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6 10:20: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勘探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綜合地質勘探 深部煤礦資源 礦區開采
[中圖分類號] P6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155-1
1綜合地質勘探的重要意義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煤炭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煤炭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使得煤礦的開采深度越來越大,同時也增加了煤礦生產的安全風險,尤其是近年來深層煤礦資源在開采過程中的安全事故頻發,如瓦斯爆炸、開采區塌陷等不僅給煤礦的安全生產帶來挑戰,而且還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為了確保煤礦開采的科學性和規范性,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需要加強礦區地質勘探工作,而常規的地質勘探工作已經無法很好的滿足當前深層煤礦資源的開采需求,必須大力推廣和應用綜合地質勘探技術,不斷提高礦區的地質勘探工作水平,為深層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可靠的保障。
2常規地質勘探方法簡介
常規的地質勘探方法是基于地球物理科學建立起來的地質勘探方法,主要包括直流電探測法、瞬變電磁法和地質雷達法三種方法。其中直流電測法是利用不同介質在導電性方面存在的差異基礎的地質勘探方法,是目前地質勘探過程中應用最廣的方法之一,通過對巖石和礦石的電阻率進行探測能夠獲得相關的地質勘探結果。瞬變電磁法相對于直流電探測法出現的時間較晚,是隨著人工電磁感應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地質勘探方法,通過不同時間段的電磁感應測量結果獲得地質勘探結果。地質雷達法是隨著地質雷達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地質勘探技術,隨著雷達精度的不斷提高以及便于攜帶的微型雷達的出現,地質雷達法不僅在煤礦地質勘探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工程地質勘探和環境地質勘探等領域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地質雷達法主要是通過發生短脈沖高頻電磁波,對接收反射波的位置和走時等具體勘探參數進行分析,對地質狀況進行分析的一種地質勘探技術。另外,高密度點率法、三維地震勘探法和大地磁電阻率法也是地質勘探中常用的方法,雖然這些常規地質勘探方法具有各自的優勢,但是單一的在深層煤礦中應用的話會凸顯出相應的局限性,無法對深層煤礦礦區的整體地質結構進行有效的勘探和把握。
3深部煤礦資源礦區綜合地質勘探技術的應用分析
綜合地質勘探手段能夠充分利用地面測繪、通感以及相關的鉆探和物探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地質勘探,能夠實現地質勘探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對深層煤礦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地質勘探。綜合地質勘探在深部煤礦區的地質勘探是基于先地面后井下的原則開展的,在地面上的地質勘探手段主要是先鉆探后物探,而運用鉆探和物探相結合的方式對井下地質條件進行勘探。
3.1深部煤礦區地面勘探方法
首先,在對深部煤礦資源進行采礦工作之前,要運用地面震動勘探的方法對采礦區的地質斷層發育規律和地質構造特點進行勘探,初步掌握底板的起伏狀況以及地質構造中煤層的具體分布情況,對礦區的含水層的富水性進行客觀的評價,結合相關的地質測繪材料,結合勘探數據對礦區的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其次,要對深部礦區的局部小構造進行進一步的勘探,例如礦區采空區的分布、陷落柱和地質斷層等等,對煤礦采區進行銜接,并在開采前進行相關的設計實施。深部煤礦區的地面勘探方法一般采用常規地質勘探技術,地面勘探與井下勘探相比,具有勘探效率高、勘探施工簡單的優勢,但是地表勘探受到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地質勘探的影響因素較多。當前,如果礦區的地面條件較為適宜的話,一般是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這種技術具有較高的精度,而且操作比較方便,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后,在進行地面地質勘探的過程中,要對勘探區域內的地質小構造進行深入的勘探,這樣能夠為煤礦采取銜接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科學開采方案的制定。例如在當地質斷層的落差在4米左右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局部小范圍深入勘探,對采空區的空間地質分布形態也要進行深入勘探,這些都是保證深部煤礦安全開采的重要基礎。例如在白龍山煤礦斷層的地質勘探過程中,根據實際地質情況,在地表露頭斷層破碎帶明顯,勘探的BK4203-8號鉆孔對其有所控制,但雨汪壩子第四系覆蓋面積較大,在取得業主及監理方同意后,在《勘探設計》基礎上增設了BK4117-4號鉆孔對其加密了控制,減小了其地表露頭的擺動幅度(不會超過30m),對地質斷層進行進一步的地質勘探。
3.2深部煤礦資源礦區井下地質勘探方法
深部礦區的開采工作較高的安全風險,對礦井進行地質勘探能夠有效的掌握采礦工作風險,對提高深部礦區的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相比于地面地質勘探,井下鉆探有勘探工程量小、投資低、工期短以及針對性強的特點,另外,井下鉆探還不受地表條件的限制,勘探的影響因素較少。井下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對含水層的富水性進行分析和控制,因此在防水試驗階段,既可以利用井下鉆探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地質物探手段進行勘探。利用物探手段對礦區井下的導水構造、局部富水帶和隔水層情況進行初步的掌握,然后再用鉆探手段對物探結果進行驗證。井下勘探既可以利用井下直流電法透視采煤的工作面,對其中的導水構造和底板集中富水帶進行勘探,或者是利用地震層析成相技術對井下的地質構造進行勘探,掌握礦區的地質構造發育情況。除了這些方法以外,利用槽波、坑透或者是脈沖干擾等綜合物探手段對鉆探結果進行驗證能夠更好地勘探到深部礦區的地質結構狀態。
4深部煤礦資源開發前景分析
首先,深部煤炭資源在開發過程中,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結合綜合地質勘探技術對深部煤礦區的地質條件和地質構造進行勘探,不斷提高深部煤礦區的地質勘探效率和準確度。其次,相關的煤礦企業也要建立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對煤炭資源的稅費體系和結構進行改革和優化,不斷提升深部煤礦區煤炭資源的價值補償,完善煤炭資源的價值補償機制。另外,要控制好深部煤礦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盡量減少和改善深部煤礦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地下水污染、地質結構破壞等問題,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開采管理制度,促使綜合地質勘探技術能夠在深部煤礦區的地質勘探過程中發揮積極的效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石油地質;地質勘探;技術分析
1石油地質勘探技術
本文介紹了石油地質勘探前沿技術,包括石油地質數據采集的虛擬勘探技術和無線遙感技術,并提出了提高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措施,同時還提出了在石油地質勘探中必須堅持的管理科學化、勘探精細化、經濟節約化等原則,以確保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高質量。
(1)石油地質數據采集
虛擬勘探技術在石油地質勘探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虛擬顯示技術將理想的數據進行分析、對石油儲層進行建模分析、對鉆井軌跡進行設計,從而保證鉆井軌跡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其主要是通過可視化軟件、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將石油勘探形成數字化、一體化、網絡化、虛擬化、協同化的石油開發平臺,讓整個鉆井過程進行可視化運行,全面提升了石油地質勘探資產評估組決策的正確性,也提升了各學科工作組對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研究能力,同時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我國傳統石油勘探的弊端,加快對隱藏性石油儲備資源的勘探與開發,逐步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短缺的現實問題,促進我國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這也是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在石油勘探領域應用的最佳案例。
(2)無線遙感技術
我國油井分布涉及西北、東北、華北、華中等地區,對各個油井工作狀況的監督檢查是一項很復雜的龐大工程,針對這一特殊情況,我國現已全面使用了無線遙感監測系統,它可以將監測到的井下狀態無線傳送到監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得到井下數據,這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對油井的監控,這項技術還能檢測輸油管系統,能夠找出漏油點和盜油點,對我國現代石油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2石油地質勘探應堅持的原則
(1)管理科學化
管理科學化的原則是指在石油地質勘探過程中,由于石油地質勘探涉及內容眾多,牽涉層次比較復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性的管理體系與管理方法去完成這項任務,將石油地質勘探內容進行統一有順序的安排,同時在各個環節,都能有所依靠的軌道進行運行,以免出現勘測失衡的情況。只有這樣的控制和管理,才能真正切實有效的向著專業化與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一個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順利進行,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引導,不管是相關的技術人員的管理還是施工人員的培訓教育、宣傳,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統化的科學化的管理體系作為引導,一步步將石油地質勘探工程進行下去,更好的進行石油地質勘探,惠及廣大百姓。
(2)勘探精細化
勘探的精細化是指要有一個精細化的指導理念與思想去指導勘測人員進行工程的建設,能夠積極做好各個環節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控制。保證石油地質勘探施工過程中的高效性與質量的提高,同時精細化的勘測也有助于在勘探過程中,降低經濟成本,將利益最大化。精細化的勘探技術不是錙銖必較,而是在整體的系統中,重視細節的把握,將每一步都能落實到實處。提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保證工程的順利長久的進行。
(3)經濟節約化
經濟成本的節約化是指:石油地質勘探項目屬于典型的資源消耗性項目。在成本的使用上,本著成本控制的理念,處理好石油地質勘探項目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之間的關系,科學進行經濟因素分析,保證給出更加節約成本的方案,保證不會給資源帶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3提高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措施
(1)建立健全石油地質勘探管理機制
在石油地質勘探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石油地質勘探技術控制與管理制度,在出現的問題時,做到靈活運用,以一個規范化的專業性、系統性的體系去監督與控制施工人員的施工行為,此外,針對石油地質勘探項目的特殊性,當情況不同,出現的問題也不同的現象時,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同時整合出現的情況與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對待一些技術較難的地理環境,依據不同的設計方案進行控制。
(2)重視信息審核
加強石油地質勘探信息的審核。遵循整體性的原則,在各個方面保證萬無一失,從數據到石油地質勘探信息,最大限度的減少信息的缺失與失誤。其次就是提高對重點區域的重視程度,將勘探效能發揮考量進去,減少資源的浪費與人力的利用,真正做到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減少經濟成本。這是保證整個石油地質勘探工程質量的關鍵所在。
(3)建立勘探技術管理部門
對于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的發展,一個關鍵之處就是建立專業的控制部門,提高石油地質勘探質量與效率,真正將工作落實到實處。其次需要加強對石油地質勘探人員的培訓與引導,提高相關人員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水平,實現素質的提升。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相關勘探人員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制定嚴格的技術管理部門的考核機制。
4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在不斷的進步革新,加之野外數據采集,數據處理與解釋的方法的不斷進步,從而擴展了石油地質勘探的應用領域。雖然提高石油地質勘探技術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是對于相關人員來說,應該不斷的總結自我,找出合適的石油地質勘探模式,對石油地質勘探技術進行完善與調整,促進石油地質勘探技術向著更高質量與水平發展。同時不斷積累優秀的石油地質勘探方案,促進中國石油地質勘探事業與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曉燕.石油地質勘探中的前沿技術分析[J].科技風,2013,08:161.
關鍵詞:地質勘探單位;審計;轉型
一、引言
健全合理的審計制度對一個單位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關系,對于地質勘探單位來說,內部審計關乎單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對單位改善經營管理、防范運營風險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如今市場競爭化的條件下,地質單位內部更是要增強自己的審計能力,保持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但是目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的審計還為達到廣泛的發展和應用,同時,已存在的地質勘探單位的審計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如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存在不足,且地質單位內部相應的審計制度和審計流程也尚未完全科學化或者流程化。故需要從各個方面對地質勘探內部的審計流程進行改革。
二、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平臺及制度的完善
(一)確定科學的審計目標和審計基準。在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制度進行改革的時候,首先應確立審計的目標和基準,需要站在地質勘探單位自身的利益和審計的本質屬性的角度,確定好審計的內容和審計的范圍,然后以此為標準,建立相應的審計制度和程序。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應該以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加價值服務為主,用審計的手段加強單位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對地質勘探的各項事務進行監督和管理,更好地約束單位的員工的行為,防止內部財務欺詐等問題的發生。
與此同時,要建立地質勘探內部完善的審計制度和審計程序,需要審計部門嚴格遵守職業道德,也需要單位在設立專門的審計部門的時候,保證所設立的審計部門具有機關獨立性和審計權限,這樣可以保證審計人員的實事求是以及客觀公正,也即保證單位審計的正確性和高效性。
(二)完善審計的保障功能。地質勘探單位最主要的審計對象是勘探項目的審計,但是由于地質勘探的周期較長,故一般需要隨時對勘探項目進行工作質量以及進度的審計,隨時發揮審計的監督管理作用。特別是要加強對項目的保值增值以及真實利潤量進行審計,并在固定的周期結束后對整體的審計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提出審計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明確權責承擔,確保下次審計的完備性和有效性。
在此基礎上,也需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對已有的信息量或者歷史項目發展記錄做出預測和評價,對地質勘探項目的風險和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評價和衡量,最大程度的減少項目可能出現的損失。這就需要單位的審計部門對勘探項目進行風險評估,例如在對地質勘探項目進行審計的時候,考慮外部市場環境以及項目的歷史數據,綜合評估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為單位的勘探項目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提高單位的利潤,減小單位可能面臨的經營損失。
(三)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構建科學審計過程。信息技術平臺作為當今時代的特征,已深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角落。利用信息技術平臺,不僅可以提高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的效率,也可以是單位走向科學完備化的必經之路。構建先進的信息技術平臺,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的各項程序如審計材料整合、事項分析以及綜合評價等各個事項分別建立信息化的處理機制,從審計的各個方面進行現代化和科學化的變革,進而提高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的效率和正確性。
與此同時,應該注意在引進適應一般要求的審計信息化制度的同時,要注意結合地質勘探單位的特征以及地質勘探的具體事項,例如:對地質勘探周期檢測要符合勘探的習慣,建立與地質勘探內容以及事項有關系的信息化平臺下地質勘探審計的內容和項目,即確定合適的正確的審計對象,與單位性質緊密相聯系,避免由于盲目的引入而導致的平臺不相容、內容偏離正軌的弊端,達到信息技術支持的現代審計要求。
三、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
(一)對審計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地質勘探內部的審計首先要求審計人員在具備良好的審計技能的同時,也要具備相應的地質勘探知識。地質勘探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對審計知識有良好的把握和掌控,能夠熟知單位的財務管理理念和財務管理流程,同時也需要對地質勘探相關的技術以及概念有一定的把握。這樣,對于建立針對地質勘探事項的財務管理和審計辦法才可以游刃有余。同時,在地質勘探內部各項職能結構都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單位內部審計以及財務管理的方向應該由傳統的分析以及報告的方式轉化為預測與防范并行的方式。這就要求審計人員需要以監督人的身份主動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的信息流做出分析,做好單位的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也即審計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審計及財務專業知識,還需要對地質勘探技術有良好的把握,以便識別相應的風險,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二)對審計人員信息化技能的要求?,F代信息技術固然可以為地質勘探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做出有力方便的支持,但是這也對傳統的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審計人員熟練相關計算機知識,并能在此基礎上合理、科學地利用現代信息化平臺更快速、更高效地對龐大的數據或者信息進行查詢、修改、分析等操作,并相應地有效地挖掘出信息的價值和審計的價值。更重要的,對于地震勘察等事項的靈活多變性,由于信息平臺的局限性以及信息化的滯后效應,審計人員需要對此進行主觀的或者人為的判定,對某些情況進行分辨,識別出有用的信息,并對信息輸出的正確性進行判斷。除此之外,面對勘探事務的發展以及信息化平臺的發展,審計人員也應據此建立合適的制度,按時完成對地質勘探單位審計信息化平臺的更新,以構建更完善的地質勘探內部的審計制度和程序。
(三)對審計人員的風險管理能力的要求。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除了要求審計人員對勘探等事項進行監督或者內部控制以外,也要求審計人員追求地質勘探內部風險管理、預防風險發生等事項。這就要求地質勘探內部審計人員具備相應的風險管理理念或者內部控制理念,能夠在分析單位已發生的工作事項的基礎上,可以預測短時期內單位將出現的風險,并可以提出相應的預防警報,建立一定的預防機制。首先,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具備主動尋求風險控制的方法和目標的欲望或動機,對已有的數據或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的同時,可以提出新的審計點或者監控點。其次,地質勘探內部審計人員在擁有專業的審計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具有與單位其他技術人員或者勘探人員進行溝通的良好技能,這樣可以保證審計人員在發現問題或解決問題時能夠與其他員工進行合理的協調,及時地最小化損失或者避免錯誤以及漏洞的出現。
結論: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制度的轉型首先應該確立明確的審計目標和審計準則,并在此準則上,建立有效的審計制度和審計方案。同時,也要構建先進的信息技術平臺,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的各項程序分別建立信息化的處理機制,從審計的各個方面進行現代化和科學化的變革,進而提高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的效率和正確性。同時,也要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有專業的財務以及審計知識,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地質勘探知識。在對地質勘探單位內部進行審計管理的同時,也可以用分析信息流的方式對地質勘探活動進行風險識別和防范,達到良好的內部控制的目的。同時需要審計人員掌握良好的信息技能,以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特征,構建更科學、合理、完善的地質勘探內部的審計制度和程序,為地質勘探內部控制做出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衛強,李春. 中國礦業類上市公司治理機制與績效的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2,(04).
關鍵詞:地質找礦;地質勘探;應用
中圖分類號:P62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工業的高速發展在促進經濟進步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加上使用中的不合理行為,直接導致了當前能源緊張的局面,又反過來牽制了經濟的發展。為緩解能源危機,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時,更應積極開發新礦區,獲取更多能源,找礦工作的作用更為突顯。我國國土面積較廣,各種能源儲存量豐富,但多處于未開發或未探明狀態,且地形地勢變化很大,找礦工作有很大難度。為使找礦效率及質量有所保障,應采用科學的方法,引進各種新技術。本文主要對地質勘探進行了分析。
1.關于地質勘探的概述
地質勘探是地質勘探工作的簡稱,其是根據國家、國防、經濟、科技等領域的建設要求進行的,就是對某一地區的地質(包括地下層結構、巖石結構、地下水情況等)進行勘察和探測。地質勘探根據勘測目的分為礦產地質勘探、水文地質勘探以及工程地質勘探等,顧名思義,礦產地質勘探就是為了對某一地區的礦產進行探尋和評價;水文地質勘探就是為了探尋和開發該地區的地下水;工程地質勘探就是為了查明在某地進行工程的地質情況。進行地質勘探就必須進行地質勘探研究,選用工作量少,勘探周期短的勘探技術,以保證進行勘探既能滿足勘探目標,又符合實際的經濟效益。根據地質勘探的目的不同,可以將地質勘探工作進行分類,分為礦產地質勘探、水文地質勘探、工程地質勘探,具體地說,礦產地質勘探就是以尋找各類礦產為目的而進行的地質勘探工作;水文地質勘探是為了尋找地下水而進行的地質勘探工作;工程地質勘探主要是在進行工程建設之前進行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對地質勘探來確定這塊地是否可以進行工程施工。另外,在地質勘探過程中,選擇地質勘探技術是尤為關鍵的,要本著以較少的工作量換取最大的成果為宗旨來選擇勘探技術。
2.成礦理論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歷史已久,隨著技術的進步,勘探技術、開采工藝不斷更新完善,相關理論日臻成熟,同時推動了成礦理論研究的進步。隨著地質找礦的作用日益突出,國家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投資,為地質研究理論提供了物質基礎,間接地促進了深層找礦。
2.1、礦床成礦系列理論
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在特定的地質時期內,地質成礦與地質構造密切相連,一般而言,地質構造不同,形成的礦種也不同,而類型不同又存在成礦關系的礦床之間可進行自然組合。關于礦床成礦系列的劃分,依次為成礦系列、成礦系列類型、成礦亞系列以及成礦系列組合。將該理論應用于實際地質勘探,能夠對工作人員加以引導,為其找礦工作提供必要依據,從而提高勘探效率。
2.2、深部流體作用的成礦理論
近些年來,地殼流體在地質研究中很受重視,伴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重大發現逐漸被人們所知,形成了深部流體成礦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礦藏或礦種的形成、發展受地殼流體影響較大,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殼研究結果表明,地殼深處時刻都有各種流體運動,程度劇烈,多數礦產資源都是在此背景下形成,已被證明的資源包括金、銀、銅、鋅等,都是在流體運動中產生的,構成了地質勘探的基本理論依據。
3.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
3.1、運用綜合勘探技術對礦產進行預測
運用綜合技術對礦產進行勘探是今后尋找礦產的發展趨勢,同時,這也需要多種勘探手段的密切配合,僅僅使用一種物探或者化探的方法手段尋找礦藏已經是不現實的了。對物化探勘探技術的運用要以工作區域內的成礦地質背景為基礎,結合具體的成礦地質條件進行分析解釋。
3.2、提高地質勘探技術的現代性
尋找礦產的方法有很多種,現代的找礦技術應該從思考使用綜合技術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從巖石的物理性差異的角度出發,了解從地表到地層深部的情況,并探究其成礦規律。在進行地質勘探的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勘探數據進行計算并制作成圖表供研究人員和地質勘探人員參考。在地質找礦中運用地質勘探技術不僅能夠提高找礦的準確性,滿足國家和生產單位的需求,還能夠積累找礦經驗,提高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運用能力。實踐證明,在地質勘探得到有效發展的前提下,就能夠保證地質找礦的高效率和準確性。
3.3、找礦整體部署的創新
地質找礦事關國家發展,意義重大。為確保找礦工作能夠順暢開展,必須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一批專業的人才隊伍,實時掌握市場動態,加快全國地質工作的統一規劃,出臺相關法律,合理安排商業地質勘察及公益性質的勘察,并正確引導找礦布局和結構調整,防止出現過于分散的情況,同時應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學習其先進技術;針對礦種、礦床較多的現狀,應有重點地進行尋找開發,對礦產勘察布局進行合理的調控;針對前景較為廣闊的成礦區,應設立重大的項目工程,多學科、多工種集成作業,進行會戰式綜合勘察研究;結合實際變化,不斷健全相關規范標準,同時強化礦產資源勘察市場準入,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礦中的區域調查、普查及詳查等工作;強化探礦權和采礦權,做好動態檢測,對勘查開采進行合理布局。
4.合理地應用地質勘探找礦分析
我國地質環境復雜多樣,在運用地質勘探技術進行找礦時一定要合理地應用地質勘探。第一,地質勘探手段找礦的發展趨勢是由單一的找礦方法向多元化找礦發展,而且勘探技術領域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地質學不斷地擴展為物理學、化學,甚至是生物學領域。另外,每個地質單元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地質作用下產生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人們在找礦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地質構造進行全方面的了解,還要綜合地運用各種找礦技術進行勘測,不能只是單純地使用一種勘測技術。第二,勘測技術的使用要結合礦區的地質條件來選擇,而且探測結果必須結合礦產所處的實際地質情況進行分析。以物化探勘測技術為例,這種勘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探測與地質條件相結合的原則,但這也并不是說可以在固定的礦區選擇單一的找礦技術,只有結合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解決找礦的各種問題。第三,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新時期,對于找礦方面的工作投入的資金有限,所以在找礦過程中更不能隨意地、輕易地選取找礦技術,我國的找礦機構還沒有形成一個團結協作的整體,這就更要求我們要合理地利用地質勘探技術進行找礦。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勘察方面的新型理論和技術,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新理論、新型技術和方法的應用,同時還要結合多種的勘察的方法,不斷的提高我國礦床的尋找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換麗.淺談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1:116.
[2]劉敏.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80.
[3]郭世強.淺談在地質找礦中地質勘探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3,11:198+200.
(一)發展規劃不完善
傳統的地質勘探單位是計劃經濟模式,缺乏競爭和風險意識,當進行企業化改革后,兩種體制過渡與轉變過程中的矛盾凸顯。地質勘探單位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經營實力差,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在生長戰略、經營方式等方面不能有效進行市場化調整,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風險。
(二)盈利能力不穩定
地質勘探單位改制過程中,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不能馬上消除,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因為地質勘探行業的特殊性,難以獲得較大的市場化投資,部分資金依靠國家財政支持,改革后一方面財政撥款減少,一方面企業不能及時完成現代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因此盈利能力不穩定,固定資金明細不足。因此,地質勘探單位企業化經營的最大問題就是因為經營效果不好,引起自身的財務風險及損失。
(三)資產結構不科學
地質勘探單位存在資產結構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籌資方式不當、負債期限不合理?;I資不當主要指:地質勘探企業不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籌資方式,導致企業因違約而造成的額外經濟費用損失。不合理的負債期限指:地質勘探單位不能貫徹籌資匹配原則,將短期籌集資金進行長期建設使用,導致資金的使用與歸還期限不符合,從而發生財務風險。(四)市場信息失真地質勘探單位主要的經營決策是依靠市場信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深人,現階段市場信息尚未完全透明化,地質勘探單位還會面臨失真的市場信息所帶來的損失。所謂市場信息不對稱是指買方市場、同行業競爭、財務信息的不真實,獲得信息成本較高,致使地質勘探單位出現錯誤的經營決策,誤判客戶的信用度,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二、地質勘探單位改革中財務風險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科學的發展規劃
(1)地質勘探單位的當務之急是轉變傳統計劃經濟的理念,培養員工的市場經濟觀念,提高員工應對市場競爭的實力,增強服務意識和水平,能靈活處理地質勘探單位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2)地質勘探單位必須加快企業化改制步伐,采用企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加快財務管理制度改革,企業的財務機構必須高度關注納稅統籌工作方案,實現科學節稅效果,以免因為不規范的企業活動增加納稅風險損失。要通過培訓、進修、績效考評等方式,調動員工提高地質勘探技術和管理輸出能力的積極性,更好地適應日益激烈的地質勘探市場。在企業規劃的執行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在動態中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增強財務風險管理的實時性效果。
(二)增強單位的盈利能力
地質勘探單位經營業務十分寬泛,重點業務指礦業開發、礦權經營、工勘施工、地質測繪等方面。地質勘探單位企業化后,應該發揮本行業的特殊優點,兼顧地質技術方面的服務與市場化經營效果。具體說來,地質勘探單位要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面向市場進行生產,要充分實現地質成果和技術服務的商品化轉變,注重多種經營與對外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提高,為規避企業因為盈利能力不高造成風險做充分的準備工作。
(三)通過調整資產結構規避風險
地質勘探行業以地質相關的業務為工作對象,投資期限較長,投資風險較高,過于激進或者保守的營運資本投資方式不適應于該行業,必須綜合相關風險和收益,采用配合型的營運資本籌資方案。該方案的優點有很多,能盡量實現籌資的匹配要求,長期投資與長期資金相對應,短期投資由短期資金相匹配。并且這種籌資匹配原則適應范圍較廣,長期資本和流動資金都可以,能使投資的風險和收益相對平衡,提高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效益。
(四)完善信用評估機制,防范信息不對稱風險
企業生產經營中經常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尤其是應收賬款的管理方面。要降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財務風險,必須完善應收賬款信用評估機制。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將應收賬款的責任與具體機構和人員相聯系,使工作人員回收款項的效果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實現工作落實到人頭,出問題有明確責任人負責。對拖欠企業欠款行為及時追討,保證按時結清與回收,預防財務風險隱患。嚴格審查預付賬款,大額資金支付應該提請資金支付方案,審查不合格者不予以支付,堅持用健全的信用評估機制從源頭上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與惡化。
三、結語
關鍵詞: 地質勘探信息化; 數字化建設; 系統綜合集成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基本概念
物質、能量和信息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物質是世界存在的形式,能量是世界運動的形式,信息是物質抽象的形式。信息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礎,是人類活動的基本現象和必備要素。信息的產生、認知、收集、傳遞、處理、利用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是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基礎條件。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 60 年代的日本,后被譯成英文傳播到西方。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國學術界和政府部門作過較長時間爭論和研討。由于定義時的側重點、對象、范圍各不相同,種種定義各有千秋,現在引用較多的定義是: 信息化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廣泛應用到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的過程。據此,我們認為地質勘探信息化是指在國家最高地質勘探單位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地質勘探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推進國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數字地球建設的過程。
2 地質勘探的過程
2. 1 傳統條件下的地質勘探過程
傳統的地質勘探或者地質找礦過程,大致經過優選目標區、確定遠景區、確定找礦靶區、系統工程控制和提交地質報告五個階段。后一階段是在前一階段完成的基礎上進行,不能超越前一階段而進行下一階段的任務。因此傳統的地質勘探工作程序是串行,在數據鏈傳輸中,串行的效率也是比較高的。目前,地質勘探工作大多采用傳統的方法和手段,工作流和數據流是不連續的和間民的,效率較低。在傳統地質勘探過程中,野外的信息采集,室內的資料整理和分析化驗等工作絕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使得地質勘探過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較高,過程較為漫長,地質勘探信息反饋滯后,數據挖掘沒有深度,受計算能力和資料存儲介質的影響,地質勘探資料疊加使用價值大大降低,在地表礦、易找礦極度減少的情況,地質找礦和深部預測找礦的能力大大降低。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和信息革命日新月異的今天,使用傳統的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等老三件和槽、井、坑、鉆等手段進行地質勘探,難以保障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對礦產資源的擴張式需求,中國經濟的發展近期內難以擺脫對外礦產資源的高度依賴,不采用新方法、新技術找礦,必將對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2. 2 信息化條件下的地質勘探過程
信息化條件下的地質勘探工作是在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的支撐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將地質勘探的主流程進行數字化處理,采用基于 SOA 架構的技術,構建模塊化的業務應用系統,通過流程再造和數據挖掘,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進行地質找礦,為地質勘探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撐、應用和服務環境,服務于地質勘探的全過程。在信息化條件下,地質勘探工作的野外信息采集全部由野外數字化采集系統完成,較為成型的有地質調查局開發的數字地質填圖系統、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和黃金部隊研發的野外數據采集系統等。野外信息采集完成后通常通過北斗衛星、3G 移動設備或者超短波、短波、異頻轉接器、數傳設備與有線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傳到信息中心進行處理。數據庫系統一般選用微軟的 SQL 數據系統、甲骨文的 Oracle 數據系統、IBM 的 BD2 數據庫系統,這三類數據庫系統都能夠處理大型的數據和較強的擴展能力。
3 地質勘探信息化頂層設計
地質勘探信息化的任務是實現地質勘探主流程信息化,核心是建立基于 SOA 構架的三層架構體系,關鍵是數據庫技術、服務支撐環境和系統綜合集成,重點是野外數據采集數字化,過程是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為支撐,通過不斷數字化,逐步實現信息化。目標是縮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減少勘探投入、提高勘探效率,將地質勘探成果融入社會、勘探信息共享社會、勘探技術服務社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和技通過分析地質勘探過程,結合基于模塊化的信息系統架構理念,充分考慮信息系統的特點和地質勘探工作的行業特點,我們認為地質勘探信息化的頂層設計應建立在基于 SOA 構架的“三橫三縱”架構體系,分述如下。
3. 1 橫向結構
共三層,分為硬件層、環境層和應用層。硬件層包括基礎網絡和計算環境?;A網絡部分包括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和衛星網絡,有線網絡可采用基于 SDH 或者 MSTP 的電路進行遠程組網,無線網絡可以采用短波電臺、超短波電臺、數傳設備和數字集群進行組網,衛星網可以采用租用商用衛星信道和設備的方式進行組網。需要注意的時,由于地質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在野外,因此進行基礎網絡組網時,要確保有線網絡、無線網絡、衛星網絡三網要互聯互通、取長補短、互補空缺,才能為地質勘探數據流在各工作階段的共享與應用提供基本支撐。計算環境包括網絡中心、計算中心、存儲中心和災備中心,網絡中心為數據傳輸和數據交換提供基本環境,計算中心為地質勘探諸信息的計算、管理和應用提供基本運行環境,存儲中心為地質勘探數字化信息存儲提供基本方式和存儲空間,災備中心主要是為數據發生意外而采取的補救措施和方法,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僅提供數據的異地備份功能,另一種是對數據和業務進行同時異地備份,確保業務系統和數據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環境層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構件庫( 軟件) 。操作系統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微軟的 Win-dows 操作系統、Linux 操作系統和 Androld 操作系統,蘋果的 OS 系統僅限于在蘋果公司設計的設備上運行,不能在第三方設備上運行。數據庫包括公共數據庫和專業數據庫,其中公共數據庫主要存放與管理有關的數據信息,而專業數據庫主要存放與地質勘探有關的專業數據信息。構件庫( 軟件) 包括基礎業務構件庫和數字化地質勘查軟件,其中,基礎業務構件庫是指對地質勘探各階段的任務進行需求分析與抽象建模后,通過編寫獨立的功能模塊,然后通過搭建積木的方式進行業務應用系統組建和應用,數字化地質勘查軟件是指由社會上的商業軟件公司單獨開發且能夠為地質勘探某階段所應用的獨立軟件,如 MapGIS 地理信息系統、SD 資源量估算軟件、PCI 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等。應用層包括業務系統和應用系統兩部分。業務系統主要是指地質勘探數據采集系統、地質勘探數據處理系統、地質勘探數據管理系統、地質勘探數據應用系統四部分,這部分功能主要是針對地質勘探人員進行地質勘探工作。應用系統包括服務系統和查詢系統兩部分,這部分功能主要是針對社會人員使用地質勘探信息并提供服務。
3. 2 縱向結構
共三方面,分別是安全防護、標準規范和運維管理。安全防護主要是對系統和數據進行安全防護,包括邊界防護、防病毒、防入侵和加密防護等標準規范主要是將原來傳統的地質勘探規范轉化為信息化條件的工作規范,根據地質勘探信息化工作需要,對標準規范進行適當增、減,也包括地質勘探過程中管理工作的標準規范部分。運維管理主要是對地質勘探信息化方面的各種系統、數據進行全方位的維護和管理,使之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并為地質勘探工作服務。運維管理是信息系統良好運行的前提和基礎,雖然不直接服務于地質勘探工作,但它是地質勘探信息化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結語
地質勘探信息化是地質勘探工作在信息化條件下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提高地質勘探工作質量、效益、水平和能力的最佳途徑,是降低地質勘探人力、物力、經濟投入的最佳選擇,是實現地質勘探工作現代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 呂新奎. 中國信息化[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 商業性地質勘探 勘探投資方 風險 防范策略
商業性地質勘探是一種風險投資行為,投資人通過地質勘探獲得具有投資價值的礦產資源,進而創辦礦山企業,以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目前,地質勘探投資已經由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單一投資的格局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多元化投資格局。國家將非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探投資市場放開,而使民營資本獲得了大量的商業性地質勘探投資機會。眾所周知,地質勘探投資大風險高,稍有不慎,就會帶來巨大損失。本文根據本人多年地質勘探實踐,就目前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風險與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分析。
1 礦業權風險
1.1 礦業權風險
礦業權(包括探礦權和采礦權)屬行政許可權,勘探投資方必須在取得合法探礦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勘探投資,否則就是違規勘探,會造成投資損失。常見的礦業權風險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探礦權過期、失效。很多商業性地質勘探投資獲得的探礦許可證的有效期限較短,不足以支撐勘探項目的完成。往往是經過艱苦努力,完成大量的勘探工作,在提交勘探報告時才發現探礦許可證已經過期失效,造成投資損失;(2)探礦權糾紛。投資方利用他人的探礦許可證進行地質勘探,在取得勘探成果后,常常會造成礦業權糾紛;(3)地方政府的越權許諾。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或局部利益,對勘探投資方進行越權許諾,結果造成勘探投資方無證勘探;(4)越界勘探。有些勘探投資方法律意識淡薄,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在自己擁有的礦業權范圍之外進行超范圍勘探。
防范策略:及時地掌握礦業權信息,在合法的條件下進行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
1.2 礦業權轉讓風險
在礦業權轉讓過程中,有些礦業權轉讓方為了獲得高價,有意提供虛假數據誤導受讓方,諸如惡意隱瞞不見礦工程、虛報礦床平均品位,或以單個樣品的高品位作為礦床的平均品位,將所采的礦石樣品掉包,或摻雜高品位礦石以及用報紙或其它宣傳資料來欺騙受讓方,造成受讓方投資風險。
防范策略:不要輕信對方提供的任何資料,必須派遣自己的技術人員親自實地調查礦區地質情況,可能時將所有的探礦工程都考察一遍,特別是不見礦工程;重新親自采樣,特別是在對方不特別推薦的工程部位,并看管好所采的樣品;查閱采選廠生產日志,特別注意入選品位的變化及選礦回收率,考察礦石的可選性問題;著重調查礦區地質構造和蝕變情況,有無中大型找礦前景的礦床類型及成礦條件;有無未知的礦種或未知礦床類型發現的可能性;對轉讓、合作等形式的礦業權,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包括是否具備法律保障、找礦前景、經濟價值、開發條件等等。對于招拍掛的礦業權,需深入了解有無歷史遺留問題、未來礦區是否存在環境破壞因素、資金投入能否保持良好鏈接。
1.3 礦業權評估風險
在礦權轉讓過程中,有的探礦權和采礦權雖然經過了評估,但由于評估結果可信度不高而帶來投資風險,主要表現為:
(1)評估受各方利益的干擾,使評估過程和結果失去客觀公正性。如,評估由申請人委托,直接針對資源儲量定價而不是公布社會公允參數,或中介機構拼湊參數以符合期望的定價范圍等。
(2)技術的局限性。目前評價理論和方法尚不完善,缺少客觀公平、公正的指標參數體系,特別是探礦權與采礦權評估存在脫節,人為因素大,評估結果可信度降低。
防范策略:僅將礦業權評估結果作為參考依據之一,而不是作為市場交易或定價的唯一標準。
2 前期準備風險
心理準備、技術準備、資金準備是商業性地質勘探必備的前提條件。地質勘探是資本密集與知識密集型行業,進入門檻頗高,非速成所能奏效,更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可能。隨著地表、淺部礦的明朗,勘探的主要對象將轉為深礦、盲礦、潛伏礦等難以識別的礦產。
(1)礦產分布的特殊性,不同的礦產資源分布于不同的地質形態,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辨識。
(2)礦產勘探的專業性,勘探過程中對礦產資源識別、儲量評估等均有很高的專業要求。
(3)開采過程具有較高的專業壁壘。當行業外資本進入礦業投資領域時,要面對的是知識和專業人才的缺乏、資金投入量大的問題。
防范策略:投資商業性地質勘探前,有必要做好心理準備、人才準備和資金準備。遵循科學找礦程序,預查、普查、詳查,勘探等過程不能人為刪節。同時最大可能的進行技術整合,發揮系統優勢。
3 專業技術性風險
商業性地質勘探的專業技術性風險主要來源于靶區選擇、勘探思路、確定合理的勘探階段等方面。
3.1 靶區選擇風險
地質勘探風險與礦床埋藏狀況有關,也與勘探靶區的選擇有關。更進一步說,即使發現了礦床,由于礦床內部地質情況的變化,地質風險仍然存在。
靶區的圈定是一項非常嚴肅、科學的工作,甚至是一個較為漫長復雜的過程,不是能夠簡單地通過物化探異常,簡單的地質描述,甚至依據幾個揀塊樣所能確定的。整個地質勘探工作的認知過程,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否定之否定;完成這個過程的鏈條較長,稍有疏忽或不按客觀規律行為,鏈條就很容易被打斷,導致投資失敗。
防范策略:謹慎選擇地質勘探的靶區,需要對前人資料做好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需要專家團隊的科學決策;需要現場實地扎實的基礎地質工作;需要對資金以及風險勘探的整個過程和運作系統的精心策劃。
3.2 勘探目的不明確
目前,絕大多數勘探投資方對地質勘探任務沒有具體的要求,把辦理采礦許可證視為唯一目的。眾所周知,地質勘探的最終目的是為礦山建設設計提供礦產資源/儲量和開采技術條件等必需的地質資料,以減少開發風險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絕大多數勘探投資方由于對地質勘探工作的性質和目的不清楚,不能對地質勘探單位提出具體的要求,而地質勘探單位由于種種原因也沒有向投資方說明地質勘探的目的與任務,致使較多的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不能夠達到預期目的,給勘探投資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防范策略:勘探投資方與承擔方必須就勘探的目的和任務達成共識,勘探承擔方必須為投資方提供科學、客觀的勘測數據,以幫助勘探投資方分析和研究勘探投資的風險,提供決策依據。
3.3 技術路線風險
為降低商業性地質勘探成本,要求在每個勘探階段的結果中可供選擇的最佳靶區(機會)盡可能地少。這就需要對非重點靶區盡快進行否決,以便把有限的經費投入到最有可能發現目標礦床的地區。
在商業性地質勘探中,有時在有些地區分布著眾多小礦山或礦點,這些看似有價值的小礦點消耗了勘探工作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使得尋找目標礦床的商業性地質勘探活動長期不能取得有效突破。
成礦預測是為了提高商業性地質勘探成效和預見性而進行的一項綜合研究工作。其主要過程是根據工作地區內已有的各種地質、礦產、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方面的實際資料,全面分析研究區內的地質特點和已發現的各種礦產的類型、規模及其在時間、空間上與地質構造的關系,闡明其成礦規律,進而預測研究區內可能發現目標礦床的有利地段及控制條件,指出需要進一步工作的方向、順序和內容等,為下一階段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據。
防范策略:金屬在地殼內的分布具有“成群分布、成帶集中”的非均勻性特征。因此必須根據目標礦床形成的地質環境和礦化信息,選擇最有利于目標礦床形成的地區進行勘探。而成礦規律分析就是充分利用不同地質科學的最新成就和理論來達到上述目的的最有效途徑。通過成礦規律分析,查明礦床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分布規律,并利用這些規律組織和進行風險勘探工作。
3.4 勘探階段確定風險
有些勘探投資方為了減少商業性地質勘探投資的費用,不考慮礦床的實際情況和礦山建設設計的需要,盲目確定勘探階段,致使勘探階段確定不合理。一方面是勘探程度偏低,不能滿足礦山建設設計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勘探程度偏高,造成資金浪費。也有部分的勘探投資方,受短期經濟利益的驅動,以采代探或邊探邊采,加大了投資風險。
防范策略:商業性地質勘探階段的確定,要考慮礦體賦存的地質條件,礦體的復雜程度,礦床規模,生產能力以及勘探投資方的具體要求等綜合因素。
3.5 勘探質量達不到要求
由于勘探資金投入不足或勘探周期過短等原因,造成商業性地質勘探質量達不到預期要求,給未來礦山開發建設帶來風險隱患。
商業性地質勘探質量達不到要求主要表現為:
(1)不按勘探規范的要求進行工作,地質綜合研究程度明顯偏低;甚至是虛報勘探工作量,偽造地質勘探資料,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2)不進行礦床的綜合評價,對礦石的工業利用性能只作粗略的研究和評價。部分勘探投資方僅從企業本身的經濟利益出發,在進行商業性地質勘探中只要求對主礦種進行勘探,而對與主礦體共生或伴生的,可以綜合回收利用的礦產資源不進行勘探工作,不進行綜合評價和利用,導致現有的、有限的礦產資源嚴重浪費。
防范策略:勘探投資方需要對地質勘探工作質量進行監督和檢查,以保證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的質量。加強礦產資源的綜合評價與利用。
3.6 水、工、環工作程度普遍偏低
目前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只重視礦石質和量方面的工作,而忽視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工作。
目前,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程度普遍偏低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普查成果直接用于礦山開發,幾乎沒有開展水文、工程、環境方面的地質工作;二是在詳查、勘探階段,水文、工程、環境方面的工作,沒有達到勘探規范和礦山設計的要求。
忽視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工作,其后果將是十分嚴重的,一方面其勘探成果難以滿足礦山設計的要求,另一方面會造成勘探投資方決策的失誤,更重要的是給礦山安全生產帶來極大的隱患。
防范策略:在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重視水文、工程、環境方面的地質工作,加強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3.7 監理環節薄弱
風險勘探的監理是目前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勘探投資方和施工方之間往往缺乏有效的協調、控制、監督。目前,相當一部份勘探投資方習慣聘請個別地礦專家作為顧問或者任職,或者由勘探投資方的業務部門承擔監理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商業性地質勘探中專業技術方面的問題?;蛘哂械目碧酵顿Y方自組施工隊伍,監理工作缺失或形同虛設。地質勘探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受到質疑。其實,風險勘探監理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認識過程也異常復雜。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地質、鉆探、物化探、測量諸學科工種的合作,僅憑個人而不是專家團隊決策,其危險程度是相當高的。監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勘探投資方把好技術關、質量關、投資關、決策關;另一方面也可以與施工單位深層次交流溝通,提高探礦認識水平,協助施工單位優化施工程序以及施工技術等。
防范策略:從探礦靶區圈定、勘探工作設計、資金預決算、實物工作開展等諸多方面需要引入中介監理,尤其對于那些不是礦業內行的勘探投資方,監理機制的建立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3.8 地質勘探工作與(預)可行性研究脫節
目前,在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地質勘探與可行性研究相互脫節的問題。礦床開發是否能夠獲得經濟效益,不僅僅與礦床本身的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密切相關,還要涉及到國家的法律、宏觀經濟政策、礦山建設的內外部條件、礦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價格、環境保護、勞動安全等諸多因素。只有通過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減少投資風險,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防范策略:充分認識進行礦床開發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做好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可行性研究工作作為商業性地質勘探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另外,礦床開采和選冶技術條件的風險必須及早考慮,一般可以通過初步驗證、半工業性試驗等以降低風險。
4 資源量風險
4.1 儲量風險
由于礦床大多埋藏地下,有時哪怕是薄薄的一層泥土覆蓋也難以看清其全貌,通常,礦床的賦存狀況很復雜,主要表現在礦體形態、產狀、 礦石組分、品位的多變性,即使有大量的鉆孔和坑道對已發現的礦床和礦體進行了詳細的控制,但開采后可能仍然變化很大。另外,有些礦床隱蔽性好,難以識別,如微細浸染型金礦等。
勘探工作完成之后,礦產資源儲量的多少也可能還是一個不可知的因素。地質參數、礦床邊界等相關因素都會對礦產資源的儲量產生影響。即使是礦山的整套評估報告已經完成,也有可能在實際開采過程中出現與評估不相符的情況。
誠然,如果嚴格遵循勘探規范來計算儲量,出現的誤差在規定之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勘探部門按有利于資源量或儲量增加的方案連礦也是可以理解的。
防范策略:就我國的情形而言,一般333級別以上的資源量可信度較大,而334級別的資源量則僅供參考。
4.2 資源/儲量類別的認識模糊
由于我國傳統的儲量分類原則不考慮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礦床開發經濟意義,因此,一味地強調地質可靠程度,并且不論地質可靠程度如何,一概統稱為儲量;再加上多數勘探投資方不了解儲量的真正含義,誤認為只要是儲量就能開采,只要市場需要就能取得經濟效益。
新的資源/儲量分類雖然綜合考慮了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研究程度、礦床開發的經濟意義,但是由于受到過去儲量分類的影響,再加上多數勘探投資方對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的含義認識模糊,仍然將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等同看待,往往會造成投資損失。
正確認識和理解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的含義對于勘探投資方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投資決策的成敗。目前,有些勘探投資方甚至將勘探程度很低,所獲得的預測的或推斷的資源量作為礦山設計和礦產開發的依據,一旦資源/儲量等地質條件發生重大變化,造成投資損失時,又把全部責任推卸給勘探單位的爭議和法律糾紛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勘探投資方對不同類別資源/儲量認識上的模糊,對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理解。而多數地勘單位則恰恰沒有向勘探投資方說明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的真正含義和用途,這也是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中法律糾紛不斷的真正原因。
防范策略:勘探投資方應該正確認識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的含義和用途;勘探單位在承擔商業性地質勘探時,有義務、也有必要向勘探投資方說明不同類別資源/儲量的含義和用途,為勘探投資方的投資決策提供技術服務。
5 市場與財務風險
5.1 勘探周期長
勘探投資方為了加快礦業開發的速度,不按照地質勘探的客觀規律辦事,過分要求地勘單位縮短勘探周期,而一些地勘單位為了取得商業性地質勘探的工作費用,也違背勘探工作的基本規律,盲目勘探。地質勘探工作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違反這一基本準則,一方面會造成勘探程度偏低,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勘探工作部署的不合理和工作量的浪費,使得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不能達到預期的成果和目的。
礦業投資不同于一般的行業投資,是投資回報周期長、時間不穩定的風險投資。一般礦業投資行為中僅勘查大型礦產資源至少就需要2至5年的時間,后期的投資開采過程也需要相應的投資周期。因此,從整體上來看一個礦山的投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回報,在這個長期的運作時間里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因素。
防范策略:需要勘探投資方和勘探單位的共同協商和努力,并以地質勘探的客觀規律為準則,合理確定地質勘探工作的周期。
5.2 勘探資金投入不足
商業性地質勘探是一種市場行為,通常一個地質勘探項目往往有多家勘探單位參與投標和競爭。一方面勘探單位為了中標競相壓價,另一方面勘探投資方在確定勘探單位時只考慮價格因素,忽視設計方案、技術力量和人才優勢,由此造成商業性地質勘探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勘探投資方以最小的投入來完成地質勘探任務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以勘探價格作為唯一的因素則是不可取的。地質勘探工作有其特殊性,必要的勘探投入是必須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勘探投入不足,地勘單位也只能是偷工減料,減少工作量,這就勢必會影響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的程度、質量和成果,其結果也只能是增大礦產開發的投資風險。
防范策略:為了確保商業性地質勘探工作的成果,勘探投資方需要從多方面因素考慮,以確定勘探單位。地勘單位也應該從客觀地質條件出發,確定最佳勘探設計方案和合理的勘探費用。
5.3 市場風險
隨著全球經濟低迷和需求減少,我國礦業行業以及商業性地質勘探投資也不可避免受到沖擊。一方面,礦產品市場需求下降,礦產品過剩,價格暴跌,礦業企業因此而失去重要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商業性地質勘探和礦山建設與開發的速度明顯放緩;迫使許多礦山關閉,許多初級礦業公司關、停、并、轉。就地質勘探而言,除金礦勘探仍然方興未艾外,其他許多金屬礦產勘探活動銳減。實際上,在全球礦業投資和礦產品貿易中,這種周期性的短缺和過剩之間的交替循環是經常出現的。
防范策略:在礦業全球化的趨勢下,認真分析世界礦產品市場的復雜變化,及時捕捉各種信息,研究礦石價格走勢和上游原材料供應的變化趨勢,進行開礦的經濟效益評估,對制定對策、確定商業性地質勘探路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商業性地質勘探存在諸多需要和注意普遍存在的問題與風險,但是,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借助于先進的地質理論、勘探技術手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理念,就完全可以防范和降低這些來自不同方面的風險,實現商業性地質勘探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功及經濟意義上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R].2006.
[2]劉法憲,賈朝蓉.淺談實現地質找礦突破[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