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3 10:19: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臺灣;職業教育:現狀:啟示
作者簡介:沈漢達(1960-),男,上海市人,現任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副教授、上海市經濟管理學校校長。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8)17-0058-03
臺灣產業和經濟社會結構近幾年發生了變化,基礎產業日漸萎縮,部分產業日趨呈現“空心化”特征,使職業教育發展政策發生變化,臺灣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基層技術人力培養目標的定位受到挑戰和沖擊。目前臺灣職業院校辦學實踐中,升學導向功能日趨強化,升學導向與專業技能培養兩者相互依偎,碰撞共存,正逐步形成一種特有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一、對臺灣職業教育發展的幾點認識
第一,強化升學導向。但發展職業教育依然有政策傾斜。升學逐步占據主導地位。據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統計。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學比例由1998年的24.76%上升到2004年的66.61%,而學生畢業后選擇直接就業的比例則由1998年的42.57%下降到2004年的21.36%。2007年,臺北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學的比例占92%,直接就業的比例僅占4%,未升學和未就業的比例占4%。明德女子中學2006年度學生升學比例超過了90%。在該校美容美發專業實訓室內,筆者抽樣詢問5名女生,她們表示畢業后將首選升學。
職業教育享有傾斜政策。目前臺灣職業學校年度財政投入要比普通高中高出10%左右。據介紹,臺灣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自2007年度起的5年內,將投入500億元新臺幣重點投向綜合指標評估合格的職業院校。
職業學校學生高考享有傾斜政策。據了解,職業學校學生參加技術院??荚嚬?門課程,滿分為700分,其中國文和英語兩門文化課程各為100分,另兩門為專業課。每門為250分,專業課所占比例超過70%。部分專業高考時,還設有面試環節。面試分數占學生考試總分40%比例。
臺灣部分技術學院升格和高校擴招,為中職學生升學導向提供可能,使臺灣目前人力結構呈“橄欖狀”。中間層次人才過剩。大學生在失業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同時,產業升級和勞動力市場學歷高移化需求,也進一步推動和強化了升學導向。臺灣現階段社會和產業的發展需求,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功能定位,升學導向成為與臺灣現階段生產方式基本吻合的一種特有的職業教育發展形態。
第二。專業教學退居“側位”,技能培養側中求重。由于受升學導向“指揮棒”影響,職業學校專業課程比重逐步下降。文化課與專業課的課程設置反差明顯。據對參訪學校開設課程統計,目前專業教學課程一般均低于50%,有的甚至低于35%。臺北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商業經營科的義化課程科目占61.46%。專業課程科目占20.8%,學生實習只占17.74%。臺北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畢業總學分為192學分。文化課程與專業課程(含實習)學分比例為112分:80分。專業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為41.6%。文化課程與專業課程“倒掛”,導致學校辦學成本和資源配置結構失衡,由于偏重升學教育。有的職業學校添置實訓實習設備費用占學校年度總成本比例僅為0.72%,管理成本分攤比例為13.83%。而用于支付教師薪酬比例卻高達82.52%。
雖然文化課教學占有主導地位,但職業學校仍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部分學校追求專業精致化培養,高雄餐旅學院實施“三明治”教學,推行產教合作的辦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學生到企業實習出現“阻?!爆F象,缺乏實踐鍛煉。隨著臺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企業一般不樂意接受學生實習。據臺北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長介紹。由于臺北中小型企業居多,學生實習容納量有限,而該校一個年級學生有1000多人。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很困難。再者,大部分企業為民營和私有企業,對于接受學生實習熱情不高。尤其是對商業和會計類學生,企業擔心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差錯而給企業帶來損失。因企業實習出現“阻梗”,學生缺乏接觸企業和實踐鍛煉的機會。
針對學生企業實習困難的情況,學校一是壓縮實習時間,將原來一學期的實習時間壓縮到暑期2-3個月:二是以開辦講座和校內實習等形式來彌補和替代。臺北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組織廣告設計科和烘焙科學生每學年進行為期二天的專場實習。教師組織學生自己設計作品或制作食品出售,幫助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聯系銷售渠道等,在為期二天的專場活動中,實現300多萬元新臺幣的銷售目標。高雄餐旅學院航空服務科利用航空公司提供的模擬機艙組織學生實習,同時在校內有航空公司前臺服務的實習,采用航空公司實用網絡和模擬仿真的工作環境供學生實習。
第四,學校家長會制度具有“雙刃劍”效應。臺灣職業學校普遍有“家長會”,家長會的主要功能包括幫助學校募集社會資源、對學校建設提出意見、幫助學校處理涉及與學生家長聯系等工作,家長會幫助學校對外聯絡與溝通,使學校與家長、社會的關系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在校長應聘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組成評鑒組,家長會代表作為遴選和評鑒校長的組成人員。臺灣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認為,該校培養學生專業涵養有支援單位,其中之一就是家長會支持。
筆者從參訪學校了解到,臺灣職業學校家長會功能目前正進一步強化,家長會既有對學校支持功能,有時也產生制約功能,呈現“雙刃劍”效應。由于受升學導向影響,家長要求學校少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保證學生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文化課,家長會也會因此要求學校,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實習實訓工作的開展。
第五,人文素養和品行操守養成,成為學生培養的重要基石。筆者在與部分學校教師交流時,他們普遍認為學校目前不應該是單單的教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適應社會和適應企業,因而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工作態度、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對企業有滿意度選擇,而企業也對學生有滿意度選擇,從學生和企業需求二個層面出發,學校將學生人文素養和品行操守的養成,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從學生入學第一學年起,學校整合學務部門、志工、社團和家庭各類資源,將人文素養和品行操守養成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如臺北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訓是“精、誠、勤、樸”。精: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誠:即以誠待人,表里如一;勤:即勤勞習作,服務至上:樸:即樸實自然,熱忱寬厚。校訓注重
品德養成,從基礎抓起,讓學生易于實踐和鍛煉。也容易進行量化與考核。
臺灣職業院?;旧隙紱]有清潔工,校內清潔衛生均由學生負責,而且每所學校都窗明幾凈,校園內和走道內都很整潔。如高雄餐旅學院開設品行課為必修課。校內清潔衛生各班劃片包干,學生清晨有半小時的勞作課進行校園內衛生清掃,特殊原因請假的要補課,無辜缺席每次扣0.3-0.5分,累計超過3分者品行課不及格。有的學校在餐飲、西點等專業。還實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培養學生受教感恩意識。
第六,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臺灣職業學校從校長到任課教師實施動態化管理,擁有較強的專業教師隊伍,促使臺灣職業教育總體上仍處于較高發展水平。主要表現在:一是學歷高。教師普遍具有碩士學位,不少還具有博士學位。部分職業院校設有研究所,為教師提升學歷層次創造了條件。臺北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260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6人,碩士學位的116人,目前該校達到1:14.3師生比;二是職業教育師資具有特定的準入門檻。高雄餐旅學院和臺南大學等部分職業院校設有教師碩士專修班。畢業后學校認可學歷,享受同等學歷的薪酬待遇:三是部分教師具有行業企業背景。有的原先是企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應聘到學校任職,有的在職教師在行業企業兼職。如高雄餐旅學院旅游管理系蘇國^教授曾任亞都大飯店總經理及麗致旅館顧問公司總經理,餐管系陳千浩教授為超商葡萄酒薄酒萊代言人,小廚系陳嘉謨老師曾任臺中通豪大飯店行政主廚,西廚老師Mr.Thommasselier曾任亞都大飯店法國廳主廚:四是注重教師的繼續教育。有關部門規定。校內公務人員每年要有不少于40小時進修,并開設專門研修信息的登陸系統。臺南大學每周三為教師進修日,學校周三下午2:00-4:00為教師進修時間,學校在暑期還開設教師備課專題研修。五是建立教師教學質量的評鑒制度。評鑒系統將教師名單、授課進度和備課內容等相關情況上網。接受評鑒。登陸系統后,學生可以對教師進行評鑒。教師之間、家長對教師和學校均可評鑒。評鑒機制提高了教師的責任感,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七,多種方式推進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彰化師大設立有校領導、政府官員、企業界、校友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學生生涯輔導委員會,制定學生“生涯進路地圖”和畢業生流向追蹤與回饋機制。在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作業流程表中,學生第一學年為探索期,了解專業目標;第二學年為養成期,逐步確立生涯與興趣規劃;第三學年為強化期。第四學年為接軌期,接軌期主要了解就業市場、職場體驗和提升就業競爭力;學生畢業后為生涯實踐期。針對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間的落差,學校在日常教學中,將學生帶進企業。將企業帶進學校,幫助學生逐步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業。高雄餐旅學院在大廳正中。醒目標志著學院的辦學理念是“專業化、企業化、國際化、人文化”,學校開展學生職業輔導和就業服務,經常組織校友返校開設講座,組織業界人員來校座談和作報告,組織學生到校外企業參觀,幫助學生逐步熟悉市場、熟悉企業,增強就業能力。明德女子中學成立學生輔導委員會,學生填寫就業登記卡,由學校和業界聯合實施職業輔導。通過良好的校友和校企關系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學校很注重企業對就業學生的信息反饋,將企業反饋情況及時反映給教學教務部門和有關教師,并作為衡量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依據。
臺灣職業學校與企業界都有良好的互動和合作,特別是在學生職業輔導方面。企業有比較深入的參與和支持,在高雄餐旅學院學生實習場所門口的醒目處,標有“銘謝錄”,如在航空服務實習教室門口的“銘謝錄”上,說明港龍、立榮、遠東、長榮、國華、復興幾大航空公司為學院長期提供建教(實習)名額:另一塊“銘謝錄”上,說明東南水泥廠和統一企業公司提供超過百萬元新臺幣獎學金:在烘焙教學實驗場所前,“銘謝錄”上說明統一企業公司、一耀企業公司等6家企業,長期為學生實習提供面粉、鮮奶油、酵母、食用油脂和其它原物料;升祥、明資和振勞三家企業提供獎學金等。
二、啟示與對策
隨著大陸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職業教育為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更多的各級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為客觀要求,選擇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借鑒臺灣職業教育經驗教訓,可以前瞻性思考和探索大陸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模式與機制。
第一,探索部分緊缺專業實施中高職聯合培養模式。部分重點和緊缺專業實施中高職聯合培養模式,可以避免目前中職學生高考專業不對口、技能型人才培養“斷鏈”和消耗人才培養成本等弊端。建議經濟發達地區部分緊缺的工科類重點專業實施中高職聯合培養,選擇諸如電子電工、數控、機械等專業,如報考專業對口的進行免試人學試點;對中職學生高考實行多元測評機制,加大專業知識考試比重,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給予一定比例加分和權重傾斜;對于實施集團化培養模式的職業院校,劃定部分專業和職業群,允許集團內對口招生與培養,促進學生培養的連續性。
第二。完善職業學校評估標準。建議建立職業學校辦學水平的運行監控系統,監控系統除有關常規指標外,重點增加若干指標,如校領導中不少于1人應具有行業企業背景:學校師生比、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名單:學校選擇抽樣10-30%教師的備課與授課材料;學生就業流向情況;學校選擇抽樣10-30%學生就業后半年至一年的就業穩定率情況:教師繼續教育情況等。監控系統建議采用開放式管理,便于登陸查詢。區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教育評估、教育科研有關專家。每年度對區域內20%左右的學校進行抽查,評鑒結果將作為學校評估、優秀校長評選和經費投入的依據。監控系統還可以接受學生、家長和教師相互之間的查詢和評鑒,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
>>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建議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法規政策的現狀及思考 淺談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對策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的現狀及思考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 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我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發達國家農村職業教育研究述評及對我國的啟示 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及發展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改革策略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現狀及優化對策 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 我國職業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聾人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及對策淺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略 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及對策 淺析職業教育師資的現狀及解決措施 我國已重點建設93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 等 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展望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Review on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Beijing
FU Hui-juan1, NIE Wei2
(1.Beijing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102209; 2.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Beijing 100088, China)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的區域發展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些地理位置較好的地區中,其城鎮人口的比重以及經濟發展的提升更加明顯,相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比較落后。要想解決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快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縮小城鄉差距。教育無疑是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有力武器,教育水平的提升必然能促進一個地區經濟的增長,但其發展也受到資金方面的制約。因此,研究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關系,能為職業教育在城鎮化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一、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發展關系研究
農村地區職業教育和城鎮化發展應為互動關系,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而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會在城鎮化的進程中發揮出拉動作用,二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農村地區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職業教育更是為解決當地就業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發展農村地區職業教育水平,有利于提升區域經濟水平,解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難題。
城鎮化的發展水平決定了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在社會的發展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一個地區城鎮化的人口、經濟等因素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也決定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
而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在城鎮化健康、穩定發展的背景下,也不斷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對城鎮化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體現在為城鎮化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加快了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轉移。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為了適應城鎮化發展的需要,會為當地的就業發展提供相關的職業教育培訓,培養出一批批具有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的人才,保證城鎮化的長遠發展??平膛d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農村地區發展職業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通過為當地居民傳授新知識、新技術的方式,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生產的傳統模式,以此來提升當地的勞動生產率,推動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
二、重慶黔江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發展現狀研究
1.重慶黔江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
重慶市黔江區位于重慶市渝東南部,處于武陵山區的腹地,長期以來有著“豫鄂咽喉”的美譽。黔江區作為我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獲得過“全市退耕還林工作先進區”、“最具風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全國平安鐵路示范區”等榮譽稱號。截止到2012年,黔江區戶籍人口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5.9萬人,城鎮化率比較低。與此同時,在2012年,全地區的生產總值為147.95億元,其中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254元,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為6450元,貧富差距明顯,體現出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
截止到去年,黔江地區的地方財政收入為72585萬元,在其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30901萬元,科學技術支出354萬元,文化體育支出2000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028萬元。和往年相比,黔江地區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有所增加,也使得教育事業得到了穩步發展[2]。但是通過調查分析黔江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中發現,在農村職業教育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是其農村地區唯一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一萬余人,學校共開設了關于電子信息、機械加工制造、酒店管理等十幾個社會需求大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對于一個有著40余萬人口的地區來說,目前黔江的職業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并且存在著類似職業教育資源匱乏、職業教育水平較低以及學校的硬件不夠完善等問題。職業教育水平不高。
2.重慶黔江城鎮化發展現狀
黔江區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整體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城鎮化水平也較低。在成為重慶的直轄區之后,其城鎮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對比于其他發達地區來說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從大體上來看,黔江地區的城鎮化進程起步較晚,黔江區是一個少數民族偏遠地區,基礎設施較差。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00年,黔江的城鎮化率僅為19.8%,同期的重慶市平均城鎮化率為42.0%;到了2012年,黔江的城鎮化率為39.1%,而重慶市平均城鎮化率已達到55.0%,由此可以看出黔江地區的城鎮化進程速度緩慢。
另一方面,黔江地區的城鎮化總體水平不高,為了更加直觀看出黔江和重慶市的主要年份常住人口分布情況和城鎮化率的統計數據,本文提供了相關表格,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黔江和重慶市的主要年份常住人口分布情況和城鎮化率的統計
注:資料來源于《重慶統計年鑒》
通過上表當中的數據能夠看出,黔江地區的常住人口在2005年,由于三峽移民的影響,人口數量降低,而自2006年以后,重慶市的常住人口數量開始逐漸增加,但黔江卻仍然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這是由于在農村的職業教育中培養了一部分學生參加就業,但這些學生在畢業后返鄉人數卻較少。
3.黔江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與城鎮化發展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要想讓農村職業教育和城鎮化的發展水平處于一個穩定的發展態勢,以此讓職業教育在農村向城鎮化進程中準確定位,就必須要具備以下幾點條件:首先,職業教育和城鎮化在發展目標方面就要形成一個共識,建立相似的發展觀念;其次,二者之間要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最后,農村職業教育和城鎮化發展需要進行資源交換。但就目前的二者的發展來看,還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
第一,黔江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對其城鎮化進程的推動作用不明顯,推動黔江地區城鎮化進程的主要因素還是在于縣域經濟的聚集作用、城鄉統籌建設的牽引作用等,而農村職業教育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不大,職業教育水平滯后,在居民轉變為市民的過程中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貢獻。
第二,黔江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推動作用不明顯,雖然在近幾年中,黔江的城鎮化率不斷提升,但其對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并沒有起到推動的作用[3]。在所有推動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因素來說,最主要的因素仍然是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支出,而需要城鎮化發展所帶動的職業教育仍然是農村地區教育中的薄弱部分。
三、職業教育在農村向城鎮化進程中的定位與功能
1.以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為主體
從定義上來看,職業教育就是要在日常的培訓中讓學生掌握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專業的職業技能,為推動地區就業發揮出自身的作用。由此看來,以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為主體,也體現出了一種社會需求。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過分重視學歷和理論教育,而忽視了對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4]。要想讓職業教育在農村向城鎮化進程的過程中準確定位,發揮功能,就要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將培養學生技術水平放在辦學的首位,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立足農村發展現狀,適應農業生產需求
發展職業教育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點,城鎮化要想得到廣泛發展,就要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因此在重慶市黔江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也要從當地的發展現狀出發,和當地的經濟社會緊密相連,促進黔江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穩步提升[5]。而在其職業教育的定位中,應充分認識到農業的增長方式和過去相比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轉變為依靠資本、技術以及非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有數量眾多的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發展,城鄉二元的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職業教育也應不斷創新辦學模式,讓學歷教育和技能教育緊密相連,不斷適應城鎮化的發展需求。
摘要: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目前在我國占據主導地位,且目前這種模式正在發生改變,呈現出中等、高等、本科、碩士并存的多層次格局。早在2004年我國衛生部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我國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此后,2006年衛生部又出版了《關于加強衛生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有這些文件我們可以知道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發展方向還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將對當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具體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護理教育 辦學格局 發展問題 可行性建議
引言
中等護理職業教育從大的方面來說屬于中等職業教育范疇,主要以培養“實用型初等護理人才”為目標。在2008年2月,國家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召開了全國醫學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我國建設成一個“辦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努力建設醫學教育強國”。護理職業教育作為醫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在國家及歷史背景下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本文將對當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具體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具體如下。
1. 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職業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是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態勢不穩定,從2003年到2013年整體呈現波浪式發展。
2. 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臨床護理技術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多。就我個人而言,中等護理職業教育是培養“實用性初等護理人才”的教育,它是我國醫療的基礎層面,同樣也是多層次護理人才需求不可缺少的層面。它能夠在我國農村醫療服務、社區醫療服務等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總結如下。
2.1資源配置不合理,衛生事業發展落后
由于護理專業屬于國家緊缺專業,護理專業人才在我國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目前,很多民辦、公辦院校都在積極推進開辦護理專業。但是,他們在辦學過程中不注重教學質量,層次較低。這樣的辦學規模、分布形式,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對衛生類服務的需求,甚至超出了社會承受能力,給我國對衛生行政部門帶來很大沖擊。
2.2校企合作不到位
目前,我國的中等護理職業教育主要是沿用學校與醫院相互的教學實習模式,實施“2+1”教學模式。即學生在三年學制中,前兩年學生在學校內學習基本文化知識,后一年在學校指定的醫院臨床實習。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畢業后缺乏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樣也缺乏實驗、等教學環節,使得學生畢業后基本功不扎實,不能夠適應醫院或者社會需要。
2.3專業設置單一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起基本上沒有添加新鮮內容,教育過程中專業設置比較單一,并不能做到根據人才需求和社會的動態變化調整專業人才。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專業細化的年代,現行醫院中醫療衛生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致,雖然部分院校也能匹配醫療衛生行業的要求,但是,他們對于護理專業的設置卻很難做到“從一而終”。
3.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建議
3.1加強政府引導,發展中等護理職業學校集團
就我個人而言,發展中等護理職業教育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首先,政府必須加強辦學機構與醫療單位“親密接觸”??梢酝ㄟ^護士資格證考試標準做為一個切入點(學校集團化),并定期舉辦研討會,讓醫院提供相關資料,為醫院培訓指定人才,醫療單位的人才需求不脫節;二是政府可以讓中等職業教育向縱橫兩方向發展。
3.2加大投入力度,增強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
目前,我國中等護理職業教育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投入和學生繳費。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責無旁貸的加大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就我個人而言,我們必須貫徹落實《教育法》中規定的“三個增長”,明確政府在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責任,為學生尋求更好工作謀利。
3.3推動校醫合作
就我個人而言,中等護理職業教育不單單是學校自身的事,政府應該加強學校和醫院的合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相互聯系,讓學生在醫院實習過程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其次,政府可以引導學校和當地醫院的合作,為醫院輸送一線護理人員,使得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加適合醫院的發展。最后,學??梢越⒂行?、合理的激勵機制。
4.結束語
中等職業護理和基礎教育課程來說,它的改革才還剛剛開始需要我們不斷的摸索。作為醫療中的基礎課程我們更應該加強課程改革的進度和方向。且對于我們這些第一線教師而言,肩上責任重大,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在改革中提高自己的水平,為促進中等護理職業教育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濟.辦人民滿意的醫學教育,努力建設醫學教育強國[J].中國高等教育,2008(9):4-9.
[2]沈寧,李俊,白玫.對我國護理教育規模的預測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09(1):18.
關鍵詞:高職院校 化工 實訓基地場景化
一、前言
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A能力建設的核心之一,是服務社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抓好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增強綜合競爭力的著力點和重要途徑。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加強管理,努力把實訓基地建設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于一體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實體。
在當前“工學結合”不十分緊密的情況下,要培養與職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的學生,就需要研究和實現具有特色的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對于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深化學校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發展現狀
1.國外發展現狀
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外實踐性教學的成功實例也很多,許多國家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寶貴經驗。
德國“雙元制”培訓模式:德國職業技術教育被喻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是德國獨具特色而且卓有成效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國家立法支持、企業與職業學校密切配合、實踐與理論并舉的職業教育制度。這是一種建立在寬厚的專業訓練基礎上的、綜合性的并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的課程結構。實踐證明,“雙元制”培訓模式體現了學校、企業在文化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上分工合作、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及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的原則。
美國的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是美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一大創舉。社區學院立足于社區,致力于社區服務,布局分散,人學條件寬松,收費低廉,課程實用性強、靈活性大,能適應各種類型學生的不同需要。社區學院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教育,雙方簽訂合同,學生在校學習基本理論,每周有一段時間或有專門假期到企業工作或實習,企業提供勞動崗位和一定的勞動報酬,學校派教師到企業指導學生實習,并溝通學校與企業雙方的要求。
2.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發展模式,對我們國家總的來說還是新的課題,總的來說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我們感覺到這個時期要想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實訓基地建設是重要的環節,這是我們認識和積累的過程。我國高職教育實訓教學和實訓基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總體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實訓教學作為高職教育主體教學的地位已經確立。
西南師范大學的辛治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介紹了國外的三種培訓模式,(1)學校模式;(2)“雙元制”模式;(3)以企業為主的培訓模式,另外還有工學交替模式。壯國禎在《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經驗及啟示》中,分析了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及韓國等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做法及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啟示,指出我國應在方法、機構設置、投資模式等方面做出改革。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提出“工學結合”的基地建設模式。
總的看來,我國高職院校在借鑒國外職業技術教育實訓教學體系構建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我國高職教育正積極探索建立有自己特點的實訓教學體系,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目前的實訓現狀有如下的缺點和不足: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實訓方法機械;實訓項目缺少完整系統分析,與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對接程度低,實訓的生產過程只重視生產環節的操作規范,忽視實際生產前的任務分析、原材料和設備備選方案的論證,忽視工藝方法和員工素養、人員組織的優化的要求、標準的制定,也不重視生產后的產品驗收、評價,以及對產品工藝及設計的改進等。以為把企業引進學校以后,只要組織學生實訓,生產出產品,就達到了引企業人校的目的。
三、化工實訓基地場景化研究與實現
1.企業場景化的實訓基地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現
研究高職化工實訓基地企業文化的研究與實現,在化工實訓基地控制區域內,引人企業管理理念、安全文化,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共融,建設全真企業場景,教師和學生、學員真實體驗化工廠氛圍,親身體驗石油化工優秀企業文化。讓文化滲透在教學環境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中。
2.企業場景的化工實訓課程教學資源庫的研究與實現
依據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規范、企業操作技能評價方法、安全應急預防體系、行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建設專業標準案例庫、多媒體課件庫、試題庫、現場圖片庫、現場教學錄像庫、化工生產操作事故案例庫、企業文化展示庫等,介紹國內外石油行業企業的發展態勢、新技術和新工藝、產品及人才市場信息、應用技術研究成果等行業信息;涵蓋典型生產裝置的崗位操作規程、現場應急處置預案、HSE監督工作方案、安全操作技能的國家職業標準;包含“化工總控工”、“精餾工”等工種職業資格鑒定試題,實訓操作考核評分表,實訓操作方案編制模板。開發典型生產裝置實景模擬仿真及培訓考核,培養化工生產規范操作意識,提高學生和員工的觀察力、邏輯判斷力、緊急應變能力。
3.服務于企業場景化實訓基地的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現
研究提高教師實訓項目設計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培養教師創新能力,利用教師自主研發的油田化學品技術實施全真油田化學品生產實訓,建設三師型實訓教學團隊。
四、小結
化工類高職院校在已建成的高標準的硬件基礎上引智,引人真實企業場景,統籌基地功能,深化引企人教,把企業生產和發展的諸多要素滲透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把產業發展對員工職業能力的要求滲透到專業建設的各方面,以求達到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時間組織基礎不同的學生、學員實施個性化的實訓。除滿足高職學生的實訓要求,更要滿足企業員工培訓及技能鑒定的要求。因此,研究實現真實場景化的實訓基地,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合理有效地管理實訓基地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梁燕.我國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1.
[2]劉旭慧.我國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張齊坤.鐵路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0.
[4]方向紅.談高職化工實訓基地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 (1) .
[5]翟秋喜.遼寧省高職院校教學服務型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及問題分析[J].遼寧農業職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07) .
一、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途徑
職業教育在我國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在20C初期已經比較興盛,秉持“實業救國”的理念大量民辦職業學校不斷涌現,充分彌補了官辦職業學校力量的不足。早期的職業教育由于條件限制基本都具有“工讀結合”的特點,正是這種客觀上重視實踐、強化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技能訓練的教育特點造就了當時一大批實業的發展和繁榮。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在相當長的時期被忽視,嚴重限制了人才的培養及效用發揮,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的動力嚴重不足。
近年來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工業、制造業急需升級換代,其直接動力就是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的培養,但是,目前職業院校本身并不能獨立完成培養社會和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的任務,要實現人才培養的效能性的唯一途徑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
二、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發展現狀與困境
在政府和社會鼓勵校企合作的近些年,各大職業院校通過校企“訂單培養”、“合作辦學”、“組建職教集團”等方式體現校企合作的氛圍。從表面上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之路紅紅火火,職業教育發展之勢蓬勃生機;但從效能性看,校企合作仍未改觀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輸出的動力不足性;呈現的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校企權責不清,教學模式未根本改變,管理制度陳舊,人力資源建設不匹配等現象?,F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之路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困境。
(1)企業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現階段企業不能完全決策教育的過程,不能較好地滿足企業利益的需求,因此企業的參與積極性普遍不高。缺少企業的參與,職業教育的方向和定位就會出現偏差,職業教育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甚至職業教育就會被再次邊緣化。
(2)校企的權責不清:校企合作是校企雙方事宜,只有權責分明才能有效長期運作,但是現階段企業的責不明、校的權不放;因此造成校企合作組織松散,目的不確、人才效能阻滯等亂象。在該方面必須借鑒歐美國家的校企管理體制,明確校企的權責,甚至上升到立法層面解決人才培養的效能性。
(3)教學模式固化:雖然很多職業院校適應時代的要求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新模式,以期適應“大職教觀”的教學要求。但是,事實上很多學校只是面子工程,教學仍然沿襲老傳統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操作;這必然造成效果不佳,誤人子弟的尷尬窘況。
(4)管理制度陳舊:高職院校大多是舊時中專或職工大學發展而來,其管理制度陳舊,主要體現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落后,管理思維陳舊,與企業合作溝通協調不暢,行政化、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意識不夠等。管理不創新必然制約校企合作的動力,制約院校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
(5)師資結構不匹配:實踐教學、工學結合必須要求教師是經驗豐富的技能人才,但囿于現狀,很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入校教學的動力不足,造就高職院校的人才荒。
三、基于效能性原則建構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因此必須要徹底革新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模式。職業院校應以效能性為導向建構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校企合作應凸顯企業的主體地位:企業不僅要參與到教育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并且應該參與到職業教育培養的具體目標和方案中。只有這樣,教育內容的實用性與前瞻性才能較好保障,那么技術的形成和突破才是有可能的。當然,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和主體地位是需要國家的政策和制度做保證。在西方國家,企業接納學生的實習和培訓是某種義務,國家在很多政策上有優待;因此企業的積極性就激發了,我國應該盡快制定相關的有效政策促進院校和企業協調發展。
(2)校企應權責分明,立法保障:只有權責分明才能促進校企合作的暢通,只有立法保障才能形成校企合作的長效穩定機制,只有兼顧校企雙方的現實利益訴求才能激發雙方的積極性。因此,一套系統的國家職業教育法規制度需要迫切地制定和落實。
(3)建立“工學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具有實用、靈活、有創造力等特點特別適合職業教育的要求,在民國初期已經證明其價值性和科學性,“工學結合”為我們現在的職教改革提供了重要標本,回歸歷史或許是我們校企合作的必經之路。
法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法國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擁有完善的教育體制,自古以來就誕生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法國教育的發展也是比較全面的,不僅有體制完善的初等教育,也具有水平較高的高等教育。更具有為全民所認可的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
繼2010年歐盟通過《歐洲2020戰略》之后,法國與歐盟其他國家紛紛提出終身學習理念,主張發展職業教育。所謂的終身學習理念是指把初始教育與繼續教育結合起來。這里的初始教育包括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和高校的全日制正規教育以及在學徒培訓中心進行的非正規教育。繼續教育以多種形式對初始教育進行補充。以期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而法國的職業教育指的是在初始教育或繼續教育階段,受教育者通過接受正規或非正規的教育來學習知識與技能,從而掌握某種專業技能。因此我們也可以把法的職業教育分為初始職業教育和繼續職業教育兩類。也就是說法國的職業教育貫穿于初始教育和繼續教育兩個階段,分正規與非正規兩種類型。
在法國接受職業教育主要有三條途徑,亦即:作為全日制在校生在相關學校[中學、大學、工程師院校及其它大學校)接受正規職業教育;作為學徒在培訓中心接受非正規職業教育;作為求職人員或企業職員在各類培訓機構培訓接受非正規職業教育。
法國職業教育還有其特有的文憑設定,即“五級職業文憑”。職業文憑由低向高分別為:職業能力證書(cAP)和職業學習證書(BEP),初中畢業后學習2年獲得,為v級文憑;職業高中會考證書(BrdC Pro),初中畢業后學習3年獲得,為Iv級文憑;大學技術文憑(DUT)和高級技術員證書(BTS),高中畢業后學習2年獲得,為Ⅲ級文憑;職業學士文憑(Licence pro),高中畢業后學習3年獲得,為II級文憑;職業碩士(Master pro)或工程師文憑(Titred'ing e nieur),高中畢業后學習5年獲得,為I級文憑。
從以上法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我們可以看出法國已經擁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從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與接受職業教育的途徑再到職業文憑的劃分,每一個環節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法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歷史
自17至18世紀,法國就出現了高等??茖W校,最早開辦的高等??茖W校是軍事院校。路易十五于1720創辦炮兵學校,拿破侖就畢業于此。之后又相繼開辦軍事工程學校、造船學校和騎兵學校。
在拿破侖的第一帝國時代,建立了“帝國大學”,法國的高等專科學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拿破侖下臺之后高等教育的發展出現停滯狀態。直到19世紀末,高等教育的發展才得到復興。
1881年,法國開始以國家的名義興辦職業學校,稱之為國立初等職業學校(ENP)。1887年1月26日的法律又規定成立工商實科學校(EPCI),之后備類職業院校紛紛興建。與高等??茖W校相比,這類職業院校與我國的職業院校更加相似。
法國從1911年開始設立職業能力證書。1919年法國頒布了在法國教育史上有“技術教育的”之稱的《阿斯蒂埃法案》,確立職業教育框架。規定了職業培訓的強制性。
1971年法國頒布了技術教育指導法,為了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1975年的阿比改革進一步加強了普通教育與技術教育的關系。之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職業教育的改革。法國1983-1985年了《為民主的初中而斗爭》、《21世紀前夕的高中及其教育》、《提高青年人的職業水平和社會地位》、《高等教育法》、《對未來教育的建議》等政策性文件。至此職業教育的改革更加深入。
1998年法國提出了《職業教育改革的工作綱要》,進一步為改革法國的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與舉措。
但是在法國一直以來職業教育的地位也不高,為了改變職業教育的形象,在教育部的倡導下,法國在1999年舉辦了一次“職業教育新形象”的電視專題節目,掀起了提高職業教育的運動。
進入21世紀以后,法國也一如既往地不斷進行職業教育改革。在歐盟的整體框架下繼續謀求職業教育的發展。
政府在職業教育體系構建過程中的責任研究
從法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與其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政府作為國家的權力機關在法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支持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前提。
政府給予的政策法規保障。法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幾經波折的??v觀法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一個當政的政府都能看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的。雖然從1881年開始就有了以國家名義興辦的職業學校,但是在當時職業院校并沒有受到政府的多大重視,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數量才約2.5萬人。當時大多數青年就業時都未經受過正規的職業培訓。直到1919年的《阿斯蒂埃法案》,法國的職業教育才迎來了國家立法支持的春天。這個法案對于法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歷史性的意義。進入第五共和國時期,政府更加重視職業教育,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1966年出臺《關于創建大學技術學院的法令》,設置大學技術文憑;1971年頒布了技術教育指導法,以此提高職業技術教育的地位;1985年頒布《關于創建職業高中和設置職業高中會考的法令》,設置職業高中會考文憑1999年頒布《關于職業學士的法令》,對職業學士方面內容作出相關規定;2002年出臺《關于國家碩士文憑的法令》,明確提出職業碩士文憑。;2013年的《重建基礎教育規劃與導向法》,規定幫助求職者接受職業培訓。2013年又出臺了《高等教育與研究法》,提出職業高等教育錄取政策分別向技術高中和職業高中畢業生傾斜的政策。
這些法令法規有效的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改革。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依據。
政府方針的指向性。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的決策機構,它所制定的方針正是全國全社會所關注的,也是企業與民眾所依托的重要指向性依據。政府對哪個產業或哪個地區政策上的傾斜無不關系著眾多人的利益。因此政府在方針制定上對職業教育給予重視與否也直接關系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在法國職業教育發展之初,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并不是很大,也并未出臺過很多關于鼓鈧耙到逃發展的方針政策,這也是法國職業教育在早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法國政府才更加重視職業教育,出臺了一系列的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的方針。政府的方針也影響了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和接受。從而促使企業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政府行動的指向性。單單是立法保障與方針指引也并不能消除法國民眾心中固有的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長久以來一直存在這樣的觀念,那就是認為職業學校是用來接受那些不具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學生的場所。所以職業教育在法國的地位一度較低。為了從根本上消除這種觀念,法國政府在一面出臺法規保護職業教育受教育者的權益的同時又通過實際行動不斷向民眾傳遞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今日的職業教育與以往的不同,今日的職業教育是向著“職業教育極(poles d’enseignementprofessionnel”發展的教育。所謂的“極”指的是尖端,亦即是培養某一專業領域突出發展。形成特色專業或特色學校。
在實際行動方面法國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如法國在1999年3月4日至4月4日間舉辦了一次“職業教育新形象”的電視專題節目。這次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職業教育以往的形象,為職業教育提升地位。這次活動就是在法國教育部的倡導下進行的。從而掀起了提高職業教育的運動。
各地教育部門也紛紛組織展覽、講座,安排學生和家長同企業家會見等活動。法國就業指導信息中心也開設熱線電話,為所有關心職教的人提供咨詢。政府試圖通過這些活動,使社會更加了解職業教育,吸引更多的青年走職業教育的途徑。據1997年3月的調查顯示,法國接受職業教育的人的失業率要低于未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人。目前法國的失業率也是困擾法國的一個重要難題,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希望通過職業教育改革來減少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