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11:04: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課程資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中指出:“課程是育人的關鍵。轉變育人模式,首先應優化課程結構,提高課程質量?,F階段基本由必修課主宰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確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構建富有時代精神、體現多元開放、充滿生機活力、多層次、可選擇的學校課程體系?!币獦嫿蛇x擇的學校課程體系,就必須結合本地區及本校的特色綜合開發和利用好各種課程資源?!镀胀ǜ咧?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50763.html" target="_blank">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闭Z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是尋找一切有可能進入語文課程,能與語文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以便建立可供學生選擇的校本課程體系。
一以教材為核心,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語文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載體,更是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諸多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處理和利用好語文教材,要善于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將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重新整合,拓展同類題材作品,開發經典文學作品導讀課。蘇教版教材是按同一主題編排成一個模塊,我們在進行模塊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同一模塊,同一主題”的特點進行拓展閱讀教學。例如,必修二第一專題是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系列文章,在學完《我與地壇》《最后的常春藤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鳥啼》這幾篇文章后,可以將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海明威的《老人與?!?、汪國真的相關詩歌等同類主題的作品引入選修課堂,開發出“吟唱生命永恒的贊歌”經典美文導讀課。
2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盎顒芋w驗”是學生學習蘇教版教材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感悟人生。蘇教版必修一的專題一是以“吟誦青春”為主題的詩歌模塊,這些詩歌基本都是適合朗誦的。我們可以適時開設“擁抱文學的驕子——詩歌朗誦會”,讓學生在朗誦中獲得陶冶、啟迪。在講完戲劇后,可搭建“戲劇小舞臺”,讓學生把《雷雨》搬上舞臺,也可以把《祝福》等作品改編成劇本搬上舞臺表演。還可舉辦各種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為學生打造更多的參與平臺。語文實踐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文學實踐課中,讓有一定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在文學實踐課中有更多的展示和發展空間。
3以教材中的部分篇目為依托,引入視頻這種課程資源,開設影視作品欣賞課。教材中的部分經典篇目已經拍成了電影或電視,比如《祝?!?、《邊城》、《雷雨》、《紅樓夢》等等。我們可以多途徑地合理使用這種課程資源:觀看著名影片,閱讀經典名著;觀看同名電影,激活語文課堂;整合電影片段,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另外,也可以將名家的講座視頻引入課堂,作為教學的補充。比如在講授《論語》時,可以把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上的相關視頻作為教學資料提供給學生觀看,會加深學生對《論語》這部作品的認識與理解。
二發揮地域文化資源的優勢,開發和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資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如風景名勝、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等,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學習語文。瑞安市有大量的風景名勝古跡,也有眾多的文化名人,為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第一:開設以“尋訪瑞安名跡,感受民風民俗”為內容的研究性課程。走進瑞安地域文化遺址,研究江浙文化的起源;走進古建筑,研究江南古鎮的建筑文化;走進瑞安的古橋,研究江南水鄉的橋文化。所有這些資源都可以進入語文課堂,這些鄉土文化資源必將為語文學習帶了新的氣象。
第二:開展以“尋訪文化名人故居,名人文化進入課堂”為內容的課外語文實踐活動。浙江省內的文化名人非常多,這些文化名人及其作品,都可以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來開發和利用。比如,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名人故居,通過對名人故居的實地參觀,認識名人生活過的地方,了解名人的成長經歷,這也就增強了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發揮地域的優勢,將名人故居與名人文化結合起來,將課外實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開發出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語文課程。
三充分利用寶貴校本資源,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各學校的課程資源是又差別的,各學校應該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資源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币虼?,我們必須重視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充分發揮圖書館和閱覽室的作用。教師可以把語文課堂搬進閱覽室,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指導和幫助。
2.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將網絡資源的優勢與語文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網絡走進課堂。
3.利用學校的社團,積極開展各種語文活動。比如 “金秋讀書節”“古詩朗誦比賽”“縱橫辯論賽”等,都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文學素養。
結論
總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語文教育發展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在“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才能為學生全面且有個性的發展提供多元開放、充滿生機活力、多層次、可選擇的學校課程體系。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積累、總結,重視教學資源的挖掘,在教學中不斷地開發出學生喜歡的課程。
參考資料
[1]《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黃曉玲,課程資源:界定特點狀態類型[J]教育學刊,2004,(4)
關鍵詞:課堂行為 課程資源 課堂教學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墒钦n堂教學的現狀卻常常令人不滿意。如何幫助學生去投入、去發現,引導他們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現在的教學空間狹窄封閉,教室成了學生唯一的空間,特別是住校生,基本上高中語文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這樣狹窄封閉的空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語文課堂應帶向社會延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教學中必須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觀,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學生走出學校,邁向社會,以便認識生活,積累寫作的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二、以學生為主體,使訓練形式多元化
傳統的訓練,大多是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此外便是這樣或那樣的練習冊。訓練手段單一,訓練形式僵化,結果是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寡淡。新課程標準主張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活動皆從學生出發,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而訓練形式的多元化應是教師探索的方向。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緊扣課堂,抓住課文,在常規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如利用課前兩分鐘,讓學生作演講,天天訓練“說”的能力。這樣的訓練,每天只占用兩三分鐘,但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還可利用各種機會開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自編小小說、童話、寓言、自編課本劇表演、辦手抄報、精美日記展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這樣就將常規的課堂教學跟語文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不僅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還使學生樹立起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三、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借助電腦的交互功能,將圖、文、聲、像等多種教學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大語文課堂的容量和信息量,讓現代化技術走進課堂,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琵琶行》時,可通過引入著名導演藝術家孫道臨的配樂朗誦實現對學生的 “啟”。借助多媒體段,讓學生漸入詩人所構筑的藝術佳境,通過孫先生的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與之諧和的琵琶演奏,從聽覺上開啟學生審美欲望,啟發學生根據詩中的意象產生想象和聯想,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獲得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個性化的情感體驗,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四、創設課堂教學情景,達到課堂教學目的
1.創設故事情節,發散思維。我在講老舍寫的《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先講一個故事給學生聽,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入親情的情感體驗中。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2000年秋,廣西一組游客到貴州興義馬嶺河峽谷風景區游玩,在乘坐纜車時出現意外,造成5死11傷。其中一家三口,在纜車下墜的時候,父親用手高高托起年僅二歲的兒子,使兒子幸免于難,但小孩的父母永遠離開了人世。事后歌手韓紅以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作為素材,并以小孩的口吻,創作了《天亮了》這首歌,最后韓紅還毅然把孩子給領養了。故事講完后,許多學生還沉浸于故事的氛圍中,于是我緩緩地說到:“的確,父母的愛是世上最純潔無私的,在關鍵時刻他們甚至可以不顧個人安危來保護他們子女的安全,今天我們來學習老舍的文章《我的母親》,看看在作家老舍眼里,母愛又是怎么樣的?!蔽翼槃輰⑺麄兊乃季w引入老舍的《我的母親》,在情感的潮流已經流暢之際,他們很快進入課文的學習中。
2.適當播放音樂,激活思維。音樂是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象的一門藝術,音樂作品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景,創造氣氛。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的。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播放,是創設語文教學情景,渲染氣氛的一種重要手段。
3.畫面再現情境,啟發思維。用圖畫再現課文情景,比課文內容形象化,符合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點。在課堂中,用多媒體展示的圖畫來創設情景,直觀、形象、貼切,運用圖畫再現情景時,不僅畫面有“形”,還有“境”,配以教師講述時的“情”,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景,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
4.創設問題情景,誘發思維。想象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精心設置問題。問題的設置要新穎、有創造力,使學生很快入境,學生才會思維勃發。
參考文獻
[1]劉金平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湖北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7。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標;自主探究
隨著我國現代教育的快速發展,原有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早已不能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這一背景下,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教育改革順勢而生。以下,筆者將對此展開詳細的闡述。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著重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促進他們自主合作、自主學習水平與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新課標這一指示的出臺其實有著深刻的考慮:(1)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主動參與到語文知識的科學探究活動中,這一來可以使學生養成善于傾聽、協作溝通的良好習慣,有利于他們自身合作意識及實際能力的增長與提升;(2)小組合作過程中,小組成員針對某一問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認識與看法,讓他們通過討論的方式去溝通、去協調,這肯定有利于他們在溝通的過程中認識到他人的優點、反思到自己身上的不足,這對于他們形成寬容、包容的良好品格同樣有著積極的影響;(3)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學生不能僅僅掌握教材上死板的知識點,更要自己真正擁有對科學事物的探索興趣以及求知欲望,并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不但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落后學習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自主探究活動,真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較大程度上的發展,有利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與完善。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調整自身的教學心態和策略,將“小組合作、自主探究”這一理論真正落實到實處、真正落實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
二、積極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而語文則是一門以漢語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習科目,因此,從這層意義展開來講,語文課程資源廣泛分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自身的課程資源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這既是滿足語文課程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更是推進語文教學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切實提升學生語文實踐運用能力的需要?!?/p>
其實,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像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展覽館,像布告欄、報廊、廣告欄等標牌,再有像電影、電視、廣播等先進媒體……其實都是我們高中語文學習的豐富資源,教師必須努力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大膽創新、積極開發,這同樣是我們進行高中語文教育的重要途徑。
例如,我曾帶領學生進行了“探尋當地傳統文化”的尋根之旅,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對我們當地的傳統文化形成更多、更深刻的認識。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傳統文化的燦爛與繁榮,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家鄉榮譽感及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的意義則更為深遠,在于促使學生通過這一社會探尋實踐活動,大大增強他們的歷史文化底蘊與人文修養,并將其融會貫通于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而真正促進自身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校本課程;教育功能;新課標
中國分類號:G633.3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校開設課程應當充分估計自身具備的現實條件,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高中語文校本課程是以語文知識為載體,以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語文素養為目的的一門課程。高中語文課程的教育,應當以學校的資源條件、性質特點為基礎,與校本課程巧妙結合,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實施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開發活動。
一、高中語文校本課程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
1.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
在形式、內容單一的國家課程下,所有的學生都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教材,這樣做的意義在于使學生掌握相同的技巧與知識,勝任將來所要承擔的使命,發揮在社會中的作用。然而,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不同,各自的潛力也相差甚遠,這就需要更多的知識來滋養,校本課程即關注學生的獨特性與差異性的有益補充。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是兩種互補的課程開發模式。
2.校本課程是對課外活動課的深化
課外活動課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是學生表現自己的重要途徑。然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課常常是隨意、零散的,不能形成一個連貫、系統的課程組織形式。校本課程在開發的過程中包含了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分析,對學校辦學理念的分析,對學校資源的分析,更加強調一種動態的課程開發,更加強調學生的生活感受與體驗,使學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
3.校本課程是對綜合實踐課的擴展
校本課程能夠以長期系統的方式講解知識,且以開放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為主,在開展形式上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十分相似,因此,可以說校本課程是對綜合實踐課的擴展。
二、高中語文校本課程在語文教學中的功能
1.滿足學生興趣需求
以人為本是校本課程貫徹的理念,既強調全體學生的共同、全面發展,又強調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成長為與眾不同的個體?!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新的基礎教育課程要體現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綜合性核均衡性,校本課程強調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根據學生需求去選擇課程項目,就給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空間,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2.促進教師的發展
校本課程的實施不僅要靠教學內容和教學工具,還需要教師的鉆研精神,校本課程的開發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了解學生額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參與精神,掌握課程開發的原理與技巧,對語文知識結構的呈現方式有新的理解,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安排。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必然會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
三、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的實施現狀
1.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持漠視態度
校本課程的實施,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支持。然而,由于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一些學校處于生計問題,擔心開發校本課程會影響學生成績,進而影響學校發展,因而對校本課程持漠視態度。學校領導的漠視也影響到教師和學生,導致學校整體對校本課程認識不足,即使開展了也往往是應付了事。
2.校本課程出現應試化傾向
學生學習成績是學校、家長、學生共同關注的最重要的問題,不少高校用必修課擠占選修課課時,使得選秀課程的開設流于形式,教師、學校和學生長期依賴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設置成為可有可無之事,難以與新課程標準相契合。國家課程減不下來,校本課程起步難也就不足為奇了。
3.校本課程開設出現盲目性
就當前的高中語文校本課程來說,出現了兩種不良傾向,一是一味迎合學生興趣,忽視語文教育的學術性,二是教師只顧從自身角度出發,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校特色,學術性太強,導致學生學不到感興趣的科目。同時,校本課程的評價也不健全,很難判斷校本課程的實施質量。
四、如何實現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與語文教學的巧妙結合
1.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編纂文本
高中語文課程應當是充滿活力和開放性的,要兼顧不同學生的需求,并進行自我更新與發展。因此,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涉及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領域,強調課程內容的個性化、多樣化與特色化,不局限于活動課與選修課。
學校、教師可以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開發層級語文校本課程,第一層為基礎性課程,主要為語文知識課程,包括對國家課程內容的拓展、改編、新編等,還包括語文學習策略課程,傳授學生再發展的基本技能。第二層為發展性課程,包括圖書館閱讀、詩歌鑒賞、新聞品評、名作欣賞等,用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第三層為提高課程,在基礎課程的基礎上增加難度,更加重視探究性與學術性,例如學術小論文、語文知識競賽輔導、思維訓練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樣,通過分層次的課程設計,一方面能使校本課程成為國家課程資源的有益補充,另一方面也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
2.根據區域特色體現富有特色的語文課程
以往,高考題目往往是各學校開展語文教學的“指揮棒”,也是學校評價教學成績的核心依據,高考怎么考,教師就怎么教,這必然會對校本課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重新審視語文課程資源,從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審美價值觀等角度出發,探索校本課程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
區域特色是開展語文校本課程的重要資源,將區域人文資源滲透到語文課堂上,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如我們在校本課程中設置的唐詩宋詞內容,如果只是讓學生單純的去重復誦讀,空洞的去理解詩詞情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我國古代詩詞題材眾多,內容包含萬象,描繪各地人文、自然的詩詞更是數不勝數,在語文教學當中,我們把描繪我們地區的古代詩詞呈現在校本課程的內容當中,學生們在誦讀這些詩詞的同時,聯想到詩詞中描繪的景象、景觀實際上就在自己家鄉,自己身邊,往往學習熱情很高。在拓展學習中,我們也經常鼓勵學生模仿古代詩詞的平仄、韻腳進行仿寫,仿寫對象主要是學校、家鄉等,如此開放、自由的課堂教學往往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們的創作熱情,在投入嘗試創作的過程中,對詩詞的理解也就潛移默化的加深了,語文水平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高。
3.利用學校特色體現富有特色的語文課程
學校特色也是校本課程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每一所學校都有自身的校園文化,校園資源,在學校的校園環境、人文環境、辦學理念中多有體現。在校本課程中增加學校特色的內容,并在語文教學中加以運用,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論語,講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時,我利用學校內常見的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了強化教育。我校有一條思齊路,有牌立于旁,而“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就題于上。我說:“學校命名這條道路為思齊路,其寓意就在于希望大家能向德才兼備的人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高中生?!蓖ㄟ^這樣的解釋,學生也加深了對論語精深思想的理解。
4.利用社會資源體現富有特色的語文課程
社會資源也是校本課程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契機。學校不是封閉和鼓勵存在于社會上的,學生也需要關注社會上的活動,并積極參與。我們學校開設的綜合社會實踐課程是很典型的校本課程,其中的“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研究和了解社會,而語文課堂教學中包含的豐富素材無疑是引發研究性學習的良好途徑。例如在學習完老舍的《茶館》一文之后,我布置了一個研究性學習作業,讓學生觀察現代茶館與老舍所描述的舊社會的茶館有哪些不同。在現代城市中,茶館是常見的場所,學生們有大量的時機去觀察。從學生們的作業完成情況來看,效果十分理想,學生們分別從茶館的裝修格局、經營目的、經營理念、茶客活動、茶館功能等角度出發,對古今茶館的異同進行了比較。學生們發現,現代茶館大多裝修精致,設有包廂,雖然沒有張貼“莫談國事”的告示,但茶客們來此也多是飯后消遣,很少談論政治,而是玩紙牌、打麻將,雖然沒有劉麻子一樣的社會敗類,也沒有宋恩子一般的特務,但卻也沒有常四爺這般的大好男兒。學生們最終認為,現代的茶館只有休閑娛樂場所這一功能了。雖然這樣的看法還比較片面和不成熟,但整個活動過程卻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得觀察、總結能力,活動目的已經達到了。
5.合理評價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學校和教師自主進行的,并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因此,對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不斷改進也是促進校本課程完善,補充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對此,我們借用了語文課程的評價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價值觀與情感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做到質量結合,自評與互評結合。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校本課程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只有明確校本課程的開發意義,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寧.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與思考――以寧波市愛菊藝術學校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低效
一、造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
(一)教學內容過分依賴教材
對于語文課程教學而且,其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是有的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依賴教材,教學內容一直保持著較大的穩定性,對教材外的很多內容基本不涉及,但是很多學生又樂于進行語文課外知識的涉獵和積累,這就容易造成高中語文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脫節,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都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學生語文應試能力的提高上,而對學生語文情感和學習態度的培養卻相對落后。究其原因,高中語文教室“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授課模式,會嚴重壓縮了學生獨立思考和互動學習的空間,沒能凸顯出語文課程開放性、實踐性、主體性的教學特征,不利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貫徹和執行。
(三)沒有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
高中生語文學習成績的高低,有時取決于個人的學習方法,但這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引導措施存在很大的關系,有的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由于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所以看似學習很用功,但是學習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四)語文課程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科學
從整體上看,目前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師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原因就在于教師隊伍的構成比較復雜,有的教師是中途轉崗或者其他課程教師兼職教學,有的則是剛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還沒有經過系統、嚴格的教學培訓,缺乏一線教學經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評價理念過于落后,尤其是對于班級上學困生的關注度不夠,有時會刻意的挖苦學生,甚至用一些侮辱性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學困生的失望之情,造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
(一)貼近學生學習需求,精心準備教學素材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深入貫徹和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但是如果教師還要保證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效率,那么教學素材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對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容體系,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盡量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好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互動式電子白板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節約教師的板書書寫時間,而且更符合高中生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降低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二)多同學進行情感上的溝通,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高中生由于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加上面臨高考升學的壓力,所以在學習上出現落后狀況或者心理失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關鍵是語文教師要有一個充滿愛心和包容心的心態,多同學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做到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了解和全面把握,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真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習之余主動接近學生,和他們談心,主動的去關心學生、愛護他們,用個人的實際行動去化解學生內心的堅冰,幫助學生逐漸端正語文學習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三)充分尊重學困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成績千差萬別,而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卻又不盡相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不能走標準化的傳統教學路線,而是要充分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要對學困生進行合理分組,分別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評價策略。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只有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確保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題地位,提高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趣味性,充分激發出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求知欲和探究欲,才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健全教學評價機制,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細心的高中語文教師很容易發現,很多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差,不愿意同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原因就在于學生存在學習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的低下等的學習障礙,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開展評價工作時,一定要堅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的原則,積極挖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潛力,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及時激勵,讓學生明白只要在語文學習上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評價時,不能僅看學生的一次寫作水平,還要通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手段的合理運用,對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進步情況、寫作態度等進行全面的考核,必要時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這樣更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結語
總之,高中語文課堂的低效,既有教師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二者只有在語文課堂上對自身角色進行準確定位,多加強溝通、交流與互動,確保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才能真正減少語文教學中阻礙教學效率的不利因素,促進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升魅力
語文課程屬于人文教育,承擔對學生思想塑造和人文修養的重要任務,語文課程要將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播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提升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升個人表達能力,充實思想與知識儲備,進而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和思想境界,形成個人的內在品質。
一、鑄造語文的靈魂
高中語文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較高,語文素材也相應提升難度,在扎實學生基礎的前提下著重拓展學生的能力。語文課程除了依靠課本外,應該充分挖掘更加廣泛的人文資源,高度重視通過知識的傳播來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懷。語文中蘊含著豐富的真善美,通過語文知識和人文資源的學習,可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讓學生充分運用自身的感性思維,去感悟、體會、總結、表達,讓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培養自身的品格,如李白一樣自信灑脫,如李清照一樣婉約柔情,如魯迅一樣理智犀利,通過學習別人來提升自己,讓語文知識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展現,讓學生暢快淋漓地感受,讓語文課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成為學生渴望積極參加的一門課程。
二、注重情感熏陶
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熏陶,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和文章的閱讀,從文字中感受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韻味,同時在反復研讀和與教師的交流中,學生還能夠與教師進行情感互動。情感因素的熏陶能夠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學作品中傳達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對世界產生最真實的情感,領略國土情、家鄉情、社會情等最真摯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我們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情感因素的調動不僅來源于文學作品本身,還有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情感互動,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可以進行問題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使學生和教師在交流中達成共識,使師生情感連線,情感與人融為一體。
三、突出語文“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到處都是語文學習的素材,這不僅需要教師通過合理引用,給學生展開良好的指導,更要引導學生帶著發現的眼睛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讓生活做學生最好的老師,去感受去領悟,反復咀嚼細細品味,拉近語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語文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最真實最透徹最發人深省的材料都來源于生活,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通過自身的探索和感悟,通過掌握一手材料,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和抽象上升為自身的感悟和理解,通過思考來提升自身的人文修養。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環境為參考,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將生活與課文內容相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探尋其中的關系,并通過學習具備相應的感性思維,更好地運用到現實生活的學習與實踐中去。
四、情境教學自主探究
語文學習應該具備相應的學習情境,簡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實行主題式教學,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里,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例如創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等,讓學生在自由的思維環境中,不僅學習知識還要提升相應能力。那么,教師應該營造課堂教學情境,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使課堂更加生動和形象。例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在課堂上呈現豐富的教學背景。通過聲音、圖畫、文字的聯合運用,使學習素材立體化,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學習內容所傳遞的信息。
在情境教學以外,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傳統教學模式過分突出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忽略了真正的主體即學生的作用,學生是學生的主人,是知識的接受者,就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動手做、動手寫、動腦思考,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營養,通過自身的探究學習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語文本身是一門極具魅力的課程。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語文課的優越性和獨特性沒能完全體現出來,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應該積極探尋新思路,改變教學現狀,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樊平.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J].考試周刊,2015(22).
[2]崔鋼.給課堂注入活力創設魅力語文課堂[J].高考:綜合版,2014(11).
一、高中語文課程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研究方法論是否科學。
由于歷史原因,受原蘇聯教育理論的影響,建國以來我國語文課程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的是經驗總結、思辨分析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課程發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在理論研究上,語文課程改革對于以下幾個語文教育的基本問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討論:語文教育是以促進社會發展為根本還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是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為本位還是以學生的言語能力、能使用語言進行社會交際為本位;是強調科學主義的語文教育觀還是取向人文主義的語文教育觀等。
在理論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強調語文教育的現代化、引進國外一些課程理論和流派時,缺乏本土化的過程。對建構主義、后現代課程觀這些即使在當代西方社會也是仍有爭議的課程理論缺乏應有的理性思考,在當前的語文課程改革中過于強調國際化,忽視了對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繼承和發揚。另外,如何把握好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間的“度”也一直困擾著語文教育。
在實踐研究層面,語文教育開展了廣泛的教改實驗,取得了一些成績,對一些語文教育命題進行了論證,并且激發了廣大語文教師的創造性,產生了一定的規模效應,這些都促進了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實驗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驗的準備不夠充分,一個實驗方案從出臺到實驗,顯得過于倉促,缺乏充分的論證。教育改革實驗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必要的規劃,然后從小范圍逐步推廣到大范圍。
這里簡要介紹香港即將進行的高中學制與課程改革,或許對我們當前的高中語文課改有所啟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決定,2008年9月起升高中的學生,將實施新的學制與課程。香港特區政府教育統籌局的文件稱,實施新課程最少需要四年準備時間,有關重點工作的進度表如下:
2004年――就科目的課程目標和設計進行咨詢。
2005年――(1)確定所有科目的課程目標及設計;(2)開始編寫課本,開發學與教的資源;(3)向學校公布大學招生的具體準則;(4)開發新的高三考試;(5)開始推進與高中新學制配套的教師及校長的專業發展。
2006年――完成所有科目的課程及評估指引。
2007年――8月份向學校下達考試手冊。
2008年――(1)2月備妥適用書目表;(2)備妥學與教的資源;(3)9月,第一批修讀學制新課程的高一學生入學。①
相比當前我國的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實驗缺乏整體的系統規劃,課程評價方案遲遲未能出臺,評價實驗改革沒有同步進行,使得廣大語文教師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缺乏全面的認識,對語文改革的方向顯得茫然不知;語文課程結構改革必修選修已經開始實施近一年,然而選修課的教材還遲遲沒有露面,有關學生如何進行選修、選修課程如何進入評價范疇都是一團霧水;高中課改實驗才剛進行,就已經決定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推廣,這對于高中這樣一個敏感而重要的階段,顯得草率,即使改革的方案經過修訂,也很難保證方案的成熟與完善;在語文課程改革實驗的評估上也較多采用例證法,以局部地區個別學校個別案例來論證整個的實驗方案,這從研究方法上說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從科學研究的態度上說是極不負責任的。
二、對語文新課程“新”的理解
新課程實施以來,聽得最多的是這次新課改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語文教育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如何恰當的理解語文課程改革的“新”,對當前課改有很強的現實性。
的確,相對于以往的歷次語文課程改革來說,這次課改有許多革新之處,它的“新”體現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對課程與教學的整合中盡可能做到兩者的統一;強調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實踐性;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更新等眾多方面。
但是,對語文新課程“新”的理解也要一分為二,不能為了“新”去片面強調“新”、追求“新”。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對原有教育活動中不合理因素的拋棄,對合理因素的繼承,而不是為了改革、為了求新去另立爐灶,以顯其“新”、顯其“革命”的一面。在我國的語文教育史中任何一次改革都不可能是一次“全新”的。
當前語文課程改革中要警惕這種刻意求新的傾向。我國幾千年語文教育有相當多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不斷去挖掘。這次課改中所提出的一些語文課程“新”理念、課程實施的“新”方法其實很多都不是“新”的,只是對傳統語文教育經驗的總結和繼承。例如,學科性質問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是對古代語文教育中“文道統一”的繼承和發揚;語文新課改強調“誦讀”法,古代語文教育中就提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書須成誦”(宋代張載語);新課改提出在作文教學中要提倡學生寫真情實感,發揮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傳統語文教育中,寫作被分為兩個階段,從“放膽文”到“小心文”,其實早已經體現這一語文教育思想,宋代的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更提出“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所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諸如此類的新課改中提出來的眾多新理念其實不新,是“新”中有“舊”,是對傳統語文教育基礎上的發展,近些年來我們在課改中的刻意求新,卻忽視了求新與繼承發展傳統語文教育的內在關系。
三、語文課程改革的現實與理想
教育理想的實現要建立在教育現實的基礎上,語文課程改革也是如此。
1.關于語文課程目標
以人為本語文教育思想的提出,使語文課程目標中單純對知識技能的關注,發展到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觀。三維目標觀試圖解決在關注語文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也能夠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形成語文學習的方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應該說,這種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觀是以往知識本位的語文課堂教學難以企及的。但是,由于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三維目標在語文學科中也是有層次性的,不能將其看成是并行的三個層面。在三維目標中,言語知識與能力的形成是基本的,在這基本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學生言語知識與言語能力的形成是語文學科獨特的任務,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所有基礎教育共同的責任與目標,并不能奢望這些目標在語文一個學科中得到全部的實現。企圖將三維目標在語文教育中同時全部實現,這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是語文教育改革中的理想主義。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已經出現這種語文課不像語文課、文化課不像文化課、倫理道德政治課不像倫理道德政治課的三不像課堂教學的傾向。
2.關于高中語文選修課
這次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中對課程結構進行了調整,在必修課的基礎上設置了選修課(其實,早在1963年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草案)》中就出現了選修課程,只是沒有得到很好的實行,故大多數教師對此并不了解)。選修課程的設置,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的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早在1963年已經提出的方案為什么得不到實施?當前是否已經具備了實施的條件?設想的美妙不一定在實踐中可行。由于我們的文化傳統與現實,使得在今后相當長時間里,高考仍然是相當多數的中國青年改變自己命運、爭取自身發展機會的一條主要道路。高中學生并不會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自主選擇課程,他們會更為理智地做出判斷,選擇有利于高考的課程,這與開設選修課程的初衷卻是相背離的。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里,我們至今還沒有一種較為成熟的方案,能夠將選修課制度和高考制度較好地結合。
當前我國語文學科的師資力量也是使語文選修課程只能成為理想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我國基礎教育師資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個階段,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7.85%、91.9%、75.71%②。在一個教師學歷還遠沒有達標的高中階段進行選修課的教學,顯然對教師來說是很勉為其難的了。語文教師們如果缺乏對選修課的把握能力,很可能就照搬大學的一些課程(這種情形已經在某些中學出現),這樣,中學語文的選修課就成了大學中文系學習課程的壓縮,而學生為了高考卻不得不選。選修課程非但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卻完完全全地成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成了語文課程改革目標中高不可攀的理想。
四、語文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培訓
語文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課程改革各項措施的落實最終都要由教師來完成。如何使語文教師認識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滿腔熱情地實施新課程,這是目前語文課程培訓的主要任務。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培訓備受重視,使大多數語文教師對語文新課程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對語文新課程改革也較為關注。
但是,語文教師的培訓也有值得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
1.培訓的內容
在語文新課程培訓的內容上過于注重知識培訓、理念培訓。就如同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一樣,對知識的過于關注,忽視了對語文教師對新課程情感態度的形成。據調查,教師對實施新課程很熱情的只有9%,較熱情的有34%,冷淡的竟達到49%,甚至8%的教師對新課程表示反感③。語文教師對新課程的態度與情感將是課程改革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另外,培訓中由于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過于關注,忽視了對語文教師將所掌握的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能力的培訓。對語文課程新理念的了解并不等于就能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實施新理念,如何將教師課程理念轉化為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是目前語文課程培訓中要切實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2.培訓的方式
當前的語文課程培訓方式大多采用專家講座的方式,這種接受性的培訓方式和學生的接受性學習一樣,它雖然可以使教師在較短時間內對新課程有更多的了解,但是它的缺陷也非常明顯,它忽視對語文教師能力的培養。目前在某些地方出現的案例分析培訓、學員專家互動交流培訓等方式,是對單純專家講座式培訓的有效補充,或者說應該成為語文課程培訓的主要方式。
另外,目前的語文教師培訓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培訓形式,這種形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這種單一的集中培訓形式其弊端是顯然的:培訓時間太緊,培訓內容沒有時間消化;培訓的技能和理論過多,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聯系太少;語文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時間參加全程培訓等。為此,語文課改培訓應該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師采用多種培訓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例如,進行校本培訓、語文教師自行研修等。
當前的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已經起步,并將進入關鍵時期,對這一階段的語文改革我們要慎之又慎,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認真關注,否則,延誤的不是一批人,將是一代人。
①程材《香港將改革高中學制與課程》,《課程•教材•教法》,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