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9 10:4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產流動性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流動性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管理
【中圖分類號】F820.4 【文獻標識碼】A
流動性對于企業的意義猶如血液對于人體一般,是企業經營的一項基本資源,充足的流動性可以用來滿足預期和突如其來的現金流出,滿足企業規模擴張的需求,保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相反,因缺乏流動性而無法及時滿足債務償付義務,將會危及企業的活力,嚴重的可能導致企業破產。因此,流動性管理對于企業而言顯得尤為必要,特別是那些負債較高、固定資產占比較低,擁有大量流動資產的金融機構,其活動的本質就是作為流動性的通道,故而對流動性的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
流動性的含義和來源
流動性的含義。對流動性進行系統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確流動性的含義,準確的定義是一項基礎而重要的內容。流動性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流動性特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它們在性質上屬于容易變現的資產;廣義的流動性是指需要貨幣時獲取現金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時間上的及時性、價格上的合理性以及數量上的充足性。美國銀行業協會對流動性的定義為:銀行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籌集一定數量的資金來滿足客戶當前或未來的資金需求。加拿大財政部金融機構監理局將流動性定義為一種能力,具體指一個機構可以及時地以合理的價格獲得足夠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來應對到期的承諾。這些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的定義都是廣義的。在廣義的概念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一項資產,是變現能力較強的流動性來源之一。目前對流動性的研究也大部分泛指廣義上的概念。
流動性的來源。流動性的來源渠道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三類:一是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如銷售產品回籠的資金,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資產到期收回的本金、利息或分紅即屬于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該來源是一種基礎性的流動性來源;二是通過籌資活動獲得資金,包括短期籌資、中長期籌資以及權益籌資。不同的籌資來源可以應對不同的流動性需求,以金融機構為例,短期非急迫的流動性需求可以通過回購、隔夜拆借等手段解決,長期非急迫的流動性需求可以通過信用借款、發債或股權等方式解決,對于急迫的流動性需求則要采取非常措施,如擔?;I資、向央行借款等。在正常的經營情況下,通過負債獲得資金是一種很好的流動性來源,但是當發生系統性危機或者機構自身的信用受到市場質疑的時候,籌資困境會誘發資金的流出,增強現金流入的困難;三是通過銷售資產獲得資金,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資產能否及時地按照賬面價值變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資產所處市場的深度(反映承受大額交易的能力)、廣度(反映參與者的多少)等。其中容易變現的資產可作為流動性儲備,流動性儲備是所有流動性來源中最可靠的。企業為了應對意外的流動性需求,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流動性資產,但流動性儲備資產的回報率是最低的,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會盡可能地降低此類資產,合理的流動性儲備規模是在流動性風險和盈利之間尋找平衡。經營活動和銷售資產取得的現金屬于內生流動性,籌資屬于外生流動性,流動性儲備猶如水池中的水一樣,現金的流入似水池的進水口,現金流出似水池的排水口,當資金的流入大于流出時,流動性儲備就會增加,相反,當資金的流入小于流出時,流動性儲備就會相應減少。
應對需求時流動性來源的安排順序。一般而言,以上三種流動性來源在滿足需求時,未擔保的籌資安排是在經營現金流之后的第一道防線,出售資產變現是最后一道防線。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抵押或者賣出資產,尤其是那些固定的或者關乎企業生存的重要資產,將減小企業的財務彈性,降低企業未來盈利能力,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當然,這樣的一種順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景來綜合考察各個來源的特點。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而言,正常情況下,銀行借款是一項很好的流動性來源,但當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或者自身經營、聲譽發生重大損失和變化時,銀行借款將會變得異常困難,出售資產將會成為獲取流動性的首選途徑。
流動性風險的含義和分類
流動性風險的含義。若在流動性概念的基礎上來定義流動性風險,那么流動性風險的概念將更為具體,它是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而以正常的價格(合理的融資成本和資產的賬面價值)及時獲取現金從而遭受損失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企業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一種主要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強、沖擊破壞力大的特點,尤其對于高杠桿經營的金融機構,其被稱為“最致命的風險”。在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很多資本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金融機構由于缺乏充足的流動性來應對債務,被迫進行合并或者被收購,甚至走向了破產清算的境地。這次危機證明了流動性風險爆發的突然性和嚴重性,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成為金融機構持續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流動性風險的來源及分類。流動性風險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存在流動性需求。流動性需求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流動性缺口,即現金的流出大于現金的流入;二是無法以合理的價格獲取資金。
其一,錯配型流動性風險和突發型流動性風險。從流動性缺口產生的原因上,可以將流動性風險分為兩類:錯配型流動性風險和突發型流動性風險。錯配型的資金缺口是指由于資產負債期限和規模錯配導致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出大于現金的流入。如短債長用的情況,短期負債到期后需要償還,但資產期限尚未到期無法及時回流現金,從而導致凈現金流出。對于提供流動性轉化的金融機構而言,這樣的錯配是無法避免的,是由金融機構的經營性質和資產負債表結構本身決定的,從性質上講是內生的。突發型的資金缺口指資金的需求超出了金融機構的計劃,或者現金的流入低于金融機構的預期,導致沒有充足的資金應付突發的現金需求。造成突發型資金缺口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以歸為四類:一是無法預測的現金流量。二是不利的法律或者管理部門的裁決;三是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和企業的負面印象。在現實的經營環境中,大部分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一些在時間或者數量上無法預測的現金流量,如居民儲蓄存款、開放式基金的贖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財務性投資等項目在時間和數量上均不確定,并且無法預測的程度越高,突發型流動性風險也就越高;四是不利的法律或者部門裁決會帶來緊急的支付、賠償和停業的成本。這會對經營活動和相關的現金流量造成暫時的或者永久的破壞。企業財務管理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其本身具有相當程度的無法預測性,如果管理不規范,就會增加預測企業現金流的難度。企業的負面印象會改變利益相關人的行為方式,降低交易和減少資金供給,使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變動不可預測。總體而言,突發型的流動性風險往往由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或操作風險等其他風險而引發,是一種“間接的、結果性”風險,從性質上講是外生的。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流動性風險早已蘊含在資產負債表的脆弱性中,而一些觸發性的事件會將其暴露出來,流動性缺口的產生往往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其二,籌資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從獲取資金的方式上也可將流動性風險分為兩類:籌資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I資流動性風險是指不能根據需要在成本合理的程度上獲得未擔保的籌資而遭受損失的風險。造成籌資流動性風險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負債不具有連續性;缺乏融資市場渠道;負債籌資來源過度集中和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當信用資金的提供者不愿意將到期負債繼續提供給企業使用,或者企業被迫接受增加的成本來保證負債來源時,往往表明企業的籌資流動性風險已經存在了,信用資金的連續性可以作為籌資流動性風險的早期信號。缺乏融資市場渠道意味著企業無法進入特定的融資市場,從而被迫接受較高的融資成本,比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如果無法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那么短時間的資金需求將被局限在需要資產抵押的回購市場上。企業過分依賴單一的產品、市場或者貸款方也會增加籌資流動性風險,因為過度集中的籌資來源一旦停止,企業想要尋找到替代性的融資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當然,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比如金融系統流動性趨緊,同樣會增加企業籌資的難度。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不能根據需要按照賬面價值將資產變現從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包括以不合理的貼現折扣比例將其資產作為抵押品,或者只能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其資產組合。通過資產獲取流動性的方式包括抵押無負擔的資產獲取貸款、出賣流動性資產獲取資金、進行資產證券化、變賣非流動性資產等。這些方式一般與資產流動性風險的高低相對應,如果企業擁有充足的營業現金流量和籌資來源,就不會面臨資產流動性風險,當資產流動性風險較低時,企業可以通過抵押資產獲取現金,如果企業通過變賣非流動資產來獲取流動性,則意味著企業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已經很高了。影響資產變現的因素包括資產市場性的缺乏、缺少無負擔的資產、資產過度集中、企業自身高估資產價值、貸款抵押物不充分等。資產市場性的缺乏意味著資產不容易或者根本無法變現,比如廠房、辦公樓等固定資產的售賣一般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容易及時變現以滿足流動性的需求;缺少無負擔的資產表明企業缺乏可處置的資產,那么通過資產獲取流動性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資產過度集中存在兩個含義,一方面指企業擁有的頭寸相對于市場容量來說占比較大,另一方面指某一資產的頭寸在企業整體資產規模中占比較大。過度集中的資產可能會由于市場深度不夠而無法按照賬面價格整體變現,例如企業某一金融資產進行大規模拋售時,市場價格有可能出現大幅度下降,從而影響資產變現的價值。過度集中的資產也有可能遭遇因市場突然變化而無法變現的風險,2007年的金融危機使得“次級債券”交易幾乎停滯,大量持有該類債券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而如果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被高估,那么企業以該項資產為基礎獲取流動性的數量必將低于企業的期望值。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如果貸款項目出現風險,那么可以通過處置抵押物來回收資金;但如果抵押物的價值不足以彌補本息金額,那么金融機構將會遭受損失。
其三,流動性漩渦?;I資流動性風險或者資產流動性風險的出現都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帶來財務困難。但在某些情況下,籌資流動性風險和資產流動性風險會同時出現,形成流動性漩渦,造成失去償付能力的危險。流動性漩渦可以由內部或外部因素誘發,企業首先出現籌資困難,被迫出售或抵押資產,從而降低財務彈性,引起利益相關人的擔心,抽離資金,導致企業籌資更加困難,進一步出售資產變現,最終進入財務困境,造成償付危機。
流動性管理的目標和原則
流動性管理的目標。流動性管理的目標是保證企業有足夠的現金應對未來流動性需求,確保企業無論在正常經營環境中還是在壓力狀態下,都有充足的資金應對資產的增長和到期債務的支付,其核心是對流動性風險的控制,雖然極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漩渦)發生的概率極低,但破壞性極高。正常條件下,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不能始終儲備足夠高的流動性資產以應對極端的流動性風險,對流動性風險的控制是將流動性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時保持快速發覺流動性問題的能力,一旦發生異常情形,可以采取措施迅速獲取流動性。
管理流動性風險的方式。流動性風險與其他金融風險的覆蓋方式不同(詳見表1),市場、信用和操作風險會造成資產損失,侵蝕企業的資本,需要通過資本來覆蓋損失,流動性風險指的是在一定時間段的累計凈現金流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需要現金的流入,資本在這方面的作用有限,應對流動性風險需要靠高流動性資產的出售或借貸市場上資金的融入。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是減少凈現金流出和用流動資產抵消凈現金流出的風險組合。如果一定時間段內,符合條件的流動性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入超過了該時間段內的現金流出,那么流動性風險就能實現完全覆蓋。而某時間段的現金凈流出和可變現資產的現金流入與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市場地位以及市場的狀況息息相關,所以流動性風險必須在不同的情景下進行分析。
影響企業流動性風險的因素包括內外兩方面。以金融機構為例,內部因素包括資產配置結構、籌資能力和經營狀況等,非流動性資產占比較高、過多的流動性負債支持長期資產、資產負債結構不匹配、經營虧損等情況的出現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資產變現和籌資來源,引發流動性風險。外部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貨幣政策、金融市場的變化、行業的發展狀況等,經濟增速下滑、緊縮性貨幣政策、金融行業的周期性變化等會對個體金融機構產生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就個體金融機構而言,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屬于系統性風險,而內部因素是可掌控的,也是企業控制流動性風險需要努力的方向。
流動性管理的原則。流動性管理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流動性管理必須面向未來。流動性風險是未來發生的事件導致不利結果的風險,流動性管理必須估計未來的資金需求,并尋找相應的資金來源。二是流動性管理必須為突發的現金需求保持一定資金作為緩沖。突發的現金流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響成反比,發生率越高,企業準備充分,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小;相反,發生率越低,企業準備不足,造成的影響也就越高,因此為突發的現金需求預備資金對于流動性管理至關重要。三是流動性管理要盡可能地平衡成本和收益。流動性不足無法應對極端的流動性風險,而流動性過多又會提高成本,降低收益,故此流動性管理是在成本和收益之間尋找平衡的藝術。
一、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主要為各種存款、借款、各類應付款項及投資人委托的資金,而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的目的是使銀行內有限的資金在兼顧安全性、流動性、獲利性及分散性的情況下,進行最適當的資產與負債的分配。銀行是利益與風險并存的,隨時可能會引發信用危機,面對瞬息多變的銀行體系,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而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是作為商業銀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夠識別、控制和管理銀行信用風險,從而達到銀行資產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相均衡的目標。
二、資產負債組合優化的原則
1.流動性原則
銀行是廣大客戶流動、輕巧、便捷的存錢罐,因此銀行需要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能夠滿足客戶隨時進行現金存款、存款取現、賬戶轉賬等的需求,銀行的流動性給廣大客戶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也是需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了銀行流動性原則的約束條件,主要有兩點:一是各項貸款期末余額與各項存款期末余額的比值即存貸款比例要不大于75%;二是資產流動性比例即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與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的比值不小于25%。銀行的流動性原則不僅有法律約束,還受社會因素影響。從1996年12月開始頒發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監控、監測指標”中對備付金比例(RR)、長期貸款比例(MLR)和拆出資金比例(LMR)等三項指標進行了監管,要求備付金比例不低于5%,長期貸款比例不得大于120%,拆出資金比例不得大于8%。
2.安全性原則
銀行的安全性一直備受客戶關注,銀行應該要盡量避免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對銀行的資產、負債、利益和信譽等方面造成不利的影響,銀行在進行安全性的方面管理時仍需要遵守法律法規的約束。在進行法律約束方面除了流動性原則中所涉及到的存貨款比例和資產流動性比例之外,還需要對資本充足率和個人貸款比例進行監測,根據法律規定資本充足率不得小于8%,而單戶貸款比例要不大于10%。安全性原則法規約束包括了存貨款比例、資產流動性比例、資本充足率、備付金比率和中長期貸款比例。安全性原則除了法律法規約束外還有經營管理約束,要求銀行在進行安全管理過程中遵循總量制約的原則。
3.盈利性原則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需要追求經濟的最大利益化,這便是銀行的盈利性原則,銀行盈利水平的提高不僅僅給銀行帶來巨大的利益,更是增強了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和銀行的信譽,使銀行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籌集資本和資金。國家雖然對銀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進行了嚴格的監管,但是對于銀行的盈利性原則卻是沒有任何的要求。如果銀行要想建立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中的資產分配模型,就必須要通過多種數據和數學模型的建立,才能夠充分的反應出銀行盈利性的原則。
三、資產分配模型的建立
1.調查市場行情
銀行的資金分配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是離不開市場經濟行情的,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經濟體系可謂是瞬息萬變,縱然銀行是市場經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若想更深一步的發展必然是離不開對市場行情的分析。銀行資金分配模型的建立,必然是建立在仿真案例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需要對市場的經濟行情進行實地的調查,了解市場經濟走向和人們對銀行資金體系的期待方向?;诖诉M行數據和案例的分析,從而為后期的資金分配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的貼近客戶生活的原始數據。
2.分析資產案例
進行真實的案例分析能夠進一步得出資金變動的數據,為后期的數學模型的建立和資產分配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的真實數據依據。數據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對以往的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能夠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從過往成功的案例中進行總結,吸取積極有益的一面,將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地方舍棄。例如:對某銀行一家分行在某日營業結束后的資產利率進行了一個表格繪制,如下表所示:
某銀行資產利率一覽表
通過對此案例相關數據的進行分析,能夠更加便于人們的理解和后期的協調運作,并且能夠根據數據建立對應的數學模型,以此來達到資產優化的目的。
3.建立數學模型
數學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是至關重要的數據分析手段。銀行資產必然少不了龐大的數據分析,因此要想建立資產分配模型,數學模型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環節,無論是商業銀行的壽命分析模型和信貸風險控制模型,還是資產負債結構子模型的目標函數,都是離不開數學模型的建立的。數學模型具有直觀、易于理解的優點,能夠讓商業銀行管理者在進行資產分配模型的建立前期對銀行數據進行直觀的數據分析和了解,便于資產分配模型系統的建立。
4.建立信貸風險控制子模型
俗話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銀行信貸也是同樣存在著風險,在進行信貸風險控制過程中需要建立信貸風險控制子模型。信貸風險是慢慢積累型的,一旦貸款前的調查沒有一定的防范準備,當后期信貸風險爆發的時候,往往會讓人們手足無措而胡亂進行資產的轉移,這樣只會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歷損失,加大了信貸風險。而建立信貸風險控制的子模型,能夠對信貸數據進行時時監控與分析,一旦出現不合理的數據波動或者是數據漏洞,將會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將信貸風險控制在最低點,提高銀行的信用度,讓人們更加放心的進行銀行信貸的資金交易。
5.完善管理體系
一個成功的商業和企業是離不開完善的管理體系,無論前期的市場調查、案例分析和數學模型的建立,完善的多么完美,如果沒有一個符合實情的管理機制,將會無法使前期的準備工作得到具體的實施,無法落實到實際中。完善的管理制度既包括了管理人員也包括了對技術人員的管理。管理人員需要對銀行資產進行定期的清算和管理,并且對銀行的各項資金分配進行詳細的調查并且記錄在案,便于后期的檢查和借鑒。管理人員不僅要做好自己本職的任務,還需要對銀行的工作人員明確職責,這就需要管理人員能夠熟悉每一位員工的優劣勢,并且依據他們的優勢進行工作的分配,讓他們能夠在其位謀其職,發揮出他們的真實水平,發揮出銀行工作的主力軍的作用。在進行銀行負債管理中的資金分配模型的建立和優化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銀行高層管理者需要定期開展技術培訓,讓他們能夠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和銀行機器操作系統,讓他們能夠跟上時代的潮流,這也是保證了資產分配模型的質量的因素之一。
關鍵詞:經濟危機 銀行監管
一、經濟危機下加強銀行內部監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銀行經營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
銀行風險是指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使其資產和預期收益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銀行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戰略風險類。
信用風險,信用風險又稱為違約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從而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對大多數銀行來說,信用風險幾乎存在于銀行的所有業務中。信用風險是銀行最為復雜的風險種類,也是銀行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
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無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資產價值不發生損失的條件下及時滿足客戶的流動性需求,從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不能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銀行帶來損失的可能性。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于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受到沖擊并引發相關損失的可能性。
聲譽風險,聲譽風險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銀行的政策調整、市場表現或日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負面結果,可能對銀行的這種無形資產造成損失的風險。
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銀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因為無法滿足或違反相關的商業準則和法律要求,導致不能履行合同、發生爭議/訴訟或其他法律糾紛,而可能給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
戰略風險,戰略風險是指銀行在追求短期商業目的和長期發展目標的系統化管理過程中,不適當的未來發展規劃和戰略決策可能威脅銀行未來發展的潛在風險。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銀行戰略目標的整體兼容性;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制定的經營戰略;為這些目標而動用的資源;戰略實施過程的質量。
其次,經濟危機進一步加劇了銀行風險。
由美國次貸引發的經濟危機,在全球范圍內殃及各行各業,而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是受到經濟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經濟危機使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風險的影響程度均加大,如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信用風險,在經濟危機中會加劇,經濟危機使借款企業經營停滯甚至破產,而借款人經營財務狀況惡化,會使銀行產生大量呆壞帳,加劇了銀行的信用風險;另外,經濟危機使國際金融環境發生惡化,造成匯率、股市大副波動、投資企業經營停滯甚至破產,加劇了銀行的市場風險;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可能使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受到影響,可能會加劇銀行的操作風險。
最后,商業銀行內部監管比外部監管有優勢。
一般來說,我國商業銀行受到的監管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外部監管和內部監管,外部監管主要指銀監會、人民銀行、審計署、外部審計機構等監督檢查部門的監管;內部監管主要指銀行管理層、內部審計部門等的監督檢查。因此其監管具有及時性、全面性,這也是內部監管有別于外部監管的重要特點之一。另外,內部監管來自銀行內部,監督檢查人員一般對銀行風險、銀行業務流程比較了解,一般能夠提出對銀行的經營具有增值作用意見和建議,商業銀行內部監管比外部監管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
綜上,經濟危機下銀行不能僅依靠外部監管防范銀行風險,而應該加強內部監管,銀行內部監管不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經濟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加強銀行內部監管的應對措施
在經濟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該如何切實有效的應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如何有效的防范銀行風險,筆者認為,以下幾點供參考。
1.重視銀行內部監管
銀行經營管理層必須正確認識銀行內部監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經營管理中,必須始終貫穿科學健全的內部監管制度是商業銀行安全穩健運營的前提和基礎的思想,把加強銀行內部監管作為促進業務發展的寶劍,而不是認為銀行加強了業務發展會阻礙業務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內部監管真正起到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員工
銀行操作風險來自銀行內部員工,在經濟危機帶來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近期,各家銀行發生案件的勢頭有所上升,分析這些案件的發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銀行員工參與的內外勾結的案件,這類案件在內部審計監管中很難發現,如何應對這類銀行風險,筆者認為,目前銀行類金融機構在為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時,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戶”的風險控制原則,此條原則同樣適用于銀行各層管理者對下屬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員工”,一名合格的銀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內部控制中除了通過加強培訓學習,提高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外,對員工的了解不應僅限于八小時內,應該對員工八小時外的情況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員工是否參與賭博、其消費是否明顯與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銀行內部監管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教育
隨著金融環境的變化,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品種、業務范圍也不斷的有所創新;隨著高科技的應用,商業銀行業務流程也不斷發生變化,銀行面臨的銀行風險發生的原因也多種多樣,無形中加大了銀行內部監管的難度,一名合格的銀行內部監管從業人員,只有不斷的學習提高,學習先進的內部審計理念,學習銀行業務專業知識,只有這樣,其在日常的檢查中才能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才能真正體現其增值的作用。
關鍵詞:主板;新三板;融資能力;影響因素;對比
一、引言
為增強我國資本市場包容度,擴大資本市場覆蓋面,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轉讓、股權融資等資本市場服務,2004年5月,證監會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全國場外市場,即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市場)。2013年1月1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至此,我國已建立由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新三板組成多層級資本市場。新三板掛牌企業多處于起步和成長期,所需研發投入大,但市場占有率有限,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其發展。作為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溫床,新三板掛牌條件相對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十分寬松,同時投資存在高風險,投資者很難甄別企業是否真正值得投資。尤其自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擴大至全國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新三板,在這片魚龍混雜的投資領域里,企業的融資能力影響因素是否與最為規范的主板市場企業相同?
有鑒于此,本文在已有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基礎上,針對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政策及制度對企業融資能力的影響、缺乏分板塊實證檢驗的不足,利用2012年主板和新三板企業相關數據,進一步實證研究如下重要問題:主板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存在哪些異同?并提出政策建議。
二、研究假設
企業融資能力是一個抽象概念,目前尚沒有公認的量化方法,大多采用財務指標近似表示。單嬌、郭帥(2012)認為,資產負債率可以近似表示企業融資能力。本文也采用資產負債率近似表示企業外源融資能力。
借鑒國內已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公司融資能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較強的大企業擁有較多的未分配利潤,內源充足,相應外源融資的需求就會降低;盈利能力偏弱的中小企業則偏向外源融資。Booth(2001)使用發展中國家的數據,證明了企業的負債水平與盈利能力存在負相關關系。
流動性。單嬌、郭帥(2012)認為,流動比率可衡量企業利用資金的能力。企業利用資金能力越強,越會考慮內源融資,因而流動性對外源融資能力產生負向影響。
企業規模。肖作平等(2004)關于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揭示出企業規模與企業的負債比率存在正相關關系。一般而言,國家在給發展穩定的大公司貸款政策上都給予優惠和便利。同時,較大的企業規模也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傳遞出強烈的正向信號,較容易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對于處在發展較成熟階段的主板上市公司,企業規模對融資能力有正向影響,但是新三板掛牌公司由于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其規模較小,即使公司擴張,也難以達到大企業水平,獲得投資者信任。
運營能力。蔣志川(2008)在研究中小企業融資效果評價方法時,指出資產運營能力是衡量融資效果的一大指標。通常來說,企業運營越好,越容易獲得投資者的信任,融資能力越強。
創新能力。朱未萍,許偉(2012)指出,擁有較高的自主創新能力會使企業能夠持續地快速發展;創新能力與企業融資能力是一種正相關關系,新三板企業多為高新技術企業,其創新和研發能力對其融資效果影響尤為重要。
資產擔保。崔學剛、楊艷艷(2008)證實了資產擔保價值與企業的債務融資顯著正相關,揭示出有形資產更易提供擔保。資產擔保價值反映企業的還款能力及可能性,擔保價值越大,越容易獲得投資者信任,融資能力越強。
成長能力。王新紅(2007)分析影響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能力的因素時指出,成長性好的企業股權融資能力較強。新三板企業處于起步階段,融資能力應該受到成長性影響較大,而主板企業發展成熟、穩定,成長性不是投資者考量的最重要指標,應該不顯著影響融資效果。
基于上文的理論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主板上市企業融資能力主要受到盈利能力、企業規模、資產流動性、運營能力、資產擔保等因素影響。其中,企業規模、資產擔保對融資能力有正向影響,盈利能力、資產流動性對融資能力有負向影響。
假設2:新三板企業融資能力主要受到盈利能力、資產流動性、運營能力、創新能力、資產擔保、成長能力等因素影響,除了盈利能力產生負向影響外,其他因素對融資能力產生正向影響。
三、研究設計
1.數據。選取截至2012年12月31日在新三板掛牌的所有數據完整的公司,共計179家,在主板市場中剔除銀行、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等金融類上市公司及數據不完整的公司后,隨機選取154家作為比較樣本。數據來源于wind 2012年年度財務報表。
2.變量。被解釋變量:DAR(Debt Asset Ratio,資產負債率),作為企業融資能力的反映。解釋變量,即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因素:根據上文的分析,影響企業融資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盈利能力、企業規模、流動性、運營能力、無形資產、資產擔保價值、成長能力。選取相應指標作為研究變量,如下表所示:
表1 研究變量說明
3.模型設定。為了檢驗假設,建立如下實證模型:
注:雙尾顯著性水平,*=0.10,**=0.05,***=0.01
描述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ROE)對主板企業融資能力產生了顯著負向影響,與假設1相符,但對新三板企業融資能力影響為正向且不顯著??赡艿脑蚴牵褐靼迤髽I經營規范,盈利能力良好,更傾向于內源融資;新三板多中小企業,經營相對不夠規范穩健,盈利水平是重要考量因素,但只部分體現其投資價值,其“高風險”的特點需投資者審慎考慮其他因素,所以影響并不顯著。
資產規模(LA)和反映運營能力的應收賬款周轉率 (DSR)對主板企業融資能力產生顯著正向影響,與假設1相符,但對新三板企業影響不顯著。通常企業資產規模越大、知名度越高,信息不對稱程度就越低,企業融資也就越容易。新三板企業總體上規模都很小,即使擴張,一時半會也難以達到讓投資者產生充分信任感的程度,因此其規模對融資能力的影響也就微乎其微。應收賬款周轉率作為企業運營能力的象征,企業融資能力應該有正向影響;但新三板企業運營能力明顯弱于主板企業,而其盈利水平卻大大高于主板企業,ROE平均比主板高10.01,這就容易讓人置疑:其高盈利性是否可持續?或者,對于處于起步成長階段的新三板企業,運營能力并非衡量其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
反映資金使用能力的流動比率(L)對兩個板塊企業融資能力產生顯著負影響,資產擔保價值(CVOA)均產生顯著正向影響,驗證了假設1和假設2相應部分。新三板企業資產擔保價值遠低于主板,比主板少14%。筆者認為其增長所帶來投資者信任的提高相對主板更加明顯,因而對融資能力影響更為顯著。
代表創新能力的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IAR)對主板和新三板都產生了顯著正向影響,其中新三板1%的顯著性水平1%高于主板10%的顯著性水平,這是由于新三板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比例比主板大得多。這驗證了創新能力對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和融資的重要性,證實了假設2。
總資產增長率(TGR)對主板上市企業產生顯著正向影響,但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產生負向影響且不顯著,與兩個假設截然相反。筆者認為可行的解釋是,主板企業大多處成熟期,增長率多維持在穩定的低水平,一旦某企業增長率提高或者優于同行,則會引起投資者關注。而新三板企業雖然從數值上來看成長性比主板企業好,但是財務和運營方面的規范性、成熟性不如主板,投資者對其成長性和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過高的成長水而易讓投資者認為投資風險大,因而對融資能力影響不大。
綜上,假設1成立,假設2部分成立。
五、小結及建議
本文基于現有研究缺乏分板塊實證研究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這一缺陷,比較分析了主板上市公司與新三板掛牌公司融資能力的影響因素,得到了以下實證結論:主板企業融資能力受到盈利能力、企業規模、流動性、運營能力、創新能力、資產擔保、成長能力影響較顯著,其中盈利能力、流動性為負向影響,其余為正向影響;而新三板企業融資能力主要受到創新能力、資產擔保的正向影響和流動性的負向影響。最后,筆者針對以上分析對新三板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相對主板企業來說,新三板企業ROE等因素影響對融資能力不顯著,而資產擔保價值對融資能力的正向影響十分顯著,然而這些企業處于發展初期,尚無足夠資產作為擔保,有些“潛力股”也因此容易被埋沒。政府應在政策上采取開放態度,給予新三板更多政策支持,適度降低融資標準,放開投資門檻,使其能在資本市場融到足夠的發展資金。
2.ROE、運營能力、資產規模、總資產增長率很多因素對融資能力影響都不顯著,筆者認為很大程度上因為新三板企業運營不規范、風險大,對這些因素的考量難以反映企業真正的價值。因此需要加強券商對新三板企業的督導工作,規范企業經營管理,防范風險,增強投資者信心。
參考文獻:
[1]林志宏. 電力企業融資能力熵評價綜合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5.
[2]鄭秀杰,董麗英. 我國國有企業融資能力——演化路徑與影響因素[J]. 工業技術經濟,2006,01:136-138.
[3]孫林杰,孫林昭,李志剛.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評價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05:146-150.
[4]Laurence Booth,Varouj Aivazian,Asli Demirguc-kunt and Vojislav Maksimvic,Capital structures in _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87-130.
[5]單嬌,郭帥. 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金融危機前后對比的實證研究[J]. 財會通訊,2012,21:62-64.
[6]肖作平. 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和雙向效應動態模型——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證據[D].會計研究,2004(2);36-41.
[7]蔣志川.中小企業融資效果的綜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
[8]朱未萍,許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財會通訊,2013,11:11-12
[9]崔學剛,楊艷艷.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與資本結構選擇研究——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實證檢驗[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58-66.
[10]王新紅. 影響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能力的因素分析[J].特區經濟,2007,10:270-271.
關鍵詞:資本結構;家電行業;影響因素
一、概念界定
資本結構的界定有兩種。第一,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是指企業的全部負債,這可以稱為廣義資本結構;第二資本結構中的負債只包括長期負債,這可稱為狹義資本結構。本文使用了廣義資本結構的概念。
二、案例分析――以青島海爾為例
(一)海爾現行資本結構
顯而易見,青島海爾的財務杠桿利用程度相當之低的。
從表二可以發現青島海爾的流動負債比率高得驚人。一般認為高流動負債比率將增加公司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本文也考察了青島海爾相關財務比率,制表如下。
表三 海爾2007-2009年的相關財務比率
從這幾個指標的考察來看,公司的財務狀況還是非常好的,96.55%的流動負債比率并不會給青島海爾帶來大的信用和流動風險。但是流動性強的資產過多會導致企業機會成本增加。此外青島海爾2009年相較于2008年的總資產增長約43%,結合圖表三可以發現:青島海爾2009負債的增長來源于流動負債95%的增長率,而事實上2009年的非流動負債是下降的??梢?009資產負債率的大幅提升是青島海爾2009年負債大幅增長的緣故。但是,如果按照狹義資本結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青島海爾的資本結構(長期負債/總資產)并沒有提升,換句話說,公司的財務杠桿的利用程度并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
(二)因素分析
1.股權集中度
如果公司的股權集中度越高,那么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公司會傾向于更多地用債權融資,而不是采用發行新股融資,因為這樣會分散公司大股東的控制權。青島海爾的股權分布相對集中(控股比例45%),所以進一步的股權融資并不會對海爾集團的控股權有多大影響,故股權集中度作為刺激減少負債的因素。
2.公司盈利能力
國內大多學者都認可:公司盈利能力應該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成負相關。。當企業獲利能力較強時,企業就有可能保留較多的盈余,因而就可更少地債務融資根據青島海爾的2009年年報,可發現海爾公司盈利能力極強,故盈利能力作為刺激增加負債的因素
3.企業規模
一般認為,公司規模對資本結構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影響。規模較大的公司對資金需求量較大,且更容易獲得債務融資青島海爾2009年的企業總資產達到17,497,152,530元,對于這樣一個資產雄厚,財大氣粗的上市公司,必定擁有絕佳的融資環境,企業規模大的這樣一個性質成為刺激負債增加的因素。
4.資產結構
公司的資產結構從不同角度影響著企業的資本結構。青島海爾資產結構中流動資產比例較高,資產流動性較好。因此高流動性的資產結構能夠刺激增加負債。
5.成長性
本文認為如果一個公司成長性較強,且公司的銷售增長率高且穩定,公司可能更傾向于債務融資。盡管家電屬成熟行業,但是農村市場依然廣大。相對較高的成長性可作為刺激負債增加的因素。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忽略上述因素的權重因素,可以認為因素的合力將是刺激負債增加,提高青島海爾的財務杠桿。此外鑒于迅速轉向最優資本結構帶來的風險,因此我認為青島海爾應該逐步調整資本結構,向最優負債率靠近。
(二)優化對策
第一,對于家電行業中規模大,成長性好,盈利能力的企業,應增加資本結構中負債的比重以降低融資成本。
第二,調整家電行業負債結構。應該逐步調整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的比率,以適應生產經營中不同的資金要求。
第三,優化股權結構。逐步改變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狀態。
參考文獻:
[1]孔德蘭.現代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一、流動性及其對國債價格的影響
國債的微觀經濟功能與國債所擁有的獨特流動性密切相關。因此,研究國債的微觀經濟功能,首先需要了解國債的流動性及其對國債價格的影響。
(一)流動性內涵
資產流動性反映了資產以預期價格轉換為現金的速度、便利性以及確定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可以較低的成本和接近預期價格或等于預期價格迅速轉換為現金。除了現金之外,國債是最富流動性的資產。國債的交易費用最低,且無任何信用風險。而其它金融資產,如股票或金融債券,雖然它們也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也能以相對較低的成本進行交易,但由于它們具有某些信用或市場風險,所以與國債相比,其價格波動性較大。
(二)關于流動性影響國債價格的實證分析
1965年EugeneF.Fama提出了有效市場理論。他認為,在金融市場上金融資產的價格已包括了所有可獲得的信息。由于金融市場信息是有效的,所以任何金融資產的市場價格應等于其凈現值。而金融資產的凈現值又等于其所產生的所有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值之和,其貼現利率是反映相關現金流的風險利率。
盡管凈現值在解釋資產價格時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概念,但是凈現值不能解釋金融資產市場價格的某些特例。例如,國債的市場價格通常就要比單純以凈現值判斷的結果要高。為解釋這一反?,F象,YakovAmihud和HaimMendelson(1986)提出了流動性溢價理論,即資產價格為其資產凈現值與其流動性溢價之和。
Amihud和Mendelson觀察了資產出價和詢價之間的價差,以此來測度資產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越高,其出價與詢價之間的價差就越小。在假定投資者要以較高的預期收益來補償其所擁有的流動性較低的金融資產的情況下,Amihud和Mendelson在檢驗了1961—1980年間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的出價和詢價價差及預期回報率以后發現:(1)若出價與詢價之間價差增大,則平均回報率上升;(2)收益一價差關系的斜率隨價差增大而下降。他們的結論證實了流動性溢價的理論。Amihud和Mendelson(1991)又檢驗了短期國債和剩余期限小于或等于6個月的中期國債的收益率。若不存在流動性溢價,這些短期和中期國債的收益率應該是一致的。然而,現實中收益率卻存在差異,這再次證實了流動性溢價的理論。Amihud和Men—delson也曾對1987年4—11月的489對相互匹配的短期和中期國債進行檢驗并發現:(1)中期債券的出價與詢價之間的價差約為短期債券的4倍,這表明了中期債券的流動性較低;(2)中期債券的收益率要高于到期期限相同的短期債券收益率,其平均值AY=o.428%,其標準差為0.021.
其他經濟學家也研究了流動性溢價理論,DavidBeim(1992)檢驗了1987—1990年的長期國債,用出價和詢價的價差來測度長期國債流動性后發現,在發行后的最初兩年里流動性減少了1/3.自第二個年度后,流動性減速開始放緩,但在隨后的年份中,減速又加快了。研究同時顯示,盡管流動性與國債余額規模二者之間并非同比例變動,但有一定的相關性。Beim認為,倘若長期債券的價格等于其現金流現值的期限結構理論有誤差,其關鍵原因就在于流動性對國債定價有影響。
AvrahamKamara(1994)擴展了Amihud和Mendelson(1991)的研究,他將即期風險(im—mediacyRisk),即交易所實現的價格與當前報價不同的風險,融入了流動性溢價分析之中。通過檢驗1977年1月到1984年7月大約還有14周到期的短期和中期國債,Kamara發現,在這些具有同樣剩余期限的中期與短期國債之間存在收益率差異,其中包含了即期風險的因素。
FrancisA.Longstaff(1995)檢驗了市場交易影響金融資產價格的機理。Longstaff發現,對市場交易的限制極大地降低了股票價格,其降低值等于流動性減額。這一結論與流動性溢價理論相一致。
Longstaff(2001)同樣還比較了長期零息票國債和長期零息票REFCORP(ResolutionFundingCorporation)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揭示了國債的流動性溢價。針對大量金融機構破產的情形,1989年美國國會制定了《金融機構改革、復蘇和執行法案》(FIRREA)。FIRREA建立了REFCORP作為解決這些破產企業的融資機構。REFCORP債券的本金由長期國債擔保,而REFCORP債券的利息由政府支付。由于REFCORP長期債券與長期國債在風險與稅收方面相一致,故可比較的REFCORP長期零息票債券與長期國債之間的價格與收益率差異就可反映出流動性溢價的差異。通過比較1991年4月至2001年3月期間3個月到30年期的國債和零息票債券的收益率,發現平均收益率差異范圍為9.35至16.28個基點(100個基點為l%),這些收益率差異意味著在兩種零息票債券之間的平均價格差異從3月期的0.035%到30年期的5.05%不等。
二、國債的微觀經濟功能
(一)國債在金融市場上的功能
盡管國債一直是政府彌補財政赤字的有效手段,但是國債還具有其他許多重要的金融功能。
1.基準定價
作為基準定價的有效工具,國債必須具有一條真實的收益率曲線。在一個發達的國債市場上,國債具有構造一條“真實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的特性:(1)市場參與者認為國債是無風險的;(2)國債按預期數量有規律地發行,其發行期限絕大部分應為4周到10年;(3)國債供給量充足;(4)國債市場具有很好的統一性、流動性,在任何到期日其價格均不會出現異常波動。鑒于上述這些特征,市場參與者可利用所觀察到的國債收益率繪制一條無風險收益率曲線,并且可以利用這條無風險收益率曲線來評價其他具有風險的債券價格。
2.利用國債回購進行融資
回購協議可視為以可靠的流動性為擔保的短期貸款。投資于長期國債的管理人可通過國債回購市場保留其長期持倉量?;刭徥袌鲆幠4笄抑饕蕾囉趪鴤鳛槠浠A債券。據美聯儲統計,在2001年上半年,一級交易商日均未清償回購總額為2.95萬億美元。政府證券清算公司(GSCC)按產品類型跟蹤觀察了通過其清算的回購交易,在2001年上半年,GSCC處理了超過98.1萬億美元的回購交易,日均處理7845億美元,其中國債占78萬億美元(為所有回購交易的81.5%)。
(二)國債有助于降低投資者融資成本
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在購買公司所發行的債券時,一般會再選擇購買國債或其衍生產品對債券利率風險進行套期保值。若國債市場發育不健全,債券購買者就要使用成本更高的套期保值手段,則債券購買者的邊際套期保值量將會減少,其面臨的利率風險也會增加。為彌補債券購買者所面臨的較高的邊際利率風險,必須提高債券的預期收益率。因而,債券購買者利用國債及其衍生產品能有效地規避利率風險,同時可降低企業發行債券必須支付的利率水平。這樣,國債市場的流動性可在兩個方面降低絕大多數投資者的費用:承銷及債券發行。
(三)在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時期提供了流動性
為分析國債在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時能對金融市場發揮增強流動性的功能,BengtHolmstr?m和JeanTirole(1998)以美國經濟為例,構建了一個在不穩定環境下,眾多企業在房地產業進行長期投資以獲取收益的模型。在Holmstr?m—Tirole模型中,在0期,每家企業采用發行債券和股票融資。
由于每位企業家受激勵性所驅動必須至少保留一小部分企業預期凈現值,因此每家企業的全部預期凈現值一定大于其外部債權和股權的預期凈現值。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企業家楔(entrepreneurialwedge)。在1期,企業項目投資所需要的資金可能會增加或減少,這稱之為流動性振蕩(liquidityshocks)。相應地,其投資的預期凈現值同樣會增加或減少。此時,每家企業必須決定是否繼續或終止投資。若企業終止投資,則原所有的投資都將損失;若企業繼續投資,它在2期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有可能高于也有可能低于其預期收益。
Holmstr?m和Tirole利用該模型首先分析了經濟擴張時期特定企業的隨機流動性振蕩特征。為使經濟利益最大化,只要預期凈現值保持正值,企業就應該在1期繼續投資。然而,在企業所有的凈現值和外部凈現值之間的企業家楔的作用,限制了企業再向投資者發行新債券和新股票的能力。因此,流動性振蕩會迫使某些具有的預期凈現值的企業終止投資,并由此降低了總體經濟利益。若1期流動性振蕩為正向的企業將剩余資金貸給流動性振蕩為負向的企業,雖然能阻止預期凈現值為正值的企業減少投資,但能增加總體經濟利益。然而,由于搜尋和交易費用的存在,因此擁有剩余資金的企業向資金短缺企業的貸款變得不切實際,而諸如商業銀行之類的專門金融中介得以發展,他們聚集企業的剩余資金并將它們貸給資金不足的企業。除了貸款,流動性振蕩為負向的企業還可能抽出其銀行儲蓄或出售在。期所獲得的債券或其他企業的股票來清算其有價證券組合,以滿足其在1期的融資需求。那么,在0期要求企業購入金融資產,還要進行初始投入,這就有可能降低企業的預期收益率。
其次,Holmstr?m和Tirole分析了非隨機高度相關性的流動性振蕩。例如,非預期性增稅提高了所有企業在1期進行投資的成本。這類高度相關性的流動性振蕩具有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時期的特征。上述企業獲得的流動性來源——發行新債券或股票,以及從金融中介借款或清算其金融資產——均是內生的,即模型中的所有流動性均由私人企業的生產活動所產生的。由于這些流動性是內生的,所以不能滿足整個經濟對流動性的總需求。假定某些企業抽出存款以滿足其流動性需求,金融中介將不能滿足來自于其他企業對貸款的需求。若某些企業賣出股票和債券,證券的市場價格將會下降,較低的債券和股票價格將會阻止其他企業通過發行新債券和股票來募集資金。由于企業不能滿足整個經濟社會對流動性的需求,因此在發生危機時某些受流動性約束且預期凈現值為正值的企業仍會終止投資,這種行為將降低總體經濟利益。
最后,Holmstr?m和Tirole提出了國債的作用。國債與私人債券所提供的流動性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是國債所提供的流動性是外生的;二是國債的流動性基于政府強制性稅收,而私人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則取決于特定企業和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的經濟環境。
在Holmstr?m和Tirole的模型中,沒有將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作為可供選擇的流動性來源。盡管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可向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而國債與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所提供的流動性有很大的差異。
現實中,個人和企業可以主動利用國債的流動性。HolmstrOm和Tirole指出,面對具有高度相關性的流動性振蕩,“政府債券提供了自我保險的工具”;而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所發揮的流動性則依賴于政府的決策和行動。
因而,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不能完全替代國債所提供的流動性,僅是對國債所提供的流動性的補充。Holmstr?m和Tirole通過以上分析,論證了國債在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時期所提供的經濟功能,即一個有相當規模的、活躍的國債市場能減緩經濟衰退或金融危機時期的就業、投資和生產規模的緊縮。
(四)國債能增加私人投資和實際GDP的增長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MichaelWoodford(1991)認為,傳統模型和李嘉圖均衡模型都不能完全解釋國債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并且構建了流動性約束模型。傳統模型和李嘉圖均衡模型假定存在完善的金融中介,即個人和企業可以競爭性利率和未來收益為依據方便地獲得融資。而流動性溢價的存在表明,金融中介是不完善的。正是金融中介的不完善性導致某些個人和企業會受到流動性的約束,即他們不能以未來收益為依據獲得融資。且當現金流波動時,流動性約束還會迫使某些個人和企業放棄效益較高的項目,最終流動性約束會導致私人投資達不到最佳水平。
Woodford還強調,持續的國家預算赤字可使受流動性約束的個人和企業獲得高度非流動性的未來收益權(未來稅收)去換取高流動性的資產(國債)。因此,無論增加國家凈債務(發行國債)是否會提高實際利率水平,不斷增加的國家凈債務有助于受流動性約束的個人和企業穩定其投資水平。另外,與傳統模型和李嘉圖均衡模型結論不同的是,不斷增加的國家凈債務對經濟的影響并非是中性的。不斷增加的國家凈債務給與私人部門額外的流動性,減少了先前由于流動性約束而放棄的可獲利投資項目,從長期而言加速了GDP的增長。Woodford的研究還進一步證實,流動性約束模型與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的表現相一致。
然而,國債供給并非是在私人流動性約束不再存在時才達到最佳水平。其原因在于,支付國債利息的資金來源于征稅,而稅負過重會對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在發行國債以減緩流動性約束的宏觀收益與征稅對經濟產生不良影響的成本之間進行權衡。
(五)國債微觀經濟功能的佐證:我國香港特區財政和新加坡的實踐
長期以來,我國香港特區財政一直出現盈余,特區政府不必因赤字而發行債券。然而,特區政府決定建立政府債券市場并授權特區貨幣管理局發行債券。截至2000年底特區政府債券發行余額已達到1090億港幣,占特區GDP的8.6%。
與我國香港相類似,新加坡政府同樣有持續的財政盈余,也沒有發行政府債券的財政需求。但新加坡政府授權貨幣管理局(MAS)于1998年發行了新加坡政府債券(SGS)。截至2000年底,SGS余額達到432億新加坡元,占新加坡GDP的27.2%。MAS認為,新加坡發展政府債券市場的目的是:(1)供向個人和機構投資者提供短期無違約風險或違約風險很小的投資選擇;(2)建立一個具有較強流動性的政府債券市場作為公司債券市場的基準;(3)鼓勵發展與固定收益債券相關的技術及擴大新加坡可提供金融服務的領域。
不過,理論界至今尚未對我國香港特區和新加坡的實踐進行實證性研究,以定量確定我國香港和新加坡發行政府債券的績效。然而,經濟學家和金融市場參與者均認為,建立活躍的政府債券市場是發展有效資本市場的前提條件。我國香港特區和新加坡在沒有預算赤字的情況下,仍建立起活躍的政府債券市場的實踐同樣說明該市場具有一定的微觀經濟功能。
三、啟示
上述關于國債微觀經濟功能的分析對處于國債市場建設階段的我國具有一些有益的啟示。
由于國債在經濟和金融運行方面具有的基礎地位及其所具有的微觀經濟功能,特別是國債有助于緩解通貨緊縮和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就業、投資和生產規模收縮。因而對于我國來說,建立一個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國債市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金融機構 健康指標 結構失衡 資本管理 經濟環境
自亞洲危機發生以來,金融管理當局都把維護金融體系穩定、促進經濟恢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對金融機構特別是關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全面評估也成為金融管理當局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的一個重要方面。
本文著重論述金融機構健康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指導評估人員如何分析金融機構特別是關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缺陷的性質和程度、確定其風險識別、控制以及傳染的程度以及這些風險成為可能對人民銀行履行法定職責的影響程度,監督與處置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有效彌補這些缺陷,并形成自己的意見。
1.指標的選擇
金融機構健康指標的選擇,應以數據信息的可獲性、相關性和連續性為基礎,借鑒國內外對金融機構健康狀況研究具有統計顯著性的指標,結合我國金融機構體系與金融體系的實際情況,利用統計顯著性方法和定性判斷來選擇指標。指標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1.1借鑒駱駝評級法建立金融機構健康指標框架,包括資本、資產、盈利能力、流動性、市場敏感性以及環境指標?;诮鹑跈C構固有特征和金融體系的內在性質和結構,指標的選擇在駱駝評級法的基礎上,結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2年8月出版的《金融穩健指標編制指南》和經濟領土區域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從而正確評估金融機構的健康水平。
1.2應充分反映金融機構的風險累積和結構失衡程度。國際金融研究表明,歷史上每次金融危機的表現雖然不同,但每次危機發生前都伴有金融機構風險承擔過多、財務杠桿使用過度以及信貸總量的過快增長,這些現象的凸顯能夠反映金融機構的風險累積和結構失衡的程度。因此指標的選擇,應借鑒國際金融研究成果和相關文獻中一些具有代表意義的發現和研究成果。
1.3必須高度重視定量分析與定性判斷的密切配合。定量指標側重于反映金融機構失衡累積的先行指標,并充分考慮同步或滯后指標的影響;定性指標側重于市場規則、環境變化以及經濟現象的描述,并結合制度安排與體制變遷充分考慮金融機構特定現象的綜合影響。
1.4險來源和可能性,以及這些風險對人民銀行履行法定職責的影響程度,因此指標的選擇應多層次、全方位反映金融機構特定風險來源的變動情況,選擇關系密切、對風險變化高度敏感、在造成影響和后果的過程中作用較大的指標,從而實施全面監測與評估。同時,應選擇可控數量的指標,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總體概述和監測方向。
根據以上原則和借鑒國內外金融研究成果以及金融機構的經濟領土區域特征,我們選擇的金融機構健康指標如下:
在資本管理方面,我們選擇了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指標反映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程度和抵御風險能力;并通過結構性指標核心資本比率和資本緩沖比率進一步反映金融機構的資本構成以及資本補償對風險緩沖機制的影響。
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出發,我們關注的是金融機構的風險累積與趨勢,因此在資產質量方面我們選擇了資產不良貸款率、資本不良貸款率用以反映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的累積,利用貸款分布與集中趨勢進一步反映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的暴露情況。另外選擇衍生工具總資產占比與衍生工具資產損失率全面反映金融機構資產的多元化程度及其損失情況。
對于金融機構的健康程度而言盈利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選擇資產收益率、資本收益率和利差收入率指標,用來反映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同時利用非利息收入率、經營費用率來進一步補充說明金融機構的收入結構和凈收益水平以及財務可持續能力。
流動性管理是衡量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我們選擇資產流動比率和短期資產負債既反映金融機構在一定時期內的支付能力又反映金融機構流動性資產與負債的匹配水平;并選擇資產負債率與存貸比來進一步反映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與資源配置狀況。
久期是金融資產與負債平均期限的一個加權,權重是現金流的現值與資產或負債的比例。即久期按照當期與到期日之間支付的數量和時間調整到期日。我們選擇久期、存貸利差率指標是為了識別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與負債組合對利率的敏感性。如果利率上升(下降),久期越長,價值損失(收益)的風險就越大,從而對資本的影響也就越大。
評價金融資產與負債組合的利率風險也可以使用平均重新定價期限或缺口。使用這種方法,依照浮動利率證券重新定價的時間和固定利率證券的支付時間,把資產和負債的支付劃分為不同的時間段。金融衍生品利率的理論價值也可以按照類似的方法計算;如果一個經濟主體收取浮動利率而支付固定利率,則浮動利率在時間內的重新定價,即為在該時間段內收取利率的理論數量,也是在證券到期日的時間段內支付利率的理論數據。
環境對于金融機構的經營與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分析環境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時選擇了與金融機構健康密切相關的金融部門(存貸比、存貸利差率)、實體經濟部門(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住戶部門(債務/GDP、負擔/可支配收入)以及房地產價格指數來反映金融機構發展環境的變化趨勢與風險轉移。
2.數據的選擇與處理
時間數列的選取我們以2000年為界點,金融部門、金融機構數據以人民銀行統一統計口徑和監管部門統一的計算口徑為準;實體經濟部門和住戶部門數據以統計部門的統計數據和金融機構建立的客戶信息資料為準。
在指標分析體系中對于負向指標通過取倒數的方法進行性質轉化。
在給定數據限制的情況下,指標的取值必要時可以通過歷史數據模擬插值或可接受的置信度計量或取其相對于歷史水平的百分比等級。
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人民銀行、監管部門、統計部門以及相關行業的專項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