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30 10:26: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跨文化交流的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商務英語;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
在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不容更改的趨勢,既然不能改變,就必須學會適應,這是整個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我國順應時勢,采取改革開放,加入WTO等政策,似的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呈穩定的上升趨勢,相對應的商務活動的國際化標簽頁越來越鮮明。在對外貿易上,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言語交流,它不僅決定交流的效率也決定著貿易脈的維護,因此如何培養商務英語學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商務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首要性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語翻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核心是“跨文化”與“交流”??缥幕?,就是說由本土對于他土的文化跨越即不同國度、種族、文化背景和思維下的人們之間的交流往來,交流則是暗示了這種能力的媒介――語言??缥幕涣髯顬橐婚T學科還比較年輕,但是作為一種現象確實古已有之,我國的絲綢之路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里所說的首要性也可以理解為重要性,主要是為了說明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極其重要作用。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有了驚人的提升,可是令人遺憾的卻是同時具有專業知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的缺少?;赝覈鞲咝τ谏虅沼⒄Z專業學生的教學與實踐指導,還是按照以往傳統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對于詞匯、句型、語法這類的英語語言知識的過度重視,忽略了商務英語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將本來具有實踐屬性和意義的英語教學安全淪為普通的大眾化的英語教學,學生的實際所學與專業要求和專業施展平臺的脫軌,培養出大批量的英語語言知識水平高超可商務專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水平底下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偏離于失敗。商務英語教學的真正目標是在商務活動中發揮英語語言的交流功能,促進與談判或是貿易對方的情感和工作交流,從而為對外貿易工作效率和成果的提高作出努力。也正是基于這一意義的考慮,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在要求學生把英語和商務的基本知識掌握好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進行培養,使得學生對于各國或是對外貿易主要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交際禮儀、習俗等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把握和了解。只有這樣培養的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才能夠在對外貿易晚來中發揮自身優勢、價值,避免在運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時候發生文化沖突、文化分歧,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爭端。
二、商務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流能力形成的影響要素
既然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商務活動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么在日常的商務英語學習中我們勢必要將這種能力的培養放置于一個突出的地位。進過對于相關文獻的參考和相關觀點歸納,在商務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或是形成只要受到以下幾個要素的影響。
(一)實際話語環境的缺乏
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還體現在普通英語的教學中。最為一名中國人,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以自己的母語――漢語來進行生活、工作、學習中的一切交流,再加上我們沒有被完全殖民統治的歷史事實,導致我國沒有類似于印度、非洲諸國學習第二外語的傳統。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雖然我國已各種考試和比賽的措施,大力提倡和強調對于英語的學習,但是對于廣大的學生而言,課堂依然是使用和接觸英語最多的地方。這樣一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實際的必要的花與環境的缺乏,導致學會的英語無法實際運用,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極其欠缺,再加上受到中考、高考、和相關英語考試的影響,導致大多數老師和學生對于英語口語的忽視,這也是我國現金大多數學生出現“啞巴英語”現象的原因。語言本身最為一種工具,其最大的功能和效用就是交流,一旦這種功能和效用被扼殺或是阻擋,那么語言本身的魅力和作用也就無法展現了。
(二)對于原有思維方式的固守
在接觸一種外來文化或是外族文化的時候,本土文化的所有者往往以本土的文化思維、文化視野、文化模式去理解和闡釋所觀察到的各種文化現象,很少有人會以“入鄉隨俗”的態度去對一種外來文化或是外族文化進行了解和理解。當兩種不同的文化所表達的意義和方式產生差異的時候,學習商務英語的中國學生就很理所應當的以本土文化視野、本族文化模式去理解或是表述,由此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誤解。文化既是如此,屬于文化范疇的語言自然也就沒有例外可言。在涉及到血燕學習的時候,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往往會以中國人的方式、思維進行學習,而不是從西方人的角度出發去學習,以西方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導致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很多誤解,最突出的就是許多中式英語的出現。
(三)英語禮儀性、實際運用的忽視
在我國眾多高校的課堂上,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占據著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思想在教師的實際教學中依然受到青睞。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是以滿堂灌的方式將死板的英語知識以一種更加死板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強調詞匯、語法、句型和翻譯技巧等,但是對于語言中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還遠遠不夠。大多數老師在自我的課堂教學上還是喜歡“一言堂”的教學情境,老師教的輕松,也不用過多思考,但卻使學生在課堂上對英語進行實際運用的機會大大減少。再加上傳統教材的刻板以及對于理論知識的可以強調也是的學生的實際英語學習受到影響。
三、商務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方法
綜合前兩個部分的論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意義,也可以看出通過對這種能力的培養在學生進入實際商務活動中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有意識的對于學生的這種跨文化交流能力進行系統有效的培養,培養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對于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和把握,對文化障礙形成有效跨越
在現實的英語教學中,大多數老師知識傳授語言知識,可是對于文化知識的傳授卻極為欠缺,由此造成學生對于他國文化知識的掌握達不到熟練進行商務活動交流的標準。根據這一點,我們的教師在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時必須有意識地自覺地加入對于西方文化知識的講授,使得學生的文化知識層面得到豐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得以提升。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引起學生對于跨文化交流的興趣伊始就要向學生講授各國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流技能,與此同時還要向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養成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思維意識。
(二)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訓練跨文化交流技能
學習理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實踐,所以教師還必須有意識的為學生進行模擬情景訓練,給學生創造在實際生活中對于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強化口語交流的同時,可以通過對于相關知識、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將學習到的跨文化交際知識運用于實踐,通過實踐發現自己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優勢與不足,揚長補短,及時改進,讓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一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中得到檢驗和提升。
(三)多種教學方法并用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以固守一種教學方式,要創造性的學會將多種教學方式融合,這樣才會讓課堂有趣,才會讓教學效率凸顯。通過各種方法的滲透,讓外族文化知識成為課堂的一部分,從而為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創造一種可能。在對學生進行語言交際模式訓練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關于西方人的非語言交際的訓練,雙向結合,讓學生的交流能力得到加強。
四、結語
商務英語學習中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需要全體老師的努力,更需要全體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配合。通過三個部分的論述只是淺顯的將這一問題提出,希望以拋磚引玉的方式,使得在未來的關于商務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產生更多有效、有創新的方法,這不僅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有利,對于我國的對外貿易事業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簡介:于思洋;(1992-3),遼寧鞍山人,就讀于渤海大學文理學院外語系,主修商務英語,輔修國際貿易,經濟學,外貿函電等課程。
參考文獻:
[1]高淑英.商務英語中的商務文化意識及其培養[J].商業理論,2005(10):39―41.
[2]陳申.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關鍵詞:電影 翻譯 文化間性 倫理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4-0005-02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也日益突顯,西方文化尤其是影視文化以洶涌的浪濤沖擊著中國文化。各民族文化通過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突破地域限制和形式差異而走到一起。文化全球化也是經濟全球化集中體現,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過我們需要警惕文化全球化中的兩種趨勢:一是以其取代文化多元化,就是西方文化霸權主義。這必然會造成民族文化的淪喪。文化的多元化是建立在文化的民族化基礎上的,離開民族化,也就無所謂文化的多元化了。二是過分強調文化的民族化,也就是堅持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主張要維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徹底否認文化全球化,一味地排斥外來文化。這很容易造成文化民族主義情緒,必將造成文化交流的倒退。
文化全球化并不是要削弱民族文化,也不是讓某種文化一枝獨秀,而是在文化多元化基礎上的各民族文化之間互相交流和互補。文化全球化的主旨是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就是說要各種文化共存,這就是文化間性。在這樣的背景下,翻譯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樞紐,其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凸顯。
對這一問題的深入分析必然要落到文化間性的視野內,因為文化間性的共時觀要求翻譯體現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對話。
一、文化間性的概念
文化間性這一術語在各種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中是非常常見的關鍵詞。文化間性指的是國際各民族不同文化間的可交流性。文化間性的概念來自于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是其交往行為理論中的主體間性在文化領域的具體表現。
文化間性以文化間的對話為前提,它承認不同,在互動對話的過程中強調維持差異,和而不同。其中,差異最為重要。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各異質文化之間才可能相互補充,并在相互的參照中重新審視本民族的文化。
文化間性本身就是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互對話,而文本間性包括了文化的互相指涉,因此文化間性與主體間性和文本間性是緊密相關的。文化間性可以看成是文本間性和主體間性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種復合間性,它同時具備了它們二者的特質。
所以文化間性是一種文化與另一種異質文化碰撞時互相作用、交互借鑒的內在關聯,它以承認差異、互相尊重為前提。文化間性的重心在于異質性和對話性,對話的目的在于溝通。
二、電影翻譯中的文化間性
影翻譯的宗旨之一就是要加強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找到一個位于不同文化間的一個支點,以使不同文化得以平等互動,并通過溝通產生共同的文化表現形式。這要求人們要有包容異質文化的心理,唯有如此,對話才能實現,異質文化才能融會貫通,并通過文化共性來推進文化互動,從而達到各種文化的和諧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雙方在被認同和接納的同時,也均希望獨立和區別,這樣雙方才能有文化交流的可能和發展的空間。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作為文化間性主義者的譯者,在翻譯電影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文化的共性與差異以及雙方的共同發展,并以此切實加強文化間的互動,從而確保文化交流的順暢、有效。
異質是文化間性的前提。兩種文化在電影翻譯中是有差異的,要將異質文化包含在一個譯本當中,就必須以的翻譯理念來生成既能使觀眾接受又體現源語文化的譯本。
電影翻譯是文化交流的途徑,是發揚民族文化和融會異質文化的手段,因此電影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這就要求譯者必須通曉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也了解異質文化。這二者在譯文中的契合度取決于譯者的文化自覺,要求譯者在欣賞本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尊重其他文化,最終實現二者之間的和而不同。電影翻譯體現的是文化內涵,它實質上是一個文化對話的過程。
三、翻譯的倫理
翻譯理論學家切斯特曼(Chesterman, 2001: 139-154)歸納總結了五種翻譯倫理,即:再現倫理、服務倫理、交際倫理、規范倫理和職業倫理。
其中“再現倫理”指的是準確再現原文或者原作者的意圖;“服務倫理”指完成客戶的任務,滿足客戶的需求;“交際倫理”指的是跨文化交流,要做到譯出語及譯入語的跨文化理解;“規范倫理”指的是要符合規范,符合譯入語的文化期待;“職業倫理”強調的是譯者的職業操守。
這五種倫理并非協調一致,而是一直處于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狀態下。譯者要做到各方面高度協調一致顯然是很困難的,因為這里涉及作者、譯者、客戶、讀者等不同的主體,各主體在交往和對話中一直要受到這些倫理關系的束縛和制約。因此,一個成功的譯者要做的,就是要保證互為異己的各主體達成最大限度上的跨文化合作。
四、電影翻譯中的文化間性倫理
文化間性對指導譯者進行電影翻譯實踐、構建電影翻譯理論體系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譯者只有充分理順由文化間性形成的錯綜復雜的倫理關系,才能真正做到和翻譯中的各個主體平等對話、最大限度地達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可以使譯者從文化的角度認識電影翻譯的本質
翻譯中的“交際倫理”指的是跨文化交流,要做到譯出語及譯入語的跨文化理解。在電影翻譯過程中,譯者在把異質文化映射到本民族文化的氛圍里,一般都是本著不損失源語文化的原則。但電影翻譯是兩種文化主體的對話,是一種雙向行為,每個文化主體都發揮著自身的作用。因此譯者必須考慮文化差異,正視文化沖突。只有解決了這種沖突,我們才有可能生成既體現源語的文化特質,又能融入目的語文化的和諧譯本,從而滿足電影翻譯的交際倫理訴求。
為了突破文化藩籬、促進文化交流,文化間性翻譯觀要求譯者用文化自覺的態度從事電影翻譯實踐,同時也更加強調異質文化適應過程中的文化反思:既要用開放的態度去包容異質文化的各種元素,又要積極突顯源語文化。只有承認差異的存在,單一和多元、個人與他者才能在辯證的關系中融合。
因此,在電影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充分認識到翻譯跨文化交際的本質,并能夠以一種文化自覺的態度進行電影翻譯實踐,從而使譯文實現繼承本民族文化和吸納異質文化的跨文化交際功能。
(二)可以使譯者從文化角度把握電影翻譯策略
翻譯中的“再現倫理”指的是準確再現原文或者原作者的意圖;“規范倫理”指的是要符合規范,符合譯入語的文化期待。也就是說,譯者一方面要力爭最大限度地再現原文,一方面又要滿足觀眾欣賞電影的文化期待,譯者唯有找到二者之間的契合點才能實現最佳翻譯。
電影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是翻譯這一跨文化交際行為中的兩種不同的文化傾向。歸化是目標文化為主導的譯法,是為了照顧電影的目的消費者,而異化則是以源文化為主導的譯法,是為了忠實于原劇本的作者。譯者可以以目的語文化為參照而采用歸化策略, 也可為彰顯文化差異而采用異化策略。
在電影翻譯策略的選擇上,譯界至今仍存在非常大的分歧。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再現倫理還是完全遵守規范倫理,這是一個千古難題。大部分的譯者還是認為歸化與異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鑒于文化之間的諸多差異,電影翻譯從根本上來說,應該適當傳達源語文化中的各種要素,以促進雙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因此,在電影翻譯當中,異化策略應該是主導,歸化策略應該是基礎,這才能滿足文化全球化的需求。與以往相對封閉的交流形式不同,如今以互聯網為依托的信息高速通道使得文化傳播快捷而方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譯者就更需要在譯前研究分析作為文化消費者的觀眾對他者文化的消費能力和審美預期,以異化為主導,滿足譯作消費者對他者文化的客觀需求。否則,電影翻譯將失去它的市場。
(三)可以使譯者從文化角度領會電影翻譯的宗旨
“服務倫理”指完成客戶的任務,滿足客戶的需求;“職業倫理”強調的是譯者的職業操守。文化間性翻譯觀要求譯者運用科學的電影翻譯方法去影響一種因襲了千百年的文化思維模式,給目的語文化注入新鮮血液。它以文化共性為平臺,力求滿足雙方的需要,使觀眾可以接觸異質文化,并逐漸理解異質文化,最后可以融會異質文化范式。在這樣的文化間性翻譯觀指導下,譯者就可以把譯出語中的異質性的相關元素呈現給觀眾,由此實現電影翻譯的基本宗旨,使更多的觀眾得以感受全新的語言和文化境界,從而完美地完成客戶所委托的翻譯任務,身體力行自己的職業操守。
看一下西方的翻譯歷史我們就會發現,西方強勢文化在翻譯弱勢文化的文本時,主要采用的是歸化的翻譯策略。歸化策略用自然的語言來順應譯入語的文化范式,所以可以做到不露痕跡的翻譯。韋努蒂(Venuti,1995)把歸化翻譯視為是主導的英美文化在翻譯上的體現。有的學者甚至提出了“文化帝國主義的命題”。歸化翻譯以抹殺譯出語的異質性為代價,將其看成是阻礙文化交流的元素,而且反映出了一種本族文化中心主義的傾向,這是有違職業倫理的。在這個意義上,翻譯就是一種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抗衡的努力,是在后殖民語境下兩個交際主體對話語權力的爭奪。這點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國出現不計其數的英譯漢影視作品,而西方卻只有少得可憐的漢譯英影視作品這一現象。
在文化間性的翻譯觀下,譯者可以從文化角度領會翻譯的宗旨,在電影翻譯實踐中能夠以文化自覺的態度有效地抵制文化霸權的侵襲,并積極發揚本民族文化,從而使二者真正進行平等的交流和對話,真正踐行職業準則。
五、結語
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必然,各民族的文化雜合是大勢所趨。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淀,要想讓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用開放的精神去融合他者文化。翻譯是開啟跨文化交流的一把鑰匙,在跨文化翻譯中,我們必須以文化間性為基礎,以翻譯倫理為規范,做到在世界文化的共性的基礎上保護民族文化的特質,共同接受全球化浪潮的洗禮。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伴交流 成人學生 語言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9-0037-03
一、國際化背景下的成人語言學習
國際化和全球化在當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合作共事已是平常事。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功地進行交流和交往是當代社會國際化背景下青年人必備的素質之一。[1]在國際化氛圍下學習或工作都需要掌握一些跨文化交際的知識和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已不僅僅是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必備能力,也是各相關專業,尤其是語言類專業學生和青年才俊提升自己知識層次、提高職業能力的途徑之一。
國際化背景下的語言教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將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轉變為交際能力,特別是跨文化交際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學習者懂得如何進行合理的文化導入和構建交際型教學模式都不可忽視,[2]而為學習者創造跨文化交流的實踐機會,使他們有機會體驗用所學語言成功進行有效的人際交流、學以致用,更是語言專業教學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語言學習已變得更為開放,學習的形式更為多樣化,尋求語言文化交流和通過交流進行語言實踐的需求和機會也越來越多,作為語言專業學生語言實踐和教學實踐環節的語伴交流是一項富有特色的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本文主要討論在職學習的繼續教育語言學習者與不同母語背景的外籍人士如何開展有效的語伴活動,如何培養成人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從事與語言文化相關的生產勞動和社會文化活動的職業素質和能力。
二、成人學生語伴交流活動的緣起
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園內,語伴交流是語言學習者中間普遍存在的現象。許多中外學習者一入校園,便利用各種機會尋找適合自己的語言伙伴,每周定期練習語言或者交流其他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有的人甚至因此成為終身的朋友。本文討論的是在這個背景下的成人學習者和外籍學習者的語伴交流,即基于北京語言大學開設的以海外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組織的來華“中華語言文化體驗之旅”項目的學習者和本校繼續教育學院的中方語伴之間的溝通和交流。2010年至今,作為該項目的配套內容之一的“語伴交流”活動,已經持續了近三年,對于在職學習的成人學生的語言社會實踐,是一項很好的嘗試。
(一)語伴雙方背景
外方語伴:其中一些人是對漢語言有興趣的漢語初學者,一些人是對中國經濟政治和文化有興趣的社會人士;另一些人是希望通過短期來華學習和實踐,獲得某些漢語和中國文化課程學分的認可。2010年以來,北京語言大學開設“中華語言文化體驗之旅”項目。項目中的海外人士多數是初來中國,漢語語言水平和能力有限,同一批次中人員的漢語基礎水平差異很大,要與他們成功地進行交流和對話,具有一定難度。但是,這些學習者對于中國和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很多人期望在短暫的來華期間,能夠和普通中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建立聯系,愿望很迫切。中方語伴:正在進行語言學習的成人學習者們,因為在職學習,還要兼顧工作,很多人是為了進入下一個工作崗位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儲備,除了課堂學習以外,很少有機會再去進行專門的語言實踐和交流。
以上這種雙向的交際需要,構成了短時語伴交流的基礎。雖然交流的時間和次數很有限,但中外學生們在活動中的有效參與和達到的實際效果超出預想。
(二)語伴活動設計
語伴活動最初主要是針對“對外漢語”專業學生設計的教學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鍛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隨著活動的深入和對外方語伴需求的進一步了解后,我們發現多數外方語伴漢語水平為初級,有的甚至僅學習了幾個月的漢語,交流溝通難度很大,經常出現尷尬場面。于是,將活動擴大到其他語言專業,如英語、韓語、日語、法語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習者參與活動的目的和對外漢語專業略有不同,他們十分珍惜這個利用目的語進行語言實踐和體驗的機會,期待運用所學習的第二語言和語伴交流,其間穿插少量的與對方漢語水平相當的中文交流。這樣,中國學生練習了外語,外國學生也練習到中文,雙方都有所獲?;顒釉诓挥绊懗扇藢W生學習和工作的前提下自愿、義務參加。一般在校園和教室內進行,如果有外出或者餐飲娛樂活動則實行AA制?;顒訒r間以寒暑假為主。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外雙方共800多人次參與活動,外方語伴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日本、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國家,其中有中學生、大學生,也有社會人士,包括教師和教育官員。2011年暑期曾經遇到一批“孔子學院暑期獎學金研修生項目”的語伴。該次活動的外方語伴有50余人,分別來自法國、加拿大、厄瓜多爾、烏克蘭、韓國、俄羅斯、西班牙、喀麥隆、德國、荷蘭、葡萄牙,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場面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三、語伴交流活動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培養跨文化意識和提高交流能力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語交際中具有不同的說話規約,遵守不同的交際原則,怎樣開始交談,怎樣繼續交談,如何使談話輕松愉快地進行下去,這之間都體現了跨文化意識和交流能力。[3]作為教學實踐活動,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各自用自己的交際方式去嘗試交流和溝通,不斷總結和提高。活動以兩人一組結成“語伴對”的方式進行,輕松愉快的交流場面非常感人。每次活動一開始,大家相互間比較陌生,交流起來也有些拘謹。但是,隨著相互認識和進一步的熟悉之后,溝通順暢起來,有的還借助肢體語言,交流的內容和表情變得越來越豐富。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習者們對于能運用課堂中學到的教學理論知識去進行實踐,感覺異常興奮。有的同學為了交流順利進行,事先準備了紙筆,遇到口頭交流不順暢時,將交流內容借助文字(中文或英文)進行。遇到中國語伴數量不夠時,為了不讓外方語伴感到受冷落,同學們還嘗試采取一個中國語伴應對三位外方語伴的方式進行交流。有一次,個別同學要同時面對法、意、美三國語伴,同學們利用自己原有的跨文化交際常識,很有序地將與對方的交流順序排序為法國語伴、意大利語伴、美國語伴,他事后在總結交流時說到:“我覺得法國人比較在意一些細節,比如他們大都會一些英語,但并不十分愿意說,所以我把和法國語伴的交流排在前面,以免他不愉快;意大利人很熱情、開放,但是,和意大利語伴的溝通,也要借助英語進行,交流內容很有限,但他們的民族習性使得他們很擅長肢體語言,交流難度排第二,為此,我將意大利語伴排在中間;美國人很開放,也比較大度,我感覺他不會太在意細節,所以,將美國語伴的交流放在最后,但我和美國語伴的交流時間最長。當然,這些都是在交流開始的時候和他們事先商量并征得他們同意后才開始的。”每次活動結束,大家都在快樂、興奮的心情下惜別。
(二)培養對目的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和文化尊重意識
雖然“中華語言文化體驗之旅”項目的語伴交流只是一種短期的交流活動,但也都要不同程度接觸到雙方國家的風俗禮儀、文化背景和風土人情,包括一些著名景觀、人物和事件。比如:中國的近期重大事件,2008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禮儀,中國的政治、經濟甚至物價情況,等等。因此,語伴交流中不僅需要了解雙方國家的一些重要的知識、文化信息,更重要的還要關注對他國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問題。[4]對于來自宗教色彩較濃國家的語伴,更要關注其方面的情況,事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如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可以使交流順暢愉快地進行。另外,青年人共同關心的“世界杯”等話題,事先如果有所準備,在溝通交流的時候可以使內容更為豐富。有過外事經驗的同學事先都會準備更多必備的知識和信息,以便從容應對。同學們之間將這些信息共同分享。在準備語伴交流的文化背景材料過程中,同學們一方面增強了對背景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不同民族、國家之間文化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重要性,特別是事先了解對方語言和民族的文化禁忌,以及對某些事物理解上的差異,以利于在交流中采取寬容心態,,為正式的交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再有,了解對方來華的行程安排和即將要接觸到的人和事,以及將要參觀的景點,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做某些細節的準備。
(三)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實踐證明,多次參加者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得到了較好提升。對語伴進行漢語輔導和語言交流的技巧也隨著交流的次數增加在提高。有的同學參加活動達十余次。學生C在活動心得中興奮地說:“學校組織的‘語伴’活動,讓自己有了與外籍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這樣的氛圍中練習口語,效果很好?!?/p>
(四)鍛煉和提高活動組織者的組織協調能力
由于活動是以自助方式進行,因此,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被指定的負責人,都是班長或者熱心公益活動的同學,在負責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組織協調能力、當眾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他們的應變能力也在活動的參與中經受了考驗。曾多次擔任活動負責人的學生D說:“通過語伴交流活動的鍛煉,使我重新認識了我學習的專業,提升了我做語言文化交流工作的信心,畢業后,我會改換我的工作,從事與我的專業背景相同的工作?!?/p>
四、有效開展語伴活動的措施
由于“中華語言文化體驗之旅”語伴項目是一個跨文化交流項目,外方語伴背景多樣化,中方語伴由于學習期限的影響參與者不斷地面臨新老人員的更替。要使這種跨文化交流能夠和諧、順暢進行,使該項目能夠持續地滾動,有針對性地組織對相關背景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建立規范嚴格的活動組織程序,才能保持活動的質量。[5]
(一)系列背景知識的準備和培訓
1.背景知識的了解和準備。在活動之前,需要中方語伴學習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其中包括:外方語伴所在國家的地理、文化風情、飲食、禮儀、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中國傳統文化、名勝景點的了解,熱點事件和問題,體育事件、重大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活動和會議等。使中方語伴提前接觸到跨文化問題,初步建立起跨文化意識,以及對不同文化的寬容心態。[6]
2.自愿參加和有引導、有組織的培訓相結合。為便于中國學生與這些外國學習者順利交流,對中方語伴進行培訓是必要的。為讓每名學生從“語伴交流”中獲益,我們的做法是,每次活動前一周,組織學生自愿報名,在和語伴見面的前一天,再組織中方語伴進行網上在線培訓,[7]培訓內容包括學習了解活動相關規定、外事禮儀、背景國文化材料等等。
(二)語伴雙方的信息提前預知,根據已知信息安排好活動細節
“語伴對”名單的準備是活動能否有效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中方語伴提前了解外方語伴的年齡、性別、漢語水平、職業、甚至飲食習慣等等,可以掌握交流的主動權,并有效調節氣氛。在和不同語言背景、初來中國的外籍人員交流的過程中,文化碰撞是難免的,學生們會遇到一些困惑。所以,在培訓中不僅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資料,我們還收集和整理了一些活動案例提供給中方語伴,針對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出注意事項,并在培訓中設計了提問和互動環節,為活動的有效開展做好各種鋪墊。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活動效率
因為中方參與者為在職業余學習的成年人,所以,活動要適應他們的特點。從報名、培訓、各種通知的都由QQ群在線完成。[8]每次活動以指定的負責人為核心,以自愿報名的志愿者為主體。制定電子版《培訓手冊》,在培訓中及時,內容不僅包括中國文化背景材料,還包括背景國的相關文化材料、活動的宗旨和要求(活動總則、細則、活動須知)、負責人聯系方式以及應急事件的處理程序等。
(四)有效監控、自主管理、適當鼓勵
成人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既要尊重他們,又不能放任,否則活動不能持續進行。語伴活動畢竟屬于外事活動的范圍,細節不能忽略。為避免發生意外,有效監控是必須的,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在有組織進行的跨文化語伴交流過程中,發生一些碰撞和沖突是難免的。另外,語伴雙方在活動進程中發生臨時變化也是經常遇到的事情,或缺席或遲到或不守時、不守約,等等,這些都需要組織者設立及時跟進的組織程序,對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設定應急的措施和辦法,把問題的發生率降到最低或零。
參加活動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將活動的心得和體會及時撰寫成文字,及時總結和交流成功的經驗,有的同學還能將收集的案例和自己的體會,經過精心整理后,作為作業和論文的素材,上升到理論層面,得到任課教師的肯定。有關老師反映:參加過語伴活動的同學提交的跨文化相關專題的作業和論文,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較大提升。對課堂教學和專業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雖然同學們是自愿參加活動,但是,適當的鼓勵也非常重要,我們和“中華語言文化體驗之旅”項目的主辦方制作了“優秀語伴”證書,為多次參加活動、表現優秀的同學頒發證書,使同學們倍受鼓舞??傊?,語伴交流活動在當今國際化大背景下對于青年學生而言,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2]熊佳全.論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0年6月,P7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12:73-83.
[4]周建國.全球化視野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其培養.理論導刊,2005年11月,P30.
[5]李加軍.跨文化的對話:誤讀與化解路徑——以孔子學院為例.學術探索,2011.4:113.
[6]魏木春等.基礎漢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內容初探.世界漢語教學,1992.1:54.
【關鍵字】 跨文化交流能力 藝術學生 英語語言能力 策略
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進行交流時所展現出來的交流擴展能力。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雖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但我國的跨文化教育卻剛剛起步,呈零散、不系統狀,而且缺乏相關的跨文化教育機構予以指導。顯然,藝術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普遍較差。
一、跨文化視域下藝術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所存在的問題
1.1藝術學生的認識偏見
學生是學習外來文化的主體。然而,高校的部分藝術學生對外來文化并不重視,甚至十分排斥。這種現狀勢必影響到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的發展進程。一定程度上,藝術學生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教育偏見與目前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不無關系。主觀上,囿于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藝術學生對外來文化的學習并不積極。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對高校的藝術學生尚且難以消化殆盡,更何況那些看起來晦澀、枯燥的外國文化。又加之,學生對不同國度的思維模式和文化內涵并不了解,在跨文化的理解中常走入誤區。于是,藝術學生對本國文化愈加依賴,對外來文化則愈加輕視??陀^上,藝術學生們教育體制的限制,學習外語的目標過于狹隘。以考試為目標的學習,必然使學生在學習中選擇性吸收,過于重視語法、閱讀,而疏忽語言的運用與交流。這種跨文化學習動機脫離了交流本身,更無法談及交流能力的培養。所以藝術學生主體的教育慣性妨礙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意識的發展。
1.2專業教師的引導不足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大學英語教師對大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負有重任。然而,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因循舊制,在時代更新迅速的時代下,仍著眼于眼下的英語教學,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詞匯、語法等應試方面的教學,忽視交流能力本身及其對于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此外,很多英語教師自身的跨文化知識儲備也并不充分,英語交流能力相當匱乏。由于中西文化需要互相比較、互為參照,才能呈現出文化差異,才會融會和吸收,因此若授課教師自身對兩種語言的功底不夠扎實,無法平衡母國文化和外來文化,從而無法運用到教學中,那么他們對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1.3培養方法的不甚科學
中國目前對藝術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中完成。相對于開放的跨文化交流而言,這種教學方式既落后又不科學。令人欣慰的是,現行的中國英語教育,已經具備了“走出去”的意識。遺憾的是,我們的教師仍被關在重重大門里,埋頭教學。教育目標雖對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需掌握至少兩種外語的知識及技能,但它實現得并不充分。放眼到當下的具體教學,我國的英語教育課程設置更是鮮有跨文化課程。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啟蒙較早,英語相關課程一直開設至大學畢業。雖然學習時間較長,但當遇到真正的外國人時,很多學生仍然無所適從。這是由于,許多英語課堂并未提供真實的語言學習語境,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埋頭記筆記,課程氣氛死氣沉沉。語言的學習若不以交流為目標,必將與其初衷背道而馳。
二、跨文化視域下藝術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策略
2.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之于跨文化交流態度的培養應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跨文化學習的興趣,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特點,將英語的跨文化交流滲透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從語音、詞匯、篇章等各個層面建構語言的文化功能,滲透藝術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促使藝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了解英語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看電影、舉辦文化知識專題講座等方式,幫助藝術學生有目的地對英漢文化進行對比,增強跨文化交流意識,提高文化敏感性。在英漢文化對比的基礎上,學生們應著重篩選出蘊含英語主流文化的材料,如飲食習慣、、歷史事實等,并對其進一步進行分析,以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語教師則應鼓勵學生將跨文化交流能力作為學習動力,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刻板看法。此外,還應考慮到藝術學生的專業特點,將學生的專業知識滲透到教學內容中,以寓樂于學的形式,使得學生學有所專、學有所用。
2.2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英語教師作為跨文化的推動者,廣闊的跨文化視野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意識必不可少。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強跨文化訓練,如文化現實培訓、歸因培訓、文化意識培訓、認知行為調整、體驗式學習、互動式學習等。培訓的內容需涉及到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能力以及文化教學等。英語教師應根據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恰當的培訓方法,幫助教師實現自我提高。從教學的角度而言,教師要提高自己專業理論水平?;谖幕钠降刃裕痪心嘤趥鹘y,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參與教學,以圖、文、聲、樂并茂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書本、應試要求,能夠將教學情境融入趣味性、故事性,使學生愿意學習,喜歡交流,從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3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
針對藝術生的跨文化英語教學應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情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揚長避短、獲得最佳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英語基本語法教學時,應尊重認知規律,采用翻譯法進行教學;在進行英語語言技能訓練時,可利用直觀教學手段與對比操練展開教學;在培養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時,應利用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設計,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下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針對藝術學生的英語跨文化教學可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實現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語言教學既可在課堂上進行,也可采用“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交流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也可以在對外交流互訪、國際會議等實踐活動中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分析教學主體為研究緯度,結合教學方法之窺探,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培養中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源于教學主體的頗多問題與教學方法的因循守舊。因此,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到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加深學生對跨文化交流的認識、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根據藝術學生的特點即時更新教學方法,是優化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具體策略。在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需求碰撞較為激烈的當下,教師應當引導和培養學生以博大的心胸認真學習和吸收本國文化和他國文化,以更加多元的文化身份投入到全球發展之中。
參 考 文 獻
[1] 韓曉惠.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與思考――以高校英語教師為考察維度[J].外語學刊,2014(3).
[2] 林欣達.大學英語教師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知識經濟,2011(15).
[3] 孔德亮、欒述文.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J].外語界,2012(2).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一、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一)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跨文化教學意識
語言承載著文化,英語教學與文化傳統有密切聯系,所以有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同時大學英語教學理論認為文化和語言教學有著緊密聯系,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很大程度過于重視對英語語言學習,而缺乏對于跨文化交流教學的意識。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對于跨文化交流教學重視不足,同時英語教師也難以從具體的文化角度進行授課,影響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理解和掌握。由于缺乏跨文化教學意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忽視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院校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跨文化交流對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對英語國家文化傳統等知識很少提及,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跨文化教學經驗
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項對國外文化進行學習和研究的教學過程,如果大學英語教師具備跨文化教學的經驗,可以促進學生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是在一些大學缺少有跨文化教學經驗的大學英語教師,他們就難以把握英語國家文化的特色,直接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不能有效符合跨文化教學理論的要求,造成跨文化交際學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相互脫節,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時相對于國外在語言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理論研究,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在這一方面研究相對不足,教育理論發展相對緩慢,導致大學英語教師不能有效運用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另外,正是受到我國跨文化交際教學理論體系研究不充分的影響,導致我國跨文化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大學英語教學缺乏跨文化訓練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必要的跨文化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項系統性的過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模式,這與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訓練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大學英語教師所受到的跨文化訓練越系統,其所具有的教學手段和技能也就越符合教學要求,才能更好提高跨文化英語教學的質量,但是英語教師學習了跨文化交際學理論也并不代表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學方法,比如當前即使一些英語教師接觸過系統跨文化交際理論培訓,但是也無法熟練地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教學,所以從這一層面來講,加強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教學訓練有利于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手段與技能。
二、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加強對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認知
加強對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認知可以增強大學英語教師對跨文化教學的意識,一方面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合理的教學觀念,進一步明確大學英語教學思路,加強教師主體對跨文化教學的認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才能更好培養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更好的學習和使用英語,另一方面要形成科學的跨文化教學體系,合理掌握本土文化和英語文化的差異,推進大學英語體驗教學,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二)增加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經驗
為了更好的提高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質量,要不斷增加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經驗,針對于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要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對教學模式的研究,不斷健全跨文化英語教學理論體系,同時也要加強對先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形成健全有效的動態化機制,進而為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體系。
(三)加強大學英語教學跨文化訓練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將跨文化交際理念運用到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英語教學的實際應用水平,深化學生們對英語文化內涵的把握,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英語課程標準,選取典型的教學案例,進行跨文化教學訓練才能更好的構建開放式的教學體系,進而幫助學生們形成多元化的文化體驗。另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發揮教師作為教學指導的作用,強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推進,文化交流也不斷加劇,這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進行語言學習,同時也需要讓學生了解彼此的文化,所以要加強跨文化交際理論的研究和運用,才能更好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杜暉.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4(05).
[2]霍興麗.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06).
關鍵詞:旅游英語翻譯 跨文化交際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0-263-02
一、引言
譽有“無煙產業”美稱的旅游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中國觀光旅游。作為第三產業的主力軍,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旅游業確實是本世紀的“朝陽產業”,旅游英語翻譯在推動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世界上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個國家的文化。中西方文化差異即跨文化是翻譯中的障礙。王佐良先生曾經指出:“翻譯的最大困難是兩種不同的文化”。正確處理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差異,會對旅游英語翻譯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對旅游英語有主要影響的文化差異可概括為:歷史文化方面的差異,方面的差異,以及風俗習慣方面的差異。而旅游英語的翻譯需要把握文化信息,把文化內涵傳遞給外國游客。旅游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需要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翻譯。因此,旅游翻譯關鍵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實現譯語文化和原語文化在功能上等值以及譯語讀者與原語讀者在接受性上和諧統一。本文從跨文化視角來研究旅游英語翻譯。
二、跨文化交際理論
跨文化交際理論是愛德華?霍爾首先提出來的,他是美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跨文化交際這一術語是在他1959年出版的著作《無聲的語言》中第一次出現的。他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使用時間、空間表達意義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跨文化交際”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與人之間進行的交際??缥幕浑H是一種普遍、長期存在的現象。近年來,從跨文化交際理論的視角闡釋各種社會現象變得越來越熱門,它已經成為外語界的前沿學術研究課題之一。這種潮流和趨勢是國際交流日益加強的結果,研究人員對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和要求,跨文化交際理論研究課題的興起引起了人們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對外語進行深入思考。這門學科還在文化對比的基礎上,以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讓讀者明了不同文化在交際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文化差異,發展人們對文化差異的高度敏感性。我國學者對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語言與交際的關系;二是非語言交際;三是中西習俗比較;四是中西經營管理模式比較;五是國民性研究。
三、旅游英語的文化內涵
旅游是一種文化。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不但可以吸引國外的旅游者,而且可以引進外國文化的信息。而文化信息的傳播需要語言媒介,旅游英語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載體。傳播異國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文化理念、價值觀念等等,英語是一種國際語言,語言是交流媒介,旅游英語是跨文化交流活動,是跨文化交際的傳播媒介,而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進行的交流活動。旅游英語在以下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和減少中西文化差異同時中國文化對外宣傳。旅游英語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所以旅游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就非常重要。好多前來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不管他們的學識水平有多大差別,不管他們是上學的學生還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不管他們來自亞洲還是歐洲,不管他們的審美觀有多大差別,他們都有一個來中國旅游的驚人的一致想法和目的:欣賞和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因此,旅游英語翻譯就是讓外國游客能夠對中國這個國家以及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從而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所以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出發的旅游英語翻譯要想向外國游客介紹和傳遞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底蘊,就應該以中國文化為基礎和取向,向國外宣揚中國文化理念和價值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在進行跨文化交際中起著橋梁作用,在信息傳遞中起著溝通作用??缥幕浑H的代碼模式是以語言為信道,信源通過信息進行編碼,這是在一種文化下進行的,發送者通過信號傳到信道,接受者通過接收信號進行解碼另一種文化信息。所以從跨文化交際的交際代碼模式可以看出:信息的編碼器即發送者是一種文化的個體,而解碼器即接收者是另一種文化個體,這兩種文化的交換就是跨文化交際。因此,這種雙向信息交換就是跨文化的交流。旅游英語的文化內涵就是通過英語語言讓外國游客了解中國文化,把中國的文化內涵傳遞給海外游客,這樣外國游客就可以了解中國文化。所以,這樣來說文化就成為一種旅游資源,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國文化,使中西文化差異縮短,這樣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價值觀的世界各地的人們就可以相互了解,相互欣賞,相互領略異國的風情。
四、旅游英語翻譯的特點
旅游不僅是生態旅游,也是文化旅游。旅游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旅游景區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旅游的過程中,外國游客除了可以享受當地美景,還可以對當地的文化、當地的民俗風情有所感悟。旅游英語翻譯是通過對當地的美景進行講解、介紹當地的文化、風土人情來吸引外國游客旅游觀光。旅游英語的翻譯要有創意并要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文風要輕而不飄、重而無痕。句法要簡潔明了、便于記憶,修辭要美妙動人、讓人陶醉。因此,作為全球性語言的英語是世界語言,使用非常廣泛,同時旅游產業發展迅速,所以對旅游英語材料翻譯的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交流的潮流和熱點,對中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緊迫性、時代性、必要性。因而旅游翻譯就必須準確、得體、流利。旅游英語翻譯必須把旅游的專業知識和旅游英語的英語語言、語用知識還有語言文化內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旅游英語翻譯的策略
旅游英語翻譯,是一種融理論、技能、藝術于一體的語言實踐活動,對翻譯的譯文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它要求翻譯人員熟悉相關的游覽景點,能夠深入了解相應的歷史淵源、背景知識,并用地道的目標語言表達出來,還不乏優美與文雅。以下為旅游英語翻譯的策略與技巧。
1.要求采用“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策略。就拿“歸化”這種翻譯策略和技巧來說吧,它指的是在旅游英語翻譯中中文的語言特征與文化特征基本上消失而英語的語言特征與文化特征凸顯。但是另一方面來說,“異化”這種翻譯策略與技巧主要是指在旅游英語翻譯中譯者盡量保留中文的文化特征與語言特征。如果找不到對應的表達就要異化這樣才能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例如:“龍”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象征帝王,像龍鳳呈祥、真龍天子、龍的傳人等等是褒義,而在西方文化中“龍”卻是邪惡的象征,傳說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所以我們在旅游英語翻譯中把“亞洲四小龍”歸化的翻譯策略直譯為“Four dragons of Asia”就會讓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我們應該按照文化差異異化翻譯為“Four tigers of Asia”。
2.翻譯旅游資料時,應該首先考慮中國文化因素,其次考慮英語國家文化??紤]中國文化因素也就是以中國的文化為取向,也就是說在旅游英語翻譯時盡可能多地向外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保留中國文化的精髓。其次考慮英語國家文化就是指以譯文為重點,也就是說在翻譯成英語的時候應該從英語文化角度出發,從西方人的心理視角出發,當然前提是在不影響中文的思想基礎上的整合。
3.當我們在翻譯時可以使用文化借用,也就是我們在旅游翻譯時碰到一些風俗習慣、文化典故等可以采用文化借用,這樣外國游客很容易理解。文化借用意指遇到不好翻譯的文化典故,可以用西方文化的文化典故來解讀中國文化的一些東西。例如在旅游英語翻譯中,遇到《梁山伯和祝英臺》這個中國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的典故時可以借用英語中莎士比亞的十大悲劇之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凄美的愛情悲劇來翻譯,這樣外國游客就可以將這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聯想,很自然就理解了《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內涵即中國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就是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4.在旅游英語翻譯中,我們還有一些旅游翻譯策略。例如:音譯、直譯、增譯、反譯、減譯等等策略和技巧。如:在地名翻譯中,不可避免會有音譯。音譯是外國人和中國人在地名上的一種認同,在音譯后可以加注一些注釋和說明。要想做好對音譯的注釋和說明,我們就應該對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等的歷史典故,文化內涵,具體地理位置有明確的了解。像“豆腐、功夫、沙發、咖啡、天津”這些詞語就可以直接將它們音譯為“dou fu”,“kung fu”, “sofa”, “coffee”, “Tianjin”,采用音譯法翻譯出來效果很好這樣的旅游翻譯可促進語言發展,又能弘揚中國的本土文化。
旅游英語翻譯對中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對旅游景點的對外宣傳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旅游翻譯的準確性、得體性、流利性。從上述翻譯策略來看,旅游翻譯要重視中西文化差異,樹立文化意識,翻譯的時候盡量采用這些翻譯策略和技巧,這樣就會把中西文化差異降低到最低程度,外國游客能夠看得懂,有益于促進國際交流和溝通。
六、結束語
旅游業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對世界經濟、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旅游業促進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文化交流。旅游英語翻譯文本以其質樸美麗的語言全面地介紹了我國豐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等旅游知識,向外國游客展示我國優美的自然風光,更好地宣傳我國傳統的人文景觀。旅游翻譯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可以不斷擴大我國旅游業的影響,創造更多的財富。旅游翻譯的目的就在于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吸引外國游客,促進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并把中國建設成“世界旅游強國”。
參考文獻:
[1] 朱益平.論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J].西北大學學報,2005(6)
[2] 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3] 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 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5] 劉慧梅,楊壽康.從文化角度看旅游資料的英譯[J].中國翻譯,1996(5)
[6] 王志華.旅游翻譯中文化的差異和處理策略[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6(2)
[7] 張國洪.中國文化旅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全球化;多元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
目前,全球化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整個世界。始于經濟的全球化現象,也涉及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是文化交流的兩種特殊現象,在全球化背景下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實施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成為多數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
一、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的關系
多元文化教育以多元文化主義為主要理論基礎,主張鼓勵學生多元學習,放棄偏見,學習來自各個不同族群、階層的知識與價值,主張以相互尊重與容忍的態度來面對因為不同性別、種族、階級、宗教、地區因素所造成的差異,主張在種族、階級、性別與地域等方面要去中心化??缥幕逃侵缚缭奖久褡濉⒖缭奖緡?,對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進行學習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國、他民族,以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從發達國家的教育實踐看,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在目的、基礎、背景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點,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主要區別有:
1.立足點不同。多元文化立足于他民族學習本民族或本國的傳統文化;跨文化教育是立足于本民族或本國文化而學習他民族的文化。
2.具體目標不同。多元文化教育是為了使少數民族學生或移民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并適應他民族的文化而更好地生存;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他國或他民族的文化以期望能更好地與之交流。
3.歷史背景不同??缥幕逃窃趪H交流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加快,國家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又有相互依存的經濟關系,為了培養更好地適應并能提高本國與他國合作的成效,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各類高級國際級人才的情況下而被高度關注;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權利和加強對移民的教育,以使其更好地適應移入國文化并能更好地為移入國服務。
二、全球化與多元文化及多元文化教育
全球化與多元文化二者之間不是簡單的趨同和存異,全球化是在多樣化性的前提下,是各種文化緊密聯系,看到差異,為世界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全球化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提供了便利,使得不同文化前所未有地聯系起來,不是強勢文化吞食其他弱勢文化,也不是不同文化融合成為一種文化。全球化與多元化并不矛盾,而是形成一個整體的世界可以容納各式各樣獨特而又相互聯系的文化形式。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就更有其發展的必要,它能使全球一體化的情況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保持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又能進一步發展。
三、全球化與跨文化教育
1.全球化促進跨文化教育的發展??缥幕F象和跨文化教育由來已久,但是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跨文化教育已經遠遠不同于其產生之初的意義,當今的跨文化教育在文化交流的基礎上已經向縱深發展,成為世界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化形勢下的經濟、科技的進步為跨文化教育的廣泛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基礎。全球化首先是從經濟開始的經濟全球化帶動了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為跨文化教育的廣泛深入開展提供了必須條件,突破了地理條件、物質因素的限制,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從未有過的方便。全球化進程中快速流動的人才均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在流動過程中又能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文化(本民族的文化)帶到他文化之中,吸收他文化,從而形成文化交流。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流動也是一種重要的跨文化教育。
2.跨文化教育促進全球化進程??缥幕逃秊槿蚧陌l展提供了人才儲備,全球化進程中需要大量具有進行交流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高級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都依賴于跨文化教育的廣泛開展??缥幕逃械奈幕?、科技的交流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跨文化教育促進了文化的交流,縮短了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進而有利于推動全球化的進程。
四、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1.更新觀念,加強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全球化進程加快,文化的交流和人員的流動頻繁,每個國家或地區都生活著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這使得國家的人口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的樣態。各種文化和價值觀念需要彼此尊重,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并促進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多元文化教育注重各個族群的文化教育以及弱勢群體的教育,符合教育民主化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價值取向。多元文化教育與跨文化教育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