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10:4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門波及面積廣、涉及范圍多的人文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習慣將重點放在文學理論知識上,因而很少對學生進行實踐培訓。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科復合型人才的欠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要想在今后的社會競爭中立足,就需要其專業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對學科間融會貫通的能力的培養。在此,本文針對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教學中的相關問題,做以下論述。
一.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我國傳統的人文學科,不僅承載著我國傳統文化與民族意識,同時還是我國傳統精神文明的根本體現。而作為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各科知識的過程中,除了體會其中的理論知識外,還應學習其中的精神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健全自己的人格體系,才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
隨著當前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用人單位的“刁難”。面對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也逐漸趨向于復合型人才。而這些則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如何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改革,將學習理論與實踐活動結合,成為教師教學中的首要難題。此外,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殊性,我們應正確看待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價值,即所謂的社會效益,即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愛國思想、社會公德等。由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正確看待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社會價值及應用價值。
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新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漢語言文學作為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教學已無法適應我國社會的發展需求。由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使其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在其創新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
語言文字是人類思維和交際的重要工具,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漢語源遠流長,承載著整個國家的輝煌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然而現實生活中對漢語語言文字的應用總有偏差,由于歷史、文化、區域差異,錯字別字、不規范用語的現象屢見不鮮。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二)實踐應用能力的強化
強化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應用能力,不僅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就業水平,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在扎實的專業基礎上具備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具備較強的優勢。而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其核心在于“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其進行強化。而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在于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模擬招聘情境,鍛煉學生口才:自我介紹、面試問答……。因為口才并非單純的能說會道,它是一個人德、才、學、識的綜合體現,是用人單位在較短時間內最快獲取對應聘者的能力的一種綜合檢測手段。教師在模擬招聘或面試結束后對學生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自己進行完善。 “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實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單純的詩詞鑒賞等理論教學就與學生的才思泉涌、妙語連連的實際運用能力結合起來了。
(三)理論與德育實踐相結合
漢語言文學作為理論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若一味的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則違背了我國“應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導。由此就需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力爭“實踐、創新、應用”還要遵從我國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將漢語言文學推向更廣的社會層面,尤其是發揮“文以載道”的傳統思想。例如:2011年4月1日,上海浦東機場一名留學生因學費問題與來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就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傷母親。這雖是個案,但也要引起重視。教師教授先秦諸子散文孔子的《大學》:“為人子,止于孝”時可將“孝”作為一個專題。讓學生認識到符合孝道,是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不愛父母焉能愛他人?不愛家庭焉能愛祖國?以此類推,將“愛國”、“禮儀”等美德也作為專題,既學前人文才,又品思想,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道德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本科院校以及大專院校中不可缺少的專業,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承載的核心專業,同時也是國家或民族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主流專業。漢語文文學專業教育,不僅關系著我國人民人文素質的提升,同時還關系著我國民族道德素養以及思想品質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同時能夠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將漢語言文學中的理論教師與實踐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復合型人才,才能為其今后的就業奠定結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永春. 關于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少數民族文學課的建議——以內蒙古民族大學教學實踐為例. 民族教育研究, 2010, (5): 43-46.
[2]蘇曉芳. 漢語言文學專業雙語教學初探.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05, (1): 144-147.
一、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
第一,立足于專業知識的強化,構建扎實的學科基礎。
注重傳統中文基礎和現代實用中文基礎的統一。中外文學史、古代和現代漢語、文藝理論三大課程體系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中文基礎,但是,在教學中,單純依靠這些基礎,學生在畢業走向社會后,并不能適應社會生活,教師需要在這個基礎之外教給學生現代實用中文基礎,即應用文體寫作基礎、新聞學基礎和現代傳媒技術基礎。把兩個方面的基礎有機統一起來才能讓教育體現學生學習知識的應用性。比如:①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在學習期間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并借助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給予引導。這樣學生就拓寬了視野,在閱讀中獲得多門學科的一般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科學和藝體素養。同時,讓學生具備了文學閱讀與鑒賞能力,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能以積極的鑒賞態度,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豐富內涵,體會藝術表現力,努力探索其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其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能力。②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的欠缺是當下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自招收第一屆學生以來,我們就制訂了嚴格的寫作培訓方案。讓學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文體不受限制,旨在訓練學生的文字基本功,求得語言表達的文通字順,培養他們的基礎寫作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文學評論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問題與評論語言的技巧。
第二,培養學生的能力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素質主要通過本專業所學習的知識及其相對應的能力表現出來。其能力結構基本構成要素如下。1.培養學生的一般學習能力。知識的掌握、學習是學習各種能力的體現,是認知能力的整合和思維活動,是學習的根本。具體包括,學習的記憶力、觀察力、探究思考力、想象力、觀察力等。2.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指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比如,寫作、閱讀、科研、對本專業的知識運用等。3.普通話聽說能力。學習漢語言專業,普通話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要掌握普通話的發音、變調、輕聲、兒化等知識以及自己方言與普通話對應規律,能正確地辨析和糾正自己運用普通話時的方言土語,掌握一定的朗讀方法與技巧,能使用普通話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作品,并能自由熟練地使用普通話進行溝通和交流。4.應用文寫作能力:應用文包括座談會紀要、迎送辭、自薦書、總結、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專題報告以及事物說明的應用文等,要求做到要點明確、條理清楚、格式正確、語言流暢。
二、注重實踐性的教學環節
傳統的教育是封閉式的教學,中文教師憑借一本書、一個粉筆讓學生去記憶、寫、練。教師只是在僵硬地傳授課本內容,不是技能的培養。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容易眼高手低,走到工作崗位后會茫然不知所措,知識不能駕輕就熟地應用,導致學生在社會上缺乏立足的根基。所以,學生的專業技能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是既明白了道理,又學會了運用。我們要結合專業、學校、社會三方,明確定位,制定人才培養策略,是應用性中文專業改造的首要任務。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尋求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是其在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途徑。
應用性的教學是通過理論基礎知識,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深入淺出的教學創新工作,將書本與實踐相掛鉤,提高學生對于學科間融會貫通的能力培養,著眼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創建和諧的教學體系。我們只有注重基礎課與應用的結合,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才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深入把握和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計劃中,我們要進行專業知識的拓展,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兼顧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一)缺乏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
各大院校的語文教育還停留在此基礎上,缺乏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沒有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有效對接[1]。各大院校由于長時間受到教育觀念的影響,特別注重對語文理論基礎的學習,過于注重應試教育,忽視應該加強在文學素養方面對學生的培養。因而沒有把漢語言文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點,更無法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良好對接。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少
漢語言文學主要是通過實踐加強對文學作品的研究與運用,而各大院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比較少,課程安排比語文教學的其他內容少很多,實踐內容也少之又少。本身漢語言文學是開發性的學科,不同于語文教學中的理論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花時間探討。比如一些詩詞歌賦的創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須通過長時間對文學素養的培養,才能創造出優秀的文學作品。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少,是制約漢語言文學開展的關鍵。
(三)漢語言文學教育普及范圍不廣
漢語言文學是語文教育中的一個分支,是語文教學的實踐內容。大學階段對語文教學中漢語言文學的內容會比中小學的多些,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普及范圍很有限,而且會出現脫節的現象。在中小學階段只是對漢語言文學有初步的了解,只是重視對語文方面的學習,步入大學才會對漢語言文學有進一步的了解,但是中間很多時間,沒有對漢語言文學進行學習,導致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斷層。
二、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對接的策略
(一)加大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力度
語文教育不能與漢語言文學教育更好地對接,一部分原因是學校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不夠。為了實現二者之間的對接,必須加大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力度[2]。首先是增加漢語言文學課程,加大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力度,重新學習漢語言在斷層階段的知識,而且注重實踐,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加大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力度,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的對接。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快發展,多媒體教學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多媒體,搜集更多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通過漢語言文學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對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對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
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開展是建立在語文基礎知識之上的。如果沒有基礎知識做鋪墊,漢語言文學教育就無法深入展開。以古代文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漢語文文學中古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各階段有哪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這些代表作都屬于哪個風格,文章的寓意是什么。尤其是古代一些詞語的含義,需要學生學習。這些古代文學作品的創造格式有什么區別,又有哪些相同點,這些基礎性的知識都需要掌握。只有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才能多角度地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
(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漢語言文學教學是我國高等院校中一門重要的課程,為了確保高等教育教學能夠與當前社會的用人需求相適應,需要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使其教學內容更具應用性,加大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綜合素質人才,為學生更快的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現狀
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強調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應用能力,要求學生要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更加注重知識的傳輸,需要確保知識傳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時,主要是運用傳統的學科理論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比較全面化,使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都是重點教學內容,學生不能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制定出來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是按照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順序進行安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先是學習枯燥性較強的理論,后開展具體的實踐教學,該種教學模式與現代職業活動的開展要求不符合,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與職業活動的開展過程相脫離,不符合現階段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的發展要求。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人們對高等教育行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高校采取擴招政策,學生生源不斷增加,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模式與現階段的社會人才聘用標準不相適應。因此,改變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模式,確保新的教學理念能夠與目前的教學環境相適應,成為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方式探索
(一)強化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
漢語言文學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門重要教學課程,其教學涉及面較廣,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當代文學等課程,并且各個課程之間相互重疊和相互交叉,導致知識結構框架系統性不強,學生不能理清學習思路,導致教學效率較差。需要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重新梳理教學知識框架,優化和精簡課程教學內容,考慮該學科的未來發展,設計出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課程內容教學體系[1]。
(二)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
要求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促進漢語言文學知識體系的完善,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效性,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教育行業應該加大對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利用,將多媒體技術作為漢語言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將其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做成PPT的形式,以圖片、視頻資料、文化宣傳片和記錄宣傳片的形式,將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漢語言文學教W中來。
(三)活躍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人才的重任,培養出綜合型的人才是高校重點教學內容。要求高校教師需要結合漢語言文學課程特點,合理設置課程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賦予課程教學新的思路和創新的理念,展現出時代的特色,與當前的時展需求相結合。一味的進行理論內容講解,不符合當前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需要加大對優秀教師的培養力度,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觀點的表述,搜集和整理具有討論意義主題的課程資料,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待學生發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對學生進行鼓勵,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長才。
(四)提升學生漢語言文學綜合實踐能力
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綜合實踐能力,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情境教學等形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發展需求??梢远ㄆ诘慕M織演講比賽、組織辯論賽、商務交流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另外,還可以組織模擬招聘會,給學生提供筆試和面試的機會,讓學生盡早的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為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教學方式更具多樣化,給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2]。
(五)通過師生互動活躍課堂
構建合理的教學課堂,有助于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的發展需要建立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不斷的促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的創新,并賦予新時代的含義。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處于主導性地位,教師從上課一直到下課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事業對人才的培養需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給學生提供表明自己想法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和QQ群的形式,與學生及時進行問題的探討和交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強化學生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能,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三、結論
要想展現出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建立完善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理論體系,提高學生的漢語言知識應用能力,解決學生在漢語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的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新漢語言教學方法,使漢語言文學教學更具實踐性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應用性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科技研發、教育事業等隨著信息化的進步,更多的國際友人開始被我們的中國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對中國語言的吸引。在這種環境下,中文成為了現代國際交流的方式之一,隨之開始在國內也開始被發展起來。中文開始被教育部列入到教學課程中來。我國教育部將中文系設立為多個專業,但是我國的大多數學校只設立漢語言文學專業。對于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只按照兩種科型來培養學術型人才,第一種為科研型;第二種為教學科研型。因此,在進行課程的擬定時,也是根據教學模式進行制定。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人們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有了新的認識,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隨之產生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因此,站在教學的角度來看,決定該學科是否被廣泛應用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是否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第二個是是否具備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兩個因素是評定該學科的應用性的主要標準。
一、漢語言文學的意義
(一)精神與文化文明的象征
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和我國社會特定的改革緊密關聯在一起的,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導致漢語言文學也隨之出現了改變。漢語言文學將單獨個體的命運逐漸融合到集體的命運中,它在人們的身體中起著喚醒人體全部的生長力量的作用。正是因為這種力量,才促使著人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漢語言文學不僅是推動我國民族發展的重要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將我國的歷史文化表達出來的表現方式。它積累我國整個民族發展的各種信息,其中包括我國各個民族的精神體系、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構造、我國各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我國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等等。漢語言文學不僅是我國各個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同時也是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文明的象征。它記錄著我國從各個時期的喜怒哀樂。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各個民族精神和文化文明的象征,它不僅完美展示了我國人民和自然之間的友好關系,同時也表現出了我國人民對命運的接納和滿足,以及表達了我國人民的安土重遷和辛勤樸素之情。
(二)與思維密切聯系
馬克思曾經說過:“語言不僅是思維本身的要素,也是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漢語言文學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思維的表現方式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抽象思維;第二方面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主要有三種表達方式,第一種是概念表達方式;第二種是判斷表達方式;第三種是推理表達方式。形象思維要有兩種種表達方式,第一種為想象表達方式;第二種為聯想表達方式。因此,在現在的漢語言文學授課的過程中,有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采用形象思維,例如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敘述文的閱讀、寫作等。而在進行說明文的閱讀、議論文的閱讀、寫作時,一般采用的是抽象思維。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
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與現實需求的意義來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時非常有必要的。
1.為了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就需要在現在的教學管理中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能力進行提升。由于在現在的社會發展環境的帶動下,各個企業需要一些具備綜合素能的專業人才,那么要符合現在企業的要求,就需要具備兩種能力,第一種為具有超強的語言分析能力;第二種是具備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是迎合現在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要的關鍵。
2.由于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學,那么要想迎合現在的素質教學的要求,首先就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根據現在我們國家推行的素質教學來說,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而實現提升學生的綜合品質。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主要目的就是將傳統的重視理論知識的觀念逐漸演變成重視學生的實踐學習,進而從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中尋找有效的解決對策。因此,通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不僅可以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滿足社會各界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
3.根據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是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體現所在。根據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充分專研,漢語言文學是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主要專研對象,因此,通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不僅可以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滿足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的需求。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隨著社會腳步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已經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化的教學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制約的我國教學的今后發展。因此,為了迎合現在的教學需求,就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給學生的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時,為了迎合現在的教學需求,不僅需要教師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謂“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一個道理。只有教師提升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遇到任何問題時,才不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
(二)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增減課程朧化課程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很強的人文氣息,因此,要想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就需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增減課程朧化課程結構。在對課程朧化課程結構進行增減時,需要根據現在教學發展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制定,進而將學生的課程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將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構造有了新的認識。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不斷改善教學方法
專業的學習是學生充分了解漢語言文學知識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完善。并且借助先進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整個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敘述,我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對于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在社會中的應用價值,同時也能和好的時應到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因此,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給教學事業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愛明,宗瑞. 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分析[J]. 大眾文藝,2011,08:234-235.
[2]靳瑾. 淺談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J]. 教育教學論壇,2013,17:186-187.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信息化;師資力量
一、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作為我國的一門古老學科,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成果,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結晶,對我國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指導社會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規范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語言。
二、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的重要性
(一)教育理念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現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傳統的教學形式過于呆板,只限于知識的單向傳輸,這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信息化時代對教學發展的需求以及多元化時代學生對自身發展的需求,顯然不能適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要實現教學方式上的轉變,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將信息化與漢語言文學進行有效地結合,自覺地引入創新教學方法,推進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專業興趣,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
(二)社會發展的需求
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都具有較好的文筆、活躍的思維、高雅的氣質以及豐富的內涵,可以勝任多樣化的工作,比如編輯、創作、文學評論以及發展文化產業、行政管理等,就業面相當廣泛。因此,必須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有效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結合,加強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并應用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將機遇轉變為優勢。
(三)有利于知識和價值體系的構建
教育的宗旨提高國民的人文素質,深刻影響人們社會價值觀的形成,決定人們的精神取向。從某種意義上說,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避免了傳統教育中的弊端,加強了本科教育與人文教育。
三、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的現狀
(一)缺乏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的動力
從我國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漢語言文學實施了信息化,但是仍舊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一些學校也建立了漢語言文學信息化基地,但是由于受到辦學經費的限制,再加上缺乏政府對其的高度關注,所以漢語言文學信息化基地建設只是形成一種低層次的結合,并沒有實現其根本效益,進而這種形式下的結合缺乏有效的動力,難以實現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緊密依存、互助互利、有機融合,從而制約了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的良性運行機制的建設。
(二)漢語言文學信息化建設不符合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從某種角度上講,教育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而這也是教育的性質所決定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來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完善教育的過程。
(三)漢語言文學信息化課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漢語言文學信息化課程安排與教學計劃存在很大的沖突,由于課程安排與教學計劃的高度不協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的學習,進而無法遵循教學規律的發展,影響了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有機結合。
四、加強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漢語言文學與信息的一體化教育體系
在當前這個知識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要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的統一協調發展,加強漢語言文學與信息化的有效結合,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以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作為入手點,一方面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構建漢語言文學信息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教育課程改革,拓寬獲取信息渠道,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強化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管理
在當前的形勢下,要加強教育改革,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管理上的柔性化,讓學生的選擇余地更多,注重實踐教學和體驗式教學,比如當下的工學合作教育,這樣可經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的實效性。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加強“空白”藝術在漢語言文學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自主安排、自由選擇,加快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的高效化、自主化、信息化、研究化,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三)優化師資力量,培養應用型人才
學校要注重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加大對師資力量的投資力度,聘用一些應用型的教師,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發展,面向全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既懂專業理論又擁有較強應用能力的人才,從而使人才的發展更貼近社會需求。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漢語言文學信息化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漢語言文學信息化結合應用,主動和時代接軌。
參考文獻:
[1]薄守生.古代漢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07(7).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運用性;美學指導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性質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性質,從其專業名中即可得到相關的理解。首先是“語言”,然后是“文學”,其中“語言”起修飾“文學”的作用, “文學”是中心詞,二者呈偏正關系。在此結合漢語言文學相關專業課,來理解漢語言文學的性質:
1、語言性。語言類是個集合總稱,它包括語言學,文字學等。漢語言文學專業,關于語言類的專業課比較多,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字學概論》,《語言學概論》和《訓詁學》等,其所涉及的種類也比較多層面也比較多。不僅有現代漢語的層面,也有古代漢語的層面。在語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學以及文字訓詁學。所以總的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其語言性比較強的。
2、文學性。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一語言性的基礎上,而又延展到文學性上,尤以中國文學較為側重。漢語言文學專業,相關文學類的專業課占其總的課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學這一塊就包括兩門課程,又有現當代文學,以及和文學相關的文學史,課程繁多,深淺不一,要求所學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樣。主要文學類課程有《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現代文學作品選》,《當代文學作品選》以及相關的文學史,不過一般情況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開設“當代文學史的”,這是中國類的文學課程,還有外國類的文學課程《外國文學作品選》以及《外國文學史》,可見漢語言專業的文學類課程相當多的,而且都是需要著重掌握的。所以總的意義上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文學性事占其總性質大多數,是最重要的性質。
3、文學教育性?;谄湮膶W性的基礎上,有延展到文學教育性上。漢語言文學專業,其文學教育性,當是其第二大性質。所包括的專業課,不僅應用性強,而且指導教育性也很強。文學教育性的最主要體現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論性以及研究性。從其相關專業課程安排就可以知曉:《美學》,《寫作學》,《文學概論》,這三門課程,以《寫作學》的應用性最強,其它兩門則以理論和深刻性為代表。這三門課程的文學教育性是其本質的特征,也是漢語言專業學習的關鍵,也是在總體上給理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性質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幫助。文學教育性,在本質上揭示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內在規律性,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最深刻的性質。
二、漢語言文學的運用性
1、美學指導。漢語言文學的首要應用性既是美學指導,而不是相關文學的運用性。美學是理解文學的基礎,也是理解世界萬物的基礎。只要適合美的標準的事物,其即可存在,如果不適合美的標準,其不可存在。美是維持世界存在的根本規律,也是人類心理發展的最高層次,在這個基礎上來說,理解文學的前提,就是要理解美學,美學給文學提供了內在的規律,是文學存在的根本保證。所以,漢語言文學的首要運用性就是美學指導。
轉貼于
2、文學理解。文學理解是在美學指導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一種運用性,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最顯現的一種運用性。美學可以解構文學作品,在解構的基礎上,即可幫助我們理解文學作品,文學理解,既是理解文學作品。漢語文學專業,通過相關專業課的學習,并在美學指導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很高層次的文學理解性。在其運用性上,不僅可以對已學過的文學作品進行理解,也可對沒有學過,沒有看過,甚至剛剛出版的文學作品進行理解,文學理解,是一個高的層次,不是一般沒有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可以做到的,文學理解不同于文學閱讀。文學閱讀只是理解文學作品文本字面意思,對于文本反映的深層次上的含義是不能作理解的,文學理解既是要解構文本深層次上的含義,這就需要相關理論專業知識作為基礎。
3、寫作運用。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就有寫作的訓練,也有相關的理論專業課?!秾懽鲗W》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學者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以及格式規范,《文學概論》則為其提供了深層次上規律總結,這兩門課時寫作運用的基礎,也是寫作運用的以進行的保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寫作即同于其它專業的寫作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寫作,因其文科性質比較強,其寫作追求的層面也“以文弄墨”,不過歸之于個人,可能也會相應的轉弱。寫作的運用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身的要求,也是其專業性質的一種體現。
4、語言規律。漢語言文學是一門有關語言的專業,其對語言文字的修養及其能力也是相對較高的。其對語言文字規律的總結是綜合實用的,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對比較實用的部分。語言規律的運用,變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對自身語言規律的運用。因為我國幅員大,語言情況比較復雜,國家規定現在官方通用的語言是:普通話,但是實行到個人,不是每個人都很好的掌握了普通話,以區域來看:南方人對f和h以及卷舌音分不清,也用不好,東三省則對卷舌敏感度不高。通過語言規律的運用,可以讓所學者知道語言規律的來源以及正確狀態,提高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與其學科自身的特點相關聯,其運用性大多是其學科的基本要求。對語言音韻的要求,對文學理解的要求,對美學的理論的理會等,都對其運用性作出了要求和指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的運用性,是其學科自身的延伸,是其理論的實際應用,其運用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其自身理論的掌握程度。
參考文獻
[1] 胡經之.文藝美學論[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