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6 11:00: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什么是產學研
產學研三合一,是將產業、學校、科研機構三個不同的社會分工結合到一起,進行對學生的高效培養。將科研、教育、生產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也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近年來,隨著我國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形態的演變發展,政府不斷為社會搭建創新發展的平臺,為我國高校生的發展創新提供平臺。
2、環境藝術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是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設計,通過環境藝術設計以滿足人們視覺需求的一門學科。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實用藝術,在市場多元化的今天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3、產學研與環境藝術設計
產學研三合一,是將產業、學校、科研機構三個不同的社會分工結合到一起,進行對學生的高效培養。而環境藝術設計則是對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設計,通過環境藝術設計以滿足人們視覺需求的一門學科。在產學研背景下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市場實踐能力,將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將學校所學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中,適應社會需求,以達到產、學、研三者的真正結合與發展。
二、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現狀
1、教學過程缺乏規范性
當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已經在各普通高校開始實施,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都有統一的規定,將實踐教學也列入了教學部分,并且標明的實踐教學的方式。然而,在各大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實施過程中卻沒有按規定進行,在實踐課程的進行過程中也多由老師個人決定,教學內容也停留在了老師的自發性,隨意性層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另外,學生個人實踐由老師布置,但大多數同學并沒有真正的實施,而是通過網絡拷貝應付作業。結果導致這樣的實踐教學開展沒有了任何意義,使得學生的學習也僅僅停留在了理論知識的層面,無法達到環境藝術設計實用性與實踐性的學習效果。
2、學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實踐設施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
目前,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實踐設施的完善需要有經費的保障,聘請實踐教學人員也需要大量資金,沒有經費保障,環境藝術設計課實踐教學課程就無法正常開展。當前,我國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普遍沒有足夠的經費,因此阻礙了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和實踐教學的發展。另外,我國高校目前存在實踐課程設施不完善問題,這使得學校要想開展實踐課就必須改變實踐方式,這便導致了我國高校開展實踐課教學無法落到實處,導致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程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和目的。
3、學校缺乏專業的授課人員,且多數教師沒有實踐經驗
今年來,我國高校普遍擴招,這使得很多高校將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設為獨立的學院,且學院同學同時進行授課,這樣大規模的班直接提高了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程的組織難度。未了避免這種情況,學校只能減少社會實踐課程量,這使得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另外,學校教師在學校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得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務。這樣一來,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的不斷調整與革新就成了教師們的新挑戰,很多教師也因此不愿加入實踐課程。這也影響了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程的落實與發展。
三、產學研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1、以學習者為中心,突出實踐的學習理念
縱觀教學制度的發展,不難發現,不管是傳統的教學理念還是如今不斷創新發展的教學理念,都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在設計教學各方面內容都要首先分析社會使用者的需求。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育過程中,學習資源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面對的是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使用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審美需求的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有適合所有人的藝術設計學習資源。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盡量滿足所有社會人員者的不同需求,這同時也就要求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設計要堅持以學生實踐為中心的原則,考慮到社會市場的不同特征,滿足社會不同的審美需求。
2、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堅持創新
環境藝術設計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就是社會市場實用性強,實用性強的知識學科在方便學習者學習的同時,也給學習者在學校的造成了障礙。因此,在環境藝術課程的設計過程中要想培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就必須做到知識的理論與實踐統一。然而,要使得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就需要利用現在現有的社會實踐課程,以現有的實踐課程為支撐,使學生可以將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課程與現有的社會實踐課程相結合,可以由理論到實踐進行學習。這樣的結合可以使學生進行全面學習,進而提高學習的實用效果。其次,要想將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知識真正運用到社會實踐中,還需要利用新出現的新媒體,打造全媒體環境下的課程學習體系。利用產學研三合一的背景,對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進行創新改革,推動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真正發展。
3、建立完善的教學設施,培養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與社會市場實現對接。要實現這一對接,師資力量對此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教師對市場的實踐不了解,那么在給學生進行教授的過程中就更是無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培養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在產學研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學校要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就必須完善學校的實踐基礎設施,安排學生的課程實踐,使得學生可以在產學研的背景下,完成與社會市場接軌。
四、小結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一、概念界定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一個分支,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主要是指對于建筑室內外道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與設計的一門實用性藝術。環境藝術設計所涉及的專業與學科較為廣泛,其中不僅有建筑學、美學、宗教學、文學、環境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同時也包括了環境心理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內容。所謂實踐教學,就是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性鞏固。實踐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學校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將理論聯系實際,充分促進學校對于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的科學規劃性。利用實踐教學可有有效提高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行成正確的三觀。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現狀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主要問題
第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率偏低,由于近年來高校在改革中逐漸擴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的學生質量轉而變得參差不齊,且數量龐大,但是在面對畢業于就業的過程中,卻無法保持原有的就業率。就業率的逐年下降為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畢業之后無法找到工作使得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第二,畢業生水平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雖然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現象,但是用人單位同樣面臨著大量崗位空缺,雇傭不到自身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雇傭了應屆的畢業生,但是由于其實踐能力較差,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谶@一原因,很多用人單位在應聘時,都要求應聘人員要具有工作經驗。第三,我國現階段教學體系不利于實踐性課程的開展。一般來說高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以理論教育為基礎,在對于基礎知識的講解的基礎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注重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也阻撓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自由探索,形成了被動學習的慣性。也就更加不會主動探索構建自身的實踐道路。第四,學生在校期間的時間課題,過于理想化。在我國大學期間,很多要求學生實際操作的內容,都是一些假設性的題目。這些題目中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所受的限制較少,很多學生無法正視有無限制的課題。但是實際上,設計師在對于外在環境進行設計中,要受到種種條件的約束。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很難得到培養。
(二)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
藝術環境設計專業在發展中遇到了種種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高校盲目擴招,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教育教學成果減少,學科建設發展緩慢:第二,高校對于現階段專業教育的認識不夠清晰與明確,管理體制的課程不夠健全,導致實踐性課程無法得到實施,形同虛設;第三,很多設計公司在設計市場中簡單生存,激烈的競爭,阻礙了企業對于新員工的吸納與培訓能力。很多設計工作基本不接受實習生的實習,學校也難以找到校外的實踐基地。
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
第一,保障師資建設,促進實踐教學,很多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在高校的工作促進了他們的科研能力,以及對于學術動向的敏銳性。但是,與他們的學生一樣,他們缺少實踐能力。沒有參與實際的工程設計的經驗,更加沒有施工與相應的管理經驗,但是在教學活動之中,要由這些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教學,所以,這就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聘請更多參與過一線設計工作的設計師與學校的任課教師一同參與,共同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帶領學生真正的投入到一下的設計活動當中,有效促進自身的實踐能力。其次,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促進教學實踐活動。缺乏實踐基地,是現階段學生無法獲得實踐能力的根本,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要求學校建立統一的實踐基地,與設計類企業簽訂長期的互惠互利的合同,建立長期的實踐基地。同時對于學生的教學活動,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業,也應該盡量多的才有實際的案例,在課堂中對于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避免理想化的作業題目,對于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再次,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因材施教。對于環境藝術設計類學生進行實踐化教學,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建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畢業后想要找到工作的學生,建立人才的培養計劃,加強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對于那些想要繼續深造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對其實踐能力記性較為節制的實踐能力培養。保證每個學生都獲得自身希望的培養方式。
參考文獻:
[1]張蔚勇,陳漢章.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途徑[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2]陳建才.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兼談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團隊建設工作[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3]江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視野下——實踐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包裝世界,2010(01).
[4]陳力群.淺談高職藝術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7).
1.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
環境藝術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與實踐性,要求相應的知識與技術密切聯系社會發展,要求大中專院校培養出理論與實踐、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與創造力。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仍沿襲著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忽略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體現在師資與教學環境等方面。大中專院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技能的培養等教育教學體系落后,集中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動手能力的培養,也無法提供大量的案例與實踐教學。
2.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差
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往往采取傳統的接受式的學習方法,忽略了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環境中,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吸引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注意力,更加無法對本專業的知識理論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本專業失去主動學習的動力。而且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的入校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是經過美術聯考考入本專業,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有的學生是未經過美術聯考而直接填報本專業,沒有基本的美術功底。學校的教學并未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距,按照以往的教學大綱進行授課,基礎差的學生無法跟上進度,最終失去對本專業的興趣。長此以往,大中專院校將無法培養出市場需要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普適教學改革
1.課程改革適應市場需求
我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如果能夠將其與時代需求結合,產生新的設計理念,并運用到實際社會生活當中,必然會形成我國特有的藝術設計風格。我國的多民族文化體現出個性化與多元化,相應的藝術設計也應體現出多民族的特性。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應符合時代的特性,體現出我國環境藝術獨有的特性。我國有著廣闊的土地,擁有豐富獨特的民族環境風格,如麗江古城、蘇州園林、皇家園林、平遙古城、湘西吊腳樓,掌握著多種多樣的民間技藝,如陶瓷、印染、刺繡、雕刻。我國大中專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應結合本民族的特點,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將這些元素加入到教學內容中,使其貼近實際生活,既能使學生從中獲得創作靈感,又能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2.注重基礎技能訓練與創造性思維培養相結合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培養出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創造性的思維的人才。該專業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動手能力,更要求學生在設計的作品中體現出創意與創新。對本專業的學生的培養應遵循以下兩點,在低年級注重基礎技能的訓練,在高年級注重培養創造性思維。低年級的課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與知識及相關技能的培養,同時多讓學生接觸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創新的思想。高年級的課程在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創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由于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要求學生在低年級時盡早培養創新意識,使其在今后的學習與創作中能夠逐步地、獨立地設計出具創造力的作品。
3.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的課程是枯燥乏味的,大部分的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時也僅僅是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這不僅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會使學生喪失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僅講授課本中出現的理論與知識,不涉及其他相關的理論與知識,不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與思維的擴展。因此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學習重點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并發散學生思維。大中專院校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設備與手段,如網絡、多媒體、投影儀,展示課程有關的圖片、影像、文字信息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訪問,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社會中。教師在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時,應考慮到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特殊性,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設計能力,讓其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技術與技能。
三、結語
關鍵詞:鄉土文化;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一、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出現了一種現象:“小城鎮建設的城市化,大城市建設的歐美化”,大量城鎮、鄉村的自然風貌遭到破壞,鄉土人文特色也漸漸消逝。因此,對于地方鄉土景觀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以及對地方鄉土景觀設計的探索就變得至關重要。高等院校是培養和輸送各類各級高層次專業人才的搖籃,其以人才集中、知識水平高及技術力量雄厚為優勢與特點。大多地方高等院校目前都在秉承“立足本地、積極參與、全面深入地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著力研究鄉土文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高校結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著繼承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創造宜人生活環境的重要社會任務,無疑會在“鄉土文化復興之路”上擔當重要角色。所以說,將鄉土文化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實踐研究中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二、改革的方法策略—以信陽師范學院為例
信陽行政區包含2區8縣:浉河區、平橋區、羅山縣、潢川縣、固始縣、息縣、淮濱縣、光山縣、商城縣和新縣。自古是南北過渡地帶,東鄰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地貌以山為主要形態,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向東傾斜,獨特的地質條件,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孕育了燦爛的城市和地域文化。信陽師范學院坐落在信陽市賢山北麓、浉水之濱,西臨“長淮明珠”南灣湖,南望“云中公園”雞公山。師院一直堅持科學研究與促進教學相結合、積極主動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近年來在地方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師院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厚的科研政策、豐富的文化積淀,為環藝設計專業的鄉土化教學改革提供了沃土。1.信陽的鄉土文化特色首先是茶葉文化,信陽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素有“茶葉之鄉”之美譽,它的茶俗文化、茶館文化、禪茶文化、茶藝茶道等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目前,信陽地區通過茶產業、茶葉觀光園建設,打造了一批生態茶葉觀光園和景觀帶,實現了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業互促發展。其次是紅色文化,信陽屬于大別山區,是鄂豫皖蘇區的首府所在地,被譽為“的搖籃”“將軍的故鄉”。在革命根據地發展時期,隊伍達到近50000人,地方游擊隊伍達到20萬人,是當時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其紅色革命遺存數量眾多,分布較為廣泛。第三是民俗文化,信陽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如地方特色濃郁的皮影戲、花鼓戲、嗨子戲、灶戲、推劇、光州大鼓等戲曲種類;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的剪紙藝術;采擷北汴南蘇藝術之長的淮濱繡品;兼具中原、荊楚特色的飲食風俗等。第四是建筑風水文化,信陽有“背山面水”“水聚明堂”“隔河望虎”“陽不對頂,陰不對岙”“歪門斜道”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選址規劃方法;有排架、龍門架、五架、七架、九架、八字架、七字架等多種傳統民居木構架形式,地域特征極為顯著。2.信陽師范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信陽師范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互動與課下獨立探索兩個層面開展教學改革活動。(1)調整授課思路,將信陽鄉土文化滲入課堂教學之中在課堂導入環節使用典型的信陽鄉土文化知識作為素材,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紅色旅游景觀設計時,可以利用故事作為新課的導入素材,這樣不僅可以增添學生的學習樂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可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鄉土文化小知識,例如講到建筑規劃設計時,適時講述信陽傳統民居所具有的“背山面水”“水聚明堂”“隔河望虎”“歪門斜道”等有趣現象,并講清楚這些外部表象背后所隱藏的科學依據,從而使學生能夠了解信陽傳統建筑特色,并對信陽鄉土文化產生客觀的認識。在考試時,將信陽鄉土文化知識以名詞解釋、論述題等形式加入其中,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鄉土文化的積極性,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逐步提高教學質量。(2)組織課外活動,激發學習信陽鄉土文化的積極性除了課堂知識傳遞外,也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積極主動的獲取新知。主要通過組建科研小組、設計實踐小組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課題”為核心組建研究小組。第一,通過團隊成員的合理搭配,實現優勢互補。第二,選定適當的研究題目,如信陽的傳統民居藝術研究、鄉土植物研究、民俗藝術研究等主題鮮明、目標明確、有利于學生深入探討的課題類型。第三,設計恰當的調研計劃,通過合理安排調研時間、明確調研任務、著力運用先進調查手段,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掌握第一手素材。第四,歸納總結調研成果,最終形成完整的研究報告;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優秀研究成果開發成教學課件、音像、視頻等制品,以實現信陽鄉土文化的廣泛傳播。以“鄉土設計”為主題開展設計實踐活動。通過對信陽地區自然景觀和民居建筑、民間風俗等人文景觀構成要素的發掘和研究,提煉出最具地域特色的鄉土元素符號,并將其應用于具體設計項目之中,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出信陽鄉土景觀設計的具體方法。
三、小結
鄉土文化是由地域自然環境條件和傳統文化積淀融合所產生的,是當地居民長期適應自然環境以求得最理想生存條件的結果,值得被繼承發揚。將信陽鄉土文化應用于信陽師院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需要從實際出發,將鄉土文化視為教學資源,以恰當的方式植入實踐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利于文化的傳承創新,同時也為其他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于蘭蘭.信陽茶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張曉峰.信陽市紅色旅游開發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5,39:202-203.
[3]郭瑞民.豫南民居[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商業型網絡資源主要包括行業、企業、咨詢機構建立的盈利性網站,如室內設計聯盟、裝飾材料網等。網站主要用于企業與設計師宣傳、工程招投標、案例欣賞、裝修知識介紹等。該類型資源更新快、針對性強、與市場接軌最為緊密,但因其商業性特征,服務對象主要是客戶,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多,學生很難參與其中。
2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建設思路
網絡化的開放性特點可以將專業教學的優勢與劣勢都展現在公眾與行業面前,接受透明公開化的監督,這無形中提升了專業與企業發展一樣存在的生存危機感。用課堂、工作室、公司這些面對面的小群體教學模式,進一步發展到網絡大群體交流的立體信息化教學模式。具體思路如下:
2.1建立網站對同行業網站、裝飾企業和裝飾建材市場進行調研分析后,結合專業課程及內容合理劃分版塊,按版塊內容設立項目組,讓學生走向市場,通過資料收集、實際參與等方式,完善各版塊內容。
2.2建立工作室(實體公司)工作室實行導師制,在網站上設立專欄,及時展示在校師生和畢業生的優秀作品,利用網絡的開放性,接受公眾的考核,打造特色的教考分離,進一步推進專業內涵建設。
3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建設內容
基于網絡平臺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建設,就是以教學與商業相結合的網站為平臺,以工作室(實體公司)為基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各種“專業信息”的傳遞,進而擴展教學內容,最終形成產學研一體的獨特的實踐教學模式。
3.1“裝修建材”版——基礎知識積累平臺該版塊可將同城裝修建材市場搬入網站,實行實體店與網絡店一對一關系。由一年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市場進行網站宣傳、信息收集,經整理分類后上傳。該版塊為《人體工程學》《、家具設計》《、裝飾工程與材料》等課程的學習作鋪墊,方便學生在課堂理論學習同時,了解工程材料知識。該板塊為收費項目,廣告費一半用于網站建設與推廣,另一半作為學生勤工儉學的收入。
3.2“案例欣賞”版——設計前期調研平臺該版塊定期更新國內外最新的設計參考案例,由2年級學生按設計風格進行收集并整理上傳。該版塊為《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課程的學習作鋪墊,為學生做虛擬案例設計與實踐型案例設計提供豐富的調研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與設計表達能力。
3.3“裝修服務”版——基本技能訓練平臺該版塊可為同城客戶提供免費測量、制圖及咨詢服務,主要為學生在學習《設計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提供實踐訓練機會。二年級的學生要在該平臺上注冊個人信息,建立個人平臺,完成的服務內容及時上傳,教師定期檢查,以其服務數量和客戶評價作為相關課程的重要考核依據。
3.4“尋找裝修”版——實際項目操作平臺該版塊定位為同城企業、設計師、包括專業能力強的在校學生展示和業務聯系平臺,客戶也可以通過該平臺招標信息。該平臺為學生完成《室內空間專項設計》、《室外空間專項設計》《、施工預算與決算》、《畢業設計》等課程的學習提供實戰平臺,三年級學生個人或團隊通過承接或參與實際工程項目培養綜合實踐能力,為就業打下結實的基礎。
3.5“精品家園”版——實踐成果展示平臺該版塊主要為校建企業、工作室師生和優秀校友提供展示平臺,重點展示完成的實際項目、優秀學生(包括已畢業學生)的作品,并及時國內外各類專業設計比賽,展示我校學生的參賽作品,這也是辦學成果重要展示平臺。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設置;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7-0212-01
著名環境藝術理論家多伯說過:“環境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它比建筑藝術更巨大,比規劃更廣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這是一種重實效的藝術,早已被大眾所矚目的藝術。環境藝術的實踐與人影響其周圍環境功能的能力,賦予環境視覺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類居住環境質量和裝飾水平的能力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杯h境藝術是一個協調各門類藝術的整合體,包含了人生活的整個空間,可以說,環境藝術是一門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的藝術。
一、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現狀及分析
(一)課程設置存在嚴重的不合理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在我國現階段各高??颇吭O置差別很大,以建筑學院下分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以藝術學院下分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有很大的差異;一本、二本、三本院校與??圃盒5沫h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亦有很大的差異,原因是教學體制不完善;培養目標虛設,實踐教學設施跟不上造成的。
課程設置、時間分配等,不僅體現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充分考慮學生繼續學習、就業、創業等方面的要求。環境藝術專業的教學課程由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類必修課和一定比例的選修課構成。而目前課程設置偏重于基礎理論教學。有些理論課程不僅偏難,而且對后續課及今后工作都沒有太大的聯系。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一些陳舊的內容應及時刪減,補充新知識、新科學、新技術。其中基礎課程素描、色彩在前幾年受傳統學院派的影響,素描主要是幾何體、靜物等以調子為主,色彩主要是以水粉靜物和花卉為主。發現在加強學生的造型能力、創新意識以及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力度上不夠。
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程設置上存在不適用現象,甚至在時間安排上也存在不適用現象,有的課程與專業不能緊密結合,造成與今后實際工作的聯系出現問題。
(二)應試教育的弊端的制約
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雖然有系統性較強的一面,然而缺乏創造性,容易使學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習慣,教學以教師、教材為核心,讓學生通過記憶、理解、聽講、練習等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手段趨于程式化,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重技巧,輕思維;重表現,輕創意的傾向。在現行教學計劃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學主要采用課堂授課方式,教師以模擬課題為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課題設置等教學環節不能夠滿足現代社會需要,缺少與專業課程有關的社會、經濟、科學和人文等內容。教學方式趨于程式化,學生學習熱情難以提高。
二、提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能力的構想
(一)教學管理者應該靈活的教學管理機制
教學管理者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環境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應努力加強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房地產開發得到蓬勃發展,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原因是實踐課程太少,實踐不能夠和社會生產結合實踐設備落后或沒有實踐設備造成的。
(二)創建統一又靈活的教學管理機制
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制定“專業工作室制”,“專業工作室制”是指學生在接受統一的綜合造型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訓練后,再進入專業導師工作室接受專業課程的學習,建立既統一,又靈活的教學管理機制,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開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使“教”與“學”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其教學流程是:學生入學后的第一、二學年學習“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第三、四學年,根據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導師對學生在第一、二學年學科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成績和發展潛質的認定后,導師決定是否接納其進入自己的工作室學習。
(三)優化教學環節,創新教學環境
創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關系由于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具有較強的專業特點,相對藝術設計其他專業更注重實踐過程的教學,而且貫穿于整個大學本科四年。尤其是在“專業設計課”的過程化教學中,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的設計,鼓勵學生將公司或企業的課題帶到學校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課外小組中完成,或讓學生參與教師接納到的工程設計項目,在設計的實踐中,將課堂內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中,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四)更新教學內窖,優化知識結構,改進教學方法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在橫向上,它涉及到建筑學、建筑結構學、社會學、民俗學、人體工程學、法學、藝術學、設計學、美學、裝飾材料學、家具陳設和消防環保等;在縱向上,專業內容包括居住環境、辦公工作環境、商業環境、文化娛樂環境、公共事業設施環境等人類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環境藝術設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專業的教學內容還需要不斷地補充和改進,知識結構優化、教學內容精簡、課程體系科學合理。
(五)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的改革必須有必要的經費投入和物質基礎保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必須引進電腦這個現代化科技成果,并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與世界信息高速公路連網,使師生不斷獲得新的信息,開闊眼界和思維。電腦多媒體的發展給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開辟了新的天地,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因此,大力開發研究電腦多媒體,充實電化教學設備是保證教學方法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調教學方法的改革,按照“教學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交流,樹立良好的學術風氣,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六)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訓練與創造性實踐能力的培養
應該更新使教學觀念:由知識型轉變為創造型相配套的教學機制應把創新思維的培養貫穿在環境藝術設計類所有課程,教師在授課時注重設計方法。創新思維方向方法的講授。在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訓練中,強調“多種可能性”。對每一個同等規模的設計題目來說,強調和鼓勵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構思方案。其關鍵是優化認知機制策略,即對解決問題不同階段運用不同策略的訓練;對解題過程的認知訓練;解題過程的調控能力訓練。另外,創新的意識除了有設計理念的引導外還依靠實踐的培養。不參與環境藝術設計實踐,就不能深刻體驗和理解創意語言的含義。因此,教師授課形式、內容應多結合實際課題,通過真實的設計實踐,使學生切實地形成以設計理論指導設計實踐的能力。
環境藝術設計課題構思前的調查研究是環境建筑設計實踐教學的要點。要求學生設計構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實地調查與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圖、照片和各種調查統計的表格與數據,說明環境特點,提出對環境建筑設計的構思制約性解決辦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創造性極強的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要加強設計中的人文內涵,強調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民間文化的挖掘。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一條指導純藝術方向的定律,同樣也適合于環境藝術設計,從而得出一般性設計藝術類院校的目標定位標準。首先,立足人的“全面素質教育”、“人格教育”全面培養和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及創造能力。其次,根據社會主義經濟及市場發展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專業目標、優化課程體系與專業結構,同時對市場的發展還具有前瞻性,冷、熱專業要相互調劑、合理配置。最后,結合地方經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與特色教育,為本地經濟服務。環境藝術學科與藝術設計其他專業學科相比,更注重實踐設計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專業教師要優化教學環節,創新教學環境,不斷通過教學改革和新的舉措,加強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訓練與創造性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能結合自己設計實踐的專業背景,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課題設計。提高教學質量,來適應知識經濟社會和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鄭曙D.室內設計教育定位的思考[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02.
[2]鄭曙D.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 中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探究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意思維 武漢的環境藝術設計及其現狀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元素 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與歷史 環境藝術設計的中國化情結 對現階段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現狀的思考 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探討 淺析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現狀及其對策 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素描教學的思考 芻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對當下設計教育的思考 環境藝術設計貴在沒有“創意”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作用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探索 關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的思考 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再思考 對高職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3DMAX課程的教學思考 環境藝術設計對素描教學的專業要求研究 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的應用研究 環境藝術設計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7.
[3] 楊瑛.走向反思建筑設計學――建筑設計知識批判與重建[D].重慶:重慶大學博士論文,2004-04-20 .
[4] 楊江云.創意定價與創意產業發展――基于經濟學原理視角的思辨[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