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3 10:00: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聯網技術展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7-0049-02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物聯網的浪潮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物聯網主要是利用紅外感應器、定位系統等傳感裝備,實現互聯網和物體之間的連接,從而獲得物體的信息,并進行通信,實現對物體的識別、跟蹤和監管等。而物聯網技術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拓展了信息的獲得領域,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加強各個行業之間的交流,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1 物聯網概述
1) 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是一種新興的智能感應網絡系統,它可以利用物體智能感應裝置來對數據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通過網絡傳輸的過程,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使其傳輸到指定的信息處理中心,從而可以實現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間的信息交互。物聯網可以定義為利用射頻識別、紅外線感應器和激光掃射器等傳感設備,并按照事先定好的協議,可以實現物品和互聯網的結合,并進行大量信息的交換的傳輸,從而保證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和監控的一種現代網絡。
2) 物聯網的構成
從結構上來看,物聯網的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底層的數據感知層次。這個層析具有較強大的信息感應的功能,它可以實現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底層的感知層次包含眾多的內容,包比如二維標簽、識讀器、攝像頭、傳感網絡等內容,可以進行物體的識別,它是物聯網網絡運行的第一個環節;二是數據網絡的傳輸層次,它可以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并且進行傳遞。它包括通信網絡、網絡管理中心、智能處理中心等內容。三是數據網絡傳輸層以及內容應用層。內容應用層對已經處理過的信息進行分析,并納入到一些有關的行業中,和行業的技術充分融合,有利于實現變電站的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
2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的內涵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增添了很多新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且多樣化,為此政府也針對目前的發展形勢,制定了一些新的規劃。
1) 政府部門出臺了一些推動互聯網的發展規劃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逐漸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比如我國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將物聯網納入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中去,也完善了相應的產業標準。但目前市場環境比較復雜,產業標準還在完善和發展的階段。雖然各地政府已經開始出臺一些關于物聯網發展的策略,但是標準仍舊不統一,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也表現出不確定性。
2) 各地高校開設了物聯網專業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信息的傳輸和交流。很多機構紛紛成立了一些物聯網工作指導小組。很多高校增設了物聯網專業,力求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促進物聯網事業的發展。
3 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物聯網可以通過感知層對事物進行感知和識別,因此,這就需要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支持。無線射頻技術是一種智能化的技術,它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和指導,可以充分利用無線射頻信號對目標進行識別,從而獲得一些有關的信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可以在復雜、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它不和目標對象直接接觸,而且它可以同時對多個目標進行識別,具有較高的精準度,以及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利用無線射頻技術進行識別,可以快速獲得信息,并進行信息的共享。
2) 無線傳感技術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傳感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通過組織一些傳感器單元,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從而可以實現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無線傳感網絡可以實現各個節點之間的感知,并能夠對數據進行傳遞,從而用來處理網絡中的監測數據和信息。
3) 智能技術和納米技術
在物聯網技術中,智能技術是其中一項關鍵的技術,主要是在物體中引入智能系統,增加物體的智能性,可以實現和用戶之間的交流,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納米技術可以應用于更小的物體,它能夠實現這些更小的物體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技術和納米技術之間的配合越來越緊密,可以通過二者的結合可以使一些物體更智能化和人性化。
4 物聯網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物聯網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未來的發展中會繼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要推動物聯網的持續發展,就要解決一些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等方面。
1) 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由于我國物聯網技術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一些關鍵技術還處在初始應用階段,需要進一步發展傳感器接入技術和核心芯片技術等。第一,目前,現有的傳感器的連接受到通信的距離的限制,而傳感器本身對外部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第二,目前,傳感器的存儲能力和通信能力還有待提高,且數量不足。第三,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需要應用大量的傳感器,因此要發展傳感器網絡中間件技術,目前我國網絡中間件技術還不完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創新。
2) 要統一標準規范
統一標準規范,有利于保障互聯網的應用和推廣,否則將會影響到互聯網的發展。我國互聯網技術還在發展階段,所以尚未建立健全互聯網標準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我國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物聯網的發展與國家的一些利益息息相關,因此,要制定統一的物聯網標準,但是目前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統一的物聯網國際標準難以確立,因此,標準規范不能在短期內形成。
3) 信息安全和保護隱私的問題
目前,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信息安全問題和保護隱私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物聯網的應用中,首先要對物品進行感知和識別,在這個過程中,一項關鍵的技術就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可以自動獲取物品的相關信息。它方便了人們對一些不可接觸的物體的信息的獲得,但是如果不加以對其進行控制,那么很多物品的信息就會被更多的人們所知,并對物品進行無限制的追蹤。因此,這對信息的隱私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也存在一些隱私安全的問題,很有可能導致信息的泄露。所以,要完善訪問機制,設立訪問權限,對信息的傳遞、查詢等操作行為加以控制,減量減少由于信息泄露而給個人帶來的損失;同時,很多信息需要進行隱理,只允許被特定的人所看到,因此通常會采用加密的方式。在物聯網識別技術中,保密已經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物聯網中,秘鑰管理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這是因為物聯網具有多源異構性,所以保密工作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在物聯網中,IP地址有待擴充。每一個物體都需要有著自己的IP地址,可用于對它專屬的識別、傳輸等。目前,Ipv4已經滿足不了地址的需要,因此,這就需要利用Ipv6的支持。但是,要將實現Ipv4向Ipv6轉型,并解決系統兼容的問題成為面臨的一項挑戰;另外,設備生產成本的問題也要重點關注。目前,物聯網的規模逐漸擴大,信息數量逐漸增多,因此,需要降低物聯網設備生產的成本,從而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推動物聯網智能化的發展。
5 應用前景
1) 有效的資源控制,實現節能環保
目前,我國資源短缺,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耗能較高,還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影響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有利于調節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物聯網的應用,可以推動物品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發展,有利于對資源進行高校的控制,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2) 推動開放和合作
互聯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它為物聯網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系統,促進信息的傳輸和交流。因此,在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中,要推動開放和合作,保證產業之間的協調,努力研發,實現出核心技術的突破和發展。
3) 加快應用開發
我國物聯網技術還處在初始階段,很多技術和方法還不完善,企業的盈利狀況還有待改善,在資金的投入上還不足,因此,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容易停滯不前。所以,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要加快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和開發,做好宣傳工作,政府給予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給予企業一些補貼,保證他們發展物聯網技術的資金支持,進而可以進一步擴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應用中的信息安全問題,做好保密工作,加大安全維護的力度,打擊蓄意破壞的行為,通過法律法規對制度進行完善。
6 結語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利用物體智能感應裝置來對數據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通過網絡傳輸的過程,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傳達到信息處理中心之后,有利于實現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間的信息交互。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還存在著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核心技術有待突破、信息安全和保護隱私的問題等,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前景廣闊,其可以進行有效的資源控制,實現節能環保;并進一步推動開放和合作;還要加快應用開發,促進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還要根據目前的需求來推動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掌握更多用戶的心理需求,促進應用范圍的擴展。
參考文獻:
[1]劉愛軍.物聯網技術現狀及應用前景展望[J].物聯網技術,2012(1):69-73.
[2]吳青,曾飛,初秀民.物聯網技術在現代散貨碼頭應用現狀及趨勢展望[A].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第八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中國智能交通協會,2013:7.
現在的技術趨勢都與連通性以及連接日益緊密的世界中信息的獲取有關。提前了解技術的趨勢再重要不過。2016年制造商應密切關注的技術包括大數據、預見性維護、工業物聯網及透明工廠運作的智能能量監測。
安全性支持的生產能力
安全性支持的生產能力是制造商尋求超出操作員和設備保護之外更廣泛的保護性能的趨勢之一。一些公司正使用安全速度使得各種操作多產并且通過減少頻繁性延誤來實現操作的連續性。
大數據
傳感器和預見性維護
如今很多智能部件都利用傳感器實現綜合性狀態監控。傳感器包括近距離傳感器、位置或速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加速器和電流傳感器。由這些傳感器傳輸的狀態信息可用來進行預見性和預防性維護。企業采集的綜合性傳感器數據有助于系統監測設備何時開始磨損或者損壞。與提取和發送數據用于維護分析的界面設備連接使用,傳感器可大大地節約成本。
大數據及其在工廠的角色
大數據技術有助于企業對數據流進行篩選,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幫助企業得出有益的結果。那些制定計劃、明確想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所需數據和有效利用信息的公司將會獲得競爭優勢。大數據還要求嚴格的計算資源還有了解最新發展和趨勢的信息技術人員。
工業物聯網
所有的討論將我們引到了工業物聯網和價值據說有2800億的連接器件市場。工業物聯網不包括傳感器、智能運動部件、通信節點、環境控制及其他設備。工業物聯網的目的是削減停工時間、交貨時間,減少庫存水平,簡化客戶定制和提高效率。
智能工廠
傳感器的連接、物聯網的連通性和大數據的功能性將不斷促使企業挖掘數據來培養切實可行的洞察力。這一運營透明化水平將幫助從設備操作員到管理層的整個企業做出提高績效和增強盈利能力的決定。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技術;云計算
隨著計算機水平的不嚳⒄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與此同時,改造物質世界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的概念誕生了。所謂物聯網主要是指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以及傳感技術的有機疊加,并在此基礎上融合了更多人性化的設計。近年來,物聯網技術逐步應用到建筑消防和軍事等領域,給各行各業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
一、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物聯網技術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生產過程以及家居生活的監控,甚至還可以實現遠程數據采集和測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指揮調動,一方面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隨著物聯網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物聯網在這些領域的應用范圍,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1.物聯網技術在建筑消防領域的應用。眾所周知,消防安全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感知層、網絡層以及應用層。感知層為最底層,它能夠對各種物質進行感知,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在建筑消防領域中,它可以識別物體,將那些與火災場景產生的相關信息采集和補貨到,并接受人們的各項執行命令。網絡層是連接感知層和應用層的橋梁和紐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通過有線和無線網絡將感知層搜集到的險情通過網絡、無線網絡傳達到應用層,這是一種險情的傳遞。除此之外,它還會將應用層的消防指令傳達給感知層,實現消防指令的傳遞。應用層則包含消防部門和防火重點部門,這里是消防決策產生的地點。
2.物聯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近些年來,美國的軍事領域正在進行一項研究計劃,該計劃就是將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到未來的戰爭,筆者認為,這將進一步提高物聯網技術使用方的軍事作戰能力,避免人員傷亡,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甚至還建立了相應的項目,通過在戰場上應用不同類型傳感器來實現傳感器網絡的建立,幫助士兵迅速了解戰場的實際情況,輔助相關人員做好決策。在具體的應用中,相關人員必須在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上采用協同感知的方法,融合不同傳感器數據分析應用場景和不同位置的分析結果,來進一步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3.互聯網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將物聯網技術同電網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電網的智能化。這種方式可以及時迅速地掌握整個電網的信息。電網信息的掌握必須建立在良好通行線路的基礎上,實現終端信息的采集應用,使數據實現安全穩定的傳輸,進一步提高智能電網的可靠性,將全面和及時以及準確的信息傳達給工作人員。筆者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發現,智能電網將會實現更多設備的有機聯系,這其中就包括智能傳感器、控制元件以及地理設備設施等。
4.物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自然環境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水土資源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等,這些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違背,也會對我們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實現對水土資源的有效監督,對環境的有效監測,并實現農業的精細化管理,而物聯網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這些領域的應用效果。以農業領域為例,在進行種植和養殖業的同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各種病蟲害等。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領域的應用,就可以及時監控災情的發展,并監視農作物灌溉情況,土壤氣候變更情況等,還可以收集溫度和風力等因素的發展變化情況,從而對農業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切實幫助廣大農民群眾預防災害,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二、物聯網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隨之,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隨著互聯網應用范圍的拓展也會更加嚴重。首先,物聯網技術可以運用無線數據通信技術,實現對商品所有信息的及時獲取,方便了我們的同時也給信息竊取人帶來了方便,使他們能夠隱蔽的獲取信息。這樣就會使相關人員的信息在不知不覺中泄露出去,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其次,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主要目的在于實現全球商品供應鏈的整合,使經濟主體的經濟關系更加密切,因此,一旦經濟出現問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為巨大,更難以想象。最后,由于物聯網技術涵蓋范圍非常廣泛,這也使得其信息竊取手段更為方便快捷,給國家安全威脅帶來巨大的隱患。
三、建議和展望
雖然物聯網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為我們帶來了方便和快捷,給我們構建了一個美好的藍圖,我國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相關企業研究層面,對物聯網的研究和發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物聯網技術的實現還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資金和成本的問題,這是物聯網技術發展最直接的決定性因素,它制約著物聯網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又如通信的距離和外部環境指標對物聯網技術發展的阻礙,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夠解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很有可能會停滯不前。在解決上述問題之后,物聯網技術還應當著重考慮物聯網使用者的隱私保護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在使用物聯網時能夠更加安全,更加放心。
四、結語
總而言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正在不斷拓展,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研究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物聯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物聯網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當然這一過程也非一蹴而就的,他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熊本海,楊振剛,楊亮,潘曉花.中國畜牧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進展[J].農業工程學報,2015,S1:237-246.
[2]歐文.物聯網技術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
[關鍵詞]家禽;疫??;防控;物聯網;使用意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30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4-00-03
0 引 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家禽疾病的蔓延,家禽養殖業面臨著嚴峻挑戰,其升級成為了一個必然的趨勢――加快推動傳統家禽養殖向現代生產方式轉型,從散養方式向集中規?;B殖轉變,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畜禽養殖的質量及安全水平。而農業物聯網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家禽業生產的集約化、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在歐美發達國家,農業物聯網已成為畜牧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豬、牛、雞等畜禽養殖實現了全程監控和實時監測,有效防控了家禽疫病的發生。2009年8月,提出建立中國傳感信息中心的戰略設想,為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提供契機和動力。此后中央1號文件也多次提出要加大力度推廣農業物聯網的使用。
但近年來,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推廣遇到了障礙。企業和科研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和推出物聯網技術,如溫氏集團成立的物聯網研究中心,但這些新技術卻得不到真正的應用。這個問題涉及養殖戶的行為。因為養殖戶是物聯網技術的直接應用者,他們的使用意愿直接影響了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假設養殖戶是一個理性經濟人,那么養殖戶作出經濟行為選擇時,必然考慮收益和成本問題。
因此,本文在了解家禽養殖疫病防控現狀的基礎上,運用養殖戶行為、技術接受等理論,評估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向,找出影響使用意向的因素,從而為相關政策建議提供證據和參考,以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家禽疫病防控領域的應用進程。
1 研究綜述
農業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包括農業動作物生產智能監控、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立、智能農機和農業信息傳送等多個方面。學者對物聯網在畜禽養殖監控和疫病防控方面的應用作出了相關研究。顏波提出,畜禽養殖的規模化讓人工操作的弊端逐漸突顯,農業物聯網的出現為大規模高效管理提供了支撐。周茁 等通過研究,總結出了適用于我國生豬養殖的農業物聯網體系結構,該結構包括育種繁育、數字化精細喂養、個體行為視頻監測、疾病診斷、豬舍環境監控、糞便自動清理及無害化處理和綜合應用7個應用模塊。王海則基于牛羊養殖過程中的信息可追溯層面,提出通過給牛羊佩戴電子耳標實現一對一的電子建檔,當發生疫情或畜產品質量等問題,就可以追溯到源頭禽只。
縱觀國內外相關文獻,關于農業物聯網在畜禽養殖方面應用的研究已有不少,并且得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結論。但是從當前文獻檢索的結果來看,目前的研究大多數涉及豬、牛、羊和水產品的安全養殖領域,對養雞的物聯網應用探索很少。而且,大多數研究都是集中于研究技術的使用現狀和前景,較少關注物聯網直接使用者的行為和技術的使用意向,這關系到技術的推廣可行性,是技術被充分應用的前提條件。因此,本文將基于前人的研究,利用對廣東溫氏集團實地調研采集的數據,分析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家禽疫病防控方面的應用現狀,同時對養殖戶的物聯網技術使用意向進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2 家禽養殖疫病防控與物聯網應用
溫氏集團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1991年啟動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以來,溫氏應用物聯網技術以協助生產養殖管理,實現現場的實時監控、環境自動檢測、生產設備自動控制等,向著機械化、精細化、智能化邁進,這些技術在奶牛和生豬的養殖上應用廣泛,例如:奶牛生理特征監測傳感器項圈,實時監測奶牛的生理特征,實現奶牛期預測等異常行為判斷,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S著家禽養殖自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溫氏也加大了家禽智能化養殖的研發力度,如禽舍環境智能監控系統,并在養殖場設點應用和推廣,將實用性強、效果好的技術設備通過補貼購買的形式推薦給養殖戶使用。但調查發現,這些研發出來的物聯網技術在家禽養殖領域的應用現狀卻遠遠比不上在豬羊養殖領域。
2.1 家禽安全溯源體系形同虛設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大多數養殖場只能根據禽只的特征或特殊標記識別家禽,無法對家禽建立檔案信息系統,構建家禽安全溯源體系。當家禽出現疾病時,無法及時和準確地追蹤到疫病源頭禽只,從而導致家禽疫病的擴散和蔓延。
為了進一步建設動物標志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實現重大家禽疫病及雞肉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快速追蹤,溫氏已逐步向旗下養殖戶推廣使用電子腳環,但是該項技術只局限于二維碼識別。二維碼系統里記載的只是溫氏產品的相關“廣告”信息,和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建檔、信息可追溯相比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2.2 禽只個體實時監測無法實現
基于引種選育和日常養殖兩個重要環節的實時監測現狀,調查數據如圖1所示。
在調查的養殖戶中,有10.38%的養殖戶認為自己的養殖場不能做到逐步淘汰異常禽只,達到凈化禽群保證禽群優良的標準;剩余的89.62%則表示自己只能根據經驗,通過人為觀察禽只的行為變化和健康狀況,淘汰異常禽只。
圖2顯示,幾乎所有的養殖戶都通過觀察家禽的行為、精神狀態和排泄物來辨別和發現異常禽只,在“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下,41.51%的養殖戶表示管理員定期對家禽進行抽檢診斷也能幫助其及時發現異常禽只。
由此可見,養殖戶在逐漸實現養殖的規模化,卻還遠遠達不到規范化,由于養殖密度過大,養殖場不能對家禽個體進行實時監控,只能憑經驗觀察禽只,做不到實時監測和落實到每只禽只,因此不能及時檢測發現病禽,為家禽疫病的滋長提供了機會。溫氏技術人員反映,實現家禽養殖的個體體征智能監測及疫病預警診斷,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成本,并且家禽個體特征等原因也會阻礙該技術的應用。
2.3 雞舍智能測控系統未能普及
溫氏集團在改善雞舍環境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加大了雞舍智能測控系統的研發力度,并積極向養殖戶推廣使用,但似乎效果不佳。
表1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養殖場主要是通過人為改善禽舍環境,如人為通風換氣、調節禽舍光照溫度等。這種方法適用于規模較小的養殖場,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其弊端也逐步凸顯。禽場人員配備和管理水平跟不上規模的增長,導致禽舍內空氣衛生狀況較差,氧氣含量減少,空氣中有毒氣體、灰塵含量和隨空氣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不斷增加;加之不能及時監控和改善禽舍環境,從而導致禽群抵抗力下降,嚴重時將引發疫病。
盡管雞舍智能測控系統已經在溫氏集團開始推廣使用,但被調查的養殖戶中真正使用的僅有5.66%,表明該項技術未能普及。
2.4 家禽糞便處理設施落后
對家禽排泄物的清潔及處理是家禽飼養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耙蝗找磺鍧崳?一日一消毒”能在源頭上杜絕病菌的傳播,而對排泄物應該進行無害化處理,既有效回收利用又能達到環保的目的。
被調查養殖戶表示,目前通過人工對家禽排泄物進行清潔。之前溫氏集團向養殖戶推廣的糞便自動清理機器,由于成本過高、效果不明顯而被擱置。而對于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來說,其人員配備少,難以做到每日清潔。
養殖戶還表示,家禽排泄物堆積到一定量時統一由雞屎廠或化肥廠收購,不存在直接丟棄、人為掩埋和人為焚燒等不正確的處理方法。但在排泄物從囤積到出售期間,病原菌不能有效地被殺滅,將長期藏匿于養殖場,提高了疫病爆發的可能性,也是家禽反復發病的原因之一。
3 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向分析
立足溫氏集團“公司+農戶”養殖模式的研究,運用養殖戶行為理論,參考技術接受模型,通過李克特量表評估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愿。調查數據顯示,有大約15.24%的養殖戶對在養殖過程中投入使用物聯網技術表示完全不同意,34.74%覺得比較不同意,28.78%覺得不確定,還有14.84%認為比較同意,僅有6.4%的養殖戶表示完全同意。
由此可知,養殖戶對使用物聯網的意愿并不高。筆者通過分析量表的度量因素,發現影響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感知易用性、養殖規模和使用成本。
3.1 感知易用性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愿
養殖戶對使用物聯網技術的難易程度的感知直接影響了其物聯網使用意愿,感知易用性越大,則使用意愿越強。而掌握一項技術的難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等,或是使用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養殖戶溫氏旗下的養殖戶大多學歷水平較低,對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一項新的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存在使用難度和障礙,將會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接受和使用意愿。將物聯網技術應用與家禽養殖過程中,對于知識水平有限的養殖戶而言,這一項技術是否容易操作,難度系數是多少,這都是養殖戶會考慮的問題。
3.2 養殖規模越大,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愿越高
溫氏旗下的養殖戶養殖規模大小不一,而規模是影響其對新技術的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從養殖場的主觀條件出發,大規模養殖場應用物聯網技術的邊際成本較小,有利于養殖戶增加收益,而小規模養殖場不存在人員配備不足問題,其應用物聯網技術的收益可能小于成本,所以小規模養殖戶的使用意愿相對較低。
3.3 使用成本是制約養殖戶使用物聯網技術的主要因素
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技術的成本是制約養殖戶投入新技術的主要障礙,一項新的技術被采用,很大程度是由這項技術的應用成本和所獲得收益的差額決定,即應用該技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具有導向作用。由于養殖場的選址有一定的要求,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上,養殖戶除了要負擔本身技術設備的成本,還承擔著網絡設施成本、技術使用培訓成本等,這些成本都會讓收入單一的養殖戶不輕易投入使用一新技術。
4 在使用物聯網防控家禽養殖疫病方面的建議
對溫氏集團的案例分析發現,目前物聯網應用于家禽養殖領域的現狀并不樂觀,家禽養殖疫病防控方面仍存在許多漏洞,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意向不高。為促進物聯網在家禽疫病防控環節的推廣使用,提出以下建議。
4.1 政府提供技術補貼,落實惠農政策
生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加速轉變的重中之重。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農民往往無力承擔技術設備的投入成本,而先進技術設備的匱乏,又會降低農民的生產效率,使其收入減少,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所以,關注“三農”問題,貫徹落實惠農政策,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向投入使用物聯網技術的養殖戶提供一定比例的資金補助,從而降低養殖戶的物聯網使用成本,提高農民使用先進技術的積極性。
4.2 深化“公司+農戶”合作模式
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有助于家禽養殖業的發展。物聯網技術的使用成本較高,如果養殖戶無法承擔這一技術的應用成本,那么再好的技術設備也將被閑置。
因此,筆者建議溫氏深化“公司+農戶”養殖模式,利用溫氏集團雄厚的財務實力,為養殖戶提供融資渠道或者直接提供貸款,使養殖戶具備擴大養殖規模、購買物聯網設備的資本。此外,也可以采用物聯網設備租賃的方式,將折舊周期長的大型物聯網設備通過租賃的方式租借給養殖戶使用,既降低了養殖戶的使用成本,也給溫氏集團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繼續維持共贏局面。
4.3 鼓勵小規模養殖場的合并
溫氏旗下的小規模養殖戶居多,所有養殖環節都依靠人工操作,使生產效率和利潤率較低,從而導致物聯網技術無法在小規模的養殖場內投入使用。養殖場的逐步擴大有利于形成規模經濟,促進物聯網的推廣使用。因此,溫氏可以鼓勵旗下的小規模養殖戶進行合并,從而擴大養殖規模,利用規模效應解決應用先進技術成本過高的問題。另外,小規模養殖場之間的合并也有利于溫氏對養殖戶的管理。
4.4 面向養殖戶建立物聯網使用培訓體系
首先,在物網技術的研發過程中,技術研發人員應當充分換位思考,從農戶的角度出發,設計符合農戶使用習慣、和農戶認知理解水平相匹配的相關技術,降低使用難度。
其次,面向養殖戶建立物聯網使用培訓體系,對新技術投入使用的具體操作、注意事項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培訓指導,落實到每一位養殖戶,幫助他們克服接受新技術的障礙。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渝,楊保建.技術接受模型理論發展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6).
[2]何蓮,凌秋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基于四川省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12(2).
[3]李容,尹興旺,蔣祖玲,等.“公司+農戶”養禽模式的考察報告――漢川廣東溫氏家禽業的調查與思考[J].湖北畜牧獸醫,2009(4).
[4]王海.基于農業物聯網的安全養殖探析[J].農業災害研究,2015(1).
[5]吳勝香,陳芳,吳勝峰.規模禽場禽流感的綜合防控措施[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0(5).
[6]徐海斌,王鴻翔,楊曉琳.現代農業中物聯網應用現狀與展望[J].江蘇農業學,2013(42).
[7]顏波,石平.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智能化監控系統[J].農業機械學報,2014(1).
[8]張建華,趙璞,劉佳佳.物聯網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4(10).
[9]E Spiesslmayr.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For Improvement of Traceability of Pigs and Meat[C]//European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2005.
[關鍵詞]數字時代;物聯網技術;生活方式;反思
[DOI]10.13939/ki.zgsc.2015.15.163
1 引 言
以物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被譽為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從1999年基于RFID/EPC技術的物聯網技術首次提出到目前被廣泛地應用,可以看出物聯網技術在不斷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并且逐漸的成為人們生活越來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物聯網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結合也在各個領域里開始得到關注。
2 物聯網技術的相關背景
2.1 “物聯網”概念簡述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各類傳感裝置、RFID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特定的協議,并根據需要實現物品互通的網絡相連。同時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智能網絡系統?!拔锫摼W”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第三次浪潮?!八钡膯柺来蚱屏藗鹘y的思維模式。過去的思維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即物理基礎設施――比如機場、車站、公路、商場、工廠等;IT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拔锫摼W”是把芯片直接植入建筑材料、包裝材料本身,如鋼筋、混凝土、電纜等,讓材料與材料直接對話。打個比方,地球就像是一個整體的大工地,而世界的運作就是在“工地”上面進行,這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甚至個人生活等方面。
2008年3月在瑞士蘇黎世舉行了全球收割國際物聯網會議“物聯網2008”,探討了“物聯網”的新理念和新技術與如何將“物聯網技術”推進發展的下個階段。2009年8月7日總理到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視察并就此發表了重要講話。8月24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赴臺首次提出了“物聯網”概念。他指出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電子標簽(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經過接口與無線網絡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可以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與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互相間的溝通和對話。這種將物體連接起來的網絡被稱為“物聯網”,王建宙同時指出,要真正建立一個有效的“物聯網”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規模性,只有具備了規模,才能使物品的職能發揮作用,二是流動性,物品通常是靜止不動的,而要讓物體與物體之間得到很好的對話必須讓物體運動起來。這樣才能實現很好的對話?!拔锫摼W”的作業也就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來。
2.2 數字時代與人們的生活
舉個例子:我國的無線電通信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從繁華的都市到偏僻的農場。到處都有無線網絡的覆蓋,這就給“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背景基礎,加上人們現在對固定臺式電腦的依賴越來越低,移動終端的興起讓人們漸漸地步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節奏。以前的模式是人們如果需要上網必須坐在電腦前,通過有線網絡、光纜、等媒介進行與外界的溝通,自從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大大的創造了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與外界聯系的條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社會活動。在手機上裝上一些類似于RFID的識別碼或者軟件可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
圖1 3G手機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
由此可以看出,無線網絡是物聯網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安置在動物、植物、機器和物品上的電子介質的數字信號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傳輸出去。自從“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使得數以萬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變得可能,同時也使得整個網絡可以相當于一臺真正的電腦。
3 物聯網技術的未來展望
3.1 物聯網技術對未來經濟的推動
物聯網需要自動控制技術、信息傳感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物聯網的研究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物聯網如果大力在國內普及的話,用于動物、植物和機器、物品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以及相應配套硬件設施。這些都對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帶來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同時還能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也為我國目前的國情減輕了一些負擔。同時,由于當今形勢下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通過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也可以讓中國以勞動制造密集型的產業得到很好的發展。
3.2 物聯網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可能平時大家在超市或者商場里面都會發現商品上有“條形碼”而且在結算金額的時候收銀員在用掃描儀對準條形碼進行掃描最后由電腦進行金額結算,這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物聯網,只是還不夠成熟。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在3G手機不斷更新的今天,一種新型的“二維碼”應運而生。如圖2所示。
圖2 二維碼
當這種新型識別碼出現后,它可以應用在各個層面,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如圖3所示,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拍下二維碼,然后在網上進行購買或者讀取信息等。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更加方便地去選擇一些商品,同時也讓購買不再變得那么有限定。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地去設計他的生活,即更好地讓人機結合。
圖3 二維碼的應用
4 物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帶給我們的反思
當物聯網技術日益成熟以后,我們會發現物聯網技術讓我們變得既熟悉又陌生,雖然我們可以很方便的購買很多物品,在對于物品制造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機器、電腦等來進行監督,但是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就是當我們不再去接觸這些物品的時候,我們對于物品的認知層面就會下降,最后我們只能了解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條形碼,充滿了網絡虛擬的一個環境之中。我們跟家人的談話不再是面對面的那種場景,可能更多的是通過可視電話、視頻聊天來完成這個過程。在我們傳達信息的同時,我們是否忽略掉了真正的情感交流?
我們通過網上購物來實現日常生活的滿足,但是這卻讓我們失去很多去商場、菜市場、店鋪的體驗。對于那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以及對于商品的最直觀的感知效果已經被那些照片和條形碼所漸漸地替代。我們不再是三五成群地一起去逛街,一起去挑選。不再對商品質感、做工等進行很好地研究,我們只是通過拍下來的圖片,然后選定進行網上購買。農民也不再去田里種地,而是在播種的時候對每個種子打上標簽,之后一切的生長需要都通過植物自己來完成,需要水分或者養料的時候通過物聯網來實現,因為“植物自己已經可以思考了”。不需要人們來進行呵護。我們的本能在漸漸地消失,做個大膽的設想,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是否在幾十年或者幾百年以后,人們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社會活動、生理活動都需要依賴于電腦或者物聯網呢?漸漸地,隨著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人類是否已經成為了地球上多余的生物了或者已經同化成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一部分了呢?我們需要思考甚多。
5 結 論
物聯網可以讓我們很好地生活,讓我們更便捷地交流,也可以讓物體與物體之間變得更加智能。在物聯網日漸成熟的今天,我們需要明確我們究竟需要“它”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好處與弊處。深入地了解并且正確地使用物聯網,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課題。在這個時代有些“感知”已經被我們所忘記,有些正在消亡。人是一個群體動物,是脫離了群體而不能獨立存活的。所以在人類發展的道路上需要交流與溝通,“物”只是我們的一個輔助工具用來輔助我們生活得更好,交流更加緊密。
參考文獻:
【關鍵詞】環境監測 物聯網技術 應用研究
1 前言
現階段,隨著高新科技的快速發展,物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逐漸增多,物聯網技術由于集成了遠程的監控與遙測、自動化采集與傳輸等最新技術,對環境監測工作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將會徹底改變現有環境監測工作的理念與方式。
2 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擴展和延伸到物體與物體之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新型信息技術,物聯網的定義是實現物體與物體、人與物體、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物聯網在國內的應用一般是使用定位系統、紅外線感應儀、全球定位系統(GPRS)、激光掃描儀和氣體感應器等設備間的信息,進行交換和記錄,實現檢測、定位、監測和掃描的一種信息技術,實現各種設備之間信息的交流,讓使用者能夠在物聯網中得到需要的信息,讓監測和管理的信息具有時效性和保證其準確性,達到人工智能化的監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力,彌補傳統工作中的不足。物聯網在現代被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中,例如智能交通、醫療服務以及環境監測等各種方面,也體現了物聯網的智能化與實用性。
3 環境監測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我國傳統的環境監測技術,在技術限制和設備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環境監測的范圍、內容、準確度、時效性以及數據的應用,都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隨著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可以讓我們更加準確、及時的獲取環境監測信息并充分應用到環境管理工作中,保證對環境的科學高效化管理。
3.1 大氣監測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大氣質量自動監測,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在監控范圍內布設各種特定的傳感器,通過各種傳感設備對大氣環境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等指標進行數據采集,將數據通過網絡實時向監控中心進行傳輸,不僅僅可以實現同步監測的基礎功能,同時也能實現預報功能的一種全面監測。目前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對大氣環境數據的分析、利用、綜合評價以及預警等方面都在向廣度和深度擴展。
3.2 水質監測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在我國水資源日益緊缺的時代背景之下,水質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只有做好水質環境監測工作才能為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以及保護提供科學的資料依據。在水質監測過程中通過運用物聯網新技術,在重點水質監控位置上布放傳感器,通過無線傳輸方式24小時在線監測水質的各項變化,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水質監測通過與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融合,不僅為水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而且還能有效地搭建水質監測預警平臺,在水污染事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3.3 重金屬污染監控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隨著現代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更加注重對重金屬的環境監測,由于重金屬污染不僅具有持久性的特征,同時也難以進行根本上的消除。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在監測的范圍內,一旦水中重金屬因子含量出現異常就會報警,為重金屬的清理爭取更多的處理時間,對污染進行及時的補救,同時可以為后續處理工作提供準確、可靠的技術支持。
4 物聯網應用于環境監測所面臨的問題和趨勢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雖然在環境監測中有著相對廣泛的應用,推動了環境監測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但物聯網在環境監測領域的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4.1 存在的問題
(1)相關技術設備還需提升。環境監測的感知層包括環境傳感器、在線監測儀器、傳感器網絡等,由于這些技術設備普遍存在著功能單一、可靠性不夠、成本高以及維護難度大等諸多問題,制約了物聯網在該領域的廣泛應用。(2)監測信息不能共享。目前由于各種環境信息系統的開發缺少頂層設計,系統之間不能很好的共享,使得環境監測數據不能進行有效整合,造成數據不能共享,工作中各自為政。(3)監測數據應用開發不夠。隨著物聯網在環境監測中應用范圍的拓展,各種監測數據都通過網絡源源不斷傳遞到各級環保部門,海量的數據由于缺乏深度的處理和分析,不能為環境決策提供科學的保障。(4)環境監測系統的整體管理水平較低。由于監測系統整體素質以及體制等諸多因素的束縛,造成整體管理水平較低,直接影響到物聯網在環境監測中作用的發揮。
4.2 發展趨勢
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深入挖掘其在環境監測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應用,同時不斷擴大環境監測領域,逐步開展生態、土壤、生物、電磁等監測內容,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網絡。
5 結語
物聯網作為一種新興信息技術,能夠彌補傳統環境監測過程中的不足,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新的發展模式。因此,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前景會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 趙富安,趙宇.物聯網技術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3(3):45-46.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校園;自動控制
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加強校園內部的資源共享,并實現校園的智能化,越來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而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和實施,更進一步促進了智能校園的建設。
1 物聯網技術的概念
物聯網(IOT)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深刻影響人類思維和行為的第三次信息產業變革,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系統可以自動地、實時地對物體進行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并觸發相應事件。近幾年,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也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2009年8月7日,總理視察無錫時提出“感知中國”理念,由此推動了物聯網概念在國內的重視程度。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于2011年5月《物聯網白皮書》,書中介紹了物聯網網絡架構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組成。感知層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信息采集處理和自動控制,并通過通信模塊將物理實體連接到網絡層和應用層。網絡層主要實現信息的傳遞、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網、接入網和核心網,網絡層可依托公眾電信網和互聯網,也可以依托行業專用通信網絡。應用層包括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和各種物聯網應用。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信息處理、計算等通用基礎服務設施、能力及資源調用接口,以此為基礎實現物聯網在眾多領域的各種應用。
2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先進的智能校園是采用射頻識別(RFID) 裝置、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并建立的一個多媒體綜合信息交互系統,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便捷、節能、高效的校園生活環境,從而實現校園的智能化。
(1)物聯網技術在宿舍生活智能化系統中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支持的門禁系統管理更加安全可靠,可以支持可視對講,且距離不受限制,可以實現來訪者和住宿師生之間的對講;各種傳感器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支持消防報警系統等;通過相關的控制器,可以自動有效地監測控制,如電視機、計算機、空調以及其他電器設備并有效保證其安全??傊?,通過使用門磁開關、各類探測器、緊急救助按鈕以及其他傳感器等來實現的校園智能管理,可以對每一位住宿師生進行有效地安全監控。
(2)物聯網技術在通訊智能化方面的應用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將校園內現有的電話網絡、數字網絡以及電視網絡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網絡系統,這樣可以便捷地實現INTERNET訪問、網絡教育、公共信息查詢、E-MAIL、可視電話等相關服務,從而使得師生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便捷。學生也可以通過此系統方便地學習網上課程,不受天氣和距離等因素的限制。
(3)物聯網技術在校園物業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校園物業管理系統是校園管理實現規范化,科學化,程序化的重要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支持的校園物業管理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固定資產文件管理、設備保修、住宿信息管理、物業自動化收費等功能,同時可以通過校園自動控制系統來對配電系統、照明系統、校園廣播系統等的智能監控,實現了對校園的公共設施和設備的有效管理。
(4)物聯網技術在校園安全保衛系統方面的應用
校園安全保衛系統是智能校園實現安全管理的重要系統,主要包括電視監控、防盜警報、煤氣泄漏或漏電警報等。通過物聯網技術支持的校園安全保衛系統,可以實現校園區域電視監控,辦公室、宿舍及校園區域的防盜搶報警;通過出入口控制系統可以對校園的車輛出入、樓宇出入口進行監控;通過消防緊急報警系統,可以實現火災發生時通知物業管理中心,同時自動啟動校園廣播音響系統中的緊急程序等。
(5)物聯網技術在校園“一卡通”系統中的應用
校園一卡通系統是針對目前校園中使用證件過多、管理復雜的情況而設計的,此系統以非接觸式 IC 卡作為載體,結合了單片機及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一個主要應用方面,為各高校的師生員工提供電子身份識別和電子錢包等功能的綜合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的應用使得老師和學生在校園內的生活、學習變得方便、簡單,可以完成消費、就醫、考勤、控制實驗設備等功能,同時也可作為門禁身份識別卡、網絡身份識別卡等使用。
3 結語
物聯網技術是學校發展通向智能化的橋梁,對促進學校管理信息化、自動化,有效解決校園中遇到的問題意義重大。物聯網的技術綜合應用到智能校園建設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以及安全的學習環境,也將為校園的全面信息化帶來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保云.物聯網技術研究綜述[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9,25(12):1-7.
[2]張應福.物聯網技術與應用[J].通信與信息技術,2010,11(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