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1 10:1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體育鍛煉的理解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校中年教師 參與體育活動 社會學
前言:本研究從社會學研究層面出發對影響中年教師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進行研究,希望能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體育行政部門更好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全日制高校在職中年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分層隨機在西安12所高校確定586名在職中年教師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收集相關資料確保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訪談法確定研究的思路與整體規劃,確保研究方向正確;運用調查法獲取研究對象與本研究有關資料。
二、結果與分析
1、對健康的認識。調查中發現,11.2%的人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很好,34.5%的人認為較好,48.8%的人認為一般,只有5.5%的人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好。許多人對健康的理解是“因為我沒病,所以我健康?!边@種對健康的片面認識,直接影響了人們對健康的價值取向和維護健康而付諸的行為。為此,我們就人們平時的疲勞狀況作了調查,25 8%的人常感到疲勞,65.8%的人時有疲勞,只有8.4%的人沒有疲勞感:身體疲勞占42.4%,而身心疲勞占40.8%。
解決高校中年教師亞健康這個問題不能只依靠藥物,主要應該通過有效的體育鍛煉或其它休閑娛樂方式進行調節。我們對教師“有償參加體育活動”的行為意向作了調查,結果是積極的。“可以考慮”參加有償體育活動的合計占調查總數的86.6%,說明絕大多數教師愿意花錢參加體育鍛煉。
愿意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的中年教師最為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深刻理解體育鍛煉給自身帶來的好處,也就是說從體育鍛煉中嘗到了一定的甜頭。調查中了解到一些肥胖的中年教師通過一定時間的體育鍛煉,身體形態指標達到了標準水平,原來一些不適的癥狀(如:胸悶氣短、有事頭暈等)也隨之消失,這使得這部分中年教師更注重體育鍛煉的作用和功效,從而更注意體育鍛煉。
2、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動機是推動人從事某種活動,并朝一個方向前進的內部動力。是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動機是個體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表現。動機是人們做事的主要動力來源。體育鍛煉自覺性的形成.要求每個人必須認真思考并理解體育的價值和它所具有的效果.明確個人通過鍛煉期望獲得的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高校中年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呈多元化的趨勢,而且往往并不是某一種動機單獨在起作用,而是多種動機交織在一起,共同推動著教師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經過調查發現,教師普遍比較認同的體育鍛煉動機依次為:健身、娛樂、完善、交往、求知等。西安高校中年教師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不強,影響了其參與體育鍛煉的實踐,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對健康認識和體育鍛煉的作用效果了解不夠深八。從文化背景和傳統生活方式這兩個角度來解釋中年高校教師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或者說動機不強等問題,大家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了。
3、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分配。高校教師工作時間相對穩定,又有寒暑假,一般人認為高校教師的余暇時間相對較多,但實際上由于中年教師作為學校的中堅力量,目前教學、科研、院系建設等工作以及校區的郊區化發展,致使其閑暇時間并不充裕,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難以保障。下午和晚上是西安高校中年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首選時間段,即高校教師多選擇在下午或傍晚進行鍛煉。
在被調查者中,48.4%的教師能有規律地參加每周至少一次以上的體育鍛煉,20.2%的教師能堅持每周鍛煉三次或三次以上,另有31.4%的教師偶爾鍛煉并且沒有任何規律。因此基本上可以與不鍛煉者劃歸一類。中年教師沒有長期持續鍛煉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負擔過重和工作壓力過大使他們參加體育鍛煉在客觀上受限制,超負荷的工作使之過著一種預支生命的生活:2)年齡上的優勢使中年人忽視了體育鍛煉,由于此階段正屬于人生精力充沛的階段,因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對健身的需求不迫切。鍛煉缺乏明確的目的性:3)中年教師社會角色繁多,而且許多角色不容回避,極易產生“角色沖突”,是“角色沖突”嚴重困擾著中年教師健身意識觀念的形成。另外,高校校園郊區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F在絕大多數高校都有自己的分校區,教師上班下班不再像以前只在一個市內的校區,現在在路上?;ㄙM更多的時間,通過初步調查目前一般教師花在路上的時間要比10年前多出至少一個小時,這從客觀上限制了諸位老師從事體育鍛煉。
4、參與體育鍛煉的健身環境。高校教師進行體育鍛煉所選擇的內容,按主要選擇的項目排序,男性以球類、步行、跑步類為主,占所選項目的80.5%。女性以小球類、步行類、舞蹈為主,占所選項層的73.2%。選擇項目排序可以看出男女性別需要、興趣和能力的差異。但步行類均為初選項目內容,原因可能是由于步行類便于進行,活動強度較容易控制,并且不受場地、器材限制的緣故。從鍛煉內容看,女性傾向于選擇傳統的、展示人體美的體育活動項目;男性則傾向于富有競爭性的項目。鍛煉場所以本校體育場(館)、公園、馬路、空地、辦公室或居室為主,占78.4%;去經營性體育場(館)、公共體育場(館)的人只占10%。在鍛煉形式上,多數人以個人鍛煉為主,與朋友、同事一起鍛煉或參與社區活動次之。在高校中年教師進行鍛煉的場所中很少能見到有一定水平的指導者。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對策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基本功和技術能力上,而忽略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的認識停留在表層,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為了能使高中體育教學增強學生基本的身體素質,應加強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緩解壓力,并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一、現階段高中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1.高中生對終身體育鍛煉的認識
目前,我國高中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而忽略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終身體育意識薄弱。一項對高中生對全民健身認識的調查結果表明,僅25%的學生對全民健身有一定的了解,而高達65%的高中生完全沒有概念,其余10%認識一般。這說明高中生對于體育鍛煉認識較為膚淺。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應該是學生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樹立的,而學校的課程或教學中,也僅注重學生身體和技能方面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體育意識和興趣的培養,從而導致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不足,不能真正明白終身體育對人生的意義。通過在討論體育運動對學生重要性的認識上研究,57%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33%的學生認為很重要,而10%的學生認為不必要。從統計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作用的認識還是較高的,但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有部分學生不能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因此,學校應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指導和訓練,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2.高中生體育意志的研究
體育意志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自覺地參加體育運動,并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積極克服各種障礙,從而能夠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在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的調查中表明,17%的學生每周進行三次以上的體育鍛煉,28%的學生每周進行一到兩次體育鍛煉,而55%的學生基本上不進行體育鍛煉。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運動較為被動,不能夠養成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而在走出校門之后,更不會主動參加體育鍛煉。
二、影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因素
1.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高中生身體逐漸發育成熟,從形體上就能明顯感覺到不同,特別是女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有怕羞、害怕別人關注自己等原因,使體育鍛煉的次數明顯減少。此外,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當學生對運動產生間接興趣時,學生就能夠自發地調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能夠克服一切困難進行體育鍛煉,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這里所說的間接興趣是指在運動中對活動結果產生的興趣。
2.教師因素的影響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教師能在一定程度上干預學生的思想。體育教師能力水平高低則直接體現在學生對體育鍛煉或者體育課的興趣以及積極性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通過正確的教學使學生的運動技能有所提高,那么運動技能的提高就會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運動技術,就會導致學生的運動技能下降。
三、培養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1.轉變教師的教學重點
在高中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并沒有對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進行詳細的解釋。這些問題會導致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盲目進行體育鍛煉,而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認識,很難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因此,教師應轉換傳統的教學重點,在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深刻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轉變教學的重點,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而且應在教授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并獲取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在科學的理論前提下進行體育鍛煉。
2.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高中體育教學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意志力,并通過體育鍛煉使自身具有健康的體魄。而高中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將宣傳終身體育意識作為教學的核心。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將學生融入到寬松的學習氛圍之中,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從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對學生一生的身體素質的培養、學生運動方式的選擇、學生體育價值觀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應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
關鍵詞:大學女生;體育鍛煉意識;體育行為
1.前言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活動、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绷私馀髮W生這一特殊群體在此階段的體育意識及行為習慣,從她們生理及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大學女生的學習方式及方法,從理論上提供一些有益參考,為她們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她們能夠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鍛煉的習慣,保持健康的增長和良好的發展,能夠終身受用。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個別訪問、座談及數據統計等方法進行研究,問卷以衢州學院一至三年級女生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43份。整個研究工作通過大學女生在校的日常體育鍛煉行為習慣,采用座談、訪問、調查及資料整理分析進行比較。
2.當代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特征分析
2.1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思想上的認識
在校的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理解不僅反映了當代年輕女性對一般參與的體育行為,更重要的是,在她們的心目中,使同等程度的婦女接受各種現代文化,作為一個解決方案的機會去思考,從道德文化,傳統等方面的理解更深入的了解,使他們進入這種思想境界,更新的文化理論水平,概括起來有四點:
2.1.1 女性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新文明、新文化
2.1.2 體育鍛煉是當代女大學生享有高等文化教育權力的延伸
2.1.3 體育鍛煉是大學女生個性發展及自我價值體現的重要途徑
2.1.4 健康、完美仍是大學女生追求的主流和方向
2.2高校大學女生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的差異
2.2.1 通過大學女生日常生活習慣調查結果分析
大多數女生課后的時間表主要是圖書館,打牌,玩游戲,上網,購物,和談戀愛,這是女生大學生活的一個主要方式,主要的焦點是“玩”,而課后學習和體育鍛煉放在次要的位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人數隨年級的遞增且比例越少。由此可見,現在的大學女生沒有合理安排業余時間,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健康水平。(見表1)
2.2.2 女大學生平均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調查結果分析
表2 女大學生每天參加體育活動情況調查統計
N 15min以下 15-30min 30-60min 60min以上
N % N % N % N %
643 410 63.71 147 22.89 67 10.48 29 4.57
表2調查統計表明,女大學生絕大部分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在15min以上,達到1h或超過1h的人數很少。
通過表1、表2顯示參加課余時間體育鍛煉的女大學生僅有6.63%。其中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在1h左右的人也僅有10.48%,為何女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有非常明顯的差異,經座談、該問,有以下原因:
主觀上,她們的第一個條件就是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同時堅持體育鍛煉,希望有專業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使他們能夠通過運動項目達到鍛煉的目的。如果學校的體育鍛煉與大學女生的主觀愿望出現差距,那么她們的態度可能會變得比較消極,加上場地條件,現場設備條件等客觀因素,使她們轉移行為思想傾向,這表明客觀因素對大學女生主觀鍛煉傾向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結論
3.1當代女大學生的時代特征是渴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并通過體育鍛煉來克服學業及生理差異上所造成的學習困難,體現自我價值,并力爭完美。
3.2當代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行為不容樂觀,與思想認識上的差異是顯著的差異,對疼痛的恐懼,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缺乏科學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水平,缺乏毅力,缺乏科學的體育鍛煉計劃方法的掌握。
4.建議
大學女生正處在青春年齡時期和良好的文化生活環境中,是培養終身體育的重要階段,建議:
4.1 高校里的女大學生,應積極追求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和內容,使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漸建立并發展良好的鍛煉習慣。
4.2 各校應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及自我健康評價方法,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各類培訓班,俱樂部,讓她們充分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
4.3 加強教學改革,改變枯燥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為大學女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元鎮.特殊體育群體[M].北京:中國體育社會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關鍵詞】身體練習體驗體育教學理論框架構建
一、當下我國體育教學的現狀
1.當下學校及教師普遍的思維模式
首先對體育的認識不到位,在他們的意識里,體育可能就是一項運動,在體育課上學生做一下操或者走個步就算完成了體育教學。[1]其次是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不明確,教育者對體育教學的理解在于要在課上讓學生完成一些運動,要在課上讓學生多進行運動。最后是對教師的職責理解不深刻,教師不應該對學生太過苛刻,學生畢竟還未成年,需要的是適度的體育鍛煉而不是高壓練習,教師不是健身教練,學生也不是健身愛好者,要改變思維模式,對教學進行改革,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2.當下學生對體育理解有偏差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幾點:第一是不明白體育教學的重點,在體育課時學生過于注重課上講解的內容,而不注重體育教學想要傳達的深意是讓學生多進行體育鍛煉強健體魄,養成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2]第二是學習方法不正確,現在很多的教學活動都是一對多的講解,學生能做的只是聽教師的講解然后學習,被動的接收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導致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第三是努力方向不正確,學生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更多的不是想要在體育課上鍛煉身體,而是將教師教授的知識掌握住,以期望考核的時候能夠達標,這樣就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得不償失。
二、構建體育教學理論框架要做出的努力
1.體育概念的灌輸
概念的灌輸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是在教師自身的角度,教師自身要對體育的概念有一個明確的理解,施教者不懂的事物怎么可能給受教者講解的清楚。教師要選擇較好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完成教育目標,讓學生對體育也有一個清醒的認知,這樣的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很有好處。第二要從教師教育學生的角度,教師要對學生負責。體育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的教學,學生在體育課上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親身實踐,才能夠掌握這些內容,教師要給學生灌輸正確的概念,讓學生走上正確的體育學習道路。第三是從教學模式的角度,教學不是一個人一類人的事,教學是一個雙面的名詞。體育課上一味的跑步做操,可能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體育課程的教學才更容易開展。學生平日在校時間學習時間較長,鍛煉身體的機會也不多,體育課開展的效果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也很大。體育課開展效果好,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好習慣,終身鍛煉以提升身體素質,讓教育教學深入到學生心里。
2.改變教師體育教學的思維方式
教師在認識到體育概念之外,還需要認識到的是體育教學所要承擔的基本任務,其它學科主要是讓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但是體育學科確實讓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教師不能作為教練的身份存在,而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教師指導學生鍛煉身體,教育的目的是改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需要拿學生的身體作為一個橋梁,通過在體育課上的實踐練習,讓學生心智更加健全,讓學生吃得了苦、流得了汗,起到育人的作用。最后才是想到成績的問題,體育課也是一門學科,因此其最終成果檢驗也是需要進行考核的。以往的教育里,對成績特別看重,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是不一樣的,因此同樣的體育鍛煉之后起到的效果不盡相同。不能將成績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終標準,但是成績也是比較重要的,高考等重要考試也都是需要考察體育成績的,所以教師不能過度注重成績,但是也不能忽視體育成績。
本文通過對盤錦市部分初中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鍛煉行為的調查研究,旨在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其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學生的體育意識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有教育、宣傳、榜樣、支持配合、管理協調、激勵指導等作用,因此,學生的體育意識,是搞好學生體育工作的前提。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有關體育意識、《運動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等書籍及體育鍛煉行為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1.2 問卷調查法
制定了與本研究相關的調查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90%。
2.1.3 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材料進行整理,運用體育統計學知識對調查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統計出相應的指標。
3 結果與分析
3.1 盤錦市初中學生的體育意識
3.1.1 盤錦市初中生自身的鍛煉意識和態度
3.1.1.1 初中生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認識和鍛煉的態度
從表1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自身健康狀況都比較理想。從表2中說明盤錦初中生對體育鍛煉必要性認識水平較高,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有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傾向。
表1 自身健康狀況認識調查統計表(%) N=180
表2 是否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調查統計表(%) N=180
3.1.1.2 日常生活學習身心疲勞的感覺程度
調查結果見圖1。
圖1 學生身心疲勞感覺統計圖(%)
從圖1結果表明:盤錦市普通中學初中學生大部分是在身心正常的情況下工作學習的。
3.1.2 盤錦市初中學生對進行體育鍛煉的態度
學生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特別是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學生在學生的體育鍛煉中起著組織引導、協調教育等作用。本文對盤錦市市學生進行了“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態度”的調查,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對學生鍛煉的態度及是否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統計表(%) N=180
從表4統計來看:學生在體育對自身的成長和生活方面的影響有很好的認識,在對學生體育鍛煉的組織上可能因為個人的原因從而有所差別。學校應該重視學生自主鍛煉中重要性。
3.2 盤錦初中生體育鍛煉行為
3.2.1 影響盤錦初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因素
表5 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統計表(%) N=180
表5顯示:“場地、設備不足”是影響盤錦市初中男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首要因素,現在的中學,體育設施比較缺乏,僅有的體育場館、設備都用于教學,說明學校的場地、設備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學習忙沒有時間”是影響盤錦市初中女生進行鍛煉的主要因素,她們平時承受著與男同學一樣的學習壓力,而且女生由于有這獨特的生理因素的影響,所以時間對她們來說更是寶貴,她們將“沒有時間”排在第一位是可以理解的,而該影響因素在男生中排第二位。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第一,由于競爭機制,升學所帶來的學習任務繁忙與個人壓力加大,導致學習后疲勞,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參加體育鍛煉。第二,客觀上,學校領導不夠重視,認識上有偏差;體育組織工作不夠到位。
3.2.2 盤錦市初中生參加鍛煉的目的
表6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統計表(%) N=180
從表6可以看出;盤錦市初中學生對體育促進人的身體,心理、審美以及工作等方面都有全面的認識。但是不論男女學生都將“鍛煉身體”排在第一位,尤其是男學生的比列高達46.7%,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體育基本功能認識明確,參與體育鍛煉動機明確,體育意識較強。排在第二位的男女學生的選擇有所不同,男學生是為了“自身興趣”,而女學生是為了“緩解工作壓力”,但是男學生把“緩解學習壓力”排在了第四位,而且選擇的百分比還遠遠大于女生,說明體育在緩解學習壓力方面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當今信息時代,生活節奏加快,使得具有雙重角色的學生經常感到頭暈腦漲,身心疲憊,而健康的身體需要不斷的鍛煉。女學生排在第三位的目的是“豐富余暇生活”,表現出女學生對豐富業余生活的迫切性。不再停滯于以前的觀念上,她們有了體育鍛煉的觀念,這種觀念使她們參加了體育鍛煉。男同學排在第三位的是“緩解學習壓力”,說明體育在社會娛樂方面的功能已經被人們所熟知,他們把體育鍛煉當作是生活中的解壓劑,充分體現了體育的娛樂功能。
3.2.3 盤錦市初中生體育鍛煉頻度
表7 學生體育鍛煉頻度調查統計表(%) N=180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參加體育鍛煉的占80%。從表7中可以看出:男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要多于女學生,男學生每次鍛煉的時間也多于女學生,說明女學生無論在鍛煉次數和時間上都要比男學生少。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盤錦市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觀念體系有全面的、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功能的認識逐步拓展,有95.1%的學生有參加體育鍛煉的意愿,體育意識逐步形成。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被他們作為第一追求,因此以后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會越來越多。
4.1.2 影響盤錦市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是學習忙沒有時間和場地設施因素。
4.1.3 在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方面學生在思想上持支持態度,由于各方面原因導致學生在平時學生體育鍛煉的組織上比較欠缺,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4.2 建議
4.2.1 學校應該重視并采取行動,適當加大對體育的投資,改善體育設施和場地,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體育活動,使學校學生的體育鍛煉形成一種習慣并持之以恒。
中學生;體育意識;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4.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1)10-0088-02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終身體育成為現代體育的一種新思潮。要使終身體育成為現實,關鍵在于學生時期要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掌握體育鍛煉的正確方法,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
二、我國當前中學生體育意識現狀
所謂“體育意識”,從心理學角度看是指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就中學生而言,是指他們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認識,采取個人認為是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體育認識、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從這三個方面綜合來看,當前中學生體育意識不容樂觀。
1.體育認識方面
體育認識是指學生對體育的知識性和理性的追求。我國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掌握有限,對體育鍛煉價值和意義了解不深。許多學生只知道埋頭讀書,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會浪費學習時間”,不懂得健身方法。內蒙古大學對青少年學生是否了解全民健身計劃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中學生中,了解全民健身計劃者占18.8%;只了解一些者占52.9%;不了解者占29.3%。全民健身計劃已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宣傳,但仍有一部分學生不了解,更談不上對體育重要性的理解。曾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說:“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笨梢姟绑w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現在還有許多學生沒有意識到。
2.體育情感方面
體育情感是指對體育的感受和評價。這里就學生對體育的態度和體育鍛煉頻度來看一下:我們隨機抽查了本校300名學生,對他們的體育態度進行了調查:只有30.7%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是積極的,16.7%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處于中等水平,52.7%的學生未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同時對這些學生的“體育頻度”作調查:只有27.7%的學生經常參加(每周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包括體育課);63.5%的學生有時參加(每周2~4次);8.8%的學生很少參加。從以上兩個調查結果可知,中學生中,對體育的認識態度積極,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形成較深刻的體育情感的學生只占全體學生的三分之一。
3.體育意志方面
體育意志是體育意識的能動方面,是學生自覺地確定參加體育的目的,并在確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動中的障礙、困難,以實現目的的心理形態。體育鍛煉最根本的原則是要持之以恒??墒牵S多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恒心,常?!皟商齑螋~,三天曬網”,遇到困難不能克服,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據浙江省蘭溪市游埠鎮初中陳浩然老師對初中畢業生參加工作1~4年參加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結果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每周3次,每次15分鐘以上)占15.65%;少量參加鍛煉(每周1~2次)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鍛煉占56.44%??梢?,這些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活動比較被動,沒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缺乏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體育意識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門后,不能長期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
三、當前中學生缺乏體育意識的主要原因分析
過去的學校體育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很少重視。加之社會對體育理解的片面性和應試教育等影響,造成學生體育意識普遍較差。
1.學生自身因素
(1)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實踐較少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體育意識是人們在不斷地參與體育運動中逐漸形成的?,F在的中學教育因為升學的壓力,使得多數學生不得不放棄體育鍛煉,擠出時間學習文化課。除了每天的兩操和一周兩節的體育課,幾乎沒有其他的活動時間,學校規定的課外活動形同虛設;另一方面,由于學校的運動場地、活動器具有限,教師又沒有認真組織,體育鍛煉課不能很好開展,部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減少,更加不愿活動,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實踐較少是體育意識難以形成的原因之一。
(2)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以直接興趣占主導地位
心理學認為:只要當學生對運動產生間接興趣,即對活動的結果產生興趣,并以體育鍛煉的社會意義為動力,才能對活動始終充滿熱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難進行身體鍛煉,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行為。然而,目前的狀況卻很不樂觀。許多中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體育鍛煉價值認識不足,更不懂得體育鍛煉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絕大部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是因為他們對該運動本身產生興趣,是直接興趣,而不是間接興趣。所以他們參與體育活動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就立刻終止運動,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
2.體育教師的因素
(1)體育教師對學生缺乏正確的技術指導,造成學生技能低下
有人作過研究:技術水平越高,體育態度的強度也越高。所以體育運動技術的高低與體育意識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如果體育教師能經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技術指導,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在運動中更有可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更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但是,由于某些體育教師業務水平不高,備課時又沒有很好鉆研,在傳授技術時講解籠統或不正確,造成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困難,運動技能低下,同時,在體育鍛煉課時,教師對學生的技術指導也不得力,學生盲目鍛煉,有時甚至會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當然,學生技術掌握不好,運動生了“厭學”情緒,造成體育意識淡薄。
(2)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盡管現在人們對“現代體育觀念”提得較多,但是長期以來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課堂教學只重視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運動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學生總是跟隨著教師進行練習,離開教師,就無法科學地實施自己的體育活動,更沒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能力,所以大部分學生走入社會即與體育揮手告別,十幾年的學校體育就到此結束。
3.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因素
實踐證明,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相互配合,充分發揮體育宣傳的導向作用。班主任和家長對體育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體育意識。如果家長和班主任對體育有正確的認識,在家中或在學校里有相當豐富的體育話題和體育用品,并支持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就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影響,形成對體育的正確觀念和積極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但是,目前情況往往不盡人意。由于高考指揮棒作用,一些家長和教師認為,學校體育是配角,重要的是文化課成績。個別家長和教師甚至把體育與文化課學習對立起來,對學生參加合理的體育活動持反對態度。有人調查過,我國目前有81%的家庭沒有主動為孩子購置體育用品,94%的家長沒有明確要求孩子鍛煉身體。有些班主任甚至對學生自己購買的活動器具進行沒收。正是因為班主任、家長對學生合理的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對體育產生了消極的態度,阻礙了學生體育意識的正確形成。
四、建議與對策
1.廣大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完善自我,真正體會到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大力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將體育意識培養貫穿于每一堂課和其它各種教學活動中。
2.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如設立體育節、體育選修課、健康教育課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利用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宣傳媒體進行體育活動宣傳及組織教工體育比賽,激起學生的體育興趣;也可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竟賽等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體育熏陶。
3.學校、家庭與社會應互相配合,充分發揮體育宣傳的導向作用,端正人們對學校體育的正確認識,深刻理解學校體育對培養現代化人才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大力開展快樂體育、成功體育,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1]祝文鋼,陸宇明.應重視青少年健身意識的培養[J].中國學校體育,1999. 1.48.
[2]陳浩然.為什么那么多學生畢業后就不再鍛煉[J].中國學校體育,1999.5.8.
[3]高校體育教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23.
當前高中學生體育能力,在體育教學的教材、教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襲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對體育意識、興趣愛好以及獨立自主鍛煉能力與習慣的培養。熱衷于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成績,或過分強調“達標”及初中升學考試的體育項目檢測,導致了本來是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手段的體育,反而成為應試教育的附庸。
這種模式下,不僅學生的身質沒有得有效的提高,而且體育鍛煉習慣也沒有得到培養。體育鍛煉習慣指人們在不斷的健身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自覺的、經常的、穩定的身體鍛煉行為并構成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良好的體育鍛煉不僅是身體素質改善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團體精神、協作精神、堅強意志、良好心理素養培養的路徑。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鍛煉習慣成為國民素質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終生教育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高中是學生人生過程中發展智力和體力的重要階段,是培養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現代化的思維和素質、堅強體魄的奠基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加強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意義重大。
心理學認為:習慣是人們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從事某種活動的特殊傾向。生理學上認為:習慣是一種后天獲得的趨于穩定的條件反射。習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情境刺激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兩個半球上形成鞏固的暫時性的神經聯系。當個體在同樣的情境刺激的作用下,就自然而然地去進行同樣的有關動作,習慣就會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在習慣形成的原理上,如何結合高中生心理特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環境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習慣就是本文探索的重點。
那么如何培養高中生體育鍛煉習慣
一、體育學習動機是形成體育習慣的關鍵。
高中生特有心理特征是求知欲強、對社會充滿好奇和向往、喜歡模仿,但在刻意表露自己的成熟。針對這種心理特征,在體育課中,體育老師要有意識的加強體育理論的介紹,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運動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對心理和智力也有益。還要介紹一些體育界明星傳奇故事,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高中生的體育鍛煉動機。同時高中生已經有了比較強的獨立意識,不能象小學生、初中生那種一味的灌輸,要多用引導。
二、根據高中生個體特點制定適宜目標,培養體育意識。
幾乎每個高中學生都有體育愛好,但愛好不等于習慣。如果把愛好引導為習慣,除了激發動機之外,還要求體育老師有意識的為學生制定,或是引導學生自己制定一定的體育鍛煉目標,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育鍛煉反復進行,在反復中,一種體育意識得到加強。從動機到意識,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得到強化,體育鍛煉習慣的主體性就增強了。主體性是習慣培養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體育愛好、體育特長,結合學校體育教育地硬件、軟件環境為學生制定體育鍛煉的合適的目標。適宜目標是不能脫離學生體質特點,興趣愛好。過高,過嚴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適宜的目標也不能脫離高中體育教學總目標的要求。在當前情況下,高中體育教學還是主要以體育達標,升學為考評內容。這些硬性指標不能完成,體育工作就得不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肯定和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和理解,體育習慣培養就無從談起。所以適宜目標還要和當前體育教學要求達成一致,至少是協調。每個學校有自己特色的體育教學環境,比如有的體育設施完備,有的學校有傳統的體育專長,這些特點都要與目標適合起來,這樣才能發揮優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體育運動生理、心理知識、體育運動技巧、技能知識引入高中教育工作之中。
學生有了鍛煉意識,鍛煉目標后,在實踐中會遇上一些困難或是困惑。比如心理、心理上的疲倦感,體育鍛煉效果不明顯,體育鍛煉過度依賴等等。這時,在教學中這方面的知識就很重要了。有了體育心理知識,學生會克服體育鍛煉帶來的心理上的負面影響。積極面對困難了。有了體育生理知識,學生能理解身體在運動中的原理和反應,就會理性地調整自己鍛煉節奏。體育技能、技巧的教育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體育專業知識,也體會到更多的體育樂趣。而且這些知識的教育也是對高中生知識面的一個拓展,是素質教育方面的大膽嘗試。也是對高中文化課知識的一種補充。
四、創造機會定時檢查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狀況,根據具體狀況改進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