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2 10:20: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老年保健及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目的: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營養保健誤區和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糖尿病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平均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飲食護理;干預組患者進行綜合飲食護理干預。結果:干預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出現并發癥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可以使其血糖水平得到顯著控制,使病情長期處于穩定狀態。
【關鍵詞】糖尿病;飲食營養保健誤區;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0973-01飲食治療是臨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一個基礎和關鍵,不論患者病程的長短和病情程度的輕重,對飲食進行合理的調節和控制,可使胰島的負擔進一步減輕,對血糖的控制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使心、腦、腎等臟器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許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無法得到正確及時的健康指導,血糖控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以致過早出現并發癥,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中選取84例糖尿病患者病例,對其飲食營養保健誤區和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糖尿病患者病例84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中男15例,女27例;年齡37至72歲,平均51.8歲;患糖尿病時間1至14年,平均4.1年;干預組中男14例,女28例;年齡35至74歲,平均52.2歲;患糖尿病時間1至12年,平均4.4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飲食護理,干預組進行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①將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與藥物治療之間的關系、與血糖控制之間的關系、與糖尿病并發癥之間的關系向患者進行介紹。使患者充分了解如果不能夠對飲食進行嚴格的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就會出現大幅度的變化,飲食治療和藥物治療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須終身認真執行治療方案,對血糖長期控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降低,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質量顯著提高。②根據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血糖、尿糖、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活動量大小及并發癥情況對熱能需要量進行精確計算,對三大營養素的重量進行計算[2]。③在為患者配餐的過程中應該先配主食,主要包括精、粗糧的合理搭配,由于米面與粗糧都屬于糧食,它們所產生的熱量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只將精糧算做主食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后配蔬菜;再配葷菜,也包括豆制品;最后對烹調油及調味品的量進行計算。全天的飲食按照1/5、2/5、2/5的比例合理進行分配,每餐主餐進2/3量,留1/3量作為加餐,使患者保證做到少食多餐。告知三餐葷素合理搭配是根據不同食物的血糖指數,對使血糖保持平穩狀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④盡量不要將主食做成稀飯,這與食物的消化吸收的實際速度有很大關系,對餐后的血糖水平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要用油炸,少用油炒而多采用蒸、汆或涼拌等方法,對食用油的控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
1.3血尿糖控制效果評價方法:①顯效:血糖和尿糖已經完全恢復正常水平,臨床癥狀表現已經基本消失;②有效:血糖的水平已經超過8.0mmol/L,血、尿糖均已得到明顯的控制,臨床癥狀已經基本消失;③無效: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減輕,血糖的水平已經超過8.0mmol/L,尿糖的水平已經超過(2+)[4]。
1.4數據處理: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χ±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2.結果
2.1血、尿糖控制效果:對照組患者血、尿糖水平控制效果:顯效13例,有效18例,無效11例,有效率73.9%;干預組組患者血、尿糖水平控制效果:顯效17例,有效22例,無效3例,有效率92.9%。兩組患者血、尿糖控制效果情況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
表1兩組患者血、尿糖水平控制效果比較[n/(%)]
組別例數(n)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對照組4213(31.0)18(42.9)11(26.1)31(73.9)干預組4217(40.5)22(52.4)3(7.1)39(92.9)P值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營養飲食方面存在的誤區主要包括[5]:①不需對飲食進行控制,多吃飯就不用多吃藥;②來院就診的前幾天能夠有意識的對飲食進行很好的控制,但是平時對飲食方面不太注意,飲食控制方面不能做到持之以恒;③認為對飲食進行控制就單單指的是少吃飯,對葷菜、蔬菜、豆制品一律不控制;④對米和面能夠進行控制,但對粗糧不控制;⑤食用油、油料作物如花生、瓜子等零食時不能夠對量進行控制;⑥平時多食用稀飯,認為這樣可以使飽腹感增加;⑦進食中餐能夠做到葷、蔬搭配,但早、晚餐則以碳水化合物為主;⑧當遇到特殊情況就會徹底放松,自認為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參考文獻
[1]許榕仙,胡志堅.福州市幼兒家長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研究[J].中國校醫,2009,13(13):173-174.
[2]許榕仙.福州市某高校社區居民糖尿病知信行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9,13(12):181-182.
[3]常仁翠,高輝,井月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小組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國康復,2007,22(15):357-358.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化明顯增多,給老齡人的健康問題帶來嚴重影響,而我國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尚未改善,給我國的老年護理事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研究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老年護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已成為我國老年護理的首要任務。
1 我國老年護理現狀
1.1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人口老齡化是簡稱人口老化,它是指社會人口年齡結構中一定年齡(60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數)較高的一種發展趨勢[1]。目前,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已近1.3億,占總人口數的10.09%,據預測,2025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24.00%,2050年將達到25.50%,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絕對數最多、老年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目前已接近70歲,其中男性為67歲,女性為71歲,女性老年人增長速度較快。
1.2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社會人口老齡化所帶老的問題,不僅是老年人自身的問題,它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諸方面,帶來一系列的問題[2]。如:社會負擔加重,據聯合國統計預測到2030年2個勞動人口就要供養1個老年人。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養老功能減弱,老年人將更多的依賴于社會等。
1.3 老齡化社會對護理需求大大超過其他人隨著老年人年紀的增大身體機能將逐漸下降,患病幾率將逐漸上漲。據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響活動能力的比例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根據我國城市老年人醫療服務調查,老年人2周就診率為23.75%遠遠高于其他年齡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為7.62%,比其他年齡組4.36%高得多。再加之老年人心理問題的增多,理解能力的下降將大大增加我國醫療和護理的需求量。
1.4 老年護理醫療保障制度不全、保健體系不明確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針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建立了相關的保障體系,而我國由于經濟不發達,針對老年人健康問題的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制度不全、體系不夠完善,遠遠滿足不了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健康問題日益增長的需要。我國老年人口中農業人口比重大,農村老年人基本上不能享受退休金和公費醫療,其供養和醫療費用主要由家庭承擔。
2 我國老年護理展望
2.1 完善老年醫療保障制度,確保老有所醫 早在1965年美國在社會保障法中就建立了老年人醫療保障計劃:建立老年人醫療保險,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服務機構,如:護理之家、日間護理院、家庭保健、老人養老護院等[3]。日本在1975年就開始著手老年保健的立法,一系列老年保健措施,如老年人健康檢查制度,臥床老年人的功能康復,家庭護理和訪問知道基本形成一個體系,并于1982年建立老年保障法,1983年完善了老年保健對策的綜合體系[4]。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社會、社區和家庭等整個體系共同參與老年人的護理,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醫療保障法,大力發展老年醫療保險事業,確保老有所醫。同時還要在社區建設上增加老年人社區護理服務。加大政府的專項資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養老護理不再難,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證。
2.2 加強老年護理教育,培養專業老年護理人才老年護理學是研究、診斷和處理老年人對自身存在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映的學科。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老年人健康問題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我國醫學院校、中職護理院校中普及老年護理學和社區護理學,有條件的院校應開辦老年護理專業,讓學習護理的人員學會老年疾病的護理知識和技巧,掌握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知識和方法,以維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裝套,提高其生活質量。已從事老年護理和社區護理的護士,可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進修,補上老年護理的專業知識,實現向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轉型[5]。
2.3 加大醫療投入,提高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相對的,醫療保健系統立馬當先迎接了嚴峻的挑戰,為更好的服務老年人,醫療機構應引進先進的醫療護理器材和設施,如各種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輪椅等,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護理,確保老年人安全。
2.4 維護和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護理是人對人的幫助,所以要用心去體會,注意互相間的心理活動及溝通。依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變化與發展的特點,應加強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在對老年人進行心理護理時應勤快、細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煩,要充分考慮老年病人的特點與習慣,尊重、關心老年人。同時還應改善和加強社會的老年心理衛生服務,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做到既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又盡量讓其參與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滿足其精神需要。
2.5 通過社區宣教,幫助老年人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古人云“飲食有節、起居有節、不妄作勞”是很有道理的。為維護老年人自尊需要應進行適當的修飾,改善外貌形象;老年人退休后面臨一“空巢”期,應適當擴大社會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觸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賞有沒的音樂藝術,獲得愛與歸屬感;搞好起居衛生,養成良好的休息、睡眠習慣,做到學習與運動相結合,這對發揮老年人的智力、增強老年人的體力、提高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是很有效的。
總之,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全面、系統、規范的護理服務是老年護理的最終目標。我國應建立完善的老年醫療保健福利體系,如;老年人護理院、老年人療養院、日間老人護理站、敬(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運用老年學知識,開展老年病防治工作;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鍛煉,延長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殷磊.老年護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44-645.
[2] 張多來.人口老齡化及老年護理倫理思考.衡陽醫學院報,2000,4(1):47.
[3] KeisterK.J,BlixenC.E.Quality of life and aging.Journal ofGeron to logical Nursing,1998,24(5):23.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6-0019-03
2012年4月至5月,筆者作為中荷社區衛生合作項目第五期學員赴荷蘭進行為期兩周的考察和學習,了解荷蘭社會概況、福利政策、健康保健體系等。學習期間我們參觀了全科醫生工作站、醫院、學校、康復中心、老年公寓、老年護理中心和養老院,跟隨當地護士到患者家中開展家庭護理(home care)?,F將荷蘭衛生保健體系、家庭護理特點及對我國老年護理發展的啟示,介紹如下。
1 荷蘭養老護理模式
1.1 荷蘭的醫療保障體系
荷蘭實行的是全民醫保,每個荷蘭公民都必須參加基礎醫療保險,每人每年交納基礎保費約1 100歐元,然后保險公司負擔患者的全部醫療費用?;颈kU包括基本醫療、牙醫、助產、救護車服務等方面。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不用支付保險費,享受同等的基本醫療保險。
1.2 荷蘭的醫療衛生體系
荷蘭的醫療衛生體系包括基礎衛生保健、初級衛生保?。ㄉ鐓^衛生服務)和醫院保健。在初級衛生保健中包括家庭醫生、過渡期保健和家庭護理。荷蘭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由以下人員組成:家庭醫生(GP)、牙科醫生、藥劑師、助產士、營養師、理療師、口吃治療師、家居照料者、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1]。
家庭護理是荷蘭初級衛生保健的特色,有組織的專業化家庭幫助和家庭護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社區護理的主要內容是在患者家里提供各種技能性的護理,還包括健康教育和指導、營養衛生服務、婦幼衛生服務、殘疾人及老年人的照料等。通過不同層次的專業人員為居家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從生活起居到醫療服務,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護理團隊會去患者家中打針、發藥、提供皮膚護理、導管護理、造口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如此良好的服務使得荷蘭的老人不愿進養老院,因此荷蘭的家庭護理開展非常普遍,也做的非常細。
1.3 完善的養老體系
1.3.1 護理中心
荷蘭的老年護理中心沒有顯著的機構標志,是沒有圍墻、開放式的服務機構。護理中心布局合理、環境舒適溫馨、色彩鮮明平和,裝飾別具匠心,充分考慮到老人的性格特點和喜好。老年護理中心允許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居室、走廊、活動室等地方進行裝飾,營造了溫馨的居住環境,避免老年人產生離家的焦慮和孤獨感。
中心不僅為老人提供了一應俱全的護理、康復設施,同時還模擬社區生活環境,如開設了超市、禮品店、理發店、咖啡館等,這些服務設施不但能夠為中心的老人服務,同時還面向社區開放,周圍居民可以自由進出中心,共享各類資源,便于機構內的老人與社區居民保持正常交往,減少和避免老年人與社會隔離的現象。
1.3.2 養老院
荷蘭的養老院都配置了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各種設施設備,包括轉移臥床老人的護理提升車,幫助行動不便老人洗澡的洗浴椅,方便下肢殘疾人員活動的電動助行器等,不僅滿足了老年人的需要,而且極大地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每周有牙科醫生去養老院為老年人進行口腔保健,并定期為養老院的護理人員進行知識培訓,使他們的口腔護理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更好的為老年人進行服務。
2 我國社區老年護理的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世界老年人總數的1/5,老年護理服務面廣量大。目前我國社區護理方法主要有:護理程序服務、家庭訪視、居家護理和健康教育[2]。服務內容以老年慢性病護理為主,還有定期健康檢查、預防保健、心理輔導、健康知識講座[3]。
依據服務提供對象和場所,我國社區老人長期護理分為家庭式、機構式和社區-居家式三類[4]。
2.1 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分為非專業與專業兩種[5]。非專業家庭護理是以家庭為單元,由家人或朋友對老人承擔經濟、生活和精神慰藉的全部責任。其照護的內容源于醫護人員的指導或書籍媒體[5-6]。隨著“空巢老人”的增多,子女工作壓力大等原因,老年人難以得到足夠的照料,家庭在提供老年人長期護理方面的負擔也日益加劇[6]。專業的家庭護理主要由醫護人員承擔,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不僅要調動家屬參與照護的積極性,而且把家庭作為護理對象,發現家庭中諸如健康行為習慣、溝通、角色以及應對等方面的問題并進行護理[5]。目前我國尚無專職的家庭護理機構和管理部門,主要以綜合醫院為技術后盾,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管理[7]。目前,人們對家庭護理的認識比較模糊,業內人士對家庭護理的服務內涵和發展思路尚未達成共識,家庭護理行業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也還未確立[8],目前開展的家庭護理主要就是社區的家庭病床。
2.2 機構式長期護理
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機構的體制和形式各不相同,有老年公寓、養老院、托老所、老年護理院、老年服務中心等。然而,老年護理機構對服務對象照護的分級制度不規范備受爭議。長期護理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分為日常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和特別照顧服務三大類,實踐中一些機構往往以日常生活照料為主,康復、保健等服務沒有得到重視,缺乏相應的資質和能力,加上老年護理從業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尚未建立,這些都嚴重影響并削弱了老年護理機構服務的整體水平[6]。
2.3 社區-居家式護理
社區-居家式護理的場所主要在居住的家庭和社區。服務提供者可分為專業和非專業人員,分別負責解決老年人不同的服務需求。服務內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醫療護理服務和精神慰藉。常常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服務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服務平臺,由經過培訓的社區護理人員承擔工作。由于目前缺少相應的配套政策,尚未形成獨立的社區-居家式護理管理體系。
3 荷蘭經驗對我國老年護理發展的啟示
3.1 加快專業護理人才培養
我國老年家庭護理主要由社區護理人員承擔,培養一支合格的社區家庭護理隊伍是促進家庭護理發展的當務之急[9]。家庭護士不僅僅只是會簡單的護理操作,還將負擔起護理管理、護理評估及診斷,有針對性地實施個性化的家庭護理[10]。因此,加強護理隊伍的培養,改善社區護士工作條件,提高社區護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是老年護理事業發展的關鍵。
3.2 制定老年護理的工作標準和制度
借鑒荷蘭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家庭護理管理體系與制度,并制定相關的操作規范和質控標準,如服務對象準入和服務內容、服務項目、標準流程和收費標準等。建立社區護理規范化管理制度、質量標準、操作規范,使護理人員明確崗位職責,逐步形成完善的社區護理網絡體系,利用信息化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只有規范家庭護理的各種行為,才能使家庭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提高[11]。
3.3 出臺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財政投入
要加強家庭護理服務模式及付費方式等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參考。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盡早出臺老年護理相關保險制度,從而使護理人員更好的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11]。閔行區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建立老年護理服務體系的目標,指出要探索以法定護理保險為主,商業護理保險和勞務儲蓄性保險為必要補充的老年護理保險體系。實現廣覆蓋、多層次的老年護理保險格局,有效解決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
3.4 開展家庭臨終關懷服務
讓生命享受最后一縷陽光,有必要擴展居家臨終護理服務項目,以滿足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需求[11]。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議開設舒緩療護(臨終關懷)病床,并根據服務需求提供居家舒緩療護(臨終關懷)服務,使臨終患者得到溫馨的舒緩療護,緩解其家屬的心理壓力。
3.5 建立家庭護理中心
建立社區家庭護理中心符合城市居民的根本利益[12]。隨著我國新型城市合作醫療的啟動及上海市老年護理保障計劃的推行,為滿足公眾基本醫療和護理的需求,充分利用轄區內現有的衛生資源,建立獨立的家庭護理中心,形成覆蓋整個社區的護理服務網絡,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專業的家庭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13]。
參考文獻
[1] 包春蕾. 參觀荷蘭社區護理有感[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4, 20(5): 76-77 .
[2] 趙文婷, 唐四元, 張鋒, 等. 從國外社區護理現狀談我國社區護理教育的改革[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8): 1056-1057.
[3] 李焱明. 我國老年人社區護理現狀[J]. 全科護理, 2009, 7(8C): 2247-2248.
[4] 宋梅, 李貞, 唐俐玲, 等. 社區護理發展中的倫理學思考和對策分析[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1, 24(1): 68.
[5] 孫菲, 徐燕. 我國家庭護理發展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 護理雜志, 2006, 23(1): 42-43.
[6] 宋懷寶, 徐青松. 打造符合國情的老年長期護理模式的新思考[J].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1, 24(3): 370-371.
[7] 葛一音. 國內外家庭護理現狀及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11, 26(18): 1704-1706.
[8] 曾友燕, 王志紅, 周蘭, 等. 國內外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的研究現狀與啟示[J]. 護理管理雜志, 2006, 6(5): 9-27.
[9] 康丹, 李敏. 我國老年家庭護理發展現狀與啟示[J].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17(3): 122-124 .
[10] 張曉萍, 厲瑛, 王志紅. 日本家庭護理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J]. 護理學雜志, 2008, 23(11): 74-75.
[11] 馬彩梅. 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發展現狀概況[J]. 甘肅醫藥, 2011, 30(2): 125-127.
[12] 吳亞君, 陳國伶. 社區家庭護理中心項目計劃和實施的探討[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4, 18(3): 79-80.
于是,增強身體免疫力,改善并修復受損細胞,恢復自然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各種疾病的康復,延緩衰老,是預防老年病的最佳選擇。當今,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需求增加,患病之后是否能夠得到及時治療,會成為老年人乃至全社會最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廣大的農村老年人,由于他們失去勞動能力之后,無固定經濟來源,而且醫療條件相對落后,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
中國老年人正進入“生活方式疾病”的發病高峰期,即指因不科學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結構,缺乏體力活動等因素造成的疾病。有關資料顯示,造成我國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心臟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病,流行性感冒及肺炎、糖尿病和意外事故。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癡呆、關節炎、骨質疏松、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惡性腫瘤,聽力減退、視力減退等。
開展健康教育,醫護人員應從多方面幫助老人正確面對疾病和生活問題,增強自我保健和照顧能力,樹立堅強的信念和生死觀,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社區團隊醫生要多下社區,走近老年人的家庭,獲取他們的理解、支持,定期在社區舉辦一些醫學知識講座,指導其科學養生等,開展“關愛生命、呵護健康”診療活動,為轄區老年人免費提供醫療服務。社區醫生包括鄉村赤腳醫生為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和提升:
(1)開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當具備服務內容所需的基本設備和條件。
(2)每次健康檢查后及時將相關信息記入健康檔案。如免費老年人體檢,項目包括量血壓、心電圖、血常規、肝功、腎功、血脂、血糖等十余項內容,檢查結果納入規范化的電子健康檔案,以便隨時復查、制定健康管理和治療方案。很多孤寡老人因腿腳不靈,活動不便,工作人員就上門入戶為老人查體。
(3)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老年人提供中醫33項體質辨識、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它包括收集服務對象個人的健康信息,對服務對象進行健康評價,根據健康評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險因素,由醫生進行個體指導,并追蹤效果。另外,對社區老年人健康實行分級管理,要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健康管理服務,讓社區團隊醫生能夠更準確地評價服務對象的危險程度、,在此基礎上幫助對象通過行為矯正,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控制并進行追蹤,例如對糖尿病高危個體,如果其危險因素有超重、血糖偏高和吸煙,則醫生的指導意見會包括減輕體重、合理膳食指導、體力活動、停止吸煙等。同時,由個體擴展到群體,廣泛深入地長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及干預措施,通過醫護人員與服務對象的密切合作,最終達到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及控制或延緩疾病進展的目的。
社區老年人健康分級管理和引導健康保健的的實施步驟如下:
(1)為社區老年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及就診機會,盡可能地收集社區老年人的詳細全面的健康信息,如既往病史、生活方式、個人嗜好、家庭情況、文化背景、現患疾病及并存危險因素、各種體檢、化驗及檢查指標,其中有些必要的如血脂、血壓、血糖等生化指標、心電圖等。全面的個人健康信息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基礎。
(2)針對個人的健康教育處方,要把疾病及身體的健康風險評估告知本人,提出生活方式改善及個人行為矯正控制的步驟、方法等事項,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盡可能地調動其本人及家屬的健康參與行動。群體性的健康干預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根據不同的分級目標,大力宣傳各種社區慢性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營養健康知識、用藥知識、心理健康等;組織社區老年人開展保健和健康促進活動;對于已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則重點在如何防止各種并發癥、意外情況、合理用藥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等。
(3)健康管理是社區衛生服務內涵的深入和擴大,要從社區老人的行為、飲食、營養、心理、醫療等各方面調整和指導服務對象的行為措施,主動做好社區老人的健康顧問。而且,社區醫生應考慮病重醫療費的家庭承擔能力來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案,要充分利用國家、企業、個人三方負責的多層次老年人醫療保障體系,讓老人樂于接受和配合。
社區健康服務的興起是醫療保健發展的必然規律。不是所有疾病和健康問題都需要在醫院才能解決,健康需要從個人、家庭、社區做起,同時,過多地使用醫院昂貴的診療技術使社會經濟不堪重負;大批的病人應該在社區獲得醫療照顧。社區醫療保健使當今衛生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社區健康服務使衛生保健更加公平、更加高效。在控制醫療費用增長和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4)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社會中大多數人包括老年人群體本身,認為老年即弱者,生活中理應得到家人周到、細致的照顧,而忽視了老年人的主觀能動性。因而老年人容易占有病人角色,容易對醫護人員或家人產生依賴。生活中過分的照顧和保護,影響了老年人機體正常功能和能力的開發,最終導致功能廢用。因此,對老年人的保健護理,必須防止其過分依賴,要充分調動老年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其自身力量,維護健康,促進康復。
通訊作者:胡銀輝
【摘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人口的老齡化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我國也將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問題。老年人患病常表現為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復雜且不典型,多病共存,病情發展變化迅速,病程長、恢復慢且致殘率高,易發生并發癥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藥物治療副作用多,心理、社會因素也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
【關鍵詞】 老年人; 保?。?護理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體,一旦患了急性病恢復期長且病情復雜,而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問題,不但使老年人活動受限,也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2009年筆者通過對新疆巴州且末地區和新疆巴州焉耆地區老年人的隨訪問卷調查,針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了探討,著重探討了如何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保健和護理,從而不斷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質量,達到預防疾病,減少殘障的發生。結合臨床實踐,現就護理工作中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的預防及護理措施談幾點體會。
1 睡眠異常的保健及護理
1.1 保健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早睡早起、限制白天的睡眠時間在1 h左右,以保證夜間的睡眠質量;晚餐不宜過飽,避免各種刺激,保持穩定情緒;做好睡前準備,如漱口、梳頭、溫水泡腳、開窗通風等;睡前進食有助睡眠的食物,如喝熱牛奶、吃大棗等;睡前不飲咖啡、酒、濃茶或大量水及服利尿劑;進行放松訓練,如氣功、太極拳、肌肉放松訓練等。
1.2 護理 找出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進行對因處理;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光線和溫度適宜,床褥整潔;建立活動和休息時間表,白天適量增加活動,減少睡眠;集中進行護理活動,減少對患者的干擾;睡前排尿,晚8時以后限制飲水量;提供各種促進睡眠的措施,如不飲濃茶;擺放舒適;聽輕音樂;讀娛樂性書籍;身體不適者,按醫囑給藥等;向老年人宣傳規律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其參加力所能及的日間活動;夜間不宜下床入廁,以防摔傷,床邊需放置便壺。
2 飲食的保健及護理
2.1 保健 保持平衡膳食,做到飲食不貪(不貪肉、不貪精、不貪硬、不貪快、不貪酒、不貪吃、不貪熱),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和蔬菜水果,注意補鈣;食物要香、好、雜、少、細、松、軟、爛、淡,溫度適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或過饑過飽。
2.2 護理 提供舒適的進餐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保持舒適的進餐,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偏癱者采取健側臥位;鼓勵老年人與他人一起進餐,增加食欲;條件許可,鼓勵自行進食;不能自行進食者,協助喂飯;針對不同的病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上肢活動障礙者可以給予各種特殊的餐具,鼻飼者按照老年鼻飼要求進行護理。
3 便秘的保健及護理
查找便秘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規律生活,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調整飲食,適量增加粗纖維素、高維生素、含脂肪食物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在體力許可的條件下,指導其適量體育活動,臥床者,給予被動活動;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用雙手順結腸蠕動方向進行腹部按摩;必要時用開塞露、緩泄劑,小量不保留灌腸等幫助通便;在各種方法無效時,可采取人工去便。
4 腹瀉的預防及護理
掌握老年人的飲食原則,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的食物;嚴重腹瀉時,可短期禁食,恢復期吃少渣少油及半流質。適當臥床休息,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盡早采集標本送檢,及時給予診斷和治療。保證補充足夠的水分,防止脫水;做好皮膚護理,保持會陰及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必要時涂10%魚肝油軟膏以防皮膚破潰;掌握老年人的排便規律助其排便;被疑為傳染性腹瀉的老人,應進行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5 尿失禁的護理
查明原因,進行對癥治療和護理;建立規則的排尿習慣;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有尿意時及時排尿,不憋尿;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白天飲水2000 ml,睡前限制飲水,減少夜間尿量以保證睡眠質量;必要時應用接尿裝置進行外部引流尿液;對留置導尿者,做好相應的護理,防止尿路感染;進行盆底肌肉收縮鍛煉。
6 跌倒的預防及護理
經常監測血壓,改善老人的視力、聽力、認知和情緒,引導老人正確的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和活動能力,力所能及的照顧自己;指導家人熟悉老人的生活規律和習慣,改善老人的居家環境和衣著,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照護和安全、便捷的生活空間;夜間睡眠差可導致思維和判斷力下降,易發生跌倒,所以應指導老人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保持清醒的頭腦;指導老人注意日常安全,如不要攀高取物,盡量避免或減少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等【sup】[1]【/sup】。
7 心理異常的預防及護理
離退休、疾病、空巢家庭等都會導致老年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自卑、迷茫、失落、抑郁、焦躁等負性心理,這些心理問題必定會降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調查發現患軀體疾病的老年人常伴有情緒障礙,所以醫護人員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的心理變化,要尊重、理解、信任老人,給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支持,幫助老年人順利度過情感危機期;指導老人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社交活動,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潛能,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指導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家人多安慰、開導老人,及早發現老人的異常心理;作為護理人員要針對不同性格的老人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以減輕或消除老人心理障礙,延緩心理衰竭,增加其心理健康【sup】[2]【/sup】。
參 考 文 獻
[1] 孫宗魯.中老年病百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關鍵詞】中醫適宜技術;社區護理;應用
中醫適宜技術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總結出來的治療技術,具備“簡、便、驗、廉”等特點,常見的適宜技術有針灸、推拿、拔火罐、熏洗、穴位注射等[1]。中醫適宜技術也稱為“中醫傳統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掘利用和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是一項重要的中醫傳承工作。近年來,我國中醫管理局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在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應用,深受廣大居民的歡迎。本文主要對在社區護理中,中醫藥適宜技術廣泛應用的可行性進行了探討。
1在社區護理中廣泛應用的可行性
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護理理實踐與公共衛生實踐的綜合體,其宗旨是促進和維持大眾健康[2]。社區護理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為原則,充分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強調“防”的目的,就是保養身體,培育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這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等中醫思想不謀而合。從中可以看出,在社區的護理觀中,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觀念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社區的廣大居民對于中醫其獨特的養生保健、飲食文化、簡單的護理技術都能夠接受。這也就使得在社區中醫適宜技術模式構建時,其群眾基礎是非常堅實的。另外,隨著國際社區護理的快速發展、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社區護理中更能廣泛應用。
2在社區護理中的具體應用
2.1在居家護理中的應用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配置醫療資源時非常不均衡,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老齡化的到來,居家護理已經成為了社區護理的一種主要的工作方法,而且能夠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所謂的居家護理是指對有后續照護需求的患者及其家庭,在其居家環境中,提供定期的專業性的健康照護服務,從而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預防疾病和并發癥的目的[3],其對象通常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居家護理服務不僅是技術性的護理服務,還包括三級預防保健服務。在居家護理中,護理人員為患者和家庭提供安全有效的各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家人的照護能力,將殘障和疾病的影響降到最低。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開展豐富了社區護理的內容。
2.2在慢性病人中的應用慢性病已成為威脅社區居民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健康問題.資料表明,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4]。社區最常見的慢性病為高血壓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維持慢性病的穩定,維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中醫學對慢性病防治有著系統的理論知識,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完善的理、法、方、藥,統一的防治體系,以及針灸、推拿等多種中醫藥適宜技術,具備防治慢性病的優勢,從相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護士都能夠在社區護理工作中,通過用藥指導、調養生活起居、調護情志、康復及藥膳食療指導進行對慢病中醫護理干預。顯而易見,中醫養生保健法與人們的生活更近,特別是情志護理和藥膳護理,由于其方法簡便,效果優質等特點,在社區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與使用。在社區的慢性居家護理中,中醫藥適宜技術得到了普及,例如,按摩、刮痧、針灸、中藥靜脈注射和拔罐、中藥熏洗等等,而深受社區居民喜愛。大力推廣應用中醫防治慢性病適宜技術和方法,特別是發揮中醫既病防變診療思路,對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義
2.3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應用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老年人是社區的特殊人群,由于年齡和生理特點,通常患有多種難于治愈的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社區護理的核心就是要使老年人在終生帶病的情況下,盡可能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在社區老年人護理中,為老年人提供精神調養、食療藥膳、養生功法等方面的知識指導,以及應用灸法、按摩、中藥敷貼、中藥熏洗等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技術達到增強體質、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對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2.4在社區婦女保健中的應用婦女保健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是關系到兩代人健康的大問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婦女保健旨在貫徹“預防為主”的精神,中醫學在婦女保健和婦科疾病的診治方面不僅歷史悠久,并且有其特色。根據婦女的經、孕、產、哺乳、絕經期等不同時候的生理特點及主要疾病,提供生活起居保健、中藥藥物保健、飲食護養等指導,用灸法、中藥熏洗、中藥灌腸、中藥外敷等中醫藥適宜技術以達無病先防,有病早治,減科疾病發生,保障婦女的身體健康的目的。中醫婦女保健既是我國古人”防患于未然”思想的體現,更是目前我國衛生工作方針的具體落實。
3結論
在社區護理中,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是一種基層醫療單位能夠提供,并且能讓社區居民樂于接受的可靠、有效、便捷的實用技術,尤其是在慢性病及老年病等方面的治療中,有著良好的效果[5]。不但豐富了護理學的內容,提升了社區護理效果,也可以使中醫藥適宜技術及中醫藥文化得到推廣與宣傳,更能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
參考文獻
[1]余信國,李靜,趙鵬,楊桂瓊,王麗.以病定技術的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中的應用研究[A].全科醫療,2011(03):712-713.
[2]劉素珍,馬偉光,等.社區護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1)1:4-4.
[3]劉素珍,馬偉光,等.社區護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1)1:127-127.
[關鍵詞] 社區護理; 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R529.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1-146-02
社區護理是護理學與社會發展的產物,是護理學一個新興的應用性分支學科。它的理論源自于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是指面對社區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每一個團體的健康服務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導、家庭護理、康復指導、病人及健康人的營養指導、婦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詢等。其宗旨是促進健康、保護健康、預防疾病及殘疾,通過健康教育和整體途徑,對社區中的個人、家庭和人群實現健康管理、計劃、協調和實施連續護理。它把護理對象由原來單一的患病個體擴大到健康人、家庭,乃至全社區范圍和生命全過程,
這種全面而連續的服務是醫院護理不能完成的,它是一種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新的護理服務模式,實現了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增添了新的工作內容,擴大了護理工作范疇,對護理專業人員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70年由美國露絲?依瑞曼首次提出
“社區護理”一詞并使用,社區護理在許多發達國家為社區民眾提供綜合衛生保健護理服務,并形成了較科學、完善的模式。
1 我國社區護理體系及發展現狀
我國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20世紀90年代引入社區護理,在社區護理的實踐中開展了大量工作,局部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形成了一些社區護理的實踐工作模式,但多為單一的、膚淺的社區護理模式,缺乏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滿足不了社區居民對社區護理的需求。我國社區護理以往主要以預防為主。在農村,主要的預防系統是縣(醫院)、鄉(衛生院)、村(衛生所)三級網,其中少數護士直接參與兒童的預防免疫工作。在城市,預防工作主要依靠市(醫院)、區(醫院)、街道(衛生所)三級網展開,醫院設有預防保健科,具體負責轄區內的預防保健工作。有的醫院開設通過電話、電視、網絡等熱線咨詢和診治,服務形多種多樣。還有的醫院定期在街頭義務為人群進行咨詢和診治、舉辦知識講座、成立病友俱樂部等。盡管如此,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醫療費用的大幅度增長、傳統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等,簡、便、廉的社區衛生服務大受歡迎。社區護理服務遠遠不能滿足于人們的需求,社區護理丞待發展和完善。
在我國衛生機構的管理到經費的預算卻很少向社區護理發展。從政策上,僅頒發了有關發展社區護理的文件,但無具體的規章制度及實施計劃,全國幾家大城市上海、北京等有社區護理服務組織,但也還不完善.有的城市3-4名護士和1-2名醫生做社區護理工作,但卻沒有專門的社區組織.從經費上,在我國的城市,多數居民享受公費醫療,而公費醫療僅限于醫院服務,從而阻礙了社區護理的發展.在農村,由于社區醫院的組織不完善,而離大的醫院又比較遠,出現小病不治,大病就醫,所以造成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下降.近年來,雖然正倡導醫療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醫院治療,而且對社區護理還沒有統一合格的收費標準,這些都影響人們對社區護理的正確認識,阻礙了社區護理的發展。
社區護理專門人才缺乏:社區護理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能力,良好的責任感和服務態度,豐富的醫學知識和扎實護理操作技能,能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靈活的處理各種復雜的健康問題,適應錯綜復雜的環境.我國的護理人力資源一直短缺,中國現有13.5億人口,護士僅有130.785萬人,其中專業的社區護理人才更是短缺.目前我國通過多種形式培養社區護士,使能夠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區護士崗前培訓大綱》為培養社區護理隊伍做出明確的規定,在培訓中逐漸形成一支專家隊伍,擁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社區護理教育,促進社區護理的開展.衛生部頒發的《社區護理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社區護士必須具有國家護士的執業資格并經注冊,還要通過地(市)以上規定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同時還要能夠獨立從事家庭訪視工作,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區護理的需要。
2 我國社區護理發展趨勢
2.1 人口老齡化對社區護理的需求
老齡人口迅速增加,老年護理和慢性病護理的社會需求日益增長,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截至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5989億人,占總人口的12%.據預測,我國到2025年老齡人口將上升到20%左右.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群,將對經濟社會帶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從近一個時期來看,至少出現了三種趨勢:一、需要贍養的老人急劇增加,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逐漸弱化;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三、老年護理出現了從醫療護理擴展到預防保健的新變化。
2.2 城市化社區護理服務建設的需求,隨著我過快速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為提高城市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建設配套的醫療護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
2.3 順應時代要求,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必然隨著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工作由疾病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轉變,護理范圍及場所由醫院走向社區和家庭,服務對象由病人轉向康復人群,護理工作以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是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目標,這個目標要求各國必須推行初級衛生保健.初級衛生保健則是社區護理的主要任務之一。
2.4 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疾病普的改變促進社區護理的發展: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心理-社會的轉變,護理工作也由疾病護理向以人為中心的護理轉變,護理范圍及場所由醫院走向社區和家庭,服務對象由病人轉向康復人群,護理工作以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以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實施全方位的、從生到死、連續性、綜合性的預防工作,以提高生命質量為主要目標.疾病譜由傳染性疾病改變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這些慢性病的對衛生服務需求量增加,由于我國的衛生資源的配置嚴重失調,當前,我國的衛生資源分配存在兩個80%現象,即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城市衛生資源中的80%集中在大醫院.對這一現象,這就需要通過社區衛生服務將有限的資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所以發展社區護理勢在必行。
2.5 醫療衛生費用費用的增長:經濟的迅速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使醫療費用大幅度的增長與人們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出現了許多有病無錢醫治的現象.對合理安排和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提出更高的要求,據有關的調查:通過社區護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醫療費用.
3我國社區護理模式的選擇
我國社區護理起步晚,學術界在理論上沒有形成自身的模式,文獻資料中也很少對此類問題進行探討。但通過借鑒和引入發達國家的社區護理理論模式,在實踐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工作模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3.1“家庭病床”模式
我國家庭病床最早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天津市,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一些國家老干部作好連續的醫療與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和形式簡單。黨的以后,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社會的老齡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及醫療資源的緊張,家庭病床得到快速的普及,1984年衛生部下達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動了家庭病床工作的發展和提高。家庭病床護理服務對象主要為:1)出院后恢復期仍需治療的患者。2)一切適合在家中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3)老弱病殘到醫院連續就診有困難的患者。4)需住院治療而住院又有困難者。其服務項目有:診病、送藥、輸液、注射、抽血化驗、心電圖、吸氧、按摩、換藥、導尿、灌腸、鼻飼等,也可通過與醫院相關科室及人員聯系協調事宜,盡可能滿足患者及家屬的需求。家庭病床的護理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形式,以其廉價性、持續性、全面性、可協調性及可及性而受到很多社區居民的歡迎,但其護理服務存在服務對象局限(主要是病人而不是社區中的每一人或家庭),服務形式主要為醫療護理模式,且家庭病床服務缺乏規范化管理,服務隊伍整體業務素質低,藥物不良反應問題嚴重等諸多問題。
3.2 “學院-社區”模式高等學院有豐富的社區護理理論知識貯備和大量的人才資源(包括指導教師和學生),社區醫療機構有地緣優勢,兩者有機結合可達到較好的社區護理效果。華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是我國最早引入現代社區護理理論與全面開展社區護理教學的大學之一,1999年該護理學院與成都市中央花園社區的華西醫大附一院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共建社區護理實習與工作基地,較早提出了集基本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和健康教育為一體的社區護理核心內容。并與醫院本部建立雙向轉診,為該社區約10萬居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保健護理服務。居民的健康教育滿意度達85%,家庭訪視護理的滿意度達94%。北京大學護理學院的學院式社區護理模式,吉林大學護理學院的“社區-學校志愿合作社區護理,武漢工業學院醫學院的社區護理實習基地,岳陽職業技術學院”職業院校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社區護理對接,均是社區護理“學院-社區”模式的典范。
3.3 特殊人群的社區護理模式
社區護理的對象是整個社區及社區中的每一個家庭及每一個人,而其重點對象是老年人、婦女兒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我國各級婦幼保健機構(院、所)及各種老人院(養老院、托老所)就是針對這些特殊人群進行護理服務。我國婦幼保健服務按區域、分地段設置婦幼保健院(所)進行管理。在社區婦幼保健護理工作中,除對婦女兒童(孕產婦、嬰幼兒)進行各種護理工作外,還通過隨訪對其家庭成員進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詢等,幫助其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生理環境,具有典型的社區護理特點。隸屬于民政部門的各種養老機構,包括養老院、老人院、托老所、社區養老院等,目前服務的主要對象為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照顧有困難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及為部分老年人提供生活與醫療方面的護理。生活護理包括一般飲食起居的護理,對喪失或大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及部分老年癡呆癥老人生活護理還包括進食、梳洗、大、小便護理,醫療護理包括入院和年度體檢,遵醫囑的注射、輸液、胃管、導尿管的護理等。
3.4 社區衛生服務模式
2006年國務院了關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基層醫療與護理的衛生服務網絡逐步形成,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為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服務模式下的社區護理具有以下優勢:1)目標明確,社區護理針對整個社區及社區中的家庭、個人進行護理。2)便于管理,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下設置社區護理的獨立部門負責社區護理工作,由專人管理。3)服務便利,社區護士可很方便進入社區開展家庭訪視、健康調查、健康指導、疾病康復甚至生活料理等,由于社區人口集中也便于健康檔案的建立。4)資源共享,可及時與大醫院建立雙向轉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社區居民減小醫療費用。5)效績考核準確,可通過社區居民的滿意度、社區護理工作內容、管理手段和效果進行社區護理效績考核,促進社區護理的發展。
3.5 農村社區護理中心模式的建立以鄉村醫生為主體,以初級衛生保健為主要內容,以鎮村一體化為原則,以地方經濟為后盾開展農村社區護理服務,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的推行,完善了三級醫療保健網,為農民不同層次的治療護理需求帶來便利。在農村設立社區護理實習基地,順應了我國發展高等護理教育的需求,為全科社區護理人才增加了培養空間與就業機會。
3.6 以城鎮發展為導向全面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為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奠定扎實基礎。在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加強監管等方面總結經驗,并適時推廣,逐步擴大覆蓋面,加快農村社區護理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銜接,為農村社區護理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總之,我國社區護理還處在起步階段,其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我們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迎接面臨的城市化和老齡化,將先進的社區護理服務模式與我國社區護理現實相結合,探索符合中國發展的社區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莊華.關于社區護理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2).
[2] 段燕.北美社區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1):7-9.
[3] 梁文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社區護理現狀與對策[J].護理研究,2007,21.
[4] 胡莉萍.社區護理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家庭護士,2008,6.
[5] 侯淑肖,尚少梅,鞏玉秀,等.社區護理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