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5 10:2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核算全流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會計電算;全通用;中央數據;分組核算;自動轉賬
“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就是立足于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研究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標準化模塊結構和主輔核算貫通等基本問題的1系列觀念和方法體系。
很多學者認為各單位會計核算存在個性,不可能實現全通用的電算會計。wu可否認,各會計主體的會計核算的確有很多個性,但這些個性往往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如各會計主體設置和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可能不1樣,尤其是明細科目也許相差甚遠,但它們都是會計數據分類核算的歸屬,其賬戶的基本結構仍然是左借右貸,可以用相應編碼來表示各會計主體相差甚遠的這些科目。又如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會計報表差別很大,但它們都是從賬簿中采集數據編制的,可以運行電算會計不同的編表指令來編制這些差別很大的會計報表,而編表指令用戶是可以自定義的。因此,對于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全通用理論研究可以忽略不計。我們最感興趣的是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共同的會計理論基礎。自15世紀復式簿記誕生以來,會計核算已經形成了1整套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會計電算化雖然使得核算手段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會計基本理論仍然適用。(2)規范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有1整套規范化的專門方法,如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形成1個較完整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任何單位的會計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運用這些專門方法。(3)整齊的會計數據流程。會計核算數據的總體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憑證數據1賬簿數據1報表數據”。會計電算化中,賬簿數據不是編制報表的依據,而主要為分類管理提供數據,并非可有可wu。因而只要是會計核算,任何單位都要遵循這1共同的會計數據處理流程。(4)通用的會計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制度》,這是11個不分行業、不分部門、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業會計制度。這為全通用理論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塊的全通用。在實務工作中,賬務處理和報表模塊被公認可以實現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資、固定資產、銷售等模塊,普遍認為經過努力也可以逐步實現全通用,但成本模塊則普遍認為不能全通用。實際上各單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編碼技術和報表模塊可以實現成本核算通用化設計。
綜上所述,全通用理論是可行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的全通用可以為管理信息系統和審計電算化提供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數據平臺,實現會計數據資源的高度共享,從而有利于會計電算化實務的發展。全通用理論框架主要由以下8個部分內容構成。1、核算方法全通用
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編輯、存儲、加工和輸出時所運用的1整套專門方法,其目的是為經營管理提供電子會計信息,實質就是會計核算軟件的設計與開發方法。
會計軟件設計者總是首先調查數據流,完成科目編碼和數據表的設計;然后分析任務,劃分模塊;最后圍繞數據表和科目編碼,自上而下地逐1模塊設計調試,完成初始化、系統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數據輸出等方面的設計任務。因而會計電算化核算專門方法有9個,即科目編碼、數據表設計、模塊劃分、初始化、系統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和數據輸出。這9個專門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不能相互取代,必須配合運用,共同構成全通用電算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9個專門方法全通用,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的技術性保障。
2、主輔核算全通用
日常會計核算,我們通過科目編碼進行,也稱為編碼內核算。但編碼并非萬能,有些更詳細的核算內容,僅依靠科目編碼是wu能為力的。如工資1般按工資總額組成內容進行明細核算,很難同時按職工姓名進行明細核算。又如材料1般按類別或庫別等口徑進行明細核算,很難細化到成千上萬的材料品種。這些工資到人、材料到品種等的核算內容,實際上是更為詳細的明細核算,即使強行編碼到如此詳細的程度,如國內某些會計軟件可進行九級編碼,記賬憑證的編制也wu法適應。因此,編碼并不是越詳細越好,也不是編碼級別越多越好。編碼內核算不能滿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時,就必須用編碼外核算進行補充。哪些內容納入編碼內核算,哪些內容列入編碼外補充,并沒有現成的統1標準,完全要根據本單位核算與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來決定。實行主輔核算相結合,既能適應日常會計核算需要,又能滿足管理者對各種管理信息的需求。編碼內、外核算存在大量數據交流,比如各種口徑的工資匯總表、發出材料匯總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等輔助核算內容,都會產生大量表格數據,將其打印出來,就是原始憑證,需要據此編制記賬憑證來輸入機內。這些憑證數據的手工輸入將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錯。全通用電算會計應尋求1種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動輸入方法,即表格輸入法,來實現編碼內、外核算的貫通。
3、主控模塊全通用
“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就是立足于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研究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標準化模塊結構和主輔核算貫通等基本問題的一系列觀念和方法體系。
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各單位會計核算存在個性,不可能實現全通用的電算會計。無可否認,各會計主體的會計核算的確有很多個性,但這些個性往往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如各會計主體設置和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可能不一樣,尤其是明細科目也許相差甚遠,但它們都是會計數據分類核算的歸屬,其賬戶的基本結構仍然是左借右貸,可以用相應編碼來表示各會計主體相差甚遠的這些科目。因此,對于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全通用理論研究可以忽略不計。筆者最感興趣的是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理論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會計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共同的會計理論基礎。自15世紀復式簿記誕生以來,會計核算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會計電算化雖然使得核算手段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會計基本理論仍然適用。(2)規范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有一整套規范化的專門方法,如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等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任何單位的會計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運用這些專門方法。(3)整齊的會計數據流程。會計核算數據的總體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憑證數據――賬簿數據――報表數據”。會計電算化中,賬簿數據不是編制報表的依據,而是為分類管理提供數據,并非可有可無。因而只要是會計核算,任何單位都要遵循這一共同的會計數據處理流程。(4)通用的會計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制度》,這是一個不分行業、不分部門、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業會計制度,這為全通用理論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塊的全通用。在實務工作中,賬務處理和報表模塊被公認為可以實現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資、固定資產、銷售等模塊,普遍認為經過努力也可以逐步實現全通用,但成本模塊則普遍認為不能全通用。實際上各單位的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編碼技術和報表模塊可以實現成本核算通用化設計。
綜上所述,全通用理論是可行的。全通用理論框架主要由以下3個部分構成。
一、核算方法全部通用
會計電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編輯、存儲、加工和輸出時所運用的一整套專門方法,其目的是為經營管理提供電子會計信息,實質就是會計核算軟件的設計與開發方法。
會計軟件設計者總是首先調查數據流,完成科目編碼和數據表的設計;然后分析任務,劃分模塊;最后圍繞數據表和科目編碼,自上而下地逐一設計模塊調試,完成初始化、系統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數據輸出等方面的設計任務。因而會計電算化核算專門方法有9個,即科目編碼、數據表設計、模塊劃分、初始化、系統維護、數據輸入、數據編輯、數據加工和數據輸出。這9個專門方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們不能相互取代,必須配合運用,共同構成全通用電算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9個專門方法全通用是會計電算化全通用的技術性保障。
二、主控模塊全部通用
會計電算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可用系統論的觀點對它進行層層分解。最高層的若干模塊是主控模塊,它們體現了會計軟件的主要功能和系統風格,其模塊結構的劃分標準是否科學將影響會計軟件的整體質量??茖W的模塊劃分標準有助于獲得標準化、通用化,甚至是全通用的主控模塊結構。按功能和數據處理流程劃分是電算會計模塊劃分的兩種主要標準,它們各有優缺點,只采用其中任何一種標準,都會顯得美中不足。如果以數據處理流程為主要劃分標準,將各模塊重復的內容抽出來,再按功能劃分,就可以揚長避短,進而獲得全通用標準化主控模塊結構。這一主控模塊結構適合于任何一個會計主體的電算會計,并能實現強大的核算功能。這些核算功能主要包括:加工中央數據,實現雙軌核算制,并為適度的反記賬和反結賬奠定堅實的基礎;結合采用主輔核算,既能滿足傳統編碼內會計核算的需要,又能進行更詳細的編碼外核算;報表模塊全通用,不僅能加工各種實時核算和隨機核算報表,而且結合編碼技術可實現成本核算的全通用。
三、主輔核算全部通用
日常會計核算主要通過科目編碼進行,也稱為編碼內核算。但編碼并非萬能,有些更詳細的核算內容僅依靠科目編碼是無能為力的。如工資一般按工資總額組成內容進行明細核算,很難同時按職工姓名進行明細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類別或庫別等口徑進行明細核算,很難細化到成千上萬的材料品種。這些工資到人、材料到品種等的核算內容,實際上是更為詳細的明細核算,即使強行編碼到如此詳細的程度,如國內某些會計軟件可進行九級編碼,記賬憑證的編制也無法適應。因此,編碼并不是越詳細越好,也不是編碼級別越多越好。編碼內核算不能滿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時,就必須用編碼外核算進行補充。哪些內容納入編碼內核算,哪些內容列入編碼外補充,并沒有現成的統一標準,完全要根據本單位核算與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來決定。實行主輔核算相結合,既能適應日常會計核算的需要,又能滿足管理者對各種管理信息的需求。
現代企業會計核算是現代企業內在要求和會計制度約束,是在科學經營預測與決策的基礎上,圍繞現代企業戰略目標,對一定時期內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所進行的計劃與規劃。目的是使生產經營活動按照預定的計劃與規劃進行流轉和運動,以實現企業理財目標的有效管理機制。因此,實行會計核算是行業企業資本經營機制運行的必然需要。行業企業要進行資本經營,必然要引入會計核算機制。公司制組織內含有完善的治理結構,這本身就成為了該組織的結構性狀。如何根據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局的治理邏輯,有效完成會計核算活動,則關系到公司內部各利益主體權益的保障。實踐表明,董事會與經理局時常存在利益博弈,從而構成了會計核算與公司結構相契合的關鍵環節。從董事會角度建立有效的財務監管機制,并授予經理局適度的財務支配權利,則是目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現代企業視角來看,影響會計核算有效開展的因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1)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會計核算問題。公司范圍內的財務信息不對稱現象來自于事業部結構本身,即各分工司因各自經營活動的相對獨立性和專業性,使得它與總公司間擁有更多的個體信息,這一效果將激勵分公司隱藏部分財務信息而實施機會主義行為。諸如,在預算資金申報上超出自身實際需要量,或者在利潤分配上增大自己的福利性基金比例等。這些都構成了公司范圍下的財務風險,因其影響到了總公司財務部門對資金流量和流向的正確監管。(2)信息不完美所導致的會計核算問題。信息不完美又是另一類概念,是指因公司無法獲取未來經營過程中的全部信息,而使其遭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這一后果對于公司來說是致命的,歸因于資金在統借后必然存在著還本付息要求,此時存在著兩類風險:(1)因分公司經營不善而影響公司整體的償還行為;(2)因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公司資金統借數量偏離實際需求量,而增大其的資金合理配置的難度。對于后者而言,則將在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得到體現。
二、解度基礎上的現狀反思
基于上述現狀分析,知道了因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幅度較大,從而在信息會計信息傳遞上存在諸多問題。那么這些問題是否可在現實層面給予克服呢。筆者認為,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則還應在優化會計活動的組織資源范疇下來下工夫,進而有效降低會計信息的傳遞問題。結合以上思路,這里針對現狀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反思:
1.計核算機制方面就現行大多數現代企業而言,其雖針對于財務狀況進行了有效的編制,但尚未建立起相應的組織機構,進而,難以順利開展對會計核算的協調、仲裁、執行以及監督等工作,同時,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再加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沒有對會計核算形成正確的認識,導致企業的會計核算機制不健全。
2.計人員的意識方面對于企業高層領導而言,現行大多數企業過于重視經營效益的結果,忽視了經濟效益的過程,以至于企業高層領導在注重會計核算對成本費用節約的同時,缺乏價值管理和系統管理觀念,最終將導致會計核算缺乏可操作性;對于企業會計核算人員而言,現行的大多數現代中小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從業素質低下,首先是相關專業會計核算知識落后,不能夠滿足會計核算工作的需求,極大的降低了會計核算工作效率;其次是會計核算人員思想決策低下,不能夠充分調動自身工作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以上方面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算執行和監控方面現行部分企業雖制定了完善的會計核算機制,但其監督和執行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導致完善的會計核算機制流于形式,成為一紙空文。同時,我國多數企業缺乏有效的預算反饋機制,其會計核算和會計核算系統脫鉤現象也愈加嚴重,久而久之,勢必將給我國一些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據統計,有35%的企業由于此原因破產。
4.核和激勵機制方面現階段,績效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以成為各行企業迫切加強的主要問題,該問題嚴重制約著各行企業會計核算目標的實現?;诖蠖鄶惮F行企業缺乏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以及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難以充分調動廣發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自主性,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價值最大化的實現。
三、反思引導了會計核算合理化的定位
根據資本循環公式G—W—G`可知,會計核算的主要工作在于對企業資金進行動態監管,其目的在于增強資金的使用效率。但在縱向內部治理結構下,實施企業會計核算監管任務的便存在兩個主體,董事長、總經理。為此,財務部門在整合兩個層級的價值取向時應明確,建立在董事會的審計活動和建立在經理局的管控活動,二者間是能夠融合的。即,審計活動的整體視角,能為會計核算活動提供優化信息,而優化措施的實施則能滿足經理局的管控要求。具體而言,會計核算合理化可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1.確面對審計活動的約束董事會必然追求所有者權益最大化,從而其所開展的審計活動在于對經理局工作績效的評價。由于審計活動不僅關注公司資金循環,也將公司整體經營狀況納入到考察內容之中。這樣一來,審計活動必然能全面反映出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從而就能獲得以財務部門為核心的各部門運營形態的好壞來。從這一點出發,其在客觀上有助于公司的健康發展。
2.理轉化審計活動的結論在正確面對審計活動約束的同時,還應改變傳統意識上審計與會計核算相對立的觀點。在審計中所提出的問題,都應成為財務管理部門優化自身工作的切入點。借助審計整體視野的優勢,便能促進自身在資金管控業務上的良性開展。以上兩個方面的定位,就為我們整合兩個層級的價值目標提供了思路。歸根結底就在于,在資金監管上應形成審計與會計核算間的融合機制,這也是對現代企業審計功能的重新解讀。
四、合理化定位下的策略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合理化定位下,策略可從以下兩大方面給予構建。
1.理局層面的策略構建(1)采購階段的策略。總廠財務部門應根據各分廠產能水平和設施設備狀況,額定下一年度的采購資金數量。這里需要注意兩個問題:①預算資金的額定原則上應是剛性的,但需要根據分廠技術改造和產能水平調整需要進行彈性化管理。②分廠在進行生產物資和設施設備采購時,總廠財務部門應全程參與。這樣一來,就能在總量控制和流程監管上確保采購成本的控制,進而為會計核算結果的真實、有效性提供支撐。當然,資金額定還應根據PPI指數進行調整。(2)生產階段的策略。建立在激勵兼容原則下的實施路徑,可以在分廠范圍內將生產經費以項目小組進行額定(其原則符合采購階段的闡述),并將經費的管理權限下放到團隊負責人身上。這樣一來,就使得信息不對稱因層級關系的減少而降低。同時,將生產成本進行逆向分解,最終通過任務的形式落實到成員人頭上,且制定相應的成本控制獎勵措施。這樣一來,就保證了生產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最終,也為會計核算結果的真實性提供了依據。(3)銷售階段的策略。所謂聲譽約束機制,就是建立起輿論監管機制。此時,可以將銷售階段的工作人員業績輸入數據庫,并在全廠范圍內進行呈現。這樣一來,即為年終的績效獎金發放提供了依據,也使得在公開信息下降低了他們實施機會主義行為的愿望。其效果自然在于優化了會計核算結果。
2.事會層面的策略構建針對經理局的會計核算信息,董事會需要通過審計制度來給予監管。但正如上文提到的,審計與會計核算之間還應建立起共生的融合效應。具體策略構建如下:(1)全流程融合。全流程融合是針對審計的監管職能而言的。所謂“全流程融合”可理解為,企業在資金籌措、資金預算、資金配置、資金使用、資金回籠等5個環節都應建立起二者的融合態勢。事實證明,懂事會只是在各節點引入審計職能,將難以有效識別經理局的財務管理績效信息。畢竟,以會計報表為主的審計對象只是一種形式要件,而要件背后經濟事件的真實與合理性卻很難識別。(2)結構性融合。結構性融合是針對審計的輔助職能而言的。具體是指,在二者融合的過程中,應充分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先行、先導地位;審計則以輔助財務管理的角色而存在。之所以強調這一點,可歸因于兩點考慮:①經理局執行企業的實際經營職責,其必然須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適時制定和調整經營策略。這樣一來,針對財務流程的動態管理也就成為應有之義。②我國企業制組織內仍存在著“一股獨大”局面,這必然導致職業經理無法實質性的開展工作。因此,應在內部治理機制下,對經理下放財務管理權限。③多主體融合。多元主體融合主要體現為二者融合下的機構組成?!岸嘣边@一原則已經表明,在引入審計機構時不僅應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還應考慮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不難理解,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參與其中,可以在提升審計公信力和客觀性上發揮重要職能。關于這一點,對于那些上市企業尤為關鍵。
五、案例
今年以來,工行秦皇島西嶺支行從細節入手狠抓核算質量,差錯率較去年大幅下降,實現連續兩個月“零差錯、零風險事件”,有效的防范了操作風險。加強領導,強化管理。該行“創三無上等級”活動領導小組明確主管營業室的副行長為核算質量的第一責任人,網點負責人為營業室核算質量的直接責任人,每周召開兩次運行風險分析會,由主管行長和網點負責人分析出現差錯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善機制,梳理流程。為提高會計核算工作質量,規范該行會計核算行為,制訂了《2013年核算質量管理辦法》,組織業務骨干梳理各個崗位的操作流程,按崗位管庫員、綜合柜員分別寫出操作流程,分發柜員,規范操作行為,使各崗位的操作制度化、規范化。依托活動,強化培訓。圍繞“我在崗位上干什么?我與崗位要求差多遠?我需努力改變的是什么?”開展大討論,督促員工查找自身不足,分析原因。在柜員中開展“零風險事件”活動,對“零風險事件”柜員予以獎勵,每周由零風險事件的柜員在晨會上介紹經驗,使營業室形成了人人爭當“零風險事件”柜員的局面。
六、小結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初始化;科目設置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244-01
會計電算化已經在各企事業單位財務系統中廣泛運用多年,就應用效果來講,不少單位電算化應用效果并不盡人意,究其原因,除領導觀念、重視程度、經濟實力、人員素質等因素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首要環節就是會計電算系統的初始化工作不到位。由于會計電算化的初始化工作只能進行一次,并且對后期的會計核算工作有極大的影響,許多單位在初始化工作中考慮不足,各種設置不到位,嚴重制約了后期會計核算的速度和質量。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于一個新建企業的會計電算系統初始化工作來講,更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針對新建后轉入生產經營的企業,談一點自己在會計電算系統初始化工作中的體會和建議。
一、會計電算系統的初始化準備階段
(一)全面考慮、總體規劃,設計適用于本單位的會計核算體系及會計核算流程。對于新建企業來講,第一步是結合建設期特點,先考慮建設工程核算的需求,第二步是考慮建設期向生產經營期的過渡階段,滿足試生產過程的財務核算需求,第三步是考慮一個完整的生產經營型企業的全面財務核算需求。根據以上三方面的需求,設計本公司會計核算流程。重點是建設期工程核算和經營期成本核算流程。
(二)硬軟件的選擇與配置。硬件是電算化系統的基礎,在硬件的選擇上,盡可能請專業人士幫助選擇運行穩定、速度、硬盤和內存容量、信息傳送等方面能滿足需要的品質較好的硬件設備。軟件是會計電算化的主體,建議考慮國內知名的比較成熟的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
(三)積極與開發商溝通,結合企業特點和核算流程實現二次開發功能,即實現通用型財務軟件向適用于本企業核算的專用型財務軟件的轉化。各企業要根據本企業的特點和核算要求,積極與開發商溝通,結合本企業會計核算的特點及重點,制定ERP系統中的全面財務核算流程及初始化工作流程,這是今后會計核算工作能否順利實施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
(四)進行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做到人人懂流程,人人會操作。會計核算流程及初始化工作流程經討論確定之后,要進行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讓財務人員在充分了解建設及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工作流程的基礎上、熟悉財務核算流程、初始化工作流程、初始化工作內容等,按照初始化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計劃,責任到人,分工明確,準備進入初始化的設置階段。
二、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初始化設置
對于新建企業來講,我們除了設置滿足一般性核算需要的會計科目外,還根據企業特點進行重點會計科目的設置。
(一)滿足建設期工程核算的需求。在這一點上,我們主要在“在建工程”科目的二、三級科目上下功夫。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分別設置了“土地”、“海域使用金”“建安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等二級科目。另外對于建設單位領用的甲供材料設置了“其他應收款―工程材料”科目,并按照施工單位進行輔助核算。
(二)滿足試生產過渡期的核算需求,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分別設置了“試生產準備費”“試生產成本”等二級科目。
(三)滿足生產經營期核算需求,重點在成本類會計科目的設置上下功夫。我們的做法是:對于生產單位設置“生產成本-基本生產”科目歸集生產產品發生的直接費用,設置“制造費用”科目歸集間接費用和分廠管理運營費用;對于輔助單位設置“生產成本-輔助生產”科目歸集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發生的直接費用,設置“制造費用”科目歸集間接費用和本單位管理營運費用。在設置過程中充分考慮各基本生產單位和輔助生產單位特點進行三級科目和輔助核算的設置。
(四)輔助設置。輔助設置在會計科目中的應用是極為重要的,這一點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我們的主要設置是:貨幣資金設置現金“流量項目”輔助核算;“在建工程”設置“項目名稱”輔助核算;“固定資產”設置“資產類別”輔助核算;往來科目設置“客商輔助核算”或個“人檔案”輔助核算;成本費用類科目設置“制造成本中心”或“部門檔案”輔助核算。
(五)會計報表初始化。會計報表是會計核算的最終成果,也是會計電算化的核心部分,設置開發各種報表是初始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會計報表的初始化工作,我建議先設置基本會計報表,即滿足對外報告的一般財務報表。然后根據本單位管理需要設置本單位管理報表,分別滿足單位績效考核、效益評價、市場定位、領導決策等多方面的需要。在建設期我們不僅根據需要設置了在建工程明細表,還設置了在建工程――待攤投資明細表,以便領導在掌握大項工程支出的同時,也了解待攤投資各分散項目的投資情況。在各項報表名稱、類型、結構確定以后,接下來大量的工作就是報表公式設置、參數設置、勾稽關系核對等內容,在這一點上建議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按業務分工負責、分工設置,以實現財務報表設置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
三、會計電算化運行過程中的補充與完善
【摘要】醫院成本核算是一項費時耗力的工作,利用系統將醫院財務核算與成本核算有機結合起來,既可做到會計核算數據和成本核算數據的有效統一,亦可提高數據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關鍵詞】會計;成本核算;合二為一;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2-0164-01
醫院成本核算是一項既費時,又耗力的工作,將醫院財務核算與成本核算有機結合起來,既可做到會計核算數據和成本核算數據的有效統一,亦可提高數據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會計核算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是公認最高的,為提高成本核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利用系統將兩者合二為一是最有效的管理辦法。
1在院領導及各部門的配合下,做好上系統前期準備工作
1.1對醫院的核算單位進行重新設置根據醫院管理需要,建立醫院成本核算機構,配備并培訓相應合格的高素質成本核算人員,將核算單位分為3大類:醫療部門、藥品部門、行政管理部門。
1.2清產核資 對全院各部門資產進行認真清理盤點,財產物資要清查,保證帳實、帳帳相符,對固定資產做到計算機建賬,專人負責。對各部門占用房屋面積進行實地測算,重新核實,將固定資產和房屋折舊由計算機自動計入部門成本。
1.3理順收費項目,明確收入明細依照3000多種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做到收費明細清楚,實現醫療收費的有序管理,為財務與成本核算一體化軟件的自動采集打下基礎。
1.4 統一收入標準口徑根據醫院的管理需要設置更為明細的財務收入項目,并制訂相應的會計明細科目,為醫院會計與成本核算一體化提供了統一的收入標準。統一核算口徑,把成本核算和會計核算口徑統一,數據來源也要口徑統一,避免數出多門,嚴格會計期間,成本核算的期間和會計核算的期間保持一致。
1.5制定醫院相關消耗定額及內部服務(成本轉移)價格參照市場價格,將醫院水、電、氣等后勤服務項目測算出工時成本,按人力成本計算出各服務項目的價格,將供應室的幾十個服務品種測算出實際成本后制訂內部轉移價格,實行醫院內部有償服務。
1.6規范工作流程 在實行財務與成本一體化管理系統時,根據本單位的實際需要進行工作流程的規范化操作。其他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準確性和真實性是前提,需要單位強力的制度約束。
1.7 由軟件公司編制財務及成本核算一體化軟件 將財務核算與成本核算有機結合,依據會計科目和成本分類項目,實現會計一次錄入,計算機自動完成會計核算和成本核算的兩項任務,形成集會計核算和成本核算為一體的經濟管理系統。
2會計與成本核算一體化軟件系統的特點
①數據完全共享,財務與成本核算一體化。財務數據與成本數據保持一致,為管理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數據。同一系統既能處理會計核算,又能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保障了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客觀性,使財務數據和成本核算數據得到有效的統一。②效益最大化。依賴出納業務、門診及住院收費系統、固定資產、工資系統等數據實現憑證的自動生成,直接提供會計與成本核算所需數據。③與數據庫無關。由于各醫院信息系統采用的是不同商家的軟件系統,而此軟件采用的是與數據庫無關的數據利用模式,解決了各系統數據間不能利用的矛盾。④醫院全成本核算支持下的分科核算體系,各部門收入、支出一目了然,有效杜絕了重復計算、分配不均的弊端。⑤通過整合利用其他業務系統數據,杜絕了以往各信息系統獨立應用模式。
3“合二為一”具體實施操作流程及最終管理目的
本著數據真實、暢通、及時的原則,充分利用醫院信息系統數據,通過出納信息化管理,將醫院零星收支數據生成供財務和成本使用的數據。
3.1具體實現方式出納在收付每一筆款項時錄入現金或銀行單據業務發生的日期、內容、金額以及核算單位的選定。通過系統提供的憑證生成器生成原始憑證,該原始憑證除滿足賬務需要外,還包含成本數據供成本核算所用。
3.2數據采集從門診收費處及住院結賬處采集的收費數據,匯總之后為財務所用,其本身涉及的開單科室、執行科室、病人所在科室數據即為成本核算中的單位,而大量的醫療服務項目數據即為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所用。
3.3費用分配采用四級分攤的方法,自動科學合理歸集分攤醫院的管理費用和后勤保障服務費用,充分披露各級各類的全部成本。堅持月末對帳,會計和各財產管理部門、會計和成本核算的數據都要進行核對,保證數據一致無誤。
3.4成本分析考核按相關規范、制度計算醫院各項成本,系統自動整理成本核算資料,提供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預測和成本決策資料各種報表。
能夠應用“因素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方面分析,尋找成本控制點,多角度對科室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及提出相關建議:內一病房,上半年纖支鏡檢查89例,比去年增64,過敏源檢測298次,比去年增124次,收共增加近20萬元:節約消耗,降低床日單位成本,提高效率。
參考文獻
[1]肖高峰.醫院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一體化的芻議[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財務會計流程;弊端;優化
財務會計是對企業資金運動的核算和監督,同時還需要為相關利益關系人提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財務會計作為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其基本工程內容主要以會計憑證二進制、會計賬簿登記及會計報表編制等,財務會計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水平,會對企業的各項決策帶來較大的影響。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各項活動發生了較大了變化,所以需要加快對財務會計流程進行優化,確保其能夠更企業的發展相適應,更好的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財務信息。
一、傳統財務會計流程的弊端
(一)記賬的各個階段缺乏有效聯系
近年來,各行業加大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在信息化技術支撐下,會計工作效率取得了較大程度的提升,財務人員所有記賬流程也都可以利用信息化軟件來完成。但是會計記賬的各個環節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互相之間缺乏溝通和聯系,信息資源共享性較差,在信息化技術下,并沒有對財務會計流程產生較大的改變。
(二)不能對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進行反映
目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過程中,由于受技術和制度的制約,在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采集時,無法確保其所采集的財務信息的全面性,往往存在著財務會計信息缺失的問題,這就導致不能將企業的財務信息真實有效的反映出來,財務會計流程的真正作用和職能沒有有效的發揮出來。
(三)獲取的會計信息滯后
目前我國財務會計工作中,其在收集到各種財務信息后需要對其分析核算后才能將其在業務活動中進行應用,這就導致會計信息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特別是企業對于所搜集到的資金流和物流信息,其在應用時更是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滯后性,無法及時將企業的經營狀況反映出來,這勢必會對企業的各項決策帶來較大的影響。
(四)信息之間存在孤立性
在傳統會計流程中,財務會計信息在某一個階段存在著一定的孤立性,與相關的財務會計活動聯系不強。而且固定模式下的會計流程,獨立的會計核算方法,更導致會計信息之間缺乏聯系,從而對會計信息的利用效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二、財務會計流程優化的原因和依據分析
(一)企業流程分析
企業流程分析是流程再造的首要環節,對流程再造能否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流程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分析企業原來的,或者現有的管理方法,發現并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原因進行探討,隨后制定出相應的問題改進對策。
(二)企業流程再設計
企業流程再設計需以上一階段為基礎,在流程分析階段上對企業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改進和完善,包括企業管理方法改革,管理理念創新等等。企業流程再設計在企業流程再造中同樣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不可忽視。
(三)企業流程再造的實施
企業流程再造由企業流程和企業流程再設計為其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和環境條件,這為企業流程再造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企業流程再造實施過程中,再造過程的實施階段是流程再造的核心所在,也是流程再造能否成功的關鍵。在該階段,需要將企業設計出來的流程與企業具體的經營管理活動有效的結合,將理論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應用,從而完成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人員和職位的變動等,對于這個階段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以有效的預防在實施過程中一些不當行為而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危害。
三、會計信息化技術下的財務會計流程優化
(一)加快財務會計標準的統一
這里所指的財務會計標準實際指財務數據標準,想要確保財務會計流程的順利開展,財務數據標準需首先得到統一,因為只有統一了財務數據的標準,會計記錄的標準化才能得到實現。所以,在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中,第一環節必須先為財務數據設置一個統一的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較為系統、全面,并且可以實現數據共享的源數據,也可稱作數據庫。這樣一來,財務會計憑證、賬簿等才會變得更加合理,憑證中所記載的數據結果才會更加可靠。會計信息化下的財務會計建立起共享的源數據以后,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直接從源數據中獲取需要的財務數據,這一舉措促進了無紙化會計的發展,使財務會計數據的搜集、查找和利用變得更加方便。
(二)簡化會計核算流程
在財務會計流程優化過程中,一定要對會計核算流程進行改進和簡化,順應時勢發展,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應用到會計核算工作中,借助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各部門之間信息的及時傳遞,切實解決信息關聯性缺乏問題,使會計核算工作變得更加簡單。對于財務會計核算來說,簡化后的核算流程不但能節省核算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還能有效避免數據重復,切實提高財務會計核算效率。
(三)加強會計流程順序的創新
在當前信息環境下,財務會計流程的優化,需要從傳統的會計工作思維中脫離開來,對會計流程順序進行了了全親,加強信息之間的聯系,避免信息孤島的產生。由于傳統會計流程順序是在人工工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由于企業財務和業務分離,這就導致企業財會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并接觸不到企業的具體業務,而只是記錄和統計業務及財務數據,會計工作與其他部門之間缺乏聯系,從而導致信息孤島的產生。但在當前信息化一半下,企業財務會計工作通過計算機來對其進管理和控制,會計信息和財務數據都利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而且企業建立了共享的信息資源系統,各部門之間有效的實現了信息的共享,這就能夠有效的提高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而且會計信息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確保了會計核算的準確性。
(四)實施實時控制策略
一方面,將支持會計控制的各項控制原則輸入數據庫,進行初始設置,發生經濟業務時,事件接受器接受信息,事件控制器根據數據庫中輸入的各項控制原則對經營活動的合理性進行判斷,財務人員通過管理軟件實現實時控制。另一方面,將財會人員直接參與到活動主體的各項活動過程中,并對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當經濟業務發生時,財會人員及時判斷經濟業務是否合法、合理,為決策者提供合理依據,減少經營風險。
四、結束語
目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已全面實現電算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為了更好的與現代信息化財務管理需求相符合,則需要加快對財務會計流程的優化,對傳統財務會計流程進行改進,從而更好的加快推動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化的進程,確保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盧佳銘.會計信息化下的財務會計流程優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4).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 商業銀行 金融工具 會計管理 問題 內涵 策略
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工具業務,通過運用各種具有經濟價值及財富管理功能的基礎性或衍生性金融工具,為客戶提供專業金融服務,實現規避風險、賺取增值利潤等投資目標,同時為商業銀行贏得專業聲譽和非利息收益。近年來,金融工具業務在商業銀行經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與中間業務一并成為各大銀行主要競爭領域和重要收益來源,是現代商業銀行實現經營戰略轉型、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主流發展方向。金融工具業務具有高杠桿性、不確定性、高風險性等內生特性,同時也成為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各大銀行對金融工具業務前中后的交易記錄、風險監控、價值披露等經營信息反映的準確性、銜接性、及時性、靈活性要求越來越高,對會計管理在金融工具業務管理中的產品支援、風險支持和決策支撐功能需求愈發高漲,金融工具會計管理正面臨著符合內外部監管規范和精細化經營管理的雙重壓力。
一、商業銀行金融工具業務會計管理的主要問題分析
自2006年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以來,為適應準則規范,各商業銀行不斷摸索、創建和累積了一套適合業務經營需求的會計科目體系、會計記賬機制和報表編制規則,基本滿足金融監管要求和內部統計報告的需要。后危機時代,由于金融工具業務發展的多樣化、內外部監管的深層化、集團管理一體化、業務經營精細化的趨勢愈發深入,商業銀行金融工具業務前中后臺監測分析結果不一致,財務報表與業務及風險報告不統一,財務計算邏輯與業務統計規則相左、系統對賬差異核對困難等問題日漸突出,已經影響和制約了商業銀行金融工具業務的日常管理和經營決策。筆者經過調研發現,主要問題原因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會計科目體系不夠清晰
部分商業銀行對于金融工具業務會計科目體系仍缺乏統籌規劃,會計科目通常按照業務發展需求隨機、分散設計,科目編排方式一般采取平行設置,科目體系的遞進層次、框架結構不夠清晰,沒有按照業務、產品及會計分類情況進行分層設計,科目體系靈活性及可拓展性較差。部分科目維度設置仍然比較粗放,沒有完全按照產品維度進行合理分設,不能充分滿足分部門、分產品和分收入類別進行管理會計分析的需要。
(二)會計制度體系不夠完備
部分商業銀行對于金融工具業務仍缺乏一套覆蓋業務初始分類、后續計量、終止確認及報告披露等全流程和全情景的會計制度體系,相關會計規則分散在部分操作手冊、功能說明等文檔的各個章節中,權威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較差,制度版本更新滯后,不能及時、充分滿足業務開展和實務操作的需求。同時,由于在會計管理組織設置中實行“業務隨人走”,且疏于對會計管理流程規范的梳理整合,一旦發生人員交替或崗位變動,交接人根本難以及時跟進相應工作,容易產生操作風險。
(三)信息披露機制仍不健全
首先,部分商業銀行在金融工具業務交易、風險管控、核算報告等一體化系統建設方面的進展仍較滯后,往往是業務交易優先實現系統自動化處理,但對于系統支持有限的結構性、特色產品的模型估值、會計過賬及會計調賬仍然依賴手工處理和過渡,降低了金融工具業務信息披露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其次,商業銀行在金融工具業務統計報表系統建設初期,就缺乏與前臺交易系統、風險管理系統之間對口徑設置、信息共享、關聯對賬等方面的統籌規劃,導致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部分被割裂,在前中后臺分別報送的業務經營數據不一致時,跨系統數據追溯和差異核對難以實現。最后,在相關統計報表設置上,沒有充分結合產品風險維度和管理精度需要,報表項目不夠直觀、定義不夠準確、項目邊界不夠清晰,無法準確可靠地為業務預算下達與考核評價提供對照和參考,導致報表信息對經營管理的決策相關性不強。
二、商業銀行金融工具業務會計管理應對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商業銀行應當在對本行進行深入的管理診斷和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準則規范、同業慣例和本行實際情況,在同一框架下、按照業務范疇分層分批研究制定會計科目與核算制度體系,科學設計和使用金融工具業務管理會計報表,加快金融工具業務全流程的系統自動化處理,持續提升金融工具業務會計管理水平。
(一)全面整合重構金融工具業務會計科目體系
金融工具業務會計科目應能滿足銀行核心系統實際和集團并表需要,與財務會計報表及管理會計報表相協調,促進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相協調,同時還能有利于前中后臺的系統對接、數據傳遞與核對。為此,商業銀行一是要結合業務風險、會計分類情況統一規劃設置一級科目,滿足會計報表信息高度集約化反映與統計的需要。二是要是依據產品類別、會計要素、損益類別等合理設定二級科目,與一級科目形成正確的歸屬關系,并能與統計報表口徑相互銜接。三是還要根據重要性原則,合理擺布會計科目維度,將金融工具業務非核算報告必須的科目維度信息下沉至賬戶或管理臺賬層面反映,以提高科目體系精簡度和運行效率。
(二)統籌規劃制定金融工具會計核算制度
金融工具業務會計核算制度應能與集團和同業標準相對接,與會計準則、監管標準相協調,做到政策規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首先,核算制度應當按照業務范疇合理進行分類分層,與產品體系對應銜接,確保覆蓋全面、層次清晰。其次,會計核算制度中應當設立獨立章節對各類金融工具業務在初始確認、后續計量及終止確認等環節的所采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進行統一規范,形成金融工具業務分類會計基本政策,為現行及今后同類產品具體核算政策的選擇提供指導和依據。其三,會計核算制度應當劃分不同的會計核算環節與會計情景,分步驟、詳細闡述具體核算流程與賬務分錄,實現業務流程與核算流程的完整覆蓋和匹配對應,為會計實務和相關系統開發提供了有效參考。最后,為配合會計核算,商業銀行還應對業務主管部門、風險管理部門制定有關金融資產分類管理辦法、資產估值/減值操作辦法等,理清業務處理流程,為相關實務操作提供指引。
(三)規范設計和使用金融工具業務管理會計報表
鑒于金融工具業務種類繁多、交易流程復雜、交易金額龐大等因素,為全面反映核算信息、做好金融工具業務分析及管理、完善和強化商業銀行金融工具業務經營預算編制和業績考核分析水平,商業銀行應當結合自身信息系統建設情況,設計和使用一套符合經營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的管理會計報表。為此,商業銀行一是要真正做到報表機構分層、條線分部、產品分類,建立完整的金融工具業務管理會計報表體系,對金融工具業務經營成果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展現,滿足多維度分析與經營決策需求。二是要契合商業銀行發展戰略,突出重點、科學設置金融工具業務報表項目和子目,層層遞進形成包括業務量、外部合約損益(利息、價差損益、傭金及手續費等)、內部資金轉移成本(FTP成本等)、估值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經營費用(含減值損失等)、凈利潤及經濟增加值(EVA)等在內的管理會計報表項目體系。三是要在完善建立金融工具業務分產品、分部門、分客戶、分客戶經理等全量財務數據庫的基礎上,商業銀行要對管理會計報表項目與全部相關會計科目的對應關系進行了重新梳理和逐一論證,重建科目到項目的邏輯映射關系,實現經營分析數據的可驗證性和自動化歸集處理。
(四)不斷加快金融工具統一系統平臺建設
金融工具產品價值受市場因素影響頻繁波動,為及時、全面的反映相關資產負債價值調整、損益實現與風險暴露情況,以利于管理層快速做出反應和決策,商業銀行要不斷加快金融工具統一系統平臺建設。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建立金融工具業務前臺交易、風險控制、后臺結算操作的統一系統平臺,全面貫穿覆蓋金融工具業務合約登記、產品估值、減值、計息、交割等后續一系認計量流程,強化金融工具業務要素或估值參數信息的完備性與及時性,支持對結構性、個性化產品的估值處理,不斷提升系統對業務全流程處理的自動化支持水平。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還要加快金融工具業務跨部門、跨系統的信息共享與銜接整合,統一評估和開發金融工具業務前中后臺系統接口,強化業務與賬務的雙向對賬機制,加強金融工具業務信息管理的協調性和約束力,為日常金融工具業務及財務信息的一致性披露提供有力保證。
(五)及時跟進相關國際會計準則修訂調整
金融危機后,經過深刻反思后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開始著手對現有財務報告準則體系進行重大修訂和調整,并自2009年以來陸續了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公允價值計量及相關披露準則等相關新準則及修訂案,將于2013年至2015年間分別實行。其中,《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章:金融工具》(IFRS 9)改變了原有金融資產分類及確認計量模式,特別是對現有具備多元管理目標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拆分、公允價值計量范圍的擴大、新的預計損失模型的實施都將成為執行新準則的焦點問題。商業銀行應當對此展開深入研究,全面評估新準則執行后帶來的業務經營模式、盈利模式、資本監管等方面的變動和影響,未雨綢繆做好相關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及系統需求的梳理和適應性調整工作,全力確保新準則實施后的業務平穩過渡和系統順利對接。
參考文獻
[1]羅水秀,郭小寧. 衍生金融工具相關會計問題的反思[J].生產力研究,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