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7 10:03: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森林資源培育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森林; 質量效益; 森林培育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森林質量,森林的生態功能完善程度與森林質量息息相關。當森林的質量得到提高時,其生態功能也就越完善。一般而言,當單位面積的森林蓄積量較高,林分的年生長量較大時,會使得森林具備較強的天然更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森林的質量和及其生態功能。而森林培育則是指森林和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將其它物質,轉化成人類所需要的食物、生物能源和工業原料,以及以及維持所有生物生存環境的過程。
一、加強森林培育的意義
在全球生態系統中,森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為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物種都以森林為棲息地。隨著森林資源的重要程度日益提高,森林漸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平衡發展的重要指標。因此,為了保護我國現有的森林資源并使其維持良好的發展狀況,必須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培育。在進行森林培育時,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借鑒吸收西方國家對于森林培育的先進管理經驗,進行創新性經營,使森林能夠為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更豐富的物產資源。
二、導致森林質量降低的原因
2.1森林自然恢復論
我國現在實施的森林經營理論,來源于前蘇聯。對于前蘇聯而言,其地廣人稀、森林面積大,森林資源經過一次經營之后,可以保持較長時間。因此,森林自然恢復論較適合前蘇聯的國情。而我國人口眾多,森林資源較少,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非常低,且森林自然恢復論已經深入人心,無論是林業經營技術流程還是法律思想,或是林業工作人員的思維方式,都已經被這種理論深深影響到了,從而導致我國目前的森林狀況令人堪憂。而且,缺乏完善的森林培育理論和忽視森林培育的重要性,以及根深蒂固的靠山吃山,砍林不育林的傳統理念,致使我國的森林資源日益減少。
森林培育理論與森林自然恢復論完全不同,其圍繞市場需求和我國森林的現狀,提倡對森林進行培育,并堅持利用與培育相結合。就我國的森林現狀而言,森林培育論更適合我國的林情,但是由于森林培育論的理論體系并不完善,而且沒有經過實踐證實,因此還未得到廣泛應用。[1]
2.2森林培育和分類理論的不合理應用
我國雖然針對本國國情,形成了一套適合本國森林狀況的森林培育理論,但是由于其在實際條件下的應用并不多,使得該理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具體的指導方法和措施,導致實際的森林調整并沒有根據森林培育的理論來進行,而且對于劃分成商品林和生態林的兩類森林,通常會使用相同的經營策略,導致生態森林資源的破壞。[2]
2.3缺乏合理的林業政策
合理的林業政策應當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極強的指導和約束作用,但我國現行的林業政策在對森林資源的管理經營上,還達不到完善的效果。比如森林采伐限額政策,該政策只是限制了采伐的數目,而對采伐樹木的質量沒有明確要求。這就導致在砍伐活動中,受到利益驅使的伐木者,一次次地選擇優質樹木進行砍伐,導致整片森林的質量下降,森林的生態功能逐漸被破壞,無法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三、提高森林質量的措施
針對我國森林的現狀,必須盡快采取措施,提高我國森林的整體質量,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3.1樹立科學經營森林的理念
要提高森林質量,首先需要破除森林自然恢復論的理念,將森林培育論貫徹到政府部門、相關企業以及林業從業人員的思想中,促進社會成員形成想要行使獲取樹木權利,必須首先承擔培育森林義務的意識。而且,在利用森林資源時,要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打算,絕不能“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不給子孫后代留下生存發展的機會。[3]
3.2充分認識到森林培育的重要性
在進行現代林業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根據國家的要求,重視森林的培育經營。這不僅僅是對發達國家維護森林資源經驗的借鑒,更是我國按照國情,對森林經營進行調整的必經之路。通過實踐檢驗,我們發現經過科學合理的培育之后,森林的公頃蓄積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3.3生態林培育的原則
在進行生態林培育時,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要堅持生態效益優先。提高生態林的生態效益,是生態林進行培育的最主要目的,所有的培育措施和經營方法都應當以提高生態效益為主。其次,要堅持生態效益長效化。在對生態林進行培育時,必須考慮到生態林生態效益的長期發展,因此,在選擇培育樹木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壽命較長且生態效能較大的樹種,以期培育出具有長期性生態效益的生態林。再次,要堅持因害設防的原則。在培育生態林時,首先要了解到我國森林災害的發生規律,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將防控森林自然災害為主要目標,盡可能地減少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最后,要堅持三利統收的原則。在不影響生態森林生態效益以及生態功能的情況下,盡量提高生態林的經濟價值與觀賞價值。[4]
3.4確定科學合理的培育方法
對河流兩岸的森林進行培育時,首先要考慮到森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可以采取封護的方法對其進行管理維護,盡可能地使其維持原生態。而對于非常脆弱的生態區,則應當在植被較為稀少和土質較好的地方,進行樹木培育。其他生態林的培育則主要可以采用擇優保留法,選擇較為珍貴的樹種和價值較高的樹木,將其保留下來,并進行培育。同時還要合理控制森林的密度,使森林維持穩定正常的發展狀況。
【結論】按照我國現實森林的狀況,森林質量的提高已經刻不容緩。森林培育經營理論的不斷發展,及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良好效果,堅定了我們對森林培育的信心。在進行森林培育的同時,國家林業部門也應當對國家的森林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盡快提高我國森林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鄔可義.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質量[J].林業實用技術,2008,11:11-13.
[2] 董鵬飛.加快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質量途徑分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2):33-35.
關鍵詞:造林技術林木資源封山育林培育
前言:本文根據我國現今林業資源狀況,提出了有關造林、整地、造林季節以及樹種的選擇方法,并將其與造林技術緊密結合,加強林區間合作,促進林業發展、培育林木資源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們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1.我國林業資源的現狀
1.1發展空間廣闊
我國的森林總面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每年均增加200萬公頃的森林,已經逐漸賣出了林業負增長的“低谷”時期,維持了森林生態資源的平衡,實現了森林蓄積與森林面積的共同增長。林業的生存發展依賴于森林資源,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林產工業雖然受到了經濟沖擊,但林業產品卻是競爭焦點,而森林資源作為重要的林業產品來源,其生產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1.2豐富的竹類資源
我國竹類資源的豐富程度居世界前列,同時,我國的竹類產品加工與栽培歷史悠久。我國的竹林面積占世界竹林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約有700萬公頃的竹林用材竹林有約9700萬噸的蓄積量。我國的竹材與竹制品產量處于世界首位,竹類品種也非常豐富。竹筍與竹蓀是天然的營養保健品,是我國重要的外匯出口資源。
1.3我國的森林資源存量較小、質量較低
我國的森林資源較為貧乏,它存在森林分布不均、資源存量小、森林質量逐漸下降、森林結構分布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經營管理、林木的生長存活率不高。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森林無法滿足人們對木材以及生態平衡的強烈要求。森林資源的短缺,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均不能滿足人類需求,引發了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稀缺、價格昂貴等眾多問題,從而阻礙了林業產業的發展,降低了我國林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4人造板工業水平落后
我國的木材加工工業,尤其是人造板制造業均存在規模較小,技術設備落后,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外加落后的生產管理水平、木材價格較高、生產原材料浪費嚴重等問題嚴重拉開了我國與世界的人造板之間的距離。在競爭力低下的人造板工業,將難以維持工業的穩定發展。
2.培育森林資源的幾點技術措施
2.1森林資源的幾種培育方法
為了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保證林業潺潺的市場供應,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增強林業產品的競爭力,培育優良的森林資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簡單介紹幾種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從當今森林資源形勢來看,采用多種植苗培育更新法,對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樹種、造林季節的選擇、造林地的整理
造林前首先要進行一道環境改善工序,就是整地,選擇優良的造林樹種、選擇造林的季節,整理造林地,整地可以改變孰料的生長條件,清除在林地的雜草、采伐剩余物以及灌木可以增加地面溫度,提高土壤肥力,進行小范圍的環境條件改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質量。
清理造林地是為了順利進行土壤的翻墾整地。清理造林地主要有全面清理、塊狀清理和帶狀清理三種方式,也可將其分為化學藥劑清理、火燒清理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即可選用人工清理也可利用機具進行清理,清理后的雜物,可以集中焚燒。也可以噴灑換血藥劑殺死雜草、灌木叢等。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體分為局部整地與全面整地兩種。而局部整地又可細分為塊狀整地與帶狀整地。翻墾造林地周圍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該方法比較適用于平坦區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墾就是翻墾造林局部地帶的土壤。水平帶狀、水平溝、水平階和反坡梯田等山地帶狀土壤整地法,平坦地則需要塊狀、穴狀魚鱗狀的山地土地整地法;平原則適用高臺、坑狀和塊狀土地整地法。
3.造林方法
3.1播種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就是直接在造林地中播種林木種子,該方法適用于大面積的林地播種,施工較為容易,并且節省了育苗程序,方便了工程施工,但是此處對于立地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后期的幼苗管理要求也比較高。分殖造林法主要利用樹木的枝干、根等作為造林的直接材料,該方法節約了育苗的費用及時間,苗木的成活率也較高,它保持了枝干母體優良的性狀。此方法適用楊樹、松樹與柳樹等樹種還有竹類。
3.2植苗造林法
除以上幾種造林方法外,最長采用的是植苗造林法,它主要是針對一年生的樹種。
3.3選擇適當的造林樹種
因地制宜、合理的進行樹種選擇與安排是現代林業生態學中所提倡的方法,使其按照塊狀套種混交或是各種樹種種植的原則。闊葉林的種植可以改善土壤的環境結構,提高養分含量,因此,可以考慮適當種植闊葉林木。另外它的觀賞性藥高于楊樹、柳樹等樹木,是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景觀,該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并且可以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
3.4造林時間的選擇
春季的氣溫較低,水分蒸發少,是最佳的的造林時間,這時期樹木處于休眠期,起苗栽苗不會造成水分過多的流逝,增加了苗木的成活率。陰雨天與雨后天晴最適宜栽種樹苗。同時,冬季結束的春初是樹苗根系的最早活動期,進行樹苗栽種,利于樹苗扎根,長葉,增加樹苗的抗旱能力。春季屬于農閑時間,有充足的剩余勞動力進行安排,可以保證林業的生長質量是最值得提倡的造林時間。冬季溫度過低,不適宜樹種栽種。
結束語:
造林方法的應用可以促進我國的林業產業的發展,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加強林區間信息的有無,選擇正確的造林方法和方式,進行樹種的優質栽培。我國林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的國際民生,提高我國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證充足和優質的林業資源,增加森林覆蓋面,實現森林資源的補充。
【關鍵詞】林業;造林技術;林業資源
1 我國當前林業資源情況
我國當前的林業資源既有優勢也面臨挑戰,優勢主要表現在: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以及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之下,全國上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等森利資源的修復工作,目前我國的林業總面積已經改變了負增長的趨勢,并呈現了正增長的良好勢頭。挑戰主要表現在,中國的經濟逐漸與國際經濟接軌,使得我國的林業資源產業結構也面臨了更高的挑戰,我國的森林資源開發能力不夠,產品主要以木材和原始材料為主,不僅經濟價值低,而且沒有強勁的競爭優勢,因此必須加快林業資源產品的結構調整。
此外,由于我國的林業資源分布不均,所以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速度不一致,出現了個別地區的弱化管理,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得當,管理效果不明顯,常出現大量的亂砍亂伐現象,這不僅毀壞了現有的林業資源,也加劇了森林資源的緊張形勢,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現有林業資源的基本培育措施
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造林季節的選擇、程序方法的確定以及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提高森林培育的質量需要工作人員從細節做起,土地平整就是一個相對重要的細節工作,工作人員必須正確對待。
3 植樹造林的主要方法
就目前來說,造林的方法比較多,但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內在的優勢與局限性,為此,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當地的地質條件和森林資源情況進行合理的方法選擇。
3.1 播種造林法
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造林方法,即將種子直接灑在要種植的土壤之上。它的優點體現在:操作簡單,只需要進行種子播撒,省去了培育樹苗的工作過程;經濟成本低,由于播種簡單,省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間接減少了經濟支出。它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對造林的土地條件要求復雜,同時對種子的質量要求也相對較高。土壤需要含水量高,土質疏松,種子要求飽滿,容易發芽,而且具有一定的耐旱和耐旱性。對于大區域面積的造林工程,播種造林是一種常見的方式。
3.2 分殖造林法
是把持樹木的養分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暗中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發展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獨霸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成長較快,而且在遺傳從命上維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候殖造林材料根源,受母樹的數量和漫衍狀況的限定,這種方法首要用于適用養分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3.3 植苗造林法
為了保證樹苗的成活率,減少后期樹苗種植工程的二次作業,建議采用植苗造林法。植苗造林方法就是將已經培育好的樹苗直接種植在所要栽種的土壤之上。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活率比較高,它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樹苗培育的經濟成本比較高,操作程序復雜。
4 林業培育的注意事項
4.1 因地制宜決議造林樹種
我國森利資源的區域性差異大,且樹種資源豐富,因此,對于樹種的合理選擇至關重要,只有因地制宜的合理選擇才能確保造林的價值。首先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放慢改進泥土情況布局和提高林分風致。闊葉樹落葉層能維持泥土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泥土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歉收的成就。另一方面,又能改動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賞玩的賞玩性,豐厚叢林利潤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才力,對于維持水土、素養水源、調理氣候等都具有十分緊要的感召和含義。
4.2 合理選擇造林最佳時間
傳統的造林時間主要集中在春季,春季雨水充沛,土壤疏松,太陽光照適中,樹種的成活率相對較高。但是近年來,隨著樹種的培育,樹種的性能得到了相對的提升,同時植樹造林的技術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國的造林時間普遍有所提前。目前普遍在冬末春初時段進行造林。該時段的大風天氣比較少,因此水分的揮發量也相對較低,因此,樹苗在培育、移植的過程中水分損失少,成活率更高。但是對于北方部分寒冷地區,由于氣溫回升比較慢,切忌盲目提前造林時間??傊鞯匾鶕嶋H的社會條件和氣候條件以及經濟條件等合理選擇造林的時間。
4.3 加強對混交林的營造
混交林的營造一方面,能夠利用有限的森里資源面積創造無限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另一方面,還能夠加強不同森林品種之間的植物光合作用,促進森林資源的發展?;旖涣值幕旖黄贩N比較復雜,通常來說以杉樹和松樹的混交為主。兩種林種的混交能夠提升土壤的營養成分,利于森林資源發展繁育。此外,也可以適當的營造立體林業資源。栽植喜陽性的高大闊葉林,在闊葉林下栽種喜陰的灌木林或者經濟林。能夠有效的提升森林資源的利用價值。
5 總結
森林資源是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目前的森林資源形勢雖然有所改變但形勢依舊十分嚴峻,為此,相關技術人員必須立足森里資源地域的實際情況,適當選擇林種、種植方法、種植時間等,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培育發展。 實現林業資源快速、穩步、。健康的增長。
【參考文獻】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公頃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扭轉長期以來森林資源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WTO后沖擊的重點雖然是林產工業,但競爭的焦點卻在于林業產品,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2.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將導致木材供不應求、優質木材短缺,價格上揚等一系列問題,影響對林產工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林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3.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1)為能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 培育方法主要是:1)植苗培育更新法。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長情況顯著改善。整地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4.造林方法
4.1播種造林法
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橡櫟類、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4.2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類等。
4.3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4.4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
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4.5選擇造林最佳時間
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節普遍提早,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遲不超過3月(桉樹可推遲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氣溫較低,蒸發量小,苗木地上部分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致過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時樹苗根系活動較早、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長葉,抗旱能力強,當年生長量比秋季造林大20%以上。秋季造林時間充裕,有利于勞力安排,保證造林質,值得提倡。但在我們東北地區,仍以春天造林為宜。栽樹天氣要選陰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過旱,連續大雨或結冰、霜凍期間以及刮大風天,均不宜種樹。
4.6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論全墾帶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見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m×2m,密度達到180~200株/畝;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莖入土15cm~20cm左右為宜。
4.7營造混交林
隨著杉、松造林面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各地都有出現,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云杉、楊樹、柳樹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1)立地條件較差山地紅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適應性強的樹種。各地實踐證明,楊樹、柳樹、云杉混交效果是好的,使云杉成林成材,為杉木造成庇蔭條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根系容易腐爛,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發育。
(2)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蟲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腳種植15m~20m寬的防火隔離帶,改善土壤地力,還可選擇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樹種。
(3)在立地條件變化較大的造林地,可根據土壤變化情況,采用不規則塊狀混交,如山窩、山洼、山腳造闊葉樹純林,其他部位選松樹或杉樹,即做到適地適樹,又達到混交效果。此外,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現象,造林時應注意種源選擇,試驗和生產實踐都證明,從附近的中心產區或鄰近的山區采種效果較好,具有遠緣雜交的優勢。
1.我國當前林業資源情況
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60億元;松香年產44萬噸,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億件,出口數量居世界首位。經濟林產品年產量也已達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統計,中國目前林業產業的發展每年可解決4500多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大約占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37.5%。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于林業產業。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所以我們還要重視營林建設,同時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方法與全國聯系更加緊密,合作更加廣泛。
1.1林木資源發展空間大
我國森林資源總的變化趨勢是:森林面積逐年增加,每年以200萬公頃速度遞增,林木生長量開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資源的發展在數量上開始走出“低谷”,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資源是決定林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林產品的關鍵原料在于森林資源。
1.2竹資源豐富
我國是世界竹類資源最豐富本文由收集整理
、竹類栽培和加工利用最為悠久的國家。其竹林面積達700萬公頃,約占世界竹林面積的1/3、用材竹林總蓄積量約9700萬噸。竹林中的竹筍和竹蓀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
1.3森林資源存量小、質量低
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其特點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質量下降、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量不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很難履行森林向人們提供生態環保和供應木材的重任。
2.當前我區域培育資源的一些技術措施
(1)為能及時供應林業產品市場,發展林業經濟,我區資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1)植苗培育更新法。
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當前形勢,加快資源的培育,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實生苗造林)培育資源,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整地、造林樹種選擇,造林季節的選擇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還能保持水土、減免土壤侵蝕,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稈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用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機具,如推土機、割灌機、切碎機等。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叢和草類等植物。
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3.造林方法
3.1播種造林法
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
轉貼于
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的適用條件:適合于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的造林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3.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
3.3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3.4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
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本文由收集整理
分質量。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5選擇造林最佳時間
造林時間,以往以春季為主,近年由于各地造林樹種多樣性,引種工作和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比較好,造林季節普遍提早,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及湖南等地多在12月至翌年2月造林,最遲不超過3月(桉樹可推遲至6月),效果很好,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氣溫較低,蒸發量小,苗木地上部分處于休眠狀態,起苗栽苗不致過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但在冬季干旱和嚴寒的地區,仍以春天造林為宜。栽樹天氣要選陰雨天和雨后晴天,土壤過旱,連續大雨或結冰、霜凍期間以及刮大風天,均不宜種樹。
3.6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論全墾帶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見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m×2m,密度達到180~200株/畝;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莖入土15cm~20cm左右為宜。
3.7營造混交林
隨著杉、松造林面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各地都有出現,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1)立地條件較差山地紅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適應性強的樹種,如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種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樹種套種。各地實踐證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穿透力強可洚入下層,不僅改變地面環境,為杉木造成庇蔭條件,而且可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別是馬尾松間伐后,根系容易腐爛,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發育。
(2)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蟲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腳種植15m~20m寬的防火隔離帶,樹種可選擇種植木荷、楊梅等含水率較高有效防火抗火樹種。如榿木、樟樹、木荷木考類等混交。
(3)在立地條件變化較大的造林地,可根據土壤變化情況,采用不規則塊狀混交,如山窩、山洼、山腳造闊葉樹純林,其他部位選松樹或杉樹,即做到適地適樹,又達到混交效果。
關鍵詞:林業資源 資源現狀 監測重點
根據我國第五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我國的森林面積占有15894.09萬公頃,森林的覆蓋率為16.55%。我國的森林類型分為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的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及熱帶季雨林等多種的森林類型。我國的森林蓄積量居列世界的第七位。而且近年來,我國的森林面積和蓄積一直保持著雙增長的趨勢,總的來說我國森林資源的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有一點的差距。
1、我國森林資源的現狀及特點
1.1 我國森林資源覆蓋率低,森林分布不均
我國地廣人多,森林蓄積量雖居列世界的前幾位,但是由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產的生活所需,森林資源的總量卻不足,森林的覆蓋率較低,分布也不夠均勻,人均占有量較小、森林的質量不高。換句話說,我國用占世界不足5%的森林資源來滿足占世界22%的人口的生產與生活。由于森林資源的分布不均衡,制約了森林整體功能的發揮。同時由于受到自然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等因素,我國森林資源地域分布極不均衡,有些地區森林覆蓋率超過40%,而生態環境急待改善的西部地區,森林資源卻十分稀少,有的地區森林覆蓋率不足1%。由于我國的森林資源分布不夠均衡,同時森林的結構也不合理,造成了生態環境雖然局部得到了治理,但整體趨向惡化。
1.2 森林結構不合理
我國的森林資源中的防護林、特用林以及薪炭林的比例都偏低,林木的低齡化問題較為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采伐幼中齡林木的現象,對后備資源的培育構成了比較大的威脅。此外,原始林向次生林演變和替代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林木的單位面積的蓄積量較低,林分平均的胸徑也逐年下降,自然枯損的數量也在明顯的增加,很多指標都遠遠于世界林業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1.3 森林的可用資源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林的增長速度的加快,森林的用材林可采的資源不足,經濟林的培育質量也不高,名特優等新品種較為短缺?,F階段我國的可采資源大部分都分布在江河上游,以及高山峽谷等偏遠山區,大多屬于具有重要的防護作用的森林。隨著我國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進一步實施,實際可采用的林木資源的數量也極其有限。
2、現階段我國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我國森林資源的超額采伐現象嚴重
由于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量,森林的破壞較為嚴重,增長也較為緩慢。尤其是在當前國民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發展水平與之極不適應,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超限額采伐森林的現象頻頻出現,屢禁不止。尤其是福建省、江西省和甘肅省等地區的林業企業,超采伐的限額現象特別的嚴重。
2.2 林區損失以及林地被征用的現象的出現
由于我國各類工程建設的發展,每年都有一定量的林地被改變用途或者征占改變為非林業的用地。有些地區由于林地信息的更新不及時,造林后的經營與管護跟不上,現有的林木保護措施不能落實,加上亂征亂占以及毀林開墾的現象出現,很大一部分的人工林面積被抵消了,森林資源的總量以及森林的覆蓋率增加較為緩慢。長此以往,濫批亂占林地的現象會導致森林資源毀于一旦,各地破壞森林資源的問題引起了國家林業局的重視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2.3 森林林木的質量在下降
森林效益的發揮要是以森林的質量為基礎,如果沒有森林的質量,就無法談到森林的效益。現階段我國有很多的天然林已經向次生林轉化,大多數都受到了人為的破壞,還有相當的比例已經成為低質林,森林的功能明顯下降。同時有些林齡的結構低林齡化,超過一半的采伐蓄積來自于中齡林和幼齡林,對后備林木的資源造成了浪費。此外我國的林木徑階也逐年下降,林木自然的枯損率也在增加。
3、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措施
3.1 要堅持林業總量的三大檢查
要想加強林業資源保護和管理,首要繼續要堅持開展三總量的大檢查。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各地區的監督機構要進行林區的三總量所執行的情況進行檢查,國家的林業局也根據每年檢查的結果,把檢查的情況進行通報,并督促相關的部門堅決依法進行嚴肅的處理。據統計,上世紀的最后十年共查出超限額以及超計劃的采伐木材多達120多萬立方米。
3.2 要加強對林地管理的監督力度
要合理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各地的監督機構要把對林地保護管理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來抓,依法對林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對各類文件進行清理和林地的清查、退耕還林等項工作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各地的林業監督部門要針對本地違法征占用林地等問題進行專項的治理和整頓,同時也對相關的案件進行查處,進而推動國務院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及落實,促進林地的保護管理。
3.3 開展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實施情況的監督
此外,要想合理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和管理,要開展對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各地的監督部門要圍繞工程調查規劃是否科學的合理的管理和使用,組織專項的檢查,同時結合造林實績的核查工作,要對生態公益林的營林質量以及管理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及時督促主管部門糾正工程規劃和實施中所遇到的問題。于此同時要加大對林政執法的監督力度,針對當前林業資源管理中所出現的突出問題,各監督部門要加大對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案件的監督和查處力度,有效打擊各種林業犯罪行為。
總之,為了實現我國林業的跨越式的發展,同時要保證森林資源的持續和快速的增長,保證森林資源的持續以及快速的增長,除了要加大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之外,還必須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和林政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林業森林資源生態可持續發展
1保護森林的重要性
1.1產生氣候異常
沒有森林,水從地表的蒸發量將顯著增加,引起地表熱平衡和對流層內熱分布的變化,地面附近氣溫上升,降雨時空分布相應發生變化,由此會產生氣候異常,造成局部地區的氣候惡化,如降雨減少,風沙增加。
1.2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對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茖W家認為,世界森林總體上每年凈吸收大約1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減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貯藏在生物體及周圍土壤里的碳釋放了出來。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由于砍伐熱帶森林,每年向大氣層釋放了15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
1.3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森林生態系統是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由于世界范圍的森林破壞,數千種動植物物種受到滅絕的威脅。熱帶雨林的動植物物種可能包括了已知物種的一半,但它正在以每年46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1.4加劇水土侵蝕
大規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嚴重的水土侵蝕,加劇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1.5減少水源涵養,加劇洪澇災害
森林破壞還從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蝕造成的河湖淤積,導致大面積的洪水泛濫,加劇了洪澇的影響和危害。
2加強森林資源林政管理,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林業執法部門通過法律手段對林業進行宏觀調空有著重大意義,林業是具有生產和公益功能的行業,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存在的特點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具有許多阻礙,通過法律的強制對林業的發展加以保護,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第一,加強采伐限額管理,確保采伐限額嚴格執行,嚴格控制森林資源不合理消耗。
首先把采伐限額分解落實到鄉鎮。對申請辦理采伐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提交的申請認真審核,嚴格把關,科學合理確定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和強度,然后提交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其次是嚴格執行伐區設計,嚴禁在撫育采伐中“砍大留小”“、砍壞留好”。做到伐中檢查,伐后驗收。再次是強化憑證采伐,憑證運輸,憑證經營加工,違者依法查處。
第二,嚴格控制限額采伐,解決林地逆轉問題。
根據以往在培育,發展森林資源時,忽視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一些鄉鎮的局部利益,短期行為,林業抓的落實不夠,造成超限額采伐問題,使有林地變成疏林地,疏林地變成無林地,使林地逆轉,嚴重制約了林業可持續發展。針對上述問題,首先要進行林權證發證工作。二要明確落實責任,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現超限額采伐,毀林造成林地逆轉的一定要追究責任人的行政責任。三是要加強征占用林地的審核審批,杜絕了非法占用林地,毀林開墾的事件發生。四是要對一些低產林,疏林地由林業局下去調查,合理確定更新。五是要加大執法力度。制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按照規劃確定使用用途,采取相應的林地保護措施。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從而使超限額采伐,有林地逆轉得到根治。
第三,加強對木材加工點的檢查監督。
對我縣的木材經營加工單位要進行定期清理整頓,對未經過林業局批準的,依法取締,對已批準的嚴格審查木材來源。
第四,建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
要建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森林資源監測的技術水平要到進一步提高,人工造林、殘次林更新、森林采伐、征占用林地、三總調查等專項調查方法逐漸科學化。對造林綠化成效提高,林地保護管理的監督。資源檔案的更新,能對控制森林資源消耗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執法隊素質。 一是對資源林政執法人員的政治上過硬,作風正派,業務精通,管理規范,執法嚴格。二是要建立執法的內部監督約束機制,對執法人員違法亂紀,,執法犯法行為嚴肅處理,保證執法隊伍的純潔性和執法力度。三是要改善執法條件和執法經費,保證基層資源林政執法隊伍的穩定。四是要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為資源林政工作創造良好的群眾基礎。
第六,深化森林資源林政管理改革。
要解決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問題,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以適應新時期林業發展需要,對不利于森林資源有效保護管理的辦法加以改進和完善。如制定“集體林經營管理辦法”,“森林采伐限額審批和采伐管理辦法”“,林地管理辦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檢查驗收辦法”等操作性強的地方配套法規。逐步形成辦事高效,監管有力,執法嚴明的新的森林資源林政管理體系。
3增強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是森林資源管理的最終目標
森林資源的培育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資源的保障,就不能實現森林生態和物產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森林培育的發展,要靠技術的進步。按照《全國生態環境規劃》應該做到下硬性指標,采取科學辦法解決當前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首先從分類經營,造林設計,提前整地,無性繁殖,適地造林,良種壯苗,抗旱造林,集約經營,幼林撫育,現代栽培技術,定向培育等方面實現技術和管理突破。保證林業科技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其次是加強對現有林的撫育,加快對低產林分和殘次林分的改造,合理調整林種樹種和林齡結合,提高森林的質量。
4加快建設高效林業產業,實現興林富民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林業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林業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一定要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系,處理好生態與產業的關系,把發展林業和林農致富緊密結合起來,把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在改善生態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是要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水平,加大對現有森林旅游景觀的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不斷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努力增加經濟收入,逐步發展壯大森林旅游業。二是實施種苗工程,發展林木種苗花卉產業。對已建成的現有苗圃,積極引導,通過機制創新和改革,使其成為面向市場、規范有序、集約經營、富有活力的林木種苗花卉產業基地,帶動種苗生產、銷售產業發展,建設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種苗花卉市場,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三是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產業,積極推廣優良品種,推進規?;⒁幏痘洜I管理及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創名優綠色品牌產品,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重點培育我縣龍頭企業新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帶動發展林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綜合利用率,增加林副產品的有效供給,減輕生態建設壓力。五是培育林業后續產業開發,以我縣雪山林場鐵皮石斛基地為示范,大力引導農民開展林藥、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復合經營,發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業,使森林發揮最大效能。
5繼續抓好造林綠化工作
抓住有利機緣,把造林綠化工作落實好、完成好。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加速綠化進度,確保在劃定的時限內完成綠化使命;抓好義務植樹工作,全民義務植樹的主要性、全民性、法定性和義務性進行宣傳,使廣大群眾對全民義務植樹對人類保留和經濟可持續性成長的重要意義,組織營造“青年林”“婦女林”來提高義務植樹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群眾對植樹造林工作的熟悉。繼續抓營造林后續打點,鞏固造林功效;按照“造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切實增強營造林后續質量打點,鞏固造林功效。加強對造林地的管護,實施責任制,使管護工作落實到位;增強造林地補植,對存活率低的地塊組織補植;狠抓幼林撫育做好澆灌、除草、松土和病蟲鼠害防治工作,促進幼林發展。“三分造、七分管”說的就是要正視經營,只有這樣,才能呵護生物多樣性,闡揚林業出產力,最終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但因為生境的異質性,使造林帶有較強的區域性。開展造林區劃、林業區劃和首要造林樹種的生態特色區劃,這些功效無疑將對分區指導起到重要浸染。成立喬灌草立體設置裝備擺設、系統不變、生物多樣性豐碩的森林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