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簡述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
時間:2023-11-09 16:3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簡述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在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簡述了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給農村學校體育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分析了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構想,著重強調了學校體育要樹立現代體育素質教育的觀點。
實施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每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等文件,給教育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對我們廣大的農村中學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本人根據多年對學校體育工作的了解和研究,查閱了許多文獻資料,結合一些專家學者的觀點,試著對農村學校體育中貫徹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改進措施作進一步的分析思考,從而推動農村學校體育也能向素質教育方向很好的發展。
一、目前農村學校體育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在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或只圖于表面工作,這就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空間,好多農村中小學校,體育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目中地位不高,認為它不是主干課程,可有可無?;蛘哒f,平日開口閉口說重視,真正操縱起來困難太多,什么資金困難,場地有限,器材太少等,都限制了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學的全面開展。因此就有:說起來重要,實際上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很普遍。
2.現階段廣大的農村學校體育目標不夠明確,與素質教育不適應。由于學校體育理論的落后,導致學校體育教學目標與當今社會要求有較大的差異,體育素質與身體素質混淆不清。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質教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也有人簡單地認為,學校體育就是身體素質教育,等等。這些觀點過于簡單化,把學校體育弄成枯燥乏味的身體素質鍛練,這是學校體育教育的誤區。身體素質僅是體育教學中一種簡單的練習手段,它不能代替學校體育的根本宗旨和總體目標的全部,只有體育素質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融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等于一體,才能真正體現現代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與素質教育相一致,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3.體育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要求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體育教師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體育教師熱愛體育工作,熱愛學生,基本功扎實,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但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相當部分體育教師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我們有不少體育教師習慣認為只要專業技術好,籃球打得好,排球也有兩下子,就是一個好教師。為人師表不嚴,舉止儀表不端莊,語言行為不夠謹慎,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師的形象和社會地位,這些問題困擾了體育教師那么多年,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必須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4.當前在農村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學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等。但是,體育課堂教學作為體育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單調呆板、內容陳舊,方法與手段簡單落后,考試標準過死,考什么教什么,為達標而達標,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體育教學就這樣簡單重復、周而復始,使本來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體育課變得枯燥無味。因而,導致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嚴重后果。
二、農村學校體育改革設想
1.轉變學校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素質教育也推廣了好多年,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也都深刻地認識到傳統的應試教育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不可能擔負起全民的綜合素質,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革。學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體,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牢固樹立和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與全民健身協同起來,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出發,構建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素質教育服務,這是體育教育思想認識的升華,更是教育本質觀念性的變革。另外,學校加大對體育資金投入,添加必要的體育設施與設備,這對學校發展有利無弊。
2.明確學校體育目標,重視體育素質教育。由于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工程,也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其培養目標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因此,學校體育目標必須與時代要求、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統一、相配合。現代學校體育在發展進程中,應高度重視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加大學校體育工作的宣傳,營造有利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加強體育工作的環境、氛圍。
3.開發資源,激發潛能,師生共進?!耙M流行時尚教材、挖掘地方特色運動、發動自編自創內容”,目前,全國各地已掀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熱潮。像江蘇海安的“三門球”、湖北武漢的“臺式排球”、安徽蚌埠的“毽球”及“沙包壘球”等等,這些都是地方特色運動項目,很受廣大師生和社會的歡迎。農村教師要以身作則、因地制宜、發明創造各種切實可行的體育器材。
4.加大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受社會發展的影響,加強對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當務之急。農村體育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向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精神,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真正體會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無限樂趣和無窮魅力。
新的課改教育理念已走進課堂,它給農村中小學孩子帶來的改變是:勇敢、頑強、自信、自制、靈敏、果斷、冷靜、豪爽、開朗、熱情與熱心,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正確的人生方向。我相信,在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指引下,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齊心努力,我們農村學校體育會迎來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進新課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 養成教育 素質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的教育,通過有效的培養與鍛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行為,成為具有良好素質的社會公民。
一、什么是養成教育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養成教育是指家庭、學校、社會根據個體道德的生長規律,通過對受教育者的道德行為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反復訓練,使之形成穩定的行為習慣,從而將社會道德規范內化為個體的道德心理結構,凝聚為道德品質的培養方法。養成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什么是素質教育?我們通常所說的素質教育的“素質”是指“素養”,是指這種平時養成的,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度。
養成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是什么?簡單地說,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養成教育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如何加強養成教育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這段話指出了加強青少年基本行為準則培養,對青少年今后的成長至關重要。而青少年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任務在學校,因為學校的養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礎工程,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當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從基本道德素質抓起。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倡導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20字“基本道德規范”,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所闡明的“八榮八恥”是對全體公民的基本要求,當然也是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行為規范。對于學生,我們還應當始終長期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他們的道德素質養成必須從這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質要求的培養抓起,要求他們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將這些規范作為自己生活的基本準則。只有著眼于青少年的道德建設實際,從切實可行處抓起,才能逐漸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層次和水平。
(2)道德規范、準則的要求要有可操作性。
道德規范、準則要求必須具備可操作性,這是養成教育中必須堅持的最基本原則。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培養,不僅要使受教育者明了道德原則、規范、準則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使他們具體知道如何去做。只有可操作性強,才能使青少年易于理解和遵循,從而將道德認知轉變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并在行為的不斷重復中凝結成優秀的品質。因此,我們應著重進行道德行為規范的可操作性研究,將正確道德觀念的教育落實在行為之中,使得青少年能夠在道德行為中培養習慣,在道德習慣養成中積淀道德素質。
(3)組織各種類型的活動,寓養成教育于活動之中。
道德建設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養成教育尤其強調教育和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為此,應注意以活動為載體,吸引廣大青少年普遍參與,在自覺參與中深化道德認識,踐行道德規范。青少年道德實踐活動多種多樣,應該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根據不同層次青少年的特點,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明確具體標準,制定落實措施,力求取得實效。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道德實踐活動中突出德育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并與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和文體活動結合起來,使青少年在自覺參與中道德情操得到陶冶,道德習慣得到養成,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4)家庭、學校和社會凝成合力,共同做好養成教育工作。
在對青少年進行養成教育過程中,家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中長輩的思想品德觀念和言行作風,對子女不僅潛移默化地發生著熏陶作用,形成其品德發展特別是學會做人的主觀基礎和出發點,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血緣上的聯系決定了家庭德育對青少年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和相對穩定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一任“老師”給予孩子的影響是最久遠的。家長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示范,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
學校德育是青少年養成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德育具有德育內容系統性、途徑方法綜合性、德育管理規范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它在德育活動中使社會德育、家庭德育的內容理論化;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提高識別、抵制和消除社會、家庭中不良因素的能力。學校道德教育在青少年道德素質養成中具有主導性作用,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堅持不懈地把養成教育放在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抓緊抓好。
社會德育是家庭、學校和單位德育的延伸、補充和拓展,而且因其德育資源豐富、感染力強,從而導致社會德育具有極大的覆蓋面、輻射力和滲透性。青少年道德養成,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德育的資源,建設有利于青少年優良品德生成的環境氛圍,培養良好的社會文明風尚。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應時刻注意社會不良環境對青少年道德養成的副作用,花大力氣整治道德建設的社會大環境。
(5)與規章制度建設相結合,并輔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公民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離不開嚴明的規章制度?!鼻嗌倌甑赖滤刭|的養成靠教育,也要靠制度、紀律和法制。科學、合理、嚴明的紀律、規章制度可以促進各項道德規范、守則等在實踐中的落實,為整個青少年道德建設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青少年道德養成還必須始終注意利用法律對其行為的調節和規范作用,因為法制是推進道德建設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證,而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質的養成總要經歷一個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法律的約束是絕對必要的。
三、我院在學生養成教育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的十七大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我院始終圍繞“學生的養成教育”這個中心,目標明確、常抓不懈,為培養出具有良好行為規范、積極向上、勇于創新的“人格+技能”的高素質的人才而努力。
(1)以入學教育為起點,引入養成教育。
從新生入學報到的第一天起,就開始進行入學教育和軍事訓練。在為期近十天的入學教育和軍訓期間,學生要學習學院專門編訂的《學生手冊》、《學生安全手冊》、《學生學籍管理規定》、《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試紀律、宿舍管理、違紀處分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思想上繃緊養成教育這根弦,同時參加隊列訓練、內務整理、野外拉練等軍事訓練項目,從行動中落實養成教育,養成不怕苦、不怕累、團結協作、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良好作風,上好入學第一課。
(2)以一日常規為抓手,融合養成教育。
系對班級的考核以及班級對學生的考核主要以一日常規為抓手,內容涉及遵守作息時間、遵守課堂紀律、愛護環境(教室、宿舍、保潔區)衛生、文明禮貌用語、愛護公共財物、團結互助等多方面內容。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在學生養成教育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們利用班會、周記、個別談心、親手做示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在他們的示范作用下,學生們很快就適應了學院的學習、生活環境,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維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3)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激活養成教育。
學院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來深化養成教育。平時通過校園廣播、報紙、網站、櫥窗、黑板報等陣地宣傳報道校內先進人物的光榮事跡,請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等。還舉行一些專題活動,如舉行“宿舍文化藝術節”,活動對宿舍的要求不再僅僅是干凈整潔,而是要突出宿舍布置的文化品位和宿舍成員的文化素質,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逐步達到這個要求,同學們就在創建的過程中,無形地提高了自身養成教育的要求。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更是學生施展才能的大舞臺,他們通過書畫、美術、攝影、演講、朗誦、文藝匯演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文藝才能,并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4)以“三自”服務為契機,深化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社會綜合競爭力。學院開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教育活動,讓學生以自己的力量來服務大家,以自己的高素質來感染大家,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滋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學生會來協助搞好學生管理;通過學生評議會等組織來幫助大家解決矛盾,促進團結等等。
養成教育是一種道德行為習慣的教育,是一種素養和人格的教育,是關懷學生一生的教育。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使學生終生受益。所以,我們不應把養成教育僅僅理解為貫徹學生行為規范的內容,而應把它提高到貫徹教育方針的高度去認識。學生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學校德育的核心就是養成教育,學校德育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校為本、以生為本、以人為本。
參考文獻:
[1]張樹臣.本能教育論.全國高校素質教育教材研究編審委員會.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 英語 提問 教學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
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形式。它的首要目的是鼓勵和指導學生從認識的現實階段向潛在階段發展。是認識事物的必要途徑。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對促進學習者語言輸出能力的形成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輸入通過聽和讀兩個途徑,在我國現有條件下,學習通過閱讀獲得大量有效的語言輸入的機會比通過聽輸入的機會要大得多。它的重要目的是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打破教師一言堂的舊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教師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理解和掌握,其程度如何,以便于我們教師對今后教學的指導。提問既適用于學新知識,也適用于知識檢查?,F在很多教師進行課前5分鐘提問訓練,復習舊知識,導入新內容,承上啟下,使課堂有機結合在一起。也為學生構建了講英語的氛圍,創造了大量的課堂實踐機會。實現教師用英語教英語,學生用英語想英語的基本目的。實踐證明,運用提問教法,會使死氣沉沉的英語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消極被動思想開小差的學生變成精力集中,積極主動的學生。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問要有趣味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學生處于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交替時期,好奇心很強,求知欲強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但心理發展極不平衡,憑興趣愛好而專注某一事物是其最明顯的特征,對新學校,新老師,新學科(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著興趣去認識事物,探索事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作為教師,就必須運用心理學知識,抓住學生心理特征,開發提問教學中的興趣點,如,在提問內容方面激趣、開展競賽激趣、做游戲激趣、連鎖問答激趣和角色表演激趣等。
三﹑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什么?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等。漫無目標地泛泛提問,沒有針對性,這樣的提問既達不到目的,又耽誤學生時間,對教學毫無意義。我們面對的學生因其年齡大小、知識面的寬狹和心理需求的各不相同,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也一定要有明確的針對性,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四、提問要注意方式
目前最常用的提問方式是教師的主動提問,這種方式簡單易行便于操作。其實,提問既可以是師生間的提問,也可是學生間的提問。但要把它運用得恰當,還是要講很多技巧的。在英語教學中有五類行之有效、由淺入深的問題,值得我們探討。下面以《Go for it》八年級下冊二單元課文為例,簡述如下:
(1)機械性問題:此類問題簡單、機械,答案是固定的或是課文里現成的,學生只要記住所學內容,將答案與問題對上號即可。
例如:How many children does Cathy have?
Are their school days busy enough?
(2)理解性問題:此類問題要求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用自己的話進行評述。答案分散或暗含在課文中。
例如:What do her children do after school?
Why are the children tired?
(3)應用性問題:此類問題要求學生把所學知識在新情況下加以運用。
例如: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What’s the meaning of “not…until”? Make a sentence with it.
(4)創造性問題:此類問題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綜合分析,判斷正誤,作出創建性回答。
例如: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children didn’t do as their parents told?
Can you tell us how you deal with after_school activities?
(5)評價性問題:此類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個人判斷力,對不同的觀點和價值,發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Why are the children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Do you have any pressure? Why or why not?
在前面五類問題中,(1)(2)比較簡單,易于回答。(3)(4)(5)較為復雜,回答困難,但這些問題的解決,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解決。
五﹑關于提問的幾點建議
(1)注重提問教學。初一學生開始接觸英語,有一種新奇感、膽大、不怕羞、敢開口。從最簡單的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What’s this in English?開始,抓住每一個提問的機會,走好第一步,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提問教學要持之以恒。一般一年級容易做到,一是教材提供的內容便于提問,二是學生敢于說。到了二年級情況就會發生改變,教材難度加大,教師重筆頭,輕口頭,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學習出現分化。面對如此狀況,要求教師樹立信心,早作計劃抓好一年級,培養良好習慣,以使學生平穩度過分化階段。
(3)要把握問題的深淺度,問題的難易程度必須適合學生水平,問題太簡單,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問題太難,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因材施教,恰到好處,讓每個學生都“吃飽?!碧釂柕臅r機,一般先就機械問題,理解問題提問,待學完、熟悉課文后,可就應用問題,創建問題,評價問題提問。提問的對象,一定要面向全體,全面開花,首先向全班提出問題,引起大家的思考。再一一回答,切忌弄成“一鍋粥”。
(4)多用換位方式提問。在常規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是常用模式。其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向教師提問,比如:在學習有關家庭,人的外貌時,學生問一問教師的情況,更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注意聽提問內容?,F在中考英語聽力測試都有提問理解題,提問理解是考查學生在一定語境或情景中所表現出的快速反應、推理判斷能力。提問理解需要掌握一些具體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年代、價錢、數字等,這些信息對理解提問,把握提問主旨是不可缺少的內容。要聽清,聽懂信息,要對所聽到的信息做簡單的處理,體現了一個人對口語的理解能力。提問理解需要理解領會提問的觀點、態度及意圖。能測試出學生在聽力方面的綜合素質。為了輸入的有效性,老師必須幫助學生養成聽問題的習慣。
提問不僅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手段,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它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練習實踐機會,利于教學操作,便于學習上路,只要我們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特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們完全有能力把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使英語成為學生樂學、愛學、努力學的學科,以完成素質教育所賦予我們培養跨世紀人才和提高新一代公民素質的重任。
參考文獻
[1]胡春洞、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1996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職業素養教育 融合途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杭州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度科研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研究”(編號ky201318)的成果。
作者簡介:張愛仙,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崗位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使命。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決定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如何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是當前我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努力方向。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融入專業建設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我院加強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探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專業建設相結合的初步嘗試。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結合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文化,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如何融合的問題。
一、職業素養的基本內涵
職業是由于人類社會分工而產生的具有特定專業和專門職責、并以所得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勞動。職業素養簡言之,是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職業素養高低是衡量職業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標,是從業者職業生涯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職業素養問題關系到高職大學生能否順利進入職場、未來事業是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界定職業素養的內涵十分重要,但在學界,對職業素養的內涵有不同理解。例如:解厚榮(2010)認為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在職場環境中表現出來的職業知識、職業行為、職業形象、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尊嚴等方面的綜合品質。葉菊珍(2010)認為職業素養概括起來就是職業過程中的綜合素質或品質。包括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郭春燕(2012)認為職業素養是職業人在從事某種職業時所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情感和職業態度。分析上述對職業素養內涵的解讀,本文認為,職業素養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要求,是從業者在從事某種職業時所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高職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平臺
培育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教育的必修課。研究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問題,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職業素養教育有著相互融通的內容。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主要運用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通過教學,逐步提高學生走向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職業等方面的綜合素質,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紀律,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可持續發展。職業素養教育是指遵循職業發展規律和職業素質養成規律,對高職大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職業素養教育是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重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推進高職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平臺。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途徑和方法
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進高職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載體。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深化教學改革中,要貫徹“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文化育人”的辦學思路和“融”文化理念,探索和實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實現我院“學生體面就業”目標。
1、調整和豐富教學內容,突出職業素養教育。
根據青年汽車學院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調整和充實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在適應性教學中,強調職業活動中操作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交流能力、專業能力的重要性,指導學生設計大學生活規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在思想情操教育中,通過理想和愛國主義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職業理想,將堅定的職業理想與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結合起來,做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在人生價值教育中,要求學生做好人生規劃的設計,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積極的職業態度,在職業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在道德修養教育中,突出職業道德教育,指導學生學習和感悟青年汽車集團“治廠方針、干部作風、工作作風、質量方針、技術領先、質量第一、用戶第一”的文化內涵,提煉出汽車職業人必備的管理、責任、創新、技術、質量、服務六個職業意識,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敬業意識、誠信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進取意識、規范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并結合專業的特點,提出了汽檢、汽制、汽營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在法律修養教育中,通過法律精神、法治理念、憲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和民法等內容的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使學生養成遵守法律法規并用法律法規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意識和習慣。
2、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培育職業意識和能力。
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是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徑。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演講、播放影視資料、小組討論、問題探究式、情境模擬式、案例分析、社會實踐等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從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教育。例如:通過案例分析,請學生談談把汽車專業作為自己職業理想的理由以及如何努力實現職業理想的設想;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尋找身邊的感動、發現身邊之美的教學活動,然后在課堂上演示PPt,與班里其他同學分享;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愛國歌曲演唱的課堂教學活動;播放愛國主義影視資料,分組開展課堂討論,然后每個組推薦1名同學在大班進行交流發言;開展校園文明與大學生公德狀況調查ppt課件制作比賽,在課堂演示后評比發獎;在感知青年汽車集團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簡要介紹我們汽車學院優秀畢業生和獲得省以上技能大賽獎項的學生事跡,向學生提示和解釋我們汽車學院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而實施的專業文化建設項目計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開展“大學生基礎文明養成”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并把學生基礎文明表現列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考核中。
高職教育是為學生今后職業活動能力可持續發展奠定職業技術基礎和職業素養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融合的途徑和方法,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進行思考、探索和實踐,以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麗《職業素養教育——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歷史使命》[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葉菊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實施的途徑與方法》[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3]解厚榮《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4]饒素良《基于職業素養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改革研究》.[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筆者自25年起在音樂課堂引進電子琴實施課堂器樂教學,對器樂教學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水平進行了有益的探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心理素質簡述及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心理素質簡述
人的素質大致劃分為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心理素質1是素質的核心、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素質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心理素質的基礎之上。
心理素質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非智力因素、智力與能力因素、心理現狀因素和社會適應因素(表1)。
2、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分析
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厭學、畏難、缺乏自信與毅力、自我認識不足、團隊合作能力差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具有不穩定性,學生的好奇心理及學習興趣持續時間短,容易出現厭學心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與新鮮感的減退,逐漸產生畏難與放棄等消極心理。加上初中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自我認識不足,缺乏自信與毅力。表現為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又由于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律與團體意識,個性心理突出。
二、巧借器樂,提升心理素質
為了克服學生的不良心理,筆者在教學中巧借器樂,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器樂教學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極佳途徑。器樂學習是“積水成淵、水滴石穿”的過程,能錘煉意志(非智力因素)。器樂學習強調手指訓練,有助于思維開發,培養操作能力與創造力(智力與能力因素)。器樂教學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能建立自信、認識自我、體驗成功(心理現狀因素)。器樂教學中通過合奏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及合作能力(社會適應因素)。
1、樹立典范,激發興趣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對處于初中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問題不在于學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
學生在初次接觸某種樂器時都充滿了好奇心,當他們坐在電子琴前就產生了新鮮感,表現出強烈而迫切的學習欲望,情緒興奮激動。筆者立即抓住這一心理傾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欣賞名家演奏,或教師親自范奏,把學生引入藝術的殿堂,領略電子琴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樂器本身及電子琴作品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如果我會彈該多好”的遐想,誘發“想學”的欲望。還特別欣賞殘疾青少年表演的電子琴獨奏錄像,學生們感到十分震撼,感慨萬分。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筆者特別邀請了班里有電子琴彈奏基礎且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眾演奏,彈唱大家喜歡的流行歌曲如《真心英雄》、《我和你》等。這使初學的學生羨慕不已,個個情緒高漲,同時也認為學習彈奏電子琴也不是很難,只要自己努力,同樣也會演奏的,就此建立了信心。典范的作用,讓學生在電子琴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了興趣、點燃了動機。
2、錘煉意志,水滴石穿
學習需要興趣的點燃,更需要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與堅定信念的最佳方法。器樂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積水成淵、水滴石穿”的過程,教導學生要養成每天練習的習慣。習慣需要意志的支配,一些學生的意志較薄弱,隨著樂曲難度的增加與新鮮感的減退,逐漸產生厭倦、畏難、放棄等消極心理。教師就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強基本節奏訓練、規范指法與手型、先分后合、由慢到快、難點突破,鼓勵學生不畏困難,堅持到底。學生通過持之以恒的有效練習,克服了技術困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磨練出頑強的意志與“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信念。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啟動思維,培養能力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這一基本理念。美國音樂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爾提出“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當在器樂領域里采取創造性教學的計劃程序?!眲撛煨枰胂?“創造性的想象是在再現性想象的基礎上,對已儲存的感知材料進行重新整合,使其突現的心理活動?!?
如學習彈奏《月亮河》后,為了表現出樂曲所要表現的情緒意境、情感風格,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啟動音樂思維,要求學生運用電子琴豐富的音色庫,自主決定運用樂器音色,創編與樂曲意境相配的場景音效。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決定怎樣表現音樂。有的小組為音樂加上前奏與間奏;有的小組為表現樂曲意境添加微風、蛙聲、蟬鳴聲及流水聲;有的小組添加一點打擊樂節奏,為樂曲增添了歡樂的氣氛,表現出勞動人們愉快的生活情景;有的小組通過豐富的節奏數據庫,設計自動伴奏完成作品的演繹。
學生通過對樂曲的二度、三度創編以及對各音樂要素進行重新整合,豐富了樂曲的音樂形象或創造出新的音樂風格,直接而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促進了學生感受、創造、表現音樂能力的發展。
電子琴的彈奏其實是多種器官的協調運作與相互作用的過程。眼(識譜)—腦(分析與指揮)—雙手(演奏)—耳(聆聽)—腦(辨別與感受)。所謂“十指連心”,即大腦指揮手指運動,手指運動反過來刺激大腦中樞。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器樂學習和手指訓練,其思維、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智力與能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本文導航
1、首頁2、搭建平臺3、參考文獻
4、搭建平臺,體驗成功
在課堂內外搭建多種形式的表演平臺。如課堂內的“樂器自由表演”,由學生自選樂器、自選曲目、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限,可獨奏、齊奏、二重奏、
自彈自唱、伴奏演唱、創作表演等。又如“班級器樂比賽”,充分利用學生的求勝心理。對優勝的班級,榮譽感可讓學生自信倍增,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落后的班級,及時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不氣餒。再如舉辦“節日音樂會”“小小演奏家”比賽、積極參與市區各級的器樂比賽活動等。 學生抓住了這些演奏的機會,在積極參與中增強了自信、體驗了成功,同時也鍛煉了心理素質,積累了多次上舞臺的經驗,從“我不敢”變為“讓我彈”;從害怕、緊張到自信、從容充滿信心地演奏,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逐步形成勇于展示自我的良好心態。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學生的電子琴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質水平得到了同步提升。
5、重視合奏,學會合作
電子琴教學中,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合奏,是有一定難度的。合奏訓練必需具有共同的紀律約束和共同的目標。每個學生要有具體的分工與協作,需要每個學生步調一致、默契配合,懂得如何協調自己和他人,使演奏達到最佳的效果。
如在學習合奏訓練《故鄉的親人》時,學生分成兩個聲部演奏,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彈哪一部分旋律,做到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的和諧統一。在彈奏中哪個樂段要換音色或換伴奏音型,都要分工明確,做到每個人都要心中有數。合奏就是要通過團隊的努力協作才能完成。在訓練中要克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心理,增強自控能力,學會自律與責任感。
國際21世紀教育教學委員會曾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此處的“共處”,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備因素。在高度合作與競爭的社會中,只有善于與人合作,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音樂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技能與表現音樂的同時,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自覺地擺正個人與集體的位置,加強具有合作意識和團結一致的集體觀念。一句話,加強學生合作與責任感,提升社會適應因素水平,是合奏訓練教學中最有意義的目標之一。
6、激勵評價,認識自我
激勵評價能使學生獲取自信。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贊賞的需要。如果一個人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的、自我肯定的感覺。器樂教學中,通過各種激勵評價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達到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激情的目的?!斑\用語言藝術激勵評價;通過學生的行為激勵評價;對自我實現的激勵評價;感情激勵評價;榮譽和物質激勵評價;競賽性激勵評價。這幾種評價非常適合我們的課堂教學?!?
經過探究實踐,筆者深深地感悟到,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具有優秀的思維品格,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就必須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賞識教育;必要性;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方法
一、賞識教育的涵義
賞識教育是以尊重、肯定等為原則的教育管理方法,通過鼓勵與贊揚,來教會學生與外界互動,形成自信的人格。(1)尊重是賞識教育的前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尊重就沒有愛,尊重與愛是受教育者的需要,也是教育者應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者真誠的尊重與愛,能喚起施教對象的尊重與愛,能點燃受教育者的希望。(2)肯定是賞識教育的表現形式。賞識就是給予施教對象比較高的肯定。教育者有無賞識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育能否成功。“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表揚會使“好”學生們變得越來越好。
二、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賞識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現為:(1)賞識教育是引導學生走向成功的階梯。賞識性語言與動作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快樂的動力,一種向上的自信。賞識導致成功,抱怨走向失敗。很多學生因為老師的一句表揚甚至一個肯定的眼神而喜歡上一門課程;或者因為老師的一句鼓勵而積極向上、勤奮努力。被關心被肯定的意識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2)賞識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賞識教育既可以是一種教育觀念,又可以作為一種教育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中,對我們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轉化后進生有重要作用。賞識教育就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理論逐步縮小差異,促進后進生轉化。(3)賞識教育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第一、職業學校實際上面對的是同齡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在學習成績和家庭社會背景方面具有明顯的弱勢特征。因此教師不僅要從教書育人為本的理念出發,更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樹立對未來的信心。第二、職業學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脆弱,卻又趨于成熟。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既要關注其能力提高等外部特質的形成,更要關注其內在的需要、動機、理想或困惑。如果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感到受尊重和被鼓勵,就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對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最大的成功。
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中實施賞識教育的方法
1、堅持正確的學生觀。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中,作為教育者,面對一群有朝氣、有活力但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的學生,必須樹立人人有才,人人能成才的觀念;要相信學生有轉變的可能,有成功的可能。職業學校的學生好比受過傷的小鳥,需要老師高看一眼、厚愛一層,付出加倍的努力;需要教師用愛心啟發愛心、用希望點燃希望,用快樂感染快樂。幫助學生用真情實感來體悟自己周圍的人間真情與社會責任,從而變得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2、日常教學活動是賞識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徑。日常的教學活動是實施賞識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生的大多數文化知識都來源于教學活動,所以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優秀學生的重要因素。(1)糾正學生厭學情緒,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職業學校教師的第一要務??释玫街R、學到技能本來是人們很小時就有的愿望,但這愿望在中學時代因為屢遭挫敗,屢受打擊而慢慢喪失。為此,教師幫助學生恢復教育最初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2)大多數職業學校的學生有不良的聽課習慣,一節課很難始終專注于學習,因此任課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不要過多,要做到少而精,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讓學生聽得懂、學得會是關鍵。(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用贊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之后多予以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進步。(4)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認知風格調整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認知風格的了解與尊重,能使自己的特點與學生的需要聯系起來,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關鍵。
3、賞識教育要注意科學性與藝術性。(1)科學性。第一、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賞識教育必須遵循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社會發展的現實。第二,賞識教育要求教師有耐心,能持之以恒。不少教師對困難生的教育一開始還蠻有熱情,又是表揚又是幫助。但當付出一定勞動而得不到回報時,就開始失望、懷疑學生的能力。所以老師對學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第三,賞識要恰到好處,不能過度,更不能濫用。賞識要在正確客觀地分析之后,要了解學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表揚、鼓勵。并且,賞識不能過度,需要因人的性格不同而適當操作。(2)藝術性。第一,語言上的藝術性。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多用肯定與表揚的語言,諸如“你做得很好”“下次一定會更好”等語言,雖簡單,但效果卻很好。第二,行動上的藝術性。賞識教育僅僅停留在語言上是不夠的,還必須通過行動讓學生感受到。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參加學習、討論活動,并且在活動中肯定學生的觀點,啟發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適時點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師的重視與肯定。第三,體態語言上的藝術性。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語言的作用反而顯得乏力,比如,當學生成功了一件事時,老師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滿意的微笑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當學生遇到痛苦或煩惱時,老師用手拍學生的肩膀、撫摸學生額頭就能給學生以精神上的安慰。
結束語
職業教育主要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不僅使學生能掌握一技之長,同時也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因此職業學校要實現其培養目標,促進學生走向成功,在教學管理中需要合理實施賞識教育。
參考文獻:
[1] 申艷紅.探討賞識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J].情商,2010(3)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3-0226-0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教材資源的利用問題、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學生主動性及教學實施偏向化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教學的質量和學生整體政治和道德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了新課改的整體進程,我們需要提高認識,深入思考,盡快探索出一條適應高中政治教育教學的新路子。筆者在此結合社會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教育實踐的經驗,以期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引起教育界同仁對高中政治教育的關注。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原因簡述
我們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這篇文章中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為了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的需要,我們簡單概括一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①教材資源的利用問題;②過于注重理論、脫離了實踐;③學生主動性的缺失;④教學實施偏向化。大多數教師把握不好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導致教學質量很難全面地提高。教學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首先,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并非社會體制的問題,而是社會環境問題;其次,市場經濟的轉型對國民思想的影響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最后,外來思想的入侵和國內核心價值體系的不完善是問題的根源。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后,不僅帶來了政治思想方面的主流指導思想,同時各種不同思潮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國民思想的穩固和核心思想的健全。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德育建設密切相關,與時事政治動態緊密相連,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軸心。因此,走出一條既適應學生學習規律、心理規律又符合社會現實的教學途徑是迫切需要的。
(一)更新教學理念
理念是一個人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真實反映,是行動的靈魂。在應試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活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將影響整個教學體制的改革,影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但是,在現有教學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的老師依舊因循守舊、不肯變通,把以往習慣性的應試教育觀念帶入到日常的教學教育生活中,影響了教育改革前進的步伐,降低了教學效果的提高,最終影響了學生健康思想理念的形成和完善。
(二)轉換教學模式
應試教育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老師和學生大都是拿來主義,利用那些固定的無味的知識應對教學和考試,沒有把知識內化到自身、轉化為自身的修養成分,因此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對于教師來說就是一種工具,這種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政治課堂上那種死氣沉沉的氛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真正實踐思想政治的教學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改造成塑造學生道德品性和實踐修養的模式,必須改變傳統的這種傳輸性模式,用以探究性學習模式取而代之。
(三)完善教學過程,修正教學目的
教育目的的實現一般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素質教育要改變以往課堂以老師為中心的形式,轉變為以學生為軸心。把以往老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轉變為老師和學生之間通過探究性學習、研究性討論的過程,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精選教學資料,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這里我們認為,現有的教學課本大都是經過專家或學者總結之后的條條框框,完全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教師應該有選擇性地把握好教學資料。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每個學生同等的發揮自我能力的機會,把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調動起來,鼓勵每個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問題。最后,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善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結語
解決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必須從教學理念、模式、手段及方法入手。只有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和目的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創造性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只有把日常的教學過程塑造成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和完善過程,當成思想政治的實踐過程才能真正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時效性、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