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10:00: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信息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過對航空公司組織機構及職責的調研與梳理,得到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的六大流程。
1.1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獲取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始于安全信息的獲取。航空公司航安部負責獲取與收集各類與其運行有關的內部、外部安全信息和數據。航空公司內部安全信息有強制信息與自愿信息兩類。強制信息是公司規定員工必須上報的各類安全信息。自愿信息則是員工自發上報或舉報的信息。外部信息則主要是來自于外部各類相關民航安全的法律法規及信息。
1.2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預處理
航空公司航安部獲得安全信息后,通過對各類信息的篩選、判斷,最終選擇有價值的信息對其進行編碼、分類,即安全信息的預處理。該環節為航空公司安全信息后續處理提供基礎數據。
1.3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傳輸
經過預處理的安全信息,航空公司將根據各類信息的重要性及其使用方式,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宣傳媒體(廣播、電視、板報等)、媒介形式(報表、通知、文件、通報)、安全例會等不同形式傳遞安全信息。其中,運行類信息,傳遞給值班經理室;服務類信息,傳遞給服務發展部;空防類信息,傳遞給保衛部。
1.4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處理
安全信息的處理是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的核心環節。通過該環節,航空公司各職能部門制定相應的安全事件管理措施,進而提高運行安全水平。對于各類強制報告信息,航空公司將根據信息類別啟動事件調查程序。對事件原因、經過、設施設備、責任人等進行嚴密調查,得出事件結論交由職能部門評估。若評估不符合要求,則重新由責任部門獲取信息,進行事故調查,直至結論符合要求。隨后由接收到信息的部門進行最終審核。對于自愿報告信息,將判斷信息的清晰性與完整性,審核后進行統計。
1.5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儲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儲對于整個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它是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和運行的基礎和保障。該流程從安全信息管理的第一個環節便開始進行,航安部獲取到安全信息后對各類信息進行存儲和歸檔。由于安全信息的類型和形態的多樣化,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儲形式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存儲形式有數據類、文字類、圖像類、音頻類、視頻類;同時由于安全信息的價值隨著時間推移會發生變化,對于已經失效的信息,還將進行歸檔及作廢處理,以免引起后期的錯誤使用。
1.6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反饋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過程由最后一個反饋環節構成一個閉環系統。航空公司利用反饋不停地去調節、修正原有的安全信息管理流程,進而完善其安全管理工作。航安部在經過上述五個環節的安全信息處理后,會將最終的安全信息處理意見反饋給相關部門:①外部信息反饋。航空公司將外部信息如規章、要求等進行分析處理,并將有關指標和要求反饋各部門。②內部安全信息反饋。航空公司通過對安全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將安全數據和態勢傳遞給各部門及一線人員,進而提高一線安全運行水平。
2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核心業務仿真系統設計
通過對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的分析和梳理,其仿真系統主要實現兩大業務功能與模塊:安全信息展示平臺和安全保證運行平臺。安全保障運行平臺主要包括各類安全信息的上報、處理、反饋及各類安全信息的統計分析、調查;安全信息展示平臺主要包括內部和外部各類安全信息的、傳遞、展示功能。
3結束語
體系壽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報送遵循由下到上的報送原則。在發現警情時,首先由信息員或農戶、生產企業等采取控制措施,同時逐級或越級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遇到特重警情,及時上報農業部。在報送信息的同時,及時控制違規農產品的流通,并通過媒體向公眾事件或警情的處置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壽光市目前的信息平臺主要有市農業局管理的“壽光市農業信息網”和“壽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生產主體可以通過這些網絡了解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的備案登記情況以及蔬菜質量安全監管的有關信息。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山東省濰坊市及壽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共同協調,由國家條碼推進工程辦公室自2004年6月起在壽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實施了“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統研究及應用示范工程”,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無公害蔬菜質量追溯系統”。
二、壽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管控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信息采集不全面
壽光市的生產主體主要包括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目前壽光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超過900家,但多數不符合規范化要求,存在檢測率不高,包裝標識不全等現象,且多以經銷農資和蔬菜為目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管控比較松散。雖然壽光市建立了信息化采集系統,但是對生產者的信息采集還沒有實現全覆蓋。1.產地環境信息未列入信息采集范圍。目前壽光市對產地環境的信息采集相對較少,尤其對工業三廢、農業投入品等對環境的影響未實現相應的監測和管控。2.生產信息采集不全面。部分農戶對國家有關農業投入品使用規定及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生產操作規范尚不十分清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意識較差,缺乏生產記錄、包裝標識、打造品牌的意識,而且包裝標識不夠規范。3.監管信息采集不全面。由于人員編制和硬件設施的限制,個別鄉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不能及時準確地得到收集。4.追溯體系不夠健全。農產品主要通過批發和商販收購兩種方式銷售,銷售方式比較分散,不易實現可追溯。一旦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無法迅速查出問題發生根源和事故責任人,不能及時排除隱患和有效控制事故蔓延。
(二)評估預警系統不完善
盡管壽光市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體系,在執法監管和檢驗監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仍然沒有形成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信息統一管理機制。1.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模型實踐不足。農產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工作。由于壽光市農產品風險危害因子較多且不易全部收集,加之危害因子的評價背景資料不夠詳實完善,單一的預警理論和方法無法準確實現預警效果等諸多制約因素,所以,需要對影響壽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危害因子進行長期的、綜合的、專業的評估和研究,從而確定預警的閾值和預警的級別。2.專業風險預警人才匱乏。目前壽光市主要依靠“農產品質量安全視頻監控與信息管理平臺”來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預警,基層的專業風險評估人員缺乏,不能及時發現警情和分析研判,容易導致政府主管部門對潛伏的危機信息掌握不及時、不全面,從而造成風險應對不力或滯后等被動情況。(三)應急反饋機制不健全壽光市在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警情和突發事件時,嚴格遵守《山東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要求,積極快速地作出應急響應。但是事故應急體系和服務體系尚不十分健全。1.輿情監控體系不完善。目前壽光市對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輿情監控較少,對可疑的監測信息及輿情信息,未能及時地開展隱患排查和應對工作;對于一些不實信息,也不能夠及時向社會澄清事實,消除群眾消費恐慌。2.服務體系不健全。壽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主要以監管為主,基層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尚需進一步完善。尚未充分發揮農技站、獸醫站、林業站等站所的基層服務作用。
三、對我國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管控體系構建的建議
(一)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體系
1.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采集范圍。根據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隱患及其發生的環節[1],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的采集應包括5個方面的關鍵內容:(1)生產主體的基本信息。對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和散戶等5種農產品生產主體[2],詳細登記種養地址、種養規模、負責人姓名及聯系電話等。(2)產地環境信息。需要采集關于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農業投入品以及農業廢棄物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的影響及危害信息[3]。(3)生產過程信息。包括農業投入品信息、農事操作、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收獲(屠宰或捕撈)過程的基本信息。農業投入品是指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質,包括農(獸、漁)藥、農作物種子、水產苗種、種畜禽、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獸醫器械、植保機械等農用生產資料產品。對于生產主體來說,需建立農業投入品使用臺賬。對于農資企業來說,需建立農業投入品經營臺賬。另外,生產過程中還應包括產地準出信息。(4)加工和包裝環節是農產品原料經粗加工成為半成品、成品的過程,包裝材料、加工過程、加工工藝、貯存條件和運輸條件等均會影響到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4]。因此,還需采集加工、包裝及運輸環節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5)農產品質量監管信息。包括農產品質量監督和執法中發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舉報信息,以及媒體披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5]。(6)其他信息。主要包括公正性信息和認證信息。公正性信息主要指由政府部門的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督抽查,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應急事件的預防、控制和處理措施,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基本科普知識等;認證信息目前主要為“三品一標”等優質、品牌農產品認證信息。2.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采集機制。(1)組織機構及人員。就產地來說,需設立或指定一個專門的機構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中心作為信息監管部門,下設市級、縣區級、鄉鎮級和村級監測機構作為信息網點,每一網點為一個信息采集點。每個網點配備相對穩定的信息收集人員和監測隊伍,形成從下而上的信息采集體系。(2)采集方法。信息采集人員定期采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風險信息,及時上報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中心[6]。信息采集的同時,要建立一個類似“壽光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視頻監控與信息管理平臺”的數據庫[7],覆蓋區域內所有的農產品質檢機構、大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和示范基地檢測站,通過對農產品安全生產和市場銷售全過程監控信息的采集,實現對農產品安全生產和市場銷售的全過程監控;集聚各檢測中心的檢測數據,實時分析相關數據,及時向政府部門、科研部門、消費者、生產者、經營者和傳遞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信息資源在部、省、市、縣等各個層面的共享,為全面推進市場準入制度提供數據支持[8]。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體系信息分析研判體系是農產品安全信息體系的主要和核心環節,需要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進行科學咨詢、分析、研究[9]。
1.分析研判專家團隊。信息分析研判包括數據分析和專家研判兩個部分。必須建立一支穩定的、具有相當實踐經驗的專家隊伍。專家隊伍至少包括管理部門的領導、具備豐富專業知識的專家學者及技術人員等。根據專家的調查研究和經驗判斷,制定預警分析方案和評估預測結果,進行“及時、準確、科學、客觀”的分析研判。2.分析研判方法和程序。首先利用統計學技術,將采集到的各種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據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果撰寫基礎性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報告材料;然后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專家對信息開展深入的分析研判,確定觀察對象各指標的權重,計算出觀察對象危險程度的綜合分數;最后根據預先設定的警戒線(閾值),對不同預警對象進行預測和推斷,甄別出高危品種、高危地區、高危人群等[10]。3.信息分級。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過程中,一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等級分為:特別關注(I級)、高度關注(II級)、重點關注(III級)、密切關注(IV級)4個等級。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報告和交流反饋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分析研判結果,要及時上報政府有關部門并向社會,正確引導輿論,維護消費者和農民正當權益。
關鍵詞:旅游業;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問題與對策
由于近些年來人們對業余娛樂項目要求有很大的提高,這就從根本的角度上導致我國旅游行業得到非常迅速的發展。對旅游行業的發展來說,其中還存在很多安全性問題,對這些安全性問題制成的信息在進行管理,可以促使在人們進行旅游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安全性有很好的保障。但是由于旅游行業目前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這就導致了對旅游安全信息管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我國旅游行業的繼續發展,因此這就需要對理由安全信息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以下就針對于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問題和相應解決對策進行深入分析。
1 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旅游行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其中安全信息管理也成為旅游行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項。而且在目前開展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中,我國也針對旅游行業的發展特點制定一系列實用性的信息管理方法。但是這種實用性的信息管理方式還存在一些弊端,對游客的需求不能做到全面的滿足,對旅游中相應的安全也不能有一定的保證,對旅游行業的繼續發展產生非常嚴重的阻礙。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和很多信息檔案管理一樣,在進行管理的時候對其自身的管理制度并沒有按照社會的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規章。尤其對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中如果沒有制定健全的制度規章就會導致在進行信息的時候,多層次的管理模式就會對游客造成很大的不便利。而且這種多層次的管理模式還會導致的安全信息與實際的信息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游客對旅游中的安全信息不能準確的獲知,這就會提高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發生災害的可能性。另外,在沒有形成合理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制度的同時,對相應的安全信息進行收集也會出現很大的困難,對收集來的旅游安全信息也缺乏一定的權威性,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對游客自身的安全不能進行有效的保障。
1.2 安全信息匱乏
在對整個旅游行業的安全信息管理過程中清楚的發現,安全信息匱乏對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也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且造成旅游安全信息匱乏的根本原因也非常廣泛,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在這里筆者就對這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論述。第一,很多旅游行業為了減少對安全信息的獲取時間,就會收集大量質量不能得到保障的信息以次充好,而且還有很多安全信息是憑空捏造的,自身的質量不能受到良好的保證,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會導致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依靠的安全信息質量不合格,對游客自身的安全也不能進行合理的保證。第二,對收集的信息數量也非常少,使得信息的質量和準確性都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證。第三,由于對旅游行業安全信息管理沒有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這就導致在對安全信息收集和整理過程還存在很大的缺失,這種缺失對安全信息的綜合性不能進行良好的保證,使得旅游安全信息出現綜合性過低的情況。第四,目前對旅游行業在發生事故的時候進行調查還有很大的不足,這就導致在發生旅游事故之后沒有進行有效的事故分析,這就提高了再次發生旅游事故的概率。
1.3 傳播渠道分布散亂
一般來講,旅游安全信息往往會涉及社會的各個行業和領域,甚至有些安全信息還會與國家的安全穩定相關聯,因此,對這類數據的數量、類型、質量、時間和發送方式往往會提出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傳播旅游安全信息的各類渠道分布散亂,尚未得到統一的整合,嚴重影響了旅游安全信息的有效傳播。
2 加強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對策
2.1 健全和完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機制
相關部門要基于目前我國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現狀,結合旅游業的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法規制度,健全和完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機制。作為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在完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各項政策和制度的過程中,國家旅游局應該起到很好地牽頭帶動作用,建立相應的獎懲和激勵機制,具體落實各部門或個人的職責責任,確保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
2.2 建立旅游安全信息分析中心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產業,往往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針對此問題,國家旅游局應該設置專門用于分析旅游安全信息的中心部門,構建一個綜合的安全信息分析系統,從而為集成、開發、序化和利用旅游安全信息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安全信息分析中心應該根據旅游安全信息的層次和來源構建并設置相應的安全風險檢測系統、環境及各部門的安全信息系統等,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建旅游安全信息的綜合分析系統,通過該系統提供的決策支持來實現旅游業的安全風險預警以及安全狀態的評估,進一步提升分析及利用旅游安全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旅游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2.3 規范化管理旅游安全信息
目前,我國旅游安全信息在數量上存在明顯的不足,針對這一問題,相關機構和部門要規范旅游安全管理中各項環節的工作流程,明確和落實管理工作中具體崗位人員的責任、權利,做到權責分明,保證旅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旅游安全信息的高質高量,信息的完整度也才能得到合理的保障,從而滿足游客以及其他信息需求者對旅游安全信息不斷增長的需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做好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夠促進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夠實現社會管理水平綜合性和全面性的提升。而加強旅游安全管理,首先要實現旅游安全信息的有效管理,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解決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中現存的諸多問題,保證對外供給的旅游安全信息的高質高量,為旅游業的安全預警和安全風險評估提供科學的信息支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食品安全;政府信息;信息公開;公眾參與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6-0863(2013)04-0029-04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公開亦是2012年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重點工作之一。在市場交易信息失靈和公民知情權吁求下,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公開,以消解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焦慮”,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安定。就作為監管手段之一種的信息公開而言,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主體的內涵不夠明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公開的內容過于籠統,侵害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作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公開的標尺的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于依賴“大企業”,缺乏有效的公眾參與。
一、政府食品安全信息供給的必要性
(一)市場交易信息失靈
政府的食品安全信息供給行為是市場交易信息供給失靈下的一種行政權力介入。在市場經濟中,信息對交易選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商品交換活動的背后是與交易有關的信息供給。雙贏的交易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息的供給與交換。然而,在實際市場交易活動中,商品(服務)的信息由商家(制造商和銷售商)到消費者之間的供給并不會像想象中的那么順利。“最近幾年眾多可怕的潲水油、毒辣椒、毒大米、高殘留農藥蔬菜等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地損害消費者利益而獲利,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消費者缺乏充分的消費信息”。[1]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參與交易的雙方對信息的占有往往呈現出失衡狀態,即生產經營者占有較多信息而處于優勢地位,消費者因占有較少信息而處于劣勢地位。在經濟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信息不對稱”。它會影響交易雙方的利益平衡。為了恢復信息供給的平衡狀態,就需要有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方力量介入。而這種第三方力量就是作為市場監管主體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
(二)公民知情權
政府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政府從民眾那里獲得稅收與管理權,那么它也就具有向民眾提供行政活動信息的義務,以滿足民眾對行政事務的知情權。實際上,政府只是政府信息的占有者而非所有者,政府信息的所有權歸屬公眾。而所謂“政府信息”是指政府在其行政管理活動中所掌握的所有信息的總和,這其中當然包括在市場監管中掌握的消費信息?!妒称钒踩ā返?0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有權舉報食品生產經營中違反本法的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府有提供信息的義務。換言之,政府提供消費信息是滿足公民知情權的基本要求。
二、政府在食品監督中的信息權力
在信息社會,政府在行使社會管理功能時必須擁有信息形成權,“政府具有信息形成權,其合法性基礎在于正確行政決策和信用社會建構以及政府保護私人權利和公共利益之管制權的有效運用的需要。政府具有自主形成信息的權力,也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享有強制性信息申報請求權、信息強制保留請求權、信息強制披露請求權、信息調查權,信息檔案形成權和保持權、信息技術使用權、獲得信息預算支持權以及對違法信息收集的制裁權”。 [2]基于食品安全信息規制的特性,本文所指稱的政府信息權主要是政府的信息獲取權和權。
(一)政府的食品安全信息獲取權及其實現
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具有風險提示功能,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血液”即是信息,其重要的權力基點即為風險信息獲取權。如若期望政府作出客觀、準確、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公開行為就必須使其擁有相應的權力與渠道以獲取充分的風險信息。“政府信息獲取權是政府機關依據法律規定的權限與程序,通過一定的途徑與方式,準確、及時完整地獲取其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與數據的權利”[3],“政府依法享有對某些關系到國家利益和國計民生的重要數據信息的調查、收集和獲取權利”。[4]事實上,政府的信息獲取權是法律授予行政機關的一項信息權力。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對政府的信息獲取權作了相關規定。例如我國的《統計法》第6條第1款規定:“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不受侵犯”;第7條規定:“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另外,我國的《行政處罰法》、《國境衛生檢疫法》、《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亦有關于政府獲取信息權力的規定。行政機關獲取用于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工作原始信息的權力即為一種信息獲取權。一般而言,行政機關主要通過檢查調查、行政監測、統計分析、強制申報、新聞報道、公民舉報等方式獲取信息。如果按照信息獲取的主動性為標準,行政機關信息獲取方式則可簡單地分為主動獲取與被動獲取兩種。主動獲取是指行政機關通過檢查調查、行政監測、強制申報、統計分析等方式積極主動地獲取相關信息。檢查調查和行政監測是最為常見的兩種政府信息直接獲取方式。檢查調查是行政機關為了達成某種行政目的,依職權對特定行政相對人或具體案件進行的信息搜集、證據提取等事實認定活動。
(二)政府的食品安全信息權的具體運行
食品安全監督中的政府信息有既成事實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具有潛在危險的風險警示信息兩種。我國《食品安全法》第17條規定:“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對經綜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并予以公布”。由于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的存在,行政機關開展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工作就需要更加慎重。因為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既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也關系到企業經營者的“生命健康權”。當市場中存在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時,行政機關不及時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必須會影響到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當市場中不存在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時,行政機關錯誤或不恰當地食品安全風險警示則有可能直接造成特定生產經營者的直接“死亡”。就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的而言,一方面適當確定信息權的主體。從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方面立法來看,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的權歸屬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內涵應當更加具體。
三、食品安全監管的“信息公開”范疇
(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的二維標準
在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以滿足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為基本原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關應在法律范圍和權限范圍內主動為社會大眾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以滿足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信息的需要。這種公開是在“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總體要求下實現的,因此可以將之稱為“服務型政府標準”。該標準主要解決的是食品安全監督信息公開的肯定性范圍。當然,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還應當關照權利保障問題,換言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不能“好心辦了壞事”,損害了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此,“權利保障標準”是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公開”另外一種標準,它主要解決的是食品安全監督信息公開的否定性范圍。
(二)“服務型政府”標準下的肯定性范圍
1.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
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全面、準確地公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相關信息,從而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從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工作的特點以及應當公開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有特定行政區域的年度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特定行政區域的年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實施情況、特定行政區域的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情況、依照食品安全法規實施行政許可的情況、依法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名錄;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最終結論以及專項檢查整治工作情況、查處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的情況、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但注意的是,我國許多地方的立法均有關于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公開的規定,但具體如何公開,公開哪些內容并不十分明確,以致各地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公開的內容和形式“精彩紛呈”。筆者認為,應當建立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公開范例制度,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制定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范本,從而保證食品日常監管信息公開的統一性、科學性和合目的性。
2.食品生產的供應鏈信息
食品安全信息內涵廣泛,食品日常監督信息僅是其中一種。并且食品日常監督信息中的大多數信息與消費者的直接關聯性不強或者雖然具有直接關聯性但存在滯后性,例如查處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可能已經對特定消費者造成了損害。因此,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供給時,其范圍不僅僅限于食品日常監督信息。實際上,“從田地到餐桌”的所有可能影響消費安全的食品生產的供應鏈信息都應當公布,具體而言包括:產地的生態環境、生產與加工中的農業投入品和工業添加劑、流通過程的中詳細信息以及食品有害殘留檢測信息。食品生產的供應鏈信息供給應采取直接與間接提供方式。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關,可以強制要求生產經營者在產品外包裝上標示,對確實無法標示的信息,由生產經營者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關提供,再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關向社會公布。
3.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警示信息
食品安全事故所導致的損害往往與人的生命、健康直接相關,具有不可恢復性。食品安全問題治理的首要目標是“防患于未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警示信息的及時公開就顯得尤為重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重點監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對食品中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科學評估,對于可能具有較高程度安全風險的食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采取應急措施,應立即責令生產經營者采取整改、停產、下架等措施并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新聞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以告誡、提示消費者提高警惕,從而確保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免受不必要的侵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還應當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警示能力建設。近年來,轉基因技術倍受爭議,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我國《食品安全法》第101條雖然明確規定轉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管理適用《食品安全法》,但該條款的后半段“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食品安全法》對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管轄”。實際上,我國在2001年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已經確立了轉基因食品的“分段綜合監督管理模式”,即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轉基因食品衛生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單位和個人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加工的,應當由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轉基因食品的“分段綜合管理模式”不利于對轉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實踐中,轉基因食品的風險警示信息亦并不多見。因此,我們認為,應當在立法上改變這種“分段綜合監督管理模式”,確立統一的監管主體,以提升對轉基因食品的信息公開力度。
4.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標準是將防止有害食品進入人們口中的有效屏障,亦是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食品安全標準的公開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唯有科學合理、公開透明、安全可靠,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妒称钒踩珖覙藴使芾磙k法》第33條亦明確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自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在衛生部網站上公布,供公眾免費查閱”。但實際上,食品安全標準公開不僅僅是指食品安全標準文本公開,還包括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過程的公開,而后者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公開。食品安全標準關于公民健康、行業利益和經濟發展。從理論上說,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程本質就是國家、行業和公眾三方群體的利益博弈過程。如果制定過程不公開,公眾就無法有效參與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程,制定出來的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安全性就可能會存在問題,公民的健康權利就可能被“犧牲”。近年來,“金黃色葡萄球菌門”、“乳制品新國標”等事件引發了人們對食品國家標準的“集體焦慮”。而導致這種焦慮的重要原因就是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程不透明。當前,我們應當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公眾參與機制,在標準立項階段和標準起草過程中都要廣泛征求和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防止“大企業‘綁架’食品安全標準”現象的出現,從而消除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標準“焦慮”。
5.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開不應以“重大”為限
我國《食品安全法》第82條規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應當由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公布。根據《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規定,我國食品安全事故共劃分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四個等級?!妒称钒踩ā返?2條僅規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公開顯然略顯狹窄。事實上,任何一種類型食品安全事故都在事實上危害了消費者的人體健康,并對社會具有巨大的潛在危害,出于后續食品安全的考慮,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開不以“重大”為限,即使是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其相關信息亦應公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公開一般應當包括以下信息,即事故發生地、傷亡情況、事故原因、責任單位、事故調查情況以及后續防范建議等內容。
(三)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排除范圍
1.涉“密”信息
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在于落實與保障公民的知情權,但公民知情權要受到國家保密制度的合理限制。行政機關在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應當遵守《保密法》的規定,不得公開國家秘密,損害國家利益。實際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府信息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包羅萬象,在《保密法》未作修改之前,行政機關在開展食品信息公開工作是應當避免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具體而言,因不宜公開的食品安全信息主要是屬于國家秘密的食品工業重大決策、食品工業整體布局、國家性的食品生產技術、食品安全方面的不宜公布的涉外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等。另外,涉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亦是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的。
2.存在爭議的食品安全信息
行政機關食品安全信息在于消除食品行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防止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食品安全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侵害性。失實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僅會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亦可能會對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應當準確、及時、客觀,維護消費者和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處于爭議期或者不準確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在信息公開的范圍之列,例如,食品快速檢測結論、已經送達且未過法定異議期限的食品抽樣檢驗初檢結論、已申請復檢的食品抽樣檢驗初檢結論、不符合法定程序的食品抽樣檢驗結論等食品安全信息等。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應飛虎.信息視角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J].經濟法論壇,2002(3).
Ying Feihu.Sefeguard Consum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A Symposium of Economic Law, 2002(3).
[2]于立深.論政府的信息形成權及當事人義務[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2).
Yu Lishen. On the Government's Right to Information and the Parties’ Obligations. 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2009(2).
[3]汪全勝,方利平.政府的信息獲取權初論[J].情報雜志,2006(10).
Wang Quansheng,Fang Liping. On Government Power to Obtai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Journal of Intelligence,2006(10).
[4]周慶山.政府信息立法及權利義務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2(1).
關鍵字:食品安全 監管 信息技術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然而近年來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在我國不斷發生。從毒瓜子、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到毒豇豆、地溝油、染色饅頭、牛肉膏。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威脅了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了民眾消費信心,也給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我國政府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針對食品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定。然而食品安全監管涉及領域廣環節多,是項相當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相關問題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1 信息時代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
1.1 供應鏈環節監管控制難,政府與企業信息溝通難
食品安全隨著社會分工細化及市場繁殖,生產與消費者之間的環節越來越多,越來越遠。企業由于自身短期利益在食品安全問題方面難以自律,政府監督主體人員力量有限,監管所需要的信息收集困難較大。主要表現在供應鏈的3個方面:一方面食品原料質量信息收集困難;另一方面生產環節質量監管信息采集困難;第三方面是食品在流通領域由于銷售網點、途徑分散,問題食品定位與流向信息收集困難。政府和企業之間供應鏈環節食品安全信息不對稱,溝通難。
1.2 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責任不明確,多部門協作參與效能有限
國務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整體上指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工商、質檢、農牧、食藥、衛生、稅務等多部門聯合執法,對食品執行安全檢測、監管與處罰等職能。各部門獨立與合作并存,共同加強在食品安全鏈環節中的監管力量。但在現實操作中職能交叉、邊界難定,信息不通、利益糾纏,協調互動難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漏洞和盲區不可避免,全程無縫隙監管難以實現。
1.3 食品安全監管法規存在漏洞,安全問題犯罪成本較低
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對食品生產經營的某個環節或某類產品進行了規定,但這些法規體制缺乏必須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名目繁多但互不統一的安全標準給無良食品生產企業帶來了可乘之機。即使企業犯罪受罰,由于處罰力度相對于非法獲益偏弱,加之企業信用信息與審批系統不統一,食品生產企業仍然得不到根本的約束。
1.4 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受限,難以發揮監管主體作用
市民、媒體、消協、第三方評估都是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社會力量,為非行政力量監管的主體。尤其是作為終端消費者的市民力量是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食品安全問題解決的最終受益者,理應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主體。但長期以來,食品安全監管的主體是政府。社會力量由于所處的地位、信息掌握及途徑等限制,不能充分有效地參與食品安全監管。致使舉報難、成本高、反饋慢的尷尬局面一再出現。
1.5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監測系統不完善,監管應急響應能力弱
2009年6月在我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附則中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作了基本規定,規定了風險信息的收集和上報職能。2010年初我國通過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對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進行了法律界定與約束。國務院制訂了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明確食品安全事故中衛生部門和監管部門的職能義務。但我國食品安全評估監測基礎薄弱,缺乏統有效的信息處理平臺,對監測數據及相關信息的及時處理和綜合分析能力欠缺。一旦出現安全事件,監管應急響應能力較弱。
2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途徑
2.1 利用物聯網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時跟蹤、匯報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可從食品生產源頭,生產加工、產品流通、銷售到最終顧客的整個供應鏈過程中收集和匯報信息。物聯網通過視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把所有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確保每個環節經過嚴格食品安全檢測后到達消費者。物聯網可以有效幫助政府更好地監管食品供應鏈信息。
2.2 設立互聯網聯合監管平臺,成立虛擬監管組織
針對多部門聯合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的現象,設計由統一機構領導下多部門聯合參與的互聯網聯合監管平臺,各監管行政單位組成在平臺中以虛擬組織身份出現。各虛擬組織用戶擔當相應的角色和行使權限。在虛擬用戶組織數據庫中設計各用戶的職責與權限屬性。設計用戶問的協作關系屬性,保證各虛擬用戶系統中行政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監管推脫和職能沖突。
2.3 科學設計食品安全信息監管流程以提高監管效率
既要確?,F實監管部門各司其職、行使監管職能,又要保證部門協作、共同開展監管工作,食品安全信息監管統一平臺的流程設計相當重要。在平臺中根據統一領導部署,將明確后的部門監管業務流程科學標準化。應用信息系統設計的技術特點能夠杜絕職能重復和信息冗余。而且標準流程在網絡平臺中的實現排除了辦事流程的人為干擾,督促各職能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履行好在監管環節中的責任。
2.4 將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數據庫接口國家法規數據庫
國內外學者在完善企業誠信數據庫建設方面的理論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誠信指標體系包含了企業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較為完整。但政府當前可用的誠信數據庫的實現還有待推進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應作為企業誠信數據庫子集,反應能映出企業產品質量情況、年檢情況、獎懲情況、責任主體等信息。將食品安全數據庫接口國家法律規定數據庫,做到信息同步。在與數據庫的互通中能夠做到監管可度量,違規必罰,企業質量責任意識得到增強,人為干預導致的處罰逃避和不當將得到有效約束。
2.5 公開網絡,方便全民實現食品安全信息供需
政府具有向公眾公開食品安全信息的義務,同時公眾享有舉證食品安全問題的權利。公開的互聯網平臺不僅可以食品安全和監管信息,讓公民了解食品問題處理流程及訴諸途徑;還可以提供平臺給民眾及時反映食品安全問題和監管意見。緊急重要的信息還可以集成進入食品安全監管處理流程,直接解決了公眾與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問題,使監管事務處理更及時、高效。
關鍵詞:信號博弈;網絡安全;威脅;評估
隨著網絡環境的不斷變化,各種網絡攻擊手段也在更新換代,給網絡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做好網絡安全威脅評估尤為重要。安全威脅的造成與網絡信息系統本身的漏洞存在著聯系,防御性為不足,攻擊行為過強,也會決定安全威脅的產生。傳統的安全威脅評估方法主要有這樣幾種:基于IDS的風險漏洞評估方法、基于攻擊模式圖的評估方法、基于病毒傳播模型的評估方法。這些風險評估方法只是從防御系統本身進行靜態分析,沒有綜合考慮攻擊方的攻擊策略和預算對抗結果,信息安全評估不夠準確、合理。同時,各種網絡安全威脅隨著技術的更新也在不斷提升,傳統的安全威脅評估方法必將被淘汰,研究一種全新的、準確的安全評估方法至關重要。
1網絡安全威脅的基本概述
網絡安全威脅主要有兩個方面:病毒入侵、黑客攻擊。病毒入侵主要在網頁、網站系統中進行傳播,傳播的速度非???,影響的范圍非常廣泛。它通常隱藏在網頁和網站代碼中,當用戶點擊進入某個網頁時,病毒就會進入網絡系統,對網絡信息系統構成破壞,進而影響計算機正常運行。一般利用360和金山毒霸等殺毒軟件清除病毒,但是有的病毒過于厲害,殺毒軟件無法徹底清除,所以必須重視網絡病毒的危害。相比于病毒入侵來說,黑客攻擊危害更大,可以從根本上破壞網絡系統,導致信息系統癱瘓,計算機報廢,增加了計算機的維修成本,一些重要數據也會因此丟失。黑客攻擊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非法入侵,一種是拒絕服務(DOS)。非法入侵主要是黑客直接通過網絡系統漏洞侵入一些計算機內部網絡,并對系統中的數據資源進行盜取、損壞等攻擊行為,例如:有的黑客非法入侵進入銀行網絡系統內部,盜取存款人信息,竊取錢財。拒絕服務主要是破壞網絡系統,導致計算機網絡癱瘓,主要目的為了阻止網絡系統進行正常運行和操作。這些網絡安全威脅都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2網絡安全威脅態勢分析技術
2.1.融合數據的技術
融合數據只要是把網絡系統中的各個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組合,找出其中的關聯性并進行融合處理。對當前網絡中的運行狀況和帶有威脅的數據位置進行確認,最終得到準確、合理的結果。在網絡系統中,有多個安全信息點設備,可以搜集到不同類型的安全信息,然后為融合數據提供操作基礎。融合數據主要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數據級融合、決策級融合和特征級融合。在數據集融合中,處理的信息量非常大,要求處理數據的精確性,對計算機系統的硬件要求比較高。當進行到決策級融合時,處理的信息量就比較少了,大多采用模糊抽象層次分析,因此要求的數據進度弱一些,對設備的要求也低一點。在評估網絡安全威脅的過程中,融合數據可以起到很好的安全威脅態勢分析作用,在融合數據方面的技術有有貝葉斯推理技術和DS證據理論技術。
2.2分析威網絡威脅態勢值
評估網絡風險主要考慮:網絡數據資源、威脅的等級和網絡漏洞。為了對威脅態勢值進行一個準確的計算,首先必須量化各個基本組成因素,然后把網絡的運行情況和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轉換成相關數據。最后建立態勢值分析表,進行直觀地觀察,測算網絡威脅程度,對網絡狀況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在分析威脅態勢值中,主要運用到層次分析法和抽象模糊層次分析法。
2.3層次分析法
目前,層次分析法在很多計算分析領域中得到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分析和計算過程更加簡單化,在分析中導入判斷矩陣,可以幫助決策者更加精確地進行分析,層次分析法中層次化明顯,結構條理清晰、明確,能夠把一些復雜的問題分成一層層的簡單問題,然后單獨計算解決,最后進行統計總結,使計算過程更加精確。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當處于同一個層次的數據太多時,很容易混淆不清,判斷矩陣得出的結果很難一致化,容易對決策者的判斷造成干擾。當決策者的思維模式和判斷矩陣的實際數據存在差異時,最后的計算結果就會缺乏準確性,沒有科學證明,缺少說服力度。由于層次分析法存在這些缺陷,所以結合使用抽象模糊層次分析法更加有效。
2.4抽象模糊層次分析法
抽象模糊層次分析法使判斷過程更加簡化,通過建立模糊矩陣的方式把數據進行定量轉換,使層次分析法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得到解決。其主要分為四個解決步驟:1.首先設定隸屬函數。在實際操作中通對每個評估數據設定隸屬函數,可以確定模糊界限。2.建立模糊矩陣。對網絡系統中的各個風險進行評估。3.權重模糊矩陣。在網絡安全威脅中,一些高風險因素造成的風險等級比較高,因此必須重視風險級別高的因素。4.計算模糊綜合評價。對單項風險因素進行評價和確定權重后,會得到兩個不同的模糊矩陣,然后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出模糊綜合評估結果。
3信號博弈網絡安全威脅評估方法
3.1構建網絡攻防信號的博弈模型
在構建網絡攻防信號的博弈模型過程中,首先把攻擊者作為信號發送者,防御者作為信號接收者。防御者開始對攻擊者的安全威脅類別形成一種先驗理念,然后通過安全防火墻和IDS等防御技術獲取對抗過程中的攻擊信號,在攻擊信號中不僅具有真實的攻擊信息,而且也具有虛假的攻擊信息,然后借助攻擊信號對攻擊類別進行概率修正,對攻擊者的安全威脅類別形成一種后驗理念。最后通過后驗理念預測攻擊者的威脅類別,從而實施合理的安全防御。
3.2完美貝葉斯均衡求解算法過程
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動態博弈的均衡在發生變化,所以求解過程相比較于靜態博弈更加困難。本文對攻防信號的博弈模型進行完美貝葉斯均衡求解,其具體過程和步驟如下的:1.在防御者信號的每個不同的信息子集上建立后驗信念測算p(t|m)。2.求根據防御者信號推斷存在的最優反應方法集。3.求根據攻擊者推斷存在的最優方法。4.求根據網絡攻防信號博弈模型依存的完美貝葉斯均衡結果。
3.3網絡安全威脅評估
在網絡安全的博弈過程中,攻防雙方都希望利用自己的技術方法使結果優勢最大化,因此最后的博弈結果都將是完美貝葉斯均衡。攻擊者不會自動改變攻擊行為和攻擊信號,防御者也不會改變自己的防御行為和防御信號。如果雙方的攻防行為脫離了均衡值,就會導致行動的最后結果降低收益。完美貝葉斯均衡的最終結果存在這些類型:1.攻擊者的類型不同,但是選擇一樣的攻擊信號,造成了混同均衡。2.攻擊者的類型不同,同時選擇不一樣的攻擊信號,造成了分離均衡。3.防御者隨機地選擇防御信號,造成了準分離均衡。信號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綜合考慮了攻防二者之間不熟悉對方的信息情況,因此更加適合于實際網絡。靜態博弈在實際攻防中要求二者之間同時做出選擇,這一點不滿足實際網絡。信號博弈作為一種動態博弈模型,能夠考慮到攻防二者之間的博弈順序,滿足實際網絡要求。如果在信號博弈中忽略了攻擊者的信號,將會導致信號博弈變成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的信息靜態博弈中的防御者一般先驗后判斷,不能更改預設,無法修改實際中的誤差,不適合動態信號博弈,最終的評估結果也不準確。所以必須構建合適的網絡攻防信號博弈模型,在博弈過程中,防御者可以針對攻擊信號先驗再判斷攻擊類型,然后對防御信號進行修改,保證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4總結語
傳統的靜態網絡安全威脅評估方法從自身出發,評估的結果準確性不足,不能合理地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本文提出了一種動態評估方法:網絡攻防信號博弈模型,這種評估方法可以防御者的角度出發,充分應對攻擊者信息,為防御者創造均衡的信號博弈收益,修正后驗的理念,能夠有效地評估攻擊者的威脅。另外,網絡威脅態勢值的分析也是至關重要的,必須選擇合適的技術進行分析,為網絡安全威脅的評估提供數據支持。
作者:甘露 林莉蕓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王青峰,范艷紅.網絡安全威脅態勢評估與分析技術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02:128-129.
【關鍵詞】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布
食品安全是關乎公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問題,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是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重要環節,政府如何完善此方面的制度建設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在食品領域,許多環節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就政府監管來說,監管部門之間往往出現信息無法及時有效傳遞的情況,彼此之間形成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對稱,例如信息傳遞延誤、上下級之間隱瞞實情等情況。這不僅對消費者的知情權造成了侵害,而且不利于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食品市場的良性運轉。
一、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方面的不足
(一)公布主體分散、公布渠道不完善
我國政府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是多頭監管、分段管理,部門分割現象、政府多頭執法、交叉執法使得行政權力過于分散,多個監管部門公布的信息有時相互矛盾,降低了信息的權威性。此外,公眾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渠道多樣,但真實可信度卻難以確認,從而導致消費者無所適從,也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信息采集、分析能力不足,公眾參與度低
在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專欄中,關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內容不充分,信息質量不高,同時缺乏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此外,在相關網站上普遍缺少公眾參與的板塊,即使有的網站有此專欄設計,但內容的時效性不足。
二、完善我國政府對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布
(一)域外經驗的借鑒
在美國,信息披露作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使食品安全監管更加公開透明、成效顯著。不僅形成了從聯邦到地方分工明確、全方位覆蓋的信息披露主體,而且在信息采集與反饋、風險分析、披露內容范圍的廣泛度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規范,機制運行效果顯著。
(二)經驗啟示及制度構建
“公開原則是食品安全化的重要保障,是對食品安全行政提出的基本要求。這既是風險溝通的需要,也是克服信息不對稱的需要,也是實現消費者在食品安全行政領域的參與權的需要。”[1] “政府對食品市場的管制方式應該由傳統的直接管制逐漸轉向對質量信息的管制,通過信息披露、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等方式建立有效的質量信號傳遞機制,確保食品安全質量目標的實現?!?[2]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奠定制度基礎。首先應明確立法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促使政府機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透明度。立法中應明確政府的信息公布義務,除法定不予與公開的信息外,其他信息都應及時公布;其次,明確政府機關特別是重點掌握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門對于信息公布的范圍、內容和具體方法。
2.完善信息網絡建設
(1)設立食品安全信息網
我國食品安全信息涉及的部門多、內容比較龐雜,衛生部的官方網站很難容納如此大的信息量。筆者認為,完善信息公布網絡建設,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由統一的食品安全網(foodsafety.gov)信息。對應到我國,即由衛生部牽頭組織,設立單獨的食品安全信息網,整合各級政府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統一信息主體和途徑,根據生產者、消費者、企業、中介組織等不同信息獲取者的需求,對食品安全信息分類。同時提供公眾反饋信息的渠道,增強政府、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
(2)建立跨部門協同監管的窗口
食品安全涉及眾多環節,每一環節對相關政府職能監管部門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完善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必須考慮到橫向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聯動,通過及時高效的溝通整合、通力合作,食品檢測信息;通過協同監管窗口實現不同地域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的共享。具體來講,政府不同部門與層級所掌握的信息不同,可以在各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網站中設置專門的信息聯絡窗口,由該窗口匯總本部門已確定的食品安全信息,同時與本部門的上下級和其他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保持信息交換的暢通。此外,還可以通過此窗口將一定的信息及時傳送給醫療機構、新聞媒體等主體。
(3)建立檢測信息數據庫
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食品檢測信息數據庫,實現對各種檢測信息、備案數據的錄入和管理。同時,對各類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各級政府機關進行行政決策提供輔助支持。
(4)建立應急調度系統與公共服務系統
通過多種應急調度技術手段,完善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應急事件發生時各部門的緊急指揮調度和協同處理能力。此外,通過建立食品安全公共服務系統,向社會提供食品檢測公示,實現信息處理狀態的及時公布與傳送。
(5)嚴格政府信息公布的責任
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政府在促進消費者及時獲知食品安全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不僅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傳播方面有著較強的財政優勢,而且在提供信息方面具有較強的公益性質,在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基礎上還可以促進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監督的積極性,進而推動食品市場的良性發展。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對我國現行的信息公布體制進行改進,嚴格各級政府的信息公布責任,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