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
時間:2023-12-04 10:04: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fforts of propaganda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knowledge, this paper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offers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關鍵詞:地質災害;宣傳;成效;問題分析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propaganda;effect;problem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9-0171-01
0引言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粵府[2007]68號)的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科學防災避災意識,提高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逐步實現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以管促防、以管促治’的目的”,科學地安排、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計劃對于增強廣州市相關單位和市民主動防治地質災害的意識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1工作成效
筆者所在單位自2007年正式開展有關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以來,在將近三年多的時間內,已編制、發放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掛圖1500套(每套5幅)和宣傳手冊13800冊,發放宣傳臺歷、掛歷10000多份,環保袋10000個。配合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部門舉辦了42期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班,培訓人數5495人次。另外,在花都區梯面鎮、從化市鰲頭鎮、增城市派潭鎮、白云區永泰村磨刀坑和金沙洲、荔灣區大坦沙等地區設置了永久性地質災害知識宣傳墻(欄)15個。
2008年汛期期間,廣州市遭受罕見的強臺風強降雨等嚴重自然災害,降雨量遠超往年水平。5月29日,從化市良口鎮勝塘東區群測群防網絡成員監測到位,在災害發生前及時動員人員臨時撤離,成功避免人員傷亡。南沙區深灣村泥場邊坡于汛期初發生多次小型崩塌,影響中船輸電線蝴中線29號電塔的安全,國土房管局南沙區分局于6月11日協請專業地質災害調查技術人員前往現場調查,提出針對隱患點的防治措施,預見性地避免了災害的發生。從廣州市2008年的兩次成功預報地質災害的案例來看,隨著群測群防網絡的建設和不斷完善,宣傳面的擴大,群眾識別災害、主動防災避災的意識和能力也隨之提高,較以前已有明顯改觀。
2存在問題及建議
自筆者所在單位設立專項從事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工作以來,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該項工作仍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2.1 宣傳主題不明確
2.1.1 內容主題。從過去編制的與地質災害科普知識讀物或者與其他部門聯合舉辦的宣教活動來看,宣傳內容總是力求全面,卻忽視了宣傳力度和深度。反復地羅列方方面面的條款式定義或說明等容易讓宣傳對象對其失去興趣,產生排斥。建議考慮制作宣傳讀物、宣傳欄、舉辦培訓時采用“一次一主題”形式,將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內容進行分解宣傳,做到宣傳內容主題明確、深入淺出。
2.1.2 周期主題。宣傳工作開展已有四年之余,基本是按照年度計劃進行的。宣傳工作其實是一項長期工作,有必要根據城市規劃建設或者地質環境的變化等進行適當的調整,在不同時期、不同的階段對社會所需的地質災害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建議今后采用“一階段一主題”形式,為社會及群眾提供更具有時效性的科普知識。
2.2 宣傳形式缺乏針對性
2.2.1 區域針對性。廣州市地質災害的類型分布具有較強的區域特征。廣州市北部山地丘陵地區,如從化市、增城市、花都區多發生崩塌、滑坡等斜坡類地質災害;在番禺區、南沙區等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區則易發生地面沉降,在花都區、白云區、從化市良口鎮和鰲頭鎮以及增城市派潭鎮等隱伏巖溶區,發生的地質災害以地面塌陷居多,廣州市近年來實施的主要地下工程建設項目也容易引發地面變形類地質災害。根據各類地質災害的區域性分布,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在當地開展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而不是以同樣的內容在各區、縣級市進行模式化的巡講、宣傳。
2.2.2 對象針對性。地質災害科普知識的宣傳是面向全市范圍的,宣傳對象不同,其內容和形式也應該有所區別。我們不應統一地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角度準備宣傳材料,那樣容易致使信息接受方出現理解困難,可以給自己假定一種角色進行宣傳策劃。比如面向學校師生,可考慮用活潑的畫冊、簡易文字的宣傳單或動畫短片;面對社區群眾,可考慮用張貼宣傳欄、掛橫幅標語、發放科普讀物等形式;對于城區周邊相對分散的村鎮居民可考慮發放宣傳掛歷、科普讀物等方式;再如對于國土部門內部相關工作人員,可用培訓講座配合科普讀物的方式,從管理和技術的角度進行宣傳。如此根據對象有側重點地開展工作可保證其作用發揮得更到位。
2.3 資源有限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作為廣州市的一項長期專門項目,工作面對的群體范圍廣、差異大,與純技術類工作不同的是它不僅要求體現一定的專業性,還需要在形式上有好的點子,并不斷的出新,目前,此項工作通常由不固定人員組織,因而難以做細、做深、做實,而是停留在程序化的層面上。
3結束語
為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系,全面提升我縣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我局將按照市局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計劃,組織開展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具體方案如下:
一、宣傳培訓主題
本次宣傳培訓活動主題為“識災、避災
,家喻戶曉,防災、減災,人人有責”。主要內容是對我縣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地質災害易發區群眾、鄉(鎮、街道)村監測責任人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應急知識培訓。
二、宣傳培訓目的
宣傳培訓活動旨在提高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向社會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防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氛圍,促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宣傳培訓對象
本次宣傳培訓對象是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鄉(鎮)村地質災害監測人、地質災害易發區受威脅的全體群眾和成員單位負責人。
四、宣傳活動內容及形式
本次宣傳培訓采取省、市、縣三級結合,分類培訓方式進行,以集中學習、室外宣講和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形式開展,主要圍繞識災、防災、避險自救、災情報告等內容進行宣傳。國土資源所要結合實際,室外宣講要深入鄉村、學校、廠礦、企業、旅游景區和在建工地等開展宣傳活動。做到電視有影,報紙有字。
五、培訓安排
(一)省國土資源廳主要組織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分管局長、科(股)長、基層國土資源所長培訓,分2批5期進行。
第一批為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工作的分管局長和科(股)長,分2期進行。我縣參加第2期培訓,培訓地點為太原。
第二批為基層國土資源所長,分3期進行。我縣參加第5期培訓,培訓地點為臨汾。
(二)我局主要負責對鄉(鎮、街道)所長以下工作人員、監測責任人、監測員、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負責人的培訓。
以上培訓,時間自定,總體培訓要在7月中旬前結束。
六、總結評價
各有關股(室)、所要對宣傳培訓工作進行自我評價、認真總結、上報好的經驗做法。
七、有關要求
(一)要高度重視。各國土資源所要充分認識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作為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強化地質災害防范意識。
維護人民生命財富平安,為防止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方法》市處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全市地質災害概況
規模皆為小型,年全市發生14起地質災害。其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萬元以上的8起。14起地質災害中,地面塌陷地質災害5處,山體滑坡地質災害7處,崩塌2處,累計直接經濟損失170.5萬元,未造成人員傷亡。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全市各山區、丘陵地帶。
塌陷災害主要分布在覆蓋型巖溶區和礦山開采區;崩塌、滑坡災害主要發生在山區切坡建房、修路等地段。誘發塌陷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強降雨或干旱,年地質災害主要以突發性的塌陷、小型崩塌、滑坡為主。機井或礦山抽排地下水等引發地下水位大幅變化及礦山采空;誘發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是集中性強降雨,同時,與山體植被破壞、采礦、修路、切坡建房等有關。
二、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降水趨勢預測年我市汛期雨量接近終年略偏多,據市氣象臺46月汛期降水趨勢預測。為650750mm多年均值665.6mm比年雨量(564.8mm有明顯增多的趨勢。汛期期間有降水集中期,主要呈現在6月中下旬,局部地區可能發生洪澇或內澇,今年汛期結束期略偏遲,7月上旬后期。
2.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歷年汛期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及其與降雨關系,根據我市地質環境條件。結合氣象部門對今年汛期(46月)降水趨勢,預測年我市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簡稱崩、滑、流,下同)等地質災害的數量、規模及危害在總體上略超凡年水平,且呈增多的趨勢。
降水集中期可能形成分布較為集中、數量較多、規模不等的群發性崩、滑、流災害。將主要發生在五陂—白竺、蓮花縣荷塘—神泉崩、滑、流易發區和上栗—蘆溪崩、滑、流次易發區。1市地質災害易發區。
特別是5月下旬到7月上旬降水集中期。集中降水時段,2崩、滑、流地質災害主要發生時段為47月。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時,崩、滑、流災害可能發生。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或短時間(日或數小時)降水150毫米以上時,崩、滑、流災害將很容易發生。
3城鎮、鄉村建設和工業、交通、水利、礦山建設等人為工程活動是誘發崩、滑、流災害的重要因素。山區建房切坡、公路邊坡、露天采礦場、旅游景區高陡巖體、水庫(電站)壩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區域為石灰巖地區和坑采礦區。巖溶地下水的開采量增加,相應增大了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塌陷發生時間以伏秋干旱期為主。
積極開展外地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各縣(區)要密切關注省、市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聯合的中、短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
三、地質災害防護重點和重點防范期
年全市設置地質災害重點防護區4個;次重點防護區2個;重點工程防護區段4個。具置范圍及重點防護內容見附件12依據上述預測分析。
受熱帶風暴或強對流天氣影響,崩、滑、流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47月??赡苎娱L至910月。塌陷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為46月和9月—次年1月。
四、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各縣區應根據今年人化及時調整空虛以政府主管領導為首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做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健全,職責明確,人員到位,責任到人。要把抗災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村。各級國土資源、地礦行政主管部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市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單位、責任人見附表4各地勘單位應承擔技術支持的責任,積極協助當地做好地質災害監測、巡查和應急工作。建設、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門應當依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分別負責做好城鎮規劃區、水利工程區、公路鐵路沿線、中小學校區、風景旅游區(點)等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認真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市各縣(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已于年全部完成,要求今年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各縣(區)政府要聘請有資質的單位在年內全面開展并完成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為創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準備必備條件,完善“十有”縣建設工作,年內爭取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上報達標。
3.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研究落實預案規定的各項任務、制度和措施,做好預案中規定的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對轄區大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要編制專門的應急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公布并組織實施;要依照應急預案“進農村、進社區、進學?!币?,加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群眾對應急預案的認知度;要積極發明條件,適當范圍內組織應急演練,檢驗預案的可操作性,提高應急反應能力;要依托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持單位,建立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隊伍;要配備必要的地質災害應急專用越野車、GPS照相攝像和通信設備。
當地政府應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土資源(地礦)局要立即派出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隊伍趕赴現場,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災情或重大險情。開展應急調查,分析災害發生原因,預測趨勢,指導并配合現場救援工作;如遇強降雨,出現險情難以判斷,當地政府應堅決采取果斷措施,及時組織地質災害危險區受威脅群眾轉移躲避;各有關部門應當依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分工,做好相應的應急工作。
4.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切實做到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復查,要對山區丘陵城鎮和農村高陡切坡地段進行地質災害隱患全面排查,對排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設立警示標志,及時告知當地群眾(或建設單位)村委會、鄉鎮和有關主管部門,指導、督促當地政府和有關單位做好隱患點的防治工作,落實群測群防。要建立地質災害隱患點臺賬,逐點制定監測、報警、人員疏散、應急搶險等防災措施,制作成“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威脅的群眾手中。要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的監測,落實專人負責監測工作,做好監測記錄,發現隱患出現活動征兆、險情擴大、加劇變異情況要及時報告,并及時采取防災避險措施,確保人員生命平安。
健全和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健全縣、鄉、村、組群測群防網絡,各縣(區)要進一步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依照強化責任制、落實防災避災措施的要求,把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建設成機構健全、責任明確、設施齊全、信息疏通、預警及時、反應迅速、上下聯動的網絡體系。
5.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做好轄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特別是強降雨過程中的地質災害實時預報。要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加強全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會商,加強與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建立通暢的信息傳送渠道。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電話、傳真、手機短信等傳播方式,及時將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送給縣、鄉(鎮)村、組防災責任人以及群測群防監測員和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以便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6.嚴格執行值班、災情演講制度。各級國土資源、地礦行政主管部門。汛期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重要崗位實行主副班制度。要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和值班人員的名單、聯系方式及值班電話。
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速報制度和月、季報制度。各級國土資源、地礦行政主管部門要確定專人負責地質災害速報和月、季報工作。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富損失的地質災害或者重大險情,各縣(區)要按照《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相關規定。必需在接到災情險情的1小時內速報市國土資源局和省國土資源廳。特大型災情險情要同時演講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隨時進行續報。要保證數據準確、及時,不瞞報、不漏報、不錯報。要注意加強地質災害勝利避災案例和預警預報反饋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及時總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勝利經驗和存在問題。做好地質災害月報、季報,應當在每月或每季末月的26日前報市國土資源局匯總,以電子郵件方式報送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無地質災害要進行零報告。
為全面提高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水平,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粵府[*]68號),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性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穩定大局。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管理工作,強化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檢查治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促進和諧肇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市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和中易發區約占全市總面積的一半,具有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頻率高、危害大等特點,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是我省地質災害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地質災害隱患潛在威脅10萬多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其中威脅100人以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51處,受威脅人數15000多人。同時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管理體制不順,監測機構不完善,防治科技含量低,裝備落后,經費投入不足,基層管理力量薄弱等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清醒認清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突發性重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避免出現群死群傷事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實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四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每年汛期前,市、縣、鎮、村要層級簽訂防災責任書,明確各級防災責任人。各級國土資源、建設、水利、民政、公安、交通、農業、林業、經貿、衛生、氣象、旅游、財政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協調,健全互動工作機制,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年汛期期間,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災害危險點的監測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責任人,真正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強管理,提高防治工作能力
(一)全面排查,加快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認真組織有關部門,在全面查明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基礎上,盡快啟動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2009年底前完成此項工作任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必須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在開展農業、林業開發利用時也應重視預防地質災害,確保生產安全。
(二)完善制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肇慶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肇府辦[*]149號文)的要求,突出汛期和重點防治區兩個重點,積極推進市、縣兩級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縣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建立健全市、縣(市、區)鎮、村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不斷完善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地災評估等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制定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的應急預案,做到科學防災、避災和救災。充分發揮應急指揮機構、地質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地質勘查專業技術隊伍在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調查與善后處置工作中的指導作用。要啟動“一網五庫”建設(即應急指揮聯絡網,預案法規庫、搶險救災隊伍庫、物資庫、專家庫、典型案例庫),配備必需的儀器、物資裝備和交通工具等,以適應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需要。
(三)協調聯動,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政府的要求,積極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文、地質勘查等專業技術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加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管理信息化、傳輸網絡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科學化和地質災害信息服務社會化的進度,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反饋機制及網絡體系,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的準確性,特別是提高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警的質量和水平。要加快地質災害預報預警體系建設,2010年完成市級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2013年完成縣(市、區)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四)加強監督,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將防治地質災害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依法加強監管。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嚴格控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選址建集鎮或村莊,編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現有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無法避免必須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新建農房或新村建設選址,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主體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礦產資源和地下水開發利用以及工程建設項目造成的地質災害,減少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地質環境管理隊伍和監測機構建設。增加人員編制,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盡快建立和完善市、縣(市、區)專業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水平。
(二)建立防治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政府年度計劃和財政預算,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調查、預防和治理經費的落實。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社會捐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使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
(三)消除隱患,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治理工程。實施搬遷避讓治理工程是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的有效措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對危險性大、危害嚴重、治理經費大于搬遷費用,并經具有甲級資質的地質災害評估單位評估確定搬遷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實行選址搬遷避讓。對受地質災害威脅人員集中、搬遷難度大的隱患點和危險點,要盡快進行勘查治理,及時消除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四)綜合治理,開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思路。統籌地質災害治理與扶貧搬遷和環境治理工作,不斷開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思路。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把地質災害防治與土地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等工作結合起來,實現由單一治理向綜合治理的轉變。對搬遷重建需占用的耕地和農用地,可以通過原地墾復整理落實耕地占補平衡,促進節約集約用地。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工作責任落實。
我局及時召開了局務會和干部職工大會,就安全生產工作的會議精神進行了認真貫徹,并明確要求,全局上下要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意義,嚴格履行職責,努力抓好礦山和地質災害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會議明確的各項工作任務,促進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相關鎮均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編制并地質災害防御預案,明確了值班制度、監測預警制度、群測群防制度、災情速報等相關制度,并將各項任務落實到了具體的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各相關鎮均能將市人民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的預測、預報和預警信息及時至監測責任人、監測人員等相關人員。同時,相關鎮落實的100余名監測人員能夠認真履職,并做好了相關監測記錄。
(二)全面安排部署,狠抓地災巡查。
召開了全市成員單位和相關鎮地質災害防治會議,分管副市長在會上做了詳細部署。會后,我局會同市監察局、市安監局和相關鎮有關人員對山區鎮和沿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檢查,并對全市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措施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了督查落實。
(三)積極組織動員,搞好宣傳工作。
各相關鎮結合今年的防汛趨勢,請了相關專家對鎮、村、組干部、監測人員和有關群眾進行了專業知識的培訓,參加培訓人員累計達330人次,確保當地干部群眾識災、防災明顯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進一步落實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和措施;要把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切實增強事故防范能力。
(二)廣泛宣傳,群防群治。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進一步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礦產資源管理政策和有關安全生產知識。教育群眾積極參與整治行動和開發監管,不向非法開采經營者提供便利條件。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和作業人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做好國土資源管理領域安全生產工作。
(三)扎實推進,確保實效。
一、易發地點
根據歷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我市地質災害易發地點主要包括: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鄉鎮、村莊、集市等人員集中地(重點是 和 辦事處),人工開挖的高陡邊坡的坡腳和自然土質斜坡附近的居民居住區,礦山開采區,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其它在汛期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認真調查、綜合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質災害易發地點,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對危害嚴重、需重點防范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掛牌督辦,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點防范期
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發生與降水密切相關,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這段時間暴雨、持續降雨極易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為5月1日至 月30日。
三、監測、預防責任人
㈠各鄉鎮(辦)地質災害隱患點,由鄉鎮(辦)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監測、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實防災責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監測巡查頻次,以便及時掌握地質災害危險體的變形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預報。
㈡危及鐵路、公路、水利水電、河堤及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由設施的主管部門負責監測、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實防災責任人。
㈢危及學校、工礦企業、事業單位等受災主體單一地質災害隱患點,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監測、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實防災責任人。
㈣其他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由建設責任單位負責監測。
四、防控措施
年至2013年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爭把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和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地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地本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將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負責人,務必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㈡明確職責,加強合作,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國土資源、建設、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氣象等部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市國土資源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責,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巡查、監測、預報、預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設、交通、鐵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門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監督指導。
2、市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在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險的斜坡上進行修路、建房、開礦、取土等工程活動,必須事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工程勘察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規范進行勘察、施工,防止人為活動誘發地質災害。
3、市交通部門要組織開展對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調查,發現險情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并在隱患路段設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做好公路、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門要組織開展各旅游區(點)地質災害調查,建立旅游區(點)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系統,加強對轄區內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災知識的培訓,加強對旅游人員防災知識的宣傳。
5、市教育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各中小學校區(舍)的地質災害調查,編制中小學校區(舍)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對中小學校區(舍)及其周邊的地質災害或隱患進行全面排查,對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校區(舍)要加強巡查與監測,落實防災責任、防災措施和應急措施。
6、市水利部門要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特別是病險水庫(壩塘)的巡查、監測、預報,對出現的險情要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治理;要加強對建設項目和建設單位的管理與監督,防止建設過程中引發地質災害。
7、市氣象部門要做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信息的,要及時將氣象預測預報及預警資料通報各有關部門及責任人。
㈢排查隱患,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網絡。各地各有關部門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時組織人員進行地質災害巡回檢查,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災預案,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每戶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
今年全國氣候異常,進入汛期以來,我市多次出現強降雨、大風、雷電天氣,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問題比較突出,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些問題引起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發生,各街道辦事處,各鎮人民政府,區政府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對照職責要求對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進行檢查,把工作做全、做細。
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協調各成員單位搞好配合。成員單位區國土分局、區住建委、區教育局、區安監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公安分局、區水務局、區財政局、區文廣新局、區園林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區供電公司、市規劃局直屬第三分局等部門,要服從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的領導,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確保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質災害的損害程度。
1、各街道辦事處、各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領導,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做好本地區地質災害調查、排查工作;制定本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措施。在本轄區地質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鎮、村搶險救災隊進行救援;及時向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災情。重要災害點在汛期前要安排好災害一旦發生時的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設置好預警信號,并經常演習,保證暢通;加強地質災害受威脅居民搬遷工作,在汛期做好受威脅居民撤離避讓工作,進一步加強汛期地質災害巡查、監測、值班工作。
2、區國土分局組織落實好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協調、指導和監督各有關責任主體落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做好全區重要災害點的調查、排查工作;組織協調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調查評估工作,制定突發性災害的搶險救災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災害信息的調查、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
3、區住建委、市規劃局直屬第三分局負責做好建設項目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組織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的排查、監測、搶險救災工作,制定應急排危方案并組織實施。把好項目審批關,擬建項目均要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加強監管,嚴禁切坡建設、破壞地貌景觀、誘發地質災害的行為。對已審批的項目應督促建設單位做好護坡、綠化美化、景觀恢復等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把好建設項目驗收關,建設項目配套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主體工程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4、區水務局負責做好水利設施建設誘發的地質災害和對水利工程安全產生威脅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聯合國土資源部門開展所有水庫、河道等附近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工作,并落實監測、防范措施;負責對因水利設施建設誘發的地質災害和直接威脅水利設施的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5、區交通運輸局要進一步做好國省干線公路沿線邊坡及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協調、指導和監督有關街鎮做好農村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是組織開展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發現險情,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并在隱患路段設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過往行人和車輛注意;
二是每年汛前要編制年度公路沿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對較大地質災害隱患處所,要編制專門的應急預案,組建搶險隊伍,落實搶險材料、機具;
三是監督公路建設及施工單位,在選擇臨時辦公、工棚選址及設備安置場地時,必須避開公路沿線附近地質災害危險點;
四是堅決杜絕挖坡修路,破壞地質環境,誘發地質災害的行為,對因公路建設形成的高陡邊坡和不穩定斜坡,要責成建設或項目法人單位及時治理,確保治理工程和公路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五是對公路兩側巖石破碎、易發生巖體崩落的路段,要及時封閉路面,設置牢固的坡面防護系統,防止地質災害的發生。
6、區文廣新局負責做好旅游區(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對全區從事旅游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從業人員進行防災知識培訓,在游覽時間、路線和景點選擇上,要特別注意避開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地段,避免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督促各旅游區(點)管理單位對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做好監測工作,發現險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監督各旅游區(點)開展景區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7、區教育局負責做好學校校園內部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發現學校校園內及周邊地質災害可以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組織做好在校師生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教育培訓工作,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消除地質災害對學校校舍和師生的威脅。
8、區安監局負責督導各工礦企業和其他生產企(事)業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工礦企業和施工單位生產和施工現場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到位,確保工礦企業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