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簡述小學語文教學任務
時間:2023-11-23 10:51: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簡述小學語文教學任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對策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普遍缺乏,為走出這一教學困境,激勵教育成為重要舉措。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渴望得到教師的激勵和認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模式與方法,保證激勵教育的順利實施。
一、注重對激勵性教學語言的應用
小學生在學習與探究語文知識過程中,教師只有不斷增強對他們的激勵,才能夠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究欲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提升激勵教育的有效性,需注重對激勵性教學語言的應用,特別是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對于正確無誤的回答,教師應給予肯定和贊揚。而對于有紕漏或不足的回答,教師也不能批評或斥責,而是使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循循誘導的方式,使其發現出現錯誤的原因,并認真糾正,完善答案。
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首先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簡述故事內容,從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故事著手,引出教學內容,幫助他們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后,教師設計問題: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表情的詞語,并表演出來;在小木偶身上發生了哪些事?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等。如果有的學生對課文中“板著臉、笑嘻嘻、憤怒、齜牙咧嘴、可憐巴巴”等表情表演的比較到位,教師可采用語言:你表演的真棒,真是太好了!以此激勵他們。有的學生則會片面的認為在生活中應該經常笑,體驗生活的快樂,沒有認識到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此時,教師可運用語言:你的想法雖然很不錯,但是生活中是有喜怒哀樂的,應該再深入研究,以此激勵他們補充答案。
二、運用豐富多樣的激勵教育形式
激勵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對于小學生來說,榜樣激勵和責任激勵最為有效。無論何時何地,榜樣的功能都能夠體現出示范性與先進性,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榜樣,促使學生樹立較好的學習參照物與進步目標。小學生比較喜歡模仿,好勝心較強,語文教師可利用教材內容,傳達一些偉人的高尚品質,激勵他們。同時,由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需求不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師可運用責任激勵教育模式,將他們分為多個小組,每個人的責任不同,又需互幫互助,通過集體榮譽的激勵完成學習任務。
如在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教學時,教師可采用榜樣激勵,先讓學生搜集關于科學家伽利略的資料和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初步認識這位科學家和體會伽利略的時代背景。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需引領學生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激勵他們敢于挑戰權威和追求真理。如在學習《七顆鉆石》時,教師可運用責任激勵,通過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教師引導學習鑒賞課文,感受這個小姑娘的形象品質,體會文章內涵,運用個人情感思考和體驗,總結出感受與啟發。教師可讓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體會到愛心的神奇力量,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對待生活,從合作學習與生活責任雙方面進行責任激勵。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激勵實踐活動
小學生的上進心往往較強,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充分結合他們的這一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舉辦競賽活動,將這種激勵性的良性競爭運用到知識教學中,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激勵實踐活動,通過激勵作用的引領,能夠充分調動他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學習精神,而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或者是突出的小組,應給予他們適當的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同時,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可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意識,還能夠促使他們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訓練其靈活應用能力。
如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掌握一定的漢字量,而且識字量和詞匯量也在逐步提升,教師可舉辦一個寫字組詞比賽,對比哪位同學寫出的漢字和組詞最多,質量最高,讓成績優秀的帶動學習一般和較差的學生,進而調動整個班級的競賽氛圍,激勵他們充分表現出個人語文知識水平。另外,語文知識內容具有特殊的美感,語言魅力更是與眾不同,教師可使用欣賞的方式,把語文知識的魅力通過語言描述或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激勵學生學習。又如,在《望洞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洞庭湖的優美景色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詩中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湖面平靜和君山的景象,進而激勵學生學習這首古詩的熱情。
四、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抓住小學生的天性,注重對激勵教育的合理應用,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語言藝術魅力,采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不斷豐富激勵教學模式,全面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語言素養 語言能力
一、構建良好師生關系與和諧教學環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培養寬松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至關重要,給學生營造有利于促進語言能力培養的和諧文化氛圍,讓那些不愛交流的小學生,盡快熟悉語言教學環境,讓他們在溫馨而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正確處理語文基礎知識傳授與語言運用想象力及創造力的培養關系。無論干什么工作,思想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能。良好習慣是走向成功的坦途,一些良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與生活習慣,有效培養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他們快速適應語言教學新環境的能力,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的和諧教學環境與學習習慣中漸漸培養起來。大量事實證明,教師對小學生的評語,尤其是在課堂上當眾給出的評價,會對小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影響,教師一定要慎重對待。教師必須在觀念上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不要以為面對的是小學生,就可以隨便批評,不注意語言的準確性,不講求評價的科學性。小學階段是培養語言創造力和創新意識的最佳時期,語言創造力的啟發和培養,能夠為小學生開拓形象思維的想象空間,使學生能夠運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他們富于創造性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需要打破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模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營造和諧溫馨的教育教學環境,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培養語言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強調基礎知識記憶的基礎上,努力培養語言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逐步實現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教學目標的轉移。教師要在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及各種各樣的興趣活動中積累更多的詞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通過多渠道的反復鍛煉,小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會逐漸提高。在輔導語言的過程中,教師的素質起著極其重要的決定作用,語文教師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在語言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并且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與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小學生勤于學習民族文化語言的精華,提高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課堂內外都要抓住和學生說話的機會,進行有意無意的語言訓練,關鍵是教師能否把握好機會,能否堅持做下去。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堅持每天寫日記,向老師和同學們現場講述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簡述每天所做的主要事情,以此鍛煉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加以語言教學為中心的寫話訓練,對那些比較有特色的新鮮事和趣聞,讓同學們一起講,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表述得最清楚,看誰講得最生動。教師可以一邊聽,一邊給孩子們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對那些講得生動形象的孩子,給予進一步的鼓勵。同時有效利用現代多媒體演示技術,讓學生集中觀看教學課件,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復述內容、講評主題等形式,進行全方位的、生動有趣的語言訓練活動,并且鼓勵同學們圍繞某一興趣點談談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小學生說說自己長大以后想干什么,有利于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教育。另外,語文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每一位孩子量身定做適合自己的語言練習作業,一方面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能使孩子在加強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隨時獲得老師或家長的啟發和輔導。
三、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和語言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76-01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能夠起到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識字能力和交際能力的作用,而語文的課堂教學又以閱讀為主。但現階段語文的課堂閱讀教學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課堂目標設置不明確、教學內容抓不住重點、教學方式方法欠缺靈活性和趣味性,學生主體地位沒被重視,多以教師教授為主。因此,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還有待改善,但如何給閱讀教學一個有效的支點,這是老師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間里,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創造性的整合教材教學內容,并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促使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衡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就是看有沒效果、有無效益、有無效率,這里所指的閱讀教學目標包括了目標的實現程度,閱讀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益是指學生個人綜合素養能力是否得到發展;效率是指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閱讀教學的工作量與目標完成是否存在正比例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到是否能讓全班同學收益。由于農村教學師資和辦學條件的限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劃定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從總體教育發展的角度來說,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素養的提升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最根本的衡量指標。
2.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 科學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引導教學的方向,只有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才能促使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設定教學目標:
2.1.1 根據新課標來制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能夠起到指導課堂教學按既定方向發展的作用,同時也是指引老師尋求有效教學策略的依據與標準。因此,在新新課標指導下,教學目標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層面來設定。
2.1.2 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被服務的主體,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立足學生現實的心理狀況、能力狀況與條件狀況,將目標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在安排教學實踐活動的時候,要考慮教學內容與教材的現實情況。而且,在不同的教學氛圍和環境中,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都跟著調整。
2.1.3 目標設定要科學、準確。在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策略是,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具有層次化、具體化,對于閱讀教學過程中生字詞的學習、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文章情感的體會及文字應用能力的提升都必須有具體的目標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2.2 正確解讀文本,選準教學內容。文本解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性因素,教師作為語文閱讀活動的引導者,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解讀要精準、分析要透徹,深入解讀閱讀文本,以幫助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內在魅力,實現學生與閱讀文本的深入交流、理解和互動。這個要具體做到:第一,根據教學目標來選定教學內容。語文的教學內容覆蓋面很廣,包括了字、詞、句、篇、修辭、語言藝術和手法特色等等,但在課堂教學沒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意義比較大教學內容,加工整合已有教學內容對重點句子、段落、詞匯進行推敲和領悟。第二,設定語文閱讀情景。語文是語言和情感的結合體,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結,設定情境才能讓學生深入體會語文知識的基礎。此外,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增進互動,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構筑和諧的情感環境,讓學生體會語文之美。
2.3 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實踐活動的核心,其選擇要綜合考慮和權衡語文閱讀的性質、教育理念及閱讀目標,而且還要突顯語文的教學特點。第一,依據閱讀要求確定教學方法?,F在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更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這就要求學生立足于閱讀要求指導教學方法。第二,基于學生發展需求選擇教學方法。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觀察學生審美觀的發展,構架起有助于小學生感知小學語文之美的情境,用語文語言、藝術手法、修辭手法之美來促使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激發學生感知美、追求美、領悟美、評判美的能力。第三,根據教學環境和教學情景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來進行情景設定和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思路的變動、新問題的發現,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4 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第一,實現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就是要搭建有效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自我控制,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釋放學生潛在的能量。第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給學生更多的閱讀發展空間。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針對一些概念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引導學生進入最佳閱讀狀態,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機會。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引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跟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然后結合閱讀教學,讓學生自主設計問題,并組織小組進行協作、討論,發揮學生的主動權。第三,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不是僅限于教師將語文知識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還在于師生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的情感傳遞,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養成有著基礎性作用,即使農村教育資源再怎么落后,作為教師都應該致力于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從科學設定教學目標、精準選擇教學內容、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合理應用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等環節入手,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完成。
參考文獻:
[1] 張壽山.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導刊,2010(12):39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提倡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大膽探索與實踐,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取得了一些教學心得,現簡述如下,與同行共分享。
一、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有效教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樹立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張揚個性,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為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供前提。例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全班學生組建成若干學習小組,引導各個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應對全班學生有一個全面地了解,按每一個同學不同的語文成績、不同的能力傾向與個性特點等進行分組,要求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例如,由誰“牽頭”,由誰作記錄,由誰代表小組發言等,并鼓勵小組成員間適當輪換“角色”,從而為同學們創造不同的嘗試機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新鮮感”,促使同學們積極主動參與小組活動,積極提升自我,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變色龍》這篇課文之前,可以先為學生留下“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從課本、網絡、電視、書籍等各種渠道查詢和搜集變色龍的有關資料。上課時,教師引導同學們分組討論和匯總,讓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與課外資料了解變色龍的特點與生活習性等,從而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與交流討論,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踐證明,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從而促進學生以高漲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為高效課堂的打造奠定了基礎。
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開展有效教學
語文課堂是否優質高效,與學生的參與度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確保語文課堂的優質高效。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中的 “認真寫好鋼筆字”時,可以先在課堂上展示預先準備的鋼筆書法作品,讓學生在欣賞鋼筆書法的同時,對于學寫鋼筆字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趁熱打鐵,對同學們說:“現在我們進入三年級,也可以學寫鋼筆字了,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當教師得到同學們“能寫好”的積極回應后,向學生出示一支鋼筆。讓幾個學生走上臺來,各自選一個不同的鋼筆,站在講臺前舉起筆,讓同學們一起認識各種鋼筆:“同學們,這是粗頭鋼筆,這是細頭鋼筆而我們現在要使用的,則是中等的普通鋼筆?,F在,老師把這支鋼筆拆卸開來,讓同學們認識一下鋼筆的結構……”教師介紹鋼筆的結構后,再出示幾瓶墨水:“同學們,墨水有多種色彩,但我們一般使用的純藍墨水(向學生出示樣品),就是這一瓶。同學們看老師是如何用鋼筆吸墨水的,哪位同學來嘗試一下?……在吸完墨水后,要把鋼筆擦干凈,擰上鋼筆筆套和墨水瓶蓋。哪位同學大膽走上臺來,為同學們示范一下?”教師讓講臺上的學生各就各位后,讓學生打開教材,看第一頁上部和第二頁上部圖示,仔細觀察其握筆姿勢,進行講解:“同學們,鋼筆的執筆方法基本與鉛筆相同,握點與筆尖距離約一寸;坐姿端正,兩臂平放桌上,眼睛與桌面距離約一尺,胸部與桌邊離一拳,現在,請同學們擺一下姿勢,讓老師看一看誰的姿勢最標準!”教師通過巡視糾正部分同學的錯誤后,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紙,讓學生模仿字帖認真寫字。讓同學們互相交換,看看臨摹得像不像,并提出要求。要求學生一要專心,二要恒心,確保寫好鋼筆字。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促進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質疑導學,開展有效教學
實踐證明,質疑導學,可以引導學生順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霧凇》這一課之前,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什么是霧凇,霧凇是什么樣的,霧凇是怎么形成的?……”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繼續發問:“同學們從課文中找一找,霧淞有什么特點?霧淞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詞匯是描寫霧淞之美的?……這么美的霧淞是如何形成的呢?課文中的哪句話概括了霧淞的形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后,還可以進一步提問:“同學們,松花江畔的人們是怎樣贊嘆霧凇的呢?假如你們看了霧凇的奇景,會發出怎樣的贊嘆?”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通過質疑導學,引導學生一邊解決問題,一邊進行學習,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拓寬了學生思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還有效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改進教學策略,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并通過質疑導學,開展有效教學,從而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先云.語文教學改革:不容忽視的四個問題[J].課程·教材·
教法,2006(26).
[2]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能力素養有效培養
閱讀板塊在語文教學中始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與寫作板塊同屬“一體兩面”,都是語文教程中學用結合和知行統一的終極性反應。如果把習作教學比作“知識產品呈現”的話,那么閱讀教學則是語文知識的“原料進口和儲存”工序。沒有“厚積”就根本談不上能夠“薄發”,因此,從這種知識生產流程線來看,后者比前者顯得更為重要。話雖如此,然而在現實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卻忽視了對閱讀教學的常規化訓練,或者說不太重視有效閱讀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致使這塊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積重加難,形成了惡性循環現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指導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呢?本文試簡要闡述之。
一是堅持興趣教學為抓手,引導學生逐步確立閱讀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地位是不容置辯的。然而,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錯誤性養成,加之缺乏責任自控意識,小學生往往習慣于教師的直接灌輸和“喂送”而形成了一定的依賴性。對此,執教者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手段,注重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努力把學生吸納到趣味性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如在教學《狐貍和葡萄》寓言故事內容時,筆者沒有直接進入閱讀教學程序,而是直接發問:“如果眼前出現‘葡萄架上,垂下幾串成熟的葡萄?!嗍挚杖哪隳芊癯缘竭@些葡萄?”提到這個話題,小學生們一下子產生了“望梅生津”的興致。大家紛紛議論起來?!澳?,我可以爬到葡萄架上去摘!”“這是一個好辦法??墒锹斆鞯暮倿槭裁聪氩坏竭@個好辦法呢?”有人順水推舟:“這說明狐貍是不會爬樹的?!绷碛腥朔磳α耍骸安皇沁@樣的,我讀過一本書里面說狐貍會爬樹的。”于是全班就圍繞“狐貍是否會爬樹”展開了話題。課堂氛圍再次高漲起來了。眼看時機成熟,筆者作出了結論:“狐貍有多種,除了灰狐是爬樹高手之外,其他的紅狐、金狐、白狐和黑狐等都不會爬樹的?!边@種“兜圈”之法,使得小學生在興之所至加深了對閱讀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我們只是按照“學習生詞、講解內容、記憶寓意”的方法進行,可以肯定,這種教法難以激活閱讀學習狀態。實踐表明:情境決定心境,心境決定質效。我們要努力實施“以趣促學”的閱讀教學方法,因為只有真正激活了主體意識,小學生才會樂于走向并逐步回歸自己的閱讀主體地位。實踐證明,興趣是開展有效閱讀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二是堅持雙邊教學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中自我培養
俗話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漁,可保終生獲益。對于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我們要立足長遠目標和戰略性眼光,積極開展“魚漁教學法”,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為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從實踐中總結得出,堅持以互動合作為主要形式的雙邊教學活動,是推動和促進有效閱讀的重要平臺。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首先演示了“小溪縱橫、花草叢生、鳥棲蟲居”的環境,讓小學生對其中“跑來跑去的小動物”發生了興趣。然后顯示“著迷、迷戀、癡迷”這些詞語,師生共同商討,弄清楚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接著提出問題——“文中運用哪些事例,生動形象地描述法布爾是非常喜歡昆蟲的?”“從法布爾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啟示?”讓小學生帶著這兩類性質不同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去閱讀課文、感悟事理。再如,關于《音樂之都維也納》課文的閱讀教學,由于文章結構比較明顯,筆者不予講解,只是提出閱讀任務: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認真體會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中心句。然后讓小學生分組合作進行探究。在老師的積極引導和稍加點撥下,學生們較快地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從老師的充分肯定中,他們對自主閱讀也顯得很有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善于教化、引導和激勵,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是蠻有成就意識的。
一、以教課書為載體引導學生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首先是讓學生獨立閱讀、充分預習,初步感知教材,在預習中查找資料,快速流利地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清文章寫作順序。對課文內容做一大概的了解后,教師可用啟發式手段,引導學生思考。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課前,我讓學生先了解三國的形成、鼎立、衰敗過程,了解曹操、諸葛亮、周瑜、魯肅的為人特點。課上同學們熱情高漲,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魯肅為人誠信,周瑜嫉賢妒能的性格特點分析得非常透徹。課后不少同學又捧起了《三國演義》,全班掀起了“三國熱”。也可以用書中插圖或掛圖、網上課件等,引導學生討論和研究。另外,概括歸納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在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找出文章的主題句,概括中心,引導學生精讀,抓重點詞句多讀精講,側重感悟揣摩訓練。課文講完以后,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有感情朗讀或背誦,釋放情感,在讀中明意,在讀中感悟。這種積累和內化訓練,就會迫使學生主動去體味、研究語言的特點。
二、以優秀詩文為典范感染學生閱讀,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70篇優秀詩文意境深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特別適合學生品讀鑒賞、探析情趣、感悟真諦、汲取營養。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誦讀這些優秀詩文,其目的之一是“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目的之二是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培育愛美的情趣”;目的之三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因此,我們就要善于利用優秀詩文,誘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小學生一般都喜歡聽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娓娓宣講,孩子們早已被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或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結局之際,教師戛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知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這樣就正如新課程理念強調的“以人為本,為滿足學生心理需求,能自主快樂地閱讀”,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學生自會興趣橫生。
三、以環境挑戰為契機激勵學生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代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這些爆炸的知識從何而得?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之下,新課標要求,從小學階段起,學生就要開闊視野,進行大量的閱讀。在實際教學中不但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到中高年級還要養成寫讀書筆記、讀書札記的習慣。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老師要教給學生靈活多變的閱讀方法,其中寫讀書筆記、讀書札記就是很好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做批注,寫出自己此時的感想、看法、觀點或意見等;或者摘錄文中的好詞、好句多加欣賞、誦讀;也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述故事梗概、縮寫、續寫、擴寫等;還可以寫寫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讀后感想等。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筆記,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還可以讓他們給文字配上插圖,或畫一朵小花、一棵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借此向學生提出閱讀建議,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以拓寬視野為渠道創設閱讀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識字教學;小學語文;多媒體
識字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識字是學生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基礎。常常由于識字量的缺乏,造成學生在遇到課外讀物時的語言障礙,進而形成理解障礙,最終又將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學中低年級是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培養的最佳期,但識字量的缺乏,將會使學生錯過這一最佳期。語文學科的學習重在閱讀,然而閱讀的質和量都與識字量的多少密切聯系。這就使得我們的識字教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研究課題。
1 識字教學的發展過程
60年代初,“集中識字法”和“分散識字法”是具有代表性且影響頗大的識字教學流派,帶動了我國小學識字教學改革實驗的第一次的出現,至今,仍是活躍于小學識字教學界的重要教學流派。進入80年代,先后出現“注提識字法”(即“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法)和“部件識字法”等。前者的實驗發展很快遍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促進了改革開放后小學識字教學改革實驗的第二次全國的形成。進入90年代,字族文識字教學實驗成功,異軍突起,短短幾年間,已在幾個省市相繼試點推開,可以預料,字族文識字教學法,作為后起之秀,大有后來居上之勢。但目前,小學識字教學中“高耗低效”現象依然嚴重。所謂“高耗低效”現象,即教師花大量時間進行教學,學生花大量時間進行抄寫,而生字回生率和錯誤率仍居高不下。
現實問題促使我們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要去思索、研究,如何把前人的成功經驗與自己的研究探索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漢字形、音、義所固有的內在聯系,從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學生在認識漢字上的潛力,豐富識字法的教學。
2 識字教學方法列舉
常見的識字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集中識字法:集中識字法是以漢字構形規律為基礎,直接繼承了我國“三、百、千”的蒙字識字教育經驗,采用“基本字帶字”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大量識字、大量閱讀,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
2.2 分散識字法:分散識字法采用“多讀課文多識字”的方法,特別重點“課文語言環境”這個重要因素,從改革識字與閱讀的關系入手,將識字視為閱讀的開始,寓識字于閱讀教學之中。這種識字法的優點是:文章看得多,識字量大。
2.3 歸類識字教學法:歸類識字教材改漢字的個體教學為群體教學,在編排上以歸類形式批量識字,以短小韻文和課后作業鞏固強化。在教學中要遵循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在識字的過程中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同步發展,實現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益的成批識字。
2.4 奇特聯想識字法。常用的奇特聯想識字法有:(1)圖示法。根據漢字的形狀,用簡筆畫畫出事物的形狀,建立字與圖畫的聯想。(2)故事法。根據字的音、形、義,想出一個故事情節,并作形象描述。(3)演示法。用動作演示來表示字的音、形、義的關系。(4)會意法。通過分析會意字的部件來識記字形,理解字義,記住字音。(5)引伸法。通過引申,理解字形和字義的聯系。
2.5 情趣識字法:漢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義于一體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規律識字,則會情趣橫生, 趣味無窮。(1)同形聯系法。用某一偏旁帶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簡化學生識字的心理過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變體。其二是聲旁串字,把握難點。(2)析字會意法。不少漢字因形會意,可引導學生析字會意,進行聯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字理討論法。根據漢字的筆畫和部件,探討構字關系。(4)形近比較法。對于形近字,教師應重點提示相似處,比較相異點,以消除知覺定勢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5)字義類推法。其一是形符推義,其二是聲符推義,其三是以音挈義。(6)部件描述法。對沒有名稱的部件,采用通俗的描述法,做到呼其名即知其形與序。可借已經流行的稱說引出新的稱說。(7)聯語應對法。其一是字形會意應對。其二是字義屬性應對。
此外,還有“字根識字法”、“漢字標音識字法”、“成群分級識字法”等多種識字法,都曾進行了規模不等的實驗,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些識字法都從各自的角度揭示著漢字學習的機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3 傳統的識字教學辨析
3.1 辨析“先學漢語拼音再學漢字”:許多人認為中國兒童少年閱讀起步還是漢字擋路,若不加分析,從表面上看,漢字確實音、形不一,很難自學,而且許多字筆畫繁多,若學字速度加快,還怕產生錯別字。于是讓入學兒童先學漢語拼音,驗收過關后才教學漢字。其實,大可不必進行這種耗時的訓練,因為一個學生拼音文章讀得再流利,最后還是轉到讀漢字文章的。漢語拼音在教學漢字中起“拐棍”作用,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學習漢字是比較好的方法。
3.2 辨析“先學筆畫少、字形簡單的漢字”:教學中遵循“先易后難”的教學規則是正確的,問題在于哪些字是容易學的,哪些字是難學的,歷來有分歧。有人認為筆畫少的、字形簡單的字容易學,應先學,因此,許多教材中大多數是先學: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然后再學字形復雜的字,一般先學獨體字,再學合體字。但實踐證明:“天、夫”,“大、太”,“石、右”等字學習時容易混淆,而“魔”、“鼻”、“腳”、“嘴”等字,筆畫雖多,卻一學就會,且不易混淆,究其原因,復雜的漢字能幫助記憶的特征也多,就像人的臉一樣,特征多的人不容易被忘記。
3.3 辨析“從‘看圖識字’開始學漢字”:有些教材在小學生初學漢字時,在所學的字上都配有相應的圖,認為學漢字應該從“看圖”開始,不讓學生產生漢字難學的情緒。漢字是象形文字,為提高學習興趣,有些字在初學時可以介紹它的演變過程。但是,不要讓學生對圖產生依賴心理。否則,一旦字和圖分開,許多字就不認識了。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具有方塊圖形的特點,可以說,每個漢字本身就是一幅圖,加上漢字組字有一定規律,能促進聯想,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因此,大可不必因難學而配以太多的圖。
3.4 辨析“先學‘四會’字”:在現行的許多教材中,一開始學漢字就要求“四會”即會讀、會理解字義、會寫、會用。這對初學者來說難度較大,要求小學生會讀字后即會默寫和運用,那學習的量一定不會很大。但漢字若沒有積累到一定數量是不能閱讀文章的,因此就會出現學了幾年,學生還不能讀淺近讀物的現象。這無論是從當今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是從學生自身智能發展的需要來看,都是不相適應的。
學習漢字得分散難點,先學“二會”字,只要學生會讀會理解字意即可,不急于要求寫和用,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學會一批常用字,可以較早閱讀一些淺近的兒童讀物,這樣既可以提高識字興趣,又可以拓展知識面,由于反復運用,還可以減小生字回生率。到學“四會”字時,教學的重點就可以放在字形的記憶和書寫上,對鞏固漢字是很有效的。
從以上幾種主要識字方法的列舉和對傳統的識字教學的辨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每種識字方法都注重提供盡可能多的依托,使學生的聯想更寬泛,識記更牢固。像字族文識字法,就是想熔各種識字方法于一爐的嘗試。分析這種方法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到其前期吸收了分散識字和注音識字的特點,后期大致是集中識字和部件識字的模樣。而這些識字法有它的長處。同樣各自有它的不足之處。識字法可大致分為集中識字法和分散識字法,首先,集中識字法要求要有500個常用漢字的基礎,因此,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不能采用這種方法;而且這種識字法要讓學生短時間大面積接觸生字,所以學生使用這種識字法會感到乏味,單調,厭煩;同時這種識字法是讓學生將音相同,形相似的生字結合起來記憶,更容易使學生記混淆,造成學生寫錯別字。而分散識字法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對生字新詞進行自我理解,通常這種“理解”有一定正確率,但對于小學生而言也不能排除錯誤的可能,而往往這種錯誤終身難忘;同時這種“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方法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字積累才能將這種識字法發揮到游刃有余,或者說這是一種終身的識字法,成年人把握得會更好,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能將這種識字法使用到一定限度。而且實踐證明,識字教學中要發動起可能多的記憶線索,才能達到較好的實際效果。
此外,小學識字教學中還發現記憶有個時間規律,即:長時記憶的識記,主要是通過對材料的復述、組織、加工和有動機的努力而習得的。學習后的不同時間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剛學完時保持量最大,在學后的短時間內保持量急劇下降,然后保持漸趨穩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所以,瞬時或短時記憶的東西常常會很快被遺忘,第一次感知到的材料要馬上要記住也會困難。相反,經過多次感知,從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記憶的任務就會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就記住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剛剛接觸到的生字就要求“當堂四會”是不夠合理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調整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依照“教育面向現代化”的思路,我嘗試提出如下新的識字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識字教學。
4 識字教學的改進方向――運用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
21世紀,人類進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信息日新月異。面對新的時代,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選擇。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無疑為識字教學的高效率提供了幫助。
4.1 多媒體技術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基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主要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技術在識字教學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的運用是基于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此我們僅以課件《小小的船》為例加以分析。
附:《小小的船》課文內容
小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4.1.1 教育學基礎
(1)CAI課件主要采用聲音、圖片等導入機制,并同時利用動畫效果,集中了學生學習漢字的注意力。一般而言,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識字教學中,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進行識字,將影響學生的識字效率及識字效果。多媒體技術采用動畫圖片,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所動的畫面,克服了分散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課件一開始,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畫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駛,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與同學閑聊或玩耍中轉移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而傳統的黑板板書則沒有這樣的效果。
(2)CAI課件采用多媒體聲像系統為先導,通過多彩的畫面和美妙的音樂,誘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強烈欲望,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課件中,等引入課題后,馬上展開課題畫面:藍藍的夜空中,有著閃閃的星星,一個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猶如坐在小船上劃著槳。在畫面切換的同時,配以背景音樂:童聲朗讀《小小的船》(反復兩次)。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生好奇心,進而開始探測下面講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聲朗誦課文,使學生注意到課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彎等,部分學生會主動開始跟著朗讀,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些生字的興趣。
4.1.2 語言學基礎
(1)小學漢字教學的重點在于字型的辨析與掌握。漢字的字型可分為三層:一是零件,指組成偏旁部首或獨體字的筆畫;二是部件,即組成合體字的偏旁部首與獨體字;三是結構,漢字的結構既指零件和部件組成漢字的結構,又指零件和部件組成的順序。運用CAI課件進行識字教學,可將漢字進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別演化,亦可將漢字進行零件和部件的順序演示,使學生能較快地掌握漢字的字型,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課生字“藍”字,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藍”字的結構比較復雜,因此在學習時最好進行零部件的分割。首先,從屏幕由上而下移入紅色“艸”,再各從左右兩邊分別移入藍色“リ”和“ ”,最后從下而上移入紅色“皿”,組成生字“藍”。為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藍”字的間架結構,再次演示,并要求學生指出“藍”字的哪一部分是藍色。對于漢字結構的掌握,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熟字學習生字,或進行比較。再以“藍”字為例,進一步鞏固該字,教師可用“籃”字與之比較。課件展示時,兩字偏旁“艸”和“”分別用紅色顯示,并要求是動態“監”字用藍色顯示,用于學生區分比較“藍”和“籃”。這種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有利于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增強知識的系統化。
(2)在利用CAI課件進行教學時,可利用實物圖片進行字形匹配,特別是象形字的教學,例如“火”字的教學,在課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燒的畫面。這使得漢字的筆畫結構與生動鮮明的表象聯系起來,進一步鞏固了聯想記憶。在利用圖片教學時,可使漢字抽象的定義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來提高記憶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課生字“彎”和“閃”均比較抽象,為了化抽象為具體,可通過圖片彎彎的月亮和閃閃的星星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彎”和“閃”的字義。
4.2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4.2.1 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在利用課件教學時,一方面我們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采用了色彩、聲音、圖象,動畫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思維能跟著教師的教學的思路進行,但另一方面,過多色彩的使用及動畫的引入,將反而會影響對同界面上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課件中,在學完所有的生字之后,將在課題畫面上出現課文內容,目的在于把生字用于課中,使學生學會運用。但如果這一課畫面過于色彩絢麗或過于動態展示,將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文內容轉向課題畫面。因此,在課件制作時,我們應采用較淡的色彩,把其作為背景畫面。另外,在教學時還應注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程度。
4.2.2 結合實際,追求實效: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功能。音響媒體有利于聽、說能力的培養;光學媒體有利于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首先我們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媒體。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統一體。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各生字不同的重點和難點,來選擇合適的媒體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我們切不可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要注重實效性。要本著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出發。例如在漢字的讀音方面,我們可通過多媒體教學,但對于普通話較標準的教師來說,完全可以不依賴多媒體(如朗讀示范帶)而自身朗讀。教師的朗讀不僅方便、經濟,而且由于師生之間親密的關系,由于教師直接作用于學生,從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培養朗讀能力來說,往往比示范帶更好。
4.2.3 及時反饋調控:多媒體教學要求及時反饋,以進行調控。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整個教學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課堂練習時,亦可獲得反饋信息,并要求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節。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態的內容動態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是符合學生的認識心理規律,有利于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將有利于克服傳統識字教學的不足,對于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促進學生識字量的增多,為更好地解決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幫助,為解決我國目前識字教學“高耗低效”現象提供了改革經驗。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將更多地用于我國教學實踐中。
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何從眾多的方法中找到適合每個學生個體、個性的方法呢?這還需要我們,乃至于更多的后繼者們來不斷地探索,還需要為全面、快速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展開更多、更好的嘗試。但不管探索和嘗試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這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和這個時代的特色就會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漢字教學的歷史添上精彩而濃重的一筆!
參考文獻
[1] 李曉東.《兒童識字方法的理論探討》.《語言文字應用》, 1996年第一期
[2] 《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之一’》.《 人民教育》 ,1997年第一期
[3] 《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之四’》.《 人民教育》 ,1997年第四期
[4]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P374
[5] 《“字理識字”與學生心理素質發展》.《湖南教育》,1998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