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9 10:12: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康復護理的認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腦卒中康復治療計劃過程中,腦卒中康復護理起著重要的作用。腦卒中患者要想取得全面康復,身體情況、精神面貌等都能正常進行活動,就必須要經過腦卒中康復護理。只有通過專業人員的康復護理和功能促進護理,緊密配合治療,腦卒中患者才能盡快恢復健康。在臨床工作中,神經內科的一些研究人員發現,相關的工作人員在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錯誤的認知。找出這些問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方案,對提高康復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更有利于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更上一層樓。因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五十名神經內科人員的工作進行調查,以便了解他們的工作現狀。
二、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研究過程的具體介紹
通過參考相關文獻,并由相關學科康復醫學科的兩名教授、三名專業的康復治療師、兩名康復科護士等共同設計完成調查問卷的形式和內容。在前期,我們花費一定的時間先對三十名相關工作的護理人員進行前期調查,然后對調查問卷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刪改和完善。最終確定的調查問卷中,包括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理念、腦卒中康復護理概念、相關的臨床護理的概念、進行腦卒中康復護理的最佳時間和方法等。在對每一個問題的設計中,都有了解、不了解、不確定三個級別的評價。最終的調查問卷的設計由參加本次研究的兩名康復科護士完成。在相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問卷調查當場發放、當場收回,發放的五十五份調查問卷,有效收回五十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總結得出結論。
三、 通過調查對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的討論和正確認識
第一,與臨床護理相比,腦卒中康復護理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護理理念。腦卒中康復護理是遵循患者身體條件的條件下,通過規范的訓練,對患者進行的一種“自我護理”,即使患者盡早恢復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參與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在護理過程中,護工根據實際情況逐漸減少對患者的提攜和幫助,最終逐步實現患者的自我照顧,使其能獨立生活。同時,還要在護理過程中,不但要耐心引導患者、鼓勵患者和幫助患者,還要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日常必要的康復知識的宣傳,使其真正掌握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巧,在即使沒有專業護工的時候,也能部分或全部做到生活自理,最終適應新生活或重返社會。
在本次調查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護理人員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內容和治療措施也不能明確的表達,而對于腦卒中康復護理進行到什么程度的判斷標準也不盡清晰。最終導致腦卒中護理工作沒有發揮有效的作用,只相當于臨床護理發揮的作用。由于大多數護理人員對“自我護理”缺乏清晰的認識,腦卒中患者的護理一般停留在幫代護理的基礎模式上,通常只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照顧,例如進食、洗漱、更衣、翻身等。這種護理模式陳舊,且患者不能很好的參與到其中,護工人員幫代的越多,患者就越難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二,在對于何時進行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的問題上得出結論,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應該早點進行。對于許多患者而言,只要其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不繼續惡化,最好在四十八小時之后開始腦卒中康復治療工作。目前醫學界對腦卒中康復的最佳時間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本次調查顯示,只有少數護理人員對腦卒中早期康復的認識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護理人員明顯認識不到腦卒中康復護理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使腦卒中康復護理不能盡早實現。那么腦卒中康復護理為何不能盡早入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腦卒中是急癥,如果是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較嚴重,這時,治療和護理的主要作用是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預防其他的并發癥,從而不能進行腦卒中康復護理。其次,護理人員在數量上不足,導致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不能早期介入。最后,由于護理人員認識的誤區,他們并不明確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的目的。腦卒中康復護理工作的早期介入既要改善患者肢體運動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還要預防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預防繼發性殘疾。腦卒中康復護理早期的介入,是腦卒中現代康復的特征。一些研究報道得出,腦卒中康復護理介入越早,綜合并發癥的發生率就越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和整體的治療療效就越好。同時,早期就開始進行腦卒中康復護理的患者,其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顯著優于單純依靠藥物治療的患者。因此,要想腦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復,就要盡早介入腦卒中康復治護理。
第三,要想腦卒中康復護理發揮良好的作用,還需要加強鬧注重康復護理的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百分之六七十的護理人員對腦卒中疾病的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掌握的較多,當對偏癱常見的異常模式、痙攣模式和抗痙攣模式、肢體擺放的護理、肩關節、頭部保護等認識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因此,加強護理人員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迫在眉睫。通過培訓,使護理人員明確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理念和具體內容,時刻關注腦卒中康復護理的最新動態;定期進行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和相關內容的講座,使護理人員認識和了解頭部的擺放、肩關節保護、翻身、轉移等康復護理的技術和方法;指派護理人員外出學習和進修,吸收和學習國外先進的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相關知識,通過現代媒體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做好宣傳,盡可能多的讓患者及其家屬也了解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做好監督,定期評價護理人員工作的護理質量,一最快的促進患者肢體能力和精神的恢復。
第四,醫院要為腦卒中康復護理提供有利的條件和環境。由于腦卒中疾病大多是突況,只有診斷準確,及時治療,才能挽回損失,因此,大多數相關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都認同,早期的康復護理工作最適合在醫院進行。由于人們認識的誤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護理人員認為腦卒中患者不需要特殊環境,只有少數人認為腦卒中患者需要特殊環境,例如專門的腦卒中康復病房等。通過實踐研究,我們認識到,專門的腦卒中康復病房有經過特別培訓的醫生、護士和診療師,他們都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不但能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還能節約醫療資源,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因此,通過調查和研究,我們建議只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適合康復護理,就應該將其移至專門的對方,對其進行康復護理工作。專門的護理機構有專業醫療器械和設施,便利患者最大限度的進行日常生活的各種作業,這種特殊的環境,更加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1.1教師學科專業性不強《康復護理學》課程為護理教研室承擔,3位任課教師均為護理專業畢業。康復為新興學科,任課教師對康復護理的認識往往是通過上網和翻閱書籍,沒有掌握系統的康復護理學理論,對康復護理以及其工作模式了解不全面,操作技術不熟練。加上教學任務重,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少,任課教師未能到臨床進行實踐,講課缺乏形象生動的例子,難免造成課堂講解不透徹或者課堂氣氛不活躍等。
1.2實驗設施不完善筆者所在學校2010年購進一批康復器械,共設置兩個康復實訓室,均為多功能實訓室,承擔多種實訓項目。每個實訓室的基礎設施為5張PT床,10把PT発,5個輪椅,10副腋杖,另外還配有3向階梯、功率自行車、平衡杠、復式墻壁拉力器等康復器械。實訓器械以運動療法類為主,而作業治療、物理因子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方面器械較少。針對護理專業學生,每學期開設8個學時的康復實訓課程,平均10個學生一組,學生實踐機會偏少,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保證。
1.3教材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供高職高專類院校使用的《康復護理學》教材編排同本科層次的教材內容較為相似。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在于它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高專類教材的建設和開發,需要大量具有較高實踐價值的內容,但是高職高專類《康復護理學》教材實踐內容較少,沒有明確指出實驗內容、目的和具體方法,這樣實訓課的編排就沒有具體的指導思想,較為混亂。
1.4考評機制不健全康復護理學在筆者所在學校為考查課,實訓課進行平時抽考,理論考核為期末開卷考試,試題多以問答題形式。開卷考試形式單調,學生只需考前熟悉課本內容,不用下太大功夫基本都能通過。這種考核方式不注重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試成績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成了被動的學習工具,只求通過考試,沒有學習動力。
2改進方法
2.1使學生對康復護理學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護理模式巳從過去的功能制護理模式發展成運用護理程序主動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的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護士亦要擔負起促進患者康復的責任??祻妥o理的早期介人,可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祻妥o理在臨床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并不局限于康復科、神經內科和骨、科,心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等等很多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做康復護理。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醫院都沒有專業的康復護士,臨床護士擔負著督促、幫助、指導患者康復的重要職能。所以護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康復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十分必要。
2.2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很多從事康復護理教育的教師未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難以準確把握教學尺度,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學校應從知識結構、課程設置、授課能力、實際運用能力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培養,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內較好的康復護理中心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康復護理的各類培訓班、學術交流活動,及時把握國內外康復護理學最新動態,拓寬專業知識面。此外,還應引進或聘請高學歷畢業生或高技術職稱、有豐富康復治療操作經驗的臨床教師充實師資隊伍,擔當兼職教師⑴。
2.3改善實驗條件高職康復護理學是一個實踐性強、操作要求高的技術性專業,教師熟練的技術、完善的實驗設施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筆者所在學校實訓器材以運動療法類為主,而其他治療方法器材較少。建議按照康復治療法的種類來開設實訓室,如運動療法技術、作業療法技術、物理因子治療技術、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實訓室,并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進行重組、整合。還應積極創造條件,聯系校外實習、見習基地,通過實習或見習提髙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
2.4優化教材康復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理論課的講解比較抽象,應通過數字、圖表、圖片的列舉和展示及說明,使學生對具體內容有一個更為直觀、清醒的認識。此外,課本應增加相關實驗內容,以此來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實踐。高職高專教材應以應用能力為中心,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結合起來,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中圖分類號] R743.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226-01
腦卒中是中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起病急,恢復慢,且呈現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四高特征[1]。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為了使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更好地回歸家庭社會。2008年起我們在神經內科開展了專職康復護理指導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0年8月首次入住神經內科經CT或MRT確診的腦卒中患者100例,其中腦出血36例,腦梗死64例,男性6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64.5歲。于康復指導前后及出院時采取面對面提問方式,用自制問卷了解病人對腦卒中后康復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鍛煉方法和堅持鍛煉的情況。
1.2 康復護理方法
1.2.1 康復護士選擇 康復護理與臨床護理都是護理學領域的分支學科,有著共同的理論基礎[2]。但由于護理目標不同,采取的護理技術方法不一樣。為此選擇既有神經內科臨床護理經驗和??评碚撝R,又有較好溝通能力的護士,經過一定的康復知識和技能培訓,擔任專職康復指導工作。
1.2.2 物品準備 疾病急性期在病床旁進行康復指導和鍛煉,恢復期可進康復室進行鍛煉。為此康復室配備了手法按摩床、電動升降起立床、訓練用扶梯、多功能平衡杠、姿勢鏡、作業療法器具等不同的器材,便于病人進行訓練。
1.2.3 制定康復訓練計劃 康復訓練應盡早進行,只要病人生命體征平穩且神經系統癥狀無惡化,則在48小時后開始施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首先做好評估,通過對病人意識水平、生命體征、一般狀況、四肢肌力、語言功能、吞咽功能等進行整體評估,確定良肢位擺放、肢體按摩方式、進行肢體活動、語言康復訓練、站立、行走、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切實可行的綜合康復護理計劃。
1.2.4 康復訓練指導
1.2.4.1 心理康復指導 康復訓練中,病人的心理狀態能直接影響康復的進展,因此要把心理護理貫穿到整個康復訓練中[3]。腦卒中病人由于神經系統的完整性受到破壞,病人出現偏癱、感覺及認知功能障礙,會產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動異常和情感變化。護理人員要及時正確引導,鼓勵其積極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對醫務人員的信賴感。告知病人及家屬康復訓練的重要性,讓病人明白康復的實質是學習、鍛煉的反復過程,是腦功能的重組與再建,解除其焦慮、失望等負面心理,爭取使病人早期主動投身于康復訓練中。
1.2.4.2 康復知識講解和方法指導 本資料選取的腦卒中病人均為首次住院,病人不知道何為康復訓練,更不知道怎樣進行鍛煉。由此,護士應告知病人康復訓練是將物理療法(PT)和作業療法(OT)相綜合的康復治療方法。治療時需根據康復計劃給病人及陪護做相關鍛煉知識的講解和方法指導,使病人了解康復的目的,樹立科學的康復理念,掌握正確的康復訓練方法,一對一進行示范講解,直到病人或陪護掌握。
1.2.4.3 提供腦卒中康復護理讀物 在科內發放一些與病人康復相關的資料。對有閱讀能力的病人和家屬,推薦閱讀相關讀物,如《神經內科病人實用知識問答》、《癱瘓肢體肌力檢查及康復指導》、《神經系統疾病康復治療學》等讀物中與病人有關的內容,使病人樹立良好的康復意識,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康復鍛煉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自己的康復中來。
1.2.4.4 督促或協助病人完成每日訓練內容 多數病人雖然明白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但常因為體力不濟、情緒不佳、認識不到位等原因難以做到有規律、有節律、有強度的功能鍛煉。專職康復護士每日定時進入病房以及康復室,督促指導病人及陪護完成康復訓練的內容,鼓勵病人堅持,克服懶惰心理,按要求完成康復鍛煉內容。
1.2.4.5 隨時調整訓練計劃 根據病情及康復效果隨時調整訓練方法和計劃,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方法,防止無效運動達不到康復效果,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痙攣、廢用、誤用及肩手綜合征等的發生。
1.2.4.6 效果評價 康復認同度評價:給病人進行相關知識講解和康復指導后及時了解病人對康復鍛煉的認識,評價病人掌握鍛煉方法的程度。對認識不到位、方法不正確的給予反復耐心指導??祻鸵缽男栽u價:定期評價病人堅持康復鍛煉的情況,觀察康復效果,如語言功能、肢體肌力、吞咽功能等恢復情況,便于調整康復計劃,確保康復鍛煉的連續性。出院時的康復評價:出院時要對病人的康復效果進行評價,做好出院指導,開出后期康復鍛煉處方,提出復診要求,確保全程康復。
2 效果
2.1 強化了病人早期康復意識 腦卒中患者早期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康復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通過對100例住院病人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6%的病人是接受康復指導后才懂得了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專職康復護理人員的耐心講解指導,使病人懂得了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強化了他們的早期康復意識。
2.2 提高了病人及陪護康復鍛煉的依從性 康復功能鍛煉需要醫、護、患的共同努力,但病人是康復的主體,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是完成康復鍛煉的基礎。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在沒有進行專職康復護理指導前,病人的注意力多放在對藥物治療的期待上,康復鍛煉難以堅持,專職康復護理人員的督促和鼓勵,大大地提高了病人鍛煉的自覺性。
2.3 落實了早期康復護理的各項措施 對腦卒中患者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避免或減少關節攣縮、肌肉萎縮、關節損傷、肩關節半脫位等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也為后期的肢體康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病區開展專職康復,在人員上確保了早期康復護理介入各項措施的落實。
2.4 體現了康復護理的全面性和連續性 康復護理應著眼于對病人的整體康復,維持康復治療的連續性是康復護理的內容之一。根據現代康復護理理念,在神經內科病區設立專職康復人員,從教育指導到康復治療,全程關注病人的功能康復,起到了醫生和護士不能替代的作用,體現了神經內科康復的全面系統性和連續性。
2.5 避免了護理并發癥,改善了護患關系 專職康復人員每天在病區與病人密切接觸起到了健康教育者、鍛煉指導者、督促者和執行者的作用,架起了另一條與病人溝通的橋梁。他們不僅指導病人的康復鍛煉,還關注病人的飲食、睡眠,及時消除潛在的護理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將康復護理與臨床護理相結合,促進病人的全面康復。2008年來,病人對病區護理工作滿意度有了明顯提高。
3 體會 臨床工作中,由于醫療護理工作繁重,醫護人員忙于查房、寫病歷、輸液、服藥、打針、生活護理等,病人的注意力也常放在傷殘、預后、藥物治療或經濟方面,穿插在治療過程中的功能鍛煉指導或囑咐往往不能引起病人或病人家屬的足夠重視。設專職康復護理人員才能落實一對一的講解指導,并督促檢查落實情況。知識缺乏和不懂得康復鍛煉的方法是影響病人接受鍛煉的主要原因??祻鸵庾R的提高,需醫護人員耐心宣教和規范指導。病人及家屬對康復的認同是完成康復的必要條件。而康復人員每天按計劃督促指導可提高病人及家屬的依從性,更好地完成全程康復鍛煉。由于腦卒中病人病變性質、病變部位、病變范圍不同,病人的癥狀、體征呈現多樣化,加上年齡、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不一,使得腦卒中病人的康復鍛煉在時機、方法和目標上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個體化和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指導是腦卒中康復護理的特點。在腦卒中的康復中,無論是損傷早期還是后期、功能恢復訓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病區床位緊張、病人經濟條件等因素,病人不可能在病房完成全程康復,多數病人在完成藥物治療療程就出院,而出院后的功能鍛煉容易放松。因此護士應重視出院康復指導,強調循序漸進的全程鍛煉,促進病人功能更好的恢復。同時強調復診的重要性,通過復診了解康復鍛煉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復情況,給以全面系統和連續性的康復指導。
參考文獻
[1] 趙利芬,李付云.影響腦卒中患者依從性的因素與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5):1084.
[2] 石敏,徐永清.骨科病人實用知識問答[M].北京:軍事科學醫學出版社,2007:243.
方法:社區護士上門護理,做好康復活動的相關工作,以及對康復情況的記錄分析整理。社區護士對該次護理工作的心得體會的回饋。具體可行方案:首先對社區護士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并考核合格。社區護士擔任干預者,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月每周上門3次,第二個月每周上門2次,第三個月每兩周上門一次,上門頻率亦可根據患者實際康復情況予以適當變動。
關鍵詞:腦中卒患者 家庭康復護理 干預社區護士 效果分析 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25-01
腦卒中,即急性腦血管?。X中風),通俗地說,腦血管病是由于供應腦內的血管發生病變導致的疾病,醫學上分為腦血管意外、腦中風、腦卒,意思是腦血管發生了緊急的損傷。主要表現為偏癱、視力障礙、語言表達障礙等。據統計,全國每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年發病率為217/10萬,致殘率為70~80%。因此,有關社區康復需求日益迫切,對于已是老齡化的中國來說,絕大多數患病患者因各種原因不能做到長期住院治療,只有選擇回家等待康復,面對疾病的困擾,患者以及家屬由于對病情的認識了解不夠,對病情的恐懼等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影響,都將導致病情的復發與惡化,對我國腦卒中疾病患者及家庭帶來了不幸。此次康復護理工作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患者的康復。這也是它的意義所在。
1 腦卒中患者康復鍛煉的項目
1.1 患者身體各部位的正確擺放姿勢,行動靈活度與存在的風險。
1.2 床上活動的移動,包括側翻身,腿部的抬落,頭部的轉向情況。
1.3 坐位指導,坐起訓練,良好的坐位姿勢,指導床上坐位、倚坐、位坐的平衡訓練。
1.4 行走站立的平衡情況。
1.5 日常生活活動中語言功能訓練,吞咽食物的訓練,呼吸功能的訓練,簡單自理訓練。
2 腦卒中患者家庭康復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或因忽略了康復訓練,存在很多病后后遺癥,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2.2 患者自身依賴程度比較高,依賴心理越來越重。
2.3 絕大部分患病患者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復和預防腦卒中的復發。
2.4 照管人員的情緒以及對患者心態的影響,還包括家屬照管中存在的疏忽對患者造成的身體直接傷害。
2.5 看管人員的實際照看能力有限。
3 干預后數據顯示分析
3.1 患者心理狀況:負性情緒明顯減少,病人家屬情緒穩定。
3.2 生活方式有很大轉變。
3.3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3.4 康復訓練逐漸被接受,患者能夠自己主動去訓練。
4 效果分析
通過此次社區護士的康復護理工作的實行,不難看出社區護理的此項舉動真真正正的幫助了腦卒中患者在家康復的進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4.1 需要性。首先社區護士的宣傳與講解使家庭人員對患者在家康復活動意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到腦卒中疾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使他們能夠更加的細心對患者的照顧,引起家庭人員對患者的重視度,同時也帶給了家庭患者康復的信心與鼓勵。
4.2 可行性。為患者在家康復提供上門護理指導工作,更為重要的是解決了通過社區護士的上門服務,既為身為護士工作人員提供了學習機會,同時為更多出行不便的患者解決了生活開銷的經濟問題。
4.3 有效性。社區護士家庭康復護理干預能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對于患者在家中出現的突況有了更專業更安全的應急措施。同時針對腦卒中患者的再況,預防情況有了一定的增強。使患者自身對于疾病有了積極的心態,讓他們在對抗疾病中樹立了堅強的信心,給家庭及患者自身身心上來了一次洗禮。
綜合以上不難看出,社區家庭康復護理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家庭為我國腦卒中疾病康復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依據,也為家庭康復護理工作起了導向作用,是發展家庭康復護理工作展開的一個好的開始。
5 討論
在對病患的康復護理工作上,我們不難看出,最好的護理措施,最實際的護理方案,會為病人康復護理起到直接重要的作用。社區護士的家庭康復護理工作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以自我護理為原則”、“充分發揮腦卒中患者的潛能”、“護士充當了指導者與監督者”的地位,鼓勵患者與照顧者。在我國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的腦卒中患者中,老年人的患病率,死亡率仍成為上升趨勢。因此,腦卒中康復治療的工作顯得尤重要,護理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入也日見增加。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仍是有大部分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治療與康復護理。同時,現如今護士對護理操作缺乏整體護理和全人意識,家庭康復護理服務對腦卒中患者的有效康復和普及社會健康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6 護理體會
腦卒中患者的情緒在康復護理過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里就特別需要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心理護理的引起高度重視。研究發現,此類患者多數有負面情緒影響,主要表現為患者自身呈現出的焦慮,暴躁,對他人幫助的抵觸,給人自暴自棄的感覺,也有因對病情不了解,持有放棄治療的心態,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的心理護理,不僅要給與他們身體上的幫助,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很多疾病都與患者自身的心理有著莫大的牽連,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疾病的向上心理對于患者的康復有著很大的幫助,我們要幫助他們調整到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他們對疾病有一定的認知,這樣對于護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幫助,只有病人積極配合,我們的護理工作才有意義,才能進行,才能讓我們的康復護理工作得到認同。
病人家屬的情緒態度和照顧能力也是康復護理成功的關鍵。家屬的情緒會對患者造成最直接的影響,一個樂觀,細心的看管人員會給患者帶來愉悅的心情,同時深深影響到他們對自己的情緒。相反而言,家屬的不耐煩,照管的疏忽,不僅會對患者帶來正面的身體傷害,還會讓患者有輕生之念。這些心理護理對護理人員來說,甚至會比實際護理工作還要重要。與患者,患者家屬的良好溝通,營造一個溫馨的護理環境,對于腦卒中家庭康復護理有著尤為重要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陳梅.臨床心理護理[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91-192
[2] 陸烈紅;病人對生理與心理舒適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2年12期
【關鍵詞】 腦癱患兒;康復護理;體會
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中樞運動障礙, 姿勢異常, 同時智力、語言、視覺、聽覺等出現各種障礙。近年來, 腦癱發生率逐年上升, 對患兒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嚴重影響, 同時對家屬及家庭都來了沉重的負擔。本文就分析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體會, 增加患兒康復率, 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腦癱患兒, 經診斷, 均符合腦癱診斷標準。男36例, 女19例, 年齡2個月~10歲。24例痙攣型, 18例弛緩型, 8例手足徐動型, 5例混合型。
1. 2 方法 ①康復教育。首先患兒在入院后, 護士要做好患兒和家屬的康復宣傳教育, 使患兒和家屬能夠積極配合醫生和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工作。因此, 護士要了解患兒的病情, 并要分析家庭情況, 講解治療和康復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項, 做好相應準備。其次要做好衛生教育。護士要指導家屬做好患兒的衛生工作, 注意保暖, 適當添加衣物, 盡量選擇舒適柔軟衣物, 餐具要定期進行煮沸和消毒, 避免細菌感染。適當進行鍛煉運動, 避免出現濕疹。最后加強用藥指導。患兒藥物大都是沖劑, 或者將藥片搗碎加水送服[1]?;純何顾帟r, 需將患兒抱起, 頭部抬高, 避免出現嗆咳。對于自行服用藥物的患兒, 要將服藥的方法進行詳細講解, 指導他們正確服藥。②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腦癱患兒康復護理中, 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在患兒病房可以擺放兒童喜歡的玩具和圖片, 讓患兒保持著輕松愉悅心情進行康復治療。同時在治療室走廊及家長休息地方張貼腦癱發生原因, 治療方法, 注意事項, 使患兒家屬可以更加全面認識腦癱疾病, 提高他們治療, 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護士在和家屬交流時, 態度親切, 要有足夠耐心, 不可存在不良情緒與患兒和家屬交流。③運動康復護理。首先是不自主運動康復護理。在康復護理工作中, 要避免患兒受到不良刺激。此時護士要先和患兒建立良好關系, 使患兒可以信任護士, 無不良情緒, 確??祻妥o理順利實施。在康復護理中, 先將患兒下肢控制不自主運動進行康復運動, 讓患兒適宜進行爬行、行走、平衡等訓練?;純合轮讷@得一些自主控制后, 然后進行自主運動控制, 如頭控制、雙手支撐等運動。其次是共濟失調康復護理。腦癱患兒在坐立和臥床時, 無法保持有效平衡。因此, 在平衡康復護理時, 先從患兒眼手及口手的配合, 然后從坐立、跪立的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同時還可以使用平衡器材, 比如平衡板等讓患兒訓練, 患兒在訓練時, 避免發生摔傷和跌傷。④語言障礙康復護理。腦癱患兒會出現視覺、聽覺及語言障礙。在康復護理中, 患兒頭部保持中立, 身體放松, 利于傾聽;為了容易患兒理解, 需采用簡單言語, 同時配合手勢與患兒交流, 便于理解。在交流過程中要面對患兒, 使他們能夠清楚和明白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 一言一語。另外, 家長要和患兒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 使患兒可以時刻在語言環境中成長、鍛煉。⑤心理護理。腦癱患兒由于肢體及行動障礙, 會出現自卑、悲觀、暴躁等負面情緒, 而護士和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力、寬容性去關愛他們。當患兒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哭鬧、自卑、孤獨等行為時, 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訓練, 產生逃避、恐懼等行為時, 護士和家長要給予患兒更多關愛。在訓練時, 將心理康復和生活康復護理結合在一起, 患兒在訓練過程中, 護士和家長要和他們交流, 注意患兒表情, 多鼓勵和表揚, 增強患兒的信心和勇氣。同時根據患兒興趣愛好, 進行積極有效誘導和引發, 緩解負面情緒。加強患兒之間交流, 使他們能夠跨出自己的圈子, 融入別人圈子, 去交流, 去交朋友。另外, 家長在患兒護理期間也存在著抑郁、焦躁、激動等不良反應, 護士要向家長解釋腦癱康復的案例, 緩解家長擔心、抑郁心情, 并要讓家長積極配合患兒的康復訓練[2], 使患兒堅持治療。⑥出院指導。家庭康復訓練對提高患兒康復率有著促進作用。因此, 患兒出院后, 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提高患兒興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要指導兒童獨自穿衣、刷牙、吃飯等, 突破他們的行動障礙, 使他們可以逐漸生活自理。
2 結果
55例腦癱患兒經綜合康復護理, 25例治愈, 29例有效, 1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97.8%。
3 討論
腦癱患兒主要表現為中樞運動障礙, 姿勢異常, 同時智力、語言、視覺、聽覺等出現各種障礙。在腦癱患兒康復護理中, 為了提高患兒的康復率, 必須要采取綜合康復護理。
在本組患兒康復護理中, 55例腦癱患兒經綜合康復護理, 總有效率為97.8%。通過對患兒和家長的康復教育, 使他們能夠掌握腦癱康復治療知識;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運動康復護理和語言障礙康復護理, 提高腦癱患兒康復率;加強患兒的心理護理, 緩解患兒負面情緒, 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同時要緩解家長負面情緒, 使家長可以護士一起配合患兒康復治療, 促進患兒康復速度[3]。患兒在出院后, 加強患兒出院指導, 進行家庭康復護理指導, 使患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康復訓練, 突破他們的行動障礙, 使他們可以逐漸生活自理, 并逐漸康復。另外, 患兒在康復護理中, 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根據患兒不同的康復訓練計劃、年齡, 制定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在康復訓練場地, 安裝防滑地板, 做好防護欄, 避免患兒在康復護理中, 出現危險事故。
綜上所述, 在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中, 需要采取綜合康復治療, 進行有效的康復護理和家庭護理, 對提高患兒康復率有著促進作用,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小莉. 腦癱患兒家庭康復護理效果評價. 護理學報, 2013, 10(05):456-459.
1.1理論框架
《社區康復護理》課程設置基于《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模式。2001年,在第5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1個成員國一致簽署協議認可了《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CF),提出從身體結構和功能、活動、參與等3個部分評價殘障人員的功能狀況,并且強調社區環境對殘障人員健康的重要影響。ICF認為,在考慮個體健康狀況時需涉及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個體自身的功能及結構,與個體活動及參與。個體自身功能是指機體生理心理功能,而個體結構是指機體的器官肢體等組成。這個層面的具體功能包括意識、定向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肌力等。個體活動及參與是指個體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及參與社區活動的能力。具體能力包括學習及應用知識、完成基本任務和指令、溝通、移動、自我照顧、日常生活、與外界溝通互動、社區社會生活。第二個層面是影響個體健康狀況的情境,包括環境因素及自身因素。環境因素對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況起著重要作用,涉及從家庭成員到社區健康工作者及政策多個層次。由于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所以在ICF具體分類中不作考慮。ICF認為,個體在特定領域的功能是自身健康狀況和背景因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其目的在于強調使正在經歷或可能經歷殘疾的人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獲得參與家庭及社會的能力。ICF擯棄了以往生物模式下對康復的認識,而將殘疾視為一種社會問題,指出在實施康復活動時需要考慮一系列描述個體生活背景的環境因素,適合作為指導康復工作的理論框架。社區康復強調醫學、社會及權利的綜合體現,是以殘障人士自身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整合社區內衛生、教育等資源,為殘障人士健康、教育、謀生、社會及賦能提供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比較ICF理論及社區康復內涵,不難看出,兩者都強調了社會環境對個人及其家庭康復的重要性,力求達到殘障人士參與功能的最大化。因此,運用ICF作為理論框架指導高等社區康復護理課程的構建可以保障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及專業性。
1.2教學目標
在ICF理論指導下,根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該課程教學目標分為三大方面: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情意領域。課程學習結束后,學生在認知領域能闡述社區康復護理的核心概念,識別常見殘障類型并提供早期康復干預指導,應用康復功能評定方法評估護理對象身體功能狀況,應用社區康復理論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包括適宜的家庭訓練及護理要點);在動作技能領域能夠熟練掌握基本康復技能(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并適宜應用于殘障人士,創造促進護理對象康復的情境;在情意領域具備對社區殘障人士及家庭的同理心,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解決問題能力。
1.3授課對象
授課對象為護理專業本科三年級第二學期或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該階段學生已經完成基礎科學及應用科學課程的學習,為康復評定、康復治療知識及康復技能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考慮《社區康復護理》與《社區護理》在同一時間段開課,可以使學生在了解社區護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完善對社區康復內容的系統學習,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4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
1.4.1內容設置依據ICF認為,對個體健康狀態的評定,應考慮到個體自身的功能及結構,個體自身活動及社會參與情況,而這些受到個體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在《社區康復護理》課程中強調突出在對個體自身功能及結構了解(康復功能評定)的基礎上,考慮提供適宜的外界環境(社區康復環境構建),開展適合于促進個體自身功能改善的活動及社會參與(社區家庭康復護理)。
1.4.2課程內容《社區康復護理》的課程內容分為理論授課及實踐兩大部分?;趯CF的理解,理論授課著重于4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社區康復護理基本概念及理論,包括ICF理論概念,社區康復核心概念,及社區康復護理發展等。第二部分為康復功能評定,具體授課內容包括常見殘障種類、康復評估、早期康復干預等。該部分內容與傳統康復專業課程類似。第三部分為社區家庭康復護理。參考ICF中的活動與參與,即進食、入廁、穿衣、溝通、行走等,具體內容包括常見疾病康復要點、康復技術(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等)及家庭訓練。該課程在講授康復專業知識技術的基礎上,突出社區康復護理的特色,如營養問題、排泄問題、膀胱功能訓練、皮膚完整性、心理問題等以專題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學習。第四部分社區康復環境構建,ICF中強調充分考慮社區環境中家庭、健康工作者、康復政策等對殘障人員的影響。授課內容上通過分析討論現有國內外康復政策及服務,分享國內外社區康復的成功案例,在與殘障人士及家庭溝通的基礎上,進行家庭訪視及居住環境的改造,并為殘障人士參與社區活動創造條件。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教學方法涉及講座、專題討論、模擬教學、學生匯報、成功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社區康復實踐是《社區康復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將所學康復理論知識及技能應用于實踐,以解決殘障人士的實際康復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校內實驗及社區生產實習兩部分。校內實驗用于促進學生功能評定能力及康復技能的掌握。生產實習在教學社區完成,6~8人為1個實習小組。由于殘障人士的康復需求及家庭社區環境各有不同,因此,采用以患者功能障礙為中心的實習理念,根據患者的實際康復特點及需求制定并實施具體康復計劃,包括運用所學知識及技能對殘障人士功能障礙進行評定及干預,并通過對社區環境、健康服務及健康政策的了解,促進殘障人士回歸社會。
1.5教學評價
根據課程內容及特點,《社區康復護理》課程采用多元化評價方法,不僅評價學生康復護理理論及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強調在實際社區情境中知識應用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形成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不僅注重結果,而且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在教師評價基礎上,融入學生的自評及他評,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公正。評價方式上包括理論考核、課堂討論、小組匯報、康復問題的綜述文章、實驗室模擬康復技能考試、社區康復計劃撰寫及實施、社區實習反思日記等。
2小結
【摘要】 目的 介紹腦血管意外的康復護理措施??祻妥o理可以改善腦血管意外患者的運動、語言、認知缺損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性,使之早日回歸社會及家庭。方法 對104例腦血管意外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結果 腦血管意外患者無一例護理并發癥發生,大多預后良好,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及言語功能障礙明顯改善。結論 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復護理是降低病殘率及提高治愈率的關鍵,可以促進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全面康復。
【關鍵詞】 腦血管意外 康復 護理
腦血管意外病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存活下來的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失語等。喪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嚴重威脅著病人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時康復治療常產生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F對腦血管偏癱病人進行系統規范的康復指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住院患者104例,其中CT檢查確診腦出血36例,腦梗死68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4例。年齡45-78歲,肢體功能障礙的84例,言語功能障礙的46例,有肢體運動功能和言語功能混合障礙的64例,均無意識障礙,進行中西結合康復治療。
2 護理
2.1 生活護理
2.1.1 住院環境和作息制度:給病人創建一個安靜、舒適、安全衛生的住院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并根據病人的心理要求,在生活起居方面進行指導,幫助病人制訂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使病人保證充足睡眠。
2.1.2 飲食護理:腦血管病人以低脂肪、低鹽、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老年腦血管病人的胃腸蠕動減慢,常有便秘現象,應鼓勵病人食用帶纖維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少吃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早餐前半小時喝一杯溫開水,可以刺激排便,每日順腸蠕動方向按摩腹部數次。未大便者60例患者遵醫囑給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另外,喟飯時應環境安靜,舒適,精力集中,防止患者吞咽困難,進食嗆咳。
2.1.3 防止并發癥:腦血管病人臥床時間較長我們定時給患者變換和扣背。每2小時翻身扣背一次,每次約5分鐘,以利痰液的排除,防止發生墜吸性肺炎。在翻身過程中防止拉傷皮膚,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長期臥床者鋪厚海棉床墊或氣墊,防止褥瘡的發生。督促協助患者定時洗澡、勤更換內衣,剪指(趾)甲,同時定期給病人做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潰瘍的發生。
2.2 心理護理
心理康復是腦血管病人進行其他康復治療的先決條件,臨床資料中有68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我們最大限度地為病人解除心理痛苦和焦慮,要針對性的做好患者疏導工作,護理人員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用科學的態度指導病人就醫和進行功能鍛煉。
2.3 及時加強肢體功能康復鍛煉的護理
2.3.1 急性期: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以往我們在醫療工作中只注重挽救生命,往往忽視早期功能鍛煉。對臨床資料84例患者的康復護理實踐證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早期協助功能鍛煉對降低致殘率、促進康復十分重要。
2.3.2 穩定期:當患者發生腦血管疾病后,如果生命體征穩定,即可進行康復訓練。
2.4 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
臨床資料60例患者,進行手的技巧性、靈活性及四肢的精細協調訓練,運用正確的姿勢反復訓練握筆、穿脫衣褲、織毛線、撿豆子,協助患者逐步學會洗臉、刷牙、入廁等。
2.5及時進行語言康復訓練的護理
對腦血管意外伴失語的患者46例。護士經常配合家屬一起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起初交流困難時先書面交流,再逐漸練習發音吐字。失語分為: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等。運動性失語:對完全不能進行說話的32例患者應從學發音開始,然后常用熟悉的單字練習,不完全性失語8例患者,依其程度學說詞組或句子。感覺性失語:臨床資料6例患者訓練時采用語言與視覺手勢相結合的方法,如讓病人梳頭可用梳子梳頭的手勢結合,病人就會理解。物理療法:通過聲光電磁波等刺激的訓練。 轉貼于
2.6出院指導
病人進入恢復期后將回家修養,醫護人員向病人和家屬提供醫療教育和心理疏導,防止因家屬的悲觀失望或家庭瑣事等影響病人的情緒。調動家屬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積極參加整個康復過程,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康復教育,指導家屬了解疾病的一般常識及護理知識,學會動態地觀察病情及一般護理技能、功能鍛煉方法及心理調試,協助病人進行癱瘓肢體功能鍛煉,使其盡快康復,回歸社會。
3 護理效果
通過對104例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觀察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有72例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完全恢復,有12例患者能完成自理,4例明顯好轉。言語障礙的患者36例能完全進行交流,10例明顯好轉。住院期間無一例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4 討論
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復目標[1]:是運用醫學手段使殘留生理的解剖的受損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認知、社會等方面恢復到最佳狀態。
康復護理的主要內容就是加強病殘者的機能訓練,把這些訓練實施于日常生活活動中。生活護理是康復基礎,在滿足患者基本需要外才能更好的配合其它康復護理。
楊忠珍[2]學者曾根據他的臨床資料統計20%-80%的腦血管意外病人都有心理負擔,50%左右病人出現恐懼焦慮、悲觀失望、抑郁狀態??捎绊懼委?,從而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使其從被動態度變為主動性,積極參與到康復護理過程中,對疾病的恢復有著極大的影響。
康復理論認為[3]腦卒中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是有重組能力和可塑性,在條件適宜時部分神經可以再生。早期康復護理的介入能更好、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能使肢體的肌張力達到平衡,通過肢體的被動主動活動,可理順肋骨、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相應皮質腦血流量,減少應用性萎縮及畸形發生。所以早期實施有計劃的康復運動訓練,對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有著積極意義。
康復護理與傳統護理因方向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護理模式不同。傳統護理采用是替代護理,康復護理注重于改善功能,變患者被動為主動,幫助患者發揮其身體殘余功能和潛在的功能,以替代喪失的部分能力,為患者重返社會積極創造條件??祻妥o理的實踐使人們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康復知識技能的介入,是實現殘疾預防和康復主要措施。護理工作者通過對康復科學的學習、研究、探討、掌握康復護理技術措施、有效地應用于臨床,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實質價值。
5 小結
康復護理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康復即考慮醫學心理的社會康復,又要考慮到綜合方法,包括藥物、飲食等方法使患者全面康復,腦血管意外患者經以上康復護理后效果良好,表明康復護理在腦血管疾病的整體治療中有重要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祝凡,曹智剛.護理程序在腦卒中康復護理領域中的應用.中國康復,2004,19(5):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