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家庭健康教育基本內容
時間:2023-10-26 11:26: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庭健康教育基本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心理健康教育;政治;因素
高中生存在心理問題較普遍,由于農村教育設施和教師配備的有限性,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為緊迫。這時候高中政治教學便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是每個政治教師的責任,我認為,僅靠專業心理教師空洞說教并不理想。
以基本觀點為指導的公民教育課程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內容,是提高學生認識,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的綜合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觀點的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因素
首先,家庭主要成員變動、關系緊張、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教育方式不當、家庭變遷以及出現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對中正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其次,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也很大。
具體說來,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高中學生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此外,人際關系、青春期心理問題、挫折適應問題等也都在潛移默化地嚴重影響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心理健康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政治教師必須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使自己能夠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逐步掌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能。政治學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師德修養、穩定心理素質、嶄新教育理念、科學教育方法。
愛是教育的真經。它能產生育人的正確動機,能產生關心、尊重、信任學生與適度的嚴格要求學生的正確行為。所以,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和學生交朋友,才能走進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從而了解學生的心理困惑,及時矯正心理偏差。
高中政治的許多內容是與公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材中有許多的知識點直接或間接與心理健康的內容有關。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掘和利用這些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傳授知識,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讓學生保持健康愉悅的心境,從而促進人格的和諧發展。
在每次上課前面帶微笑,以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每堂課都保持著用激昂、奮進的語調和具有幽默感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既給課堂帶來生機,也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學生就會喜歡上課、聽課。充分運用角色滲入法。就是教師通過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學生角度去看問題,從而理解和分擔學生的各種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的方法。它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并產生共鳴,從而增強教育效果。課上經常使用“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么做”“在以前我也會這樣的”“請坐、請回答”等語言。通過這些親昵的語言使師生雙方角色不斷轉化,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化解焦慮、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個性張揚、無所禁忌、自卑心強、自信心差的心理問題。在教學中積極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課堂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對與錯,我都認真傾聽、充分肯定并給予贊賞。我在每節課上課前都會安排二分鐘的新聞播報:可以是所見所聞、新聞時政,無論什么內容我都用肯定的眼神,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發現自我的價值,在愉悅的氛圍中使個性得到張揚,自卑心得以解除,自信心得到提升。
一、明確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币虼擞變簣@的“健康教育”要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幫助幼兒逐漸地學會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的教育。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識的傳授,要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會健康,才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該怎么做;第二,對幼兒進行健康態度與健康意識的培養,讓幼兒有健康意識才知道要這么做,使行為產生動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第三,最終進行健康行為和健康習慣的培養,幫助幼兒逐漸從學習到學會以健康的方式來生活。
二、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
1.生活衛生教育。
2.安全教育。
3.身體鍛煉。
4.心理健康教育。
三、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徑
(一)適宜的教育方法
1.幼兒的親身感知體驗。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動中,讓幼兒喝豆漿、吃餅干,啟發幼兒通過感知并說出食物在身體中經過了哪些地方,使幼兒知道了食物在身體中經過的器官,并且通過體驗餅干在口腔中變軟變碎的過程,從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變化。
2.反復練習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為,形成穩定的動作、行為習慣。例如:穿脫衣服、疊被子等。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學習怎樣刷牙、保護牙齒、預防齲齒的。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促使健康行為的養成。
3.根據活動需要利用情景表演、聽故事和念兒歌等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形式,對幼兒講一些有關健康的故事和兒歌,通過淺顯的故事內容,讓了解有關健康的知識,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的簡單道理。
4.運用教育實例開展共同討論和自我學習。
(二)多樣化的教育形式
1.有機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兒本身是一個有機整體,其各方面的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陳鶴琴說過“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币虼擞變航】到逃褪巧罱逃?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游戲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實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時讓幼兒了解講衛生的重要性;在戶外活動蕩秋千、滑滑梯時,了解保護自己的運動方法。
2.有機融合在各領域教育中。例如:在繪畫時,學習正確的坐姿、執筆姿勢,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涂色、畫畫等;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發展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了解科學小實驗中的安全知識,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在體育活動中,鍛煉幼兒的體質,培養幼兒遵守紀律、機智勇敢的優良品質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四、將健康教育融合在環境教育中
(一)幼兒是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所以應重視創設健康的物質生活環境,充分利用環境的教育功能,讓物體與空間更有益于幼兒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通過戶外活動器械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創造讓幼兒主動參與體質鍛煉的外部環境,激發幼兒對身體鍛煉的興趣,培養幼兒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的心理品質。
2.運用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如:通過墻飾布置、教育專欄宣傳健康知識及預防傳染病的基本常識。
3.結合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例如:“我愛環境美”“垃圾大樓”等社會性活動,帶領幼兒開展愛護環境衛生、保護環境衛生、維護環境衛生的教育,培養幼兒講衛生、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幼兒健康教育必須要取得家長的共識,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鞏固
1.通過多種活動讓家長轉變健康觀念,不斷完善健康意識,明確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兒健康教育目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實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電話號碼”“遇到壞人怎么辦?”等內容,取得家長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院現代化包含了設施裝備現代化,醫療技術現代化,服務觀念現代化,醫療隊伍現代化,醫院管理現代化等基本內容。要實現護理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主要應圍繞服務理念現代化、護理技術現代化、護理環境現代化、護理管理現代化四個方面努力。
1 轉變觀念,樹立現代化護理服務理念
隨著醫院深化改革,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性化服務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關注。 當前,病人對醫院服務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醫療質量上升到包括醫療、環境、服務、心理等整體化的服務。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轉變觀念,實行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服務,尊重病人的生命價值、地位、權利和人格。 全面實施整體護理,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整體護理知識培訓,為病人辦理入、出院手續,取各種化驗報告,扶送病人做各種檢查,解決病人不便之處,在病人住院期間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做好術前、術后的心理護理,營造人性化、家庭化病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轉變觀念,樹立現代化護理服務理念
2 護理技能現代化
由于高新技術向護理學滲透,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更加廣泛的邊緣學科知識,適應和掌握高新知識、技能的應用與操作。另一方面,現代護理模式需要護理人員掌握護理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和護理美學等人文科學知識,還要求護士必須掌握預防醫學、公共關系、組織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及電腦信息技術和外語等。只有具有綜合素質的護士,才能滿足人們不同的護理需求,提高病人的滿意度,為護理的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新提供保證。
3 護理環境現代化
提高護理環境也是重要一項內容。改造病區環境與設施,根據科室特色,美化病房,宣傳健康教育內容,并選擇新穎實用的教育內容制作成健康教育展板,鼓勵病人施展自己的才華,增強病人的自信心。病區設施更新,為病人營造了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病房布局規范合理、美觀、舒適、整潔、安靜、安全,裝飾優雅,溫馨宜人,工作秩序井然,各類物品齊全。處處體現人性化,為病人創造家的感覺。
4 護理管理現代化
護理工作制度是醫院規章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護理工作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 醫院規章制度的完善使各項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起著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是護理人員從事一切護理活動的標準,也是安全護理管理的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階段是青年人人生發展的關鍵期。當前高校學生的年齡基本分布在18-24歲之間,這一年齡段的大學生雖然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趨于成熟,還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很多矛盾和迷惘;因為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的變化無法在短期內調整適應,與周邊的環境和與身邊同學的關系都很難快速融入,心理落差非常大;不會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戀愛、宿友之間的友誼等感情問題。雖然步入大學,但承載社會與家庭的雙重期望,面對大眾傳媒的無所不及,價值觀念的迅速更迭,生存競爭的日益激烈,來自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加之強烈的自尊,叛逆的個性,他們的內心大都充滿著各種矛盾,心理變化異常劇烈,因而導致大量的心理問題。厭學、抑郁的現象頻頻出現,心理障礙乃至更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時有發生。自身因素再加上外部因素影響,諸多因素導致心理層面上表現出來的不成熟、不穩定,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這一切都引起了高校、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視。基于此,本文針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況及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全面發展的基礎,也是避免大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保證,更重要的它也是踐行我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內容。同時,進一步探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方法和策略,讓大學生具備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質和人格,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內涵及特點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內涵“模式”
一詞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它標志著各種事物之間隱藏的一種規律性的關系。簡單地說,就是從不斷反復出現的相關聯的事物中發現和抽取出的有規律的東西,是解決問題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概括地說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地置于開放式的大的教育環境中,通過學校內部一系列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及通過家庭教育的密切聯系與指導,充分利用廣泛的社會資源,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進行正面的、有效的影響與干預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具體內涵,就是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培養身心健康的專業人才,以營造和諧校園人文環境為既定目標,以塑造和完善學生思維架構、價值取向、人格為最終目的。其具體內容包括:傳授心理疾病預防、心理健康保健知識,在其它教學課程中滲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創設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境,進行心理素質行為訓練,搞好課外活動,優化校園環境,實施大學生心理測量、心理咨詢,改善家庭內部環境,爭取社會力量等。這對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形成健全人格大有裨益?!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心圍繞點是積極的“健康心理”,其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第一,主要關注主體(大學生)的思維、理解、判斷能力;第二,主要關注主體(大學生)的內心思想狀態;第三,能夠做到客觀、公正評價主體(學生)不健康的思維、辨析能力,或是能夠評估非正常的思想、內心狀態,促使(督促)大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期間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思維能力,時刻保有一個相對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狀態。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點
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服務性。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地創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體系,屬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范疇,而所有的教育管理工作均是圍繞著學生這一主體來進行的。換言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本質就是服務于學生,引導各專業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中樹立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層次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各方面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同專業或者同班級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狀況、思想價值觀也不一樣。這就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富有針對性。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動態性。社會、時代的飛速發展與變化,大學生對待客觀世界的認識也在與時俱進。因此,學生的心理狀況、思想價值觀也呈現為一種動態的變動趨勢。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學生心理問題不僅僅只是學生自身的問題,也不僅是學校管理工作的問題,它是一個社會性的大問題,關系到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個層面。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開展與創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意義重大。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模式實施后對學生管理工作產生的意義、價值,是運用這種或那種模式可以真正解決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諸多問題。在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有制度來加以約束,正所謂“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加強對學生各方面的管理,絕不僅僅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全方位地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各種保障。在教師的教學管理,學生的學習管理、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通過構建一套與現實狀況相吻合、相適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自主解決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當然,任何事也都不是絕對的,模式也不是固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它是復雜的,是針對不同區域、環境、學生的實際,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的一門實踐科學。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探究
(一)結合“五性”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通過調查本地的幾所高等院校情況看,近幾年來都相繼開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流于一種形式。如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時候,沒有專業的教師,經常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籠統地混為一談,而所謂的心理輔導員其實就是政治輔導員,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和幫助。此外,所設立的心理咨詢中心有時也形同虛設。一些高校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和實際意義,由于片面的認識,或者是不愿意主動嘗試,導致開展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極不到位,純粹是為了應對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需要。對此,明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服務性、層次性、動態性、可行性、有效性特點,高校在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時候,必須緊緊依據這“五性”。具體說,第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模式的建構與實踐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服務理念,即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具體選擇上,一直到模式的開展與實施,還有后續活動階段,都應當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核心。第二,模式的搭建、設計要體現出層次性,尤其是在內容的安排設計上,需要根據大學生心理狀況和差異性需求來進行調整,從整體性體現出個性,并將每一個個體統一化來管理,層次分明。第三,模式的搭建、設計要盡量結合時代背景以及學生的自身變化,所有的內容與形式設計,均需要圍繞著學生的層次性特點來逐層實施,盡可能地對所建構的心理教育模式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動態調整。第四,根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大學生思想上、政治上及教育管理工作上的重要性,模式的建構必須取得全方位、多層次的評估和論證,確實保障建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真真切切地為各專業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能夠良好運行下去。第五,模式的構建、設計,一定要確??梢宰鳛槎唐冢ㄒ欢螘r間內)內的檢驗和判斷標準。可以通過此模式來及時、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挖掘出部分學生存在的、潛在發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來加以防范,切實做好心理健康保障工作。
(二)多元化、全方位地構建立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新時期,許多高校重新審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內涵以及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義,從實際出發,落實國家心理健康教育精神,從全方位、多視角來對待高校學生心理問題,構建立體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總體架構設計上,以實踐為基準,以理論教育為輔助,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既不影響學校正常工作的進行,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確保整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效運行。在具體實施方面,可以按照“三項兩互”模式來進行。所謂“三項”,即切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與組織工作;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編入到學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體系內容中;健全心理咨詢機構,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實現其科學化?!皟苫ァ?,即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互結合促進。所有的教學工作、學生工作都要依據學生的心理進行,構建互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理論教育環節主要涵蓋以下內容:一是聘請專業的心理學科教師和心理咨詢師,定期對學校各專業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心理學理論為主,通過傳授最基礎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具有較好的心理狀態和自我調節的能力。二是在實踐教育環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的校內外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即心理健康社會實踐教育模式。例如去養老服務中心和老年人進行心理互動,對殘疾兒童的心理干預,對貧困學生的心理疏導及愛心捐助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從心理醫學方面開展實踐,比如醫學類專業學生開展街道心理義診、送醫下鄉等校園公益性活動??傊?,通過理論知識的教授,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通過社會實踐式的心理教育,更加提升學生對“健康心理”的認知高度。尤其是對于那些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可以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責任心和開放性思維。
四、結束語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走向社會、承擔家庭與社會的責任與義務,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素質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是高素質人才所應具備的核心素質。大學生受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身心處于不穩定期,往往容易在心理上出現障礙,產生“心理負效應”。因此,在高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探尋高校較完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模式勢在必行。高校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全方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各種保障??偠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化的教育工程項目,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更加有針對性、策略性地運用各學科知識,包括對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的運用,對社會學和德育論等學科知識的運用,構建一套完整的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做到科學、實效,以利于更好地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丹.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現狀調查與思考[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4):102-105.
[2]劉麗.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再認識[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51-152.
[3]王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9):19-21.
[4]葉金勇.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3(9):135-137.
[5]孫一方,馬小惠,惠筱.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6(4):184-185.
[6]王煒麗,彭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新校園旬刊,2015(12):150-150.
[7]張德臣,王海峰.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3(6):35-37.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抓手。為了確保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我校制訂了相應的制度。具體如下:
1.認真貫徹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結合實際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去。成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商討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每學年初制定計劃,學年末對相關工作進行總結。
2.教師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要認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建設好校園環境建議,使學生有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
3.班主任工作要扎實,成為學生發展健康心理的啟迪者和榜樣,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在指導班隊工作時,要發展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培養自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輔導站,熱情接待學生和家長來訪。心理輔導教師必須經過相關培訓后才可上崗。本著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的宗旨,科學地給學生以教育、指導和心理支持。定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定期舉行心理輔導教師工作會,組織培訓,交流工作經驗和遇到的問題。為保證檔案資料的保密性,除心理教師,其他人不得單獨呆在咨詢室。做好檔案收集整理:工作,對咨詢紀錄、咨詢信件、心理測驗數據、工作文件、參考材料等定期存檔。
5.做好平時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專欄固定,信息暢通,輔導及時。通過宣傳專欄、紅領巾廣播等陣地,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特點、心理需求,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提高認識,全面促進心理素質。心理教育、輔導的內容、方式要符合文化傳統、國情、地方情況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內容要適時、適量、適度。
6.將心理素質教育納入學校工作日程之中,融進日常教育教學中。鼓勵老師開展心理教育研究,確保每年有一定數量的科研論文。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崗位職責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是開展這項教育工作的骨干隊伍。
(一)基本責任
1.協助學校校長、學校管理工作者和學校教師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積極從學生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項建議、意見和評價,發揮心理指導與顧問的作用。
2.幫助學校全體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得到良好發展,幫助學生預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個性發展中的偏差,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各種沖突、人際交往中的問題以及升學就業上的困惑,發揮心理輔導與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協助學校有關職能部門共同開展家長學校工作,積極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家長、教師、學生之間發展良好的交往關系,發揮心理指導和協調的作用。
4.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調研和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在學生面臨各種心理危機時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干預,完成上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布置的專項任務,發揮心理研究和促進的作用。
(二)基本任務
1.承擔和開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能了解學生的興趣、學習水平、愛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設計各種形式的適合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活動訓練,促進學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發展。
2
.指導和協助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師開展心理輔導活動,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培訓和指導,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力和心理輔導能力。
3.協助校長開展提高學校全體教師和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幫助教師解決自身所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提高教師的心理調節能力,以保證全體學生能在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學校心理環境中健康成長。
4.指導和幫助學校各年級開展家長學校的工作,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學習輔導、升學就業、家庭心理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服務。
5.測量和診斷學生在智力、個性和情感方面的發展狀態以及產生偏差的原因,能從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預、矯治以及預防的措施。在學校統一安排下,為學生建立相關的心理健康檔案。
6.主持和開展學校心理輔導室的各項心理服務工作,能為學生在學習能力、人際交往、情緒調控、個性發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種有效的自我發展方法與策略,為學生心理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導。
(三)基本職業道德準則
1.努力掌握堅實精深的專業科學知識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自己的專業上應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既要對心理學、心理健康學、心理咨詢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基本內容和原則、基本技術和方法十分熟悉、運用自如,又要能通過自己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準確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體學生和來訪學生,能科學準確地判斷和鑒別學生的心理問題,熟練選擇運用各種心理輔導技術為學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務。能事實求是地對待自己的心理知識和心理輔導能力,對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學生個案,應當及時轉介到有關專業人士或專業部門,不能延誤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健康的發展。
2.堅持發揚誠實守信的工作作風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工作中應堅持發揚謙虛、謹慎、誠實、守信的工作作風。應始終以事實求是、老老實實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在學生心理輔導過程中所講的每一句話、所答應的每一件事都必須認真兌現,盡力做到,要讓學生始終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有利于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有利于及時減輕學生心理壓力和心理焦慮,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3.始終保持熱情友善的交往態度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應始終保持熱情友善的交往態度,應始終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愛,努力通過自身的熱情友善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防衛;努力通過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幫助學生敞開心扉、主動地與自己交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里得到溫暖、關注和幫助。
4.嚴格遵守為來訪學生保密的心理輔導原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心理輔導工作中應始終遵守為來訪學生保密的原則,應將自己所獲得的有關來訪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隱私嚴加保護,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準則,也是心理輔導工作的法律準則。教師要對學生個體心理測量的結果保密,要對一部分心理測驗量表保密。只有在征得當事人同意或確因工作需要、個人或社會面臨緊急危險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才有責任向學生法律監護人、學校有關領導或有關職能部門匯報。全體學生和來訪學生都應受法律保護,任何泄密都會給學生增加痛苦,造成損失。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11 — 0109 — 02
一、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積極心理學理念主張對人性堅持積極的評價,研究人類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關注個體和群體如何在良好的環境下獲得更好的發展,使潛能獲得充分的發揮。心理科學具有三項使命:研究消極心理,治療精神疾??;致力于使人類生活更加豐富充實有意義;鑒別并培養有天賦的人?,F代心理學研究大多致力于心理治療,研究重點專注于抑郁、焦慮、偏執等負性情緒和行為,對人類自身潛能和積極品質的研究較少。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是關注治療心理疾病的科學,同時也應該是重視人類幸福、快樂、滿意和發展的科學。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研究人的主觀體驗,研究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滿意度、樂觀、希望,包括個體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積極體驗;二是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創造性和人際交往等;三是在群體層面研究影響個體成長和發展的積極的組織系統,包括安定的社會、關系良好的社區、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學校及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從而使公民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和職業道德。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樹立全新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構建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 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積極心理學對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的關注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目的存在一致性,積極心理學理念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積極心理學取向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采用傳統心理學模式,關注學生產生的問題和困惑,以及預防和治療學生產生的心理障礙或疾病。傳統的教育模式關注的是少部分學生的負性情緒體驗和心理品質,對廣大普通學生的注意力不夠,忽視了普通學生積極品質的發展和心理潛能的開發,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本末倒置。以傳統消極心理學價值取向為主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從根源上預防心理疾病,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和被動性。積極心理學主張激發個體內在的潛能,關注個體和群體自我的積極面,促進人的健康成長。積極心理學同時兼顧了個體和群體及社會的培養目標。不同于以往消極心理學的目標,積極心理學關注個體積極的個性,促使個體潛能的發揮。消極心理學主要是評估和鑒別心理障礙和疾病,積極心理學則是評估積極的心理品質,比如主觀幸福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自我概念、人際關機等。評估的目標是引導人們關注個體中積極的品質和潛能,創造有利的環境促使積極品質的發揮。
2.積極心理學取向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視角,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積極心理學研究主觀幸福感、情緒體驗、希望、樂觀、流暢性和思維等。這些內容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具有普遍性和社會性。教師和學生同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和客體。賽里格曼認為心理健康是每個人天賦的能力。個體內自由流暢的思維過程就是心理健康的來源。大學生不論其心理狀態和社會背景存在如何差異,同樣具有構建心理健康的能力?;诜e極心理學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充分發掘社會、校園和家庭豐富的人文資源作為教育內容,深入廣泛、生動切實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
3.積極心理學取向拓寬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積極心理學提出積極預防的思想,強調廣泛干預的作用,認為僅僅關注個體身上存在的缺陷和弱點不能產生有效的預防效果。應該通過系統的塑造個體的各種能力,培養積極品質,專注于個體自身的力量才能做到有效的預防,干預的重點在學生的主觀體驗而不是心理疾病。教育者采納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創設有效的教育環境,運用適合的行為原則和策略引導學生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滿意度。并且通過課堂、活動、咨詢及朋輩支持和社會及家庭提供的支持等途徑,全方位、多層次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些教育方式拓寬了高校心理教育途徑,能夠起到有效的干預作用,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預防模式。
4.積極心理學取向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關系
在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處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對立關系。在積極心理學取向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成長中的個體。積極心理學主張促使教育者自身改變,教師需要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首先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理解促進人類幸福感和獲得幸福感的因素,主動發揮積極功能增加控制適應生活的能力。同時教師以積極的心理看待發展中的學生,重視學生個體的自我成長經驗,發展流暢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教師圍繞學生積極的品質建構活動,提供有效的教育環境(包括課堂環境和實踐環境)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者和學生之間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雙方都是發展中和成長中的個體,教師使用積極的平等的詞匯和方式為心理健康教育營造積極和諧的氛圍。
三、 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
1.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將心理健康定位為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夠做出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并豐富的情況,不僅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積極心理學倡導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心理現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只是幫助個體解決心理問題,而在于培養個體的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提出的積極預防思想認為預防是為了避免問題的產生或為了清楚問題而減少問題可能產生的消極后果所采取的措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標是以促進全體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為宗旨,充分發揮個體潛能,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品質,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結合心理科學的三項使命,心理健康教育應同時包括發展性目標和適應性目標,幫助全體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促進全面發展,對存在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同時鑒別發現并培養具有超長能力的學生,促使其發揮潛能。
2.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塞里格曼在其作品《真實的幸福》中提出美德和力量是個體積極品質的核心,具有緩沖器的作用,是戰勝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存在積極的心理潛能和自我成長的能力,重視積極品質的培養有利于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培養積極和樂觀的品質為主要內容,鼓勵學生以積極的視角和正確的歸因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同時盡量創造有利條件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潛能,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只有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才能做到有效的積極預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大學生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包括滿意感、幸福感、樂觀和希望等。積極情緒“拓展—建構”理論認為,積極情緒具有擴建功能有助于拓展個體瞬間知行能力,建構和增強個體的持久性資源。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有助于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保持身心愉悅,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在學習和生活中。二是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個體在面對生活中各種壓力情境中采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積極人格的形成能夠促進個體積極適應能力的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將培育學生健康人格作為基本內容。教育者應善于發現學生內在具有的積極人格潛力,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樂觀態度。通過有意培養積極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良好自尊,引導他們對生活事件進行積極的歸因和解釋,促進大學生形成積極的人格特質。
3.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途徑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疾病的矯治模式,積極心理學理念強調應構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重視心理潛能的開發和人格完善的預防性和發展性模式。一、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自助式心理教育是主體通過各種方式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促進心理發展,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積極的因素,面對挫折和障礙具有自我恢復的功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調動人內在具有的自我成長的潛能。尊重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體性,采取自助式心理暗示、心理輔導、激勵和心理訓練等教育方式,發掘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加學生的心理體驗,提高心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學科滲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教學教學內容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輔導咨詢,還應將心理教育滲透進各門學科教學活動,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充分發掘教育資源,促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性目標的達成。三、嘗試體驗式教學,將教育內容融入實踐活動中。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切入點開展心理教育,在實踐中應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通過開展拓展訓練活動和針對性的團體輔導,使參與者深入了解自我,挖掘心理潛能;開設專題講座和名家論壇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造力;開展社團活動增加學生責任心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合作能力。
4.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系統
積極心理學重視積極組織系統的研究,認為人的積極心理品質是在所處的環境中形成和體現的。積極的社會制度是構建個體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是個體不斷產生積極體驗的最直接來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優化環境系統,注重積極的教育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完善。高校應該努力改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利用積極的校園環境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陶冶大學生情操,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進而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首先加強校園內部環境建設,建立優良的校風學風教風,開展豐富的宿舍文化和社團文化活動,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積極的組織支持系統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方合力,高校與社區或企業聯合,將內在環境建設與社會環境建設結合,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陣地,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增加積極體驗,共同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育人環境,形成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統。
〔參 考 文 獻〕
〔1〕 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3,(03).
〔2〕 姜志強,陳浩彬,張玲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摭論〔J〕.中國電力教育,2010,(09).
〔3〕 楊酥,武成莉.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青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析〔J〕.理論導刊,2011,(03).
(一)重視不足,目標狹隘,沒有實現“一切為了群眾”
某些高校在教育對象與教育內容定位上相對狹隘,如有的將之總結為只是針對部分學生單純心理疾病的防治;有的將之歸類為特定的思想品德問題;有的將之歸類為一部分學生群眾的德育教育問題等等,這些狹隘的觀點主要集中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對象在于解決少數或部分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而事實上,每位學生或多或少都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疏導、咨詢、幫助與治療等。因此,這種單向狹隘的工作目標有悖于群眾路線中“一切為了群眾”,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在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位置。
(二)隊伍單薄,供求矛盾,沒有實現“一切依靠群眾”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建設水平還遠遠跟不上高??焖侔l展的現實需要,專業隊伍中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的數量有限性,與兼職隊伍(如一線輔導員、班主任)中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訓練的專業局限性,使得高校學生實際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之間存在較為突出的矛盾。面對復雜多面且數量龐大的學生群體,如果僅靠相對單薄的輔導主體,沒有發動或依靠其他群眾的力量,不能有效實現“一切依靠群眾”,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就難以滿足現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
(三)方式傳統,效果有限,沒有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傳統上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新生心理普查、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活動等這些單向的教育方式為主,客觀上甚至還存在因人員或經費等原因被擱置或取消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實現真正傾聽大學生的心理訴求,如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怎樣更好地被學生所認可,所開展的心理活動是否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實際需要;心理評估能否真正取得實效等等?!皬娜罕娭衼恚饺罕娭腥ァ笔且环N雙向互動溝通建設的工作機制,要求我們在工作要善于傾聽群眾的聲音,滿足學生合理的心理訴求,不斷激發群眾共同投身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二、群眾路線指引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以服務為核心,準確定位,堅持“一切為了群眾”
第一,從服務理念來看,要及時轉變工作理念,多深入學生,多關心和關愛學生,在學習、生活、情感、就業、人際交往方面進行人文關懷,特別關注一些弱勢群眾他們的心理狀況。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信賴與支持,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共同推進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二,從服務對象來看,心理健康教育需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健康輔導與咨詢等活動,既要重點關注少部分心理和行為上有障礙的學生的個性問題,又要注重解決絕大部分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識,引導他們正確處理自身在學校學習生活等方面諸多問題。第三,從服務重點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聯系并區別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個體心理健康需求為出發點,要注重激發學生個體自身的主體意識,并對個體心理狀態進行科學干預,進而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相互滲透,共同服務于高校教育管理目標。
(二)以協作為重點,注重合力,堅持“一切依靠群眾”
除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之外,還要進一步走進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進一步拓展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注重發揮以下三支隊伍的力量:一是加強一線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從事教育管理一線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最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心理狀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實緊迫性與輔導員、班主任本身工作崗位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必須重視和加強這支隊伍的教育與培訓,通過學習、講座、座談、交流、調研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職業素養,進一步加強心理輔導的方法與技巧等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二是發揮朋輩互助的力量。朋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的教育方式,即通過學生輔導學生的方式,使學生本身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與源動力。要挑選與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在學生同齡人或同伴之間建立起心理互助模式,用同輩之間所存在的友誼與信賴,及時幫助受助者解決心理問題。三是發揮任課教師、領導干部與行政管理人員的力量。除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自身的力量之外,任課教師、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及領導干部也應積極投身參與其中。通過發動學校各個層面,形成多維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合力并長期協作,從而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教學、管理和服務職能的有機結合,共同做好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以滿意為目標,創新模式,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理念運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就是在工作實踐中,要將學生認不認可,學生滿不滿意作為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目標。要不斷拓展和創新溝通交流渠道,廣泛聽取與回饋學生的所問、所想、所惑,而不是單向運用強制或行政化命令式的教育輔導方式。筆者認為,除了在常規所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咨詢和活動等傳統方式中注重采用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實際的教育方式外,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拓展:第一,建立個體心理健康檔案模式。基本內容包括學生基本資料、心理測量、心理咨詢以及反映個體心理特征狀況的資料等。只有通過近距離地走進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探尋學生成長發展規律,才能更加系統地了解和追蹤學生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征與個體差異,從而及時制定有針對性地教育方案,幫助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正確處理和面對各種問題。第二,建立家校溝通模式。除了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努力搭建溝通的橋梁,家校之間的溝通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探索家校溝通模式,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觸角延伸到學生家庭,通過走訪或電話等聯系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家庭里的成長環境、思想狀況,同時,與家長通過互動交流與協作,形成家校學生心理健康上的教育合力。第三,實施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高校開辟專門的心理健康網站教育平臺,內容包括:心理知識、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和心理測試等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留言、郵件、QQ、飛信、微博、微信等交流平臺,與老師進行等同于“面對面”的這種即時溝通與交流。網絡教育模式能較好地滿足不同需求、不同對象、不同類別的心理健康需要,提供較為全面系統的服務,又保護了個人的隱私,迎合了的大學生心理特點,也容易讓學生所接受。通過心理測試等平臺,還能讓教師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篩選、干預、輔導與跟蹤,形成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聯合工作機制。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