討論,從中獲得答案,指導教師予以補充。實驗成績的考核不拘泥于實驗報告,應根據學生對實驗目的意義的感悟、對知識聯系的理解、實驗動手操作、問題分析討論、實驗報告質量等綜合評價[3,4]。
四、結語
《流體力學》是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一門主要技術基礎課,也是我校重點建設課程之一,同時也是環境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專業必須開設的課程。流體力學實驗是該課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相互協調合作的能力。因此要轉變觀念,重視流體力學實驗教學,整合流體力學實驗資源,進一步補充完善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流體力學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研究流體力學實驗發展趨勢,不僅要使學生完成經典基礎的實驗項目,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讓學生開發設計型、研究型實驗,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使每一個完成流體力學實驗的學生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為培養綜合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內蒙古科技大學教務處組.內蒙古科技大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2014版)[Z].
[2]陳俊俊,李義科,牛永紅,龐S佶,劉素霞.新版《流體力學》課程教學大綱修訂及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11,(2).
關鍵詞:專業建設,建環專業,獨立學院專業研究
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 A
一、獨立學院的特點
獨立學院一般在管理上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有獨立的校園和辦學設施。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通常是由該獨立院校自行簽發,與所屬的大學關系不大。所以,普通獨立學院與傳統的本科院校所培養學生的目標略有所不同。傳統本科院校一般只注重的是學生的理論知識而普通獨立學院,既注重于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培養面向科研崗位和基層職業崗位的科研型、實用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全職型人才。比較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增加學生的專業技能。
對于獨立學院來講,就業率是學校的生命線,高校招生計劃基本上與就業率掛鉤,所以設置就業率高的專業非常重要。2013年6月9日上午,麥可思研究院與《麥可思研究》編輯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13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暨研討會”。在《2013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提供的就業率排行榜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排名高居第七名。所以在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建設之初就設置了該專業。
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研究和建設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迅猛發展的基礎建設事業對高層次的暖通空調設計與運行管理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長,因而開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從建國初期的八所已發展到一百多所。
建筑業是我們國家國民經濟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建筑生產的集約化進程,對建筑業的工程技術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建筑、健康建筑、節能建筑、智能建筑、生態小區等概念的提出,說明了一個良好建筑環境的創建,越來越需要綜合知識和能力。這表明除掌握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等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掌握越來越多的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知識,如生理學、心理學、生態學、氣象學、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學、社會學、美學、光學、聲學等。隨著科學與技術的進步,建筑類的學科活動越來越頻繁地活躍于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帶,專業學科的綜合性、交叉性、邊緣性正日益明顯,一些科學技術概念的提出和設計思想的產生,常常得益于其他學科的進展與啟迪,常常出現在邊緣交叉學科群集區。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正是在邊緣交叉區設立的學科,其研究領域也正在邊緣交叉區得以迅速擴大。作為新設專業學科,它一成立,就涉及到了當代建筑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許多新概念、新思維、新理論、新技術以及新要求。
目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致力于建設現代航空都市。以綠色、低碳、智能發展的新理念,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高品質的公共服務;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培育出產業、居住、生態功能區共同支撐的航空都市。打造這樣一個航空大都市必然需要大量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
在我國,目前有一些新型建筑內部的環境與設備尚存在不盡人意之處,許多方面仍然處在探索和嘗試的階段。如某些高層寫字樓和外觀華麗的建筑物內部,明顯的存在通風不好導致的空氣質量下降,或者夏季制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問題。這都需要從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的技術人員與建筑設計師進行良好配合,以對建筑結構和用戶需求有完整的認識和了解,做出切實可行的設計??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的專業人員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這種社會的需求和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都亟需對建環專業的建設進行深入研究,以便培養出適應社會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三、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特色
以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為例,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建筑環境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建筑、機械、自控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接受建筑環境與能源供給系統的工程設計、設備開發與使用、施工組織與安裝、系統運行調試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的規劃、設計、研發、生產、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堅定的追求卓越的態度、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具有從事建筑環境控制與能源供給系統工程領域工作所需要的相關數學等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經濟管理基礎;
3)具有良好的資源、能源、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工程質量、職業健康、安全和服務的意識;
4)掌握扎實的建筑環境控制與能源供給系統工程的公共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5)具有綜合運用所學專業技術理論提出解決工程應用的技術方案的能力,并具有解決一般專業工程問題的能力;
6)具有能夠參與生產及運行系統的設計以及系統運行和維護能力,具有能夠進行產品開發、設計、技術改造的初步能力;
7)具有獲取信息和職業發展學習的能力;
8)具有建筑環境控制、能源供給及節能技術工程中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9)了解有關行業的政策、法律及法規和本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10)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
(1)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授課模式
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室、網絡信息中心等先進設備開展教學。在網絡信息中心或實訓基地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邊學邊練習,學練并重。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堅持暖通空調與制冷并重
本專業自辦學之初即采用暖通空調與制冷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以暖通空調為主、結合制冷的主干課程模式,形成了暖通空調與制冷相結合的學科特色。
(3)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體系合理
專業建設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實踐、重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建立了“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面、融入學科前沿”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堅持工程特色,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本專業畢業生,參加工作進入社會適應速度快、工作能力強。此外,進入天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山東建筑大學、鄭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理工大學等繼續深造的學生則以厚實的理論知識、嚴謹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其他院校的認可和好評。
(4)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中南杯機械設計創新大賽、挑戰杯等諸多國家級和省級重要競賽中摘金奪銀。學生通過參加各種競賽,參與教師的設計研發工作,培養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這種方法在教師中營造一種學術氛圍,同時在學生中也創造了一種“比、趕、超、學”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增強了就業競爭力。
(5)加強校企聯合,服務地方經濟
本專業積極與省內建筑企業、設計院等保持良好關系,就業渠道通暢。本專業與核工業第五設計院第六設計所、河南朝陽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河南希芳閣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原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等企業與學院廣泛發展協作關系,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鼓勵老師積極申報校企合作項目,促進科研工作的發展,服務地方經濟,豐富了教學內容。
四、專業建設取得的成效
我院土建類的專業(土木工程、建筑學、工程造價等)集中于建筑工程系,形成了土建專業集群。便于各個專業資源共享,如師資、實驗室、實踐基地,便于教師共同做科研、教研,便于相近專業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便于發揮集群優勢。土建專業集群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力平臺。
目前已建成建筑環境基礎實驗室和建筑環境專業實驗室2個實驗室,共有價值50萬元的設備,基本能夠滿足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要求。
1)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始終將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培養特色。近幾年來,本專業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新模式,積極與核工業第五設計院第六設計所、河南朝陽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河南希芳閣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合作,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2)學科競賽成果豐碩
本專業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中南杯機械設計創新大賽、挑戰杯等諸多國家級和省級重要競賽中摘金奪銀。
3)考研成績碩果累累
目前,本專業已有50名學生考取研究生,他們分別被天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山東建筑大學、鄭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理工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東華大學、西華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長安大學、云南師范學院、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原工學院等高校錄取。
參考文獻
1、許為民,《獨立學院的發展與運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2、李銳,郝學軍等: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特色專業研究與建設,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10月
1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專業名稱更名后,相應的其課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目標也將會有一定的調整。主要的改變是新增了能源供給系統方面的內容,同時增加了熱科學原理和方法方面的學習深度和廣度。目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行業的迅速發展要求高校提供更多的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人員,無論在作為甲方的業主、負責設計的設計院、負責建造的建筑單位、還是從事運行管理的物業管理公司,都大受歡迎。然而,通過調研發現,用人單位對目前本領域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素養普遍不太滿意。諸多用人單位反映,新招聘進單位的畢業生在專業知識面、背景知識及實踐經驗等方面都比較欠缺,很難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原有的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因此,研究滿足行業需求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對于本展業的發展、提高就業至關重要。
2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更新
專業名稱改變后,專業范圍與原有范圍相比有所擴展,所以原有的課程體系顯然不足以涵蓋現有專業知識體系的內容;另一方面,本行業作為我國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在不斷推出新技術和新裝備,這都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然而,原有的課程體系和部分教學內容已顯得比較落后,甚至一些即將淘汰的產品和技術還在給學生講授;同時,一些教學內容和不同課程里均有講授,顯得重復,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擠占了講授新知識的時間,進而形成了新的應用技術于陳舊的教學體系之間的矛盾,導致培養的學生無法適應行業的需求。針對上述情況,提出:新的課程體系必須符合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的原則,進而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在專業課基礎課方面:增加熱科學原理和方法方面的課時。在原有體系中,熱科學方面的前期基礎學習在大學物理課程中,后在專業基礎課之一—傳熱學課程中系統進行了學習,但是這些內容對于新課程體系來說內容偏少,需要增加內容。在專業課方面:新的課程體系中需新增能源應用技術方面的課程。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就業面,有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如此,新構建的課程體系將更加合理,也更符合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3設定新的知識體系下所包含的知識單元
以科學發展觀、十精神為指導,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實現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為切入點,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太陽能、地源熱泵產業化、規范化,推動可再生能源在我鎮建筑領域大規模應用,促進社會和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
二、目標任務
我鎮計劃2013年度在高鐵拆遷安置樓小區實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項目涉及168戶,項目應用面積14638.032㎡,項目實施內容為: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項目計劃2013年底前完成高鐵拆遷安置小區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
三、實施范圍
以項目具有示范效應為重點,第一批將對具有一定規模的項目進行實施,主要是高鐵拆遷安置樓小區。實施內容主要是太陽能建筑光熱一體化。
四、補助標準
對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項目,農民集中居住區及保障房實行全額補助,學校、醫院公共建筑按每平米15元標準補助,商品房按每平米10元標準補助。
五、申報要求
申報需提供如下資料:1.業主申請;2.實施方案;3.實施面積;5.施工設計圖紙;5.資金需求及籌措方案;6.完成時間承諾函。
六、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是一項社會關注,群眾企盼、惠民為民的德政工程,為加強對可再生能源應用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鎮分管領導任組長,鎮規劃建設管理所所長為副組長,鎮規劃所、財政分局、招投標辦、黨政辦、宣傳辦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規劃建設管理所,負責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的統籌協調。并將農村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納入政府議事日程,與全鎮重點工作一并研究、部署、督查、考核,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2.從嚴把關,確保工程質量。在項目實施中,結合我鎮實際,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工程強制性標準加強監督檢查,把好“五嚴”關,即嚴把工程設計關、嚴把竣工圖審查關、嚴把工程監督關、嚴把資金使用關、嚴把竣工驗收關,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同時要建立項目評估機制,委托專門機構對應用效果進行評估,加強對項目的跟蹤,指導項目加強運行管理。相關實施建成后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系統高效、安全和長久的運行。
關鍵詞:建筑設備;施工技術;教學方法
TU8-4;G642
在建筑環境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國家和社會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暖通行業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在學習了《制冷技術》、《供熱工程》、《暖通空調》、《通風工程》等專業核心課程后,開設了《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這一類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術性課程。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熟悉設備的安裝技術和施工管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能夠使學生快速適應行業的發展。
一、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很多高等學校在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下:
1.教材更新周期比較長,內容陳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的建筑設備施工技術和相關理論已日臻成熟,并逐漸取代了陳舊的技術,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然而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課程的教材內容仍停留在過去的版本,存在嚴重滯后現象,導致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施工技術與在工作崗位上用到的技術大相徑庭。前一版教材提到的新設備和新技術已經成為過去,而一些當今社會新型的設備和新興的技術卻不能及時編入教材。例如,教材中介紹室內供暖系統的安裝時,地板采暖技術是一種新技術,而實際情況是地板采暖早已技術成熟,家喻戶曉,真正的供暖新技術像碳晶地板技術、電熱膜供暖技術、碳纖維地暖、暖芯地板技術等在教材上是學不到的[1]。
2.教師施工經驗不足,授課方式單一。
由于高等學校采取擴招形式,學生急劇增加,導致高等學校師資力量匱乏,為滿足教學需求,大批高校畢業生涌入高校教師的隊伍。由于青年教師大多是從“高校到高校”的一個直接轉變,很多青年教師缺乏實際的工程經驗,采用照本宣科的機械授課方式,不能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枯燥又乏味,大大銳減了學生的課堂興趣。
3.課程安排不合理,缺少實踐課程。
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是建立在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之上的一門課程,不少高等學校開設該課程的時間過早,如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學年,該階段學生剛剛接觸專業課程,還沒有完全掌握專業知識,此時教授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這門課程很不合理。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陳舊觀并沒有完全被摒棄,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仍十分盛行[2]。施工課程本身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一味的課堂理論知識教育,是遠遠達不到培養目標的。該課程的目的是為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提供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實現”能力即把設計方案和圖紙轉化為產品、商品,也就是轉化為社會物質財富的能力。這就要求更加重視實踐教學。
4.考核形式單一,范圍狹窄
高等學校中對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無非就是期末考試,試卷大多是教材知識點的再現,基本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內容局限于教材范圍,促使學生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知識點;單憑期末一張試卷判斷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不具有說服力,缺少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評。
二、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
1.實時更新教材,提倡教師關注領域新動態。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轉向培養專業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認清當前形勢,加強對該課程的重視,改善教學條件,實時更新教材。將一些教材中尚未提到但實際應用廣泛的新技術補充到新的教材中;對于使用多年的陳舊教材,積極向學校提出建議,及時更換最新教材。同時授課教師也要更新教學理念,提倡教師關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相關領域新技術和新動態,積極參加建筑環境相關的論壇與會議,訂閱建筑環境相關的雜志期刊,盡可能傳授給學生教材學不到的新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全的了解到所學專業的新動向。
2.豐富教師教學經驗與教學方式。
青年教師在工作之余,可以參加暑期實踐、校企合作等活動,真正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以豐富實踐教學經驗;授課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增加新的教學方式,比如播放錄制的施工視頻和圖片、模型演示構件的拆卸組裝、電腦模擬復雜的施工過程、工程案例講解與分析、聘請建筑設備工程施工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作為校外導師等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空間想象,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增設實踐課程,合理安排課程。
只有學習了專業核心課程,掌握了供熱、通風空調、鍋爐以及制冷的基本原理以后,學生才能夠更加有邏輯有興趣學習施工過程,所以在已經完成專業課程的大四學年安排該課程會比較合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習好施工的關鍵,所以在課堂之外還要增設實踐課程,但該實踐課程并不是傳統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實踐之前授課教師要詳細講解相關施工圖紙,讓學生更多的了解該項目,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現場負責人講解施工工序、注意事項,要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施工的過程,以達到實踐課程的目的。
4.考核方式靈活多樣化。
課程考核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授課教師應制定整套合理的考核方式,不要H僅局限于單一的期末考試成績,可以將期末考試考核與平時表現考核、實踐課程考核、創新技術考核等有機結合起來。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不僅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建筑環境行業對應用性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刻不容緩,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所開設的該課程需要密切聯系整個建筑環境大行業的發展,不論教材內容的選取、課程時間的安排、以及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應該與時俱進,結合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特色[3]。授課教師要將理論教學與實際工程應用相融合,不斷學習新技術,努力完善自己并敢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大膽的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程向明.建筑設備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5.
關鍵詞:師資隊伍 精品課程 促進
一、傳熱學課程簡介
吉林建筑大學從1978年開始招收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學生,目前該專業調整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傳熱學課程是本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程之一,學校開設此課程已有30多年的歷史,同時該課程還是學校安全工程、熱能動力工程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其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該課程為64學時,安全工程專業該課程為56學時,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該課程為64學時。
傳熱學是研究熱量傳遞規律的科學,內容主要包括熱量傳遞的機理、規律、計算和測試方法等。傳熱學屬于應用科學的范疇,是工程科學的重要領域之一,綜合性很強,理論與實踐并重。該門課程不但與熱機、制冷、熱泵、空氣調節等傳統課程有關,而且正逐步發展到許多新領域中。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具備分析工程傳熱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熱量傳遞的基本規律,初步具備利用計算機求解傳熱問題的能力。
該課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知識模塊順序及對應的學時如下。傳熱的三種基本方式,2學時;導熱的基本理論,4學時;穩態導熱及計算,8學時;非穩態導熱及計算,6學時;導熱數值解法及舉例,4學時;對流換熱概述,8學時;單相流體對流換熱,6學時;熱輻射概述,4學時;輻射換熱計算及應用,8學時;傳熱分析與換熱器計算,8學時。
二、傳熱學課程師資隊伍建設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建設,傳熱學課程已經建立了較完備的配套體系和教學隊伍。目前,傳熱學課程組是學校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研室中教學實力最強的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師隊伍中,80%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已形成梯隊。擔任傳熱學課程主講教學任務的教師有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1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4人為碩士學位;50~60歲1人,40~50歲2人,30~40歲1人,20~30歲1人。為體現課程的基礎性和廣泛性,學校特別吸收了有熱能動力工程專業背景的教師,5名教師中2人為熱能工程專業畢業,1人為物理專業畢業,2人為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畢業。這是一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在學校的年終評審中成績優良。為體現對實踐性環節的重視,該課程還安排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為試驗指導教師,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為1∶35。
三、青年教師的培養
1.青年教師的培訓措施
(1)中青年教師的培訓。定期把青年教師送到外院校、設計院等單位進修培訓,豐富其實踐工作經驗;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帶領青年教師參加科研項目,提高業務能力。
(2)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實行導師制。每位青年教師均由一名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導師,進行全方位的傳幫帶,使青年教師的成長步伐大大加快,效果顯著。
(3)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教學水平。教研室堅持每兩周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并積極開展教研立項工作,鼓勵青年教師撰寫教學法研究論文。教研內容主要涉及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實踐性教學內容及改革、課件制作、授課方法等問題。
(4)青年教師講課競賽。教研室通過選派青年教師參加講課比賽,提高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成效
(1)教學水平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進步很快,整體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教學質量得到教學專家的肯定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在吉林建筑大學舉行的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該課程教學組有1人獲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
(2)教研、科研水平提高。近五年來,該課程教學組主要圍繞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安全工程和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建設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主要進行了如下教改項目: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吉林省教育研究“十五”規劃課題;土建類專業大學生創業研究,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教研課題;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吉林省重點教研課題;傳熱學精品課建設,吉林建筑工程學院教研項目。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能源的開發。能源是自然中能夠進行能量傳遞,同時轉換為人們需要的能量。自然中的能源,能為人類社會帶來基礎物質。動力工程中研究的問題,就是將能源進行最大限度轉化和利用的問題,使有限的能源在利用過程中,能夠提升其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促進自然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傳統的能源與動力工程,主要是針對傳統能源進行利用,對新能源進行開發的過程。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可以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提升對煤炭等傳統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開發風能、核能等新型能源。這兩方面都涉及到我國科技領域中的節能技術。
2節能技術在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1)在傳統能源工程中的應用。節能技術在傳統能源工程的應用中,主要針對的是煤炭資源。我國的煤炭資源產量豐富,煤炭中也含有十分高的能量。但是,煤炭的燃燒會產生許多對人類有害的碳化物和硫化物,同時,煤炭資源內部含有的硫元素排放到空中容易形成酸雨,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節能技術在其中的應用,主要是對煤炭資源進行改造。改造中要求對開采出的煤炭資源進行脫硫處理。處理后的煤炭不僅可以減少對空氣與環境的污染,還能夠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節能技術中要求,使用煤炭資源的企業,需要設立氣體收集系統。其主要目的是及時的對排放氣體進行檢測,收集對大氣有害的氣體,提升節能減排的效果。(2)在石油能源中的應用。石油能源的使用歷史雖然沒有煤炭資源的使用歷史悠久。但是,石油能源在現代也被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具有超乎想象的能源功效。然而不得不肯定的是,石油資源同樣屬于一次能源。石油資源會隨著人類社會需求量的增多而不斷減少,最后導致石油能源枯竭。因此,這就要求人們在使用石油能源的同時,對石油能源進行保護,具有節能意識。與煤炭能源不同,石油能源屬于清潔能源,其燃燒后的產物不會對環境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針對此類能源,可以尋找其能源的替代品。比如甲醇和乙醇等。替代物是可以通過人為來生產的,符合節能技術中的持續發展思想。(3)在新能源開發中的應用。對于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必然趨勢,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新能源的開發,可以有效解決能源短缺問題,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當今已經開發出的能源種類很多,包括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每種能源的使用,需要符合當地生產情況進行有效率的使用。同時,節能技術在其中的應用,需要動力工程技術能夠將其礦產資源和新能源,轉化為人們需要的熱能、核能等,再通過相應的技術,將其轉換為動能。
3節能技術在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前景
在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的幾年來,犧牲的是我國的資源和環境。為了盡快扭轉這一局勢,致力于減少環境的污染,提升能源的利用率等工作刻不容緩。良好的生活環境,是當今人們的基本要求。面對此種形勢,我國必須加大對節能技術的應用和研究。另外,還要大力開發新能源,環節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改變能源短缺的現狀,將我國的科技與經濟齊頭并進。如今,我國已經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理,對能源的開發與使用進行了研究。許多新型能源的開發也得到了國內各大企業的支持,新能源將慢慢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播,能源與動力工程節能技術,將大程度的改變環境污染,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4結論
節能技術在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可以極大節約各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效率,對社會的發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針對節能技術在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是從能源與動力工程概述入手,對節能技術在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包括在傳統能源工程中的應用、在石油能源中的應用、在新能源開發中的應用等重要內容。最后,本文對節能技術在能源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前景展開了論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提升我國節能技術應用水平提供一份借鑒,使節能技術能夠在我國大力發展。
作者:周林元 單位:新疆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盧利平.知名的化學工程、燃料電池專家我國燃料電池技術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十一五”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專家組成員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燃料電池工程中心總工程師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J].功能材料信息,2010(04):3-6+2.
[2]唐易達,唐莉.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建筑節能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2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