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7 10:4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品課程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朱景林,景德鎮陶瓷學院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學校教學管理。
(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景德鎮 333403)
摘 要:
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造型》課程于2003年被評為江西省精品課程,現正將其鍛造為國家精品課程。文章通過分析精品課程《陶瓷造型》的建設,目的在于了解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所在,對完善高等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以及提高教學效果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精品課程;陶瓷造型;建設
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制訂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計劃用五年時間(2003-2007年)建設15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教育部在2007年1號《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又再次強調、細化了質量工程,指出“繼續推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遴選3000門左右課程,進行重點改革和建設,力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隊、教材建設、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較大改善,全面帶動我國高等學校的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痹谶@一背景下就更需要我們從思想上加強對精品課程建設的認識,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嚴格遵循精品課程的有關標準。本文結合景德鎮陶瓷學院建設國家精品課程《陶瓷造型》的實踐,就如何建設國家精品課程做一些粗淺論述。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2003年4月,教育部了《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1]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則是一流教師隊伍,也就是說,一門課程之所以能夠成為精品,最關鍵的因素在于它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 知識結構、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課題組現有成員共9人,其中8人擁有碩士學位,2人是在讀博士,分別畢業于陶瓷學院、韓國圓光大學,有二位老師還分別在武漢理工大學、河南鄭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全組成員平均年齡39.6歲,其中負責人1名,主講教師4人,擔任輔導教師4人,主講教師均為副教授以上職稱,師生比為1:20。這樣就形成了一支不同學科交叉、學緣結構合理、師生比例適合的教師隊伍。合理結構與梯次的教師隊伍,才可能使一個課程成為可持續、不斷繼承和發展的課程體系,才能對課程建設形成良好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二)教育理念先進,銳意教研的教師隊伍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課題組成員并沒有完全依靠教師現有的教學經驗和水平,而是積極緊跟時代的發展、觀念的革新和技術的進步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課題組成員近年共獲省級教學成果5項,出版相關專著5部,發表相關論文多篇。作為課程負責人的何炳欽教授,長期從事陶瓷造型實踐和理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對其所在地域的支柱產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由此榮獲“江西省學科帶頭人” 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是課程建設的主帥,對課程建設起著領軍的重要作用,他們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與教師風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隊伍的整體力量,進而決定了課程建設的最終質量,課程組應注重對教師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的精神及活躍的教學思想的培訓。
二、課程內容建設
(一)課程內容應具有科學性,能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創辦于1958年,是景德鎮陶瓷學院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陶瓷造型》課程是該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國內最早開設此課程的院校之一,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素養。1984年即被批準設立“陶瓷藝術設計”碩士點,1996年先后由輕工部和江西省教育廳授予省部級重點學科,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品牌專業。2003年獲院優質課程,同年通過省專家驗收,被評為江西省優質課程,2006年被復評為省優質課程,同年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所依托的陶瓷設計專業是學院最具有特色的強項專業。
本課程在陶瓷設計專業中是一門涵蓋專業基礎以及專業實踐的課程,也是專業的靈魂課程之一,它需要綜合運用藝術、機械、材料、制圖等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來研究造型設計的規律和方法,為后續的專業綜合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內容應突破傳統模式,采用層次化、結構化和模塊化的模式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突破傳統模式,采用層次化、結構化、模塊化的模式,將內容分為陶瓷造型基本理論與實踐和陶瓷造型理論設計兩個層次,并將有關內容分為7個模塊,每個模塊有相應的學分,每個層次按照該層次的教學目標,由相關模塊組成其知識結構。
教學內容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時代要求,以知識整合為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重在課程的內涵建設,始終保持科學性、先進性和系統性,及時反映和吸收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積極整合優秀教
學成果和科學研究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2]
(三)實踐課程內容設計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課程組十分重視教學實踐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課程組現有教育實習基地35個,為學生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很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培養要求。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在教學的初級階段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極為重要。我們的基本建設思路是:①重視制作技法培養,通過參觀工廠、進入實驗室進行實踐操作,了解并掌握車模車以及各種工具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②加強實踐訓練,訓練學生根據不同的設計圖紙進行不同種類的制作訓練,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對設計進行改進提高。③將電腦設計繪圖軟件引入陶瓷造型課程設計,鼓勵學生利用電腦進行設計以及圖紙繪制,并且制作三維效果圖,強調多方案、修改再設計的思想。通過上述教學設計思想,教學效果明顯,學生對本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這在后續的專業綜合設計中表現比較明顯。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在教學方法方面以理論聯系實踐,先以基本理論引導學生,再輔以實踐訓練以加強學生的理解,最后再以思維訓練教學進行提高。另外注意開展課堂交流活動,使學生所受的訓練更加多樣化。在教學思想上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以傳授最新的設計理念為目的,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在教學方法上:
(一)本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結合優秀作品賞析,座談,講評等方式進行講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陶瓷造型課程教學,以設計理論和制作實踐為主,采取課堂講授與實際操作、市場調查、產品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解決實際設計問題中將設計理念、思維方法、制作步驟等知識傳授給學生,使陶瓷設計制作的枯燥理論變成活生生的課堂教學。在理論講述時,要求老師對中國傳統設計理論、方法以及國外先進的技術以及設計流派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并引導學生應對不同的設計方案時如何進行思維的轉化和提高,提高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
(二)本課程定期開展學術講座與研討會,面向師生介紹國內外陶瓷造型與裝飾方面的最新資訊、作品以及設計思想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啟發式、討論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撰寫體會和小論文;印發其他輔助資料,使學生增加信息量、拓寬知識面。
(三)本課程組與景德鎮多家陶瓷公司和廠家建立了實習基地,經常組織學生到教學實踐基地以及瓷廠、作坊參觀、交流,并參與設計和制作,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手段上:精品課程《陶瓷造型》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專門開發了與課程相關的IP課件、電子教案、幻燈片和多媒體光盤,購買了大量影象資料,以生動形象的輔助教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本課程還廣泛地向法蘭瓷等著名企業收集各類造型優秀的陶瓷造型作品,并建立了陳列室,以供學生進行考察、研究和分析。本課程在陶瓷造型課中采用計算機進行圖紙設計與繪制,教學效果明顯提高,有完整規范的圖紙樣板和模型示范教具,并在課后對學生優秀造型、模型作業挑選留校、存檔,在后續教學中供學生參考學習。
精品課程所要求的教學方法必須是能促進學生重視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四、課程特色與政策支持
(一)精品課程《陶瓷造型》的課程特色
1.地辦學:依托千年瓷都――景德鎮作為辦學基地,有御窯廠、陶瓷歷史博物館、古民窯、高嶺土,還有完整的陶生產體系。利用這一優勢,積極開展與社會合作辦學的模式,使教學與實踐、設計和制作有機結合,為培養具有新技術含量和實踐能力的藝術人才創造條件。
2.企業合作:積極的開展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建立產、學、研一體的創新機制。目前我院與歐神諾、環球、箭牌、新中原等三十多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本專業學生參與企業的設計與制作,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03年國家日用陶瓷工程中心在我院的建立更是為本專業的校企合作構建了良好的平臺。
3.際合作與交流:景德鎮作為全國乃至世界陶瓷藝術設計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這種獨一無二的品牌優勢,為課程組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成功的舉辦了國際夏季進修學院中韓、中日、中美陶藝交流展。與美國、韓國、芬蘭、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并開展互派學生、短期培訓等交流與合作。
(二)國家精品課程《陶瓷造型》的政策支持
從政策上對精品課程建設予以支持鼓勵,早在1998年我院就把陶瓷造型設計列為院重點課程建設,2005年我院制定《景德鎮陶瓷學院重點建設課程項目管理條例》,切實推進教育創新,加強我院課程建設水平,進一步促進我院專業、學科建設,大力提高我院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課程建設規劃分學院和院(系)兩級,全院課程建設工作在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領導下進行,并實行教務處、院(系)兩級管理。對重點建設課程的立項和評估,由教務處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已經立項的重點建設課程,教務處依據《景德鎮陶瓷學院重點建設課程質量驗收指標體系》進行逐項評分,目前驗收指標體系已經建立。學院設立課程建設項目專向基金,用于資助課程建設。學院按照有關規定對院級重點建設課程、國家精品課程組核發績效積分,對于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稱號的課程,學院將予以相應課程組1:1的配套資助經費用于課程的后續建設。
由于相關政策的傾斜,使得精品課程建設能從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多方面得到鼓勵,支持,這樣才能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國內外有影響、有特色的品牌學科。
五、教學條件建設
(一)教材的使用與建設
精品課程《陶瓷造型》,選用適合于新時期教學的優秀教材如《陶瓷的現代設計》、《陶瓷設計》,等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自編了一系列教材如《陶瓷模具成型》、《陶瓷模型制作》、《現代陶藝教學》、《陶瓷產品裝飾設計》等,教材能及時更新。并根據教學實際,制作一定數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作為輔助。另外每位主講教師都有自編的講義、多媒體課件,并積極準備雙語(中英、中日)教材,在全國本專業領域中處于領先地位。選用的這些教材大部分是我院自編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
(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擴充性資料使用情況
在江西省教委以及學院專業建設配套經費的支持下,本專業建立了較為豐富的中外文資料期刊室,訂閱了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著名設計期刊,購買了一批日文、英文原版設計書籍與圖錄。如《Artist》《African Arts》、《L’OEIL》、《PundG》、《Design》、《Art News》、Sculpture Review》、《Art in America》、《American Craft》、《Popular Ceramics》、《Tableware luternational》、《Ceramic Review》等等,為教師和學生的陶瓷造型設計擴充了學習資料。同時,在學院校園網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獲得充分的學習資料和專業設計信息。
(三)配套實驗教學效果
在教學設備上,設計藝術學院有幻燈機4臺,實物攝影儀6臺,固定投影儀2臺,手提投影儀2臺,復印機2臺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7間,實驗室面積為1100m2,模型車自2001年起增加至80臺,拉胚機增至100臺,砂輪機2臺,烘房4間,高溫窯爐5臺套,烤花爐10臺套,同時對新進的模型機、拉胚機進行了改良設計,使之更實用,更耐用,對現有的設備加強管理,合理分配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有完整的圖紙樣板和模型示范教具,并制作了一批陶瓷造型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實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輔助設施能滿足教學需要,進一步強化了現代教學手段,應用效果好。
(四)實踐性教學環境
由于設計藝術學院地處中國千年瓷都――景德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實踐環境和行業支持,隨著招生數量的增加,不斷擴充教學實驗、實踐場地,確保人均實驗面積不低于國家標準。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積極與企業、作坊合作,互通有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推進社會與學校相結合的辦學思路,把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既能為企業解決一些產品設計問題,又能緩解目前教學設備場地的不足,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社會實踐,為今后走向社會創造條件。課程組為景德鎮市設計制作了大型陳設陶瓷造型作品,為廣州市白云區政府、南昌世貿園等地設計制作陳設陶藝造型作品,為多家企業設計了一系列的日用瓷,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課程組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組織學生參與國內外的各項比賽,并屢獲大獎。
(五)網絡教學環境
在學校寬帶信息網絡的支持下,所有辦公室和學生宿舍都接通了校園網,教師與學生可以實現網上教學交流。在我院網絡主頁上,設有教學服務主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學院新近購買的南京易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天空教室網絡教學課堂”已經調試使用,教師可以通過校園網的教學服務板塊中的天空教室網絡平臺進入網頁。目前,陶瓷造型課程的教學資源大部分已經上網,而且在不斷更新之中,今后學校將進一步加強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完善原有校園局域網,保證新增設備的網絡聯通,課程組還將建立獨立的陶瓷造型設計專業網站。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豐富和擴充了師生們的學習資源,活躍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六、結論
課程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和載體,抓好課程建設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精品課程是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標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精品課程建設要保證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人選得力、規劃詳盡、措施有效、態度認真、工作扎實,要本著為學生服務的精神,不能只是為創建而創建。另外,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學校要分析國家對精品課程的要求,查找自身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充分認識自己,避免具體工作中的盲目性和經驗主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精品課程;責任導向;特色導向;需求導向;建設導向
自教育部2003年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5年來,已評選出了約20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出的精品課程以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為示范點,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高等學校新一輪的課程建設與改革。但綜觀已有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從精品課程的布點、課程網站構建、資源的共享等方面來看,精品課程應有的導向功能、共享功能、示范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精品課程應有功能的缺失,不僅影響著精品課程建設與改革的質量與成效,還影響著各高等學?!笆晃濉逼陂g精品課程建設的方向與思路。本研究從已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存在的問題出發,對如何堅持精品課程正確的建設導向進行剖析,以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應有作用與功能。
一、精品課程問題剖析
通過網上瀏覽、查詢2003~2007年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結合教育部2003年以來下發的有關精品課程建設的各類文件和通知要求,發現已有的國家級精品課程,還存在以下一些影響精品課程后續發展的問題:
(一)網站功能定位局限于申報功能
國家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通過精品課程優質資源的共享,拉動高等學校課程建設及相關教學基本建設。從已有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來看,雖然國家、省、學校都配套了后續建設經費,但絕大多數課程網站還僅僅是依據評審指標而設計的申報網站。網站的資源建設。還停留在逐一根據指標內涵回答問題上。特色與亮點不明顯:網站的功能也還局限在申報功能的定位上,還沒有從申報網站過渡到自主學習資源網站的建設上:網站的開放性、互動性不強,可借鑒、可參考的資源少,沒有充分發揮課程專題網站對教師教學,學生自學,社會人士職前職后提升的功能。專題網站是精品課程建設成果的表現形式,也是展示課程的重要媒介。要體現精品課程的價值,從國家對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求及下撥專項經費進行后續建設的目的來看,已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必須站在為高校精品課程建設提供示范的角度,設計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學習網站,引導精品課程專題網站的建設方向,承擔起規范精品課程專題網站建設的責任。
(二)課程的帶動力、拉動面有限
這主要體現在精品課程的布點上。精品課程布點過于集中在部分高校、地區。既反映了高校、某個地區對精品課程的重視程度及其課程建設的成效,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精品課程的帶動力有限,說明了其輻射與帶動的功能還僅局限于對本校、本地區的帶動。這可以從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要分布的高校與地區得到體現。
現有的近200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中,有1550門歸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有447門課程歸屬于高職高專院校。從精品課程分布的學校來看,在普通高校的1550門課程中,有近1/3以上的課程集中在一些知名高校,本科精品課程數第一的高校,其精品課占了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精品課總數的4%左右:而在高職高專院校的447門課程中,職校精品課程第一的高職院校則占了整個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總數的5%左右。透過4%與5%這兩個比例,再研究精品課程數第一的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院校連續5年來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獲有量,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高校的精品課程數量明顯地體現出逐年遞增趨勢。同時,其他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數較多的高校,也基本上是每年都有課程進入國家級精品課程行列。從精品課程分布的地區來看,已有的普通高校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華中三大地區,三個地區每年的精品課程總量表現出逐年遞增趨勢。而高職高專院校國家級精品課程,則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華北、華南等四大地區,5年來四個地區每年的精品課程總量也呈現出遞增趨勢。
5年來精品課程學校和地區布點主要集中在部分學校與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精品課程應有的示范和輻射功能,使其由于多種原因僅局限于對本學校、本地區課程的帶動與示范,造成原本精品課程相對集中的學校與地區其精品課程數量更加集中,享有的優質資源和得到的支持政策更多,在精品課程評審、經費資助、其它教學改革項目審批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同時,也使國家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原本應實現的高校間的互幫互助機制,逐步轉變為高校間的競爭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
(三)共享功能體現不夠
這主要體現在資源共享的有限和網站構建技術的不完善方面。精品課程的輻射與帶動功能,主要依托于精品課程優質資源的共享。從現有公布的2003~2007年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來看,絕大多數課程的共享是很有限的。一是在資源的建設上,絕大多數課程經過幾年的后續建設,還沒有根據后續建設要求豐富課程的資源,可共享的資源有限,尤其是可供自主學習的資源有限。還有部分國家級精品課程,對與課程有關的一些重要資源則采取了保護措施。不能下載、復制、保存與打印等。二是在網站的建設與完善上,一方面有近1/3的課程網站不通:另一方面是部分學校在課程成為精品課程后,設置了登陸密碼與用戶名限制訪問等。國家啟動精品課程并下撥專項經費,旨在通過后續建設,確保不同人群不受時空限制、地域限制共享精品課程的優質資源。但已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共享功能的缺失,背離了國家建設精品課程的初衷,也與精品課程應具有的共享性、示范性特點相違背。
二、精品課程建設導向的理性分析
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精品課程的建設成效。為充分體現精品課程應有的導向功能、共享功能、示范功能,反映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與價值,必須堅持精品課程正確的建設導向。
(一)堅持責任導向而非榮譽導向
精品課程,既是一種榮譽,但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引領高等學校課程在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管理等方面改革的責任,一種在全國起示范,促推動的責任。這種責任,應是有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學校、課程負責人及課程教學團隊共同的責任。因此,在引導精品課程的后續建設上,在評價精品課程的建設效果上,應改變以某個學校、某個地區精品課程的數量為主要考核標準的思路,確立包含課程教學團隊對他校課程的指導與服務面、課程的點擊率、資源的共享率、課程改革的
力度等因素在內的年度檢查與考核制度,強化精品課程建設的責任感,突出精品課程應有的建設目的與功能,把精品課程優質資源相對豐富的院校下一步的精品課程建設方向,從以提高本校的精品課程數量,增強本校的辦學成效方面,引導到指導他校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改革上來,引導到如何提高輻射面,如何增強帶動力上來,以整體推動高等學校課程建設水平的提高。
(二)堅持特色導向而非標準導向
從2003年到2007年,每年都出臺相應的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標準以規范精品課程的評審與建設工作。精品課程的評審標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給的不是標準模板,它體現的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方向與思路,反映的是國家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指向及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它回答并指明了高等學校的課程尤其是精品課程建什么、怎么建,專家評什么,怎么評等重大問題?;诖耍瑥木氛n程評審標準的應有之義來看,它并不要求所有的課程都按照一個標準模板進行建設,而是引導被推薦的精品課程按照標準中寓含的方向、思路去建設,引導高等學校其它的課程也參照精品課程的評審標準去改革。同時,由于各課程類型不一、性質不一,其特色與優勢也不一樣,按照一個標準模板進行建設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因此。在精品課程的評審上,各高等學校在建設精品課程上,應在認真分析評審標準以把握建設方向的同時,要根據課程性質與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建設,確保入選的精品課程其整體建設水平符合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確保其能在某個點、某個方面起到示范,起到榜樣帶動作用。確保國家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各有特色,各有優勢,各有示范點與亮點。
(三)堅持需求導向而非自我定位導向
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職業素養的養成,都是以課程為媒介來實現的,課程建設尤其是精品課程建設應反映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同時,精品課程也不能只服務于本校師生,它還有帶動其它高等學校建設精品課程的社會需求。因此,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上,要堅持需求導向而非自我定位導向。一方面在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考慮課程教學內容與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第一線真實工作任務與任職要求的一致性,改變以經驗為依據,以教師自我定位為主的建設導向:另一方面在課程資源的共享性方面。要確立開放的思想,確保不同地區的教師、學生、社會人士,能共享到與本校師生一樣的優質資源,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次的社會需求;第三,在課程的評審上,由于現有精品課程在帶動力、輻射面方面的局限性,評審專家應考慮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課程類別的布點需要,有針對性地扶持一些精品課程相對占有量較少的地區與學校,支持其形成精品課程的建設機制。
(四)堅持建設導向而非申報導向
關鍵詞:技工院校 精品課程 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在高等院校中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在技工院校仍處于摸索階段。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國家繼續推進職業教育的力度不斷加大,部分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并出現了萬人以上規模的技工院校,特別是江蘇省在加快建設省級重點技師學院的同時,如何有效探索技工教育實現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內在統一的健康協調發展,為社會不斷輸送合格的技能人才,為此掀開了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和提升教學品質的一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3月,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了《關于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創示范專業、講精品課程、做名牌教師”的活動通知》,正式拉開了技工院校實施品牌發展的戰略。特別是,精品課程建設成為技工院校提升辦學內涵的重要載體。
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內容和意義
1、精品課程的內涵及內容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具體應體現三個方面的內涵:第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發人深思,啟思明智;第二,教學相長,不斷啟迪學生探索求知的熱望,引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品格;第三,效果深遠,輻射深遠。具體的講,精品課程就是具有一流師資、一流內容、一流方法和手段、一流的課程、一流的實訓、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
2、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建立通過不斷驗收不斷檢查制度來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讓精品課程成為一個龍頭,把學校整個課程建設都帶動起來,并以此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并在校內形成一種趨勢,一種氛圍,讓大家樹立一種"精品"的理念,從而帶動全校課程建設上一個新的臺階。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應該是學?!百|量提升工程”,是技工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是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載體和抓手。
精品課程建設包括七個方面內容:
一是教學隊伍建設,要有名牌教師和骨干教師構成的教學效果優良的教師梯隊,能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或者相關專業技術服務項目,并取得一定成效,在結構上一體化教師占到較大比例,并有行業或企業技術人員承擔教學任務。解決技工院校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兩個問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問題和產學研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際技術相脫節的問題。
二是教學內容建設,教學內容要能突出技能特色,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要及時反映本專業領域的新工藝和新技術,體現新時期的發展對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在組織上,遵循職業能力培養的規律,要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先進教學理念和沿用優秀教研成果;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表現形式上,要建設包含多媒體形式的立體化適用教材。
三是要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模式體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先進,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升服務規范。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教學現代化包括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現代化、教學內容和體系的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現代化等。
四是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的課程設置,在課程定位上,要體現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并與其他課程有效銜接;在課程設計上要能與企業共同完成,并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要求。
五是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既要有能保證與課程相關的基本技能和綜合技能的校內實訓基地,也要有能夠滿足學生進行生產性實習和體驗企業文化的校外企業實訓基地。
六是突出的教學效果,并有良好的評價機制。教學質量突出,并承擔相應的社會培訓任務;積極鼓勵師生參加與課程相關各類技能競賽,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建立健全精品課程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控措施,建立校外專家、行業企業、校內評價和學生評教綜合評價制度,不斷促進精品課程建設不斷發展。校外專家及校內督導組評價優秀;有良好的聲譽。
七是突出體現課程特色,并有良好的政策和措施支持。
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方面
存在的問題
1、學校精品課程推進成效
學校自2006年以來把精品課程建設寫到了“十一五”發展規劃,并對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部署,在2007年起草編制了《學校優質課程建設標準》等文件,明確了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內容,并從2007年起開始全面推進學校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率先在汽車系推進了特色資源庫的建設。到目前為止,學校在建優質課程建設有10余門。
從目前的推進看,學校教師基本有了對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認識,并形成了一定的課程建設的團隊,在課程建設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學校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但從總體的推進質量與學校的總體要求看,雖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也存在不少問題。只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促使技工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健康發展。
主要表現在:
(1)推進優質課程建設力度不夠,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推進課程建設的氛圍。
(2)課程建設的團隊還沒有有效地發揮其群體共同推進課程建設的作用。
(3)精品課程建設的激勵機制也尚不完善。
對推進精品課程建設的建議
1、完善課程建設規劃
學校應該抓住機遇,按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對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充分利用學?,F有的教育教學資源,根據學校和專業發展情況,根據學校定位與特色合理規劃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有計劃地逐年推進,以“精品”帶動其他課程建設,并不斷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力爭做到每個專業都應該至少建設1―2門精品課程。以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為主,在此基礎上參加省級精品課程的評選,從而形成各門類、專業的系、校、省三級精品課程體系,以確保和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2、打造課程建設名師團隊
通過鼓勵校內名師參加精品課程建設,形成良好的教師梯隊,著力打造名師團隊,真正讓精品課程建設成為推進、帶動和引領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發展和業務水平的平臺。學校在完善學校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充實專業特色資源庫的內容,提升教師信息化的水平,推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并通過著力實施工學結合不斷探索教師培訓培養的模式,讓教師能積極參加到校企合作中來,為教師成長奠定基礎。
3、重視教學課程,并著力打造精品課
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要準確定位精品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處理單門課程建設與系列課程改革的關系。精品課程作為某一專業系列課程中的一門課程一個“點”,也一定要關注專業整體的課程建設,也要加強 “面”的建設,只有所有專業課程建設好了,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通過建設精品課程的以點帶面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專業系列課程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才能不違背精品課程建設的初衷。
同時,“課”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課”作為“課程”實施的過程體現,必須重視一堂一堂精品課的建設,讓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課,讓每一堂教學內容都成為精品,那么精品課程的建設才能落到實處,才能名副其實。
4、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導機制
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有效引導教師參與到課程建設過程中來,并通過講座、標準解讀等環節在全校營造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為有效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奠定制度基礎。同時在精品課程的同時,能夠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政策環境,讓教師在課程建設的道路上能夠實現課程與個人同進步,專業建設與個人發展共提升。
關鍵詞:國家精品課程;GDIO;行動導向;
教育部從2003年開始啟動“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這是教育部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大舉措。精品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教學質量的基本要素。項目實施5年多來已經形成“國家-省市-學?!比壜搫拥木置?,作為精品課程建設主體的各高校和省市,均建立了專門的精品課程網站,向社會免費開放精品課程資源。
國家精品課程項目2003年度評審國家級精品課程151門,其中高職高專24門;經過5年發展,2008年國家級精品課程860門,高職高專196門。從歷年的建設情況來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逐年在增加,并且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增加的幅度還較大。從教育部公布的2006-2010年國家精品課程分專業配額表(高職)看,在2009年、2010年還需評選出52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可達到1000門以上。這些優質課程資源以網絡為載體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共享,并通過精品課程的示范輻射作用,從整體上推動整個高等學校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
一、更新職業教育理念是精品課程發展的趨勢
職業教育是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育,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培養面向生產第一線所急需的技術、管理、服務人才,因此,應構建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體系。在職業教育改革中,課程改革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如何使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達到使學生的潛能向現實的職業素質生成轉化,并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目的,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實踐課題。
近年來我國在職教課程領域進行了許多探索,如北京聯合大學課題組的“就業導向的職業能力系統化課程”和電力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中心“電力系統模塊化課程體系”等,多是在此領域的探索。除此之外,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指出,職教課程開發要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按照職業工作的過程展開知識,這樣做只是知識傳授的排序發生了變化,而知識總量并未發生變化,并且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緊密相連,因而有利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工作之中,使其順利適應工作環境。職教課程開發的關鍵在于如何使學習內容的設計與編排跳出學科體系的藩籬,幫助學生獲得最受企業關注的“工作過程知識”和基本工作經驗,以滿足企業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北京交通大學查建中教授倡導工程教育改革必須實施三個戰略之一的CDIO教學模式。CDIO是美國工程教育“做中學”的一種模式,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4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它以工程項目(包括產品、生產流程和系統)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的理念提出了系統的能力培養、全面的實施指導(包括培養計劃、教學方法、師資、學生考核、學習環境)以及實施過程和結果檢驗的12條標準,具有可操作性。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CEC-CDIO人才培養模式”是探索符合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新嘗試,此模式受到教育部專家的高度評價。
二、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
精品課程要重視優秀教師梯隊建設,組建優秀教學團隊。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中,我們通過工學結合、產學互動,利用“培、引、聘、帶”與企業的合作來建設優秀教學團隊。
“培”即讓教師到企業中鍛煉。安排在編教師到智能建筑企業開發、施工、管理、維護第一線進行專業實踐訓練。特別是缺乏專業實踐經驗的新教師,到企業見習1年以上,其他教師則每5年去企業輪訓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開展行業、專業社會調查。
“引”即引入企業具有“雙師”素質的技術人員到校任教,可極大地縮小學校教育與生產一線的距離,為學生零距離上崗提供了便利。
“聘”即聘請企業技術骨干、行業專家及能工巧匠做兼職教師,參與專業人才模式制定、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校內外實訓課程指導、開展專業講座等工作。他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從事教學指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技術發展的新信息和國內外先進的工程經驗。
“帶”是指為充分發揮經驗豐富的專業帶頭人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教育和教學、業務、實踐指導工作,盡快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制定了《關于實行青年教師指導制的若干規定》。對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教學過程各環節及教、科研工作進行系統指導和培養,以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通過“培、引、聘、帶”,建設了一支由專任教師、行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相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課程組現有專兼教師11名,其中,專職教師7名,博士4名,碩士研究生3名,另外4名是來自行業專家及企業工程一線的工程師,兼職教師來自企業。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不懈地進行了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與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教學、科研成果。課程組成員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主持或參加省部級教研項目5項,獲省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骨干教師先后出版了多部高水平的教材,先后承擔了多項省部級教改和科研項目以及大量校企合作項目,發表了百余篇高水平教學科研論文。參加教研、科研項目的比例為100%,多人獲得“優秀教師”稱號,獲得40多獎勵或榮譽。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途徑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提倡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高職院校的課堂不能僅僅局限在學校的教室里,而必須延伸到企業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實踐活動當中。
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帶來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革新甚至革命――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方法和手段。精品課程《智能建筑技術基礎》教學中采用了普通理論授課、多媒體授課、校內實訓教學和校外頂崗實踐教學、專家與工程講座相結合、專職教師與兼職工程技術人員交叉授課、課堂授課與網絡教學相結合、課程教材與擴充性
課程資源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并針對不同的內容與要求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靈活運用。課堂上調動了各種教學要素和資源,形成教師、學生、企業家互動的立體化課堂。
并且,精品課程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要上網并免費開放,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在線答疑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師生交流提供全天候的網絡平臺。
四、學校領導重視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保障
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靠單打獨斗,也不是教學課件上網,而是要靠學校領導、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團隊的協同努力,只有這樣,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才能走上一個良性發展建設的軌道。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主管領導要把該項工作放到關系學校發展的高度來認真研究,掌握課程建設現狀,傾聽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具體指導、督促聯系單位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對精品課程的建設起到組織、引導、協調、檢查與評審工作。
近年來,學院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有關政策特制定了《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管理條例》,制定了關于國家精品課程的資助和獎勵政策,有力地保證了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1.學院精品課程建設原則是:明確目標,分級建設,重點扶植,資源共享。學院認真組織院級精品課程的申報、評選與建設工作,并擇優參加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評選。系配合學院制定本單位精品課程建設計劃,認真選擇優質課程,組合教師隊伍進行精品課程建設。對不同級別的精品課程,學校將給予不同的經費支持。
2.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采用項目負責人制度,實行立項管理。凡獲準立項的課程,學院給予3-5萬元的經費資助。課程建設周期為2-3年,課程組必須在項目完成前建立課程網頁,并在學院精品課程網站上公示。獲得國家精品課程榮譽稱號的課程,學院根據教育部核撥經費給予1:1配套。獲得國家精品課程和省精品課程榮譽稱號的課程,學院在當年年終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
3.學院教務處每年組織專家對精品課程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和督促。對于在各方面建設成果顯著的課程,學院將根據實際情況,適度追加撥付課程建設經費;對于檢查不合格的課程將暫停撥付課程建設經費,并限期整改;對仍達不到要求的課程將終止項目,取消其精品課程稱號。
4.為保證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建立了“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網站”,用于精品課程網站資源的集中存放與,該網站由網絡中心專人負責管理維護。精品課程網站由各系部安排專人重點建設并維護,學院將提供必要人力及經費支持。另外,學院還專門建立了1間教師課堂直錄教室,用于精品課程全程錄像。
五、評建結合是保持精品的根本
1.課程評估結束后的后續課程建設和驗收工作要常抓不懈。課程評估只是手段,建設才是重點,要以課程評估帶動課程建設。因此,課程建設應本著“以評促建,評建結合,旨在提高”的宗旨和原則進行。
關鍵詞 高職高專 精品課程建設 評審指標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12
1 高職高專精品課程評審指標的分析
2003-2007年,本科和高職高專精品課共用一個評審指標體系,因此兩者都是以“五個一流”作為評審依據,指標體系具有兼容性,沒有區分兩種教育的不同特征,對高職高專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缺乏針對性和導向性。
2007年以后,本科和高職高專這兩種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有了各自獨立的指標體系。雖然高職高專的一級指標仍然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隊伍、教學效果、實踐教學五個方面,但是由于高職高專院校本身就非常重視實踐教學,再加上社會評價的不確定性導致教學效果難以估量,因此,指標設置的比重更傾向于課程定位、內容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由此可見,精品課程的建設并不是組織一批教師、技術人員等簡單地編寫教材、制作課件,它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研究課題和任務,是一個持續建設的過程,絕對不能一蹴而就。
2 我院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師積極性不高。一些教師認為教學主要是搞好備課、講課、輔導、批改作業、考試,忽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能深層次領會高職的辦學理念,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到課程建設中去,認為這是費力不討好、沒有回報的事情,甚至有些教師認為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管理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2)支持不夠。從資金投入上看,課程建設經費渠道單一,課程建設經費不能從根本上滿足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需要;從激勵機制上看,課程建設中的許多工作不易量化,考核難度較大,導致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3)師資隊伍不穩定,缺乏經驗。首先,我院教師工作變動頻繁,精品課程團隊組建不起來,工作缺乏延續性;其次,教師授課內容每個學期都不同,無法形成專業研究領域,教師本身對精品課程研究不深入、不透徹;再次,我院教師25-35歲之間的偏多,大都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短期的寒暑假頂崗實習只了解到皮毛,設計出來的課程也無法滿足高職教學改革的要求;校外兼職教師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是學歷過低,又缺乏教學法知識,隱性知識很難用語言系統表達出來,所以不能很好地承擔指導工作。(4)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基礎薄弱。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將所教內容與實際工作結合,沒有形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體系,工學結合環節薄弱;其次,校企合作單位與專業培養目標之間有差異,學生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之間不能完全吻合;再次,各系之間條塊分割嚴重,校企合作單位沒有實現校內共享,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3 高職高專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措施
高職高專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課程體系構建的重中之重,根據人才能力結構將課程體系設計為專業理論課程、職業技能訓練課程和綜合素質培養課程。在課程建設實踐中,應該以工學結合為基本原則,實現課程設置市場化、課程內容能力化、課程實施項目化、課程建設開放化。
3.1 抓住課程特色的內涵建設
精品課程是示范性課程,而其示范性又源于它的特色性。所謂的課程特色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斷豐富、長期積淀而形成的,體現本課程的風貌,體現在課程定位、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實踐環節等某一方面甚至多個方面的與眾不同,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顯著效果。
精品課程要開放性地吸納現實中的工作知識和學科技術的最新成果,充實和完善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既要體現職業性,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以任務驅動,又(下轉第54頁)(上接第23頁)要讓學生有整體思維。在建設過程中,要重點解決好三個核心問題:(1)課程內容與職業工作的匹配程度。在全面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后,才能確定學生應該“學什么”、學校應該建設“什么樣的課程”;(2)課程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的梯度。應該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按照專業的知識能力結構需求,將課程的內容整合形成分層次分模塊的課程內容體系結構;(3)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整合程度。強調實踐對于學習的先導性和理論的整合性,按照職業活動整合理論與實踐的教學內容。
3.2 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精品課程的團隊按照國家評審標準來看,主要從主講教師個體的“雙師素質”和主講教師團隊的“雙師結構”兩個方面來考查,需要滿足以下要求:(1)團隊結構優化;(2)“雙師”比例合理;(3)具有共同的目標;(4)專業帶頭人有思想性和實踐性;(5)整體實力要強;(6)善于協調溝通。
學校應該培養既有作為教師職業素質和能力,又有作為技師職業素質和能力的“雙師素質”的專任教師――他們必須是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開展專業實踐,既能引導學生的道德品格、又能指導學生獲得與個人匹配的職業的復合型教師。同時,要重視專兼結合的課程團隊建設,建立并完善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實踐教學的授課機制,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專兼相結合的課程教學團隊。另外,還要注重對后續師資隊伍的培養,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在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的情況下,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保證課程的生命力和延續性,不會因為某個教師的離開而中斷了課程建設。
3.3 優化網絡資源,構建課程教學資源庫
精品課程的網站為展示先進的教學理念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在此平臺上可以看到精品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教學錄像、習題、實驗實訓項目等教學文件和配套參考資料,它也是專家評審的重要參照物。
就目前來看,精品課程的網站面向的對象更多指向評審專家,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學生。而且,課程一旦評審通過,就缺乏改進的動力。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雖然網絡資源是共享的,但是共享面卻十分狹窄,橫向上對學生的惠及有限,縱向上與市場需求更新滯后。
在建設網站的同時還要加強網絡課程建設,使其變成學生的第二課堂。在這里,學生可以觀看教學錄像、下載電子教案、進行小測驗、參與討論答疑、網絡模擬實訓,通過網絡資源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課程的學習方式更加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在課程錄像內容上,掛在網站上的應該是那些教師用語言描述不清,或者即便是描述清楚了但是由于學生缺乏實踐而感到非常空洞、抽象、建立不起來的內容,而不是單純地錄制課堂45分鐘的講授內容。
總之,高職高專院校要明確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要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促進本校教師隊伍的優化,促進轉體系和課程的改革,促進立體化教材建設,促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促進師生交流,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啟發、帶動和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批準2007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7).
關鍵詞:精品課程 建設 教學改革 開放式實踐教學
課程建設是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是衡量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3年全面推開后,在全國高校引起極大的響應。各校圍繞著精品課程建設,按照精品課程提出的“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建設標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我院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綠色食品方向)”于200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5年又成為廣東省的示范性專業?!熬G色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為該專業的核心專業課,2004年被確定為廣東省精品課程建設項目,課程教學團隊在總結以往教學的基礎上,對該課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和建設。
1、課程的定位。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精品課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優秀課程,是具有影響力和示范性的課程。因此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應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指導思想,體現職業性、應用性和示范性。
“綠色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是以南亞熱帶作物為主要原材料,以食品安全為核心,以綠色理念及綠色食品的標準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與綠色食品生產相關食品企業共同研究,根據廣東食品生產的主要類型及特點構建教學體系,組合教學內容,教學項目覆蓋綠色罐頭食品、綠色干制食品、冷凍冷藏食品、綠色果脯類食品、飲料、焙烤類食品等。作為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綠色食品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面對食品生產及管理崗位群,根據高職教育特點,此課程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實踐知識則突出能力和技能。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對綠色食品標準的運用能力,具備應用各種加工技術生產出符合綠色食品要求的罐頭食品、冷凍冷藏食品、各種干制食品、各類飲料、果脯類食品和焙烤食品等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能力,具備自主學習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2、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2.1 優化和更新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高職教育以能力培養為重點,因而其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立足能力培養,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出發,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優化和更新教學內容。
2.1.1 理論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更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要與生產實際相聯系,要跟隨新技術的發展,強調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根據高職高專的辦學理念,將原來偏重加工原理講授的教學內容調整為以加工技術、加工方法為重,理論部分重點講授與該技術關系密切的基本理論和對未來發展關系密切的相關理論,根據專業發展及能力要素的需要,既滿足學生現實學習的需要,又能滿足其未來發展的需要。
經過幾年來的摸索和總結,結合廣東省地方生產的特點,與相關行業領域的專家共同剖析目標產品的原料特性和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確定本課程的典型的技術和典型的工作過程,即以綠色罐頭食品、綠色干制食品、綠色冷凍冷藏食品、飲料、焙烤食品、綠色果脯類食品等6項加工技術和過程,加上1項基礎環節和1項綜合實訓共8個項目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并結合實際工作對本專業職業能力提出了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目標,在此過程中注重工藝流程、工藝要點、工藝影響因素的講授,著重實用技術的傳授,同時注重培養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本課程從應用的角度出發更新教學內容,大膽刪除重復交叉、偏難偏深、陳舊過時的教學內容,增加了無菌灌裝、超高溫滅菌等新技術的講授,實現理論與實際、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的結合,而“綠色”理念及標準始終貫穿在本課程的整個過程中。為本專業學生從事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食品銷售、食品檢測、食品質量管理等崗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1.2 實踐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更新。高職精品課程建設要堅持基本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改革實踐教學,強調“職業性”和技術的“應用性”?!熬G色食品加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實驗、實訓與實習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增加實踐教學內容,按照該課程不同模塊的要求,根據生產實際需要設計出相應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從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設計、實操內容及教學條件等方面給予保障,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2.2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和切入點。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經過努力,我們將原來的滿堂灌、填鴨式的講授型教學、接受型教學,逐漸改進,增加在授課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教學、“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采用小組活動、課堂討論等方法,由老師提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熱門話題,或將其分為若干個子任務,啟發同學們思考,積極查閱資料,去完成相應的任務。既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盡管有部分同學在討論中還不夠大膽,但已經在嘗試努力培養這方面的能力,營造出精品課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還開展了“創業式”教學,在本課程的后期,我們開展了“創業大練兵”的綜合實訓,要求項目組成員自主設計、自主開發、自主核算、自主生產多利,產品,將自己設計制作的產品在全院范圍內展銷,并通過全院師生對其產品的評價、評分及購買來評定,評出優勝者.給予獎勵和表彰,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對于在食品工業中出現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在課程教學中,我們采用相關的視頻材料演示教學,如飲料生產中的無菌灌裝技術,通過視頻資料演示,化抽象為形象,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的見識,增加了學生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認識。
現代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校園網、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一體化教學。本課程已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網站及網絡課程,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供豐富教學資源并定期更新和充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保障學生自主學習。學院優良的網絡教學環境提供了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綠色食品生產狀況、生產工藝技術等,以及網絡課程資源,如許多與我們合作的生產企業,主要的產品生產、質量控制和食品安全動態等網站的鏈接,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拓寬學生的視野,滿足木課程的教學需要。
2.3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是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教育部在關于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中,特別提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要求。重視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就要特別突出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利用,通過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為教育部的試點專業,在省教育廳和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我們建立了能基本滿足本課程建設需要的校內實訓基地,如進行罐頭生產、飲料生產、果脯類食品和焙烤食品等生產的校內實訓室;并與廣東農墾收獲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廣州洲星食品有限公司、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流花賓館、東方賓館等相關企業,加上其他農墾系統所屬相關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這些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立和充分利用,為高職精品課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3.1 校內實踐環節的強化。
①開設多元化實踐教學,改傳統的驗證型實踐教學為按實際需要配藥型的應用式實踐教學:增加技能性、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操實訓,做到產、學、研相結合;
②實踐教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環節,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能力在反復操作、熟練掌握的基礎上,選做一些創新性和綜合性強的實操實訓;
③將原來封閉的實驗實訓室改為開放實驗、實訓室,并確立配套的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實踐環節的規范和有序;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環節的密切配合,同學們掌握了必備的實操能力,如糖水罐頭的制作、蛋糕面包的制作、糖制品腌制品的制作、常規飲料的制作等。在此基礎上.同學們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做創新性和綜合性強的訓練,并熟練掌握這方面的技能,如在老師的指導下,進一步設計并制作出精美的裱花蛋糕、特色面包、功能性飲料等。提高了同學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適時地舉行相關活動,如花樣蛋糕設計制作大賽、飲料設計大賽、創業大練兵活動等,既活躍了第二課堂,又能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學以致用。
2.3.2 校外實習環節的強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通過強化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創建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創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體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在強化校內實操實訓的同時,每屆在校學生都安排到校外實習基地實習2-3次,其中與本課程相關的食品加工專業實習至少1次,即安排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讓同學們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接受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訓,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變電設備檢修;精品課程建設;課程特色;創新
作者簡介:林美玲(1964-),女,浙江永康人,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力工程系發電教研室主任,高級講師。(貴州 貴陽 55141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7-0047-02
目前,高職高專教育改革中培養人才理念由“應用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轉變,注重崗位能力培養。“變電設備檢修”是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電類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由于本課程是從理論、課程設計與實習三個環節進行施教,教學體制問題導致三個環節不協調,內容上有重復現象、時間安排上有矛盾,理論與實習完全脫節。基于此因,本次精品課程建設從崗位群出發,突出實踐環節,主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按需施教,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組織課程教學、實習,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實用型人才。
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按照職業崗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我們引入了校企合作的開發機制,深入企業,通過與現場技術專家及工作人員交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開發基于實際工作任務的學習項目,并以真實的工作環境為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充分體現了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同時,希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檢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為以后從事有關電氣檢修、安裝、維護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一、學科建設意義
行業辦校的高職高專培養的學生應能適應行業制定的各種標準,滿足就業需要。因此以“行業專家將貴州電力各地區實際工作環境分3大專業、9個專業類別、120個崗位培訓標準”為準繩,對其通用、專業、崗位三個維度的培訓標準進行提煉和升華,把本門課程建設成為既是體系完整的、滿足學生就業所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使其系統學習的一門課程,又是專職崗位培訓的好教材。通過學院豐富的網絡資源共享,在“變電設備檢修”崗位培訓方面能為在職員工、轉崗員工、新入企員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變電設備檢修”精品課程建設中,以現場規程、規范、標準等內容為主線,按變電設備檢修作業員的崗位維度需求進行項目訓練,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從業能力,使學生符合企業用人崗位標準、提前了解相關崗位標準,提高了學生適應就業崗位的能力,學生實現了“零”距離崗位實習。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院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標。精品課程建設結合崗位標準整合重組傳統模式的理論和實習教學內容,創出的新模式是可行和實用的。近幾年來,學院相繼出臺了若干政策和獎勵制度,體現出對精品課程建設的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變電設備檢修”精品課程建設
1.課程定位與培養目標
精品課程建設與短期的崗位培訓的區別:它是高職高專的系統教學;它并非專一的“師傅帶徒弟”那么單純,需要用工作任務驅動理論教學,為某一就業崗位奠定基礎;它不是面向某一專長的技師、高級技師,僅僅是某一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的某一模塊學習內容,使學生具備初級能力。因此“變電設備檢修”課程定位于:為“變電設備檢修初級作業員”工作崗位人員提供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必備的基本實踐技能,即為初級專業水平。用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完成理論與實踐教學。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運用課程基本原理掌握變電設備的拆裝、檢修、維護方法和工藝要求,具備變電設備檢修初級作業員崗位的基本能力,實現方法目標、專業目標和社會目標。
2.課程內容
在建設精品課時,注重課程的銜接,開設本課程時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和技能。緊貼實際崗位標準,以夠用為原則,設計工作任務以能檢驗為基準。所以在選取內容時應遵循以下要求:一是具有針對性,即適用于學院電類專業的學生,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實習完鉗工和電工工藝實習,具有一定操作技能。二是具有實用性,即按變電設備檢修崗位職能體系標準,針對我院電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群,結合現場專家編制的實訓項目,我院實訓基地的條件,擬以設備為模塊、業務技能為主線,通過專業知識融合于項目中的教學模式選取教學內容,建立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塊,使學生的能力由弱到強,掌握變電設備檢修崗位能力。
3.課程設計
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課程改革原則,本課程設計理念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課程體系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為主線,素質教育要貫穿于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并要以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建立滿足實踐能力、職業技能培養的實訓項目。在課程建設中,貫徹以能力為本位的思想,通過變電設備檢修現場規程、崗位維度和專業維度這條主線,設計訓練項目。精品課小組成員到現場學習、調研,最后確定本精品課實訓項目和模塊,編寫整體方案及單元設計、確定課程網站內涵。
4.教學方法
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理論內容采用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方式;工作原理利用動畫、視頻來講解;參數教學采用現場參觀與學生匯報的方式;設備檢修采用六步教學法。當然,教無定法,情景交替,記憶猶新。
其次,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上,一是要循序漸進,技能訓練項目從簡單到復雜;二是工作任務模塊化;三是講究理論知識與技能滲透性,通過任務的訓練,在“做中學”,專業知識不斷滲透到工作任務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理論并用于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學中做”,通過教師的演示、講解,學生親自動手,感悟領會,不斷提高能力。
5.實施條件
(1)資源條件。我院有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實習室,服務于學院、南方電網多種崗位的培訓,已成為貴州電網公司培訓評價中心,也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電力高職學院。目前我院與本課程相關的實習基地有鉗工車間、電工工藝車間、電氣設備檢修車間、內線與照明實習室、高壓電氣試驗實驗室、變電設備檢修實習場地、10kV配電線路實訓場地、比例為1∶1的220kV實訓變電站,同時擁有50多個多媒體教室用于現代信息教學,讓學生在視頻、音響、動漫的世界里認識變電設備外觀、內部結構、動作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示這些內容,幫助學生記憶、掌握,真正做到見圖如見物的效果。
我院在注重校內實習基地建設的同時,按照“走出去,引進來”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實現“零距離”頂崗實習,與兄弟企業單位一起校企聯合辦校,達到雙贏效果。在校外建立若干實習基地接受學生頂崗實習,同時聘任企業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開展針對實際崗位的實訓實習指導。
(2)師資條件。課程建設團隊由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一是專職教師,這是一支老中青結合的隊伍,有高級工程師和高級講師各2人、工程師4人、講師6人、助理工程師2人,其中專業帶頭人2人,骨干教師8人,評標專家1人。既有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又有剛出校門不久具有深厚理論功底的青年教師。二是企業技術骨干和專業行家,這是一支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的“雙師型”隊伍。企業兼職教師共6人,均是在發、供電企業從事10年以上變電檢修或管理的經驗豐富的專家。這些專、兼職教師不僅在教學上是好手,在科研項目上也取得了可喜成績。初步統計,他們共計完成科研項目12項、編寫教材18本、16篇、培訓在崗人員若干期。
對于重在動手能力的變電設備檢修課程來說,師資已具備知識和技能兩方面的條件。
三、課程特色與創新
1.基于崗位,實施教學
本課程開展了基于具體崗位的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實施了理論聯系實際的一體化教學初步模式。教材只是一種參考依據,徹底改變了傳統教材內容的結構。讓學生先走進實訓室,第一步感性認識設備外觀;第二步通過老師演示講解,先教會學生做,學生可以邊看邊學,再講怎么學教材的學習理念;第三步讓學生自己動手,邊做邊學,真正做到在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生的技能,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既解決了理論較差學生的學習,又滿足了自學能力較強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依托行業,服務企業
我院承擔著貴州電網公司在職崗位的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任務,因此要求教師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熟知工作崗位并掌握崗位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要求。這樣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講教材,要求教師利用暑假或抽調深入企業調研,以便對該課程合理設計實訓項目,接近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同時教師們向企業內行專家學習、交流,互長補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近幾年與企業合作編寫了《供電企業五崗位培訓與考核標準》(高級、中級、初級)、《供電企業五崗位培訓標準理論教材》、《變電設備檢修工培訓教材》以及崗位試題庫(請點擊課程網站學習資源)、《高電壓試驗工培訓教材》、《配電線路工培訓教材》、《變壓器檢修工培訓教材》。
3.校企結合,工學結合
本次課程單元設計教學內容根據《貴州電網公司地區供電局技能職系變電設備檢修作業員崗位維度培訓標準》及《貴州電網公司地區供電局技能職系變電設備檢修作業員專業維度培訓標準》經現場專家討論,結合教學實際條件、初級作業的要求而編制,完全符合現場需求,學生實現了零距離上崗實習。
4.教培兼容,突出技能
本課程對于在校生來說是所有電類專業基礎的一個重要實訓環節,而對于培訓則是電網運行與檢修中的一個崗位——變電設備檢修,教學與培訓相互兼容,又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更貼近現實,工作任務就是變電檢修初級作業員的技能要求,突出了技能,實現零距離上崗。為達到教學目的,理論知識、崗位規范、安全教育等等隨著工作任務訓練的完成而互相滲透、學習、掌握、消化。
5.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變電設備檢修”精品課程建成后,經過實踐得到了學生和職工的好評。對學生而言,其符合高職教育理念,貼近現場工作崗位;對學員而言,通過現場或遠程網培訓使合格率提高。發、供電企業專家對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
(1)院內專家評價。該課程建設的理念先進,思路清晰,符合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在教學改革中,突出整合教學資源,按行業能力要求來架構、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將實踐教學環節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強調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堅持在強化學生技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院220kV實訓變電站資源的優勢,使工學結合形式多樣、收效大,是該課程建設中形成的較為突出的特點。
該課程建設較有特色。經過課程改革后,內容充實了,目標明確,并能與實際的變電設備檢修崗位能力相結合,這樣職前職后能較好銜接,有利于就業。工作任務驅動理論教學,利用學院的變電站進行現場教學,有利于學習成績差而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學習,克服了厭學心理;實物現場使學習好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這門課程經過課程建設后,內容豐富,編排科學,繁簡適當,在保證相當廣泛的覆蓋面的同時,又滿足了變電設備檢修崗位能力的要求。
(2)行業企業專家評價。為了檢驗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我們還邀請了多位行業企業專家對本門課程進行了跟進和考察。這些專家均是長期從電檢修、試驗、管理及培訓工作的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他們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效果較好:一是培訓考證合格率較高,二是新員工通過培訓很快能上手工作,三是一般員工經過培訓在技能上有進步。
來自行業企業專家的評價,無疑是對“變電設備檢修”精品課的肯定,這更加激勵精品團隊去更好地理解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改革、建設本課程。
四、結束語
在精品課建設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說行業發展速度快,對于新技術、新設備要加以補充,因此網站建設要不斷維護和充實內涵;在線測試題庫有待充實。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院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標。課程建設要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為核心?!白冸娫O備檢修”精品課建設團隊將本著這一精神,不斷地學習、調研、探索、實踐,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搭建新的課程體系架構。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切實推進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以帶動我院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姚春球.發電廠電氣部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64-257.
[2]馬振良.變電檢修工[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3]李開勤,肖艷萍.電氣設備檢修[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4]供電職業技能培訓系列片第五集:變電檢修——10kV真空斷路器檢修[M/CD].北京:中國電力音像電子出版社.
[5]電力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變電檢修[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6]貴州電網公司地區供電局技能職系變電設備檢修作業員崗位維度培訓標準[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