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9 16:30: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昆明 景區 人力資源 對策
員工是景區最寶貴的資源,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景區財富的源泉。景區應把對員工能力的培養及積極性的發揮放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位置。昆明市旅游景區要在日趨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必須重視人力資源開發。
一、重視人本管理,穩定景區員工隊伍
景區在開發人力資源時,除做好知識開發、能力開發外,要重視對員工進行意志力、敬業精神、團隊精神、集體榮譽感、人際關系能力、情緒控制技巧等的培養和訓練,此外還要重視員工的人本管理,從而營造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的氛圍。所謂人本管理,簡單地說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景區把員工看作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重要的資源,其中心思想是充分尊重每一名員工,把員工當作渴望得到關懷、理解和尊重的人來看待,充分尊重他們的勞動,維護他們的權益,為他們的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景區向客人出售的是服務產品,服務產品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服務的提供者――各個員工的服務技能和服務熱情的高低。只有實施人本管理,員工才能將景區作為自己的家那樣愛護,真心誠意的為顧客服務。實施人本管理,是景區的必然選擇。景區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必須懂得如何尊重員工。這樣做既能夠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其工作熱情,又能夠提高其對景區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能減少員工的流動,穩定員工的隊伍。
二、建立景區多元化培訓體系
1.景區所在地旅游相關人員旅游服務意識的培訓。對于出租車司機、商店售貨員、餐館服務員等不直接從事旅游服務工作,但與旅游行業密切相關的服務人員進行積極宣傳、正面引導,培養他們的旅游服務意識,使其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以維護旅游景區的整體形象。
重視對“第二導游”――旅游駕駛員(景區司機、纜車司機、汽艇司機等)的培訓。昆明從2004年開始,已經對旅游駕駛員進行旅游綜合知識、旅游行車安全、國際禮儀以及簡單外語的培訓。隨著昆明旅游“二次創業” 的開展,應繼續加強對“第二導游”的培訓。
2.景區員工綜合素質的培訓。在昆明,旅游活動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傳統的、形式單一的、走馬觀花似的觀光型旅游正在被休閑旅游,以及具有個性特征的旅游活動所替代。旅游活動呈現出多樣性、復雜性和個性化。因此,對景區員工的要求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
首先,景區管理者和服務人員必須參加服務意識的培訓,使其真正樹立起為旅游者服務的思想,同時加強當地民俗文化、各國各民族的基本禮儀、旅游者的心理、旅游急救方法等基本業務知識、技術、技能的培訓和提高。
其次,景區員工必須熟悉自己的業務范圍,嫻熟地掌握所在崗位必備的專業技術,并且還要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景區的經營管理者必須認識到,景區的經營風險在增加,隨時都可能有不安全的事件發生。因此,必須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3.景區高級專門人才的培訓。景區制定吸引高級專門人才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如提供優良的工作環境;旅游景區與行業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加強合作,派專人到大中城市等人才充足地區招攬人才;旅游景區與旅游院校加強合作,選拔優秀員工或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到國內外著名旅游院校脫產學習,為自己的景區打造高級專門人才。
三、注重培訓工作的創新
1.內容的創新。在培訓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和針對性,既要結合景區工作所需要的培訓內容,也要結合員工具體的學習要求,使員工真正學到他們希望學到的知識。深入開展行業外語、微機能力的培訓工作,強化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持續地進行文化、素質、技能的經常性培訓。
2.形式的創新。充分利用國際互聯網實現培訓,互聯網上豐富的學習資源能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習者,國際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便于滿足即時、不同步的學習需求。在網絡空間里,能成功實現自學、集體交流和教師講授三種基本途徑。此外,應該重視利用外資和外智,與國際培訓機構合作,引進國外人才開發的成熟模式、方法及國外師資教材辦學方式,提高景區的人才培訓能力。
3.環境的創新。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相互尊重,鼓勵員工充分交流和參與,注重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培訓考核上,要多指導少考試,多鼓勵表揚少批評,增加員工學習的自信心。
四、完善景區員工的激勵機制
1.建立科學的管理與激勵機制。通過組織分析、工作分析和人才分析,使景區發展規劃和員工職業開發計劃保持一致,在動態中求得平衡發展。除設立見習員工外,可以在各部門設立見習管理人員崗位,如見習主管、見習經理等,并將有工作潛力的優秀員工安排在相應的見習崗位中進行掛職鍛煉,這些員工只參與管理,不享受有關待遇,見習期為六個月或一年。見習期滿后,工作業績突出者可提拔到相應的崗位。這樣既有利于發現人才,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又使見習管理人員與在位管理人員形成競爭態勢,使在位管理人員產生危機意識,從而增強其工作責任感。
2.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景區對管理人員與員工應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對管理人員的激勵主要是不斷強化其管理責任和意識,增強領導部門員工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高層領導負責景區的戰略決策和對管理人員的考核。對普通員工的激勵主要是創造一種和諧奮進的工作氛圍,用事業吸引人才,滿足其社會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等高層次需求。
3.為員工提供實現自我超越的機會。景區最能吸引員工的措施除了薪資福利外,就是為員工提供升遷與發展機會。為了避免員工(尤其是高學歷員工)跳槽離職現象的頻繁發生,景區應根據實際情況,重視員工生涯管理,充分發揮團隊精神,規劃企業的宏偉前景,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增強景區的凝聚力,讓員工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為優秀員工提供施展才華、實現自我超越的舞臺。實現競爭上崗制度,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景區各崗位實行公開招聘,為年輕人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
4.實行激勵導向式的薪資制度。傳統的薪資制度重視薪資的保健因素和職務因素,而這兩者達不到激勵員工的目的。因此,要實行激勵導向的薪資制度,即薪資與工作績效掛鉤,激勵員工的工作動機,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工資與實際完成指標和工作量掛鉤,普通員工的工資與實際完成工作量和工作質量掛鉤,二線員工的工資與成本控制和景區收入掛鉤。其次,薪資也應作為激勵員工學習的手段,鼓勵員工學習更多、更廣、更深入的知識和技能,以應付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各種挑戰。
五、建立高素質的景區人才隊伍
1.景區導游人才隊伍建設。導游是旅游業的生力軍,其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旅游景區服務的質量和景區形象,要采取措施,抓好導游隊伍建設。以各種培訓為契機,加強導游的愛國主義、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的教育,提高其精神文明素質;結合國家導游考試改革,完善景區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改變大多數導游取得資格證書后不再參加等級考試的現象,從制度上完善和推行等級考試,形成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好、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景區導游人才隊伍;選送一批基本條件好、綜合素質高的導游到旅游院校學習,為培養高級導游做準備。此外,在注重培養高素質的中文導游和外文導游的基礎上,為聾啞游客培養手語導游,進行日常用語及景區講解詞的培訓。要求手語導游能夠識別手語,進行簡單交流,并為聾啞游客“講解”導游詞。
2.景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旅游競爭的加劇,緊缺人才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目前昆明市旅游景區的緊缺人才主要有營銷人才、園藝學、植物學、建筑學專業人才、地質研究人員、電氣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環幕電影放映師、宗教文化專業人才(佛教、道教)、旅游索道員工、景區車輛駕駛員、船工、花工等。為此,要引導和支持骨干旅游院校開設這些緊缺的新專業和新學科,選送景區優秀的從業人員去高校學習新專業,做好旅游緊缺人才的儲備工作,促進景區在育人與用人方面全面接軌;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委托有關院校根據用人需求舉辦短期的緊缺專業人才研修班和其他形式的培訓班。
3.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首先,創造條件,充分運用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等現代教育手段,擴大教師培養的覆蓋面。其次,培訓對象為專業課師資和緊缺專業師資,培訓形式以短期面授、研討為主;培訓內容以專業和教學法為主。第三,在教師培養方式上,院校應走校企結合、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即讓專業課教師到景區實踐或兼職,從而解決教師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大專(高職)、中專(職高)的專業課教師要朝“雙師型”方向發展。最后,要培養和聘用一批旅游局的管理者和員工作兼職教師,院校要建立一支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此外,作為培訓教師,要熟悉景區情況,鉆研業務,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及個人修養。
六、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培育景區團隊精神
景區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衷心認同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念,它規定了人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或者說是習以為常的東西,且這些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在新老員工的交替過程中具有延緩性和保持性。一個優秀的景區,就是要創造能夠使景區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使命感、能夠促進員工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能夠確保景區經營業績的不斷提高、能夠積極地推動組織變革和發展的企業文化。景區員工追求的不僅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且是一項有發展的事業和職業,把他們糅合成一個整體,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景區人力資本的效用充分發揮出來,是創建企業文化的主要目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錢與激勵之間會逐漸呈淡化趨勢,且物質激勵僅有短期效果,時間長了就會失效,而從精神上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層次較高,其深度大,維持時間長。在人才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要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水平,同時不斷提升員工對景區的忠誠度,以提高景區員工的穩定性。
七、以創建學習型景區作為最終目標
圣吉博士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描述的“學習型組識”是未來組織的一種新的管理典范。它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這五項修煉為核心,倡導“終身學習”的思想。從學習中不斷改善固化于人們心中的思維模式,主動挑戰組織的所謂“真理”,建立起新的目標和理想,并發揮出組織的整體智慧與優勢,利用系統思考的方法提高企業在激烈競爭中持續創新與應變的能力。因此,昆明市旅游景區人力資源開發有必要以創造學習型企業為最終目標,不斷加強修煉,從而在景區內建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文化。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構筑人力資源的競爭優勢是昆明市旅游景區戰勝挑戰的一個極好的機遇。如果成功實施,不僅可以徹底擺脫價格戰等低層次的競爭手段,而且可以憑借人力資源的優勢,拋離競爭對手,早日實現昆明市旅游景區“二次創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余 敏:新時期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研究[J].改革與發展,2003,4
[2]陳學清:大連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對策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04,6
[3]王晨光:兩個著名旅游景區游程實錄與管理評析[J].旅游學刊,2004,5
[4]李 平:導游人力資源現狀及開發管理對策[J].專題研究,2003,10
[5]趙彩虹 周爾遜 李敬國:對入世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電力,2004,2
[6]王承進 蔡 瓊:論企業知識員工忠誠度的培養[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5,1
[7]李文明:導游員隊伍素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經濟,2003,9
[8]王建芹:對云南旅游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幾點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04,7
[9]王 潔 黃 華:對我國導游薪金制度改革的思考[J].經濟問題探索,2003,2
[10]陳文君:我國旅游景區的主要危機及危機管理初探[J].旅游學刊,2005,11
[11]楊紀楓:旅游景區規劃與管理人才需求及培養前景分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3,12
關鍵詞:旅游景區;治理模式;交易成本
收稿日期:2006-05-17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046qy068)。
作者簡介:吳三忙(1978-),男,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5級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經濟。李樹民(1953-),男,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研究方向:旅游經濟。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575(2006)-04-0024-05
旅游景區作為旅游資源的聚集地,在整個旅游產業鏈中日益處于核心地位。特別是旅游飯店業和旅游交通業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后,旅游景區越來越成為決定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我國旅游景區發展迅速,旅游景區投資已經取代旅游飯店投資成為旅游投資的一個熱點,但是由于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及其遺留觀念的影響,旅游景區內部管理體制并沒有理順,科學合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旅游景區治理模式并沒有建立,導致旅游景區內出現多頭管理、多重目標、秩序混亂、服務較差、資源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制約我國旅游景區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理順旅游景區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旅游景區治理模式已經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旅游景區治理模式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對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傮w上看,在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選擇上,國內學者存在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旅游景區應當堅持企業化的治理模式;另一種認為旅游景區應當堅持非企業化的治理模式[1]。如張晰竹提出應取消地方政府對公共資源類景區的直接管理,使旅游景區變成一個小級別的行政單位,把資源保護的職能內生化,將旅游景區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收益權一體化[2],可以認為是堅持旅游景區治理模式非企業化的代表。而馬波、劉秉升、張凌云、魏小安、李樹民等學者堅持認為應當選擇企業化經營模式。馬波、劉秉升認為政府應對旅游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將各級旅游主管部門的業務范圍大幅度的拓展,把旅游景區作為旅游經營單位,從事企業化經營,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加強管理的力度,尤其是法制管理、規劃管理以及技術管理等[3]。張凌云認為旅游景區行政性管理的弊端很大,并已為社會各界所共識,必須采取市場化經營的方式[4]。魏小安指出風景名勝和文物資源也是經濟資源,在我國當前國情下,對旅游景區資源進行企業化經營才是最有效的方式[5]。李樹民指出在特定的條件下旅游景區從公益型管理向經營型管理的轉軌是一種制度進步[6]。
雖然我國學者對旅游景區治理模式選擇多有論述,但是筆者認為當前對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選擇研究上,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缺乏整體和系統的研究,大多學者對我國旅游景區應選擇什么樣模式的分析都只是從旅游景區存在的問題、旅游景區發展的意義、我國的國情、國外旅游景區治理經驗和旅游景區治理的歷史考察等方面進行;第二,缺乏交易成本的觀念,沒有交易成本的世界是真空的世界,選擇什么樣的治理模式本質上是選擇什么樣的合約問題,而選擇什么樣的合約的一個關鍵是比較各種合約的交易成本大??;第三,缺乏效率觀念。
本文根據現實條件,從節約交易成本和選擇合約的視角出發,對我國旅游景區治理模式選擇進行了全面考察,進而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旅游景區治理模式,以實現旅游景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研究的現實條件及基本概念界定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學基于交易成本節約視角的旅游景區治理模式選擇研究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現實條件下展開的。對我國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筆者認為必須注重以下現實條件:
1.旅游景區資源所有權不能轉讓,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家行使旅游景區所有權。
2.任何個體都存在投機傾向,即個體會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來欺騙對方以獲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
3.旅游景區的項目存在兩大類,即基礎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且基礎性項目開發經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經營性項目開發經營的好壞?;A性項目指景區內部的基礎設施,包括景區交通、通信、水電和環保等,旅游景區的內部管理也屬于基礎性項目;經營性項目包括景區內賓館飯店設施、娛樂設施、購物設施及相應服務等。
4.對景區開發經營存在兩種投入方式,即使用專用性強、成本高、質量好的投入和非專用性、成本低、質量差的投入,前者可以實現旅游景區旅游資源最大化利用,后者效率低。
5.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緊張,景區管理委員會無力對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進行開發經營。
同時,本文既然從節約交易成本視角來分析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選擇,就有必要先對交易成本概念進行界定。交易成本概念由科斯首先提出,他認為交易成本是發現價格的成本[7]。其他學者對這一概念有所發展,如阿羅給交易成本下的定義是經濟系統運行的成本,張五常給交易成本所下的定義是,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成本[8]。本文采用的是威廉姆森提出的把交易成本分為簽訂合約之前成本和簽訂合約之后成本的概念[9]。
三、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提出
1.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的治理模式選擇
如前所述,經營性項目包括景區內賓館飯店設施、娛樂設施、購物設施及相應服務等,其開發經營方式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來進行,一是使用專用性強的投入方式,我們假定這種投入方式的投資量為K,K>0,為保證專用性的投入可以采取一定的安全保護措施,即可以授權某一社會資本所有者長期壟斷開發經營經營性項目,同時景區管理委員會保證提供良好的基礎性項目,甚至直接授權同一社會資本所有者同時壟斷開發經營經營性項目和基礎性項目,這種保護措施可以用S來表示,存在保護措施時S>0,不存在安全保護措施時S=0;另一種是使用專用性差的投入,這種投入方式的投資量也為K,此時K=0。這樣我們可以得到如下關于經營性項目的3種主要治理模式圖(見圖1)。
圖1中,A點代表K=0且經營性項目的價格為P1的治理模式。此時旅游景區的經營性項目完全由競爭性市場來提供,主要由非專用性資產的投資形成。這種經營性項目整體質量差、固定投入低,其管理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也比較差。這種治理模式在我國很多旅游景區中都存在,如我國很多旅游景區門前存在大量檔次低、秩序混亂、服務水平差的由當地居民經營的旅游紀念商品攤販、社會旅館等等,就屬于由非專用性資產的投資形成的。表面上看,在這種治理模式下旅游者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經營性項目產品,但是這些經營性項目的產品質量相當低,影響旅游者的旅游總體感受,從旅游景區旅游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是無效率的。
B點代表K>0、S=0且經營性項目的價格為P2的治理模式。此時有社會資本進入旅游景區的經營性項目開發管理,進行專用性強、成本高的投資,但是這種投資沒有受到良好的保護,即社會資本的所有者并沒有被授權長期壟斷開發經營經營性項目和得到保證旅游景區能提供良好的基礎性項目。在現實中這種治理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雖然此時可以把經營性項目的價格定為P2,且P2>P3,但是如果沒有保證,其投資回收就成為了問題,因此在現實中,此種模式必然向A模式或C模式移動。
C點代表K>0、S>0且經營性項目的價格為P3的治理模式。此時社會資本進入旅游景區的經營性項目,且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授權社會資本的所有者長期壟斷經營開發該旅游景區的經營性項目,同時保證能提供良好的基礎性項目,或者直接授權其直接經營基礎性項目。在這種模式中,如果經營性項目被授權開發經營的合約期限越長,同時提供良好的景區基礎性項目的保證措施越強,K就會越大,即社會資本的所有者對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的開發投入的資產專用性越強、質量越高。在這種治理模式下,旅游者能享受到服務更好、質量更高的旅游產品,從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利用效率角度來看是最高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的最佳治理模式應當是由當景區管理委員會同一個社會資本的所有者簽訂長期合約,授權其長期壟斷經營旅游景區的經營性項目,同時必須采取措施讓社會資本的所有者確信旅游景區有良好的基礎性項目,此時整個景區的檔次將提升,將實現旅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2.旅游景區治理模式的提出
如前所述,經營性項目應當有一個社會資本的所有者長期壟斷經營開發,但是社會資本所有者必須得到一定的保證,即有良好的旅游景區基礎性項目。因此如何提供基礎性項目就成為景區治理模式的關鍵。既然經營性項目由一個社會資本所有者長期壟斷經營開發,那么如何供給基礎性項目的方式實際上就演化為是否由經營性項目的所有者一體化經營基礎性項目的問題,即如果一體化,就由取得經營性項目的社會資本所有者來同時經營開發旅游景區的基礎性項目,實行旅游景區統一由社會資本所有者經營的治理模式。在一體化的情況下,社會資本所有可以支付一個固定旅游景區租賃費用給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也可以以分成合約的形式支付租賃費用給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租賃費用是景區總體經營情況的增函數。
如果不實行一體化,就由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對基礎性項目進行經營開發管理,經營經營性項目的社會資本所有者支付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一個固定的費用,或根據社會資本所有者經營經營性項目的情況提供分成合約支付。
最終我們得到4種旅游景區治理模式(見圖2)。
四、旅游景區治理模式比較分析
對各種治理模式的比較分析主要看哪種治理模式的效率最高和交易成本最低。我們用W來代表景區基礎性的開發建設投入量,具社會資本所有者經營經營性項目總收入是W的增函數。同時由于達成合約存在交易費用,用H來代表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同社會資本所有者達成合約和監督合約履行的各種交易成本。
1.D模式
這種治理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固定合約。旅游景區的基礎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由一個社會資本所有者統一開發經營,交易內部化,不存在兩者之間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主要為達成整體租賃協議,確定租賃費用和景區管理委員會監督社會資本所有者保護景區生態環境,防止其掠奪開發旅游景區的費用。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獲取固定凈收入,經營性項目所有者獲取的總收入是W和K的增函數,同時其凈收益又是W和K的減函數,因此經營性項目的所有者最終會在最合理的W和K的投入量尋求最大化利益,即基礎項目投入和經營性項目投入的邊際產出和邊際成本相等點時,不存在對基礎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投入的邊際扭曲問題,整個旅游景區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都比較高,設備設施比較完善,最終實現景區旅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但是存在旅游景區資源被掠奪開發的可能性。
2.E模式
這種治理模式本質上是一個分成合約,此模式中分成合約的特點是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因社會資本所有者的經營努力而獲利,結果必定扭曲社會資本所有者的努力積極性,因為其努力的結果被對方分享,而成本確是自己承擔,或者是經營性項目所有者會隱藏其經營業績情況,實現自己最大化利益[10]。同時在此模式中,由于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分成整個景區經營的收入,其監管社會資本所有者掠奪開發景區的積極性會下降。因此這種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景區管理委員會監管社會資本所有者掠奪開發景區的成本;二是社會資本所有者隱藏其經營業績的成本;三是景區管理委員會了解景區經營情況的成本。同時也存在景區資源被掠奪開發的可能性。
3.F模式
這種治理模式本質上也是一種固定合約,但是此時固定合約的特點是由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提供基礎性項目。此時我們發現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具有減少提供良好基礎設施的投機傾向,因為其凈收益同其投資成反比,即W越大其凈收益越小,而其獲取的總收入固定。而對經營性項目所有者來說,固然可以通過同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來簽訂嚴格的、面面具到的合約,來要求旅游景區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但現實中人具有有限理性,要簽訂這樣的一個合約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實現,交易成本將是非常高的;另一面在合約簽訂后經營性項目的所有者要通過各種手段來監督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執行合約,也需要高額的交易成本,而經營性項目所有者的凈收入又同交易成本H成反比,因此,達成面面俱到合同不可能,完全的監督也不可能,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的投機傾向也就不可避免,整個基礎性項目的供給檔次必然下降。由于無法得到良好的基礎性項目供給的保證,最終社會資本所有者必定削弱其對經營性項目的專用性投資,這樣就演化為整個旅游景區的檔次降低、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下降。
4.G模式
這種治理模式本質上也是一種分成合約,此時分成合約的特點是旅游景區經營開發的雙方都因對方的努力而獲利,雙方都不承擔對方的努力成本,結果必定扭曲交易雙方的邊際行為。從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角度來看,一方面加大對基礎性項目的投入可以使經營性項目總體盈利情況更好,通過分成能為自己帶來更大化的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其投入的加大又使其凈收益下降,即W增大,凈收益減少,因此必定產生邊際上的扭曲,因為投入增大帶來的收益部分被經營項目的所有者獲取,而投入增大帶來的成本必定都由自己來承擔,結果旅游景區基礎性項目經營開發的投入的必定不足;從經營性項目所有者的角度來看,問題相同,由于其經營性收入有一部分必須以分成的方式提供給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而投資成本由自己全部承擔,因此其專用性投資熱情必定削弱。當然經營性項目所有者與景區管理委員雙方可以達成嚴格合約規定對方行為,再監督對方履行合約的行為,但是所有這些都存在交易成本,簽訂和監督合約越嚴格,這種費用越大,對雙方的凈收入帶來損失越多。因此,在這種治理模式下,理論上可以通過對雙方嚴格監督實現旅游景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但是實際上監督越嚴格交易成本越大,雙方凈收益減少,因此實際上不可行,最終結果是雙方的邊際行為嚴重扭曲,對旅游景區的投資都不足,導致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非最大化利用。
五、簡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其一,對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在當前國情下,最佳治理模式是授權某一社會資本所有者長期壟斷經營,但是必須解決基礎性項目供給問題,才能保證經營性項目的高檔次和高質量。其二,在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由某一社會資本所有者長期壟斷經營的前提下,旅游景區整體治理模式的最佳選擇是由旅游景區經營性項目所有者來統一經營整個旅游景區,即前文的D模式。但是在運用D模式時,存在旅游景區被掠奪開發的可能性。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旅游景區的開發經營應加快引入社會資本,實施旅游景區的轉讓經營,促進旅游景區整體檔次的提高。
第二,由于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具有社會公共性、公眾性和全民性的特點,必須解決旅游景區轉讓經營后社會福利損失和環境破壞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是通過公開、公平招標的方式進行旅游景經營權轉讓。只要標人可以平等競爭,壟斷經營權轉讓并不會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11]。
第三,由于旅游景區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實行旅游景區整體轉讓經營必須防止經營者的掠奪性開發。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旅游景區管理委員會的監管,但是這種監管存在交易成本,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降低交易成本的根本途徑在于建立健全各種法律法規制度,降低人們的投機傾向[12]。因此政府應完善關于旅游景區保護的立法,加強執法力度。
參考文獻:
[1]彭德成.中國旅游景區治理模式[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25-36.
[2]張晰竹.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的管理體制與變革[J].中國社會科學,2000(5):89-93.
[3]劉秉升.風景名勝區保護以及保護與旅游開發的矛盾和對策[J].旅游學刊,1994(6):23-29,52-65.
[4]王興斌.風景文物旅游資源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探討――旅游產業規劃指南[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31-36.
[5]魏小安,彭德成.我國旅游景區經營管理問題分析[J].旅游學刊,2002(3):45-50.
[6]李樹民.對華山風景名勝管理體制變革的制度分析[J].旅游學刊,2001(4):65-69.
[7](美)科斯著,劉剛等譯.制度、契約與組織――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透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45-67.
[8]張五常著,易憲容譯.經濟解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78-179.
[9](美)威廉姆森著,段毅才,王偉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論企業簽約與市場簽約[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65-203.
[10](美)巴澤爾著,費方域,段毅才譯.產權的經濟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65-79.
[11](美)諾斯著,厲以平譯.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89-95.
關鍵詞:旅游景區行政管理管理模式
旅游景區行政管理是旅游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公共行政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論觀點,旅游景區行政管理可以初步理解為: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人民政府,通過其授權的相關旅游職能機構,依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方針、遵循旅游景區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對本國、本地區的旅游景區進行總體管理和綜合調控的過程。簡言之,就是旅游行政部門對旅游景區的總體管理。
張聽竹對風景名勝區的政府規制研究中指出,應取消地方政府對公共資源類景區的直接管理,使旅游景區變成一個小級別的行政單位,把資源保護的職能內生化,將旅游景區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收費權一體化,而劉秉升卻認為旅游景區作為旅游經營單位,從事企業化經營,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加強管理的力度,尤其是法制管理、規劃管理及技術管理。張凌云認為當前我國旅游景區實行行政事業性管理必須采取市場化的經營方式,推行企業化管理。張吉林在研究我國西部旅游景區管理模式時認為采用特許經營權委托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政府和企業目標的實現。
旅游景區資源特征分析
(一)景區資源壟斷性特征
旅游景區位置的獨特性、資源特點的唯一性、景區資產的不可分割性、游客觀光體驗的差異性,決定了景區的不可替代性和自然壟斷性。這種自然壟斷性意味著對景區經營者收費必須實施經濟管制,否則,景區經營者可能濫用其壟斷地位,為獲取壟斷利潤而制定較高價格,從而損害公眾利益的實現。
(二)景區資源公共物品特征
經濟學研究表明,公共物品在不具有排它性的同時,根據其有無競爭性又可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具有“擁擠性”,即公有資源消費者的數目從零增加到某一個可能大的正數,即擁擠點時,公有資源消費就顯得十分擁擠。在沒有超過擁擠點的范圍內,可以增加額外的消費而不會產生競爭,即每增加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當超過擁擠點之后,增加更多的消費者將減少所有消費者的效用,增加額外消費者的邊際成本趨于無窮大。按照以上理論,風景名勝資源無疑屬于準公共物品。
(三)景區資源外部性特征
景區資源外部性表現為旅游者的消費不僅可以給景區帶來收益,而且景區所在地居民也都能從中獲利。因為旅游產品不僅可以給游客帶來休閑和娛樂,提高所在地區的環境質量而且帶動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增加了就業機會與隱性收入,從而提高了當地的整體社會福利,旅游地整體形象的推廣能大大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會使旅游目的地的企業從形象推廣中獲得收益。
(四)景區資源信息不對稱性
信息不對稱性是指經濟效益的雙方對商品價格與質量的有關信息了解程度不一致。在選擇出行旅游時,旅游目的地對旅游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對象,旅游者在獲得關于產品的信息方面處于劣勢,旅游產品的提供者與需求者顯然在信息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市場競爭秩序的紊亂,甚至會出現“劣品驅逐良品”的現象。景區資源只有通過政府正確信息的才能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及社會公平。
基于委托理論的旅游景區行政管理模式
(一)委托理論概述
委托理論是過去30多年里契約理論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經濟學家通過深入研究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和激勵問題發展起來的。委托理論的中心任務是研究在利益相沖突和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委托人如何設計最優契約激勵人。委托關系也廣泛地存在于旅游業中,但是在旅游業中的研究和應用卻幾乎空白。
委托關系是隨著生產力大發展和規模化大生產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產力發展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識、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權利了;另一方面專業化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權利。實際上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普遍存在委托關系。為了使人的行為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數,委托人一方面對其人進行激勵;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經理人市場”的監督作用。
(二)委托管理模式
如果說公共型景區資源特征是旅游行政管理委托模式的必要性,那么旅游景區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企業則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實際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依據委托理論,旅游景區資源行政管理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委托關系(如圖1)。
旅游景區實施委托模式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國家所頒布的有關旅游區(點)經營管理上的主要法律文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以及《旅游景區(點)的質量等級規劃與評定》等。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旅游景區(點)的經營,促進了環境與資源的保護。但是,也應看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景區在旅游業中的地位、作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其所面臨的制約性因素也相繼發生了變化,一些條例在立法的高度和操作性上都已無法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此外,有很多是以“暫行條例”、“暫行規定”、“暫行辦法”等形式存在。這種法律的不成熟和不穩定大大削弱了旅游法律的權威性,使其對旅游活動的管理、規范、指導和保障作用等功能被大大削弱。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在對現有的旅游法規、規章進行完善的基礎上,對不同歸口管理單位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至關重要;同時,應加強旅游行政執法的力度,統一處理旅游違法行為;此外,還可借鑒國際旅游發達國家的旅游立法經驗,促進旅游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二)合理規劃旅游景區
目前,在旅游景區的經營過程中,由于旅游資源大多屬于公共資源,大部分經營者、管理者都只追求其經濟利益,規劃缺乏長遠性,過度開發、先開發后治理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摒棄以往的資源導向的開發戰略,轉向創新規劃開發。創新規劃開發即景區必須面向市場、適應市場、對內部資源進行篩選加工。因此,國家相關旅游行政部門特別是各地方政府旅游局首先應對旅游規劃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次在規劃編制單位由旅游行政部門向社會公開招標,規劃編制完成后力求認真實施,使其在開發經營景區的過程中注重景區的長遠發展,加強對景區資源的長遠保護,將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結合起來,以實現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在景區的開發經營過程中要顧及到周圍社區的發展,實現共贏局面。(三)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景區景點多頭管理是我國目前旅游景區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頑疾,而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旅游景區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問題。因此,政府作為國家的最高管理者應該繼續推行產權制度改革,不僅要實現政企分開,把一部分職能轉讓給有能力、有責任的企業和承包商,從宏觀上給予企業一定的指導;而且政府應根據景區資源隸屬不同的行政管理主體的現狀,基于委托理論,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該作為國家旅游資源歸口管理的唯一法人,集中行使景區的行政管理權,原有歸口部門對其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和委托管理。這樣一來,旅游管理部門就有了明確的權限和職能,企業有了明確的責任,激發了企業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改善景區投資環境以擴寬資金來源
雖然近年來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相繼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單靠政府單方面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致使許多景區景點的開發項目得不到資金支持。因此,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和引導投資成為擺在地方旅游管理部門眼前的迫切問題。首先,要積極促成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由于中國旅游企業以中小型為主,因此個體私營經濟在發展旅游業、完善旅游各個領域供給方面具有特殊意義。但是目前大多自有資本運作時,不能享受外資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此外,在費改稅之后,部分收費項目模糊,因企業而定,在這種情況下旅游企業通常要承擔比其他企業重的費用負擔。部分地區的相關部門巧立名目,對景區內的企業亂攤派,這就需要旅游主管部門對亂收費現象予以制止,提高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增加企業投資的信心。其次,增大銀行貸款力度。旅游管理機構應該本著發展旅游業的目的對旅游項目進行細化財務分析,做可行性研究和宣傳,以贏得銀行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增大銀行的貸款規模;再次,采用景區資源歸口管理單位、企業和當地社區各出一部分資金的辦法成立旅游發展專項基金,由旅游管理部門負責基金的具體運作,景區資源歸口管理單位、企業和當地社區給予一定的監督以保證資金的實際用途。
(五)注重交叉地帶景區的開發與管理
目前,處在交叉地帶的許多景區景點,由于在行政劃分上同時屬于多個地區管理,導致出現了實際上的無人管理,或只從自己受益的角度規劃與開發,注重局部利益,沒有形成大旅游的觀念。鑒于全國都存在許多處在交叉地帶的旅游資源,建議在這些區域打破行政界限成立高于行政劃分之上的專門的旅游發展組織,負責交叉地帶旅游資源的規劃與開發,地方不再對其進行直接管理,而是托管形式。該組織直屬上一級旅游局并對其負責,但在景區的規劃與開發過程中地方各級相關部門要給予一定的配合和支持,爭取發揮特有資源的優勢,實現帕累托最優的共贏局面。
(六)加強景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雖然目前旅游從業人員日漸增多,但其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水平層次不齊。根據《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首先制訂旅游人才建設整體規劃。其次,從委托理論出發,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指定地點的集中培訓,提升區域整體服務質量。此外,加強對旅游教育的管理,包括控制和調整旅游教育整體結構;強化旅游人才素質教育;加強旅游學科和課程建設等。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旅游景區 行政管理 管理模式
旅游景區行政管理是旅游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公共行政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論觀點,旅游景區行政管理可以初步理解為: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人民政府,通過其授權的相關旅游職能機構,依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方針、遵循旅游景區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對本國、本地區的旅游景區進行總體管理和綜合調控的過程。簡言之,就是旅游行政部門對旅游景區的總體管理。
張聽竹對風景名勝區的政府規制研究中指出,應取消地方政府對公共資源類景區的直接管理,使旅游景區變成一個小級別的行政單位,把資源保護的職能內生化,將旅游景區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收費權一體化,而劉秉升卻認為旅游景區作為旅游經營單位,從事企業化經營,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加強管理的力度,尤其是法制管理、規劃管理及技術管理。張凌云認為當前我國旅游景區實行行政事業性管理必須采取市場化的經營方式,推行企業化管理。張吉林在研究我國西部旅游景區管理模式時認為采用特許經營權委托的方式可能更有利于政府和企業目標的實現。
旅游景區資源特征分析
(一)景區資源壟斷性特征
旅游景區位置的獨特性、資源特點的唯一性、景區資產的不可分割性、游客觀光體驗的差異性,決定了景區的不可替代性和自然壟斷性。這種自然壟斷性意味著對景區經營者收費必須實施經濟管制,否則,景區經營者可能濫用其壟斷地位,為獲取壟斷利潤而制定較高價格,從而損害公眾利益的實現。
(二)景區資源公共物品特征
經濟學研究表明,公共物品在不具有排它性的同時,根據其有無競爭性又可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準公共物品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具有“擁擠性”,即公有資源消費者的數目從零增加到某一個可能大的正數,即擁擠點時,公有資源消費就顯得十分擁擠。在沒有超過擁擠點的范圍內,可以增加額外的消費而不會產生競爭,即每增加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當超過擁擠點之后,增加更多的消費者將減少所有消費者的效用,增加額外消費者的邊際成本趨于無窮大。按照以上理論,風景名勝資源無疑屬于準公共物品。
(三)景區資源外部性特征
景區資源外部性表現為旅游者的消費不僅可以給景區帶來收益,而且景區所在地居民也都能從中獲利。因為旅游產品不僅可以給游客帶來休閑和娛樂,提高所在地區的環境質量而且帶動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增加了就業機會與隱性收入,從而提高了當地的整體社會福利,旅游地整體形象的推廣能大大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會使旅游目的地的企業從形象推廣中獲得收益。
(四)景區資源信息不對稱性
信息不對稱性是指經濟效益的雙方對商品價格與質量的有關信息了解程度不一致。在選擇出行旅游時,旅游目的地對旅游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對象,旅游者在獲得關于產品的信息方面處于劣勢,旅游產品的提供者與需求者顯然在信息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會導致市場競爭秩序的紊亂,甚至會出現“劣品驅逐良品”的現象。景區資源只有通過政府正確信息的才能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及社會公平。
基于委托理論的旅游景區行政管理模式
(一)委托理論概述
委托理論是過去30多年里契約理論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經濟學家通過深入研究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和激勵問題發展起來的。委托理論的中心任務是研究在利益相沖突和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委托人如何設計最優契約激勵人。委托關系也廣泛地存在于旅游業中, 但是在旅游業中的研究和應用卻幾乎空白。
委托關系是隨著生產力大發展和規模化大生產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產力發展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識、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權利了;另一方面專業化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權利。實際上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普遍存在委托關系。為了使人的行為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數,委托人一方面對其人進行激勵;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經理人市場”的監督作用。
(二)委托管理模式
如果說公共型景區資源特征是旅游行政管理委托模式的必要性,那么旅游景區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企業則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實際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依據委托理論,旅游景區資源行政管理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委托關系(如圖1)。
旅游景區實施委托模式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國家所頒布的有關旅游區(點)經營管理上的主要法律文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以及《旅游景區(點)的質量等級規劃與評定》等。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旅游景區(點)的經營,促進了環境與資源的保護。但是,也應看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景區在旅游業中的地位、作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其所面臨的制約性因素也相繼發生了變化,一些條例在立法的高度和操作性上都已無法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此外,有很多是以“暫行條例”、“暫行規定”、“暫行辦法”等形式存在。這種法律的不成熟和不穩定大大削弱了旅游法律的權威性,使其對旅游活動的管理、規范、指導和保障作用等功能被大大削弱。因此,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在對現有的旅游法規、規章進行完善的基礎上,對不同歸口管理單位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至關重要;同時,應加強旅游行政執法的力度,統一處理旅游違法行為;此外,還可借鑒國際旅游發達國家的旅游立法經驗,促進旅游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二)合理規劃旅游景區
目前,在旅游景區的經營過程中,由于旅游資源大多屬于公共資源,大部分經營者、管理者都只追求其經濟利益,規劃缺乏長遠性,過度開發、先開發后治理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就要求有關部門摒棄以往的資源導向的開發戰略,轉向創新規劃開發。創新規劃開發即景區必須面向市場、適應市場、對內部資源進行篩選加工。因此,國家相關旅
游行政部門特別是各地方政府旅游局首先應對旅游規劃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次在規劃編制單位由旅游行政部門向社會公開招標,規劃編制完成后力求認真實施,使其在開發經營景區的過程中注重景區的長遠發展,加強對景區資源的長遠保護,將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結合起來,以實現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在景區的開發經營過程中要顧及到周圍社區的發展,實現共贏局面。
(三)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
景區景點多頭管理是我國目前旅游景區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頑疾,而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旅游景區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問題。因此,政府作為國家的最高管理者應該繼續推行產權制度改革,不僅要實現政企分開,把一部分職能轉讓給有能力、有責任的企業和承包商,從宏觀上給予企業一定的指導;而且政府應根據景區資源隸屬不同的行政管理主體的現狀,基于委托理論,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該作為國家旅游資源歸口管理的唯一法人,集中行使景區的行政管理權,原有歸口部門對其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和委托管理。這樣一來,旅游管理部門就有了明確的權限和職能,企業有了明確的責任,激發了企業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改善景區投資環境以擴寬資金來源
雖然近年來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相繼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單靠政府單方面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致使許多景區景點的開發項目得不到資金支持。因此,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和引導投資成為擺在地方旅游管理部門眼前的迫切問題。首先,要積極促成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由于中國旅游企業以中小型為主,因此個體私營經濟在發展旅游業、完善旅游各個領域供給方面具有特殊意義。但是目前大多自有資本運作時,不能享受外資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此外,在費改稅之后,部分收費項目模糊,因企業而定,在這種情況下旅游企業通常要承擔比其他企業重的費用負擔。部分地區的相關部門巧立名目,對景區內的企業亂攤派,這就需要旅游主管部門對亂收費現象予以制止,提高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增加企業投資的信心。其次,增大銀行貸款力度。旅游管理機構應該本著發展旅游業的目的對旅游項目進行細化財務分析,做可行性研究和宣傳,以贏得銀行的信任和支持,努力增大銀行的貸款規模;再次,采用景區資源歸口管理單位、企業和當地社區各出一部分資金的辦法成立旅游發展專項基金,由旅游管理部門負責基金的具體運作,景區資源歸口管理單位、企業和當地社區給予一定的監督以保證資金的實際用途。
(五)注重交叉地帶景區的開發與管理
目前,處在交叉地帶的許多景區景點,由于在行政劃分上同時屬于多個地區管理,導致出現了實際上的無人管理,或只從自己受益的角度規劃與開發,注重局部利益,沒有形成大旅游的觀念。鑒于全國都存在許多處在交叉地帶的旅游資源,建議在這些區域打破行政界限成立高于行政劃分之上的專門的旅游發展組織,負責交叉地帶旅游資源的規劃與開發,地方不再對其進行直接管理,而是托管形式。該組織直屬上一級旅游局并對其負責,但在景區的規劃與開發過程中地方各級相關部門要給予一定的配合和支持,爭取發揮特有資源的優勢,實現帕累托最優的共贏局面。
(六)加強景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雖然目前旅游從業人員日漸增多,但其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水平層次不齊。根據《中國旅游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15年、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首先制訂旅游人才建設整體規劃。其次,從委托理論出發,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指定地點的集中培訓,提升區域整體服務質量。此外,加強對旅游教育的管理,包括控制和調整旅游教育整體結構;強化旅游人才素質教育;加強旅游學科和課程建設等。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一、做好旅游景區的規劃工作,科學、合理地開發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在開發之前,必須要做好規劃,落實旅游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在開發的同時很好地保護景區環境。在現實實踐中,很多景區雖然也提出“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口號,但卻沒有落到實處,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旅游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因此,開發旅游景區時,必須要聘請專家進行環境評估,做好整體規劃,盡量不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保證歷史文物的完整性。同時,要節約資源,利用現代科技提高旅游資源利用率,科學合理地做好旅游景區的開發與管理工作,確保經濟利益、生態效益有機地統一起來,既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又要保護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
二、完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確保景區環保有法可依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必須要依賴于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管理,確保景區環境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要健全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與旅游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文,如《環境保護法》、《文化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起到了法律約束作用。同時,要根據各地旅游資源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地方法規,設置具體的技術標準,明確景區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如限制游客數量、明確空氣、水源等技術標準等,用法律制度的手段切實保護景區的環境。其次,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嚴格執法,有法必依。依法開發、治理旅游環境,貫徹落實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督開發和管理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一旦發現違法行為,要堅決制止并根據相關法律條文進行懲處。比如,在自然景區內興建別墅群、游樂園等項目,這些對旅游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行政部門要及時干預,一經查實要堅決予以取締。
三、發展生態旅游、綠色旅游
生態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因為人們意識到旅游業對環境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提出了這樣一種旅游方式。旅游景區中不管是以自然景觀為主,還是以歷史文化遺跡為主,都要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是旅游景區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因此,在旅游景區的開發與管理過程中,我們要具備生態的眼光,去開發旅游資源,去保護景區環境,去解決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綠色旅游、環保旅游。比如,景區的餐飲業,要突出當地的土特產,在保護環境的同時,讓游客品嘗地道的綠色食品;景區的交通工,根據具體條件選擇一些比較原始的交通工具,或步行,或騎自行車,或坐馬車,等等,盡量限制污染較重的現代交通工具;景區的住宿,建設與景區環境協調配套的住宿設施,既要具有地方特色,又不能給環境造成破壞。這樣開發出來的旅游景區,既彰顯了生態旅游的趣味,又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景區環境,對于景區的長遠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四、加強環保宣傳,引導管理者和游客自覺保護景區環境
景區環境的保護依賴于人類的活動,因此,必須要加強環保宣傳,提高人們對于旅游環保的認識,強化環保意識。首先,對旅游景區的管理者加強環保培訓,提高環保素質。組織相關的環保培訓,引導景區的管理者用科學發展觀來開發景區資源,注重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充分重視并保護景區的旅游資源,既要維護經濟利益,也要確保環境效益,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次,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游客的自覺性。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如隨地亂扔垃圾、亂寫亂畫等會給景區的環境造成破壞,甚至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游客自覺地保護旅游資源和景區環境。再次,加強景區管理。一些游客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將不良習慣帶到景區,亂扔垃圾、采摘花草等,都破壞了景區的生態環境,因此,景區要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在景區進行巡邏監督,如果遇到破壞景區生態環境的行為,要及時對游客進行教育甚至處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創造優美的旅游環境,給游客帶來美的享受。
五、引進和培養專業化人才,提升旅游景區開發者的環保意識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專業的旅游環保人才也受到社會的青睞。我們知道,旅游景區開發者的素質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有著直接影響,如果景區開發者素質較高,環保意識強,那么,環境保護問題就會受到重視,景區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就能夠協調發展,否則,就會給環境資源造成損害。因此,要引進旅游環保專業人才,培養旅游開發實用型人才,強化景區開發者的環保意識,堅持科學發展觀,合理、有序地開發景區的旅游資源,落實景區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從細處著手,全方位地保護旅游資源,確保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 景區管理 創新
一、旅游景區管理創新的定義
在旅游景區經營管理創新當中,管理創新是指通過汁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職能的創新,對旅游景區內部進行重新組織與安排,以求在新的經營環境下,提高景區的工作生產效率。
旅游景區內項目的運行好壞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景區管理者所執行的決策、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景點項目的成功機會。因此,管理創新是旅游景區創新的保障,其關鍵是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和現代管理科學成果,建立景區的戰略管理和運行管理的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
二、旅游景區管理創新的原則
(一)層次性與整體性原則
從空間上考察,一個景區新產品要經歷從概念信息到具體投入運行,從產品到產品鏈或群等多個層次;從時間上考察,產品創新要經歷市場研究、功能規劃、成本設計、市場開發等多個階段。因此,景區經營管理創新也必須采用新的方式與手段,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逐層分析,層層建立評價、優化、決策的創新機制。
(二)目的性與開放性原則
旅游景區進行管理創新必須始終圍繞景區發展的目標,并為其服務。景區在各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如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景區利潤、消除競爭對手等,針對不同的目標,景區推出的服務產品是不同的,所以景區管理創新的方法與手段也是不同。
三、旅游景區管理創新的內容
在體驗旅游的時代,景區管理必須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兼顧游客、社區、政府、開發商、環境、生態等多方利益,從各個方面共同構筑起體驗旅游時代的景區管理模式。
1.總體管理
旅游景區要長期規劃、總體控制,實行從家門到景區大門的全程空間管理。政府要鼓勵公眾參與規劃,嚴格監管企業開發行為,制定行業規范,評估與監控旅游影響,對游客進行教育與溝通,培養負責任的旅游者,推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以糧代賑”等政策。
2.資源與環境管理
資源與環境的多樣性是游客體驗的必要條件,也是新鮮感的基礎。沒有了生態多樣性,自然就不能給游客帶來新鮮感,必須在滿足經濟、社會和審美需要的同時,保證文化統一、基本的生態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支持系統,對文物保護采取“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指導方針,以及因地制宜,采用分區、容量控制、輪休等方法保證資源與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防止“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惡性開發。
3.社區參與和旅游扶貧
社區是塑造游客體驗的重要道具,社區參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社區居民對景區開發的影響感受最深;二是社區居民本身是構成游客體驗中“友好氣氛”的必要成分。促進社區發展實質上是保護了文化的多樣性,社區為游客的新鮮感以及親切感提供必要的基礎。景區開發要帶動社區發展,增加地方就業、社會收入與人民生活水平。在老少邊貧地區,旅游扶貧是中國特色的景區開發的必要使命。
四、管理手段的創新
管理思想創新直接體現的管理手段的創新上。今后旅游景區之間的競爭是一種核心能力的競爭,是一種非價格的競爭,是一種差異化的競爭。在旅游景區和管理手段上,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景區管理者必須敏銳地抓住景區競爭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建立起自己景區的市場號召力。
1.景區游客忠誠度管理
游客忠誠的概念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首先,游客忠-戚是一個心理學的范疇,它代表了游客對某一產品或服務的高強度的心理依戀,包含著對這一產品或服務性能、品質等的信任,以及在需要該類產品或服務時,首選購買該產品或服務的責任;其次,是在這一心理指導下的購買該產品或服務的行動和對該產品或服務的宣傳推介。
(1)對于游客忠誠度的認識誤區
首先,認為游客普遍出游的初衷是追求新異,對旅游景區重復消費可能性小,因而不存在游客普遍忠誠。其次,認為忠誠度比較重要,但培養游客忠誠度是為了景區利益最大化,而忠誠的游客就是反復來的游客,就是掏錢多的游客,所以盲目選擇增設景點設置和消費點,以期帶動重復消費。
(2)提高景區游客忠誠度的意義
當今市場競爭的性質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于許多企業來說,重要的問題并不是統計意義上的市場占有率,而是擁有多少忠誠的顧客,即企業競爭的目標由追求市場份額的數量。顧客忠誠的數量決定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2.旅游景區品牌管理
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迫使旅游景區重新審視自己的旅游產品。美國的迪斯尼樂園長盛不衰,并且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連鎖式迪斯尼帝國,這就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品牌管理就是從品牌定位到品牌增值的全部活動過程。
(1)景區品牌管理的意義
品牌管理是通過識別功能,以品牌作為溝通代碼,承諾和保證產品的質量、價值、用途、信譽,自始至終確保其價值功能,能為消費者提供認為值得購買的功能利益及其附加價值產品。
(2)景區品牌的管理
旅游景區的品牌管理是根據景區的競爭狀況和產品優勢確定旅游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根據旅游者的需要和動機進行分析,通過傳播塑造品牌形象,與旅游者溝通并得到認知,使旅游者的需求得到滿足,以此形成景區的競爭優勢,從而力圖在旅游者對同類產品的購買動機中,排他性地選擇自己的旅游產品。
參考文獻
【1】徐偉,沈永田,淺談改革與創新旅游景區管理體制,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 第20期
旅游景區是我國旅游業發展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來源,也是旅游創匯創收的重要方面。景區作為旅游產業鏈中的核心部分,具有雙重屬性。從景區的旅游屬性來說,它是一種商品,需要進入市場,體現價值,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從景區的自然屬性來看,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種寶貴資源,不可再生,容易遭到破壞,需要得到較好的保護,尤其是世界遺產地的景區。我國1999年出臺的《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1999)對旅游景區進行了界定。旅游區(點)是指“經縣以上(含縣級)行政管理部門批準設立,有統一管理機構,范圍明確,具有參觀、游覽、度假、康樂、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應旅游服務設施的獨立單位。”
從市場的角度看,旅游景區經營具有幾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即旅游景區如何吸引游客、如何為游客提供滿意的服務創造利潤,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如何實施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社會效益。旅游景區經營是指景區通過調動旅游景區相關投入要素,在有效保護旅游景區公共資源(主要是風景資源、生態資源與文物資源)的前提下,對其合理利用并追求效率最大化的營銷、管理與服務。旅游景區經營的主要內容:(1)開發與利用景區內旅游資源,建設景區旅游吸引物。(2)從事旅游景區的日常經營,銷售景區旅游吸引物,實現景區經營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包括對旅游景區的產品設計和組合;為組合旅游產品而進行人、財、物的協調與組織;市場營銷;旅游服務的提供。(3)資源保護與環境維護,培育景區持續的旅游吸引物。(4)景區的安全管理與服務質量管理,傳遞旅游吸引物。就是由于旅游景區的第三個任務:資源保護與環境維護,才使得其人力資源改革中情況復雜,問題較多。旅游景區由于其行業的特殊性,其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比旅游相關行業比如酒店和旅行社等行業都要多,所以其人力資源改革就不是單純的只是涉及到旅游景區一個部門的問題。
我國早期開發旅游景區主要是為了給居民提供一些休閑的場所及保護資源,其承擔的社會責任多余創造經濟效益,所以也就造就了景區經營不以企業為經營模式,其人力資源管理也不同于企業的管理模式。我國旅游景區飛速發展,據相關統計數據,截止2000年12月31日,我國2726戶旅游景區,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3708528.92萬元,景區從業人員12.3235萬人,行業營業總收入2025258.19萬元,行業總利潤46850.45萬元,利潤率2.31%,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6.43萬元/人,人均實現利潤0.38萬元/人(資料來源2000年旅游統計年鑒)。可以說,我國旅游景區的發展正處于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與同期旅游旅游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較旅游景區是有差距的,其發展是相對緩慢的,這與我國旅游景區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是有很大的關系的。我國的飯店行業在很早之間就進行了企業所有權與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時旅行社也緊接著進行了改革,但是旅游景區行業由于其行業特點的特殊性,即資源所有權的國有性,導致其人力資源改革必然不能同飯店與旅行社行業一樣進行,必然帶有其特有的特點。
總之,由于社會及景區本身對景區經濟效益的追求,我國現有旅游景區都在積極探索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可以這么說,我國景區的人力資源管理還比較落后,飯店業、旅行社在一開始就注重引進國外成功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已發展得較為成熟,而國內旅游景區人力資源管理運作不甚規范。但實質上景區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已經比較突出,在我國逐漸開放景區的情況下,旅游景區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探討出更多更科學的方法。
2景區員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景區資源管理權分裂
目前,我國的旅游資源和景區分屬于政府不同部門管理,這一現象在以資源保護型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旅游景區旅游景區中尤為突出。歷史文化名城及其他文物景區歸口文化部門管理;國家風景名勝區,歸口建設部門管理;國家森林公園歸口林業部門管理;國家自然保護區,歸口環保部門管理;國家地質公園,歸口國土資源部門管理;國家水利風景區,歸口水利部門管理等,而后期出現的一些非依靠自然資源的人造景觀旅游景區企業的管理則歸屬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理。[1]這種分工管理格局,導致政府部門大多只能從本部門的業務角度去認識旅游景區、管理旅游景區,同時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也存在同一旅游景區員工性質不同的情況,由于對景區資源有管理權的各個部門各自派出自己部門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對景區進行管理和旅游服務,導致人力資源管理沒有統一性,這種多頭的、封閉的、繁雜的管理體制,導致景區人力資源的管理陷入了困境。
2.2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構建混亂
旅游景區隨著旅游市場的繁榮和旅游景區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的景區的出現,各景區開始了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在構建過程,所以人力資源管理狀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早期,我國的旅游景區大部分都是屬于自然資源依靠型的旅游景區,這些景區發展初期都屬于國有企業,采用的是固定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還處于人事管理階段。景區管理機構重置、職能重復導致人力成本浪費嚴重;人力資源的管理內容、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及管理思想的一成不變。這些景區中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屬于“固定員工”,無論景區經營情況是否良好,員工數量、崗位等均不會變化?,F階段部分景區還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處于摸索階段,人力資源的管理在一個景區中出現了兩套管理模式,一部分是固定的“國家固定人才”,一部分是市場上招聘來的人力資源。旅游景區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構建處于過渡的階段。
2.3人力資源管理短期行為嚴重
目前,很多景區由于過多地注重社會職能,沒有轉變經營管理觀念,景區發展缺乏戰略考慮,人力資源管理也只著眼于現在,致使員工短期行為嚴重。員工隨意破壞景區的管理程序、中層管理人員會放棄責任,景區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這一現象在基層旅游服務人員中尤其突出,從人力資源與人力成本兩方面來分析,人力資源管理著眼于未來,它更多地考慮如何開發人的潛在能力,以不斷提高景區的效率,盡可能利用人的創造力增加企業及社會財富為目的。
2.4激勵及評價體系不完善
由于傳統旅游景區屬于國有單位,所以人力資源管理是固定的模式,目前這些景區的員工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起來,沒有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導致員工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導致景區經營單位成本增高,資源浪費。景區員工干得好與壞都一樣可以留在企業,同時由于企業直接管理者并沒有決定員工工資高低的權利,導致員工管理難度較大。
2.5人力資源管理權力集中
旅游景區由于其屬性的特殊性,其資源所有權和管理權掌握在景區主管部門中,景區的一切決策都是高度集權化的,員工對于景區決策,只有無條件地執行,景區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可能是健全的,但由于管理者的專橫、主觀使一切可能都是機械的、無效的,對員工的激勵措施基本沒有建立起來,晉升激勵、工作彈性和人際溝通措施運用較少。
3對策設想
3.1給旅游景區人力資源管理權“松綁”
要讓旅游景區更好地發展,政府應當對旅游景區適當的放松人力資源管理權力,比如對于國有資源為主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景區,其社會功能是保護和研究功能,對于這樣的景區則主要是對主要的核心人力資源的控制,對于部分非核心的部分可以采用外包或者其他的方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權的放寬。多給景區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構建的自,才能使景區根據景區的特點進行人力資源的管理。同時只有先“松綁”景區人力資源管理的短期行為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同時激勵評價體系才能很好地構建起來。
3.2統一資源管理權
資源是旅游景區賴以生存的根本,沒有資源景區就無法開展旅游活動,但是資源管理權的割裂給景區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很多景區人力資源管理混亂主要就是資源所有權與管理權不清晰造成的,所以,政府應該主導形成一個資源的統一主管部門。將現有的資源的所有管理部門——林業主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國土資源部門管理等統一為一個相應的政府部門來進行管理。當然這需要我國的各政府部門作出相應結構的調整,同時也會涉及眾多的利益體,難度肯定很大。但是這樣的調整對于景區開展旅游和進行旅游從業人員管理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3.3理清景區類型,分類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