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4 11:02: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文學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學生文化常識缺失原因補救措施
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發現當代中學生(尤其是農村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文化常識較為欠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文化常識“貧血癥”。那么中學生文化常識欠缺表現在那些方面?缺失的原因何在?該采取怎樣的方法來補救呢?帶著這幾個問題我做了以下探討:
近兩年來,人們熱衷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尤其對于北師大于丹教授所講授的《“論語”心得》和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講授的《品“三國”》極為青睞,而這種“于易現象熱”也照樣流行于中學生之中。筆者認為“于易現象熱”本質上意味著人們文化底蘊的薄弱及文化常識的欠缺,而恰好于丹、易中天兩位教授的講授無意中彌補了這一缺失,因此在人們(尤其學生)中間刮起了這樣的崇拜于易之風。事實上在平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會遇到中學生文化常識欠缺的現象:如當在課堂上提到一個歷史名人,歷史名勝或中外著名作家或涉及一些文化常識時,全班學生中知者甚少,甚至出現張冠李戴鬧出笑話,如“五岳”是什么,“六藝”是什么,“三蘇”是哪三個人,老子的代表作是什么……學生們答不全者大有人在或亂說一通。這種現象作文寫作中也照樣存在。面對中學生如此嚴重的文化常識欠缺現象,我們作為語文老師不得不思考原因是什么,該采取怎樣的補救措施?筆者就缺失原因和補救措施做了以下思考:
究其缺失原因有三:
一是在當前應試體制下,學校、教師、學生都忙于應對各類考試,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基本都放在各門功課的備考上,整天忙于做作業和復習資料的習題,致使學生閱讀量極少,閱讀面很窄,甚至兩耳不聞窗外事。因此,對文化常識汲取的時間上受限,而且學生們掌握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夠。
二是缺少一個良好的文化大環境,這尤其體現在農村中學生身上。當代社會先進的大眾傳媒文化盛行,人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這些通俗娛樂的消遣文化上。尤其中學生一旦有空暇時間也熱衷于電視、電腦。電視、電腦是雙刃劍,雖然可以提供相關的文化常識,可學生們絕不會把一點可憐的空閑時間投入到對文化常識的探求上,他們更多地尋找一種刺激,尋找一種宣泄、放松的娛樂方式,所以聽歌、看電視劇、看電影、玩游戲、上網聊天成了他們的最愛,而這些涉及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武俠、言情、科幻、暴力類的,與文化常識幾乎沾不上邊。這些通俗的娛樂消遣文化以消極內容為多,所以不僅不能增長文化常識,相反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并且占用了大量時間,甚而養成一種不良習慣,沉溺其中而荒廢學業,斷送前程。
三是大多數學生的家庭文化氛圍也以通俗娛樂的消遣文化為主,有些家長不僅看電視上網,而且還下象棋、圍棋,甚者打撲克、打麻將……致使孩子們也受到嚴重影響,這樣不良的家庭氛圍無疑也對學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致使學生們沒有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和習慣,當然文化常識又從何而來。
面對學生對文化常識追求的主動性不夠,再加上大的外在不良的環境氛圍,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就中學生文化常識欠缺可采取以下幾方面的補救措施:
一是建議有條件的學校盡力給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給學生們以平時的文化熏陶。如安排一些文化常識類的選修課程,建議學校按時、定時開放圖書館、閱覽室,鼓勵并支持學生多上圖書館、閱覽室,強化自己的文化常識。
二是教師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到汲取文化常識的熱潮之中去。尤其是語文教師更要起帶頭模范作用,將文化常識有意穿插于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應重視文化常識,運用各種渠道都可以,只要能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是教師可有意利用我國悠久而深厚博大的傳統文化去感染學生,用良好的文化氛圍去熏陶他們。比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教師應提倡學生重視中國傳統節日,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搜集材料,寫寫小論文,以達到不崇拜洋節而重視傳統節日,并增強了文化常識的雙贏效果。
【關鍵詞】中學生 文學欣賞能力 培養
一、引言
文學欣賞能力是中學生必須培養和具備的一種能力。同時,這門課程也是抽象生澀,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一門比較難的課程。中學生通過課程培訓不僅能夠提高自身對文學的鑒賞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綜合素質。因此,必須要把好培養中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關。
二、培養中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中學語文主要體現的基礎知識為語言、文學、文化和文章等,把語言作品的制定、評價、欣賞等作為基本能力。并且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和運用文學鑒賞的基本常識和能夠對一些文言文進行淺顯地閱讀,能夠對其中富有文采和個性的文字深有體會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從而達到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的綜合素質。中學生是處于人生學習的黃金時代,是他們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樹立階段,優秀的文學作品在被學生欣賞閱讀之時,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字里行間思想的流露和熏陶,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生活美,能夠明辨是非真假丑惡,能夠認識到事物的本職,所以,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對于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中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缺失的原因
1.社會因素。當前,中學教育普遍忽略了審美教育,而注重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水平偏低。此外,在利益的驅使下,文學生產質量急劇下降,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甚霸囂張,這樣就導致文學欣賞處于“放任”狀態。而在中學生中,粗糙、思想低劣的文學作品泛濫,導致文學市場魚龍混雜,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對中學生發展不利。
2.閱讀經典作品少,審美能力低。要欣賞文學作品,則欣賞者應該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夠欣賞到作品的思想內涵。諸多條件中,其中包括藝術修養、文化修養、政治水平修養等都直接對欣賞者欣賞文學作品產生影響?!叭绻阆氲玫剿囆g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文學欣賞也不例外,這就要求學生要想真正能夠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內涵,就必須閱讀一些優秀的經典文學,從中受到審美教育,進而提高欣賞能力。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考試對這些文學作品要求非常低,導致大部分學生并未閱讀國內外一些優秀的金典文學作品,學生文學基礎知識差,不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3.文學欣賞方法錯誤,導致欣賞態度庸俗化。閱讀經典是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必須經歷的生命歷程。經典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能夠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但是在科技普及的時代,手機、平板等閱讀方式的產生,導致傳統的紙質閱讀方式越來越被冷落,學生更多的只是閱讀一些網絡作品,而對經典的優秀文學作品閱讀少,即使有閱讀也只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并非真正能夠享受其中的精神思想。
四、培養學生文學欣賞能力的有效措施
1.積極引導中學生鑒賞文學作品?,F階段社會,我們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建設文明、民主、科學和諧理想型社會。因此,老師在教學之中應該系統和科學地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準確、完整地領會和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創作思想,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通過文學作品正確的理解社會、反映社會的本質,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由文學本質出發進行文學鑒賞和評論,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2.教會學生正確的文學欣賞方法。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并非能夠短時間迅速提高,而是需要常年的累積。所以,提高文學欣賞的能力不是一步就能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是依靠學生日常累積。因此,學生需要掌握正確的文學欣賞方法,才能夠真正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梢酝ㄟ^兩方面進行:
第一,穩定注意。也就是說要把感受、想象、聯想和思考等心理活動聚集在特定的一個作品之中,全身心投入到欣賞文學作品之中,要把內心融入到作品世界之中,從而真正地體驗文學的魅力。
第二,展開想象。語言描述具有間歇性,要真正感受到文學作品還需要我們學生通過聯想和現象進行再創作。正所謂,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版本的紅樓夢,所以學生要積極展開想象,依據文學作品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感知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或者是景物之語,理解到作品的言外之意,由此達到文學欣賞的高層次。
3.加強人文精神教育的理念。中學教育之中,還應確立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在人文教育的理念支撐下,中學生更加容易樹立好社會的責任感和堅韌不拔、知難勇進的精神,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與此同時,豐厚的人文底蘊不僅有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文學創新,而且能夠使得學生具備靈活的知識遷移駕馭能力。
總而言之,當前社會不僅僅需要有文化水平的人才,而且也需要擁有一定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結合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現實生活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要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不斷地閱讀之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學生也會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職中語文教學;“三讓”之法;綜合能力
“三讓”之法職業中學語文教學務必遵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并以“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為宗旨。不過職中語文教學有別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學,其特點由職中生學習語文的目的和環境所決定。一是職中語文教學是學生整個活動中的配角地位,因為職中學生以學習專業課為主,學習文化課為輔;二是其學習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是用來學習專業課。語文課只限于每周的四個課時而已,除此時間段外,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很難保證。在這種特殊的語文學習環境中照搬普通高中那套做法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探索能適應職中學生學習語文特點的方法和途徑。筆者認為“三讓”之法值得一試。
一堂語文課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知識,用了哪些新穎的教學手段,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知識,掌握了多少知識。全國著名特色中學語文教師魏書生上語文課不留作業、不考試,而教學質量總是躍居地區之首。我認為,他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注重學生的學。課堂上教師教多少,學生能掌握多少,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特別多。他把時間和活動讓給了學生,學生才有可能掌握。此法對我們很有啟發,職中語文教學要真正把學生當主體、當主人,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三讓”不失為一法。
所謂“三讓”簡言之,即在四十分鐘內讓學生讀,讓學生寫,讓學生說,在這三讓活動中貫穿著思維訓練和興趣培養。具體做法是:
一、讓學生讀
就是讀課文導讀、課文、注釋,重要詞句反復讀,生字、詞及詞意反復讀,直到當堂記住。學生一讀就懂的,教師不必重復再講。當堂讀當堂檢查。當然要注意量的問題,應有選擇、有重點地去強調,內容包括文學常識、生字詞及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內容要精當,課文片段不一定記,只體會即可。
二、讓學生寫
即當堂讓學生動手寫,寫生字詞,做課堂筆記。凡動手寫的內容就要求學生掌握,視難易程度決定寫的量的多與少,寧可少而能寫完并掌握,不可多而寫不完不能掌握,力爭做到讓學生學一個掌握一個。
三、讓學生說
說即討論提問,說對職中生來講尤為重要,應重視培養。課堂上確定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先討論,可分組,也可不分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這一活動難度較大,教師要降低問題的難度,分解難度,多鼓勵巧啟發,讓學生敢說、能說、樂說。只有在說的過程中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要做到“三讓“必須注意:(1)精心確定教學內容,不能課文中有什么就講什么,有多少知識點就教多少。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時間,在內容上有舍方能有得,只有大膽舍棄,忍痛割愛方能瘦身靚麗。(2)有主有次,主次有別。主要的重點要掌握,次要的僅讓學生了解而已,知道一下就行。(3)課堂活動時間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講及其他活動要少而精。
關鍵詞:英語文化;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131-02
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是毋庸置疑的,文化形成發展的前提是語言,語言是文化及其價值觀念體系的直接反映。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沒有語言的存在和延續,也就沒有文化的存在和延續;另一方面,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又受到文化的影響。因此,英語教學中進行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也應注重語言所反映出的文化的教學。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具有并舉、互補、兼容的關系。即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并舉進行,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互補充,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合有機整合。特別是對于部分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欠佳、自學能力較差的高中學生,更需要英語文化的熏陶,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基于描述文化、體驗文化、認識文化、實踐文化的英語文化學習模式,總結出以下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策略。
一、結合教學實際,確定教學原則
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文化教學也必須遵循必要的原則,以確保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合,同步在一個層面上進行,從而達成高中語言技能和文化能力的正相關關系。
(1)適宜性原則。以英、美國家為代表的英語文化現象紛繁復雜,包羅萬象,從英語語言學習開始的第一天起,文化學習就無處不在,要想把所有文化知識都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因此,高中英語文化教學必需遵循文化教學的適宜性原則。文化教學的適宜性首先表現在內容的選擇必須適合高中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和實際英語基礎,即選擇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其次文化內容主要是定位在高中英語教學的框架內的,可以適當拓寬,但不宜太深太難。文化教學應盡可能與語言教學同行,并為語言教學服務。適宜性原則還表現在文化教學的內容必須是有代表性的英語國家的基礎文化常識和主流文化常識。
(2)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對文化教學的內容進行認真分類,明確區分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擬定總體文化教學方案,避免文化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傾向。
(3)遞進性原則。遞進性原則要求文化教學逐步遞進,循序漸進。因此,高中英語文化教學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由表及罩,由簡單到復雜,由現象到本質,逐步展開。具體而言,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應注重傳授英語國家基礎文化常識如風俗禮儀,適當兼顧英語國家文化所反映的思維、價值觀念等知識;在學習的高級階段,在傳授關于英語國家的基礎文化常識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材料中所隱藏的道德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內容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文化悟力和意識。
二、分析教材內容,挖掘文化因素
英語文化教學的定位是以教材為藍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是實施英語教學的前提條件。根據筆者的歸納總結,高中教材中的英語文化教學內容主要分為英語國家知識文化和英語交際文化兩類。
1.英語國家知識文化。在高中英語材料情景對話和語篇閱讀中蘊含著豐富的英語國家知識文化,是實施英語文化教學的優良語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英語國家的地理常識,如地形地勢、氣候特點、自然風光等;(2)英語文學藝術知識,如杰出的文學作品、藝術成就、文藝流派等;(3)英語國家社會歷史背景,主要涉及英語國家的興起和發展主線、重大要聞和變革、重要歷史事件等;(4)英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類的常識,就教材而言,高中學生主要了解英語國家的基本政治、經濟和教育制度、重點社會問題、一些重要的法律常規等;(5)物質文化知識,主要包括一些重要的藝術品、用具和建筑物等。另外,教材中沒有涉及的領域內的知識文化可指導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進行課外英語文化知識研習。
2.英語交際文化。英語的交際性特征決定了要特別加強交際文化的滲透,且將英語國家知識文化貫穿于交際文化的傳授之中。英語交際文化可分為語言交際文化和非語言交際文化兩種。教材中的語言交際文化大致包括一些生活方式、風土人情、行為規范、交際禮儀等,具體通過日常話語交際,詞匯層面和語法層面上的中、西文化差異對照顯示出來。非語言交際文化又稱非語言行為文化,主要包括眼神交流、儀容儀態、身體姿勢、言語停頓和沉默等?,F行教材對非語言交際文化反映不多,只在課后少許練習中有所體現,如英美人士右手握拳并翹起大拇指表示想搭順路車,而中國人這樣做表示贊賞;中國人喜歡用搖頭表示無可奈何,這種行為在英美人士身上,則是聳肩膀等等。對教材中缺失的一些交際文化如飲食文化、家庭觀念、節假禮儀和慶祝方式等,教師還需要進行適當的補充,目的是多維度地對學生進行文化信息輸入,盡量使學生大范圍地感受英語國家文化,并通過中、西文化差異對照,融入異族文化,從而正確領悟英語文化內涵,得體、恰當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1.閱讀是高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對高中生來說,培養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積極主動地獲取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必要前提。語文是學生學習的根基階段,基本上體現了知識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大綱要求的從“能借助工具理解內容,進一步發展為掌握基礎知識,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轉變。高中階段的文學作品學習,其最基礎的目的就是借助文章的學習來積累文學知識,讓學生了解現代詩歌的產生發展和形式特點,了解世界文學的格局和主要發展流派。通過文章的閱讀來培養學生文學閱讀能力,語文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語文素養,能夠閱讀世界文學作品,了解世界文學動態,從宏觀上開闊自己的文學視野,積累基本的世界文學常識,為今后的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2.閱讀是高中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媒介。
閱讀是高中生獲取外界信息、跨越歷史的長河、了解歷史、認識社會的重要媒介。閱讀是人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大師對話,或聆聽他們的教導,或與他們切磋辯駁。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閱讀活動,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更離不開閱讀活動,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培養性情,汲取營養和獲得前進的力量的。
3.閱讀是高中學生獲得人文修養的重要手段。
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充滿著無盡神奇的美的力量,蘊含著無窮的文字之美。學習語文更應該加大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從蘊含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領略祖國文化的內涵,能引領學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連于祖國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文學素養是語文素養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應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制約高中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高中教師的閱讀教學觀不適應新課標要求。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對高中文學作品教材的認識存在誤區,沒有真正將文學作品教學放在合理的定位上開展,對教材的價值和地位認識不足。教師面對教材的
更新,理念的革新,他們無法準確地把握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目的和任務,找不到閱讀教學的真正核心,也不能系統完整地把握教材,更不能輕松、準確地駕馭課堂,甚至無法解決學生的閱讀問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力較多的是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較為重視,而對學生綜合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關注較少,沒有真正將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作為課堂的重點。
2.高中學生對閱讀學習興趣索然。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閱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但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引導和方法的陳舊,學生對閱讀興趣索然。課堂缺失探究和互動、課堂渙散無章、課堂教學模式僵化,學生感受不到文學作品學習的樂趣,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活力。當前教學實踐中這些誤區歸根結底是由于割裂了文學作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造成的,片面強調工具性或架空人文性,而造成了教學實踐中的誤區。
3.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高耗低效。
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所占的課時多,教師花費的心血大,然而,教學的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呈現出“高耗低效”的現象。課堂中,有些老師片面地理解了教師角色的改變,將課堂全都交給學生。教師過度強調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將學生的自主學習片面夸大作用,變“一言堂”為放羊式學習,失去了真正的教學指導作用。長時間的應試教育使高中語文圍繞高考運作,文學作品的學習也成為應試教育的點綴。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文學作品因為不是高考的必考點,因而得不到教學應有的重視,本應重點講解的文學作品也變成了自讀和課外閱讀,教師不重視、學生沒空學。課堂教學過程只重視過場而不講究實效,沒有真正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蹤合素養。
三、提高高中閱讀教學效率的對策
1.更新師生的閱讀理念,樹立科學的閱讀教學觀。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閱讀觀關系到高中閱讀教學的實效。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提高語文教師的閱讀興趣,培養教師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高中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探究能動性,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被動學習的結果只會掌握部分字詞而丟掉整片文言精華的“森林”。因此,知識性和人文性的結合是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的協調推進過程,把學生主動學習與教師引導有機結合,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主動閱讀過程中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訓練,讓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中獲得了閱讀的能力和豐富的人文素養。
2.建立學生本位的閱讀模型,提高高中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一、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及責任感
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向社會過渡,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量,還有效的繼承傳播了傳統文化,只有學好語文學生才能夠形成高尚品德,才能夠讓廣大中學生具有民族責任感及歷史使命感。如《孟子》中的名篇《寡人之于國也》講述了君民關系,教導統治者如何愛民、為民執政,同樣,對中學生來說,通過該篇的教學,也可以挖掘出很好的教學資源,如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意識等。又如《勸學》,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尊師重道的良好品德修養??傊?,不管幾千年前的佳作,還是當代的文學作品,都包含了一種人文氣息,一些作品旨在贊美祖國美好河山,一些作品旨在歌唱純潔的人格及品德,這些人文思想都讓人從中獲益匪淺,古代作家同樣有著令人驚嘆的感染力,讓人從其作品中感受到美麗人格及民族自豪感。
二、整合資源,發掘古典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
古代文學作品中包含了古人的智慧,閱讀這類作品不但可以學習到其中的文化精華,還有利于培養學生人格。中學老師要將教學內容當做基礎,結合實際,讓古代文學的魅力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繼承民族精神,傳播民族文化,并且提升自身的素養,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對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因此,在學習古代文學的時候,老師要將人文理念作為指導,在發掘古代文學中的精彩之處時,表現它的人文主義,從而分析人生、人性,一些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看法,一些表現的是作者的偉大理想,每一個都讓人受益匪淺。從我國文學史中不難發現,大部分文學家都有著讓人同情的遭遇,然而就是因為苦難經歷使得后代可以了解到先輩們的偉大精神,例如司馬遷,盡管身處牢獄,但是卻堅持不懈完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作品,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宋朝的歐陽修和蘇軾,他們在朝野上歷經坎坷,但是他們卻并沒有被挫折所打倒,反而愈挫愈勇,堅持為百姓們謀福祉,蘇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老師在講到蘇軾的作品時,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蘇軾的文采,還要讓他們知道蘇軾的為人作風,以及以百姓為重的精神,其積極向上的心態及豁達的思想都是值得后代學習的。
三、創新方法,培養學生健全的文化品格
傳統文化標志著民族身份,能夠維系民族認同感,但傳統文化是厚重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文化內涵更加深奧難懂,使得學生不易接受。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性格與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土壤,但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卻更令人堪憂。近代歷史以來傳統文化的土壤開始越來越變得貧瘠,而當代外來文化和俗文化儼然已變成強勢的主流文化,使得傳統文化越來越弱勢。當代中學生價值取向變得很多元化,使他們的精神世界顯得更加復雜和混亂,心理行為也產生了許多與傳統文化相背的地方。大部分中學生對民族文化毫無情感可言,卻對“韓流”、“美劇”、西方節日趨之若鶩。網絡文化的迅速發展,也造成了現實的道德準則失去了原有的約束力,容易忽視內在品質的提升,這就使得語文中的傳統文化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所謂的“文盲”越來越少,而缺乏人文素養、不懂文史知識和傳統文化、不懂正確讀寫的“傳統文化盲”卻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育中的一個重大失誤。根據調查,大部分中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識嚴重不足。而在弘揚傳統美德方面也不盡如人意,對一些基本的社會公德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一門具體的知識學科,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智慧,是需要終身學習和體會的。年輕的一代正在越來越遠離傳統的文化,語文教學的責任就是改變現狀,重振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課文,有古代經典作品,有富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傳統文化寓于其中。數千年來,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以嚴謹的治學精神、淵博的學識修養、簡潔的語言文字記錄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思想文明和道德規范,輯錄成書。為了使青少年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最重要的知識,歷代學者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精心編撰了適合少年學習誦讀的教材。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如,介紹諸子思想的《論語十則》《公輸》《孟子二章》《莊子故事兩則》等,易與學生心理產生共鳴的充滿想象力的《童趣》,講述古人逸聞趣事的《世說新語》等,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古代優美如詩的文章還是文學藝術的瑰寶,能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古文的能力,能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新課標教材的每一冊,都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對學生文化修養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益處的,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誦讀經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