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8 17:21: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智慧課堂體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最近,我在教學《折線圖統計圖》這一部分時,對于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和實踐教學進行了反思,對于“智慧課堂”實踐,促進課堂教學品質內涵發展有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創造性整合教材,實現高效,在有限時間內促進智慧的生成
智慧課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作用。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而且要創造性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通過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完善,讓課堂成為“智慧課堂”。在本節課中,我嘗試創造性整合教材,將教材中單式、復式統計圖內容合并成統一的上海人口問題,提高了教材的緊湊性,使學生學習起來更連貫,更高效。
例1為單式折線統計圖,對于五年級學生而言,單式折線統計圖對于學生認知不成為困難,一課時時間很充裕;例2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學生在前面有復式條形統計圖學習經驗,如果設置合適的情境,應該也不成問題。所以,我嘗試將例1、例2整合在一起,將例1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內容換成例2上海出生人口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單式折線統計圖,學習畫圖,然后將例2上海人口死亡情況作為練習,學生自主完成折線統計圖,再設置問題情境,在不斷的沖突中解決問題,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圖。
教材這樣整合后,我將教學目標同時整合,目標確立如下:
1.學習畫單式、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特點。
2.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形成過程,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3.學會看折線統計圖,增強數據分析觀念。
4.體會統計圖的實際意義,對統計感興趣。
實踐證明,這樣的整合使得教學目標有了深度,教學有了廣度,學生學習更順暢高效。
思考二:設置沖突,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形成過程
智慧課堂需要提供“刺激”,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實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有了認知沖突,才會有任務驅動,才能促使學生的自主思考,促進智慧的生成。我嘗試在我的課堂上設置這樣的沖突,試圖促進學生智慧的生長。
在這節課中我設置了兩次教學沖突。
第一次沖突,體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出示做好的兩張單式折線統計圖,請同學們回答三個問題,搶答:(1)哪一年死亡人口多?(2)哪一年到哪一年出生人口增長最快?(3)哪一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人數最接近?由此,學生發現:第三個問題不能直觀看出來,如果將兩張圖重疊在一起會更方便比較,學生有了將二圖合一的驅動,動手繪制。
第二次沖突,體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形成
出示合并好的半成品“復式折線統計圖”,引導學生發現,“圖上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下?”
在學生重疊后,利用課件展示重疊后效果(如右圖),發現這個合并圖更令人迷惑,于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重疊后如何區分?,還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在這樣的沖突中,學生對于兩條折線的顏色、圖例、標題合并等逐漸清晰起來,完善形成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模型。
思考三:問題設置,小組交流,增強數據分析觀念,體會數據分析的樂趣
智慧課堂就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提供在學習內容、方式、速度和時間上的選擇權,小組合作學習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能夠使學生組成優勢互補的學習團體,共享學習的成果,分享學習的快樂。
具體就這節課而言,折線統計圖這個內容很容易上成畫圖課,學生掌握折線圖的畫法即可,教師對于數據的分析往往忽略。而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教學重點定為:學會畫單式、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兩種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定為:體會兩種統計圖的特點,分析、預測數據。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又不使得教師的教學顯得問題零碎,盡是滿堂灌?小組合作,便成了實現目標的首選。本節課安排了兩次合作:
(一)第一次合作安排在例1的教學,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條形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對比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特點時,設置任務單如下:
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1)請你觀察兩個統計圖有哪些異同?
(2)上海出生人口總體的變化趨勢怎樣?哪個圖看起來更明顯?你還發現了出生人口數據有哪些變化?
(3)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如此問題設置后,學生有了充分的思考,思考后的交流更具有價值,學生之間的合作更能達成思維的碰撞和共識。學生在第一次交流中既分析了統計圖的數據,收獲了分析數據的策略,又感受到折線統計圖能清楚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一舉而兩得。
(二)第二次合作安排在例2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學生補充完善好折線統計圖之后。設置合作單如下:
先思考,再在小組里說一說
1.哪條折線數據大?說明什么?
2.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整體趨勢怎樣?哪組數據增長快?
3.比較:兩條折線的距離在逐漸發生著什么變化?說明什么?
4.你們覺得2016年,上海的人口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請說出你們的根據。
名師課堂的精彩,不在于課堂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平常之處顯示智慧。新生代語文名師們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他們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有關教學活動整體的真理性的直覺認識,就是一種課堂實踐智慧。學習和研究諸多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為己所用,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課堂實踐智慧不可言傳,只能意會,因此不是通過一般意義的學習所能獲得的。也就是說,實踐智慧的獲得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發展。對于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我們不僅要學習、研究,更要實踐、反思,而后再實踐,再反思,如此往復,讓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催生我們的課堂實踐智慧,提升我們的專業化水平。
為此,我校組織廣大語文教師走近名師,研究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探索小學語文新生代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生成的途徑與方法,感悟他們先進的教學思想,領會他們的教育追求;通過對具體的教育情境和事件的關注、反思,將感性的、表面化的經驗提升,生成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升自己的教學思想,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一、學習積淀
名師之所以成名,他們的課堂教學之所以閃動著智慧的靈性,最重要的是他們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識積累與人生修煉,具備厚重的文化底蘊。這些不是通過聽其一節兩節課就可以形成的,是需要我們每個教師不斷學習,潛心感悟,長期積淀的。
研究中,我們首先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閱讀新生代語文名師的專著,關注教育教學雜志上介紹他們的文章,研究這些名師課堂教學實踐智慧的主要特征,領會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感受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靈動的課堂實踐智慧。其次組織成員廣泛地搜集新生代名師的教學案例、教學實錄,進行研讀學習,把名師們課堂教學的形式記錄下來,把其中的神提煉出來,用名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指導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活動,時時處處以名師文化的眼光來對待教學工作。在學習中,我們重點學習、研究新生代名師的課堂教學。
1.觀摩錄像。
在學習中,我們經常組織課題組成員觀摩新生代語文名師課堂教學錄像,以名師的一節錄像課為研究載體,對名師的課堂進行多維解讀、深入探究。我們要求老師們在觀摩中不僅要“聽”,還要“看”――觀察課堂中學生的情緒狀態、互動狀態、思維狀態,以及學生學習的收獲;觀察名師的教學思路、情境創設、氣氛調節、問題處理方式等等,并進行記錄和思考,感悟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機智,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我們在觀摩其課堂教學錄像時,就要求教師們觀察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的具體表現,感受他情智語文的魅力。通過觀摩學習這種途徑,加深了對這些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的感悟和內省。
2.研究課例。
研究名師的課例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這樣可以讓名師課例成為生成自己的課堂實踐智慧的專業平臺。課例研究是以某一具體的課為研究對象,通過學習、研究、反思、借鑒,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優化和提高。具體有兩種形式:一是將不同名師同一課例進行比較研究,如將王崧舟和孫雙金兩人所執教的《二泉映月》進行比較,找出他們對同一個課的不同處理,體會不同名師教學設計的差別以及教學理念差異,感受不同名師的教學智慧。二是將名師課例與自己的課例進行比較,找出自己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借鑒名師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課例研究,讓教師用審視的眼光來看待名師課例,在比較中學習,在學習中借鑒,在借鑒中生成課堂實踐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
3.賞析案例。
賞析案例也是學習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的手段。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課堂中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案例賞析雖然也以課為研究載體,但不同于課例研究,它不是研究如何上好這一課,而是圍繞教學中的典型事件,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展示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等,從而給人以啟迪。開展案例賞析,有利于我們教師從中發現這些名師在把握教材、處理教學細節上的智慧和藝術,豐盈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升實踐性智慧。如王崧舟老師教學《二泉映月》時,引導學生抓住“坎坷”一詞,披文人情,品詞析句,涵詠意蘊,使課堂上真情流淌,生命涌動,讓人嘆為觀止。我們就以這個為案例,進行了深入地探討研究,真切地感受了王老師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積淀。我們又從“新課導入”“朗讀指導”“語言品味”“讀寫結合”等方面品讀名師,感受名師,深深領略名師的風采:他們的語言表達行云流水,活力四射;引導巧妙自然,渾然天成……他們的教學風格各不相同,有的關注語感培養,有的追求詩意,有的注重情智發展,有的提倡簡約,等等。他們的駕輕就熟的教學藝術,幽默風趣、于文字中指點江山的大氣和教學智慧,讓我們嘆服。通過學習,我們能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教學中自然生成智慧。
二、實踐生成
教學說到底是一種基于實踐的情景化的教師精神與教育智慧的傳遞。教學實踐是教師成長的基石,教師課堂實踐智慧的生成,完全來自于教學實踐。學習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最根本的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1.模仿感悟。
模仿是創造、生成的基礎。學習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可以從模仿開始,從模仿名師的課堂教學開始,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等。研究中,我們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名師的教學設計、教案拿過來,針對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一下,為我所用,通過對名師課堂的模仿,切身感受名師設計的巧妙;還可以借鑒名師優秀教案及教學設計中的精妙之處,汲取其中豐富的營養。如我們在觀摩特級教師薛法根的課堂教學錄像《天鵝的故事》時,感到教學中他有三次“寫”的訓
練設計得非常巧妙,研究品析后,我們要求四年級的教師在教學時嘗試著模仿運用;觀摩了孫雙金老師的《觀察作文》教學實錄后,其教學中引人入勝的開頭,多層面的觀察指導,情趣盎然的評點賞析以及對學生精神的關注等環節,觸動著每個語文教師的心,于是有幾位老師紛紛“借磚生玉”,進行教學模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仿中,我們要求各位老師認真寫下自己在運用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樣在體會名師智慧的同時,能生成自己的實踐智慧。
有時,一些有機會外出聽課學習的老師聽了新生代語文名師的展示課,回校后我們便開展“模擬課堂”活動,即要他們模仿所聽名師之課的教學設計,上一節匯報課,既加深聽課者對名師課堂實踐智慧的認識,也可以讓其他教師間接感受名師課堂的魅力。
當然,我們不是簡單地模仿名師的課堂,而是分步推進,漸入佳境。我們既要學習他們的“形”,也要學習他們內在的“神”,只有“形神”兼備了,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如名師課堂一樣精彩紛呈,靈性飛揚。
2.好課展評。
我們觀摩名師教學,不在于純粹地扮演名師上課,不在于單純地表演名師的教案及教學設計,而在于領悟、掌握、運用那些支撐教案及教學設計背后的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們學名師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要以扎實的課堂教學研究這種真實有效的方式,來習得名師們那些支撐教學理念的精髓。只有將名師先進的教學思想同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機融合起來,才能不斷地叩問課堂實踐智慧的真諦。
在教學中學會教學,在實踐中生成智慧。為此,我們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好課展示活動,以活動促發展,在活動中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如課題組教師優課賽、課題研究匯報課、觀摩課等系列活動。每一次好課展評,都是一次教學風采展示,都伴隨著教學反思,同伴點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對話中創生智慧,從而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我們關注教師常態的課堂教學,通過聽隨堂課,了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將學到的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智慧有機、有效地滲透到教學中,在實踐探索中,課堂實踐智慧得到了發展和提升。并形成各人自己的教學風格,促進了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寫作提升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實驗中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他認為專業寫作能引導教師從各個層面對教育實驗與自身進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進日常的教育實踐。
之所以將教師的寫作稱為專業寫作,是因為這種寫作不同于文學創作,它具有很強的專業化特點,它應是我們對教師自己教育教學生活的一種記載或研究方式。對我們教師而言,專業寫作首先是一種研究,需要實踐、需要思考。在寫作中,教師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從而不斷產生頓悟,增強自己的科研能力、感悟能力,再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新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時反思和總結教學行為,激活自己的課堂實踐智慧。從某種意義上講,專業寫作是課堂實踐智慧生成的催化劑。
我們研究新生代名師的課堂實踐智慧,也需要引領教師進行專業寫作,及時總結點點滴滴,記錄教學實踐中的成功與失敗,對課題研究和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提煉、提升、發展,形成豐富的教學經驗,并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不僅是打造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隊伍的需要,更是將這些名師的思想觀念、實踐智慧發揚光大、傳承創新的時代需要。
專業寫作可以采用教學隨筆、教學日志、教學敘事、教學案例、教學反思等表達方式,寫寫對名師教學的感悟,寫寫學習名師的體會,寫寫模仿名師教學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等。通過專業寫作對課題研究中所思、所聞、所想、所感、所悟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中流淌的思想、靈感的頓悟、思維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進行提煉和升華,揭示出內在的價值與蘊涵的教學思想,不斷將實踐經驗內化為理性認識,如研究了薛法根老師的《天鵝的故事》課堂教學后,課題組的老師抓住了其中三次“寫”的巧妙設計,撰寫了《感知?感悟?提升》一文;聽了竇桂梅老師的幾節課后,覺得她的課大氣而又不失精致,豪邁而又不失柔情,便撰寫了《享受“玫瑰”的芬芳》一文;模仿孫雙金老師《觀察作文》的教學設計上了研究課后,寫下了課堂教學反思《巧妙借“磚” 輕松作文》一文,等等。在寫作中,我們更深刻而又更理性地感悟了新生代語文名師的教學藝術和實踐智慧,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
一、轉變教學思想,發揮師生雙重智慧
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智慧的內涵包括教師教的智慧和學生學的智慧,教學智慧的價值取向在于教師與學生生命主體的共同發展,教學智慧的生成有賴于課堂教學情境的不斷建構。”(杜萍,王兆坤:《試論教學智慧及其生成條件》,《課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智慧視為教學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師生智慧合二為一,共同指向課堂目標的達成,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的相關理念。語文是人文課程,因而,課堂呈現的是一種人生理解,一種生命感悟。教師要釋放自己的最大能量,充分運用智慧,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表達中,抓住各種信息,尋求對文本的深度思考,尋求對現實世界的深切洞察,從而感悟生命,豐富內心,完善自我,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的同時,喜歡上語文課程。
二、創設良好教學氛圍,調節師生情感
生命課堂應是情感自由、心情愉悅,環境民主、氣氛活躍的課堂。在良好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的調節、引導。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不一定是充滿智慧的人。只有在厚實的文化積淀基礎上,在靈活的知識前提下,才能把教育的智慧運用到爐火純青?!扒楦胁粌H僅是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為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是智慧發展的維持系統?!保ㄌ锘凵稌r代呼喚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師》,《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一個好的語文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激情澎湃或情感細膩的人,能用激情、柔情感染學生,通過精辟的講解,教給學生知識,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其次還應當是一個循循善誘的導演,促進學生與文本對話,促進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因此,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積極感情感染學生,讓學生進入愉悅學習的狀態。
教師的微笑是綻放在學生心頭最美的花朵,它傳遞的是善良、民主、親和。學生回答出錯,教師投以真誠的鼓勵的微笑,多等待一分鐘,學生會從心底敬佩你的寬容、耐心,進而不斷改正錯誤,超越自我。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就是給學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語文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幫助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教師總是一副不可親近的面孔,總是很嚴肅不茍言笑,會束縛學生創新思維,會僵化他們的思想,限制智慧的生成。李吉林老師的語文課堂,經常用表演體會情境,繪畫再現情境,語言描繪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她的用意就是為了創設愉悅而美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教材不僅僅是個例子,而且本身就是一個寶藏。語文教師可以對教材自我開發,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探討,選取新的視角,讀出個性化的認識,觀點允許獨樹一幟。這需要教師選擇最適合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例如,學習蘇教版課文《臺階》時,我提問:父親為建新屋付出大量辛勞,請思考文末一句“父親老了”有什么深刻含義?這是個多重性問題,學生很快能意識到“父親年事已高,身體垮了”,并找到佐證語言。對于“精神老了”這一層次理解起有些難度,特別是結合文本語言闡述得不具體?!案赣H閃了腰后坐在臺階抽煙時,流露若有所失的樣子”,“這人怎么了?”這些句子需要慢慢研讀、品味,才能咀嚼出其中的滋味。在教學時,我因此提問:“請你根據情境猜想父親面露若有所失時心里會怎么想?”“這人怎么了”一句后省略了怎樣的潛臺詞?學生起初不明就里,但在回讀文本后,悟到了文本的隱含內容。父親可能會想: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我還能做什么,連挑水這么簡單的活都干不了……通過猜想,補潛臺詞,學生很快讀出年邁的父親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失去了人生的奮斗目標,一種辛酸、凄愴的情感自然被學生從內心深刻感受。
教學《皇帝的新裝》時,在疏通情節后,我讓學生自選角色表演并說出選取角色的理由,達到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學目的,這些也是教師智慧設計問題,選擇合適教學內容的表現。在這個課堂上,學生躍躍欲試,暢所欲言,心靈之門紛紛開啟,智慧的火花被快速點燃,學習熱情高漲。當然,教學要求過低,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會對學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四、不斷建構教學情境,創設動態的課堂
生命課堂應是動態的。課堂教學能按預設波瀾不驚地進行,固然很好,但新的教學情境出現,也會使課堂異彩紛呈。學生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打破了原有課堂的平靜。聰明的教師會抓住此時的生成資源,帶領學生獻策出力,積極迎戰教學困境。運用點撥、啟發等方式引領學生進入新的思維空間。
在情境的感染和熏陶中,在一串串妙問的開啟下,學生會獨辟蹊徑,發出智慧火花,形成群體智慧,將課堂推向一個又一個。師生揮灑自如,相互引領,共同成長,從而達到教學最理想的境界,生命的課堂得以生成。比如,教學蘇教版《生命與和平相愛》時,我將教學任務巧妙地轉化為兩個主問題:“戴維具有哪些方面的才能?”“他為什么具備這樣的才能?”以題帶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探索,感悟作品的立意。
學生在細讀文字時漸漸發現,戴維才能有多面性:驚人的語言才能、寫作才能、快速接受新事物的才能、交際才能。對于交際才能,部分同學不認同,課堂產生很大爭議,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展開辯論,必須從文章找出言語證明各自的觀點。當時氣氛非常熱烈,課堂迭起,最后雙方都能自圓其說,此時教師無需指出誰對誰錯,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問題設計目的已經達到,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讓他們保留各自的意見。原來較為紛繁的內容在激烈的爭論中解決了,課堂洋溢著歡聲笑語。
關鍵詞:智慧課堂;美術教學;自主學習
近年來,社會上對“智慧課堂”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適應當前課堂教學呈現出的前所未有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提高智慧品質和智慧水平的全新挑戰。因此,如何讓智慧喚醒課堂,讓智慧引領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成了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使命,也是課堂教學由此煥發出生機與活力的重要契機。
一、智慧課堂的概念及表現特征
智慧課堂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指的是將高科技引入現代教學中,通過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人的智慧匯集于整個課堂。具體來說,智慧課堂具備以下幾個表現特征:
其一,從學生角度來看,智慧課堂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
智慧課堂必須從學生角度來衡量,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開展有效的、自主、合作的學習。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應該在智慧課堂上發揮重要的主體性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及需要出發,精心設計教學細節,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智慧和潛能。
其二,從教師角度來看,智慧課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作為智慧課堂的重要引導者,主要承擔著以下幾個任務: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和提出問題,引導一個富有爭辯性的活躍課堂,讓師生之間充滿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交匯,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飛揚。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理性思維,通過巧妙地創設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維時間和空間。
二、構建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具體策略
作為培養學生審美素質、陶冶學生情操的一門課程,小學美術課堂在尋求課堂教學改革時也應該以智慧課堂為目標,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思維的融合。那么,構建小學美術智慧課堂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呢?
(一)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作,而創作是建立在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之上的。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啟發學生更新材料、嘗試使用新方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比如,向學生介紹一些藝術大師運用新材料和特殊方法進行藝術創作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啟發學生發散思維,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游戲中進行獨特的創造。
2.培養學生的想象意識
美術教育本身和想象意識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想象是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學生通過想象活動,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藝術創作中,同時也能更好地感受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意識有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給學生足夠的耐心和鼓勵,開發學生的創作潛能。
(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創設藝術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為適應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教育理念,教師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教練員”“促進者”的身份進行美術教學。首先,在教學設計之初,教師應該使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不但要用好教材,還要活用教材,將教材與具體的藝術形象結合起來,使藝術形象更加直觀、可見。其次,要創設富有藝術情調的教學情境,不僅要在美術教室的布置裝飾上做一些創新和改變,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一些情境教學環節,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藝術環境對他們的熏陶。最后,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動手嘗試藝術創作,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某位藝術家作品的想法和意見,同時鼓勵大家對不同意見進行討論、爭辯。唯有如此,才能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揮智慧課堂的真正效果。
(三)加強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的融合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課程的具體需要,找準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課堂的“整合點”,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官,從而降低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的難度。例如,運用信息技術中的聲、形方面的材料,強化教學中的視聽效果,降低教學難度。同時還能通過藝術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資源優勢來擴大教學素材,整合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則可以運用計算機對水平不同的學生展開因材施教。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三維空間,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繪畫工具等。
參考文獻:
傳統的數學觀將數學看成一套已完成的嚴密的數學結論體系,而教師的任務又大都停留在忠實地教"教科書",教師把數學課程理解為數學知識。認為,數學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結論講給學生聽,學生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理解、掌握這些知識。教師把學生當成孤立的學習個體,把學生當成儲存知識的容器;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學生成為解題的工具,這就最終導致數學嚴重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生活,使得他們雖然在考試中取得較好成績,但內心都越來越討厭數學。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啟迪智慧"因此,我們主要的努力就不應該僅用在記憶上,而應該放在思考上。而數學是培養思維的,是思維的體操。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大膽嘗試、勇于探索,引導學生去開啟智慧之門,為學生擁有智慧的人生而奠基。
第一、 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啟迪智慧
充滿智慧的人總是愉快的,總是洋溢著幸福感,智慧生活著肯定是幸福的。要讓學生智慧起來,首先要讓他們愉快起來、自由起來,只有愉快的心態和自由的氛圍才能有智慧火花的閃現。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們數學教師應以"情感交流"為紐帶,創設一種自由、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智慧的生成,促進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體驗學習生活的艱辛和樂趣,并從中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姿態,以合作共事的方式,學習數學,產生靈感。應從人格的角度、人道的精神、人文的關懷方面平等對待學生,樂意接納學生,注重人人參與的過程,真心賞識學生,尊重學生,調動起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活力,達到和諧呼應的感情共振。不僅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在這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老師們會"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時常被學生的創新思維所感動"。實踐中我體會到,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關鍵是教師要放下架子,拋開條條框框,努力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有了一個寬松的創造時空,學生就敢說、敢做、敢于標新立異,創造潛能就會源源不斷地生發出來。
第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啟迪智慧
數學知識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決定因素,真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長期起作用,并使其終生受益的是數學思想方法。未來社會將需要大量具有較強數學意識和數學素質的人才。21世紀國際數學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問題解決"。因此,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未來社會的要求和國際數學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
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和靈魂,主要體現在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盡管他們走上社會以后,數學知識也許會漸漸淡忘,但那種銘刻在心頭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和數學思維方式永存,它將長期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因此教師要著重教給學生數學思想方法,而不是技巧。因為思想方法學會之后,可以解決一類問題,而技巧只能解決偶爾碰到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同時學校教育也不可能教給學生終生能用的數學知識,而數學思想方法卻使人受益終生。
第三、引導學生感悟,啟迪智慧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系的。"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
感悟是一種心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過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賴于學生的親身體驗,依靠平時積累。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體會、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能過早地將具體的知識抽象化,感性的知識理性化,使學生匆匆跨過感性階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識講得越多,學生越不明白,而應主要讓學生自悟自得。
關鍵詞:智慧課堂 快樂學習 自主探究 質疑問難
新課改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更加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智慧的生成。成就智慧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目標。那么什么是智慧課堂呢?智慧的課堂是充滿生機、富有活力、探究未知、活化已知。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激發,探究的欲望得到激活,知識的價值得以體現,學生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更能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是在師生互動探究下的魅力課堂。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來成就智慧課堂呢?
一、快樂學習,打開智慧之門
興趣作為一種積極而活躍的非智力因素,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認知活動之中,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快樂的源泉,是生成智慧課堂的前提與基礎。學生只有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參與語文學習的內在動機,并表現出活躍的思維狀態與最佳的學習狀態,能夠快樂而充分地表達自己,這就向智慧課堂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1.用教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要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首先就要改變師者的形象,展現教師的魅力,增強教師的親切感,以此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首先,熱愛尊重學生。而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更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其次,信任期待學生。要對學生有信心,有耐心,充滿信任與期待,給予學生更為寬廣與自由的空間,帶給學生心理的輕松與自由,這樣才能給予學生展現個性,釋放潛能的機會與平臺,激起學生對教師的熱愛,對學科的喜愛。
2.用學科的活力來帶動學生。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本身就是一門生動活潑的學科。教師要善于借助教學設備,運用教學手段來體現語文學科的活力,為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不同于枯燥而靜止的文字,更具動態感與藝術感,能夠于無形中來傳遞或悲或喜的情感,這樣更能直擊學生的心靈,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對文字的喜愛,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
二、自主探究,開啟智慧之旅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行為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只有改變機械的灌輸,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學,才能展現學生的個性,激活學生的思維,閃現智慧與創新的火花,才能生成智慧課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問,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以讓學生踏上智慧之旅。
1.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探究的主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實現師生角色的轉換,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來展開探究,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參與到探究中來,才能生成獨特見解與感受,才能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互動,才能真正走進文本。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要確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參與的時間,還要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要以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學,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與誘導,指導學生展開獨立自的探究。
2.設計富有價值性的問題。羅杰斯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一講到底,而是深入研究提問藝術,提出富有探索性的問題,以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思維,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過于簡單與過于復雜的問題都不能發揮問題的啟思導行功效,而無法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因此要將問題的切入點放在已知與未知之間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運用已知來展開主動探究,完成知識的構建,不斷地將未知轉化為已知,讓探究活動成為學生閃現智慧與創新的過程,這樣才能成就智慧課堂。
三、質疑問難,開創智慧之機
思維自疑問與驚奇開始。疑問是智慧的開端、發現的基石,是打開思維之門的鑰匙。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勇于發表不同見解,這正是智慧課堂所在。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地限制學生,而是要鼓勵與引導學生自主提問,讓課堂教學中有更多不同的聲音,進行思維的碰撞。
1.消除顧慮,讓學生敢問。課堂上聽不到學生的提問之聲,并不是學生沒有問題,而是畏于教師與教材的權威而不敢提問。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要體現出教學的平等性,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擺正教師、教材與學生的關系,幫助學生消除心中的顧慮,放下思想包袱,這樣才能讓學生敢于提問。
2.傳授方法,讓學生會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空有提問的熱情是不夠的,關鍵是要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學生只有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提問,才能打開科學的大門,走進科學的殿堂。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方法的指導與傳授,真正讓學生學會自主提問。
3.賞識激勵,讓學生樂問??茖W得當的評價就是學生漫長學習過程中的加油站,可以讓學生以更大的動力參與到今后的學習中來。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賞識評價,發揮評價的情感激勵效應,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讓學生更加勇敢而積極地提問,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提問。
參考文獻:
[1] 吳云潔.語文智慧課堂之我見.語文學習,2012.
關鍵詞: 數學課堂 真情 智慧 和諧
數學課堂是靈動、智慧的課堂,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只有注入鮮活的思想,才能讓它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有責任對課堂進行改革,用自己澎湃的真情點燃智慧的光芒,閃耀出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使自己的課堂合乎時代前進的步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無窮魅力。
一、流淌真情的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必須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上動腦筋。
1.真情――來自于對學生的尊重
課堂是個傳遞情感的大舞臺,我們要讓課堂內生生情感、師生情感不斷碰撞,產生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積極的情感,并內化為自己行為。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體驗愉悅,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尊重孩子,特別尊重他們的情感。
在紹興市舉辦的“課堂教學研討會”中,吳衛東教授給大家介紹了兩個評價的例子。例1:當學生出現3+5=7時,老師的評價是“這個答案已經很接近正確答案了!”。例2:小朋友回答問題的聲音有點輕,老師便說:“如果你的聲音不這么溫柔的話,相信每個小朋友都能清楚地聽到了?!?/p>
現代教育倡導教學要遵循人本模式,強調“尊重”。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尊重學生,讓他們更好投入學習。
2.真情――來自我們于對教學的勇氣
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也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結構中。往往有許多老師這樣認為,我們只要按教材中的內容提示,循規蹈矩地上課,就一定不會錯。其實不然,魯迅先生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蔽覀冃枰杏職鈱ふ覄e人沒有踏足過的路,找尋符合學生的特點的路。
教學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在面對教材中出現的一些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我們必須有目標地進行篩選和更改。
二、點燃智慧的課堂境界
數學教學是一種啟智教學,它依托于智慧型的課堂。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擁有知識,而且要擁有智慧。要讓教學涌動生命的靈性,讓課堂蕩漾生命的旋律,讓課堂充滿情趣、充滿智慧、充滿生命活力與成長氣息,讓”數學教學成為智慧生成的旅程”。而教學智慧體現在語言的智慧、問題的智慧、情境的智慧等方面。
1.智慧體現――創造的美麗
“如何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這是全部教育的智慧”。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智慧在于創設開放的情境,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表達的機會,讓豐富多彩的思考交匯在課堂,讓新奇、獨特的思維打開創造之門,讓閃爍智慧靈光的思想在課堂上馳騁。
(1)精彩的引入激發濃厚的興趣
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新課導入時,可先給學生觀看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乘坐“神六”安全返回地球的新聞資料。然后提問學生:“你對宇宙有什么了解?”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紛紛舉手發言,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意見告訴大家。
(2)全新的素材提起探究的欲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不是一句空話,我們要挖掘生活中豐富的學習資源,但又不能失去課堂原有的“數學味”。
《植樹問題》是一堂經典的老課,怎樣上出新意,可從學生的興趣方面入手進行素材的全新重組,合學生的“胃口”,讓他們有探究欲望。我在上完新知識后,設計了這樣一題綜合練習。計算劉翔跨欄的大概距離,題目中告訴學生劉翔所用的時間,每個欄架的間距,起跑和沖刺的路程。這是一題比較復雜的練習,但學生因為喜歡和崇拜劉翔,他們對這個問題有著很強的解決欲望。
2.智慧體現――生成的精彩
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展示了學生精彩的思維過程,給予學生廣闊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將問題擴展,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進行分析,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展示了方法的多樣化,突破了教學任務的條條框框,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如:《百分數應用題的練習課》中,教師出示這樣的題目:“一批水果,上午賣出全部的30%,下午賣出全部的50%,已知上午賣出120千克,比下午多賣出多少千克?”
生:老師,題目錯了。
師:哪里錯了?(此時我并沒有發現錯誤)
生:“多”字用錯了。
師:怎么用錯了?(明知故問)
生:根據條件1和條件2,可以知道下午賣出的比上午賣出的多,而問題卻要求上午比下午多賣出多少千克。
師:怎么辦?
生:把“多”字改成“少”字就可以了。(全班齊答)
生:也可以把條件1“上午賣出全部的30%”改為“下午賣出全部的30%”,把“下午賣出全部的50%”改為“下午賣出全部的50%”。(一部分優生這樣回答)
生:還可以把條件1中的“30%”與條件2中的“50%”對調。
……
3.智慧體現――溝通的魅力
教師教學需要提問,提問則需要學生回答;教師講解一個公式或法則,要了解學生是否認識或掌握,則需要通過學習活動或對話來實現。數學課堂中的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師生雙方的交往??梢哉f,數學課堂中沒有了交往,也就沒有了課堂教學的活動和師生的對話與溝通。
(1)幽默的教學語言
前蘇聯教育家斯對維洛夫認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
《三角形的內角和》上課伊始,老師和學生在進行課前的交流談話,主題是說說我和你們的數學老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時,有幾個學生站起來說:“你比較胖,我們的數學老師瘦?!薄澳愕难劬Ρ容^小。”“我們的數學老師比你高!”這位執教的女老師聽完后嫣然一笑,并說:“你們說得可都是我的缺點哪,聽過濃縮就是精華這句話嗎?”這時,學生相視一笑,這樣輕松化解了和學生的尷尬場面,再次回到課堂。
(2)靈動的評價藝術
在張齊華老師執教的《軸對稱圖形》的課堂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沿著高剪下來,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另一位學生站起來發表了他的觀點:“我認為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把平行四邊形對折后,兩邊的圖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認為它不是……”這時,張老師特意走過去,跟他握手,并說:“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贊成你的說法,而是感謝你為課堂創造出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想想,要是我們的課堂只有一種聲音,那該多單調啊!”原本平淡無奇的課堂,卻因為張老師靈動的評價而顯得精彩迭出。
(3)高超的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貫徹教學意圖、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教學中,恰當的提問,對于準確了解教育對象,開發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的作用。
聽過葛敏輝老師上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他在課堂中提出了三個問題:a.媽媽怎樣烙餅才能使三人盡快吃上餅?b.為什么1張餅要6分鐘,2張餅也只要6分鐘?c.為什么快速烙餅法可以節省時間?而這三個問題卻正好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問題貫穿起整堂課的流程,學生的學習目的顯得十分明確。
三、共創和諧的課堂氛圍
1.擯棄僵化,走向靈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學習方式再也不只是單一的、枯燥乏味的、以被動聽講和反復解題為主要形式,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如:執教一年級《平面圖形的認識》時,老師通過在帶來的物體上找到什么圖形?想辦法讓它出現在大家的面前。這時學生用剪刀剪,用印泥印,用彩色筆畫……通過動手操作得到平面圖形,不但吸引了一年級小朋友上課的注意力,還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2.擯棄依賴,走向自主
教材是由許多經驗非常豐富的專家精心編制,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按照教材上的指示,照本宣科就可以了。然而,我們能經常聽到老師在學期測驗后抱怨有些內容教材中沒有出現。其實,現行的教材還處于試用階段,其本身還有一個完善的過程,我們應發現存在著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的風格、教學條件等諸方面的差異。如果我們過多依賴教材,就會使我們的教學走進“死胡同”。
3.棄被束縛,走向創造
數學是一門科學,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創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例如:細胞分裂的過程(1個分裂成2個,再逐步分裂成4,6,16,……),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冪的概念。
很多名優教師,他們的課堂不是單純為教學某個知識點而講解和傳授,更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方法技能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拓展。特級教師賁友林在執教《7的乘法口訣》時列舉了與七有關的文化:七言詩、七巧板、女性成長年齡等。此舉并不是為了形式化地豐富課堂,而是通過介紹七言詩,用七巧板拼圖提問學生,以及媽媽和外婆分別屬于哪個生理時期等環節,對補充材料進行再一次深加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之符合學生在實現獨立知識構建的過程中將文化潤進他們的心田。
總之,課堂教學要流淌出真情實感,展示出獨特的個人魅力,用愛心扣開情感世界的每一個心扉;用教師的智慧激起整個課堂的漣漪,在碰撞中產生一個個疑問、激起興趣、引發求知欲,把學生引入到不斷探討、尋根溯源式的研究中;讓學生、教師、學科之間更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思維、情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提升,也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五彩的世界,創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數學天空。
參考文獻:
[1]數學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國教育學會天津師范大學主辦.數學教育學報,2005,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東師范大學主辦.全球教育展望,2006第3期.
[5]帕克?帕爾默,著.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李烈,著.給生命涂上愛的底色.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