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10:01: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紅色文化旅游產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傳統意義上講,是以宣傳革命思想和愛國主義傳統為目的。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一些革命老區開始轉變思想,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以發展紅色旅游。隨后,在全國掀起了一系列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大型活動,尤其是江西省率先提出了“紅色旅游,綠色家園”的旅游口號,將紅色旅游真正推入了市場經濟的浪潮。其實,紅色文化走向產業化已是大勢所趨,而發展紅色旅游就是紅色文化走向產業化的重要途徑。
1.1紅色旅游需要全新的市場規劃要將紅色旅游與市場相結合,就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對紅色文化有一個準確的市場定位、認真分析紅色旅游的消費群以及做好發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建設,使紅色旅游在市場經濟中能夠長足發展。
第一,對紅色旅游準確的市場定位,是紅色旅游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前提。筆者認為,山西紅色旅游的市場定位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有步驟分階段展開。首先,將市場定位到山西省內。這只是山西紅色旅游推廣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應該繼續開發和完善現有的紅色旅游資源,就目前山西紅色資源狀況而言,好多資源被擱置并慢慢消失,已經開發的資源或由于管理不善或由于資金短缺而衰落。所以,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發掘并修繕未被開發出來的紅色資源,對于那些已經開發出來的景點,應該由政府牽頭并組織相關人員解決問題,完善景點建設,使山西省所有的紅色景點從整體上有一個完整的布局。通過對省內資源的開發和市場的開拓,使之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和品牌影響力,并為進一步開拓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應再將市場擴大到國內市場。依托第一階段形成的品牌效應與周圍省市聯合發展精品旅游路線,從而帶動中西部紅色旅游的發展。例如,陜西省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游客可以在山西感受革命根據地感受艱苦奮斗、自給自足的氛圍,再到陜西感受第一代開拓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豪邁情懷。再次,將市場定位到國際市場,將山西省的紅色文化帶出中國,走向國際市場。對于紅色旅游進軍國際市場,我們都存在著很大的誤區,認為紅色文化只適用于對國人的教育,很少將紅色文化介紹到國際社會,反而讓大量的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大量涌入中國,對國人的價值觀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因此,將紅色文化上升為中華民族優秀的人文精神,使山西省乃至我國的紅色文化景點洋溢著濃烈的革命人文精神,增加其歷史厚重感,形成高品質紅色文化景點,以吸引國際游客旅游觀光,不斷開拓國際旅游市場,促進中國紅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認真分析消費者需求,是紅色旅游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重點。將紅色文化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最終要面對的是消費者。因此,對消費者需求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引入“市場細分原則”的概念。所謂“市場細分”,是指按照消費需求的差異性,把某一產品的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子市場的過程。其中,每一個子市場都這有著相似或者相同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容易形成穩定的消費群。而不同的子市場之間,由于家庭背景或者生活習慣的不同則有著較大的差異。對于紅色文化而言,由于不同消費群體之間文化背景或者個人閱歷的不同,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因此對于紅色旅游的需求層面也不盡相同。例如,對于青少年而言,在紅色旅游的過程中主要是了解歷史事件及相關歷史知識,知史而明智,通過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學習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不易。而對于黨政機關干部而言,大部分人對于歷史史實已經了解,而是應該深入細致的讓他們更具體更真實體會我黨第一代開拓者的艱苦,切實感受黨在革命歲月的頑強生命力。對消費群進行市場細分,尋求不同消費群之間的差異性,有利于在開發紅色旅游的過程中找到新的商機,更好的滿足不同消費群的需求,抓住市場機遇,使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
第三,大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是紅色旅游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基礎。山西本身地處黃土高原,加之紅色旅游景點多處于經濟不太發達的縣(市),交通條件不是很便利。要形成一定規模的紅色旅游產業,必須使交通、通信先行。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建設成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不僅使紅色旅游的基礎性條件得到解決,更促進了旅游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
1.2紅色旅游需要更加重視環境保護近年來,旅游景點的環境保護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目前,山西省在紅色旅游景點開發過程中存在兩大問題,即資源開發利用不足與資源環境保護力度不夠。資源開發利用不足主要是指,山西省許多紅色文化景點由于地方重視程度不高或資金短缺等問題沒有被正式發掘出來,甚至一些重要的紅色景點資源由于地方大興土木而逐漸消失。其實,好多革命老區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對于紅色旅游景點的環境保護問題,一是由于當地急功近利,盲目開發致使原有資源得到破壞,有的甚至打著紅色旅游的幌子,大肆興建現代化別墅,搞休閑度假村,偏離了開發的初衷和教育的目的。二是由于管理不善,景點環境遭到破壞,使得客流量越來越少。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紅色旅游資源,不僅要強調科學的規劃,更要重視區域紅色旅游的審批工作,建立完善的審批制度。組織專家學者成立審批小組,對于山西省所規劃的重點開發項目,切實考察,合理規劃。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加大檢查力度,對于沒有審批的景點要嚴格按照規章辦事,不允許其動工興建。
1.3紅色旅游需要培育新型人才紅色旅游產業是特殊的旅游產業,它從屬于服務性行業,而服務性行業的關鍵是人才的培養。當前,人才問題是山西省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的瓶頸,它主要包括管理人才和導游人才。當代紅色旅游產業既屬于文化產業也屬于旅游產業,這就要求管理人才既精通文化產業及開發的規律,又要了解旅游產業的特殊性。只有這樣,山西紅色旅游才能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不斷前進。筆者認為,山西省應從三方面解決人才管理問題。首先,在崗管理工作人員要經常參加職業培訓,經常聘請管理方面的專家開展講座,提高在崗人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質。其次,加強與山西省高校的合作,從高校中遴選一些高素質管理人才,為山西省紅色旅游產業注入新鮮血液。再次,要加強與國內外具有先進經驗和先進理念的旅游機構和景點合作,為山西省引進先進的理念、知識和人才,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就具體景點而言,導游人才則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好的導游解說員,不僅僅是單純的背誦介紹詞和歷史故事,而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使原有的歷史故事和建筑物變得生動起來,并且能深入了解故事背后蘊含的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使游客身臨其境,倍受感染。因此,加強現有導游人才的培訓并遴選高素質導游人才充實山西省導游隊伍是十分必要的。
2、傳統產業的創意化開發
近年,由于市場開放程度的擴大,傳統產業在諸多新興事物面前,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借此紅色文化發展之際,利用傳統產業平臺打造新的紅色文化,還可以給予傳統產業新的生命力,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第一,圖書出版業的創意化發展。改革開放到現在,山西省的圖書出版業已有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由于廣播電視及網絡的發展,讀書看報的人越來越少,因此圖書出版業的創意化發展勢在必行。要改變紅色圖書嚴重縮水的現狀,首先減少政府對圖書出版業的管控力度,逐步將其推向市場,在市場中把握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學習市場經濟規律、創新思想,才能使山西省圖書出版業在各種刊物以及各種平臺,鼓勵專家學者和該方面的愛好者積極投稿,貢獻更多更好的作品。但紅色文化有著很強的政治性和道德感,不能因為過度市場化就放棄應有的政治立場和社會公德,仍應保持其積極樂觀、不畏艱難的精神和態度。第二,表演藝術的創意化發展。表演藝術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它形成于原始社會末期。歷史上,表演藝術一直經久不衰,為觀眾帶來視聽兼備的精神享受。尤其是,近代以來燈光音響等現代元素的融入,使表演藝術中的許多創意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山西省擁有豐富的紅色故事,將這些具有山西韻味的紅色故事和表演藝術糅合在一起,鼓勵更多的藝術家創作出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紅色歷史舞臺劇,必將成為山西省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要方向。云南省藝術家楊麗萍創作的大型舞臺劇《云南印象》就是這種運作模式的典范之作,它將現代舞蹈藝術和少數民族文化整合在一起,使這部舞臺劇既有現代舞蹈的力量之美又有少數民族特有的傳統柔美。加上,舞美燈光的完美配合,使這部舞臺劇渾然天成、美輪美奐,贏得了國內外一致好評。《云南印象》成功的背后,是以“原生態藝術”為賣點,借助楊麗萍本人的名人效應和成熟的市場營銷策略取得成功的。這一獨具匠心的藝術創意,使云南取得了社會和經濟雙重收益,樹立了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对颇嫌∠蟆窡o論是在藝術創作方面還是市場營銷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第三,影視產業的創意化發展。影視業無疑是山西省紅色文化的重要陣地??梢詫⑸轿骷t色文化中的傳奇事件和傳奇人物作為創作素材,依靠現代影視業打造出屬于山西人自己的時代英雄。當前正處于一個信仰缺失的時代,各種西方思想趁機滲透。走進電影院不難發現,好萊塢大片的上座率遠遠高于國產電影。更令人遺憾的是,當問及偶像問題時,周圍孩子們的回答總是圍繞著國內外的歌唱明星、影視明星、體育明星,甚至還有像希特勒、本拉登等負面人物在此之列。因此,不僅是山西省整個國家都需要一個紅色英雄人物來重塑被西方娛樂思想扭曲的價值觀,重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家園。如何將山西的紅色英雄與現代影視結合,創作出更多的優秀影視作品,使山西省紅色文化在政治和商業的博弈中找到出路,是需要各方努力和思考的問題。
3、創意服務,展現另類紅色文化
關鍵詞: 漯河 旅游 旅游資源
一 漯河旅游資源的現狀
漯河市作為中原腹地,歷史悠久,在發展旅游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漯河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在舞陽縣發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其中甲骨契刻符號比安陽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稱世界產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國埃及的象形文字還早一千多年;而骨笛已具備七音節結構,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樂史上屬最早的實物發現;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國諸侯在召陵會盟聯軍伐楚,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多國聯合作戰;東漢召陵人許慎,歷時二十二年編撰了中國第一部漢語大字典《說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韻、訓詁學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階梯和橋梁;宋代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郾城決戰”大破兀術精銳“鐵浮圖”和“拐子馬”,旋又在穎昌(河南臨潁)擊敗金軍十二萬,收復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后發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現商橋鎮戰”中率先沖陣,以少勝多,臨危不懼,最后馬陷淤泥,被金軍亂劍射死,尸體火化后留下箭鏃二升。岳飛用兵刃刻“楊再興墳墓”于石上,立于碑前……,等等一系列的歷史古跡,代表了漯河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現狀,而以彼岸寺經幢、小商橋、三絕碑及受禪臺、許慎墓為代表的190余處文物古跡,處處彰顯漯河歷史文化旅游博大精深,并以此為依托,形成了產業旅游項目;采取發展紅色旅游、工業旅游和歷史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沙澧河風景區、、雙匯集團等知名品牌,積極發展人文自然風光旅游、紅色旅游和工業旅游。以文化促經濟,為我市的經濟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文宗字祖許慎故里、擁有曹丕代漢的歷史實證“受禪臺”和“三絕碑”、出土七音骨笛的賈湖遺址、小商橋風景區等一批歷史古跡,漯河發展文化旅游業優勢明顯,積極開發利用我市的文化資源,精心培育以許慎文化為主題,沙澧河風景區、賈湖文化、三國文化、小商橋文化相連接,城市景觀游、特色企業游、農業觀光游與古跡文化游相融合的特色文化旅游產業。一是圍繞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文化旅游項目。規劃建設4A景區標準的許慎文化景區,在市區建設許慎廣場、豎許慎塑像。以“受禪臺”、“三絕碑”為依托,建設繁城三國文化景區。配套完善小商橋景區旅游設施功能。以賈湖遺址為依托,建設有2道金牌接到處;抗金名將--岳家軍先鋒官楊再興在宋金”商橋之戰”中率先沖陣,以少勝多,臨危不懼,最后馬陷淤泥,被金軍亂劍射死,尸體火化后留下箭鏃二升。岳飛用兵刃刻“楊再興墳墓”于石上,立于碑前……,等等一系列的歷史古跡,代表了漯河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現狀,而以彼岸寺經幢、小商橋、三絕碑及受禪臺、許慎墓為代表的190余處文物古跡,處處彰顯漯河歷史文化旅游博大精深,并以此為依托,形成了產業旅游項目;采取發展紅色旅游、工業旅游和歷史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沙澧河風景區、、雙匯集團等知名品牌,積極發展人文自然風光旅游、紅色旅游和工業旅游。著力打造漯河特色文化品牌,積極開發利用我市的文化資源,精心培育以許慎文化為主題,沙澧河風景區、賈湖文化、三國文化、小商橋文化相連接,城市景觀游、特色企業游、農業觀光游與古跡文化游相融合的特色文化旅游產業。一是圍繞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文化旅游項目。規劃建設4A景區標準的許慎文化景區,在市區建設許慎廣場、豎許慎塑像。以“受禪臺”、“三絕碑”為依托,建設繁城三國文化景區。配套完善小商橋景區旅游設施功能。以賈湖遺址為依托,建設賈湖文化大園。開發舞陽北舞渡古鎮,建設北舞渡旅游區。二是圍繞“兩河四岸”開發城市景觀游項目。打造沿河景觀帶,建設體現“歷史漯河”、“文化漯河”、“生態漯河”、“園林漯河”、“田園漯河”、“現代漯河”等為主題的濱河游園。對市區現有的跨河大橋高標準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做到“一橋一個主題”。發揮沙澧河水資源優勢,削坡厚堤,拓寬水面,積極開發水上文化娛樂項目。結合漯河經濟社會發展特色,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旅游項目。
二 區域旅游資源研究的內容
如何發展漯河市旅游?結合漯河實際情況,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著手:一是以許慎文化為代表,整合漯河歷史文化資源。許慎文化需要與周邊的賈湖文化、小商橋文化等有機聯系,成為立體性的漯河特色文化。二是要給傳統文化賦予現代文化氣息,突出漯河食品名城特色。漯河不單有雙匯火腿、臨潁方便面等現代食品,更要有舞陽豆腐、北舞渡胡辣湯、繁城牛肉、郾城驢肉作為補充,打造一條龍式的文化旅游大餐。將現有的古代文化和現代農家小吃相結合而形成特色“農”文化,趨使有傳統文化和現代名吃相結合的特色“食”文化……多種文化的發展是以許慎文化為靈魂,形散而魂聚,統馭于許慎文化之下,形成漯河特色文化的合力優勢。三是將現代旅游與購物旅游有機結合,依托漯河雙匯火腿、臨潁方便面等現代食品,更要有舞陽豆腐、北舞渡胡辣湯、繁城牛肉、郾城驢肉等文化旅游大餐,形成“游漯河,購產品”的游、食、購相結合的獨特“購”文化。四是開展年度“經典經文”大賽活動,形成獨具魅力的市民文化。從學校抓起,背誦經典;從單位抓起,學習經典;從社區抓起,宣傳經典。打造漯河經典文化,使外人一踏上漯河這片土地,就能被濃濃的漯河特色文化所感染。
三 區域旅游資源研究價值
關鍵詞:三峽庫區;特色旅游經濟帶;生態之旅;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1-0177-01
一、構建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經濟帶面臨的問題
(一)市場主題不夠鮮明
四縣雖然擁有三峽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區域旅游的特色主題不夠明確,與其他區縣的旅游產業相比,沒有明顯的品牌優勢。同時,區域文化的多樣性也削弱了主題定位的特色性,導致區域旅游產業特色不“特”,市場主題不夠鮮明。
(二)發展策略不夠明晰
從總體上看,四縣的旅游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強力主導。但由于政府的主導力不強,導致該區域旅游景區(點)企業化經營觀念和市場運作機制落后,民營化經營處于起步階段,投資、融資觀念與管理機制亟待創新,政府引導性投資、民間資本跟進等尚未形成態勢。
(三)區域合作不夠深入
四縣旅游景區(點)分布較為分散,大多以孤立形式經營,有“點”無“線”,景區(點)之間缺乏有效的交通物理串聯。導致區域旅游發展仍處于分散經營、惡性競爭的狀態,市場整體競爭力不強。
二、加快奉節―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經濟帶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圍繞“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特色旅游主題,加大區域資源整合的力度
三峽庫區要對現有旅游資源進行整合,以“長江三峽?生態之旅”為統一的主題,制定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品牌共創”的一體化旅游發展規劃,通過政府合作、企業合作、政企合作和社區參與,塑造統一的旅游形象,形成一個集紅色文化、移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自然景觀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秦巴巫武”特色山區旅游經濟帶核心區,從而實現區域旅游“主題明確、特色突出”。
(二)樹立大旅游理念,以特色旅游產業為龍頭帶動其他特色產業同步發展
樹立大旅游的理念,以旅游為支柱產業,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將現代旅游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把農村、工業及企業當作旅游景點來建設,使旅游的“引擎”效應凸顯。以旅游為名片,注意品牌塑造,展示天然、有機特色產品,推介高附加值、高經濟效益的服務和產品,把區域特色產品“賣”向全國、全世界。
(三)發揮政府前期主導作用,著力打造特色生態旅游品牌,讓利游客,擴大旅游市場規模
在特色旅游經濟帶開發前期,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大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大力開發生態觀光、森林生態養生、游船休閑度假、直升機空中鳥瞰等生態旅游產品,用綠色旅游吸引顧客;同時,要主動開展市場營銷,采取切實措施讓利游客,擴大市場規模。待市場規模形成后,方可引入市場主體參與旅游經營發展。
(四)建立市級層面的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常設性的機構,推動縣際之間、區域之間旅游發展的深度合作
可由市政府出面,組建有市級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縣際相互協作的實際問題。建議設立常設性機構,督察具體負責規劃措施的落實情況,推動區域內各縣之間開展有效合作,從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旅游客源相互輸送等目標的實現。
____鎮地處____縣城東北103公里的____腹地,位于____兩省、三縣(____、____、____)交界處,轄9個村(社區 )2857戶11349人,總面積155平方公里,海拔410—1560米。發展旅游業有著得天獨厚的三大優勢:
──全國唯一以“____”命名的鎮。____鎮因中國工農____第____軍曾在當地九龍山浴血奮戰,并創建革命根據地而得名,是全國唯一以“____”命名的鎮。____故事在當地群眾中廣為流傳,____精神深入千家萬戶。
──____唯一省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____年4月1日,投資1509萬元的____紀念館園區建成并對外開放,是____唯一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也是全市首家被命名為國家“AAA”級紅色旅游景區。開館以來,共接待省內外學習、教育和觀光游客5萬余人次。
──“中國____”核心區域在____。____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富產汞、銻、金、鐵等,其中地下汞礦存量位居全國之首,亞洲之最。據史載,秦陵地宮水銀、北京故宮所用的上好朱砂,均來自____青銅溝,____被譽為“中國____”,而汞礦主產區青銅溝位于____鎮境內。
蘊含巨大的潛力
____鎮交通便捷,境內山水奇石景觀和民俗文化獨具特色,“紅色文化游+生態休閑游+現代工業游”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發展旅游業的前景廣闊,有四大潛力可挖:
天然寶石──雞血石。在原公館、洛駕、北溝、青銅溝一帶是出產雞血石及朱砂、寶砂石的礦區,古人統稱青銅溝。青銅溝的雞血石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昌化雞血石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巴林雞血石有數百年的歷史。青銅溝的雞血石歷史早、品種多、質量好,全國首屈一指,占世界領先地位。
天然氧吧──宜居地。____鎮境內生物種類多,森林植被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80%,位居全縣之首,比省上“____”提出的____覆蓋率預期達64%還高16個百分點??諝馇逍拢撗趿W雍棵苛⒎矫走_20000個以上,實屬天然氧吧,是益壽宜居首選之地。
歷史遺跡──古礦洞。位于____北部小河鎮公館與____鎮竹筒的大、小青銅溝一帶的古礦洞遺址,地質部門記冊在編的有900余處,實際超過千余處。它們深淺不一,小的深數米,大的深數百米,千年古礦洞群見證古代采礦業發展歷程,極具考古價值和申遺前景。
人文景觀──古民居。____鎮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境內有以陳家大院貞節牌坊“節勵松筠”石匾為代表、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飛檐翹角的明清民居建筑與現代富有____地域特色的“漢水人家”民居,風格迥異,比對鮮明,讓人視角穿越時空,見證著時代的變遷。
厚積薄發的基礎
通過多年來的聚力建設,____鎮域經濟取得了突破發展,民生事業持續改善。畜牧、魔芋、林果等富民產業基本形成,____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32元,較“十一五”增長2.8倍,高于省市縣平均水平。
大交通不斷改善。____鎮雖然地處縣界周邊,但交通便捷,____“大北環”公路穿境而過,北距“西康”高速____小河出入口約50公里,西與316國道、“十天”高速暢通相連,“紅東路”與____縣對接貫通。近五年,全鎮新修村組公路47.5公里,水泥硬化51.1公里,修建拱(函)橋20座,通村水泥路形成網狀貫通全鎮9村,公路通組到戶率達89.3%。
新民居獨具特色。近幾年,____鎮搶抓國家扶貧開發、移民搬遷、革命老區建設等政策支持,中心集鎮新民居建房574戶,建成以“漢水人家”風格為代表的豐積等村(社區)集中安置點20個,全鎮共建新民居2423戶,占全鎮總戶數83%,以集鎮為中軸,形成具有____風格的新民居群。
配套服務基本健全。圍繞文化旅游產業,____鎮內三產服務業蓬勃興起,成為拉動鎮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引擎。近年來,新開辦農樂10家,餐飲業8家,商店11家,先后推出系列旅游紀念品。全鎮農村網改達85%,通信移動網絡實現全覆蓋,民生配套服務設施得到根本改善。
____精神根植民心。當年,為掩護大部隊轉移浴血奮戰、英勇犧牲的____戰士被當地群眾尊稱為“____老祖”,____精神世代相傳,造就淳樸民風。特別自全縣實施“文化興縣”戰略,開展新型農民教育活動以來,樸素的____精神得到進一步深化,基層組織建設加強,村(社區)活動室規范化建設達100%,干群創業激情得到全面釋放。
未來發展的構想
發展____旅游,打造____品牌。立足____鎮情和現實基礎,發展旅游業應圍繞一個主題、搭建兩大平臺、突出三條主線、主攻四大看點。通過抓項目促開發,實施高點起步,增強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
一個主題──____精神。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____精神是革命先驅留給老區人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____鎮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精髓所在。新時期,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需要大力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____精神,不斷升華凝練____精神。通過大力弘揚____精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提高群眾思想境界,形
成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良好社會心態。以村民自樂班和景區紅色文化節目活動為載體,發展文化事業和繁榮文化產業,把____建成崇德尚禮、奮進向上的文明新鎮。 兩大平臺──____紀念館園區、古礦冶遺址。堅持把紅色資源開發放在首位,將____紀念館園區打造成____紅色旅游標志性精品景區。目前“____紀念館園區”二期工程的設計方案已完成,力爭盡快啟動實施,建成后的園區規模擴大到12.6平方公里,提升紀念館園區品位,使之成為融革命傳統教育、德育教育、國防教育、廉政教育和干部培訓于一體的教育基地。以____為核心區的千年古礦洞群遺址,下一步加強與各級文管部門銜接協作,對____古礦洞群開展詳細調查,作好打包開發前期工作,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礦冶遺址”。
關鍵詞:低碳經濟;生態旅游;發展策略
低碳經濟這一理念是在我國20世紀時期所提出來的,其發展理念的主要來源是為了防止全球變暖所提出的對策。通過低消耗、減排放、減少空氣污染來得以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以生態旅游產業來說,通過生態旅游產業的茶文化能夠將我國的低碳消費得到有效實行,利用茶文化的旅游經濟消費帶動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讓人們加強對低碳經濟的重視,也通過茶文化的宣傳提高生態旅游的發展速度。從低碳經濟環境下來看茶文化生態旅游事業的整體發展可以發現,一個全面而合理的旅游發展策略能夠加快茶文化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并且為我國的低碳經濟帶來更多效益,反之則會使得茶文化生態旅游逐漸走出人們的視線。
1低碳經濟環境下茶文化生態旅游發展的必備條件
1.1旅游產業具備良好的發展途徑
1.1.1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定位
旅游產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旅游產業發展中,旅游產業還只是簡單的產業,并未與其它產業相合作,在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多年后,旅游產業為了提高發展速度,開始與多個旅游點的商家開始合作,將其銷售于游客,這樣的發展模式雖然推動了我國旅游產業和經濟的發展。但其發展方向并未受到群眾的認可,在20世紀時期,我國開始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這些經濟發展得到了各界的認同,并且已有多個企業將其設為運營理念,從而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這對我國的旅游發展來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旅游產業不僅具備了低碳經濟當中消耗低的經濟條件,還具備了宣傳力度大、經濟發展快等優勢條件,結合這些條件,將旅游產業的發展為低碳經濟模式,能夠改變人們對傳統旅游產業的不良印象,并通過利用有效資源,實行節能環保型經濟消費模式,推動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為我國的旅游產業指明更明確的發展方向[1]。
1.1.2旅游發展結構必備特色文化
生態旅游作為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產業,與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相符合,并且,借助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開發生態旅游的低碳旅游事業,能夠有效擴大低碳經濟的影響,也能夠有效改變傳統的旅游事業發展模式,利用天然而具有特色的茶文化來作為生態旅游的經濟發展產品,能夠讓游客了解我國的茶文化,還能夠通過茶文化改變旅游產業的經濟結構,使其成為低碳經濟結構。位于我國廣東西部的英德就曾利用茶文化來開發一系列的旅游產業。英德利用栽培茶樹并結合云南大葉種和鳳凰水仙兩個優良群體作為基礎,利用專業的工序制作成英德紅茶,還在當地開展了相應的英紅鎮茶趣園。通過茶樹形成多個特色景點,不僅加大了游客量,也在實現低碳經濟的同時促進了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通過茶文化發展成了特色旅游景點[2]。
1.2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發展初期
茶文化旅游的具體模式是將茶的生產過程以及茶的文化和旅游景點特色相融合發展成旅游場所,利用低碳環保的茶資源來形成新型的旅游模式,并利用茶資源來建設多種具有文化特色的茶景觀,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以及傳說,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景點。旅游產業是通過各式各樣的風景特色來吸引大批游客,而這些游客在觀賞風景時會較為留戀當地具有傳統特色的特產。而生態旅游則可借助游客的這些心理,開發更多的茶文化莊園,將當地的民俗以及茶文化在當地打造許多具有特色的娛樂、觀光景點。例如,在梅州就已開始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茶資源建設了多種特色景觀,梅州是以山多、山高而出名的,并且當地結合了風景特色和茶文化,將兩者打造成獨一無二的茶風景,因此也就擁有了高山云霧出名茶這樣的名氣,去過梅州的游客都能夠發現,梅州當地的客家人都十分熱愛品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這樣的說法。梅州大力的開發茶田觀光休閑旅游產業,正好契合了都市人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強烈需求,使得各地游人蜂擁而至,在這里感受返璞歸真的茶農生活。茶文化還具有良好的原生態、環保等低碳條件,并且在隨著我國各項產業的不斷開發,茶文化不僅開發了采茶游戲,還相繼開發了茶歌、茶詩等具有特色的現代文化項目。在旅游產業實現高速發展的同時,旅游產業開始關注茶文化資源,并利用茶資源開發了許多茶文化旅游景點。
2低碳經濟下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發展策略
2.1做好旅游發展規劃工作
旅游產業并不是一項簡單的產業,旅游產業直接關系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也是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低碳經濟到來后,旅游產業的發展開始走向生態環保的道路。但是,如何使旅游產業能夠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實現穩定發展,成為現代多個旅游產業的難題。旅游產業作為一項大型產業,其涵蓋內容十分廣泛,為了使低碳經濟得到全面落實和有效實行,旅游產業應在改革前做好規劃,有了具體規劃后再進行開發。預先規劃能使旅游產業在運營中減少資源的浪費,使每個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首先,旅游產業需根據茶文化來構建相應的低碳運營體系,確保規劃項目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使旅游產業的項目規劃得到安全保障,旅游產業可借鑒其它地區或國家的低碳經濟旅游產業運營模式,研究其它旅游產業運營較為適合的項目,從中吸取失敗教訓,積累經驗。并根據景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對當地進行考核和評價,用科學技術對周圍環境進行考察,確保資源配置符合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另外,為了使低碳經濟得到全面落實,旅游產業可在項目中規劃旅游資源,并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旅游景點保持節能減排,從根源上減少旅游景點污染源,使茶文化生態旅游能夠保持原生態,實現低碳發展。
2.2在旅游產業中建設茶文化推廣活動
在低碳經濟模式的不斷深入下,旅游產業的低碳經濟模式發展已成為了必然趨勢。為了使我國的茶文化生態旅游能夠實現高速發展,我國旅游產業可加大對茶文化的推廣,推廣內容主要涉及游客、旅游景點的特色文化、當地旅游資源等多個方面。對于茶文化生態旅游來說,可以結合不同領域的茶文化來進行大力推廣,根據不同的茶類來建設不同風格的旅游景點。如廣東省潮州市的中華名茶園,這個景點利用茶文化開辟了茶峰覽勝、名茶長廊、綠林秋千、茶坊習藝、采茶樂趣、情調相思林、古峰火臺、古驛道、古溪垂釣、熊貓竹景區等,還有包括茶藝館、小食館、茶窯雞、茶葉加工廠、學生勞動實踐訓練基地、露天表演場等配套設施。景區利用現有山體、水域和集約型茶葉生產基地,開辟休閑生態茶園景觀,讓游客在旅游觀光娛樂的同時,可以親力親為,由農藝師輔導,體驗采茶、摘果、制茶等實踐活動,領略茶文化之樂、古文化之韻、生態環境之趣。中華名茶園旅游區以茶文化、古文化、紅色文化為載體,讓游客更深度地了解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廣東市潮州市貼上了茶文化的標簽,為當地的旅游產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力,促進了當地的旅游產業和經濟發展。
2.3轉變傳統旅游產業的消費模式
在低碳經濟視域下,轉變游客的消費模式是落實低碳經濟發展的核心所在。對此,為了使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能夠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需要轉變以往的利益型消費觀念,將綠色消費作為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并通過提倡綠色消費,加強人們的綠色環保理念,讓游客在觀賞景點的同時,能夠自覺的規范自身的不良行為。通過改變傳統旅游產業的運營理念,改變以往旅游產業的消費推廣方向,提倡游客購買綠色環保產品,使低碳經濟理念能夠真正的融入游客的消費當中。讓游客了解更多的茶文化,提高游客對環保理念的重視,并借助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發展,擴大環保理念的影響力,使更多人能夠加強對低碳消費的重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低碳經濟的提出不僅改變了傳統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也改變了現代的經濟結構,使其實現更長遠和更穩定的發展。茶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不僅符合低碳經濟的環保理念,也符合現代旅游產業對特色文化的需求。通過建設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完善了傳統旅游產業的不足之處。在發展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時,需要做好旅游發展規劃、推廣旅游產業中的茶文化建設、轉變傳統旅游產業的消費模式,使茶文化生態旅游產業在低碳經濟下能夠順利的實行。
作者:李曉娜 單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博物館;建設;發展
一、海北州博物館群落建設優勢
(一)文化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海北歷史悠久,人文資源稟賦極佳,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了以民族文化為核心,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生態文化為支撐的地域文化資源體系。海北州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代表性旅游資源35處,其中,青海湖、王洛賓、原子城以及豐實的草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歷史遺跡等,是海北州擁有建設博物館群落彌足珍貴的資源稟賦,為海北州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區位優勢與日俱增。海北州東臨省會西寧市,北接甘肅省河西走廊,西與海西州接壤,南隔青海湖與海南州相望,處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是青海省承東啟西的農牧結合部,環青海湖經濟區和蘭青―青藏鐵路發展軸線的核心區域,歷史上曾是西平張掖道、鮮水酒泉道的重要絲綢輔道。青藏鐵路、國道315、227線和湟嘉公路橫穿全境,州府距省城西寧100公里,是全省離西寧最近的自治州府。區位交通的便捷暢通,讓海北州成為環青海湖民族文化體育旅游圈和青藏高原旅游帶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海北州作為高原生態旅游示范區,處于全省“四區二帶一線”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為建設博物館群落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文旅融合發展相得益彰。近年,海北州文化產業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積極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企業和特色經營戶,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民族工藝品等行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特有的區位、交通優勢,積極健全旅游要素體系,有效帶動了住宿、餐飲、交通、購物、娛樂等領域的消費,豐富和提升了旅游消費的內涵和層次,促進了旅游市場的繁榮興旺。這為博物館群落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海北州博物館群落建設原則
博物館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了一定地域人類歷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的風貌和變遷,是人們獲取知識、陶冶性情、提高修養的重要文化服務場所。在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的新挑戰下,城市博物館宏觀發展規劃的新趨勢是運用現代市場經濟和企業管理理念,推動博物館群落建設與旅游、科技、優勢產業融合,充分發揮博物館的資源作用,提高博物館對社會教育、人文傳承、文化發揚、等方面的貢獻。
(一)推動博物館群落與旅游產業融合。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資源在地方文化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館旅游已經在自身發展中成為城市旅游的實體構成。州委州政府堅持博物館群落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揮博物館資源在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壯大旅游業中的重要作用,打造以青海湖、原子城、西??榇淼牟┪镳^群落文旅品牌。培育以博物館群落為支撐的體驗旅游、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閑旅游線路,設計生產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紀念品,增加地方收入,擴大居民就業,放大博物館群落建設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二)推動博物館群落與現代科技融合。海北州的博物館群落建設堅持借鑒與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加大對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創新利用。推進博物館與數字、網絡等技術深度融合,增加模擬考古、仿真修復、虛擬漫游等體驗式的博物館參觀項目。引領場館實施智慧博物館項目,加大網上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流動博物館、社區博物館的建設,擴展博物館群落發展空間,提升博物館群落的核心競爭力。
(三)推動博物館群落與優勢產業融合。促進博物館群落與文化、旅游、體育等優勢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其與相關支撐、配套及延伸產業的對接,努力打造完整的博物館產業鏈條。在博物館群落建設中,植入民間工藝、民俗風情、傳統節慶等元素,引進特色民族演藝、高原康體運動、域外展覽活動等復合型業態,激活動漫、網絡等新興業態的廣泛發展,延伸補充博物館群落旅游圈層的服務半徑。鼓勵發展文博創意產業,深入挖掘博物館社會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開發實用性和生活性、藝術性與功能性的衍生產品,延伸文博衍生產品鏈條,調動博物館利用館藏資源開發創意產品的積極性,引導文化消費,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
三、海北州博物館群落建設模式探索
(一)突出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的群落布局。緊扣海北州民族、歷史、紅色、生態文化主題,提煉重要文物、傳統工藝、傳統產業、民間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造型元素,如提煉“虎符”的藝術元素,打造博物館景觀;注重體驗要素和配套設施的功能分區,圍繞青海湖、金銀灘、原子城、祁連山、百里油菜花海等A級景區為核心吸引物,以特色靜態體驗和動態參與內容構成游憩體系,完善以核心吸引物、游憩體系和綜合服務配套組成的群落功能分區模式。
(二)充分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化場館建設。以“青海湖人文生態博物館”建設作為全州總名片,推動代表海晏特色文化小型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企業博物館加入博物館群落,聯動門源、祁連、剛察的人文生態文化資源,擴大海北州環湖博物館群落范疇。
(三)打造博物館衍生品開發全產業鏈條。構建博物館展品衍生開發體系。承建以創意文博產品研發設計為重點,集新產品、新技術的收集展示、信息、成果轉讓、推廣應用為一體的開放性平臺,集中研發創意紀念品、旅游裝備品、旅游用品等三大類產品體系。增加體驗式博物館衍生項目,以紅色、綠色、特色“三色”旅游為主題,在生態觀光、民族風情、紅色旅游、特色餐飲、節慶活動等傳統產品形態的基礎上升級成為新型觀光、特色體驗、康體度假、高端體育、文化演藝類等衍生項目形態。
【關鍵詞】寧夏南部山區;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81-01
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文化市場管理。切實加強網絡、休閑娛樂場所的監督管理和服務工作,形成了以文化部門為主,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文化市場管理服務機制;不斷完善文化市場社會監督機制,公布服務熱線和監督投訴電話,在文化經營場所擺放監督舉報牌,監督管理防范工作向縱深推進,成效明顯;積極開展了“掃黃打非”、凈網、固邊、護苗、清源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重點場所、重點內容、重點部位加大文化市場的執法檢查力度,杜絕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等違法經營活動,形成了齊抓共管、協調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精品文化活動。連續推出不同主題的廣場文化活動,每年演出30場次以上;每年舉辦春節晚會、社火大賽、火石寨丁香花節、秦腔大賽,以及“美麗西吉”青年歌手電視大賽、“西吉好聲音”等賽事活動;組織開展了節慶期間群眾文化活動,每年開展廣場文化、社區自樂班和送戲下鄉演出活動達100場(次);已連續4屆參加固原市舉辦的群眾廣場舞大賽并獲得了“四連冠”;選派人員參加了2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和固原市“花兒漫六盤”歌手大賽等活動;推出以歌唱西吉為主的“精彩西吉?原創金曲”碟片一套,創排了大型花兒歌舞劇《大移民》、《大學生村官》等劇目并進行巡演;創排的《六盤響鞭》和《回鄉環鼓》兩個節目參加全區第八屆和全國第十屆民族運動會,取得了金獎的好成績。
(三)文化產業發展。以創建“中國文學之鄉”為契機,大力培育文學創作產業;以西吉民俗、民族文化為特色,推出刺繡、剪紙等民俗工藝品;利用華夏錢幣第一縣的品牌,推出西吉古錢幣圖冊;推薦命名了2處三星級農家樂,馬蘭回鄉刺繡有限公司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全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基地,正在動工建設集研發、培訓、產銷一體化的馬蘭刺繡中心,金山文化苑、亦美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被評為第一批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戶等;推薦龍泉灣山莊、震湖民間皮影戲和震湖劉家拳參加了中阿博覽會。舉辦了非遺傳承人和文化產業(刺繡)培訓班,全縣非遺傳承人和刺繡愛好者參加了培訓,還專門從蘇州聘請刺繡老師授課,現場指導刺繡技藝,多次組織文化產業人員出外培訓學習,把外面的先進經驗帶到西吉來。
二、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文化經營人才缺乏。從事文化產業工作的大部分人員企業規劃、財務、營銷、管理等方面知識欠缺,缺乏投資和風險管理的意識。具有專業水準的文化經紀人、制作人、策劃人、人十分稀缺。二是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緩慢。電子游戲、動漫等新型文化產業發展目前尚為零。非遺產品開發經費不足,產業化發展緩慢,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不能有效地轉換成文化產業內容。三是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低。沒有形成統一開放、規范高效的文化市場,文化產品的交易基本上以零售為主。四是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不深。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旅游業的帶動,西吉縣旅游資源豐富,發展勢頭良好,但存在層次低下、文化與旅游融合不深、輻射力不強、帶動性不大等問題。
三、文化產業發展建議
(一)積極探索,全力實施文化振興工程。立足“回鄉生態文化縣城”定位,大力實施文化振興工程,提高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挖掘整理西吉歷史、自然、民族、紅色等文化內涵,打造一批文化建設示范工程,推出一批文藝精品,提升中國首個“文學之鄉”品牌,在全縣形成凝心聚力、積極向上、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形成建設“四個西吉”的強大正能量。
(二)大力扶持,做活“文化旅游”兩大產業。立足縣情實際,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壯大區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圍繞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濃厚的文化產業和丹霞勝景、紅色圣地、回鄉風情三大旅游品牌的開發建設,對全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重新定位,調整思路,主動作為。配合實施好鄉村旅游扶貧、美麗村莊建設等項目;大力挖掘地方傳統特色,扶持“刺繡”、“剪紙”等文化旅游產品,加大旅游產品開發。
(三)加強引導,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茖W規劃,切實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結合西吉縣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階段和新要求,適時編制出臺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規劃,為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更為科學、可行的引導;依托資源,積極開發本土文化旅游商品,發展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完善旅游文化形象,增加旅游業附加值;突出特色,大力豐富文化體驗活動。圍繞旅游業的“娛”字要素,努力開發互動性的文化旅游項目,積極延長旅游產業鏈;強化保障,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機制、理順體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