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
時間:2023-12-08 17:21: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加強法律法規宣傳
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對典型的案例,加大曝光力度,讓全民警覺,提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
二、提高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有些農產品生產者社會責任感不強,安全意識淡薄,使用高毒農藥,造成農產品不安全。各級政府、農技推廣部門、農業研究部門應通過各種會議、各種媒體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讓生產者和消費者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提高對農產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三、推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
要大力推進國家農產品的標準化戰略,完善農產品標準化體系,讓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標準可依,有章可循。以農業標準化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濰坊市現代農業標準化體系日益完善,全市引進和制定農業標準600多項,建成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535萬畝,獲得“三品”認證農產品1653個,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7%以上。
四、大力推進農產品生產產業化
要大力發展高端、高質、高效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社、農場、新型食品加工廠。目前,濰坊市已構建起以糧食、蔬菜、畜禽、果品、花卉、苗木等高效產業為主導,以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市常用耕地1010萬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00億斤以上,形成了優質瓜菜、果品、苗木、花卉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已達到530萬畝,年產瓜菜1200多萬噸;全市具有規模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100多家,形成了以龍頭企業帶動主導產業發展的格局。目前,濰坊市現代示范園區已達到806處,擁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現代蔬菜種業創新示范基地、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各一處。農產品產業化,可大大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五、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
目前,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一些達不到質量安全的農產品未經檢測就能在市場上銷售,這樣就給農產品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隱患。該制度完善后,一些不合格農產品受到“準出”與“準入”的雙層檢查,就很難進入市場了。
六、強化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
建成市、縣、鄉、市場(基地、企業)四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檢測機構應定期對主要生產地的土壤、水源、空氣質量進行檢測,建立檢測檔案;對產地加工銷售三個環節進行定期抽檢。
七、鼓勵品牌農業的發展
應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場、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開展“三品一標”認證,積極爭創名牌產品,通過品牌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
八、加大財政補貼力度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12.004
近幾年,我國農產品的需求量急劇上升,在這種背景下逐漸出現了一些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中大量施用化肥,使得農產品中殘留大量的化學物質,雖然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場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是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這種普遍使用化學肥料的現象嚴重制約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并以保障生產消費安全為目標,以農產品質量認證、標準化生產、檢測產品等為重要管理手段,可見,積極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1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近幾年,食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例如市場上出現的“紅心蛋”、“瘦肉精”、“地溝油”等事件,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更為關注。據中國報告大廳的信息來看,2015年農業部已組織91家檢測機構,開展了兩個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從監測結果看總體合格率較高,其中蔬菜、茶葉、畜禽的檢測合格率分別為95.2%、96.4%、99.4%,與前幾年相比,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根據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將以“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目標,加大對農獸藥使用及殘留、違禁物質“瘦肉精”非法添加的監督力度,并將持續治理農產品經營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管體系。
2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化肥農藥的濫用現象嚴重
據統計,在近幾年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中的化學物質用量越來越多,銷售的農藥平均每年170萬噸,而且一些農藥多數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這些農藥化肥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健康,過量使用農藥不僅使農產品的口感不好,而且加大了藥物的殘留。農民為了節約勞動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是導致農產品質量差的主要原因。
2.2 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農產品的質量與人體健康甚至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目前,種植者、消費者的法律和責任意識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生產者的安全意識不高,沒有充分認識到農產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一些基層工作者認為加強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力度,會嚴重影響農民的經濟利益,因此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持消極的態度。此外,相關部門的宣傳力度不夠,生產者對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不了解市場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和規定。而且沒有讓生產者認識到對生產并銷售劣質農產品等行為的懲罰力度和懲罰措施。
3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措施
3.1 科學使用化肥和農藥
為了防止殘留農藥和化肥導致農產品質量降低,要從生產者入手對農產品生長初期的質量進行監控。并且要及時解決農產品出現的問題,避免由于未及時解決導致大面積爆發,最后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農藥。同時生產者要加強農業種植技術,充分認識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保證農產品的綠色、健康。
3.2 加強宣傳力度
為了提高農產品質量,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為此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傳媒,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宣傳培訓工作,讓生產者充分認識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并且要了解一旦觸犯相關規定的不良后果。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步入正軌,為廣大群眾提供安全、環保的農產品。
3.3 健全監管制度,加大農產品產銷的監管力度
榱思喲笈┎品產銷的監管力度,相關部門應該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優化農產品管理體系,對農產品的質量進行實時監控。同時還要有風險意,制定相應的應急模式,完善監管系統。此外,相關部門應該發揮其優勢,從監管人員入手,提高監管人員的責任感和綜合素質,加大管理力度,從而從根本上保障農產品的質量。
4結語
近幾年,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消費者的安全意識也逐漸提高。為此,國家建立系統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系統,并加大管理和監督的力度,針對農產品質量問題采取根本措施,以此杜絕濫用農藥化肥等現象的發生。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僅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產品;安全;監督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71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農產品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隨之帶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1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實踐
現階段,隨著我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逐漸重視,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工作逐漸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很多地方張貼了相關的宣傳標語,在各大媒體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報道。很多地方都設立相關的領導機構,并對各項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建立了相關組織。部分地區還進行了農資打假活動,并取得很大的成績。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的作用下,使很多地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對具有高毒的農藥進行了禁用。加強對農產品的檢測,檢測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檢測種類也隨之增加,并增加了檢測的頻率。我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監管力度有了顯著地增強。強化了對綠色食品以及無公害食品的監督管理。
2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可作為耕地的土地又較少,導致我國耕地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耕地較為分散。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但是,根本無法實現耕地的集中化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的投入使用,農產品產量的提升只能依靠農藥化肥的投入。耕地的分散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產品質量監督與檢測的工作量。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的工作主要針對農村,但是,相對基層的鄉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的機構非常少,無法實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與檢測工作全面進行?;鶎愚r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技術水平有限,無法準確的檢測出農產品的農藥殘留以及農產品的激素使用以及相關的產品質量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工作的有效性。因此,要從根本上加強工作策略。
2.1 政府應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工作體系
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工作計劃,不斷強化和完善工作任務。政府應加強與農業生產工作的聯合,建立相應的合作社,由合作社掌控農業生產,并對其進行技術指導,為農民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確保農產品無劇毒農藥和激素侵害。在合作社中推行機械化,進而提高農業產量。應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為基層配置相應數量的監督檢測部門,應對工作人員的技術進行綜合培訓。
2.2 要增添檢測設備
增添檢測設備,并根據具體實際檢測項目以及檢測標準進行機構配備,進而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的質量。創建農產品標準體系加快產品標準的制定,并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與完善,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監督具有一定的依據,使監督范圍更加明確。
2.3 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從生產者入手,建立相應的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并對生產地進行不定時的產品質量抽查,對檢測不合格產品及時進行嚴格處理。并對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的農產品進行跟蹤,保證工作的質量。
2.4 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體系
在各大市場成立“高品質農產品”的交易區,通過市場監測的高品質農產品可以在高品質蔬菜區進行交易,并且建立質量合格蔬菜交易區,質量合格的產品在經過監測合格后可以進入。對這些產品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果高品質農產品質量下降,則根據實際情況,對這類農產品進行換區處理。在這期間如若發現質量不達標的農產品,則對當日農產品進行銷毀處理,如果產品質量持續不合格則取消其市場交易資格。
2.5 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措施
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魘痙叮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電視等媒介的作用,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使農民深刻意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
3 總結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不僅關乎廣大人民身體健康,而且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政府應建立健全的制度體系,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工作,為我國的農產品發展建立良好的物質基礎。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現狀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2-2382-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2.045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Zones in Wuhan City
XU Jian-wu,L?B Jian-ping,HUANG Can,WU Guo-shun,HUANG Wei, LI Hong-ping
(Wuhan Agricultural Inspection Center,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figured ou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safety zo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uhan city,through making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those zones created by Wuhan’s six new urban districts. Summarized the the quality safety zo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reate the status quo;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zone,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safety zones;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農村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監管工作所涉及的問題受到人們普遍的關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是抓基層、抓源頭、保安全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建立責任明晰、監管有力、執法嚴格、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對于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筆者對武漢市6個新城區(江夏區、黃陂區、蔡甸區、東西湖區、新洲區、漢南區)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區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以摸清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 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現狀
1.1 屬地管理責任更加明晰
從2015年開始,江夏區和蔡甸區、黃陂區分別開展了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從2016年開始,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開展了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截至目前,農業部已授予江夏區為全國第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省農業廳對蔡甸區和黃陂區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進行了核查和評估;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全面啟動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
各區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建立了“地方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負監管責任,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機制,同時,各區政府與街(鎮)辦事處(人民政府)、區農業部門與農業企業、企業法人與企業內部均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層層傳導責任和壓力,強化責任和措施。
1.2 監管檢測體系日趨完善
為盡快適應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市建立了“監管執法以區為主,市級監督統籌,街(鎮)協助配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體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評估、監督抽檢、執法監測等預警制度。
目前,全市共建立市級農檢中心1家,區級農檢中心6家,街(鎮)農檢站72家,農業企業自檢室110個以上,市級以定量檢測為主,區級以定性檢測為主、定量檢測為輔,街(鎮)和企業自檢室主要實施定性快速檢測。同時,大力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基層化、縱深化,全市6個新城區的72個涉農街(鎮)全面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在有鮮活農產品生a的村(社區)配備了一名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填補了該市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隊伍空白,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人員負責、有機構履職、有能力干事,正是源于這種全方位的打造,2016年,在農業部四次例行抽檢和監督抽檢中,該市產地農產品綜合合格率達99.2%。
1.3 標準品牌建設穩步推進
標準化生產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武漢市以項目化的方式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先建后補的政策,標準化生產水平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累計10.7萬hm2,其中蔬菜標準化基地6.0萬hm2,水產標準化基地4.7萬hm2,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294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達75%以上。將促進“三品一標”農產品發展作為安全區創建的重要內容。全市已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達65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06個、綠色食品342個、有機食品19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7個。
1.4 質量追溯系統提檔升級
在總結前幾年探索建立的生豬屠宰場肉品和“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的基礎上,從2015年開始,加快構建肉菜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種養殖及屠宰環節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截至目前,全市有113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產品和9家A類生豬屠宰場的肉品質量安全已納入追溯系統,追溯系統建設進入全面升級改造和實施階段。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農業投入品采購及使用檔案、田間生產檔案、質量檢測檔案,并帶追溯二維碼隨貨同行銷售,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
1.5 農業監管執法縱深開展
各區依法加強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管理,建立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和黑名單制,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做到了“三個全覆蓋”,一是農業監管執法全市覆蓋,按照“屬地管理、依法有效、職責明確、分工合作”的原則,全面開展了農藥及農藥使用、“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藥、畜禽屠宰、水產品違法添加禁用物質、農藥打假等7個方面的專項整治,加大了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專項檢查力度;二是農業監管執法全行覆蓋,全面開展了農產品、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動植物疫情、漁船及漁港、農機安全等監管執法活動,確保執法“零容忍”,安全生產“零事故”;三是農業監管執法全時覆蓋,改變過去突擊和季節性檢查的做法,推行了日常例行督察、專項整治、節假日期間24小時值守以及突發事件隨時處理的監管模式。2016年,全市各區共出動執法人員3 796人次,檢查農藥、肥料、種子、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經銷門店和屠宰場、生鮮乳收購站8 692家次,立案查處90多起。
1.6 檢驗檢測能力不斷增強
市、區兩級加大了檢測檢驗設備的投入,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檢驗能力,實現了由主要依靠市級檢測向市、區、街(鎮)、企業四級聯動檢測轉變;由定性檢測向定性、定量檢測相結合轉變;由單一的蔬菜品種檢測向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全方位檢測轉變;由單一的蔬菜農殘檢測向多種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農業投入品、農業產地環境多層次檢測轉變。全市街(鎮)農產品|量安全監管站和部分規模蔬菜生產企業建有檢測室,配有檢測人員和快速檢測設備,實現了監測區域“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2016年全市共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127 650批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合格率99.6%。
2 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監測中時有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發生。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農藥的不合理使用,有的種植戶沒有按照規定標準使用農藥,盲目或超量、超范圍使用農藥,或使用農藥后不到安全間隔期就采收,從而導致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現象時有發生。
2.2 部分農產品生產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不強
部分企業只注重產量和經濟效益,不重視社會效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關心、重視和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共識尚未真正形成,主體責任落實不力,法制觀念淡薄,誠信意識、自律意識、品牌意識不強,還沒有認識到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重要性。
2.3 農業生產經營高度分散
由于“小而散”的一家一戶種植養殖仍占比較大,且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標準化生產難度大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生產經營主體數量龐大、分散,生產環節多、鏈條長,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難度大。
2.4 農產品收購、貯藏、運輸環節監管缺失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去只注重生產銷售環節的監管,存在收購、貯藏、運輸環節監管盲區,加上農產品收購、貯藏、運輸環節流動性強,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2.5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覆蓋面有待加強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追溯成本高,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即使政府部門前期有政策扶持,企業對追溯系統的投入意愿不強,積極性不高,加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時間不長,還有些規模企業沒有覆蓋到。
3 武漢市農產品安全區創建完善之對策
3.1 提升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體系;繼續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檢驗檢測等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強引進、培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才,充實到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中來。
3.2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查處力度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檢查力度,加強大案要案的查處,公開曝光一批違法單位和個人。加強農資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加強農業生產用藥執法檢查,檢查農產品生產記錄和自檢制度落實情況,對違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獸藥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要依法嚴厲查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對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要堅決查封、扣押,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3 抓好監督監測,消除質量安全隱患
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公共機構及規模蔬菜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檢機構檢測體系的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區、鄉(街、鎮)、企業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網絡;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投入品安全和農業環境安全的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專項檢測,增加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品種監測頻次。
3.4 穩步發展“三品一標”
加大對農業“三品一標”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證后監督和標志使用管理,抓好年檢、復查換證、續展等工作;開展“三品一標”產品推介,加大宣傳展示力度,擴大市場影響力,用安全優質品牌農產品引領和帶動農業標準化生產。
3.5 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制(修)訂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在生產全過程實行標準化的質量安全管控,在標準化生產當中,要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重點推廣性誘劑、殺蟲燈、生物導彈、生物制劑、黃色粘蟲板等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以降低農藥殘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
3.6 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健全完善票證、臺賬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紙質追溯制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二維碼技術為重點,建立健全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監管對接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擴大覆蓋面,逐步將全市規模生產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A類生豬屠宰廠(場)、年出欄萬頭生豬養殖場和“三品一標”企業全面實行可追溯管理。
3.7 探索農產品產、收、貯、運、宰環節監管機制
全面實行以“四有”(有標準化生產記錄、有檢測合格證明、有包裝、有標識)標準為門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制度,實現農產品生產、收購、貯存、運輸環節監管無縫銜接,建立統一的農產品采收、購買、貯存、運輸、銷售臺賬制度;全面開展產、購、貯、運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抽檢工作;督促落實屠宰廠(場)“瘦肉精”自檢和“瘦肉精”檢測與屠宰檢疫同步等制度,強化巡查抽檢,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動物、注水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違法行為。
3.8 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充分利用現代公共媒體等各種宣傳方式,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的宣傳教育,營造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的良好氛圍;各級農業部門認真組織分類分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提高監管、執法、檢測人員的履職能力,為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程耀明.武漢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現狀和發展對策[J].長江蔬菜,2010(19):1-4.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建議;安徽阜陽;潁泉區
中圖分類號 TS2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297-01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Yingquan District in Fuyang City were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Yingquan are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status;problems;suggestions;Fuyang Anhui;Yingquan District
1 潁泉區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現狀
1.1 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基本建立
潁泉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于2014年5月開始籌建,總投資300萬元,改造檢測實驗室496.2 m2,購置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和農殘速測儀等儀器設備48臺套?,F有高級農藝師1名,農藝師2名,助理農藝師4名,農殘化驗員4名。
1.2 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潁泉區共有4個鎮、2個辦事處,6個鎮(辦)分別在農業綜合服務站增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牌子,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農產品監管站站長由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兼任,每個站配備1名監管人員,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6個監管站的檢測室總面積為102 m2,試驗臺12個,農殘速測儀6臺(套)。
1.3 “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穩步推進
當前,潁泉區“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穩步發展,全區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農產品共有23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2個,綠色食品1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1 個,全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超過5 333.33 hm2,綠色食品生產基地4 000 hm2,“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面積占食用農產品面積的35%以上。通過推進“三品一標”規?;l展、規范化管理,推行全程質量控制、嚴格產地準出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全區的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保持農產品的安全水平總體較高。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正在形成
目前,整個潁泉區的主要農業投入品的經營過程中均采取登記制度,以保證其質量有源可查;在生產基地、龍頭企業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采取備案制度,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對于一些毒性大、殘留高、禁止使用的藥劑,要堅決杜絕,以防其進入農產品的生產環節,而且當地市場上正在逐步形成農業投入追溯源機制[1-2]。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管理體制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范圍廣泛、環節很多,但潁泉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基礎較差,機構及人員等方面均較為缺乏,不能及時完善。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機構設置上,沒有明確的機構,一般靠掛在其他的事業單位上,組織管理體系不能統一、協調,并不能有效地發揮出行政監管職能。6個鎮(辦)監管員都是由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工作人員兼任的,平時他們還要兼顧鄉鎮的其他工作,監測效果不盡人意[3-4]。
2.2 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薄弱環節
目前,潁泉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也存在保證措施不得力、信息反饋不及時等許多薄弱環節和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農村地區存在薄弱環節,基層現有的技術設備能力和保障措施還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需求;生產企業、批發市場、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產品自檢體系尚未建成;區、鄉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尚未完善;鄉、村兩級“四員”隊伍建設尚未健全;農民迫切需要的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信息服務缺乏[5-6]。
2.3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投入不足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投入不足是全區的共性問題,已成為制約農產品安全檢測成效的“瓶頸”。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經費未能全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列入財政預算的也遠遠不能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需求,6個鎮辦的監管站都沒有單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經費。監測費是一項很大的開支,長期得不到解決,直接對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造成影響。
3 建議
3.1 健全制度體系,強化規范管理
通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可以使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以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水平,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結合農業生產實際
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推行標準化[7]。
3.2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一是潁泉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應當圍繞本區的主導產業和產品,依托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有的檢測力量和工作基礎進行規劃建設;二是完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加強鄉村兩級“四員”隊伍建設,即鄉鎮監管員、檢測員,村級協管員和農產品生產單位內檢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職能明確、力量匹配、業務規范、服務有力”的鄉村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服務體系,做到監管與服務相結合;三是大力發展農產品生產基地、家庭農場等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規范化建設,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建立農藥殘留速測室,落實檢測設備,配備檢測人員,作為區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的有效補充;四是積極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全區監管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3.3 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資金投入
建議潁泉區政府出臺保障項目運行的工作經費政策,把監管工作涉及到的費用都納入到潁泉區的財政預算中,統籌調整現有農業資金的投入結構和支持重點,向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傾斜,鼓勵和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投融資渠道,確保生產環節、加工環節、流通環節、消費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做到經費常態化、制度化管理。
4 參考文獻
[1] 史長菊,王杰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思考[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2(4):37-39.
[2] 王農.淺議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4(2):5-6.
[3] 黃夢來.鄉鎮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31-34.
[4] 倪華山.關于加快“三品一標”建設的探討[J].吉林農業,2012(10):22.
[5] 檀尊社,許新萍.洛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農技服務,2010,27(8):1084-1085.
關鍵詞:農業和農產品;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提高農產品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農產品是人類生存的根本
人類生存的基礎是衣食住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食品安全方面。當代人不僅要求吃的飽,而且要吃得健康。農產品是人類生存的根本,關系到人們的主食健康。就目前而言,我國農產品的種類和數量眾多,但是質量問題卻很嚴重。在農業生產中,很多農產品都摻雜了農藥等危害品,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沒有信心。所以說,做好農產品質量管理是目前政府應該緊要處理的事情之一。
(二)農產品質量提高可以給農民帶來財富
農產品的質量提高,不僅可以造福于人們,而且對于農民來說也是增加收入的途徑之一。就我國的情況來看,農民的收入還是要靠農業和農產品。農民的收入提高了,更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業結構的調整方向即農產品的質量提高。在農產品市場上,農產品的質量是否具有競爭力是農產品可以以更好的價格賣出去的重點。相對于金錢來說,人們更注重的是農產品的質量。所以,質量高的農產品可以賣出一個好的價錢,而質量不過關的農產品則只能以低價賣出,這樣會對農民的收入造成虧損。
(三)農產品的質量關系到其他產業的發展
農業是我國的產業基礎,其他的產業都是在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在一些紡織行業和食品行業等行業,其生產的主要原料就是農產品。農業是我國發展的根本,我國在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同時,也要重視第一產業的創新與發展。一些食品、飲料、布料的生產原材料都是農產品,所以農產品的質量也關系到這些產品的質量。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其國際競爭力也在降低。只有農產品的質量提高了,才能利用好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占有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
二、農產品質量管理的現狀和突出問題
(一)我國農產品質量管理的現狀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也日趨標準化。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到目前為止,我國政府已經在全國各地眾多地區建立起了標準化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為農產品生產提供了標準化范例。同時,在農產品的質量監督方面,政府也有新的舉措。我國在各個地區都有農產品質量管理部門和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而且,農產品的質量監管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之中。對于農業生產,政府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要有詳細的記錄,為農產品建立檔案,并報送質量檢測機構檢測,讓那些普通大眾可以吃得放心。
(二)農業生產中化學藥品使用過多
有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化學藥品使用過多。農產品生產者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較少自然死亡的農產品的數量,就會使用化學藥品達到除害和防止農產品疾病的作用。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在近些年來,每年在農產品上的農藥使用量在200萬噸左右,這這些使用的農產品中,幾乎二分之一的農產品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同時也是政府禁止使用的化學藥品。特別是農業弄含有大量的磷,不僅毒性大,而且殘留時間比較長,對人類的健康威脅是最大的。根據相關統計報告得出,我國每年使用的化肥量在5000萬噸左右,每公頃的化肥使用量高出國際標準一倍多。農藥殘留對人的危害極大,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三)化學添加劑使用過多
有些農產品生產者為了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會使用一些化學添加劑來縮短農產品的成熟時間,讓農產品違背自然規律生長,致使農產品的外觀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些化學添加劑的使用讓農產品不能按照自然生長規律生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長大成熟,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威脅。雖然這些農產品在外觀上的色澤比較誘人,但是其中含有的添加劑卻是對人類身體健康有害的激素,在人類的體內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威脅。從有關研究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國每年幾乎有13萬左右的人是因為食用的農產品中含有化學添加劑而引起食物中毒。
(四)環境污染對農產品的質量影響比較大
第一產業的發展也容易受到第二產業的影響。近些年來,我國工業發展比較迅猛,但是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些重工業工廠會因為生產的原因而排出大量的廢水、廢氣,如果工廠排出的廢棄物不能被很好的處理,那么就會對空氣、水資源、土壤造成污染。而土壤是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生長。而工廠排放的廢氣、廢物也會對農產品的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廢棄物中含有的重金屬元素會被農產品吸收,而且這些重金屬元素很難被消除。
除此之外,我國關于農產品的相關法律也不健全。我國出口的農產品會出現被退回的問題,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國出口的農產品的質量不過關,達不到國際標準。這同時也說明了我國關于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體系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需要引起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注。
三、加強農業和農產品質量管理的幾點措施
(一)完善農業標準監管體系
政府要想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管理,首先就要制定農業標準體系。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標準化農業生產標準,利用科學的準則和依據,建立健全農業標準監管體系,爭取與國際農業標準持平。同時,政府也需要完善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標準,特別是一些優勢的農產品的質量評定,形成一個完整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對于制定好的農業產品質量標準,政府還要做好推廣工作,爭取落實到實處。在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方面,要重點檢測農產品的有害物質的成分和含量,進而保證消費者的安全。政府在制定相關農產品的質量標準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我國的農業發展情況和農產品質量情況。
(二)從農產品源頭加強質量管理
制定出農業和農產品的質量管理標準之后,還要從源頭處做好質量監管工作。首先是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管理。在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環境管理中,要做好對灌溉水、農業土壤和空氣的質量管理,從源頭杜絕污染。政府需要明令禁止工廠向農產品生產地、養殖區域等農業區域排放含有有機磷、重金屬元素、有毒廢氣物等污染物的物質,也不能在這些區域堆放、填埋垃圾。政府部門還要加強對化肥等農藥的使用監管,杜絕化學添加劑的使用。對于農產品的生產環境,政府也需要制定關于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檢測標準,采取措施改善農業環境,讓農業環境符合政府制定的環境標準。其次,在藥物使用上也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來,盡量使用效果好但是毒性低的藥物,禁止使用有毒的化學添加劑或者是化學藥品。在生產過程階段,政府需要引導農產品生產者按照標準安排農產品的生產,采取多樣化的經營方式,調整整個農業行業的農產品的生產結構,通過農產品生產過程多樣化,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三)農產品進入市場要審核
農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還需要對其進行質量檢測和質量認證?,F在人們都比較喜歡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對即將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進行這方面的質量認證,只允許在質量安全檢測中合格的農產品進入市場。在農產品的質量檢測方面,相關部門要開設一些檢測點,主要針對農產品中是否有殘留的化學藥品或者是化學添加劑進行檢測,對于不過關的農產品,不允許其進入市場流通買賣。最后還要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進入標識分類,對不同等級的農產品,用不同的包裝袋進行包裝。而已經包裝好的農產品,還要進行身份認證,即標明農產品的生產產地還有生產商。這樣有利于形成標準化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最后,對于農產品的生產還有買賣過程的每一步都要有詳細的記錄,便于消費者進行生產環節的查詢。
(四)對農產品的質量管理實行信息化
為了更好地開展對農產品的質量管理,政府有關部門還需要利用科技帶來的巨大便利,對管理工作實行信息化。有些用于出口的農產品,由于質量問題往往會被其他國家退回,所以,加強對出口農產品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檢測是政府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政府可以建立一個對于農產品質量信息披露和揭發的制度,實時動態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問題。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的之后的發展過程中,應對的是全球性的競爭,所以如果產品的質量不過關,那么也將失去國際上的競爭力。而我國的經濟來源很大部分還是依靠出口產品,所以,為了規范農產品的質量管理,政府需要建立一個應對國際市場、可以及時反饋信息、關注國際農產品質量動態的信息服務系統。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采取有效的手段,更好地管理農產品的質量和出售。
(五)加大對農產品質量重要性的宣傳力度
政府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管理,除了從源頭、制度、體系上改進之外,還需要從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銷售者入手。農產品生產者是農作物的培育者,他們的行為決定著農產品的生長狀況和施肥用藥狀況;加工者和銷售者是農產品質量的第二個影響角色,他們對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也和農產品的質量息息相關。所以,政府要對他們進行農產品質量重要性的宣傳,讓他們認識到農產品的質量對人們的健康、社會的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他們自身的責任意識,進而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社會的基本需求不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而是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農產品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其質量問題更應該得到重視。政府要加大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力度,從源頭抓質量,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要做好質量管理工作,進而保障社會人類的食品健康。
[1]張莉.淺談農產品質量管理現狀及監管對策[J].吉林農業.2013(10)
[2]李海萍.農產品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探索與研究[J].食品安全.2013(01)
[3]彭玉亮.關于農產品質量管理管制問題的探討[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9(02)
[4]張吉國.我國農產品質量管理的標準化問題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03)
一、加強風險防范
(一)全力守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充分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特別是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守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的極端重要性,擔當作為、履職盡責,加強工作調度,確保責任不缺位、工作不斷檔。堅持預防為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指導和技術服務,防范化解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壓實責任,守好底線,為保供給、保質量提供堅強保障。
(二)強化風險監測。配合縣級監測機構作用,加大隨機抽樣力度,增加產地、“三前”環節、禁用藥物的抽檢比例,提高監測的時效性、準確性、真實性和覆蓋面,切實增強風險預警能力。
(三)完善應急機制。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鎮政府積極組織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針對問題多發區域和重點品種,及時排查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四)加強科普宣傳。建立常態化科普宣傳機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等線上模式及食品安全宣傳周、農資打假宣傳周等線下模式宣傳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和生產消費知識。提升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提高消費者質量安全科學認知水平,引導放心消費。
二、強化執法監管
(一)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成果,開展“利劍”行動,重點整治蔬菜、水果、食用菌、人參等中藥材、畜禽、禽蛋、水產品中使用禁用、停用藥物及農藥獸藥隱性添加、生豬私屠濫宰、注水注藥等突出問題。建立健全監管名錄,將蔬菜、水果、食用菌、人參等中藥材、畜禽和養殖水產品的生產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納入監管名錄庫。完善信息報送制度,及時向本級農業農村部門和上級部門報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情況。
(二)加強監督檢查。綜合運用監督抽查、暗查暗訪等方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各村、社區作為本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監管制度,鎮相關部門要不定期地對各村、各社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進行抽查,抽查范圍覆蓋大中小生產經營主體,抽查內容突出禁限用藥物、停用藥物和非法添加物。針對重點地區和產品加大頻次,擴大參數,實施精準打擊。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農業綜合執法的重要職責,通過檢打聯動、行刑銜接、聯合懲戒等方式加大處罰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到底。完善舉報獎勵制度,公開舉報電話,鼓勵群眾參與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向農業綜合執法部門舉報。
(三)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密切關注肺炎疫情對農資供應和產品質量可能帶來的影響,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會商研判和信息調度,努力保障農資市場秩序穩定、產品質量可靠。春耕生產前積極開展農資打假“春雷”行動,重點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農藥獸藥、飼料中非法添加禁用藥物、肥料有效成分不足、種子侵權假冒等嚴重危害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對違法主體依法從嚴處理。
三、完善監管制度
(一)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健全監管長效制度機制。制定總體實施方案,指導各鄉鎮細化工作內容,聚焦重點品種、重點主體和重點問題,在規模生產經營主體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鼓勵有條件的主體開具電子合格證,探索“合格證+追溯碼+認證標識”的發展模式。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開展指導培訓,推動生產者自我質量控制、自我開具和自我承諾。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充分發揮合格證制度的作用,壓實主體責任,鼓勵“菜籃子”產品隨車附帶合格證上市。加強監督管理,嚴厲打擊虛假開證、冒用他人名義開證等行為,嚴防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
(二)加快質量追溯推廣應用。繼續加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湖平臺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平臺的宣傳力度,根據上級要求逐步將各村、各社區規模以上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納入平臺管理并指導其產品帶碼上市,提高農產品可追溯比例。率先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納入追溯管理。配備專職技術指導人員,加大培訓指導力度。聯合市監局等相關部門,加快落實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辦法,切實守好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防線。
(三)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更新完善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誠信檔案,加強信用管理。制定并落實“紅榜”和“黑名單”制度,建立生產主體信用情況與項目申報、補貼獎勵、產品推介等激勵措施掛鉤機制,加大守信主體獎勵力度和失信主體懲戒力度,將生產主體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列入“黑名單”。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文化建設,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誠信責任,將生產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信用宣傳活動,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四、健全標準體系
(一)推進標準化生產,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依據縣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的綠色種植經驗,開展標準進村入戶活動,推動新型經營主體按標生產。依托綠色標準化基地項目實施,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以基地引領、示范創建為目標,打造一批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菜籃子”產品以及特色優質糧食作物、人參等中草藥材為示范典型的標準化生產基地示范點。
(二)開展農產品提質行動。穩步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宣傳推廣和產品推介。
五、提高監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