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效基本農田建設標準
時間:2023-10-30 11:15: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效基本農田建設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標準;農田建設;問題;對策;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44
1 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分析
據調查統計發現,現階段唐山市基本農田面積約為48.22萬hm2,約占全市耕種面積的85%,,其中以遷安市基本農田保護最佳。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這些年相關部門開展了土地整治活動多達120項,共新增加耕種土地面積為0.32萬hm2,但在土地整治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的基本農田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相關部門對唐山市的基本農田狀況進行一定的分類處理。
2 淺析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其主要特點是土地平整、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集中連片、生態良好,符合現代化農業和經營的基本要求,同時農作物產量能夠保持高產穩產的狀態。但是唐山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就目前情況分析,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田建設項目全面性較差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過程中對道路、電力設施以及排灌等相關農田基礎設施的要求比較高,但是部分地區在建設過程中片面的追求建設速度,忽略了施工質量,為后期農業生產使用埋下安全隱患。另外在農田建設過程中涉及土壤培肥計劃較少,導致建成后的耕地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需要。
2.2 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且各項工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但是部分地區農田建設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缺乏主動性,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不到位,配合度較差,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田建設的進度,導致建設周期延長,為農田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埋下了隱患。
3 建議及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對提高唐山地區農作物產量,實現農田高效、高水平化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今后農業現代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1 制定完善的規劃方案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應當制定完善的規劃設計方案。相關人員應當對各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查分析,如土壤土質、水電設施、道路交通等,為后續該地區農田改造提供了詳細且全面的參考資料;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過程中應當嚴格制定項目建設的相關要求,加大對項目規劃設計的重視力度,嚴格執行項目審批的各項流程,做好監管工作,制定相關的建設標準,并提高其執行力度,全面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順利完成。
3.2 建立以政府主導、各部門協調的工作機制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綜合性較高的系統工程,其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需要各部門之間的良好的配合、協作來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完成,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協調落實、整體推進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落實各部門的建設責任,并建立有效的部門協調機制,以保證農田建設項目的圓滿完成。
3.3 保證投入資金的經濟效益
高標準農田建設應當充分發揮地方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力量,在堅持以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的前提下,整合投入資金,力求實現每一分錢都用到實處,特別是對農業、水利、國土以及財政部門的涉農資金使用進行一定的引導和聚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完成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4 結論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國大部分地區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導致高標準農田建設進程緩慢,影響我國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各地區應當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視力度,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建設方案,為我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震① ZHANG Zhen;廖益濤① LIAO Yi-tao
(①天津市測繪院,天津 300380;②天津市西青區房地產管理局,天津 300380)
(①Tianj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Tianjin 300380,China;
②Xiqing District Real E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ianjin,Tianjin 300380,China)
摘要: 在概述高標準基本農田測繪的基礎上,簡略介紹了VRS 技術的工作原理,以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項目為例,對VRS技術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中的應用進行了嘗試和探討,合理分析出VRS技術完全可以應用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VRS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his paper takes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project in Xiditou town in Tianjin Beichen District for example to attempt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VRS technology in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proje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VRS technology can be completely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 project.
關鍵詞 : 高標準基本農田;VRS技術;地類;遙感影像
Key words: high-level basic farmland;VRS technology;land type;remote-sensing image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2-0064-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3S”(gps、RS、GIS)數字測量技術也日益成熟,政府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經常要使用到越來越多的地理空間數據,以便于對諸如城市規劃等重大工程項目進行決策分析,這些地理空間數據的采集主要采用GPS RTK技術,因此該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的不同領域。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中,基于GPS RTK的VRS技術不但能滿足精度要求而且能全面提高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現代化水平,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以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為例,闡述VRS技術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1 高標準基本農田簡介
高標準基本農田就是為了高效合理利用建設用地、未利用地及農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而建設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定、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土地。
天津市國土資源部門依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結合天津市實際情況,編制了天津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基礎調查技術方案和建設方案。充分應用衛星遙感影像、土地調查、年度變更調查、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估等基礎數據,結合社會經濟條件、基礎設施條件收集與調查,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基礎調查及測量。本次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項目位于天津市北辰區西堤頭鎮,測區地勢平坦,視野開闊,無大的干擾信息,接收GPS信號的能力強。基于這些特點,在該測區直接利用VRS技術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工作。
2 VRS技術作業原理及應用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中的技術路線
2.1 VRS技術作業原理
GPS RTK測量技術于20世紀90年代出現,其原理是根據載波相位觀測值的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實時提供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達到厘米級精度。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基于網絡RTK的VRS技術的出現,為GPS RTK測量提供了新的技術平臺,給測繪行業帶來了新的變化。
VRS是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的縮寫,即虛擬參考站技術,這種技術是2001年由Herbert Landau等提出的,是集GPS 技術、Internet技術、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于一體的網絡 RTK 定位系統,它的出現較好的克服了常規 RTK 的技術缺陷,代表了繼常規 RTK 之后的新一代定位技術的發展方向。VRS系統主要包括5個部分:基準站網、數據通信鏈路、數據處理及數據播發中心及用戶等部分組成。其作業原理是用戶進行測量時,在其流動站附近建立一個虛擬的參考站,并根據該區域內所有基準站的實際觀測值計算出該虛擬參考站的虛擬觀測值。由于流動站與虛擬參考站的距離很近,一般為幾米到幾十米,因此用戶采用常規RTK技術就可以通過與虛擬參考站進行實時相對定位獲取比較精確地測量定位數據。其作業過程如下:
①數據處理中心利用區域內所有基準站的實時觀測數據來估計殘差,并生成相應的誤差模型;
②用戶用測碼偽距觀測值進行單點定位,并將求得的坐標傳送給數據處理中心;
③數據處理中心將該點作為虛擬參考站,估計出殘差,進而根據改點的坐標及基準站的坐標來生成一組虛擬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并通過數據播發中心傳遞給用戶;
④用戶利用虛擬參考站上的虛擬的載波相位觀測值及其坐標按照常規RTK確定自己最終精確的位置。
與常規的 RTK 作業方式相比,基于網絡RTK的VRS技術除了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全天候以及操作簡便等特點外,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常規 RTK 作業受距離限制的問題。隨著GPS接收機性能的逐步完善以及藍牙技術在接收機和手簿之間作為無線數據傳輸的成功應用,VRS技術已經成為測量及相關部門的首選。
2.2 基于VRS技術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的技術路線
當前天津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所要求的繪圖比例尺一般為1:2 000,VRS技術提供的厘米級精度完全能滿足要求。在高標準農田基本農田的項目規劃、施工放樣、竣工驗收過程中,均需采用VRS技術對地類邊界、權屬界線、溝渠、耕地、設施農用地等進行測量。
①前期準備階段。獲取高標準基本農田范圍內相關的基礎資料,如DOM,行政界線、權屬界線、高標準基本農田設計圖紙資料等。之后制定和編寫相應的測繪作業指導書,組織內業制圖人員與外業測量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同時對測量儀器、計算機、車輛等進行檢測。
②外業數據采集。根據不同階段的需求,需采用VRS技術對地類邊界、權屬界線、溝渠、耕地等進行放樣和點的采集。
③內業數據處理。采用與測量儀器配套的GPS數據傳輸軟件通過計算機導出所采集的數據,一般是大量的特征點,根據外業草圖對其進行地形地物的編輯繪制、圖幅整飾,形成DWG格式數據成果,然后轉換為ArcGIS支持的ShapeFile格式數據,進而完成各種圖表的統計。
3 實例研究
3.1 工程概況
天津市屬于華北平原地帶,除了薊縣有較為起伏的山區外,別的區域都是大平原。北辰區西堤頭鎮位于天津市中西部,臨近市內六區,此次高標準基本農田測量范圍包括霍莊子村、季莊子村與趙莊子村,所占圖幅號為J50G017053和J50G017054,具體的經緯度范圍是東經117°13´08"~117°20´24"北緯39°17´38"~39°33´52"。該范圍全是平原,海拔高度差不足1米,可以忽略,總面積為5.48平方公里,東西長4.32公里,南北長3.71公里。
在該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到三次測量:第一次是在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前摸清該區域實際的基本農田情況;第二次是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設計好后續現場放樣施工,以建設符合要求的溝渠、道路、耕地及農用設施等;第三次是建設完成后,對建設的成果進行測量,檢測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也即是竣工驗收測量。由于采用RTK放樣的方式和測量方式類似,這里僅介紹如何VRS技術對該項目進行的點采集的測量。
3.2 野外數據采集
天津市在2003年便開始進行VRS技術的研發工作,該技術于2006年投入使用,全市域共建基準站12個,遍布天津市各區縣。本次測量采用多臺Trimble 5800雙頻GPS接收機,分不同的小組對該區域進行測量。在測量之前,需要對GPS手簿進行設置,首先要建立項目文件,文件名最好采用“測區序號+作業日期+作業班組號”為名,野外繪制的草圖最好與其對應,然后選擇WGS84坐標系,設置PDOP值小于6,平面坐標為0.02米,高程為0.03米,采樣時間間隔為3秒,坐標系選擇WGS84坐標。設置完成后,打開藍牙,進行CDMA連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連接成功后,選擇測量功能,等待測量坐標值擁有固定解時,即可進行溝渠、道路等地類界線特征點的采集。為了驗證VRS技術應用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的可操作性,對測量精度進行了實地驗證。我們選取拓普康GPT-300SN全站儀,其測角精度為2″,測距精度為2 mm+2 ppm×D,其精度非常高。在測區選取4個特征點采取兩種方式測量進行比較,誤差均在3厘米以內,完全滿足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的要求。
3.3 內業成圖
完成野外數據的采集后,可采用微軟公司的ActiveSync 同步軟件建立手簿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然后通過天寶的Data Transfer軟件將手簿中的野外實測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中,保存為*.dc文件,之后采用TGO軟件把*.dc文件轉換為*.csv文件,利用Excel打開*.csv文件,把不必要的信息刪除,只保留點號、緯度坐標、經度坐標、大地高等信息,然后采用筆者開發的坐標轉換軟件把所測的WGS84坐標轉換為西安80坐標系,最后把轉換后的*.csv文件利用筆者開發的坐標導入軟件導入到CAD中。
導入CAD的全部是采集的點位數據,需要根據野外現場繪制的草圖內容,進行現狀地物和基本農田圖斑的繪制。繪制的成果圖需要對各要素進行分層,如村界、溝渠、農村道路、水澆地、旱地、高程點等。成果圖的比例尺按照天津市資源管理部門的要求統一采用1:2000比例尺,倘若圖形太大,可分幅打印。整理好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利用現狀圖成果見圖1。
由于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中的數據成果不僅僅是DWG格式的圖件,它還有ShapeFile格式和許多需要進行統計的表格數據,為此筆者開發了相應的程序,能實現分好層的DWG格式數據向ShapeFile格式數據的自動轉換,能根據ShapeFile格式數據自動根據需求統計出相應的表格。由于這不是本文的重點,讀者可以參閱
參考文獻[1]。
4 結語
VRS測量精度雖沒有GPS靜態測量那么高,但對于地籍地形測量(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測量屬于地籍測量)來說,其精度完全滿足測量要求,而且其測量速度快,不受距離限制。以前有文章認為該技術的缺點是用戶與數據處理中心之間需要進行雙向的數據通信,系統中可容納的用戶數受網絡寬帶、數據處理中心的服務器的荷載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但隨著這幾年計算機及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帶寬與服務器的荷載能力已經不是限制VRS技術的阻力了,相信VRS技術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安衛.基于VBA的兩證合一SHP數據制作自動化的實現[J].城市勘測,2011(2):141-143.
[2]李征航,黃勁松.GPS測量與數據處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楊洋.虛擬參考站(VRS)技術及其精度評定[D].西南交通大學,2007:9-10.
[4]李軍正,郝金明,李建文,等.GPS虛擬參考站原理及實測精度驗證分析[J].測繪工程,2009,18(4):21-22.
一、指導原則和總體思路
(一)指導原則。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和“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大力進行土地復墾,適度進行土地開發”的方針,統籌規劃、規范管理、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土地開發整理新機制,嚴格保護耕地,高效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
(二)總體思路。
1.堅持土地開發整理面向支持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面向提高單產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力,面向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2.確保項目規模效益,確保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確保經濟社會發展。
3.實現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轉變,由中小項目向重大項目轉變,由粗放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單純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向全方位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轉變,由單純依靠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轉變。4.堅持國家、省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市、縣(區)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以新增耕地為主,確保全市耕地占補平衡。
二、確立重點領域,實施重大工程
根據省政府《意見》精神,結合*市土地資源現狀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定*市今后土地開發整理的重點領域和實施的重大工程。
(一)土地開發整理重點領域。
1.建設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保障糧食安全。2.建設特色農業示范區,增加農民收入。3.開發閑置土地和灘涂地,保障建設用地需求。4.整治山區丘陵、廢棄采礦地,改善生態環境。
(二)土地開發整理重點工程。
1.基本農田保護工程。加大基本農田建設投入,每年設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2萬畝,全面引進和推廣現代農業、節水灌溉等技術,確?;巨r田增產增效。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基礎工作,力爭到2010年實現基本農田標準化、基礎工作規范化、保護責任社會化、監督管理信息化。
2.特色農業示范工程。充分發揮*市部分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的獨特優勢,通過土地開發整理,突出*特色,實施名牌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力爭3年內,以章丘大蔥、平陰玫瑰、商河大蒜、濟陽優質糧棉瓜果、歷城唐王和董家蔬菜基地、南部山區干鮮果品等為主,建設一批高效農業示范工程。3.未利用地和灘涂開發利用工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計劃3年內開發閑置廢棄地1756畝,復墾廢棄壓占破壞地4014畝,改造灘涂5000畝,開發未利用地4.8萬畝。開發整理出的土地,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政策,部分置換、調整為建設用地。4.山區丘陵河流湖泊生態建設工程。3年內整治2萬畝山區丘陵未利用地和6000畝湖泊未利用地,重點用于環境綠化和改善生態建設。5.廢棄采礦地綜合治理工程。3年內綜合治理廢棄采礦地1萬畝,填土造地,綠化環境。6.村莊改造整理工程。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區內綜合整治村莊217個,整治面積1.9萬畝。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農民增產增收。
三、貫徹措施和具體要求
(一)分類實施,市場運作。對基本農田和特色農業示范區、村莊整治等基礎性、公益性土地整理項目,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由國土資源、財政、農業部門統一規劃,分年度、有計劃、有重點地滾動安排;對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坡、荒灘等可以采取租賃、承包等形式進行開發利用;對采礦塌陷地,嚴格履行“誰破壞,誰復墾”的法定責任,對確無能力復墾的,由建設單位按規定繳納復墾費,按照“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的原則,堅持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建則建,采取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復墾整治。
(二)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加快全市土地開發整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制定全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具體管理辦法,對市級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立項、規劃設計與預算、資金管理、項目實施、項目審計、項目驗收等予以規范。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要嚴格落實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公告制等制度,確保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在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下運行。對項目資金要實行專賬核算,??顚S?嚴禁截留、挪用和擠占。要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和高效運行。各級國土資源、財政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立項審核、規劃設計、預算評審和項目實施進行統一組織和管理,做到按規劃確定項目、按項目進行管理、按設計組織施工、按規程檢查驗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確保國有土地出讓金純收益的20%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各級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加快土地開發整理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土地開發整理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三)明確權屬,合理使用。要認真做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權屬管理,切實保護好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土地開發整理前要編制權屬調整方案,項目竣工后要按照權屬調整方案和協議,及時做好土地變更調查和登記工作。要進一步加強項目工程的后期管護,確保土地開發整理成果得到可持續有效利用。實施政府投資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加的集體所有未確定使用權的耕地,要科學安排,合理使用。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投資開發未確定使用權且符合開墾條件的荒山、荒地、荒灘新增加的耕地,經驗收合格后,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可歸其使用,使用期不少于30年,在承包或租賃期內,可繼承和有償轉讓。對工礦廢棄地、采煤塌陷地等土地,確實難以恢復農用,且投資過大、效益過低的,經確認后,可按絕產地征用。征用后的絕產地歸國家所有。
一、**土地利用現狀和規劃指標使用情況
1、土地利用現狀。2013年末,**土地總面積43099.69公頃(64.65萬畝),其中:農用地25148.54公頃(37.7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8.35%;建設用地2182.99公頃(3.2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06%;其他土地15768.16公頃(23.6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6.59%。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指標使用情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年)》,**2010-2020年期間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共計180公頃。其中:允許建設區指標180公頃;有條件建設區指標36公頃。2012年已使用允許建設區指標9.75公頃,2013年已使用允許建設區指標9.26公頃。
2012年和2013年**已累計使用新增允許建設區指標19.01公頃。
截止到2013年初,**還剩余新增允許建設區指標160.99公頃、新增有條件建設區指標36公頃。
根據今年目前掌握情況,2013年目前**已經基本確定的建設用地項目8個,計劃用地110.9289公頃,其中:擬用原有建設用地1.37公頃;擬用新增允許建設區指標40.2254公頃;擬用新增有條件建設區指標36公頃;擬用單獨選址新增建設用地33.3335公頃。以上項目都經批準實施后,要使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09.5589公頃,使用后**還剩余新增允許建設區指標51.4311公頃。
二、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師市建設環保和國土資源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保護耕地,積極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優先保障團場雙十大工程項目用地和團場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繼續加強和規范礦產資源管理,認真抓好執法監察工作,以強化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為手段,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范管理,為師市和團場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三、奮斗目標
1、堅守團場16.88萬畝耕地和10.4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紅線,優先確保團場雙十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以及基礎設施項目用地。
2、加強領導,加強連隊協管員管理和培訓,及早發現制止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認真做好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確保零問責。做好工作。
3、爭取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
4、加強礦產資源管理。
5、認真開展好各項日?;A業務工作。
6、爭取早日建設分局辦公場所。
四、具體措施
1、工作上及時與團場有關部門和師局各科室溝通,確保信息溝通聯絡渠道暢通。
2、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及時向團場領導和師局領導請示匯報,取得師局和團場的理解和給力支持。
3、對分局人員工作嚴格要求,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不主動、推諉、不認真、不及時,造成失誤和延誤的,要嚴肅追究辦事人員的責任。
4、明確工作思路,抓好落實,分局業務人員每月初要有明確清晰的工作計劃,月末組織分局會議進行落實和追究。
5、嚴格工作紀律,分局人員必須克服困難認真遵守工作紀律,按時上下班,上班時間必須抓緊認真辦業務,不允許做與工作無關的事。
五、重點工作
(一)保發展保紅線并重
1、堅定不移的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目的,立足于堅守團場16.88萬畝耕地和10.45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紅線,認真履行保護目標和任務。
2、優先確保團場雙十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以及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做到應保盡保,及時高效,確保今年目前預計的110.9289公頃建設用地及早供出;認真保護好耕地,確保規劃期末團場耕地面積不低于15萬畝,基本農田面積不少于10.45萬畝。
(二)狠抓執法監察工作
1、加強領導,加強對連隊國土資源協管員的管理和培訓,充分發揮協管員作用。
2、及早發現制止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盡力將違法違規情況消滅在最初時期。
3、認真做好衛片執法檢查工作,確保零問責。及時做好工作。
4、組織召開1次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召開2次連隊協管員工作會議,開展1次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學習培訓考試活動。
(三)配合團場申報土地整治項目,爭取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
(四)進一步規范已經生產的7個磚廠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秩序。
(五)統籌兼顧做好各項日?;A業務工作
加強分局人員對各項業務統籌開展完成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規范和明確各項業務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開展好日常和階段性宣傳工作,做好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和日常信息化工作,加強測繪管理,及早完成檔案業務工作,及時做好財務報賬業務,做好建設項目土地預審和用地報批工作,及時上報各類業務報表,及時為團場做好日常服務工作。
一、提高用地準入標準,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
(一)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與土地利用相關的各類專業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相銜接,不得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控制規模。新增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
(二)實行有保有控的產業用地政策。優先保證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和高科技、民生、城建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禁止“兩高一資”、重復建設和違背產業政策項目用地。
(三)提高用地準入標準。凡在我市行政區域內投資建設的工業項目,原則上要根據規劃,集中到國家級、省級開發區或工業新區,不得分散零星建設。對新上工業項目,實行項目投資規模和建設規??刂疲簢壹夐_發區的土地投資強度平均不得低于54億元/平方公里,環翠區和工業新區參照國家級開發區標準執行,省級開發區平均不得低于42億元/平方公里,其他區域平均不得低于33億元/平方公里;容積率一般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綠地率不高于15%,行政辦公及服務設施用地比例不得高于7%;對投資額小于3000萬元的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可通過租賃標準廠房等途徑解決經營場所;對生產工藝無特殊要求的新建工業項目,不得建造單層廠房,一般應建造3層以上多層廠房。對于在工業項目用地范圍內建設的配套設施,應根據規劃確定的用地范圍和規模進行集中建設。引導輕紡服裝、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適宜建多層廠房的產業發展樓宇經濟,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投入產出水平。
二、挖潛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建設用地利用效率
(一)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要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挖潛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空間、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各市區(含高區、經區、工業新區,下同)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了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拆舊建新意愿,查清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復墾潛力和城鎮建設用地需求,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結合我市村鎮布局規劃,科學編制增減掛鉤項目區規劃。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國土資源部門指導、多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規范操作流程,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權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充分利用省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調劑政策,增減掛鉤潛力不足、建設用地壓力較大的市區,可采取聯系購買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等方式緩解用地壓力。
(二)鼓勵企業在原有土地上增資擴產。對現有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經批準后廠房超出原容積率指標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新建工業廠房用地,經批準后建筑面積高于容積率指標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三、加強建設用地供應管理,防止土地閑置浪費
(一)加快已批土地供應。今后新批準的建設用地,原則上要在1年內完成供地。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密切配合,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場地平整、市政配套等相關工作,加快征地供地進度。對僅有用地意向但未達成協議的,或因用地單位自身原因造成供地遲滯或項目不落實的,要調整安排給急需落地的建設項目使用。
(二)加強土地批后監管,防止土地閑置和粗放利用。對供
而未用的劃撥土地,各市區要建立臺賬,待規劃調整時及時收回,統籌安排調整使用。對因政府、政府有關部門的行為造成動工開發延遲而形成的閑置土地,經與土地使用權人協商,可采取延長動工開發期限、調整土地用途和規劃條件、政府安排臨時使用、協議有償收回、置換土地等方式進行處置。對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閑置滿1年不滿2年的,要按照有關規定收取閑置費,土地閑置滿2年的要依法無償收回。
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占補平衡
(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各市區要進一步提高認
識,根據市政府分解下達的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計劃指標、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補充耕地計劃指標,抓好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落實,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從今年起,將各市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
(二)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建設項目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確需占用耕地的,必須“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否則不予受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三)探索耕地保護新途徑。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開發整理復墾,增加耕地面積。推行耕地表層土剝離制度,提高新增耕地質量。耕地后備資源匱乏、不能自行占補平衡的市區,可聯系購買易地占補平衡指標,確保不因占補平衡指標不足而影響項目落地。積極爭取實行基本農田易地代保,超前謀劃,提前對接,做好備案申請,為下一輪規劃調整預留用地空間。
五、強化監管責任,規范土地利用秩序
(一)加強監管,提高依法用地意識。各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規范土地市場秩序的責任,政府主導的項目用地必須合法,對土地審批手續不全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不得將其作為觀摩項目和正面典型,各級領導干部不得參加此類項目的奠基、剪彩等項目啟動儀式。對企業和個人主導的項目用地,要履行好監管職責,嚴禁未批先建。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土地利用情況的動態巡回檢查,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
(二)依法、及時、嚴厲懲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要建立規
關鍵詞 糧食產業;措施;問題;對策;湖南龍山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7-0306-02
龍山縣地處云貴高原之東、武陵山脈西段,湘、鄂、渝3個?。ㄊ校┙唤缣?,面積3 131 km2。全縣轄34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5.6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15萬人,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山、窮”農業大縣和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1年底實有耕地面積2.3萬hm2,其中稻田1.54萬hm2,旱土0.76萬hm2,農民人均占有耕地487.0 m2,是一個“八山半水半分田,一份道路和莊園”的典型貧困山區。以來,特別是在“十五”期間,該縣把糧食生產與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農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宏觀調控,落實扶持政策,依靠科技進步,增加復種指數,努力遏制糧食播種面積的下滑趨勢,促進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形成,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使糧食生產得到了健康發展,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14萬hm2以上,基本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為構建和諧龍山縣和該縣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1 龍山縣糧食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1.1 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一是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農業主管部門全面履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賦予的各項職責,積極參與基本農田保護的各項制度建設,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的各項措施,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將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到村組、地塊,加強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監管,禁止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種樹造林和從事非農項目建設。二是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改善糧田基本生產條件?!笆晃濉逼陂g,全縣每年投入300萬元以上,開展以田塊整理、防護林網、田間灌溉設施、機耕道路為主的標準農田建設;投入5 000萬元以上治理病險水庫;因地制宜推進地力綜合培肥和改良,通過鼓勵擴種綠肥、秸稈還田等,實行工程和農藝措施相結合,加強對中低產田的改造,增加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的面積。
1.2 實施科技興糧戰略,實行土地集約經營
一是大力實施優質種子工程。種子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是科技興糧的先導工程,該縣抓住國家種子產業化工程和湖南省優質種苗工程實施的契機,加快了良種快引、快繁、快推的步伐?!笆晃濉逼陂g,共引進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94個,糧食生產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實現了主要糧食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徹底淘汰了種性退化、抗性減弱、產量降低的老品種。同時加大農業執法力度,切實解決了種子市場混亂和銷售假冒偽劣種子等突出問題,使良種在糧食增產中的貢獻率提高到40%以上。二是大力普及以超級稻示范推廣為核心的先進適用新技術,穩步提高糧食產量。該縣從1999年引進超級稻示范至2011年累計推廣12.8萬hm2,平均單產7 230 kg/hm2,比大面積推廣品種增產937.5 kg/hm2,居全省前列。同時重點推廣了水稻旱育秧、生化調控、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技術、旱土分廂間套多熟制、春玉米半膜側栽、緊湊型玉米定向栽培、紅薯與馬鈴薯起壟栽培及小麥密條點播等綜合配套技術,主要糧食作物實用新技術的普及率達到了90%以上。三是加速耕作制度改革,實行土地集約經營。該縣人增地減矛盾突出,耕地資源有限,走1年多熟、集約化經營方法是該縣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來,該縣主要推廣雜交中稻—油菜(馬鈴薯或小麥或綠肥)、瓜—稻—菜、馬鈴薯—稻—菜、雜交春玉米—一季晚稻—菜、百合—稻等耕作制,旱土推廣麥/玉米/薯(豆、菜)等旱土分廂間作套種多熟制,通過耕作制度改革,復種指數達到300%,確保了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14萬hm2以上。
1.3 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機械化,提高勞動效率
該縣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機產業化作業大戶和服務組織購置中小型農業機械,示范推廣水稻機耕、機插和機收等節本增效技術,推進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2011年全縣共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為350萬元,購置農機具3 120臺,全縣機收面積達3 333.33 hm2,共為農民節約資金超過200萬元。
1.4 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通過政策和價格信息引導,做好服務工作,把中央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激發和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1.5 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提高糧食轉化率
近年來,該縣圍繞農產品生產、科研、中介服務、加工、貯運、貿易等領域,大力推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扶持培育了金山實業、馥生食品、新世紀公司等6家經營規模大、技術裝備水平好、外向型程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拘纬闪撕w農村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群,提高了該縣農業產業化水平。同時引導龍頭企業通過中介和流通組織,與農民簽訂購銷合同,使企業與農戶之間建成利益共同體,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提高了糧食轉化率和商品率。
2 存在的問題
2.1 人口增長與耕地減少的矛盾加劇,呈不可逆轉趨勢
截至2001年底,該縣農業人口46.5萬人,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量546.4 m2,而截至2011年底全縣農業人口48.15萬人,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量為480.0 m2,10年間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量減少66.4 m2,全縣農民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劃定的人均533.4 m2的警戒線。
2.2 糧價上漲造成該縣農民增收效益低,甚至呈負增長
該縣糧食生產基本上還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商品經濟很不發達,糧食的商品率僅7%左右。由于受種子、肥料、農藥和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影響,糧價上漲,農民種糧的比較效益相對較低,造成該縣農民增收的效益低,甚至呈負增長,嚴重地影響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2.3 農田基礎設施脆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該縣現有水利工程大多是“學大寨”時期修建的,長期運行和老化失修,導致有效灌溉面積和旱澇保收面積逐年減少;由于該縣屬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加之自然災害頻繁,并呈加重趨勢,脆弱的農田基礎設施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越來越差。
2.4 農業投入嚴重不足,農技服務功能弱化
“十一五”期間,縣投入的農發資金每年在100萬元以上,而2011年全縣農發資金僅幾十萬元,減少了50%以上;全縣農技推廣人員約400人,而縣撥給工作經費人均1 000元,尚有超過40人的工資沒有著落。
3 發展對策
3.1 統一思想,強化認識
要抓住黨和國家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的良機,在全縣范圍內發動群眾,進一步統一思想,使廣大干部群眾真正認識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發展糧食生產、解決吃飯問題,是該縣治窮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任務,是構建和諧龍山縣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基礎[1]。
3.2 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對耕地特別是對基本農田的監管
要大力宣傳《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湖南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不得擅自占用基本農田作為小城鎮建設和其他非農業建設;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和荒蕪基本農田;禁止在基本農田上建窖、建房、建墳或者擅自挖沙、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對無故拋荒耕地者征收荒蕪費或收回經營權。要加大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力度,特別是要加大對非法亂占基本農田行為的處罰力度。
3.3 加大投入,強化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
一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有關要求,設立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逐步提高農業投入的總體水平,每年對農業總投入的增長幅度應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二是逐步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h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應保障用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并應使該資金逐年增長[2]。三是縣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良種選育和推廣,同時建立種子貯備制度,主要用于發生災害時的生產需要,以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3.4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強化科技興糧發展戰略
一是大力實施以推廣超級稻為核心的優質種苗工程,提高良種在糧食增產中的貢獻率。二是引進和組裝推廣節本省工增效的農業適用新技術,重點推廣水稻不催芽播種旱育技術、免耕栽培技術、化學除草技術、生化調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旱土分廂多熟制、以頻振式殺蟲燈為核心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和以耕整直播、免耕移栽、拋秧3種形式為主體的水稻輕簡栽培技術及紅薯與馬鈴薯起壟栽培等綜合配套技術。三是加速對耕作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提高復種指數。四是大力推廣糧食生產機械化,提高勞動效率[3]。
3.5 加強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強化農技服務功能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實施科技興糧的組織保證,農技推廣人員是農業新技術的接受者、攜帶者和傳播者,是技術推廣的主力軍。由于近年來該縣農業投入嚴重不足,農技服務功能逐步弱化[4]。因此,要按照《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的有關規定,對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專業科技人員的工資和各項政策性補貼要確保足額到位,并不斷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條件,以解決后顧之憂,使其集中精力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4 參考文獻
[1] 金旋.我國糧食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08(11):43-44.
[2] 王光輝,李映祥,王衛,等.益陽市糧食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作物研究,2005,19(1):55-57.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加快我市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目標
按照“集中投入、重點建設、整體開發、統籌發展、市縣聯動、合力創建”的要求,年起,用五年左右時間,在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和巢湖市各創建一至兩個核心區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的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
二、政策措施
(一)設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
年起,設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示范區的道路、水利、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由市財政局制定。縣級財政按市級資金1:1配套。
(二)推進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整合。
1.積極整合支農資金。各縣(市)按照“統籌規劃、整合項目、聚集資金、整體打造、綜合示范、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使用、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方式,以示范區建設為載體,積極整合農業、建設、財政、國土、交通、水利、林業等有關部門相關資源,將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涉農資金和項目集中投入,整體打造。
2.創新支農資金管理模式。以整合資金帶動重大項目實施,通過政府主導,財政協調,部門配合,建立“以縣為主,全面推進,各級聯動,縱橫結合”的工作機制,在全市逐步形成支農資金歸并合理、安排科學、使用高效、運行安全的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支農資金規模效應,促進縣域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l展。
(三)實行優惠投資政策。
對進入示范區的項目和農業企業實行優惠政策:
1.符合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的農業項目,按高于20%的標準給予獎補。
2.實現農業成果轉化的項目,可按規定申請市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3.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同等條件的給予優先。
4.對直接從事用于或服務于農業生產、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符合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通知》文件規定的給予優先辦理。
5.對從事農產品加工的項目和農業企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給予優先安排。
(四)強化融資服務。
1.完善信貸服務。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增加信貸投入,示范區內的農業企業和農民個體工商戶可依法將其生產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屬物、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作為抵押財產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
2.開展擔保服務。支持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示范區內農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提供擔保;支持示范區內的投資企業組建信用擔保機構,為示范區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3.開展保險服務。鼓勵和支持保險企業針對示范區農業企業的自身特色、主導產業、生產需求開發配套的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風險,并將其列入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予以補助。
(五)優化投資環境。
1.堅持招商先行、項目帶動戰略。充分發揮我市區位、資源、政策等比較優勢,大力推進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堅持邊建設邊招商,加快生產基地、加工企業、交易市場等示范區主體建設,爭取園區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
2.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建立和完善市縣鄉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強化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轉集中,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優勢產業向示范區集聚。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1.各縣(市)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示范區建設,把示范區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抓好抓實。
2.示范區創建由縣(市)級政府申報,經市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市政府將適時組織開展考核。
3.各縣(市)要加強對示范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日常運行管理工作。
(二)突出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