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8 23:54: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環境審計研究范疇更廣。傳統企業理論是將企業本質界定為完備的經濟性契約網絡,這就決定傳統企業從事單純的經濟活動,企業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該企業理論承襲主流經濟學理論假設,即完全低層次需求假設,抽象了不同需求層次之間差異。既然是完備性經濟性契約網絡,那么就無需外部審計方來對企業產權糾紛進行再界定、再保護。后來隨著傳統企業理論本身拓展,企業由完備性經濟性契約網絡拓展為非完備性經濟性契約網絡,將審計方的功能納入到企業委托方產權束內,形成了“單向三方審計關系”的審計模式。此時,環境審計方也將隨著環境性資源被經濟性資源所拓展的過程中納入到非完備性經濟性契約網絡范疇之中,進而形成了“單向三方環境審計關系”的環境審計模式,它將對此類環境性資源交易與配置進行環境資源產權再界定、再保護。從某種意義來講,所謂環境審計仍然屬于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合規性審計和績效審計范疇之內,借此所形成的環境審計的理論體系建設就等于隔靴搔癢,其實務操作也將陷于被動。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企業本質的認識也在逐步加深。目前國內外很多學者從社會價值視角透視企業本質,并對傳統企業理論進行變革,將企業本質視為非完備性的社會性契約網絡、經濟性契約網絡與環境性契約網絡的綜合契約網絡。盡管它對主流經濟學理論假設有所突破:被“俘獲”的不同層次需求假設,強調了企業利益相關者對社會綜合價值的追求,但這種企業本質的界定卻漠視企業社會性資源、經濟性資源以及環境性資源相互之間的轉化與耦合。這種漠視給環境審計主體的構成以及環境審計方對企業環境資源產權的再界定、再保護帶來了邏輯上的教條與混亂,這也造成環境審計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顯然,基于超契約的企業本質來構建環境審計理論體系在理論上是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2.環境審計主體構成更科學。如果定義企業本質為完備性經濟契約,企業內部審計則是確保獲得企業經濟性契約完備的條件。如果定義企業本質為非完備性經濟契約,要彌補企業經濟性契約非完備部分,就需要企業由內部環境審計向外部審計發展,尤其將部分環境資源納入企業經濟范疇,更需要企業外部的環境審計通過環境資源產權再界定、再報告等對原屬于環境契約非完備部分進行彌補。然而傳統的環境審計理論僅僅把環境審計看作企業委托方的產權延伸部分或衍生產物來解釋環境審計主體產生,顯然,這個環境審計主體與傳統審計主體沒有本質區別,也就是民間審計主體。目前,盡管有人把企業本質界定為非完備性的社會性契約網絡、經濟性契約網絡與環境性契約網絡的綜合契約網絡,對于其中環境性契約網絡所約束的環境源資功能屬性決定了將企業外部的相關環境方面的專家、政府機構以及民間團體等均可納入原先的民間審計主體之中,但環境資源功能屬性的差異性也就決定了環境審計主體構成存在一定的隨機性。譬如,在完備性的綜合契約網絡理論預設下,只能作為政府機構內部環境審計的主體構成的,往往從環境資源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在遵循企業不同屬性資源之間耦合規律的基礎上所結網的超契約企業本質,才能獲得符合環境性資源與社會性資源、經濟性資源之間相互轉化耦合規律的環境審計主體。3.環境審計主體獨立性更強?;谏鲜霾煌卣鞯钠髽I本質:完備經濟性契約網絡、非完備性經濟性契約網絡、非完備性綜合契約網絡,直至目前,人們仍然都從企業受托契約網絡不完備的視角來探索作為企業委托方產權的延伸部分或衍生產物的“單向三方審計關系”來探索彌補其契約網絡的不完備部分,此時人們僅從結合自律性的審計職業標準和審計職業道德以及他律性的審計職業法律和社會道德來確保審計在精神上具有“超然獨立”,但這種“超然獨立”很難約束企業委托方對決定審計方生存與發展的物質誘惑。在雙方利益博弈中,審計受托方利用被虛置的投資者利益購買能夠維護審計方與被審計方所獲合謀利益的“審計意見”,這一現象已是屢見不鮮。況且,造成企業契約網絡不完備也有可能是企業委托契約網絡不完備所引起的。因此,本文根據不完備超契約的企業本質,在公平交易審計市場規則下探索“雙向四方環境審計關系”的環境審計模式,只有這種環境審計模式,才能從物質與精神的兩方面確保環境審計主體具有真正的獨立性。因此,環境審計本質是指補全超契約中環境性契約網絡非完備部分的契約本質。由此環境審計本質可推論出解釋環境審計產生的基本理論應該由外部性理論與環境質量公共物品經濟分析理論[14]、可持續發展理論[15]、大循環成本理論[16]、經濟的外部性理論和資源價值理論[17]的理論集成,而不是某一種理論。因此,一個集自然、經濟、社會等系統的諸多問題于一體的復雜系統,其中牽涉了深刻的產權關系,僅僅“單向三方審計關系”的模式很難駕馭這種復雜產權關系,這必將為環境審計方與經濟性、社會性以及環境性的契約各個締約方所構建“雙向四方環境審計關系”的模式帶來契機。
(二)對環境審計目標的再認識
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的發展變化,締結超契約的環境資源產權主體地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借鑒企業的“超契約圖”(圖1)來闡述約束審計主體的環境審計目標的演化。根據圖1所示,A為企業純經濟性契約網絡域,隨著企業生產率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活動范圍不僅拓展到環境資源及其產權交易與配置活動的Ⅲ契約域和社會資源及其產權交易與配置活動的Ⅰ契約域,而且拓展到具有環境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雙重性資源產權交易與配置活動的Ⅱ契約域。根據持“零嵌入性”立場的經濟性契約網絡企業本質,由環境審計方受締結Ⅲ契約和Ⅱ契約的環境審計委托方委托對環境受托方的受托權審計,這樣形成了“單向三方環境審計關系”的受托環境責任經濟性契約網絡目標決定了目前主流環境審計目標仍是現代審計目標的外延。無論是“一元目標論”還是并無本質區別的所謂“二元目標論”、“三元目標論”,它們都是圍繞對受托環境經濟責任的公允性、環境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產權評價、鑒定、監管與保護。然而上海審計學會環境審計課題組對環境審計一般目標的界定,似乎超越經濟性契約網絡,好像將“自然狀態”環境性契約網絡(C+Ⅲ+Ⅱ+Ⅳ)融入到社會性契約網絡(B+Ⅱ+Ⅳ+Ⅰ)之中,盡管他們都意識到環境保護對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作用,但仍然承襲受托環境責任來設計環境審計目標。單向環境審計關系將很難全面把握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狀態及發展的內在要求的環境審計目標。因此,根據“雙向現代四方審計關系”的研究范式來分析形成環境審計目標的“雙向現代四方環境審計關系”的契約的形成。對于企業由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形成由委托方與受托方締結的委托經濟性契約網絡已成為主流經濟學的共識。然而“企業目的必然存在于企業自身之外,存在于社會之中”。我們從社會價值的視角來審視企業本質,企業是社會網絡一部分,因此企業享受社會賦予權力的同時,社會委托方通過各種授權方式也將社會責任“轉嫁”給經濟性契約網絡的企業委托與受托雙方。一般情況下經濟性契約網絡的企業委托方將社會責任部分或全部再轉嫁到經濟性契約網絡的企業受托方去落實,這樣就自動形成了自然的三方:單元社會屬性的社會委托方、雙重經濟、社會屬性的企業委托方與企業受托方。從全球視野來看,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天然依托,這必將注定通過人與自然以默認方式締結的環境性契約網絡,并自動地“卷入”到經濟性契約網絡與社會性契約網絡之中,基于上述討論的“三方”也自然成為環境契約的三方主體。當然對于社會組織來說,環境契約的主體自然只能依托社會組織的委托與受托雙方。因此在審計市場中,根據公平交易市場規則確立環境審計方接受環境委托方對環境受托方的受托權審計,同時也接受環境受托方對環境委托方的委托權審計。在自律性的審計職業標準和審計職業道德以及他律性的審計職業法律和社會道德約束下,確保審計方在精神上的“超然獨立”,形成了經濟性組織的“雙向現代四方環境審計關系,或社會性組織的“雙向現代三方環境審計關系”。由此關系所形成的環境審計目標將是在環境審計四方共同締結超契約(A+B+C+Ⅰ+Ⅱ+Ⅲ+Ⅳ)或環境三方共同締結超契約(B+C+Ⅳ)約束下開展環境審計所期望達到或應該達到的目標,它是對三重資源屬性或雙重資源屬性的組織各種資源產權交易與配置的合法規性、效益性、公允性、可持續性的評價、鑒定、監督和保護。
(三)對環境審計假設的再認識
環境審計假設是根據已獲得的環境審計經驗和已檢測的環境事實,依據生態環境循環理論,對產生環境審計事物的原因及其環境審計事物背后的運行規律作出推測性的解釋。直至目前,環境審計事物所產生的原因及其運行規律仍根植于傳統的“單向三方審計關系”之中,無論是王學龍的環境審計假設[21]、張以寬的六大環境審計假設[22],還是楊智慧的四項環境審計假設[23]。盡管將與組織利益相關的環境資源產權配置與交易活動納入經濟性或社會性契約網絡之中而拓展傳統審計假設體系的范圍,但仍承襲經濟控制論或經濟監督論的“單向三方審計關系”的審計本質。在莫茨和夏拉夫的“八條審計假設”、湯姆·李的“三類十三條審計假設”、尚德爾的“五條審計假設”以及費林特的“七條審計假設”中,盡管它們均局限于彌補受托責任方的經濟性契約網絡非完備部分,但其中湯姆·李的“會計信息缺乏足夠的可信性”假設與費林特的“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或公共責任關系是審計存在的首要前提”假設,已然涉及審計產生的真正根源:“信息非對稱”、“契約不完備”。因此,借此“真正根源”所形成彌補超契約非完備部分的環境審計契約本質及其所培育出的環境審計目標指導的下,科學猜想或設想“雙向現代環境審計關系”的環境假設如下:1.環境信息非對稱假設根據超契約圖,企業環境的委托與受托雙方直接締結非完備性Ⅲ契約與間接以承擔因自然災害方式所締結部分非完備性C契約、環境審計三方直接締結非完備性Ⅱ契約與間接承擔環境社會方以“轉嫁”方式締結非完備性Ⅳ契約和部分非完備性C契約。這些契約非完備性如果由事前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那么需要環境審計方讓被審計方提供各自真實信息(讓人說真話);如果由事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那么需要環境審計方讓被審計方履行各自責任(讓人不偷懶)。這一假設主要解決環境審計應該做什么的問題。2.環境信息可驗證假設這是指反映私有環境資源產權行為的財務收支與公共環境資源產權行為的財政收支及有關環境管理活動的定量或定性信息是可以驗證的。隨著人們改造環境、征服環境能力的不斷提高,一些公認的環境管理原則及環境技術計量與檢測技術不斷地被人們發現與應用,致使人們普遍接受環境信息可驗證假設。根據環境信息可驗證假設可推導出環境審計標準、環境審計證據、合理環境保證、環境審計風險的四個環境審計概念。這一假設主要解決環境審計怎樣做的問題。3.環境信息重要性假設這是指因超契約性質決定環境信息與經濟信息、社會信息的內涵、側重要點不同,提煉信息標準的差異,在環境審計過程中環境審計信息是驗證環境信息的真實、可靠、公允的根本保證。超契約造成了被審計單位不可避免地享有經濟、社會、環境所賦予的權力的同時也負有經濟、社會、環境的責任,又因環境是經濟與社會發展基礎,決定必須有這樣的環境審計假設。4.超契約非完備性假設環境市場信息非對稱是造成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所含環境契約非完備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資源依賴理論,由于技術方面原因,對環境資源價值很難確認計量進而造成環境資源所決定權利難以量化配置,最終釀成環境性契約網絡不完備。這一假設主要解決如何借鑒環境技術計量與監測結果作為環境審計業務的超前發展與環境審計理論規范滯后所造成的環境會計準則出臺、會計計量方法無法滿足審計需求的被動局面的一種補救措施。5.環境審計市場主體權利與義務(責任)對等性假設環境審計市場上的公平交易規則是對環境審計市場主體的權利與義務(責任)對等性一致性認可,也是履行契約的基本條件,這一假設主要解決為什么需要環境審計。6.環境審計市場資源產權配置與交易的有效性假設計劃與市場是資源產權配置的兩種基本方式。引入環境審計方對計劃與市場的兩種環境資源產權配置方式進行環境審計,最大限度地促使超契約所束縛的環境資源在組織內部能夠有效性配置與組織外部有效易,減少甚至排除錯誤與舞弊事項的發生。7.環境審計市場主體理性假設如何確保環境審計市場主體的權利與義務(責任)對等性的實現,要求環境審計市場主體必須具備理性的素質,這也是實現環境審計超然獨立的根本條件之一。這一假設主要解決環境審計能夠做什么的問題。8.環境審計主體獨立性假設這一假設認為,正因為超契約締結了環境與經濟、社會耦合的復雜性,客觀上需要一個與超契約沒有任何利益沖突的獨立“第三方”來理清環境審計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通過對各自資源產權再界定、再監督、再保護來履行審計職責。根據這一審計假設,推導出環境審計具有的自身特征:委托環境審計。9.環境證據力差別假設環境證據力差別假設:越接近環境資源產權配置與交易的事項本身,其獲得環境證據的可靠性越高;越及時的環境證據越可靠;客觀性程度越高的環境證據越可靠。也就是具有相互印證的審計證據,可提高審計證據可靠性。這一假設為環境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礎。10.認同一貫性假設從環境發展視角來看,環境性契約網絡是環境與經濟、社會的關系聚結,在根植生態環境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規律上,借助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規律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因此認同一貫假設是指如果沒有確鑿的反證,被認為被審計單位的環境資源產權配置與交易的環境事項遵從環境經濟與環境社會及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規律。這一假設旨在解決組織資源配置與交易的連續性與環境審計行為的階段性之間的矛盾,并為環境審計主體理清環境審計責任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界定標準。綜合上述“雙向現代環境審計關系”的十條環境假設,可以得出環境假設體系是對產生環境審計前提、環境審計主體依存環境以及環境審計主體與客體關系進行的科學猜想與假定。
(四)對環境審計概念的再認識
直至目前為止,大部分文獻把環境審計看成是一種環境管理工具。Tomlinson等[24]對七種類型環境審計的定義進行了探討,總結出環境審計是環境管理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種自我評估程序;環境審計是對企業環境影響的系統分析[25]。從上述學者定義來看,環境審計的范圍呈拓展趨勢。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第15屆大會(1995年)在《開羅宣言》中制定了一個框架,認為:1.環境審計與政府審計存在根本性區別;2.環境審計主要包括財務審計、合規性審計和績效審計;3.可持續發展概念不應在環境審計定義中起獨立作用。而國際商會(ICC)對環境審計概念的陳述則為:環境審計是一種管理工具,通過簡化環境管理、評定活動對環境組織、環境管理是否發揮作用進行系統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觀的評價。國內絕大多環境審計學者是在借鑒國外相關定義(如IIA、ICC、EPA、INTOSAI對環境審計的界定)的基礎上提出環境審計的概念[18]。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從審計的監督職能入手來定義環境審計。因此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或機構團體提出的環境審計定義,他們均是將環境資源的產權配置與交易活動(Ⅱ+Ⅲ)作為企業經濟活動范圍的延伸部分,仍然承襲“單向三方審計關系”傳統模式?;趶浹a超契約非完備部分,筆者認為環境審計為環境審計主體自愿地接受締結超契約各方授權對各自締約對方的環境產權再界定、再監督、再評價、再保護,最終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和諧發展。環境審計不僅包括對超契約受托方的受托權進行財務/財政環境審計、合法/合規環境審計和生態績效環境審計,而且包括對超契約委托方的委托權進行問責制環境審計。
(五)對環境審計準則的再認識
與環境審計直接相關且較權威準則有:1.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ISO14010環境審核通用原則、ISO14011環境審核程序以及ISO14012環境審核指南(審核員資格要求);2.最高審計機關國際(INTOSAI)(1995)發表的對政府審計組織進行環境審計具有指導作用的《在國際環境協議審計方面進行合作的指南》和《從環境視角進行審計活動指南(草案)》;3.國際注冊環境審計師委員會(BEAC)(1999)的《注冊環境審計師實務準則》。國內學者對建立環境審計準則及指南持兩種相反的觀點。一部分學者認為,現在開展的各項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準則可以作為環境審計準則,而無需另起爐灶[27];另一部學者則認為,環境審計應該有自己的準則,因為它內容涵蓋廣、針對范圍大,而且使用對象多、審計主體復雜[28]。對于環境審計準則的制定,有的是從環境審計主體資格及其行為角度來規范環境審計準則[23],也有的選擇以政府環境審計準則為突破口來研究環境審計準則??v觀國內外對制定環境審計準則的研究,仍然沿襲傳統“單向三方審計關系”的審計準則,似乎以自律性的審計職業標準和審計職業道德以及他律性的審計職業法律和社會道德保證審計方能在精神狀態上保持“超然獨立”,然而現實中審計方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利益卻是息息相關的。這樣單邊性環境審計準則有悖環境審計市場的公平交易規則。因此,我們應該根據超契約規約的“責權利”,并結合環境審計市場的公平交易規則來制定環境審計準則。環境審計準則是關于環境審計主體資格、行為以及與環境審計委托方、環境審計受托方之間均衡的“責權利”關系的專業化規范。當然根據環境性契約網絡與經濟性契約網絡、社會性契約網絡的耦合層次不同,按照環境審計準則劃分為環境審計基本準則、環境審計具體準則以及環境審計執業指南三個層次;按照契約性質劃分為環境性契約網絡與經濟性契約網絡、社會性契約網絡;按照每個契約域內不同的業務類型劃分為不同契約域的環境財務/財政審計準則、環境合規/合法性審計準則和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績效審計準則等。
(六)對環境審計程序和方法的再認識
國外關于環境審計程序,即環境審計計劃的步驟及其內容有學者作了具體探索,也有學者進行相關比較研究。國內有關環境審計程序的研究也各有千秋。福建省審計學會課題組提出環境審計程序4步驟,而楊俊將環境審計的程序確定為6個步驟?;趯徲嫵绦蛩扇〉沫h境審計方法學者們持兩種相反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環境審計方法不需要一套新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另一種則認為應建立另一套的環境審計方法,如魏順澤主要從獨立審計和聯合審計角度考慮審計方法、上海市審計學會課題組主要采用相互聯系審計方法組合方式[19];還有學者引進其它學科方法建立新環境審計方法,如辛金國,杜巨玲將成本效益分析法引入審計方法中、李兆東等將能質流分析方法應用到生產型企業對環境審計影響分析中。綜觀國內外有關環境審計程序研究,仍然是沿襲傳統“單向三方審計關系”的脈絡來設計環境審計程序,其目的是如何完成對環境委托方授予環境審計方的受托環境責任審計。然而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環境性契約網絡將天然地嵌入到經濟性契約網絡和社會性契約網絡之中,人類在考慮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時必先考慮到環境的保護。因此,根據超契約圖,研究“雙向現代四方環境審計關系”或“雙向現代三方環境審計關系”的環境審計工作的前期鋪墊。環境審計方根據如下四個要素不同設定來確定初步環境審計策略:1.對超契約域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性契約網絡了解的程度;2.對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性契約網絡風險的計劃估計水平;3.評價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性契約網絡風險時必須執行的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程度測試;4.為使環境審計風險降低到合理水平而將要執行的實質性程序。對于上述各要素的不同設定(詳細、一般以及最低),可采用不依賴被審計單位的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程度的主要實證法,或采取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程度測試與環境審計實質性程序并存的較低環境性契約網絡風險估計水平法。為了確定被審計單位的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圖1)的環境資源產權交易與配置信息的可信度、環境審計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以及將有關提升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性的管理建議向被審計單位提出,環境審計方可以在計劃環境審計期間或其中工作期間執行主要實證法下的“同步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程度測試”、“額外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程度測試”與較低環境性契約網絡風險估計水平法下的“計劃環境產權制度配置有效程度測試”。針對“雙向現代四方環境審計關系”或“雙向現代三方環境審計關系”的環境審計工作,環境審計方極力彌補被審計單位的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契約不完備部分,即針對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產權界定、環境產權交易與配置的類別、過程、結果的測試以及環境信息的系統分析,環境審計方將考慮環境審計程序的時間、性質與范圍對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性契約網絡所表達的“責權利”制衡狀況進行審查,搜集充分、適當的環境審計證據,借以提高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利益方所締結不同環境性契約網絡的可信賴程度,從而提出恰當公允的審計意見。由于環境資源與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所“束縛”不同屬性資源耦合,這就決定了與之關聯的其他學科的方法可以應用于環境審計中,當然日新月異的環境技術也不斷創新環境審計方法。
(七)環境審計報告的再認識
對環境審計報告的研究并不多,國內外學者主要基于超契約內的契約域Ⅱ和Ⅲ范疇研究環境審計報告內容。Thomson等認為,環境審計報告內容包括循環審計、環境管理系統審計、交易審計、以及處理、儲存和處置設備審計、環境負債審計、污染防范審計、產品審計等內容。可喜的是,目前國內外學者將環境審計范疇向契約域C和Ⅳ拓展。英國工業聯盟認為環境審計報告的內容應包括:環境檢查、監督和監視;新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管理系統審計;新建企業環境全面調查研究;生態審計和ISO14000認證;環境信息的獨立鑒證等方面。雖然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很多國內外學者將環境審計結論體現于一般的常規審計報告中,而不必出具專門的環境審計報告,專項環境審計除外。直至目前環境財務收支審計、環境合規性審計和環境績效審計作為環境審計三大類報告,但這樣環境審計報告與傳統審計報告并沒有根本上的區別。根據超契約圖,環境審計報告應該是對環境審計方對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所涉及環境性契約網絡不完備部分進行彌補的實際狀況進行客觀展示。由于環境性契約網絡與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性契約網絡、部分社會性契約網絡存在契約屬性的差異,這將決定出具專門環境審計報告勢在必行。因此根據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的環境與經濟、社會之間演繹著內涵變化不同的“雙向現代四方環境審計關系”或“雙向現代三方環境審計關系”,出具雙向型環境審計報告,并根據超契約內不同契約域進行環境審計報告細化與分類。
二、結論
1.信息不對稱以及誠信環境缺乏
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是指在信息化的環境下,在相關會計信息方面,相關的經營管理者處于一種較為有利的地位,而使相關的所有者處于一種較為劣勢的地位。隨著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內部經營權以及所有權的分析,使得在會計審計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時有發生,進而引發相關經營者選擇不符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再加上缺乏良好的誠信環境,以及利益的驅使,使得會計審計中造假問題時有發生,而且一些會計人員由于道德缺失,使得相應的舞弊行為發生的概率不斷上升。
2.會計制度不完善
近些年來,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市場經濟不斷提升,企業會計操作已經發生了十分大的變化。我國目前所實施的會計制度較為落后,致使會計審計誠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在傳統的會計制度下,要求相應的會計審計人員只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而對于其道德規范要求不多,使得會計審計誠信難以在相應的規范下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新的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的不斷涌現,企業管理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企業整體道德缺失。
3.相應作業人員操作失誤致使數據失真
隨著會計信息化的普及,對企業會計人員自身的素質以及專業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的會計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會計專業技術知識,還應當熟練的操作相應的會計軟件。但是現階段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財務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作業人員自身素質較差,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產生。
4.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
除了上述的三點外,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也是信息化環境下會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在當前的會計審計作業中,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會計監督體系不夠健全,缺乏相應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會計審計人員在從事相應的財務工作時,舞弊現象會時有發生,進而產生一系列的誠信問題。
二、信息化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的相關建議
1.實施相應的會計委派制度
實施相應的會計委派制度,從而解決會計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是信息化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在信息化的環境下,企業會計審計過程中,實施委派制度能夠走出以往那種依附于相關單位負責人的模式,從而提供一些虛假的會計信息,使企業內部所有者能夠更好的獲取相應的會計信息,達到企業會計信息對稱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當不斷地完善企業會計審計誠信環境,建立健全相應會計審計法律法規,促使企業會計審計工作不斷完善,會計審計工作人員道德意識的不斷提升,增強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2.完善相應的會計制度完善
相應的會計制度,是解決信息化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而要想完善相應的會計制度,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相關的論述。首先,在現階段信息化的環境下,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信用檔案,并據此建立一個較為科學完整的信息化的信用管理體系,不斷加大獎懲力度,提高企業會計審計中的誠信意識,以及企業會計審計中整體的道德水平,促使企業整體管理水平能夠不斷的提升,使企業在未來社會中更好的發展。其次,應當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公司管理機構,并且依據現行的法律法規,完善企業內部的會計準則,使企業內部從事會計審計的工作人員能夠依據企業內部制定的規章制度工作,嚴格執行相應的規范,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以及道德水平,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企業整體工作人員的誠信意識,促使企業在未來社會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3.提高會計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
隨著現今社會會計信息化不斷加深,我國企業在會計審計信息化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國企業會計審計一直處于理論階段,在相應的研究開發以及實際應用中還未達到相應的標準與要求,主要原因就是我國企業中會計審計人員職業素質較低所致,因此應當提高會計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在信息化環境下,對會計中相應的電子數據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審計和檢查,加大企業會計審計軟件的改善,對企業會計審計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相應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企業會計審計工作人員的財務軟件的操作水平,促使企業內部相關會計審計人員素質不斷提升。
4.建立健全的會計監督管理體系
現在,會計監督并沒有被絕大數人所人同,在當前的現實生活過程中,所制定的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也不盡人意。因此,應當依據相應的法規制度,建立完善的會計審計監督管理體系,加大企業會計審計執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盡可能的提升企業會計審計信息質量,解決企業會計審計誠信問題。對企業內部的會計審計工作人員實行相應的考核體系,要求相應的會計審計制度能夠嚴格的執行,盡可能的提高企業內部會計審計工作人員整體的素質。
三、結束語
1、電子商務對相關會計法規的沖擊
傳統的商務活動從簽約履行合同到款項結算,伴隨業務過程的信息流、資金流等一般以書面形式出現并由經辦人簽字確認,會計核算制度、結算制度、審計制度等均離不開這些原始資料。電子商務造就了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環境,數字簽名代替了紙面簽名,這必然對傳統的適應于紙面交易的會計法規帶來影響。
2、電子商務對傳統貨幣及結算體系的影響
電子商務環境下,傳統支票、現金的主導地位逐步被數字貨幣所取代。數字貨幣或電子貨幣是采用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在市場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貨幣單位反映商品價值的信用貨幣。它實際上由一組數字構成,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等內容,并以字節形式儲存在個人電腦的數字價值單位(DVU)。數字貨幣的出現自然就會引起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種舞弊行為的再現。
3、數字產品應如何進行會計核算
傳統會計中,諸如計算機軟件、報刊影視產品等以實物形式出現,在會計作為存貨以歷史成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進行進、銷、存數量金額核算,并反映到報表中。而在電子商務形式下,數字產品已超出資源限制的約束,數量和內容可無限制地復制,按實物產品方式反映資產價值已失去了其實在的意義。在具體會計核算中,這些產品無法反映具體存貨數量和金額,只有銷售數量和銷售額。
4、建立網上實時會計報告的問題
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一般指企業對外提供會計報告的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揭示方式。電子商務方式下,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是建立在互聯網上的;不管是提供定期還是實時信息,是提供綜合信息抑或明細信息,是向債權入、投資者提供還是向社會大眾提供,技術上的限制已不復存在,建立網上實時會計報告已成為可能,必然會引出以會計報告為基礎審計問題,即是如何開展網上審計的問題,網上審計不僅可能而且成為必要的審計手段。
基于傳統會計基礎的審計活動必然會因為會計受電子商務的諸多沖擊與影響而產生連鎖反應,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的商業活動形式同樣也是“一柄雙刃劍”,既給審計活動的開展帶來的機遇,也使傳統的審計活動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審計帶來機遇
(一)審計業務的服務范圍將更加廣泛。電子商務形成了全球統一規范競爭的大市場。而審計為了更好地適應電子商務的客觀要求,服務于這個大市場,其服務范圍也相應地不斷擴大;不但要服務于物資生產領域,還要服務于非物資生產領域,面向政府、流通行業、生產行業、消費者以及國內外貿易的各個方面。在互聯網的支持下,跨國、跨地區審計已變得輕而易舉,審計人員通過收發E-MAIL進行電子函證、審計測試等,都大大加速了審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擴展了審計的業務范圍。
(二)審計費用將大大降低。服務器在收到客戶委托后,可自動地將被審計單位信息匯集到客戶信息數據庫中,以使審計人員對收集到財務信息進行分析、評價、預測、尋找突破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節約了有關搜尋審計信息、審計證據的長話、電傳,以及審計資料傳遞的郵費,所有的一切工作均在網絡上進行;②減輕了審計人員對審計信息的搜尋成本、等待成本,以及與其他有關單位、個人的聯給費用;③節約了審計人力,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低素質勞動者的數量;④節約了發生在審計工作中的能源、資源,包括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人員流的耗費。
(三)審計測試工具多樣化、現代化。當今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誰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最新的商務信息,誰就會在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在電子商務中,企業運用各種現代化的電子工具,諸如EFT(電子貨幣)、BBS(電子公共系統)、E-MAIL(電子郵件)等等系列化、系統化的工具,使經濟主體間的經濟交易得以迅速準確的進行。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為了不斷滿足委托方的客觀要求,必須采用多樣化、現代化的審計手段為客戶服務。新的審計形式的出現,打破了原先束縛審計自由發展的桎梏會計實時報告系統的運用,更加速了財務生成的及時性,便于審計掌握第一手信息數據資料,及時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這為審計的充分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時機。
目前浙江省審計廳已經對其境內兩大主要水系開展了大規模的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如2009年浙江省審計廳組織杭嘉湖三市及部分縣(區)審計機關對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開展的專項審計,2010年組織22個審計機關開展的錢塘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整治審計。根據已有的環境審計理論成果,環境審計理論結構通常包括:環境審計的目標、假設、概念、準則、審計程序和方法、報告等幾個方面,結合浙江省審計廳環境審計實務,本文對其環境審計實施情況予以分析如下。環境審計的目標。我國審計體制屬于典型的行政管理體制模式,地方審計機關“向同級政府、上級審計部門提交有價值審計信息”,具有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鮮明特色?!墩憬瓕徲嫻ぷ鳌笆濉卑l展規劃》指出,到2015年要全面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建立資源環境審計評價體系、資源環境信息化審計體系和現代化的環境審計管理體系,促進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和多元環保投融資機制,深入推進浙江生態省建設,《規劃》的提出,明確了浙江省審計部門今后一個階段的環境審計工作發展目標。環境審計的職能。根據浙江省審計廳的機構部署,環境事項的審計交由審計廳下屬的環境資源審計處負責,其職能為:負責環保、國土資源、質監等部門的財政財務收支及經濟責任審計;負責對由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團體管理的環保資金、節能減排資金、國土資金的籌集、管理及使用情況的審計;牽頭對環境審計開展研究,組織、指導浙江省環境和國土資源的審計業務;負責審計結果的跟蹤落實,對相關審計或專項審計展開調查??梢园l現,目前浙江省在環境審計方面主要開展的是財政、財務收支及經濟責任審計,而對政府環境政策的審查監督等內容則沒有涉及。環境審計的內容。按照《浙江省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錢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浙江省“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浙江省審計廳將流域水污染防治基本情況及總體效果、水污染防治規劃的落實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水污染防治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以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情況、在線環境監測系統建設和運營情況作為環境審計的主要內容,該內容強調對責任履行、政策執行效果、資金使用、污染治理措施成效的審計,是環境審計目標的細化。環境審計的模式。在審計過程中,浙江省審計廳根據宏觀服務型績效審計的要求,圍繞審計目標開展環境審計:首先,充分掌握流域所在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業已開展的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整治工作及其成效;其次,了解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及突出問題;再次,對比該時期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效,在此基礎上客觀評價流域所在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整治的工作績效,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要求。環境審計的合作與組織??缃缢廴经h境審計不僅涉及環保、農林、水利等多個部門,而且涉及不同區域,時間跨度長,區域間環境投入不均衡。面對這種復雜情況,浙江省審計機關通過縱向、橫向聯動的方式積極開展審計工作,一方面與審計署聯系,爭取審計署的指導和幫助,同時通過審前培訓、審中交流、審后督查、現場指導等方式對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協調和指導,確保環境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除了與兄弟審計機關開展合作審計外,還與環保、水利、農林、海洋與漁業等部門加強溝通合作,要求部門內審機構做好重點工程項目的跟蹤審計工作。環境審計的報告。環境審計報告是環境審計的最終結果,是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序后,根據所收集的審計證據,對被審計單位環境治理的整體情況發表獨立意見的書面載體。浙江省審計廳開辟了審計結果公告專欄,所開展的環境審計項目都會將審計結果公之于眾。如2013年對世界銀行貸款浙江省錢塘江流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審計結果公告中,不僅將審計師意見、財務報表及財務報表附注公布,而且進一步提出了審計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從實施效果來看,雖然通過環境審計發現流域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城鄉面源污染初步得到控制、污水處理能力有較大提高、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并形成了較完善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機制,但流域水環境質量離《浙江省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的要求、離人民群眾對水環境質量的期待還有較大距離。
二、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亟待解決的難題
相較于某地區的水污染環境審計,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因其審計區域廣、涉及部門多,導致關系錯綜復雜,責任難以認定,水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當前,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主要存在以下難題亟待解決??缃缢廴经h境審計機構的合作體制不完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地方政府對流域水污染管理負責,而地方政府作為一種社會組織,承載著一定的組織利益和成員利益,水污染治理的外部性及現行水污染治理體制未能實現不同行政區之間污染治理的激勵相容,使得地方政府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往往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污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同時,由于地方審計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在行政管理上對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并報告工作,受當地黨委政府的直接管理,地方政府水污染治理的各自為政加大了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的協作難度,造成各地區審計機關在合作審計中分工大于協作。缺乏審計準則的指導,審計方法不統一。審計準則是審計工作應遵循的技術標準,是對審計行為的約束和引導,也是對審計工作進行評價的依據??缃缢廴经h境審計準則的缺失使審計工作難以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審計工作質量失去保障。雖然可以借鑒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但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與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在審計計劃、審計對象、審計內容、范圍、審計方式方法等方面仍然存有重大差異。由于絕大部分審計人員來源于財經專業,對環境領域比較陌生,導致審計人員對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應該如何開展、應采用什么樣的技術規范、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比較茫然,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的開展困難重重。同時,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各地區雖然創造性地開展了環境審計工作,但審計方法缺乏統一規范,也導致審計質量參差不齊。環境審計技術方法落后。環境審計具有跨學科、跨專業、邊緣性、應用性的特性,如污水處理項目運行情況的審計內容通常包括:審計已投入使用的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能力是否達標、配套設施是否到位、設施運轉是否正常,有沒有閑置浪費等問題;調查污水處理廠的在線監測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監測數據是否準確;調查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和污泥達標情況,是否超標排放污水、污泥的處理方式是否恰當,是否會因重金屬含量過高而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這些審計項目是無法通過傳統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所使用的審閱資料、召開座談會、實地核查、審計抽樣、分析性復核等方法來收集審計證據的。參與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的審計人員在開展環境審計工作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也給審計結論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
三、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的路徑選擇
開展資源環境審計,維護國家資源環境安全是審計機關義不容辭的職責,《審計署2008至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將資源環境審計列為六大審計類型之一,2009年審計署又進一步了《審計署關于加強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意見》,提出“應逐步擴大資源環境審計的領域,設立或完善專門從事資源環境審計的工作機構”,同時要求“省級和計劃單列市審計機關每年應至少開展一項資源審計和一項環境審計”,資源環境審計成為我國未來審計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為推動環境審計在污染治理中更有效地發揮建設性作用,應對當前環境審計管理體制、環境審計主體、環境審計研究等加以改革。建立流域環境審計的權威機構。我國跨界水污染環境審計所出現的種種困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國環境審計管理體制不合理。水資源具有流動性的特性,但地方各審計機構往往只負責本區域的審計事項,將一條完整的流域人為分割為幾段,水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即使由審計署組織各省審計機關進行聯合審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往往是先由各審計機關各自審計,最后再將結果匯總。如審計署開展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審計,在試點階段采取了聯合審計的方式,即由審計署農業與資源環保審計司、審計署駐地方特派辦、各省審計廳聯合組成審計組,共同對天津市進行審計;而在正式審計階段則實行平行審計的方式,由上述機關組成6個審計組分別開展審計。流域的整體性需要各審計組及時進行溝通協調,但各審計小組由于各不相屬,造成審計分工大于合作,審計效果不理想。因此,應建立流域環境審計的權威機構,由其負責領導整個流域水系的審計業務,實現環境審計信息的“共有、共享、共商”,跳出地方利益的條塊分割,強化環境審計的整體性和監督效果。探索自愿性的環境審計及信息披露機制。我國地方環境審計機關呈現人員少、項目多、任務重的現狀,隨著環境審計的不斷發展和鋪開,單純以政府為主導的環境審計模式將難以為繼,因此,可以借鑒美國政府環境審計的做法,探索開展自愿性的環境審計。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及意義
撰寫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科學、財務管理理論、會計及審計理論和方法,獨立分析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鞏固和深化所學專業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獨立調查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技能,初步掌握解決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方面問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
二、撰寫畢業論文程序
撰寫畢業論文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選題(選題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題目選定)
畢業論文作為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選題上應理論結合實際,注重實證研究,以反映出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符合培養目標,達到會計學專業專科層次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⒈選題的范圍應根據市場營銷專業要求,盡可能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難易適當,避免過于宏觀的論題。
⒉要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選題應盡可能與實踐有機結合。
⒊要有豐富的參考資料來源。
⒋自擬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須經過指導教師審查、確認。
(二)撰寫開題報告
選題結束后,學生應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寫作格式見附件二。
(三)撰寫提綱、收集資料階段
在做好畢業論文準備的基礎上,擬定論文大綱,即論文寫作提綱。其實質是安排全文的結構,明確論文中心論點,對所論述問題大體安排順序,形成論文輪廓,注意結構的完整性。論文大綱經論文指導教師審查通過后再撰寫初稿。根據論文大綱收集必要的論文素材,為論文寫作做好充分準備。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數字,也可以是圖表、報表、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寫作階段
撰寫論文,修改定稿,是論文的完成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調整結構,推敲論點,潤飾語言和論文援引材料。最后按畢業論文格式要求,打印、裝訂,提交論文。
三、撰寫論文要求(論文統一用A4紙打?。?/p>
撰寫畢業論文要求,即是本教學環節應達到的規格,也是考核學生畢業實踐環節的基本依據。
(一)論文質量
1、科學性——指論文內容應反映客觀事物發展規律。
2、創造性——指論文應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是簡單重復前人的觀點。
3、現實性——指論文選題和提出的理論觀點,應反映企業現實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
(二)論文結構
1、引言——提出論文主題,闡述論文寫作意義。
2、正文——提出論點、論據,闡述原理、概念,計算繪圖,論證分析,以揭示企業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等某一課題的本質特征及其發展規律。正文可分段論述。
3、結論——全文總結。根據對主題的分析論證,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論文表達
1、觀點正確,分析透徹,重點突出,論據充分。
2、層次清晰,文字通順,計算準確,打印規范。
(四)論文字數:8000字左右。
(五)論文格式:
第一頁:封面
第二頁:扉頁
第三頁:論文提綱
第四頁:正文
論文題目:黑體,2號字
班級學號姓名(五號字)
內容摘要:*************(五號字)
關鍵字:***************(五號字)
一、題目(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4號字)
(一)子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黑體,小4)
*****************************************************************。
1.小標題(首行縮進2個字符,小4)
*************************************************************************。
參考文獻:按引用文獻的順序,編號列后。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文章標題、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頁碼;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月、頁碼;互聯網資料:作者.文章標題,完整網址,年代
四、論文成績評定
按照學院統一要求,由論文指導組的指導老師、評審老師及論文答辯組的老師就寫作過程、寫作論文的質量及答辯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檔給出畢業論文成績。
五、畢業論文撰寫應注意的問題
㈠、學生選題應慎重,充分考慮自身的駕馭能力。論文方向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隨
意更改者,取消答辯資格。
㈡、畢業論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及畢業實習的總結,應由學生獨立完成,不得抄襲。有抄
襲者一經發現,取消答辯資格。
㈢、論文要求概念清楚、內容正確、條理分明、語言流暢、結構嚴謹,符合專業規范。
㈣、按質按量按期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并做好答辯的準備工作。如未按時間及指導老師的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取消答辯資格。
六、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安排
㈠、畢業論文動員及布置
時間: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在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布置相關內容。
㈡、畢業論文的選題
自2006年9月18日開始進行選題,2006年10月15日前將選定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及時交給班長,未按時上交“開題報告”的視為自動放棄論文答辯資格。
班長將學生填寫好的“開題報告”于2006年10月22前務必交給至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224或222房間,由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按照選題指定論文指導老師。
㈢、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提綱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畢業生準時到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與指導老師見面,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寫作提綱。
㈣、論文初稿的寫作
在畢業設計期間,學生應緊密與指導老師聯系,并結合所選題目及實習內容進行畢業論文的初稿寫作。論文初稿必須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行)
㈤、論文修改
論文最后的修改應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給指導老師。畢業論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導老師可根據學生完成論文的質量自行確定修改次數,學生應按照指導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論文的修改工作。
㈥、論文定稿及上交
論文定稿并完成裝訂時間為2006年12月1日前。在進行論文裝訂之前,必須經指導老師同意,才能定稿及裝訂。裝訂完畢的畢業論文必須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導教師處。
㈦、畢業論文答辯時間及地點
時間: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點:成人教育學院教學樓410教室。
七、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論文封面、評閱書、答辯委員會記錄可以從成人教育學院的網上下載
網址:
成人教育學院教務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附件二:畢業論文題目審批表
附件錄一: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學生可根據以下為畢業論文的參考選題范圍擬定論文題目,也可超出選題范圍自定論文題目,但須事先與指導老師聯系,經過指導老師同意后才能予以確認。)
一:會計類
1.財務報表附注問題研究
2.上市公司會計制度設計問題探討
3.分部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4.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5.會計調整問題探討
6.轉換債券的會計處理
7.合并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8.企業商譽會計問題探討
9.證券市場中的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0.外幣會計問題探討
11.技術進步對會計的影響
12.環境會計探討
13.期貨會計探討
14.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
15.我國會計電算化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
16.會計電算化對審計的影響
17.企業管理中如何更好地發揮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18.企業會計信息與市場信息的關系
19.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特點
20.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要求與特點
21.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管理問題探討
22.質量成本會計探討
23.人力資源會計探討
24.股東權益稀釋會計探討
25.現金流量會計探討
26.資本成本會計探討
27.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28.無形資產核算的若干問題研究
29.企業兼并重組會計問題探討
30.建筑合同會計問題探討
31.財務報告改進問題研究
32.非貨幣易會計問題探討
33.會計報表問題探討
34.投資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35.財務會計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
36.管理會計的控制理論與方法探討
37.管理會計核算系統探討
38.戰略管理會計問題探討
39.管理會計規范化問題探討
40.企業業績評價問題探討
41.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問題探討
4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43.全面收益會計問題探討
44.金融會計制度問題探討
45.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46.稅務調整后的會計處理問題
47.現金流量表的理論與實務
48.會計管理體制問題探討
49.作業成本會計的原理與應用前景
50.信息資源會計問題探討
51.互聯網與企業會計信息系統
52.會計信息系統的新思路
53.中國特色的會計問題研究
54.《會計法》責任主體問題研究
55.成本會計發展趨勢問題研究
56.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模式
57.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規范體系研究
58.會計監督體系的研究
59.穩健原則和會計中的不確定性
60.會計模式問題研究
61.中國的會計環境分析
62.中美投資會計準則差異比較與分析
63.非貨幣交易會計處理的中美比較
64.穩健原則在我國上市公司運用情況的調查分析
65.無形資產會計的國際比較與分析
66.行為會計問題研究
67.稅務會計問題研究
68.收入確認問題探討
69.論每股收益會計
70.企業合并會計方法研究
7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分析
72.會計造假與會計政策
73.如何加強政府對會計政策的監督
74.會計政策的國際國內比較
75.會計政策內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誠信問題探討
78.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環境分析
79.我國《財務報告條例》和《會計準則》對會計的影響分析
80.責任會計問題探討
81.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的異同研究
82.預算會計改革問題探討
83.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問題研究
84.關聯方交易的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85.長期投資差異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86.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87.借款利息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探討
二、財務管理及財務分析類
1.跨國公司的外匯交易風險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財問題研究
3.集團公司財務管理問題探索
4.企業流動資產管理方法探討
5.流動資產投資總額和結構問題探討
6.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研究
7.企業直接籌資的環境問題探討
8.公司籌資策略
9.我國公司籌資現狀調查與分析
10.我國公司籌資成本調查與分析
11.我國公司資本結構的現狀與分析
12.我國公司籌資過程中最關心的問題研究
13.公司投資策略
14.我國公司投資決策現狀與分析
15.我國公司投資結構現狀與分析
16.我國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分析
17.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18.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重心及其體系問題探討
19.公司成長性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探討
20.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問題
21.企業失敗預測問題探討
22.企業風險控制問題探討
23.公司理財目的與理財方法間的關系問題研究
24.股利政策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研究
25.我國控股公司的實踐及問題
26.資產經營與資本經營間關系問題研究
27.財務管理創新問題研究
28.財務總監制度問題研究
29.論企業資金結構的優化問題
30.負債經營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問題分析
31.企業分立的財務問題研究
32.我國公司在國內和國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國企業債券發行的實證分析
34.資本運營與公司重組問題探討
35.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36.公司業績考評指標研究
37.財務預算的新方法與理論
38.財務預算的激勵原理研究
39.財務制度設計的理論與方
40.公司購并的財務分析問題
41.我國公司收購中存在的問題
42.我國公司分立中存在的問題
43.公司治理與公司財務的關系問題研究
44.企業價值評估的理論與方法
45.我國公司財務目標的實證研究
46.我國可轉換債券的實踐與存在問題研究
47.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實證研究
三、審計類
1.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探討
2.試論社會審計的風險及控制
3.論審計監督的地位及對策
4.或有負債及其審計
5.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的問題及其對策
6.論審計職業風險
7.內部控制的制度化與程序化
8.現代企業制度與審計監督
9.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避免與控制
10.關于企業注冊資本登記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1.會計監督與注冊會計師
12.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3.論審計職業道德
14.論審計會計信息聯網共享
15.論注冊會計師合伙制的法律責任
16.中立審計準則之比較
17.審計程序與法律責任
18.論會計信息失真對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影響
19.國有企業年度審計問題
20.審計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資產評估的合法性及應用
22.論審計重要性水平
23.論審計期后事項的處理及審計人員相應的責任
24.論審計信息內涵
25.持續經營能力及其審計
26.審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27.利用計算機審計的問題探討
28.上市公司審計意見實證分析
29.會計估計審計
30.注冊會計師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問題研究
31.我國上市公司審計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32.或有事項及其審計
33.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34.審計責任界定問題探討
35.內部審計問題探討
36.管理審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探討
37.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探討
38.離任審計問題探討
四、稅務籌劃類
1.增值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2.營業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3.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4.消費稅納稅籌劃的研究
5.稅務籌劃理論問題的研究
附件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2006屆??飘厴I生論文題目審批表
專業:班級: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
論文(設計)題目
選題內容:
開題報告情況及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年月日
教研室審查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字:
年月日
1.出于滿足個個興趣目的。即從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入手確定選題。如果自己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比較有興趣,或在實際工作中自己就從事假賬甄別工作,就可以針對會計信息真實性問題,從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標準、現實經濟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解決對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開論述。
2.熱點問題追蹤法。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對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每一階段都有該階段的熱點話題。如前一階段的會計委派制問題、2001年上半年的會計準則制訂權問題、現階段的會計誠信問題,等等。選擇熱點問題的最大好處是比較容易取得相關的參考資料,而且選擇途徑較廣,既可以是新聞媒介體,也可以是報刊雜志,還可以是專家研討等。
3.邊緣學科交叉法。即將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與會計學科相結合,利用會計學科自身專門方式方法,為其他學科和會計學科自身發展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比如環境會計是將環境問題現代財務會計理論方法有機結合,以貨幣單位、實物單位計量或用文字說明等方式反映、記錄、報告、考核資源和環境成本與價值,評價企業環境經濟活動以及取得的環境效益對企業財務成果和社會價值形態的近期、長遠影響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在這樣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中有許多問題是值得探討的。
4.對比分析法。通過對幾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幾個方面的比較研究來認識事物。如我國借款費用準則與美國相關準則的比較研究、股份合作企業會計核算的差異、中美注冊會計師管理制度的研究、企業合并的基本會計方法及其比較分析,等等。
5.延伸法。進一步加深對某個課題的研究,該方法要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關論文,并在那些論文所闡述觀點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談。如預算會計體系進一步改革探索對會計委派制新認識,等等。
什么叫參考文獻?論文中引用到他人研究成果的地方,不去抄寫這些成果,而是說明這個研究成果的出處,這樣的表現就是引用參考文獻。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內部審計論文參考文獻,希望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做個參考。
內部審計論文參考文獻:
[1]孫光國,楊金鳳,鄭文婧.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理論框架、關鍵概念、運行機制[J].會計研究.2013(03)
[2]孫光國,楊金鳳.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研究:文獻回顧、述評與未來展望[J].會計研究.2012(03)
[3]王穎.高等學校內部審計運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
[4]張寧.關于中國電信戰略轉型的內部審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
[5]謝滌宇.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企業內部審計的演進[D].湘潭大學2007
[6]王玉蘭,簡燕玲.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履行職責情況研究[J].審計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孫利軍,耿袆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改進了財務控制效果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02)
[8]程娟.內部審計機構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的定位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9]莊江波.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與發展[D].廈門大學2001
[10]張欣.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主要問題探析[D].江西財經大學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內部審計[J].當代財經.2006(05)
[12]王光遠,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受托責任視角的內部治理機制觀[J].審計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續芹,李躍然.內審部門設立的動機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滬布的研究證據[J].審計研究.2006(01)
[14]劉國常,郭慧.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中小企業板塊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8(02)
[15]戴耀華,楊淑娥,張強.內部審計對外部審計的影響:研究綜述與啟示[J].審計研究.2007(03)
[16]王光遠.現代內部審計十大理念[J].審計研究.2007(02)
[17]屈耀輝,時現.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評估(一)--基于上海市深圳市44家企業的調查數據[J].中國內部審計.2011(06)
內部審計論文參考文獻:
[1]姜偉毅.華電能源第二發電廠內部控制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
[2]李汀.A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4
[3]李潔.GN公司基于風險管控的內控體系建設與實施研究[D].南昌大學2014
[4]張繼偉.上市公司基于股權再融資的盈余管理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5]孫奇淼.分稅制下哈爾濱市財政轉移支付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6]郭峻.管理層股權設置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關系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7]鄭洲.糧食物流系統成本優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8]樊娟.作業成本法在A燈具制造公司的應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
[9]譚明輝.建筑安裝企業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2
[10]周光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股利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1]張幻彬.中國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農戶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12]吳紀忠.基于供應鏈視角ZQ集團營運資金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13]王亞鳴.社會人假設下企業利益相關者訴求與財務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14]王書濤.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與投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5]卞曉雯.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價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16]嚴德俊.我國裝備價格形成機制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7]鐘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糧食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19]李威.聲譽對控股股東侵占行為的約束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0]范欽亮.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系統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內部審計論文參考文獻:
[1]趙悅.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企業投資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
[2]伏艷輝.ERP環境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0
[4]郭振東.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業績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5]石磊.企業公允價值內部控制基本框架構建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環境下內部控制系統建立與實施要點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4)
[7]閻達五,張瑞君.會計控制新論--會計實時控制研究[J].會計研究.2003(04)
[8]李廣豐.免征農業稅后哈爾濱市鄉鎮財政運行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9]理查德·L.萊特里夫(R.L.Ratliff)等編著,《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翻譯組[譯].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10]雍鳳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8
[11]吳嵐.會計信息及時性與內部控制成效關系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12]鄭衛國.國有轉改制企業的內部控制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
[13]梁志堅.華北鑄成工程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D].河北工業大學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車輛內飾(長春)有限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
[15]代亞濤.嵌入衍生工具的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16]鮑國明等編著.審計環境[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0
[17]廖洪著.新編會計制度設計[M].中國審計出版社,1996
[18]劉志遠,劉潔.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