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30 10:26: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等職業教育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改革;思考
近十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高等職業院校更是得以快速發展。2000年全國僅有高職院校199所,每所學校全日制學生在3000人上下。到2010年,全國已有高職院校1000多所,每所學校全日制學生一般都在1萬人以上,十年間,高職院校得以翻倍增長,給其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學術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大力培養的同時,實用型人才嚴重短缺,國務院《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要求在高等教育中高職的招生規模應占一半以上。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又發表了“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改革職業教育的許多指導意見,為發展和改革職業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因此,進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一、教育思想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礎前提
教育改革中教育體制改革是關鍵,教學內容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改革是先導,教育改革要成功,首先要使思想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和形勢發展的要求。培養完全的人格,越是著名的大學越要注重并做到這一點,一名學生如果缺少豐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和完全人格,不僅無法成為世界級的大師,甚至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人。高等職業院校要想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生存,就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思路。
1.能力本位觀念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實用型人才,而在如今物質縱橫的時代,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遞是遠遠不夠的,不但要使高職學生能夠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他們具有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以人為本觀念
加強學生的人格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誠實、真誠、公平、守信等的教育,才能使學生真正立足于社會,有光明的未來。
3.現代教育觀念
我國現在正處在市場經濟初期,在經濟轉變的同時,人們的思想更應該隨著改變,這樣才能趕上時代的潮流,要想注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實踐能力的現代教育觀念轉變。
二、調整課程結構、進行專業設置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專業設置,調整課程結構
專業設置要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所以設置什么專業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根據社會需求,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為經濟建設服務。高等職業教育具有特殊性,其培養學生的學生畢業后應具有操作、服務、運行等直接的時間能力,所以其專業設置應考慮到目前的職業的需求,還要考慮到未來幾年即學生就業時就業形勢變化的因素。根據這些因素來設置專業結構及時、適時地調整課程結構。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2.根據培養計劃,建構合理的課程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立足學生就業崗位,突出專業技能培養,以職業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合理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系列特殊性,我們以高等教育綜合類素質教育課程為基礎,專業特色課程建設為特色,實踐技能課程建設為支撐,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向更優、更好的方向發展。
綜合類基本素質類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英語、計算機、體育等基礎課程,這些課程在所有高等教育院校都有開設,目的是讓大學生們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夯實學生們的文化基礎,促使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專業特色建設時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難點,也是課程建設的核心。高等職業學校要使自己的學生以后再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一定要使學生有自己的特長,尤其是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來說,擁有專業技術又能有自己的特長,這對于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高等職業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裝款,根據目前市場的形勢狀況,找出自己的優點、強項、開設適應現實形勢的專業,并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
實踐技能課程開設的目標是要根據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開展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水平。如果有條件的話,盡可能的讓學生深入到工廠去做實際的操作,那么對其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以及技能的提高將是大有益處的。
三、教學內容的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從專業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為本位轉變,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學科體系和教材結構體系。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不能按籠統的學科體系來安排,應按適應現實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來確定,每門課程不一定有完整的學科體系,主要圍繞職業能力來進行內容的取舍。在課程內容的表現上,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首先提出工作任務,圍繞工作任務來展開知識點,教材內容中的知識點應針對工作任務來闡釋。
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應針對工作任務來闡釋。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無論是從教學計劃上看還是從每門課程設置的教學內容上來講都存在專業學科本位的傾向。高等職業院校應將職業崗位和就業的實踐能力培養作為其學科知識、教學內容的重點。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蹦纤卫韺W大師朱熹的一席話說明了教學方法與教學質量的關系密不可分,說明了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或者說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每個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鍛煉。要達到這一目標,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摒棄那種“上課記筆記,課后背筆記,考試記筆記”的教學方法。要進行實際操作訓練,例如計算機教育這樣的課程老師就不能一味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們做筆記。而是要引導學生們到計算機機房授課,更應讓他們進行實際操作。而且高職院校還可以在學生的考試形式上有所突變。一味地書面考試不能達到測試學生水平的效果,像幼師專業的學生就要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對他們進行舞蹈、聲樂的考核。這樣,高職院校里的學生無論是迫于考試的壓力還是處于自己的興趣,都會努力的,他們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會得到好的發展。
五、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說:“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迅速而全面壯大自己,增強自身實力,必須重視教師的作用。
對于我國現存的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師資隊伍的缺失和流失都是限制高等職業院校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的規定,一般高職院校的生師比為18∶1,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的規模一般在1.5萬人左右,按此比例,需要專任教師833人,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教師數量都難以達到此要求,并且伴隨著人們對高職院校的偏見等因素造成了民辦高校教師人才流失的發生,穩定高職院校教師,促進其自身的發展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1.培養高職院校里的教師,向骨干教師邁進
激發教師內在的動力,改革教師的職稱待遇、獎勵等。激勵教師在單純知識傳遞的同時也要在學術上和科研上有所突破,積極實施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鼓勵希望繼續攻讀學位的教師讀碩士、博士學位等制度。
2.提高高職院校里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
多數教師的實際操作經驗太少,這就導致了教師在給學生授課的時候,可能造成理論和實際相脫離的狀況,為了將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實用型的人才,高職院校的教師,首先就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能傳授給學生實用性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的個人素質進行全面的提高。
3.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指: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有一定實踐經驗(具有所教專業相關的社會職業崗位經歷、資格或能力)的教師。具體標準: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持有教師資格證或具有《教師法》規定的教師任職資格;中級或以上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技能)等級證書,或者應有相關專業兩項或以上的技術開發或設計成果;具有相應的較豐富實際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推薦優秀教師定期去培訓,吸納高等師范院校優秀的畢業生來本校任教等方法來充實教師隊伍,以提高教師素質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來建設“雙師型”教師。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學科;教學改革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許多高等職業院校都開設了相應的會計專業,相關的經濟類其他專業,也都程度不同地開設了會計學科的課程。因此,會計學科的教學改革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更為廣泛、普遍的意義。
一、高等職業教育及其會計學科的定位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
1.在教育層面上的定位。我國的教育體制就面向社會就業的非義務教育來說,應分為三個層面,即高等普通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其中的高等職業教育既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要突出“職業”的特點,專業定向十分明顯,以就業為導向,又區別于中等職業教育,強調“高等”教育的素質要求,教育層次較高。
2.在人才素質方面的定位。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層次的職業教育,但又與高等普通教育不同,在人才素質方面應從教師素質要求和學生素質培養兩方面來定位。
在教師素質要求方面,除了一般高等教育所重視的政治思想素質,包括心理健康素質和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基本素質要求外,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還應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水平。作為一名合格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應持有相應專業的中級及以上職業技術資格證書,即我們現在所重視的所謂“雙師型”教師。教師要具有動手操作及實踐指導的能力,學有專長,用有專長,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并重,不但要講得懂,講得實際,還要領著做,做得到位。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成為某一專業的行家里手,朝著“專家”的方向發展自己,使自己首先成為工程師、會計師、統計師、資產評估師、稅務師、技師等。
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特殊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在對待高等職業教師的相應政策方面也應重新考慮其定位問題。在學歷要求方面,更應重視職業教育的背景和專業實踐的經歷,強調一個“?!弊?突出一個“用”字。在評聘相應的高、中級職稱時,應把具備相應專業的“雙師資格”作為“硬件”考慮,而不應僅僅強調“科研成果”、“論文論著”等。在教師的任務完成方面,要將教師指導實驗課、實訓課、實習課與課堂理論課的教學同等對待。在教師培養方面,除了要求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參加培訓外,更應強調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事相應的實際工作。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備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在學生素質培養的定位方面,高等職業教育也要突出“職業”的特色,培養“實用型”、“應用型”人才,重視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開發。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面”不宜過寬,適當強調“專”字,結合其專業考慮理論知識的結構框架和“相關專業”,以求學生將來的“多向發展”。在理論教學中,要注意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向應用性理論、方法性理論傾斜,力求理論與實踐更緊密地結合。
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知識方面,應書本知識和實踐操作知識并重,除了相應的課堂教學外,應加大實驗課、實訓課、實習課的力度,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抓好教室、實驗室及實訓室兩個課堂的教學工作,抓好校內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培養,要以就業為導向,其學科方向的發展要考慮就業問題,要開展“雙證書”、“多證書”教育,以“零距離上崗”為教學的具體目標,拓寬學生畢業的就業渠道。
3.教材建設方面的定位。在教與學中,教材是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在教材建設方面,除了突出“職業”的特點外,還要強調“高等”的層次,應該在“夠用”的理論框架下,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面,要“全”、“新”并重,力求“高等”。國家在教材的規劃管理方面,要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專家”的參與。應該支持和鼓勵高等職業院校多出教材,出好教材,這要有相應的政策環境,如制定教材送審制度,以教材質量而取舍,優勝劣汰。允許和鼓勵有條件的高等職業院校推出和使用自編的具有高等職業特色的教材,鼓勵具有地方經濟特色的高等職業教材在相應的地區使用,包括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特色的教材。在學校評估工作中,也應在政策上適當為院校自編自用教材開點口子,以扶持其發展和成長。
(二)高等職業教育中會計學科的定位
1.會計學科在會計專業的定位。會計教育發展的直接動因是會計職業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其主攻方向是會計學科的一系列課程,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工商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咨詢服務及審計鑒證等社會中介服務工作掌握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因此,會計學科在高等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中,應定位在為會計職業崗位的需要而設置。在教學內容上,應與社會的會計職業職稱考試、執業資格考試掛起鉤來,有目標、高層次地完成會計職業崗位必備的知識結構,高起點地進入社會實際工作崗位,并具備應對中級及以上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基本知識儲備,使學生在畢業時易于解決行業準入資格問題,以利于以后的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會計專業教學要考慮社會就業對畢業生在會計學科知識方面的要求,把適應會計職業發展放在首位,從思想政治素質、理論知識結構、業務操作技能三個方面培養學生適應會計職業崗位需要的綜合素質。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跨國公司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會計教育水平和實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有必要在高等職業教育的會計學科教學改革中考慮到“國際性”的拓展。
2.會計學科在非會計專業的財經類專業中的定位。高等職業教育非會計專業的財經類各專業開設的會計學科的部分課程,是作為知識結構的整體框架的組成部分,為使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工作崗位時,能夠更好地適應財經類工作的需要而設置的。
二、高等職業教育中會計學科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圍繞會計職業的發展和要求進行會計學科的教學改革
我國的會計職業,從大的方面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工商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會計人員主要從事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及內部審計等工作;一類是社會中介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服務公司、投資咨詢公司等,主要從事的是審計鑒證、咨詢服務等工作。另外,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崗位也是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選擇的一個工作崗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這些就業崗位,從整體上勾畫出了會計職業發展的基本框架。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會計職業崗位首先要求我們的畢業生是去操作,而不是去搞研究,要把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及審計工作的適應性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學科教學的著眼點,考慮就業這一牽動全局的關鍵環節,才能使會計專業的教育延續和發展。所以,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操作技能培養,首當其沖的要放在首位來考慮,在會計學科教學改革中,要突出這個關鍵,抓住這個“綱”,以明確我們的教改方向,準確把握我們的會計學科教學改革的定位。
(二)課程設置的基本框架
會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不但有統一的執業標準,而且有嚴格的行業準入規則,我們的會計學科教學改革,要尊重這一現實,從這個現實出發,考慮我們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實施。要講適用性,面向行業,貼近地方經濟特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按需按崗設置專業和課程。要講職業性,針對具體職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特點選擇課程內容。要講綜合性,打破學科界限,關注相關專業領域最新技術發展,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
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要靈活、實用,其中專業基礎課應包括專業外語、計算機基礎、經濟法、財經數學、管理學基礎、會計學基礎等。專業必修課應包括企業財務會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預算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會計制度設計等。專業選修課應包括資產評估學、稅務、公共關系、禮儀等。在財經類的非會計專業,可適當開設會計基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相應的會計學科的課程。
(三)會計學科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構建新的教學分類管理。高等職業院校的會計學科教學,應分別按課堂講授教學和實訓指導教學兩類進行管理。針對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課堂講授教學應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輔以適量的作業,強化教學管理,教師要講懂,學生要聽懂,知識點應為必需、夠用,知識體系要有一個基本框架,不必求全求深。
實訓指導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規范操作為基本要求,教師在指導中,基本操作統一講解,要講到位,有條理性。具體操作要以一對一的個別指導為主,在啟發、引導的前提下,點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實訓課程完成時要有講評和總結,以利于學生領悟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充分利用實訓課提高學生對知識應用的掌握程度。
2.制定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計劃,課堂講授教學與實訓講授教學并重。要從一個新的思路來制定、調整會計學科各門課程的教學計劃,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大綱即要突出“高等”,更要強調“職業”,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較高基本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在會計學科的教學改革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課時的分配問題,各門課程中的課堂講授教學與實訓指導教學的學時應按1∶1的比例安排,具體到各門課程要有針對性地適當調整。
3.改革會計學科的考試制度。現行的考試制度,給學生過大的壓力,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不相符,學生在“死記硬背”,教師在“盡量縮小復習范圍”,師生處于兩難境地。針對職業教育重在“操作”的特點,應改革現行的考試制度,可考慮分步驟進行。第一步,先采取“既分又合”的辦法,課堂講授教學與實訓指導教學分別進行考試,各占50%的比例,把課堂講授課與實訓指導課成績合并作為一門課程的考試或考查的最終成績。第二步,在理順了職業教育的基本教改思路,各項措施到位,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可考慮“一體式”的考試考查辦法,即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來評定學習成績。這樣,更為符合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也從根本上使職業教育的考試改革真正改到位。走到這一步,我們尚需樹立一個新的教學改革的理念,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
估[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提升內涵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面向對象”教學模式;建構主義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大多沿用傳統的本科教育體系,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適用范圍廣、可操作性強的高職教學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教學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載體等(見圖1)。筆者擬就“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定位于“應用能力”的高職教育教學目標與培養思路
(一)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樣,首要的教育目的是育人。這里的育人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做人、完善人格,同時也包括將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社會分工不同,用工崗位不同,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突破傳統的本科或專科以理論教學體系為核心的模式,為社會培養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理論基礎深厚、課程系統性強,但不能完全滿足崗位技術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探索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有特色的教學方法,以實現給予學生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謀求個性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目標。
(二)應用能力的表現方式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能力突出體現在崗位或技術領域的職業適應性和職業生涯的變動適應性上。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崗位或職業都具有能力、技術、知識需求的多樣性、時效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因此,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整合能力、學習能力、遷移學習能力、交往與合作能力,能夠適應職業及職業生涯的變動,有利于自身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
筆者認為,高職教育宜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式??梢越M織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習等教學環節學習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能力培養思路
構建“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整體思路是:根據具體產品或技術崗位的知識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設計包含有相應的知識內容、功能或能力的對象,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分析研究這些對象,將具體的知識點、相互關系以及對象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力)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
“面向對象”教學模式需要整合專業,構建專業交叉對象,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職業是不具有專業確定性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以個性化地選擇學習項目,畢業時根據社會需求和專業特長獲得相應的專業證書。
“面向對象”教學模式可以整合能力,通過建立學習研究小組,采用開放式教學和實驗,綜合采用講授法、討論法、自學法等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
在“面向對象”教學模式下,學生從一開始就接觸有特定功能的對象,始終使學生保持好奇心和成功的滿足感。工作和學習變成一種享受,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得到樂趣,心理素質得到培養。采用協作互助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步入社會時即可成為完整的“社會人”。
“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深入地說明了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說明了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現代建構主義認為:(1)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不是被動地接受或吸收的;(2)學習質量取決于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生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3)學習具有社會化屬性,需要人與人之間互動。
圖2為知識建構示意圖。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具有邏輯性和規律性,外部世界的未知知識對學生來說是紛繁復雜的,不經過學生分析整理的外部知識不會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從建構主義基本原理和傳統教學的利弊分析中,可以得出建構主義教學原理:(1)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職責是組織教學活動和幫助學生。教學是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不是對學生灌輸知識;教師的職責主要是對教學對象、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2)教學過程是有意義的學習。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知識建構的學習情境創設問題,并把學習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3)既要注重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更要強調學習具有社會化的屬性。人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或者解釋現實的,由于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因此對知識的理解必然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通過對話與協商,可使人們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更加豐富、全面。
(二)“面向對象”的內涵
對象,廣義地說,即客觀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建構主義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學習環境設計的重要性。從計算機技術借鑒來的“面向對象”方法可以有助于科學地設計學習環境,科學地將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融于具體的客觀事物(即對象)之中。
圖3所示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將個別的對象抽象為綜合了屬性和方法的類,編程時將某個類應用于現實世界,得到整合了數據結構和實現過程的具體客觀對象,這個具體的客觀對象外部表象是其所具有的功能,使用時不會考慮對象的屬性和實現過程。本例中的這個具體對象可以實現繪制、刪除和移動具有特定屬性多邊形的功能。我們研究這個多邊形具體對象的編程時,需要綜合考慮其屬性及實現過程;而當我們使用這個實例對象時,只會考慮其功能,不關心實現過程。傳統的面向過程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的定義與實現過程的聯系是松散的。編制繪制一個多邊形的程序就是定義出數據結構,然后按照步驟依次實現。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將知識按學科、專業、課程、單元等分類細化,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不知道所學知識點的應用場合和應用目的,不具有綜合各門課程知識點用于完成某個過程從而實現特定功能的能力。在現實社會中,實現某個功能的產品,我們稱之為對象,包含了相關的知識點以及綜合運用知識點的過程(見圖4)。因此,突破傳統的以理論體系為核心的條塊化教學模式,根據具體產品或技術崗位的知識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設計包含有相應的知識內容、功能或能力的對象,可以使學生易于直觀地進行知識、能力建構,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三)“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面向對象”教學模式的教學實施過程包括從目標分析、教學對象選擇到具體教學方式及實施效果評估等各個環節。其中,面向對象的思想貫穿于教學設計的始終。
教學目標分析根據具體產品或技術崗位的知識和功能(或能力)需要,確定學生所應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這個過程是教學設計的根本,因為既需要調查未來的行業素養需求,也需要探究崗位職業技能需要,同時要在學生掌握專門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之間進行平衡。
對象選擇與設計教學對象的設計要求突破傳統的以理論體系為核心的條塊化教學模式,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知識和能力的代表性、融合性及實用性。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舉重若輕的整合能力,從而能將包含有相應知識內容、功能或能力的對象逐步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簡單的可以在真實環境實現的對象。如此便可以使學生易于直觀地進行知識建構,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學習過程設計根據學習對象和階段的不同,設計學習方式;確定學習對象所需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設計出獲取信息的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問題討論、報告撰寫和實踐等環節,實現和深化對對象的意義建構。
教學評價通過教學成果,包括設計報告、實踐作品、競賽成績等,評價教學設計、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和知識獲取的效果。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生產一線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內容應該立足于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懊嫦驅ο蠼虒W模式”可以整合知識,根據具體產品或技術崗位的知識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設計包含有相應知識內容、功能或能力的對象,通過建立學習研究小組,采用開放式教學和實驗,綜合采用研究法、自學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實現知識、能力的意義建構,進而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最終教學目標。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在單片機及其相關課程教學中應用該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在近兩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廣東賽區比賽中先后有二十余人獲得二三等獎。特別是我校學生參加了第四屆“西門子杯”大學生控制仿真挑戰賽并獲得三等獎,這是迄今為止五屆比賽以來,在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眾多名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場競技中,唯一一支進入決賽的專科學生隊伍。因此,可以確信,設計包含知識和知識運用的學習對象,可使學生直觀地進行知識、能力建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并改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7-9,50.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業化措施
1職業教師所須具備的職業素質
1.1熟悉一線,注重應用
有理論,會教學是高校教師隊伍的一個必要條件。但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學校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它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基礎理論適度夠用的前提下,著重于實際運用。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近半數的是實踐課,即使是理論教學其應用色彩也十分強烈。因而,熟悉一線,掌握并注重技術的應用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顯著特征。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是理論或技術的“應用型”教師。無論是教授技術基礎理論課還是教授技術專業理論課,著眼點都是“應用”。他們具有較強的將理論闡釋淺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較強的應用理論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1.2重職業道德,具有“關鍵能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無不重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品德風范感召學生。教師只有重視個人的師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才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生產、管理、經營一線上的崗位。他們所從事的崗位要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所謂“關鍵能力”是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關能力等非技術性的職業素質?!瓣P鍵能力”是20世紀80年代初首先由德國企業界提出來的,“企業界歡迎的是技能和關鍵能力兩方面都好的員工”。如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如何培養關鍵能力?這幾個方面是高等職業教育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這項教育內容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提出了相應要求,即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必須是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關鍵能力的群體。這個群體的高雅舉止、優良作風本身就是一種足以打動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巨大力量,使學生終身受益。
1.3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創新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識來支持。正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的學生,一般都對未來充滿憧憬,同時也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他們在與周邊世界的接觸中,產生了大量的問題,這些問題吸引著他們去分析、去探索。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要在告訴他們一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為此,教師必須有多方面的知識。雖然教師不是百科全書,不可能回答學生所有提問,但是,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1.4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教育特點、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過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并無現成的經驗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職業教育教師應該能結合實踐和親身體會,善于發現問題,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立即付諸教學實踐并進行修正。用研究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2現今職業教育教師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質有余而“職業”不足
2.1.1缺乏系統的先進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教育理論和理念
大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培訓,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事職業技術教育也是頭一次。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和理念的接觸比較少,而且這些理論的理念本身也處于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所以大家對職業教育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統的科學的正確的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導,導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師靠自己對職業教育的主觀理解來進行教學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陳規,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觀念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那么工作效果與職業教育所要求的目標之間的偏差可想而知??梢哉f許多教師缺乏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關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業理念。
2.1.2對課程的把握理論多于實踐,而且理論落后于實踐
由于許多教師對實際接觸較少,在許多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理論的闡述比重多于對實踐的介紹。被動地陷入重理論輕實踐的泥潭中。而多數職業技術課程的理論知識是對實踐的總結。理論知識總是滯后于實踐的發展。因而理論知識是相對過時的、滯后的。
2.1.3對職業實踐課程知之甚少,操作動手能力差
因為條件和時間的限制,大部分教師少有甚至沒有動手事先親自參加職業技術課程實踐。關于實踐的了解較少,而且落后于實踐的最新進展。課程安排的時間緊迫,使得老師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第一線調查、聯系、準備。往往就是和學生打打時間差,邊摸索邊指導。教師中有相關職業資格證的寥寥無幾,熟練的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
2.2對學生的特點了解不夠,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幾年,由于高校擴招和民辦教育的興起,職業技術學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質量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有的學校里既有高中生,還有初中生,中專畢業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學生。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基礎特點復雜化和參差不齊。但一些老師還有些不太適應這一轉變。在教學這一方面,體現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內容、手段來教育學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由于對學生的實際了解不夠,在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這些或那樣的偏差。
2.3部分教師對職業二字有思想顧慮
職業技術教育主要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員工,畢業生主要從事技術性甚至有一些體力含量的工作。雖然目前許多企業都迫切需要這種類型的人才,但受到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社會上有人認為做生產第一線的工作是藍領員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領和金領等。這種思想不僅影響到學生選擇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專業,而且有些老師特別是從普通高等院校轉制過來的老師,對職業教育有一些思想顧慮,總覺得是培養藍領工人,技術含量低,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師缺乏從事職業教育的榮譽感和相應的崇高責任感使命感,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態度并影響到他們的教學與管理的效果。
2.4教師結構不合理
理論教師偏多而實習實踐指導教師不足。大部分職業技術學院都存在這種現象。不僅老師的知識結構上理論部分強于實踐部分,而且從教師總量的結構上來看,合格的從事實習實踐指導的老師偏少。即使有些專職實習實踐教師也是轉型和客串。這樣勢必影響到實習實踐課程的效果。
3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3.1樹立和強化教師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
職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獨特的特點和內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這些知識不學習是不會知道的。只有正確的理論和觀念的指導才有正確的行動。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加強關于職業教育的理論的學習,樹立起職業教育的觀念,并不斷強化這種觀念。建議有關院??梢詫⒙殬I教育的一些理論知識收集匯編后下發給師生員工學習,并納入考核的范疇。
3.2建立雙師型、全能型教師團隊
“雙師型”是指一個教師同時具備高等學校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和工程技術人員職務任職資格,比如是講師又是工程師、是教授又是高級工程師。在教師隊伍總體上應該努力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礎課的教師之外,專業理論課教師和職業實踐課教師起碼應具有雙師性質。各職業院校還應該鼓勵教師全面發展,在自己的相關領域內拓展知識和技能。另外,職業院校的具體現實情況也要求教師是領域內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為各學校專業教師人才總體上來講是匱乏的,在短期難以引進的情況之下,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和挖潛,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應的節約支出。第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根據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動在不斷地進行調整,但萬變不離其中。一些專業核心課程是不會有多大的結構改變的,還有一些專業課程往往是領域內的知識點的一些變化和發展,老師們如果事先就進行了這方面的準備,可以做到未雨繆繆,在開設新課程時可以很快進入角色。
3.3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
要注重從企業、產業部門引進一些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建立一支質量高的兼職教師隊伍。讓他們經過教師的基本培訓,取得任教資格。他們更適于做技術實踐課的教師,也可以做技術專業理論課的教師。本校專職教師在和兼職教師的交流與合作中,可以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同時通過和產業部門的聯系,為學生的實習鍛煉開辟渠道,為學生就業拓寬信息來源。也可以宣傳職業院校的學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師職稱評定的新方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3-0033-02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技能型人才。但高等職業教育數量的擴大,卻并沒有讓高職教育的質量隨之提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帶來了質量的下降。原因在于高職教育在我國仍然是一個新事物,沒有相對成熟的、可以借鑒的經驗,其改革發展尚處在探索階段,尤其是受當下生源大幅、持續下降的影響,高職教育面臨重重危機。從外延擴張轉化為內涵建設的教育教學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定位把握不準,培養目標模糊
我國現有的大多數高職院校對高職教育的定位和培育目標認識不夠到位,盲目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在人才培養的技能型和應用型方面不夠突出,其培養的人才不能夠滿足行業企業一線需求,出現了學生擇業難、用人單位不滿意的現象。
(二)人才培養模式落后,人才質量不高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缺乏經驗的積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盲目模仿本科院校的模式,沒有按職業崗位分析去開發課程與教學,對生產實踐技能的培養也不夠,培養目標偏移、模糊不清,導致把高職教育辦成了純學歷教育。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沒有深層次地思考高職人才未來在社會上的就業、創業情況,培養的人才質量無法滿足生產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術型人才的要求。
(三)專業設置特色不鮮明,學生就業不理想
在近年來生源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很多高校為了獲得更多的生源,不顧當地經濟社會的人才需求和學校師資、設備、辦學條件等的限制,擴大專業領域,這樣一來數量解決了,但質量卻出現了問題。人才質量不高,在企業和社會上就得不到重用,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也得不到保障。
(四)人才陪養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完備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有兩個層面。一是學校內部評價。在高職學校內部的評價仍簡單地采用傳統的評價教師的授課質量,只關注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不注重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另外,對學生的測評,僅以考試成績作為量化的標準,不是以能力為重點;以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為重點,不以學生的動手能力為重點,這些都影響了高職教育質量的提高。二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價。教育部及省級人民政府等均出臺了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規劃,但對人才培養工作的科學性、適應性等方面還不夠完善。
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從宏觀看
1.受教育大眾化的影響。目前,我國現有的職業院校有三類,一類是新建院校,一類是中專、技校合并升格來的院校,一類是綜合大學的二級學院。在這三類職業院校中,新建院校建校歷史短,師資、設備等達不到規定標準,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升格來的院校雖然有一定的職業教育辦學經驗,也具有較明顯的職業教育辦學特色,但是,這些學校升格以后,利用原有的中專層次的教育資源來舉辦大學層次的教育,顯然是難以達到高等職業教育所要求的質量的。綜合大學的二級學院雖然師資、設備等起點較高,但其辦學模式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常常偏離職業教育的方向,容易被學術及傳統的高等教育質量觀所同化。
2.受高職教育的發展歷史的影響。高等職業教育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發展的,中間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嘗試、調整階段。1994年,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確定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這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迎來大發展的勢頭。從1999年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統計,到2002年底,我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的數量達1374所,占整個高??倲档?68.6%。目前高職學校已超過 2000所,高職招生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數的47%。這種不顧條件一擁而上的局面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的質量。
(二)從微觀看
1.受生源的影響。2008年我國參考高考的學生數量達歷史之最,為1060多萬。此后逐年下降,據估計,到2020年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將減少30%左右。生源的變化帶來兩個后果:一是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少。比如,在2011年高招期間,山東高職院校4萬余名招生計劃落空,部分院校甚至無生可錄。二是新生質量不夠,原因是部門高校為了搶占生源,降低錄取分數線,甚至有的高職院校只要學生達到填報??浦驹傅馁Y格線均可以錄取。高考低分學生的質量不容樂觀,為教育教學帶來很多困難。
2.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觀還沒有樹立起來。新興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落后困擾了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初期,教育部高教司曾頒布了《關于1999年新增10萬高職生使用高職高專教材的通知》(高教司[1999] 39號),指導高職教育中的課程建設。但此后,隨著高等教育的繼續擴招,此類問題通過國家已無力解決。生源數量的下降,又讓高職院校因忙于招生也無暇顧及課程建設。
在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質量觀的探索和重構淺嘗輒止,停留在承認“多樣性”和認同不同維度及其不同權重的層面,沒有按照職業教育模式培養出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三、應對策略
(一)從政府層面:政策保障
1.明確高職教育定位。從宏觀角度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定位于高等教育的范疇,具有高等性,其在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方面要優于中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從微觀角度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強調技術性、職業性。
2.政府引導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建設轉變。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張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將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戰略轉移。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主要是從布局調整轉向功能的提升,要推動啟發式、研討式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走一條從“建大樓”轉向“出大師”的創新型、質量型、特色型內涵提高道路。
(二)從學校層面:教育教學改革
1.加強教學管理制度。應規范教與學的行為,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全面鞏固和提高教學質量。堅持常規教學檢查制度,完善聽課評課制度。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健全教學質量監控反饋處理系統。加強和完善對人才培養方案及其運行的管理和監督,加強考試管理和考試質量分析工作,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監控,重視收集、分析和整理各類教學信息并及時反饋,充分利用校園網等現代化手段,拓寬信息收集、反饋渠道,定期開展學生評教工作。
2.創新教學激勵機制。一是制定嚴格的教學目標責任制,細化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自上而下層層落實,做到層層有壓力、人人有責任、落實有保障,形成了領導負總責,成員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良好局面。二是實行層級管理,高職院校黨委與各系主要負責人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學校領導班子對分工系部的工作負責,一級對一級負責,形成了分工科學,權責明確,政令暢通的管理體系。三是強化考核獎懲,對工作成效實施全過程管理和科學評價,成立督察小組對各系、各處室的重點工作進行定期督促,一月一督查,半年一考核,考核成績記入檔案,作為干部年度考核和競爭上崗的重要依據。
3.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要突出特色。高等職業學院的專業設置應該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以當地行業和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并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條件而設定。緊跟時代要求,要明確在一定時期內專業的目標定位、服務面向定位等,建立與自身定位目標相吻合,具有時代和社會特征的專業體系,努力拓寬專業口徑,形成專業特色,以使其培養的人才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并保障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要結合專業設置情況,對企業的生產任務對應的崗位(群)進行篩選和歸納,確定本專業所面對的典型崗位(群),歸納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術和操作能力,對技術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點進行梳理,確定本專業需要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及支撐課程和相關課程,構成課程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李葳.校企合作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現狀研究與對策[D].山西財經大學,2012.
[2] 楊崇崇.當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問題及對策研究[D]. 鄭州大學,2012.
關鍵詞:專業英語;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1-0252-02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設備不斷更新換代,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熟練掌握高精尖設備操作技術、具有技術革新和創造力的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專業英語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發展應適應工學特點、結合人才培養要求,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為本位,創新專業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按照職業崗位(群)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分解知識點,設計課程內容,按實際工作流程進行教學,使專業英語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方興未艾,處于探索階段,既要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又要結合本國的國情,并要因地制宜,這樣才能發揮職業教育應有的作用,將我國的人口劣勢真正轉化為人口優勢,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高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層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職業分類,根據一定職業崗位(群)實際業務活動范圍的要求,培養第一線實用性(技術應用性或職業性)人才。這種教育更強調對職業的針對性和職業技能培養,是以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教育。
二、高職教育中專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技術教育作為我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僅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有一定外文翻譯與應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在專業領域內對文獻、技術等進行學習。這就要求我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學中不僅僅要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加強知識的更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的查詢得以解決。英語作為信息檢索查詢常用的一種語言,其應用能力對于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查詢有著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英語是高等職業教育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它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專業英語的技能,特別是用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
三、專業英語教學的模式及要求
1. 專業英語教學的模式
專業英語的教學必須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實踐內容引入到課堂中,甚至把課堂搬到工廠。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場所和校外實習基地,將課堂搬到實訓場所和實習基地,把專業英語的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學習和思考,使他們對學習更有興趣。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上課時要有意識地找到一些帶有專業性且十分重要的知識內容,如進口設備的英文使用說明書、國際學術會議的英文資料等,學生要想掌握這些內容就必須學好專業英語,刺激學生自然地接受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專業英語教學可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軟件、視頻教學資料、網絡教學資源和現實場景應用。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即按場景設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檢查和評價四個過程完成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配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演講法等。
2. 專業英語的教學和職業英語教學的特色
在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在轉變師生觀念、教材的選擇與建設、教學緊密聯系實踐、教學和考核方法的多樣化等方面進行改革后,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明顯提高,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職業教育中專業英語教學的要求,一是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專業,體現專業特色,滿足專業要求。例如,計算機應用專業,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應是使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英文界面,能閱讀各種軟件的英文使用說明。因此本學科教學應圍繞計算機方面的大量專業單詞的含義及其使用來進行。二是要結合學生就業的要求。高職學生一般就業崗位在前臺,比如建筑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一般為施工現場。一般要能讀懂任務書,與外國工程師交流時,應能聽懂英語,會說簡單的英語,并且能夠安排現場的工作。因此,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即按場景設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檢查和評價四個過程完成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配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演講法等。根據職業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其教材每單元應設定情境,均應是根據學生專業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的情境。這樣,可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將來的就業崗位,讓學生產生興趣。
四、專業英語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的專業技術人才在人才市場上十分搶手,各企業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未來中國企業對就業者的職業資格和學歷層次的要求將越來越嚴格。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是培養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的基礎,作為培養的學生既有“學歷文憑”又有“職業資格證書”的高等職業教育,恰恰能滿足這一需求,其未來發展將擁有一個巨大空間。
面對全球國際化的激烈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進行企業技術工作。不管國內企業也好,外資企業也好,在求職過程當中對于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企業要求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四級、六級或具有專業的英語水平,這是由于許多企業的業務中常常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介入來完成企業工作,也是由于在這個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代,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在保持原有國內業務的同時,學習先進的知識,積極發展國外業務。高等教育中的專業英語,就在這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除了了解專業知識,還要能夠根據企業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運用專業英語進行企業技術介紹、技術問題解答等。另外,國外引進設備使用介紹、說明、操作安全注意事項、操作指示、計算機管理系統等都是專業的英語詞匯,這都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很好的專業英語知識。所以,企業在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招聘時都青睞具備專業英語知識的實用性人才,而這正是我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所缺少的。因此,在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中,高等職業技術的專業英語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因其在職業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語
21 世紀是信息化的知識經濟型時代,知識在高速增長、高速傳播和高速轉化,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要快速的發展職業教育,只有不斷探索專業英語教學之路,才能培養出符合時展要求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技術人才作為我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F代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僅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等外文翻譯與應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在專業領域內對文獻、技術等進行學習。高等職業教育中,專業英語教育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必須對其重視程度。通過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英語教育的不斷加強,為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為專業學習打下基礎,為日后的文獻檢索、查詢打下基礎,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打下基礎。
The role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Fang
( Municipal engineering school,Heilongjiang architecture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
【摘 要】通過分析當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現狀,提出可情境教學法在高等職業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為課堂教學提供實踐方法與理論。
關鍵詞 職業教育;教學;情境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4-0130-01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勞動者或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教學過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根據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要求,以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革新就顯得十分必要。而高等職業教育情境教學模式恰恰改善了傳統教學課堂模式的不足,強調師生互動,重在學生的參與,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和合作的機會,課堂教學不僅為學生傳授了理論知識,也提供了實踐空間。這種教學方法與高職教學倡導的“教”、“學”、“做”一體化相契合的,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先做后學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當前高等職業教學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針對這種教學目的,除了純理論知識教學外,還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如參觀實習、實訓室模擬訓練、頂崗實習、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都是傳統教學的實用教學法。但從總體上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教學中依然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忽視了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不能滿足學生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的對應用性專門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情境教學法即為理論課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二、情境教學法在高等職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1.情境教學法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情境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自主學習,強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把教學封閉在一個由教師唱主角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在各種教學情境中自己去探究獲取知識,并獲得情感體驗和能力提升,學生總處在被動位置上。而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引領學生在所給定的教學情境中感悟從而感知,獲得知識,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教師只是一個教學情境的搭建者、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的輔導者而已,整個課堂由學生自己來唱主角,有利于學生自主高效的學習知識。
2.情境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師生和諧。情境教學能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的直接注意并引起積極的情感體驗,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動活潑的情境與演示,有利于學生學習動機的增強與知識的內化和知識的強化。教師通過情境教學法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建課堂,教師不僅成為了學生的良師,更成為學生的益友。
3.情境教學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情境教學法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過開放式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探索空間。對于教材中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可通過情境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教材觀點,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情境材料的方法,就情境材料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消化難點,切忌包辦代替。對于教材中比較容易理解且和社會現實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就要鼓勵學生自設情境材料,進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讓學生大膽而又自由地發表見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自主化探索過程。教師在完成教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盡量拓展學習空間,通過活動課讓學生到社會大課堂去探索,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的實施
1.目標設置。教師在創設情境前要明確教學目的,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情境創設,設計有新意、有趣味的問題,恰到好處地去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和解決問題。切記問題設置避免過大過空,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是情境創設流于形式,沒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