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研究
時間:2023-12-02 09:4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特殊教育;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語文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新課程,具有非常濃厚的人文性特點,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也一樣,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使得德育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靈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道德品質的影響,既學到了語文知識,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尤為重要。
1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首先,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是有語文課程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改革決定的。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里面涉及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明顯的人文性特點[1]。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這符合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要求。此外,新課標改革下,也要求語文教學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人文精神、高尚情懷、道德修養的養成,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獲得情感體驗以及道德情操。其次,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具有特殊性,身體上不同類型的缺陷,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2]。學生因為自身的社會身體缺陷備受打擊,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需要教師的關心。語文教學是義務階段的基礎性教學,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不僅可以讓學生收獲基本的語文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獲得對人性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其審美情操和道德修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對于心理恐懼,或者心理扭曲的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2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2.1語文教學內容中引入德育教育:語文教材涉及到的內容形式很廣,有詩歌,也有散文,還有小說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形式中又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比如有大好河山、寓言故事、熱愛祖國等等,是各種知識的萬花筒,是一本百科全書[3]。在眾多的內容當中,許多都蘊含著道德方面的有關內容,是一種現成的德育教學素材。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并主動運用德育教學素材運用到教學當中,融入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比如,語文教師在講到《到期歸還》時,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入手,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借了黃培炎的字帖來學習,一個月之后按時歸還字帖的故事。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發生在身上,深深觸動讀者的內心。語文教師一定要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給學生傳達誠實守信,好學做人的思想品德,教導學生無論是誰,誠實守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夠受到他人的歡迎。
2.2借助課外實踐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教學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之外,還應當輔之必要的課外實踐。學生的道德品質不僅表現在“言”上,還表現在“行”上,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這些課外活動,將德育教學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4]。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司馬光砸缸》的時候,因為該篇文章涉及到的是救人的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該篇文章開展一個助人為樂的主題活動,活動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讓全班所有的學生積極去幫助他人,并在下一次課進行的時候主動和大家分享自己助人為樂的事情,每周舉行一次班會,對表現比較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通過這樣一種課外實踐的形式,學生逐漸養成了助人為樂、團結他人的品質。
2.3作文選材中進行德育滲透:作文寫作當然不僅僅包括的通常意義上的作文,也包括一些段落寫作、句子寫作等等。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進行德育教育。作文寫作一定要有相關材料,教師在選擇作文材料的時候應盡可能的選擇一些能夠體現出優秀道德品質或者高尚情操的材料。例如“揠苗助長”“負荊請罪”體現出的哲理就非常有代表性,語文教師在選擇作文素材時盡量選擇此類的素材。預與此同時,對于作文主題的要求上,語文教師也要有所要求。主題是作文的靈魂,貫穿作文的始終,包含著對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充分體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想立意準確,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客觀世界有很好認識。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從歌頌好人好事、鞭撻惡丑角度出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4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電教設備已經成為了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特殊學校更加如此。對于聽力有問題的學生來講,外界的聲音聽不大,多媒體的電教設備的出現,可以展示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電教設備輔助教學。比如,在講解到《桂林山水的時候》,對于聽力有問題的學生來講,只能靠看文字的描述去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氣勢。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壯麗美景,可以向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桂林山水介紹的視頻,讓學生切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從而體會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多美。這樣一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道德修養。
3結語
總而言之,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將其視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水平。
作者:李茜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姜艷萍.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14,15(07):18-18.
[2]阿依仙木•麻木提.淺析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好家長,2016,21(07):209-209.
一、什么是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與學生已有經驗對接,兼顧學生的課堂生活和日常生活,將促進遷移的發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為使學生達到“課堂上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理想狀態,生活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思想應運而生。其中“生活視域”是指以聾生的現實需要和發展需求來探索語文教學的視角范疇。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是指回歸聾生生活實際,引導聾生在一定情境中學習和理解語文,在體驗場域里練習和運用語文,構建真正滿足聾生成長與發展需求的語文學習生活。
二、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教學設計的優化策略
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強調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要立足于聾生學習語言文字。設計教學要做到:(1)深析學情,科學選擇聾生的認知起點;(2)活用教材,恰當處理教學文本;(3)定準目標,激發聾生主體意識;(4)善用方法,注重發展聾生思維;(5)精理思路,彈性設計教學流程。舉例談談第2點和第3點:如《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教師設計了 “( )見到這么( )的花,黃鶯心里就感到很( ),于是就想( )?!钡恼f句練習。體現了挖掘普校教材的語言亮點,在體驗場域里練習語言。又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第四課時,教師確立了“學習課文2―4自然段,體會作者對父親的無比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學會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為教學目標和重點,引導聾生在多種方式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悲痛心情,培養聾生主體意識。
(二)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中創新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如何充分發揮聾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使聾生真正成為習得語言文字的主體。聾校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包括:(1)創設情境,激發自學。如《y的教學》中,設計可愛的卡通人物依依,并圖文并茂地營造出“拼音王國尋寶”的學習情境,通過層層闖關將聲母y的讀寫、整體音節認讀和與聲母y相關的音節認讀等內容融入活動,使聾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2)圖文結合,促進理解。如教學《斑羚飛渡》時,聾生在理解斑羚如何飛渡的情節時模糊不清。通過初讀感悟、勾畫關鍵動詞,再運用交互式課件,使聾生直觀感受斑羚飛渡的全過程。圖文緊密結合,幫助學生梳理情節,同時培養復述能力,加深了情感的體會。(3)引發共情,加深感悟。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將“體會、欣賞、共情”與朗讀靈活穿插,使聾生逐步走進人物內心,產生共鳴,從而總結出小女孩為什么有這樣的幻想,體會小女孩所處現實的殘酷。教師以飽滿情感,借助讀、寫、演等多樣化的體驗,讓聾生在學習中獲得情感和思想的熏陶。(4)滲透導學,習得方法。如《中國石拱橋》教學中著重圍繞“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和兩個典型”展開討論,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和領會文本的示范指導,使他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思考。(5)讀寫并舉,提高能力。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讓學生在朗讀人物描寫片斷后感悟人物形象,再進行仿寫練習,模仿作者描寫的方法仿寫自己熟悉人的外貌。教師抓住課堂中的黃金時間,給學生創造語文實踐機會。(6)順應認知,鍛煉思維。如教學《棉鞋里的陽光》時,從抓住關鍵詞語到表演對話,緊密聯系文本,再自然過渡到聾生的家庭生活談感受。在貼近其生活體驗與原有認知時,有效激發了聾生的表達愿望。
三、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實現途徑
(一)明晰教學任務。首先,依據聾生缺乏口語基礎和“依文學語”的特點,客觀認識聾校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和聾生掌握語文的可能,貼近聾生的生活實際,轉變“以書本為中心”向“以聾生的語文實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其次,教師要著眼于促進聾生的全面發展,尊重聾生的個性差異。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語言積累和思維發展,注重實踐性的語言活動,打通聾生語文的學用通道。
(二)重組教學內容。目前聾校語文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尚在研制,不少聾校選用普校教材。需要以聾生的已有經驗和認識水平為起點,圍繞語文核心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重組。主要原則有:一是遵循規律,保留突出教學特殊性的內容;二是緊跟時代,適當刪減聾校教材的內容;三是科學引進,適度增加普校教材的篇目;四是有效優化,合理組織教材內容和順序。如圍繞“春天”為中心進行課文選編和材料補充,形成主題教學內容。
(三)營造語言環境。聾校應運用校園軟硬資源,積極創設校園生活語言的環境。一是詞語標簽,如物體、場所、物品和道具名稱等;二是校園文化長廊、宣傳欄的運用,如校園文化長廊為聾生提供表達心聲和展現才藝的小天地;三是營造閱讀氛圍,建設電子閱覽室;四是在教室里開辟“讀書角”和“寫話角”,“讀書角”在于激勵學生自發閱讀,“寫話角”重在展示聾生日常生活用語或優秀習作;五是開設創意溝通板塊,如“問題墻”,充實聾生生活中運用語言文字的機會;六是校園常規管理突出文字化,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運用語文。
(四)加強實踐活動。第一,語文綜合實踐課的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可分為三種模式:(1)“讀―寫”模式。以語文教材為依托,聯系具體生活事件,形成以讀寫為主的訓練模式。確定訓練層次,制定訓練步驟,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2)“演―說”模式。以課文或身邊的故事為素材,引導聾生借助手語、口語和體態語進行復述,使聾生在動態地閱讀過程中訓練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同時發散思維。(3)“問題探究”模式??梢砸阅硞€知識點為核心,也可以選取學生的生活體驗為主題設計。結合互動游戲或模擬情景,整合語文技能解決問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綜合能力。第二,開設課余實踐活動,如借助語文趣味競賽來培養興趣和語用能力,加強聾生與親友的書面交流,鼓勵聾生與他人借助書信與之聯誼等等。
綜上所述,語文不等于生活,但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的根基。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價值追求。聾校教師應積極探索,幫助聾生有效地形成語言能力,能在生活中運用語言自如溝通,以陽光心態擁抱生活。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XJK013CZXX033。)
參考文獻:
[1]張寶萍.實施課堂生活化提高聾校語文教學質量研究[J].成才之路,2016,(1).
[2]陳建軍.聾校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15,(1).
[3]屠超霞.試論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J].成才之路,2015,(8).
[4]王思軍.聾生語文能力的問題分析及提高途徑[J].現代特殊教育,2011.
[5]相薇.聾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