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10:00: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資料與方法
對55~65歲5名老年人進行調查其中口腔知識缺乏1名日常不良習慣1名沒有定期洗牙17名。牙齒缺失沒有積極修補1名。
口腔健康教育內容;要積極防治各種能引發牙齒松動、脫落的疾病要少吃堅硬的食物要養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習慣要做到定期洗牙的習慣要及時修補缺失牙。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①老年人的要積極防治引發牙齒松動、脫落的疾病如;牙周病、牙髓病和骨質疏松等疾病。②老年人要少吃堅硬的食物人若經常吃一些堅硬的食物會使牙齒上包裹的琺瑯質過度磨損而受到破壞牙本質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經失去保護從而引發比較嚴重的牙病。老年人應盡量少吃甘蔗、榛子、檳榔等堅硬的食物更不能用牙齒去啟瓶蓋、咬核桃殼以防牙齒受到損害。③老年人要定期洗牙。刷牙是不能代替洗牙的洗牙是不會破壞牙齒的。老年人認為天天刷牙就可以了沒必要去洗牙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因為牙刷只能刷到牙齒的正面和上面卻無法刷到牙齒的背面和側面。若長期只刷牙不洗牙的話那么在其牙齒的背面和側面就會形成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結石。這些牙菌斑和牙結石會逐漸腐蝕掉牙齒表面的琺瑯質使牙本質暴露在外從而引發牙髓炎等疾病。常用的超聲波潔牙機通過震動來分離附著于各個牙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結石從而達到徹底清洗牙齒的目的。所以老年人要養成定期洗牙的習慣最好是每年洗牙~次。④老年人要養成常漱口、常刷牙的習慣。進食之后最好及時漱口因為會有效地把食物殘渣從牙齒表面或牙縫里沖洗出來減少口腔內的細菌生長繁殖。長期堅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治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形成。⑤老年人的牙齒脫落后要得到及時的修補。人的每顆牙齒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牙齒缺失會使口腔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腸胃負擔從而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結果
通過對老年人口腔健康保健知識的宣教老年人的口腔行為習慣有了明顯的改變。見表1。
關鍵詞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社區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提高,口腔疾患作為老年人群眾的常見問題,也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次研究通過調查800名社區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現狀和醫療狀況調查,發現這一人群的一些普遍特征,也是今后開展社區工作的一個參考。
資料與方法
社區老年人:總人數800人,男357,女443;年齡55~75歲,以2006~2007年本社區老年患者門診符合入選條件(入選條件:55~75歲;溝通無障礙;可配合口腔檢查與問卷調查)。
研究方法:基礎資料部分為發放調查問卷統計一般情況及資料結果,總計發出問卷800份,回收800份;口腔??茩z查部分以口腔科查體、就診病歷記錄及??茊栱椀馁Y料匯總統計分析[1]。
結 果
基礎資料顯示:55~65歲522人,其中至少有1項慢性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201人(40%);66~75歲378人,其中至少有1項慢性病231人(62%)。
口腔專科檢查部分顯示:檢出各種齲、牙體牙髓及根尖周病變疾病人數504人(63%);檢出牙周病768人(96%),有牙周治療需求的總計不足28%;牙列缺損(包括無法保留的殘冠和殘根)和牙列缺失681人(85%),有修復治療史和現要求修復治療的患者總計不足33%,近期有修復計劃的約15%;口腔黏膜病32人(4%),其中以潰瘍、白斑、地圖舌、口干綜合癥多見,3例診斷不明轉診上級醫院。據統計該調查人群中86%患者要求治療或拔除主訴牙,而對于臨床檢見的其他口腔問題不予關注或要求暫緩治療,集中表現在對牙周問題及牙列缺損重視不足。
討 論
通過對社區老人這一人群口腔健康調查的匯總,55~75歲年齡段各種常見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與一般人群橫向比較遠高于平均患病率[2]。同時口腔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咀嚼消化、營養吸收,進而關系其身體素質和日常生活質量。而結果顯示該年齡段慢性病患病比率本身基數就大,所以保障口腔健康顯得尤為重要。針對老年人對口腔健康疾病及相關保健知識了解途徑少、信息窄更新慢的現狀[3],加強宣教增強老年口腔健康意識和大力發展老年口腔醫療服務成必為社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方案,2005:1-30.
關鍵詞:老年人口腔修復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205-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衛生宣教工作的開展,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有很大的提高,口腔疾病常常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大疾病。多數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損或缺失,為了維持適當的咀嚼、消化、語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狀態,口腔修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造成老年人口腔健康問題的因素
1.1生理因素:老年人各組織器官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較為明顯的退行性變化。
1.1.1隨著年齡增長,牙釉質的釉板組織會出現裂痕,同時其裂痕間隙內的水分喪失,最終會導致牙齒的裂開。與此同時,牙釉質的顏色會改變,且滲透性降低。
1.1.2牙本質的變化。牙本質在老年時期容易變成硬化牙本質,且牙體脆性系數變大。同時,隨著牙體的髓腔空間變小,會造成拔牙的難度增大,使根管治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1.1.3牙周組織的變化。老年人牙周組織的細胞活性降低,會出現牙周組織的萎縮的現象。同時,牙周膜腔變窄,血管的形態出現異常。有些甚至出現牙的頸部及根部的分叉,造成壓根暴露在外面,使牙體出現松動。
1.1.4顳下頜關節的改變。顳下頜關節盤及髁狀突關節區的各種纖維在老年時會出現分布紊亂的現象,如成纖維細胞變少而膠原纖維明顯增多。導致皮質骨的吸收增大,從而改變關節的正常面的結構。
1.1.5口腔粘膜的變化。代謝功能的衰退容易導致老年人口腔粘膜組織的變化。如:黏膜細胞萎縮。而黏膜組織脫水會降低組織張力和彈性,引起黏膜組織逐漸變薄及缺乏水分。同時,血管分布的降低,會導致損傷的組織修復時間長,從而引起其他的口腔相關疾病的發生。
1.2行為習慣因素。
1.2.1齲病多好發于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口腔衛生及護理較差及機體營養不良等的人群,而齲病中發生率最高要數根面齲和頸部齲。
1.2.2牙周病大多是由老年人的平時口腔衛生觀念較差、飲食時食物嵌塞、及傷及牙周組織的創傷等因素引起。
1.2.3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習慣進食較燙的食物等,會導致老年人的口腔黏膜出現白斑。當然,牙頜組織的改變及口腔修復物本身的不良作用等也可導致白斑的發生。
2老年人口腔修復治療臨床分析
2.1老年人口腔修復的類型和特點。
2.1.1固定修復:活動修復是以前較常用的修復類型。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如今口腔修復多以固定修復為主。固定修復能有效利用殘根殘冠,增強口腔的咀嚼功能。
2.1.2活動義齒:固定義齒能用于一部人老年人,當牙齒缺失量較多時,活動性修復是主要修復方法。在進行活動性修復設計時,應從修復對老年人所帶來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考慮。在設計活動義齒時要保持連續性的思維模式,即為方便以后的義齒修復維護,應在設計時多設計便于以后使用的備用卡環。
2.1.3種植義齒:種植義齒被譽為人類的第三付牙齒,近年來,由于各種牙齒材料及修復技術的不斷更新,使種植義齒得以廣泛運用于口腔、頜面部及耳鼻喉等的器官問題的修復治療。以前種植義齒在老年人的口腔修復中一直受到限制,但是近年來,種植義齒的口腔修復方法越來越得到人們的接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從修復的目的進行分類,口腔修復又可以分為美學修復、功能性修復和治療性修復。其中,功能修復的內容為牙體、牙列方面的修復以及缺損頜面部的修復;而治療性修復冊則對牙周病和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矯正治療。
2.2老年人口腔修復特點。作為醫務人員,在對老年人進行口腔治療時,應針對老年人不同的口腔特點,采用適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適應水平的修復方案,使該方案遵循生理學和生物學的原則。并做好對老年人口腔修復前及修復后的的相關健康教育,使其重視口腔衛生,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
2.3老年人口腔修復治療方法。
2.3.1治療模式:為老年人制訂治療計劃時,在治療中修復體的設計制作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由口腔修復科的醫師在綜合考慮患者的口腔疾病、全身系統病史、患者及家屬的承受能力及配合程度后制作切實可行的、能為醫患雙方都接受的方案,各分科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拔補治后再轉口腔修復醫師進行牙體及牙列的重建,以恢復適當的咬合功能。實施修復的方案既要考慮到老年人的口腔狀況,又要考慮到義齒在老年患者口腔中使用的效果如何。
2.3.2口腔修復方法的選擇:塑料可摘局部義齒通常戴用時間較短,因為其機械性能較差,戴用不舒適,不利于口腔衛生。但因其相對便宜、易于修改,在其他牙齒隨后亦需拔除修復時,可較容易地修改加牙。作為老年患者的暫時義齒,有利于患者適應將來的全口義齒。與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相比,固定義齒體積小、無異物感、舒適、不妨礙發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適。老年患者選擇修復方法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全身情況、口腔衛生、余留牙狀況等多種因素。
2.4修復過程。由于老年人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某個特殊階段,其渴望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人文的關懷。醫生及護士應讓其充分知情同意,并能夠在和諧的氣氛中順利接受治療。許多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和愉悅的心情是可是治療很多種疾病的,因此,讓接受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對醫生信任,對醫療環境滿意,對醫療技術滿意就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老年人無論在生理、病理、心理狀態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損或缺失獲得良好的修復效果,口腔科醫師不僅必須具備良好的系統知識與專業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問題的關鍵。在整個修復過程中應注意做到全身與局部的相互兼顧、治療與護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與防病的相互結合,不斷改變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療條件,總結臨床經驗,為發展老年口腔醫學事業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對于生活有自理能力的病人,應該做好宣教工作,教患者養成良好的漱口和刷牙習慣,保持口腔衛生。特別要注意飯后的漱口和睡前的刷牙,最好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時,注意避免采用多數人習慣的長距離水平像拉鋸式的橫刷法。應采用短橫刷法,刷毛只在牙面及牙間隙中做前后短距離的顫動,或采用豎刷法。
(2)對輕度癡呆者要提醒、督促病人早晚刷牙。對癱瘓、臥床不起的癡呆老人,可協助其漱口,具體方法如下:病人側臥,頭側向護理者一側。將干毛巾圍于頸部,以防弄濕被褥;用盤或碗置于病人口角處,以便病人吐口水、漱口;讓病人自己漱口、刷牙。
(3)對嚴重癡呆老人不會刷牙者,要幫助病人清洗口腔,方法如下:用冷開水或1%食鹽水棉球或鹽水紗布,裹食指擦洗病人口腔粘膜及牙的3個面(外面、咬面、內面)。其手法是順齒縫由齒根擦向齒面,再由舌面到舌根。注意防止病人咬傷手指。也可用打濕了的棉簽擦洗口腔。
(4)對清醒的病人,可讓其用吸管吸入漱口水,再將漱口水吐入口角邊的盆內。對神志不清的病人,要防止他們將棉球誤吸入氣管,造成窒息。洗完后用手電筒檢查口腔內部是否已清洗干凈,再在其唇部涂石蠟油或甘油。有口腔潰瘍者,可涂1%龍膽紫、冰硼散;有假牙的病人,在飯后或睡前取下假牙,用牙刷刷洗,冷水沖凈,放冷清水中浸泡,次晨再替病人裝上;如暫時不用假牙,可浸泡在清水中,每天換水1次。
同時,由于人到老年后,機體的各種機能和全身組織器官的機能都會減退,表現在口腔方面為粘膜萎縮、唾液分泌減少,味覺異常,牙槽骨吸收、牙齒部分或全部脫落,直接影響到口腔咀嚼功能。少牙或無牙老人咀嚼功能的降低,使許多食物的進食受到限制,極易造成老人的營養不良。這就需要根據老人的口腔特點做好口腔保健并注意科學飲食。老年期修復能力降低,加之在失牙過程中營養不良,使得口腔粘膜及有關組織對張力、壓力和疾病的反應極敏感,微小的機械刺激都會產生較大的反應。為了減少缺牙所致的不良作用,失牙老人應注意飲食營養:
(1)應食易于咀嚼和利于消化并富有營養的食品,可多食肉湯、乳類制品、雞蛋、軟魚和水果等。
(2)應多食富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因為維生素對維持組織器官的正常結構與功能有很大關系。礦物質,尤其是鈣、磷對骨質的影響較大。
(3)應食一定數量的蛋白質,老年人每天攝入蛋白質以男性75克,女性65克為宜。按這一要求食用足夠量的蛋白質,有利于口腔支持組織的健康耐力。
(4)食物中添加調料和作料味道要濃一些,可刺激老人味覺和增加食欲,但老年人不要食用過多的食鹽和糖。在吃飯時要多咀嚼以增加唾液,以唾液增加味覺,以味覺增加食欲。
[關鍵詞] 老年;口腔;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8(b)-145-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衛生宣教工作的開展,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有很大的提高,口腔疾病常常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大疾病。多數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損或缺失,為了維持適當的咀嚼、消化、語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狀態,口腔修復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對598例曾在我院行修復治療的老年病例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1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修復治療的598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16例,女性182例;年齡58~87歲,平均66.5歲。
1.2 方法
所有病例在修復前均認真行口腔檢查和治療,記錄和拍攝全口或局部牙片,拔除松動牙齒,治療齲病、牙髓病、牙周病,殘根殘冠拔除或保存治療等。與顳下頜關節有關的病例在治療前后拍攝關節側位片。同時分析食物嵌塞、顳下頜關節、修復前后的咬合關系等情況。
2 結果
2.1 修復情況
598例病例中514例(85.9%)為活動義齒修復;514例活動義齒修復患者共缺失牙齒4 369顆,平均每人缺失8.5顆。84例(14.1%)為固定義齒修復。
2.2 義齒修復情況
514例老年患者中,全口義齒32例,上半口義齒26例,下半口義齒11例,贗復體8例。84例固定義齒修復中,男55例,女29例;共修復125個牙單位,其中,男87個牙單位,女38個牙單位。
2.3 食物嵌塞情況
以食物嵌塞為主訴或缺牙伴食物嵌塞共103例,占20.0%。其中,男性95例,占28.6%;女性8例,占6.12%;發生率在男女性別之間有顯著性差異。
2.4 咬合接觸關系情況
514例病例中,上下頜骨間無咬合接觸關系99例,在義齒修復過程中咬合抬高99例,上下牙列間有咬合關系同時修復時也按原咬合關系修復316例。
3 討論
3.1 老年人口腔特點
老年人口腔的各組織器官因年齡因素均發生明顯的退行性變化,表現為頜骨骨質密度下降,牙槽骨吸收,黏膜及牙齦變薄、萎縮;牙列缺損及缺失較多,口內存留大量殘根殘冠,剩余的牙也存在過度磨耗,形態改變,髓腔變窄變小,根管變細,甚至閉鎖,易出現根折、牙折;口頜系統的軟組織、顳頜關節涎腺系統也存在退化改變等。突出表現為:①牙合 曲線異常。后牙功能尖重度磨損,交錯缺牙,對頜牙伸長;余牙區牙槽骨代償增生與缺牙區牙槽骨重度萎縮并存,以及不良的咀嚼習慣,均可造成牙列的縱牙合 曲線與橫牙合 曲線異常。異常的牙合 曲線可破壞正中咬合位的穩定性,影響顳下頜關節(TMJ)的正常結構與對稱性,還可造成咬合創傷,引起牙周疾病及咀嚼肌功能紊亂[1]。②咬合垂直距離降低。老年人因牙齒重度磨損,雙側后牙游離端缺失,上、下頜交錯缺牙,致使正中咬合支持喪失,以及牙槽骨重度萎縮、頜不良修復等原因,導致咬合垂直距離明顯降低。過低的咬合垂直距離使患者咀嚼無力,咬合時易咬腮、咬舌、咬牙齦。
3.2 修復方法
3.2.1 治療模式為老年人制訂治療計劃時,在治療中修復體的設計制作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由口腔修復科的醫師在綜合考慮患者的口腔疾病、全身系統病史、患者及家屬的承受能力及配合程度后制作切實可行的、能為醫患雙方都接受的方案,各分科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拔補治后再轉口腔修復醫師進行牙體及牙列的重建,以恢復適當的咬合功能。實施修復的方案既要考慮到老年人的口腔狀況,又要考慮到義齒在老年患者口腔中使用的效果如何。
3.2.2 口腔修復方法的選擇塑料可摘局部義齒通常戴用時間較短,因為其機械性能較差,戴用不舒適,不利于口腔衛生。但因其相對便宜、易于修改,在其他牙齒隨后亦需拔除修復時,可較容易地修改加牙。作為老年患者的暫時義齒,有利于患者適應將來的全口義齒。與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相比,固定義齒體積小、無異物感、舒適、不妨礙發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適。老年患者選擇修復方法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全身情況、口腔衛生、余留牙狀況等多種因素。
3.3 治療
3.3.1 咬合垂直距離過低的治療在處理此類患者時,一是要去除咬合創傷和軟組織損傷,二是要在患者的適應范圍內恢復合理的咬合垂直距離。臨床上,若缺牙較多、余牙少,或是失去原有咬合垂直距離的關系,可適當抬高咬合;若為個別缺牙,又無關節癥狀及重度磨損所致的牙本質過敏和多數牙食物嵌塞等癥狀,可不抬高咬合;若余牙較多,并伴有上述癥狀者,可考慮抬高咬合。由于老年人不易適應咬合加高,必要時可先使用過渡義齒,待咬合垂直距離調整合適后更換最終義齒。
3.3.2 牙合 曲線不良對策牙合 曲線不良主要是義齒修復后不易達到咬合平衡。因此必須進行修復前的咬合調磨,然后通過義齒修復進一步解除咬合創傷,恢復正中咬合位的穩定性和TMJ的對稱性。大多數TMJ與咀嚼肌功能紊亂的患者都存在正中咬合位的不穩定或雙側TMJ的不對稱。穩定的咬合關系也是恢復咀嚼功能、提高咀嚼效率的基礎[2-3]。因此,應特別注意糾正其不良咀嚼習慣。
3.3.3 牙間食物嵌塞老年人由于牙齦萎縮、牙周病松牙、牙體缺損、牙齒面重度磨損、牙列不齊、咬合關系異常及不良修復等,常常造成牙間食物嵌塞,不僅影響牙周支持組織的健康,引起牙齦更加萎縮、牙槽骨吸收,而且妨礙正常進食,給患者帶來痛苦和不安。醫師在修復缺牙的同時,需注意到對有食物嵌塞部位的防嵌設計,縱型可采用牙體充填術解決。多個牙間隙嵌塞時,可采用可摘式鑄造支架防嵌器或牙合 墊的方法。橫型:前牙及前磨牙牙齦萎縮并伴有楔形缺損時,可用光敏樹脂同時修復楔形缺損和部分鄰接點下方的三角間隙。前牙多個間隙嵌塞時還可用假牙齦。后牙可酌情使用牙齒連續卡環加頰側牙間三角固位體,牙周夾板。
總之,老年人無論在生理、病理、心理狀態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損或缺失獲得良好的修復效果,口腔科醫師不僅必須具備良好的系統知識與專業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問題的關鍵。在整個修復過程中應注意做到全身與局部的相互兼顧、治療與護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與防病的相互結合,不斷改變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療條件,總結臨床經驗,為發展老年口腔醫學事業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蘇鳳麗,婁清玲.常見老年口腔修復問題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學,2007,6(9):112.
[2]潘小波.老年口腔修復現狀[J].廣西醫學,2006,28(3):323.
【關鍵詞】 健康體檢; 老人人群; 慢性疾?。?患病情況; 營養狀況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elderly health examination popul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Method:Elderly health examination people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 were used to survey the research objects.Result:In the 877 examination people,there were 114(13.0%) people without any diseases,405(46.2%) people suffering from one kind of disease,221(25.2%) people suffering from two kinds of diseases and 137(15.6%)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ree or more kinds of diseases.There were 481(54.8%) people with hypertension,203(23.1%)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153(17.4%)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the diseases above were the first three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ir morbidity rates.The first three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81.8%),hypertension(81.7%) and pneumonia (81.0%).The average MNA total score was (23.1±3.9).In the research objects,there were 416(47.4%) people with potential malnutrition and 48(5.5%) people with paring the MNA scores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different teeth situation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xamination; Elderly population; 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 Nutrition statu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9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1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65歲)占總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1%;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4%;到2015年我國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2.16億[1]。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值得各界關注;而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老人主要存在膳食結構欠合理、營養不良、超重肥胖、慢性疾病患病率高等多重挑戰[2-4]。因此,本研究以廣州市部分健康體檢老人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慢性疾病患病情況及營養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為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依據,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選擇2011年9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且符合納入標準的900名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意識清楚,具有語言交流能力,自愿加入和配合本次研究,且知情同意;(2)廣州市常住居民(含戶籍和非戶籍,但不包括港澳臺及外籍);(3)年齡≥65周歲。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礙或聽力語言障礙等疾病不能理解或回答問卷內容者;(2)不能配合完成本次問卷調查者。
1.2 方法 在進行健康體檢前,對研究對象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由兩部分組成:(1)《一般情況及主要慢性疾病調查表》,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經濟情況及主要慢性疾病患病情況和服藥情況等;(2)《簡易營養評價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該量表主要包括人體測量(4個條目)、綜合評價(6個條目)、膳食問卷(6條目)及主觀評定(2個條目)4個維度,共計18個條目,量表總分為30分,按照評分標準,量表得分MNA≥24分,表示營養狀況良好;17分≤MNA≤23.5分,表示潛在營養不良;MNA
1.3 統計學處理 調查問卷收回后統一編碼,采用EpiData 3.0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雙人雙錄入方式錄入數據,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900份,全部由調查人員詢問并填寫,收回有效問卷877份,有效回收率為97.4%。完成調查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8.9±8.3)歲,平均身高(158.1±47.5)cm,平均體
重(55.1±14.2)kg,平均BMI(22.8±7.9)kg/m2,平均上臂圍(25.1±4.6)cm,平均小腿圍(31.5±4.5)cm。
2.2 老年體檢人群慢性病患病情況總體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未罹患任何疾病者114人(13.0%),患1種疾病者405人(46.2%),患2種疾病者221人(25.2%),患3種及以上疾病者137人(15.6%),見表1。
2.3 老年體檢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況及服藥情況分析 患病率前三位的疾病依次為高血壓481人(54.8%)、冠心病203人(23.1%)、糖尿病153人(17.4%)。服藥依從性較高的前三位依次為慢性阻塞性肺?。?1.8%)、高血壓(81.7%)、肺炎(81.0%),見表2。
2.4 老年體檢人群營養狀況評價 877名體檢老人的人均MNA總分為(23.1±3.9)分;其中營養狀況良好者413人(47.1%),潛在營養不良者416人(47.4%),營養不良者有48人(5.5%),MNA量表各條目得分情況見表3。
2.5 不同人口學因素老人MNA評分比較 分別比較不同經濟狀況、不同牙齒狀況老人的MNA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有87%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同時患3種及以上疾病者137人(15.6%),常見慢性病患病率前五位的疾病譜為高血壓481人(54.8%)、冠心病203人(23.1%)、糖尿病153人(17.4%)、腰椎頸椎病138人(15.7%)、高血脂124人(14.1%)。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腦血管疾?。ǜ哐獕?、冠心病、腦卒中等)、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詺夤苎?、肺氣腫等)、精神異常和精神病等為代表的一組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各種疾病因素會不同程度的影響老人的飲食、消化、吸收等功能,進而影響其營養狀況,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5-6]。
營養不良是指營養的不充足狀態,以能量和/或蛋白質攝入不足、食欲差、體質消瘦、體重下降、不能滿足機體能量與蛋白質所需為特征的營養低下狀態。老年人由于增齡和衰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生化儲備能力降低,更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Machado等[7]對344名老人研究中,營養不良與潛在營養不良占63.9%,營養正常36.1%。王文蕾等[8]采用微型營養評價法對四川省都江堰地區776位長壽老人進行營養評價,營養不良率與潛在營養不良率為65%。本次研究采用簡易營養評價量表對877名體檢老人的營養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其中營養狀況良好者僅413人,占47.1%;潛在營養不良者有416人,占47.4%;營養不良者48人,占5.5%。從結果可以看出,營養不良老人僅占5.5%,低于國內相關報道的水平,但是有超過4成的老年人存在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狀況不容樂觀,應當引起醫療衛生部門的足夠重視,尤其是對于潛在營養不良群體。本研究結果顯示,體檢老人營養評價得分較低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經濟狀況和牙齒缺失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學上的改變,主要表現為:食欲、味覺、嗅覺功能減退以及大多數老人還存在不良的口腔問題等[9-10];牙齒脫落,味蕾數量減少,胃腸功能降低,這些生理變化讓老年人在食物的攝取、吸收等方面受到影響。有口腔問題的老年人通常會排除那些不能咬、咀嚼、吞咽、甚至會刺激口腔疼痛的食物。當排除的食物愈多,就愈不容易得到足夠的營養,在惡性的循環下,營養不良的情況會使口腔環境變得更差[11-13]。而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退休老人購買力較低因此而節約食品開支,這些都可以導致一些老人無法保證攝入足量健康的食物[14-15]。
綜上所述,老年人群當中大多數人伴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同時還存在一定數量的營養不良人群,而潛在營養不良者則占了近5成。然而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研究的樣本僅僅來源于一個研究中心,覆蓋范圍不夠廣,取樣范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結論的外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165-166.
[2]李纓,陳彪,關紹晨,等.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及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0):4479-4481.
[3]鄧波,饒安舉,張學鋒,等.南充市農村老人營養狀況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1):109-111.
[4]饒安舉.養老院老人營養狀況評價[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3):355-357.
[5] Altenhoevel A,Norman K,Smoliner C,et al.The impact of self-perceived masticatory function on nutri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in the elderly[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2):175-178.
[6] Jyrkk? J,Mursu J,Enlund H,et al.Polypharmac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elderly people[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12,15(1):1-6.
[7] Machado P,Coelho S C.Risk of malnutrition among brazilian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a study with the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 questionnaire[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11,7(15):532-535.
[8]王文蕾,曾果,吳紅梅.應用微型營養評價法評價四川都江堰地區長壽老人營養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1026-1028.
[9] Siribumrungwong B,Srithamma B,Kuntonpreeda K,et al.Prevalence of malnutrition an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in abdominal-surgical patients: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J Med Assoc Thai,2011,94(7):19-23.
[10] Altenhoevel A,Norman K,Smoliner C,et al.The impact of self perceived masticatory function on nutri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in the elderly[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2):175-178.
[11]張輝映,程鎏,朱雅萍,等.某護理醫院老年患者營養狀況調查分析[J].上海醫藥,2012,33(10):33-34.
[12]李文華.早期腸內營養對老年COPD并營養不良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7):47-48.
[13]劉建中,張金生,蘭濤,等.術后腸內免疫營養支持在營養不良的胃腸道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4):1-3.
[14]崔紅霞,趙彥玲,王銘娥.出院患者的營養干預及社會意義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43-144.
作者:何天鵬 李昕 孫強
口腔門診就診患者疾病構成情況就診患者中所占比例排第一、二位的疾病分別是牙周疾病和齲齒,其構成比分別為36.0%和28.7%,就診患者口腔衛生知識知曉情況就診患者中正確刷牙方法的知曉率為30.2%,牙結石、合理潔牙頻次知曉率分別為22.1%、10.9%,牙菌斑的知曉率為2.4%,(表略)就診患者行為習慣情況就診患者中采取正確刷牙方法者的比例占15.1%,曾經洗過牙的占10.2%,睡覺前經常吃甜食的占20.4%,未接受過口腔門診健康教育的比例占37.8%,最近5年未曾看過口腔門診者占65.2%,經常吸煙的比例占39.2%,經常飲酒的占36.5%,經常熬夜的占40.6%,不經常鍛煉身體的占76.4%,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來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門診就診患者以牙周疾病、齲齒為主,這與有關文獻報道的結論相一致[7-10],也與2005—2007年我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相一致[1]。不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習慣,往往是齲病、牙周病的發病原因,而不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習慣則源自對健康的口腔衛生知識的不了解和衛生意識的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經常有不健康的口腔衛生行為,如不正確的刷牙行為(包括刷牙方法、時間和頻次)、嗜甜食、潔牙不及時等,容易導致齲齒及牙結石的產生[11];又由于健康意識的淡薄和對有關醫學知識的缺乏而疏于就醫,長此以往,容易引起各種口腔疾病??谇患膊】梢詫е赂鞣N后果,輕則牙齒脫落,重則發展成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內膜炎、腎炎、敗血癥等。
在今后該醫院口腔疾病的預防工作中應重點加強對人群的牙周疾病及齲齒的健康教育,不但教育患者如何預防牙周病和齲齒,而且還應教育患有在患有疾病后如何配合醫生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谇唤】到逃暮诵氖强谇唤】敌袨榈母淖儯】档囊庾R和行為則與健康的口腔衛生知識密切相關。行為的改變首先要對衛生知識有較好的、正確的掌握,但口腔行為改變與其他健康行為一樣,其改變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有時候較高的衛生知識知曉率并不一定帶來意識和行為的根本變化。從以上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來該醫院口腔門診就診的患者口腔衛生知識知曉情況不容樂觀,對日常很多人了解的最基本的刷牙常識并不了解,如合理的每天刷牙次數知曉率低于50%;刷牙正確方法的知曉率則更低,僅達到30%;對于牙結石、潔牙、牙菌斑這類深層次知識點,則具有更低的知曉率。上述知識知曉率的情況反映到口腔健康意識及行為上就表現為大多數就診患者未采取健康的行為方式,如超過80%的患者未采取健康的刷牙方式,僅有10%左右的患者曾經洗過牙,超過60%的患者最近5年未曾看過口腔科門診。盡管有超過65%的患者曾經接受過口腔衛生的健康教育宣傳,但從對上述知識、行為的知曉情況來看,他們曾經接受過的健康教育并未起到實質性的作用。雖然有接近90%的患者了解甜食對齲齒發病影響,但仍有超過20%的患者有睡前嗜甜食的習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牙周疾病的危險因素,如吸煙、飲酒、壓力較大、過多攝入甜食以及不經常鍛煉身體[10,12-14]。煙草使用與口腔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WHO1996年報告,在美國一般人群中吸煙者占20%~25%,而牙周炎患者中吸煙者占40%~45%。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國,全國吸煙人群達3.5億,煙草消費量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上升,占全世界煙草消費總量的30%以上[15]。本次調查顯示,該門診就診患者中吸煙者接近40%。壓力較大、飲酒、不經常鍛煉身體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被認為是引起包括口腔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相關因素,本次調查也發現仍有較大比例的就診患者具有這些不健康的行為。此外,仍有一半的就診患者對口腔疾病治療的一次性醫療器械及一人一機的原因不理解,顯示了他們對預防血源性疾病傳播意識的淡薄。共用未經嚴格消毒醫療器械已經被證明能夠傳播多種血源性傳染病,如可以傳播乙肝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以及最近出現局部爆發流行的丙肝病毒(HCV)等[16]。
因此,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就診患者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衛生行為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意識到口腔衛生行為的重要性和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必要性。具體的做法可通過在患者候診時由本院的口腔科醫生及護士對其進行口腔衛生知識講座,然后輔以現場演示對不正確的行為進行矯正;社會上則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對人群進行全方位的口腔衛生宣教,改變不良的口腔衛生行為,減少牙結石的產生和牙菌斑的附著機會,降低齲病和牙周疾病的發病率,促進人群的口腔健康。本次調查顯示,該醫院口腔門診就診患者包含各類社會人口學特征的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齡離散度較大,而且呈現“兩極”特點,即低于30歲的年輕人和高于50歲的老年人占有較大的比例,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學及以下的患者居多。因此,應加強該門診對老年人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口腔門診診療服務能力,加強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診療服務,采用這兩類人群易于理解接受的、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還要加強對兒童的父母的健康教育,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承擔起對子女的口腔衛生健康教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