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7 10:24: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科技創新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今天我們召開第四屆**職工科技節總結表彰會,目的是總結、交流職工科技節活動經驗,表彰職工科技節優秀組織者單位,貫徹落實2011年**市職工科技創新工作會議精神,部署推進本市職工科技創新工作。剛才,44家區縣局(產業)單位在會上受到了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單位,發揚成績,再接再厲,以這屆職工科技節為起點,進一步深化群眾性科技創新工作。
“**職工科技節”作為“**科技活動周”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深化職工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由市總工會等八家單位于今年5月15日至26日聯合舉辦的第四屆**職工科技節,是歷屆職工科技節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影響最廣泛的一屆職工科技節。剛才李衛軍部長已對第四屆**職工科技節情況作了小結。我認為,這屆**職工科技節活動歸納起來有以下六個特點:
一是主題突出,目標明確。緊緊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主線,圍繞“立足崗位創新,推動轉型發展”的職工科技節主題,深入推進“當好科學發展主力軍、打好創新轉型攻堅戰”主題實踐活動,聚焦職工創新行動,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努力為**“十二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二是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各級工會領導對這屆職工科技節予以了高度關心和支持。全總領導專程到滬出席開幕式并做了重要講話;市總主席辦公會專門聽取有關情況的匯報。許多區縣局(產業)工會都在科技節前專題討論、研究職工科技節工作,提出科技節具體工作打算和要求,并落實分管主席負責,深入基層,廣泛發動開展職工科技節活動。
三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各級工會緊密結合實際,精心設計職工科技節活動載體,在市級層面和區縣局(產業)層面共安排了175項活動項目,活動形式有近40種?;鶎悠髽I層面的職工創新活動也是豐富多彩,活動內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活動形式也具有較大的感召力。
四是上下聯動,內外互動。市總工會注重加強工會內、外部各種職工創新力量的整合,集聚資源,在市級層面組織開展了8項職工科技節活動。在市級層面活動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下,有83家區縣局(產業)工會聯合有關方面,在本級層面上分別組織開展了職工創新活動,如寶鋼集團工會舉辦了以“切磋創新技藝,共謀企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寶鋼“員工創新活動日”等活動;上汽集團工會舉辦了上汽工程師“節能減排”創新論壇;紡織工會舉辦了**紡織職工“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及知識競賽”活動;浦東新區總工會舉辦了新區職工科技節,組織開展了職工創新成果展、職工科技創新成果評選、職工創新工作研討、職工環保知識培訓、職工創新成才講座等職工科技創新活動;閔行區各級工會先后舉行職工創新座談會、創新論壇、研討會、報告會、有關科技創新專題講座、征文、演講、合理化建議活動以及職業技能競賽等多項活動;嘉定區總工會開展“我為節能減排獻一計”、科普知識版面巡展、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航天局工會舉行了職工專利知識講座和由千名班組長參加的職工科技創新工作推進大會;電力建設工會舉行了**電建優秀施工工法、科技論文征集展示和“五小”成果征集、活動;城投總公司工會開展了2011年“建功‘十二五’,創新促發展”金點子征集評選活動;市醫務工會組織開展了2008-2010年度**市醫務職工科技創新標兵、能手評選活動;市金融工會舉辦了“科技創新,助銀行卡服務更精彩”論壇,等等,各個單位的活動都很有特色,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此外,這次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展的舉辦更是突顯了市、區縣局(產業)和基層上下聯動的特點,有31家區縣局(產業)參展,設立了產業展區、聯合展區和地區獨立展區,集中展示了460多名職工創新先進典型人物和520多項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吸引了10萬市民參觀,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五是分類指導,注重推進。在本屆職工科技節上既注重營造職工創新氛圍,更注重對職工創新實踐活動的推動,如舉辦非公企業職工創新工作座談會、合理化建議工作研討會等,通過交流經驗,研討做法,探索方式,進一步明確推進非公企業職工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重點和途徑;明確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的時代性、科學性、廣泛性、多樣性和實效性要求。
六是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大力宣傳寶鋼職工創新現象、上汽合理化建議工作機制、亞爾光源公司先進操作法工作做法,并推出了工人發明家、職工科技創新英才、勞模創新工作室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借助**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知名欄目——《頭腦風暴》和“東方網”,分別舉辦了《藍領創新——咱們工人有力量》討論節目和“第四屆李斌技師網上論壇”,探討藍領職工創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討論發揮農民工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問題,引導社會關注職工崗位創新,支持農民工崗位成才?!端{領創新——咱們工人有力量》節目受到了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督查組的高度評價,并上報市委市府主要領導;工人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近20家新聞媒體和42家網站報道了120多條職工科技節活動消息,宣傳聲勢超過前幾屆,職工科技節和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大。
我們高興地看到,在各級工會的精心組織和廣大職工的積極參與下,為期12天的第四屆**職工科技節獲得了圓滿成功,它對于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創新熱情,營造工創新氛圍,深化創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職工科技節已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和好評的一個職工科技創新活動平臺和載體。
剛才,浦東新區總工會、建工集團工會、電信公司工會和市一醫院工會分別交流了開展職工科技節活動的做法和經驗。這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各級工會學習。下一步,我們要借本屆職工科技節之勢,進一步深入貫徹九屆市委十四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八委辦《關于推進本市職工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意見》,按照市總工會關于深入推進“當好科學發展主力軍、打好創新轉型攻堅戰”主題實踐活動要求,進一步推進全市職工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一、健全工作體系,加強職工創新工作領導
一要著力搭建三個平臺。各級工會要建立和完善職工創新工作的推進機制,建立多層面的職工創新活動平臺、職工創新服務平臺和職工創新激勵平臺等三大平臺,指導和推進職工科技創新,激發職工的首創精神。目前,市總工會已在市級層面建立了這三大平臺,各單位要充分利用這些市級層面工作平臺,參與各項活動。同時要整合資源,會同政府及企業有關部門,著力搭建本級層面的職工創新工作平臺,建立職工創新工作體系,進一步形成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各方推進、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群眾性科技創新工作格局。
二要著力學習推廣寶鋼經驗。近年來,寶鋼工會積極推動職工創新,取得了很好成績。我們要研究寶鋼現象:寶鋼現在每天產生專利4件,48%由一線職工創造;企業技術秘密年均2000余件,40%由一線職工完成;2006年開始全國有10名一線工人被授予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中**有4個,而寶鋼占了3個;寶鋼先后有1100余項的職工創新項目在國際、國內發明展中參賽獲獎;寶鋼還擁有11名“**市工人發明家”。寶鋼這些現象的本質是什么呢?是寶鋼建立了一套推進、保障機制,這套機制包括有先進的創新文化、完善的創新體系、開放的創新載體和有效的激勵措施,形成了共同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持續改進的職工創新實踐之路。寶鋼的經驗具有很好的示范推廣價值,值得各單位學習借鑒。
三要著力三個深化。一是職工科技創新活動要從個人創新向團隊創新深化;二是職工科技創新活動要從制造業向服務業深化;三是職工科技創新活動要從國有企業向非公企業深化,進一步擴大職工創新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特別是非公經濟領域,這是開展職工創新活動的一個重要陣地。目前,非公經濟發展很快,非公企業職工人數越來越多,非公經濟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非公企業的職工科技創新工作在總體上仍比較薄弱,企業覆蓋率和職工參與率都不高,與非公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和所發揮的作用還不相適應。對此,我們要在繼續抓好國有企業職工科技創新活動的同時,認真研究探索在非公企業開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的新途徑、新方法,切實加強對非公企業職工科技創新活動的指導,推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在非公企業實現新的突破。
二、圍繞創新主題,推動職工創新行動
要堅持以“崗位學習、崗位創新、崗位成才、崗位奉獻”為主題,立足崗位,面向企業,激發職工創新活力,推動轉型發展。
一要推動職工創新實踐。要加強職工創新載體建設,以需求、問題和項目為導向,積極組織、引導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廣泛開展“五小”、科技攻關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充分發揮職工的聰明才智和創新創造熱情,推動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
下半年,市總將加強合理化建議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工作;同時加強同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重新修訂、推出《**市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實施辦法(修訂稿)》,以進一步規范本市合理化建議活動的獎勵標準和獎勵辦法,推動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持續有效的開展。
二要推動形成一批創新人才。要圍繞實施《**職工素質工程“十二五”規劃》,繼續積極配合企業行政,建立健全“培訓、練兵、比武、晉級”四位一體的職工技能發展機制,激發職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同時,要大力推進實施首席技師、首席員工制度,充分運用首席技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工作載體,做好職工技能、創新領軍人物的培育工作,發揮高技能勞模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創新實踐中充分發揮高技能創新人才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下半年,市總將會同有關部門命名20個**市首席技師工作室;市職工技術創新基金將對每個市勞模創新工作室給予一萬元的啟動資金支持,并要求有關單位按不少于1∶1比例配比。
三要推動形成一批創新成果。要全力推進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積極組織參加合理化建議、先進操作法、優秀發明選拔賽、創新創意大賽等活動,參加各種發明展和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動,推動一大批職工崗位創新成果的涌現。
下半年,要認真組織開展第二十四屆**市優秀發明選拔賽活動;組織優秀職工創新成果參加8月份在山東威海舉辦的第二十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積極參與**市職工合理化建議優秀成果和**市職工先進操作法優秀成果征集、命名活動,今天有關通知已發給大家,希望按照通知精神,積極做好征集、申報工作;還要積極推薦職工科技創新優秀成果參加**市科技進步獎的評選。
三、加強技協工作,深化職工創新成果轉化
職工技協工作是工會組織職工參與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市總工會、市科委等七家單位聯合制定的《關于推動本市職工技協組織開展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的若干政策意見》,大力推進基層技協組織建設,進一步發揮職工技協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要加強技協基層組織和會員發展。要按照全國總工會和市總工會關于“凡是有工會的單位,有條件的都要建立技協組織、開展技協活動”的要求,以貫徹七委局《若干政策意見》為契機,加強基層技協組建,著力把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技協組織建立或恢復起來,進一步提高技協組織建制率,擴大技協工作的覆蓋面。同時,要大力發展個人會員,吸收高技能人才、科技人才、創新人才和專業人才,以及積極參加合理化建議等創新活動的職工成為職工技協會員,擴大會員隊伍,為發揮技協作用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要加強職工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各級職工技協要堅持“創新、協作、服務”技協工作方針,一手抓好群眾性科技創新活動,技協會員要成為職工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干力量,職工技協組織要成為“職工創新之家”;一手要抓好科技服務活動,堅持立足企業,服務社會,用好、用活、用足職工技協開展科技服務活動的財稅政策,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項目協作和技術交流。要加強區域性經濟技術協作與交流,做好援疆工作。
目前,科技部門工作以抓科技項目為主,科技項目實行計劃立項,國家科技部的科技計劃體系框架有3大類別20多種項目,省、地各級也相應建立了各自的科技計劃體系,項目種類也有10—20個,而且各種項目都設定了申報條件、申報程序和資金支持額度。
目前科技項目的材料要求較高,專家評估也是以看申報材料評分,行內叫“做項目”或“包裝項目”,為了獲得項目,企業家們不惜代價請專家“做項目(撰寫材料)”,甚至還要“找人跑關系”,才能爭取立項支持。本來科技項目支持的資金額度就小,一個項目爭取下來,中間環節就花費不少,用于項目研發的資金就更少了,普遍存在重視爭取項目,不注重實施成效。
最近,中央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會議精神強調,技術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根據這一精神,技術創新機制應當建立在市場起決定作用的企業科技創新,市場有需求,企業就有創新。因此,以市場決定的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機制須建立如下建議之上:
一是科技計劃項目逐步走向市場化??萍疾块T應有計劃地重點扶持關系民生、國家安全、重大基礎性研究和趕超世界高新領域的項目,如重大疾病治療、國家安全技術、航天航海等,一般性的技術創新走向市場化,減少計劃列項扶持;
二科技經費的分配上,要注重創新成果及其運用效果,對于列入計劃的項目,資金要像創新基金項目一樣,先撥付70%,實施中加強監管,鑒定驗收通過后,再撥所剩的30%。逐步增加技術創新成果及其運用獎勵經費,技術創新過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要通過認定是先進成果或評價取得顯著應用成效的,不管是否立項,都給予獎勵。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成果認定(鑒定)及其運用效果評價機制。讓企業增強成果意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企業有技術創新成果能及時向科技部門申請認定(鑒定)或成果運用效果評價,認定先進以上和評價良好以上的給予一定獎勵。
四是技術創新成果及其運用獎勵分兩塊獎勵,一塊是獎勵為科技人員提供組織保障和必要條件的企業(單位),另一塊是獎勵參與成果創新及其運用的科技人員。
二、在目前形勢下,市、縣一級科技創新體制深化改革的重點在哪些地方
1、建立市場決定下的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機制,科技經費要逐步增加到創新成果及其應用的獎勵上,更利于推進科技創新。
2、建立合理的宏觀科技決策機制和組織結構,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率;
3、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與企業共建學科專業,共建研發機構,協同開展創新。
4、建立能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的激勵機制。
5、建立維護技術市場秩序運作機制,尤其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維權工作。
三、針對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體系完善的建議和意見
近年來,市級的科技計劃項目體系構架也豐富了許多,據不完全統計,科技計劃項目體系有10多種項目,資金扶持力度也在增加,少者1-2萬元,多者50—100萬元?;谇懊婵萍俭w制改革的思路,一是建議要增加技術創新成果(包括知識產權)的獎勵和成果轉化應用效果的獎勵項目,無論是計劃內,還是計劃外項目,只要有先進成果和成果轉化有顯著效果的均可獲得成果獎勵項目支持。二是建議重點扶持區域重點產業建立研發平臺,使企業注重企業研發中心建設。三是建設項目資金相對集中,所立項目能否至少10萬元項目資金,否則幾萬塊一個項目有人情項目之嫌,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四、本單位對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需求
1、要增強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設。成立市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督促檢查各類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市科技局與知識產權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需要解決設為一級行政單位的問題(目前編辦沒批復),同時需要增加人員和辦公經費的問題。(目前,工作人員嚴重不足,編制12個,但實際在編只有8人,80%人員為60年代出生的,人員老化,影響科技創新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行)。
2、要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投入增長機制。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長,逐步達到財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比例達到2%。企業科技投入按銷售收入2%的比例逐年提取科技創新資金,為企業儲備科技創新資金。
3、要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使企業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參考文獻:
[1]韓長賦.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2):04-07
[2]韓長賦.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農業改革發展成就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網2015年10月10日
[3]孫科峰.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甘肅科技,2010(20):1-2,17
[4]華樹春.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題,2012(12):18-19
[5]萬春雷.市場條件下農技推廣創新模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4(4):27-28
參考文獻:
[1]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201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24-29.
[2]鹿麗,周潔明,閆敘.促進漁業發展的漁業科技創新的淺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4-16.
[3]何爽,謝富紀.我國產學研合作的現狀與問題分析及相應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29-32.
[4]湯天滋,王文翰.海洋資源開發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J].海洋科學,2002(6):30-32.
[5]孫建富,呂丹鳳,王博.“十二五”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經濟,2012(6):69-72.
[6]胡志斌.激勵農業科研院所參與產學研合作的路徑探索[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61-65.
參考文獻:
[1]蘭祖利(美).《豐富教學模式——一本關于優質教育的指導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版.
[2]陳麗華.實現學生自我建構知識平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考試周刊,2008年14期.
[3]王曉茜.高中生創造性人格特質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5).
參考文獻
[1]覃肖響.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問題的本因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2012.
[2]閆振紅.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3.
[3]滿佳.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3.
【關鍵詞】電信運營商 科技創新模式矩陣 創新強度 合作程度
1 引言
信息通信業已成為當今全球發展最快、社會關聯度最廣、科技含量最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最強的產業。在我國,電信行業具備基礎性、支撐性和先導性的特征,為國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的增加,國家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和兩化融合的深入,提升科技創新貢獻水平,以創新增強企業活力,成為國內電信運營商的必然選擇。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2011年6月下發的《關于加強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指出:通過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到“十二五”末,中央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創新體系和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一批中央企業成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在部分領域實現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根據中央的剛性指標要求,加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的驅動,電信運營商對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的需求非常迫切。
我國電信運營商的科技創新管理,起步晚、基礎弱,遠遠落后于國際先進運營商。學習國際先進電信運營商的經驗,采用跟進式的科技創新戰略,將為我國電信企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撐。近年來,針對電信企業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究成果,國內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關鍵問題研究[1-2]、國際化模式[3]及個別案例分析[4],國外則關注于創新效率評價[5]、創新機制研究方面[6],缺少對國際主流電信運營商經驗的系統性的跟蹤成果。因此,系統性地研究國際主流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模式,借鑒先進經驗并提出策略及建議,將對提高我國電信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2 研究背景及思路
科技創新[7](Innovation)是從研發(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演進而來的全新管理模式,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它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萍紕撔履軌驗槠髽I帶來的優勢包括:技術領先、成本優化、產品差異化、邊際利潤提高和管理提升等,已經成為當前全球電信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本文選取了16家國際主流電信運營商作為研究的對象,分別是:美國(AT&T、Verizon和Sprint),歐洲(Vodafone、BT、Telefonica、FT和DT),亞太(NTT、SKT和Telestra),中國(CM中國移動、CT中國電信和CU中國聯通),港臺(CHT中華電訊、和黃(含H3))。
本文的研究思路(見圖1)是:以各個運營商2009~2011年年報、財務報表、第三方咨詢公司報告以及其他公開資料為基礎研究資料,選擇6個重要指標——研發投入占收比、專利擁有數量、科技人員數量、研發組織結構、研發重點及研發成果——作為依據,對國際主流電信運營商的科技創新現狀進行系統的跟蹤分析,根據各個運營商在創新強度和合作程度兩個維度具備的差異進行分類。基于分類成果,創建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模式矩陣,并對各類創新模式的差異及優缺點進行歸納。最后,根據跟蹤成果獲得的啟示,對我國電信運營商的科技創新管理策略提出建議。
3 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模式矩陣
根據近年運營商年報等資料整理的基礎數據,可以發現,一方面,由于自身基礎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差異,不同電信運營商的科技創新管理在創新強度上有所不同,例如:有些運營商采用需要較高投入和較強難度的技術創新策略,有些采用引入消化再融合創新的業務創新策略。另一方面,由于選擇的發展戰略不同,運營商選擇的合作程度也不相同,有些采用深度融合的國際化聯盟合作的方式,有些則采取依托政府資助、采用投資驅動的研發策略。
因此,根據以上特征,可以將16家主流電信運營商的科技創新模式分為4類: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國家化合作創新,以及以投資驅動的創新。根據跟蹤運營商科技創新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本文從創新強度和合作程度兩個維度,構建了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模式矩陣,見圖2:
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模式的代表案例見表1。
從分類結果中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特征:
(1)地域性特征
1)日本運營商偏向于技術創新,原因是日本等國家本身具有很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例如,NTT曾在全球率先開發增值業務和深度定制終端,又在2010年較早對4G進行商用。
2)亞洲地區運營商多采用投資驅動創新的模式,這是因為亞太運營商一般具備政府投資的背景,較容易運作資本,收購創新企業股權或投資創新基金。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的運營商一般都采用這種方式。
3)歐洲運營商主要采用國際化創新,因為這些國家曾經在全球建立霸權,較容易在其曾經的殖民地開展業務。例如,西班牙電信在南美洲占有大量的市場份額,沃達豐的業務在亞太地區和澳大利亞都有較好的發展。
4)美洲和澳大利亞的運營商較多地選擇業務創新模式,原因是北美和澳大利亞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場相對成熟,因此業務產品及應用平臺的創新需求強烈,且收效明顯。
(2)市場成熟度特征
科技創新模式的選擇與市場成熟度的關聯十分緊密,市場成熟度越高,越重視創新的目標,如技術和業務創新的產出。圖1中白色的兩類運營商關注于創新的目標,一般是成熟市場的運營商;灰色的兩類運營商重視創新的手段,即實現創新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是發展中的新興市場運營商。
(3)綜合性特征
圖2中,縱軸表示創新程度,越趨向上方,表示運營商的創新能力越強;橫軸表示合作關系程度,越趨向右方,表示合作關系越強。雖然創新程度高、合作程度強是比較理想的情況,但是由于成本和外部環境因素,每種模式都有其突出的優點和不足,見表2。
由于不同科技創新模式的優缺點都十分突出,因此目前國際上具有較強實力的運營商偏好采用綜合模式,即同時借鑒四種創新模式,揚長避短。這一綜合性的特征在矩陣圖中顯示為運營商向中心移動的趨勢,即越靠近矩陣中心的電信運營商,顯示出越強的科技創新能力。
4 對國內運營商科技創新管理的啟示
國內三家運營商近幾年對科技創新工作日漸重視,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礎弱,與國際先進運營商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從圖2可看出,三家運營商普遍處于投資驅動模式區間,即創新強度和合作程度均不算強。中國移動因其實力優勢,更加接近于矩陣中心點,顯示出綜合性創新模式的特征,但在國際化合作和業務創新方面仍有很明顯的改進空間。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制定科技創新戰略時,可以參考借鑒地域相似、基礎條件相當的運營商的創新模式,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科技創新管理模式。
(2)深度分析自身優勢,根據市場成熟度的不同和產品生命周期的差異,不斷調整科技創新策略,以加強核心能力,適應市場競爭需要。
(3)創新目標與創新手段并重,一方面增大研發投入,明確企業技術發展路徑,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加大產品和業務的創新力度,滿足客戶需求,獲取市場優勢。
(4)不斷加深合作程度,積極加入國際技術聯盟,與國際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降本增效,規避研發風險。此外,還應注意整合全球創新資源,采用外包模式,開展產業鏈合作,提高企業價值。
(5)重視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抓住專利申請和標準國際化兩個重點,保證企業研發成果利益的最大化。
總之,國內運營商應認真借鑒國際主流運營商的先進經驗,深入分析內外部環境特點,精確診斷自身優劣勢,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創新目標,采用合理的創新手段,不斷提高創新強度和合作程度,為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和競爭力的電信運營商提供支撐與保證。
參考文獻:
[1] 呂成華. 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的關鍵點[J]. 網絡通信, 2006(8).
[2] 彭久生,梁雄建. 我國電信運營商科技創新的問題與對策[C]. 通信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A]. 2006.
[3] 馬思宇. 沃達豐科技創新模式分析[J]. 現代電信科技, 2007(1).
[4] 胡鳳雛,彭久生,郭永東. 中國電信運營商技術創新國際化模式探析[J]. 中國通信, 2009(7).
[5] Giokas D I, Pentzaropoulos G C. Efficiency ranking of the OECD member states in the area of telecommunications: A composite AHP/DEA study[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08(32): 672-685.
關鍵詞: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078-02
目前,許多高等學校圍繞著素質教育這一主題,把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的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創新更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培養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第一,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高級科技人才的需要。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基地,就必須努力去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要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標,為創新人才創造更為寬松的成長環境[1]。第二,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迎接知識經濟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要發展知識經濟,推動新科技革命的迅速發展,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依靠創新人才、依靠創新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有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必須站在未來發展競爭的新的戰略高度來審視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的思路,解決好社會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動力和可持續問題,以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第三,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建設社全主義現代化的需要。當代大學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生力軍,高等教育必須盡快擔負起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歷史責任,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而對于肩負振興中華歷史使命的當代大學生來講也更是如此,只有培養高度的科技創新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大膽創新,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探索
1.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是前提條件。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管理制度,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學校先后出臺了有關管理辦法和具體措施,從制度上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這些規范的制度包括:“關于深入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意見”、“學生社團管理條例”、“大學生科技作品立項管理規定”、“關于鼓勵大學生申報專利和發表學術論文資助獎勵措施”等十余個文件。這些文件對于建立合理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更大程度激發指導教師的熱情和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保證科技創新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教師的引導是關鍵。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全面進行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基本保證,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創新型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 [2]。同時,也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激勵學生創造的渴望。教師的示范性、民主性和啟發性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嘗試,對學生任何創新嘗試都要抱積極指導、引導、鼓勵的態度,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早期研究性調查及前瞻性課題研究、社會實踐中,應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教師“背著走”為學生“自己走”,努力從多層次、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
3.學生參與實踐是中心環節。學生參與實踐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企業是高校學生的實踐基地。首先是教學實習。學生進校以后,要對自己的專業有所了解,學校在安排教學計劃時就應安排學生到工廠參觀考察教學內容,安排一定的學時到與該校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去,使學生對社會企業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而為鞏固專業思想打下基礎。其次是生產實習。大學生除了以上所述的三大實習外,學校還應該開展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調查研究,使學生從中得到實踐的鍛煉,并提高實踐能力。
4.科技創新經費落實是保障。經費是制約活動開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落實科技創新經費是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保障。學校應單獨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顚S?,保證經費足額按時到位,并制定專門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經費管理制度》,指定由學校學工處或學校團委負責“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具體實施,確保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
5.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是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一個鼓勵創新的校園氛圍是對學生大膽創新實踐的肯定和鼓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良好文化環境。對此,高校應積極開展大學生學術科技節等活動,努力營造創新氛圍。首先,在輿論上宣傳創新教育的意義,通過報刊、電視、廣播、講座、網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宣傳大學生創新教育活動,如發放大學生創新教育系列宣傳冊、讀書宣傳冊及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教育手冊、科技圖片展、科技知識講座等。
三、進一步加強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思考
1.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高校的重要職責。今天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等方面仍有某些與教育規律不相適應的地方,這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形成。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正視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注意發展學生優良的個性品質,重視教育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有意識地將教育目標內化為學生自得自求的過程[3]。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戰,大學必須實施創新教育,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面樹立教育創新思維,樹立教育質量意識。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其本身就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要積極營造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環境和氛圍。首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應該成為大學校園文化的主旋律,把大學塑造成創新人才的精神樂園。高校應繼續推進第二課堂學分制,設立創新學分,以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大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定期地進行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交流、評選和展示,對成績突出的進行表彰、獎勵,在這一方面有些高校已取得了一些經驗,但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建議通過建立校外創新實踐基地,設立學生創新基金等辦法,為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的條件 [4]。同時,還要積極支持學生社團活動,鼓勵學生社團增大科技文化含量,在培育科技創新的精品社團上下功夫;要大力支持和獎勵學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并為之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在學術活動中受到創新思想的啟迪和熏陶,增強創新意識。其次,大學生科技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一定的環境,需要有意識、有指導地去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3.要積極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鑒于以往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組織和引導不夠,使活動無法深入持久的開展的現實,積極構建大學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立一套較為系統的、可操作性強的運作機制顯得尤為必要[5]。一要建全組織機構,完善管理制度。成立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領導小組,由分管學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直接牽頭此事,具體常務工作歸口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及學院具體落實,以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協調和組織??芍攸c以各類科技型學生杜團為依托開展活動,制定出一整套管理細則,如學生社團管理細則、學生科研基金管理辦法、開放實驗室管理細則等。二要確定指導老師,鼓勵立題申報。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必須要有教師的指導,否則效果不易發揮到最大。作為教師來講,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也是教書育人的延伸,這與采取導師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確立課題方面也是一個關鍵,課題必須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和現有知識水平,課題申報由指導老師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不斷讓學生在學習、實驗和查閱資料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三要完成評審結題,實現成果轉化。要形成從立項、申報、實驗寫作、評審結題到成果轉化等一系列運作程序和規范管理。專門成立學生課題評審小組,除了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挑戰杯”、論文報告會之外,學校還要定期單獨組織評選,并及時向有關雜志、刊物推薦,這對學生來說也是最好的鼓勵和回報。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將好的成果向社會企業及地方政府推薦,實現成果轉化,讓學生也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四要推出激勵措施,營造研究氛圍。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激勵機制,通過廣泛發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生科技成果轉讓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并把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情況同學生的德育考核、學生獎學金的評比等掛鉤,逐步形成完善的激勵措施,營造良好的科技氛圍,從而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對指導教師也要出臺一系列的激勵措施,把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情況與教師崗位聘任,年終考核等掛鉤。
參考文獻:
[1] 洪輝煌.淺談地方高校教育創新的基本途徑[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1).
關鍵詞: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對策建議
一、引言
近年來,綠色經濟發展得到全球的關注,特別是我國面臨人口多,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系統失衡的嚴峻形勢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可循環經濟的重要手段。綠色經濟的本質是協調資源、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的增長的關系,因此本文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闡述中國走綠色經濟的制約因素,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
二、中國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的制約因素
(一)固有的體制機制影響綠色經濟發展
政府和官員政績考核機制以GDP為導向,從而決定了發展經濟是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高GDP,卻忽略了對資源的浪費,以及對環境的高污染,高排放。另外,由于要素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完善,一些非市場化手段導致要素價格扭曲,使得整個綠色經濟發展體系遭到破壞。因此,通過公正透明的程序,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對資源環境進行定價,減少政府的過度干預,依靠市場調節。
(二)資源環境壓力巨大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資源有較強的依賴性,對環境破壞性也極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國經濟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對資源呈現剛性需求。資源又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特征,這樣就給資源、能源供給、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環境承載能力帶來了巨大壓力。
(三)綠色科技創新能力缺乏
盡管國家已經重視關于促進綠色經濟發展方面的科技能力培養。但由于中國提倡綠色經濟發展的時期較短,綠色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第一,由于缺乏政策引導,國家將其大部分財政收入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領域,對綠色科技研發投入力度不夠,企業綠色技術研發投入積極性不高,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脫節;第二,政府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不夠,缺乏激勵機制和市場融資機制;第三,缺乏科研人才,綠色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影響綠色科技創新水平。
(四)綠色就業高端崗位相對較少
由于綠色產業發展的時期較短,各產業鏈尚未緊密銜接,許多就業崗位還沒有得到關于人才技能的精準定位。特別是一些高端就業崗位比較少。多數工作仍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的。這些低端就業崗位無保障或低保障,高端就業崗位又相對較少,不利于該領域留住大量人才,同時也使未來往該領域培養人才的動力不足,造成惡性循環,抑制綠色經濟發展速度。所以我國應采取一系列可行性政策來提升高端就業崗位的比例,培養人才,使人才與就業崗位進行對接。
三、中國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綠色經濟政策機制
為了推動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必須聯系我國國情、發展實踐經歷,適當選擇吸收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深化制度改革,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及完善。一是考慮經濟、資源、環境等在內所涉及的成本要素,對資源進行合理定價。從而充分發揮市場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基本作用。二是利用好財政稅收政策,關于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稅收設置要進行調整,特別是關于企業排污稅進行嚴格要求,高污染、高排放企業要承擔更大的社會成本。這樣企業才能進行高標準排污以及技術更新。對低污染、低排放綠色產業進行減稅等激勵政策。三是積極健全綠色融資政策,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健全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融資機制。搭建標準的綠色金融體系、綠色金融產品交易平臺、引導綠色消費。
(二)注重綠色技術科技創新
技術是綠色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注重綠色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從而使綠色經濟發展擁有堅實的基礎。推動綠色技術發展:一要采取相關政策來確保綠色技術進行廣泛創新。首先需要完善修改現行稅收減免政策,其次還需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投入,促進中小企業發揮在技術創新上的最大潛能。二要在增加科技投入量的同時,把握好投入效率。首先,要改進政府科技資源的配置機制,國家的科技計劃需要考慮企業科技需求,同時也需要引入大量的企業加入到科技計劃項目;其次,要把國家有限的資金投入用于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最后,要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人才是創新的主導因素,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創新的積極性,形成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制度和機制保障。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
(四)開發綠色能源,形成能源利用新格局
目前國家已經對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地上能源進行了大量開發利用。在對現有綠色能源進行合理使用和分配的同時,也應對地下的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地下新能源進行探索。近來,美國取得"頁巖氣革命”勝利的成果,也就是頁巖氣,一種不常規的天然氣,深受全世界能源消費者的喜愛,這或將改變世界的能源使用布局。開發能夠替換傳統能源的新能源。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國家應找準定位、完善職能,切實發揮新能源戰略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基礎性和先行性作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形成低污染、高效率、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狀態,是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為了深入實踐能源戰略新格局,勘查開發“頁巖氣、煤層氣、生物氣、干熱巖、地熱能”等新能源作為地質勘查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戰略部署。
(五)通過綠色經濟發展促進綠色就業,多設置些高端就業崗位
綠色經濟發展需要人才,同時綠色經濟發展也幫助解決人才就業問題。不僅應該將技術導向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戰略選擇方向,而且應重視創造新的綠色就業機會。應擴大就業拉動內需,優先發展綠色投資計劃,增加就業,改善國內需求,為實現綠色經濟的結構優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增加綠色就業高端崗位,吸引更多的人才,為綠色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與資源。另外也要加強綠色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中國處于綠色經濟轉型的初始階段,增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協作,能夠引進消化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效的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
參考文獻:
[1].實施綠色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綠色經濟與創新,2010(2):121-126.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大學生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
1.1 大學生科技創新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本有志向
應用型院校是相對研究型院校而言的,它主要為社會培養具有扎實基本功和卓越工程實踐技能的人才。科技創新活動正是培養這些能力的重要方式。大學生科技創新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動力。一次成功的科技創新活動能讓學生深入了解科技的內涵,確切地體會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力量的模式。科技創新的成果如果成功地向產業技術轉化,不僅可以為企業和學生帶來經濟效益,還能從內在堅定學生的治學理念,從而引領好的學風研風。
1.2 大學生科技創新為應用型院校提供一種卓有成效的辦學指針
雖然應用型院校是依據教育法規政策和人才培養計劃辦學,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很大的自由度。怎樣辦學才真正符合辦學宗旨,怎樣辦學才能真正實現產學研的結合,怎樣辦學才真正服務社會,通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會找到中肯的答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意識和進取意識,營造好的學風,為學校節省大量管理和宣傳資源;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反饋信息,能讓學校知道學校把握社會的真正需求和學生欠缺什么,進而能精確設置教學模式。
1.3 大學生科技創新為教師研究提供風向
教師是辦學的主導力量,高校教師不僅要執行教學職能,還要承擔一定的科研職能。傳統的高校教師科研風向是由所謂的學科前沿引導而不關注來自下面——學生的呼喚,這使得教師的科研與教學脫節,師生之間缺乏共鳴。教師在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也可以獲得自己的治學方向和素材,在師生互動中實現良好的教學循環態勢。
2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2.1 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創新技能、知識儲備相對不足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還沒有大規模培養研究生的資質。學生以本科專科為主體,同時擴招使得生源質量下降,大部分學生基礎不牢,學習能力不強。而科技創新是最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高端的專業技術的,這就使得本科生的創新技能、知識儲備常常是顯得不足了。創新技能及知識儲備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吞噬著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可行性。
2.2 應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創新活動缺乏有力支撐和長效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相對研究型院校資金來源有限,能用于學生科技創新的更少。資金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有個設想,需要做個模型出來,錢不夠,放棄;有個數據需要計算,缺乏高新能數據處理工具,放棄;需要跨專業構思,團隊力量不夠,放棄……在沒有有力支撐的同時,缺乏長效機制也限制了應用型本科院??萍紕撔碌陌l展。由于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應用型本科院??萍紕撔禄顒拥拿婷彩沁x題目的性不明確,后繼性缺乏,不同專業的學生各自為戰,不能協調配合。
2.3 指導教師自身研究與學生科技創新沒有內在外在的一致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自身有教學任務和研究任務,時間很緊。當前教師價值評判標準也使得教師的精力沒有花在學生身上:教師自身研究課題趨向快餐化、跟風化;教師研究方向側重理論深度,與學生科技創新實用性目標不協調;教師缺乏成塊時間真正同學生深入探討。
2.4 企業等社會力量同學校的校企合作重點沒有放在學生科技創新方面 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雖在于培養實踐性強的技術人才校企合作,但一般只是作為實習基地的形式同學校合作。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很難獲得企業的大力支持;學校管理制度限制了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一般只能在校內完成。有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如湖南工程學院等甚至采取了“3+X”模式,但這種長周期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也難以對學生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持,其他形式的合作就更沒有力度了。
由于以上及其他諸多支撐不足,使得應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創新活動目前缺乏活力和實際價值。科技創新活動的成功多呈現為論文形式,即使很具體的發明創造也大多沒有機會進入向實用技術轉化的環節。作品浮于表面,主管部門也沒有認真驗收。要開啟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新面貌,還需要國家、社會及學校做大量的支撐工作。
3 為改善應用本科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面貌的建議
3.1 國家要加強政策性引導,構建全方位的學生科技創新支撐和獎勵系統
政府作為科技創新資金的主要來源,應加大對學生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在政策制度上要盡量向學生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統籌規劃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更大幅度的獎勵措施激勵學生科技創新的熱情。對指導教師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使得教師能自發熱情地參與到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例如加大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取得卓越成果在教師考核評職中的權重。加大正面宣傳,使得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成為一種陽光之舉。
3.2 應用型本科院校自身應加大對學生科技創新的投入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依靠,能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起決定性的影響。為改善學生科技創新的面貌,學校首先應在規章制度中支持科技創新。其次,設置各種激勵學生科技創新的獎項。加大科技創新在綜合評比中的權重。制定系統化的政策鼓勵教師深入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另外還可以積極開辟校企合作新領域,組織針對性強的企業為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實現平臺,在適當的時候要能將科技創新成功快速轉化為技術,幫助學生建立科技創新的信心。
3.3 學校當地企業應主動積極參與并為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全方位支撐
在校學生活動范圍一般狹小,科技創新活動中,學校當地企業最能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提供有效支撐。我們并不是要求企業充當慈善家的角色,事實上,當地企業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最大的收益人。企業如果能主動創建學生科技創新基金,自然也就是創新成功的優先受益人。一般科技創新活動中會涉及到模型制造、效果檢驗及實踐論證等,這些方面學校當地企業最能提供有效的幫助。每個企業都需要人才,在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能發現真正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人才,這樣常常能節省很多招聘資源??傊?,學校當地企業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好處是多元的,只要各方面積極運作,一定能建立卓有成效的企業支持學生科技創新模式,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 崔彬,謝偉.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探索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