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時間:2023-12-01 10:35: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培養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舞蹈綜合素質;文化素養;藝術修養;道德修養
中圖分類號:J7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0-0145-01
一、舞蹈綜合素質與舞蹈教學
(一)舞蹈綜合素質的含義。何為舞蹈綜合素質?其實這是一個不難理解的定義。綜合素質,就是指學生多方面素質的一個綜合。在如今的高校舞蹈專業中,學生的舞蹈綜合素質,就是指除了專業素質以外的文化素質、藝術素質、思想素質、情感素質、道德素質、創新素質等等。而這些除專業素質以外的綜合素質,剛好又是高校舞蹈教學中所忽略的。文化素質,就是對與舞蹈有關的其他多種文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舞蹈文化、音樂文化、藝術文化等等。思想素養就是指一個人的“三觀”,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和審美觀。知識素養就是指自然科學知識修養和藝術理論知識修養等。情感素養是指舞者思想情感的表達,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舞蹈是一門通過舞蹈動作來實現傳情達意的藝術,也可以說是“以動傳情”,沒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是毫無吸引力的,因此培養舞者的情感素養是至關重要的。
(二)舞蹈綜合素質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當前的高校舞蹈專業,在培養學生的時候,大多從理論知識和技術、技巧進行培養,而忽略了舞蹈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就是舞蹈教學的一個缺口。其實,舞蹈綜合素質的培養是能夠促進舞蹈教學的發展的,試想,我們從人文素養、情感素養、思想素養等方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對舞蹈藝術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這是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專業素養發展的。
二、提高學生舞蹈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
(一)豐富舞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是提高其綜合素質的基礎,也是關鍵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舞蹈文化知識,而且要提高與舞蹈藝術有關的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識,如音樂知識。要想豐富學生的舞蹈文化知識,可以從舞蹈鑒賞課著手。鑒賞課,其實就是注重“觀看”和“欣賞”,正因為這不是實踐,因此很多教師認為這種課不重要,甚至認為這是很空泛的課堂。但其實并非如此,因為舞蹈鑒賞課的真正意思并不是僅僅限于讓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復制和模仿,更多的是一個思維活躍和引申的過程。當學生在欣賞舞蹈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一邊看一邊講一邊議論的形式,讓學生居于主體動作,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喚醒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
(二)剖析舞蹈藝術作品,提高學生藝術素質。藝術素養的提高是綜合素質的關鍵。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選取一些經典的舞蹈作品進行剖析,要給學生分析該作品所包含的民族背景和各種舞蹈語匯。之所以要強調這個環節,是因為很多學生對生活的感受不夠,如一些民族民間舞蹈,由于他們對當時背景的了解不深,對一種罪簡樸和原始的生活感悟不深,這使學生在表演的時候也脫離了實際,甚至走向了浮夸表演。
(三)創新舞蹈考核形式,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不同,為了實現開放化,教師應該創新考核方式,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師在評價學生的舞蹈學習,不能過度追求標準化和單一化,其實任何一種學習都沒有唯一的標準,這種“唯一”反而會束縛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以長遠的學生看待學生,給予綜合的評價。例如,教師不應該只注重期末考試,而忽略了學生的平時學習,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把期末總評分為期末考試和平時學習兩方面,期末成績占六成,平時學習情況占四成,這種比例分配是合理的,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能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三、總結
要想推動我國舞蹈事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舞蹈人才,必須從培養學生的舞蹈綜合素質下手。舞蹈源于生活,最終也回歸到舞蹈生活中,因此舞蹈教學必須不斷創新,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適應社會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生興趣,讓學生居于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舞蹈綜合素質發展。當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其專業素質也自然會得到提高,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許嬌.探討高校舞蹈教學的創新策略.大舞臺,2011.
[2]蒙昌敏.舞蹈欣賞課的教學原則與教學創新.文藝生活,2012.
【關鍵詞】秘書;素質;培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精細化的管理內容使得企業單位對于辦公室秘書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秘書專業的素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秘書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和技巧對于企業的發展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辦公室秘書的重要性,認識到提高秘書專業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一、秘書的綜合素質
(一)優秀的品德修養。隨著社會的進步,各個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只局限于過硬的專業技能,對于人才的思想修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辦公室秘書是企業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其自身的思想修養非常重要。首先,秘書的作風要樸實,即工作踏踏實實,辦事實事求是,待人真誠。其次,秘書應具備謙虛的態度,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不能恃才傲物。秘書應具備職業素養,秘書作為現代企業中一個重要的職位,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踏實工作,勤于服務,努力在秘書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良好的交際能力。秘書在企業各種商業活動中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一個優秀的秘書必然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因此,秘書應努力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首先,拉近與企業基層的關系,由于秘書工作涉及企業的各個方面,要想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能順利開展,就應該深入企業基層,拉近企業與基層的關系,建立良好的友誼。其次,秘書應具備良好的領悟能力,對于領導和同事的思維方式以及工作習慣進行分析,準確領悟到領導和同事所要表達的意思,保證工作的效率。然后,秘書還應具備良好的Z言表達能力,秘書作為企業人際交流的中介,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準確傳遞相關工作信息的關鍵,無論是口頭語言表達還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對于秘書而言都非常重要。
(三)豐富的知識體系。專業知識是現代辦公室秘書勝任秘書職位的首要前提,秘書除了需要良好的寫作能力,熟練地掌握和使用必要的辦公軟件,還必須具備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秘書自身豐富的知識經驗非常有助于對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做出快速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并找出解決方法,無論是對于自身辦事效率的提高,還是對于企業自身問題解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秘書應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更新和完善自我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不斷主動學習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加強自身對于政治理論基礎和科學文化知識的了解,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拓展自己的事業,為未來秘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準備。
(四)準確的判斷能力。秘書作為領導決策制度和實施的輔助力量,很多時候秘書對于問題的正確判斷能力對于領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秘書應具備強烈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處理問題。其次,秘書必須善于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去抓住問題的關鍵。即去偽存真抓住問題的實質,由表及里抓住問題的核心,以科學的依據為領導梳理出一條清晰的決策思路。然后,秘書必須堅持以企業發展為中心來看待問題和判斷問題,始終堅持以企業的利益作為判斷問題的出發點。
(五)較強的應對能力。秘書的工作涉及到企業工作的許多方面,難免會遇到許多突發事件,作為一名合格的秘書就必須具備較強的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第一時間運用自己的專業和豐富的知識經驗,在最短時間內分析問題并找出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最大程度上避免對企業造成更大的影響。比如,遇到同事無故聯系不上沒來上班,首先應分析該同事的工作對企業的影響,找出彌補的辦法,確保當天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然后,努力找到聯系該同事的聯系方法,確保該同事的是否安全。
(六)堅定的奉獻精神?,F代秘書由于工作涉及范圍比較廣,工作較為復雜,任務量比較大,這些都可能會給秘書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加上許多時候還要加班,甚至通宵工作,如果沒有一個無私奉獻的精神,很有可能造成工作質量大大折扣,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因此,秘書應認識到秘書職位的重要性,要有事業心和責任心,堅定自己秘書工作的信念,熱愛自己的工作,嚴格保守工作的機密,做一個甘于奉獻稱職的秘書。
二、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管理內容越來越精細化,企業中秘書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秘書職位的重要性,秘書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稱職的秘書,除了應具備的應有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即優秀的品德修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豐富的知識體系,準確的判斷能力,較強的應對能力,堅定的奉獻精神等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伍貴蘭.提升辦公室秘書綜合素質,助力企業發展[J].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2016(14).
[2]周宇星.試析秘書的綜合素質及自我培養[J].辦公室業務,2015(09).
一、讓職業素質的培養進入高職的課程、課本與課堂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靈魂,開發職業素質培養提升課程,明確職業素質的培養要求與教育內容是高職眼下職業素質培養進課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從理念的層面上講,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已為高職界普遍認同,但落實到具體的培養計劃、開設的具體課程、實施的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則目標與現實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所以要使得職業素質的培養具有針對性與有效性,首先是明確職業素質培養的目標,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課程之中。而且職業素質培養課程的目標一定要具體化,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可操作性與可評價性。關注當前高職教改的一個熱點,是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路徑,開發項目課程結構式的高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改變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學科體系模式,從而突出職業教育的實踐性,能力培養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項目特色性。這種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化課程體系與項目化教學模式,比較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職業成長規律,較好地解決了“學的東西有用”“讓學生學起來的”的問題,成為當今高職教改的主流方向。但整體來看高職項目化教改,仍然突出能力培養主線,開發的是能力訓練課程,在推動由學科結構向項目結構“脫胎換骨”的項目序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職業素質的培養內容依然游離于能力訓練項目之外,沒有進入體系的項目規劃之中。這樣的項目化課改勢必不能解決好素質提升的問題。所以,要切實落實人才培養質量,在關注高職學生職業能力訓練有效性的同時,職業素質的培養訓練也必須作為一個重要的開發項目,從頂層設計項目化課程體系開始,梳理職業素質的學習內容,尋找合適的學習項目載體,以工作實踐為起點,圍繞服務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設計專門的職業素質培養提升項目,并納入項目結構式專業能力人才培養體系。比如學院化工大類的專業,可以開發職業危害與安全防護、環境保護等學習訓練項目,有意識的通過素質訓練學習項目,營造職業素質的培養環境,將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納入到專業能力訓練為主的人才培養計劃,將職業素質的培養納入項目載體的項目化教學過程,有零落不自覺的素質培養狀態變為自主的有計劃的素質提升過程,有效地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意識與能力,實現專業能力提升與職業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
二、推行綜合素質評價模式改革,為職業素質培養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
加大對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水平、職業素質培養水平的考核與評估,不斷完善高職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評估機制,逐步建立高職學生能力評價機制、素質評價機制、個性特長評價機制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建立符合高職學職業素質基本要求的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保障職業素質的培養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程中,課程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教材模式的改革推進很快,這些改革不僅提高了高職課程、課本、課堂的生動性與有效性,而且全方位地開發了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與之配套的評價模式的變革方面,卻很少涉及。目前項目化課程改革中涉及的考核模式,依然強調理論認知,重視能力評價,輕視綜合素質。因為在各種形式的評價體系中,對素質的評價一直比較難。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標準、評價的過程、評價的方式等等,因為評價指向是個軟性指標,內涵豐富,涉及面廣,不好定量客觀描述、評判,所以實施起來非常復雜且不好操作,多數學校大都采用班主任、輔導員、學工部門為主體評價的德育全面衡量原則,給出一個很“寬泛”的評價等第,作為各種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這種評價不僅起不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反而成為考而優則優評價機制的陪襯。因此,要真正建立有效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這條改革之路還必須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推行。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素質評估制度,建立由學生、企業、用人單位、社會需求方(第三方評價)為主體,學生能力評價、職業素質評價、個性特長發展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以讓學生能更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規范、及興趣、特長、潛力等設置多層次、開放性、具有選擇性的考核形式為主的學生綜合素質評估機制,通過機制與制度來明確職業素質在高職學生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地位與作用,以考核和評估來促進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與重視,營造良好的職業素質教育環境。
作者:陳向平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關鍵詞:教師;素質;重要性;小學英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67-02
1.引言
教師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也是完成時代賦予教師神圣使命的基礎。教師只有自身知識積淀豐厚,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高屋建瓴,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教師優秀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專業教學效果,也有利于教師自身品德的完善,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因素,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小學英語教師,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刻不容緩。
2.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 培養學生的標準化語音。教師的表達能力是教師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師是吃開口飯的,一輩子要與語言打交道,不動口,不說話,就當不了教師。學習語言的學生,特別是學習一門外語,發音當然是越地道越好。但是學生如果想要能夠說出一口地地道道的口語,當然少不了優秀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如果連自己的老師都不能擁有一口漂亮的口語,就很難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而且不容易吸引學生,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語言學家曾得出一個有關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假說,也曾做過多個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說。盡管對這個家說還沒有明確的論證,但是有很多人同意在青春期后學外語,總會在發音上帶有點地方口音,即使沒有人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大腦結構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但還是對這個假說深信不疑。另外,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擅于模仿,老實說什么、做什么,他們都會勇敢地表達和盡力地模仿。一旦錯失這個機會去感受標準的語音,就很難養成好的發音習慣。
2.2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一種心理活動,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每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出心馳神往。仔細翻一下現在的小學英語教科書,不難發現,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很豐富。教師在上課時,必須創造不同的語言環境,已達到吸引學生眼球的效果。在課堂上,運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肢體語言,手勢及豐富的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都涉及到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師的話語談吐,教師的行為舉止和教師的個性風采,但這些又與教師的專業素質、人格魅力及能力素質緊密相連,因此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培養小學生興趣方面不容忽視。
2.3 提高學生英語交流表達能力。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F代英語教師用正確的語音和語義,合乎語法的邏輯結構的口頭語言,對教材內容和問題進行講述說明,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啟發學生思維,不僅可以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更可提高學生英語交流表達能力。教師利用自己具備的能力素質及人格魅力,可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喚起學生想用英語交流表達的欲望?,F代教師應是符合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擺脫那種照本宣科,學生聽起來會感到機械呆板、枯燥乏味的模式,而應是讀起來抑揚頓挫、具有感染力。語言是人類交流表達的工具,因此,學好這門語言才是重點。而要學好英語,自然少不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像上文提到過的第一點作用即培養學生的標準化語音相通。學生的語音提高了,他們展示的機會也就會越來越多,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鍛煉,交流表達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
2.4 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的一大作用就是激發學生和強化學生的這種探求事物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熱情。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僅在課堂上,這跟教師的專業素質有關,還與教師的創新能力有關。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都能吸引學生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積極意義。課堂上,具有廣博精深專業知識的教師,將給那些青少年帶來某種程度的震動,使學生從科學知識中悟到人生的真諦,并受到熏陶感染。課外,教師的科研能力可帶動學生創造積極性。老師可以問一些哲理極富有深思的問題來引起學生課堂注意力,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挖掘學生創造潛力。
3.結語
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已做了簡單的說明。學生能受到那些符合這四個具體要求的英語教師或積極獻身教學的英語教師的熏陶,同時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但是,教師素質明顯存在一些問題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論文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對小學英語教育的關注,特別是怎樣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同時,也讓讀者初步了解到小學英語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一些建議。作為新世紀教師,具備良好的素質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探索激發兒童潛能的需要。淺析小學英語教師綜合素質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國華. 關于我國英語教育現狀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議 [A]. 見:李觀儀. 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鞠獻利. 教師素質論 [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關鍵詞:素質教育;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
0. 引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學術界以及公眾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逐漸加深,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及進行教育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競爭的核心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今的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專業型的人才,更需要復合型的人才,復合型的人才不僅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同時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 在素質教育要求下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理工科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素質教育的推行和要求下,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是智商與情商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智商主要指的就是一個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情商主要是指一個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能力、情緒的控制能力、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團隊的合作能力等方面。智商和情商的高低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也說明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一個人的能力的高低影響大。在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理工科大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習好專業知識,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創新能力、交流溝通的能力等,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其適應素質教育的培養要求,也對理工科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理工科大學生自身要重視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盡快讓自己成為一個復合型的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
2. 探究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要求
2.1心理素質是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中的核心內容。所謂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發展的內部根據和內部動力,心理素質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質也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專業技術知識學習以及實踐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對實踐中的突發事件的應激性反應較影響較為明顯。心理素質的高低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的核心內容,為一個人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是發展其他能力的基礎和前提[2]。
2.2交流溝通能力是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交流溝通能力是一個人在成長和發展中的基本能力,一個人能否將自己的思想與觀點明確、有效地傳遞給他人主要是看這個人是否有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高速發展以及信息化的不斷加速,國家與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良好交流與合作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所以說有效的交流溝通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國的傳統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視的是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書寫能力,對于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比較忽視。有很多的理工科的學生不能進行高效的溝通與交流,不能有效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思維,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實行過程中要更加重視理工科大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
2.3創新能力是理工科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中綜合素質能力的靈魂。創新能力不僅是理工科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中綜合素質能力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和發展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要適應現代知識型經濟發展的需要,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也對人才的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理工科大學生要發掘其巨大的創新潛能,為實現自我價值、服務社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要求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時刻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挖掘。
2.4實踐動手能力是理工科學生創造財富的根本途徑。理工科學生不僅要全面掌握專業技術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大學課程中,理工科學生的學習內容中不僅包含專業的技術理論知識,也有大量的實驗與實踐課程,意在培養理工科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將來理工科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就需要把自身學習的知識通過動手操作轉化為一種能力,并且通過動手實踐完成來工作中的各項任務,創造財富來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說實踐動手能力是理工科學生創造財富的根本途徑[3]。
3. 理工科大學生在現階段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的方向
3.1心理素質能力。當今社會很多在城鎮生活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養尊處優的生活環境促使很多學生獨立意識與獨立能力較弱,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進入大學以后,很多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依然較弱,自我的控制能力較差,面對困難容易采取逃避的方式或者逃避的態度。由于心理素質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行過程中,老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心理素質訓練項目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
3.2交流與溝通能力。有效的交流與溝通有助于對方明白你的思想或想法。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會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F在很多的大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與相處過程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來處理人際關系和人際問題,這是不利于人際交往與溝通的。在傳統的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多理工科大學生只注重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不善于交流與溝通,導致其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能有效的與他人進行溝通與合作。由于交流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理工科的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開設相關的交流溝通課程,加強學生對交流溝通的認識。理工科的老師要建立交流溝通課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題的研究當中,通過一系列交流項目讓理工科大學生認識到交流溝通的重要性,讓他們主動來提高自己的的交流溝通能力。
3.3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可以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有效發掘創新能力也有利于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過分重視應試技能,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扼殺了很多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素質教育的培養過程中可以改革學校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梢蚤_展多樣的設計大賽,或者關于創新能力的比賽來挖掘和拓展理工科學生的創新能力。
3.4動手實踐能力。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書寫能力,對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忽視,導致很多理工科大學生對純理論的知識掌握的不錯,但是對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或者項目掌握的較差,這突出反映了傳統教育留下的弊端。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以及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實踐活動,讓理工科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檢驗和驗證真理,這樣有利于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4. 結束語
本文筆者主要是基于素質教育來探究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問題,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的探究也需要不斷地深入。本文主要是對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對理工科大學生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任務也任重道遠。(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
備注:“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L13DZZ057。
參考文獻
[1]曾開富,王孫禺.“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膽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22.
關鍵詞:速度滑冰 運動員 綜合素質 趨勢
0 引言
冬季競技體育是我國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特殊精神與魅力吸引著眾多參與者參與其中,為我國冬季競技體育的發展和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代競技體育的競爭是是人才的競爭,更是后備人才的競爭,而后備人才的綜合素質在競爭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我國的冰雪運動健兒雖然在冬奧會上摘金奪銀,但并不代表我國在冰雪運動項目中人才濟濟、后備力量充足。相反,無論是已取得成績的優秀運動員,還是相應的后備人才儲備上,都存在較多缺陷。加強冬季競技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研究已成為保障冬季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在2011年,中國短道速滑隊的絕對主力選手出現了兩次斗毆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所以,在今后對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避免與從前以注重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保障運動成績相類似的訓練方式,應該更偏向于綜合素質的培養。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軌時期,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和消極對運動員影響很大,有些隊伍認為僅靠金錢就可以管好,放松了思想政治建設,缺乏正面教育,使過去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優良傳統逐漸消失。
1 樹立遠大目標的意識,是培養青少年速度滑冰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前提
意識決定一切,培養青少年運動員樹立為國爭光的思想、過硬的訓練作風、團隊合作的意識是未來青少年運動員綜合素質的發展趨勢,只有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較好的發展,才能保證運動員在自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穩步前進、向上地發展,才能正確認識訓練的目的及目標,才能更好地協調各種復雜的關系,為取得更高的競技運動成績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退役后的道路鋪上基石。
1.1 樹立為國爭光的意識。在日常訓練過程中,將我國的體育發展史和人物事跡融入其中,再貫穿愛國主義教育。教練員還應該適當地引入一些與速度滑冰相聯系的體育發展史或人物成就,以此來培養運動員對于自身從事的體育事業的熱愛之情,激發其民族自尊心。另外,為學生列舉我國著名的運動員為祖國所帶來的榮譽,以此來激發他們為我國體育事業而努力奮斗的精神,樹立為國爭光的信念。
1.2 樹立過硬的訓練作風意識。過硬的訓練作風是克服比賽、訓練中遇到的困難時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水平的運動技能是運動員通過成千上萬次的練習形成的,過硬的訓練作風同樣需要經過運動實踐過程的磨練,才能產生質的變化。教練員需要針對性不同類型的運動員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另外,選擇的訓練內容要具有一定的競爭性或對抗性。因為,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適當運用競爭心理,能夠充分調動起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可運用游戲比賽、教學比賽、測驗賽、對抗賽等方法來激發運動員的斗志,促進其更好地樹立過硬的訓練作風意識。
1.3 樹立團隊合作的意識。由于速度滑冰項目中含有團體合作的小項,因此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是提高速度滑冰運動成績的核心之一。團隊合作意識可分解為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爭強、好勝是青少年運動員較鮮明的心理特征之一,如果可以正確引導,就能夠轉化為激勵個人奮發向上、為團隊集體的全局自添壓力,勇于負重拼搏的進取力量。以彌補訓練中的不足,發揮出超常的運動水平。反之亦然,缺乏團隊精神,使命感、個人意志必然薄弱,阻礙運動水平的發揮。
2 重視科學文化教育,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基礎
智育教育的核心是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增強青少年運動員文化科學素質,推進運動訓練科學化進程。我國無論任何項目的運動員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少年時期開始從事項目訓練,進入業余體校后,雖然有半天的時間可以學習文化基礎知識,但由于對文化課學習重視程度不夠,其文化科學知識的掌握水平與同齡人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故而,加強對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水平的教育,是運動員今后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石,是運動員打開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門的鑰匙,是其成長為世界級水平優秀運動員和退役后發展所必備的條件。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缺失,會造成其視野狹窄,應變能力差,反應遲鈍,比賽意識差,最終變成只會運動的機器,這不僅影響到青少年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也會給他們退役后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3 “體教結合”模式,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運動員綜合素質的根本
育人是教育的本質,教練員應在有組織、有目的的速度滑冰教學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把教學訓練過程與意志品質相結合,使意志品質的培養成為速度滑冰教學訓練的必修課程。強化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和優質意識、個體和育人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是目前首要注重與發展的任務,競技體育部門要與教育部門密切配合,通過與大、中、小學校的合作,采取優勢互補的方式堅持走“體教結合”的道路。在加強和深化體育改革的同時,政府要加大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力度,要在財力、物力和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保證學校體育教育順利開展。
4 培養自學能力,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運動員綜合素質的推動力
4.1 教師引導。教師應采取較為有引吸力的方式,引導青少年運動員的學習興趣,規定學習范圍,特別是基礎課(閱讀、寫作、數學等),要求學生必修,其余可選有興趣的科目選修。這樣既可達到規定的學習效果,也能激發出青少年運動員的興趣,比起傳統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在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獨立意識、創造性、好奇心、協作能力等方面都占有較高的優勢,是培養青少年運動員自學能力較好的方式之一。
4.2 創造環境。由于運動員平時的訓練比較辛苦,所以讀書是放松身體最好的方法之一。學習要有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提高運動員學習效率與興趣的前提,成立專門的讀書室,購入社會乃至網絡上較為流行的書籍,吸引運動員主動學習。訓練之余,組織運動員談一下讀書心得,形成相互學習的良好環境。使運動員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發展運動員的綜合素質。
5 結論
青少年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是國家競技體育事業發展的未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綜合素質是亟待解決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將發展運動員綜合素質的問題絕對重視起來,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施起來。除此之外,各業余體校更要從青少年入手,加強在德育、智育方面的推廣和實施,主動并有意識地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愛國情操,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自身內在素質,將德育、智育與體育有機結合,全面性地發展和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運動員的綜合素質。
參與文獻:
[1]邵曲玲,肖軍.我國冬季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J].冰雪運動.2008.(09).
[2]李煌.論青少年運動員自學能力的培養[J].體育科學研究.
2004.(03).
[3]吳玉國,胡媛媛.我國青少年速度滑冰運動員成長的影響因素[J].冰雪運動2010(01).
[4]李小和.增強運動員的自我意識培養穩定發展的運動個性
[關鍵詞]基礎教育;公民素質;顯示度
一、背景及意義
提高公民素質是使我國由人口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的有效手段。人才培養和公民素質的提高,教育是關鍵、是基礎。而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進入新世紀,不少國家(地區)賦予了公民素質教育新的內涵,更加重視公民素質的提高。例如,歐盟提出的蘇哥拉底(Socrates)計劃,旨在強化“歐洲域”意識(EuropeanDimension)、培養積極的世界公民;在日本,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則為選修課程,其目標在于“培育學生作為公民所需的知識和基本素質”。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有識之士指出,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約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理論與現實問題”?;A教育對公民素質的提高盡管是顯然的、公認的事實,但本研究的側重點不是進行理論的思辨,而是進行實證的調查以及數據的分析處理,并進行初步數學模型的建構。根據所查閱的文獻,國內外的調查研究主要關注公民素質的現狀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美國教育雜志《PhiDeltaKappa》一項持續33年的調查顯示:學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養年輕人公民素質的信念,沒有隨時間變化而動搖;“袁克敏等人圍繞新世紀黑龍江人形象進行了調查,對影響新世紀黑龍江人形象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剖析;何向東等人關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質的現狀調查證明,人的素質與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正相關性?!?/p>
然而,從國內外已有研究來看,尚缺少用實證調查的方式結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討基礎教育對提高公民素質所起作用的研究。至少目前國內還沒有關于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顯示度研究。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問卷設計具有獨特性、新穎性;調查涉及面廣、樣本大;數據的類型多,分析處理難度很大。本研究對于應用數學方法和統計工具研究教育問題是大膽的嘗試,對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是有益的探索,也為研究其他教育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基本概念的闡釋
(一)公民素質
公民素質是作為一個公民應具備的一種內在的質的規定性,它具有穩定性,代表著個人的品格特征。不同學科、不同學派、不同時代對此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關于公民素質的構成,有多種劃分方式。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本研究采用五分法,將公民素質劃分為五個維度:思想品德素質(以下簡稱“思品素質”)、文化科學素質(以下簡稱“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法律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以下簡稱“勞技素質”)。進行這樣劃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第一,比較全面,各種素質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第二,認同度較高,各種素質的具體內容既包括傳統意義上對公民素質的理解,又較好地結合了時展所賦予公民素質新的含義;第三,比較科學,指標體系明確,條目較清晰,便于維度的再劃分,便于進行科學測量與評價。
(二)顯示度
就目前所查閱的文獻,在教育學領域,較少涉及顯示度的概念,對顯示度的認識也尚無定論。本研究將“顯示度”界定為“作用或者重要性的顯現程度”,而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顯示度是指基礎教育對于公民素質提高的直接或間接作用的顯示程度以及社會對其了解認同的程度。
本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刻畫顯示度:一是從影響因素的角度,除遺傳因素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對公民素質的形成皆有影響,通過對幾個因素的比較分析,探討學校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性;二是從影響時間(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討公民所受基礎教育的程度與公民素質高低之間的關系;三是從影響范圍(五個維度)的角度,探討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各個維度的影響情況。
三、研究假設、思路、方法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育人活動,同時也是完善個體的素質結構、提高個體綜合素質的活動。為此,本研究的假設是: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講,所受基礎教育年限越多,人的素質越高。
本研究以現狀調查為基礎,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定量分析基礎教育與公民素質提高的相關性,探討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影響和作用,所采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是SPSS12.0。
四、問卷的編制以及調查樣本分析
(一)問卷的編制
問卷的編制以前文所定義的公民素質結構為基礎,劃分為五個維度,每個維度以分量表的形式出現。在參考國內外相關內容的著名量表基礎上,根據理論構架和實踐要求自行編制題目。問卷先后共進行兩次試測,分別在重慶市的兩個公共場所進行現場調查,調查對象共362名,通過試測,剔除題意不明、有歧義且不能滿足相關心理測量學指標的題目。所有題目均采用Liket5點記分:1表示完全沒有、2表示可能沒有、3表示說不清、4表示可能有、5表示肯定有。最后確立了包含31個題目的正式問卷,經信度檢驗,其克倫巴赫α系數=0.852,這說明該問卷的信度較高。在內容效度方面,我們邀請心理學、教育學專家對問卷題目所反映的行為樣本的代表性進行判斷,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在結構效度方面,絕大部分分量表之間呈中等程度相關,符合量表編制的一致性與異質性的要求。
(二)問卷的調查樣本分析
本次調查集中于2007年6-7月,由專門的調查人員,在重慶市選擇了頗有代表性的酉陽縣、忠縣、巴南區、北碚區四地進行,發放調查問卷1832份,共收回有效問卷1811份。巴南區屬于主城區,北碚區屬于主城區,也是城鄉結合地區,忠縣處于較貧困的農村地區、酉陽縣處于貧困的偏遠農村山區且是少數民族自治縣。
經統計,樣本的具體情況如下:從年齡上劃分,5~6歲占2.6%,7~17歲占32.2%,18~24歲占13.8%,25~34歲占15.7%,35~44歲占16.2%,45~59歲占14.9%,60歲以上占4.6%;從文化程度上劃分,學前占3.7%,小學占11.1%,初中占36.5%,高中占32.4%,大學占14.5%,研究生占1.8%;從職業劃分上,學生占34.8%,工人占12.7%,農民占11.0%,干部占8.1%,教師占8.8%,醫務工作者占7.5%,商業人員占8.0%,個體戶經營者占6.1%,其他占3.0%。
因此,從總體上說,本次問卷調查的樣本選擇充分體現了區域、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等諸多方面的代表性,過程符合隨機抽樣的要求,結構較為合理,反映了重慶市公民的基本狀況。
五、數據的分析及研究結論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數據處理分析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內容展開;其中第一、二部分內容是第三部分內容的前提與邏輯基礎,第三部分內容是前兩部分內容的推演與深化。(一)影響公民素質形成的各項因素分析及結論
根據調查數據,對公民素質與影響公民素質形成的各項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
從表1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學校、社會、遺傳及其他與公民素質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35、0.638、0.316、0.114、0.090,且它們與公民素質均成正相關并達到顯著水平。在所有這些因素中,學校與公民素質的相關系數最大,由此說明影響公民素質的首要因素是學校教育,亦即學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質的主渠道。
結論一:學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質的主渠道。
(二)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顯示度分析及結論
1.不同學歷的公民素質得分總體描述
由表2可以看出,公民的綜合素質隨學歷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從學前到小學,綜合素質均值增長率為92.47%,從小學到初中增長率為17.68%,從初中到高中增長率為10.19%,從高中到大學增長率為2.53%,從大學到研究生增長率為1.14%。以受過大學教育的對象為參照,基礎教育階段的貢獻率58.93%,這充分說明基礎教育階段對公民素質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由上分析看出,學校教育對提升公民素質有著積極意義,隨著公民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公民素質基本上都呈現較穩步增長的態勢。
結論二:所受學校教育的年限直接影響公民素質的高低。
2.不同學歷公民總體素質的差異性分析
為了從總體上檢驗不同學歷公民素質的差異。我們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結果見表3。
表3表明,各個層次學歷之間的綜合素質得分均值之間存在顯著差異(F=21.729,P=0.015)。
為了明確哪些層次之間存在差異,我們進一步作了組間的兩兩比較,見表4。
表3表明,不同學歷層次的公民綜合素質之間總體上存在顯著差異。表4表明,學前與其他學歷層次的公民之間在綜合素質存在顯著差異,小學、初中、高中學歷的公民素質存在顯著差異,但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之間綜合素質的差異不再顯著。由此可見,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對公民素質的提高是明顯的;高等教育對公民素質的提高雖也有幫助,但作用不再明顯。因此可得到基礎教育階段是其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
結論三:基礎教育是公民素質形成的主要階段。
(三)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顯示度初步模型的構建及結論
前文分析表明,學校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有顯著作用,基礎教育是公民素質形成的主要階段。為了進一步定量刻畫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顯示度,構建基礎教育對公民素質提高的初步數學模型,在(一)(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又作了較深入的一元回歸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1.教育年限與公民素質線性關系分析
為更進一步明確教育年限與公民素質的關系,我們根據有效問卷的數據,以“教育年限”為自變量、“公民綜合素質得分”為因變量作回歸分析,結果得到回歸方程如下:y=9.543+0.835x,其中y為公民綜合素質得分,x為教育年限(各種學歷對應的教育年限為:小學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學16年,研究生19年)。
為了驗證該方程式是否具備統計意義,我們對該等式進行了回歸模型的有效性檢驗。表5、表6為方差分析與模型綜述結果。我們知道,當回歸系數顯著性概率值小于0.05時?;貧w式具有統計意義。在本次檢驗中,表5中的F=60.696.P=0.000<0.05,所以該回歸方程有意義。
表6的模型綜述表明,變量x與y的相關系數為R=0.878,說明二者(綜合素質和教育年限)關系密切;R2=0.771,說明變量x可以解釋變量y的77.1%變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與公民綜合素質的關系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y=9.543+0.835x。這說明學校教育對公民素質的影響表現為直接的正相關。
結論四:所受基礎教育的年限與公民素質呈正相關關系。
2.公民綜合素質與五種素質間的多元回歸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通過多元回歸分析了解五種素質對公民綜合素質的影響程度。
以五種素質得分均值為自變量,以綜合素質總分均值為因變量,應用全回歸法,結果見表7、表8。
首先對回歸方程的有效性進行了檢驗,由表7得知F=147.275,P=0.000<0.05,所以該回歸方程有意義。隨后得出回歸方程為:y=1.740x1+1.747x2+1236x3+1.017x4+1.097x5+1.718(系數的大小表明對總分影響程度的大小)。其中,總分為v,法律素質為x1,文化素質為x2,勞技素質x3,健康素質為x4,思品素質為x5,可見,對綜合素質影響比較大的是法律素質、文化素質兩項,比較低的是健康素質、思品素質兩項。
從多元回歸方程式可以看出,基礎教育對思品素質、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法律素質和勞技素質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同時,各種素質對綜合素質的影響系數大小不同但是都有顯著性意義,這說明基礎教育對公民各項素質形成的影響并不均衡,具體表現為:基礎教育對法律素質和文化素質形成的影響較強;基礎教育對思品素質和健康素質形成的影響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