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8 17:2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承藝術文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徽州;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符號;文化傳承
徽州民居建筑裝飾藝術文化是我國藝術領域中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裝飾與實用的統一、表號化的藝術手法,形成了樸拙和諧、清新雅致的裝飾風格。裝飾藝術作為視覺形態的藝術符號,更多表達的是一定的文化歷史和民族精神,而只取形不取意的借鑒模式,必定缺失其背景下的人文信息。因此,探討如何充分利用徽州傳統民居建筑的裝飾藝術符號,實現其藝術文化更好的傳承,是設計者思考的首要問題。
一、徽州民居建筑的裝飾藝術符號
(一)裝飾圖案符號
圖案符號是一種二維的視覺語言,視覺表現也可以是三維圖像,用來進行交流與傳達信息?!皥D必有意,意必吉祥”,建筑的裝飾圖案更多的是寄予人們的情感生活和人生哲理,多用象征、寓意、諧音、文字等表現手法?;罩輦鹘y民居建筑中的石漏窗通常取名為梅竹石窗、喜鵲登梅石窗等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名稱,裝飾紋樣多用回紋以及寓意吉祥的動植物符號,如蝙蝠象征福,桃子象征壽,銅錢象征祿等。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宣傳封建迷信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倫理道德,比如被作為裝飾構件而砌在門樓上的磚雕,題材采用祥云、瑞獸、神話傳說等;再比如蓮花門窗木雕、梁枋木雕,多采用反映儒、道、佛三家教義的“二十四孝”“中庸之道”“八仙過?!钡阮}材。
(二)裝飾文字符號
徽州傳統民居建筑中,文字符號也是主要的裝飾紋樣,如福壽文字紋樣的花窗。但是更多的文字出現在徽州傳統民居建筑的正廳上,正廳上都有堂名,即房子的名稱,也有人家稱“居”“軒”“庭”等。既是房子的標識,又寄托著祖輩們對后代的期望。字體常采用大楷字體,請名家書寫,以展示屋主的氣勢?;罩輦鹘y民居廳堂上有掛楹聯的習慣,因此文字就成為裝飾的主要題材,通過書法和詩文來表現視覺藝術和文學內涵,以此教育兒孫。例如,“敬義堂”“松性淡逾古,鶴情高不群”等文字,突出反映“仁、義、禮、智、信”及“忠、貞、節、孝、勇”的儒家思想。中堂位于堂匾下方,題材多為山水圖畫,四條屏字畫掛于東西兩側居多,如常見的有楷書文字“朱子治家格言”等,而廳堂的柱子上一定懸掛著楹聯?;罩輦鹘y民居中的文字不僅供人們欣賞,而且蘊含著較強的生命力、深厚的生活基礎及群眾基礎,其人生哲理無時無刻啟迪著后人,累世傳承。
(三)裝飾色彩符號
如果說圖形符號作為圖像形態,通過視覺感受來進行交流與傳達信息,那么色彩符號則是最具有沖擊力的視覺語言。在建筑裝飾藝術符號中,裝飾色彩符號彰顯的是不同時代的文化意蘊,積累了許多的視覺經驗?;罩輦鹘y民居建筑裝飾在色彩的運用上以顯示木質的自然原色為主,整體色彩效果以黑白為主,集中體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在裝飾色彩上,徽州傳統民居建筑的木雕裝飾只是涂上一層具有防腐功能的桐油,彰顯木料材質本身的紋理美,清晰雅致。清朝中后期,彩繪圖畫作為一種有色的裝飾方式漸漸進入建筑裝飾中,常用素材以牡丹葡萄、蝴蝶、石榴、仕女等寓意吉祥的動植物和人物形象為主。由于彩繪圖畫具有防水、防火和防蟲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室內的天花板,不僅可以作為裝飾,更可以起到保護建筑的實用功能。
二、徽州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符號的保護與傳承
建筑本身為人類提供了居住空間,但隨著時間的沉淀,建筑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本身的使用價值,更多的是人類歷史的印跡?;罩輦鹘y民居建筑裝飾的傳統設計語言至今仍具有很強的欣賞性和借鑒意義,因此文化傳承尤為重要。文化的傳承不僅有助于后人對傳統民間文化意義的理解,同時也能從中汲取養分,使其與現代設計相得益彰。在保護過程中,積極推進徽州古村落保護工程,重點不單是對于建筑本身的修復,而是對徽州整個村落環境氛圍的保護。例如,近年來徽州宏村的旅游人數激增,人們通過對當地建筑的游覽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于歷史悠久不宜保存的對象,可以以徽州文化專題博物館來進行收藏與展示。這樣的文化修復,不僅可以讓人們看到真實物品,還可以通過文字闡述的形式讓人們了解其更深處的意蘊。當然,參照模仿不僅僅只有在當地呈現,如徽王府、四川的“清華坊”以及萬科第五園等都是延續借鑒了徽派文化,這也是一種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僅僅對形的提取是不能滿足其精髓的傳承,還需要從意境中挖掘,使之形與意兼備。關于徽州傳統民居建筑的傳承,可以通過對裝飾藝術符號的應用來呈現,如可以把馬頭墻、斗拱等建筑裝飾部件的雕刻元素運用到建筑中。
結語
徽州傳統民居建筑作為皖南建筑的典型代表,極具地方特色,是皖南區域文化的象征。對于徽派文化,可以通過有形的裝飾藝術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促使設計師對其進行更好的傳承。作為設計師,無論采取哪一種傳承方式,都必須遵循因地制宜、和諧共處的原則,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只有對中國悠久的人文信息進行充分的發揚與利用,才能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使徽州傳統民居建筑的印跡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汪森強.徽州老房子[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2]田慧子.論徽州磚雕裝飾圖形的美學特征和語言符號[D].安徽工程大學,2013.
[3]汪良發.徽州文化十二講[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4]夏天.徽州傳統民居文化繼承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9).
[5]李畫.徽州傳統民居裝飾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D].安徽建筑大學,2014.
摘要設計作品直接體現了設計師對美的理解和趣味導向,反映了設計師的綜合藝術修養,但“美”又體現在豐富多彩的具體形態之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只有以文化修身,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關鍵詞:現代藝術設計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A
作為藝術家和設計師,要有獨到、精辟、敏銳的目光,這基于深厚的文化功底與修養,只有文化與智慧的不斷補給,才能使此種目光更加銳利,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新鮮的創意、優秀的設計作品出現。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因為有著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的修身底蘊,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取得今天的可圈可點的藝術設計成果;還有靳埭強、韓美林等人的積聚著傳統元素的設計作品均是優秀的典范。
一現代藝術設計中對古代文化的傳承
藝術設計是一個大的概念,包括廣告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等,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就說:
我們了解,設計作品直接體現了設計師對美的理解和趣味導向,反映了設計師的綜合藝術修養,但“美”又體現在豐富多彩的具體形態之中,需要以文化來修身,進行大量潛移默化的藝術影響和熏陶。馬洛斯曾說:
“審美活動建立在認識活動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也就是以感性的情感活動形式包含和積淀著理性的認知因素,它不是淺顯的形象直觀,而需以一定的認識和文化積淀為前提?!?/p>
現代藝術設計對古代文化的傳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單純與概括
就古代藝術而言,對自然形象“刪繁就簡”,是其主要特征。如我國民間的剪紙,這種簡括的特征十分顯著,造型多取簡潔規整的外形,而造型著重于表現其形態與人物或物體的特征,設計趨向平面化。而在中國的傳統裝飾圖案中,就有化圓為方,變曲為直,把自然形態規律化、幾何化的手法,漢代畫像磚上的人物恰用此法,簡潔又有高度概括力,同樣具有平面化特征。這一藝術特征,與現代設計造型觀念如出一轍,現代設計造型上提倡的“少就是多”、“純化形態”正好與傳統裝飾上的這一特征相符合。中國傳統圖案的資源極其豐富,尤其是吉祥圖形符號。它是中華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像龍這種自然中沒有而被人們創造出來的吉祥物很多。除了龍,還有鳳、麒麟、辟邪、朱雀、玄武等。這些吉祥物也被許多品牌作為品牌形象標志使用。
中國幾千年傳統吉祥圖案及紋樣經逐步挖掘、變化和改造成為中國企業形象標志,有方勝、云紋、如意紋、回紋、水紋、太極八卦、中國結等。這些紋樣內涵豐富,意義深遠。中國聯通的司標,是由一種回環貫通的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盤長”(即中國結)演變而來的。迂回往復的線條象征著現代通信網絡,寓意著信息社會中聯通公司的通信事業井然有序,而又信達暢通,同時也象征著聯通公司的事業無以窮盡,地久天長。中國郵政、中國移動總公司的企業形象也用了傳統的吉祥紋樣――“回紋”。
2形式與秩序
古代藝術在造型上非常注重“形式感”的處理,也很注重點、線、面及各形式要素的關系處理,很講究造型排列的秩序感。以編織圖案裝飾為例,織錦、織機是有節奏的運動,而織出的花紋也是有節奏的連續。人們利用這種節奏,將機械節奏改變為有秩序的美感。在衣服的紋飾中,走獸的斑紋、鳥類羽毛等等都有所體現?,F代設計中提倡的簡約設計正是建立在這種點線面的韻律之上的。在此,我們不難發覺,古代的紋飾的大小、漸變、重復與現代人提到的“平面構成”理念有多么驚人的相似;在此,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構成主義的“影子”。這也說明了現代設計與古代藝術在追求形式美感上的一致性。
3抽象與象征
抽象造型的追求,似乎是現代藝術的專利,然而事實上,在古代藝術中,前人已經早已善于使用抽象的藝術語言來抒發對客觀世界的感受。如早期的巖壁畫上的藝術形象,從其抽象的人形與抽象的動物形,都不難找到抽象的痕跡。象征性也是現代設計要訣之一,現代設計中的標識就常利用象征圖形來表達意圖。
現代設計講的“以人為本”,與古希臘哲學強調的“人本主義”息息相關。中國古典哲學中老莊的“天人合一”、“以人為貴”的思想更成了中國“以人為本”思想的傳統源泉。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更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唯美、求實、創新精神的體現。
今天,我們評價一件設計作品的價值,還是注重兩點:技術先進;文化豐富。所謂技術先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經濟目的,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化豐富,則是體現社會審美觀的層次。在很多時候,文化含量還會給設計帶來難以估量的附加值。
二學習傳統文化提高自身素質
“文化”內涵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廣義而言,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總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說,是“人類生活的樣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極其廣泛的方面。狹義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創造活動,是意識、觀念、心態和習俗的總和。
從現代設計的角度來說,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也促使我們開拓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設計道路的思考。除了接受現代設計的內容,更要注重民族精神的體悟,達到個體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具體實踐中要推行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文化并舉的方針,在設計中發揚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很是必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浩如煙海,從何而教?從何而學?誠然,設計師不是文史專業的學者,不能作為專業學者去研究它們,我們只能學思想,學方法,特別是易學文化思想、老莊哲學思想,以及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中包含的意境美、語言美和形式美等等。設計師要將美學、文學、哲學、傳播學、廣告營銷學等人文科學的知識與網絡技術、計算機圖形圖象技術、印刷技術、包裝材料技術等科學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藝術設計領域中去,讓不同藝術學科與不同技術學科之間相互連接與相互滲透,整合知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設計師的綜合素養。此外,還要強調各門類知識之間的交流,例如,設計與文學、設計與經濟、設計與政治、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文化與思想只有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在火花中迸發出靈感,創新設計才得以產生。
在今天的世界上,能幾千年來一脈相承的,也只有中華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易經和儒、釋、道這個主干,這是因為它們各自擔負著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維持著這個社會的平衡和穩定。臺灣學者南懷謹對儒、釋、道三家,有一種比喻很形象,他說:
“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p>
南先生在這里沒有談到易經,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糧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貨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藥店,那么,易經就是超級市場。它幾乎成了中華文化的集散地,中華文化的任何一個支脈,都可以從它那里找到根源,并且可以藉此證明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發揚光大。
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也是非常豐富的設計之源,含有吉祥含義的漢字被用作企業名稱的非常之多,有福、祿、壽、樂、榮、華、盛等等。用“?!弊肿鳂酥竞兔Q的最多,如福臨門、福滿多、來福、福多……中國人還特別講究吉祥數字,如3、6、9、8等。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國人基于一個概念,即所有復雜東西都是由簡單性中產生的。中國人認為三為多,九為無限。傳統戲劇中四個卒就代表千軍萬馬,以少勝多。這些都是設計藝術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吸收的有效資源。
三在文化傳承中應靈活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中國社會發展,影響是巨大而又深刻的。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國安邦;用之于經濟,可以富國強兵;用之于軍事,可以百戰百勝;用之于個人,可以修身養性;用之于社會,可以安居樂業;用之于科學,可以見微知著;用之于藝術,可以美輪美奐;用之于設計,可以精美絕倫。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我們不能把“現代感”與西方化劃等號;二是搬弄古董不等于民族化。時代是永遠向前發展的,不能敏感地把握時代的脈絡,僅僅將古代文化的元素陳列在圖形設計中,這樣不僅是缺乏現代感的問題,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糟踐。因此,我們只有正視自己的文化,真正體悟其精神內涵,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觀照世界。在中國繪畫理論中有“筆墨當隨時代”的名言,設計藝術也當隨時代。
參考文獻:
[1] [美]赫伯特?馬爾庫,李小兵譯:《審美之維》,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張杰:《談設計師的知識結構》,《裝飾》,2002年12月。
關鍵詞:文化安全;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8-0200-02
一、文化安全與陜北民間藝術
“文化安全”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隨著其進程的加快而逐漸凸顯出來的,事關國家安全的非傳統安全,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引起各國政府和學者的重視。其含義主要是指人們認為自己所屬“國家-民族”的“基本價值”和“文化特性”不會在全球化大勢下逐漸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1]。
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文化安全首先就是要維護和保證本民族文化的基本價值和文化特性不受威脅、不存在危機和危險,即保障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等可以得以延續和繼續發展[2]。陜北民間藝術是一個文化地理概念,是陜北民間文化的重要表現形態和載體,是現代人認識和了解陜北文化的重要文化資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它的發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加上自身的因素,陜北民間藝術文化面臨危機甚至有消亡的危險,面臨安全問題。在文化安全視域下審視陜北民間藝術,把陜北民間藝術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來研究,為陜北民間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對保護和傳承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化安全視域下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的必要性
1.陜北民間藝術文化面臨危機
首先,陜北民間藝術逐漸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天然環境。隨著陜北能源資源開發,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人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卻忽視了精神文明。在全球化和現代化大背景下,在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經濟的發展帶來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審美觀念的變化,淳樸的民風受城市化進程影響也開始“煥然一新”,勞作方式也逐漸機械化,傳統的民俗備受“現代生活”方式沖擊。現在陜北農村的農耕已經很少再見到毛驢犁地和毛驢貨車了,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農用車和農業用具,剪紙和刺繡上活生生的“毛驢”失去了生活原型;以往過年時農家窗上貼的精美手工剪紙了也被機械生產的金粉印刷品所替代;高亢嘹亮的陜北民歌、信天游在流行音樂面前失去了生存條件,春節時娛樂的大秧歌和社火活動等在被電視、電影和網絡面前也失去往日的光輝。傳統民間藝術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天然基礎,陜北民間藝術文化因此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環境、生存空間和自身的完整性,陜北特色文化的根基被動搖了[3]。
其次,陜北民間藝術面臨傳承危機。陜北民間藝術同其他民間藝術在傳承上具有共性,即都是通過口傳心授來實現。其中,師徒傳承、血緣傳承、婚配傳承等是其主要的傳承方式。但在經濟強勢而文化式微的宏觀背景下,其傳承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據陜西省公布的一些民間藝術傳承人的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的傳承人年齡普遍偏高,一些珍貴的陜北民間藝術門類因民間藝術老藝人的去世而成為了絕響。在改革開放與多元文化的沖擊下,絕技絕藝傳人越來越少,而年輕人忙著掙錢,追逐時髦,對民間藝術不感興趣,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和傳承,陜北民間藝術的傳承后繼乏人,面臨危機。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陜北能源資源的開發,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耳濡目染就可以自然傳承下去的大量民間藝術,失去了其自然傳承的天然基礎,如果不給予特別關注、不刻意進行教育,就要失傳[4]。
2.陜北民間藝術的教育價值
陜北民間藝術底蘊深厚,形態豐富,許多都極具教育價值。嘹亮高亢的信天游、委婉動聽的陜北民歌,既是生動藝術形式的展現,同時又是文學知識的運用,如其中歌詞的比興寫作手法,這些都是學校難得的藝術教育題材和文學知識資源;激情奔放的陜北民歌和鏗鏘有力的陜北腰鼓,展現著陜北人粗獷豪放、淳樸樂觀、自強不息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風貌,蘊含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類的民間藝術可以作為學校體育教學資源,讓學生既可以從中感受精神力量又可以增強自身身體素質和文化自信;而古樸粗獷的陜北剪紙、淳厚動聽的陜北道情、說書等藝術門類歷史悠久,既是人們了解陜北歷史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一門精湛的傳統技藝,值得進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總之,陜北民間藝術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濃郁的生活氣息、熾熱的思想感情、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還保存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科學文化知識等,是開展教育的重要知識來源,它能夠熏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人的能力,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
3.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的意義
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教育傳承,主要指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利用陜北民間藝術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去進行個體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另一方面是指要使陜北民間藝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使教育成為民間藝術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是要將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一系列具體內容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陜北民間藝術的教育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不僅能掀起社會性的對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充分認識到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寶貴和重要,能在社會上形成保護、傳承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良好氛圍,使人們懂得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同時,有利于在對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動態解讀中,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蘊。如陜北剪紙、陜北民歌、陜北舞蹈等等,不僅包含了陜北人特有的審美觀念、審美表現意識,而且包含了以往陜北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陜北民間藝術所特有的文化特性,它為我們深入研究陜北文化乃至傳統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源,這種資源是我們很多現代文化藝術的“根”,教育傳承不僅能留住根,而且能使根深葉茂。
其次,其中的學校教育,一方面能夠喚醒青年一代對陜北民間藝術的熱情,傳承和保護意識,培育了傳承主體,進一步維護了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具有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為民間藝術文傳承創新奠定人才基礎。與此同時,廣大青少年在習得陜北民間藝術的同時,會從中發現真、善、美,從而培養他們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愛國愛家的情懷以及人文素質的形成。并且也逐步培養起了民間藝術文化的欣賞群體和傳播者,使陜北民間藝術能夠薪火相傳,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弘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三、陜北民間藝術教育傳承的實現途徑
1.將陜北民間藝術滲透到日常教育中,培育后備人才
將陜北民間藝術遺產納入鄉土教材,并把這些教材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之中,形成常規化教學,普及、宣傳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知識,中小學生對陜北民間藝術文化遺產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從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關注。無論是以藝術形式還是以文學形式進行教育,都既可以提升學生素質,又可以培養一批傳承陜北民間藝術的后備人才。如:將陜北民歌納入到音樂課的教材中,將陜北剪紙納入到美術課中,將對陜北安塞腰鼓的文學描寫納入到語文課本中等等,既培養了學生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又提高了藝術文化修養。
2.開展陜北民間藝術少兒培訓,培育傳統文化情節
根據陜北民間藝術的特點,將易學易懂的藝術種類作為少兒教育的項目。如針對少年兒童,可以開展課外免費培訓班,請一些民間藝人教孩子們簡單的剪紙藝術、舞蹈藝術等,并將此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項目,增強家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讓學生對民間藝術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加強他們對本土文化基因的認知和啟蒙,培育傳統文化意識。另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或者節假日時間,組織學生們參觀民間藝人的制作技藝,加強學生對于民間藝術的感性認識;而對于復雜的藝術門類,在農村則可以讓學生到民間藝人的家中,在傳承人的口傳心授下學習,政府給予民間藝人一定的補助;而在城市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上網收集和整理資料,了解更多的陜北民間藝術文化內容和形式。總之,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免費培訓,從小培育傳統文化情節,為民間藝術的長遠發展、弘揚傳統文化奠定基礎。
3.開展陜北民間藝術專業人才教育
把陜北民間藝術引入高等院校教育尤其是陜西省高校,開設有民間藝術為內容的課程,設置相關專業并招收學生,開展民間藝術文化知識和技能培訓,在文化產業、民族文化等相關專業設置陜北民間藝術課程,開展民間藝術研究和文化產業研究,培育民間藝術文化傳承、保護、發展、管理、研究等各類型、各層次的人才。高等院校也應努力成為民間藝術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創造的主體,成為文化遺產的學習地,成為文化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橋梁和重要基地。
4.挖掘傳授力量,重點培養繼承人
許多陜北民間藝術,如陜北說書、陜北剪紙、陜北嗩吶等隨著老一代人相繼離世,中年傳承人的轉型,正面臨消亡危機。傳承主體的代代相承是民間藝術發展弘揚的前提。青少年是陜北民間藝術習得和傳承的生力軍,如果青少年得到了很好的民間藝術傳統文化的培養、熏陶和訓練,就會成為陜北地域文化的傳承者,民間藝術的未來就具備了主體力量。政府應下大力氣挖掘優秀的民間藝人,除了已知的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外,還應下大力氣挖掘尚待發現的技藝精湛的中年藝人,避免他們因經濟原因而中途放棄傳承,增加傳授的主體力量,并授予他們以一定的榮譽稱號,讓他們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增強他們傳承、傳授的動力,聘請他們在學校里講課,讓其招收學生,使傳統技藝得到繼承。
參考文獻:
[1]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呂青.文安視域下的德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
建筑裝飾藝術并非是一門新興的藝術形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建筑裝飾在當代卻仍是備受關注的產業,使得建筑裝飾藝術也成為藝術界關注的焦點。而且當代的建筑裝飾藝術發生了新的轉變,加大了對文化元素的繼承和傳播,呈現出這一轉變的原因,必然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發展和變化總是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綜合所有的因素來看,無非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大類。首先,從外部影響元素,分析建筑裝飾藝術對文化進行傳承的原因。從小處著眼,裝飾藝術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審美功能,而說到審美功能必然要和觀賞者產生聯系,也就是建筑裝飾藝術注重傳承文化的首要的外部因素———人們的審美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審美上的鍛煉,審美水平不斷得到提高,自然而言的審美需求也就越來越大,所以,在當代審美影響下的建筑裝飾藝術,必然要進行改革和創新。第二個外部因素,受藝術環境的影響,建筑裝飾藝術建筑裝飾藝術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其發展變化必然受到整個藝術界環境的影響。由于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文化戰略的實施,整個國家對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注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成為重要的指南針,投射到藝術領域,就是藝術的發展要加大對文化的傳承,所以,當代審美影響下的建筑裝飾藝術加大對文化的傳承,受整個藝術環境的影響,受時展趨勢的影響。其次,從建筑裝飾藝術自身方面出發,分析其加強對文化進行傳承的原因??v觀建筑裝飾藝術發展的歷程來看,建筑裝飾藝術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困境,整體上呈現發展緩慢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建筑裝飾藝術的形式比較單一化,這主要是由于裝飾藝術沒有與其他藝術或其他學科相聯系,內容的表現形式比較匱乏,缺乏多種元素的融合,單一性的發展必然導致形式的單一化。第二,建筑裝飾藝術表現力和張力不夠,當代建筑裝飾藝術的發展受消費型經濟的影響,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夸張性,而忽視了文化內涵的傳達,使得藝術作品只是一種視覺上的表現,沒有文化底蘊。最后,建筑裝飾藝術缺乏個性化和民族性。所謂的個性化和民族性,就是要求建筑裝飾藝術,在符合我國人民的審美需求的同時,要保證民族性的東西,使其能夠在國際市場上保持自己的個性,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個性化和民族性的缺失導致建筑裝飾藝術作品失去了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僅不能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建筑裝飾藝術整個產業的發展,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建筑裝飾藝術文化傳承的表現
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例如政治思想、宗教思想,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古代文化傳統等屬于文化的外延,而且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如漢字、國畫、陶瓷、雕塑等都是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把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應用到建筑裝飾藝術的設計之中,不僅增添了建筑裝飾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豐富了裝飾藝術的內涵,提升了整個藝術設計的品味,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首先,建筑裝飾藝術的色彩對文化的傳承。色彩是建筑裝飾藝術設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當代的建筑裝飾藝術設計中,注重對色彩的應用,成為決定設計是否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文化的發展已有很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在中國古代的建筑裝飾設計中,對色彩的使用更是有著嚴格的限制,例如在中國古代,黃色、金色、紅色一般應用在皇家建筑裝飾的設計上,這些顏色能夠體現出皇家的威嚴與氣派,顯示出皇權的至高無上,而普通的民居裝飾只能用一些樸素的顏色,一方面與皇家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二者的階級差別,另一方面也便于與周邊的環境相映襯,更能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這些顏色也就具有了特別的文化內涵,而把這些顏色應用到當代的建筑裝飾藝術設計中,就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既增添了現代建筑物的美感,提升了建筑整體的品味,而且還傳播弘揚了民族文化。例如上海世博會的中國場館,就大量使用了紅色這一元素,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意義,這就是對文化進行傳承的表現。再如,北京香山飯店的色彩設計,使用黑白灰色的組合,這是蘇州民居色彩的典型表現,同樣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其次,建筑裝飾藝術的圖案也表現出了對文化的傳承。圖案和色彩在建筑裝飾藝術設計中的重要性不相上下,在設計過程中,圖案和色彩的結合基本上就決定了整個建筑裝飾藝術的風格。在當代審美影響下的建筑裝飾藝術,善于在建筑物上雕刻各種圖案,或具有某種文化意蘊的紋理來進行裝飾,這些富有文化底蘊的圖案、圖形或紋理,不僅增添了建筑物的文化氣息和文化感,而且對文化的傳承,豐富了文化本身的內涵,促進了優秀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在當代審美影響下,很多建筑物的裝飾圖案都注重對文化的傳承,例如,在蘇州博物園的一些建筑裝飾上,采用了鑲嵌吉祥的紋樣的手法,這些紋樣往往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某種吉祥的寓意,把這些吉祥的紋樣應用于供人們觀賞的建筑的裝飾設計上,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而且,有些紋樣不是具備某種傳統文化的象征意義,而是某一地區文化的表現,例如在蘇州萬科第五園的裝飾設計上,就使用了冰裂紋這一圖案元素,冰裂紋就是江南地區文化的產物。此外,在當代審美影響下,建筑裝飾藝術在造型、構圖、雕塑等其他方面也表現出了對文化傳承的特點,就不一一進行舉例說明了。
三、建筑裝飾藝術文化傳承的意義
從整個人類環境來說,建筑裝飾只是其中一個非常小的組成部分,而且,相對于整個人類進程來說,建筑裝飾藝術對文化傳承發揮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縱觀建筑裝飾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建筑裝飾藝術在美化環境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建筑裝飾藝術的文化傳承功能日漸凸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建筑裝飾藝術對文化進行傳承,推動了當代建筑裝飾藝術本身的發展和進步。傳統的建筑裝飾藝術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能夠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所以其發展面臨著極大的困境,出現發展停滯甚至萎縮的局面。而把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融入到現代建筑裝飾藝術的設計之中,為應對其發展所面臨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文化因素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這些多樣化的形式能夠彌補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單一化的缺陷,充分發揮裝飾藝術的審美功能。而且某一文化因素往往具有深厚的底蘊,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建筑物的文化內涵,提高建筑物的文化品位,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此外,當代建筑裝飾藝術還面臨著模式化、全球化的趨勢,一旦這種趨勢越來越嚴重,我國的建筑裝飾設計必然會被西化,從而失去自己的個性,在國際市場上也就失去了競爭力,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惡劣影響。注重建筑裝飾藝術對文化的傳承,可以阻止建筑裝飾藝術模式化、西化的進程,保證我國建筑裝飾藝術的民族性,保證我國建筑裝飾藝術的國際競爭力。可見,加強建筑裝飾藝術對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其次,在當代審美影響下的建筑裝飾藝術的文化傳承,為弘揚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建筑裝飾藝術作為文化形式的載體,成為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把中國傳統的文化形式,例如雕塑、陶藝、國畫、剪紙以及地方文化等多種表現形式,應用到建筑裝飾藝術的設計之中,能夠使這些文化形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以傳承。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理念的逐漸滲透要求我國的文化觀念和藝術設計必須要保持自身的個性,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傳統文化最能展現我國的個性和獨特魅力,所以,把中國傳統的文化與建筑裝飾藝術相結合,有利于擺脫西方建筑設計觀念的束縛,在設計上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在文化領域占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結語
關鍵詞:剪紙文化;詩歌題材;現代剪紙藝術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一、民間文化作為剪紙文化的語境
剪紙文化即是中國民間文化之一也是民俗的藝術載體。它傳承了數千年來的民間文化傳統。剪紙文化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它即有濃烈的東方傳統文化氣息,又有著濃厚的鄉村文化習俗的氛圍。無論是從剪紙的用材,方式以及造型特點來看,它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習俗。不同的地域特點有著不同的剪紙文化特色,北方的剪紙文化則體現出了北方人所具有的人文特質,北方人的粗礦但是有不失細節;南方的剪紙文化則體現出南方人特有的精巧細膩。
剪紙文化行業了人們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的愿望,表現了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內容,抒發了人們內線美好的情感。收到民間文化的影響,人們往往有著追求美好的愿望和趨吉避兇的民俗觀念,這些常常以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一般采用象征、寓意、諧音來表現,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五福臨門”等。剪紙的內容也很講究,娃娃、蓮花、葫蘆等象征多子多福;吉祥、五毒意味著吉祥辟邪,瓜果魚蟲還有家禽等暗示著喜慶豐收等。這些象征美好的符號是人們以物寓意、托物寄情的表現。
民間古老的神話題材也成為了人們剪紙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精彩的“哪吒鬧?!薄拔饔斡洝钡壬裨捁适拢约耙恍﹦尤说膼矍楣适隆鞍咨邆鳌薄傲鹤!?,正義的“”等,這些我們在以前的剪紙中精彩都可以看到。這些剪紙表現了人們對民間文化傳統和歷史的傳承與深深的敬意。
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造就了剪紙文化,剪紙文化則凸顯了中國民間文化在人們心中不可磨滅的深深烙印。
二、剪紙藝術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發展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僅傳承了一些民間習俗與特色,它還對文學界有著較大的貢獻。在數千年前,人們對剪紙有著豐富的感情和依賴。
大紅色是民間剪紙藝術最常用的一種顏色,通常在逢年過節時期,人們用剪刀,刻刀剪出各色各樣的圖案,當然作為過年的一大特色,魚的組圖剪紙是必不可少的;也會配合著一些花、鳥、植物的圖案。
在民間文化中也蘊藏著無數關于剪紙藝術的詩詞歌賦,這些詩歌首先表達了詩人們對剪紙藝術的欣賞;其實也說明在過去,剪紙在人們生活中是隨處可見,人們情感依賴的事物,因為畢竟詩歌是屬于人們內心世界表達的一種形式。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古代詩詞典籍中,也有些許詩歌以剪紙為題材來抒發內心的情懷。在唐朝的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著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里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作者以春節剪紙貼花為題材,家家戶戶都用剪紙做裝飾,來表達過年喜慶的心情。
元代《大德樂清縣志》在描寫樂清民間元宵佳節的請及時寫道:“社里笙歌達旦,通衡剪彩,與眾共賞,為民同樂?!边@里讓樂清人“社里笙歌達旦”的,是玩“龍船燈”習俗,此俗至今不衰?!褒埓瑹簟背堉乒に嚲商帲匝b飾工藝精美稱奇。各村在自己龍船的外國,一格一格地貼上許多精致的刻紙,互相攀比,爭奇斗巧,“龍船花”精工細刻的功夫由此形成,成為中國南方剪紙藝術的代表――樂清“細紋刻紙”。
這些詩題都體現了剪紙藝術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發展。于此同時,民間文學也說明 了對剪紙藝術的重要性與深深的感情寄托,在當時的文化氛圍下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三、剪紙藝術與民間文化的現代關聯
剪紙藝術對民間文化的傳承是總所周知的,即使是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剪紙藝術的變形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
剪紙也是作為裝飾的一種類型,最早期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便已經有了剪紙中以鏤空的形式在石器,玉器以及皮革上雕刻花紋。西漢時期紙發明之后,人們就開始使用紙張來進行剪紙的創作;由于紙張的輕盈和便捷,人們選擇了這種材料作為表達的一種途徑,利用紙進行刀刻鏤空來表達人們內心的事物與想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剪紙這一偉大的民間藝術之一。
在剪紙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用途功能和風格也得到了不斷的拓展,成為與中國民眾生活聯系最廣泛的,具有文化符號特征的民間藝術種類之一。其包含的民族信仰、民族情感、民族心理、民族智慧、思維方式及審美方式,留存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中。
現代的很多工藝品和一些事物都跟剪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剪紙形式的多樣,功能性語言突出。鏤空是剪紙藝術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它形式多樣,通過不同大小平面的鏤空,以各種線條粗細不同的變化來表現剪紙藝術的審美情趣,使人從中得到美感的韻味。鏤空設計具有設計實用性,它對墻體有著整體面積的保護,海域遮擋墻體的作用,是把藝術融入生活,并且將藝術實用化充分表現出來,這說明中國剪紙對現代藝術創作的影響,對其具有使用價值。
在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中,剪紙藝術慢慢的開始不僅僅以剪紙的形式來豐富人們的生活了。剪紙藝術還運用于包裝,利用剪紙含有的豐富的中國文化傳統底蘊來表達我國的文化素養。成為民族類型包裝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日常產品包裝中,常有著剪紙元素的出現,神獸消費者的青睞。如:煙酒包裝、月餅包裝、書籍裝幀等,設計師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剪紙的表現形式。
剪紙藝術也運用于建筑。上海世博會上有一座剪紙造型的場館――波蘭館。這座建筑是以剪紙民間藝術為主題的構造設計,它帶給人們很多的視覺體驗。該館外部由相互交織的剪紙圖案所組成,陽光可以透過縫隙進入大廳走入波蘭館,剪紙的圖案隨處可見,當黃昏降臨,五彩斑斕的室內光線穿透剪紙的圖樣,使整座展館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展館設計與傳統相聯系,但同時具有現代主義風格從此方面看,既傳統又現代的剪紙藝術正是這樣極具視覺體驗的抒情詩 室內的家具風格受到展館圖案的啟發,由外墻的剩余材料切割出來制作而成,形狀和材料與展館建筑相呼應,體現出剪紙中的陰刻與陽刻交相呼應的特點。
由此可見,民間文化對現代剪紙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保留了優良的民間文化再對其進行剪紙的變形和運用,這是現代剪紙藝術最大的創新與傳承。
參考文獻:
[1] 傅作仁,朱一 .中國剪紙藝術研究.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9月.
論文摘要:我國現代招貼設計概念的產生雖然源于西方,但其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中國特定的歷史人文元素緊密相連,招貼設計的核心在于傳達特定的理念和文化氣息,然而隨著中國的全球一體化進程,這種氣息被現代商業屬性所掩蓋,甚至被大多數設計師忽略。本文通過研究現代招貼設計對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中中國畫和民間美術的傳承,希望能為招貼設計構建中的傳統文化氣息的延續提供一些意見。
現代招貼設計在傳統文化發展中的構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現在多個方面,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這是一種統一的、生動的、有韻律和節奏的審美感覺。在我國的招貼設計畫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中也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民間剪紙和藍印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現代招貼設計中得到印證。本文中主要介紹對中國畫和民間美術兩個方面的傳承:
一、現代招貼對中國畫藝術的傳承
(一) 筆墨的傳承
說到對水墨的傳承,就不得不提到靳埭強,他說:“電腦這一工具,非常簡便的被廣泛運用,但水墨的滲化,絕不可能有計劃的控制它的形狀和色調,電腦和噴繪一樣不可能造到作,印刷技術也不可能達致,只有通過微妙的毛細管根纖維的接觸,才能有奇妙的變化?!彼髌分械乃瑯O簡、單純、也有用水墨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現內容的,也有用水墨以山水畫的形式表現內容的,也有將水墨和點、線、面結合通過新的圖形形式完成作品的,水墨在他的畫面里凝重、通透、變化豐富,體現出他對水墨文化的理解和運用。他的海報作品大片留白、空靈肅靜、清雅純凈,似幅幅高潔的中國畫。
日本設計師田光中一:“靳埭強的海報是極富東方色彩的。他每一張作品都流露出中國傳統上的風格,靜盈而端莊,簡潔清亮,毫不紛亂,常見一大片留白,整潔中如清風拂過,成為海報的主題。構圖簡約。在靳埭強那靜悄的畫面上,常有墨跡遺痕。筆和墨描畫出來的不是什么繪畫,也不一定是字,只不過是飽沾墨液的毛筆在運走時表現出優美的軌跡來。那些由墨色到灰色以至呈現奇妙的濃淡度, 世人感到是東方心魄的躍動?!边@紅躍動的東方心魄,就是靳埭強先生對中國畫水痕墨韻的傳承。
(二) 意象的傳演
中國的水墨畫不講究“肖神”,而重點在于“通意”。畫家把各種要描繪的事物先急在心里,然后才胸有成竹,一揮而就。當一張宣紙鋪在眼前,國畫的意在筆先,運籌構圖,下筆后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氣呵成的意境在靳埭強形式的現代設計上盡情展現。在設計中承傳水墨這種形式時,他思考了兩者的最佳結合點:“面對水與墨,毛筆和宣紙,我能理解我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了一個概念,只有用這種材料和方式把我內心的情感表現出來。毛筆是有生命的,水與墨是有靈性的,我喜歡把自己的創意和這種有靈性的生命融合起來?!?nbsp;
二、現代招貼對民間美術的傳承
(一) 圖案的傳承
中國民間美術在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練后,逐步形成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它們包括人物、動物、植物、圖騰等形式在內的圖像,這些鄉土味濃郁的圖像元素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在去年春節前,在中國各大城市的一些戶外廣告欄中可以看到“金童子與可樂”的招貼。該招貼就是把國人家喻戶曉的吉祥圖案年年有余的形象,直接與知名飲料品牌可口可樂相結合,使傳統中帶有強烈的現代色彩,現代、時尚中又包含傳統元素。這種巧妙的結合,使圖形藝術表現出一種跨時代的魅力。
近幾年新興的房地產業及與其關聯產品類招貼,順應了中國人求祥祈福心理,大做文章,很多宣傳海報招貼借用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元素來宣傳自己的產品。這樣既能給人們視覺上美的享受,滿足人們求祥心理,同時也展示了中華傳統吉祥文化的魅力。如年廣東省廣告有限公司給某房地產做的系列海報中就分別用到了我國民俗文化中的剪紙和染織,反映的民俗民風及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無不蘊涵著傳統文化的情節。
傳統是發展的,古人為我們今人傳遞傳統,今人則為后人創造傳統。研究和探討傳統文化精神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現在和未來,更好地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切實推進我國現代招貼設計的發展。我們要用客觀理性的認識和發展的眼光來對待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只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吸取西方現代設計意識與方法,創造出新的既符合時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精神的招貼設計文化來,才能構建出中國現代招貼形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體系。傳統民間美術在招貼中應用的范例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敘述。
(二)意蘊的傳承
中國傳統民間圖形本省就意味深厚,寓意豐富,各中往往蘊藏著多元的吉祥意義。
中國傳統圖形背后的“意”是人們迷戀其造型的關鍵,不論古人還是現代人,對美好事物都一樣心存向往,因而傳統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因吉祥藝術帶給人幸福與安寧,驅散著人們對未來生活不確定性的畏懼與猜疑,吉祥藝術的價值意義就遠遠超出了藝術本身,而成為民間群體約定俗成的一種生活方式。以魚為例:作為自然形態的魚,西方的傳統,要研究它的生理結構特征,他的固有色和條件色、質感、量感,藝術的標準在于模仿自然的藝術技巧。中國民間藝術中的魚,多是“陰陽魚”“八卦魚”“雞頭魚”“虎頭魚尾”“人頭魚尾”“魚戲蓮”等,這種不以自然模擬為造型標準,不以形似為規范,而以魚自喻,借物寄情,以物言志,表現了雙魚相交而生萬物的宇宙觀和子孫繁衍萬世的生殖崇拜。它并非反映自然生活現象,而是陰陽萬物交感、生存繁衍觀念的隱語符號。
招貼設計設計可以說是由“意”通過復雜的心理活動并利用形式法則創造出可視的形象,并通過這個形象直接或間接地對“意”的內涵進行了表現或象征,而觀者則通過象征圖形引發聯想機制,得到“意”的內涵。這樣一個過程,即為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但圖形設計絕非對“意”的簡單陳述,而是升華和提煉,是一種再創造,可見,由此而生的“有意味的形式”必然包含著設計者的觀念與情感,它們與設計的主題思想融為一體,被觀者所感知。意念賦予形式以生命,因此形式在展現意義上變得積極主動。
財神可以說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望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既平安又能財源滾滾。因而財神也被納入許多設計師的設計元素中。卓越形象品牌傳播事業機構為老板牌吸油煙機所作的“財神篇”招貼,就是透過財神這一形象,來表達該品牌的內涵。招貼形式非常簡單,但卻用這一民俗形式充分反映出中國人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
中國吉祥藝術是浸透了民眾對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質量的期盼——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不幸的規避的一種獨特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吉祥藝術構成了民族文化獨特的生活觀,展現了中國人民獨特的生活觀念、生活智慧、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以及人格培養和傳統道德操守模式。優秀的設計,不僅透過形式來表現意義,還可以主導和控制觀者的欣賞角度,使作品在意義上得以完整的呈現,使表現意圖達到準確的傳達,這對于招貼設計設計的信息與情感傳達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對傳統,去探尋和挖掘蘊涵在它們背后的“意”,將已在中國民眾心中形成共識的傳統圖形的“意”,延用到現代招貼設計中來,從而延伸出更新更深層次的精神理念,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會性。
現代招貼設計的構建正處于急速發展時代,在全球一體化形式的帶動下,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給我國的設計帶來了良好的契機,但我們的設計者不應該盲目崇尚西方的設計思想和形式,而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淹沒在紛繁蕪雜的國際氣息中?,F代招貼設計的構建不在于有這一藝術形式,而在于這一藝術形式是否獨具有特的中國文化特色,是否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予以傳承,這才是中國設計者任重而道遠的設計目標。
參考文獻:
[1]貝莉.《談現代標志設計中的傳統理念的傳承》蘇州大學學報,2004
[2]王序.《靳埭強平面設計師之設計歷程》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我認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主要渠道應該通過教育來實現。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會得以繼承,同時也得到弘揚和發展。現代學校教育因其科學性、規模性、普及性的特點,非常適合開展各種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
一、藝術教育促進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必要性現狀分析
如今人們通過多種方式走進貴州走進民族區域,深閨中貴州少數民族的面紗慢慢被掀開,外界需要橋梁需要媒介了解貴州及其文化狀況,只讓大家看到原始狀態的藝術固然重要,但其承載的東西單一,人們需要多元化的呈現方式。
1、市場缺少民族特色的原創藝術商品。在對貴陽市青巖古鎮調研中發現,古鎮共有580家商鋪,其中旅游商品的286戶,比例占到50%,在286家的旅游品商店中,有貴州地方文化原創旅游藝術品商店僅7家,原創設計比例不到3%,其余97%旅游商品均是全國各個旅游市場旅游景點都可以看到買到的大眾旅游商品。
在對貴陽市內幾個專營貴州民族特色旅游品商店的調研時發現,如知名的黔粹行、黔藝寶、金蘆笙等主營游品商店,其商店60%的旅游工藝品保持了完全原生態造型,與時尚現代接軌的民族特色藝術品還是較少。
在黔東南的西江、郎德等地調研時我們看到了較好的現象,旅游點有70%左右是貴州少數民族特色產品,但產品大多保持著較為粗糙的原始工藝狀態,欠缺較高品味的民族元素與時尚藝術結合的原創工藝品。
2、原創工藝品創意設計中的誤區。從市場涌現出來的民族藝術商品中,發現許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讓民族文化藝術傳承下去,第一類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直接將生活品轉換為旅游商品售賣,其保持原件狀態,售價不一,這里出現了一個矛盾的問題,售賣價格高了往往購買人群較少,價格低了卻與純手工打造所付出的勞動價值不相稱;第二類、政府或資金雄厚的企業投入資金,拉動民族村寨,制作大眾化旅游品,目的是改變當地經濟收入,往往商品缺乏設計,做工較為粗糙,一味模仿外來的東西,丟棄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
我們調研當中發現了一些典型的案例,如某縣開發的民族旅游商品 “鐘”, “鐘”盤上是復雜的刺繡圖案,這種制作不知該怎么評價?單從外表看就會發現問題,花哨的底紋,使人的眼睛無法看清鐘上的指針和刻度數字,這種強加的藝術效果影響了鐘的使用功能,其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很不清晰,那會有多少人來購買這個“鐘”呢? 另外我們還發現有些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工藝品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比如蠟染是貴州地方民族特色工藝,蠟染圖案卻換成了西雙版納椰樹、傣族少女等,失去了原本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
3、民族民間工藝的開發缺少專業設計人才。目前,政府提倡的大力推進少數民族文化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推進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方式和手段創新。在相應政策的鼓勵支持下,出現了一批民族文化研發企業,如“貴州精彩”、“貴州晟世錦繡”、“貴州印象”等民族民間工藝品研發公司,還有許多工藝作坊,他們主要生產還是來源于民間工匠,這些企業表示他們缺少能夠與民間工匠很好溝通的專業設計師,可見在開發中需要即懂得傳統民間工藝又具備藝術設計能力的專業設計人才。
二、藝術教育是擔當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中堅力量
本土院校的藝術教育是傳承和發展本地區民間藝術的最佳載體,藝術教育肩負著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傳承文化、開拓進取的藝術人才的歷史重任。
1、打破藝術教學模式舊觀念
藝術院校過去幾十年的培養模式全部是向外看的專業教學方式,曾經的蘇聯模式、歐美模式和現今的日韓模式,充斥著藝術設計領域,外來的優秀理念和設計是非常好的,應該認真學習,但是長時間來我們卻忽略了自己優秀民族文化元素的魅力,我們很少認真觀察打量自己民族的文化理念和藝術元素,等我們回頭思考,才發現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是我們取之不盡的源泉,有著自己文化的東西才有自己的靈魂。
2、提倡融入民族元素的課程與教學
民族元素體現在人們生產勞動和生活實物中,其載體主要是民族服飾、民居、樂器、雕刻、圖騰符號、生產生活用品等,以現實存在物的形式展示存儲著民族文化,將生活中的民族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并融入到當代藝術設計中,其實才是現代創新設計的靈魂。
(1)在傳統藝術設計學科中的課程融入。學校教學中要根據專業學科特點將民族元素的運用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一是在設計基礎學科中如圖案課程,可將本地區少數民族圖案學習作為重要課程內容加以重點講解分析繪制;二是在設計領域的專業課程中結合民族元素的運用進行教學;三是在教學實踐項目中,鼓勵在民族特色紋樣中利用提取、精煉、改造、創新等方式融入現代設計理念,使其得到新的視覺認可。
(2)民族民間工藝美術技藝的學習。傳統民間工藝是靠師徒方式進行學習與傳承,而今職業院校應該對民族民間工藝技藝進行開發學習,首先是培養熱愛民族藝術的專業教師隊伍,讓專業教師成為承上啟下傳承創新的引領者推動者,同時應將民間工藝大師請進課堂,直接對學生進行技藝教學,讓學生直觀了解學習傳統工藝技法。
(3)有條件的院校,應將民族工藝作為專業課程或學科獨立開設,學生通過學習傳統的、融合現代的,以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
3、引導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多元文化底蘊。
提及少數民族民間藝術,往往會聯想到古老、土氣,確實如此,那反過來想想我們的教學中對于這些老土的東西做了多少研究,它之所以在民間流傳幾百上千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現在的藝術教學中過分重技法、輕創造,重式樣、輕內涵,學生喜歡現代藝術,所以創意設計單一化現象較為嚴重,很多東西僅來源于書本,其知識是有限的,所以多元文化審美情趣培養非常重要。
教學中除傳統美術鑒賞知識傳授外,應加強學生對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了解學習,要求學生不僅掌握設計技能,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審美情趣。
具備多元的文化素質和良好審美情趣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培養和積淀,帶領學生到民族地區實踐采風是學習和提高的很好方式,學會理解民間文化并將其融入到設計中,創作出具有優秀文化內涵的作品。
三、藝術教育應承擔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任
貴州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其文化保護方式長期延續著老舊的原封不動的繼承模式,現在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拓展開發,以更好地繼承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民間藝術,它需要后繼有人。目前貴州僅有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系統地將民族民間藝術作為主要專業進行教學。其他院校也只是在相應學科中少量加入相關教學內容,這遠遠低于貴州后發趕超的發展速度,該領域需要更多懂得民族藝術的現代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