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
時間:2023-10-27 10:4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制定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包含培養目標、培養要求、課程設置、實踐實習等要素。培養目標是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它反映了高校對這個專業的認識與理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常常被述為“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強調的是知識的系統性,淡化了對學生將來實際工作能力的養成訓練,培養的是學術型、科研型人才或是“萬金油”式人才,沒有特色,沒能準確地反映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時新之求。根據學生就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構建一個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目標,而非以知識體系為中心的培養目標。我校將其表述為“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運用漢語言文學知識處理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語文教學工作以及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管理、新聞宣傳等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該目標強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專業方面應該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而非掌握該專業的系統知識;該目標把原來的一個培養方向分成了中學語文教學、文秘管理、新聞采編三個方向,著重培養畢業生的語文教學能力、文秘管理能力和新聞采編能力。這種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目標各高校表述不一,但應包含兩個關鍵要素:應用型、高素質。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是在掌握基本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中的語文教學能力、新聞采編能力、談判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培養要求是培養目標的具體表現。在培養要求方面,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新的培養方案明確提出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1.掌握文學藝術、語言學、中國文化基礎知識,具備運用文史哲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掌握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學基礎知識,具備運用漢語言知識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及文學批評基礎知識,具備解讀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能力;4.掌握漢語言文學和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具備在中等學校從事語文教學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聞等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管理、新聞采編、廣告策劃的能力。應用型課程設置是實現應用型培養目標的具體保障措施。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多為專業必修課加專業選修課。這種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典型地體現了學術型、科研型的培養目標。專業必修課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外語言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學概論、馬列文論、中國古代文論等。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各高校可謂五花八門,但設置的原則是“以教師為中心”,關鍵看教師的研究方向,我校原來共開設了49門選修課,諸如魯迅研究、三國演義研究、圣經研究等等。那么這些專業選修課對學生未來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有何作用?效果如何呢?跟蹤調研時幾位畢業生表達了基本相同的觀點:選修課無論對語文教學還是做秘書沒有什么直接作用。既然對學生未來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沒有什么作用,那就必須“下課”。在設置應用型課程體系時我們充分考慮了這一點。首先在設置模式上改變了專業必修課加專業選修課的模式,實行“平臺加模塊”的模式。其中平臺包含了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又分為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由于原來的專業必修課對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性質和學生應用能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我們把原有的專業必修課保留到專業教育課程平臺中,同時,還保證這些課程有足夠的學時。部分學校削減或整合這些課程,筆者覺得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不足取。但這些專業必修課不能再沿襲原來的教學方法,語言類課程不能過分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和語言理論的構建,而應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具體語言現象的應用能力,文學類課程不能只注重文學史的傳授,而要重點培養學生對具體作品的分析能力。在設置模塊課程時,我們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設置了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個性化拓展課程模塊。在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中設置語文教師、文秘管理、新聞采編三個方向,分別開設了相關課程。個性化拓展課程模塊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要考慮與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的銜接,在這些模塊中我們開設了自然科學、語文師資、企業文員三個方向的課程。原有的49門專業選修課被整合為現在的4門課程。改革課程體系時,我們在保證“文味”的基礎之上,重點思考如何設置“應用性”的“模塊”課程。
二、加強實踐教學,創新實踐性教學模式
各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有的培養方案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批發式”講授,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只有理論體系,缺乏實踐能力的構成。目前,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安排大致如下:國防教育、勞動課、畢業論文寫作、教學實習(師范性質)、教學見習等。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只有畢業論文寫作、教學實習是實實在在的,國防教育、勞動課、教學見習等基本形同虛設,既無具體的實習內容,又無有效的組織形式。這種實習安排對于畢業生形成語文教學能力不無幫助,但對于其他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就沒有多少作用了。根據學生目前的就職領域,在新的培養方案中我們加強了以下幾方面的實踐教學。其一,增加實踐課,注重實效,改革實踐課考評辦法,改變理論教學為主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實踐課的開設旨在提高學生將來的從業能力,圍繞前文述及的三個模塊,我們在教育實習、畢業實習的基礎上增設了應用文寫作實訓、文秘實習、新聞采編實習。在實踐課組織形式方面,過去多采取學生自找實習單位,自主實習的形式,學院滿足于發一紙文件,收一份實結,不檢查也不好檢查,學生到哪里實習的,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這樣的實習只能流于形式。在新的培養方案中我們對實習方式做出了明確說明,實習時間、實習地點、實習內容、指導老師及管理辦法都落實到位,這樣就保證了實習效果,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考評辦法方面,要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常熟理工學院丁曉原教授在《論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一文中介紹了該校人文系對學生能力的測評方法值得借鑒。對于教師指導實踐課程應該給予理論教學同等待遇。其二,加強仿真性和真性實習基地建設。仿真性即崗位模擬,真性即崗位介入。崗位模擬和崗位介入是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崗位模擬需要建立相關的實驗室。當前一些高校已經建立了文科綜合實驗室。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良好。在實驗室中可以開展電子政務、網絡編輯、應用文寫作、秘書實務等課程教學。崗位介入則必須建立相關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建設往往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囿于工作性質、工作場所的限制,許多單位不愿接受畢業生的實習;另一方面學校本身受限于教學統一安排,學生眾多等因素,也很難集中安排實習。但各校可以結合實踐教師的聘用,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的教育、政府、企業、新聞媒體等社會資源,與地方上述單位建立穩固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從而建立穩定的校外教學實訓基地。其三,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問題;對策
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推廣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實際的問題,導致教學邊沿化,教育職業化脫節的問題頻現。為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本文分析了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1.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1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日趨邊沿化
高職漢語言文學專業一直在職業教育的夾縫之中生存,成為了繼續教育改革的專業項目內容,這主要是因為很多進行職業學習的學生和家長認為,漢語言文學的相關內容與職業的專業化教育沒有什么太大的聯系,因此在專業選擇上就及其忽視,再加上長期以來漢語言文學教育走著語文教學的傳統模式,課的開設也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教材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教師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知道怎樣進行課程內容的有效轉變和課程形式的有效改革,只有墨守成規,沿襲傳統教學模式,例如:對于語言基礎的相關知識教學,還是延續了小學、中學的字詞練習等內容,學生感覺到了很沒用趣味性,甚至覺得所學的知識是無用的,進而厭學的思想嚴重,加上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就屬于高考的失利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不知道怎樣轉變,讓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日趨邊沿化,其直接導致的后果是大學生人文素質缺失,表現在不少大學生行為不文明,社會公 德意識淡薄,不善處理人際關系,對民族優秀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語言表達和寫作水平嚴重低下等。這些情況必然會影響高職學生以后的就業發展空間,無法受到學生家長的認可,也無法受到用人單位的信任。
1.2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與專業需求相脫離
職業教育學校在專業設置上理應緊緊追隨行業發展的需求,但長期以來,我國不僅高校本專科的專業設置、專業標準與實際的職業門類、崗位工種存在脫節,即便是直接為企事業單位培養一線操作員工的中職學校,其專業設置也存在較嚴重的滯后現象。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與專業需求相脫離,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學校在專業設置上理應緊緊追隨行業發展的需求,但長期以來,我國不僅高校本??频膶I設置、專業標準與實際的職業門類、崗位工種存在脫節,即便是直接為企事業單位培養一線操作員工的中職學校,其專業設置也存在較嚴重的滯后現象。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中的很多教材內容與高中、高校的教材內容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評價內容也沒有差異,這就導致了很多高職專業設計的要求變成了空談。雖然教師與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對內容有所選擇增刪,但不能否認教材依然是高職教師上課時候的主要依據媒介,而且對教材的靈活使用還需要教師有一定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質,這也無形之中對教師的才能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這也是教材問題必須直接帶動的其他教育問題。另外,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未來各種不同職業的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一入學就有著對職業發展的全新要求,但是教材滯后就導致了很多高職通用類教材注重的是語文學科的共性,是各個職業 人群所共同需要的口語表達和應用寫作,忽略了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特征,脫離了不同專業學生對語文學科內容的不同需求,其結果必然影響高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成果,因此,必須想到辦法盡快轉變問題。
2.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的解決對策
2.1推行多元化漢語言文學教育
為了解決高職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日趨邊沿化的問題,必須盡快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之中推行多元化教育。首先,教師要推廣當代的文化教育因素。高職語文教師可以采取豐富多樣的方式將當代文學名人引入高職語文教學中,如文字與圖片、影視資料、多媒體等。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到當代文學名人的相關情況,還能夠讓學生對文學產生更多的興趣。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文學資源,提高高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今社會學生離不開網絡資源,在網絡資源的影響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當代文化名人進行網絡溝通,然后善于利用網絡文學資源,激發高職學生運用書面語言的興趣和信心。在高職教育開設文學課程,引導學生對所閱讀的網絡文學作品進行點評,通過與網絡上萬千讀者的互動,互動增強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信心。另外,要采用更多的實踐活動來激發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地位,通過演講競賽、辯論比賽等形式來進行文學理論的推廣。
2.2迎合高職學生職業教育的需要
高職學生職業教育的需要必須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之中有所體現,這樣才能夠抓住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同時抓好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加強對職業知識技能的滲透,探討職業技能知識和語文基礎知識的共同點,提升學習效率,培養出具有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優秀人才。首先,教師要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引進創新式的教學課堂,加大實踐課堂的比例。我們說職業學校既教育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培養他們的綜合知識素質。因此,教師需要將日常生活與教學能夠結合起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教學,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頂崗實習質量控制體系。重視頂崗實習工作,并在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管理規章制度的健全以及人力物力的保障工作上要做好,建立多向管理模式。實行頂崗實習單位的管理、學校的指導管理和學生的自我管理的多向管理,保證對頂崗實習實施全過程控制,讓學生能夠在實習過程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知識的重要性??傊瑵h語言文學教育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之與當今的職業教育發展現狀相適應,并為之服務。
綜上所述,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比較明顯,必須推行多元化漢語言文學教育,迎合高職學生職業教育的需要,讓高職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效果更為理想,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科研機構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專門人才。
與漢語言文學相對應的專科專業為語文教育,其培養對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外,還可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教師。
(來源:文章屋網 )
1 影響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1.1 就業競爭日趨激烈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蘊含深厚歷史積淀的傳統專業,也是一個老牌的強勢就業專業,近年來高校招生人數不減反增。然而,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調整,社會對理工技術型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大,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壓力。
1.2 知識結構更新速度不適應市場需求
一是在課程設置方面,語言文學類科目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課程設置相對單一,而現在市場需要的是具有綜合漢語言文學基礎及其他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在實踐方面,一些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實踐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差,社會適應性不強。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改進課程設置,重視學科建設,增強該專業的市場適應性;突出學生技能訓練,強化實踐環節,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
1.3 缺乏合理科學的職業規劃,畢業生就業準備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對大學生就業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高效的就業指導,很多高校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未來發展沒有比較準確的定位,更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沒有做好具體的就業準備,自己深陷迷茫之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
制約和影響畢業生的滿意就業。
2 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趨勢預測
通過調查分析,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未來的就業趨勢作如下預測。
2.1 城市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畢業生到縣級以下地區就業成為趨勢
未來的幾年,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畢業生的就業難和用人單位的招人難“兩難”并存,就業格局的不平衡性特征更加明顯。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中,受發展機會、工資收入、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些畢業生寧愿選擇在大城市以待業來等待就業機會,也不愿意到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和邊遠地區就業。隨著國家建設新農村和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縣級以下的基層和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將越來越成為接收大學畢業生的重要地區。
2.2 機關事業單位吸納作用日漸弱化,企業和“新農村”成為就業的主渠道
傳統上,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的比較多,但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公務員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規的實施,機關事業單位總體規模不可能出現大的變化,未來幾年畢業生考取機關事業單位如“萬人同擠獨木橋”的現象將愈演愈烈,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相反,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民營經濟的進一步活躍,這一塊空間為畢業生提供了比較旺盛的就業需求,面向企業、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民族地區將成為畢業生的理性選擇。
2.3 寫作能力強、專業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供不應求
現代社會對知識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不僅要求具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必須具備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大容量的知識儲備,要求從業者知識水平高、知識內容新、實用性強。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寫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仍供不應求。
總體來看,與其他專業相比,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比較廣,社會市場對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的需求量比較大。雖然目前看來就業情況良好,但此類專業可替代性比較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不僅面臨著擴招所帶來的巨大就業競爭壓力,同時還面臨著來自其他專業的橫向競爭。不同于現階段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趨勢,未來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方向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3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向
根據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能力需求,為了進一步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人才培養模式應以能力型人才培養為主,強化文學審美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及職業素養的培育。
3.1 提升文學審美能力
文學是一種審美活動。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學知識,更需要良好的文學閱讀習慣及文學審美經驗。傳統的培養模式大都強調文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內容注重文學史知識及文學理論的傳授,文學審美實踐成為文學知識的演繹和附庸,忽略了學生文學閱讀興趣的培養。事實上,這種培養模式脫離了市場,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第二十章認為“如果實驗科學的進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為‘做’的產物,否則就沒有所謂真正的知識和有效的理解”,因此文學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知識的記憶,更重要的是知識的運用。筆者認為如果將文學知識的傳授與當今流行的網絡、影視、游戲、動漫等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如從《功夫熊貓》出發,挖掘中國的民族元素,從流行音樂的歌詞探討宋詞的流行及主題,從網絡游戲《三國》探討《三國演義》的諸多內容和價值觀等。
3.2 強化文字表達能力
傳統的培養模式寫作課較少,即使有也多為基礎寫作,講授寫作的基礎知識;或專業寫作,或以體裁為主進行分類講授,但課時遠遠少于文學類其他課程。應根據社會需求,大大增加寫作課的課時,開設各種可供選擇的職業寫作課程,如策劃書寫作、文案創作、公文寫作、故事創作、詩歌創作、散文創作、腳本寫作、影視評論、文學評論等,以滿足學生各方面的就業需要。課程教學模式不是以講授為主,而是講授、討論與訓練并行;考核方式不是概念的死記硬背,而是以創作出的作品為成績評定標準;鼓勵學生投稿及參加各類競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創作自信。不斷夯實文字功底。
3.3 訓練職業技術能力
傳統觀點認為,職業技術能力可以參加工作后再進行學習。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招聘單位往往要求員工能馬上適應工作,因此必須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熟練運用現代媒體技術。因為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文化正在被以影像和網絡為主的多媒體文化所分割,影像文化和網絡文化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我們培養的文學人才具有整合不同媒介的才能??梢韵胂?那種在文學、影視和網絡媒體多棲的創新人才一定會備受推崇。在現代技術語境和傳播語境下更為如魚得水。我們培養的學生既能耍筆桿子,又能扛攝像機,還懂得編輯與制作,將語言文字傳播、影像傳播和網絡傳播融會貫通,肯定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為此,我們的人才培養計劃必須增加辦公軟件及設備運用、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等課程的比重,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去考駕照以增強職業競爭力。
3.4 培訓良好職業素養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首先是教學手段過于單一,課程設置不完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完全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而實現改良,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也僅僅是以教材為中心的基礎型內容,尤其是許多教師仍然采取簡單、機械的課堂講授法來傳遞漢語言文學知識,通常的做法是根據課文內容,逐字逐句分析,講解字、詞、句的基本含義,畫出重點,這種做法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的培養,類似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始終無法得到學生的歡迎和認可,教學質量與效率也并不理想;其次是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沒有注意學生文學思維的塑造。在以往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學生已經習慣于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上課根據老師的要求記筆記,下課同學之間對照筆記,考試的時候劃范圍,全憑知識的積累和背誦,學生鮮少有自己的理解,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實現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對于培養新時期人才的文學素養來說并沒有益處;最后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亟待創新,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沒有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一切以教材為中心,忽略了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人性化,另外專業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
進一步優化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1)完善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從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形勢來看,將課程整合成為經濟實用型課程體系是新課程的全新要求以及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內容的設置,首先,要注意的是課程內容的設計必須要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完美的統一,并深入反思當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其次,在教學課程內容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從學生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從閱讀鑒賞、管理策劃以及溝通交際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讓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漢語言文學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最后,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要一改以往字詞句分析的三步驟,要加強情感教育,注重學生的體會。要將學科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學術動態等信息在課堂上傳遞給學生,從而始終保持漢語言文學的新鮮活力。
(2)重視構建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創新性思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是否科學和完善可以說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漢語的情感,良好的教學模式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并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養成。因此,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對于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創新性思維的構建,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教育的意識和理念,進一步開闊視野,力求提出獨特的、新穎的教育活動思路;其次,教師要大膽探索,潛心試驗,深入挖掘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文化評論等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班級內廣泛組織討論當前的社會文化現象,激勵學生去積極地發現、思考與創新。
(3)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調整教育教學的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漢語言文學課堂的主人翁,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來調整教學的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摒棄以往灌輸式地單一教學模式,要充分結合講授法、引導法、探究式學習法、小組合作法等多種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此外,由于漢語言文學本身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必過分拘泥于語言文學本身,而是要靈活地運用所學內容實現學生的技能化培養,使學生在未來走上任何一個工作崗位時,都能夠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為自己建立的強大的文化根基,因此教師要在確保專業根基扎實的基礎上,打破人為設定的專業局限,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
結論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應用型;培養
一、在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具有人文性質的專業,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教學過程中,在提高學生基礎性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提高本專業的實際互動性。如果教師一味的講授課本知識,學生思維只會變得死板,真正在實際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沒有變通的能力?,F代化的教育理念,是將知識融會到生活實際當中,讓學生理論實際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師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結合實際問題,學生引導主動學習的,創新學習方法,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基本思路
(一)人才培養目標轉變。當前社會上各個行業間越來越多的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這也要求我們對人才的培養應該重新定位。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上,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模塊,讓專業更加細化,培養更加具有專業特色的人才;在面對國際化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應該重視“對外漢語”的趨勢。隨著漢文化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逐漸突出,掌握一門以上外語的人才才是全球化市場所或缺的,因此“雙語教學”又成了專業課程的必要之舉,這將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發展中增加優勢;在現代化設施方面,傳統的漢語言教學早已跟不上時代潮流。我們的培養目標不應該只懂得跟書本打交道,現代化工具的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培養的專業人才不僅耍得起筆桿子,更要扛得起攝像機,懂得編輯與制作。所以在傳統課程上,我們需要加入多媒體技術、影視創作與欣賞等課程,來培養適應現代化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原有的教學理念中,課堂上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使得學生快速的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增加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參與師生互動的機會。比如在文學理論的課程中,加入文學作品的鑒賞,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氛圍,也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理論;課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其中,實現學生專業技能本質上的突破。例如,開展一些相關主題的辯論賽,通過思維的轉變,領悟到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精髓,即學習并不是單純的學習書本知識,還要靈活運用到實踐等各個方面。這種教學觀念,使得教師更注重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完善教學體系。在教學改革上,一方面要考慮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發展情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思考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教學體系,這樣既可以增加教學特色,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帶動教學活力,也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到知識,變換角度思考,加深基礎知識記憶。學校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制定相關的政策激勵、支持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研究,發表各種作品,在物質與精神上都加以重視。另一方面,以往單一的課程成績評價方式,造成學生只注重期末考試成績的多少,因此學生主要側重書本知識的記憶,缺少甚至沒有實踐運用能力。針對此現象,學校應該打破常規,把出勤、課堂表現、課堂討論、提問問題、回答問題、課程論文、課外作品都作為平時成績,按照相應的比例計入學生總成績。
(四)強化實踐環節。1、專業見習。學校應該結合課程內容,在學生入學一年后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文化單位、相關機構的實踐活動。這樣的專業見習活動,既可以讓學生應用到學習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事業心,為學生以后的專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學生見習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會讓學生產生對課堂學習的反感。2、專業實習。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類學生,學校應該統一安排教學實習。為學生實習安排教學對象,讓學生進行教學工作實習和班主任工作實習。教學實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將學校里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不但加強了基礎知識的鞏固,也為今后的教育生涯打下基礎。對于高級文秘和文化產業管理方向的學生,考慮到一般文化或者機關單位可以接受的實習生數目較少、實習地點分散等原因,實習單位可以讓在職員工與實習生統一起來,一個員工帶一個實習生,這樣既能方便實習生的實習,也方便對實習生進行統一的指導。盡管不同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不同,學校對學生專業實習也必須制定統一的要求與考核機制,通過與實習單位的溝通,學生必須完成實習任務并通過不同實習單位的考核及格后才能畢業。
(五)以科研促進教學。新建院校要想在眾多高校的行列中站穩腳跟,科研水平是其主要的提升方法。而且,當一所高校的教學水平進入一定高度就會影響其教學質量,唯一的通道就是提高科研水平,實現教學的突破。教學科研一方面可以加深教師自身對教學的理解與深化,避免表層化解釋。另一方面,教師利用相關知識,采用綜合分析方法,創造性的闡述教學。沒有科研,我們會變成復制機器,脫離最新教學成果,沒有創新意識與能力。
三、結語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撲面而來,傳統的教學觀念需要大力突破。加強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勢不可擋。重視學科建設、教學方法變革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目前我們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措施。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巨大考驗下,高校要努力打破傳統,完善教育體系、改革教育方式、創造教育環境,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應用型專業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伍建華.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9(11):204-206.
一個文明的社會,需要人文作基礎,而要提高國民的人文素質,漢語言文學是不可忽視的意義。伴著社會的逐漸發展,但是目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其現狀不太理想,因為以前的教學模式守舊,方法、手段比較簡單,而對于教師來說,其沒有比較高的綜合素質,這就給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是的現狀
1.教學模式因循守舊
教師在教學中,依然是按照以前的教學方法進行的,很難適應現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即沒有了積極、主動性,甚至有力厭學的傾向。另外,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知識結構,還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給予調整,使得知識變得老化,這背離現實的社會。
2.教學手段欠缺
在教學中,教師依然是主導,主要給學生傳播基礎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的聽這種教學模式,但是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上幾節課后,就會感覺到一種說不出的乏味,學習居然如此無趣,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加強自己在教學方式上的改變,不能一味的這樣教學下去了,不然只能帶來的是教學上的落后,培養出的學生也是一些書呆子式的學霸,我們要多培養一些有能力的學習者。
(二)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
專業知識要強化,構建扎實的學科基礎,我們把中文基礎結合起現代實用中文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能力結構。
1.學生的一般學習能力的培養
對于學習能力的體現,從知識的掌握、學習來看,這屬于認知的能力,以及思維活動的整合,作為學習的基礎。
2.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技能。
對于寫作、閱讀、科研等專業的知識運用能力。對于漢語言專業的學習,學習普通話是基礎。學生要掌握良好的說的能力,要點要明確、條理要清楚、格式要正確、語言要流暢”。
(三)教師綜合素質要提高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這樣,學生更加愿意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使得自己的個人素養得到提升,而教師對教材內容來說,往往采取常規的方式去教學漢語言,在這個氛圍中,教材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即想象力得不到施展,最后使得學生形成一種語言氛圍,將自己的學習成績搞上去,不斷實現自我價值。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1.課程結構要完善
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是對具有高層次、高水平的、專業的人才的培養,所以,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要得到培養,尤其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逐步滲透,通過把一些相關的、專業的知識結合漢語言文學的內容而學習。
2.改革教學方法
通過改革教學的方法,來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不斷去找出語言深層次的規律,理解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從而能夠解決問題。而教師不應該做的事,即不要總把知識放在首位,重視其體系的全面性。
3.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每個學校,要推進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對漢語言文學教學進行創新。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沒有沿襲舊式的教學手段,但是學生的課上參與課堂的效果并不好,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師只是一個人的導演,學生不好好配合教學,這樣的教學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上進行創新,比如,可以運用現代先進的教學設備,班班通等,加強與學生課上、課下、課后作業方面的適時聯系??梢栽趯W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雙向技能。在網上,也可以進行問題的調研,為了把學生的思想、信息弄清楚而進行的,能夠隨時把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找出來,并在此基礎上而設置一些教育的課程。所以,在進行思想工作過程中,對于教師需要做的是創新,即對計算機、多媒體使用的創新,從而,讓課堂變得形象化、生動化[3]。
4.滲透德育教學
對于素質教育理念,要進行全面的落實,所以,把德育教育滲透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里,除了能夠改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外,還有能夠加速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設。所以,教師結合漢語言文學的特點,把德育教育滲透進去,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感情,以及愛國主義的精神。5.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漢語言文學教師,改變陳舊的教學的理念,以及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使得自己的文學素養得到提高,從而很好地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教學。對于教師的專業文化,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于一些與教育、科學知識有關的內容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等。多加強學生對知識文化的掌握,加強在平時的練習。其二,培養學生具有終身來學習的意識。在現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已進入了學習型的道路,對于教師,研究性的學習思想要樹立,以及養成一生學習的意識,在教學實踐中,對新的教育動態的掌握,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新教學的方法、思想,來促進教學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