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4 11:02: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科學和基礎醫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于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雙一流、“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協會成員、21世紀大學協會成員,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所以開設專業很多,含70個本科專業。 經濟學類、管理學、數理化、社會學、法學、醫學、外語、漢語言、新聞傳播、哲學、國際政治、材料學、生物科學、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核技術等,該校擁有的國家級特色專業有漢語言文學、預防醫學、生物科學、哲學、物理學、基礎醫學、經濟學、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國際政治、核技術、管理科學。
(來源:文章屋網 )
1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內容特色概述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綜合了工程學、生物學和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各層次上研究人體系統的狀態變化,并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去控制這類變化。其學習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醫學影像技術
即通過X射線、超聲、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紅外線等手段及相應設備進行成像的技術,現還有正在興起的阻抗成像技術等。
1.2醫用電子儀器裝備
分為診斷儀器和治療儀器兩大類。診斷儀器主要是用以采集、分析和處理人體生理信號,現在使用較多的是心腦電、肌電圖儀和多參數的監護儀等,而通過體液來了解人體內生物化學反應過程的生物化學檢驗儀器也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微量化和自動化。治療儀器設備則是采用X射線、γ射線、放射性核素、超聲、微波和紅外線等儀器設備,如X射線深部治療機、體外碎石機、人工呼吸機等。手術設備如γ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機、監護儀、X射線電視等?,F代化醫療技術中還將設備功能更加多樣化、復雜化。
1.3生物力學
主要是研究生物組織和器官的力學特性,人體力學特性和其功能的關系。其中包括生物流變學(血液流變學)、軟組織和骨骼力學、循環系統動力學和呼吸系統動力學等。
1.4生物材料
即人工器官、組織工程所需要的物質與材料,其大多數是需要植入人體,需要具備耐腐蝕、化學穩定性,需要具有與機體組織的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無毒性。作為材料,根據所需還應滿足各種器官對材料的各項要求,包括強度、硬度、韌性、耐磨性、撓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種物理、機械等性能。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金屬、非金屬及復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藝條件和表征、成型制備、性能等。
1.5生物效應與生物控制
生物效應是指在醫療診斷和治療中,光、聲、電磁輻射和核輻射等能量在機體內的分布、變化等作用。而生物控制則是機體自身的調節控制現象。采用生物、化學的方法對這些情況加以認識。其他還有介入式診斷、治療等。生物醫學工程最為競爭激烈的領域在醫學成像技術上,其中以圖像處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維成像技術以及圖像存檔和通信系統為主。而對醫學信號的處理分析,包括心腦電、五官、語言、心音呼吸等信號和圖形的處理與分析,以及神經網絡的研究處理也是目前世界各國研究與學習的熱點。作為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本科學生,將從業于該領域的研究、設備研發及制造、使用、維修養護等。所具備的知識體系是從物理化學基礎、工程學到醫學,十分廣泛,僅四年內進行如此龐大的知識學習,學生將會呈現基礎知識欠缺而專業知識也不深入的問題。為此,我們就醫科大學、理工科大學、綜合性大學各自特點進行了調研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學習建立特色課程體系的見解。
2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色的研討
我國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分別在醫科類大學、綜合大學與理工科類大學中均有設置。由于生物醫學工程具有典型交叉特性,該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有運用醫學影像學技術、醫學信息學技術等在醫院進行疾病診斷及治療,有運用基礎數學、物理、化學知識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更多的是運用工程技術進行醫療器械、設備裝備的研發、制造與維護管理等。由于生物醫學工程龐大的知識體系,無法由某一個從業人員掌握,需要各方向的協作與合作,由此認為,設置于醫科類大學、綜合大學與理工科類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應有各自的特色。
2.1醫科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色
2.1.1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醫科大學,其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鮮明的醫學特色與優勢。醫科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相關專業的人才,其就業方向更多應以進入醫院從事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等的操作及計算機操作,運用各種影像、信息等診斷技術進行疾病診斷或治療,所以其培養的人才首先應學習并具備醫學的專業知識,然后才是具備基于醫學專業領域需要的現代醫療儀器的研發與使用、管理能力的知識體系的學習,成為擁有工學知識及應用能力的醫學應用型、復合型高級人才,畢業后所從事的仍是醫藥衛生領域工作,在醫院設備使用、維護、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其課程的設置應該與工科類生物醫學工程側重點不同。如在一般醫科大學中都設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以及與此相關的醫學影像學專業、醫學信息學專業等,其培養目標就應以“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如影像學、信息學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衛生單位從事醫學診斷、治療(或信息管理等)和醫學成像(或醫學信息等)技術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為主。相應的培養要求應在于“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或信息學、醫學超聲學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DSA、核醫學影像學、信息學、醫學超聲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超聲治療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的儀器(裝備)維修保養能力”上。
2.1.2課程設置
基于醫科大學的特色,其主干課程應注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同時開設基于醫學特色的工學、工程學課程。具體如基礎類的基礎數學類、物理類、化學類、計算機類,如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機原理及應用等課程,基礎和臨床醫學類課程,如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藥學、中醫學、中藥學、衛生管理等課程,然后按照各高校側重設置傳統生物醫學工程的工學類、工程類課程,如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技術、傳感器、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醫用儀器原理、醫學影像儀器、檢驗分析儀器、臨床工程學、人體形態學等,部分專業可設置如力學類、機械工程類、有機材料或金屬材料類課程。雖然是同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但需要按照本校特色來設置課程,切忌大而全無特色,或各高校均設置同樣課程。這是違背了生物醫學工程高度交叉學科的學科特色的。
2.2綜合性大學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色
2.2.1人才培養目標
現今綜合性大學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學基本上都設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如北京大學工學院、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各具特色。以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為例,其前身是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系,創建于1984年。學院的科學研究及學生培養方向就是強調生命科學與電子信息科學學科的交叉與滲透,應用電子信息科學理論與方法解決生物醫學領域中的科學問題,發展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其人才培養目標在于“培養掌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知識,掌握分析與健康相關的生物醫學工程問題的方法,并具備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具備健全人格和遠大理想的工醫結合復合型優秀人才”。即更加注重于培養工程與醫學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這些專業人才的從事的工作更多是在用于醫學診斷、治療的儀器設備的設計、研發及制造、維護等上面。而四川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按照其特色制定為“以工程為主,以從事生物醫學工程教學科研的相關學科為依據,培養從事生物力學、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相關方面的研究、開發、生產的高級專門人才?!保蛴诓牧瞎こ虒W。由此可知,在綜合性大學工科以及理工科大學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應更注重工學、工程學內容,其培養目標就應以“培養具有現代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如機械、電子、材料、計算機在醫學中應用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醫療設備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設備(或裝備)設計研發、制造、維修維護、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為主。相應的培養要求應更多的學習工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醫療裝備、設備等設計、研發、操作、維護維修、管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并具有相應能力”上。
2.1.2課程設置
基于工科特色,其主干課程應注重工科基礎理論的學習,了解醫學基礎知識,同時學習機械、電子、材料、計算機應用于醫學中而派生的專業課程。如將特色定在醫療設備制造等方向上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其基礎類課程更加強了基礎數學、物理的學習,設置了較多學分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及實驗等,醫學類課程設置了基礎醫學與實驗,涵蓋人體解剖學知識,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設置了生物醫學數學基礎、電路及模擬電子技術及實驗、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及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及實驗、VisualC++程序設計及實驗、信號與系統、EDA技術、計算機硬件控制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醫學成像原理、醫學影像系統、生理信號檢測、生理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醫學儀器設計與實現、醫學傳感器、醫學光學、醫學超聲、醫學材料等,同樣,課程設置也應按照本校特色加以取舍。
生物工程技術是人們以現代生物科學為基礎,根據生物體的結構、特性和功能,運用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狀的新物種或新品系,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一種綜合性技術體系。生物技術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它包括所有對生物進行干預的技術手段:重組DNA技術、基因治療、生物制藥技術、克隆技術、基因芯片技術等。生物技術包含許多方面的內容,包括蛋白質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細胞工程。生物工程技術的興起為現代科學發展和工農業、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的豐厚回報率,因此,生物工程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和世界高科技競爭的焦點。
1 我國生物工程技術產業的現狀
1.1 制造生物活性蛋白 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在醫學上最重要的成就表現在治療用生物活性蛋白或疫苗的生產和使用,利用基因工程生產有藥用價值的蛋白質、多肽產品已成為當今世界一項重大產業,并將有望成為21世紀的支柱產業。2000年我國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年銷售額已達近120億元人民幣[1]?,F代生物技術制藥有別于傳統制藥方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可以開發更加精確有效、不良反應更小的新藥和新型疫苗,更重要的是可以預防和治療一些應用傳統治療方法無法克服的疾病。
1.2 醫學科學研究 1990年10月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我國科學家承擔了人類基因組1%的測序,是惟一加入該計劃的發展中國家。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現代生物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成功應用,隨著大量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基因的定位、鑒定分離,遺傳診斷和基因治療都將成為現實,現代生物技術將使醫學領域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3 疾病診斷 人類絕大部分疾病都與基因密切相關,包括自身基因的變異與外源基因的入侵。因此,從基因水平探測和分析疾病的起因,從基因水平干涉和矯正疾病造成的紊亂,是近些年來基礎和臨床醫學新的研究方向?,F代醫學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盡早檢測出在人、動物體內的病原性物質,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蛐酒巧镄酒囊环N,可一次性對樣品大量序列進行分析與檢測。目前科研人員已分析出各種遺傳病的基因序列,并根據其序列合成出基因探針,用于各種遺傳病的檢測以及優生優育,還可用于遺傳病的防治和治療,基因診斷可望成為臨床的一項常規的檢測診斷技術。
1.4 疾病治療 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生物學和醫學研究進入了分子水平時代。目前,基因治療的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ADA缺陷病、B型血友病、惡性腫瘤、梗塞性外周血管病等5種治療方案已進入臨床試驗。其中,應用移植造血干細胞來治療白血病和一些遺傳性血液病已較為普遍,另外干細胞在腫瘤和免疫系統疾病治療中也有很好的療效。器官移植是現代醫學的重要領域之一,但是目前供移植用的組織器官非常短缺,轉基因豬有望為人類提供移植所需的器官。此外,隨著轉基因和克隆技術的成熟,解決安全性和異源組織排異反應的問題成為可能,并且為防止新病原帶入移植器官或組織做出更大貢獻[2]。
1.5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的一大領域是環境監測和環境凈化,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此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已發揮了重大作用?;蚋櫡ㄨb定帶菌者以預防流行病的蔓延,基因探針能快速靈敏地檢測水中病毒含量,生產生物農藥和生物肥以減少環境污染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菌消除污染水面的石油以凈化環境等,生物技術在此領域顯示出了光明的前景,提高了環境質量。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總體水平已經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地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未來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物技術產業實力依然不強、技術轉化能力差、產業化規模小、產品少、支撐技術及生產裝備落后、研發與產業化脫節、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大企業、產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有待改善等方面。同時,我國生物產業內部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現有人力資源偏重于理論研究,實用型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創新創業型人才。
2 生物工程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滲透及影響作用
生物工程技術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一次飛躍,它不是單一的傳統化學、生物學、遺傳學、醫學、微電子學的交叉與融匯,關鍵是它的每一個具體的研究成果都有可能導致一種產品生產技術上的革命。
2.1 生物工程技術知識滲透到醫學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必然性 生物工程技術的學科內容顯著不同于傳統學科,從本質上講,生物工程技術是人類對生命過程的觀察、研究和認識,然后將這些生命過程中所包含的一些非常微妙、精確、高級的反應用于制造出人們所需要的產物,創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所需要的動植物新品種。醫學教育是培養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夠從事疾病的診治、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寬口徑醫學專門人才的一類專業。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已廣泛滲透到醫學各個領域,在今后10~20年里將使醫學領域的各個重要方面發生根本性變革,事實上當今從事醫學研究的各類科技人員都深感生物技術知識和手段對它們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從目前來看,許多醫療從業人員對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了解比較膚淺。原因是我國的醫學教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為主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學習公共衛生及與醫學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有關知識與方法,缺少與醫學相關的生物工程技術課程。著眼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把生物技術知識滲透到醫學學科知識中,具有時代的緊迫性。知識的分化是為了更好地對某一領域進行研究,分科教學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讓人們具體地了解某些領域的知識,知識的綜合運用才是最終目的。淵博而豐富的跨學科知識教學能夠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的作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創新動力??梢哉f學科內知識綜合轉化為學科間的知識,必將成為各學科教學發展的趨勢。
2.2 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對我國醫學教育課程設置的影響 盡管我國醫學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然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進步、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衛生事業改革的需要。為此醫學教育課程設置必須進行改革,把生物學的主干學科,如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貫穿在整個醫學課程中。選修課程體系要以拓展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加強前沿、新興、交叉學科知識為出發點,構建與素質教育相配套的選修課課程體系。適當減少必修課授課門數和學時,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新型交叉學科:分子生物學、臨床遺傳學、分子病理學、流行病學和計算機科學至關重要,特別是由基因組學和信息學融合形成的新學科-生物信息學將開創整個生物醫學教育和研究的新時代。
2.3 構建與培養醫學人才綜合素質相適應的教學內容的時代緊迫性 構建以體現人文社會、自然科學類知識向醫學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向臨床知識,臨床知識又向基礎前伸的滲透、互跨式整合課程。采用以學科為中心模式、以問題為中心模式和模整合課程混合型課程模式,最終達到專業基本教學內容的要求。在醫學教學中嘗試利用學科間橫向遷移、滲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工程技術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醫學問題,同時,又運用生物工程技術知識去解釋醫學中難以解釋的現象,這樣可極大地鼓舞學生,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去體驗、探索、研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對學生畢業后繼續醫學教育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傊?,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正在對醫學教育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內容涉及到確立新的培養目標,醫學教育課程設置必須進行改革,構建醫學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教學內容等。這些在國外已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我們不能等閑視之。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設發展;社會市場;健身指導;休閑保?。豢祻捅=?/p>
一、專業基本情況
(一)歷史沿革
1998年7月,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由教育部正式頒布實施,原專業目錄“體育類”中的“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和“體育生物科學專業”依照科學、規范、拓寬的原則,調整合并為一個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2004年12月,國務院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中使用體育保健專業這個名稱,專業代碼為:660304;并在隨后頒布的《本??茖I對應表》中規定體育保健??茖I對應本科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
(二)培養目標與要求
體育保健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為全民健身運動、專業(職業)運動的個人、單位包括各種運動隊、運動俱樂部和運動訓練基地等提供保健指導和衛生服務以及為家庭、社區以及各種保健、康復行業機構(部門、企業)從事醫療、保健及相關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
要求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并忠誠于民族和祖國,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繼承民族光榮傳統,發揚先輩進取精神;在德、智、美、體、勞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較強的、綜合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能自發地、自覺地服務于民族,服務于祖國,服務于社會。
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運動人體科學(包括體育生物科學與體育保健康復學等)的完整體系、民間傳統醫學(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基礎知識以及體育運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在理解“健康第一”這大眾體育觀念的基礎上,能運用保健理論指導體育健身,運用保健方法服務于體育健身,能把體育運動作為有效簡便的方法運用于保健和康復。熟悉保健的廣泛領域,能綜合醫藥衛生、體育運動等多學科知識應用于體育事業、保健事業。
二、專業建設發展與社會市場需求的情況
(一)社會市場對體育保健專業人才的需求現狀
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強調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要以人們更高的生活質量為基礎,同時,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的實施,使大眾健身和保健康復市場中的專業技能人才需求空前高漲,并逐步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國家社會安定,文化教育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消費結構優化,體力活動減少,多種慢性病和亞健康體質越來越困擾著人們,健康教育和促進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人們迫切需要體育保健專業人員的專業服務和指導,進行科學健身與合理康復來提高健康水平。
競技體育中,現代運動訓練的特點是運動負荷越來越大,運動技術難度增大,運動疲勞和運動損傷已成為影響優秀運動員提高成績的制約因素。因此,運動康復和運動營養在科學訓練中越來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08年奧運會以來,我國各省市體育局相繼建立或籌建體育醫院(運動康復中心),專業運動隊急需高水平的體育保健和運動康復專門人才,為運動員進行傷病康復和體能恢復,以保障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和身體健康。
按照衛生部的有關標準,康復治療師人數應為康復醫師人數的兩倍。有關部門統計,現今我國康復治療師人數不足萬人,今后十年內相關人才缺口在幾十萬以上。目前,國內從事體育保健、養生康復、膳食營養指導等相關的職業者少之又少,競技體育部門從事訓練恢復的專業人才也十分缺乏,對于整個行業和市場而言,體育保健相關人才在就業市場上供不應求[1]。
(二)體育保健專業的開設情況
原國家體育總局直屬的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等6所體育高等學府和部分地方體育院校,設立體育康復保健專業(現為人體運動科學專業)都有10年以上的歷史。隨著《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的頒布而規范了體育保健專業的名稱后,各地體育院校、高職高專的體育系,甚至有些醫學院校都紛紛開設了這一專業。但筆者所在的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只有阿壩師專開設有以“體育保健”為名稱的專業,本科學校開設的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而其它高職高專均沒有這一專業,個別學校的社會體育專業有“體育保健、康復”這一培養方向??梢姡鐣袌鰧w育保健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時,而專業的開設與發展存在不平衡。
三、面臨問題與解決方法的探討
(一)面臨的主要問題
1.社會認可度不高
受民眾對該專業的認識不足以及就業體制僵化的限制,體育保健專業畢業生招生就業渠道不夠通暢。在體育院、系開設體育保健專業,其可行性是經過充分論證的。高等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多方位、多渠道和多層次的,大量培養體育保健專業的人才不但是醫學院校的義務,也是體育院、系的責任,在體育院系開設體育保健專業會更具有專業特色。但自體育保健專業建立后,多數民眾對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專業的存在。在相當一些人的潛意識中,雖然知道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但一談及保健康復,都認為是醫療衛生部門的事,培養該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應該是醫學院校的責任,體育院系設置體育保健專業似乎不合常理。這些錯誤觀念無疑會對體育保健專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提高民眾對本專業的認識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2]。而高職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喜歡盯住“保健”這個詞,將其理解為“醫療保健” 并作為依據而把體育保健專業按醫學專業模式培養,這樣又無法得到社會市場的認同,使專業建設面臨學生就業困境。
2.專業畢業生沒有醫療衛生職業的資格認證
雖然現在許多部門和單位十分缺乏體育保健專業的專門人才,但真正具有這方面專長的人才卻難以被錄用。國家衛生部根本就不允許非醫學專業學生取得如醫師資格證、康復治療師資格證等醫療衛生職業的認證。所以,由于沒有準入通行證的限制,該專業畢業生較難進入醫療衛生部門,即使能夠進入,也不能獲得處方權;所以只能在醫師、康復治療師的監督、指導下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輔的康復理療操作,如:按摩、刮痧、拔罐和熏洗等,這給他們的印象是:一輩子都當徒弟。由于工作缺乏思想性、創新性以及可讓工作者持續發展的職稱制度保障,時間稍長便使人產生厭倦并對前途出現迷茫情緒,于是造成了體育保健專業學生畢業就業后從事康復保健工作卻很快就轉行的現象[3]。相當數量的醫療單位為了升級的需要而設立康復科室,卻受重視程度往往不高,或限于編制原因而成為單位的“政協”,鮮有接收具備專業知識的康復專業畢業生,更何況是非醫學性質的體育保健專業畢業生。[4]
(二)對策探討
1.明確專業目標定位,構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體育保健中的“保健”是“保衛健康”之意,在醫學中屬于預防醫學的范疇,而本身卻包羅萬象,環境、醫藥、營養、體育運動等等都與保健密切相關[5]。體育保健專業的培養方向包括康復保健、休閑保健與健身指導這三大方向。而這其中康復保?。ɑ蚍Q康復理療)方向不應作為專業發展的分支,除非這個專業在醫學院校中開設并被衛生部門認可為醫學專業,否則會讓畢業生置于“無證上崗、非法行醫”的尷尬與無奈中。社會市場對休閑保健與健身指導人才有極大需求量,沒有必要讓學生去擠醫療工作的路子,何況這不是體育保健專業學生強項。而且,休閑保?。ê禈贩眨┡c健身指導工作給員工提供了更多的個人業務水平提高、職位上升的空間,使人在工作中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專業,會有一套比較成熟而完整的培養模式,其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相對固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養體系,而且有著可資比較的中外培養體系框架。但作為高職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屬,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種形式、類型。因此,體育保健專業必須要有自身特色的培養體系,不能做成本科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壓縮餅干,或是僅僅將原有的學科課程簡單重組。如果因學生“專升本”或籌劃本專業“升本”的需要而套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培養體系,拚棄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宗旨,把體育保健專業當成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預科”或“簡版”來辦學,勢必對學生就業帶來極大負面影響[5]。
2.優化專業課程組合,人才培養切合社會市場的需要
阿壩師專體育保健專業課程大體上可分類為體育健身類、體育生物科學類(與基礎醫學科目整合)、醫學類(含傳統醫學)、體育保健與康復綜合類以及體育保健相關應用類(如體育營銷、醫藥營銷、體育管理、醫療保險等),這五大類課程構成了專業知識體系的框架,涵蓋了專業培養的主要方面。優化課程組合,特別強調增加體育健身類與體育保健應用類選修課程的數量,讓學生根據需要選擇與自己人生規劃更為相符的課程。如,體育健身類應開設與社會健身密切相關的《休閑體育學》、《太極運動》、《武術基礎》、《健身操》、《健美運動》、《體育舞蹈》、《戶外運動》、《網球運動》、《高爾夫球運動》和《輪滑運動》等課程;而與體育保健專業學生就業相關的應用類課程如《衛生經濟學》、《體育經濟學》、《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醫藥商品與市場營銷學》、《體育營銷學》、《醫藥市場調查與衛生統計學》、《醫藥營銷策劃》、《醫藥廣告學》、《商貿與物流》、《衛生管理學》、《體育管理學》《職業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老年衛生與護理》和《公共關系與社交禮儀》等也應開設為選修課。體育生物科學類(即運動人體科學基礎類)課程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營養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學科,也可以根據需要把基礎醫學中的《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臨床營養學基礎》和《醫用物理學》等整合到上述的體育生物科學類課程中,減少課程科目數量,避免教學內容重復,實現資源共享[5]。
3.加強職業資格的培訓,以崗位要求為標準
加強職業資格的培訓,其指導思想就是更加注重以崗位能力為本位開發課程體系,使構建的課程體系所實施的技能更加接近企業的崗位標準,接近用人單位的標準[5]。我們學校把體育保健綜合應用類主要分以下幾個小模塊:康復保健類、休閑保健類、營養健康類以及運動人體科學應用類??祻捅=☆惖恼n程主要有《推拿學》、《反射療法學》、《中醫筋傷與康復療法學》、《運動創傷學》和《全科醫學》等;休閑保健類的課程主要有《芳香保健學》、《美容彩妝與美體護理》、《休閑保健學概論》和《康樂服務與經營管理學》等;營養健康類的課程主要有《營養學》、《健康教育與健康管理學》、《中醫養生學》和《預防醫學》等;運動人體科學應用類的課程主要有《體育測量與評價》、《運動訓練與競賽的生物學監控》、《生理機能評定》、《健美運動基本原理》、《傳統體育養生學》和《康復體育與運動處方》等。這些課程特別加強了與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相結合,為學生獲取社會體育指導員、保健推拿師、足部按摩師、反射療法師、保健刮痧師、營養師、健康管理師、芳香保健師和康樂服務師等相關職業技能資格提供了保障。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導,構建基礎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體現技能和理論緊密結合,著眼于職業崗位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社會體育大量需要懂得科學健身的專業人才,體育保健專業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在專業發展中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體育保健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是不應僅局限于某些事業單位和升本,他應有自身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應擯棄傳統的就業觀念,要做到哪里能發揮個人才能就到哪里去。(作者單位: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
基金項目:阿壩師專校級青年課題(ASC09-09)
參考文獻:
[1] 黃昀,李杰,蔣寅.關于體育高專體育保健專業教材特色化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694(18).
[2] 王乃茹,黃輝.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保健專業課程設置及就業前景的調查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09,132(20):195-196.
[3] 覃榮周,王琪林.成都休閑保健服務行業的市場分析[J].商.2012,(16):169.
[關鍵詞]研究型 教學模式 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是生物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它聯系著生物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如:組織學、胚胎學、生理學遺傳學、免疫學等。細胞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具有直接和長遠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以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大都授予了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因此,細胞生物學教學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處于從屬地位。這實際上束縛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和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細胞生物學研究型學習模式的應用顯得十分緊迫。
一、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的刷新
細胞生物學的內容覆蓋面廣、跨度大、發展快、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廣泛,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主線不清晰、體系不嚴密、層次不分明、內容多而雜、學生理不清、記不牢等問題。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能較全面系統地掌握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牢固扎實的“知識網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考慮講授的內容和質量。同時要積累細胞生物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及時把這些動態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關的重大課題在教學內容中反映出來,從而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新知識的熱情和動力,從而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二、細胞生物學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優化
1.多采用多媒體教學。細胞生物學主要講授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以及探索生物體細胞發生、發展、成長、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需要大量的細胞超微結構示意圖,對教師來講在黑板上繪制、掛圖等手段,會導致準確度不高,缺乏動態感。加之細胞生物學本身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抽象性和復雜性,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容易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制作多媒體課件,大量采用外文細胞生物學圖書上的彩圖,借助豐富多彩的圖片,實現微觀結構宏觀化。如在課件中對一些復雜的概念,利用Flash動畫做一些直觀的模擬,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掌握。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要以講授、提問、討論、布置思考題、查找資料等方式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精心進行研究型教學。如在部分內容的課堂教學中,先用 2/3時間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看書討論,最后推薦1名代表回答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教師再做一個小結。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
轉貼于
3.指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針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熱點,給學生提供一些信息,指導他們走進圖書館與上網,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在此過程中學會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通過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查找資料等獲得對相關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親身體驗,并將其研究結果或成果寫成研究論文。這種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知識教育為能力培養的學習模式,能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實現“學會學習”是研究型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學生濃厚的研究興趣、探究精神及學習過程中的批判精神,開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制定合理的知識結構策略,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應用;改革抑制學生個性發展的“三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建立一個互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會溝通、合作與分享,培養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培養與他人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學會利用網絡收集資料、篩選分析、歸納信息資料,培養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激活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量;提升教師對研究型學習的指導能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研究型學習外部環境。
四、全面建立課程成績綜合考核體系
1.改革考試命題方法。根據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精心編制細胞生物學試題,同時向學生征集試題,從中篩選好的題型作為考試試題,以此督促學生對所學內容系統地復習。試題的內容既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又涉及到主觀發揮題和部分考研熱點試題。試題庫結構合理,知識覆蓋面大,理論聯系實際,對于改變死記硬背和克服考試作弊將起到重要作用。
2.改革考核形式。課程考核貫穿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課程成績包括考試成績(50%)、實驗成績(30%)、平時成績(20%)。實驗考核包括兩部分:(1)平時考核。根據學生平時預習、操作、實驗結果、實驗態度和實驗報告情況,給出一個平時成績,占實驗考核總成績80%;(2)實驗技能考試。實驗課結束后進行一次綜合實驗技能隨堂考試,根據其操作情況當場給出成績,該成績以20%計入實驗考核總成績中。平時成績包括上課考勤、預習、提問、作業、課程論文等情況。綜合考核辦法能客觀實際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改變過去僅由一次考試決定成績的弊端。
總之,研究型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探討、研究或解決某個或某些特定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于海濤,張淑玲.提高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的做法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11).
[2]劉靜,劉艷平等.淺議細胞生物學理論教學的技巧[J].基礎醫學教育,2002,(3).
2.湖南工業大學 包裝與材料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本文以科研實踐模式為核心,樹立正確的專業認識和增強專業歸屬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等方面,探討了生物技術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對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技術;本科生;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0-0097-02
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養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出臺,將生物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從國家發展戰略上把生物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依靠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和大量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生物類專業人才[1,2]。因此,在現代生物科學的發展下,如何培養大批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生物專業應用型人才,具備適應生物產業作為經濟新增長點,是我們從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討的問題。筆者以湖南工業大學生物技術系為依托,從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教學模式的改進、學生參與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積極性等方面為突破口,全面提高生物技術本科生創新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專業認識和增強專業歸屬感
生物技術不僅包括生命科學的所有次級學科,同時又結合了化學、數學、微電子技術、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尖端基礎學科,具有典型的多學科交叉特性,因此,生物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涉及面廣。但由于總學時的限制,專業課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尤其是當前現代生物科學的日新月異發展下,生命科學的研究與發展關系到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學生要解決諸如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能源、資源環境等領域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缺乏相應的知識基礎和視野,難以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專業問題,導致目前生物類本科畢業生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的比例較低[2]。同時,由于網絡上對生物技術專業的負面的宣傳和介紹,一些家長和學生認為生物技術類專業就業率較低,導致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生物技術專業;尤其是我校的生物技術專業學生覺大部分是調劑生,而且我校生物技術專業之前是掛靠在包裝與材料工程學院,對選擇生物技術專業存在一定的抵觸,他們在入學后,思想觀念如不能得到及時轉變,將會對專業前途感到迷茫,學習積極性不高。
為改變生物技術專業面臨的這一現狀,首先從入學教育上抓起,要依托湖南工業大學生物技術系、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和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點的學科和師資力量,以各位教授和博士研究方向,結合生物技術專業實際的特點,著重介紹生物技術專業的運用范圍和在實際中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了解生物技術專業,認識到生物技術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低年級開設一些體現生物技術前沿講座,向學生傳達最新的生物技術專業研究成果和應用推廣情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歸屬感[2,3]。
二、改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
作為教學的對象接受知識的主體,生物類課程的許多知識都以描述性的語言為主,大多數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老師講,學生做筆記,很難實現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4]。而在現代生物科學的日新月異發展下,為了具體落實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方式要有所改進。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啟發式、辯論式和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相出來,帶動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由“依賴”轉化為“自覺能動”學習[4,5]。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也做出了對應的改進,改變過去以分割知識點和單元模式為主要授課內容,采取了注重新和精的原則,通過適當地整合知識點使之成為一個案例,表達一定的技術原理和方法,使學生可以借鑒、移植,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5,6]。同時要及時將本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術、前沿發展動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結合生物技術專業學科交叉的特點,將不同的學科之間知識聯系,培養學生科研意識。
三、建立科研實踐模式,提高W生科研創新能力
生物技術專業是一個實驗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整個學生培養體系中實驗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注重實驗項目與實驗技術的綜合與創新[7,8]。在現代生物科學的高速發展下,生物技術專業其實驗教學改革目的和基本思想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采用實驗項目與理論教學及教師科研項目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開放性實驗管理,增設綜合性實驗,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8]。
目前,在一般的教學研究型地方院校,教師科研能力不強,部分學生對科研缺乏直觀的認識。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意識,湖南工業大學在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情況下,生物技術專業以湖南省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中心為平臺,以教師高水平科研課題為依托,給學生個性發展空間,全面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新研究。
我們以《基因工程》實驗課程為例,通過驗證性實驗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結合曾曉希教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土壤重金屬生態毒性修復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研究》,設計一個“重金屬污染土壤中抗鎘微生物基因的篩選鑒定”實驗,時間為兩周,整個實驗分為以下四個部分:抗鎘微生物的分離與鑒定、微生物抗鎘基因提取與鑒定、抗鎘基因DNA與載體的重組與篩選、抗鎘基因在質粒的表達,實驗將《基因工程》課程講述的內容與用到的各種分子生物學技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有參與科研概念和過程。同時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獨立完成本組實驗,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科研協作能力。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非?;钴S,提取許多疑問和想法,努力將實驗設計做的符合課題的要求,并且每一個實驗都是一脈相承的,前一個實驗沒有做好都會影響后續的實驗,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都有很好的鍛煉。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有利于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全面提高[1,8,9]。
在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進展、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新的研究熱點和學科不斷涌現[9]。在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提高生物技術本科生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謝旭輝,胡忠.21世紀生物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高教論壇,2006,(1):46-49.
[2]嚴明理,劉麗莉.生物類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方式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7):147-148.
[3]劉超,洪法水.生物科學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2(2):206-208.
[4]蔣永榮,方成,夏金虹.基于學科交叉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5,(7):45-48.
[5]姜勇.科研實踐模式提升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168-169.
[6]王雪琴,譚曉蓉,張璐,等.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213-214.
[7]朱杰,張藝馨,蔣爾鵬,等.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7):604-606.
關鍵詞:《食品營養學》;翻轉課堂;PBL教學法
基金項目:湖南省科技d重點課題[2016SK2052];湖南省“中藥學”重點學科資助(湘教通[2011]76號);湖南大學生創新課題兩項[0110-0901002016]和[1021-00107097];校級基金課題。
R-4
《食品營養學》是主要講述食品營養學及衛生學基礎知識,從生物科學和基礎醫學角度揭示營養與有機體之間的一般規律的課程。它常常作為食品加工、烹飪、餐旅等專業的專業教材。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實踐中來。翻轉課堂創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學生在沒有壓力的影響下自主地學習。教師不再是授課的唯一主體,而是學生身邊的導師,評價者和顧問。翻轉課堂增加了學生和教師互動和個性化的溝通。比之傳統教學,翻轉課堂更適應現代高等教育課堂教學。其中,PBL教學法更是受到熱切關注。本人筆者將就翻轉課堂中PBL教學法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在PBL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學生充分預習、查找相關資料后進行討論,課上教師通過分析進一步提出問題,同學小組合作得到解決方案課上分組,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小結。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點撥、支架與教練的作用。教師不再是提供知識的單一知識來源,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學科專家、信息的咨詢者。
在《食品營養學》的教學實踐中,以翻轉課堂模式實現有效PBL教學,將以實際教學情況為基礎,將學習過程的第一步一一知識傳遞過程放在課外。在多媒體、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便捷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實現學生在課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了解需要學習的知識性概念性的內容。課堂上的時間就可以用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內化。教師在課堂上主要發揮咨詢和協調人的作用。
首先,進行PBL學習要求翻轉課堂提高學生興趣?!妒称窢I養學》不同于其它科目,它包括各類食物的化學組成、營養特點,每類食物中常見食物的特點,食物加工、烹調和儲藏對食物營養成分的影響等,最后從現代營養學和中醫營養學角度闡述了平衡膳食的概念和基本條件,介紹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這三個實現平衡膳食的理論和技術工具,用以指導如何做到合理營養。它的實踐性比較強,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信息技術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強以及文字、聲音、圖像一體化的特殊功能,它所展現的信息很容易做到圖、文、聲并茂,活潑多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并啟發學生思維。通過課外活動設計切合實際有趣味的任務型活動,插入有助于教學的動面片段、影片片段、圖文資料等等。這些內容學生都可以在家反復練習直到掌握。
其次,通過翻轉課堂實現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來增加學習食品營養的機會和興趣,深入理解營養與人體需要和健康的關系,掌握基礎營養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特點與膳食原則;理解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及營養素在食品加工與貯藏過程中的變化規律,膳食營養與健康的關系,社區營養;了解食物的體內過程及其代謝,熱能來源和不同勞動強度的熱能供給量、熱能消耗的測定方法,膳食參考攝入量( DRI )相關指標及其制定依據,了解 營養與農業的關系。培養學生具有 從事 食品工業生產管理、營養師、農產品貯藏與加工等工程技術能力, 以便在今后的食品生產及相關工作中,能夠熟練地應用營養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改善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務。因此如果有形式輕松活潑的課外活動,更易于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學習食品營養之美和趣味,學用的成就感也會油然而生,從而有效促進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第三,可以用翻轉課堂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生活環境和感性認識,缺乏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理論學習,忽視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只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類似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如果我們將一些難以在課堂上實際體驗的情景,用信息技術處理后在課常上播出,通過虛擬現實情景組織課堂教學,就可以讓學生進入仿真的情境中,在與計算機交互過程中完成某一項特定的學習任務,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在PBL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學習。
第四,用翻轉課堂增加課外信息量的輸入,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妒称窢I養學》教學時間緊、內容多、信息量大。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教師根據網絡教學的需要,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利用計算機、投影機、大屏幕,調用自己在校園網上的教學站點,引導學生展開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這樣既切實減輕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也提高了教學質量。多媒體網絡教學提供了很多方便,學生在進入網絡課堂后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功能菜單隨意地進行適時的練習,學生相互之間可以進行聽說練習。從這一點上講,多媒體網絡教學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美]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網時代的教育革命「M].浙江出版 聯合集團,2014
[2]李利,[J《翻轉課堂:如何革新傳統教學一一兼談翻轉教學的整體設計》],2012
[4]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華東師范出版社,2008
[5]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月開放教育研究,2013(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