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7 09:50: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生法律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 法治 觀念 意識
“依法治國”于1999年寫入憲法。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這些都表明了國家對“法治”的重視。但是,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課教育中出現了諸多與法治教育嚴重不相適應的環節。
一、貫徹法治教育時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師法律知識體系不健全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通常只是在大學階段學習過《法律基礎知識》,并非系統接受過法律專業知識學習,未形成專業法律知識體系結構,對于法律概念處于模糊狀態,對于法律現象不能做出清晰明確的判斷。教師法律知識的殘缺就為初中生法治教育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也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思想政治法治教育觀念偏離法治建設軌道
教育界提出了“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但是觀念的改變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也依然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只要求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能涉及的考點記牢記熟,能夠應付考試即可,教學安排中不會針對法治教育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更不會特意安排專門的教學實踐活動。觀念的偏差,必將導致初中階段法治教育的難見成效。
(三)教學方法不利于法治教育
鑒于升學率的考慮,初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只局限于書本,只是教師單純的教授,忽視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忽視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導致社會經歷缺乏的初中生對法治的理解只停留于抽象的法律概念,不能做到法律現象與本質的融會貫通。
(四)社會環境不利于進行法治教育
主觀世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對于在心理形成的關鍵時期的初中生,外界所發生的一切都會在其內心產生印跡,對其正確心理機制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目前,社會上存在著違法違紀的現象,通過媒體等途徑傳達到學生中,對鑒別力不足的學生的法治教育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解決措施
針對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多角度、多層次動員學校、家庭、社會力量才能予以根本改變。對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教師整體法治教育水平
通過引進法律專業教師、聘請法治副校長、對教師進行法律知識提高教育等多種方式,提高學校管理層和教師層整體法律知識水平,為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提供專業知識儲備。
對教師進行法治教育專項培訓,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案例教學、媒體教學、旁聽庭審教學等多種多方位立體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法治現象和概念形成鮮活的體會。
(二)為學生創造遵紀守法的社會環境
學校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環境,必須完善制定各項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無論是學校領導層,還是教師、學生,只要違法規定就按照規定予以執行,首先從學校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法治氛圍。其次,公安、工商、文化管理等部門也協助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對于不利于學生教育的問題予以及時清除。
(三)督促學生形成遵守校紀校規的良好習慣
校園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校規校紀就是廣義上的法律,遵守校紀校規就是學生遵紀守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管理層和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對于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按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理,從而促使初中生形成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的良好習慣。
(四)幫助初中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初中生心理發展難以適應生理的迅速發展,所以必須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利用課堂、媒體、社會等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對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事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分清是非才能決定其思想的發育和發展的正確方向,進而進一步正確指導自己日常的行為。
(五)幫助初中生形成正確的法治觀
初中生法治觀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經歷一個從社會現象抽象出法律現象,從法律現象中抽象出法律概念,法律現象與法律規定相匹配,最終形成法律判斷的過程。而學生在這過程中也經過了從現象到本質的抽象,是學法的過程。經過多次這樣法律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初中生也就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法治觀念,具有了對基本法律現象的判斷能力。
(六)培養初中生形成法治意識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法制教育的深遠意義
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內容就包括對初中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初中生的法律素養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質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無疑離不開國家的重視、社會的正確熏陶、家庭的科學培養及學校的思想教育。
1.思想品德課對初中生法制的教育關乎其法律意識的培養
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這得從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說起。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充分發揮法制教育的功能,讓初中生能從潛意識里認識到自己不良的行為所帶來的社會危害,從而從內心深處自覺抵制違法犯罪的行為。知法、守法和護法意識的增強,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會的事業發展,起到良好的預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課中對初中生的法制教育關乎其法律意識的培養,這點是顯而易見的。
2.通過法制教育培養初中生正確的法制觀念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基本國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隨著我國普法教育的宣傳與深入以及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促使法律成為百姓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問題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主要就是沒有養成基本的法制觀念。對于事情是對是錯、是否合法,初中生應具備起碼的識別能力。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社會上不良的現象以及網絡上不良信息的誘惑,都會考驗初中生的法制觀念。初中生遵紀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助于他們在正確的法制觀念下享受學習和生活。
3.法制教育有助于約束初中生的行為
初中學校應在初中生入學前,大力宣傳校規校紀,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視,使即將長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初中生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渴望像大人一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叛逆心理很強,對家長和教師的話語往往持懷疑態度。思想品德課在乎對學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識的科學培養上。觸犯校規校紀是要受到學校處分的,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規校紀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又能從思想的源頭上約束初中生的行為,避免其在不經意間墜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二、扎扎實實開展好思想品德課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課的法制內容授課上,通過一些預定背景的設置,教師就能夠更好地讓初中生融入課堂中,同時多提供其融入社會活動中的機會,這樣其就能夠大膽開口,互相討論,在愉快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學到一些必備的法律知識,有助于其把心靈美和行動美結合起來,學會真正意義上的做人[2]。
1.明確初中生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
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其他相關的法律中,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及相關義務都做出了規定。未成年人未滿十八周歲,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在遇到問題時,應首先想到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來保護自己。對法律所賦予的相關義務也要依法完成,比如,義務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項重要權利,但也是其必須盡的義務。只有具備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才能在以后走向社會時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只有明確了自身所享有的權利及應承擔的義務,才能在面對不良社會現象時,更好地利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應承擔的歷史使命,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設置特定背景,拓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法制教育的課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善于設置特定情境,模擬現實社會中發生的事件,引導初中生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中親身體會到法制教育帶來的益處,更進一步明確自己如果通過法律保護自己,同時更能預見到自身如果走向違法犯罪有可能帶來的危害。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充實法制教育,如請見義勇為的英雄模范人物來課堂上現身說法;與當地法院建立長期聯系,讓初中生在法庭上親身體驗法官的審判過程,從而領會法律的威嚴和魅力,等等。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養上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3.明確法制教育與德育的密切關系
法制教育可以達到普法的作用,讓初中生從青少年時期起養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護法意識。但這一作用的體現,離不開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質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法制教育對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無疑也是有利的。將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結合,有助于促進初中生去自覺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離不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階段任教教師一起與思想品德課教師努力,通過教師們的熏陶,在知識的學習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鞏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大基本治國戰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實際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夠自然地在內心和行動上均符合道德標準和法律標準。
4.法制教育需要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的一起努力
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學校一個機構所能全部承擔的。在對初中生的法制教育過程中,還需要國家和社會從正面多領導、多宣傳初中生的行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實際行動,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頭的時候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一同努力對其進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確法制知識的學習對自己成長的積極意義。國家的重視、社會大環境的正確引導、家庭對初中生的負責任教育,加上學校的科學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對其人生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三、結語
科技發展越來越迅猛,信息時代影響更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規模在擴大,不僅僅會影響到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對國家、社會的發展也是有害的,加強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來越重要[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道理誰都應該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法制教育歷程是個長期過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長期不懈地為之奮斗。只有經過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種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發芽,最終才能長成法制教育的參天大樹,讓每一個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陽光之下,這是一個長期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閆玉芳.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法制教育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1(33):110.
[2]曹穩年.有法乃大有“情”乃“真”——談新課標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法制教育[J].學周刊,2014(30):111.
【關鍵詞】學校教育;法制教育;班級管理;作用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思想道德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人好與壞的主要價值標準。當今社會,“有能無得”已成為社會所淘汰的“低級”人才。所以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尊重學生的情感,制定相應的紀律規章,以其他學科教育教學為途徑,來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而約束學生的行為,讓他們養成遵規守紀的良好習慣。下文筆者就針對班級管理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二、當前法制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實施的現狀
1.看重學習成績,忽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很多學生依然以學習成績為終極目的,各學科的教師都以學科成績論英雄,誰的班級在年級組成績排上名次,才算是最好的班級。而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重視的比較少。在班會上談的最多的是學習成績,對學生很少滲透和貫徹如何對安全、法制知識的學習。學生法制觀念、生命意識比較淡薄。
2.學校法制教育活動開展甚少
作為教育未來人才的專門機構——學校,關注的更多的是學校的發展前景,學校的升學率,以及生源的多與少,而很少用心思組織一些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相關的活動,明顯的對學生法律法規知識的傳授和教育,讓學生意識不到法律、安全、生命、道德等方面的學習和注重,遇到問題,卻后悔莫及。
3.教師法律意識淡薄
當代教師,不但能夠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掌握基本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積極引導學生要做一個守法知法的社會公民和建設祖國的未來花朵。但是,很多教師自己對法律知識都孤陋寡聞或者不感興趣,覺得“教好書”就是履行教師職責的全部,缺乏時代感,缺少對當前學生所思所想的真正了解,又如何能夠面對他們。
三、如何發揮班級管理對法制教育的作用
1.利用班會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初中學習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和定型的重要階段。因此,每位班主任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都要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準則,然后借助學習德育工作思路,利用每周的班會,要求學生從嚴律己,強化法制意識,有效防止事故、事件的發生,激發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民主法制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做守法的公民。
2.憑借思想品德課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
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不能單單只靠班主任的教育和影響,還要依靠其他各科的任課教師通過德育教育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比如,法制教育可以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普及基本法律常識的內容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教材與光盤,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學??梢砸幎總€班級的第幾周為法制教育周,組織學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初中生地法律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培養他們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行為習慣。
3.通過教師來引導學生認識法律
立法律意識是班級法制教育的根本保證。因此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教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法律意識,能夠知道基本的法律常識和法律法規,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 ,將學到的基本法律知識通過班會和其他方式,滲透到學生的思想教育當中,不斷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4.開展班級活動來豐富法制教育的手段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可以依據《中小學生守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八榮八恥”等為法制教育的核心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比如利用主體班會、唱愛國主義歌曲、觀看愛國主義電影、“做一次交警”、 “法制知識競賽”、“法制演講”、“學雷鋒,樹新風”讀書演講等班級活動,在活動中,展現學生的個性,充分激發學生自主教育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法律知識,增強了學生的道德意識,把一些枯燥的法制教育通過具體的班級活動達到寓于感化的目的。
四、小結
班級管理在初中生法制教育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班主任及其各任課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用多種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鼓勵他們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個讓家長放心,讓學校放心,力爭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通過班級法制教育,啟發學生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也使得班級管理工作在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問卷共有24道選擇題,一道開放性問題。此外,結合問卷調查,還選取20名同學進行了訪談。調查對象中,包括中心城區(南開和河西)兩所高中的高中生80人,三所環城區(津南、西青和東麗)學校的高中生30人、初中生90人。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大致描繪了天津市普通中學生對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真實感受。
1.學生對暴力犯罪相關法律知識的認識
由表1可見,被調查學生中,僅有6%的同學選擇對關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法律知識非常了解,68%的學生選擇比較了解。不容忽視的是,有26%的學生對于相關法律知識并不了解,其中完全不了解的占到5%。調查數據顯示:當遭遇暴力侵害時,57%的同學選擇報告學校或老師;20%的同學選擇告訴家長;22%的同學選擇積極反抗;僅有1%的同學選擇怕別人報復,悄悄忍受。
2.學生對學校法制教育的感知
如表2顯示,對于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的頻率,20%的學生選擇經常開展,38%的學生選擇定期開展,42%的學生選擇只是偶爾有。對于學校開展的法制教育,22%的學生認為非常有用,39%的學生認為比較有用,28%的學生認為幾乎沒用,還有11%的學生認為根本沒用。調查結果顯示:當自己跟同學有了矛盾時,56%的同學選擇找同學傾訴,得到同學的理解;僅有15%的同學選擇找老師交流,請老師幫助自己解決困難;還有29%的同學選擇找家長傾訴,尋求父母的安慰與鼓勵。對于學校目前開展的法制教育,13%的學生認為教育內容老套,不符合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現實需求;31%的學生認為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興趣;19%的學生選擇教育領域具有狹隘性,有待拓寬;還有,29%的學生選擇教育課時比重較少,甚至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副科”,課時被其他科目占用。
二、中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制教育依附于德育,學校的重視度仍然欠缺
當前,我國中小學校都積極開展法制教育。但是,中學生的法制教育都是涵蓋在德育課程中,法制教育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是僅僅把法制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相對次要的組成部分。學校并不單獨開設法制教育課,除初中開設的《思想品德》、高中開設的《思想政治》中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并沒有正式的法制教育教材。學校法制教育不系統、不全面、無規律,缺乏內在連續性。例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課程設計主要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大部分,而必修課程的4個模塊,即經濟與生活、政治與生活、文化與生活、生活與哲學中并不涉及專門的法制教育,只在選修的6個模塊中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同時,通過訪談發現,高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難以產生真正深刻的影響,他們認為思想政治課僅僅是一門“課”,特別是理科生,高一、高二學兩年,會考結束后就再也不用學了。學這門課就是為了考試,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2.法制教育內容枯燥乏味,偏離中學生實際生活
中學德育課程中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枯燥,脫離中學生生活實際。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在高一教材中講授了《稅法》、《銀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這些法律主要以三種形式出現在教材中:一是教材正文,如第四課“勞動合同制度”,在講述勞動合同基本原則時,還直接引用了《勞動法》的相關條款。第五課“稅收及其基本特征”,在講述稅收征收管理時,也引用了《稅法》和《刑法》的一些有關條款;二是教材輔助文,如第一課“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在講述愛護人民幣時,輔助材料中介紹了《銀行法》的有關條款規定。第五課“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在講述不同稅種時,教材介紹了《稅法》中有關具體稅率的規定;三是資料卡或語錄式的附件,如第三課“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教材在講述反不正當競爭時,列舉出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資料。第七課“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講述消費者合法權益時,也列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資料。其中,《稅法》、《銀行法》中都引用了相應法律的原文條款,但是這些法律知識并沒有密切結合高一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非納稅人”的學生,對于這些生硬的法律知識,只會覺得枯燥乏味。
3.法制教育教材編排缺乏系統性,忽略學生認知發展規律
新課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教材由各地自行編訂,有的德育教材中,法制教育相關內容的編排缺乏系統性。如,從法制教育的視角,比較山東人民出版社與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在三大法制教育主題下涉及的17項基本內容中,僅有8項基本內容的年級分布相同,而過半內容存在年級分布上的差異。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法制教育主題和基本內容的年級分布上,山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編排要比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更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一般規律,更能突出法制教育的層次性。
4.法制教育形式單一,教育實效性不如預期
調查中,31%的學生認為法制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興趣。對于學校開展的法制教育,39%的學生認為沒什么用。反觀當前學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說理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對比教育法等方式來進行,而且普遍將法制教育簡單等同于法律知識的教學。因此,大多是通過傳統的課堂教授模式來灌輸學生知識的,都是以既定的法律規范為中心,并使學生去適應這個中心,而沒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這種法制教育只是強調外在的灌輸、檢驗,很少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接受,教學停留在讓學生知法這一層次上,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為習慣的培養,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5.法制教育局限于學校,家長普遍缺位
中學生法制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學校教育的孤立性,家庭沒能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社會與學校又相隔離。雖然學校在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中,也有聘請有關司法部門的同志進入校園,但這些形式的活動只是偶爾為之,缺乏持久性,很難形成深刻、長期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之外的有關部門也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傳,但各部門大多是按照本部門的需要,根據本部門各自的計劃單獨進行。調研中發現,當前多數中學都有專門的法制副校長,大多都是由學校所在片內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擔任,學校也設置有專門的安全機構,但學校與社會或相關部門并沒有真正建構起一個成熟完善的協同教育機制,對學生的法律影響更多的還是片斷的、零散的。家庭教育現狀堪憂,家庭與學校缺乏密切的溝通與合作。被調查對象都屬于“90后”,推算其家長年齡區間大致居于1965年至1975年間,而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這一時期出生的家長正處于時期。因此,家長自身接受正規教育就受到很大影響,調查也顯示,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長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孩子個性品格的形成。所以,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學業困難或與人交往的困惑,僅38%的同學選擇找家長傾訴,尋求父母的安慰與鼓勵。訪談中,同學們都非??释议L能夠多像朋友一樣與自己相處,多與自己進行溝通和交流,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梢?,孩子們都極其渴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此外,通過調研發現,家庭與學校間非常缺乏密切的溝通與合作。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極少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概不知,學校也沒有很好的方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三、提高中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的對策建議
1.學校重視法律教育的地位
學校必須把法制教育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對于法律教育課的課時應該給予充分保障,或作為單獨課程實施教育。為了便于學校法制教育的開展,教育部門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編印《中小學生法制教育叢書》,循序漸進地進行法律基本知識教育。此外,還應加強法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如果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專業教師,就無法樹立起法律意識和專業思維方式,也就無法培養出有正確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學生。
2.重視隱形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
學校應積極構建適于學生遵紀守法、健康成長的環境。如,美國教育界歷來十分重視隱形教育對加強學生法律品格教育的功能,除了開設專門的法治教育課程,其內容還分散于歷史課、政治課、職業道德課等課程中,進行滲透式教育。另外,美國校園的一些學術活動、慶典活動也發揮著法治教育的功能,傳達美國社會的法律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減少法律知識的灌輸。法律知識只是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傳授法律知識是手段,樹立法律意識是目的,法制教育的最終目的應是努力使學生將法律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一種法律觀念法律信仰,從而轉化為守法、用法、護法的行為。同時,法律意識的培養還應從學生日常的行為規范中逐漸滲透,學生應注意從日常點滴小事中培養一種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通過行為不斷鞏固、強化法律意識,并形成守法、用法和護法的行為。學校要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和嚴格管理,要通過經常性的校規校紀教育,及時糾正學生小的不良行為,做到防微杜漸,使學生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
3.學校為主,家庭社會為輔,共同承擔法制教育的任務
學校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在中學生法制教育中發揮主要作用。但是,家庭在法制教育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同樣承擔著教育功能。因此,學校應加強同家長、社會團體的溝通,嘗試建立制度化的聯系,真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承擔法制教育的任務。如,學??梢酝ㄟ^舉辦家長座談會加強家庭教育的宣傳,并切實有效地通過家長座談會或參觀教學日活動等促進學校與家庭的聯系。重點加強指定學生的輔導老師主動與學生家長定期取得聯系,及時溝通他們的最新動態,有效監控他們的異常表現。
4.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作用,給中學生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1.宏觀上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同志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概念,引起社會的強烈共鳴。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望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中職生作為國家百年發展大計的儲備人才,出入社會后對于社會的影響極大,加強中職學生法制教育、提高其自身的法律素養是實現和諧社會的一大任務。注重中職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任重而道遠,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2.微觀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認識自我。2012年4月,廣州佛山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多名中職學生圍毆初中生,據警方透露,涉案者因為講究兄弟義氣,意氣用事,才造成了事件的發生。這一新聞引起了當地網民對中職學生教育的討論。在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在,影視和網絡成為了人們娛樂的工具,然而由于學生心理的不成熟,對人生價值觀認識的模糊,一些不良信息的接受極容易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取向和心理健康,例如古惑仔片中的江湖義氣,大型游戲俠盜飛車中的暴力元素等。如果沒有正確地引導,中職學生很難擁有基本的法律認識,在社會中也會因其年輕氣盛難以與集體融合、實現團隊合作,也容易犯下事端,甚至違法行事。而有效的法律教育能夠使中職學生認識到道德紅線,明辨是非,從而認識自己,約束自己,正確地交往,積極地融入到集體中去。
二、中職學生法制觀增強的幾點措施
1.樹立中職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祖國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者,老師儼然是知識傳播的最有效途徑。在中職學生法律教育工作開展中,我們應以樹立任職教師的正確教育意識為第一任務,以培養教師的法律認識為優先目標,在對教師的培訓中強調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嚴格制定措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加強法律教育工作。只有教育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具有了對法律教育的正確認識,才能提高法律教育的實際效率。
2.實踐與教育相結合。在以課本為基礎的法律教育中,教育程序必須走出傳統的教模式。將實踐內容引入現代教學中,甚至把教室轉移到律師事務所。在課堂的教育中,老師需要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帶有啟發性的材料,如一些典型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此為反面教材,讓中職學生在活生生的案例警醒下得到啟示,意識到法律意識淡薄的危害性,主動學習法律知識,避免誤入歧途。中職生的法律教育不應只單單靠理論宣傳,還應與實際相結合,才能使法律意識深入人心。在法律教育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多項社會實踐活動,邀請經驗豐富的民警現身說法。還可以舉行模擬法庭,讓學生自主地辨別是非,在活動中學習法律知識,在案例分析中主觀地了解法律常識,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有條件的可以開展與犯人的對話活動,學生在他人的反省與懺悔中更加容易接受法律的約束。
3.建立并落實全面的學生素質考核體系?,F代公司管理的經驗告訴我們,考核流程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前期工作的績效評估??己俗鳛闄z驗中職學生法律的最后一道關卡,其嚴謹性與正確性直接影響法律教育過程的反饋結果。建立并落實全面的考核體系,即力求考核的多樣化和實際化。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將考核內容與心理學、道德考核相結合,追求教學中考核。
一、端正學習思想,克服麻痹心理
有的學生認為,法律是對成年人制定的,違不違法那是他們的事,與青年學生無關,青年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只要背好考好就行。針對這種現象,我在上課時先列舉學生身邊的事例,讓他們明白法律就在他們生活之中,甚至關系到自身;然后舉辦“想一想”活動,啟發學生回憶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親身感受,指出青少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再列舉像“馬加爵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觸目驚心的典型案例;最后讓事實證明,認為法與青少年無關的思想是錯誤的,這種麻痹心理要不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保護。這樣一比較,學生既端正了思想,又受到了教育,更提高了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克服乏味講授,利用案件釋法
思想品德課本雖然都有案例和插圖,但如果照本宣科地說教,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視說教為耳旁風,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針對學生活潑好奇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時,我諄諄善誘,列舉案例,以案例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尊重他人隱私維護合法權益”這一內容時,我先列舉了報紙上登載的一母親為了關愛子女成長,偷看了女兒日記這一事例,然后讓學生討論,發表見解。一部分學生認為母親看女兒日記是為了關愛子女,算不了什么。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母親偷看女兒日記是不對的,侵犯他人隱私,是違法行為。這時我因勢利導,結合課本學習,指出:家長、老師采用翻學生抽屜、看學生日記等手段,盡管可能出于善意,但也是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表現,是違法的。這樣,便水到渠成地使學生接受了法律知識,同時使他們認識到了學習法律的重要性,調動了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
三、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青少年越來越需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接受法律教育。運用多種方法,營造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的學法興趣,對教師傳授法律知識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1.多媒體。在教學七年級下冊“保佑生命安康”時,我收集大量資料,如交通安全事故、校園內樓道踩踏事故、宿舍失火事故等,設計成動畫漫畫在課堂上播放,一幕幕悲劇撞擊著學生,使他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他們認識到平時要增強防范意識,減少麻木行為,做到愛惜生命,珍愛生命。
2.參觀。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可以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如學習“珍愛生命拒絕”內容時,我組織學生參觀禁毒展,當學生們親眼看到一個個被吞噬的生命、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和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悲劇時,幼小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對的危害有更為直觀的認識。通過參觀,學生深化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明白了自己的行為要求,一方面自覺律己,決不吸食、注射,另一方面積極同制毒、販毒、運毒、等違法行為作斗爭。
3.演講。有目的地組織學生演講,不僅能密切聯系課程內容,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會使學生在扮演角色中增添學習情趣。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神圣的憲法”時,就由學生扮演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些主要成員,如學生分別扮演《憲法》、《刑法》、《民法》、《未成年保護法》等法律,并各自簡要介紹這些法律規定的內容、地位、職能,這既能突出憲法的特殊地位,又能加深學生對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理解和認識。
4.辯論會。思想品德課教學,結合所學知識,開展辯論會,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辯論,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對問題認識深刻,甚至有時還會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如“針對青少年喜歡上網”這一現象,我就設置了“青少年上網有害嗎?”這一問題,讓學生辯論,并要求他們事先充分準備,廣泛搜集材料,課堂組織辯論。在辯論中,一方認為:青少年上網是有危害的;一方認為:青少年上網是有益的。雙方展開激烈爭辯,通過辯論,大家對上網的認識越來越清楚,最后一致認為:青少年花適當時間上網學習知識是有益,但要有度,不能沉湎于網絡,更不能被網絡中不良的游戲、信息所吸引,自己要增強防范意識和控制力。
除此之外,開展宣傳法律的廣播臺、辦以法律知識為主題的手抄報、舉行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四、舉辦法制講座,開設模擬法庭
請當地司法部門或派出所領導到學?;虬嗉壟e辦法制報告會,或與青少年一起談形勢、講法制、說案例、擺道理,學生現場提問,專家現場對答,解學生思想疑惑,清學生心中迷團。這樣學生感到真切、實在,體驗到法就在身邊,從而把自己和法律的距離拉得很近,激發其學習理論知識的濃厚興趣。
舉辦模擬小法庭能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變成眼前事實,理論聯系實際。舉辦時,先讓學生自愿報名,篩選后進行模擬的培訓,然后選好案例,在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小法庭的法官、檢察官、辯護人,統統由學生扮演。
在學校開設模擬法庭的基礎上,學校還邀請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帶犯人來校公審,學校組織了全體初中生參加旁聽,學生目睹公審的全過程,聆聽犯人聲淚俱下的懺悔,使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和遵法守法的必要。
五、開展社會調查,進行知識教育
我國是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素質已成為當代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伴隨著生理、心理上的變化,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人生觀、價值觀和各種行為習慣逐漸形成。因此,在這一時期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的。
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掌握社會生活中必備的法律知識,培養守法習慣,學會應用法律,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更好的滲透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關注的。
二、當前初中課堂法制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思想品德教學中把法制教育和思品教育相結合,對于貫徹黨和國家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方略,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起法律,總給人一種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法律一樣,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但恰恰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又會忽視法律的存在,錯誤認為犯罪才是違法,被公安機關處理了才是違法,從而導致因不懂法最終釀成苦果而后悔莫及。這對于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初中生影響更大。他們一方面面對著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劇變化而產生許多萌動、沖動,另一方面面對沉重的學習、升學壓力又產生無望和逆反的心理,尤其是開放的社會環境又會給他們帶來許多的刺激、誘惑,這就需要把法制觀念植根于學生的心中。
反映在初中政治教輔材料方面,法制建設方面的內容也有所增加,比如初中政治第三冊有《人民當家作主的法治國家》單元,2014—2015學年初中版《時事》第2期中有《法治護航中國》單元,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就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而言,學校法治教育的內容仍然非常單薄。在初中政治課程經濟、政治、哲學、文化的四個板塊中,法治教育內容并不突出。而在學校教育的微觀層面,人治管理、人情社會的特征明顯,加上部分教師師德表率的失范和不良校園文化,對青少年學生法治意識、法治思維的發育,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三、初中政治課堂開展法制教育的策略
我國是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素質已成為當代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伴隨著生理、心理上的變化,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人生觀、價值觀和各種行為習慣逐漸形成。因此,在這一時期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長是非常必要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現有資源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
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每個年級都有關于法制方面的內容,通過整合許多針對性很強的圖片、案例、鏈接等素材,創設貼近學生的情景,使學生能夠方便、直觀的接受,這樣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便利。
例如講《家庭保護——輟學風波》時,就運用了課本中案例:某些家長只顧眼前利益沒有讓孩子去復學,最后由育法律的干預,九名學生終于回到了學校的。然后讓同學們分組討論:案例中的家長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權益?結果如何?并說明理由。利用課本案例就解決了問題,同時還了解相關鏈接針對此案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法律規定。每次上課前我都認真篩選案例,當然課本中的是首選。在教學中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課本一味的尋求課外的新鮮東西,當然如果覺得不夠,可以根據教學主題的需要,選取一些時政性較強的素材來補充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讓他們圍繞熱點問題發表個人見解,真正把課本內容與當前的事實政治結合起來,更容易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強化教學主題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使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從枯燥乏味中解放出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講《法律保護我們的權利》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我就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我們的辯題時:正方:既享受權利,又要自覺履行義務;反方:多享受權利,少履行義務或不履行義務。學生辯論的熱情高,爭論激烈。通過辯論,使學生清楚了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辯論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的理解更深刻。
在課堂上不僅僅是辯論賽的形式,“我做小法官”、“小品表演”等形式,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課堂外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形式多樣法制教育活動,法制圖片展、觀看法制教育光盤、法律知識競賽、等等活動,讓學生在教育實踐中體驗法律的作用,并引導學生養成依法自律、依法做人、依法維權的習慣。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直觀展示
多媒體播放音像資料生動、直觀,其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望塵莫及的。在講授《規則與秩序》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從網上下載的車禍發生的瞬間,真實、直觀的案例場景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了平時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交通法規,生命之友。督促學生在生活中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不能有半點馬虎。在講授《誰為我們護航》一課時,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的重要性體現出來,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組漫畫《我怎么這么倒霉》,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保護未成年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結語
法治是依法辦事的社會秩序。法治只有從社會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才會真正有生命力。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內容。這一要求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與法治社會的具體生活方式統一了起來。建設法治中國,必須高度重視、優先推動教育法治化進程,從娃娃抓起。
正如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先生提出的那樣,依法治國“從娃娃抓起”,就要創新學校法治教育課程設置,創新法治教育方式和模式。要從提高教師法治意識、營造學校法治文化入手,完善學校治理、優化校園生活,讓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精神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從一開始就植根于每個孩子的頭腦深處。
以上是我在政治課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的一些探索,總之加強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它需要整個社會各個層面的緊密配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大膽探索,不斷創新,逐步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