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2 09:43: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的風險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企業并購 財務風險 分析防范
一、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來源及分析
企業之間的兼并與收購行為的總稱叫做企業并購。兼并:一般指一家企業以現金、證券或其他形式取得其他企業產權,使其他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并取得該企業決策控制權的投資行為。收購:一般指一家企業用現金、債券或股票購買另一家企業的部分資產或全部資產或股權,以獲得對該企業的控制權的一種投資行為,實際上就是取得目標企業的控制權。并購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這種的企業產權交易行為來擴大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以便實現利益最大化。例如在新華傳媒并購案中,新化傳媒就根據其自身的平面廣告優勢,結合嘉美和楊航在上海平面廣告商中的地位,實現了股權并購,以便實現其在整個平面廣告中的有效擴展。但是在并購過程中是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財務風險。
一般來說,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由籌資決策帶來的風險,籌資決策的選擇及數額的多少都會引起企業的資本結構產生變化,因此帶來企業產生的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因為這里的不確定性是由于企業籌資的方式一般是舉債的形式。而舉債會帶來企業財務杠桿的不確定性,另外在企業的各種財務活動中也會因此帶來難以預料的因素產生。并且在企業并購中,除了舉債給財務帶來不確定性,另外由于并購估價不準確、并購支付方式不恰當、并購融資不合理以及并購整合效率低等原因所產生的因素也同樣給企業并購財務活動帶來不確定性。
企業并購帶來財務活動的不確定性就是財務風險的來源,這種不確性表現在目標企業定價的財務風險、并購融資的財務風險、并購支付的財務風險并購后的營運風險等具體方面上來。
(一)目標企業定價的財務風險分析
這方面產生的風險主要是由于對目標企業的預測不當而帶來的評估不夠準確。其根本原因還是雙方企業的信息不構成對稱。因為我國會計行業存在審計報告水分較多的現象,上市公司信息沒有被完全的披露出來這就給并購企業對目標企業在其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上判斷導致不準確。例如在新華傳媒的并購案中,其在對嘉美廣告和楊航傳媒進行了企業價值評估時,就委托上海上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這次評估結果很大程度上接近真實值,從而讓風險得到降低。
(二)并購融資的財務風險分析
因為在目標企業定價的財務上存在著風險,因此就會導致預算價值高于實際的價值。這就會因為并購企業支付更多的資金用于股權轉換,使得企業可能出現高的負債率,最終難以得到利潤保障,使得財務出現風險。而在新華傳媒的并購案中,為了降低這一風險,嘉美廣告將6937萬元的股權轉讓資金抵押給了新華傳媒,作為利潤擔保,這樣就有效降低了財務風險。
(三)并購支付的財務風險并購后的營運風險分析
企業的并購可以讓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加大,但是在企業并購活動中,還要考慮根據其市場發展適當的并購,并且還要在并購之后,開展新的運營方式。例如在新華傳媒并購案中,其就根據測算,適當的并購嘉美和楊航的股份,使得新華傳媒最后走向成功。
二、企業并購帶來的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從企業并購的風險分析來看,要想控制財務活動的不確定性,要想減輕目標企業定價的財務風險、并購融資的財務風險、并購支付的財務風險并購后的營運風險這三個方面帶來的影響,那么必須要在企業并購前、并購中、并購后都要做出相對應的防范。
(一)企業并購前的準確預測
為了對目標企業的有效評價,并購企業應該通過詳盡的調查分析來發現公開信息之外的對企業經營有著重大影響的潛在信息。這就需要聘請商業投資銀行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進行全面分析,運用統計評價方法對目標企業行業統計與財務數據質量進行評估。對目標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對目標企業在同行業的競爭能力和未來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使得目標企業信息客觀、充分和準確。而在新華傳媒的并購案中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從而使風險有效降低。
(二)企業并購時的正確融資方式
這需要分不同的情況來進行選擇,可以采取低成本收購來減少收購的資金額;也可以采取股權置換或者債券轉讓的非現金收購方式;在資金不滿足收購時要更應做到謹慎。新華傳媒在這場并購案中,其就通過增發股券的形式來對資金做到有效籌集。
(三)企業并購后的資金支付方式及企業戰略調整
企業并購之后,為了因為并購企業出現財產方面的問題,減少并購企業因資金出現的風險。在對目標企業進行支付的時候,應該采用混合支付的方式。這種方式將現金的一部分轉換為股票機債卷,這樣可以有效地緩解并購企業的資金壓力。另外,在并購之后,財務風險一定存在,所以并購企業在內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克服并購的盲目性、盲從性,針對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然后選擇適當的實施方式。
三、總結
企業并購中的風險存在具有復雜性和廣泛性,為此給并購企業的成功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企業并購的決策者應積極進行而有效的風險預測,并且要加大對財務風險出現可能性的認識及重視。在企業并購前、并購中、并購后,都要及時的對財務現有狀況進行及時且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對于出現不符合預期的結果,不能任由其發展,要及時的進行根治,才能在企業并購過程中讓并購企業雙方都達到期望的并購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潔.《企業并購整合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
關鍵詞:稅務籌劃;風險;規避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1
企業在稅務籌劃方案確定之前應通盤考慮風險因素,根據風險的產生動因,從源頭抑制風險,增強抗風險的能力。稅務籌劃風險指稅務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
一、稅務籌劃風險及其產生的原因分析
從稅務籌劃風險成因來看,稅務籌劃主要包括以下風險。
1.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指稅務籌劃者利用國家政策進行稅務籌劃活動以達到減輕稅賦目的的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總體來看,政策風險可分為政策選擇風險和政策變化風險。
第一,政策選擇風險。政策選擇風險即錯誤選擇政策的風險。企業自認為籌劃決策符合一個地方或一個國家的政策或法規,但實際上會由于政策的差異或認識的偏差受到相關的限制或打擊。由于稅務籌劃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顯的時空特點,因此稅務籌劃人員首先必須了解和把握好尺度。
第二,政策變化風險。國家政策不僅具有時空性,且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其時效性也日益顯現出來。政策變化風險即政策變動所導致的風險。我國市場經濟在蓬勃發展,為了適應不同發展時期的需要,舊的政策必須不斷地被改變乃至取消,因此一些政府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對較短的時效性。這會導致企業長期稅務籌劃風險的產生。但并不是說政策變化就一定有風險,必然會使得稅務籌劃失敗,如果政策變化沒有超出預測的范圍和程度,稅務籌劃還是完全可以達到預期目標的。
2.稅務行政執法偏差風險。無論哪一種稅,稅法都在納稅范圍上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只要稅法未明確的行為,稅務機關就有權根據自身判斷認定是否為應納稅行為,受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和其他因素影響,可能存在稅收政策執行偏差。
3.經營損益風險。政府課稅(尤其是所得稅)體現政府對企業既得利益的分享,但政府并未承諾承擔經營損失風險的責任,盡管稅法規定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可以用以后實現的利潤(稅前利潤)補償前期發生的經營虧損。
4.投資扭曲風險。建立現代稅制的一項主要原則應是稅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則,納稅人不應因國家征稅而改變其既定的投資方向。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納稅人往往因稅收因素放棄最優的一種方案而改為次優的其他方案。這種因課稅而使納稅人被迫改變投資行為而給企業帶來機會損失的可能性,即為投資扭曲風險。這種風險源于稅收的非中立性,可以說,稅收非中立性越強,投資扭曲風險越大,相應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稅務籌劃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稅務籌劃的預先策劃性與策劃方案執行中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制因素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的產生與經濟環境、國家政策和企業自身活動的不斷變化密切相關。
二、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的規避措施
具體來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稅務籌劃風險意識。企業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稅務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稅務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納稅人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稅務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2.提高籌劃人員素質。稅務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稅務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協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稅務籌劃人員素質的提高一方面有賴于個人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賴于納稅人素質的提高。只有納稅人的素質普遍提高了,才能對稅務籌劃提出更多的要求。實踐也證明,稅務籌劃的普遍程度與一個國家的科教水平關系密切。
3.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策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稅務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4.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企業應加強與當地稅務機關的聯系,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進行稅務籌劃。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稅務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
三、結論
由于稅務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谷訓才.企業稅務籌劃的風險與防范措施芻議[J].中國總會計師,2013,01:100-101.
近幾年來我國一些優秀的企業在跨國并購軍中領先超前,如中海油集團、中石油、TCL集團、上汽集團等。中國企業的發展目標已經不再局限于本地甚至本國,很多企業己經把目光放到了世界各國,如歐洲、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經濟發達國家。然而跨國并購對于還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來說,此項行為還是一項充滿各種商業風險的企業經營活動。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主要面臨的風險,并提出了怎樣規避的策略,力求有益于推進我國企業的改革開放強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有效進行這種經營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國企業 跨國并購 動因 特點 風險 防范
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近幾年來世界各國的企業都開展了跨國并購活動,并且并購的數量和成交金額在不斷的持續上漲。截止至2008年底,世界各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數量與往年相比增長了27.0%。并購金額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成就,并購金額與以往幾年相比增加了88.2個百分點。這些數字的增加與發展中的國有企業和轉型的其人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對于這些數字的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2005年到2009年,發展中的國有企業和轉型經濟體的跨國公司在全球并購金額中的比重從4%上升到13%。中國作為發展中和轉型經濟體的私人企業的特點最突出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它的巨大的作用。全球幾百家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構建的跨國公司中,來自中國的跨國公司就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多達50多家之有。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世界(單位:件) 6035 5493 4897 5523 6134
中國(單位:件) 42 58 78 88 121
表一 跨國并購數量統計
一、我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動因
1. 中國企業實施跨國并購能獲得最快捷和最便利的資源信息,并能增強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來自國際的市場競爭理論,諸多企業進行跨國并購活動的首要關鍵因素是可以借助并購這一行為減少同等領域的競爭對手的數量,并能獲得更多的技術和管理支持,以此可以增強對企業經營環境和主關風險的控制,最終獲得更寬廣的市場發展空間和新的發展機會,提升自己在市場上的各項資源占有率,使并購后的企業由于綜合實力的強大而能夠在某些方面獲得某種形式的壟斷。中國公司通過跨國并購活動,可以立即運用東道國企業現有的各項資源,并能獲得東道國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資金支持,能夠在短時間內占領目標市場,提高企業對本地市場的適應能力。
2. 跨國并購可使企業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以往中國一些企業欲加快本企業的發展速度,于是普遍采取內部投資的方式,但是若投資的方向不對或者投資后的管理有誤便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恰得起飯。然而跨國投資與這樣單純的投資行為相比,跨國并購具有其獨到的速度優勢特點。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高新技術逐漸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國際市場常常會發生許多無法判定的變化,另外由于一個企業從創建當初的策劃到逐漸步入正式的運行所需的時間較長,等到企業建好并達到一定產能的時候,可能就會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莫測而受損失。因此,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形勢嚴峻的年代,企業采取與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豐富的強手合作十分有必要,這比企業自己進行內部投資和創建新的銷售網絡更為有效。在大大節約創建時間的同時,還能贏取更多的時間進行其他方面的探索和挖掘,遙遙領先于他競爭對手,使自己在競爭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陣地,最終贏得成功的幾率更大。
3. 進行跨國并購可以有效整合利用東道國企業豐厚有力資源
中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可以方便的獲取東道國企業便捷的資源信息,增強企業的后備力量和競爭力。中國企業在并購國外企業后可以得到以下幾方面的資源實惠:
①獲取原企業的銷售渠道和原有的銷售方式。通過并購國外企業,可以利用被收購企業原有的商品銷售渠道,同時還可以利用被并購的企業同當地原料供應商和產品客戶多年來建立的長期友好合作關系,使跨國企業能夠迅速在當地銷售市場的同類商品中占有一席之地。
②獲取豐富的人力資源
被并購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和業務員肯定是十分熟悉企業的相關操作流程和商業信息,并購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人力資源,減少不必要的在管理和業務操作上額外的資金投入。另外,東道國企業具有專業素質水平都相當高的技術人員,他們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提高企業的科研水平,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
③獲取被并購企業的無形資產
中國企業并購國外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其已經建立起來的具世界范圍的良好商譽和形象,比如中國的聯想電子公司收購美國IBM的PC業務,為聯想的全球化進攻戰略打好了第一仗,借取IBM在全球良好的聲譽形象,迅速提高了聯想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增加了聯想公司無形資產的價值。
二、我國跨國并購現狀的主要特點
1. 中國進行跨國并購的產業范圍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三大產業的建立和發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最吃香的是第二產業,相對于第一和第三產業來說,第二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最強的,需求度也是最高的。中國的第二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相當比例的分量,因此進行跨國并購的中國企業,其本質也大多與第二產業有關。
2. 跨國并購的總體規模尚小
雖然按照這些年的形式來看,中國企業不斷的先后進行跨國并購,但是從國際大范圍來看,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跨國并購的總體規模還不夠大。中國很多進行商業活動一直以來較為謹慎,出手的力度不會太大,另外主要的收購方式現金收購和股票、債券發行方式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企業只能選擇并購實力更為強大的國外公司,希望能利用對方的優勢之處強大自己的整體實力,向國際化靠攏。
3. 中國企業進行跨國并購的主體主要是有一定商業基礎的在國有大中型企業
目前,中國實行跨國并購的企業主要是具有一定實力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比如中信集團、首鋼集團、中化總公司、中建總公司等,這些企業跨國并購的成功實施為其他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道路,并積累了大量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從長期以來的國家體制和社會現實來看,實施跨國并購的國有企業一般具備較雄厚的資金,同政府也有密切的聯系,政府在某種角度上可以作為這些企業政策和資金上的后備力量。因此進行跨國并購更為便捷和迅速。
三、我國企業跨國并購主要面臨的風險
1. 政治風險
商業經營中難免會面臨一些來自政府和國家、國際的政治風險。這就要求進行跨國并購的中國企業首先要與目標國企業進行充分互動的溝通,了解對方在并購中每一個細節的態度和建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然后歐美一些國家對并購十分不愿,擔心外國企業對本地企業的收購會隊本國的經濟資源形成壟斷,阻礙本國企業的發展。
其次,國外的一些政府機構為保護和持續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會對某些特定的行業領域采取限制保護措施,出臺一些法律條規來阻礙外國企業進入本土收購,因此對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產生了局限性,甚至有一些政府公文條例對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后關于利益的分配很不利。
2. 估價風險
在并購過程中,雙方企業最直接也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并購價格的數量,而成交價格支付的多少與目標被并購企業在市場上的價值和今后的收益利潤的多少有著直接密切的聯系。因此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是并購整個過程的核心工作,對目標企業的市場價值考查的準,價值評估得到位,則有利于并購方成交價格的支付。也就是說價值評估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并購成敗。目前常用的價值資產評估方法多種多樣,有資產評估模式、市場評估模式以及收益評估模式。然而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會計準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準確評估并購目標企業的難度。
3. 財務風險
由于跨國并購不僅僅是人民幣的交易,往往涉及歐元、美元、日元、港元等幣種貨幣,然而各國的兌匯率經常發生改變,所以中國企業在兌匯過程中就要常常面臨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當國際利率發生波動時,被并購的目標公司的股票、債券的價值也就發生波動,直接影響并購方的經濟利益。當目標公司的價值以所在國貨幣標價且該種貨幣利率趨于下降時,其股價、債券的價格就會上漲,這時并購方就可遭受支付更多資金的利率風險損失。
4. 資金風險
一個企業要實施跨國并購,在資金上肯定有強烈的要求,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并購資金交易是家常便飯。然而大部分企業都不可能完全通過自有資金的支付來完成這樣一項大型的并購活動,于是進行并購的企業便選擇了債務融資、權益融資,賣方融資、杠桿收購等方式來完成并購活動。而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與金融機構還不發達,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融資渠道并不是多種多樣,相反受到很多限制,如國內貸款額度和特定外匯額度的限制。同時,跨國并購面臨著巨大金融風險,最常見的金融風險就是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
四、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防范
從總體上來說,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的發展程度與國際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縱觀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并購成績,一些中國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遇到一些挫折失敗,本文總結出了幾條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主要教訓和經驗,目的使中國企業在跨國并購中減少風險,并購之路更為暢通。
1. 關于目標企業的選擇
在對國外企業進行篩選判斷使之成為并購目標時,中國企業首先要對自身的管理能力有著準確和全面的判斷,了解并購后自己的管理水平是否能在短時間內與目標企業接軌,才能在今后更好的合作發展,增加目標企業的市場和未來經濟價值。因此,中國企業應該盡可能在與企業經營的行業領域相同的市場中去尋求目標企業,這樣在生產管理經驗上彼此都較熟悉,也有一定的對口能力,雙方容易達成合作,因此并購成功的概率也比較高。另外,選擇目標企業不僅要考慮行業特征范圍、還要考慮國外目標企業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的占有率、公司的規模、以及經營范圍、銀行資產負債情況和近年來的投資回報率等,特別要考慮目標企業的經營范圍與企業的關聯度和互補性、目標企業的發展潛力及目標企業的可塑性。
2. 資產評估
中國企業在進行并購之前要采取措施準確全面的評估目標企業的市場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應當聘請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來對國外目標企業進行資產資源上的評估。第二,將國內受限的融資渠道拓展到國際上去,增加融資機會。我國企業跨國并購融資渠道由于受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限制,道路狹窄,中國政府應采取適當的措施或出臺相關的政策促進本地企業提高跨國并購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
3. 合理融資
企業在實施跨國并購活動前,首先應該對企業的總體價值進行估算,并對并購各環節所需的資金進行合理的預算,并根據這個預算資金數額制定融資計劃。對每筆資金融入的時間、金額和方式都要有詳盡的記錄和安排,使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確保相關金融機構或政府能夠及時有效的對進行跨國并購的企業提供資金援助。
中國企業要對跨國并購進行融資行為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要想合理的防范避免融資風險的出現和干擾,最有效也是最合理的防范措施就是確定對企業有利的最優資金結構。而組織相關有經驗的人員對融資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并制定防范措施,是使跨國企業最大限度的取得利益的有效保障。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應先考慮內部整體資產結構,有必要的情況下再選擇借助外部力量,合理選擇并優化融資方式,建立穩固合理良好的資本結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4. 人力資源整合
跨國并購后的人員總體結構整合能夠使企業更加自如便捷的運用各項資源進行高效地生產經營活動,還能保證企業內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順暢,優化配置人員結構,合理有效的利用專業技術人員,部門間的權責分明,共同對公司的發展起到協調和支撐的作用。 首先并購之后中方企業應盡快建立海外目標企業新的管理層,高層管理人應選用綜合知識豐富,具備專業企業管理能力,更能精通東道國語言和中文的專業人才。其次可以讓原管理者留任,還有為并購后的新企業的各個管理人員注入新鮮豐富的管理知識,并使他們了解企業的前景目標,加強管理層與普通員工的有效溝通,使目標企業員工接受和認同共同的發展遠景,最終使企業順利度過過渡期,走上正常經營的軌道。
參考文獻:
[1]劉學,莊乾志.公司并購的風險分析 [J].經濟論壇 2007-13-15.
[2]徐振東.跨國并購的風險及其控制的主要途徑[J].中國工業經濟2005-9-4.
[3]孫加韜.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風險防范與化解[J].亞太經濟.2005-13-09.
[4]汪建峰.沖動的跨國并購[J]農村金融研究2007-14-23.
一、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現狀
民間借貸又稱“民間信用”或“個人信用”,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它組織之間借貸。在我國民間借貸的存在由來已久,主要形式有三:一是中小企業之間的民間籌措資金。二是資金相對比較富裕的個體戶和中小企業主之間發放高息借貸;三是村民及親朋好友之間的借貸。近年來,隨著國家利率政策的調整以及受信貸政策收緊的影響,民間借貸市場更加活躍,呈現出借貸規模擴張化、借貸用途多樣化的特點,對金融業的影響日漸加深,民間借貸已成為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之一。
當前我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受生產成本上漲、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漲薪潮”、資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企業的生存能力遭到嚴峻的考驗。根據浙江省中小企業局及溫州市經貿委有關調研,今年前3個月,溫州市眼鏡、打火機、制筆、鎖具等35家出口導向型企業中虧損的占四分之一還多,僅三成企業利潤保持增長,企業生存情況甚至比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2008年還要艱難。為了挺過這個困難時期,不少省市的中小企業不得不轉向求助于各類民間借貸資金。據路透社2011年1月報道,從民間借貸市場最活躍的江蘇省來看,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總量明顯上升,而這使得我國各地區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浮。例如在民間融資最活躍的溫州,根據人行溫州中心支行監測口徑顯示,2011年1-3月份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年利率分別為23.01%、24.14%和24.81%,單季上漲11.91%,比上季度漲幅高8個百分點。
二、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利率影響因素
一直以來民間借貸 都以負面的形式展現在人們腦海中,貼著高利貸的標簽。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成長,民間借貸成幾何迅速膨脹。那么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利率到底多高才合算呢?又受哪些因素的變動影響?接下來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首先受資金供求狀況的制約
民間資金供求狀況是利率決定的重要因素。由于銀行門檻太高,很多中小企業不具有銀行授信資格,同時項目波動性強,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大,再加上民間借貸的手續簡便,不受時間、地點、現金、轉帳等方面的約束,交易成本低,因此中小企業對民間資金的需求比較旺盛,從而導致了民間借貸的快速膨脹和高利貸現象。
(二) 其次受央行貨幣政策松緊的影響
民間借貸的利率受貨幣政策松緊的影響,從去年四季度央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開始,銀行惜貸現象愈演愈烈,民間借貸利率也因而迎來漲價潮。其中浙江省民間借貸利率2010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上行較快,全年加權平均利率環比上升295個基點,廣東、內蒙古等省份民間借貸利率也有不同程度上升。在北京地區,去年四季度,企業民間借貸監測樣本加權平均利率為19.1914%,較第一季度上升560個基點,農戶民間借貸監測樣本加權平均利率也較第一季度上升44個基點達7.8799%。
(三) 受國家的信貸政策影響
民間借貸的利率也受國家信貸政策的影響,據央行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由于信貸管制和加息,金融機構的官方貸款利率和民間拆借利率均出現大幅上揚。
(四) 與借貸的用途和風險程度有關
貸款款用途不同決定資金風險等級,中小企業的民間借貸款項如果投資于生產經營等實體經濟 ,資金風險較低, 收益相對較低, 因而民間借貸利率也低。據 2010年9月份的監測數據顯示,民間借貸資金用于為“投資”的利率為17.78%,借款資金用于“ 生產經營”和“消費”的利率為9.75%,遠遠低于投資類的資金利率。如果借入款項為投資性需求或一般調劑性需求,資金風險大、收益也相對高,因而民間借貸利率也高。
三、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
民間借貸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解決中小企業生產及其資金急需、加速社會資金流動和利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民間借貸利率普遍上浮,借貸資金成本上升導致中小企業民間借貸資金斷裂風險開始抬頭,影響了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1)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風險分析。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將加大企業破產倒閉風險。今年以來信貸持續緊縮,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日益困難,對民間融資的依賴程度,資金饑渴則催動民間借貸利息不斷走高。“高利貸”居高難下的融資成本,對企業盈利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加速資金鏈斷裂,加大企業破產倒閉風險。
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影響銀行信貸資金安全。由于民間貸款利率成本更高,一些中小企業會優先考慮償還民間借貸,甚至挪用銀行貸款歸還,影響銀行信貸資金安全。
民間借貸增大了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民間借貸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但高額的民間拆借利率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目前年利率在本金的50%以上已是普遍的現象。在“高收益、高回報”的吸引下,儲蓄資金開始流向民間融資領域,形成一股巨大的“地下錢流”,這增大了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
民間融資機構規避風險能力較弱,這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盡管近年來一些企業借款的風險防范意識有所提高,同時實際發生違約的很小,但多數民間融資機構由于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因素,注定了自身規避風險能力的先天不足。據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共受理民間借貸糾紛760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6.9%,涉案金額比去年同期高出86.2%。
(2)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的風險對策。目前民間借貸利率的不斷走高向監管當局和社會發出強烈的警示信號,對此監管當局和有關地方政府應采取措施來應對中小企業因民間借貸可能引發的危機。
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需要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共同參與,并依賴于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與信用擔保體系等基礎結構的建立。單純地依賴商業銀行體系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非一種可行的做法。
[關鍵詞] 物流外包風險分析控制措施
企業實施物流外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應該考慮到企業自身的戰略、所處的競爭環境、企業狀況、外部的經濟因素等。大多數企業往往傾向于擴大其外包業務數量,而忽視這些決策的戰略和戰術的重要性,不恰當的外包決策可能會削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甚至架空企業的權力。企業需要考慮能夠外包的物流領域、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狀況和各種內外因素可能引起的風險,在此基礎上實施穩健而有效的物流外包,以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
一、企業實施物流外包的風險分析
物流外包風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它會利用物流外包委托關系的脆弱性,對物流外包聯盟系統造成破壞,給委托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系統帶來損失。為了有效地防止外包風險的發生,就必須把握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表現形式,并對其產生的原因、影響、危害性進行分析,為后續的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礎。
1.企業外包風險的來源分析。由于物流外包是由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組成的以利益為驅動的業務組合,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委托與企業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具有較大的復雜性,再加之體制制約、人為失誤、陳舊觀念和技術管理缺陷等因素,在其相互活動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環境、人、組織、決策、相互關系、文化等方面的許多潛在的風險來源。
(1)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企業內部環境因素產生物流外包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企業文化差異和來自內部員工的抵制。(1)企業文化差異帶來的風險是指企業與物流商都存在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取向,這就會導致對相同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與認識,從而存在分歧,影響物流外包的穩定。(2)物流外包勢必會引發企業業務流程的改變,現有資源被重新組合,不同的部門被整合,這可能影響到某些部門和人員的直接利益。對于觸動利益的部門和人員,大多持反對意見和不合作態度。這種抵觸和消極情緒對外包的影響不可低估,很有可能直接導致外包的失敗。
引發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指自然環境、政治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等因素對企業物流外包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比如國內或國際的物流服務需求趨向、外包市場的成熟程度、物流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外包商的股東關系改變,等等,都可能給企業物流外包帶來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
(2)外包過程管理因素。企業在外包決策與實施過程中因企業本身的管理問題,往往導致外包風險的發生。①外包決策失誤。在雙方洽商物流外包合作協議時,物流服務提供者為了獲得物流業務、迎合購買方的物流需求,往往會夸大物流能力。由于缺乏有效的外包評價機制,導致外包決策失誤。由于物流服務供應商選擇不當,對物流外包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合作雙方難以建立和維護信任機制,從而危及雙方合作關系。由于物流服務商不能履行承諾,委托企業形象和市場份額必將很快受損。
②物流服務商過于單一。企業出于聯盟穩定性與交易費用考慮選擇單一的物流外包商,往往造成外包物流供應鏈上出現獨家物流服務商包攬的現象,易于形成企業過于依賴物流服務供應商的局面。因而一旦物流服務商物流能力、服務地域和管理能力與現實要求有差距,極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物流服務風險。
③合作的不穩定。很多制造企業并沒有和物流服務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往往是這次把一些業務交給了這家公司,下次又把相同的業務外包給了另一家公司。由于現有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物流市場的不成熟,這種短期一次性外包的行為無疑增加了物流供應商投機的概率,對外包合作關系造成破壞。
④未達成共識。大量實踐表明,合作雙方不能達成共識是導致第三方物流合作失敗最常見的原因。由于未達成共識,往往出現不現實的希望和服務要求,缺乏雙方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往往使外包難以實施。同時也會出現雙方權利上的不平等、成本與定價不合理等現象。雙方存在分歧,如果又缺乏信任,溝通不好,面對市場變化也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就隨時可能導致外包合作風險發生與合作失敗。
⑤外包契約不規范。企業和物流商簽訂的外包契約中缺乏對服務的環節、作業方式、作業時間、服務水準,服務費用、賠償、保險、不可抗力、保密、解約等細節的明確界定。這就為外包糾紛的發生埋下了伏筆,從而變成風險隱患。
⑥缺乏合理的績效評價。出于對合理利用自身物流設施的考慮和對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力的懷疑,貨主企業一般傾向于把部分物流業務外包。這就使得對外包物流績效的量化評價變得十分困難,因為企業很難分離和跟蹤外包物流的成本,而且目前又缺乏一個合適的數據采集與報告機制。外包物流績效評價的困難使一些供應商主觀認為有違規操作的可行性。
(3)信息傳遞因素。①信息溝通與反饋機制的不完善。由于信息溝通與反饋機制的不完善,貨主企業在與物流服務商合作的過程中,缺乏一套合理的服務跟蹤程序與信息系統,也難以確保外包順利實施。例如,缺乏對物流商的車輛滿足率、緊急訂車滿足率、準時率、顧客投訴率、貨物破損率、異常事件處理效果、運價隨市調整狀況等做出統計。
②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完全,企業(委托人)往往比物流服務商(人)處于一個更不利的位置,從而不可避免地給委托人企業帶來一定的信息風險。主要是常見的兩種人問題:一是逆向選擇,這種“逆向選擇”往往使企業誤選了不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從而增大了經營風險。二是敗德行為,“敗德行為”的存在,降低了物流服務商的服務水準,增加了企業的潛在費用。
2.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表現形式及危害性分析。由于各種風險因素的作用,企業物流外包可能出現不同風險表現形態并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巨大的危害,歸納起來物流外包風險及其危害主要有如下幾種表現形式:
(1)服務質量下降。物流業務的外包,隨著執行主體的轉移,由于信息不暢或扭曲,再加之技術與監控手段的制約,企業難以對服務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控和跟蹤管理,如果物流服務商的服務能力存在缺陷或組織管理水平下降,就可能出現交貨延遲、貨物缺損等現象,最終影響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同時由于物流外包,使企業不能直接取得所需的用戶需求信息和產品質量與服務意見,最終影響企業的產品質量改進和企業服務質量的提升。從長期來看,可能阻礙核心業務的發展。
(2)失去業務控制。在自營物流業務處理過程中,制造企業往往需與客戶直接打交道,并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物流外包,企業將失去與客戶直接見面的機會,往往會在客戶交往和其他方面過度依賴第三方物流公司,從而可能導致物流渠道失控。例如,凱瑪特(K―mart)通過把大部分物流作業外包出去,短期內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但卻由于喪失了對物流的控制,使公司總成本大幅度上升,最終在同沃爾瑪(Wal―mart)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3)企業機密外泄。外包物流后,企業的很多信息勢必要讓第三方物流企業知曉。同時,企業的很多信息也是讓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提供的,且這些信息范圍極廣。企業信息傳遞范圍的擴大,可能會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不忠”而導致企業信息資源損失、核心技術及商業機密泄露。
(4)協調困難。物流外包合同不可能將一切都清楚明了地寫出來,在物流運作中可能有大量的問題需要雙方協商解決。但物流企業畢竟是另一個企業,其價值取向、企業文化都可能與本企業有沖突,在與其協商過程中可能會有困難,特別是在可能引起雙方較大的利益沖突時更是如此。
(5)轉置管理成本上升。轉置成本是擁有部分物流能力的企業由自營轉向外包時將會增加的管理成本。當物流外包服務與風險成本高于由企業自行整合自有物流資源時,企業將放棄業務外包而自營,促使制造企業重新構建自身的物流系統。這一反一復,無疑增大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6)生產物料供應斷檔。企業物流管理目標是:生產過程零缺陷,經營過程零庫存。為實現上述目標,“JIT供應”,“JIT配送”是主要手段。JIT要求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能及時按質按量地直接將原材料或零配件送到公司的生產車間,而且要求來自不同上游企業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必須同步配合,否則供應鏈就有可能出現斷裂。在物流外包模式下,企業對原材料或零配件供應材質要求越嚴格,上游供應商越多,供應鏈越長,這種潛在的風險就越大。
(7)影響產品市場銷售競爭力。如果企業在分銷過程中,由于物流服務水平下降,產品傳遞速度慢、或因物流受阻、串貨,一則因客戶不滿意影響產品銷售效果,二則市場競爭的激烈性讓競爭對手搶占了市場先機,有可能導致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喪失或市場占有率的下降。
(8)導致企業供應鏈庫存增加與混亂。由于物流外包風險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必須增加原材料、零部件、產成品的庫存以確保生產與銷售。當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只根據來自其相鄰的下級生產或銷售商的需求信息進行供應決策時,需求信息的不真實性會沿著供應鏈逆流而上,產生逐級放大現象,到達最源頭的原材料供應商或配件生產商時,其獲得的需求信息和實際消費市場中的顧客需求信息發生了很大的偏差,從而人為地增大了供應鏈中上游供應商的生產、供應、庫存管理和市場營銷風險。另對下游的經銷企業而言,由于物流服務水準下降或物流受阻,經銷的產品到不了位,不但影響企業的產品銷售,錯過了銷售機會,同時也會使經銷商產生不滿,降低經銷商對所經銷的制造企業產品的忠誠度。如果是核心企業物流外包的失誤,所帶來的沖擊與波動就可能導致鏈內企業的生產、供應、營銷混亂,進而弱化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
二、物流外包風險的控制措施
隨著物流外包實踐的推廣,企業在實施物流外包時必須謹慎,在考慮物流外包優勢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其潛在的風險,以系統的、長期的觀點來進行物流外包決策,并基于企業物流外包風險的防范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來應對潛在的各種風險。
1.設立動態的外包風險管理機構。風險管理機構是風險識別、分析、評估、監控、防范、處置的運作主體,是風險管理工作的組織者與防范措施、方案的制定者,建立權責對等的企業風險管理機構將有利于物流外包風險管理的制度化與經?;?。
企業風險管理機構的人員組成,原則上應有財務、法律、各業務單位的成員代表。機構規模的大小可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與生產經營過程復雜程度、營銷難度和物流外包商的多少,并對風險管理成本和利益進行比較后來決定。
2.明確物流外包的目標、范圍與條件。物流外包的出發點就是企業在識別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將其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業務上,而將非核心的物流業務外包出去,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標。因此,企業應(1)深入分析內部物流狀況,并探討物流是不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分析物流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外部戰略經濟利益;(2)確定是物流職能的全部外包還是部分外包,如倉儲、運輸、庫存管理、提高附加值的功能(包裝、組裝等)、信息支持或完全的供應鏈外包。(3)企業還應綜合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管理水平、技術能力等因素,來進一步明確實施外包的條件。企業只有在擁有了合適的合作伙伴,企業內部管理層也認識到外包的重要性并明確了外包的目標、范圍與條件,而且清楚針對外包應做的準備工作,才能決定是否實施外包。
3.正確選擇物流服務商。正確選擇物流合作商是物流外包管理的關鍵問題。基于外包風險防范,物流服務商的選擇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1)從眾多有希望合作的物流服務商中縮小范圍,根據企業所需物流能力來初步確定物流服務商的選擇范圍;(2)了解潛在物流服務商的基本情況與外包合作意向,并進行能力與資源的互補性測試;(3)通過對影響物流服務商選擇的關鍵決策因素,如時間、質量、成本、服務、技術先進性、后勤以及企業文化等進行分目標的討論與計算,對潛在物流服務商進行單目標評價與測試;(4)確定各個關鍵決策因素對物流服務供應商選擇的影響程度(用權重表示),并結合單目標評價的結果,進行物流服務商選擇的多目標綜合評價,以得出最滿意的合作物流服務商。
4.與合作物流服務商形成戰略聯盟關系。企業與物流服務供應商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是減少外包風險的重要手段,也是成功實施外包的關鍵。為了使合作雙方從單純的合同關系發展為相互信任的戰略伙伴關系,企業應充分了解外包合作關系的特點,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外包關系管理。這些措施包括:樹立雙贏的企業合作理念、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建立有效的溝通反饋機制及建立高效的信息溝通渠道。
企業與物流外包商只有共同具有了合作雙贏的理念并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關系,雙方才能利用他們互補的能力配置減少交易成本,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并創造出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在此基礎上,外包合作伙伴之間應創建高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及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外包各方的行為,加快對顧客需求的響應程度,促進合作雙方知識的交流與學習,實現外包整體的協調性、經濟性和創造性。
5.建立物流外包績效評價體系。(1)對物流商所提供的服務應該從時間、數量、質量、成本等方面做出明確、嚴格的規定,在制定這些標準時應該考慮本企業的客觀要求,并將一開始的標準留有余地。在制定衡量標準的時候要盡可能做到清晰、明確,對標準的解釋應該是惟一的,為避免糾紛和責任推卸作好準備。
(2)對實施物流外包的企業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對實施資源外取的效果做出衡量,這些標準的制定大多可以參照原來在內部開展這些業務時的評價標準。物流外包的實施往往會給企業帶來外協方面的新職能和業務,從而形成一批專事于此的人員,對于這些人員的工作績效也要制訂相關的標準。
(3)外包績效評估和衡量機制不能保持一成不變,而是應該不斷更新以適應企業總體戰略的需要。
6.利用第四方物流整合外包管理。在物流外包的實際運作中,第三方物流商往往只能局限于運輸和倉儲等物流作業環節,缺乏對整個供應鏈進行運作的戰略性專長和真正整合供應鏈流程的相關技術,因而無法為服務的企業實現長期持續的節約和競爭能力的提升。
而第四方物流是“供應鏈的集成商”,關注的是整個供應鏈物流系統的有效運作。它通過其影響整個供應鏈的能力,將整個企業的供應鏈完全集成在一起,通過提高運作效率、改進操作流程,以及發揮供應鏈職能中的整體“外包”職能,實現整體資源的節省,并能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和廣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大幅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為其客戶實現更大的價值。
因此,對物流外包企業通過引入第四方物流的方式,不失為一種好的外包管理策略,它不僅大大減少了物流外包的監控成本,同時因其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也可有效規避物流外包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7.規范外包合同的簽訂與執行管理。合同是防范物流外包風險防范的關鍵環節之一,合同在外包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制衡作用。因此在草擬合同、談判、直至簽署的這一階段,雙方之間反復的磋商是必不可少的。為規避風險,企業需要挑選最適合的人員來簽訂合同,談判小組應由物流主管牽頭,包括各種專家,如律師、公司財務顧問、風險管理人員等。在合同執行階段,要確保在企業內部留有足夠的物流管理人員和風險管理人員依據外包合同對外包執行狀況進行管理,不能過深地依賴物流服務商的專家或員工,陷入過分依賴物流商的風險。
規范物流外包合同的簽訂與執行管理,不僅要周密考慮物流外包的技術、經濟、法律等環境因素,而且應將其具體量化為合同指標,并且合同簽訂與實施的程序也應規范化。同時合同條款中還應包括約束與激勵機制,以最大限度降低物流外包的風險。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投資風險;風險控制
一、緒論
市場的供求平衡了,可是對于房地產企業來時,卻使得企業的風險加大,企業的平均利潤減少,企業間的競爭加強,導致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所以為企業計劃出新的戰略定位和決策,新的投資方向,迫在眉睫,企業多元化投資,隨著時代孕育而生,一方面依靠國家采取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另一方面,企業進行多元化投資,拓展行的業務領域,以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但是并非所有企業都適合于多元化投資,應當仔細的審視企業的是否具有相應的技術,資源,人力,財力和管理競爭力,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企業多元化投資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也可以保證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的可控性。多元化投資可以促使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行業規范化、產業化、系統化,對我國房地產行業增加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具有非常的必要性。
二、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的理論
2.1風險的概念
風險一般是指某一行動的結果所具有的變動性,例如,我們在對項目做出預算時,由于何種原因,我們并不能完全做到絲毫不差,我們對未來的預見性是極其有限的,未來的某些變化有時卻不在我們的掌握中。風險的大小可以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對于一個項目的投資,其不確定性是可以根據時間的減小而變小的,當事件完成的時候,事件的結果自然也是確定的,因此,風險只是在一段時間內才有的,是極其具有預見性的,是具有針對性的。由于風險的可預見性,所以我們并不難可以用數字的形勢,來分辨風險的高低,大小。在財務管理中,通過相關的理論知識我們不難知道,企業的風險的來源是經營風險、投資風險、財務風險和籌資風險。但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富貴險中求”“只有高風險才會有高收益。”本文所研究的就是在降低風險的同時我們也要提高企業的收益。
2.2風險的特征及其成因
在企業的發展中秉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認識風險,風險具有哪些特征,對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減少風險損失、完善相應的風險機構,是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1)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風險的大小是對于未來的預見,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對于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數據化的計算和比對。進而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
(2)風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風險是根據數據的分析,整理所等到的客觀結論,所以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管意識而轉移。
(3)風險具有的普遍性,企業在經營、投資過程中會產生風險,在財務方面和籌資方面會產生風險,在資金的進入市場,流通市場和甚至是退出市場的過程中,都會存在風險,不會隨物質的改變而改變的。
(4)風險具有一定的損失性。風險的存在和資產的相應減少是一組此增彼長的過程,雖然數據可以提現風險的大小,可是數據下面暗含的是資產的流通過程。
(5)風險具有一定的可變性。風險的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時間的長短、行業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出臺等等,適合的改變則會減少風險,不然則相反。世間的萬事萬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我們不難看出,風險的也是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的。
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僅要明確的知道風險的特征,我們還應該明確風險成因。
(1)市場風險。在企業的發展中,離不開的就是市場,因此市場的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趨勢,行業中的橫向和縱向的競爭力的存在,也是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
(2)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風險。在企業的發展中,內部控制和外部經濟環境,企業的風險都或大或小的存在著。不論是國家的宏觀調控,還是企業管理層和資金鏈的變動等,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
三、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存在的風險
3.1房地產多元化投資規模風險
投資規模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企業對某個項目的投資額的大小。投資規模一旦確定,那么投資金額也就可以確定下來,而投資金額的確定又關系到市場上供求方的力量多少,因此投資規模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社會投資供給與消費需求的比例關系。多元化投資規模風險主要表現為投資成本和價格波動,其中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若投資規模不足,在同行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進入新領域,如果投資規模不達標,那么產品就會因為投資額的不足導致質量的劣勢,或者會為了收回成本而使價格比同行業上漲,這就會導致競爭弱勢。經費不足而導致無法引進先進的產品、技術,有從何談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創新呢,若產品不能發展及創新,跟上社會的潮流,那最終影響的就是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使得企業投資于回報不成比例,增加了企業的資金風險,讓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2)若投資規模過大,影響投資效率的提高。
如果在不考慮企業自身的經濟條件下,就進行盲目的投資且投資規模又較大的情況下,容易照成企業資金供給不足,以至于企業資金鏈的斷裂,直接影響到企業日后的生存和發展。如若在沒有進行認真考量投資項目的實際情況,盲目投資,則會增加企業的負債,極易導致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
3.1.1可行性研究風險
可行性研究是指企業在進行投資前對項目是否會產生效益的可行度進行研究。但在現實生活中,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會在項目投資前進行深入、細致的可行性研究,特別是在項目規模較小,所投入資金較少的情況,“積少成多”長期以往,不少的企業因為小單而導致負債累累;而一些企業則是管理層為了證實自己管理決策的正確性,做出虛假的項目可行性報告,用項目本身來證實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正確性,這本身就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3.1.2市場風險
所謂市場風險既是在市場條件的改變下,產品在市場中所占份額及市場價格中改變所帶來的風險。市場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在對項目進行決策中帶來的,其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市場上產品總量的預測是實際市場需求量的偏差較大;二是市場中產品的價格和產品本身定價相差較大。
3.1.3外部環境風險
在企業投資項目中,外部環境也是投資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外部環境風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自然風險(2)經濟風險(3)國家政策風險。
3.2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運營階段風險
多元化投資運營風險是指企業在實施多元化投資項目后,不同領域之間運營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經營不善所帶來的風險。其風險主要包括資金風險、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
3.3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退出階段風險
多元化投資退出風險是指企業對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的項目進行資金撤出所產生的風險。企業選擇撤出項目的方式不同,對于企業帶來的損失也不同,撤出的方式包括出售或轉讓股權、資產清算等方式,當企業提出撤資意向時,就要估算企業資金撤出的最佳時間和最佳方式,以保證企業損失最小。
四、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投資風險控制
4.1多元化投資決策的階段的風險控制
4.1.1流程的控制
投資決策對于公司的風險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在投資決策階段對投資做出了可行性分析,那么才能更好的應對投資項目實施之后所面臨的各項突發風險。
根據項目的投資、發展需要,經相關審核部門進行審核通過以后才報管理部門進行決策、分析。
審核通過后的投資項目可以通過相關部門或相關中介機構進行風險審核,并出具相應的審核報告,在公司投資專家預審后,報管理層進行決策。
4.1.2風險控制的方法
多元化投資風險在房地產企業中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風險回避,它是企業完全放棄多元化投資行為的一種規避風險的行為,企業為了壯大自身通常不會采取此項措施去規避風險,因為企業深知“只有高風險才會迎來高收益,”當風險和收益并存時,企業會權衡,只有在以下情況中,企業才會放棄風險。(1)對該風險極端厭惡。(2)在同一個項目中,有收益相同而風險更低的方案。(3)無能力消除或轉移該風險。(4)項目風險發生后極易導致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
第二損失控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風險,或者是降低風險所帶來的人力、經濟等損失,損失控制在項目發生中具有持續性。
第三風險轉移和分擔,其根本原因是為了減少企業的損失,實行這種策略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承擔風險的同時也應該承擔相應的經濟報酬;第二,將風險分擔和轉移給能夠承擔這種風險的企業或個人。轉移風險是指將投資者所投項目的風險轉移至第三者的行為??梢杂幸韵滤姆N方式進行風險的分擔和轉移:出售、發包、開脫責任合同和保險與擔保。
第險自擔,意味著項目投資方獨自承擔風險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適用于“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且企業有能力承擔這種高風險。但風險自擔這種承擔風險的方式也有可能是被動的,例如在企業中的呆壞賬,都是企業被動承擔風險,最好的例子。
4.2多元化投資運營階段的風險控制
4.2.1流程控制
在項目投資過程中,進行層層把關的政策,由相關的投資專業人員對投資進行持續性的全程監督,認真、細致、全面的審核項目的可行性,做出相關的可行性報告,上報決策層。
投資運營后,投資專業人員進行全程的監督,并且做到信息及時反饋、及時上報、及時處理,成立該項目投資專業小組,及時對重大的經濟變化、重大的事故進行及時的處理。
4.2.2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具體表現:(1)在不可抗力的因素下,采用保險與擔保的方法;(2)在工程對外承包時,采用風險分擔的方法;(3)由第三方對投資項目進行有效的、客觀的可行性分析,采用風險轉移的方法。
風險自擔:(1)在項目投資過程中,損失在資金允許的浮動范圍內;(2)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收益增加而風險不變。
4.3多元化投資處置階段的風險控制
4.3.1流程控制
在投資專家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項目可行性報告分析,編制相應的可行性報告,財務認真核實,做出盈虧核算,上報管理層經行決策、審批。如若風險過大,則通過第三方介入,分擔、轉移風險,減小公司的損失。
4.3.2控制方式
在項目的資金退出階段,主要以風險回避為主要方式。企業可以根據項目投資中,市場需求情況、項目本身的經營情況,決定項目是否退出。在項目投資中,如若市場競爭力大,而市場需求量較小,風險較高時,就可以選擇撤出該項目的投資,保證項目撤出時,對于企業而言,損失最小。(作者單位:西京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旺平.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期權博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中南大學,2003.
一、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
應收賬款是現代企業資產的構成因素之一,大部分企業都希望采用此方式增加銷售量,從而增強自身社會競爭力,但是,由于現代社會經濟市場處于不穩定狀態,因此,應收賬款的清償過程往往存在許多不能確定的因素,從而導致企業賒銷有可能發生壞賬現象,因此分析應收賬款的風險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現將應收賬款風險總結如下幾點。
(一)在增加企業利潤的同時,使現金流出增加
我國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記賬準則,企業在當期收入中計入賒銷全部收入,這就是企業利潤總金額增加的原因,同時也就導致應收賬款的形成,應收賬款的形成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體現在,企業無資金流動的情況下,卻有利潤,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現金流出。并且企業在計算附加稅金、繳納流轉稅、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東年度分紅等,均會以當期銷售收入作為基準,因此,企業在繳納這些費用和稅款的時候,會拿出大量流動資金,從而可能對流動資金造成影響,若企業此現象長期未得到有效的處理,必將對企業資金周轉造成影響,從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造成影響。
(二)資金喪失時間價值,導致企業綜合收益下降
近年,企業應收賬款的情況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甚至部分企業平均余額達到了年收入65%以上,但是大量的流動資金也因為應收賬款的緣故,在非生產領域沉淀,從而導致企業資金循環周轉出現問題,例如資金周轉時間延長、現金出現短缺等狀況,而此類問題,會直接導致企業在面對優質客戶時,無法按照規定的合同內容,兌現合同中的條款,從而使資金的占用機會成本增加,同時也就喪失掉資金的時間價值,從而使企業總體收益發現下滑的趨勢,影響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原因
(一)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
由于當今社會信用度處于較低的狀態,大部分企業并不重視信用,可能會出現故意拖欠賬款的現象,從而造成信用危機,同時在信用不好的情況下,賒銷不僅是一種商業手段,同時也是一種信用的表現形式。隨著企業賒銷的產生及應收賬款風險的產生,可能會出現資金回收缺乏保障的情況。
(二)企業自身缺乏風險意識
企業自身對于社會信用缺乏現象重視程度不夠,部分企業會存有僥幸心理,因此,在增加自身銷售量的同時沒有對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調查。賒銷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銷售額,但是卻忽視流動資金是否能夠被按時收回的問題。
(三)應收賬款管理不規范
企業資金管理如果不規范,會較常出現資金流動與貨物的時間性差異,其實在企業資金交易過程中,不論是銷售或購買方均應該做到按時對帳,互相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
(四)內部控制制度不嚴,缺乏有效獎懲制度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部分銷售人員會為了提高自身銷售業績,采用賒銷的手段銷售,從而導致企業本身應收賬款不斷增加,同時企業存在追收賬款不盡力的情況。由于應收賬款未落實到個人,從而導致企業存在大量應收賬款,最終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三、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
(一)調整產品結構,控制應收賬款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應該尋找對產品需求比較著急的客戶源,不斷調整企業產品的結構,不斷迎合市場需求,同時也可以采用具有創新性技術,對積壓產品實施改造,提高所銷售產品的性價比,并且還可不斷研發企業新產品,不斷擴大企業市場,從根本源頭控制銷售所造成的應收賬款風險。
(二)建立完善客戶資信調查評估制度
當企業在銷售產品時運用商業信用的模式銷售時,企業首先應該針對客戶的紫信進行調查,并給予評估,若所接待客戶資信評估結果較差時,應該按照企業信用標準銷售產品,而采取這樣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效避免企業因為應收賬款風險而造成的過度賒銷損失。
(三)建立信用責任制度,將賬款催收納入個人績效考核
企業在建立應收賬款管理時,可采用采取人員為輔,銷售人員為主的相關賬款責任制度首先,通過財務部門創建關于應收賬款的表格,表格內容包含賬款金額及賬齡,之后將表格發送至應銷售人員,采用這樣的方式,使銷售人員增強應收賬款的責任及風險意識,同時賬款責任制度中還應該將銷售人員控制壞賬、賬款收回與自身獎懲、績效考核相聯系,從而增加銷售人員將應收賬款收回的積極性。
(四)制定合理收賬政策,運用法律維護企業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