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4 10:0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教育心理輔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課業壓力大。中小學生每天都要參加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多門課程的學習,學業壓力較大。雖然近年來,不少地區進行了課程改革,正逐步調整和完善升學評價體系,但中考、高考“指揮棒”效應仍然較大,學校、家長、社會對于學生個體評價還是分數占大頭,這對很多學生都造成了較大心理壓力。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在雙休日、假期等時段為孩子報名參加種類繁多的興趣培訓班,讓孩子們直呼無暇喘息。
2.外部信息環境復雜。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媒體技術和信息傳播手段越來越發達,在開拓中小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讓他們過早接觸到了不良信息。中小學生心理不成熟,是非標準、處事原則都未完全形成,極易受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一些頹廢、消極、負面的信息不斷流入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影響了孩子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中小學生因為這些不良示范走上歧途的例子屢見不鮮。
3.生活范圍小。不少中小學生的生活軌跡是學校、家庭、興趣班三點一線,少有其他活動及與真實社會接觸的機會。生活環境單一,導致中小學生心理成長緩慢,抗挫折能力弱、承受能力弱、易偏激、遇事冷漠、自我封閉。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容易有心理問題、性格缺陷,難以塑造健全人格。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沒有專業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心理教師缺乏工作經驗。無定期開展的心理輔導活動,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雖然越來越多的學校正著手從軟硬件兩方面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現階段而言,有很大部分的學校心理引導不夠有力。
5.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導。部分家長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往往等事發后才知覺。因為是獨生子女,部分家長寵溺太過,無原則地放縱孩子,造成家庭教育缺位。還有許多家長想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但是苦于沒有科學手段,教育形式單一,沒有實際效果。
6.人際交往帶來壓力。絕大多數中小學生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相對孤單,進入學校學習或接觸社會時,會遇到各種人際交往問題產生不適應現象。青春期的懵懂、自我的重新認知和定位、與師生、他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都會給中小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容易產生渴望獨立又害怕挫折、敏感脆弱又缺乏抗挫折能力等矛盾心態。
二、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心理教育;心理檔案;家校聯合;人才成長
學校心理教育是學生成才教育的一部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早,下面就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點滴經驗做一些交流。
1996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始起步,1999年起進入規范化階段。心理咨詢室和衛生室組成健康中心,政教處、年級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師具體實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在教學、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之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心理輔導中心有嚴格的咨詢、預約制度及工作人員行為守則,“真誠、友善、親切、幫助”是中心的工作理念。
一、提高心理教師專業水平
目前,我校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兩名,都已得到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資格認定。我們定期派心理教師參加省教育廳及地、市教育局主辦的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級心理委員則是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新生力量,心理委員上任之前都經過心理老師的培訓,他們既是班級心理監督員,又是班級心理咨詢師。
二、開設心理活動課
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征,系統地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同齡的學生面對同樣的學習環境,在同樣的學習任務下,他們往往產生類似的心理困惑。班級集體輔導既營造了一個引起共鳴的環境,又兼顧了大多數同學的心理需求,服務了廣大同學,事半而功倍。例如,針對高一新生剛進入新環境容易出現適應不良,心理輔導課就主要進行適應性輔導,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學校,適應新的教學方式,適應新的同學與老師;高二學生主要進行交友輔導,包括同性之間與異性之間;高三主要進行考試輔導,每年高考前夕或舉辦班級集體輔導,或舉行大型講座輔導。
三、建立心理檔案
2004年,我們投資引進一套由心理專家郝若平教授開發的學生心理測評系統軟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在應用方面,我們要求班主任與心理老師以發展眼光看待學生出現的問題,檔案內容只能作為參考,不根據測評結果隨便給學生貼標簽。
四、個別輔導
近年來,我們建成了較為完備、規范的心理輔導硬件設施。2010年底搬入綜合樓,目前正新建2個個體輔導室、1個心理放松室、1個團體活動室、1個心理教師辦公室。為了保證咨詢過程科學規范,在咨詢過程中,實行預約制度,對典型案例進行記錄、整理、存檔,嚴格做好保密工作。
五、家校聯合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家庭的教育功能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弱化,教育變成了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尤其在中小學中表現更為突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在每年舉行的全校學生家長會上,心理教師都要做專題報告,向家長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家長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了解父母角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及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同時,邀請省內外專家來校開展家長專題心理輔導,比如太原師范學院教授郝若平來學校給家長做了題為“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向”講座,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六、有針對性地開展理論研究
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我們非常重視理論研究,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專業型向專家型發展,2004年6月,組織申報山西省十一五規劃課題“高中生學習潛能開發與情緒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結果發現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中受情緒的影響較大,高三年級較小。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擺脫情緒的影響,相對來說他們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緒,明白自己的職責,更注重與學習相關的一些具體策略。該課題2010年經專家鑒定研究成果已達省內領先水平,是省內獲此殊榮的唯一一所高中學校。
七、成立心理學會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校整體心理水平,提供一線教師與心理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機會,經校委會研究決定,2006年5月18日,介休一中心理學會成立。83位一線教師主動報名參與心理學會,壯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八、開設健康專欄
校園心理環境指一切影響校園師生現實心理活動的各種因素,校園心理環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對學生思想、心理、行為等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直接影響著師生的心理健康和教學的質量。為了更好地彰顯校園心理環境的功能,我們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優化校園心理環境,提高學生個體和學校整體的心理水平。
從2000年起,心理輔導中心在校刊《昕報》中開辟“心理導航”欄目,由專人負責組稿及策劃工作,由老師對學生的心理困惑進行答復,同時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內心體驗,與同學交流經驗及教訓,并為學生介紹積極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2006年推出“介休一中健康通訊”,該通訊面向全體老師與同學,在不同季節、學期不同階段為全體師生提供健康指導。比如,3月8日期間的“女性???,4 月 30 日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的“安全???,5月高考前夕的“高考專刊”,9月新生入學的適應性指導,假期前夕的假期健康常識。另外,為了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引導全校師生關注心理,善待心理,由心理輔導中心組織策劃,成功舉辦數屆“校園文化節心理健康知識競賽”。
九、啟動“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實施系統”
關鍵詞: 農村 留守兒童 人格發展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雙方離開家鄉,留在農村由他人代養的未成年群體。留守兒童因缺失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自理能力較非留守兒童要強。但是留守兒童在心理、人格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應該受到廣泛關注。
我們這次調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蘇北農村留守兒童生活與學習情況,探究留守兒童的人格發展狀況,剖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應對策略與措施,為社會、學校和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參考,共同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一、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流動人口增多,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不斷增大。如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大約6100萬人,占全部農村兒童的比例高達40%,和2008年相比規模增長速度十分迅速[1]。
這次社會調查我們選取了徐州、宿遷、淮安、鹽城、連云港五個蘇北地區城市進行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各發放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4.5%。問卷主要涉及兒童心理趨向與行為特點,以此為依據分析兒童人格形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其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向。
(一)內向型
調查結果顯示,當留守兒童產生不開心的情緒需要找人傾訴或者求助時,只有2.35%的孩子會想到監護人,向老師求助的更少,他們更愿意向朋友傾訴,除此之外往往選擇自己“消化”。他們比較孤僻,不愿意與人交流,喜歡獨自待在角落,不喜歡見陌生人。人格封閉、內向、靦腆、不敢接觸新的事物,適應能力較差。
(二)柔弱型和單純型
遇到侵害時,34.94%的留守兒童選擇忍氣吞聲,受到對方的威脅時,選擇妥協讓步,從而加劇了對方對自己的傷害。一些農村經濟條件落后,處于快速生長期的部分留守兒童難以攝入身體生長所必需的營養,身體顯瘦削。
同時,有些留守兒童與人發生矛盾的時候,近五分之一的孩子會以暴制暴,不考慮后果。
(三)敏感型
許多留守兒童十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他們容易下意識地進行自己保護。內心脆弱,甚至和他說話語氣稍微重了就會流眼淚。過半的孩子很在意老師同學或者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四)悲觀型
許多孩子在評價自己的時候都說一般般吧,七成的孩子J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父母不在自己身邊有關系。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什么明確的規劃,缺少信心。調查中,當我們問到他們的興趣愛好時,有的支支吾吾說不上來,有的說了一些毫無意義的話,他們普遍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長大后的理想。
二、影響因素
(一)家庭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觀念薄弱。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普遍不高,不少留守兒童的家長不能完全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簡單的衣食住行的滿足才是家庭應該給孩子的主要內容,把教育上的一切問題推給學校。
2.監護人文化水平不夠。
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學業上出現問題時難以提供幫助,不利于孩子的學業發展。有時會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產生不良影響。在調查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案例,一個男孩子在外邊跟別人產生矛盾打了架,回到家中向爺爺奶奶哭訴,爺爺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們印象深刻:“他打了你,你就不能再打回去!真沒出息,下次他再打你,你也打他,打傷了我賠!”這位爺爺居然慫恿孩子打人。長此以往,這樣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形成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不能用正確的方式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監護人溺愛孩子或者無暇教育孩子。
在農村,隔代溺愛普遍存在。一些留守兒童在家里儼然成了“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心理就會被引向歧途,從小養成嬌生慣養、脾氣暴躁、傲慢無禮等毛病。一般這樣的孩子也經不起挫折,容易自暴自棄走入極端。再者,監護人若是老年人、年老體弱的隔代長輩,在自我照顧的同時又要擔負起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通常會力不從心[2]。
4.隔代教育的代溝。
社會發展迅速每一代孩子都有獨特的時代印記,父母輩和孩子之間尚有代溝,隔代之間的代溝就更嚴重了。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隔代親屬不能理解孩子,孩子也就不愿意與他們交流,不交流就更不能理解。如上所述,僅有2.35%的留守兒童在自己有心事時找監護人傾訴。監護人與孩子之間成了獨立的個體,互不交流、互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心理、情緒等各方面問題都得不到及時解決。
(二)學校教育因素
1.學校管理層面對留守兒童心理教育不夠。
據我們的調查,87.96%的留守兒童沒有接受任何心理輔導。同時教師過分重視成績,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應試教育的風潮下,教育的目的與教育的實際內容發生了偏離。
2.教師資源匱乏。
比起城市學校,農村學校教師資源比較匱乏,更遑論心理輔導方面的老師。其次,教師的總體素質相對較低。一般情況下,一位老師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師大多忙于課程知識設計,無暇顧及學生心理健康。
3.學校與家長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的在校信息。
由于距離因素,家長常年在外,孩童由監護人看管。孩童在學校表現異常時,學校無法與家長及時配合解決,而由學校單方面去教育,多使用懲罰的手段。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學生厭學,使人格向不良方向發展。
(三)社會因素
1.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客觀上導致農村的青壯年大批涌進城市謀生。人們難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從而遠走他鄉。由于經濟能力有限、學籍限制等現實因素不得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及其他監護人。
2.社會上一些不良誘導因素和影響。
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在學校附近會看到娛樂場所,如網吧、游戲廳等。這些場所大多不會限制未成年人入內。會見到一些學生放了學之后不回家,三五成群地走進這些娛樂場所,在內逗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兒童。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導,一些和對是非黑白還不能清楚辨別,對于社會上形形的誘惑還不能自覺抵制,很容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3.對農村學校的教育建設還不夠。
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的中小學校存在差距。這不僅僅體現在學校設施、軟硬件資源上,更多的還體現在學校的師資方面。據相關調查,在農村的中小學,一直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師資缺乏,甚至一個老師要帶好幾個班或者負責好幾個科目。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往往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關注學生學習之外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品德教育,阻塞了留守兒童通過學校教育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道路。
三、對策與措施
在改變兒童不良人格方面,可以在增加父母與兒童相處或溝通的時間緩解兒童人格成長的危機的同時,充分發揮學校和社會教育的作用。
(一)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作用
1.教師在工作中增強對留守兒童的人格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邊傳授知識,一邊密切關注班內留守兒童行為情緒變化。同時,注意留守兒童的人格特點及其發展趨勢[3]。發現留守兒童的問題,可以采取一對一談話開導的方式進行教育。另外,可以開展富有童趣的課外活動。采用鼓勵、懲罰、獎勵等方式刺激留守兒童參與其中。班主任則可以定期召開心理班會,給他們講解簡單的人格知識,教他們分辨是非。在教育中著重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樂觀、開朗、自信的性格。
2.給教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讓他們掌握心理輔導技能。
一些留守兒童遭遇挫折時,由于與父母分開過長時間缺少和父母的溝通交流,容易出現焦慮、低落、悲觀、不安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如果不能適時地通過有效渠道宣泄出來,會積壓在心底。因此,假如教師本身掌握一些心理輔導的技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的某種不良情緒傾向,使用問答法和啟發式教育,及時加以疏通開導,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便能為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由此,學??梢哉垖iT的心理專家到學校為教師講解,或者派部分教師到心理培訓部門學習心理輔導技能。
3.在學校組織農村留守兒童互助團體。
成人與兒童溝通,中間多少存在“代溝”??梢栽诶蠋煹囊龑?,組織留守兒童互助團體,由年紀相當、具有類似經歷的兒童組成。留守兒童之間能夠放開交流自己的情緒,類似的遭遇能使留守兒童之間產生共鳴,既能夠幫助留守兒童在這種群體中獲得歸屬感,又能幫助緩解留守兒童心中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起的孤獨感,同時培養留守兒童互幫互助、關愛他人的品質。
4.開設有關促進留守兒童人格發展的課程。
針對留守兒童不良人格發展趨勢,在學校中開設促進留守兒童人格發展的課程。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要根據兒童的發展水平開設思想品德、兒童心理健康之類的課程。
5.學校設立心理輔導部門,定期舉辦心理輔導講座。
當留守兒童出現焦慮暴躁不安等不良情緒的時候,心理輔導部門能夠及時地進行一對一輔導疏導,使學生心理壓抑時有處可說,有人可找。一方面能夠幫助留守兒童緩解壓力,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校更多地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及人格發展狀況。
(二)利用社會教育作用
1.舉辦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
學校在學生、老師的空閑之余組織夏令營活動,促進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在活動中感受團體的溫暖,感受生活的陽光,以此帶動學生的情感表達,彌補留守兒童在家庭中的情感漏洞。
2.社會上開展和倡導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義務支教活動。
農村教育的師資比較薄弱,社會支教活動的開展可以給農村學校帶去鮮活的力量,幫助保守的農村教師更新進步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其次,熱情的具有激情和愛心的年輕支教人員能幫助留守兒童感受社會的善,讓留守兒童學會感恩社會,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回報社會。
3.根據當地經濟情況,在農村設立留守兒童教育機構。
部分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管束,代養人教管無用,而具有暴力、思想極端等人格傾向,可以安排他們進入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機構接受教育,包括知識教育、道德教育、勞動教育及心理教育,可以調整好留守兒童不良人格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楊青,易禮蘭,宋薇.農村留守兒童孤獨感與家庭親密度、學校歸屬感的關系.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3):197-201.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普及部供稿
為探究上?!叭绾谓ㄔO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問計于專家的“上??茀f大講壇”又一次請來科學“大?!报D美國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里?夏普萊斯應邀來到上海,在科學會堂帶來一場名為《玄妙的點擊化學》的主題演講。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戴立信、丁奎嶺,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研究員胡金波與夏普萊斯展開對話,共同探討科學的精彩與無奈。
“Life is full of surprises.”(即使是“生活的旮旯”里也滿溢驚喜。)―這是巴里?夏普萊斯在4月8日舉行的上??茀f大講壇上留下的一句話。這句看似與講壇主題“玄妙的點擊化學與科技創新”關系不大的話,也許恰好可以道出這位化學泰斗何以憑借不對稱催化合成反應研究,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后,一轉身又開啟“點擊化學”這一全新的化學領域,并被看好有望再次問鼎諾貝爾化學獎。而這句話對于“創新中心”建設的思考或許也會提供一種別樣的思路。
徐匯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徐老師”公眾微信號正式開通
徐匯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供稿
徐匯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日前開通公眾微信平臺,徐匯區未成年人及家長又有了新的心理引導和問題咨詢渠道。
徐匯區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微信平臺主要面向中小學生和家長,通過微信掃描該微信平臺公眾號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xulaoshi64642525即可添加關注微信平臺。微信平臺目前有“心動態”、“心交流”、“心分享”等欄目,每天更新有關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各類特色活動、介紹如何讀懂孩子、快樂成長、助人自助等家庭教育知識,同時,還介紹了中心志愿者教師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時間。該微信平臺開通后將繼續完善并添加更多欄目,服務更多的學生、家長。
徐匯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隸屬于徐匯區業余大學(徐匯區社區學院),是徐匯區委、區政府圍繞“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理念,幫助未成年人解決成長過程中心理問題與煩惱,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公益性機構。中心工作重點圍繞宣傳、服務、培訓、整合、評估五大功能運作,積極構建并完善“一體兩翼”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一體”即成立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兩翼”即在全區各中小學校和街鎮建立心理輔導室。中心發揮指導、研究、引領和協調作用,重點加強整合、培訓、評估等功能的開發和實踐;街鎮、中小學校心理輔導室重點圍繞宣傳、服務開展工作。
輔導中心現有面積300平方米,設有熱線室、咨詢室、專家室、放松室、宣泄室、游戲室、團訓室、測試室、分析室等多個功能室,融合心理咨詢、危機干預、心理輔導、素質拓展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立足徐匯,覆蓋全市。中心為全區未成年人及家長提供免費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心靈家園”網站(http:///)向未成年人及家長、教師普及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教育服務社區 教育惠及民眾
─2015年徐匯區基礎教育指導及政策咨詢活動陸續開展
徐匯教育新聞中心 鄭亞捷供稿
合格的心理教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除了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外,更多的是實踐上的操作方式與方法。我校有兩名取得資格證書的心理輔導員,她們認真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并在學校中積極做好各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活動,注重輔導的方式與方法,講究心理輔導的實效,努力把專業做“精”。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動體會,請笑納!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1
不知不覺,擔任我們__班的心理委員差不多兩年了。首先我想以一個問題作為開篇:5 月25 日是個什么日子?——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到來之際,我總結一下我這近一年來的工作和感受。
20__-20__學年第二學期,我參加了一次心理委員培訓。它相當于一次講座,從那次培訓,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員的工作主要有兩方面。
一、協助老師了解并收集同學們的心理信息,及時匯報異常情況。所以我時常觀察同學們的心理,可喜的是目前我們班沒有出現心理異常情況,我也相信未來也不會有。
二、向同學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赡芎芏嗤瑢W會覺得自己不是心理專業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識。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決一般情緒問題的方法。例如:傾聽、安慰。這些小小的舉動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們班級也會定期開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識的活動和講座,同學們也積極參與。 同時,我們班級也非常注重宿舍文化的培養。宿舍是我們休息的場所,所以對于宿舍,首先抓的是衛生和安全問題。我們班級通過男女生互訪宿舍檢查衛生安全評比等活動讓同學們都積極的參與到宿舍的環境衛生。另外,對于宿舍文化建設上,我們也不放松。平時,班級經常組織同學們通過宿舍籃球賽、羽毛球賽等活動增強宿舍同學之間的聯系和班級集體感,也通過學習小組活動讓大家在學習想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的總結,愿__班各位同學永遠健健康康、活潑開朗,祝我們班越走越好。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2
__年9月6日、7日兩天,我們學院迎來了__級新生。他們的到來為我們學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學院更加充滿生機。學院師生都在為迎新奔波忙碌。燦爛的陽光照在我們熱情洋溢的笑臉上,很柔和溫暖。
迎新結束后,又開始緊張激烈地進行社團 會員招新活動了。我們心理健康康協會選擇在9月8日到9月16日這段時間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對著屆招新我們會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們始終堅信:心理健康協會是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融入我們他們會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們做好了招新的一切準備工作,包括心協會徽、宣傳單、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會干的任務。(會徽圖案是“雙手捧著一顆紅心”,代表愛心)
在新生宿舍里,我們信心十足,熱情地介紹我們協會的概況,讓他們能更好地了解心協。我們主要介紹我協會從創辦至今的概況及舉辦的各類極具特色的活動。比如:進行手抄報比賽,到安老院慰問老人,去特??赐厥鈨和?,觀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舉辦的5.25大型系列活動等等。新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對此也很感興趣,頻頻發問,我們都樂意地去解答每一個問題。
招新的過程就是我們與新生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的過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廣泛宣傳我協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接納、并融入我協會。
__年9月17日、18日這兩天,全院所有社團都統一在籃球場那邊擺臺招新,給新生最后選擇想要加入社團的機會,雖然那兩天陽光猛烈,無情地烘烤著大地,但我們的熱情始終不減,任由汗珠滾落卻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協會招新工作進入尾聲,我協會圓滿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經過統計,我協會共招的120個新會員。他們的加入為我們協會注入了新的血脈,使我協會更加壯大,更加充滿力量,我相信:我協會的明天會更好!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3
本學期,我校以《蘇州市中小學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為指導,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面向全體學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了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了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以“專業”為核心,加強專業心理教師隊伍的建設。
合格的心理教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除了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外,更多的是實踐上的操作方式與方法。我校有兩名取得資格證書的心理輔導員,她們認真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并在學校中積極做好各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活動,注重輔導的方式與方法,講究心理輔導的實效,努力把專業做“精”。
(2)以“班級”為主陣地,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班主任是學生心理三級監護體系中的第一級。因此,我校非常重視班主任的隊伍建設。首先是轉變班主任的觀念,在注重學生學習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認真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其次是經常鼓勵班主任利用空余時間,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加強心理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 自身的專業素養;第三,學校開展由心理健康教師通過講座、沙龍、論壇等形式,對全體班主任老師進行培訓,以點帶面,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學期,我校的心理輔導老師柏晶晶執教了《放飛煩惱傳遞快樂》團體輔導課,讓我校的班主任老師受益匪淺。
(3)以“全員育人”為導向,加強其他教師隊伍的建設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專業心理教師一個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師一個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學校在加強專業心理教師、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要對學校其他教師進行培訓。我校通過組織教師觀摩學習、上網理論學習、閱覽室閱覽學習等方式,加強教師心理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了教師的心理輔導意識和輔導能力。
(4)以“德育導師”為契機,充分發揮德育導師效應
結合德育導師制,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二、進一步完善心理咨詢的管理
1、以點帶面,保障“陽光屋”的有效開放
我校的心理咨詢室——“陽光屋”,已被評為蘇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詢室,本學期繼續每天開放一小時,由心理咨詢室的值班老師負責學生的咨詢輔導工作,并做好相關的咨詢記錄。對問題較嚴重者,我們進行了個案跟蹤輔導,認真做好個案研究記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規范性、科學性。本學期“陽光屋”的輔導老師對97位個案進行了科學耐心地輔導,其中有12位學生進行了跟蹤輔導,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陽光屋”已經成為了孩子們的一個“心靈驛站”。
2、以班為面,開展富有實效的班級團體輔導
本學期,我校進一步完善了學生心理檔案,做好一年級新生的心理檔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每月做一次集體輔導,對班級中出現的共性心理進行輔導,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記錄,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實效性,真正地服務于學生。
柏晶晶老師執教了《放飛煩惱 傳遞快樂》五年級團體輔導課。孩子們暢所欲言,傾訴自己生活和學習上的煩惱。通過互動交流、范例引領、小試牛刀、大顯身手等環節,孩子們集思廣益,依靠集體的智慧來解決煩惱。最后大家發現,生活中總有煩惱,但只要換個角度,就能坦然面對。
李曉靜老師執教的《學會欣賞》一課,層次鮮明,塊面清晰,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告訴學生,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將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體系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師應和家長合力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學校,提高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學期,我校舉行了“關注孩子心靈成長”四年級的家長學?;顒??;顒友埩藞F中央《知心姐姐》雜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回報告團成員李亞青老師來校講座。李亞青老師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區——忽視孩子心靈成長;而后講解了孩子心靈成長的五大營養——肯定、自由、寬容、情感、夢想,最后說明了健康美好的心靈是家長留給孩子的最大財富。講座活動中,李亞青老師親切的話語,鮮活的實例,科學的指導,給家長們帶來了家庭教育的啟示,也解開了現實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過活動,家長們關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加強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宣傳工作。
通過黑板報、櫥窗、紅領巾電視臺等途徑,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本學期,紅領巾電視臺“成長快樂”節目開辟了《健康快車》這一版塊,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身體健康、飲食健康,還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積極開展大課間活動和體育活動。
我校每天堅持大課間活動(分室內和室外兩套活動),學校提供充足的活動器材,并根據實際情況,讓各年級四個班之間定期交換器材進行活動,這樣不但豐富學生的活動內容,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放飛心情,同時也緩解了學習壓力。
3.加強了良好行為規范的培養。
本學期,我校結合每月雛鷹爭章活動進行 “一小之星 ”的評選活動,評選內容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雛鷹爭章》,評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月底進行考核,并推薦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禮儀之星”,十月是“紅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愛之星”。每月產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儀式上進行隆重的表彰,頒發榮譽證書。通過這樣的活動,激勵學生,樹立榜樣,也促使了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4.開展了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緊密相關。
一是家長缺席。大量研究發現,約有50%左右青少年的精神障礙來自于家庭,甚至成人的不少精神障礙也可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問題。目前的我國家庭教育存在著三大誤區:第一,教育要求失度。表現在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智力開發,輕素質提升;重體能健康,輕心理素質培育。第二,教育內容失重。家庭教育中父母盲目施壓,忽視性格培養,對孩子過高期望。第三,教育方法失控。缺乏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缺乏有效溝通,習慣選擇簡單粗暴的家庭暴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忽視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從特定角度看,我國青少年在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問題無不與此密切相關。
二是學校缺位。近年來,各級政府對學校心理衛生工作十分重視,從中央到地方,已出臺了多個政策文件,但在貫徹執行上存在一定差距,學校重分數而忽視心理健康培養的傾向仍普遍存在,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仍是壓倒一切的硬指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流于形式。具體表現在: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專項經費,硬件和軟件建設跟不上;心理老師的待遇和職稱評定無標準;心理老師缺乏專業知識的正規化訓練和培養,缺乏識別能力和不能開展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
三是社會缺項。目前,社會上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認識仍然不足,將心理問題等同于神經病,對問題兒童不理解、不同情,以異樣的目光看待他們,甚至加以嘲笑、侮辱。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衛生社會資源的配置嚴重不足,無論是專業心理咨詢機構還是人才隊伍都無法滿足需求,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看病難”問題十分突出。
鑒于以上原因,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共同營造利于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一、舉全民之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相關單位要運用報紙、電視、宣傳欄等傳統媒體,以及微信、網站、小視頻等新媒體廣泛開展青少年心理知識文化宣傳,提高全縣人民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通過專題宣講活動、知識競賽等群眾喜聞樂觀的形式深入社區、農村進行宣傳,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
二、傾全校之師,為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水平保駕護航
完善學校心理服務平臺。按比例配置專兼職心理教師,規范心理咨詢師隊伍建設和行業管理,對心理教師專業知識培訓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使青少年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詢工作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設立青少年心理輔導站或接入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著力構筑青少年心理輔導站或接入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吸納社會各界的專家、心理工作者擔任志愿者或者購買第三方服務,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和援助。并向青少年廣泛宣傳熱線號碼,鼓勵其有需要時撥打求助。
三、盡全家之能,發揮家庭對青少年成長的積極作用
探索建立以心理健康、溝通技巧等為主要內容的家長學校,并做到“六有五落實”:有領導小組、有校牌、有工作制度、有考核、有檔案資料、有活動經費;領導、管理、師資、教材、教學五落實。落實政府主管、教育部門主抓、婦聯等相關單位協同的工作機制和管理體系,建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協調相關部門共同重視和支持家庭教育和家長學校工作。以家長學校為主陣地和主渠道,定期開展家長培訓,確保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家庭教育指導和1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
關鍵詞:留守兒童 進城務工子女 心理問題 解決對策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兩類特殊的學生群體數量也越來越多,一類是留守兒童,一類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通過對這些學生的觀察和深入了解,發現這些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有效幫助這些學生健康成長,現對這兩類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解決的對策。
一、學生自身的特點
(一)學習方面的特點
1.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成績偏低。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多處于農村或城鄉結合的地方,這些地方的教育水平相對薄弱,學生的學前教育幾乎空白。加之這些學生的父母大多迫于生計,又囿于自身文化素養不高,將子女的教育責任和教育希望完全寄望于學校和教師,很少關心他們的學習,甚至忽視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學生成績普遍不高。
2.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較差。這些孩子由于長期缺乏家長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引導,普遍沒有學習的意識,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再加上在學習上成績偏低,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因而對學習逐漸喪失興趣和信心。
3.“讀書無用”的思想影響。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之下,金錢主義、享樂主義和“讀書無用論”充斥著校園。有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困難或家長無意識地思想影響,對金錢充滿渴望,他們認為即使讀書上到大學畢業也未必找到高薪的工資,因此將掙錢定為人生目標,學習上缺乏熱情,不求上進。有的孩子認為學習是人生中最為痛苦的經歷,他們不愿意付出大量的時間在學習上對自己缺乏高要求。
(二)心理方面的特點
1.自卑心理。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常常被寄養在親戚家中或由祖父母撫養,寄人籬下使他們覺得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因此,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外來務工人員為了生存,帶著孩子離鄉背井來到此地,他們的孩子往往在不太好的學校里就學。而且由于父母多從事最底層的艱苦勞動,普遍生活的比較艱難,因此他們的孩子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2.性格孤僻,自我封閉。由于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計,他們與孩子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交流,使孩子缺少安全感和必要感。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性格孤僻,感情冷漠,內心封閉,不愿和其他同學親近交往,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敵意,更有甚者出現抑郁的癥狀。人際交往的缺乏往往會導致內心的失衡,并且產生極端的行為。女生往往呈現憂傷狀態,有的出現自殘現象,男生多表現為尋釁滋事。
3.不聽勸告,心理逆反。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逆反心理,但在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身上卻表現得更加突出。一方面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批判意識的不斷覺醒,心理上感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思想上卻極為幼稚。另一方面,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而且這些孩子常常表現出與家長的強烈對立。在面對家長的批評和指責時他們往往會質問家長有沒有盡到家長的職責,使家長對他們無可奈何,最終家長也放棄說教,任其放任自流。這樣做的后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
4.缺乏責任感。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在長期被冷落,缺少關愛的環境下極容易變得冷漠、消極,缺乏責任感。他們對自己的生命責任意識淡薄,也漠視他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更無視社會責任感。
二、家庭教育的特點
(一)成長環境因素
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計,早出晚歸或連上夜班,往往無暇也無力顧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和父母缺乏交流,因此在感情上也日益疏離。在缺乏關愛呵護的家庭里,孩子自身放任自流,時間一長,就容易養成各種不良的習慣。
(二)家長自身因素
家庭教育對孩子有直接、持久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角色認識不足,對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狹隘,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很少關心他們的學習。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停留在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關懷上,忽視了孩子內心和精神上的需求。還有一些家長將孩子交給祖父母撫養,隔代的老人大多對孩子溺愛放縱,即便發現問題也不去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使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養成蠻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參與。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努力營造適應學生發展的育人環境,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
(一)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活動
學校有效利用心理咨詢室,心理社團,在觀察、研究問題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心理輔導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正確認識自我,打開心扉,走出自我封閉的環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和主動的行動,融入社會和面對生活。
(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師生、家長和孩子的交流
學校在原有“家長與孩子讀書進校園”的活動中開展更多更有趣的親子活動。比如邀請家長進校參觀,參與互動,和學生一起參加班會,拔河比賽,欣賞學生的藝術表演等。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體會教師工作的艱辛與無私的付出,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成長過程,促進與孩子的交流。
(三)舉辦家庭講座,舉行家長培訓
學校定期舉辦家庭講座,邀請家長談談自己的教子體會,在家長會上,開設家庭教育的專題研討,促進家長交流和探討更合理有效地家教方法。學校也可以聘請教育專家到校進行家長培訓,召開家教講座,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是花都有花期,讓我們細心地呵護,陪伴他們沐浴陽光風雨,讓給我們共同努力,使所有孩子成長在同一片藍天下。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社會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