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創業常見法律問題
時間:2023-11-11 09:13: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創業常見法律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創業教育 法律環境 法律教育
現有的創業培訓中比較注重創業精神和品質的強化,更多地關注企管、金融、財會、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對與創業有關的法律知識關注較少。創業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容易導致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創業成功率低,稍有不慎容易在創業過程中誤入歧途。
本文以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為例,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創業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展開討論。目的是讓大學生對其創業活動所面臨的法制環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引導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辦事,依法維護企業和自身利益。
一、創業中法律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
創新已成為當今中國的最強音符,創業也已轉化為大眾的迫切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是,創新創業教育蓬勃開展,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有著諸多優勢,也是自身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一)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創業能力是一種生存能力,創業教育是一種培養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被稱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和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可以使大學生了解當前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巨大的社會就業壓力,認識到創業是解決中國社會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具體來說,就是培養自信心、培養積極的處事態度、培養良好的行為方式、培養社會責任感、培養競爭意識和競爭精神、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品質。這些正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對于創業者,從尋思創業伊始,必須充分認識分析創業環境,因為創業成敗與創業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創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往往更重要。
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人口環境、習俗環境、市場環境、人力資源環境等,社會環境對創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創業者要全面考慮,能利用的社會環境要充分利用,不能違反的要嚴格遵守,創業者對社會環境利用得越好,創業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市場條件下開展的各種經濟活動,無一不是在法律的引導、規范和保護之下才能正常進行和取得預期成果。企業創業活動同樣是在一定的法制環境下進行的,創業者必須考慮法律的這種影響和作用,對其創業活動所面臨的法制環境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并在創業活動的各個環節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達到成功創業的預期目標。因此,加強創業中的法律教育與培訓非常必要。
二、創業初始階段的法律教育與培訓
經過一番躊躇滿志的構想,開始準備創業,這就進入了創業初始階段了,創業者首先會遇到很多法律問題,處理不當的話不僅會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糾紛,嚴重的話還會危及企業生存安全。創業者不必了解有關法律的所有內容,只要知道哪些法律和哪些關鍵內容與新辦企業有關就夠了,最重要的是作為企業主,要知道法律不僅對企業有約束的一面,也同樣給予你的企業以法律保護。
(一)關于設立經營實體,進行行政審批的相關法律問題
設立企業,從事經營活動,必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如果從事特定行業的經營活動,還須先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比如開網吧,需要得到公安部門、文化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根據《民法通則》《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法律的規定,企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其中以有限責任公司最為常見。設立特定行業的企業,還有必要了解有關開發區、高科技園區、軟件區等方面的法規、規章、有關地方規定,這樣有助于更好地選擇創業地點,以享受稅收等優惠政策。同時大學生創業需要依據《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以及消防、衛生等行政審批程序的一些具體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這部分相關法律的教育與培訓應重點放在各種不同經濟組織的具體特點,包括責任形式、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區別、設立條件要求、公司章程、投資協議、經營管理等內容,讓大學生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組織形式并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規定準備資料,辦理企業登記手續。
(二)關于資金、設備場地等相關法律問題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籌集創業資金時可能涉及銀行貸款、財產抵押等問題。如果不是以貨幣資金出資,而是以實物、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或其他權益等出資,以及在企業經營也會涉及租店面及辦公場所,這些都會涉及諸多的法律問題,需要了解有關票據、合同、擔保、出資、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等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教育與培訓,本著“必需、夠用”原則,精簡優化法律教育培訓內容,讓創業大學生樹立強烈的法律意識和掌握應用關鍵的法律知識,至于較為完整的法律條文學習、熟悉及應用,有待引導大學生遇到具體的經營問題能夠做到尋找相對應的法律文件,邊學邊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在創業過程中不斷提升法律水平與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
三、創業經營階段的法律教育與培訓
創業初期階段以設立某種組織形式的企業為主,完成行政審批企業登記手續,這僅僅是創業的開始,打好基礎后,接下來要進入創業經營階段。同理,創業者不得不面對許多不可避免的法律問題,而且是稍有不慎或忽視,極有可能使新設立的企業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令企業經營管理舉步維艱。認識把握好下面幾個法律問題無疑有助于創業成功。
(一)履行好企業的法律責任
創辦的企業進入經營階段后,創業者也就是經營者要遵紀守法,履行好企業的法律責任;現有的法律體系已日趨完備,不少法律法規都或多或少從各個不同方面規范了經營者的法律責任,現舉二例說明履行法律責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就展示了對創業經營階段中法律教育培訓的意義所在。
其一,創業者必須依法納稅。任何企業,都要按照國家稅法的規定繳納各種稅款,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及時、足額納稅是創業企業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創業企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創業者要了解熟悉《稅收征收管理條例》,明了自己作為納稅人的基本義務和權利,這些責任概括起來為:依法辦理稅務登記、依法開設銀行賬戶、依法報送財會制度、依法設置財簿、依法報送財會核算資料、依法辦理納稅申報、依法繳納或解繳稅款、依法實施發票管理、依法使用稅控裝置、依法結算稅款或提供擔保、依法接受稅務檢查等。
其二,創業企業務必尊重員工的權益。市場競爭、企業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員工的素質和積極性,在勞動力流動加快和競爭加劇的形勢下,優秀的勞動者越來越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爭奪的重要資源,所以新開辦企業一開始就要特別重視尊重員工的權益,踐行以人為本的經營之道,自始至終培育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宿感,避免人才流失給企業帶來的困難和損失。
至于法律層面而言,《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有相當多的條文明確規定了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應盡的法律責任義務,比如必須依法與員工訂立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依法為員工提供勞動保護和安全、依法支付勞動報酬、依法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依法處理勞動爭議與糾紛等等。
(二)熟悉并遵守相關法律
進入創業經營階段,利用企業資源,為社會創造財富,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與服務,整個經營管理過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幾乎都有法律法規的具體規范,創業者要盡可能地了解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才有可能做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和保障企業利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成為法盲,不懂法不守法,會使企業陷入歧途,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需要創業者了解熟悉企業經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很多,這里著重強調幾部法律法規,非常有必要作為創業教育中法律教育培訓的重點內容,主要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廣告法》《合同法》等,下面擇其中一二說明。
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言,其法律教育培訓中要讓創業者重點了解熟悉消費者的權益和經營者的義務,以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教育培訓中側重在于熟悉掌握法律禁止的十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避免競爭中觸犯了法律底線;至于《產品質量法》的教育培訓中則應強調創業者了解熟悉國家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與制度,要創業者熟悉掌握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義務,不得違反《產品質量法》的禁止性規定,履行作為性義務和不作為性義務。限于篇幅,其他相關法律不再累述。
總的原則就是要精選核心的、與創業企業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的法律概念與條文,有的放矢,讓大學生易學易記,讓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運用能力轉化為創業企業保駕護航的能力。
(三)依照法律解決糾紛
創業者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對內開展管理活動,對外發生經濟聯系,都會產生各種法律關系,難免會有各種摩擦矛盾、爭議糾紛。因此創業者要了解熟悉《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仲裁法》等法律,依法處理爭議糾紛,熟悉掌握法律中規定的具體訴訟程序,更要有積極收集相關證據的法律意識,還要有各種相關預防措施及管理制度,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法律保障企業利益。以《民事訴訟法》為例,在具體的法律教育培訓中,要讓大學生理解并掌握訴訟制度、原則、管轄概念、訴訟程序,實訓模仿撰寫訴訟文書,能夠獨立進行訴訟,最終具備用訴訟方式解決經濟糾紛的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創業教育;創新;創業學院;道術用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4)01?0014?04
主動承擔起培養創新創業者的重任是大學在其角色演變進程中邁出的最具有創新意義的一步。創業教育強調培養企業家精神,注重將大學教學科研工作與知識資本化相結合,成為大學辦學模式創新的最佳路徑之一。2012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1],將普通高等學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定位為“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將創業教育的定位進一步提升到國家競爭戰略的高度。
反思中國高校創業教育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其中存在的兩個傾向值得關注:一是創業教育的教條式學術化;二是創業教育的練攤式體驗化。前者過分追求知識體系的構建,后者則完全沉浸在小打小鬧的經營活動中。創業教育距離教育部提出的“面向全體、注重引導、分類施教、結合專業、強化實踐”的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在就業壓力以及政策支持等多重外部動力的推動下,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已經開始產生其內生動力。建立與優化適合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是高校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文獻綜述
丁三青[2]對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進行了反思,認為競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傾向。例如,競賽獲獎數目和等次與學校知名度、學校業績、教師晉升等直接掛鉤;參加比賽的學生更看中大學為激勵學生參賽而設置的“保研”、豐厚獎金等現實功利等。丁三青等學者藉此發出了“中國需要真正的創業教育”的呼吁。
徐小洲,李志永[3]提出,在科研領域,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已經成為新興學科發展的趨勢,同時引發了人才培養觀念和模式的變革。由于創業行為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具有非線性特征的系統工程,其實現需要多層面、多學科、多主體的廣泛參與。這些特點正好可以說明創業教育與創業型人才培養能夠適應這一變化趨勢,并成為迎合這一趨勢的重要切入點。
張昊民,杜蕾,馬君[4]認為,以高校為主體的創業孵化器,是創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實踐內化創業知識與理論,最終使學生達到在“干中學,練中悟”的目的。創業孵化器重點通過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等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操性,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地、資金、創業培訓和實訓、創業咨詢和服務。
在國家重點大學創業教育的研究層面,桑大偉,朱健[5]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近年來的創業教育實踐進行研究。他們發現,上海交通大學構建的以“無形學院、有形運作”的新模式,尤其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分享式學習、啟發式學習、模擬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創造性地解決了“創業能不能教,怎么教”的爭論。這一模式深入剖析了創
業教育獨有的多元學科交叉、多元主體參與、多元力量匯合等特點,摒棄了創業教育依附傳統的有形學院或者商學院等模式的束縛,具有理念先進、重點突出、操作方便等特點,值得借鑒。
在普通院校創業教育的研究層面,張衍學,尹邦滿[6]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的創業教育實踐進行了總結。他們提出,創業學院是創業教育深入推進的組織載體,是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促進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實踐平臺。
二、“道”“術”“用”三結合的創業教育核心內容與課程體系
(一)核心內容
“道”為體,“術”為用,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在創業教育實踐中,“道”“術”結合被拓展成為“道”“術”“用”結合。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和組織形式亦可以分成創業規律(道)、創業技術(術)、實操應用(用)三部分?!暗?、術、用”三者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創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內容。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內容應該“以教授創業知識為基礎,以鍛煉創業能力為關鍵,以培養創業精神為核心”。這三大內容恰好揭示了創業教育“道、術、用”三結合的原則。具體見表1。
表1 “道、術、用”三結合創業教育內容體系[1]
模塊界定 目的 基本內容
“道”模塊 探索創業規律 通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敏于發現、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挑戰自我、承受挫折、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善于合作的職業操守,以及創造價值、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術”模塊 教授創業技術 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包括創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關理論,涉及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計劃、政策法規、新企業開辦與管理,以及社會創業的理論和方法。
“用”模塊 鍛煉創業能力 系統培養學生整合創業資源、設計創業計劃以及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重點培養學生識別創業機會、防范創業風險、適時采取行動的創業能力。
世界上無論干什么事情都有其客觀規律,創業亦如此?!暗馈蹦K就致力于培養大學生掌握成功的創業規律(entrepreneurship rule)。無論創業過程如何迥異,成功者都遵循共同的規律。把握好創業的規律,創業者可以更容易獲得成功。創業教育必須從各種創業案例中提煉出成功創業的一般規律。高明的創業者更加傾向于總結出一套識別常見創業企業存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識別,甚至可以預測新創企業常犯的錯誤,發現更適合創業企業的管理方式。所有創業成功的公司(無論是大型企業設立的子公司,還是白手起家的小公司)都遵循著相同的創業規律,即可以大幅度減少創業成本、提升成功概率的規律。所有成功企業的發展歷程都在向我們昭示著這種規律,它是隱藏在紛繁復雜的現象背后的神秘路徑。
“術”模塊致力于系統地向大學生傳授創業技術(entrepreneurship skill)。創業不僅僅意味著創辦企業、籌集資金和提供就業機會,也不只等同于創新、創造和突破。創業不僅要受資源的制約,還要求創業者設計縝密的實施方案,并掌握高超的控制技巧和領導藝術。例如,結合創業資本的人力-結構-顧客(H-S-C)三要素,對創業資源要素、創業的范疇與邊界、創業團隊、創業導向以及創業風險管理等關鍵概念進行系統介紹,探討創業領域的創新成果和生動案例,就社會轉型、產業升級過程中創業家的駕馭能力和管理技術展開討論。在此過程中,幫助大學生開拓視野,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創業理念、創業模式,尋找自適應的創業實踐方法論。
“用”模塊致力于推動大學生投身創業實踐(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即通過大學科技園的創業孵化器、合作企業及機構等搭建創業實踐平臺,以學生自組織創業活動為主的實踐,促進大學生的創業體驗,體現創業知識和技能及知識體系在創業實踐的應用。創業孵化器在創業實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經營運作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初創企業學習與體驗而非籌集經營資金。在孵化器中,創業大學生更加容易感受到創業的氛圍,理解創業的真諦,通過與已入駐的企業和創業導師溝通,獲得咨詢服務與指導,如了解他們以往的經驗、項目運行規律、項目價值的評估以及優劣勢分析等等。這是初創企業在初期階段最重要的工作。
(二)課程體系
創業教育實際是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又稱“干中學”,因此,“道”與“術”的課程可以與“用”的環節同步進行。創業者通過行動來學習,即通過讓創業者完成創業項目或解決一些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來發展他們的創業能力。具體課程設計見表2。
表2 “道、術、用”三結合的創業課程設計[1]
模塊界定 課程設計 教學目的
道 創業規律、創業精神與人生發展 分析國內外成功創業模式及其規律性,使學生了解創業的概念、創業與創業精神的關系、創業與人生發展的關系,以及創業和創業精神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的意義和價值,正確認識并理性對待創業。
術 創業者與創業團隊 使學生形成對創業者的理性認識,糾正神化創業者的片面認識,了解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認識創業團隊的重要性,掌握組建和管理創業團隊的基本方法。
創業機會與創業風險 使學生了解創業機會及其識別要素,了解創業風險類型以及如何防范風險,了解由創業機會開發商業模式的過程,掌握商業模式設計策略和技巧。
創業資源 使學生了解創業過程中的資源需求和資源獲取方法,特別是創造性整合資源的途徑,認識創業資金籌募渠道和風險,掌握創業資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創業計劃 使學生認識創業計劃的作用,了解創業計劃的基本結構、編寫過程和所需信息等,掌握創業計劃書的撰寫方法。
新企業的開辦 使學生對企業本質、建立企業流程、新企業成立相關的法律問題和新企業風險管理等有所了解,進而認識到創辦企業所必須關注的問題。
用 創業實踐 通過進駐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器或其他載體,開展創業活動,嘗試提供符合社會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在此過程中,創業者獲得創業導師提供的創業輔導、經驗傳授和精神支持。
三、“道”“術”“用”三結合的創業教育組織形式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組織形式通常體現為四種:一是在學校層面上設立創業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領導擔任組長,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作為成員。這種方式的弊端是沒有實質性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化的運作內容,容易停留于形式;二是成立專門的創業學院,從商學院、經管學院、學生處以及其他部門抽調專業師資力量組成專門的教學和管理團隊。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制度化保障優勢,教學資源的供給比較穩定,但是也容易造成學校機構重疊,加大學校的管理成本;三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運作模式,即將創業學院掛靠在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共享其師資隊伍、實驗室和校外實踐基地等資源。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院系(部門)不積極參與,難以獨立承擔創業教育的主要職責等問題。四是依托學生處(就業指導處)或團委等部門建設。由于創業教育的組織與實施工作只是其部門職責的構成部分,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管理不到位,同時難以整合商學院、校外企業家、大學科技園等教育資源。組織機構的不確定性因素意味著教育資源供給的不確定,制約了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只是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企業管理知識的傳授或者面向部分學生的興趣班,偏離了創業教育的正確方向。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創業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創業教育的組織保障就顯得十分重要。經過近年來的探索,高等教育界普遍認為,創業學院以培養具有創業精神,創業知識、創新意識以及堅強的創業毅力的創新型、復合型、實戰型的創業人才為目標,致力于宣傳創業理念、激發創業熱情、探索創業路徑、分享創業經驗,鼓勵開展師生合作、團隊合作、校企合作、積極探索多元化創業途徑,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最佳選擇之一。創業學院的基本職能是為全體師生提供創業教育平臺支持,探索創業教育理論體系的完善和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積極推進和深化教學改革,探索普及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創業思想的實踐基地、創業教育的改革基地和創業者的孵化基地。
從研究型大學的參照系來看,上海交通大學將創業學院設計為“無形學院、有形運作”的模式,創業學院不占用教學樓、不占教師編制、招收的學院不涉及學籍和院系的調整;而有形運作指學院在學校有機構代碼,有運作團隊,落實責任主體,明確考核目標。在治理結構上,創業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同時,設立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發展大綱,實現學院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5]。如圖1所示。
圖1 上海交通大學將創業學院治理結構圖
另一個參照系是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作為學校獨立的二級分院,創業學院主要承擔電子商務創業班、創業學員班和各分院創業孵化基地的管理職能。創業學院占地面積12 000余平方米,是一個集教學、實訓、銷售、培訓、倉儲、快遞為一體的綜合性創業教育和實戰平臺[7](如圖2所示)。目前創業學院下設10個電子商務創業班,分別來自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四個個專業,每班有學生30人,各配備了一間工作間以及一間倉庫,學生在工作間上課。除實踐課程外,創業學院還為同學開設企業家素質培養以及工商、稅務知識普及等課程,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如圖2 所示。
圖2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職能結構圖
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學院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形成的不同參照系分別代表了研究型大學與職業教育院校創業教育的不同特點。前者集“創業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三大功能定位于一體,注重學生的創業素質教育,從意識、能力、實踐各個方面全方位培養創業人才,鼓勵高科技創業;后者強調培養學生動手實操能力,以網上創業為主攻領域,鼓勵學生聚焦淘寶店創業,同時為學生開設相關電子商務課程,將教學樓變為倉庫,為學生解決經營網店的物流配送問題。在兩個學校創建“創業型大學”的實踐過程中,創業學院都擔負著探索、實踐、引領和示范的特殊使命。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兩學校開設創業學院的背景條件、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課程體系及師資隊伍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說明創業教育并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辦學層次的院校均可選擇和創新適合自身的創業教育模式。
四、結語
在創業教育實踐中,“唯理論主義”培養的創業人才通常缺乏真正的創業訓練,實踐經驗或管理能力不足;而“唯實踐主義”培養的創業人才則通常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認知視野狹窄,創業層次偏低,不能準確把握市場機會促進新創企業的發展壯大?!暗馈薄靶g”“用”結合的創業教育模式嘗試從探索創業規律和培養創業精神、教授創業技術、鍛煉創業能力等三個層次入手,全面培養創新型、創業型、復合型的高層次創業人才,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者的綜合素質,通過以學生自主性創業活動為主的實踐,把創業課程教學和平臺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業活動,這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協調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EB/OL].教育部官方網站,http:///2012-08-01.
[2] 丁三青.中國需要真正的創業教育――基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87-94.
[3] 徐小洲,李志永.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制度與政策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0(11):12-18.
[4] 張昊民,杜蕾,馬君.高校創業園區孵化器之創業教育功能的挖掘與整合[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2(6):7-11.
[5] 桑大偉,朱健.以創業學院為載體推進高校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J].思想理論教育,2011,11(6):70-74.
[6] 張衍學,尹邦滿.以創業學院為平臺的創業教育模式探索――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2):38-41.
[7] 陸琳琳.從人才培養的視角比較義烏工商學院創業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學院[J].考試周刊,2013(24):162-163.
[收稿日期] 2014-01-12;[修回日期]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