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3 10:51: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工業化施工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建筑;工業化;內涵;現狀;方略
由于我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對建筑行業的質量和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建筑工藝理念已經跟不上國家發展的步伐,所以必須對建筑進行改革發展。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必然會促進建筑業的發展,也是建筑業發展的動力和目標。
1 建筑工業化內涵
建筑工業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國家提出來了,其含義無非就是把建筑行業也變成工業化發展,由原先的小規模的手工建筑變成大規模的有效率的工廠化建筑。使現在雜亂的房屋建筑能夠具有統一標準,這樣就可以把建筑用材放在工廠進行批量生產,這就是建筑工業化的一個方面。
比如現在廣受建筑業喜愛的預制板梁裝配,它不僅可以保證預制件的質量,也為工程節約了工期,但這說明這是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趨勢,但是預制件并不能完全的替代現澆。所以在建筑施工中我們要盡可能的使用預制件,但是現澆的技術工藝也是不能被摒棄的。
2 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現狀與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建筑行業在工業化發展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從量到質,建筑工業化逐漸走向成熟,但是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在下面就建筑工業化目前的現狀和出現的問題做一些描述。
2.1 政策扶持機制還不夠健全
缺少頂層設計。我國政府雖然大力的提倡推廣建筑工業化,但是目前我國對建筑工業化還沒有出臺相應的國策,各地政府機關的扶持機制沒有系統的規劃及激勵治理措施,缺少長遠的規劃;缺少相應的管理機制。建筑行業一般規模大工期長,這就需要各個單位相互合作,比如說設計方,業主方,施工方,監理方。參建部門多的特點給建筑管理帶來了難度,一旦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整個項目出現問題。目前雖然各地政府在不斷的解決各種問題,但是由于建筑行業自身的特點,目前還沒有健全的管理機制。
2.2 設計技術體系還沒有完善
設計體系由于一些原因,在工業化發展中緩慢,這往往導致設計與加工及裝配在一些環節產生脫節,這就會造成工期延誤和質量下降,成為工業化發展的一大弊端。設計體系在發展過程中更傾向于裝配的設計,但在室內設計等方面發展甚少,這成為設計體系不完善的另一大的原因。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創新力不夠。
2.3 輿論宣傳還不夠全面準確
大家普遍認為工業化建筑抗震能力不好,但是日本的幾大地震都證明了工業化房屋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認為工業化建筑是低質量的建筑,認為大多數的安置房才會采用工業化建筑,但是工業化建筑加上一些其他的新技術使用,建造的工業化建筑是高質量現代化建筑;認為工業化建筑是單一的,沒有什么創新,其實我們所說的標準化建筑是指建筑產品的模塊模數標準化設計,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將這些不同的模塊進行組合和拼接,將其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2.4 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尚不成熟
從設計、生產到裝配、裝飾使用,系統的集成性程度低;建筑產品相應的配件發展沒有得到重視,其發展緩慢,阻礙了整個裝配件的發展。系統構思不夠完善,在選用裝配構件時沒有充分考慮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不便。
2.5 施工技術和施工機械還不配套,施工難度大
我國工業化建筑的施工技術起步相對比較晚,由于施工專用機械的短缺,使施工方案不盡完善,施工技術與施工機械的不配套,導致施工強度增加,熟練勞動力短缺,在工期較緊張的情況下,無法滿足現場施工生產的需要,這無疑會給施工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
3 優化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策略與方向
3.1 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政策扶持機制
首先應該做好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頂層設計。政府部門做好帶頭作用,該放權時放權,該管理時管理,松緊有度。無論是從立法上還是政策上都要激勵其發展,同時可以讓房地產行業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進程;其次應該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無論從人力物力還是財力上都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提高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管理機制,積極推動EPC管理模式的發展。
3.2 采用新的施工工藝
新的施工工藝是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重要舉措。目前建筑行業中現澆作業占了施工的主導地位,而工業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裝配式構件。因此新工藝不僅是對現澆作業的要求更是對裝配件的要求。發展新型的裝配式產品可以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效率。但是新工藝不僅是對裝配構件主體結構進行改良,同時對裝修等配件也進行改良,實現裝配式構件的一體化發展優化。
3.3 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集成技術體系構建
集成技術體系的構建,有兩個方面需要重視。一是裝配式建筑的關鍵技術,另一方面則是集成系統的完善。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哪些是我們研究的目標,其次關鍵技術路線的每一步都應該制定一系列的技術標準,嚴格控制各個環節的質量。在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關鍵技術集成系統進行不斷的優化。
3.4 注重市場化引導
在建筑工業化發展中,不僅要利用好“看的見的手”,同時也要利用好“看不見的手”。注重市場的引導作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風格,我們要因地制宜。促使建筑工業化的效益達到最好,對國家的發展最有利。對不同的工業配件進行分類使用,發揮它們的最大效益。預支構件廠應該對全社會開放,這樣就會增大裝配廠的競爭力,通過標準化的生產,加上市場的引導,肯定會促進預制場的發展,乃至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4 結語
目前,隨著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新型建筑行業工業化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出現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政府和市場在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各自采取不同的方式來促進其發展。我相信建筑業肯定能夠抓住此次機遇,得到大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迎來一個新的春天。使我國建筑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 潘志宏,李愛群.住宅建筑工業化新型住宅結構體系[J].施工技術, 2008(2).
“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建筑業占我國全社會總能耗的1/3,浪費極其嚴重,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耗能比例還將上升。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在建筑業必須大力推廣“綠色建筑”。2013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標志著綠色建筑已成為最高級別的戰略共識。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適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了未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將遵循綠色、循環、低碳的思路,以促進全社會在更高層面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的推廣和應用標志著我國建筑業將面臨一場新的革命,它不僅對建筑的規劃、建筑設計、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結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從事建筑工程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包括:發展工程總承包、發展建筑信息模型(BIM)、發展建筑工業化和綠色建材等幾個方面。綠色建筑要求學生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既要懂結構工程和施工技術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設計方面的知識,同時具備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建筑全過程進行整合的能力。加強建筑工程專業課程的探索、開發與研究,將綠色建筑理念及相關知識融入專業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綠色建筑的內涵,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專業層面上學習綠色建筑的相關知識,結合建筑業發展前沿和綠色建筑的生產實踐,掌握先進的專業技能,將對綠色建筑的發展、學生的就業以及職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綠色建筑理念與專業教學融合的探索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廣東省第一批高職重點建設專業,為滿足廣東省建筑產業轉型升級、企業綠色節能技術創新及走向國際建筑市場的需要,以綠色建筑為特色,將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建筑工業化、綠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識和綠色建筑節能構造及施工技術推廣有機地融入到了人才培養計劃及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斷推進課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將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融入專業教學過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階段的技術信息共享,貫通建筑設計、工程施工以及運營維護等階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術,在可持續設計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并對提升綠色施工的設計和施工效率,改進綠色施工項目的管理模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BIM技術的應用可縮短約8成的造價估算所需時間,且使造價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約4成預算外的更改。通過BIM的三維模型技術,在施工前發現并解決沖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價格,使項目工期縮短,盡快實現投資回報。學院在2011年即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由學校提供場地、設備,企業方提供軟件和技術,建成BIM校外實訓基地,開發了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課程。BIM教學資源庫及實訓基地的建設,完成了將BIM技術與《建筑制圖》《房屋建筑構造》等課程的融合式教學,結合學生的專業能力、興趣愛好安排建筑設計、結構設計、設備設計、虛擬建造、工程造價確定等實踐項目,并通過完成虛擬的BIM咨詢項目,使學生體驗到BIM咨詢服務的全過程工作方法,為今后真實項目的參與和實施打下基礎。在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在校企雙方的指導教師共同指導下參與真實的BIM咨詢項目,至今共完成39項,包括“慈溪大劇院”“蚌埠博物館”等,共同培養具備“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學基地建成至今也培養了一批具有BIM技術的骨干教師,多次為設計院、施工企業進行BIM技術培訓同時完成BIM省培項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將建筑工業化融入專業教學過程
建筑工業化是綠色建筑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建筑的工業化是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中的十大重點任務之一。建筑工業化是主要指建筑設計的標準化、構配件生產的工廠化、建筑施工機械化和施工組織管理科學化四個方面。建筑工業化是按照大工業的生產方式,通過現代化的制造、運輸、安裝和科學管理對建筑業進行改造,逐步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使建筑業從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現場人工濕作業及手工業生產方式,過渡到以工廠化生產制造為基礎,運用預制混凝土結構(PC)構件在現場以高度機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業生產軌道上,使建筑業從目前的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而實現文明施工、保護環境的目的。建筑工業化區別于傳統建筑業設計與建造環節分離的特點,體現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設計施工一體化的生產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質量、成本可控、進度可控的優勢,且工業化建筑施工現場沒有傳統建筑施工現場的粉塵、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材滯后于新的國家設計和施工規范,為此,學校采取了多種方式將建筑工業化融入日常教學中。首先,進行了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和補充,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術新進展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可以接觸到行業發展的前沿知識,了解到行業發展的前景,從而對建筑工業化有初步的認識。其次,將建筑工業化的相關內容融入相應的課程體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論》課程中對工業化建筑的起源、具體特征、特點、建筑方式和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詳細的講解,觀看我國建筑工業化住宅視頻等,讓學生了解新型的結構體系,包括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和鋼結構體系的特點;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中增加了組合式預制混凝土結構的設計、預埋件設計等內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課程中增加了預制裝配式住宅和裝配整體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內容有施工工序的特點、施工中的關鍵點、預制配件的吊裝計算和施土組織設計等內容,還介紹了現場建造的工業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構造》課程講授中介紹模數等標準化設計的內容。第三,確定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關于建筑工業化理論及實訓課程的開發,開設選修課,使學校建筑工程技術學院的學生行業視野更加開闊,能夠了解國家對建筑業發展的推廣方向,對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認識更進一步,從而主動涉獵相關的專業知識,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最后,在條件允許時,學院還安排學生在工業化建筑工地進行參觀,鼓勵學生到相關建筑工地進行實習、實訓。
3.將綠色建筑節能構造及綠色建材發展與應用融入教學過程
龍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建立龍信建筑工業化發展模式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裝,核心在于技術、管理、流程和標準的建立,要實現從“傳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產業現代化整體服務商”轉變,才能成為中國式“鹿島”,建筑業的“蘋果”。
龍信建設集團作為傳統的建筑企業,抓住改制的機遇發展而壯大,在如今全球倡導綠色建筑的浪潮中,以建筑工業化為突破點,堅持轉型升級不轉行,堅持建筑為主業不動搖。龍信集團建筑工業化技術體系核心分為住宅全裝修工業化和主體結構工業化。住宅全裝修工業化分為模塊化拼裝式裝修技術和CSI住宅技術,主體結構工業化則又分為住宅中采用預制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和公共建筑中采用預制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
龍信集團工業化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994年開始的住宅全裝修的探索。在全裝修住宅中推進模塊化設計及拼裝式施工。管理模式中推行 “研發、設計、施工、服務”一體化,實現建筑裝修設計一體化、土建裝修施工一體化、管理服務一體化。同時主編了行業標準《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第二階段:2008年開始進行研究與實踐的CSI住宅。CSI住宅是國家重點推進的住宅工業化技術。CSI直觀理解為“中國的結構支撐體一填充體住宅體系”。CSI住宅外部結構支撐體采用高耐久性材料,延長住宅的使用壽命。層高在現有室內凈高的基礎上增加200—300mm作為架空地板層,各種管線鋪設在架空層內,相當于每戶增加一個管道層,實現了同層排水;土建施工時廚房、衛生間、內隔墻不定位,住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安放。
CSI住宅內部的填充體具有可變性。這些部品可以通過標準化、系列化,實現工廠化生產,以減少現場作業,確保產品質量。龍信集團參與了《CSI住宅建設技術導則》的編制工作,同時在自己開發的小區內進行了CSI構造房的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2010年開始與東南大學、日本鹿島、中國建科院合作進行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研發及應用。建筑工業化目前不僅限于裝配式混凝土(PC),也不等同于主體結構工業化,應該考慮整個建筑業產業鏈的整合和發展,要從建筑材料開始,包括材料、設備、設計、研發、施工、安裝及運行等全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通盤考慮,內外裝修一體化,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全面發展來認識建筑工業化。
建筑產業現代化就是用工業化的方式,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實現建筑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建筑施工裝配化、結構裝修一體化、過程管理信息化。統計表明,建筑產業現代化比傳統施工節能20%、節水63%、減少建筑垃圾91%、節約工期40%、減少用工35%,滲漏空鼓等質量通病減少90%,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一是建筑設計標準化。標準化設計的核心是建立標準化的單元。不同于早期標準化設計中僅是某一方面的模數化設計或標準圖集,受益于信息化的運用,尤其是BIM技術的應用,其強大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能力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更利于建立標準化的單元,實現建造過程中的重復使用。
二是部品生產工廠化。這是建筑工業化的主要環節。對于目前最為火熱的“工廠化”,很多人的認識都止步于建筑部品生產的工廠化,其實主體結構的工廠化才是最根本的問題。主體結構的工廠化實現毫米級誤差控制,同時還實現了裝修部品的標準化。真正的工業化建筑,要在生產方式上實現變革,而不僅局限于預制率的多少。
三是建筑施工裝配化。裝配化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兩個層面,特別是管理層面,工業化運行模式有別于傳統形式。相對于目前層層分包的模式,建筑工業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總承包模式,確切的說,這是建筑工業化初級階段主要倡導的一種模式。作為一體化模式,EPC實現了設計、生產、施工的一體化,使項目設計更加優化,有利于實現建造過程的資源整合、技術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通過EPC模式,能真正把技術固化下來,進而形成集成技術,實現全過程的資源優化。
四是結構裝修一體化。即從設計階段開始,與構件的生產、制作,與裝配化施工一體化來完成,也就是實現與主體結構的一體化,而不是現在毛坯房交工后再著手裝修。
五是過程管理信息化。即建筑全過程的信息化,設計伊始就要建立信息模型,各專業利用這一信息平臺協同作業,圖紙進入工廠后再次進行優化,在裝配階段也需要進行施工過程的模擬。同時,構件中裝有芯片,利于質量跟蹤??梢哉f,BIM技術的廣泛應用會加速工程建設逐步向工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
龍信集團建筑工業化示范項目
案例1:老年公寓。一是采用BIM技術并創國內五個第一。建設成為國內第個建筑高度達到88米的預制裝配式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建設成為國內第一個采用CSI體系進行內裝修的預制裝配式公共建筑。衛生間、廚房采用整體安裝;建設成為國內第個總體裝配率(含內部裝修裝配率)達到了80%的公共建筑;建設成為國內第一個在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引入BIM技術進行信息化管理的預制裝配公共建筑;建設成為國內第一個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的預制裝配式建筑。(如表1所示)
二是創立社區養老模式。目前國內養老產業可以歸納成9073,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龍信集團通過對國內外老年住宅開發、建設和服務模式的深入研究和調查,在企業社會責任的驅動下,思考如何使“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成為現實。龍信創立了國內先進的養老模式,即“社區養老模式”,實現“一碗湯的距離”、“候鳥式”、“一站式”的服務。
案例2:南通政務中心停車綜合樓,實現工業化與綠色建筑的深度融合。項目概況:南通市政務中心北側停車綜合樓項目由龍信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采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承接。項目總建筑面積48972.21m2,地上總建筑面積42085.27m2,地下總建筑面積6886.94m2,抗震7度,總高度為63.3米,共十六層。地下室部分為框架剪力墻結構,二層結構及以上為預制裝配整體式結構,采用工廠預制結構梁、板、柱至現場直接吊裝施工,使傳統建筑向工廠化、工業化發展。
項目科技創新;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屋頂太陽能、掛壁式光伏板與窗戶一體化;內外填充墻采用成品隔墻板(ALC):裝修與土建結構一體化設計、施工:雨水收集回收用于灌溉綠化;全過程信息化管理(BIM技術)。
項目總體目標: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工程、江蘇省綠色建筑示范工程(三星)、江蘇省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項目總結:一是南通政務中心綜合停車樓項目為南通首個工業化裝配式公建項目,為江蘇建筑業的轉型升級起到示范、引領、帶動作用;二是此項目為綠色三星級建筑,體現低碳、減排、節能環保,在工期縮短一半的同時,為政府公建項目開辟了新途徑;三是此項目的承接,是龍信公司加速轉型升級步伐的重要一步,公司借機整合內部資源,完成設計、研發、生產、總包、經營等各個環節,開辟龍信工業化模式,大幅提升龍信總包的競爭力;四是此項目以管理信息化為抓手,BIM技術、信息化全過程貫穿整個項目始終,建立龍信企業級BIM平臺,逐步向工業化、標準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
龍信工業化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向
經營模式——兩面市場模型。第一步:整合公司內外資源,打造一個兩面市場,形成獨特的、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龍信公司自從93年進軍上海開始至今23個春秋,對總承包經驗的積累、總結,對開發商和小業主的需求非常明確。利用公司總承包和房地產這兩塊平臺,由研發設計牽頭,將建筑承包商、建筑材料商以及各分包商整合。特別對技術研發、深化設計等多方面進行整合,更好地為開發商和小業主服務。同時利用這塊平臺,聯合銀行和金融,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為另外一面市場提供更好、更優惠的服務。
第二步;充分利用公司總承包經驗,結合房地產開發和科技研發核心技術,以國家住宅工業化基地和建筑工業化發展聯盟為基礎,做強這塊平臺,做大兩面市場,通過平臺整合兩面市場,為三方面創造新價值和新空間。
第三步:也是關鍵一步,龍信按上市規范和方向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努力,并且盡快上市,通過上市這一手段規范企業、提高企業知名度,引進先進理念和優秀人才。只有形成這一良性循環,這樣前面兩步才能實現。
通過這三步努力,龍信才能成為中國式“鹿島”,建筑業的“蘋果”(見圖1)。
龍信集團“三步走”戰略。一是自我實踐:探討龍信工業化發展。自主開發老年公寓預制裝配式項目,邊學習邊探索。二是走進南通,走向南京:總結龍信工業化承接模式。做好南通政務中心停車綜合樓項目,打響龍信工業化政府公建項目第一槍,樹立龍信工業化的行業地位,以南通項目為基礎、工業化聯盟為推動,走向南京,建立龍信科技創業園基地。三是走出江蘇,面向全國:龍信工業化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裝,龍信的核心在于技術、管理、流程和標準的建立,要將這種核心競爭力可復制,開創龍信產業的新天地。
未來發展方向。龍信集團實行以南通為本部、上海為管理中心、南京為工業化中心、沿“長江經濟帶”向武漢(荊州)以及成都、重慶方向延伸發展的工業化戰略布局,將形成以“長江經濟帶’為中心,以“京津冀”和“珠三角”為兩翼聯動發展的局面,同時龍信集團移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號召,開辟東南亞(馬來西亞、緬甸)、中東(沙特)等海外市場,整合優勢資源,建立龍信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模式,實現從“傳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產業現代化整體服務商”轉變,為中國住宅工業化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需要政府層面提供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發展建筑產業現代化高度重視,配套政策不斷完善,希望在以下幾個方面能更加深入細化。
一是加強組織保障,建立健全質量安全驗收監管體系;在工業化推進過程中要加強監管,研究調整市場準入制度,完善現有的質量監督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大力推進省政府2014(111)號文件和各地配套政策的實施力度:
三是編制完善工業化發展規劃,避免一哄而上,產能過剩后形成無序競爭
四是加大政府項目支持力度,政府投資的保障房、公建、市政基礎設施等優先采用工業化方式建造;
五是政府項目推行采用總承包管理模式(EPC),完善招投標等相關管理制度;
六是大力提高人才隊伍建設水平,高校開設相關專業課程: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預制;施工;發展
一、裝配式建筑的結構形式和施工方法
砌塊建筑:用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墻體的裝配式建筑,適于建造低層建筑,提高砌塊強度或配置鋼筋,還可適當增加層數。砌塊建筑適應性強,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單方便,造價低,還可利用地方材料以及工業廢料。建筑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塊適于人工搬運和砌筑,工業化程度較低,靈活方便,使用較廣;中型砌塊可用小型機械吊裝,可節省砌筑勞動力;大型砌塊現已被預制大型板材所代替。砌塊有實心和空心兩類,實心的較多采用輕質材料制成。砌塊的接縫是保證砌體強度的重要環節,小型砌塊還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漿的干砌法,可減少施工中的濕作業。
板材建筑: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筑中全裝配式建筑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筑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筑的使用面積和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建筑內的設備常采用集中的室內管道配件或盒式衛生間等,提高裝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關鍵是節點設計。在結構上保證構件連接的整體性。在防水構造上要妥善解決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大板建筑的主要缺點是對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制約性較大;小開間橫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內部分隔缺少靈活性。
盒式建筑:從板材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筑。建筑工廠化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不但在工廠完成盒子的結構部分,內部裝修和設備也都可安裝好,甚至連家具、地毯等皆安裝齊全。盒子吊裝完成、接好管線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裝配形式有:全盒式、板材盒式、核心體盒式、骨架盒式
骨架板材建筑:由預制的骨架和板材組成。其承重結構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柱、梁組成承重框架,再擱置樓板和非承重的內外墻板的框架結構體系;另一種是柱子和樓板組成承重的板柱結構體系,內外墻板是非承重的。常用于輕型裝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結構合理,可以減輕建筑物的自重,內部分隔靈活,適用于多層和高層的建筑。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裝配式、預制和現澆相結合的裝配整體式兩種。這類建筑的結構具有足夠的剛度和整體性的關鍵是構件連接。柱與基礎、柱與梁、梁與梁、梁與板等的節點連接,應根據結構的需要和施工條件,通過計算進行設計和選擇。
升板和升層建筑在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墻可用磚墻、砌塊墻、預制外墻板、輕質組合墻板或幕墻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筑外墻。升板建筑施工時大量操作在地面進行,減少高空作業和垂直運輸,節約模板和腳手架,并可減少施工現場面積。升板建筑多采用無梁樓板或雙向密肋樓板,樓板同柱子連接節點常采用后澆柱帽或采用承重銷、剪力塊等無柱帽節點。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較大,樓板承載力也較強。
二、裝配式建筑實現建筑部件化、建筑工業化和產業化
在日益緊張的能源與環境形勢下,城市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正在加快轉型。綠色建筑是一場建筑業的工業化綠色革命,體現在建筑節能、裝配式住宅和低碳實踐區等方方面面,是一個全產業鏈體系的概念。特別是裝配式住宅,區別于傳統的人工建造方式,是一種標準化、工業化的建筑生產模式,可以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推動建筑工業化,可以將建筑的非承重部分所有配件在工廠流水線上進行標準化加工預制,之后再在建筑工地上進行配件的裝配,把原來的建筑工人轉變為機械操作工人,實現無粉塵作業,大大節約人力、時間和能耗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質量。
隨著建筑工業化的要求,世界發達國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廠化預制和裝配化施工,作為建筑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裝配式建筑工業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趨勢,同時也是我國改革和發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國建材工業和建筑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傳統建筑方式人們開始逐漸發現已經不再完全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對于日益發展的我國建筑市場,現澆結構體系所存在的弊端趨于明顯化。面對這些問題,結合國外的建筑工業化成功經驗,我國建筑行業必將掀起裝配式建筑工業化的浪潮,使其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并將促進建筑領域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所生產的產品可以根據建筑需要,在工廠加工制作成整體墻板、梁、柱、疊合樓板等構件,并可在構件內預埋好水、電管線、窗戶等,還可根據需要在工廠將墻體裝飾材料制作完成。
裝配式建筑構件在工廠生產,有固定的模具,使產品精度高,產品更加標準化、規范化、集成化,而且技術標準易于統一,即以模數化構建標準化;由于裝配式建筑構件標準化、工廠化生產,運送到工地就可以裝配施工,可以像設備安裝一樣進行現場安裝,即以標準化推動工業化;工業化不斷發展摸索過程中,逐漸形成裝配式結構體系,即以工業化促進產業化。裝配式建筑是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型建筑。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使施工現場作業量減少、現場工人就可以大大減少,使施工現場更加整潔并大大節約了人力資源。裝配式建筑由干式作業取代了濕式作業,現場污染與建筑垃圾大大減少。同時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進而又縮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裝配式建筑低碳、節能。裝配式建筑需要的構件一般在工廠車間生產,不受季節限制,特別有利于冬季施工。裝配式建筑抗震性能高、耐火性好、隔音效果好。裝配式建筑偏差減小,精確度大大提高。
裝配式建筑,采用大開間靈活分割的方式,分割成大廳小居室或小廳大居室,其核心問題就是要配套相應的輕質隔墻,而輕鋼龍骨配石膏板或其它輕板恰恰是隔墻和吊頂的最好材料。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防止火災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輕質材料,降低建筑重量,增加裝配式的柔性連接,長期使用不開裂、不變形、不褪色;為廚房、廁所配備各種衛生設施提供有利條件,改擴建、增加新電氣或通訊設備創造可能性。
[關鍵詞] 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發展趨勢
【分類號】:TU-80
預制裝配式建筑是建筑工業化的產物,給人們的印象是粗糙、簡陋、冰冷。只是為了滿足特殊或是基本功能而建造,很少考慮到建筑的精致、美觀以及與環境的關系等因素。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預制裝配式建筑成為了工業化建筑的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對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要求不止于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時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使現代的預制裝配式建筑必須考慮形式、功能、環境等因素的平衡?,F代工業化建筑進入了多元化的時代。人們價值觀,審美觀的多元化直接導致了預制裝配式建筑“百花齊放”的格局。
1.國外研究及應用現狀
在過去的幾年中,歐、美、日等建筑工業化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了一個實驗區,把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概念延伸到極限,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來面對不同的挑戰。建筑的設計和建造技術有了很大的演變,在強大的技術支撐下,預制裝配系統幾乎可以滿足任何類型的建筑。也可以說預制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建筑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國內研究及應用現狀
從二十世紀50到60年代,我國開始對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設計和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相應建筑類型的體系。到20世紀80年代,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全國范圍內的應用進入到了全盛時期,許多地方都逐漸形成了設計、制作、安裝的工業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一體化生產模式。但是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發水平還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也跟不上建筑技術發展的變化,究其原因是因為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物理性能和功能還有許多局限和不足之處。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現澆式混凝土建筑體系幾經逐漸取代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裝配式建筑體系除了在單層工業廠房中有較多的應用外,在其他類型的建筑中很少能見到。
3.預制裝配式建筑基本設計原則
1)成本控制
預制比傳統的現場施工方法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有效,這是因為預制概念中的成本有三個方面:材料、勞動力和時間,從理論上講,其中任何一個方面減少,成本也降低了,但這并不意味著預制減少了整個項目的預算。材料也是一個控制成本很重要的因素。在傳統的施工現場很難精確的計算出需要多少材料,所以常常會訂購過量的材料以確保工程用量。這樣往往就會產生浪費,無謂的增加成本。而在預制建筑項目,可以通過前期設計對材料用量做出準確判斷,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采購。
2)進度安排
可以說預制裝配式建筑最大的優點是縮短了現場施工的工期。預制裝配式建筑的項目能夠節省時間源自工廠制造和現場施工可以同時進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預制基礎,因此現場在建造基礎的同時工廠加工生產結構、構造構件以及服務系統和室內集成模塊。
3)質量控制
質量的定義是雙重的:不僅僅是生產質量和設計質量,往往更依賴于建筑師的工作質量。為了能夠使建筑的預制取得成功,以上兩點都必須要考慮周全。這些原則看上去是對立的。只要生產質量提高,建筑就會變得更加標準化、平淡無奇,而高質量的設計就會不可避免的地表明了生產效率的匱乏。
4)人性化工作
依靠著空調以及干燥的室內環境,工人的安全系數有所提高?,F場施工不僅要求工人需要面對暴露在惡劣天氣條件下、處在道路兩側比較危險的位置、面對有危險的突出物等,還可能需要工人們長途跋涉。而預制能給提供一個短途通勤的機會,這就減少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人們在長時間工作之后因為疲勞而導致他們在往返于工地和家中的路上發生危險的幾率。
4.預制裝配式建筑的優勢
1)設計多樣化
目前,住宅設計和住房要求嚴重脫節,承重墻多、開間小、分隔死、房間的空間無法靈活分割。而裝配式房屋則采用大開間,用戶根據需要可靈活地利用組合式墻體分割成“隨心所欲”的空間環境。
2)功能現代化
傳統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很低。裝配式建筑的地面、屋頂、墻體、門窗框架等都采用各種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房屋采用新型的供熱、制冷技術,如太陽能的儲存和利用;工廠化的建筑構件精確度高,可以提高墻體和門窗的密封功能。
3)制造工廠化
智能化的住宅應該無論是墻體結構材料,還是內部裝飾材料都選用綠色的優質材料,而工廠化的生產正是住宅現代化的最優生產方式。如傳統的建筑物要使其美麗的外表面涂料久不退色是十分困難的。但工廠化生產的建筑外墻板不但質輕、高強,而且在工廠經過模具、機構化噴涂、烘烤等工藝就可使建筑物美麗的色彩久不退色。
4)施工裝配化
由于裝配式建筑比傳統的建筑自重減輕約一半,因此,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也隨之降低,地基的施工也會簡化很多。工廠預制好的建筑構件運到施工場地后,立刻可按設計要求安裝施工。
5)時間最優化
預制建筑最大的優點是縮短了現場施工的時間,對工期有更高的可預測性。預制建筑的項目能夠節省時間源自工廠制造和現場施工可以同時進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預制基礎,因此現場在建造基礎的同時工廠加工生產結構、構造構件以及服務系統和室內集成模塊。
6)技術可持續化
盡管在建造過程中,使用集成構件早已經被提上了設計師和技術專家的議程,但是裝配式建造理論體系中并沒有和環境保護理論體系發生交叉。如今,人們已意識到建筑垃圾造成的嚴重環境破壞。在諸如木材加工、砌磚、粉刷和裝飾的過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沒有集成裝配的過程,也會產生多余而造成浪費,這種在建造過程中產生的浪費份額巨大。
5.未來中國的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
展望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未來發展,大到整體空間布局,小到建筑細部的每一個預制構件,將建筑群與環境雕琢的如此細膩。在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正處于向工業化發達國家學習的起步階段,設計、生產、運輸、安裝各環節的技術是實踐過程中首要攻克的難題,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在環境、功能及美觀等建筑設計方面的因素并無有針對性的深入探討。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起步晚,建設量極大時間又非常集中,建筑工業化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雖然目前在預制建筑在住宅的發展上有了一些新氣象,但是還沒有形成規模和氣候,產業鏈也不是很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支持和推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公共建筑開始在各個城市中不斷出現,很多建筑由于功能和形式的需求采用了異形的結構形式,無法用傳統的建造方法實現,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預制構件裝配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小紅. 當代國外輕型建筑設計【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周燕珉. 住宅精細化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李湘洲,李南. 國外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現狀【J】. 國外建材科技, 1995(04).
關鍵詞:預制裝配;移動支護;節能減排;效益
1 項目概況
1.1 項目背景
隨著我國建筑技術的提高,以現澆為主的傳統建筑產業并不能滿足節能減排的建筑理念。我國開始推行建筑工業化,并明確提出成都為四川省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之一。成都北改線B標段綜合管廊工程作為工業化裝配式施工試點的示范性項目,采用中交二航局自主研發的具有專利產權的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優化管廊結構形式,配合基于該設備的機械化快速施工方法進行施工,相比傳統明挖現澆施工,可節省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
1.2 項目內容
綜合管廊主廊施工范圍全長約1068m,其中預制段長度為760 米,共389 環管片,采用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施工;剩余308 米采用明挖法現澆施工。
2 節能減排原理
利用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代替傳統的施工技術,降低設備使用量,節省圍護結構、耗油量,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量,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3 技術內容
3.1 實施方案
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工藝流程主要為:管片進場管片拼裝前艙支護板內土方開挖設備頂推同步注漿尾艙支護板內土方回填。該技術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預制標準段采用新設備,雙模掘進機自帶支護板,節省了圍護樁,節約圍護結構施工所需的機械設備油耗,減少碳排放;預制標準段采用新工藝,能提高工效、縮短工期。圖1 設備實物圖圖2 設備效果圖
3.2 技術特點
(1 )新技術-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主要依靠中交二航局自主研發的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及配套的機械化快速施工方法。集開挖支護、管片拼裝、吊裝、頂進、同步注漿、土方回填等功能于一體?;硬捎迷O備自帶的支護板進行支護,支護板隨設備推進而推進,達到移動支護的效果,可減少傳統明挖挖法施工給地面交通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具有施工組織靈活,施工效率高等特點。(2 )新設備-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為了實現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中交二航局自主研發的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是一種用于分片預制裝配化地下管廊的管片拼裝設備,該設備已申請專利。(2 )管廊預制管片采用“馬蹄形”斷面結構設計預制管片采用“馬蹄形”斷面結構設計,具有結構受力更合理,斷面利用率高等特點。構件結構尺寸更小,有利于工業化預制生產及運輸。通過增加豎向隔墻,可實現單倉變雙倉,雙倉變三倉的自由組拼,有利于管片預制生產工業化,斷面示意詳見圖5-7 。管片接頭處采用止水橡膠密封止水,設計使用壽命可達100 年。與傳統矩形節段預制管廊相比,分片式預制管廊整環結構重量減輕了40%,大幅降低了運輸安裝的難度和成本3.3 技術關鍵點采用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進行施工,該設備其主要結構由開挖支護艙、管片拼裝艙、回填支護艙等五大結構、七大系統和其他配套系統組成。可同步進行土方開挖、管片吊拼裝與廊道延伸、土方回填等多道工序,它將傳統施工工藝升級并應用到分片預制管片的施工中,能極大的提高施工效率,也能很好的控制成本。設備結構如圖8 。
4 推廣應用條件
4.1 應用條件
淺埋廊道掘進拼裝一體化施工技術是國內首次采用分片預制、掘進機裝配一體化施工的一種全新的地下綜合管廊建造技術,具有高效節能、質量更優、綠色環保等多項優點。適用于埋深8 米,曲線半徑大于300m的分片式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根據應用總結,該技術適用于粘土、粉質粘土、松散卵石等地質情況。
4.2 存在問題
淺埋廊道掘進拼裝一體化施工技術,減少了基坑暴露時間,對周邊建筑物影響較小,噪音污染小,減少了城區施工對周邊居民的打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仍需改進:(1 )復雜的地上、地下管線對設備頂進影響較大;(2 )同步回填功能暫未達到預期效果。
4.3 推廣建議
(1 )增加自掘進功能,取代挖機開挖,提高開挖工效,減少排放。(2 )增加皮帶傳送機,搭配設備自掘進功能,提高同步回填工效。(3 )增加可調擋板,實現不遷改管線,設備即可通過。
5 效益分析
5.1 節能效益
結合傳統的綜合管廊現澆施工經驗,從地基處理、圍護結構施工、主體結構施工直至覆土回填完成,相比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其中主要耗能過程分別為圍護樁施工、噴射混凝土,則本項目760m預制段若采用傳統現澆施工方案施工,所產生的能耗如下表2 。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本項目760m預制段共389 環預制管片,根據截至目前的耗電量取平均值,設備每拼裝掘進1 環耗電量為150KW,則760m預制段施工該設備耗電量為389*150=58350KW電能標準煤轉換系數為0.33 。則760m預制段施工消耗的標準煤為58350 ×0.33/1000=19.3t柴油比重按0.86kg/L計,標準煤按每噸柴油折標準煤系數1.4571,替代燃油量為19.3*1000/1.4571/0.86=15401.7L節省耗油量:84005.7-15401.7=68604L節約標準煤:68604*0.86*1.4571/1000=85.9t二氧化碳減排量:85.9 ×2.4567=211.03t則采用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每延米節省耗油量90.3L,每延米節約標準煤0.113t,每延米二氧化碳減排量0.28t。
5.2 經濟效益
對傳統現澆施工方案與分塊預制裝配施工方案的投資費用作對比,測算表詳見表3 、表4 ,含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設備攤銷費用。根據測算,蜀龍五期綜合管廊340m現澆段總投資額3109.14 萬元,340m現澆段總成本2953.68 萬元,760m預制段總投資額4552.58 萬元,760m預制段項目總成本4324.95 萬元,則可得以下結論(1 )采用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每延米節省投資為3109.14/340-4552.58/760=3.15 萬元采用淺埋廊道掘進裝配一體化施工技術,每延米利潤為(4552.58-4324.95 )/760=0.3 萬元預制拼裝地下廊道雙模掘進機設備購置費用1288 萬元,則設備投資回收里程為1288/0.3=4.3Km
關鍵詞:建筑信息模型;暖通空調;空調發展趨勢
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經過十年的飛速發展,我國面臨著建筑耗能的嚴重問題。通過建筑能耗和總能耗計算出來的數據,總能耗之中,建筑能耗占據著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我國建筑業發展方向的必經之路就是建筑工業化,想要達成現代化的機電安裝,務必要走工業化這條道路。從國家鼎力促進建筑工業化的過程中,機電安裝專業得從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工程的速度、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提高施工的方面來著手,將現代化應用到機電安裝當中,全方位的提高施工的手段和水平。
1空調的發展趨勢
建筑耗能中的消耗大量暖通空調,在機電安裝的流程中,暖通空調管路的施工效果與系統的設備能直接能影響到系統的能耗水平與使用后的室內環境調節。應當主動的去掌握發展的趨向且持續的跟進暖通空調的新技術在機電的安裝工程上,提升暖通空調系統的施工質量,運用綠色環保的施工手段與工業化舉措來降低運行維護以及系統施工的成本。這篇文章首要是從BIM機電工程技術的磁懸浮空調、機制金屬內保溫風管、集成式制冷機房以及應用等幾個方向,在機電安裝工程的范疇中暖通空調的發展趨向與新技術上面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2BIM技術
BIM就是建筑的模型,英文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它是運用和建立數字化模型對建設進行運營、建立與設計全方位生命周期進行優化與管理的技術、方法和過程。
3BIM機電的優勢剖析和運用場景
運用BIM技術的能出圖性、協調性、可見性、優化性與模擬性能有效的改進空間的結構,處理管線交錯的沖突,提升效益和施工的質量。建筑信息模型在安裝大型機電工程當中的優點與應用場景重點主要表現在下面的幾個方面:3.1.1管線平衡的綜合運用建筑信息模型對每一個管線實行碰撞檢查,為了達到最合適的綜合布置效果,可以連續的調節管線的空間布置,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返工導致浪費工時、材料與人力和開始施工才發現的管線碰撞。3.1.2演示與虛擬創造在更深一步的基礎設計中,經過建立各個關聯的機電構件三維信息模型,能在施工之前完成這個項目的虛擬建造表演。能夠直接的表現出施工的成果,讓管理方的決策、協調和溝通對于項目機電專業與有關方面各個相關專業上都能在可以見到的情況下進行。3.1.3決策支持與智能算量想要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可以運用算量軟件,使用BIM技術,能把手算通過電算化來代替,從電子圖紙能快速的計算出實物的量。模型可以把數據的可回溯性、及時性、準確性,某個區域系統的量計算出來,為材料購買計劃、進度計劃供給數據上的幫助讓決策更加準確和有效。3.1.4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要運用數據共享運用基于網絡的管線平衡技術,可以把完成模型以后的工程量傳輸給MC系統,材料員、預算人員、項目部施工人員能夠無誤準時的調取服務器端工程的數據。想要更加有效的稽核工班組的計劃,構建級是數據粒度必須要達到的。這些項目和數據上的PMS也要在與此同時形成共享。促使項目部和公司管理部門的信息能夠對應的上,能夠準確、快速的下達命令,達到項目精細化的管理和縮小交流的成本。
4制冷機房的集成
4.1集成式制冷機房的簡述
在中央空調系統的機房節能方法之中,集成式制冷機房是其中的一種。經過三維仿真與優化設計,把節能控制系統作為重點,在工廠中把電氣控制系統、換熱器組、壓縮機組與水力模塊集成安裝成一個整體,實行設備最好的匹配。在現場拼裝、模塊運輸以及工廠的預制系統級產品,有不一樣大小的制冷可以選擇,能提供帶有全天候維護結構的室內安裝型和室外安裝型是建造制冷機房最新的處理方法。經過控制節能控制系統的關聯控制來實現冷卻塔、冷卻水泵、冷凍水泵以及冷水機組的協同運行;經過工廠調試與整體預裝來確保制冷機房最好的質量與整體的性能。為了保證制冷機房能夠更加節能和高效,要更好的去研究集成式制冷機房,從而能讓中央空調系統實現更好的運行狀況。把集成式制冷機和傳統式制冷機進行對比,可以很大的減少建設所用的時間,集成式制冷機的占地面積可以比傳統式制冷機節約三分之一,年均運行效率能夠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4.2集成式制冷機房
所運用的核心技術相對于傳統的制冷機房,關聯預測控制技術與系統集成的技術是集成式制冷機房的兩大核心技術,4.2.1關聯預測控制技術集成式制冷機房系統想要進行整體能耗的優化,就可以運用關聯預測控制系統,和經過中央空調水系統末端負荷數據實行建模和仿真的計算。預料出冷量在下一個時間段的要求,對機房制冷系統實行主觀的控制,進而達成冷凍站系統的穩定高效的運轉。4.2.2系統集成技術集成式制冷機房經過承載仿真效驗和結構力學分析,把冷凍站各樣設備模塊化集成安裝和區分到完成設計高精度鋼結構的平臺上后,實行系統測試、系統水壓測試與系統的清理,所以它能夠把自身的集成工藝中使用到系統的集成技術中。系統的整體能達到最好的性能是系統集成所要到達的方向。
5結語
在安裝機電的流程中,管道施工的成果與暖通空調的系統設備對系統參與使用后室內環境的系統消耗水平和調整有著關鍵的作用。機制金屬內保溫風管、集成式制冷機房、建筑的模型技術的運用等安裝機電工程范圍暖通空調技術的利用,能夠減少暖通空調的運行和施工的成本,還能大力的推進綠色節能施工技術與工業化措施,能夠把建筑消耗的降低與推進機安裝機電的工業化。
參考文獻
[1]劉映.暖通空調系統全壽命周期成本研究[D].重慶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