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1 10:1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兒童;創意美術;設計體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國教育部對孩子的教育也作了積極的部署。教育部明確要求學校與教師,必須本著育人為本的服務宗旨,為孩子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從而給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全面性人才。本文對兒童創意美術教學設計進行實踐與研究,希望能夠給美術教育工作者和美術專業大學生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示。
1重視創意美術的內涵
1.1美術教師的形象與舉止
眾所周知,由于年齡的特性,兒童對學習缺乏認知,需要教師通過教學組織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且培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師的形象與舉止,就成了創意美術教學的前提。在這里,筆者認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或即將踏上美術教育崗位的研究者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約束自己。第一,必須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正確的審美觀。通過對美與丑的嚴格劃分,將美的氣息帶入課堂,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享受美的同時,感悟美的內涵。第二,要注重個人形象。通過服飾的色彩、親切的言語,引導學生關注色彩,進而挖掘美術藝術。第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有親和力。為人師表,育人為本是每個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因此,在指導兒童學習美術時,不宜給兒童過多的學習壓力,應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將美術知識傳授給兒童。
1.2美術的內涵及體驗
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例,其畢業踏上工作崗位后必須在實際生活和教學課堂中將美的內涵展示給兒童。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觀、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對兒童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大學生應充分理解美術的內涵,體驗美術的魅力。所謂美術內涵,就是通過美術藝術,使人們利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感悟美術的存在價值和內在魅力。即將走向美術教育事業的畢業生,應了解兒童發展規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兒童正處于成長的開始階段,幫助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美術,參與美術活動,感受美術成果,體會美術的價值,從而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帶領兒童去公園游玩。通過對大自然實物特征的講解,使兒童理解這類實物的顏色,以及其基本特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加幼兒強烈的學習興趣,還激發他們了解大自然的好奇心,鍛煉其敏銳的觀察力。
2創意美術的設計體系
2.1明確教學設計目標
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它能夠激發孩子的藝術創作潛能,培養孩子多元的美感素質,建立多角度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啟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引導孩子去觀察、思考、想象、創作建立完整的藝術體驗感受。因此,明確教學目標,通過不斷設計教學內容,提升兒童的學習能力。那么如何設計美術教學目標呢?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學生應通過不斷學習,理解耐心授課的重要性。兒童是一個人成長的特殊階段,離不開教師的耐心指導和充滿愛意的教育。再次,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對正確的課程引導,趣味性的課程設置,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更具說服力。最后,教師應學會對幼兒進行客觀的教學評價,不斷反思教學效果,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2.2引入合理的教學內容
兒童創意美術教學,離不開娛樂體驗和文化體驗。教師應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專業素養,將美術所涉及的生活知識、文化知識、美學知識用輕松愉快的方式傳授給兒童。例如,在講解大山和河流的表現技法時,可以引用唐詩或者宋詞,對兒童進行文化熏陶,然后再通過色彩、線條等知識,向兒童講述如何勾勒大山與河流。將山性、水性、土性完全展示給兒童,從而將知識更好地展示給兒童。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 創意教學設計
創意教學設計是以創造性的思維作指導,克服思維的定向性,從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創意設計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結構、方式、手段等進行的創造性構思。“創意教學設計”在美術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類型題目,結合實際,針對教學階段,進行不同形式的創意教學設計。結合個人在小學美術課教學創意設計中的實踐,淺談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學生繪畫用線方法,強化學生繪畫自信心,提高線條表現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繪畫中嘗試用線描形,從而感悟各種線條變化的樂趣。如認識線條的形狀,領悟線條的多姿多彩、神奇的表現力,會使兒童陶醉。若隱若現,若剛若柔,跳躍如舞姿,平靜如湖水,暢快如飛流,凝重如冰封,它把世間萬事萬物表現得淋漓盡致。用線條表現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從畫線引導就可培養兒童繪畫信心。任何一個小學生,當他拿起畫筆盡情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時,那是他發自內心的自我感悟,是認知事物的升華。那是他最開心、最有自信的時候。作為老師決不能挫傷學生任何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當學生取得一點成績時,應及時肯定、鼓勵。哪怕是畫得不好,也不要加以指責,讓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小學生的繪畫興趣的培養美術教師不能急于傳授技能知識,不要認為不教學生畫些具體的東西,就不算盡其職責,從而忽略了把“信心”教給學生。任何一個學生,當他毫不困難地拿起畫筆來表現時,就是他最開心、最有信心的時候。那么怎樣使學生一開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進行繪畫活動達到一種良好的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強化任何一位學生的涂鴉能力,使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進行繪畫活動。
創意能力盡管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但死板、教條的教學方法,往往抑制了這一潛能的挖掘,所以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教給自信。創造能力盡管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但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法,往往抑制了這種潛能的發掘,所以要經常鼓勵兒童,他筆下的任何線條都是最漂亮的,使他從無意的流露轉化為主動的表現能力,反復的訓練,兒童的畫面就會越來越豐富,甚至產生令人驚嘆的效果,這就為從大概表現對象的感受到正確用線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礎。
二、拓展工具與材料,嘗試各種繪畫技巧
幾乎任何一種材料都可用于美術繪畫中。有些是傳統性的如鉛筆、水彩、蠟筆、橡皮泥、各種紙張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別處的,但也可以用于美術用途,如布片、毛線、木頭等;第三類是那些通常被認為與藝術毫無關系,卻偶爾被用于種種藝術表現形式中而又有著特別的效果,如:廢舊的飲料罐、廢紙盤、樹枝、瓶蓋、墨汁、鹽、沙等等。在美術教學中,盡量多為少年兒童配備美術活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實施美術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成為同樂共享的知心朋友,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變學會為會學,充分調動起直覺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從工具材料的使用過程中,獲得審美愉悅。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單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會使學生感到厭倦,乏味,從而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不斷地拓新創作工具材料,引發興趣,使整個教學過程情趣盎然。
對材料的選擇,還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如裝飾畫一課,講解了裝飾畫的種類、畫法之后,就鼓勵同學可選擇各種材料,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制作,力爭新穎,并展示教師平時搜集的學生作品,依靠自己的直覺能力材料,并且還能自己動手做出有情趣的作品來。
三、改變課堂整體設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一般都分課堂傳授和作業練習兩大塊,多以傳統的教學進行“填鴨式”的講授,在進行“一刀切”或“放羊式”的作業練習,造成組織單調,氣氛沉悶的狀態,難以跳出封閉式的教育圈子,“開發式多元化活動”的課堂教學結構,面向全體,以人為本,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交叉參與的空間。
“開發式”的教學形式采用個人自學與小組討論、合作的活動形式。例如:小學高年級的素描教學,幾何形畫法(圓柱體、球體)內容分派給全班各個小組學習討論,然后各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各講一形體,無一漏網,從獨立學習到合作學習,促使每一位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主動思考,發表獨立見解。
“多元化”是指教學內容上多元性或課型整合的多元化,欣賞與繪畫相結合等等,也可將具象形、意象形、抽象形的資料,提供給學生進行選擇或組合創新,以豐富表現手段,并衡量學生造型能力的差異。
“開發式多元化角色活動”如游戲一般,此舉,必將引發學生的興趣,增強發散思維,密切人際關系,共享創造成果與經驗,從而達到提高個人與團體的創造素質。
這種科學互組教學方式與教學語言極其適應學生學習心理,太小兒科的游玩樂教學滿足不了他們求知欲,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學科之間縱向的、橫向的、局部的、整體的聯系,從而形成縱橫交叉的思維品質,相互變通,以進一步滲透多元化的創造方向中去。
四、因勢利導,促進創新
關鍵詞: 初中美術課 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
初中美術是義務教育中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初中生在美術了解方面需要更多的是繪畫的技巧和方法,了解更多的畫家作品,老師通過了解不同的美術作品向學生傳授更多美術技能和知識,從而完善對學生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對各種美術的熱愛之情,可以激勵和帶動學生發展。
一、改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發展
有效的美術教學課堂不僅需要老師富有感情的教學方式,還需要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美術課。以往的教學中美術課不作為考試重點,常常被其他科目占用,尤其是在初三階段,為了備考,美術課很少能夠真正走進學生課堂。想要讓美術教育體現它真正的價值,不僅要從課程上得到體現,而且要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美術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促進學生在美術實踐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教學方面,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真正做到關心學生發展,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美術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關注學生發展,不僅要關心學生在美術知識領域方面的構建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在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方面的發展。在這方面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發展,活躍課堂氣氛,培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課堂上的主動探索獲得更好的發展,從而上好美術課。
二、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安排與對策,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才能上好美術課。課堂上活躍的氣氛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老師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課堂環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例如在講解初一《在校園中健康成長》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中了解到題材繪畫創作方法和人物情節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熱愛校園和對校園事物的觀察力。讓學生選擇一些生活題材,選擇一組校園活動場景照片,學生通過回憶和互相交流在校園里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并把它作為繪畫創作的主題加以表現出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表現自己的構思,獨立思考問題,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目的就是在于啟發創作靈感,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描繪出更美好的畫面。
激發興趣是完善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在課堂上注重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改變傳統的模仿教學,使用現代化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和思考過程中感受美、欣賞美,在課堂上讓學生開展剪紙和折紙,動手做一些貼畫之類的活動,提高學生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三、啟發學生想象,滲透美術課堂
初中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心中的世界是無限絢麗多彩的,所以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個優點挖掘學生潛在能力。美術課堂上欣賞是最重要的,美的欣賞讓學生能夠產生無限遐想,美的欣賞讓學生能夠進入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把學生帶進一個美的意境中,使審美和豐富的想象力結合在一起。例如在講解美術課七年級下冊《校園的春天》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向學生播放關于春天信息的畫面,結合校園里春天都有什么樣的景色,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共同設計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邊欣賞邊提問,讓學生走進校園里尋找春天校園都有什么變化?“柳樹發芽了,小草綠了”,學生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老師在此基礎上提出:絢麗多彩的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通過多種畫面讓學生聯想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通過自己的構思和想象把它描繪出來。讓學生在愉悅中進行藝術的創造,盡情地創作自己眼中的藝術。
初中美術課需要學生不斷創造和想象,大膽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想象力。這個過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初中美術課堂如同一棵小樹苗,它需要的不僅是肥沃的土地,還需要不斷的汗水和科學的方法,經過一系列的澆水、施肥、耕耘、萌芽才能長出一棵參天大樹。因此教學設計對美術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資源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參考文獻:
通過《中國古代石雕》這一節課的教學實踐,我對上述認識更加肯定,并有了更全面的補充。
首先,高中生普遍感到壓力很大,學業負擔過重,在長期應試教育的思想和考學的雙重影響下,高中生習慣性的把美術欣賞課視為副課、休息課,而得不到學生的足夠重視,不能正確認識學校開設美術欣賞課的真正用意和目的。這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其次,由于基礎學科學習壓力大,高中生不愿意在他們認為對高考無用的學科上花費精力來獲取新的知識。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不會拒絕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取有趣的新知識。這一點非常重要,是否能夠把你所講的內容很好地寓教于樂,是能否達到預期授課目的的首要環節。
再次,由于高中生課內外閱讀量的增加,對于美術欣賞課本中的圖片、文字資料大多比較熟悉,因此過多局限于書本知識的美術欣賞對于高中生來說是毫無吸引力的,他們渴望獲得書本以外的更多有趣的知識。
在《中國古代石雕》這一講,考慮到學生們的以上諸多問題,我做了一些十分有益的課前準備工作,首先基于課本查閱大量史實資料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雕塑史上的幾大重要發展時期,上網了解與作品密切相關的幾個重要人物以及佛教的傳入發展概況,同時要通讀一些關于本課內容的文學評論(李澤厚《美的歷程》關于漢代以及佛教藝術文化的論述)。這樣均是為了增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能夠找到課本外有益的知識,故事,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讓學生們從歷史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人以及人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創造出來的藝術。在本課中,我利用昭陵六駿的被盜史,引出了一個很好的點——國寶的流失,中國的恥辱,平凡人的愛國心,以激起同學們的一種自發的愛國熱情,激發他們的強國心,效果十分明顯。
此外,美術課不能光高高在上的談經典,這樣會使學生對藝術產生距離感,從而使他們失去對藝術的興趣。因此,美術更應該接近生活接近學生。由于古代石雕本身已是時代久遠的一種藝術形式,距離感的產生很自然,我要做的就是使同學們感受到現代生活中雕塑的存在,雕塑產生的一種自然性,必然性與其制作的傳統手法。對此,在講課之初,我便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以整體提問的形式,引出雕塑的分類及定義,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反應及整堂課的最終效果能夠看出這樣做的益處。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都重視共性的發掘,對學生統一性、集體性的要求較高,卻將對于想象創造最重要的個性教育忽略了。這就造成了千人一面的惡果,學生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喪失了自己的想法,使原本獨有的創意也被扼殺在搖籃里。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畫法,不要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要知道小學生的想象力是不可預測的,天馬行空的程度不可限量。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個性,不要用所謂的答案來限制其發展。
二、要用多媒體教學來豐富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也越發成熟,也越來越廣泛應用于教師的日常教學之中。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引入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使學生更加喜歡美術,充分激發他們對于美術的興趣、對于畫畫的熱愛。即使以后有的學生不會從事美術行業,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改變教學方式,將課堂趣味化
以往的美術課堂,教師除了讓學生畫畫,就是讓學生欣賞一些根本看不懂的世界名畫,抑或講一些枯燥無味、晦澀難懂的畫畫技法。課堂氣氛沉悶無比。因此教師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大膽革新,勇于拋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步驟與方法。在課堂上引入一些能夠激起學生興趣的小游戲,或者用一些小故事來串聯課堂,用故事里的一些事物引導學生去畫一些東西,使課堂充滿趣味性,也使學生更喜歡上美術課。
四、積極鼓勵與定期評價
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要深諳學生的性格,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像一個個向日葵一樣渴望別人的認可與贊同。所以老師要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并且適時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不同形式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存在感,使學生更有自信、更加熱情地投入美術的學習中。
作為對開發學生想象力十分重要的美術課程來說,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要求: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重視多媒體的運用,努力構建趣味課堂,適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評價。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學生喜歡美術、熱愛美術。
【關鍵詞】審美能力;美術;教學設計
審美能力是現代文明人的素養之一,即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高中美術課程的開設,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美育人文性,趣味性,欣賞性,教育性,可操作性等諸多教育功能,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具備審美、創造、感知、形象思維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筆者在從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構建基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意義重大。
一、目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1.應試教育成為制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
從一定程度上說,應試教育阻礙了美術課程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高考這根指揮棒下,高中學生更在乎高考分數,對于不是高考科目的美術課程并不重視。自然而然在美術課堂上也就收不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絕大多數的學生缺乏一定的美術理論知識及實踐繪畫能力,無法在課堂上和教師一起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有機聯系。在美術課堂上,只聽到教師講得口干舌燥,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而課堂上的學生大多神情漠然,課堂會逐漸滑向單調與枯燥。
2.高中美術教學改革涌現出重人文、輕技能傾向
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高中課堂上學生純粹的“動嘴、動眼”,沒有多余的學時來“動手”,誰都知道,沒有美術技能,也就沒有美術,技能并非是美術家的專利,它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同樣有著重要的地位,要培養形式感的眼睛,獲得較高的感知力和欣賞力,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必須通過審美操作的參與,也就是對技能的學習。那種以為僅憑美術欣賞,讓學生背誦出幾個畫家和作品的名字,就能提高審美能力,這只不過是某些理論家一廂情愿的美好幻想。凡是從事美術技能教學實踐的教師,都會了解到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個技能上優秀的學生,他對美術作品形式的感知、鑒賞、分析的能力也相應較高。
二、課堂教學缺乏師生雙邊參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首先必須讓學生對美術課堂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師生雙邊參與動態變化的課堂教學是提升學生興趣的最重要因素。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過程,但現實的美術課堂教學中老師自始至終一如既往地執行自己既定的教案,并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基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高中課堂教學設計原則
1.主體性原則。即要求課堂教學設計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讓他們獲得平等、和諧、自主的發展,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調節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的作用,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過程。
2.目標性原則。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起定向作用,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標準。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美術教師除了從教的角度考慮問題外,還必須將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依據加以認真思考。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不應只局限在傳授繪畫的知識、技能和立體空間的表現形式,而應運用綜合的,跨學科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最大限度的開闊眼界,接受高層次的藝術熏陶。
3.針對性原則。教學對象千差萬別,教學內容也各有千秋,教學設計需要體現這些差異性,具有針對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維高與抽象思維,思維活躍,情感方面感性大與理性,容易被外界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美感體驗與情感表達,通過“興趣”來調動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設計針對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而精心制定的。
4.實踐性原則。也稱為可操作性原則。整個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設計應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中要分層次設定多級教學目標,充分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發展藝術才能、提高藝術素質的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5.有效性原則。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設計中所有教學策略的選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情景的創設以及課堂問題的設計等,都必須注重實效。教師要在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充分認識和巧用學生的這種主觀能動性,善于引導和培養他們獨立的主體意識,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四、基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高中課堂教學設計策略
1.寓教于樂,培養學生審美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應該培養學生對該們課程的學習興趣。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既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為他們未來從事美術職業或其他職業拓展發展空間。一是要求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要符合學生審美特征和認知習慣,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教學形式,采用更靈活、更實用的組織教學是;第二是要求教師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習慣的東西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才能使學生樂于接受和認知。教師應努力找尋能吸引學生注意引起學生興趣的作品并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阻止教學。如油畫《父親》、《開國大典》,雕塑《思想者》、《大衛》等,教師在對作品進行深入賞析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描述性鑒賞如:“農民父親黝黑的面孔、粗糙的雙手、滄桑的神態,開國大典時隆重莊嚴的氣氛和建國的祥和愉悅的氛圍,大衛的英雄氣概等”來直接感染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滲透,逐步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等。
2.研究教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一堂好的美術課,是美術教師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能從興趣出發誘導和激發學生從產生興趣,之后到產生審美的體驗和感知,再到產生探究的興趣,最后使學生達到主動的創造。美術教師要努力發掘教材內容呈現形式,尋找刺激的新異與變化,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簡單易懂”的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其次要發揮美術教學的獨特魅力,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積極采取影視、錄像、多媒體、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美術的興趣;同時注意調動積極的情感因素作用,從滿足學生的需要入手,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使學生在發展求知需要的過程中盡可能充溢著積極的情緒體驗,滿足對美的需要。
3.創設情境,增強課堂審美吸引力
美術教師在創新美術課堂教學設計中,對文學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創設、情境體驗的創設等諸多教學情境創設方法加以巧妙利用,啟發學生思路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教育目的。在進行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運用跨學科教學方法綜合多種學科知識如美術與自然科學、美術與社會科學等,進行橫向拓展性教學嘗試,以求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培養學生成為有深度文化內涵的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人才觀。創設情境,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情境,可以在學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種強烈的掛念,使學生產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狀態,由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美術活動的欲望,引導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和創造。目前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在美術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學創新,從趣味性引導到審美性
創新美術教學設計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工作,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思考,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實施方案的過程。美術作品本身具有審美特性,創新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審美活動進行教學設計,審美活動要隨堂處處可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利用各種契機通過欣賞-體驗-感知-評述―評價的教學流程。讓學生進行審美體驗。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設計時,通過文學情境、音樂情境、游戲情境等的情境創設,用文學藝術語言、音樂旋律等極具藝術感染力的渲染使學生在“游于藝,成于樂”的藝術情境中體驗樂趣,培養學生的感知和審美能力。教師有目的的設趣,能使學生從最初的興趣逐步達到高層面的審美心理活動,進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這樣的教育最終對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懂得美的人才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只有好的審美能力才能成就好的人生,最終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成曉東.高中美術教學反思[J].學周刊,2012(23).
[2]張欣.關于高中美術教學問題的探析[J].中小學教育,2011(10).
[關鍵詞]意象藝術 教學設計 實踐要素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70
由于我執教的班級數量較多,自己即興安排了一個教學內容《亂涂亂畫》。因為經??吹綄W生會有亂涂畫的現象,于是簡單地說了幾句,布置本節課的作業是在作業紙上亂涂亂畫,而且還要比一比,誰最亂!這下學生可高興了,都急匆匆、興致勃勃地干起事來。有的學生想出了讓人想不到的絕招:一個學生用筆在紙上畫線時,另一個學生使勁推搡。到比一比誰最“亂”時,展示的作業大部分是畫糊了,學生在嘻嘻哈哈中“鬧完”了一節課,但我知道學生很開心、快樂。課后,我也反思了這節課堂教學:存在著準備不充分,教學過程松散,任務要求不明確等問題。但學生對“亂涂亂畫”很感興趣,因此,我覺得還是應該具有重新設計、組織教學的價值。重教之后學生在快樂之余,習作也有不錯的效果,不亞于“大師”的涂鴉。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美術是快樂的,這個階段的學生天生就是創意大師,曲折的線條,跳躍靈動的點,變化無窮的色彩,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自由揮灑,顯現出他們純真的認知世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智發育漸漸趨向成人化,繪畫中追求形似,逐漸用“像不像”來評價美術作品的好壞、優劣,表現的事物形象丟棄了大膽、夸張的表現手法,刻意追求形似逼真的效果。但是又由于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工具材料限制等因素困擾,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學習興趣大打折扣,甚至陷入迷茫的境地。因此教師要善于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多下工夫,讓學生在掌握美術造型表現等基本技能的同時,又能帶來情感快樂與身心愉悅。意象性教學設計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意象性藝術概念理解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
美術門類大致分為具象表現和意象表現兩大類。意象是美術中的第二種類型,它在整個美術門類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構成美術鑒賞中的重要方面。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用筆細膩、描繪真實具體、形象逼真自然,它與畢加索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杰作《格爾尼卡》相比,前者更多強調客觀真實與再現,后者則強調主觀感受與表達。兩種不同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與中國畫的工筆和寫意相類似。
二、意象性藝術具有的特征
意象性藝術所具有的藝術特征對教師開發課例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意象性藝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
想象性。指意象是經過藝術家的想象,將“意”與“象”融為一體的產物。
情感性。是藝術家創造意象的重要動力和導引,并伴隨著意象創造的全過程。
三、意象性教學設計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四個要素
1.教師要養成素材收集習慣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亂”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讓學生多接觸感受可以豐富對事物物象多樣性的感知,改變學生因接觸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視覺圖式,讓學生獲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記,為意象性表現打下基礎。素材的收集不僅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時也要注意收集各藝術派別的藝術作品,諸如印象派、立體主義等大家作品圖片資料收集,可在介紹作品成就的同時,讓學生領略藝術家是如何表現客觀事物與表達畫家主觀感受的方法。
2.教師要具有教學案例設計能力
美術新課標理念中強調:“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币虼嗣佬g教師為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必須具備美術教學案例設計的能力。
例:《指甲長長啦》教學設計過程
收集資料:2011年9月1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專業歌手克里斯?沃爾頓,藝名“公爵夫人”,在紐約公立圖書館前展示她剛破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最長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總長10英尺2英寸(約3.05米),右手指甲總長9英尺7英寸(約2.87米)。只需484個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長就可以夠到帝國大廈的頂端。
分析與設計: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長長的,以上的資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從來就沒有見過如此長的指甲。指甲,其長長后并沒有固定模式,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長長啦》這一意象性繪畫教學課案例經多次修改設計完成。
3.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讀“畫”
意象性藝術因過多強調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圖來表現世界。因此藝術家就需要調動一切手段來表達這種感覺和意圖,而不管是否與眼見的現實一致,從而產生藝術形象上的怪異性,即在表現對象時有意或無意地改變對象的自然形態,以符合自己的創作所要表達的目的,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夸張與變形的表現手法。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知道,再現客觀對象時,有具象表達和意象再現兩大形式,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意象藝術作品時應更多從體會作者對事物的主觀感受入手。創造美、表現美的標準不具有唯一性,從而為理解、接納美術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論基礎。
4.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循形式美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