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金融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時間:2023-10-26 11:2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一、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分析
第一,國有企業財務收支狀況。對國有企業財務收支狀況實施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依據我國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準則以及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在必要的審計程序監視下,對國有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的企業財務收支管理進行嚴格的審計: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賬表與實際之間的相符程度;企業會計核算的合理性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程度等。
第二,任期期間資產質量的審計。對于國有企業新的負責人而言,前一任負責人遺留下來的經濟問題就會被擱置。這就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新官不理舊賬的情況。因此,在進行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時,應對前后任期期間資產質量的情況進行清楚的劃分。通過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有效地查實,來真是的反應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實際質量情況。對于任職期間資產質量的審計重點是對負責人任職期間資產質量變動情況進行審計。
第三,任職期間經營成果的審計。在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中,經營成果不是的現象十分的普遍。因此,為杜絕上述情況更深程度的惡化,就應對經濟責任審計重要內容――經營成果進行有效地審計。對于國有企業任期內的經營成果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在財務收支審計與資產質量審計的基礎上,基于對企業負責人任期期間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等財務定量評價指標進行深入的分析與審計。
第四,任職期間國有企業經營合法性審計。新時期,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強調的重點之一就是對任職期間國有企業的重大經營活動以及經營決策進行審計,主要是對其的合法性、合規性,如有無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設“小金庫”,資金賬外循環;是否存在違規越權炒作股票、期貨等高風險金融品種等進行審計,注重的是對企業實施的績效審計。
第一,對于開展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是干部管理的權屬復雜,對于審計的對象確定存在一定的難度。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在改制、兼并以及重組資本時,就會產生十分復雜的權屬成分。二是被審人任期的職責難以確定。由于沒有一個完整的、詳盡的履職規范文件進行約束,在界定被審人的經濟責任方面就會產生較大的難度。
第二,經濟責任審計貫徹受限,增加了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經濟責任審計在貫徹中受到限制,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復雜性。由于缺乏具體可行的操作標準,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復雜性,就造成在規避審計風險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困難。二是審計手段存在局限性。對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對外部資料的取得是非常困難的,這就給企業的資產質量以及完整性的確認等,造成了一系列的不確定的因素。三是“先審后離”的原則在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很難貫徹執行?,F實的情況是基本上是人已經提拔、調任,內審部才接受組織部門的委托進行積極責任審計,這樣就會造成經濟責任審計比較的被動,查處的難度比較大,給國有經濟的審計就會產生較大的壓力與風險。
第三,經濟責任審計類別單一,審計成果難以有效的轉化。當前,由于國有企業集團的干部管理規章制度以及考核措施不夠完善,就會造成內部審計對用度干部的人用幾乎沒有發言權。盡管有關企業的治理以及干部的任用與管理依舊處于一個不斷完善的進程之中,但是卻沒有一種制度和機制,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直接用于干部的任用與監督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樣,就造成經濟責任審計的成果無法在國有企業的管理中發揮真正的實際效果。
三、新時期構筑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措施
第一,完善國有資產外部監管機制,加強重要崗位人事監管。做好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最關鍵的就是獲得完善的國有資產外部監管機制的支持。這樣,對于國有企業就能夠開展更為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的評價。一是要構建完善三的企業外部監督機制。審計部門應會同財政、稅務部門對國有企業進行共同的監督,這樣在形成監督合力的情況下,對社會審計組織以及內部審計機構存在的有效工作成果,形成實現國有企業經濟責任監管的防線。二是加強國有企業重要崗位上的人事監管,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以及監管的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有效地權力運行機制,提高權利運行的透明度,完善對國有企業的權力制約以及監督機制。
第二,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監管的內部控制制度,發揮審計的內部監管效能。對于日益現代化的國有企業而言,更應在日常的經濟管理中強化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管理。尤其是要在健全審計監督制度下,不斷地提高經營與管理的效率,從企業的內部著手杜絕各種不法行為的產生。首先建立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即國有企業在全過程的管理中注重各部門職員之間的相互監督與相互制衡;其次基于現有的審計與紀檢監察部門,成立一個獨立與審計對象的審計委員會,對會計部門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以便于在管理的過程中及時的發現問題,對企業的經營風險以及會計管理風險進行化解。
第三,做好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加強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溝通。要強化經濟責任審計,首先在審計前加強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有關資料數據;其次要做好與干部管理部門的協調工作。由于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臨時性較強的審計項目,往往與年初安排的常規審計發生沖突,就很容易產生審計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針對這一特點,應針對本年度需要審計的領導干部,及早期的干部管理部門進行協調。
參考文獻:
1、李洪.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6(5).
[關鍵詞]EVA;經濟效益審計;國有公交企業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23-0085-02
1 經濟效益審計概述
1.1 經濟效益與經濟效益審計的含義
經濟效益是以盡量少的資源消耗和占用,取得盡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成果,其特點是一般均可以直接運用價值量指標、實物量指標或勞動量指標反映其效益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表現是經濟總量的增加?!敖洕б鎸徲嫛笔俏覈殑摰膶徲嫺拍?是現代審計的組成部分,它包含了國外流行的“績效審計”、“經營審計”、“管理審計”、“3E審計”、“貨幣價值審計”、“綜合審計”等有別于傳統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的核心思想。
1.2 經濟效益審計與其他審計的聯系與區別
(1)與財務審計的聯系與區別。一般認為,經濟效益審計以財務審計為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正因為財務審計的范圍擴大,才產生了現代的經濟效益審計,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具有一定的相融性,如在財務審計中,滲透著經濟效益審計的行為;而在進行經濟效益審計時,往往又以財務審計的結果為依據,或者從財務審計入手,在核實財務資料正確無誤的基礎上,逐漸展開經濟效益審計。但是經濟效益審計并不是財務審計的延伸,也不是每一項經濟效益審計均要從財務審計做起。
(2)與經濟責任審計的聯系與區別。一般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包含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的內容,審計的主體以具備財務會計知識的審計人員為主。其中涉及的效益評價重在財務成果的認定與分析,往往是在事后進行,審計建議不是主要部分,且以防護性為主。經濟效益審計可在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進行,更側重于事前的建設性意見。
2 EVA及EVA激勵系統
(1)EVA是Economic Value-added(經濟增加值)的簡稱,也叫經濟利潤。是指企業扣除了產生利潤而投資的資本成本后所剩下的利潤。是與股東財富聯系最為緊密的業績評價指標,用可口可樂已故首席執行官的說法,就是:“只有您投資的錢給您帶來的回報高于該資金的成本時,您才變富了?!庇霉奖硎炯礊椋?/p>
EVA=調整后的稅后營業凈利潤-資金成本
=調整后的稅后營業凈利潤-總資本×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計算EVA需要調整的項目包括那些按照會計原則必須作為本期費用處理,但實質上這些費用將對企業的長期發展起作用,如研究與開發成本、廣告和促銷費用、員工的培訓和開發費用、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調整這些項目將有利于消除經營者當期的經營業績和企業長期利益沖突關系。因為,根據現行會計制度中審慎原則的要求,對于上述這些實際上有利于長期獲利的支出,在會計處理上基本上都作為當期的費用來處理。該計算會計利潤的方法從經濟學觀點看是不太合理的。資金成本,尤其是自有資金的成本,由于人們固有的心理特性,往往容易忽略它。同時考慮資本成本也是為了消除不同經營者在經營不同質量的資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差異。
(2)EVA可以以會計報表的數據為基礎進行計量,但它不僅僅是一種評價指標,還是一種良好的員工激勵制度。傳統的獎勵計劃在規劃經理人員的獎金時,一般會規定一個基準的業績水平和獎金上限。若經理人員達不到最低的基準業績,將拿不到獎金;如果超過基準業績水平后,其獎金將隨著業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能超過獎金的上限。這種考核方式容易導致的行為是:當業績有可能低于最低要求或超過最高獎金要求水平時,經理會通過盈余管理的方法來操縱利潤在各個期間的分布,還會導致經理為了多獲獎金而采取短期化的經營行為。采用EVA評價經營者業績,可以緩解盈余操縱和投資管理短期化的問題。EVA的獎勵計劃是沒有上限的,但通過“獎金銀行”(Bonus Bank)的形式來鼓勵經營人員追求長期的EVA。具體是將獎金的計酬與支付分隔開來,根據EVA計算的獎金計入經理的獎金賬戶。實際支付的獎金按照既定的比例進行,剩余的獎金形成下一期的獎金賬戶的初始余額;下一期實際支付的獎金按照獎金賬戶的初始余額與下期EVA計算的應得獎金之和的既定比例計算;如果期末獎金賬戶余額為負數,則本期不支付經理的獎金。因為獎金沒有上限,經理們將更有動力進行綜合經營,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重要技術骨干是企業重要財富。高級管理人員和重要技術骨干的穩定與積極性甚至決定一個企業的未來發展,決定企業的未來持續的贏利能力。在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的報酬方面,還可以考慮利用EVA來計算確定高級管理人員的“杠桿股票期權”。這便是利用 EVA進行長期激勵的制度安排。
(3)EVA的經濟含義符合經濟效益的內涵。用EVA評價經營績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管理者以剩余收益即經濟增加值為最高追求目標,是為股東增加財富。這與我國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初衷及最終目標是吻合的。因此,筆者認為,完全可將EVA引入經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
3 國有公交企業引入EVA評價的可行性分析
3.1 利用EVA評價企業經營業績,有利于政府用經濟的手段管理企業
公交行業現代化管理手段的引進勢在必行。盡管公交企業的大多數管理者都明白GPS智能調度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將來也能夠減少人工成本。但在這種技術還不能在短期內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時(短期內投入的成本肯定高于取得的收益),如果考核企業經營者業績時將這部分支出調整到未來的受益期考核,將能大大提高現任經營者推廣這項技術的積極性。
3.2 利用EVA評價企業經營業績,有利于國有企業內部改善管理
EVA能夠帶動和改善企業的各項管理,促進企業的持續改進。按照EVA理念,我們不僅可以計算整個企業的EVA,還可以計算企業下屬各單位、各部門、各線路、各班組的EVA乃至于顧客的EVA。如利用EVA分析確定產品或服務的報價等。
3.3 公交企業的行業特性,符合應用EVA的必要條件
城市公交企業屬于社會公益性企業,持續存在的可能性相對其他行業來講比較穩定,管理人員向行業外的流動性也遠低于其他行業。穩定的行業一般EVA不太有可能持續的增加,但是也可以設計穩定的EVA指標來考核下級經理的業績。因為經濟增加值指標考慮了會計的一般利潤計量,同時也考慮了一些影響長期利潤增加的因素進行調整,比如研究開發費用和職工培訓、廣告投入等,此外還要考慮占用資金的成本,而資金的成本是與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緊密聯系的。這樣EVA指標就把企業微觀經濟活動與宏觀資本市場聯系起來。從而企業的業績評價機制就更為科學客觀,合乎市場經濟的規律。基于EVA指標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技術骨干報酬計劃有利于充分發揮這些企業關鍵人力資本的作用,促進企業長期贏利能力的提高。
4 關于實施EVA效益審計的措施與建議
(1)選擇有條件企業進行經理EVA考核試點;
(2)成立EVA效益審計試點項目專題小組;
(3)選擇專業EVA咨詢公司進行項目咨詢;
(4)調查分析試點企業歷年業績考核情況、現行業績考核制度和企業經濟效益情況;
(5)確定業績評價改進重點;
(6)分析企業經濟利潤,進行利潤指標計算調整,計算經濟利潤;
(7)分析企業資本結構,計算資本成本;
(8)計算公司EVA和公司主要負責人負責的EVA;
(9)根據EVA制定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主要技術骨干的薪酬激勵制度;
(10)根據上述EVA業績評價制度和基于EVA的高級管理人員、關鍵技術骨干的薪酬制度,設計相應的內部經濟效益審計制度和高級管理人員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安排。
參考文獻:
[1]邢俊芳.績效審計與中國審計接軌[J].經濟研究
參考,2003(5).
[關鍵詞]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會計 社會貢獻率
本文所使用的社會貢獻總額主要由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付職工薪酬”和“應交稅費”組成。
一、研究背景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上市公司除自身取得長足發展外,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問題,使得如何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遏制這些負面影響成為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會計作為對經濟活動的反映和監督,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社會責任會計便應運而生。
20世紀70年代美國會計學家戴維?F?林諾維斯發表《社會經濟會計》一文首次提出“社會責任會計”一詞,由此而拉開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系統化研究的序幕,開始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在實踐領域的發展。法國政府于1977年正式頒布法律,要求雇員超過750人的組織(1982年擴大至300人)必須編報年度社會資產負債表,揭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80年出版《公司報告》,鼓勵企業編制增值報告、就業報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標表等一系列社會報告,以滿足除股東外其他關心企業的社會各界的信息需要。國際會計與報告準則專家小組于1982年提出《聯合國跨國公司行為準則草案》,要求跨國公司提供財務和非財務方面的諸多信息。經濟優先權委員會于2001年發表了關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準則SA8000。
我國的社會責任會計起步較晚,財政部于1995年頒布的《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中包括了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兩個評價指標。上市公司對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相對西方國家較滯后。但在2007年12月29日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以及2008年5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的通知》后,我們應密切關注上市公司的披露情況。
二、文獻綜述
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諸多學者是從規范的角度來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研究或介紹國外社會責任會計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如陽秋林(2005)系統地探討了我國建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目標和原則,并在國外披露模式的基礎上,慎重地提出架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應以傳統的三大會計報表為核心。鄔娟(2005)則在分析科學構建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必然性的基礎上提出構建可行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李健(2006)分析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落的現狀及原因,指出我國應盡快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披露體系,并提出我國建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指標體系的原則和內容。
相比之下,有關的實證研究較少。如陳玉清、馬麗麗(2005)選取了907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建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貢獻的指標體系,并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現階段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與上市公司價值的相關性不強,但是不同行業之間的價值相關性迥異[5]。劉長翠、孔曉婷(2006)通過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與社會貢獻率的關系來研究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現狀[6],本文主要借鑒此方法對我國上市公司2006年-2008年的數據進行研究。
在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樣本總體和分行業兩個角度對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和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
三、研究設計
(一) 樣本選擇
本文分行業隨機選取滬深兩市10%的A股上市公司,能源行業5家,原材料行業29家,工業38家,非日常生活消費品25家,日常消費品10家,醫療保健11家,信息技術行業14家,電信服務行業1家,公用事業6家(為研究方便,將后兩個行業合并為電信公用7家),共139家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06年―2008年。剔除了2006―2008年中ST公司和金融類公司。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萬得wind金融數據庫。
(二) 變量定義
■
(三) 研究假設
1.營業收入增長率能夠表明一個公司的成長能力, 如果公司有良好的成長前景, 就有可能對社會貢獻更大,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一:社會貢獻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存在正相關關系。
2.企業出于追求利潤的目的,會減少承擔的社會責任,其信息披露也會受到影響,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水平下降。凈資產收益率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中綜合性最強的指標。因此:
假設二:社會貢獻率與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負相關。
3.劉長翠、孔曉婷(2006)在其研究中提出:通過資產負債率研究公司財務狀況與承擔社會責任的關系[6]。本文采用此觀點且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三:社會貢獻率與公司資產負債率正相關。
四、實證研究過程
(一) 樣本公司社會貢獻率的統計分析
從樣本公司社會貢獻率(V1)三年的平均值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看,樣本公司資產對社會提供的貢獻很少,只有資產總額的2.33% ,且不同上市公司社會貢獻率的差異不大。
(二) 相關回歸分析
1.樣本總體回歸分析與檢驗。
通過Pearson相關性可以看出自變量V3和因變量V1之間的相關性最大。同時,通過回歸檢驗:相關系數R=0.244,判定系數R2=0.60,調整的判定系數為0.039,回歸估計的標準誤差為2.427??梢钥闯?樣本回歸效果不好。并經方差分析看出多個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存在線性回歸關系。但經回歸系數分析看出,只有V4與V1存在顯著線性負相關關系。
另外,通過使用spss軟件分別與社會貢獻率做單變量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后三個自變量的統計分析結果看出,三個自變量與因變量的擬合度都不是很好,但營業收入增長率與社會貢獻率的擬合度要好于另外兩個變量。顯著性檢驗表明凈資產收益率與社會貢獻率、資產負債率的相關性還是顯著的(低于0.05),而營業收入增長率與社會貢獻率的相關性不理想。這表明,假設二和假設三與研究結果不相符,假設一有一定合理性。
2.區分行業進行回歸分析與檢驗。
根據斯皮爾曼相關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行業社會貢獻率指標與其他三個指標的相關性(如表2),發現大多數行業指標的相關性不顯著,只有工業行業上市公司的社會貢獻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在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
區分不同的行業使用spss軟件作回歸分析,如下表3所示,其中電信公用行業、能源行業、醫療保健行業樣本公司的三個自變量和該行業的社會貢獻率擬合度較好,都超過了0.5;工業行業、信息技術行業和原材料行業的擬合度也較好;其中醫療保健與原材料行業的相關性要好于其他行業類型。
(三) 趨勢分析
本文從2006年至2008年樣本公司公開披露的上市公告書、招股說明書、年度報告、臨時報告及其他披露文件中,查找樣本公司是否披露相應的社會責任信息,結果如表4??梢钥闯?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披露模式主要有獨立報告、年報中單獨列出、董事會報告和公司網站上公布,且逐年傾向于使用獨立報告形式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
(四) 研究結論與原因分析
1. 通過對樣本社會貢獻率的統計分析發現,上市公司資產的利用傾向于經濟利益最大化,較少考慮對社會的貢獻。
2. 通過分析社會貢獻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的相關性,發現社會貢獻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存在相關關系,且擬合度要好于另兩個指標。同時,本文分行業研究了社會貢獻率與三個指標的相關性,發現不同行業所反映的相關性大相徑庭,且與樣本總體的分析結果相接近。
3. 從近三年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情況來看,上市公司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較多采用非會計基礎型的披露,且在披露的內容上逐漸趨于使用獨立報告形式,說明社會各界的呼吁得到了回應,但規范的披露制度約束仍必不可少。
五、對策與建議
第一,加強相關法律制度建設。我國諸多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很多企業只是被動地接受SA8000。另外,由于我國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并未全面規定企業所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為實施社會責任會計具體操作帶來麻煩。
第二,提高企業及其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意識。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使得企業容易忽略其作為社會一分子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然而,企業外部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社會行為及其影響的關注程度卻是影響社會責任會計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并培養企業及其會計人員的自愿披露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降低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成本。由于社會責任會計所要求核算的內容要比傳統財務會計核算內容復雜,要想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則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況且大多還處于生存的初級階段,尤其是對一些小型企業而言,極大地影響了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積極性。
第四,建立社會責任審計制度。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社會責任方面的審計,很不利于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與此同時,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則已有了較為豐富的理論及實踐基礎,如果將社會責任審計融入到經濟責任審計當中,那么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的監管將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Davial?F?Linowes.Socio-Economic Accounting. 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1968;11
[2]陽秋林.架構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指標分析體系.審計與會計研究,2005;3
[3]鄔娟.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與完善.四川省情,2005;10
[4]李健.略論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5]陳玉清,馬麗麗.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市場反應實證分析.會計研究,2005;11
[6]劉長翠,孔曉婷.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006;10
[7]楊亞娥,劉建紅.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財會月刊(綜合),2006;7
[8]裘麗婭,徐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構建基于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分析.技術經濟,2006;10
關鍵詞: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
一、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研究文獻綜述
我國企業實行內部審計制度已有20多年的歷史。在這20多年的實踐中,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很多企業并未意識到內部審計可以參與到企業的風險管理過程當中,而付諸實踐者更是少而又少。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最新發展方向,這不僅為內部審計的自身發展提供了契機,而且有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防范風險,取得優勢地位。
二、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界定
(一)內部審計
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而逐步興起的。
我國審計署在2003年3月4日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指出:“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
我國內部審計的內容隨著國家方針政策和企業實際情況而改變,不同時期,內部審計的側重點不同,經歷了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 在注重財務收支審計的同時,更加關注企業經濟效益審計、以經濟責任審計為主,在關注財務收支的合規性和企業經營效益性的同時,加強對業務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評審、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審,以保障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四個階段。
(二)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較為全面而又確切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威廉斯和漢斯提出的。他們在其著作《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中指出,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風險所致損失達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美國學者克里斯蒂(James C. Cristy)認為風險管理是企業或組織為控制偶然損失的風險,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資產所做的一切努力,另外兩位美國學者威廉斯(C. Arthur Williams. Jr.)和理查德.漢斯(Richard M . Heins)認為,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鑒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風險所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70-80年代以后,風險管理迅速發展。
三、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分析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有機結合的邏輯分析
在現代企業中,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所有者將資本投入企業,但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授權董事會經營企業,即經營企業的決策權掌握在董事會手中,與這一權力對應的是董事會負有按照股東意志行事的責任,這是第一層經濟責任關系。這一關系的存在,使得對承擔責任者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成為必然。在董事會做出相關決策后,董事會聘任的經理人作為執行機構,擁有授權范圍內的具體經營管理權,這些權力的擁有也對應著相關責任的承擔――切實執行董事會的各項決議,高效組織企業運營,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的收益。這一權責關系的對應實際上構成了公司的第二層經濟責任關系。這一層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也使得對其責任履行情況進行鑒定成為必然。內部審計的本質是確保受托責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機制。
(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有機結合的條件分析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CIA)執行主席張紹普先生認為:內部審計就是風險評估師,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對整個管理系統進行分析評估,促進完善內部控制。未來的審計事業是建立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作為審計師應在風險高的領域去檢查,成為管理風險評估的專家,保證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財務信息的及時準確、投資決策的正確、經濟活動的合法。IIA主席伍頓安.德森(2004)指出: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協助風險估算程序(企業風險的估算不是單靠內部審計部門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協助其他部門共同對企業風險進行評估);二是對風險管理程序的評價,對風險管理的恰當程度做出保證。
因此,內部審計部門參與風險管理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與客觀性。
應使內部審計組織直接受單位最高管理層的領導。因為這樣的機構設置能使內部審計人員無論在收集信息,進行風險分析上,還是在按風險大小選擇審計項目上,都會從單位的整體利益出發,同時,這也使得內部審計的工作不受其他部門的干擾,為內部審計機構實施審計程序提供權利上的保證。
第二,內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
內部審計不再是對過去的評價,應該洞察風險,評估風險、尋找機會,成為增值業務的推進器。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與以往各階段相比,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更高。美國大型百貨公司JC Penny的內部審計經理、IIA1999~2000年度主席約翰遜(Howard Johnson)認為,在風險導向階段,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以下七個品質:1.具有廣博的知識。了解組織、行業境況與競爭情況、特定機能和流程與整個組織的關系,同時必須善用信息科技分析有關資料。2.化被動為主動。在多變環境下主動確認、分析風險,尋找問題所在,尋找服務機會。3.年度審計計劃應關注現在及未來,具有前瞻性和某種程度的彈性。
第三,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有機結合的案例分析: 國內H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參與風險管理活動的案例
1. 事項:(1)NOKIA公司一直是H公司的芯片供應商。(2)DAA公司并未與H公司建立合作關系。DAA公司的芯片在某些國家是禁用的。為了打開銷售渠道,DAA公司采取了以下迂回策略:①私下與H公司相關的開發人員進行聯系,讓開發人員在研發過程中試用這種芯片; ②向研發人員打聽到了H公司從NOKIA公司購買這一芯片的價格; ③口頭承諾給H公司一個大大低于NOKIA公司的價格。DAA公司的芯片的確性能不錯,開發人員認為完全可以取代NOKIA公司的芯片,于是在開發產品中計劃采用DAA公司的芯片。
2. 由于可能要更換芯片供應商,H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向產品開發部了解相關情況,并設計了風險管理過程,如下表:
3. 內部審計部門根據風險管理過程進行的風險管理如下表:
首先,H公司內部審計部門了解到本公司可能要使用另外一家公司提供的芯片,由此可能中斷與NOKIA公司的長期合作關系,此項行動很可能給公司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內部審計部門設計了風險管理過程的圖表報送董事會并參與風險管理的過程。①內部審計部門對潛在風險進行了分析與識別,此項行動可能帶給公司法律風險。風險的來源是: DAA公司沒有兌現他所口頭承諾的芯片的低價格。②確定了可能的風險后,內部審計部門對風險進行了評估,把風險的等級定為5級。并對風險進行描述:如果DAA公司不兌現口頭承諾,本公司買入的芯片價格就可能高于DAA公司口頭承諾的價格,而沒有享受到低價格的優惠。對于風險的處理,內部審計部門提出建議:提前通知NOKIA公司,H公司要中斷與其的合作關系,并和DAA公司簽訂合同,規定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并且確定了風險責任人是公司的采購部門。
案例帶來的啟示:
1. 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最新發展方向,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企業管理層要高度重視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機制,使內部審計部門積極參與到企業風險管理的過程中。
2. 由本案例可以看出,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可能遇到諸多風險,如法律風險、運營風險,但企業業務部門可能并未察覺潛在的風險,這就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參與到企業日常運作當中去,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過去以及現在,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對風險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內部控制領域,然而,在風險日益增加的新經濟時代,內部審計僅通過內部控制來關注風險是遠遠不夠的,內部審計應該深入到風險管理的第一線,進行風險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風險。
四、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一)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識別與檢查作用
所謂風險識別是指對企業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換言之,就是要確定企業正在或將要面臨哪些風險。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應該對風險識別過程進行審查與評價,重點關注企業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是否得到充分、適當的確認,即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否均已被識別出來,并找出未被識別的主要風險。
(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管理與協調作用
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中,內部審計機構一般都處在企業的董事會、總經理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位置(內部審計機構受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的直接領導,獨立于總經理和各職能部門),正是由于這種特殊的位置使得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充當企業長期風險策略和各種戰略決策的協調人。
參考文獻
1. 盧才武.孫慶文.奕曉慧.企業風險管理應對策略談,經濟論壇,2004年第2期
2. 朱榮恩.賀欣.內部控制框架的新發展――企業風險管理框架――COSO委員會新報告《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簡介,審計研究,2003年第3期
3. 王志楠.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管理的思考與實踐,審計研究,2005 總第125 期
【關鍵詞】 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 作用
一、公司的風險及管理
公司的主要風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決策風險。決策風險是最大的風險。公司董事會對企業的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有效可行的決策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命運。上至國家對企業的決策,下到企業內部對某一個項目的決策,都會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2.經營風險。經營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整個經營運作中,無論是市場環境、產品結構、簽訂合同、合同糾紛的處理等,處理的合適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管理中經營風險的大小。
3.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財務制度、資金運作、成本控制、匯率風險等方面。其中,資金鏈條的斷裂是最大的財務風險,經常導致企業的破產。財務風險還表現在貨幣風險,現金流量的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的業績;信用風險,客戶長期拖欠貨款,造成企業現金被大量擠占;稅務風險,缺乏比精通稅法的管理者,在稅收籌劃工作中容易產生稅務風險。
其他風險包括管理制度、監督體系、人員素質等多個方面的風險,當然也包括內部審計風險。
風險管理因風險而生。風險管理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等內容,就是要認識有哪些風險,風險程度有多大,如何把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但是,風險并不等同于危害,有時甚至可以從風險中獲得機遇。
對企業實際存在的各種風險,國家、上級公司和企業內部都比較重視。內部審計監督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二、內部審計在公司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性
內部審計,已經從單純的財務收支審計,逐步向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經濟責任審計、經濟效益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等方面的同步發展轉變。在全球化、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時代背景下,人才、技術、資本、商品等要素的流動日益加快,經濟社會中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因此組織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影響了組織目標的實現。面對這樣的環境,要讓組織增強應對風險的能力,從而掌握主動權,將風險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就必須強調風險管理?,F在風險管理已經成為許多國際性大公司管理活動的重點。以內部控制為主要對象的內部審計也必須對其進行審查和評價。一方面有助于對組織風險管理狀況作出評價并提出可行建議;另一方面系統反映了現代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對組織的風險管理實務起到借鑒作用。
公司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風險管理必然成為應對風險的必由之路。作為公司管理監督控制的內部審計部門,通過風險管理審計對風險管理進行監督,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的責任就是要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進行有效的再監督。負責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并使之有效運行,按照“全面監督,突出重點”的原則,監督的重點是風險管理方面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及這些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實際運行情況和效果。通過和整個系統的協調一致,達到協調增效的目的。
談到責任,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和教訓,風險管理審計應該承擔的責任是“有限責任”,而不是“無限責任”,這是規避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則。
三、內部審計在公司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就是對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管理制度及運作過程進行評價和有效監督,協助公司改進風險管理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達到提高運作效率和增加價值的目的。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活動,內部審計的對象是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內部審計人員既可以對組織整體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也可對部門風險管理進行審查與評價。由于組織目標層次的多樣性,組織面臨的風險也包括各個層面的內容。風險管理不能僅針對影響組織整體目標、高層目標以及戰略遠景目標的風險進行,還必須針對影響各種經營目標、短期目標、部門目標的風險進行。組織目標是自上而下分解到不同層次去的,低層次目標的實現是高層目標實現的基礎。
內部審計是公司內部的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機構,其基本職能理所當然應是經濟監督。通過審計監督來規范公司的經營行為,使公司自身的經濟活動與國民經濟整體運行協調一致,從而實現自我約束。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審計監督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和研究,提出審計建議,作為高層領導改進風險管理的參考意見,為公司的風險管理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公司內部審計監督的著眼點,主要是保護股東或企業的利益,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面對日益變化的環境,經常會遇到改制、重組等問題,此時,審計可以利用對政策和企業內部經營比較熟悉的優勢,在企業改制重組等經營決策中發揮參謀作用;內審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查出的問題予以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通過對領導關心的熱點問題、管理的薄弱環節和單位開展的審計調查,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利用內部審計接觸面廣的特點,發揮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及時把下屬單位或有關部門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公正地反饋給領導,發揮上下之間信息溝通的作用;在對下屬單位實施審計過程中,對存在的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向下屬單位提出審計建議。
四、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實現公司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也逐步健全完善,內部審計已成為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領導者經營管理理念成熟的表現。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必須是一個獨立的、直接隸屬于企業法人的監督管理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處于較高的層次,可以保證內部審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才能得到真正體現。
(二)加強內部審計的法制建設,提高內部審計工作地位
抓緊制定內部審計的法規條例,將內部審計制度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用法律規定內審機構的地位、結構、層次,使內部審計納入法制化軌道,用法律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用法律的形式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和權利。只有內部審計的法制建設完善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三)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首先,必須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養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國家財經法紀和企業規章制度,才能對企業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有效審計和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依據。其次,要使其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要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
(四)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增強,重在自身的有所作為
在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中,民營企業制度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部審計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幫助監督人員做好審查和監管的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因違紀行為而導致的民營企業經營受損的現象,而且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對各種不規范行為進行及時的披露,幫助企業優化資源分配,以最少的資源來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然而現階段我國內部審計功能還不夠齊全,很多環節還有待完善,所以,充分認識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這能幫助民營企業充分認清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進和完善,進而促進民營企業的良性發展和健康運作。
1 內部審計對民營企業的促進作用以及意義
1.1 內部審計提高民營管理者的內部控制意識
任何一個企業內部審計功能的完善,都需要管理者對企業內部的設計和運轉進行充分的了解,管理者才會對企業的運行系統做出正確的評價;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抵抗市場波動能力相對較弱,其隊伍建設、資金配備、技術實力與國有企業有很大的差距。進入21 世紀以來, 民營企業興起和倒閉的速度非??欤S多民營企業剛興起就面臨倒閉的危險,這是由于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缺陷而導致的;由于審計功能的缺失,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根本情況沒有充分的了解,在進行評價時便出現了錯誤,導致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出現了嚴重性的問題時不能夠采取相應的對策,最終才導致了企業的破產;所以,民營企業越早完善內部審計功能,就會越早了解企業自身管理的漏洞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從而發現內部控制系統的薄弱環節,并且及時確定應對措施,保證民營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1.2 內部審計保證民營企業合理化經營
目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經濟效益的審計;在民營企業各項工程的開展前,完善的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合理的決算統計, 這不僅有利于控制工程的成本,增加運營的收益, 而且還可以維護民營企業本身的合法權益,保證其不受侵犯。完善的內部審計可以強化內部的監督機制,而且有利于民營企業內部的領導班子廉政建設, 避免腐敗行為,為政府的獎勵裁撤提供可靠的依據;而且可以通過對歷任領導的審計來準確評價不同時期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遵守法律法規的情況,有利于提高目前企業的管理水平,并為現任領導提供充足的經驗;此外,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還可以更好的協調各種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 全面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審計部門還可以規范下屬的各種行為,保證其遵規守紀,正當經營;最后,內部審計還可以降低民營企業運營的成本,創造更高的收益,保證各種權益的合法維護。
2 民營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內部審計也加速發展到現在為止,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在各民營公司的大力發展下,國內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與西方國家相比,畢竟我國發展內部審計的時間較為短暫,在許多方面還仍有欠缺,滿足不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國內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2.1 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
一是,缺乏內部審計人員系統培訓和管理,民營企業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不高,在困難面前縮頭縮腦,消極情緒十分嚴重,而且更有少數審計人員受社會不良風氣的感染,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與他人做不正當的交易;另外許多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工作質量不高,審計行為不規范,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部審計人員的威信和形象,而且也阻礙了公司的健康發展;其次,民營企業制度下,仍有許多內部審計人員保持著傳統的思維,難以適應新事物的發展,導致了一定的弊端;而且許多中小型民營公司由于剛剛起步,缺乏專業的審計人員。二是審計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和用人制度的不健全,讓一些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人員轉入到內部審計部門, 而會計工作具有單一、縝密、細致等專業特點,所以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也慢慢形成了注重微觀的思維方式;更有一些小型民營企業為了節約資金,節省人力資源,致使許多工作人員身兼數職,從事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往往還從事著其他的工作,所以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做好審計工作前的籌備工作,更沒有足夠的精力來細化決策前的分析,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2 內部審計部門員工隊伍建設落后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普遍比較單一,缺乏財政、金融、基建等現代經濟所需要的寬領域的專業知識,他們并非審計專業人員,有的是學會計或相關專業經濟的,他們在財務方面的知識比較豐富, 但是缺乏審計工作中的專業知識;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評價審計人員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而現在的許多審計人員沒有接受計算機專業培訓,所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往往較差,他們僅僅能夠完成普通的財務收支審計工作,但是對于一些諸如計算機審計、收支審計等較高層次審計工作往往難以全面開展,嚴重影響審計工作進度和質量,而且也阻礙計部門監督和服務職能的實現。
2.3 內部審計組織結構不協調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確保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客觀公正的前提就是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我國民營企業在管理上存在一權獨大的現象,部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未能參加由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舉行的與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關的會議,難以了解重要經濟活動的決策與運行及管理情況,造成審計工作被動。多數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受民營企業負責人的干擾,而且許多部門的領導越職越權,去影響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此外,內部審計組織結構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許多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看似獨立運行,但是實際上內部的審計工作受董事會、經理層等領導的干擾和制約;最后,內部審計部門的體系不夠完善,責任分工不夠明確,當工作運轉出現問題時,難以發現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3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的應對措施
3.1 強化民營審計隊伍建設,加大審計人員培訓力度
民營企業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首先要落實審計人才的培養政策, 認識到審計人才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注重吸取同類型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經驗,并能夠結合當前企業經濟現狀,保證民營企業制度和指導方針能夠適應我國的市場國情。在管理理念上能與世界接軌是保證我國民營企業取得長足發展的保證,民營企業制度內容要基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完善企業內部審計人才培訓制度,增強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監督意識,優化企業制度與國家政策的融合程度。其次,落實企業業績考核政策,將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監督能力和監督意識納入考核標準,強化現代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定位,促進民營企業的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培養監督意識。將監督納入日常的審計工作范圍,按審計人員履行的職責對日常工作進行鑒定和評定,將企業管理與內部審計控制體系相結合,有效加強管理中的內部審計控制的能力。有很多民營企業因為工作人員喪失了職業道德而導致企業面臨倒閉或破產的危機,為了適應民營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激烈的社會競爭給內部審計人員的品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為只有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才會保證民營企業良好風氣的建立,這也是保證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必要條件;客觀、公正、廉潔的工作作風已經保證民營企業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只有打造一個具有高超職業道德水平的內部審計人員隊伍,才能保證民營企業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
3.2 優化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監督體系
首先,民營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制度對被審計單位有一定的監督作用,能夠細化民營企業管理,維護財經紀律,保證民營企業嚴格遵守國家的財經紀律, 嚴格打擊各種違規行為,從而避免了違法違紀行為的產生,為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而有力的基礎;其次,在民營企業內部的審計信息披露中及時對一些錯誤和弊端進行清除,保證公司對外公布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保證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明了的認識到公司的真實情況,才會更加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在資本投資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減少信息舞弊行為的發生,保證公司又好又快發展,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對于任何一個民營企業而言,其內部審計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證信息披露時的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及時反映出生產經濟的事實;然而當前許多單位的信息資料存在錯誤,虛假性十分嚴重, 完善的內部審計部門便可以及時消除這種不良現象,進而保障企業的良性運作;最后,許多紀檢監察部門職能的發揮也離不開內部審計部門的配合,在一些財務收支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紀檢監察部門只有結合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的證據和信息,才能及時的發現公司內部的錯誤,并對一些損失浪費、貪污腐化現象進行嚴格的打擊,進而保證監察部門的特殊作用。
3.3 構建民營企業內部獨立審計機構
要想更大程度的提高民營企業的經濟收益,首先就應該保證內部審計結構具有獨立性;為了避免領導機構對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產生影響,在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時,應該避開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管理人員的管理,還要及時接受審計委員會的監督,為了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保證內部審計的工作效率,除內部審計之外的其他方面應該讓其他部門來管理,而且不讓其他部門干涉內部審計的相關工作; 內部審計人員的聘用時,要從獨立性的角度出發,招聘的工作人員不能是與企業有利益關聯的人員,這也是充分地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的必要條件。此外,明確內部審計結構中的責任分配,要把具體的責任明確到個人, 讓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有具體的責任和義務,并且設立獎勵處罰措施,任何出現問題的組織或個人都應該接受應有的懲罰,進而保證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1、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企業內部審計具有獨立性,是使內部審計具有客觀性、權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條件。但從我國現狀來看,企業內部審計大多設置于管理層之下,在高層管理人員的授權范圍內開展工作,為管理經營者服務,導致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不強。主要表現在:
(1)機構不獨立。有些企業把審計機構設在財會部門中;有些企業把審計機構和監察部門合并在一起;有些企業由分管錢財物資及賬目的人員兼任審計崗位;有些領導既領導財會工作,又領導審計工作。因此,企業的內部審計很難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特別是在面對領導參與或法人違規時,內部審計往往顯得格外無能為力。
(2)經濟不獨立。由于內部審計人員職位、工資福利等均受企業的控制,內審人員往往難以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尤其當企業某些行為違背法律法規時,內審人員為維護自身的利益,容易對不正當的企業行為采取默許的態度,從而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3)工作、人員不獨立。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的內設職能部門,在本企業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服務。因此,內審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內部人際關系的壓力,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和發現問題的處理。在審計過程中,有些內審人員秉公辦事不僅受到本企業同事的誤解和非議,有時還會遭到領導的阻撓,甚至打擊報復,致使審計監督缺乏有效的保障。
2、內部審計法規不健全,人員素質不高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盡管有《審計法》和《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及《審計機關指導監督內部審計業務的規定》等,但還不夠完善,效力也比較差。內部審計法規依據不充分、不健全,或出現空白,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時,只能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權威性,因而增大了審計風險。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行為呈現多元化現象:如企業的并購、分設、債務重組、非貨幣交易等。為了更好的服務企業和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內部審計人員必然要參與到企業的這些經濟行為中,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能懂財務和審計知識,而且還要精通企業的各項相關業務。然而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絕大多數是從會計崗位轉過來的,知識面較單一,內部審計人員整體水平不高,綜合素質較低,識別風險、判斷正誤的能力較差;有些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欠佳,不能經受各方面的誘惑;更重要的是內審人員一般由領導指定,很容易出現任人唯親的現象,從而難以選用有真才實學的人來擔當此重任。因此一些素質不高的內審人員,無法運用最新的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審計方法來防范和化解風險,如:沒辦法采用抽樣技術,基本上全憑審計人員的主觀標準和經驗來確定樣本規模和評價樣本結果,這種判斷抽樣極易遺漏重要事項,很容易形成審計風險。
3、企業內部審計質量不高內審人員在工作中仍以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為主,審計目的仍是“差錯防弊”,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審計多,事前、事中少;對下屬單位審計多,對本級的審計少;對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多,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少(或者基本沒有)。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級部門的審計任務上,為審計而審計,很難發現客觀性、針對性和苗頭性的問題。此外,由于長期以來內部審計機構人手少,任務重,往往埋頭于具體的事物,又由于多為財務崗位上轉到審計工作中來的,年齡偏大,接受新鮮事物、新的理念不及時,養成了一種微觀思維和慣性思維的定勢,不能舉一反三,尋根探源,不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加之有些企業的領導思想單一,認識不足,只重視審計的數量,不重視審計的質量,只重視審計的形式,不重視審計的效果,從而出現不少企業出現年年審老問題,老問題年年出的現象。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對策建議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企業面臨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防范風險,提高管理水平和總體競爭實力。要做到這些,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國家審計機關要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講座、進行審計工作培訓等形式對企業領導進行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企業領導自身也要努力學習審計新知識和新方法。積極主動地抓好內部審計工作,切實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確保內部審計機構具有履行職責所必須的權限;積極支持內部審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解決本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在管理權限范圍內,授予內部審計機構必要的處理、處罰權,使內部審計機構與財務基建部門真正成為做好企業內部財務經濟管理工作的“左手和右手”,而不是“對手”,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環境。
2、樹立風險意識,為建立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加強全員風險意識教育,通過分析違規行為的后果和危害,使員工樹立內部控制的責任意識,認識到執行內控制度是每位員工的責任,在本企業樹立良好的內控文化;要解決個別人認為內控工作時領導的事,是個別部門的事,是幾個人的事。實踐中,內控工作涉及到各企業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有,強化內控、防范風險人人有責。要通過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教育員工樹立“大內控”的思想,本企業上下,無論哪個崗位、哪個環節都要想到內控工作,想到風險防范。
3、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才能保證審計的公正性內部審計是履行獨立經濟能力的經濟監督活動,企業內部審計雖然不具有國家審計那樣的強制力,但它在開展審計工作中也應具有獨立性。它要求在本企業主要負責人的領帶下獨立地開展工作,不受其他部門的干擾。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審計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企業在設置內審機構時應堅持兩條原則:
一是獨立性原則,這是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最重要的原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內部審計實務準則》的一開始就強調:內部審計師“必須獨立于他們所審核的活動”“獨立性可使內部審計師提出公的不偏不倚的見證和評價,這對于正確的審計工作實施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權威性原則,這是企業內審工作充分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主要體現在內審機構的地位和設置層次上,內審機構的組織地位和設置層次越高,權威性越大,內審的作用就發揮的越充分。
4、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內部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水平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只有不斷地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才能更加有效的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益。要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必須做到:一方面企業領導要改任人唯親的為任才為親;另一方面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首先,要求企業內審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其次,要求內審人員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必須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管等方面的知識;再次,要求內審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已提高應變能力和內審隊伍的整體素質,適應高層次審計監督工作的需要。
5、建立一套完整的獎懲制度,為審計人員履行職責提供權利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過建立內部審計激勵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考核和評價,肯定成績,并進行適當獎勵,能夠增強審計人員的成就感,有利于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另外,對監督不力的審計人員,應予以嚴厲處罰,情節嚴重的或由于監督不力造成經濟損失較大的,應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