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時間:2023-11-22 11:06: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除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之外,更應當重視和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各種方式的教學和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調控能力,較好地應付生活、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積極適應自身環境及社會的各種正常變化。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其潛能,使學生的各項心理活動能夠更有效、更合理地反映現實,解決面臨的問題,達到對環境的良好適應并且指向更高水平的發展。另外,也應當重視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良好習慣是心理健康的體現和標志,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與社會規范的要求和諧統一,長大以后會更加適應社會群體的要求。同時,除對學生進行社會和群體意識的培養之外,還應當注意因材施教,促進和保護小學生的良好個性心理素質,避免千人一面。通過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具有樂觀、自尊、勇敢、獨立、自信等優良的素質,避免和矯正種種不良性格。
通過多年來的教學活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嘗試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調控能力、認知能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個性素質。
一、自我認識和自我調控能力
自我認識是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對自己的估計與實際情況過于懸殊,就會使自己和周圍人們之間的關系失去平衡,并出現自滿或自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小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還比較弱,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和他人看法的影響而出現偏離,特別是處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從小就處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對自我的評價容易過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自我介紹和相互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借助別人的看法,而不只是依靠自己的感覺來評價自己。
自我調控一方面是通過對自我的認識和對行為好壞的判別,監控自己自身的行為與思想言語等;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對學生的意志和情感教育,使他們能夠主動的調控自己。從情感方面來說,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并指導學生學會調控自己的消極情感。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多,小學生情感的穩定性也會逐漸增強。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你會怎么辦”的主題討論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意識到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調整自己的情感。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適度發展,充分發揮情感的功效,促使學生其它各方面健康發展。在意志力的培養方面,重點提高小學生的自覺性、自制力、果斷性和堅持性。在教學中,除加強對小學生的理想教育之外,我們還注意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如堅持記日記,堅持參加持續時間較長的勞動等,逐步培養他們的自覺性和堅持性,培養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二、認知能力培養
認知能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識方面的穩定的心理特點。它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等。要培養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知覺事物的能力,在特定的方向上的注意保持能力,理解的基礎上有意識的記憶能力,和在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創造想象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讓他們主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研究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除此之外,還應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的調節,諸如如何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培養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如何克服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如何激發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科學用腦;如何調整應試心態,掌握應試技能等等。
三、交往能力
社會群體的一員,人們需要在社會活動中相互交流信息、溝通情感,這一過程就是交往。通過交往可以獲得信息、增進人際和諧、并實現自身的社會化。小學生從入學開始,就生活在一個群體中,這就需要學生具有正常的交往能力。雖然交往范圍較小,主要是學校和家庭,但也應注意對交往的指導,特別是交往禮儀的培養。讓學生懂得尊重、真誠、同情、關心在交往中的作用,學會與老師、與家人、與同學交往的基本禮儀,排除交往中的障礙,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四、個性培養
個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特征系統。而性格,即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在個性系統中具有核心地位。所以對小學生實施個性塑造時,應把重點放在良好性格的培養上。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的遺傳因素影響,也有后天的教育、環境及個人努力的影響。因此,性格既有穩定性,又有可塑性。小學生年齡較小,可塑性很大,因此應及時對小學生進行性格教育,以期塑造良好的性格。這包括良好性格的培養和不良性格的矯正。在這一方面,應當充分發揮教師和班集體的作用,培養學生自制、守紀、勇敢,關心集體、刻苦耐勞、奉獻等性格特征。此外,還應重視學生自我教育在性格培養中的作用。讓小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努力使他們形成樂觀、坦率等良好性格特征。在培養良好性格的同時,注意矯治學生的不良性格,如怯懦、自卑、嫉妒、孤僻、猜疑等等。
總之,作為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小學階段具有關鍵性的基礎作用。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和訓練,調節小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其心理潛能,讓學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其人格健全發展和心理素質全面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要求。
【關鍵詞】網絡時代 中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質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斷深入,不僅給成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接觸到網絡,并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心理和思想都處于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大多數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探究周圍的世界。同樣,他們大多數也一樣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誘惑,對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中小學生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把網絡視作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洪水猛獸。要想讓孩子在網絡時代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懂得合理地利用網絡。
一、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校的心里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形成巨大挑戰的網絡時代,學校的心里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該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1.要對學校的所有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正確地認識自我、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增加他們的承受心理壓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2.善于發現學生在成長中產生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并且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及時擺脫心里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校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設置固定的心理輔導課程,聘用專業的心理教育老師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學教育,通過有規律的、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
中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心理不夠成熟,在面對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時難免會喪失判斷能力,不知如何取舍。這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告訴學生怎樣辨別網絡上的不良信息。
老師是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的重要監督者,一定要對網絡環境中,學生心理成長、道德建設、道德行為的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有效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辨別網絡信息,善用網絡資源,吸取對成長和學習有用的信息,自覺摒棄不良信息。
引導學生要學會把日常的學習與網絡有機聯系起來,促進學習的進步,使學校教育與網絡更好地聯系在一起。
三、端正中小學生的上網動機,使他們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
要使中小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網絡,保證其心理健康,就要端正中小學生的上網動機,使他們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俗話說“動機導致行為,行為導致結果”,只有使他們的上網動機端正,才能夠使中小學生在接受網絡信息時,產生自我心理保護意識,自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課程、宣傳欄、黑板報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網絡使用安全教育。另外,老師也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明上網教育,讓學生對網絡文明和網絡安全有充分的認識,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上網動機,使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網絡。
在網絡與生活不斷深入滲透的時代,學校在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學校內部營造一個大的氛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的建設和提高,還要在其他的教學科目中對學生的網絡道德建設進行滲透,使學生能夠產生正確的上網動機,端正上網態度,正確地使用網絡。
總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的民族要想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就要重視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未來人才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的培養。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心理素質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一個極不穩定、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時期。網絡時代的到來,對中小學生的心里健康成長提出了更多的挑戰。這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對這一領域有更多的關注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為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凌貴榮.網絡時代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3(04).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077-01
長期以來,學校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比較重視,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農村小學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薄弱等條件制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空白。筆者就當前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和原因進行分析,就如何加強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
據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不足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且抑郁”的生活。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任性、依賴、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社會。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誘因
1.家庭教育不當,寬嚴失度所至。許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墒?,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質、學習能力是不同的,過高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了不良心理現象。
2.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隨著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已被電視、電腦所代替。父母不是忙于應酬賺錢,就是看電視或圍在一桌子上打麻將,很難再見到父母和孩子一起聊天,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傾聽孩子的心靈呼聲。父母給予孩子的主要是金錢上的滿足,而很少給予精神上的關懷,農村的孩子更是這樣。3.學校教育片面化。小學教育中過分強調對小學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學生作為人的成長教育。有些老師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當,給小學生造成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4.學生自身心理因素。當今的學生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受新思想影響較大,這些學生能力普遍較強,自我表現欲過強,希望得到周圍人群的肯定,往往會采取一些極端的形式表現自己。
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努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三條途徑和方法進行:
(一)學校教育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全過程。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就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體系之中。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名人為榜樣認識自我,在鍛煉中挑戰自我培養自信。 2.加強教師的心理學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新時代的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修養,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同時應具有進行心理咨詢的能力,對學生和家長進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對學生心理素質發展進行評估的能力,以良好的自身心理狀態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3.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 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4.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人格輔導、學習輔導和生存輔導三個方面。5.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6.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二)家庭教育
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有:(1)學習家教知識,端正指導思想。(2)時刻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習慣。(3)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學會交往。(4)加強家校聯系。(5)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三)社區教育
整個社會區是學生成長的大環境。充分發揮社區的力量,向家長、學生宣傳正面的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教育,盡力保障學生的心理在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中得到健康的發展。努力形成學校、社區、家庭三結合教育網絡,共同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共同關心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以上是我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探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推動素質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全面實施。
參考文獻
[1]肖漢仕.學校心理教育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心理素質 ; 寄宿制 ; 小學生 ; 興趣 ; 意識 ; 情緒 ;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2-0265-01
近年來,由于外出打工的不斷增多,家長把子女交給爺爺奶奶或親戚照管又不放心,有的甚至是無人照管,家長都希望把子女送到學校寄宿學習。因此,如何培養寄宿制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F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談談我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縣教育布局結構的調整,很多的農村鄉鎮出現了寄宿制小學。學生們大多來自周邊的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完善以及自身的自理能力還不是很強,完全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寄宿學習生活,太多的不適給他們的身心和學習都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困擾,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自然不高,如何點燃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于當前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生培養至關重要。學生如果對老師有親切感、信賴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便會興趣盎然,所以融洽師生感情至關重要。一是要愛護學生,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學習上給予耐心幫助,多表揚鼓勵;二是要多溝通。教師不能單擺威嚴,要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言行感染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我們要針對其自卑、無信心、有消極情緒的心理特征,加倍親近和信任他,熱情幫助他,尋找閃光點,使之與老師之間縮短感情上的距離,“親其師而信其道”,和諧的師生感情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學生有興趣學習,才能全神貫注,積極思考。只要我們平時切實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對于我們教學有益,更能促進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成功意識
由于寄宿制學生人數多,競爭激烈,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越來越感到不滿意,感覺達不到自己和家長以及學校老師所期望的標準,加之頻繁的考試排隊,屢考屢敗,愈是失敗,愈是失去信心,壓力就越大,成績就越難趕上,形成惡性循環,這給學生的心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成功意識。
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對喜歡做的事,往往抱有濃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賞,當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時,在我們老師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學生眼里,也許會歡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偉大;也許很希望得到老師和大人的夸贊和鼓勵。如果我們老師和大人對他們的付出,是一種漫不經心的態度,甚至還無端地讓他們遭到訓斥與冷落,這樣,就會大大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傷害他們自尊心。長此以往,會使他們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達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縮手縮腳,失去信心,甚至對性格發展產生極壞的影響,使他們變得孤僻、憂郁、呆板和多疑,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重視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
由于寄宿制學校嚴格的管理,遠離父母的關愛,同時極為緊張的學習生活,較為激烈的學習、考試競爭壓力等易導致孩子出現煩躁不安、喜怒無常或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自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因此,營造寬松、寬容、和諧的教學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學《創作軸對稱圖形》時,發生了這樣一個意外,同桌兩位學生為爭搶一張彩色紙,不小心將紙撕成兩半。怎么辦?是訓斥一番,重新再給他們一張紙,還是……“真不好意思,綠色的紙的確很漂亮,老師應該為你們多準備幾張,可現在沒有綠色的紙了,怎么辦?”我選擇了寬容。 “我讓給你吧!” “不,我讓給你。” 兩位學生互相推讓起來?!澳銈儌z撕碎了紙,老師就罰你們倆利用這張碎紙合作創作一個軸對稱圖形吧?!痹谖业奶嶙h下,倆孩子拋開剛才的不快,笑著做了起來。從上面的課例中,我想作為教師就要努力營造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的寬松、寬容的學習環境,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對認識有偏差的同學,應該多鼓勵,讓學生放松身心,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四、重視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
由于寄宿制學生遠離家長的監督,自我約束和控制力差,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較重,易使孩子產生嫉妒、自卑的心理。
(一)不能有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別人比較,感到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的,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這種情緒比較嚴重時,會形成一種極想排除別人優越的地位,或想破壞別人優越的狀態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極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自私而缺乏關心別人的情感。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團結、還會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二)克服氣量小的毛病
因為寄宿制學生在校時間長,生活閱歷淺,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學生往往看見自己的優點多,看見別人的缺點多,甚至用自己的優點跟別人的缺點去比。因此,老師要耐心地給他們講清對錯標準,以便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對,哪是錯,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脫出來。老師還要通過具體事例來教育他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心胸開闊、豁達樂觀了。事實證明,雞腸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尋煩惱,―點小事就鉆進了“牛角尖”,給別人帶來的是不痛快。
(三)做個幽默樂觀的人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健康的范疇在擴大,社會對每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不僅要求有著健康的身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而小學生正是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重要作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尤其對小學高年級十一、二歲的學生。他們已經進入“心理斷乳期”,主體意識增強,認為自己經長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們的情緒會躁動不安,需要同學、老師、家長的理解、賞識與溝通。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看法:
一、使小學生的各種活動與積極的情緒體驗相結合
小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特別是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經常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如高興、快樂、幸福、滿足等可使兒童增強自信心,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既能提高其完成學習任務、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長期體驗消極情緒而引發的種種情緒障礙。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在小學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方法都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學習內容,使其經常產生成功的喜悅。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對優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標要求,使其不斷產生新的成就感;對差生要給予耐心細致的幫助,對他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鼓勵。
二、發展小學生的高級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養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發展其道德感。通過繪畫、唱歌、跳舞、體育競賽、美化教室和校園的勞動、游覽、參觀、學習英雄事跡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小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以發展他們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學生理智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以發展他們的理智感。
三、培養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1)建立適當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于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2)尋找樂趣。教師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經??隙ㄋ麄儯膭钏麄儭?/p>
(4)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于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
四、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絡
學生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甚至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等形式開設心理講座,講清兒童的心理發展的特點,指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學校和家長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總而言之,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學教師不可忽視的重點。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今天下午姜校長給我們講了心理健康的講座,其中講了寬容和自信共3個小故事其中讓我們感受最深了的是這個故事:有一個老禪師寺里有很多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小和尚,他們都喜歡夜里出去玩。一天老禪師吃完晚飯出來散步。他看見一個凳子,不用說這一定是用來用的。
于是,老禪師把凳子拿開自己蹲在放凳子那里。不久,小和尚回來了,不知不覺就踏著老禪師的背下來了。小和尚的心害怕極了!因為他怕老禪師罵他責罰他。而老禪師的一句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老禪師和藹地說:夜里太冷了不要再出去了快回去吧!小和尚慚愧極了!從此以后小河在也不出去了。
這篇故事告訴我學會寬恕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墒峭瑢W之間不經意的一下就會動手動腳。就像我今天用廢紙疊了一個小外衣。我的同桌把它弄壞了我就破口大罵??梢娙绻巳硕紩套屖澜鐣烂顭o比。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并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范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體育教學 心理陰影
小學生年齡一般在6—12歲。在這段時期,他們的身體組織器官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突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長,手、腳,特別腳骨長得最快,胸骨橫徑在加寬,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隨著骨骼的變化而發達起來。心肺迅速增大,特別是心肺容積和血管容積、以及肺活量,都較出生時增長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積增大,使他們有更大的可能性從事較為激烈的體育活動,但是,與成年人相比,他們的骨骼、肌肉成長尚未健全,心肌收縮力量較弱,心臟的神經調節機能還不夠完善??偟膩碚f,從生理機質上看,他們與成年人相比仍有明顯的差異,這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注意的。
一、把握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正處于發育向成熟過渡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具有半少年半兒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又不乏對成人的依賴性,既開始產生一定的自覺性,又在不自覺中仍時時表露其幼稚性。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幼稚性,這幾者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小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思想還不穩定、不成熟,所以,雖然模仿力極強,但是學得快,忘得也快。總之,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強,易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等等。體育課多為戶外的活動課,若不能把握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正確地把握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幫助他們克服和消除運動心理陰影的重要前提,因為從體育鍛煉的心理素質要求來看,開朗活潑、勇敢參與、積極進取,才是一個成長良好的人所應具有的,任何的消極、被動都無利于人的正常身心發育。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體育運動對于他們的成長無疑是極端重要的。另外,從人體生理學和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機體的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生理需要,活動具有生物學的涵義。所謂“生命在于運動”,沒有運動也就沒有生命。然而體育運動心理是受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的,特別是來自于家庭、社會,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極勢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學生當中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心理陰影的。我們從事體育教育工作,任務就在于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陰影,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以培養其良好的身體素質,培養其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心理素質,以達到“增強體質,陶冶精神”的最終目標,為21世紀的中華民族培養出體格強健、心理素質過硬的一代新人。
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消除運動心理陰影
圍繞學生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運動心理陰影的問題,首先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能視此為小問題,或個別現象,而不加以重視解決,更不能對存在心理陰影的學生采取簡單、粗暴的公開批評,因為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非但陰影無法消除,反而會有擴散之危險。
如何行之有效地幫助這部分學生消除運動心理陰影呢?本人認為,既要點面結合地抓,又要因人而異地教;既須深入細致地進行心理疏導,又須正確無誤地給予技術指導。
所謂點面結合地抓,那就是要讓學生普遍地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教師每學期都應堅持上一兩節,甚至更多一些理論課,從道理上向學生們宣講體育鍛煉對于身體發育、智力發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的意義;講世界體育的發展;講今天我國體育的偉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勵廣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另外,在每堂新授課也不妨結合體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學生灌輸體育知識。例如,上短跑課可以講講美國的劉易斯,上長跑課也提提中國的“馬家軍”,讓學生們在心中樹起榜樣,激勵他們克服消極因素,積極投身體育運動。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還應努力營造一種既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的氣氛。小學生畢竟還是小學生,只有讓他們“樂學”——樂于學,也快樂地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針對性地結合游戲開展饒有趣味的體育活動,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心理陰影,積極投身于熱烈的大集體中。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并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范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