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8 10:19: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精品課程建設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重視前期申報,忽視后期實際應用和推廣。目前全國各個高等學校普遍重視對精品課程的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各高校之所以熱衷于精品課程的申報,一方面可以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政府的補貼。因此,在精品課程建設申報期各高校在財力、物力、人力上都給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前期的申報工作能夠順利完成。但是當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相當多的精品課程被束之高閣,只有參加申報的教師能夠運用,沒有及時進行推廣;有的雖然進行了推廣,但是由于教師水平和個人認知和接受程度的問題,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沒有全部推廣出去。雖然精品課程得到了建設,但是沒有落地、生根、發芽,違背了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初衷。
2.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運用不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一門大一學生的必修課,涵蓋內容豐富,可以運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多樣,但是精品課程的建設中,明顯感覺,教師對網絡等新的教學資源運用不夠,通達式教學、情景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模式運用較少。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高校推廣不夠,另一方面是教師的問題。有的教師單純的接受教學方法,教學思路理解不夠,難以掌握精品課程的精髓。有的教師對先進的教學儀器、教學方法,掌握不了,或不屑于掌握,影響了精品課程的推廣。
3.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的持續改進不足。目前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的教學中,發現一些申報成功的課程,過了三年五年還是申報成功時的狀態,教學內容方法,沒有絲毫改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頻繁更新,各種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一些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經走進了高校的課堂。有些地方精品課程更新不及時已經失去了“精品課程”的意義。
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教師學術交流探討不足。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可能百人有百樣,更何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內容比較多,單單依靠教師通過自身努力在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方面達到百分百的掌握,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現實工作中,精品課程學習培訓少,交流溝通少,主要依靠教師自己掌握,自己學習消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精品課程的建設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點建議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把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特色,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主干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意義重大。我認為要建設好,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1.科學有效規劃,嚴格全程監管。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課程在建立之初就要從學科、學校的實際出發做好長期規劃,注重實際效果、實際運用,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根本目標。在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后也要適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推廣規劃,使精品課程成為真正的精品,使更多高校大學生收益。精品課程申報成功只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開始,而不是終結。精品課程建設政府部門要有規劃、有目標,適時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學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上要有計劃、有步驟、有主管部門、有責任人,能夠合理有效持續建設。精品課程建設要建立政府部門監督檢查,學校自查,學生評定的有效動態管理機制。政府、高校要形成精品課程建設的全程監管和服務體系。
2.加強學習溝通,建設好教師隊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是涉及思想道德、心靈深處問題的課程,內容涵蓋廣、意義深,不單純是知識性的教學。教師要想將精品課程傳授好、表達清,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汲取好的教學方法、思路。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學校、政府要提供一個好的學術交流平臺。政府組織精品課程院校特別是國家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團隊到各高校開展培訓,組織各高校到精品課程院校學習。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技術交流活動,為教師提供學習提高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在教師隊伍中開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培訓。學習是提高知識和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學習培訓可以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教師要努力掌握新的學術信息,自覺的將學術研究新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深度和廣度,豐富課程的學術內涵,使課程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通過學術交流、培訓學習,最終達到提高精品課程的含金量,使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教學中,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形象、鮮活,以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3.有獎有罰,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各高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精品課程實施中,明確申報成功不是目的,充分有效運用到教學中,提高教質才是目的。各高校要結合學校實際,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精品課程建立健全一套切實可行的獎懲機制,每年對課程進行課程評定和檢查評估。檢查該課程在建設過程中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學到位與否,即在師資質量、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是否與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相符,學生是否喜歡該課程,學生是否能從中獲益,是否提高了理論素養,改善了行為習慣。在課程建設上要從師資準備、教材整合、教法創新、教學管理、成績考核五個方面進行考評。對于考評合格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不合格的要給予一定的處罰。通過獎懲來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改進,保持精品課程的先進性、科學性。
三、小結
[關鍵詞]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分析與研究
精品課程建設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部深化教學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教育部2003年頒布了《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力求通過精品課程建設,推進高校課程建設,提高整體教學水平。自頒布開始,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相繼下發了通知,提出了建設精品課程的規劃和措施。與此同時,我國各高職院校就積極投入到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中來。
一、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現狀調查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軍,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方面任重而道遠。課程建設既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切入點,也是內涵建設的落腳點。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課程質量已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隱性因素,也是根本因素。所以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高職院校都高度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不得不承認由于起步較晚,并受各種因素制約,精品課程建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為深入了解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現狀及應用情況,本研究主要對武漢語言文化職業學院教師和學生兩大群體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也對兄弟院校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和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部分師生進行了調研。
(1)高職院校教師調查。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調查共發放問卷40份,回收38份,有效問卷37份,回收率為92.5%。下面通過具體的問題,來分析被調查教師群體對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態度。第一,教師對精品課程的知情程度。100%的參與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教師了解精品課程的評審標準和相關政策;而近75%的普通教師雖知情但并沒有深入了解。第二,教師對精品課程的應用現狀。100%的參與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教師,配有所授課程的學習網站,并在網絡上共享了相關的學習資源,而普通教師僅占8%;100%的被調查教師同意將課程資源上網,其中有13%的教師認為,應當對網絡公開的課程資源采取保護措施,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第三,教師對精品課程的評價情況。100%的被調查教師認同精品課程建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推動作用。53%的精品課程教師認為,精品課程建設的水平能夠完全體現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及規模,而47%的普通教師認為,精品課程建設的水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及規模;100%的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師認為,精品課程建設與本地區的行業企業發展密切相關,但普通教師中僅有78%認為二者有關聯;所有教師均認同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要以培養學生能夠勝任職業崗位的能力為核心。第四,教師對精品課程的意見與建議。教師認為由于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與教學資源不均衡,使得精品課程推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盡管如此,還是應當加強對精品課程的建設、宣傳與推廣,比如召開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經驗交流會、精品課程開發技術培訓等。精品課程建成以后需要加強應用,及時對網上資源進行更新,提高精品課程資源的利用率。(2)高職院校學生調查。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全部為有效卷,問卷回收率為92%。下面通過具體的問題分析學生對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態度。第一,學生對精品課程的知情程度。只有10%的學生熟悉本校精品課程的情況,40%的人僅了解,50%的人完全不知情。第二,學生對精品課程的應用情況。學生中,僅有15%的學生回答本調查問卷時稱,其所學課程在校園網上有相應的課程學習資源,而回答沒有、不知道的人數各占30%和55%;對于瀏覽校內外精品課程網站上的教學資源的頻率這一問題,回答經常瀏覽的學生占9%,較為經常的占13%,偶爾的占15%,而幾乎從來都不看的占了63%;另外,87%的學生認為學校精品課程網上的學習內容更新頻率過低。第三,學生對精品課程的評價情況。在被調查的學生當中,10%的人認為網絡精品課程資源能給自己帶來新知識,擴展自己的視野,對課后練習有所幫助,15%的學生認為用處不大,75%的學生則認為一般化;對于精品課程建設對提高教學質量所起的作用這一問題,學生中16%的人認為作用較大,56%的人認為一般,而認為作用較小及毫無意義的占了28%。由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對學校精品課程的建設大多持觀望態度。
二、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問題分析
通過以上對高職院校相關師生進行問卷調查,可知各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各不相同,其課程建設質量也存在較大差異。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有別于“學科型”教育,圍繞著專業培養目標,它突出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的是“職業性”和技術的“應用性”。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以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為基本依據設定的,以培養學生勝任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這與國家倡導的高等職業教育要服務區域經濟,以就業為導向,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增加學生的職業能力是相吻合的。目前,在高職院校精品課程的建設進程中,仍然存在著種種問題。
(1)課程建設意識薄弱。精品課程是具有最優秀的教師隊伍、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學思想,符合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系統性、適用性等特色,并能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輻射推廣作用。由此可見,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系統的工程。然而,目前不少高職院校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一些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只把精品課程建設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具體體現在:精品課程入選門檻低,申報程序簡單,中期檢查、督促工作不到位,申報高級精品課程時,著重形式上的包裝和網上資料的整理,忽略了精品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內在聯系和深遠意義。(2)教學團隊不夠穩定。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靈魂,是課程開發設計、建設和實施的主體。精品課程教學團隊要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整體實力要好,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能力素質強,要讓對教學管理有一定經驗的教授、副教授、講師參與到課程項目中來,并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踐教師。目前,在精品課程建設的實際進程中,存在著外表拼湊教師團隊,內在只有孤軍奮斗的尷尬局面,在申報階段,為了滿足申報條件,課程負責人到處召集團隊成員,網羅符合條件的校內專任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形成一個結構優化、戰斗力強的教師團隊,一旦精品課程申報成功,也就是這個教師團隊解散之時。(3)實踐課程數量過少。職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實踐教學在高職的課程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職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條件上都要求體現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實踐類課程安排的學時比例一般都大于或等于總學時的50%,但將實訓課程作為精品課程加以建設的案例卻如鳳毛麟角,這與高職教育理念不符,明顯落后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步伐。究其原因,幾乎每所高職院校都受到教學資源、實訓條件、校企合作、師資力量、成果體現方式等因素的制約。(4)激勵機制嚴重缺乏。學院雖然制定了有關精品課程建設的文件,但沒有配套的鼓勵政策,在精品課程建設前期,學院沒有任何扶持資金投入,這就導致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企業兼職教師聘請難度較大,不能保證課程的建設。另有不少教育部門采取只給名分,不給建設資金、或較少投入,造成精品課程建設資金嚴重不足、課改措施(包括教學手段、教材)無法實施,大多停留于表面。(5)校企合作難度較大。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因此,課程的設計最好讓企業參與進來,從而培養與企業零距離的高技能職業人才。但由于目前沒有配套的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政策扶持和鼓勵,企業資深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授課缺乏驅動力,很難全心全意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項目中來。
三、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對策研究
(1)提高精品課程的建設意識。精品課程作為課程中的精品,應當是高水平、特色化、具有前瞻性的課程,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和示范性于一身。因此,應定期召開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研討會、專業指導工作會等,組織學習有關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文件,展開討論,要深刻認識到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是全面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同時,精品課程建設必須提高“建設”意識,徹底走出精品課程建設的誤區,注重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管理,嚴把項目立項關、檢查關和驗收關。(2)發揚教學團隊的協作精神。審查精品課程立項時,專家組首先就應考慮到該課程是否有一支精良的團隊,這支團隊的職稱、學歷、年齡及專兼職教師數量的結構是否合理,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能否勝任精品課程建設需要,團隊的整體素質水平、教學改革與研究能力能否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順利完成等方面。同時,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督促精品課程組經常組織成員召開研討會。只有這樣才能克服目前閉門造車的現象,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團結協作,保證精品課程一流教師隊伍的建立。(3)加大實踐課程的建設力度。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實訓條件和真實的生產環境。首先,要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充分考慮精品課程的實訓要求,并結合職業崗位的實際,形成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其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將校內實訓技能和校外崗位能力相結合,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采取頂崗實習等方式,加大實踐課程的訓練力度。(4)提升激勵機制的政策優勢。為保證精品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政策,配備教學資源設施,同時支持與精品課程相關的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等建設;加強校園網、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完善教學軟、硬件教學設備的管理制度,保證學院已有的教學設備能充分地發揮作用。(5)凸顯校企合作的鮮明特色。職業教育最鮮明的特色就是職業指向性。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通過對相應課程的學習達到職業資格能力,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人員。因此,精品課程應當以企業中某一特定崗位的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特定的工作過程作為教學目標,課程體系必須具有針對性、應用性。通過邀請企業中資深的專家組對申報精品課程的教學團隊進行輔導、培訓,提供技術支持,及時解決教師在精品課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Z]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
[3]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展示[EB/OL].http://125.220.161.100/
[4]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精品課程建設網[EB/OL].http://jpkc.hgpu.省略/
[5]李巧平.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4):106~107
關鍵詞:精品課程;教師隊伍;獨立學院;途徑
為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課程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課程建設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我院今年啟動了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工作,C語言程序設計已確定為我院院級精品課程。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示范優秀課程,課程建設主要圍繞“五個一流”展開建設。我院作為全國首批成立的獨立學院,各學科都有獨立教學隊伍,但因獨立學院辦學時間不長,相對于全國的二本院校,教師具有自身的特點,探索與研究精品課程建設中師資隊伍建設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精品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的關系
精品課程建設的“一流教師隊伍”放在“五個一流”之首,可見師資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一門課程之所以成為精品,是主講該門課程的教師長期致力于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教學結果。根據學院《本科質量工程─精品課程建設》文件要求,要求課程負責人與成員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和高尚的教學風范及嚴謹的治學風范,同時具有較強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其中課程負責人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是保證課程質量的把關人物;課程項目組成員是精品課程可持續建設的源泉。因此,精品課程建設需要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
二、獨立學院精品課程師資隊伍的現狀
我院為首批獨立學院,成立至今只有十二年的時間,各學科教師人數都不多,以青年教師為主,職稱以講師為主,教學年限都不太不長。大部分教師都是本科或碩士畢業后進入學院工作,盡管已經歷了多次的教學,但教學經驗、實踐能力、教學方法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因此,針對目前這種師資現狀,要加強精品課程的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應擺在首位,應努力建設一支與一流課程相匹配的一流的師資隊伍。
三、獨立學院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綜上精品課程與師資隊伍建設的關系和獨立學院資師的現狀,要確保精品課程質量,必須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本文主要從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兩大有效途徑強化精品課程之師資隊伍建設。
1.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實行“以老帶新”制度,即推行“導師制”制度。導師對該門課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很強的實踐能力,對青年教師在業務上實行一對一的培養。青年教師要參加“導師”整個教學環節,包括課前的備課、查詢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撰寫講稿和教案等。課堂上聽課,領悟導師的授課方法和段手;課后參與導師批改作業,命題試卷,考試分析等。通過“導師制”的推行,年青教師可以吸取“導師”豐富的教學方法、手段等,進一步提高對此門課程的了解與掌握,使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對于新進教師,要求其與導師學習至少一年的時間。長期的實施效果表明,青年教師成長較快。
(2)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各類培訓包括短期校內外業務培訓、訪問學者和研討會等,鼓勵青年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相關業務的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開拓學術視野,了解學術前沿動態,拓展知識面,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課程項目組成員中,有1人參加了訪問學者學習,有4位教師參加了全國網絡培訓等。
(3)鼓勵教師參加各類競賽。我院每年都會組織青年教師授課大賽、微課大賽、多媒體課件大賽和教案評比大賽等,并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這些比賽。青年教師通過比賽,提高了教學水平、方法和理念等。課程項目組成員中,大部分教師參加了這些比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有3名教師獲得了青年教師授課二等獎,2名教師獲得優秀教案獎等。
(4)鼓勵教師參與科研項目。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課題工作,可以以課題主持人積極申報校級、省級甚至國省級課題,或者以參與者身分積極參與到課題項目中,通過課題研究,大大提升教師的學術與教研水平。目前,精品課程的成員絕大部分擔任課題主持人或參與人,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
(1)加強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首先,教師應充分備課,精心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識收獲和學科感悟。其次,課堂上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特點,轉變教學思想、手段和方法,轉變教師角色,尋找最佳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增加師生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說、能想、能動。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圍繞重點問題,相互討論,合作交流。最后,課后做每堂課的小結,通過網絡學習平對與學生進行答疑和交流。通過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整合教學資源。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教師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即要實現教學內容的和教學方法最優化整合。精品課程既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還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在教學過程序中,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改革考核方式,使教學資源達到最優化整合。
(3)實現教、研、賽相結合。在精品課程建設中,堅持科研促教,競賽促教,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競賽與教學相結合,實現三者相互結合。近年來,課程組成員中,大部分教師都能主持或參與到課題研究中,探索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改革等,并把科研成果用于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實踐環節,與各類競賽相結合,既豐富了實踐內容,又增強了師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通過教、研、賽相合,有效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程建設的整體水平。
(4)創新教學方法和改革考試方式。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和教學方法等,因為學生的新觀念、新思路都源自于教師的點撥與指導,教師不僅要對實驗內容十分熟悉,同時要對本專業的前沿技術、研究動向及學科交叉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為了保證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采用筆試、考察、評閱、上機等多種考核方法,并制定相應的評分細則,建立起全方位的考核體系。我院C語言程序設計采用上機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占30%,上機成績占7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實驗報告、出勤和平時課堂表現等。這種考核方式的改革已實施了幾年,該考核方式與傳統的考核方式相比,前者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實際動手能力的考察,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從而保證學生的實驗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5)實現校企合作。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是高級應用型人才,我院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簽定實習基地協議,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建立健全教師下企業掛職實訓機制與考核標準,不斷拓展校際、校企、校所之間的合作,為理論課教師提高實踐技能創造條件。
師資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精品課程“一流性”與“示范性”的定位,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精品課程需要的師資隊伍是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梯隊。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任務,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馬悅,申永勝.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33.
【關鍵詞】中職衛校 精品課程 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4C-0069-03
精品課程是國家教育部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改革推出的一項重大舉策。目前,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工作還處于一個萌芽狀態,應借鑒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本校的特點,積極探索,建設一批特色明顯、質量優秀、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課程。如何開展中職衛校精品課程的建設,推動中職衛校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創建品牌課程?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
一、正確把握精品課程的內涵
(一)中職學校精品課程的定義
對高等院校的精品課程,教育部明確指出:“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但是,教育部未對中職學校精品課程的定義有明確的規定。2011年8月8日,同濟大學職教中心專家蔡躍教授在南寧市衛生學校教師培訓班上曾提到: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是“六個一流”,即一流教師,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實踐教學,一流教學管理。筆者認為,中職學校精品課程所謂的“精”就是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學內容、現代的教學技術和顯著的教學效果。所謂的“品”就是要有特色、有示范和帶動作用。簡言之,精品課程就是高水平、有特色的課程。
(二)中職衛校精品課程的定位
中職學校由于在辦學水平、專業培養目標、辦學特點方面與高等院校有較大的差別,若脫離了現實的客觀條件,完全照搬高等院校的做法,則極有可能使自己的精品課程建設脫離初衷。因此,中職學校應結合學校的實際,真正了解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堅持以技能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扎扎實實地開展精品課程建設。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中職衛校的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出現代的衛生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的課程設計,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衛生職業教育的普遍規律。因此,中職衛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定位應體現為職業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課程建設的突出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具有鮮明的衛生職業特色,對學生的就業與生涯有重要價值、培養出能服務基層醫護工作的高素質、強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示范性優秀課程。
(三)中職學校精品課程的分級
高等院校的精品課程分為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等三個級別。而中職學校的精品課程分級與高等院校不同,分為校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等四個級別。
二、中職衛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和思路
精品課程建設涉及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只有相關方面協同并進,才能成功地建設成為精品課程。中職衛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有:
(一)一流教師隊伍的建設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教師的質量就是教育的質量,教學質量的優劣,歸根結底就是教師的差異。無優秀教師的團隊,精品課程建設是不會成功的。中職衛校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一個特殊領域,首先應制定精品課程建設中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措施。除教師的學歷、職稱配置合理外,還應建設一支以主講教師為主體的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師德高尚的“雙師型”教師梯隊,使這支隊伍成為精品課程和學科建設的主力軍,成為一流的教師隊伍。
例如,南寧市衛生學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從培養機制、措施上充分保證這支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一是每年派選3~5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國家級或省級名師培訓班。二是每年指定醫、護臨床學科的中青年教師利用寒暑假和無課時間到學校附屬醫院和當地醫院參加臨床醫護實踐,時間不少于一個月,了解并掌握臨床醫護工作中的“三新”,三年內要取得“雙證”資格。三是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采取“一年適應、三年成熟、五年成才、七年成名”為時間段的培養措施。四是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團隊的力量,按專業學科的需要和學生比例充分配備實訓帶教老師,確保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二)一流教學內容的建設
教學內容的建設和課程的設計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和主體。中職衛生教育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應體現在理論與實踐、基礎與新知、知識與技能等方面有合理的布局和設計,要有先進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在課程內容的處理上應正確到位,確定本課程在培養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本課程與相關課程和前后課程的關系是否處理得當,恰當處理好傳統內容與現代內容的關系,保持本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還應及時將本學科領域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成果等內容補充。實踐課教學內容還應科學合理地設置目前臨床上普遍使用的但學科教材上還沒有的實踐教學內容。這樣,才能體現出具有中職衛生教育特色的一流教學內容。
(三)一流教學方法的建設
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精品課程建設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提高教學效果最有效的途徑。在中職衛生教育中,最適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首先,要改變過去單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BPL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當然,在中職衛校的教學中,各學科的課程特點不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某種教學方法在何時使用效果最佳,由任課教師靈活掌握。精湛的教學方法離不開現代教學手段的支持,因此,還應充分配合運用現代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進行教學。這樣,將傳統的和現代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有機地結合,將知識通過多渠道傳授到學生的腦海里,使學生易理解、易記憶、易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度、掌握度和主動學習意識,使課堂教學收到實效。
(四)一流教材的建設
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是中職衛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和發展智力的重要工具,是提高教學效果和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目前一些課程的教材內容還跟不上醫護領域的發展或者不夠完善和實用,這一點在中職衛校某些專業的教學中體現較為明顯,我們要敢于打破歷來“固定使用統編教材”的傳統做法。一方面應抓好教材的選用,另一方面還應根據中職衛校各專業各學科的特點,利用學校自身的優勢,編寫出既適合本校教學,又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在編寫校本教材時應注意:一是編寫理論課教材時,各學科應圍繞專業培養的課程目標編寫,充分體現出中職衛生教育的規律和特點。二是編寫實訓課教材時,應將目前臨床醫護工作中常用的、內容新穎的但目前統編教材上還沒有的內容編入。三是邀請學校附院、市內各醫院的兼職教師和醫護專家參編校本教材,力求教材內容更加貼近臨床的一線醫護工作。這樣,編寫出具有特色的、高質量的、實用性較強的校本教材,不僅可對統編教材產生有益的補充和完善,而且可為精品課程的成功建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一流實踐教學的建設
“一流實踐教學”是與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內容中一個顯著的不同點。中職衛生教育的重要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而且還要把實踐技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中職衛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應更加充分地體現出實踐教學這一特點,突出課程中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應以加強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力為重點開展實踐教學。學校在現有實訓室和實訓設備的前提下,還須再加大力度投入實踐教學的建設。以南寧市衛生學校為例。第一,在3~5年內再增建3~5個實訓室和一個中心實驗室,增添或補充更先進的、功能更齊全的實訓設備,滿足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操作技能練習的需要。第二,本課程的主講教師應親臨實訓室帶教,實驗指導教師應全力配合帶教,爭取每個實訓小組的師生比例達到1∶12,確保每個實訓小組的學生都有教師帶教和指導。第三,增加實訓課的課時比重,確保學生有充足的實訓教學時間學習和練習。第四,有組織地安排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并保證實訓室開放時間內有實訓指導教師在場指導。第五,除教學大綱中的實訓項目要100%完成外,還應完成自編實訓教材上增設的實訓項目,增加學生對目前臨床醫護工作中常用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第六,改革并完善實訓操作考評指標體系,嚴格把關,實踐技能操作考核不達標者,必須重做,直到達標為止。通過以上的措施,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規范性和有序性,切實加強并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力,以達到一流實踐教學的預期效果。
(六)一流教學管理的建設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大量的管理問題。為了確保該工程建設能有序進行,學校必須相應地建立有效的精品課程建設管理制度和措施。
1.建立領導機構。建立以校長和主管教學工作副校長為首的學校精品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并分別擔任正副組長。另一名副組長由教務科長擔任,該辦公室設在教務科,其職責是負責全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總體規劃、實施過程的管理和驗收工作。小組成員有教務科副科長、教學督導組人員、各教研室主任等。教務科和教學督導組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校精品課程建設中的督導和評估工作。各教研室主任的主要職責是具體制定和審查本學科精品課程建設方案及規劃的實施、過程的管理和階段總結等工作。
2.建立課程開發團隊技術小組。精品課程建設開發團隊技術小組包括課程教師組、影視制作組、美術設計組、網站開發管理小組等。第一,課程教師組 由獲得精品課程建設立項的教研室主任或申報人負責,其職責是負責該課程的內涵建設。包括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資源設計、課程特色設計、試題庫建設等。還包括以上內容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材料的整理等。第二,影視制作組由學校一些具有影視技術特長的教師及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精品課程建設中所有的影視錄像的拍攝、制作以及編輯、字幕等工作,并對各課程組上交的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材料進一步整理和提煉。第三,美術設計組由公共、美容教研室中的一些有美術設計特長的教師組成,其職責是負責對每一門課程進行美術設計,包括課程主界面、二級界面,甚至多級界面的設計。并根據課程的性質與特色,設計出風格獨特的界面。第四,網站開發管理小組由學?,F代教育技術信息中心的教師和技術人員組成,其職責是負責學校網絡教學的網站建立、網站檢查、網站維護、保證網絡暢通等管理工作。
3.建立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第一,制定嚴格的申報條件和程序。學校要明確規定申報條件,嚴把精品課程入口關。對不符合申報條件的課程一律不予認定,并按照程序對申報的課程進行評審、公示。第二,制定完善的評價機制。參照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各項評估指標,結合中職衛校專業課程建設的自身特點,科學地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內容中的各項評估指標,讓有課程建設的教研室按評估指標上的要求,有方向地開展自己學科的精品課程建設。并建立校內專家督導評價、領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完整的評價體系。第三,制定完善的督導機制。對獲得精品課程建設立項的課程,學校應定期組織專家督導組對該課程建設情況進行跟蹤聽課檢查,并督促和指導,還應開展對該課程建設的中期和年度檢查,對未達到精品課程建設標準要求的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確保精品課程建設的質量。第四,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確保精品課程建設成功的有力措施。對獲得精品課程建設立項的教研室和教師應適當傾斜。例如:一是對有精品課程建設任務的教學團隊和人員應適當提供津貼補助;二是對有精品課程建設立項的教研室,在年度的評先方面應優先考慮;三是對有精品課程建設任務的教學團隊人員每學期的工作量考核時應適當減少;四是每年度、每學年度的個人評先、評優、評星級教師以及職稱晉升時應給予優先考慮。這樣,能促進更多的優秀教師投入到精品課程的建設中去。
三、中職衛校精品課程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其一,精品課程在“精”不在“多”,在“質”不在量。例如,南寧市衛生學校七大專業共200多門課程,并非每門課程都能建設成為精品課程。哪一門課程可以建設成為精品課程,就要看它是否具備或者基本具備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要求的“六個一流”。如果每門課程都建設成為精品課程,那就失去了“精”和“品”的意義了,因此精品課程應“寧少勿多,寧缺毋濫”。
其二,并非每名教師都可以申報精品課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申報精品課程建設的負責人和主講教師都必須滿足一定的申報條件,并非所有的任課教師都可以申報精品課程的課程建設。
其三,上好一次優質公開課,不等于這次課是精品課程。學校內每年舉行的說課比賽、公開課比賽的參賽教師和參賽的課程,可以說是優質的,但這只說明是該教師在該門課程中某章節的優質課,并不能代表這門課是精品課程,因為參賽的公開課只是代表一節優質課(或一次優質課),而精品課程是整體的優質課。
其四,不要片面強調課程負責人在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業績。課程負責人在精品課程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整個教學團隊及有關人員也為這門課程的建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涉及的問題都是靠集體的智慧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的,任何單一個人是絕對不能完成的,如果把榮譽和功勞歸于課程負責人,忽視了整個集體所做的貢獻,必然會影響到精品課程建設的后續工作。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成功后的榮譽和功勞應歸于整個集體,而不是單獨歸于課程負責人一個人。
總之,中職衛校應該按照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六個一流”標準,有目標、有方向地開展精品課程建設。采用“成熟一門課程,推出一門課程,帶動一批課程”的策略,通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爭取在2~3年內建設成功2~3門校級精品課程,3~4年內建設成功1~2門市級或省級精品課程,5年內建設成功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使學校形成校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的四級精品課程體系并推動學校各專業其他課程的建設,培養出一批結構合理、教學本領過硬、整體素質良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開發出一套優質的、可以共享的教學資源,穩步地促進中職衛校教學改革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吳玲芬.中等衛校護理學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4)
[2]穆士華.試論中職學校精品課程建設[J].教育研究,2009(2)
[3]田為國.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0(2)
[4]張蘭青.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與思路[J].衛生職業教育,2011(4)
[5]婁道凱.關于會計學科精品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J].會計之友,2008(18)
[6]謝峰.中等職業教育的精品課程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
[7]柯和平.精品課程高效開發模式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8(7)
關鍵詞:精品課程 穩步發展 內容改革
隨著工業化進程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速,培養一大批實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和創業能力,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精神,教育部于2003年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 精品課程建設本著“開放和共享”的精神,旨在建設一批集合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精品課程的特點是先進性、互動性、整體性、開放性和示范性,其中示范性是其最顯著的特點。精品課程分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省、市級精品課程,校級精品課程。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鼓勵使用優秀教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要求有關課程的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上網,這無疑會推動高校建立基于網絡的遠程學習環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務規范,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高質量的支持服務。
2003年以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在建設和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已經頗具規模,在提高學校課堂教學水平、促進高等教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精品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礎設施,它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更不是短、平、快的一次性工程,因此為保證我國精品課程穩步發展,應重點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教學內容改革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根本
認真研究課程所在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考慮課程體系的銜接,實現內容的基礎性、先進性、科學性,很好地處理經典與現代、新與舊的關系;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實踐動態,更新并充實應用案例的內容;注重將科研引進課程建設,大力改革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根據課程教學需要,開發和組織綜合性、開放性、創新性實驗教學。理論教學應體現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實踐教學內容應與理論教學相配套,形成完整體系,突出產學結合特色,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盡可能考慮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相接軌。
要根據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和前后續課程的銜接,以體現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確定教學內容,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產品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做相結合。各精品課程負責人要帶領自己的教學團隊認真學習、調研,根據課程性質精心設計、完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實踐環節,以滿足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的需要。
二、建設相對穩定的課程教學團隊,打造學習型、創新型課程教學團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因素
課程主要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應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的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并親自主持、設計和指導實踐教學;同時形成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梯隊,教學隊伍中配備足夠數量的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并具備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教師及企業兼職教師。
要強化教師“雙師型”內涵建設。一方面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進行技術服務或到企業脫產實習,一方面鼓勵教師通過培訓獲取相應的技能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指導能力。
通過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要重視師資培養力度,讓一線教師和負責精品課程建設的教學管理人員更多地參加各種有關精品課程建設的培訓,加大經費投入,出臺各種激勵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建設精品課程的積極性。 轉貼于
三、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上,要處理好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為目的的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協調應用的關系;要恰當地處理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系,把講授的重點由單純講知識本身轉向同時講授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思維方法,注重“雙語教學”的應用;同時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精品課程要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要上網并免費開放,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
四、教學條件上,應重點考察實訓大綱、教材、學生指導書等教學輔助材料建設及實訓硬件設施條件、實訓項目開設等內容,除在數量上要符合實踐教學要求,還要在質量上反映出高要求。學校應充分重視實訓基地建設,按照專業群建立相應的校外實訓基地,保證實踐教學條件能滿足教學需要。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在實踐教學的內容、方法、模式等方面要依據高技能人才培養要求,設計和不斷更新教學實訓項目,引入企業真實項目營造職業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五、完善高等學校精品課程運行激勵機制
要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機制。各高等學校要采取切實措施,要求教授上講臺和承擔精品課程建設,鼓勵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積極參加精品課程建設。各高等學校對國家精品課程參與人員要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高水平教師積極投身學校的教學工作。高等學校要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建立健全精品課程評價體系,建立學生評教制度,促使精品課程建設不斷發展。
目前許多學校都制定了諸如經費配套補貼、教師業績評定依據、教學改革立項支持、評優評獎優先考慮等激勵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尚停留在激勵精品課程申報層面,而對保證精品課程持續發展、提高課程可用性和有用性層面的激勵不足??刹扇∪缦麓胧?、專門設立精品課程運行基金,保證精品課程持續穩定運行;2、適當發放工作量補貼,鼓勵教師開展課程網站推廣、網上答疑反饋等工作。
六、教學效果上,應考察理論和實踐環節
考核方法指標,國家精品課程應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創新和突破,考核方式、方法應科學、適用、靈活、多樣;考核的重點,除了“三基”內容外要著重考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全程考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考核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能真實反映高職高專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水平。
建設精品課程本身應該是一個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的過程,精品課程建設需要以實踐所取得的理論來推動其前進??傊?,我們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高水平的學科建設為依托,優化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老師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快校級精品課程建設步伐,爭取有更多的優質課程加入精品課程的行列,充分發揮精品課程建設對提高本科整體教學水平的促進和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
[2]施曉秋 薛偉 精品課程共享資源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關鍵詞:精品開放課程;公安大學;公安高等教育;開放共享
2006年以來,國家先后啟動實施“質量工程”和“本科教學工程”,均將優質資源的建設和共享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布局和重點支持,具體表現為“十一五”期間的“精品課程”和“十二五”期間正在實施的精品開放課程(包括資源共享課和視頻公開課)。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以下簡稱公安大學)為代表的全國公安院校緊緊抓住國家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建設、共享和信息化深度整合應用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公安部黨委“三項建設”(公安信息化建設、執法規范化建設、和諧警民關系建設)的整體部署、關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意見、新世紀首次全國公安教育訓練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在推進公安類課程建設的“政策支持、技術支持、資金支持、管理支持、應用支持”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積極的建設成效。梳理、總結和反思公安院校關于推進精品開放課程的實踐,有助于進一步加強相關院校信息化條件下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探索,提高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服務于高素質公安專門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公安院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綜述
精品課程建設是在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及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入背景下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主導并發起和實施的一項重要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就其源頭而言,它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網絡課程建設的繼承和創新,并可以溯至國外以MIT為首的院校群自2001年起發起實施并迅速發展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OER Movement),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資源開放共享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開放課程是原有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在資源的展示和利用形式、資源的豐富程度,信息技術對交互、測評和管理的支持等整合應用方面有了新的進步。優質、開放、共享、交互、創新、基于網絡、大規模、整合應用等,成為精品開放課程令人矚目的標簽,也成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和課程資源建設、課程教學整合的重要特征[1]。
近年來,精品開放課程的“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資源共享體系已經形成,課程數量不斷增加,類型不斷豐富,綜合影響不斷擴大,以點帶面、示范共享的思路得到充分體現,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已經成為高校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課程建設的常態。除了作為主體的高等學校精品課程之外,還基于和部分企業(如微軟、IBM等公司)合作建設特定領域的精品課程。公安部2006年起啟動了公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教育部自2007年起推進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建設,進一步豐富了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模式、覆蓋領域和影響范圍。精品開放課程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資源建設方面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主導和資助、自上而下為主推進實施、倡導較高質量標準、超大規模的分級分類布局、強調信息技術和教學設計綜合應用的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實踐。當然,在精品開放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課程重申報評審、輕教學應用,課程資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不高,重視課程內容結構展示而忽視學生的學習使用需求、缺少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的應用、版權保護機制不完善等,受到一些專家的批評和詬議。
公安院校的精品開放課程是全國精品開放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公安部有關業務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進下,公安院校全程參與了國家的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實踐,其發展和實踐也經歷了全國精品開放課程的完整過程。為加強公安教育訓練基礎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訓練水平和培養質量,公安部于2006年啟動了公安部級精品課程建設,成為全國第一個行業領域發起和實施的精品課程建設項目。2006—2010年共立項建設100門公安部級精品課程,其中本科層次課程59門、??茖哟握n程30門、民警訓練類11門。為此,公安部劃撥專款資助課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公安院校共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58門、省部級301門、校級精品課程近千門。其中,公安部級精品課程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杠桿作用,承接并有力推動了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申報、評審和建設,也極大調動了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的積極性。2012年,國家啟動精品開放課程建設以后,公安部因時而動,及時啟動了新一輪的公安部級精品開放課建設規劃,就課程建設、資源共享和教學利用等方面提出指導性要求。
近年來,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發展迅猛并且成績明顯,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兩個一級學科獲準設立,極大提升了公安教育的學科地位;34所公安院校中已有本科院校22所(含籌建1所),本科院校的數量和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相應的,推動公安院校的分類布局、準確定位、轉型發展、提升質量、突出特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成為當前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發展的主旋律。公安大學作為一所行業特色鮮明、公安部直屬的公安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和其它質量工程建設在全國公安院校中走在前列。學校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占全國公安院校國家級精品課程約1/7;建設省部級精品課程(北京市和公安部)25門,占全國公安院校省部級精品課程數量約8.3%。另外,學校還立項建設了校級精品課程54門。本科教學工程啟動實施之后,學校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2門。這些精品開放課程除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開放之外(例如愛課程網、網易公開課頻道等),全部課程還通過公安專網向全國公安機關開放,正在全國公安院校的教師研修、公安機關高級警官培訓、公安實戰部門的民警培訓中發揮實實在在的輻射作用。
二、“五位一體”加強公安院校精品開放
課程建設
從具體組織實施流程來說,公安院校的精品開放課程和其它的各級精品課程基本相似,以年度為建設周期,按照“先期建設-擇優推薦-匿名評審-網絡公示-建設立項-授予稱號和撥付資助資金-質量監控和完善提高”的線性過程組織實施。結合公安行業有關課程及其內容的特殊性和安全性考慮,在課程建設和開放共享方面也采取了必要措施,確保資源的安全保密、開放共享。這里以公安大學“五位一體”的實踐做法進行簡要說明。
公安大學高度重視課程建設,將高質量的課程建設作為加強教學建設的核心環節來推進。自2003年以來,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經歷了初建階段(2003—2005)、快速發展階段(2006—2008年)、提升發展階段(2009年至今)三個階段,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新一輪的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和“十一五”期間各級精品課程總結驗收工作。為抓好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學校采取了“政策支持、技術支持、資金支持、管理支持、應用支持”五位一體的舉措,形成了課程建設的整體合力,推動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大發展。
(1)政策支持。為加強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學校堅持規劃先行,結合學?!笆晃濉卑l展規劃專門制定課程建設規劃,對精品課程建設進行重點規劃。出臺了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實施意見,明確了建設目標、過程管理、資助獎勵等措施,提出在課程組教師參與職稱評審、教學名師評選、教學成果評選、崗位聘任等方面均作為資格準入或加分條件。這些舉措后來在公安部組織的高級技術職稱評審、教學名師評選和教學成果評選中得到進一步貫徹,極大調動了有關單位和教師的積極性。有關單位均將精品開放課程建設作為教學建設的重要方面進行安排和投入。
(2)技術支持。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對信息和網絡技術支持均提出了較高要求,是課程建設和信息技術整合的重要體現。課程的網站建設、運行、維護、更新和教學錄像制作等均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讓教師從技術支持的壓力下解放出來,專心完成課程設計、成果提煉、教學準備和教學應用等擅長的工作,顯得非常重要。學校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引進并部署精品開放課程和網絡教學綜合平臺,投入資金建設了高質量的課程錄像演播廳,課程建設全過程得到了學校網絡信息中心的技術支持。課程組也積極吸收教學設計專業人員就課程整體優化設計提出建議。
(3)資金支持。學校落實國家關于精品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率先投入資金加強校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做到資金支持先行一步。學校為每門校級精品課程資助3萬元,課程獲得北京市、公安部和國家級精品課程資助資金后,再按比例配套資助。充足的資金支持,對于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培養、教改研究、教學調研、教研交流,以及課程案例庫、試題庫、專題資源庫建設等建設活動提供了充分保障。
(4)管理支持。教務處作為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管理職能部門,對精品課程建設進行專項管理、過程管理。安排專門同志負責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做好申報組織、政策解讀、材料審核、技術咨詢、推廣交流,確保重點布局、特色引領、競爭性遴選、逐級推薦、示范共享的指導思想得到貫徹。充分發揮學校和各學院(系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對申報材料的學術性、教學性、系統性進行審核;吸收公安實戰部門專家參與課程建設和效果評估,突出課程的實踐特色;依托校保密委員會有關專家進行內容的性審核,對數據、案例、錄像、課件等進行重點把關,評估其公開范圍和公開程度。
(5)應用支持。精品開放課程的價值一方面在于資源的優質聚合,另一方面在于資源的共享應用、成果轉化。提高資源的知曉度,提高資源的可獲取性,提高資源和應用需求的結合,是提升資源共享價值的重要方式。學校以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為抓手,促進課程建設成果轉化,在教學研究立項、教學成果評選等方面優先支持,有的課程成果進入了高級警官培訓專題,有的課程成果在開辦的公安院校師資培訓班上進行展示和共享。各級精品課程已經用“五個一流”的質量標準和特色,發揮了對于全校課程建設的示范作用,成為課程建設的亮點和排頭兵。近年來,隨著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等數量不斷豐富,浙江警察學院已經在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將經校學術委員會審核的校外精品開放課程列入在校生的公共選修課程模塊,公安大學等學校也在加強通識課程建設方面積極引進視頻公開課和資源共享課等優質課程資源。
從實際效果來看,公安大學的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工作成效明顯,形成了具有公安特色的三級課程體系,建設了一批高質量的優質課程資源,確立了精品開放課程的質量標準,促進了信息技術和教學設計理論方法的應用,鍛煉了一批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師資隊伍,積累了推進信息化條件下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經驗。從課程資源來看,精品開放課程突出實訓和實踐教學,不少課程還建設了試題庫、案例庫、課程檔案,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诠矊>W的資源共享較好解決了資源的適度開放與內容保密的關系,有力服務了構建公安“大教育、大培訓”工作體系的需要。這是學校多年來精心培育、建設和積累的結果,彰顯了多年來重視和加強課程建設的成績,為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公安特色課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公安院校深入推進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面臨的挑戰
當前,信息化條件下的課程建設日新月異、不斷創新,微課建設(WeiKe)、慕課建設(MOOCS)、視頻公開課、資源共享課等快速發展,正在掀起一場信息化、多元化、個性化的優質資源建設、共享、應用和創新的風暴。傳統的課程建設經歷了精品課程開放建設的洗禮,實質上是經歷了信息技術與課程建設、課程教學不斷深度整合和應用的考驗,既體驗到技術的強大功能和傳播能力,也面臨著增強資源的互動性支持、導航性支持,增強對學習過程個性化需求支持程度,提高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的適應程度等挑戰[2]。
精品開放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機制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課程建設和質量提升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就某一門課程來說,內容需要不斷創新、豐富和更新;就某一個專業或學校來說,要不斷擴大和壯大各級課程體系,形成逐級推進、逐級提升的更新機制。重要的是要形成基于課程自身內涵式發展驅動的自我可持續機制,在教學理念、課程團隊、教學資源、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提升??沙掷m發展的機制還需要充足的資金保障,解決好來自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挑戰。
筆者認為,未來高校課程建設的信息化程度將不斷提高,更加注重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更加注重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應用,更加關注學生“學”的需求和對“交互”的支持,更加強調學習過程的靈活性、移動性和個性化,更加強調突出學生的參與主體作用,并呈現出更多的混合式教學的特征。隨著慕課實踐、翻轉課堂等新實踐,學生將不僅局限于本校校園中,會擴展到課程信息系統中的“注冊學生”,其年齡分步、地域分布、學習背景等也會更加多元。這是未來高校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將面臨的重要挑戰。
就公安院校的精品開放課程建設來說,對信息化條件下課程形態和生態正在和即將發生的變化,在研究上、實踐上的準備還不夠充分。如何適應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建設對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提出的要求,加強課程的公安特色、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性培養,解決好實戰導向、需求導向、過程導向、問題導向的關系,處理好理論體系和實踐環節相結合的問題,是未來公安院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相應的,加強信息化條件下課程建設和教學應用的研究和探索,建立課程的培育機制、準入機制、質量管理機制、過程考核機制、檔案管理機制等全過程支持機制,促進課程轉型升級尤其是原精品課程的轉型升級,不斷豐富課程資源并促進信息技術的整合應用,不斷創新基于精品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是公安院校下一步推進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王龍,周效凰. 中國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模式研究[J]. 現代遠程教育,2010(4).
一、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現狀
1.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覆蓋學科廣,精品課程逐年遞增
2003年,《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全面啟動了全國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明確指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啟動1000門工學結合的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地方和學校加強課程建設。
2003年至2009年,教育部先后開展了七屆精品課程遴選,累計評選出3080門精品課程,其中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812門,占全國國家級精品課程總數的26%。從歷年的建設情況來看,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逐年在增加,并且高職精品課程增加的幅度還較大。僅2008年和2009年就評選出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400門,均超過當年全國國家級精品課程總數的30%以上,其內容覆蓋材料與能源類、財經類、電子信息類、法律類、公安類、公共基礎課、公共事業類、環保、氣象與安全類、交通運輸類、旅游類、農林牧漁類、輕紡食品類、生化與藥品類、水利、土建類、文化教育類、醫藥衛生類、藝術設計傳媒類、制造類、資源開發與測繪類共計20個一級學科。
2.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日益完善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職精品課程建設一直參照本科精品課程的指標體系。自2003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來,精品課程評審指標每年都在不斷修改與完善,2007年更名為《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并且還根據評審需要制定了本科與高職兩個指標體系,2008年和2009年又在2007年評審指標的基礎上做了較大修改,其一級指標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隊伍、實踐教學、教學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六項的基礎上增加了課程設置,二級指標調整更大。這些調整使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日益完善,這更有利于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精品課程。
二、精品課程建設的措施及主要內容
1.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領導和規劃
(1)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的領導。有力的領導是精品課程建設順利開展的保證。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學科、教師隊伍、學生、教材、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思想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和改革,而且其內部各因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只有通過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精品課程建設才能形成合力,創造精品。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涉及教學、科研、人事、財務、實驗實訓、信息技術、網絡等多個部門,因此需要加強精品課程建設領導,成立精品課程建設領導機構,全面負責精品課程建設的領導協調,組織召開精品課程建設會議,制定學校精品課程的綜合規劃以及有關制度文件和激勵政策,對精品課程建設進行檢查與評估等,以確保精品課程建設有序進行。
(2)制定科學的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制定科學的規劃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建設規劃一方面要突出精品課程建設的計劃性、目標性、階段性、整體性及層次性,另一方面要立足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定位,與專業建設、產學研合作及服務社會緊密結合。應搜集學校的師資、課程、教學、特色、實驗條件等方面信息,了解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及可用資源,參考其他院校先進經驗,在全面、認真分析匯總調查信息基礎上提出精品課程建設要達到的具體可操作質量標準及具體措施。
2.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1)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定位。高職院校國家精品課程是能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與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符合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方向和人才培養工作規律,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教學方法手段靈活新穎,教學資源能有效共享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優秀課程。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國家精品課程,是根據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基本特點,以崗位能力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為基礎設計課程,具有工學結合的鮮明特色、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重要支撐和明顯促進作用,真正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的課程。
(2)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要素。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應緊緊圍繞“雙師型”隊伍的建設展開,不僅應有廣博的知識基礎,而且最好能夠承擔一定水平的科研項目,以便使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時反映在教學中去??梢砸M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層次的技術專家,或者引進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高學歷的中青年教師,改善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同時加大教師基本素質的培訓。對于新進的青年教師,可根據專業特點,安排他們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培養相應技術的實踐能力和相應的動手能力,通過培養、引進、聘用、傳幫帶等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學術造詣高、事業心強、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經驗豐富、特色鮮明的教師梯隊。
(3)教學內容的優化和創新。教學內容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教學內容要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應該具備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和創新性的特征。要通過跟蹤研究把學科前沿的內容不斷地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進展展示給學生,并應由學生去探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中要高度重視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性內容應占有相當的比例,并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接軌。要積極采取措施將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的內容融入課程建設中,要求課程負責人及課程組成人員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形成教學成果,爭取有一定數量的教學研究,起到交流與輻射的作用。
(4)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教學手段現代化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思維的培養,鼓勵教師采用“教、學、做合一”、任務驅動、案例式、討論、啟發式、現場、參與式等教學方法,立足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注重對學生思辨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手段方面,結合課程特點,大力投入硬件設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網絡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積極有效地采用多媒體教學,同時構建起計算機網上教學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和共享。
(5)重視教材建設。選用教材必須以教學大綱和培養計劃為依據,盡量選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國家、省、部級重點教材,獲獎教材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應結合學科、專業調整,加快教材的更新,選出最適合學生使用的教材。鼓勵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編著具有特色、反映教學改革經驗和成果的高質量教材。在教材編寫中應盡可能地吸收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共同設計,將本課程領域中的最新技術成果適當引入教材內容。另外,應加強實踐教學類教材建設。
(6)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高職教育是實施以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實踐教學是培養職業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充足的實訓條件和實訓過程,離不開真實的生產環境。要多方籌集資金,加強各類實踐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精品課程實訓要求,并結合職業崗位的實際環境開展,同時結合生產服務的實際,形成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要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加強校企聯合,加強校外實習訓練基地建設,采取現場教學、頂崗實習等方式,加大專業訓練力度。
(7)完善精品課程的評價體系。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從開設到成熟、從完善到精品,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期。構建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精品課程評價體系,組織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的校內外專家成立專家組對精品課程的全過程進行評價、監督和檢查。精品課程的評價體系可從學生成績、學生和督導對該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認可度,社會和同行評價三個方面進行。其中社會認可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動手能力,實訓、實習產品體現的應用價值;二是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能水平證書獲取率;三是在技能競賽中的獲獎率。
在完善精品課程的評價體系的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搞好精品課程的建設,激勵學生學好該門課程,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性人才。
三、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各高職院校都把精品課程建設擺在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戰略地位,精品課程建設在全國范圍內也取得重大的進展,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真正體現高職教學思想“工學結合”理念的課程偏少。大多數課程存在如下問題:單純進行課程建設、學科知識體系建設、理論與模擬實踐相結合教學課的建設;方便評估專家的界面多,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的界面少;真正進行工學結合的課程少。
(2)建設完成精品課程的資源共享性不強,利用率偏低。很多精品課程提供的資源不完整,資源完善、自成體系的較少,鏈接的常見資源較多,創性性資源少,建成之后網絡共享性受很多因素影響,無法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有效的資源共享。
(3)精品課程缺乏動態更新。精品課程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等特點。很多建設完成的精品課程在獲批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以后就算大功告成了,缺乏對最新高職理念和技能要求的補充與完善。
(4)重網絡課件,輕教學質量。不少精品課程在教學方法上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制作了網頁和課件,但也只是書本搬家,沒有體現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變革。
(5)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有待加強。對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校外實習基地,不僅看數量,更重要的看規劃、布點和功能,并且提出要滿足學生體驗企業文化需要的要求。
(6)缺乏對精品課程后續建設的投入。往往是申報前做足工夫,評審后不再理會,使精品課程建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勢,缺乏長效機制。
2.加強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措施
(1)認真領會、貫徹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新要求。近年來,教育部頒發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和評審指標體系,其中包括2003年的《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標準》(征求意見稿)和《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別制定的《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2004年還出臺了《教學錄像上網技術標準》;2007年制定并在2008年和2009年逐步完善的《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等。通過分析這些已出臺的政策及其變化,可以看出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的重要趨勢。認真領會、貫徹最新的高職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是高職院校需要注意的首要問題。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精品教學團隊。師資隊伍建設是建設精品課程的基礎,必須從長遠著眼,慢慢積累,逐步規劃。要建設一支成熟、優秀的師資隊伍就必須有良好的系統機制,如外聘機制、競爭機制、培養機制等。2007年以來,教學隊伍評審指標強調了高職院校教師要及時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分析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變化,并及時納入教學內容;教師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教學特色,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同時還提出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應具有一定企業工作經歷和行業影響力;精品課程的教學團隊應是由主講教師、實驗指導教師、外聘教師三者的組合。因此,打造精品教學團隊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
(3)加大經費投入。精品課程建設離不開經費支持。應設立專項精品課程建設經費,用于課程基本建設。采取“年度考核、滾動支持”的辦法分配。同時根據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不同需要,加大教學基礎設施投入,尤其是網絡教學投入,以支持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并設置專項獎勵基金,對有突出成績的精品課程負責人及參與者進行獎勵。
(4)評建結合是保持精品的根本。課程評估結束后的后續課程建設和驗收工作要常抓不懈。課程評估只是手段,建設才是重點,要以課程評估帶動課程建設。因此,課程建設應本著“以評促建,評建結合,旨在提高”的宗旨和原則進行。
(5)重視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建立精品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按照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每年要更新部分網上內容,需要不斷地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已開發的教學軟件需要及時地不斷更新,以便能在新的運行環境上使用;根據教學需要不斷開發和補充新的教學資源,在開發優秀教學資源的同時,又要避免資源的重復建設;建立一個高效的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協調機制,使各校的優質資源實現共享,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的會員制的操作方式可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綜上所述,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長期積淀、不斷改革創新的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標準要求高、基礎投入大、建設周期長、成果見效慢,所以需要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密切配合,結合學校的定位、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及學校特色,做好精品課程建設規劃。按精品課程的內涵,做好人力、物力等各種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使有限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建立起適合學校發展的課程建設體系,以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號[S].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S].
[3]畢麗紅,樸立華,張淑敏.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職業時空,2009(5).
[4]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網站[DB/OL].省略.
作者單位: