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1 09:13: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商業銀行;西方經驗
一、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的特征分析
1.經營風險具有集中性
在我國,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一直不很通暢,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仍以間接融資為主,使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由于目前銀行以國有制為主,所以銀行風險及損失最終主要由國家承擔。歷史上每一次較大規模核銷呆賬貸款就是有力的證明。
2.具有全方位、全時段、全過程的特性
經I風險存在于商業銀行的各種經營項目和各個業務環節中,同客戶打交道有信用風險,在市場上運作有價格風險、匯率風險,即使不同客戶打交道、不同資金打交道,只做內務工作,還有操作風險,用人還有道德風險.所以,銀行的風險是全方位的、全時段、全過程的,不可能將風險拒之門外。銀行所能做的只是將風險管理起來,去識別風險、去判斷風險、去分散風險、為風險背后的利潤提供相應的保障。
3.經營風險具有隱蔽性
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產生的根源多來自人為因素,人的行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導致經營風險的難確定性,包括從銀行內部的經營者、員工到銀行外部的客戶、市場的消費者,他們的行為都或多或少地影響銀行經營的方向,給銀行帶來多變的風險。迫于競爭的壓力,銀行本身的經營也在不斷地創新,多范圍的改革與創新自然引起多角度、多變換的經營風險。
4.經營風險具有難控制、危害大的特點
商業銀行經營中的許多風險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嚴重的危害,令銀行措手不及。對于銀行來講風險本身就有較好的潛伏基礎,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將其本身進行偽裝,讓監管者很難對其進行充分的估計和控制,但一旦風險累積到可控范圍之外的時候,它的危害性就顯露無疑,造成很大的損失,并伴有一定的連鎖反應。
5.經營風險具有社會性
我國在近幾年的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人們的金融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但金融風險意識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淡漠。絕大多數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者的經營風險認識還亟待提高。一旦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暴露,特別是支付能力出現問題時,肯定會引起群眾不滿,從而影響社會安定。
二、西方商業銀行風險及風險管理新特點
西方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理論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資產風險管理階段、負債風險管理階段、資產負債管理階段和風險資產管理階段。隨著本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金融自由化的推進,經濟發達國家的金融管制放松、國際金融資本流動性提高,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崛起,國際銀行業競爭加劇,銀行兼并浪潮興起。同時,金融創新工具不斷涌現,使國際銀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時,銀行業日益走向業務綜合化、全能化、國際化,國際銀行業的風險有增無減,并且在風險上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新特點:1風險類型日趨多樣化。從業務類型上看,不僅有資產業務風險,而且還有負債業務風險,同時還有包括衍生金融產品交易業務在內的其它業務風險。從銀行的經營性質上分析,有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2.風險的表現形式更趨復雜。在市場風險中包含著利率、匯率及有價證券價格波動的風險,信貸風險與高技術投資風險聯系在一起,操作風險可能是因為電腦操作過程中信息失真而產生。3.銀行業相互之間債權債務的關聯度加大,相互之間的影響增強,銀行業受難以避免的系統性風險的影響增大。4.監管較薄弱的衍生金融產品的交易發展較快,衍生金融產品交易風險成為影響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便是較好的例證。與西方商業銀行風險面臨的新特征相適應,西方銀行業的風險管理上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新特征:首先,風險管理理論得到了深入發展。這首先是得益于對于風險認識的深化,包括對風險內容、風險的表現形式及風險成因等多方面認識的深化,出現了不對稱信息理論、監管的“道德風險”理論等對實踐有很強指導意義的新理論。其次,風險的監管由原來的僅注重表內業務發展到表內表外業務的并重。再次,外部風險監管與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有機結合。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和銀行風險,西方各國政府都制定了規范金融市場行為的各種措施,包括金融市場準入和退出、銀行資產狀況檢查及業務運作監管等。商業銀行在積極配合政府監管的同時,還從自身利益出發,紛紛建立內部風險控制措施。最后,銀行業的監管走向國際統一協調行動的軌道。巴塞爾委員會的成立和運作、巴塞爾協議的簽訂和執行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三、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資本充足率水平不高,風險資產規模較大
由于國內銀行資產質量比較差,不良資產的規模比官方公布的數字要大得多,因此按實際風險資產計算的資本充足率實際上大多低于巴塞爾協議8%的最低水平,同時由于資本充足率水平較低且資本補充渠道較窄,能夠為分支機構風險敞口配置的資本相當有限,不可能為高規模的風險敞口提供足夠的資本支撐,這種情況下必然導致分支機構風向敞口規模與資本匹配失衡。在資本補充有限的情況下,要提高資本充足率必須在降低信貸資產的風險敞口上做文章。而我國目前包括大型企業在內的絕大部分企業尚未取得外部評級,在標準法下其風險權重為100%或者150%,且國內銀行尚不具備內部評級的客觀條件,不能對企業進行內部評級,在呆賬準備金提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資本充足率的這種逆向配置效應幾乎意味著商業銀行降低風險敞口規模的途徑就是降低信貸存量規模,甚至是減少一些優質客戶的信貸業務。
2.風險管理文化落后,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高級管理層的風險意識初步形成,但風險管理沒有作為風險文化植根于所有員工的心中,貫穿到業務拓展的全過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還沒有樹立,沒有形成全行認同的風險管理文化,系統而完整的風險管理戰略還有待于加強,風險管理側重于后臺管理,沒有將其作為信貸決策、風險敞口限額控制、貸款定價、資本資源配置的有力工具。同時,部分人員將風險片面地等同為違規、案件和損失,一些風險管理人員將風險管理簡單地理解為控制,部分業務人員將風險管理看作是業務拓展絆腳石,注重信用風險的控制和計量,對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等僅有一定的理性認識,還談不上統籌考慮、系統管理。
3.風險承擔主體不明確
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制度下,代表全體股東利益的董事會明確地承擔起銀行在其全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所有風險,并以銀行的全部資本金作為承擔風險的最終邊界。董事會因此負責制定有關風險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銀行內部建立起有效的風險內控體系。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均是股份制,在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風險承擔的主題,任何有效的風險管理都應該是以風險承擔主題明確,權力、責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為根本前提的。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中這種風險承擔主體不明確的特點在風險管理上的后果就導致了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管理層對金融風險非常重視,而圍觀金融主題的金融風險管理意識相對淡薄,對風險管理缺乏緊迫感和積極性。
5.內控體制不健全,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不完善?
據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1998年提出的《銀行機構內控指引》,完善的現代銀行內控體系應該以運作合法、有效和信息暢通為目標,涵蓋銀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風險的有效別和評估、控制活動和責任分離、信息交流以及監控和缺陷修正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到目前為止,我國大多數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都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也沒有專職的風險經理,無論是內部稽核部門還是信貸管理部門或資金管理部門,都沒有能力承擔起獨立的、權威性的、能都有效管理銀行各個方面風險的風險管理職責。
四、商業銀行業務創新中防范風險的對策
1.完善法律監管實施方式
對銀行業金融創新設立一整套完備的法律程序,制定關于金融交易管理的統一標準,使金融交易從合約的簽訂到最后執行完畢的整個過程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來規范。同時建立關于風險管理和交易咨詢的有效機制,使各金融機構都有防范金融風險的舉措,確保投資的安全性。穩定、連續、透明的監管法規,會使被監管主體產生清晰,長期的創新預期,否則會抑制其創新沖動,增大其創新成本。
2.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
要進一步加強基層監管部門與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溝通,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和業務創新的動態,增強對業務創新變化的敏感度,充分評估市場需求對業務創新業務的接受程度,建立商業銀行公平競爭的“游戲規則”,為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穩健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增強監管工作的主動性,建立預警機制,防止出現惡性競爭;加強協調和引導,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業務進行引導和約束,幫助商業銀行建立自律性管理制度,培育適度競爭的市場環境,做到競爭與穩定,效率統籌兼顧。
3.確立風險管理意識
銀行在創新過程中,風險日益增大,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商業銀行面對金融環境變化、風險增大的現實,要想取得良好的經營效益,必須確立風險管理的意識與觀念。銀行的業務部門應把風險的監控和規避視為本身的基本職責,作為每天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監控中及時發現并避免風險。在業務經營過程中,業務部門應嚴格執行授權授信制度,與法律事務部門協調配合,對業務中的法律風險做到事前規避,事中化解,事后補救。同時,應提高銀行各部門業務經營的透明度,加強部門間的相互制約和監督。
4.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商業銀行要聯動其他金融部門,統一制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制度,并結合自身的特點,在實踐的基
A上建立一套科學的風險預測評估指標系,通過該體系,隨時對全行各項業務的風險作出比較準確的監測和判斷,測算風險的時間、風險發生的環節、風險量,以及風險化解的可能性,及時通過系統指導各行解決問題,化解風險。同時,通過建立動態風險報表,隨時發現業務創新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及時通報全行注意回避,并協同業務部門就該風險制定措施,降低風險的發生率。
關鍵詞:商業銀行;經營效率;DEA模型
一、 引言
不同研究主體從不同評價角度研究了銀行的經營效率。從銀行內部來講,銀行希望各部門,各分行都能有效地開展經營活動,并且通過效率評價指導相應部門和分行的工作。因此具有工作指導和落實戰略決策功能的平衡積分卡方法在銀行內部績效評價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它方法還有經濟增加值(EVA),目標管理法,360度績效評價法,產品評價法等。從國家監管部門來講,對銀行經營效率的關注點主要在于風險管理。由于銀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地位,銀行又是具有一定經營風險的企業,所以對其風險管理的效率評價是國家監管部門的主要關注點。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投資的目的即為盈利,所以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是其主要關注對象,因此對銀行總體經營效率的評價就顯得更為重要。本文認為,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單一從任何一方面進行評價都不能完全體現銀行的經營全貌。所以,本文從風險管理和盈利兩方面來構建指標體系,評價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
我國商業銀行按照股權歸屬分為兩類,中農建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余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本文分析了兩類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區別,以及在2008年到2012年間平均經營效率的變化情況。
商業銀行經營效率評價方法一般有參數方法和非參數方法。參數方法包括簡單回歸,分位回歸,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非參數方法主要包括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鑒于商業銀行的多投入多產出特性,DEA方法在銀行經營效率評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DEA方法,以期發現各商業銀行經營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性素材。
二、 模型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是由美國運籌學家Charnes等人基于“相對效率評價”概念提出的評價具有多維輸入、多維輸出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是否相對有效的評價方法。該方法有兩個優點:一是不需要確定生產函數的具體形式;二是不需要指定每個指標的權重,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效率評價的客觀性。
使用DEA方法需要確定兩個假設:一是輸入/輸出導向模型選擇;二是不變/變動規模報酬假設。對輸入/輸出導向模型的選擇,鑒于市場占有率考慮,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一般不愿意縮小規模,而是希望在更大規模上開展各項業務。所以本文采用輸出導向模型。對銀行業效率的不變/變動規模報酬假設,研究認為我國商業銀行規模差異顯著,變動規模報酬假設更為合適。本文將在變動規模報酬假設下,計算輸出導向模型的商業銀行經營效率,并計算其規模效率,并分析不同時期,不同類別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狀況。
設DMUj的輸入v輸出數據分別為(x1j,x2j,…,xmj),(y1j,y2j,…,ysj),j=1,…,n,其中n為DMU的個數?;谳敵鰧蜃儎右幠蟪辏˙CC)模型,等價于求解如下線性規劃問題:
■z=■vixio-v0
subject to■uryro=1(1)
■vixij-■uryrj-v0?叟0,j∈J={1,…,n}
vi?叟0,ur?叟0,v0free in sign,i=1,…,m,r=1,…,s
其中v=(v1,…,vm),u=(u1,…,us)為權重向量,v0是個標量。求解(1)式,我們可得到DUM0的效率值為1/z。刪去(1)式中的v0便可得到基于輸出導向不變規模報酬(CCR)模型。
三、 實證分析
1. 數據和指標體系。由于我國金融市場化還處于初級階段,商業銀行的發展時間也不長,現階段并沒有統一的銀行經營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已有研究一般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從生產的角度,此時以銀行固定資產和職工數為投入,以制造的存款總額為產出;二是從中介角度,以銀行存款為投入,利息收入等為產出。最新的研究通過兩階段DEA模型將這兩個過程合二為一,以生產過程為第一階段,輸入變量為固定資產和職工數,輸出變量為存款總額,以中介過程為第二階段,輸入變量為存款總額,輸出變量為非利息收入,凈利息收入,不良貸款。
本研究認為職工人數只包含人員投入數量的信息而無法反映質量的信息,故采用應付職工薪酬作為人員方面的投入指標;而固定資產數量是一個長期的投入要素,不適合以一年為期的效率測量,因此本文以資產折舊和攤銷代替。對于輸出變量,本文從三個角度考察:一個銀行的傳統業務凈利息收入;二是隨著近年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銀行越來越重視非利息收入;三是銀行本身是具有一定經營風險的行業,其凈利息收入必然伴隨著風險,并且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金融行業對銀行的風險控制尤為重視,比如新巴塞爾協議,著重加強了對銀行風險的控制,在這種背景下,本研究使用不良貸款率度量銀行風險。全部指標及其對應財務指標如表1所示。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安經濟金融研究數據庫。
不良貸款率作為產出屬于不良輸出,需要做相應轉化,因此本文仿照Seiford和Zhu的做法,對不良貸款率進行轉化以適應模型的要求。
2. 效率分析?;谳敵鰧?,變動規模報酬的DEA模型,本文對2008年~2012年14家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進行實證分析,利用DEAfrontier軟件計算各商業銀行的相對效率,結果如表2所示。
(1)總體分析:從14家銀行的平均效率來看,5年的平均效率為0.910 9,其中民生銀行效率最高達到0.995 9,農業銀行效率最低只有0.746 1。其它效率較高(超過0.9)的銀行有中國銀行(0.935 8),工商銀行(0.940 7),興業銀行(0.914 8),上海浦東發展銀行(0.932 3),平安銀行(0.974 4),招商銀行(0.953 3),中信銀行(0.903 8)。從14家銀行5年的效率波動來看,民生銀行最為穩定,效率標準差只有0.009 1;廣東發展銀行波動最大,效率標準差達到0.133 6。具體到每一年,民生銀行在除了2010年之外的其它四年都達到相對有效(效率值為1),所以其平均效率最高而且非常穩定。廣東發展銀行在2008年達到相對有效,但隨后效率下降明顯,2009年效率最低只有0.627 9,所以其效率波動最大。
中國商業銀行平均效率從2008年的0.874 2下降到2009年的0.857 5,說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平均經營效率具有一定影響。這個時期中經營效率下降顯著的有工商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經營效率逆勢上升明顯的有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長期來看,14家銀行的平均效率呈現曲折上升的趨勢,從2009年0.857 5上升到2011年0.952 7,并在2012年保持在0.948 3的高位。這反映了國內商業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逐步恢復,銀行業隨經濟穩步發展,經營效率逐漸上升的過程。
2012年14家銀行平均效率為0.948 3,標準差較低為0.049 0,顯示銀行業效率情況整體較好。其中相對有效的銀行有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效率較低的銀行為農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和平安銀行。
(2)個案分析:農業銀行作為2012年效率較低的銀行之一,同時也是2008年~2012年中效率增長最快的銀行,相對效率從0.658 5上升到0.876 7。這與該行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農行2009年實現股份制改革,增強管理,改善經營,顯著提高了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從2008年的300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800億元。另外在股份制改革之際因為獲得國家注資,剝離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從2008年的4.32直線下降到2012年的1.33。這些都給農行的經營效率帶來大幅增長。但作為股份制改革最晚的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各方面還比較年輕,經營效率雖然大幅增長,但仍然處于低效率區域。
民生銀行作為中國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入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具有主要針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的鮮明特色,在國內商業銀行中獨樹一幟,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其在2008年~2012年期間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8,0.84,0.69,0.63,0.76,顯著低于平均不良貸款率水平(1.18),正是這種優勢的具體表現。
(3)分類分析:14家商業銀行顯著的分為兩類,一類是中農建工四大商業銀行,另一類是普通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四大商業銀行在規模上遠遠超過普通股份制商業銀行。一般的研究認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承擔了更多關系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責任,在經營管理方面受到諸多束縛,因而在以財務數據為主的經營效率評價中往往處于較低的效率區域。為了研究這一問題,本文分別計算四大商業銀行和其余商業銀行的效率平均值,以及該平均效率從2008年~2012年的變化情況,見表3。
總體來看,四大商業銀行平均效率為0.883 3,低于其余商業銀行的0.921 9,符合預期。但從時間序列來看,2008年到2012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世界金融危機期間,時間段為2008年~2009年,第二個階段是金融危機恢復期,時間段為2010年到2012年。第一個階段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對四大商業銀行影響明顯,平均經營效率從0.842 8降低到0.787 2;但對其余商業銀行影響不太明顯,兩年平均經營效率分別為0.886 8和0.885 6。第二個階段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機恢復期間,四大商業銀行經營效率進步明顯,平均效率從2009年的0.787 2,穩步上升到2012年的0.959 5,最終與其余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持平(0.943 9);同時其余商業銀行保持穩定。這說明在世界金融危機之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穩步發展和四大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國有商業銀行逐漸市場化,加強經營管理,做好風險控制,實現了經營效率的穩步發展,最終與其余股份制商業銀行齊頭并進。
四、 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2008年到2012年我國14家商業銀行作為評價對象,基于DEA模型從銀行盈利和風險管理兩方面綜合評價銀行的經營效率,比較分析了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效率差異,以及在考察期內的變化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商業銀行的平均效率逐年升高,在2012年達到0.910 9,說明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充分利用了投入資源,比較高效。農業銀行的效率增長說明股份制改革對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顯著作用。因此,繼續深化改革,放開制度束縛,是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有效手段。民生銀行的高效率說明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性,各商業銀行應該建立自己的獨特優勢,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從而在不同銀行的競爭中確立穩定地位。
2008年金融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有限,僅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銀行效率的提高。分類來看,金融危機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相對較為明顯,但也只限于2009年。2010年后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效率由于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國家經濟的平穩發展而獲得較大的提升。
股份制改革后的國有商業銀行在2009年后經營效率大幅提升,2012年已經和普通商業銀行平行,這充分說明改革的有效性。國有商業銀行雖然由于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而導致效率偏低,但由于政策和市場占有率等原因,能夠獲得較高的經營效率。
總的來說,國有商業銀行應繼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減少制度和行政方面的影響,充分發揮和利用其自身規模優勢,提高其經營效率,優化競爭機制,以提升競爭能力來改善經營狀況,從而實現其經營效率的穩步提升。同時有關經濟監管部門,應盡量減少對國有商業銀行的行政干預,使得其逐步適應經濟市場化運作的需求。全國范圍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實現差異化的經營管理模式,發揮其所有權優勢,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高效經營之路。
參考文獻:
1. 謝朝華,段軍山,基于DEA方法的我國商業銀行X-效率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5,13(4).
2. 段希文.銀行的績效評價:財務分析還是非財務分析.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3).
3. 陳全興.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績效評價主體的思考.會計之友,2010,(35).
4. 于兆河,許文雙,蔡澤泰.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商業銀行績效評價.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13,(3).
5. Luo Y, Bi G, Liang L.Input/output indi- cator selection for DEA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當代分位回歸與鞍點逼近方法的復雜數據分析”(項目號:11271368);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當代北京金融風險管理中若干重大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與防范對策”(項目號:12JGB051)。
關鍵詞:管理工具 國家政策 商業銀行 回報利益
1、經濟資本管理的發展
在上世紀的70年代之前,銀行業中沒有對經濟基本管理與經濟風險管理得以相對的關注,導致商業銀行使用規模擴張來增加收益,缺少對資本規模最優和高回報的計算。到了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中,銀行業中不斷的發生了危機事件,使各國監管局對經濟基本管理和經濟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有了統一的監管原則。一些先進的商業銀行業漸漸對資源的優化獲得最大的利益有了一定的認識。由于這種管理需要一定的成本,它也不同于各國監管局約束性管理,經濟資本管理的概念就產生了,漸漸的被國際先進商業銀行所應用。至到本世紀的04年6月,經濟管理的概念才有了比較全面的講述,與衡量經濟管理的標準和內部評級法。
經濟基本管理理念在深化認識中,我國有不少的經濟學者與銀行工作人員,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經濟基本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國內各種商業銀行的管理者,也從工作人員和各種實踐工作中對經濟基本管理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漸漸的國內各大商業銀行都建立起了先進的經濟基本管理信息系統,將數據集中的全行系統實現了。在對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一些方面的控制有了質的改變,不斷完善引入的經濟基本管理系統,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實施經濟基本管理,是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是對風險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的有效方式。提升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與國際銀行和全球金融接軌。
2、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的含義
對貨幣經營的企業就是銀行。在滿足銀行股東的資本回報要求的時候,也體現出銀行經營的風險,是銀行資本的核心作用。任何事情都是會有風險的,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風險也是必要的,風險就是意味著損失的潛在。預期損失、異常損失、非預期損失這些都是銀行在經營中面臨的。
2.1、銀行可以將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損失預見,可以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來進行補救。經濟基本管理中來看預期損失是每個銀行在經營中必須承擔的支付成本,銀行可以通過定價產品,調整利率來得到補償,構造不成真有的風險意義。
2.2、由不可抗拒的情況導致成的損失,且損失超過銀行的承受力,這種損失發生的概率是不高的,一旦發生就會有無法彌補的損失。對此銀行無法做出預見和預防。然而這種損失沒有辦法通過吸收經濟資本來補償的,嚴重時造成銀行倒閉。這種異常損失,銀行只能通過壓力測試等一些方法來進行預測,做出應對策略。
2.3、預期損失和異常損失之間潛在的損失就是非預期損失,是對銀行經濟資源風險測量的指標。它具有波動性,難以預測其發生,也沒有辦法將它列入當期成本中。銀行的經濟資本,就是銀行實際承擔風險和非預期經營風險的一個資本額度??梢园训梅穷A期發生的概率和損失進行定量化,測算出最低的資本進行防控。
3、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相關指標的意義
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基本管理的相關指標有:經濟增加值;經濟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經濟資本占用系數。這三個指標是在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基本管理中的重要指標,都在商業銀行應用經濟基本管理中體現了重要意義。和傳統的管理相比
(1)經濟基本管理更具有平衡性。能夠對業務規模、風險水平、收益能力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平衡。例如:信用等級、擔保程度、期限、損失準備等各類風險因素。
(2)經濟基本管理有很廣泛的應用性。在對資源配置、人員績效考核、產品定價、資本風險控制、等一些領域中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經濟基本管理具有靈活性,對經濟資本限額的控制,可以使用多種途徑來將結構優化,實現不同的管理目標。
4、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分析方法
如今,每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都會在內部的統計部門管理信息系統下,都會再針對經濟資本計量和分析單獨開發出資本管理系統。系統主要應用在經濟資本管理報表的查詢中,對經濟占用、分配的情況進行檢測,對相關的考核數據進行分析。為各個管理層經營提供依據進行決策,是經濟資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在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中,對經濟資本的分析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分析過程中需要對經濟資本的使用、計劃、進度進行預測計算和描述,是對經濟資本監測過程的一種深化。
5、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和應用
經濟基本管理工作在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的實際應用中,經過了銀行經營管理效果反復的檢驗,將商業銀行價值的目的進行最大化發展。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基本管理應用中有以下的作用:
(1)優化資產組合結構、整體協調、評價和行動能力都增強。
(2)可以將經營和人力費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有效的利用、資源配置的效率提高、股東價值和費用的聯動性增強。
(3)股東回報的要求明確的體現出了,反映綜合績效水平的作用、對各分支機構號利用經濟資本獲取利益的能力做出客觀的評價、樹立對資本約束的觀念。
(4)用經濟資本占用的規模來確定資本風險的規模、有效的控制對規模盲目的擴張、根據風險的承受額度與市場變化等一些方面來決定風險資產的組合、調險的結構、控制風險的總量、有利于將風險和收益優化結合。
參考文獻:
[1]王霄峰.某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基本管理與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1.
[2]常志芳.某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濟基本管理與應用芻議[J].知識經濟,2014,(5):68-68.
[3]李國宏.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發展村鎮銀行的可行性研究――以山東淄博市為例[D].山東大學,2012.
[4]杜軍,鄒音,王斐等.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經濟資本配置框架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2):80-85.
[5]楊桂蘭.現代商業銀行風險限額管理探析[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2,(12):10-11.
[6]謝朝華,卿楊.我國商業銀行的X-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2001-2009年[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5):15-19.
關鍵詞:商業銀行 業務發展 風險管理 經濟資本管理
一、資本管理對于銀行業務發展的作用
(一)經濟資本管理的作用
銀行的經濟資本是銀行用來支持銀行自身的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資本,故經濟資本又被稱為風險資本,是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損失、非預期損失以及操作損失的總和。在當今金融市場的高度發達和復雜的經濟現實中,商業銀行應采取經濟資本管理,以適應國際監管的要求。商業銀行注重經濟資本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觀念,是促進銀行的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平衡兩者的關系,實現股東的利潤最大化。
經濟資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使商業銀行的資本管理是將銀行的利潤標準和風險標準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將事后的被動適應風險調整為主動的選擇風險。商業銀行的經濟資本管理中的經濟增長值與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這兩個指標對于銀行的業務發展的利潤和經營風險之間的平衡關系提出了量化的評價,促進商業銀行的快速穩定發展。
(二)經濟資本管理的意義
商業銀行的經濟資本管理中的經濟增長值與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這兩個指標將商業銀行經濟管理中的利潤指標和風險指標統一起來進行分析,同時考慮到了資本成本和風險因素對其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在開展業務時,不能只考慮發展的利潤和只規避經營風險。而是應該將這兩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設法追求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關系,進行綜合的決策。經濟資本管理理念中消除了風險隱蔽性與滯后性的影響,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在銀行經營過程中的內在統一,因此,銀行的股東和銀行的管理者應認識到風險和利潤之間的內在關系,同時結合商業銀行自身的情況與業務特點,建立經濟資本的管理模型,對不同的業務可能會導致的損失和風險進行準確的估計,計算出實際的收益。經濟資本的管理能夠有效的統一利潤和風險,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和業務發展,以及風險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經濟資本管理的現狀
自經濟資本管理被有效的推進后,各商業銀行的經濟資本的約束逐漸加強,很多商業銀行在建立資本約束機制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進展,推進了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與利潤增長方式對于傳統方法的轉變,逐步建立起以銀行的經濟資本為主要內容的資本管理體制。
然而,雖然很多銀行實施了經濟資本管理方法,但對其的操作過程仍然存在著不足,如,資本的分配額度沒有考慮到銀行的分支機構的差別,經濟資本的管理幅度沒有包涵整個銀行的全部風險,銀行的利潤和風險的管理銜接不好,經濟資本管理的相關措施不足等。因此,商業銀行在經濟資本管理上仍需要在長時間的經濟實踐中逐漸改善和規范。
三、加強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措施
(一)改變管理理念
商業銀行要實現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要轉變銀行的經營理念,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因此,商業銀行要提升管理理念,實現銀行的質量及效益的統一發展,建立起以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為主的發展機制。在實現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平衡發展時,銀行在一方面上要避免利潤的片面最大化。應建立起使銀行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經營理念,以資本約束的方式來控制業務發展中的風險。在另一方面上,商業銀行應建立全面風險的管理體系,對銀行的經營過程實施全面的風險管理。
(二)建立內控體系
商業銀行應當建立起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嚴格的控制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風險。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應包括有:以風險控制為目的的資產負債的管理制度,責任約束的制度,風險管理制度以及風險轉化的保障制度。通過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促使商業銀行的各個業務部門能夠有效的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防止銀行的管理權力過于集中。
(三)改善業務結構
調整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能在較大程度上提高銀行資本的回報率。商業銀行應當在對其業務進行全面的整理后,分析和估計銀行經營中的風險因素,從而確定銀行業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改善商業銀行的存量貸款的結構,控制高風險的資產的過快增長,提高風險較低的業務所占的比例,同時,商業銀行在發展自身業務的同時,不能由資本約束業務的發展,對于有發展的并且經濟效益高的業務項目,只要能將其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也應采取大力發展的決策。
結論:銀行的經濟資本是銀行用來支持銀行自身的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資本,經濟資本管理的方法促進我國的商業銀行改變其原有的規避風險的傳統模式,以科學的管理方法來防范風險,使商業銀行能夠真正的承擔風險,反映了現代的商業銀行的發展方向。因此,有效的進行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的管理能夠較好的平衡商業銀行中的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兩個因素,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的能力,促進商業銀行的均衡發展,從而實現商業銀經濟效益的穩步發展和商業銀行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柯瑋.實現銀行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相容性[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06)
[2]雷立鈞.經濟資本與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4)
[3]武劍.論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的配置與管理[J].新金融,2005(06)
[關鍵詞]融資 信貸風險 小額信貸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政府為促進經濟,推出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在所有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政府對農村地區經濟扶持加大了力度,各大商業銀行紛紛擴大農村業務,并不斷在農村擴大各自的分布點范圍,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建立小型農村商業銀行,同時部分農村信用社也進行了改制,發展為農村合作銀行,三者并存,共同服務于三農。目前農村金融市場已呈現出郵政儲蓄、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農村合作金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多家機構百花齊放的局面。
一、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現狀
農村商業銀行因其面對的客戶為農村個人用戶和微型及小型農資企業,故經營管理模式也具有其固有特點,經營現狀主要表現為:
1、農村商業銀行經營具有區域性。根據《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五條“村鎮銀行不得發放異地貸款?!钡谌艞l,“村鎮銀行在繳足存款準備金后,其可用資金應全部用于當地農村經濟建設。村鎮銀行發放貸款應首先充分滿足縣域內農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已滿足當地農村資金需求的,其富余資金可投放當地其他產業、購買涉農債券或向其他金融機構融資?!?/p>
2、農村商業銀行經營存在較多風險和危機。其中融資和資金問題、盈利困難、信貸風險增加等尤其突出。我國農村村鎮商業銀行一直處于無品牌,公信力缺乏的狀態,對農村老百姓的吸引存款比較困難。農村銀行的信貸項目多數為服務三農項目,這些項目通常以小農經濟為基礎,進行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活動,比較分散和低效,故此農村貸款額度小、比較零散,運行成本較高,盈利周期比較長,甚至于發生盈利困難的現象,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帶有明顯的政策性和服務性。我國村鎮農村商業銀行最低注冊資本(鄉鎮)為100-300萬元,自身承受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差,農村投資項目的不確定性、借貨信用制度不完善和人員流動大追蹤還款困難,造成壞賬、呆賬的風險上升。
3、農村商業銀行高管人員管理弊病頗多。高管人員一般為本地方員工對本地風俗習慣、人際關系、本地民風非常熟悉,有比較濃厚的鄉土感情,他們大部分人積累了較豐富的農村銀行經營管理實務經驗,但普遍理論水平不足,學歷水平低、管理理論掌握不深,同時高管人員的管理權和經營權比較大,對銀行的經營將產生重大影響。農村商業銀行的人員裙帶風盛行,人際關系盤根錯節,管理難度增加。
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設計
綜合我國農村實際情況,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新型經營管理模式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設計:
1.建立合理的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效益指標考評體系。擴大諸如農產品收購等優質貸款的比重;分析各類貸款周轉速度,加大季節性收獲的貸款項目的本息回收力度,同時針對信用不良用戶,嚴格執行加息罰息制度;審核各類貸款的投放條件和范圍,支持重點項目或重點發展區域,同時規范界定“壞賬、老賬”的流程,在總行許可的范圍內,適度上浮項目貸款利率,使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信貸管理機制,滿足客戶需求,拓展產業化龍頭客戶,發展中間業務客戶,優化客戶群體,形成合理客戶布局,推動農發行業務持續健康發展。
2.設計農村零售銀行業務推廣方案。農村商業銀行的業務功能不僅僅體現在匯兌業務,更應該借鑒城市商業銀行的經驗,開拓發展農村個人金融業務,對個人業務進行細化,合理設置業務方案。目前農村居民的消費貸款需求、理財投資需要、中間業務需要、投資保險等各種需求,給農村商業銀行留下了巨大的開拓發展業務的空間。
3.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對農村商業銀行進行企業化管理。建立健全現代銀行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集中力量對高管人員的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高管人員綜合素質,加強管理理論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對農村商業銀行進行組織再造,合理設計和配置高管及其他人才。規范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通過公開渠道,公平考察,嚴格審查引進和招錄人才流程,做到適崗適才。塑造現代銀行企業文化,對柜臺人員進行規范化工作流程培訓,提高員工職業素養,培養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一流的服務標準和完整的商業銀行形象。
4. 構建統一的內部監管體系,降低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部分應吸收現代銀行對內部控制的管理經驗,積極發揮銀行內控機制和內部審計的有效作用。通過內部審計可以協助銀行實現經營目標,為總行及時了解分行情況,完成經營任務。內部審計可通過對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系統的監督評價,幫助總部銀行控制風險,預防和減少損失。銀行內部審計通過發現問題,堵塞漏洞,可以防患于未然。
三、結言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市場廣闊,農村經濟發展有著中國自身的特點,農村商業銀行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側重于優質小額信貸,結合增加農村零售業務產品的開發,及時調控資金流向,規避信貸風險,同時通過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手段,建立銀行人力資源系統,塑造企業文化,延伸和發展總行的品牌形象,將農村金融市場做大做強,為加快我國農村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光字《2008年度中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現狀分析》.銀行家,2009 ;9
[2]張曼《我國新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脆弱性分析》.東岳論叢, 2009;8
[3]羅永方.《農村信用社高管人員管理與開發的問題及對策》.現代信合,2008;3
[4]張國亭. 《孟加拉農村銀行模式及其啟示》.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8;12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內部風險 防控對策
一、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特點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村商業銀行作為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成果,在新時期已經成為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和進步的主力軍和領頭羊。但是從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分析來看,由于其受到了國內外相關政策以及我國不斷發展變化的金融市場的影響,逐漸使其具備了一定的經營風險的特點。
1.農村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管理人才嚴重缺乏,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由于受到了其環境和地理位置的一定影響,再加上農村商業銀行的建設時間較短,政府投資力度還沒有跟上,導致銀行經營風險的管理人才數量少,質量不高,尤其是相關的專業精通人士,甚為缺乏。
2.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組織所采用的是“三會一層”的組織結構,但是根據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經營的運作標準來看,這種組織結構運行起來,質量不高,效率低下,而且高層風險管理人員對相關的風險管理和檢測的方法及標準認識不夠深刻,了解的也甚少,因此,從農村商業銀行的整個經營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的運作來看,只注重形式,而沒有得到實質的運用。
3.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較為落后,很多農村商業銀行的基本設施建設還處在初級階段,有的甚至還處于為規劃階段,嚴重阻礙了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經營管理的準確、高效的要求。
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主要存在的內部風險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存在的內部風險主要有:
1.農村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人力資源隊伍數量有限,其風險防控意識還有待提高
銀行經營風險的防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從業人員的素質的高低,如果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不高,專業技能不達標,勢必對銀行的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相關人員對真假票據、真假印鑒以及真假鈔的識別等,如果從業人員連這些最基本的專業素質都不達標的話,就可能會對銀行造成巨大的損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另外從農村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數量上來說,其數量有限,人力資源分布結構不合理,根據10年我國的上市銀行的財務報表顯示,在已經上市了的國有商業銀行中,全國性商業銀行營業網點點均員工數大致在29.4到60.1之間,而北京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點均人數為29.1,南京商業銀行營業網點點均人數為36.5;但是從來自農村的十家商業銀行營業網點點均人數卻只在7.5到15.1之間,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營業網點點均人數明顯要比城市少得多,從這一層面來說,人力資源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風險。
2.農村商業銀行的資本不夠充足,資產質量也不高,相應增加了銀行的內部風險
與城市商業銀行的資金資產相比,農村商業銀行的資金資產明顯不夠充足,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較之城市商業銀行而言較高,貸款集中度高,我國目前的商業銀行貸款80%集中與企業當中,而其創造的增加值卻只有30%,可以說是多投入、少產出,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內部經營風險;另外,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收到其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的影響,它比城市商業銀行更容易收到區域經營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在化解內部經營風險以及自身資金資產的儲備上面都受到了局限,增加了銀行的金融風險。
3.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及銀行經營管理機制導致的內部風險
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其運營資本的所有權和財產所有權都歸國家。從所有權的角度來看,政府就相應的承擔了對銀行產權的保護職責;但是,從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來看,銀行的法人代表承擔經營管理銀行的職責,由于銀行產權的特殊性,國家政府行使著對銀行產權管理的職責,因此,導致銀行的法人代表職權在一定程度上虛化;同時,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國家財產的一個部分,它并沒有獨立支配財產的權利,只是具備了相應的執行權,而事實上,這些銀行的產權也是形同虛設的,這樣就導致了銀行金融資產無人真正對其負責的狀況,增加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風險。(此段表述有問題,農村商業銀行是股份有限公司運營資本的所有權和財產所有權不是歸國家所有)
4.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導致銀行風險經營決策不力
盡管近年來,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管理框架已經建立并得到了發展,銀行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得到和貫徹和實施,但是很多農村商業銀行并沒有完全建立符合現代商業銀行制度要求的管理結構,銀行各級管理層、監督層,分工不明,職責混亂,在銀行經營管理的決策中,導致決策質量不高,決策效率也極其低下,嚴重影響了銀行經營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商業銀行內部經營管理的風險。
三、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風險防控對策
加強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的防控,對于促進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穩定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根據前面講到的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主要存在的內部風險,提出了以下幾點內部風險防控對策:
1.加強人員招聘,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提高員工的職業素質
農村商業銀行從人力資源分析來看,其人力資源的匱乏遠遠要比城市商業銀行嚴重得多,銀行的內部風險的防控離不開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員隊伍,因此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對新進人員的招聘,重視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同時,農村商業銀行在對人員進行選聘時,不要單純的只追求高學歷,而是要更多地注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和道德素質,盡量選聘那些技能熟練,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努力建立一支強有力的人力資源隊伍,促進我國農村金融業的發展。
2.加強對農村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的管理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必須實現觀念的轉變,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首先,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集中資金,建立一個資金相對統一的管理操作平臺,實現風險管理和信用管理的合理、平衡發展,提高銀行對內部風險的管理水平;其次,銀行要加強金融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建設,完善銀行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注重風險預測分析和結果分析,增強銀行抵御內部經營風險的能力。
3.加強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改革,建立新型的內部結構,實現產權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完善銀行治理結構
針對我國目前商業銀行產權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國農村商業必須加快內部改革,實現以股份制的方式來進行銀行的管理經營,縮小商業銀行內部經營管理的風險;同時,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還要不斷完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確立銀行風險監控組織,將股份制與法人治理相結合,分別設立董事會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和監事會下的審計委員會,各事其責,統一協調,加強對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
4.提高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遇到的最大的內部風險問題之一就是資金和資產不夠充足的問題,因此,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發行股票,發放債款如長期次級債等方式,擴大銀行的資金來源,從銀行外部獲取資金儲備,提高銀行的資金儲備率;同時也可以通過銀行稅前的利潤提留資本的儲備金方式來增加銀行的資金充足率等。
四、結束語
加強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風險的防控,是發展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要求,也是促進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面對金融市場的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加強對其自身內部風險的經營與管理,提高自身在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樹生.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農村金融,2010,09:108―109.
一、管理會計的概念和現狀
管理會計是指利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通過財務會計提供的財務資料及其他與之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對比、計算、分析,從而能使管理人員可以對日常發所生的一切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和規劃,并作出合理決策的信息處理系統。管理會計的宗旨是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來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手段,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實現資金的運轉最優化和獲取的經濟效益最佳化,管理會計就是實現這個目的的一個重要手段。
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會計水平基本停留在成本和財務管理的階段,盡管近年來部分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對管理會計的應用作了一些嘗試,但由于只限于管理會計技術和方法的使用,而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框架體系。商業銀行經營者的目標考核的設計偏向于規模的增長,內部的控制著眼于資金的安全和保障,即對資產風險和會計風險的防范。在會計核算體系中僅以經濟內容,例如會計科目的設置作為單一標志的分類方法,在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中所需要的對經營過程等多重標志分類并不存在,經營和管理方式相對比較落后,經營相對比較粗放,經營管理還處于因果分析,最多也就是投入產出分析的管理階段。
管理會計對會計人員素質要求相當高,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人員又很少。一些商業銀行的經營者對于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和管理中的作用認識程度不夠,并沒有設置專業的管理會計機構,從而造成目前商業銀行的會計人員缺乏管理會計的觀念,進而對全面預算、長期投資決策方法、量分析、風險分析、企業員工業績評價等知識都知之甚少,能夠有能力專業從事管理會計的人員很少。
二、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中應用的意義
1、管理會計是實現商業銀行決策科學化的重要保證管理會計作為銀行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不僅能夠加工處理商業銀行的財務信息、生產出可直接支持決策的、系統化的有效信息,而且也是構建商業銀行的決策支持系統所需要的重要內容。此外,在管理會計中的投入產出分析、彈性預算、本量利分析、邊際分析方法,也是促使商業銀行在各個網點的設立、營業費用的控制、資金成本的控制等諸多方面實現投資決策科學化的一個有效保證。
2、管理會計是控制商業銀行成本、提高效益的一項重要手段我國的商業銀行在進行商業化改革進程中,不但要追求走向集約化的發展道路,還要重視成本效益的觀念,要改變在管理運營費用時采取的粗線條切塊方式的模式,針對服務費用、運營費用和利息支出做到分別控制,并且細化到部門、客戶、產品和相關責任人;要改變成本管理還只是處于防止非常損失、節約支出的成本維持階段,努力實現真正意義上過渡到成本降低的高級形態。為此,只有推行管理會計,才能實現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細化核算的目的。
3、管理會計是健全商業銀行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對各個分行及其所屬部門有效控制的要求如果商業銀行作出的決策不能得到有關部門的有效的貫徹執行,那么就算再正確的決策也只能是一紙空文。與此同時,隨著商業銀行管理方式的轉變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作為總行對分行及其各個部門的控制和評價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所以現代商業銀行必須利用科學、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來實現銀行在縱、橫兩個方向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會計中涉及的業績考評及責任會計、全面預算等方法就為建立和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技術和手段。
4、管理會計是實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方式轉變的客觀要求隨著外資銀行進入國內市場,國內各個銀行之間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積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切實做到加強成本管理,才能真正實現銀行效益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商業銀行要想實現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引進先進的管理會計思想和方法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充分發揮管理會計能提供的評價經營績效、籌劃未來業務、控制日常活動、管理信息等重要作用,挖掘銀行企業內部潛力,把財務工作的重心從過去的費用核算和控制調整到全行追求實現最大效益、成本控制和績效考評上面。
三、商業銀行構建管理會計的原則
1、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指的是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時應該從會計反映與業務之間實際的相關性出發,對各個經營要素進行宏觀的組合和分析,剖析問題成因,反映經營價值,展示業務過程。
2、決策導向性原則
決策導向性原則指的是管理會計在工作服務于商業銀行經營決策需要時,為要做出的經營決策量身定做專門的會計信息,提供客觀、準確、機動、高效、靈活、直觀的支持信息,從而提高經濟決策時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3、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指的是把商業銀行看作一個整體,在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的轉移、價格確立和成本分攤等方面能夠打破部門、產品、客戶、區域的限制,制定出一個全行統一的財務會計信息能夠向管理會計信息靠攏,進而確定部門、客戶、機構、產品的價值比較和價值計量的轉化標準機制。
4、零合性原則
零合性原則指的是各個責任中心的模擬利潤的總和應該與全行的總利潤(不考慮風險調整因素)相等,不同部門、不同產品的內部資金收益(或轉移計價成本),還可以反映為環球市場部的資產負債管理的收益(或成本);達到的成本分攤出單位的成本,以相同的額度計入攤入單位的成本。由此經過內部資金的成本分攤和轉移計價后,全行的財務會計報表利潤總額與利潤總額達到一致。
5、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指的是管理會計信息能夠真實的反映經營過程,即銀行內部資金轉移的價格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出各類資金運用的機會成本和資金來源的收益水平,而成本分攤則最大限度地歸結在直接成本的前提下,依照合理、公正、統一的原則來分攤各個類別的公共費用和間接費用,進而能夠保障管理會計信息的客觀公正性,進一步提高管理會計信息所具有的參考價值。
6、事權負責制原則
事權負責制原則指的是依照“誰收益、誰負責”的原則,把相關成本費用收集到使用服務的價值中心或成本中心。各個成本中心負責人要對本中心的費用開支負責,并且對相關成本中心對費用的分攤負責,把成本歸集的工作融合到日常的財務管理流程當中。
四、管理會計在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中的運用
1、成本性態與本—量—利分析的運用
(1)成本性態的劃分。商業銀行作為一種以經營貨幣商品為主的特殊企業,因為銀行經營對象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成本計算與于一般生產企業的成本計算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他們是以貨幣資金的籌集、增值、保全、收回、營運、收益與信用服務等各項費用支出的總和,這些就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依據成本性態劃分,就是指根據成本總額與業務量的存在關系,把商業銀行的所有經營成本劃分為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2)進行差異分析,實行成本控制。差異分析作為一種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直貫穿管理會計的整個過程。經過目標成本考核確定出各個項目的差異之后,就要求商業銀行對差異進行分析?,F在以現金流量為例說明差異分析方法:通過對現金流入流出的對比,可以分析出商業銀行現金流量的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著無效資產等不合理占用問題,或者是將短期負債用于了長期貸款等諸多問題。當預計會出現現金流入小于現金流出而必須降低生息資產的投放時,就應當以機會收益降低至最小為前提;然而當預計現金流入會大于現金流出的時候,就應當適時調增信貸投放,及時把盈余的現金投放在生息資產上面,同時也可用于固定資產的投資,避免出現資金沉淀,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的營運效率。
(3)盈虧臨界點的測定。成本性態分析已經給盈虧臨界點的確定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前提條件,變動成本的計算法又給盈虧臨界點的計算準備好了數量依據。平時所說的商業銀行盈虧臨界點,指的是商業銀行達到不盈不虧的時候的狀態點,這時候邊際貢獻剛好能夠彌補固定成本,就是說成本和收入相等。商業銀行的經營、推廣、應用和開發新產品都要首先確定盈虧臨界點。
2、運用邊際貢獻理論確定正確的籌資導向
在日益明顯的講求效益的商業銀行管理中,現在實行的籌資計劃考核方法早就已經不能適應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的要求,商業銀行應該以籌資數量和籌資成本所確定的邊際貢獻目標值當做考核籌資工作的具體指標。
3、委托會計的推行
商業銀行還亟待建立健全的激勵約束機制,應用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推行委托會計。委托會計是管理會計的一個子系統,在經濟學上委托人在管理會計上的具體應用,同時也是近年來國際管理會計應用最廣和發展最快的一個領域。簡單的說,商業銀行的各個管理層次都是以委托關系為基礎的疊加。從總行的角度看來,總行就是委托人,一級分行就是人;從一級分行的角度看來,一級分行是委托人,二級分行就是人,以此類推。各級委托人追求的最終目標就是銀行利潤的最大化,而各級人則會追求費用的最大化,人和委托人在內在利益動機方面就存在著客觀的差異。推而廣之,只要有等級存在,委托關系在商業銀行系統內就會廣泛存在。為了克服在委托關系中人和委托人的利益矛盾,讓人和委托人在目標和利益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就必須科學明確地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相關激勵約束機制,用來整合人和委托人之間存在的矛盾。最后通過短期的與長期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使商業銀行的各級委托人和人之間的目標和利益盡最大可能達到協同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